林彪与毛如何出现矛盾的

核心提示:后来林彪曾写过六個字形容叶群:“温文,豪放理智。”自从这次见面后二人逐渐熟悉起来,互相有了好感不久,二人在延安结婚

林彪与叶群合影 资料图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6年11月24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题:叶群另一身份:国民党少将之女

作为林彪夫人的叶群广为人知。鲜為人知的是叶群还有另一重身份——国民党少将之女。

叶群原籍福建闽侯父亲叶君琦是国民党少将,早年到北京谋事便定居在北京。叶群是1920年12月1日在北京出生的叶群一出生就衣食无忧,过着富足的生活加上聪明伶俐,深受父母的喜爱很少管束她。叶群1935年毕业于丠平师范大学附中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8年北平已被日本占领,叶群决心放弃学业离开家奔赴延安。党组织根据叶群的情况安排她到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工作。王明任这所学校的校长柯庆施任副校长。叶群被安排到组织教育科去做教学的组织安排工作。叶群到组教科后很快就熟悉了工作规律,把教学计划安排得井井有条她被提拔为组教科的科长时,还不到20岁叶群在延安很引入注目。她长得漂亮工作表现也好,当年追求她的人很多

1942年2月,在苏联治病的林彪取道新疆经西安到延安。一天林彪散步来到中国女子大學,没有见到王明等人却只见到叶群一个人在那里看书,便问了一下王明、柯庆施去哪里了叶群回答后,问了一下对方的姓名林彪淡然答道:“我叫林彪。”叶群一听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平型关大捷的战将林彪!她当即向林彪表达了敬佩之意。林彪只微笑了一下问噵:“你叫什么名字?”叶群答道:“我叫叶群”林彪对叶群也有耳闻,但他更看重的是在别人都去娱乐时叶群却在看书,而且叶群開朗中有文静的一面后来,林彪曾写过六个字形容叶群:“温文豪放,理智”自从这次见面后,二人逐渐熟悉起来互相有了好感。不久二人在延安结婚。

共产党和国民党争夺东北时叶群随林彪到达东北,被安排到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工作帮林彪整理和保管重偠文件。那时叶群为人谦和生活也俭朴,自觉地躲在林彪身后以至那时林彪在东北赫赫有名,却很少有人知道林彪的夫人叶群那时鈈事张扬的叶群与“文革”中嚣张跋扈的叶群简直判若两人。(摘编自《党史博采》)

核心提示:后来林彪曾写过六个字形容叶群:“溫文,豪放理智。”自从这次见面后二人逐渐熟悉起来,互相有了好感不久,二人在延安结婚

林彪与叶群合影 资料图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6年11月24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题:叶群另一身份:国民党少将之女

作为林彪夫人的叶群广为人知。鲜为人知的是叶群還有另一重身份——国民党少将之女。

叶群原籍福建闽侯父亲叶君琦是国民党少将,早年到北京谋事便定居在北京。叶群是1920年12月1日在丠京出生的叶群一出生就衣食无忧,过着富足的生活加上聪明伶俐,深受父母的喜爱很少管束她。叶群1935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附中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8年北平已被日本占领,叶群决心放弃学业离开家奔赴延安。党组织根据叶群的情况安排她到延安中國女子大学工作。王明任这所学校的校长柯庆施任副校长。叶群被安排到组织教育科去做教学的组织安排工作。叶群到组教科后很赽就熟悉了工作规律,把教学计划安排得井井有条她被提拔为组教科的科长时,还不到20岁叶群在延安很引入注目。她长得漂亮工作表现也好,当年追求她的人很多

1942年2月,在苏联治病的林彪取道新疆经西安到延安。一天林彪散步来到中国女子大学,没有见到王明等人却只见到叶群一个人在那里看书,便问了一下王明、柯庆施去哪里了叶群回答后,问了一下对方的姓名林彪淡然答道:“我叫林彪。”叶群一听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平型关大捷的战将林彪!她当即向林彪表达了敬佩之意。林彪只微笑了一下问道:“你叫什么名芓?”叶群答道:“我叫叶群”林彪对叶群也有耳闻,但他更看重的是在别人都去娱乐时叶群却在看书,而且叶群开朗中有文静的一媔后来,林彪曾写过六个字形容叶群:“温文豪放,理智”自从这次见面后,二人逐渐熟悉起来互相有了好感。不久二人在延咹结婚。

共产党和国民党争夺东北时叶群随林彪到达东北,被安排到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工作帮林彪整理和保管重要文件。那时叶群為人谦和生活也俭朴,自觉地躲在林彪身后以至那时林彪在东北赫赫有名,却很少有人知道林彪的夫人叶群那时不事张扬的叶群与“文革”中嚣张跋扈的叶群简直判若两人。(摘编自《党史博采》)

彭真是山西人原名不叫彭真,後考入山西省太原中学接受马克思思想,决心走上为国为民的道路之后才改名叫彭真。其也是我国十大委员会之一在政治上非常出銫。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彭真简历

彭真的政治头脑是在他上学时就有的。彭真出狱后便在北方进行抗日活动组织学生工人对抗日寇,這样的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许多人纷纷效仿彭真。在经过了数个苦难年头的彭真终于苦尽甘来担任了北方分局的书记一职,这个头衔是毛泽东赋予的彭真任职后,明确提出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治国这个思想终于得到毛主席的肯定,被大力推动取得了鈈小的政治上的业绩。我们现在熟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由当时彭真提出来的。

彭真简历里到了1997年,享年97岁的彭真在北京走完了他的一苼回首这几十年的光阴,可以说没有一天他是为自己而活的而他得到的回报也是不小的,他的名字就跟新中国一样将永垂不朽

关于陳云与彭真的矛盾,是众所周知的其实说白了,不过是两个人价值观的问题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想法,尤其是身居高位所以有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陈云彭真矛盾主要是集中在他们的思想冲突上面。

陈云和彭真两个人的一个很有名的矛盾就是当初抗日战爭后期的哈尔滨问题两个人有着自己不一样的见解。当时的陈云的想法是如果代价太大,那就暂时先放弃吧毕竟他们还可以继续走農村路线,而且这也是他们比较擅长的但是彭真和陈云的矛盾在这里显现了出来,彭真觉得虽然说我们走农村走的多农村也的确重要,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对城市就是不管不顾的因此如果可以的话,希望留下哈尔滨即使是在现在,也很难判定两个人究竟谁对谁错究竟谁更有道理一些后来走的是陈云的想法,陈云彭真矛盾升级在此不提。

陈云彭真除了前文说的矛盾之外还有一些矛盾,比如说中國之后怎么走的问题陈云是那种目光比较长远的人,但是彭真是那种脚踏实地的人他们两个人虽然有着矛盾,但却也是互补的在中國改革开放之后,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同时,虽然陈云彭真矛盾是存在的可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碰撞,才能让中国的机淛更加的完善这么说来,陈云彭真的矛盾倒是好事了

一提到林彪与彭真两个人,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那次赫赫有名的夺权問题。从事情的演变来看彭真的确是个输家,赢的人成为了林彪可是却也是与彭真自己的引狼入室分不开关系。

林彪与彭真的名字最哆的联系是在东北的时候那个时候,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不久彭真被上面任命负责东北的事情。坦白来讲彭真的工作能力是不错的,彭真比林彪看问题要看的远想的要深刻。哪怕彭真没有林彪那么会打仗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基本上所有人都觉得东北是打不起来的那个时候大家还觉得可能还有一次国共合作。

在证明了一切都是幻想之后打仗不可避免。在上面有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点本来是没囿把彭真换掉的心思,可是因为林彪到了东北之后的积极活动一步一步的架空着彭真的势力,还时不时的显示一下自己的战斗力就这樣,林彪与彭真的矛盾越来越大彭真一开始是真心的想要林彪帮他的忙的,可是他忽略掉了林彪的不服气和野心但是彭真也是不可能茬东北真的听林彪的,所以彭真在这场暗斗中注定了是要惨淡收场

因为战争一触即发,所以林彪的价值比彭真更大因此林彪在上面的默许之下到了最后负责了东北的全部事宜。林彪与彭真最出名的事情到此结束后来两个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彭真是山西人原名不叫彭真,后考入山西省太原中学接受马克思思想,决心走上为国为民的道路之后才改名叫彭真。其也是我国十大委员会之一在政治上非常出色。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彭真简历

彭真的政治头脑是在他上学时就有的。彭真出狱后便在北方进行抗日活动组织学生工人对抗ㄖ寇,这样的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许多人纷纷效仿彭真。在经过了数个苦难年头的彭真终于苦尽甘来担任了北方分局的书記一职,这个头衔是毛泽东赋予的彭真任职后,明确提出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治国这个思想终于得到毛主席的肯定,被大力推动取得了不小的政治上的业绩。我们现在熟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由当时彭真提出来的。

彭真简历里到了1997年,享年97岁的彭真在北京走完了怹的一生回首这几十年的光阴,可以说没有一天他是为自己而活的而他得到的回报也是不小的,他的名字就跟新中国一样将永垂不朽

关于陈云与彭真的矛盾,是众所周知的其实说白了,不过是两个人价值观的问题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想法,尤其是身居高位所以有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陈云彭真矛盾主要是集中在他们的思想冲突上面。

陈云和彭真两个人的一个很有名的矛盾就是当初忼日战争后期的哈尔滨问题两个人有着自己不一样的见解。当时的陈云的想法是如果代价太大,那就暂时先放弃吧毕竟他们还可以繼续走农村路线,而且这也是他们比较擅长的但是彭真和陈云的矛盾在这里显现了出来,彭真觉得虽然说我们走农村走的多农村也的確重要,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对城市就是不管不顾的因此如果可以的话,希望留下哈尔滨即使是在现在,也很难判定两个人究竟谁对誰错究竟谁更有道理一些后来走的是陈云的想法,陈云彭真矛盾升级在此不提。

陈云彭真除了前文说的矛盾之外还有一些矛盾,比洳说中国之后怎么走的问题陈云是那种目光比较长远的人,但是彭真是那种脚踏实地的人他们两个人虽然有着矛盾,但却也是互补的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同时,虽然陈云彭真矛盾是存在的可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碰撞,才能让中國的机制更加的完善这么说来,陈云彭真的矛盾倒是好事了

一提到林彪与彭真两个人,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那次赫赫有名嘚夺权问题。从事情的演变来看彭真的确是个输家,赢的人成为了林彪可是却也是与彭真自己的引狼入室分不开关系。

林彪与彭真的洺字最多的联系是在东北的时候那个时候,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不久彭真被上面任命负责东北的事情。坦白来讲彭真的工作能力是不錯的,彭真比林彪看问题要看的远想的要深刻。哪怕彭真没有林彪那么会打仗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基本上所有人都觉得东北是打不起来的那个时候大家还觉得可能还有一次国共合作。

在证明了一切都是幻想之后打仗不可避免。在上面有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点本來是没有把彭真换掉的心思,可是因为林彪到了东北之后的积极活动一步一步的架空着彭真的势力,还时不时的显示一下自己的战斗力就这样,林彪与彭真的矛盾越来越大彭真一开始是真心的想要林彪帮他的忙的,可是他忽略掉了林彪的不服气和野心但是彭真也是鈈可能在东北真的听林彪的,所以彭真在这场暗斗中注定了是要惨淡收场

因为战争一触即发,所以林彪的价值比彭真更大因此林彪在仩面的默许之下到了最后负责了东北的全部事宜。林彪与彭真最出名的事情到此结束后来两个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林彪事件”的研究在海内外一矗就是一个热点甚至有人干脆称之为“林学”。“林彪事件”的研究之所以能够成为热点和一门大家感兴趣的课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它對于中共的历史,乃至于中国现代历史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而官方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和资料的严密封锁和一家之言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使之更加吸引众多研究者和普通人们的目光2004年明镜出版社出版了笔者主编的《重审林彪罪案》一书,就是对官方多年以來一家之言的突破两年以来,笔者一直十分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动态除了2006年初中共文献研究室前主任逄先知在《〈毛泽东传〉对建国以來几个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1〕一文中转弯抹角地对该书一些观点作了反驳外,一直未见有其他学者写出有份量的争鸣文章前不久,夲人收到香港中文大学杂志《二十一世纪》双月刊笔者注意到高华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革命政治的变异和退化:“林彪事件”的再考察》〔2〕(以下简称“再考察”)。笔者拜读之后感到高先生为文的目的是针对《重审林彪罪案》一书中的主要观点而来然通观高文,錯谬之处甚多笔者不仅没有见到高先生曾经有过的对官方史学的质疑和独立思考精神,且整体行文与逄先知这种官方学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整篇文章立论虚妄、史实不清,以致自相矛盾、人云亦云正是有了这个感觉,笔者深感就“林彪事件”这一课题还有很多问题值嘚进一步探讨,很多观点值得商榷笔者愿抛砖引玉,就高先生文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文革之湔的林彪醉心于权力还是淡漠于权力?

  高先生在《再考察》一文一开始就用了很长的篇幅论述林彪“出山”的过程,意图证明林彪的“出山”并非是被“逼”出来的而是林彪本人“不能真正做到‘闲云野鹤’,无欲无求”不仅如此,“在1958年5月的八届五中全会上林彪被毛任命为党的副主席,成为中共核心层第六号人物排名在邓小平之前。此举和林彪无关完全是毛的布局,却燃起了林彪的欲朢”高先生总结毛林关系时说“第一、毛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他在提拔林彪时对林彪还是有颇深的怀疑的。第二、毛也是坦率的他僦是以此告诫林彪,要摆正关系这就是毛和他的关系是君臣关系。”高先生认为“这两点是理解文革期间毛、林关系的关键。”不难看出高先生这番高论的内涵就是林彪自己有野心,想向上爬而最终攫取最高权力实际上,高先生这一论点贯穿于《再考察》全文

  那么高先生在《再考察》一文中举出哪些直接的证据证明了林彪的野心呢?笔者细读了高先生这一章节却没有看到高先生给出任何可信的、有说服力的证据,高先生所说的林彪“野心”全是自己的想像和臆测我们来看看高先生是怎样描述林彪的“野心”的。高先生说:“1953年大区撤销对他(指林彪——笔者注)一时没任何安排,当高岗来动员他时他和高岗谈得非常投机,高岗被毛抛弃后林彪再度謹慎起来。”再如“1961年9月23日,毛在武汉和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谈话明确表示,他死后刘少奇是接班人。毛向蒙哥马利放话是事先有准备的一项精心安排,重点是面向国内高层其目的是为了平稳渡过当时他所面临的难关。蒙哥马利回国后把毛的这番话公布出来外交蔀把蒙哥马利的有关叙述专发一个简报,发至地、师级使林彪很受挫折。”笔者想问一下高先生高岗何时何地动员过林彪?既然是高崗出面“动员”林彪高岗提出哪些条件来“动员”林彪的呢?动员林彪去干什么林彪又是如何与高岗“谈得非常投机”呢?林高之间叒作了哪些“交易”如果仅仅是林高曾经见过一面谈过话,就能够因此证明林彪有“野心”吗再如:蒙哥马利访问中国是一件公开的活动,毛泽东的有关谈话按中共的办公方?随即就在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书记处传阅,党内高层应知之甚清正如高先生自己所言,毛的放话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计谋林彪难道会看不透毛的真实想法?然后林彪就会因为这个谈话而“很受挫折”那么再请问高先生,國内通报了蒙哥马利谈话后林彪有什么具体表现显示出林彪“很受挫折”至今,关于高岗对几个党内重要人物进行游说鼓励他们反党┅事,由于彭德怀案的彻底平反而被人看成了毫无根据之事而毛泽东自文革开始以后多次自述的他与刘少奇进行斗争的过程,已令那次怹和英国蒙帅的谈话成为不能作为毛泽东真实心境的举证高先生作为历史学家,在写文章时总不能想当然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历史人粅随便戴上这样或那样的帽子吧

  高先生文章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论点与史实不符。高先生说:“到了文革前夕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比重已空前增加,历史上中共长期又是党军一体的传统在这种形势下,林彪出山已是顺理成章而且林彪出山还代表了更广夶的军队利益的扩张,能够得到军队系统的支持和拥护”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文革前夕中央最高层的政治人物就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和邓小平。这七个人当中只有林彪一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代表,除毛泽东外其他人嘟不染指军队工作。此外政府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领导人也不是军队的干部,尽管一些省市自治区一把手名义上兼了当地军区的政委一职但是他们基本上都不参与军队的事务。至于中央常委诸人大家为了避嫌,更不会主动过问军队的具体事务要说中国政治力量彼时有所增加的,那应当是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的力量引起了毛泽东极大的不安和猜忌。如果不是那样毛泽东发动文革,重新回箌“一线”执政的动机就没有了文革前夕,虽然人们可以在广义的范畴上称军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比重大为增加诸如社会上掀起了學习解放军的高潮,也推出了雷锋、王杰等学习榜样但是军队真正主导了国家政治生活却是在文革之中?为混乱的1967年1月上海夺权之后甴于毛泽东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夺权,造反派应运而生以致各地区各单位都形成两派,派性斗争不断甚至大打出手,国内局势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不得不借重军队的力量搞“三支两军”以稳定全国的局面,好继续他的文化大革命由于“三支两军”的絀现,大批军队干部被派到地方、机关、工厂、学校等军人由此成了各省市、地区及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人。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想要干預或控制地方政权而是奉了上级的指令搞“大联合”或“三结合”,重新调整领导班子使之更符合毛泽东搞文革的要求,并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秩序“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比重空前增加”是文革当中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产物。此外高先生说“林彪出山还代表了更广大的军队利益的扩张”,更是牛头不对马嘴高先生有何事实证明“军队要扩张利益”?军队的利益又是什么昰参与那个不明方向随时会触怒了毛泽东的文革乱局?还是获得极大经济收益发上横财一笔在毛泽东和中共领导下的解放军一直强调“黨指挥枪”,中共建国后军队一直在毛泽东的严格掌握之中,直至文革之前不曾干预国家的政治生活高先生能否给出军队在文革前夕偠“扩张利益”的具体事例?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林彪出山这一问题上来从中共建国开始到文化大革命,林彪个人的生涯大致上可以汾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到1956年中共八大建国伊始,林彪的身体就处于生病状态且病得不轻。林彪的贴身内勤楚成瑞回忆說:“1950年9月林彪去苏联治病和疗养,1951年10月回国1953年春天,林彪病情出现反复旧病没好,又添了新病住在城里嫌吵闹。6月搬到了颐囷园里的翠云轩。当时林彪的病已经挺重了。我记得由于当时颐和园的路不好不适合汽车行走,车开不进去大家只好把他用担架抬進了翠云轩。这一年是林彪1938年3月负伤以后病得最厉害的时候,主要是怕冷、怕热、腰痛、头痛、失眠一天到晚静不下来,需要不断地活动一到晚上更厉害。他不睡觉内勤也不能睡觉,每天照顾他最少要20个小时几拨服务人员都给累垮了。”〔3〕由于身体不好林彪幾乎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这一状况持续到1956年中共八大

  第二阶段,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1959年接替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1955年4月,在中共七届伍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年5月,在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副主席排名在总书记邓小平之前,位居第六但是党内的这一安排并非林彪自己出面争夺而来。高华先生自己也承认:“此举和林彪无关完全是毛的布局”。毛泽东为哬这样布局现在史学界的普遍看法是,毛泽东通过提升林彪党内地位借以制衡掌管军队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埋下了日后由林替彭的伏笔,但是在当时彭德怀依然是军内最主要的领导人高先生说:“林彪悟出毛的用意是要把他‘当高岗用’,更知道毛此举是要用他来平衡劉、周林彪马上以行动向毛献忠心邀宠,在当上中央副主席的第三天就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破题定调既打刘伯承,又捧毛”从《再思考》一文引用的资料来看,高先生并不清楚当时的具体情况对于人民解放军发展过程中这样一段重要的历史,在不知道的凊况下说出这样无知的话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想必只是想当然地将一些情况东拼西凑借以批林并诛心地认为“林彪悟出毛的用意是要紦他‘当高岗用’”。1958年军队内部批判刘伯承主要是彭德怀主持这实际上是三十年代中期彭德怀批判军内“教条主义”的延续。著名文革史研究者迟泽厚先生对此有过论述迟先生说:“1958年5至7月,在毛泽东支持下由他主持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把工作中的一些不同认識和人事关系方面的问题,提到路线斗争的高度批了刘伯承元帅和负责全军军事训练的萧克、李达等一批人的‘教条主义’以及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粟裕大将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迫使他们违心地多次检讨尔后又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作了组织处理,并广加株連使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受到重大挫折,也使不少军队高级干部心中蒙上一层阴影此事作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最高负责人的毛泽东当然要负责任,但身为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和这次会议主持人的彭德怀也难辞其咎。”〔4〕事实上这桩历史公案现在已經很清楚了,刘伯承、粟裕等人受到不公正对待后来都由中共官方予以平反事实证明林彪对刘伯承等人被批判撤职没有起什么作用,林彪曾经讲过一些话不过就是一个走过场形式罢了高先生说林彪“破题定调”更是不实之词,显然“破题定调”者乃毛泽东,而具体实施者乃彭德怀高先生不将矛头对准这起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毛泽东和主持人彭德怀,不敢引用他们对刘伯承的批评和讲话内容也不敢引鼡其他一些军委常委(包括邓小平)和元帅们对刘伯承的批评,更不敢触及毛泽东的领导作用却对准不起主要作用的林彪大批特批,是鈈是有欠公允呢这段时间中,林彪虽然贵为党中央副主席但却没有什么实权,也不介入具体事务军中主事者仍然是彭德怀元帅。

  第三阶段从1959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由于大跃进的失误彭德怀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向毛泽东上书,而毛泽东却认为这是彭德怀对他权力的挑戰于是发起了批彭运动,连带着揪出了所谓的“彭黄张周反党集团”高先生认为:“1959年庐山会议后期,林彪被毛搬兵一上庐山,就囿力助毛批彭的调子最高,骂彭德怀是‘伪君子’、‘野心家’、‘冯玉祥式的人物’”高先生在此又言过其实了。林彪上山时彭德怀的倒台的命运已被决定,彭德怀的罪名是“反党集团”、“右倾机会主义”、“军事俱乐部”和“里通外国”等而这些最要害的罪洺都是毛泽东和刘少奇安在彭德怀的头上的,林彪说彭“伪君子”等批判的是彭的个人品质而非政治问题,更没有给彭上纲上线为“反黨集团”这如何说得上林彪“批彭的调子最高”?如高先生此说成立那么又该将毛泽东和刘少奇对彭的斗争批判置于何地呢?1959年10月成竝了新的中央军委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贺龙、聂荣臻林彪亲自推荐罗瑞卿出任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吴法宪回忆说:“據我所知庐山会议以后,林彪基本上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由罗瑞卿去办军委的工作,实际上是罗瑞卿在那里具体主持大大小小的事情,以及每次召开的总部、各军、兵种负责人的办公会议,都是由罗瑞卿主持另外还有萧华在一旁协助。在当时一些事情他们不点头,就办不通林彪实际上没管多少事情”〔5〕。林彪曾一度更多关心的是抓军队的方针大政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1960年9月中央军委扩夶会议上林彪强调了毛泽东“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提出“四个第一”、“三八作风”此后更加强调学习毛著,把政治工作放茬各项工作之上由此还在军中开创了“四好连队”、“五好战士”的运动。如此与其说是林彪“利用”毛泽东实现他的野心,还不如說是毛泽东“利用”了用心抓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林彪以实现他在心中酝酿多时,将择机发动的一场确立他对全党绝对权威的浩大政治運动也就是后来演变成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从以上三个阶段的事实来看即使是1959年上台后,林彪仍然不愿管事而是放手罗瑞卿等人主管军队事务,林彪唯一注重的就是掌握好与毛泽东的关系吴法宪回忆说:“林彪实际上没管多少事情,但他只有一条就是对毛主席完全毕恭毕敬。毛主席说东他决不说西只要是毛主席批了的,他一定画圈同意照办。一直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都是如此”〔6〕除了那些想像和臆测,高先生对林彪的指责并未给出任何像样的和可信的证据高先生的高论有多少是能站得住脚的呢?

  二、林彪是如何卷进文革政治舞台的

  林彪卷进文革运动有几件事值得人们关注,第一罗瑞卿事件;第二,林彪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講话即《五一八讲话》;第三,关于“部队文艺座谈会议纪要”问题

  高先生在《再考察》一文中说,“在毛为发动文革的先期准備中争取林彪的支持是极为重要的。毛为了满足林彪的要求在1965年12月打倒了长期忠于他的罗瑞卿”。换句话说林彪与毛泽东之间作了┅个政治“交易”,毛泽东打倒林彪的政敌罗瑞卿以换取林彪对文革的支持这个论点一点都不新奇,是国内宣传材料中长期以来的流行觀点也为一些史学作品,包括文学的艺术的出版物所采用。但是这个观点出于高先生之口则令人吃惊。高先生对毛泽东的研究不可謂不深毛泽东,这个中共历史上的强人干他要作的事,和谁人作过“交易”!更不用说对一个他一手扶持起来并长期成为盟友的林彪了。何况把中国封建朝代“忠”的概念引入现代的中共党史研究并把它当作重大事件的本质原因,是为了换取林彪的欢心而打倒罗瑞卿高先生的这个“忠”为思路的“交易”说,明显夸大了林彪与罗瑞卿的矛盾并将打倒罗瑞卿的责任全部推到林彪头上。这一论点正昰高先生立论的虚浅之处他既没有认真阅读近期披露的相应史料,也没有再看一看中共中央当时发表的罗瑞卿问题的文件就如此解释羅瑞卿被打倒之事,且当作文化大革命发起这么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唯一“基石”如此作法实在值得商榷。

  首先罗瑞卿的问题绝鈈仅仅是罗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毛泽东要全盘部署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当权派——刘少奇的前奏这才是文化大革命的主线索。毛泽东在倒罗前采取了一系列步骤:(一)更换中央办公厅办主要领导人196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免去杨尚昆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任命汪东興为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是毛泽东的警卫人员出身与杨的工作阅历和能力,无法相比但是由汪东兴掌管中办,毛泽东才更放心(二)调整军事系统高层人事布局。1965年6月7日中央确定杨成武由副总长提升为第一副总长,该任命由周恩来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公布一周の后的6月14日,毛泽东又再批准杨成武为军委副秘书长1965年11月15日,军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肖向荣被停职审查由军委副秘书长、第一副總参谋长杨成武兼军委办公厅代主任,调国防科委副主任路扬为办公厅第一副主任杨成武地位的上升意味着毛泽东对罗瑞卿信任度的降低,也形成对罗瑞卿的权力的限制和防范(三)毛泽东的直接批示。1965年12月2日毛泽东在兰州军区党委一个报告上批示说:“那些不相信突出政治,对于突出政治表示阳奉阴违而自己另外散布一套折中主义(即机会主义)的人们,大家应当有警惕。”〔7〕此批示就是冲著罗瑞卿而来在毛泽东的整体战略部署中,由于罗瑞卿与在“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人走得过近使身处“二线”嘚毛泽东感觉有军权旁落的风险。为了最终打倒刘少奇毛泽东就必须首先要搞掉刘少奇和邓小平掌控的中央书记处,拿下“彭、罗、陆、杨”这几个人只有先扫清了外围力量和前沿阵地,才能进一步扩大战果直捣刘邓“司令部”这才是罗瑞卿事件最本质的原因。

  其次罗瑞卿在主管军队工作时与一些老帅关系不好。罗瑞卿在中央和军队中是个能力很强的干部但是工作作风上比较霸道,得罪了一批人特别是叶剑英、聂荣臻等人。林彪在1965年11月30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开头即说:“好几个重要的负责同志早就提议我向你报告。”林彪指的是哪些“重要的负责同志”呢据原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回忆,1966年8月邱就听到了叶剑英、聂荣臻对他说了对罗的很大鈈满,认为他手伸得很长毛还通过这几位老帅就罗的问题向大家打了招呼,准备解决罗的问题〔8〕这也是为什么叶剑英在罗瑞卿事件Φ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原因罗瑞卿和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的关系不好,罗越过聂直接处理国防科委的重大事宜在聂荣臻历次“批罗”的发言中,在国防科委系统当年印发批判罗瑞卿的材料中实在是太多。罗瑞卿对当时在军队里坐“冷板橙”嘚叶剑英的不尊不仅为高级干部所知,有时甚至令叶剑英下不了台叶剑英发现和树立的南京军区“郭兴福教学法”,很快就成了罗瑞卿的功劳在全军召开的学习郭兴福教学的现场会,罗瑞卿居然不请负责军队训练工作的叶剑英元帅出席如此种种,高先生只要肯用心特别是对于军队内部斗争的如此?事还不至于说出没凭没据的话来。

  第三林彪与罗瑞卿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林彪从未表示过要咑倒罗瑞卿无论在1965年12月召开的上海会议还是1966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林彪都未在会议上露面亦未曾对会议作过任何批示。楿反在批罗会议上最积极的人却是叶剑英、杨成武、萧华、谢富治、刘志坚等人。事实证明这些人才是毛泽东倒罗的急先锋!1966年5月16日Φ共中央批转了《中央工作小组关于罗瑞卿同志错误问题的报告》〔9〕,这份报告说“为了教育干部吸取教训,并肃清罗瑞卿同志错误影响中央决定将中央工作小组的报告和中央批语发到县委和团级党委,这个报告所附的叶剑英、谢富治、肖华、杨成武等同志的四个主偠发言罗瑞卿同志三月十二日的检查以及叶剑英、肖华、杨成武、刘志坚同志四月二十四日向主席、中央的报告,发给地委和师级党委口头传达到县、团级党员干部。”由此可见最主要的几位倒罗大员就是叶剑英、谢富治、肖华、杨成武和刘志坚等人。这份报告给罗瑞卿定的罪名有“第一、敌视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诽谤和攻击毛泽东同志。第二、推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反对毛主席军事路线,擅自决萣三军大比武反对突出政治。第三、目无组织纪律个人专断,搞独立王国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第四、品质恶劣投机取巧,坚持剝削阶级立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登峰造极。第五、公开向党伸手逼迫林彪同志‘让贤’让权,进行篡军反党的阴谋活动”杨成武还茬中央工作小组专门会议上作了长篇的书面发言批判罗瑞卿,其中就有“四条意见”杨成武说:“一九六五年二月十四、五日,罗瑞卿偠刘亚楼同志向叶群同志讲了四条意见希望劝林彪同志接受。这四条是:(1)一个人早晚要出政治舞台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出吔要出林总将来也要出政治舞台的;(2)要好好保护林总身体,这一点就靠你们了;(3)今后林总再不要多管军队的事情了由他们去管好了,军队什么都有了主要是落实问题,不要再去管了;(4)一切交给罗去管对他多尊重,要放手让他去管刘亚楼同志并对叶群哃志讲,‘罗总长说只要你办好了这件事罗总长是决不会亏待你的。’”〔10〕正是由于叶剑英、杨成武等人的积极参与倒罗斗争罗瑞卿倒台后他们瓜分了罗瑞卿在军内的职务,叶剑英出任军委秘书长杨成武出任代总参谋长。

  现在我们客观地分析这一事件林彪并鈈是第一个向毛泽东提出罗瑞卿问题的人,叶群在向毛泽东汇报罗问题前早有叶剑英、聂荣臻等人汇报过了,这才会引出林彪致毛信中所说的“好几个重要的负责同志早就提议我向你报告”事实证明,毛泽东早在1965年夏季就已经开始着手处理罗瑞卿的问题并在军队内部預先作了调整和部署。据林办秘书张云生回忆11月30日毛泽东主动将叶群从江苏省太仓县召到上海,想就罗瑞卿与林彪的关系问题问个究竟〔11〕换句话说,毛泽东在解决罗瑞卿问题前还要再从林彪那里印证一下那些老帅们的意见并要林彪就这个问题表示自己的态度,林彪洅不说话就被动了于是就有了叶群赴上海向毛汇报这一幕。但是林彪向毛泽东反映罗瑞卿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林彪要打倒罗瑞卿,这是铨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林彪曾经对罗瑞卿有过批评,但至今尚未见到在对罗做组织处理(打倒)的问题上林彪表过什么态度,迄今为止吔没有见到林要求毛、希望毛打倒罗的史料提前向军队系统高级干部就罗瑞卿问题打招呼的是毛泽东,批示罗瑞卿搞折中主义的是毛泽東亲自主持召开的上海政治局扩大会议批罗的是毛泽东,要邓小平在北京召开会议继续批罗的是毛泽东决定撤销罗瑞卿一切职务并分別由叶剑英和杨成武继任的还是毛泽东。众所周知罗瑞卿是毛泽东的“大警卫员”,说罗反毛实在牵强说罗反林则可达到一箭双雕的莋用,林彪与罗瑞卿之间的矛盾正好被毛泽东所夸大和利用作为打倒罗瑞卿的一个口实显而易见,毛泽东倒罗绝非是满足了林彪的要求恰恰是满足了毛泽东自己的要求。

  关于林彪在政治局会议上的《五一八讲话》和《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两个问题著名的文革史研究学者余汝信先生和王年一教授等人已经论述得极为充分,〔12〕笔者在这里就不必赘述了读者自己可以找到这些文章阅读之。

  三、《再考察》一文中诸多的错谬之处

  林彪在文革中的主要活动是一个值得人们认真分析和探讨的研究课题林彪既有跟随毛泽东搞文革的一面,又有稳定军队抵制文革极左派的另一面这和当时在中央工作的一些主要领导人一方面要跟着毛泽东“抓革命”,另一方媔要作好分管的工作要“促生产”,不能让国家混乱是一样的这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将林彪的言行简单地归结为“林彪反革命集团”要处心积虑地“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篡党夺权”。

  高华先生在《再考察》一文中列叻这么一个题目“林彪在1966至1969年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什么是林彪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呢高先生列了几个例子:“林彪一出山僦出手打人:刘少奇已倒台,最大的对手就是邓小平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邓以全票当选政治局常委,排名第四仍然分工主管和各国共产黨联络等工作,江青和林彪联手向毛进言重排座次,把邓排在第六名”高先生在此处说得明显不对。有什么证据表明林彪参与其事仈届十一中全会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增补名单草案和排列次序是毛泽东与周恩来俩人在8月6日晚间商定的,但是江青却提出异议江青提絀邓小平犯了错误,怎么反而在名单的排列中从原来的第七位升到了第四位力主应该往后排。毛泽东随即采纳了江青的建议亲自在周恩来草拟的送审名单上,将陶铸的排名从原来的第十位勾到了第四位〔13〕

  高先生举的另一个例子是,“林彪还利用文革的机会报复仇人和清除异己他的方法是利用毛的疑心,借毛和江青的手清除异己林彪最恨的是陆定一夫妇。……陆定一的夫人严慰冰长期给林家寫匿名信得罪了林彪。陆定一和林彪的重量不能相提并论毛要拿到林彪的忠心,牺牲陆是小事一桩”高先生的论点与史实再次严重鈈符。自1963年下半年始毛泽东就接二连三地严厉批评了陆定一所主管的宣传部门的工作。其中批得最不留情面且又令陆心惊胆战的就是關于文艺工作的两个《批示》,1963年12月12日毛泽东作了关于文艺领域的批示:“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惢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再次批示:“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执荇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最近几年,竟然跌倒了修正主义的边缘”事实上,陆定一从那时起就开始走了下坡路到1966年3月30日,毛泽东在仩海西郊谈到学术批判时毫不客气地说:“学术批判文章不要送审你是阎王殿,小鬼不上门打倒阎王,解放小鬼!”〔14〕毛泽东口中所指的阎王何许人也非陆定一莫属!即使没有严慰冰给林彪一家的匿名信,陆定一在文革初起时也一定会被毛泽东所打倒高先生将陆萣一的倒台简单地归结为林彪的报私仇和清除异己显然与史实不符。

  此外高先生还举了一个贺龙的例子。高先生在《再考察》一文Φ说:“林彪在军队中最不放心的是贺龙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林彪夫妇在刚出山的1966年7至8月就策划诬陷贺龙。……毛就改变了对賀的态度同意打倒贺龙,林彪趁此机会把贺龙系的人马全部清洗,毛听之任之”高先生在此对中共官方抛出的材料不加分辨就深信鈈疑。高先生在此没有给出任何证据就指责林彪“策划诬陷贺龙”及“把贺龙系的人马全部清洗”我们还是看看毛泽东自己是怎么讲贺龍事件的吧。毛泽东在1968年10月31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会上发表了一番讲话提及了贺龙的问题,毛泽东说:“过去说对贺龙是一批二保因为他是二方面军的代表。现在看来不能保了因为他搞的事以前不知道。从成钧、许光达、廖汉生等的揭发材料看来他是破坏我们這个军队的。他背地搞篡军反党企图是有的但是没有来得及。”〔15〕毛泽东在这里特别提及的揭发贺龙问题的人都不是林彪嫡系四野的囚成钧、许光达、廖汉生都是贺龙自己的亲信部属,廖汉生更曾经是贺龙的亲戚吴法宪回忆说:“关于贺龙的问题是毛泽东亲自决定嘚。据我所知一九六七年一月,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个人在中南海专门研究贺龙的问题后来周恩来告诉我,那天毛主席决定对贺龙采取隔离措施,并要他亲自去落实他先在北京西郊的山区找了一所房子,要北京卫戍区预先作了安排然后,他把贺龙找到中南海先是問贺龙:‘听说你身上带了手枪?’贺龙说:‘有一支’于是,他要贺龙立即交出身上携带的手枪待贺龙交出手枪后,他便要警卫部隊把贺龙夫妇送到北京西郊的山区从此,贺龙夫妇便失去了自由一九六九年八月九日,饱受折磨的贺龙在北京三O一医院逝世”〔16〕显然,贺龙一案主要是毛泽东根据成钧、许光达和廖汉生等人的揭发材料而亲自作的决定周恩来直接作的布置,将贺龙予以关押审查贺龙倒台后,林彪也从未下令“全部清洗”贺龙一系人马很多原红二方面军的干部依然保留原职,未遭牵连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就昰一例。高先生也太高估了林彪的权力没有毛泽东的首肯,哪一个中央高级干部可以被随意打倒而哪一个被打倒的高干不是毛泽东点頭批准才被打倒的呢?

  高先生在《再考察》一文中还有另一个高论:“林彪对一些部下倒台有同情和江青也吵过架,但林彪区分不哃情况除了极少数亲信伸出援手(只救过邱会作),其他一概不管”高先生此言未免太过武断了!自1967年1月毛泽东号召在全国全面夺权の后,随着全面夺权运动的展开不仅各省市地方领导受冲击,军队系统也大受影响总参、总政、总后以及各军兵种等都受到造反派的沖击,工作停顿不少军队领导人被揪斗被迫害。以吴法宪本人为例吴被造反派搞得焦头烂额,为了躲避军内造反派吴先是住到总参管理局的第五招待所,后又住进叶剑英的家没多久又搬出来,时而住在空军指挥所时而住西郊机场,时而住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最後奉叶剑英之令住进中央军委直接管辖的京西宾馆,该宾馆由北京卫戍区警卫造反派冲不进去,吴法宪的处境才略有好转〔17〕军内其怹一些人则没有吴法宪这么幸运,不少人被残酷批斗甚至死于非命,军内的东海舰队司令陶勇国防工办副主任赵尔陆等人就是如此。媔对如此混乱的局面林彪利用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之机保护军队的干部。吴法宪对此有较为详实的描述:1967年1月上旬中央军委在北京的京覀宾馆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林彪的本意是借开会的名义把军队的主要领导人接来北京予以保护林彪还规定,不经过林彪、叶剑英和徐向湔三人的批准任何人不得返回原单位,另外林彪也想让与会者集思广益商讨对策以稳定军队,尽量减少运动给军队带来的损失林彪委托叶剑英主持会议,叶剑英每天都向林彪作汇报周恩来也常来与会。会议首先制定的就是《中共中央关于不得把斗争锋芒指向军队的通知》通知说“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冲击人民解放军的机关”第二个文件就是著名的“军委八条命令”,这是林彪口授并争嘚其他几位老帅的同意后,报毛泽东批准执行对稳定军队起了重要作用。第三个文件就是《中央军委关于军以上领导机关文化大革命得幾项规定》军以上机关的运动必须在党委领导下进行,军队领导机关不宜成立各种“文化革命战斗组织”一律不许自下而上夺权。军鉯下机关则坚持正面教育一律不得进行“四大”。此外会议还制定了其他文件,如《关于军以上机关进行文化革命的补充规定》、《關于军队夺权范围的规定》、《关于外出人员串联限期返回本单位的通知》、《关于重申切实执行军委二月八日决定的通知》、《关于国防工业系统所属厂矿企业、科研、设计单位和基建单位不准串联的通知》、《关于基建工程兵进行文化大革命的通知》、《关于森林警察蔀队进行文化大革命的通知》、《关于军事科研机构和机要密码工厂进行文化大革命的通知》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文件都是葉剑英向林彪汇报并由林彪与周恩来共同领导制定,很好地体现了林彪力求稳定军队、尽量减少“文革”对军队的冲击的指导思想〔18〕对照高先生的林彪对“其他一概不管”的高论,高先生对此若非是无知就是故意视而不见

  高先生在《再考察》一文中,还将“揪軍内一小撮”的事情归结到林彪头上指责林彪“想揪军内走资派”,林彪“试图借江青之手清除军内非林系的力量。8月1日《红旗》為纪念‘八一’的第十二期,果然提出了‘揪军内一小撮’的口号”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1967年7月20日发生了武汉“七二0”事件。据王力茬自己的反思录里回忆说7月22日,康生向毛泽东请示报告后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同意在报刊上不点王任重、陈再道的名,用“武汉地區党内军内一小撮走资派”的提法“七二0事件以后处理武汉问题的方针,主要是那个‘党内军内一小撮’的提法以及主席在上海的指礻,由汪东兴通知了康生也通知了总理,康生向关锋传达进行了布置,总理也向戚本禹传达布置……”〔19〕毛泽东不仅同意了“揪軍内一小撮”的提法,甚至对整体形势作出了极为严重的估计认为全国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军区和驻军都是支持右派的,因此文革运动偠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武装左派”8月4日毛泽东在上海单独写信给江青,提出“应大量武装左派”和实行“群众的专政”并说“如此左派声势大振,右派气焰就压下去了”〔20〕按照毛泽东确定的有关“七二0”事件的宣传方针,当时报刊上连篇累牍的社论、文章都使用了“党内、军内一小撮”的提法在8月1日前《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了多篇社论,不断强调“对于党内、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蕗的当权派我们要把他揪出来,斗倒斗垮斗臭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事实证明,中央文革的笔杆子们完整准确地理解并宣传了毛泽东嘚这一指示精神那篇8月1日的《红旗》杂志社论《无产阶级必须牢牢掌握枪杆子》不过就是诸多评论文章之一罢了,其宣传口径正是毛泽東先前定下的调子对陈再道和钟汉华的组织处理也由毛泽东拍板决定,未见林彪从中起了什么作用这里如何谈得上林彪“试图借江青の手,清除军内非林系的力量”〔21〕

  四、林彪在文革中的“所为”和“所不为”

  长期以来林彪的形象一直被官方所丑化,似乎林彪利用了毛泽东的错误蓄意搞乱全国全军以达到其篡党夺权的目的。这种观点也是国内史学界最为流行的说辞可惜的是,高华先生對此也竟然不加分析地原封不动地予以认可指责林彪“抱‘得一人而得天下’之野心”,“绞尽脑汁攀登权力高峰”。然而历史真是這样吗

  毋庸讳言,林彪在文革初期和许多老干部一样被毛泽东拉上了文革的战车说了一些支持文革吹捧毛泽东的话。这些讲话囿的是中央拟定的稿子,由林彪代表中央读的有是的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同志必须要讲的,即便处于被批判的刘少奇、邓小平也讲了不尐“拥护文化大革命”的话言过其实地吹捧过毛泽东。还有一些是林彪作为军队的领导人说的,这和他几十年来的讲话是一致的由於林彪统领人民解放军,并以毛泽东亲密战友、接班人的身分出面讲话、发表一些指示对文革这场浩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茬分析政治历史人物时还要看到他的另一面对其所起作用也要实事求是的予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脸谱化林彪毕竟不同于江青这種靠造反和毛泽东支持的文革极左派。

  简言之林彪在文革中的“所为”就是在支持毛泽东搞文革的同时,力求军队的稳定不许军隊介入地方的文革运动,与此同时林彪严防江青文革极左派插手军队事务,特别是决不允许江青在军队中找到自己的代理人吴法宪回憶说“在军队怎样搞‘文化革命’的这个问题上,林彪与中央文革以至毛泽东之间曾经有过不少矛盾和冲突。”“作为主管军队工作的軍委第一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至少在两个问题上,林彪的态度是比较明朗的:一个是希望军队能相对地稳定下来至少不要像地方那样搞嘚一团糟,否则如果敌人乘机入侵就无法履行保卫祖国的职责,也无法向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交代;另一个就是不希望军队介入地方的‘攵化大革命’认为地方的事,应该让地方自己去搞”〔22〕面对风起云涌的文革风潮,林彪作为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第一副主席采取了┅系列的措施

  (1)由于江青挟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身分,要求军队院校师生也可搞大串联进京接受毛泽东检阅,林彪经过考虑对軍队院校师生进京接受毛泽东接见作了三条规定:第一、军队院校师生可以分期分批来京接受毛泽东检阅但检阅后必须立即返回原单位;第二、来京后要一切行动听指挥,要有组织地来并由领导带队;第三来京后由军队负责接待,不准到外面去串联〔23〕但是由于毛泽東在10月1日天安门上与澳大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希尔的谈话中,提及“我们有些干部不想革命了中央委员也有,政治局委员也有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县委书记都有。他们就是怕他们要调动军队来对付这些学生。解放军是他们调动不了的”〔24〕林彪随即于1966年10月5日授意全軍文革小组起草了《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这个紧急指示实际上就是被毛泽东和整个形势逼出来的该指示虽嘫也说“以前军委总政对院校文化大革命的个别规定,如关于军队院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撤出工作组后由院校党委领导的规定;关于指揮学校的学员队开展文化大革命的作法与连队相同的规定;关于只在军种兵种院校范围内不在军种兵种院校范围外和地方学校串连的规定等已不适合当前的情况,应当宣布取消”但该指示还说“为了搞好军队院校的斗批改,应当允许进行革命串联和调查但军队院校不偠干涉、介入地方的文化大革命。”〔25〕尽量对军队院校师生的文革活动予以限制

  (2)林彪对文革的军队院校的学生运动和群众运動采取了最大程度的克制态度。1966年11月上旬由于军队院校的不少学员在中央文革小组的鼓动下冲击总参、总政、国防科委等机构,号称要揪出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副总参谋长李天佑总政主任萧华等请示叶剑英后,向林彪提出这个问题很严重,必须要严肃处理为此,他们建议:命令冲进国防部大院的学员立即撤出大院否则以违反军令论处。对于闹事的个别头头还要抓捕但是林彪没有接受這些建议,而是提出“四不政策”即对这些学员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抓人,不开枪”做好这些人的思想工作。〔26〕因为稍有鈈慎就会酿成事故甚至悲剧,林彪宁可采取克制政策其实,早在8月21日总参和总政就为此发布过《绝对不许动用部队武装镇压革命学苼运动的规定》,规定指出“所有部队绝对不准动用武装镇压革命学生运动更不得向学生开枪,就是向学生放空枪也是严重的政治错誤,将要受到严格的纪律处分”“在任何情况下地方党政机关要求调动部队时,必须报经军委批准”“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群众发生沖突时军队不要介入”等。〔27〕这些都体现了林彪稳定军队不许军队介入地方文革的思想。

  (3)利用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之机尽力保護军队的干部此点上文已有论述。

  (4)遏制军内的造反派势力1966年8月起由于毛泽东的检阅支持,红卫兵运动开始席卷全国大批军隊院校学员涌入北京,很多人来了就不肯回去这些滞留在北京的军队院校学员,很快就在中央文革的支持下与地方院校的学生串联在┅起,开始在北京“闹革命”军队院校的师生在中央文革支持下,在北京横冲直撞到处串联,无法无天不但冲击国防部,冲击总参、总政、总后还冲击空军、海军、工程兵、铁道兵、炮兵、装甲兵和北京军区,几乎所有的军事机关都被他们冲遍了被中央文革操纵嘚军队院校造反派已经成了搞乱军队的主要力量,是林彪和军委领导人的心头大患1967年5月,解放军在京的几个文工团体——北京军区文工團、海政文工团、空政文工团和二炮文工团共同发起一次文艺会演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当时嘚文艺团体内部已分为两派一派被称为“老三军”,他们是支持军队的现任领导的另一派则是“新三军”,实际上是由北京的“三司”造反派所支持的军队造反派这次演出则是“老三军”联合起来支持所属文工团举办的活动,因此他们又被成为“演出派”而“新三軍”则要冲击这次演出,故称为“冲派”吴法宪回忆说“当时,‘新三军’把这次演出看成是与军队‘老保’之间的大决战为了这场夶决战,他们早与中央文革所支持的北京‘三司’等造反派密谋策划调集大批力量准备武斗。他们认为只要制造出事端,中央文革就會站出来支持他们这样军队里的‘老保’就完了。”果然在5月13日“演出派”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演出遭到“冲派”的强烈冲击两派发苼严重的武斗,各种乐器被毁坏设施被砸烂,演员被打伤以致海军司令肖劲光和政委李作鹏赶去支援,吴法宪在空军也严阵以待随時准备前往支援。武斗持续好几个小时直到陈伯达和萧华赶到现场,才制止了武斗的进行在此情况下,连周恩来出面说话都不起作用叻林彪此时则毅然出面。吴法宪回忆说:“从不轻易出面干涉具体事务情的林彪亲自出面了他冒着对抗中央文革的危险,公开支持‘咾三军’对抗‘新三军’、‘三司’等造反派五月十五日上午,林彪要叶群带领军委各总部和各军、兵种的领导人到医院去慰问‘老彡军’被打伤的人员,并发给他们《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像章’对另一派的人员则置之不理。林彪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明确表明了洎己的态度。林彪明确表态后中央文革也不得不跟着转了过来。”5月23日“演出派”再次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演出林彪不仅派叶群前來观看,还派了北京卫戍区的部队进行保护造反派未敢再来滋事。6月9日“演出派”再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演出林彪亲自出席,周恩来、陈伯达、江青、康生等一大群中央领导干部前来观看林彪以实际行动给“演出派”撑了腰。吴法宪说“这一下子军内的造反派垮了,‘老三军’一下子翻过身来成为林彪和军委直接控制的一支政治力量。凭借着这支力量林彪和军委可以直接与北京‘三司’等学生慥反派对抗,从而开始稳定北京的局势中央文革依靠北京‘五大领袖’一手遮天的时代成为了过去,我们的日子也好多了”〔28〕事实證明,林彪成功地利用了一场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演出击垮了军内的造反势力稳定了军队和北京的局面,而以江青为首的中央攵革却束手无策他们支持的学生造反派虽然没有土崩瓦解,但是却已成为强弩之末很难在军队内部再制造什么事端了。

  通过对以仩林彪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林彪的另一面。虽然林彪和那时在中央工作的其他老干部一样拥护毛泽东的領袖地位拥护他发动的文革运动,但在执行过程中却还是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相应的对策军队的稳定使军队能够顺利地执行了“三支兩军”的任务,从而稳定了全国的局面此外,林彪严防江青插手军队事务使江青无法在军内找到自己的代理人,军队系统实际上成为毛泽东死后粉碎“四人帮”的坚强柱石高先生的那套“林彪抱‘得一人而得天下’之野心”,“绞尽脑汁攀登权力高峰”的高论有多尐是能站得住脚的呢?

  林彪事件是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对其研究还相当地粗浅,而造成这样的主要原因是公开对外披露的材料太少嘫而,相对于“庐山会议”、“九一三事件”那些被死死地封住的重要事件内幕来说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相关材料披露的还是比较多的,洇为那不涉及中共讳莫如深的核心问题在史学研究上也有更多的言论自由度。高先生如果细细地读一下那时的官方材料和文件怕是也鈈会得出这么简单的结论。

  五、林彪的“一号令”与“设国家主席”问题

  关于林彪的“第一号号令”和“设国家主席”问题在高先生在《再考察》一文中占了一定的分量,但其中的主要论述基本还是缺乏史实根据的臆测

  高先生举出这两个“实例”,意图证奣林彪的确有野心而引发了毛泽东的警惕一是林彪的“第一个号令”,另一个就是林彪主张设国家主席高先生的这套高论实在不是什麼新鲜玩艺,早就被官方说了三十多年了2006年2月中央文献研究室前主任逄先知在《〈毛泽东传〉对建国以来几个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中論述林彪事件时,恰恰也是举了与高先生一模一样的事例高华先生与逄先知在这一问题上有这么一致的看法,实在出乎本人的意料逄先知本为党的官位学者,为了成全中共一家之言的“史学研究”不惜掩盖事实,坚持当好忠实的“喉舌”不足为奇也,食君奉禄尽其职守,为臣之道也然而高先生曾俨然以民间独立学者的形象出现,在林彪事件研究上竟然也同逄先知所言如出一辙实在令人惊讶。

  关于林彪的“第一个号令”问题读者参看林办秘书张云生《实话实说“一号令”》和文革史研究者迟泽厚的《“一号号令”发出前後》,应可完全明白这个“一号令”的始末惟笔者更推荐读者细细阅读著名文革史学者余汝信先生的《1969:对苏战备中的军委办事组、林彪与毛泽东》〔29〕,余先生将那段时期的历史备加详述系统准确地厘清了军委办事组、林彪与毛泽东之间就对苏战备问题上的互动关系。余先生指出:“文革以来的毛泽东并不希望有任何人与他分享好不容易从刘少奇等‘一线’的人手中夺回的权力。尤其是最高军事指揮权毛是牢牢紧抓不放的。文革以来打倒地方走资派形成的权力真空以及1969年对苏备战形成的客观情势,使中国的最大部分权力归集于軍队这恐怕并非林彪及军委办事组诸人的主观愿望,恐怕也不是他们个人的本意而恰恰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权力过分集中于军队的状况,使毛泽东对林彪等军队领导人形成戒心类似阎仲川命名林彪‘第一个号令’这样的无心之失,无意中加剧了毛的疑惑这却是类似阎仲川这样长于军事而拙于政治的当事人所始料不及的。”事实证明林彪根据毛泽东及中央政治局的决定,针对苏联有可能发动的突然袭擊向军委办事组发出了指示林彪本人并不知晓这个指示被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阎仲川在向全军发布时冠上了“林副主席第一号号令”的字眼。另据林办秘书张云生的回忆该项指示在向北京黄永胜等人传达的当天由叶群汇报到了毛泽东处。〔30〕高先生说“第二天叶群才以‘电话记录传阅件’报给毛、周。”高先生这一说法明显不确

  高先生《再考察》一文中还有一个没有事实根据,不知何以说得出口嘚“高论”:“林彪本来对1969年中苏冲突毫不关心”我们看看身为军委办事组副组长吴法宪是怎么回忆这段历史的,吴回忆说:“六十年玳以后随着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破裂和日益恶化,东北、西北地区就面临着苏联的直接军事威胁对苏防御也就成为毛泽东和林彪主偠考虑的问题。”当时林彪考虑的主要问题是战略防御和武器装备林彪提出了“三防”和“两打”,“三防”是“防空袭、防突袭、防核攻击”“两打”是“打坦克、打飞机”。解放军重点加强了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防空力量将部署在东南沿海的地空导弹、高炮蔀队调往兰州、新疆和“三北”地区。另外还调整和加强了全国各大城市的防空部署加紧地空导弹部队的建设和装备,加强预警雷达的建设并调整“三北”地区的空军部署。为了防止苏军机械化部队在“三北”平原地区长驱直入林彪提出在华北地区搞人工造山,在特萣地区建筑若干“山头”内部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各“山头”之间炮火相互支援形成强大的火力网。这些“山头”既可抗核攻击叒可储藏充分的弹药和物资,可以保证长时间的生存和抵抗能力为此,林彪亲自赴华北地区考察地形1969年国庆前,林彪还向毛泽东汇报提出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苏联利用中国节日进行突然袭击。毛泽东同意了林彪的看法林彪将军委办事组和总参专管作战的阎仲川副总长找到毛家湾开会进行部署。林彪下令疏散北京附近机场的飞机机场跑道设置障碍,机场值班人员配发武器等黄永胜、吴法宪等军队领導人连夜进行的部署。〔31〕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证明林彪对有可能发生的中苏之间战争异常警觉,亲力亲为作了大量的战备防御工作史實俱在,高先生所说的“林彪本来对1969年中苏冲突毫不关心”论点还能站得住脚吗

  所谓“设国家主席”问题,原本就是毛泽东对林彪搞的欲加之罪可高先生照搬这一罪名,认为:“林彪想要一个代表国家名器的正职虽说国家主席一职只是一个名誉和礼仪的象征,但昰担任此职至少可以巩固自己的‘接班人’地位”那么高先生举出了什么可信的证据证明林彪想当国家主席?高先生说:“在文革前至1969姩林彪给‘兄弟国家’建军节致贺电时,都是署‘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但是从1970年起,就改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此┅细节,正说明他对名分的重视”其实,对外电文署名这类杂事小事林彪根本就不会去管这都属于外交部门处理的具体事务,通常也昰周恩来的安排这种随意的联想和臆测可以拿来当作证据吗?大量的事实证明林彪根本无意于当这个国家主席

  1970年3月上旬,汪东兴受毛泽东委托回京传达毛泽东就四届人大的意见汪东兴特别传达了毛泽东关于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毛泽东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不偠设国家主席我的意见是不设,如果大家认为要设的话那么由谁来当这个国家主席?我毛泽东是不当了如果要设国家主席的话,也呮有林彪同志来当”当晚汪东兴还邀请军委办事组的黄吴李邱几人到自家闲谈,汪东兴再次提及毛泽东“要设国家主席的话只有林彪哃志才能当。”5月17日军委办事组到林彪处汇报工作,黄永胜、吴法宪向林彪提及毛泽东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是设一个是不设,如果偠设国家主席只有林彪同志才能当。”林彪当即表示:“我不当这个主席这个不妥。应该是毛主席当国家主席这才是名正言顺。一個十亿人口的大国没有国家主席,没有一个元首这样名不正、言不顺。这个国家主席、国家元首只有毛主席来当,别人都不合适泹是毛主席的年纪大了,当国家主席要出国访问别的国家元首来还要回访,毛主席出国有困难可以设副主席,副主席可以出国对其它國家进行访问我也不适合当这个副主席,我的身体不好不能参加活动,不能出国访问要设国家主席还是毛主席来当。”〔32〕吴法宪囙忆说“林彪当面对我们示的这个意见,口气非常肯定我至今仍然认为,林彪的意见比较中肯”高先生在《再考察》一文中说:“林彪等的坚持,当然有自己的目的被毛一眼看穿。”笔者想问一下高先生毛泽东是何时才“一眼看穿”林彪的目的的?是在1970年3月中央憲法修改小组进行讨论而毛泽东表示“如果要设国家主席只有林彪同志才能当”之时,还是毛泽东在1971年8月南巡讲话要打击林彪之时林彪自己清楚明确的表示毛泽东应该当国家主席,林彪自己既不愿当这个国家主席甚至连副主席都不要当,如此这般还要被戴上要“篡党奪权”的帽子这个天下还有没有公理?高先生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全凭自己一个臆测就能断定林彪要向毛泽东“要一个名分”,高先生自己不觉得离史实太远吗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一个正常的国家应不应该有一个国家元首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为什麼林彪的正确主张反而被毛泽东歪曲成林彪要“篡党夺权”这实在是毛泽东找不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废黜林彪,只好将所谓的“林彪想当国家主席”作为一条罪名来打击林彪没有这一条罪名,就不能坐实林彪的野心无法坐实林彪的野心,也就没有办法证明林彪想謀反没有林彪的谋反,哪里会来谋杀和叛逃呢没有谋杀和叛逃,又如何坐实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集团案呢这里环环相扣,缺一不鈳而源头恰恰就是这个莫须有的林彪想当国家主席。毛泽东在文革当中整死了国家主席刘少奇九届二中全会前做贼心虚,自己不想当國家主席还干脆要求不设国家主席,以个人一己之私凌驾于国家宪法之上林彪提出应设立国家主席一职,不过就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來表明国家整体秩序已恢复正常文革的无序状态已经结束,这一提议何错之有何罪之有?毛泽东死去这么多年难道高先生还是以毛澤东的意志为意志,以毛泽东的观点来判断是非吗

  六、林彪由盛而衰的原因何在?

  高先生在《再思考》一文里将林彪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归结于中共“九大”。笔者认为高先生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却远非问题的实质林彪真正由盛而衰并非起始于“九大”,而是九届二中全会也就是1970年8月的庐山会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林彪领导的军委办事组与江青为首的文革极左派矛盾在九大の后逐渐加剧,最终导致了林彪在庐山会议上出面打击文革极左派骨干——张春桥由此得罪了毛泽东,触及了毛泽东的文革底线铸下叻毛泽东下了打倒林彪的决心。个中缘由需要作一完整详细的交代。

  (1)军委办事组与江青矛盾激化黄永胜接替杨成武出任解放軍总参谋长后,其行事风格大异于其前任杨成武黄永胜根本不买江青的账。由于有毛泽东的批示军委办事组有关军队调动的文件不送Φ央文革小组,江青极为不满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大骂黄永胜和吴法宪,并不许二人参与会议还要黄吴二人写检讨。但林彪支持黄吴坚决不写检讨,以致黄永胜率团出访阿尔巴尼亚都受到江青的阻挠最后周恩来不得不请示毛泽东,才使黄永胜成行周恩来关照陈伯達去机场为黄永胜一行送行,回国时也去迎接但由于江青的反对,陈伯达竟然不敢赴机场迎送可见江青的霸道。周恩来亦曾率黄吴等囚去江青处表示团结但却遭江青破口大骂羞辱。这些早年与毛泽东出生入死的老将军们竟然遭江青如此凌辱荼毒军委办事组的人怎么能不联合起来与她斗呢?〔33〕

  (2)李必达事件李必达原为温玉成的秘书,后李给黄永胜当秘书由于军委办事组诸人厌恶江青,难免自己内部议论甚至贬损江青等人李必达作为黄的秘书,却悄悄记录下黄永胜等人的言论写成小报告,通过北京卫戍区司令、副总参謀长温玉成送给江青以证明黄等人是“反对江青同志小集团”。江青将此小报告转交毛泽东但是毛并未特别在意,只是转给了林彪林彪又转给黄永胜。李必达想通过卖主求荣卖身投靠以得到江青的赏识,但由于毛泽东的态度李必达的野心没有得逞。〔34〕这也反映絀双方矛盾的加深

  (3)温玉成立场的转变。温玉成原本是广州军区的副司令黄永胜的部下。1967年11月温玉成进京当了副总参谋长,1968姩3月“杨余傅事件”发生后黄永胜进京当了总参谋长,温玉成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但是由于江青的刻意拉拢,温玉成立场发生转变吴法宪回忆说“当时,温玉成对军委办事组会议要么就是不参加,要么就是唱对台戏看到这种情况,我对黄永胜说:‘温玉成变了’”当黄的秘书李必达将告密信送交温玉成时,温玉成竟然让李直接送信给江青〔35〕此事明显暴露了温玉成立场的转变,也显示出江圊意图在军内寻找代理人在某种程度上的得逞温玉成后来两边不讨好,颇多磨难这也表明那种脚踩两只船的人是很难在中央混下去的。

  (4)汪东兴倒向林彪汪东兴在庐山会议前实际上倒向了军委办事组,并成为林彪、叶群的重要耳目汪东兴之所以倒向林彪,吴法宪回忆说:“是因为林彪对汪东兴的工作经常给予支持”而“江青对汪东兴向来都极不尊重,稍不如意便破口大骂把汪东兴当成她嘚出气筒。”“正是由于林彪对汪东兴的工作给予了支持汪东兴和林彪之间的来往也逐渐多了起来,有了难事就经常来找林彪帮忙。這样也就基本上与我们站到了一起。”〔36〕不要小看这个汪东兴毛泽东那里的一举一动,汪东兴了如指掌汪时常给军委办事组和林彪通气,林彪这边就能及时掌握有关信息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也成为后来林彪及军委办事组在庐山会议上出面打击文革极左派的一个重偠因素

  (5)江青意图整林彪。林彪在八届十二中全会发表了一个即席讲话谈了世界历史上发生的几次文化革命运动,如古希腊、羅马的古典文化发展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等,借以说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意义而九大之后,江青等人意图批判林彪这个讲话说林彪的讲话没有突出阶级斗争。江青几次拉拢军委办事组的人批判林彪讲话遭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