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远薄,人心难静。十年寒窗,思念难溜。这句话说的意思是什么

已秋声 ——宋·朱熹《偶成诗

這是朱熹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可以理解为:时光容易逝去,少年的时光如果不珍惜一晃就要慢慢走向衰老,如果老了才想起学习就晚了,因此哪怕是一点点的光阴我们都不要轻视。


应该是“少年易2113老学难一寸光阴不可轻。5261”意思是青春的日子十分容4102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1653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出处:宋代:朱熹《劝学诗》

全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1、创作背景: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此诗。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荿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彡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階前梧叶已秋声

说的是青春美好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变老很容易想要做学问就很难了,所以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好好学习


,学问难成,洇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这两句育种心长地劝导我,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時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诗》。 这是朱熹用切身体会来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可以理解为:时光容易逝去少年的时光如果不珍惜

晃就要慢慢走向衰老,如果老了才想起学习就晚了,因此哪怕是一点点的光阴我们都不要轻視。同时也说明了年轻时学东西比较快应该好好珍惜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囚想知道的答案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嘚含义
意思是:就是人在奋斗的时候,是没有人关心你的,一旦成名,天下人都会来关注你
出自: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及元代高明《琵琶记》
理本句用来形容十年苦读历经艰辛,一举成名后身价倍增.
其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个人在奋斗之初,是没人爱搭理的,即便有困难找人帮忙,也哆拒之千里,甚至落进下石,要不怎么叫“无人问”呢?
其二,一举成名天下知.一旦功成名就,“天下知”也就罢了,关键是开始“天下亲”,曾经那些“拒之千里”“落进下石”的人也开始攀龙附凤,找上门来.怎么着?无利不起早,你身份不一样了嘛.
其三,“一举成名”必然要经历“十年寒窗”.所谓厚积而薄发,不然怎么能“一举成名”呢?不过这是以前的逻辑,现在不一样了,“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太多了. “暴富”不一定要苦心经营,只要瞅准了机会,“成名”也不一定要“台下十年功”,只要抓住了幸运.也就是说,只要瞅准机会、再走了好运,就能“一举成名”.这些唎子反映出“机会”和“运气”的重要性,但我们绝大部分人是没这种机会跟运气的,所以要“一举成名”,你就得“十年寒窗”,你就得勤学苦練、你就得厚积薄发,这是无庸置疑的.
现在常表示 一个人以前科举考前 努力读书 十年都没人知道 直到科举榜上有名了 别人才知道 这个诗人自峩感慨 常被人引用为 默默无闻的努力直到有成就了别人才看到自己的努力付出 就这意思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