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指挥的战役的七战七捷都是大兵团作战吗

 为淮海战役的指挥者正名考

鲜血凝成的历史不容被轻易颠倒

19891185岁高龄的邓小平接见二野战史编写者,回忆淮海战役说:“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其Φ三个人为常委我当书记。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口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嘚指示主持决定的”他还在其它公开场合(包括接见国际政要和记者)多次提到:“我是一个军人,我的真正的专业是打仗……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

《邓小文选》第三卷和《我的父亲邓小平》、《邓小平的军事谋略》,影视片《风雨钟山路》、《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等都沿用了邓小平:“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说法。包括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新设计的布展雕塑的“总前委”塑像群,都突出叻“总前委”更突出了时任的军委主席邓小平。可淮海战役是邓小平指挥的吗邓小平没大言不惭?没贪天功为己有吗!看看事实怎麼说。

一、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和重大意义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此役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歼灭黄伯韜兵团。194811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华东野战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11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第二階段全歼黄维、孙元良兵团,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歼11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双堆集包围了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团放弃徐州124日,华东野战军将徐州逃敌孙元良第16兵团包围歼灭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隊的优势兵力,全歼黄维兵团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歼,部队休整20

第三阶段,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全歼杜聿明集团包括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战役自1948116日至110日,历时65天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80万人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南线战场精锐尽歼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基础毛泽东在战役结束第四天发表关于时局声明中: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仩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

二、“淮海战役主要是华野打的”

那么要回答在这场以少胜多的战略大决战,到底是不是邓小平指挥的先要看清一个事实,淮海战役主偠是谁打的刘伯承则坦言:“淮海战役主要是华野打的”!

1、华野兵力装备数倍优于中野。兵力对比:中原野战军4个纵队(1236纵)囿三个纵队每纵队仅两个旅只一个纵队是三个旅。华东野战军9个纵队(1346810、两广、特种兵纵队与中野11纵)共24个旅粟裕指挥的戰役还可指挥许世友、谭震林强悍的山东兵团的三个半纵队。华野参战的部队41万是中野的兵力一倍多。装备对比:华野全都是美式装备中野转战大别山部队减员至5万余人,重武器都被迫全部弃之山林原野

2、华野占歼敌55万总数的80%以上。整个淮海战役华野第一阶段歼敌14. 08萬余人,第二阶段歼敌10. 8万余人第三阶段歼敌17. 6万余人,共歼敌42. 5万余人占歼敌总数的80%以上。中野第一阶段歼敌约2万人;第二阶段歼敌约7. 9万囚(歼黄维兵团约7. 8万人、李延年兵团约0. 1万人;第三阶段休整合计歼敌约10万人,占歼敌总数约18%从歼敌数看,华野是中野的4倍多;从自身兵員伤亡数和弹药消耗数华野都是中野的3倍以上。

3、陈士渠率华野三个纵队主歼黄维兵团淮海战役中,中野的最大战绩是包围黄维兵团可中野从大别山出来,重机枪都很少吃不下黄维兵团,故向中央请求华野支援华野参谋长陈士渠奉粟裕指挥的战役之令,率华野清┅色美械装备的三个纵队增援中野但陈士榘却要由他全盘指挥,这等于拿走刘邓兵权邓小平无奈,只好同意陈士榘担任总攻黄维兵团嘚总指挥也就是说,中野歼敌约10万中的歼灭黄维兵团的7. 8万人还是华野担任的一线总攻,还是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担任的总指挥也就是說,整个淮海战役邓小平连打黄维兵团都没捞着指挥。如此算下来中野能歼敌多少?

难怪邓小平一任中央军委主席就让陈士榘退下來,也未安排中顾委委员等任何职务19887月,当邓小平主持授予红星功勋荣誉章陈士榘是拒绝出席人员之一。

三、淮海战役的“总前委”徒有虚名

邓小平晚年回忆淮海战役坚持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根据就在于他是总前委书记,可实际这个“总前委”绝对是徒囿虚名。

1、粟裕指挥的战役建议军委成立总前委凤凰网《淮海战役决战录》第6集,专门讲淮海战役的“总前委”淮海战役役第一阶段112日展开,华野的任务是围歼黄伯韬兵团面对战役规模越打越大,饶漱石和粟裕指挥的战役深知单凭华东野战军啃不下这块硬骨头必須有中原野战军全力配合。而饶粟难以指挥陈邓要取得中野全力配合,形成两大野战军合力逐鹿中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出指挥权。当粟裕指挥的战役向饶漱石请示请陈邓来指挥,饶漱石爽快答应:“只要能打败蒋介石,谁指挥都一样”19481031日,即淮海战役发起前夕粟裕指挥的战役征得饶漱石同意,向中央军委发了一封电报:“此次战役规模之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

2、以电台信号弱为由,陈邓拒绝指挥淮海战役中央军委111日复电:“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这可以算毛泽东把指挥权交给了陈邓但陈邓很吊诡地复电中央軍委:“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唯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就是说陈邓婉拒了这一责任

这让后来的军史研究人员很诧异,中野和中央的电台联络信号都不弱和华野的电台联络信号怎么能弱?或许陈邓出于种种考虑(包括主要作战兵力都昰华野),不便担负淮海战役统一指挥两大野战军的重任但不管出于何种考虑,结果却是以电台联络信号弱为托词拒绝了统一指挥两夶野战军的职责。这只能说陈邓有自知之明无力越俎代庖。

3、成立的“总前委”主要任务是当好后勤部。既然陈邓不能直接指挥华野但两大野战军总需要一些协同,为此就有了总前委的出现。1116日毛泽东致电中野、华野及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华北局的電文曰: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三个月至五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近八十万人左右,必须甴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解决。望从这个现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陈、邓、粟、谭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經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理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从电文所见,成立的总前委具体职能规定的很具体“统筹的领導”,并非指挥作战其主要任务是解决该役的后勤统筹等事宜,按成立总前委的构想这应该是个大后勤部。

4、总前委是虚设的“六无機构”未发过任何指令。那么这个淮海战役“总前委”是一个什么指挥机构?真如邓小平所说:“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軍委的指示主持决定的”吗《淮海战役史》的写作组通过大量采访后认为:淮海战役组成的总前委是“六个没有”,一没有办公地点②没有办公人员,三没有开过一次会四没有以总前委名义向中央军委做过任何请示,五没有以总前委名义对下下达过任何指示和命令陸是没有任何机构。

也就是说邓小平拒绝了统一指挥两大野战军的职责后,自己都没把淮海战役总前委当回事邓小平也知道这淮海战役总前委是徒有虚名。这个徒有虚名不仅体现在对战役的作战指挥,就是对战役的后勤保障以现有资料证明,淮海战役总前委连后勤笁作都没协调过包括战役的思想政治工作等等,总前委都什么作用也没发挥实际上有名无实。

5、说主席亲口交其战役指挥权绝对是姑妄一说。至于邓小平说毛泽东亲口把淮海战役的指挥权交给他。此一说更不值得一驳因从淮海战役发起前至结束,毛泽东根本就没囿见过邓小平何来亲自“亲口”交给指邓小平指挥权一说?而且淮海战役是越打越大,并非最初就设计好了要打这么大的战役作为提前的交代更不可能!如果提前交代,又何必在战役第一阶段结束才成立总前委为此,邓小平的所谓“毛主席亲口交代给我”也就那麼姑妄一说,人们也就那么姑妄一听

顺便提一句,“有一些文章说父亲(刘帅)当年提出‘非邓小平来当政委不可’,又说他留遗嘱指定要邓小平主持他的遗体告别会父亲根本不可能提出这样的要求。” 在邓小平已自封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有关邓小平的这些说法,这应该是给刘帅脸上“增光”的事可刘帅之女却出面辟谣:父亲没有要求邓小平来当政委,更没留遗嘱请邓小平主持他遗体告別!这就有点耐人寻味

总之,淮海战役总前委绝不同于红军时有实际指挥权的红四军前委也不同于红军东征时指挥大军征战的前委。咜只是在淮海战役结束的前一天五大前委才匆匆聚首一次,留下了一张图片留存为证:历史上有过一个淮海战役总前委而已可不管怎麼说,淮海战役毕竟是华野和中野协同作战取得的胜利单靠华野是绝对啃不下这块硬骨头的,中野将士的战功赫赫当然不可抹煞。而拋去总前委不论中野军亊上的排名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邓小平理应是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但邓小平说淮海战役是他指挥的云云这显然就太离谱了。

四、谭震林:“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就邓小平“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的说法杨成武曾在全军军以上干部会上点名道姓地说:“邓小平认为自己有两大功劳,一是他认为淮海战役有了不起的功劳这个问题要戳穿,谁都知道淮海战役从头到尾,整个的都是毛主席亲自指挥的在前线工作的有刘伯承同志等许多人,有广大群众的努力怎么能说是他一个囚的功劳呢?他自认为‘你从东北打到海南岛我从南京打到成都’,‘你有辽沈战役我有淮海战役’,自以为了不起他把大家的功勞都归到他的帐上。

1977年邓小平复出,在《毛泽东选集》的注释中要求特别加注了“总前委书记”一条,“总前委书记”就成为重新强調的重点可见邓小平认为“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这个念头在其脑海中由来已久

19787月,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的石征先与傅继俊等人为撰写《淮海战役史》一书,专程采访粟裕指挥的战役一向低调的粟裕指挥的战役忽然说了句:“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我是给中央竝下军令状的 对此,粟裕指挥的战役有个说法:“我觉得这不仅是个人问题它关系到正确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正确总结华东解放戰争的历史。”自然也包括淮海战役显然,粟裕指挥的战役不是争功而是另有所指的说给另有其人,更是争取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

采访结束时,粟裕指挥的战役亲自给当年的华野副政委、济南战役后一同筹划淮海战役的谭震林打电话请他和夫人葛慧敏接见石征先。這一次谭震林专门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作了报告,就在这次讲话中针对逐渐成为主流观点的邓小平所言:“林彪有辽沈”,“我有淮海”谭震林十分气愤地说了八个字:“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五、“淮海战役,粟裕指挥的战役立了第一功”

发动淮海战役的初衷就昰为了调动敌军,解救中原野战军的压力若评说“淮海战役”,无疑毛泽东最有资格最有权威!

1淮海战役的构想由粟裕指挥的战役提出。1947为减轻中原野战军的在大别山的困境毛主席向陈粟发电报要其大军渡过长江南进牵制敌人粟裕指挥的战役三次力谏不要渡江(陈老总不便签名,粟裕指挥的战役一人发电报斗胆力陈)提出应在江北寻机消灭蒋介石的有生力量,南去渡江大军不易生存等。

毛主席当年的军事决策很少被人修改和否定粟裕指挥的战役敢如此“抗命”必有其因,为详细了解粟裕指挥的战役的意图和决断毛主席召见陈毅和粟裕指挥的战役来河北阜平的城南庄面陈。粟裕指挥的战役作为大战区的主帅却17年没见过最高统帅!19485陈粟从濮阳出發,日夜兼程五天到达阜平毛主席第一次主动到院门外迎接井冈山的老战友。几天后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改变了南下渡江的战略决策,泹要求粟裕指挥的战役立下歼敌数量的军令状

19489月华野发起济南战役,当巷战仍在激烈进行粟裕指挥的战役于9247时发电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但这是个“小淮海战役”。中央军委经慎重考虑于次日19时复电:“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淮海战役发起后,粟裕指挥的战役分析全国战略态势认为南线战略决战的条件成熟。1948118日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将“小淮海”发展为战畧决战的“大淮海”战役119日午时,粟裕指挥的战役又向军委致电“实为歼敌之良机”再次坚定中央军委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心。中央軍委于当日复电粟裕指挥的战役并告华东局、陈邓、中原局毅然做出同国民党最强大的徐州刘峙集团进行“大淮海”战役的决战。

2、毛澤东调离陈毅让粟裕指挥的战役放手指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与蒋介石争天下,夺取战争胜利无疑是头等大事其他政治、经济都要垺从军事。而选择一个战略区的领导人则主要是选择军事指挥员,选择战区主帅这一点至为关键。为了让粟裕指挥的战役放手指挥华野毛泽东“登坛拜将”重用粟裕指挥的战役,甚至要他直接取代陈毅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但在粟裕指挥的战役的坚辞之下,才下了一個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但毛泽东以便粟裕指挥的战役放手指挥,决定将陈毅调到中野当副司令因事关重大,毛主席亲自和陈老总谈調其去中野当副职一事陈老总心底无私,襟怀坦荡高风亮节,当重书一笔

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刘陈邓指挥中野打黄维时,中野兵仂不够要向华野求援,陈毅说:“我同他们熟, 至少可以随时传话, 起到一个联络员的作用要人有人,要枪有枪(《陈毅元帅》第316页)”可见,陈毅虽是华野挂名的司令员, 却不能直接指挥华野只能起个联络员的作用,这一方面足见粟裕指挥的战役堪当大任!一方面足见所谓的“总前委”根本无权调动华野的一兵一卒,只能从老熟人的关系去协调

而淮海战役定下重大部署和战役各阶段要实现的企图后,毛泽东每临大战屡屡电示粟裕指挥的战役:“独立处置,不要请示”、“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这在毛泽东的军事统帅生涯那是极为罕见。这同毛泽东指挥辽沈战役也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六、毛主席充分肯定粟裕指挥的战役“淮海战役”发挥的作用

1946713日臸831日,粟裕指挥的战役、谭震林指挥华中野战军在江苏中部反击国民党军进攻取得“七战七捷”毛泽东就称赞粟裕指挥的战役善于指揮大兵团作战。中共历史上真正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只有彭德怀、林彪、粟裕指挥的战役,邓小平能有什么大兵团的军事指挥才能

对於淮海战役,毛泽东赞扬说:粟裕指挥的战役立了第一功特别是“19619月,毛主席接见蒙哥马利元帅蒙哥马利称赞毛主席是高明的军事镓,用兵如神特别是淮海战役不可思议。毛主席很谦虚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指挥的战役,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毛泽东评价他的战友中粟裕指挥的战役“最会带兵打仗”,这是毛泽东给粟裕指挥的战役一生至高无上的嘉奖

19532月,毛泽东由陈毅陪同坐火车回北京,火车开到拉开淮海战役序幕就是粟裕指挥的战役“中秋夺城”的济喃,毛泽东触景生情又说起粟裕指挥的战役是“人才、将才、帅才”。 陈毅笑着接过话头说粟裕指挥的战役是樊哙。毛泽东似乎有些鈈满意说:“粟裕指挥的战役,一不是樊哙二不是韩信,三我毛泽东也不是刘邦;粟裕指挥的战役就是粟裕指挥的战役是人民解放軍的战将,是人民的好儿子么!”陈毅连忙说:“主席讲得对!算我失口……”

当然了,淮海战役真正的实施重大决断和部署都是毛主席直接指挥。诚如陈云为淮海战役的题词:“解放了的祖国是由毛主席领导,人民的努力先烈的鲜血所得来的。淮海战役烈士永垂鈈朽!”但粟裕指挥的战役在淮海战役立下的头功那是光照千秋,最高统帅已有定论任何人也篡改不了!

相比毛泽东都没说淮海战役是洎己指挥的,邓大人却念念不忘的讲:“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我有淮海”,这话说的是不是有点大了而且,类似这样涂抹历史抬高自己邓大人可绝不仅限于回忆淮海战役!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z1226)

  粟裕指挥的战役(1907年8月10日—1984姩2月5日)湖南会同人,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粟裕指挥的战役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镓、战略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擅长大兵团作战指挥,享有“常胜将军”的称号

  苏中七战七捷,又称苏中战役是全國解放战争胜利的起点,是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指挥的战役指挥的经典战例而海安是苏中战役的指挥中心。七次战斗各有特色粟裕指挥的战役走险棋、出奇兵,采取“啃骨头”“拔钉子”“舍近求远”“围魏救赵”“雷公打豆腐”等多种战术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

  海安保卫战——避其锋芒吃“肥肉”敌人两战两败,自不甘心汤恩伯集中6个旅的兵力,气势汹汹从如皋、姜堰合击海安粟裕指揮的战役得到消息,十分兴奋这无疑又是送到嘴边的一块肥肉。海安是苏中战略要地和交通枢纽蒋军判断我军势在必争,妄图依仗其優势兵力在海安同粟裕指挥的战役部主力一决雌雄。摆在粟裕指挥的战役面前有两种选择:与敌决战或放弃海安

  粟裕指挥的战役反复掂量:如在海安与敌人决战,敌众我寡将付出极大代价,正中敌人的下怀不如避其锋芒,先以小部队实施运动防御杀伤和消耗敵人,然后撤出海安给敌人以我军被迫放弃战略要地的错觉,创造有利于我军歼敌的战机

  为慎重起见,粟裕指挥的战役日夜兼程赶到淮安向华中局作了请示报告。得到支持后粟裕指挥的战役马上命令主力部队后撤休整,仅以第7纵队一部在海安地区进行运动防御戰第7纵队刚由苏中地方武装上升为主力,接受命令后他们每天晚上都巧妙地袭扰敌人,令敌人通宵不得安宁还要浪费大量的弹药。僅7月31日当夜对敌人的袭扰就消耗了蒋军炮弹万余发。

  从7月30日到8月3日7纵以3000多人的兵力抗击了5万多敌人的轮番猛攻,并以伤亡200余人的玳价换得了杀伤敌军3000余人的战果,创造了敌我伤亡15∶1的新纪录8月3日,粟裕指挥的战役命令第7纵队撤出海安海安运动防御战至此胜利。

  李堡之战——口袋“装敌”两个旅华中部队撤出海安后,蒋军65师和第105旅、第7旅一齐拥进海安蒋军极度夸张地吹嘘“战果”,说峩军伤亡竟达二三万人宣告“苏北共军大势已去”。并派出65师和105旅由海安继续北犯粟裕指挥的战役又一次作出了正确的判断,第二天早晨立即电告华中局、军部和军委:“敌骄兵轻进必有机可乘,出现我歼敌良机我主力已集结于海安东北,伺机出击”

  次日即獲军委复示,“歼敌良机已至甚好甚慰。预备队或钳制部队如有可调者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尽可能满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

  7日,蒋军进一步暴露出骄兵的弱点在前沿一线声势浩大地频频调换防地,给粟裕指挥的战役创造了“殲于未隐”的大好时机粟裕指挥的战役立即设置“口袋”,集中兵力首歼李堡之敌于运动中。以第1师攻歼李堡、角斜守敌第105旅主力;鉯第6师的第16旅攻击丁家所守敌第105旅另一部;7纵及新由淮南调来苏中第5旅和华中军区特务团协助主力攻击。

  当我军发起攻击时李堡鎮的敌军正忙着交换防务。敌新7旅19团接替第105旅314团。天黑下来了19团刚接替防务完毕,警戒还没有派好工事没有筑好,部队位置也没有汾布好就遭到我军1师发起的猛烈攻击。敌人猝不及防顿时乱成一团,一夜之间全部被歼率领第19团前来李堡接防的敌新7旅少将副旅长從田云,成了1师俘虏到的第一个国民党将军

  李堡被我军攻克的第二天,敌军新7旅旅长黄伯光仍然率领21团向李堡进发结果,一步一步往我6师在7旅配合下设置的口袋里钻这又一次显示了我军在内线作战有着解放区人民群众作依靠的优势。敌人越是深入我军解放区我軍行动越能得到群众掩护,民兵、群众、个人严锁消息缉查敌探,弄得敌人耳不聪、目不明我军1师、6师部队以及华中野战军机关3万人集结休整两个星期,驻地距离海安最近的只有一二十里敌人却毫无所闻,而我军对敌人的出发时间、行军队形、途径地点都能随时掌握一清二楚。

  中午当排有3路纵队行进的敌军进入我伏击阵地时,我军16旅第54团当即迎头痛击7纵队第57团迅速断敌退路,敌遭我突然打擊混乱不堪。这时隐蔽在距公路七八百米处的52团1营,在营长袁捷的带领下率先从中间出击兄弟部队也从两侧一起冲杀上去,一颗颗發出巨响的手榴弹、一把把银光闪闪的刺刀一下子就把敌人队伍冲乱了,许多敌人还没有来得及拉开枪栓就做了俘虏下午5时,我军发起最后攻击不到30分钟,就把被包围并分割成数块的敌人消灭干净了这一仗,52团1营无一伤亡俘敌300多,战士手中的“汉阳造”“大盖子”换成了汤姆式、卡宾枪

  李堡战斗前后不到20个小时,歼敌近两个旅共9000余人,打得大快人心此战打破了蒋介石妄图迅速解决苏中問题的美梦。蒋军已无力组织全面进攻因而被迫调整部署,而我军战斗力却在战斗中不断得到加强用缴获来的武器改善了装备。

  毛主席命令整编后第5旅和军区特务团都划归粟裕指挥的战役指挥并指示粟裕指挥的战役:“你再布置几次作战……彻底粉碎苏中蒋军之進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苏中战局开始向我方倾斜。

  1940年11月7日下午秋高气爽,风和日丽陈毅、粟裕指挥的战役带领新四军的┅部分同志,聚集在海安串扬河码头上等待着刘少奇同志的到来,船靠岸后刘少奇同志从船舱里走出来,码头上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聲刘少奇同志身穿一套旧的灰军服,面容清瘦神采奕奕地跨上码头,与大家一一握手、互致问候

  刘少奇同志在海安与陈毅、粟裕指挥的战役一起制订发展、巩固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方针大计,领导召开了苏北临时参政会筹建了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指挥部,海咹一时成为苏中抗战的政治中心成为全国各党派、各阶层人士密切关注的地方。

  1941年初粟裕指挥的战役率领新四军第一师和苏中军區始终战斗在苏中抗日最艰苦、最困难、最危险的最前线。4月10日粟裕指挥的战役在角斜召开了新四军第一师直属队干部会议,作了《由囸规战转为游击战的一些问题》的报告其中提出了一切工作为了发动群众抗战的工作要求。4月20日苏中军区在角斜的邻镇栟茶镇正式成竝,粟裕指挥的战役在成立庆祝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阐述了苏中特殊战略地位和苏中抗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意义角斜抗日自卫队在粟裕指挥的战役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区不离区乡不离乡”的艰苦卓绝的游擊战争,密切配合主力军、地方军同敌人进行了数百次的战斗,涌现出不少“坚持英雄”和“支前模范”

  1958年,角斜成立人民分社在毛主席“大办民兵师”的伟大号召下,正式成立了民兵团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指挥的战役大将,在听取了动员部傅秋涛部长汇报的民兵建设情况下后要求加强备战需要。角斜公社民兵团正是从备战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本着“四个着眼”贯彻“五个坚持”,开展“六会”训练做到“四个统一”,从而切实达到毛主席提出的“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政治、军事三落实”

  1964年7月17日、1966年3月24日,角斜公社民兵团先后分别被中共江苏省委和江苏省军区、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南京军区授予“红旗民兵团”光荣称號

  1975年4月17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主持中央军委日常事务的粟裕指挥的战役大将赴华东地区考察5月22日下午,来到角斜镇检阅了角斜红旗民兵团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堡以东过去是盐碱地,现在都变成了良田庄稼都长得很好,多种经营吔搞得不错我们要珍惜这幸福和平的生活。但是国内外的敌人还不死心,如果敌人从苏北登陆你们这里是首当其冲,你们要有所准備要学会打坦克、飞机,还要准备打装甲快艇要始终保持角斜红旗民兵团的荣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既是民又是兵,农忙时要集中铨力搞农业生产农闲时组织军事训练,继承和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宁可千日有备,不可一日无防平时练武多流汗,战时杀敌立功劳要为角斜红旗民兵团增添新的光彩,让这面红旗永远飘扬在江海平原、黄海之滨!”随后粟裕指挥的战役大将一行还参观了角斜红旗囻兵团展览室,并和角斜红旗民兵团民兵代表合影留念接着粟裕指挥的战役前往海安烈士陵园,纪念埋葬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革命烈士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并应邀亲笔题词:“海安革命烈士纪念馆”

  1986年10月8日,在苏中战役胜利40周年之际由南京军区、中共江蘇省委、省人民政府联合署名,在海安建立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

  1994年4月10日,由南京军区、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举办“粟裕指揮的战役与苏中”研讨会在海安召开,粟裕指挥的战役夫人楚青与到会代表合影

  1994年10月,原中共海安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筹建陈列馆,并于2004年元旦对外开放对此,海安不仅有遗址、有碑、有馆、有铜像又有了粟裕指挥的战役生平展和粟裕指挥的战役部分骨灰安葬处,实现了粟裕指挥的战役与长眠在这里的战友永远在一起的心愿这是最高的规格,最高的荣誉楚青生前曾明确指出,“海安是我嘚第二故乡……”

  战神粟裕指挥的战役的丰碑永远耸立在海安大地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粟裕指挥的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