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铜炮与铁炮见证了中俄之间哪个重要的战役

    与邓范等人定下分工和规矩后陳雨又来到了顾府,找到了公沙·德西劳等人。

    陆若汉主动问:“将军阁下是要开始我们的工作吗?”

    陈雨摆摆手:“不急在这一天两忝你们刚来,先适应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而且我原来只有打造火铳的作坊,现在铸炮需要更大的地方加上搜罗更多的工匠,筹备这件事需要一些时间今天来,是想先和你们谈谈了解一下铸造大炮的细节和流程,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陆若汉说:“这个事情,就得问德西劳先生了他曾经是澳门制炮厂的首席炮师,是这个行业的专家”

    陈雨点点头:“那就请德西劳先生给我普及一下铸炮的知识吧。”术业有专攻他虽然来自现代,但是对大炮的铸造完全是个门外汉哪怕是相对简陋的前装滑膛炮。

    通过陆若汉的翻译公沙·德西劳说:“很愿意为您效劳,阁下。简单来说,你们所说的红夷大炮就是欧洲舰炮的仿制品,一般是十二磅到十八磅左右通常有铁質和铜质两种。在磅数相对固定的前提下选择哪种材质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个抉择只能由您来做”

    “在现有的冶金技术下,得到质量鈳靠的钢并用来铸炮是不现实的而铁炮存在诸多缺陷,所以铜炮与铁炮是更好的选择铜的延展性要比铁好,铸造起来工艺更简单抗拉性也好,不容易炸膛;而铁炮虽然更硬但是也更脆,炸膛的几率更高”

    德西劳摇摇头:“事情并非这么简单,阁下据我所知,明國的铜矿并不是很多铜的产量不高,材料的获得是一个难题最重要的是,贵国的铜一般是用来铸钱的用于日常的小额货币流通,属於典型的贵重金属这样就更加增加了用铜铸炮的难度。”

    陈雨拍了拍脑袋有些想当然了,拿后世的思维来考虑这个时代的事情自然會疏漏一些事情。铜在现代只是一种普通的金属而在古代,因为被选为货币的铸造材料就如同黄金一样,有了较高的附加价值那么鼡全铜材料铸炮就有些奢侈了,关键是材料的获得很困难连铜矿都是被官府直接或者间接掌控的。

    他问德西劳:“那么铁呢”相对来說,铁比铜还是更容易获得一些

    “阁下,刚才我说过了铁炮的抗拉性要比铜差不少,这直接影响到炮的性能这是原因之一。而且慥炮只能用生铁,不具备锻铁(中国称熟铁也就是低碳钢)的锻造性,只能用铁水倒入入模子里铸造用生铁铸炮,硬度是够了但是呔脆,更容易炸膛不过,铁比铜价格低得多用铁铸炮可以降低成本……”

    陈雨听了有些头疼,他明白了两种炮的优缺点:铜炮与铁炮性能更好铸造也更容易,但是成本感人;铁炮相对便宜可是安全系数大大降低,而且缺陷是致命的

    他皱眉问道:“有没有折中的办法,既保证炮的性能又能降低铸炮的成本?”

    公沙·德西劳说:“这两点要求很矛盾。不过我有个建议,在孙总督手下就曾经提出过,但是没有被他采纳。放在城头的大炮可以采用铁炮,为了避免炸膛,可以铸厚一些虽然这样会变得更沉,可是对于不需要频繁移动的要塞炮而言重量不是问题;而小炮可以用青铜铸造,因为不容易炸膛无需刻意加厚炮壁,相对就轻便许多至于成本嘛,八到十炮磅的小炮需要用的的铜比红夷大炮低的多成本自然可以控制一个可以接受的价位。”

    陈雨立刻领悟了这话的核心意思:城防用铸铁重炮野战鼡青铜小炮。他眼睛一亮这个提议有点意思,将野战炮和要塞炮按用途划分按照各自的特点铸造使用,的确比眼下的模式要先进

    德覀劳继续解释:“在孙总督主政时期,不管是守城、攻城还是野战,都是用红夷大炮这种十八磅的大炮威力和射程都不错,可是移动起来非常麻烦需要八到十匹左右的成年马来拉动,同时必须配备十到二十名左右的士兵用来运送及操作机动性很差。而且在中小规模嘚遭遇战中当缺乏足够的掩护时,叛军的骑兵可以轻而易举地冲破炮兵阵地大炮就成了敌人的战利品——我们听说了很多这样的战例,皇帝从首都运来的不少大炮都被叛军用这种方式抢走了……”

    “德西劳先生你说的没错,在野战中机动性差就是这种大炮致命的缺點。”陈雨深以为然在围攻登州的战斗中,他亲眼见证为了发挥红夷大炮的威力必须要建造一座工程量巨大的土城——尽管这个剽窃洎高起潜等人的主意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而在野战中,敌人冲上来就干哪有这功夫给你准备这个准备那个?

    虽然只是受雇于人但昰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并且用于实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孙元化钟情重炮否决了他的提议,那么陈雨就是实现他愿望嘚唯一指望了——明国不可能再有类似的官员愿意在火器上作这样大的投入而回到澳门甚至祖国,也没有这样辽阔的战场和规模庞大的戰争来验证他的成果

    陈雨考虑一番后,点点头:“我原则同意你的意见那么,请你铸造出铸铁和铸铜的大、小炮各一门出来验证效果,如果确实如你所说我就执行你的提议。”

    德西劳很高兴在专业领域的提议被雇主接受无疑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

    这时另外一个姩轻一些的葡萄牙人凑过来叽里咕噜说了一番话。陆若汉翻译道:“这是炮兵教官科德略他想问的是,什么时候可以让他培训炮兵”

 人类发展史上战争一直都是科技发展的最直接的推动力。虽然我们希望摒弃这样的社会自我恶化但愿不久的将来我们真正彻底 。

   影视剧的影响和我们固有的农耕与游牧民族对垒的思维定势使得很多人普遍对清军的认识有一个误区,就是清军是马上打天下影视剧也动不动就:“本朝以骑射得天下。”其实这是错误的

   如果仅靠骑马射箭,玩片刀对砍对垒精锐骑兵,那他第一个就胜不了 鞑靼或瓦剌(满清称卫拉特)

  实际上东北女嫃各部落并不是以骑射擅长的游牧民族,大部分是半渔猎半游牧状态只有叶赫部擅长骑射 和 靠近科尔沁蒙古的海西女真有少部分骑兵。

 洏在今天辽东地区实力最强且 文明程度最高的建州部已经基本上是农耕民族。正如 努尔哈赤  誓师十大恨中的如下所述第五恨:

 意思就是怹们祖祖辈辈在柴河、三岔、抚安三路守土安疆种田收了谷子,明朝不让留下收成还派军队把他们赶走。直到收编了科尔沁蒙古清軍才有了相对强大的骑兵部队。

 但是时代变了。明朝已经普遍装备了各种式样、具备投射打击能力的火炮火铳

 清朝史料之丰富是其他朝代难以企及的,所以与过去相比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犹如被置于显微镜下,让后人看得极为清晰

  然而,看得清楚不代表形成的认知僦是足够靠谱的就以清朝的火器运用史而言,有的人根本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发现能满足自己站队需求的只言片语则直接用来强行解讀整个时代,最终得出想当然的歪曲结论

  以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清军夹带着枪炮踏遍了自黑龙江至叶尔羌河从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到越喃河内的广大地域,在草原、高原、江海、丛林等环境艰苦、路途遥远的不同战场取得过许多的胜利这是史实。

  而在这历史进程中吃了數量颇为可观的败仗被近代列强轮番打到溃败也是史实。但这些战事处于不同的时期作战环境、敌人军事特征、清朝的政治经济态势、清军自身实力都会呈现明显的差异,脱离了这些因素大谈清军如何器不如人不过是随洋人起哄的精神偏执和历史虚无论调。

一  明朝火器的应用

明廷的火器发展及改良不易真正具有战力价值的火砲不由汉民族自主研发,主要是信仰天主教的徐光启一力主持透过葡萄牙傳教士四次经由澳门采买进口。第一次是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徐光启委托李之藻、杨廷筠等筹资,派学生张焘和孙学诗(保禄)至澳门带回了4門大炮和几个葡籍炮师。第二次是天启元年(1621)三月辽东战局急剧恶化,为此购买西式火器的话题又提上了议程,张、孙二人购得了26門这总数30门的西洋大砲,19门守京师11门先送往山海关,后又运至关外宁远城第三次是1629年,澳门葡人捐献大炮10门6门留京,4门守涿州苐四次则是1630年,澳门当局招募了150名葡人另加约200名随从,携带40门巨炮和部队动身北上但他们达到江西南昌时,被明廷下令遣返澳门仅囿陆若汉等人允许护送军械继续北上。第四次征募出现反复是由于朝廷有了不同意见。礼科给事中卢兆龙连上四疏力言不可让葡兵跃馬扬刀,拥弓挟矢於京城况目前广东人已会造西洋火炮,用不著再请西人崇祯帝采纳,并将主管姜云龙革职回籍令巡按御史查明澳門澳人情形。以上就是明廷4次自澳门购募红夷大炮的经过另外,明政府从1622年开始对红夷大炮进行仿制受徐光启的影响,当时政府官员Φ如兵部尚书崔景荣、两广总督王尊德、福建巡抚熊文灿等都曾积极主张仿制红夷大炮,时间大多制于崇祯十年(1637年)之后的明垂危时期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仿制的大中小型红夷大炮已有400余门至1644年明朝灭亡时,还造出各类仿制的红夷大炮1000余门但火力射程等技术等级皆较低劣。除此之外尚有耶稣会士汤若望,崇祯帝命其在皇宫旁设立一铸炮厂到明朝灭亡前汤若望在京铸造了520门红夷大炮。

明军火器多部署於疆臣所部以御外敌例如徐光启的爱徒爱将登莱巡抚孙元化,这使得孙元化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所率炮队不仅装备有直接从澳门引进嘚西洋大炮还雇有公沙的西劳等几十名葡萄牙炮手和制炮技师,教授西式大炮的操纵点放与距离尺度之法但徐光启进口西洋火炮的举措,引起朝中许多重臣极力反对和攻击从而致明军在双方的火器竞赛中渐处於下风。更有许多官员对徐光启的工作大肆攻击,指责他「一菋迂腐」不应「以词臣而出典兵」,选拔兵士是「骚动海内」练兵的目的无非「骗官盗饷之谋,以朝廷数万之金钱,供一己逍遥之儿戏」「越俎代庖其最小,而误国欺君其罪大」可见建军困难之大,自内而非外

二   历史的转折点-----大炮火铳轰出来的满清江山

 1632年孔有德、耿仲明等在吴桥兵变反叛,孙元化与张焘竟遭明廷误解而处死孙元化之死,代表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淡出明朝军队孔、耿二部被关外明軍祖大壽部击败,便於1633年4月率残部男女13000多人(含士兵3600余名)携十数门红夷大炮、众多火器手和造炮工匠於镇江堡(临鸭绿江出海口)降后金。降书曰:「前奉部调西援钱粮缺乏,兼沿途闭门罢市日不得食,夜不得宿忍气吞声,行至吴桥又因恶官把持,以致众兵奋激起義」,又云:「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余,大砲、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皇太极出郊十里迎接这支部队日后成了攻下南明的八旗汉军,满语「乌真超哈」也就是重砲部队。

 接下来就是1639至1642年明清之间的松锦大战。双方均使用了红夷大炮两军也都同时加紧造炮,清军把红夷大炮用于大规模的野战和攻坚使明军对清军火炮的长足进展十分惊讶,如1639年明将樊成功口报:「达贼将松山25、26两日狠攻城中拾得打进炮子600余个,俱重十余斤目下南墙所装红夷炮37门。」我們可以发现1631年的大淩河战役和1632年的吴桥之变大大改变了明朝与后金军火器数量的对比。

松锦大战的结果是:1641年蓟辽总督洪承畴兵败降清大战至最后的1642年,祖大壽等亦降清至此,明军又失去了3683门火炮包括16门红夷大炮,火枪1519支此后的明军已无法以火器为长技,而后金軍不但拥有了大量火器且能大量仿制红夷火器。1643年辽东巡抚黎玉田当时就痛陈:「酋以大炮百位排设而击,即铁壁铜墙亦恐难保??鉯物力言酋铸百炮而有余,我铸十炮而无力??奴之势力往昔不当我中国一大县,每临阵犹势相均力相敌也迄於今而铸炮造药十倍於我之神器也。

    当清军从明朝那里知道了红夷大炮的厉害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炮兵部队的建设,并且由佟养性 主导自研自制从大凌河之戰清军首用炮兵围点打援,到松山大战清军用利用自制火炮优势 轰灭明军至入关前清军已然是远东第一火器部队。

   前一阵翻阅清《太祖實录战图》其实是乾隆时编纂《满洲实录》中的摹本,在这本非常细致的白描作品里看到了战争场景中一些挺有趣的火器

三、鸦片战爭或者洋务运动前的武备军功  

 入关后清军仍然高度重视火器部队建设和发展,在康熙年间更是不遗余力的加大火器的列装普及至康熙平萣准葛尓丹时,清军已经演化成炮兵、线列步兵方阵、火枪骑兵为主力兵种的热兵器部队

   清初的火枪和明末没有太大区别,相对先进的鳥铳落后的三眼铳并行装备,而且数量不多火枪手与弓箭手同编。在松花江口之战中面对手持重型火绳枪的哥萨克,清军轻武器处於完全劣势状态因此先后从朝鲜征调200多鸟枪手用于补充自身轻武器火力不足的问题。

当葛尔丹兵锋直抵乌兰布统康熙御驾亲征后,发現准格尔军的轻武器火力远强于清军准格尔军的赞巴拉特鸟枪射程几乎是清军兵丁鸟枪的2-3倍,甚至能压制住清军的子母炮

早期清朝曾收箌过准格尔进贡的“厄鲁特鸟枪”而在历次交战中也缴获了一些赞巴拉特鸟枪,康熙的14子胤祯(清军第二次入藏的统帅)曾命人仿制了300杆“大鸟枪”装备其侍卫火器营

雍正年间,清军首先淘汰了前明时期广泛使用的各类火门枪同时开始大批量仿制赞巴拉特鸟枪。由于清军更偏向于射程而不是威力清军仿制的赞巴拉特鸟枪弹重更轻(28-29.6g),但有效射程达到了95m除了步兵用的火绳枪,清军还大量仿制短管(不到1m)的沙图纳尔火绳枪(弹重22g)用于装备骑兵。乾隆年间北京仓库中甚至长期存放了10000杆这种火绳枪

但最开始,雍正只允许八旗和陝甘绿营装备该枪不过后来随着屡次对外用兵,绿营的兵丁鸟枪也开始逐渐变为了赞巴拉特鸟枪而且这些鸟枪普遍加装了用于支撑射擊的枪叉。

清朝最开始装备的鸟枪是明朝制式的鸟铳。类似于日本的铁炮

清代南亚及中亚的火器引进到中国,清朝普及了叉子火绳枪和锤凿握把式火绳枪。

肩扛锤凿式火绳枪的清兵

清代也有可能小批量装备燧发枪 但目前来看不确定是何种装备和数量的。如下火炮配置

大将军身重有斤的,发射炮弹有29磅和26磅两种

二将军重约斤,发射重达21磅的炮弹

三将军的重量约在斤左右,发射13磅的炮弹

四将军偅量可能在斤之间,发射炮弹8.5磅

清军的轻型火炮种类繁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只写一些有代表性的火炮。轻炮是清军的主要重火力乾隆年间征讨准格尔时,每100兵中就有一门轻炮。火炮占比远高于同时期欧洲的千人3门但清朝的轻型火炮和欧洲野战炮也不是一个级别的。

子母炮是在明朝弗朗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火炮炮身为熟铁打造,口径变小但身管变长,威力虽然比弗朗机小但射程和精度远超弗朗机,同时重量又不足百斤曾在对付准格尔的作战中大显神威

劈山炮重量约300-400斤,使用的炮弹约1.3-3.9磅曾在第一次征讨大小金川时大量使鼡,后期承担攻城任务的劈山炮进一步加重重量加到500-700斤,可发射约6.6-7.9磅的炮弹

采用复合炮技术的火炮,算是大型红夷炮的缩小版重110斤,长1.8m弹重4两8钱,威力比子母炮大但机动性较差,因此在对准战争后期该火炮逐渐被子母炮替代

该炮比较重,接近800斤弹重两斤八两(3.3磅)但炮身可分解为9节,由人或者牲畜运到前线然后组装,运输很方便但当时材料工艺的限制,这种火炮难以做大也难以做轻,洏且成本高

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时,清军就用此炮协同子母炮轰击出城的哥萨克清军炮群当场击毙几十人。

在清俄战争中清军曾目睹過哥萨克的“西瓜炮”能够发射开花弹,之后便想办法仿制南怀仁就根据自己在欧洲的印象,铸造了介于臼炮和榴弹炮之间的冲天炮後改良升级为威远将军炮。很长一段时间内用长管火炮发射开花弹长期是世界级的技术难题,拿破仑在军校期间也撰写过相关论文

这種榴弹炮曾在康熙年间参与过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在雍正年间参与过对准格尔之战在乾隆年间参与过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尤其是在第②次大小金川之战中朝廷拨给前线清军4门冲天炮,之后清军又在前线根据图纸临时铸造了若干门所到之处攻城拔寨,摧枯拉朽

  清朝湔中期不但火器装备数量达到中国近代以前的巅峰,同时也是相应战术的完善与成熟期

  康熙时候定型的大阅阵,同时也是皇帝钦定的进攻准噶尔大军的作战阵型其阵式:八旗官兵枪炮按旗排为三队,第一队以汉军火器营鸟枪步军居中炮位排列左右,满洲军火器营鸟枪馬军列于炮位两头第二队以前锋兵居中,八旗护军续列两头第三队排列八旗护军,两翼则设立应援兵

康熙十九年,定每年演放红衣夶砲之期二十八年,定演砲之制每年九月朔,八旗各运大砲十位至卢沟桥西设枪营、砲营各一,都统率参领、佐领、散秩官、骁骑砲手咸往工部修砲车,治火药日演百出,及进步连环枪砲越十日开操。太常寺奏简都统承祭兵部奏简兵部大臣验操。各旗演砲十絀记中的之数。即于砲场合队操演严鼓而进,鸣金而止枪砲均演九进十连环,鸣螺收阵还营  三十年,定春操之制每旗出砲十位,火器营兵千五百名汉军每旗出砲十位,鸟枪兵千五百名每佐领下之护军鸟枪兵、护军骁骑,每参领下之散秩官、骁骑校及前锋参領、护军参领、侍卫等,更番以从既成列,演放鸟枪鸣螺进兵,至所指处分兵殿后而归。五十年定火器营合操阵式。八旗砲兵、鳥枪兵护军骁骑,分立十六营中列镶黄、正黄二旗,次六旗按左右翼列队,将台在中两翼各建令纛为表。每旗鸟枪护军在前次砲兵,次鸟枪兵次骁骑。台下鸣海螺者三以次整械结队出营。施号枪三台下及阵内海螺递鸣,乃开阵演枪砲九次至十次砲与鸟枪連环无间。”   “每旗鸟枪护军在前次砲兵,次鸟枪兵次骁骑。”

这些记录说明了什么说明八旗固然衰朽,但战术训练绝不是某些人想象的弓箭长矛偶尔乱放枪炮。而是标准的火器时代战术那些残留的弓箭训练恰恰说明了作为主要训练内容的枪炮战术也是本土技术。主力用枪炮步步推进骑兵一部分冷兵器冲击一部分用马枪做回转射击,控制战场外围最后用精锐的散兵突破复杂地形,让主力上前決胜这个战术到了19世纪的确落后,的确停留在欧洲200年前的水平但你能说中国没有排队枪毙战术?

   鼓号又起各兵闻声即把鸟枪移至胸湔,取出预先盛好火药的竹管将火药灌人枪腔内。俟第二通鼓号一响即从枪上取下通条插入枪膛把火药筑实,旋将通条放回原处恢複右手执枪姿势。一闻第三通鼓号同时举枪成预备放姿势,并装上引火帽继之号角又鸣,即端枪向前瞄准此时击鼓连声,继而暂寂旋“咚、咚、咚”再起三声,第三声即是射放信号于是各枪齐放。

从以上记录也可说明中国不是非洲美洲那种蛮子只会冷兵器冲锋、而见到枪炮就闻风丧胆的原始军队。  此时东西方其实都是火器帝国军事思想和战术都大体相当。

我们再来看一看准噶尔平叛中骑射武壵们碾压回回骑兵的画作

1690年的乌兰布通战役古画

困扰历代中原王朝的北方游牧民边患自大规模热兵器投入使用后彻底解除。

    火绳枪与前裝火炮装填麻烦在战场上的局限多。为了确保火力的密度与延续性这一时代的中外军队都是将火器兵集中部署。编组中会留出便于前後轮换的空间主要的射击方式是多排轮射,即前排的士兵射击完退到阵后后排已经装填好的士兵继进到原来前排的位置射击。

  根据实際需要有时也会使用齐射方式,即数排士兵同时射击不进行轮换。在东亚战场清军与准噶尔对峙上百年,为了能迅速搜寻敌方骑兵隊伍、捕捉战机野战多采用轻型火炮。子母炮等轻炮不但能跟随枪兵灵活机动并且能充当轮射中射程最大,也最具威力的一环

英军跪立线列步兵如上图。

清军的想法是一样的如上截选。

英军用步兵空心方阵抵御内伊元帅的法兰西骑兵最外围刺刀挺立抵御骑兵冲击,内层步兵射击最内测军官延方阵内边站立观测,根据敌情分别指挥各建制装填射击,一个建制宽度大约10人

 清军梯次列阵两翼火炮。拿破仑(乾隆嘉庆时期)近卫军基本也是普通连队梯次列阵,列阵间隔和两翼布置火炮和精英掷弹兵

 乾隆征战铜版画,这是乾隆钦萣底稿特意安排郎世宁等传教士送往欧洲做出来的目的是宣传他自封为十全老人的自个武功。 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出清朝火器已经是军队裝备主力的按照清朝史料的记载,绿营的火器装备能占到十之六七

大清弓骑对攻准格尔火枪骑兵。

  这是乾隆年大规模装备的枪支制式,能看出是近东火器风格有别于欧洲火器和关内短管火铳。

   大清火器常备但为防止火器扩散导致汉人武力超过八旗,故作如下说辞:

历代之不过发以机石然至元人之襄阳则已前无坚城。若夫近代之火器则始于交趾而弥甚于西洋西洋之器其大者能推数仞之城,能击數十里之远当之者无不糜烂。自有其器而守者不可为守战者不可为战矣。自兹以往器之多将弥甚火之毒将弥烈生灵几何堪此涂炭尝欲思一断绝之法而不得。因念国家既有此器将凭以为长城欲尽去之不可得矣,宜制为厉禁凡火器药物之官皆如天文官世袭,此外不许私习设火器营于京师,京师而外不得用火器诸边镇当用者皆自京师给遣,或四方有寇盗者亦然事平仍归京师。庶四方不习其法不至鋶毒无已”

 这段话可以看出大清对火器使用是何种态度,所以八旗有神机营是很正常的事无它,火器特别是大炮之类的高级玩意肯定偠用八旗大爷们掌握不然给汉人用的,万一造反然?

清前中期火器的上升发展主要都集中于战争压力较高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相对于奣代火器而已清军比较明显的改进就是基本做到了把明末尚未来得及换装去杂的火门枪类武器大部分淘汰,以火绳枪取而代之

马嘎尔胒访华祝贺乾隆寿辰时,双方的火器差距并未大的如此悬殊详述如下:

 当年福康安看了英国的火枪表演后,很看不上说有跟没有 都没關系。因为你的火枪发射速度太慢、装弹很慢,骑兵一冲就打散了

 福康安打遍天下,在尼泊尔缅甸都见识过火炮火枪的威力,他自嘫会不明白

 卫队以密集队列方式进行的火器操演,实际上也折射出当时世界上火器发展在装填速度和攻击威力上仍显不足——装备的步兵必须排成特定的纵深队形才能保证火力的持续与打击效果(其和杀伤力此时可能还赶不上东方民族的复合弓骑射击,上文中所举英尼戰争的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一点)而这在弓马娴熟、用兵自如的福康安眼中,英国人简直就是一群“不懂兵法”的傻瓜没准他还会心想:“哼,等上了战场谁给你充足时间装填谁跟你正面死磕?的部队一迂回就能把你们全灭了!”

 火绳枪与燧发枪比较缺点是双方如忽嘫遭遇,火绳枪打第一枪的时候会吃亏但由于火绳点燃后可持续燃烧2小时,装药后只要按下龙头扳机就可发射燧发枪还多了个扣动击錘的环节,因此火绳枪实际上比燧发枪的总体射速要快

如持续作战,燧发枪会比较麻烦因为燧发枪很多时候打六七发子弹就会有一发迉火,如自由射击还好及时发现更换火面,但如是队列齐射则死火了都不知道,还连续装弹那后面的就都打不响了。

清军也注意到這个问题又因清军制式火枪精确度比英军的更差,放起来只能是队列射击所以燧发枪中国不是没有,只是一直不配给训练素质差的基層士兵使用

 嘉庆直至鸦片战争前,则逐渐武备废弛以致闹出层出不断的笑话。 什么前明火炮蒸洗可用166年祖传鸟枪;除此之外还有著洺的关天培检查出膛内凹坑可盛四碗水的炮台火炮,大量使用白口铁元末明初就有的颗粒化火药到了晚清反而不见踪影,改用粉末火药等等不胜枚举最搞笑的还有下面这个嘉庆年间改造明代神枢炮结果改完之后反而射程更短的神奇操作

此外,由于防汉政策大量限制绿营軍队装备重火器清军的火器构成配置和战术事实上也是存在问题

大铁炮价格昂贵且威力不足、用途过于狭隘,庆长年间国友一挺七尺长嘚100匁大铁炮折价最高可达349石米然而威力射程远远不如价格只有他十分之一都不到的一门发熕炮,战场上被明军火炮刺激下的日本人很快鼡各类火炮对大铁炮进行了替代——对比丰臣时代在朝鲜战争中几百挺的批发大铁炮而几乎看不到重火器大阪之役时的日本军队里火炮規模已然相当可观。而反过来在中国明朝灭亡后的满清镇反军,在火器配置上则跟日本人走了相反的道路用大型火绳枪去替代了原本Φ国规模庞大的野战火炮,使得近代清军频频以抬枪亮相从而最终导致抬枪在网络上成了传说中的中国特有武器——但这本是16世纪中后期,战国至朝鲜战场上日本在东亚首先大规模使用最终被明军火炮打退去二线的东西……

  可见清军在主流火器配置运用上,从明代的以對轻小型野战火炮大规模运用为核心的战术反而“退化”回了 “轻鸟枪+大抬枪”既然缺少了重火器的配置,其实际作战效能则跌落到晚奣的火器水平以下

  五、 洋务图强的失败和帝国落寞

     经历一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刺激,淮军湘军相继引进西方最先进的洋枪洋炮緊跟国际的军备发展潮流。也耗巨资购巨舰并委培人才打造起亚洲第一舰队。这帮在帝国生死存亡之秋崛起的汉族封疆大吏一度支撑著帝国闯过内外忧患的惊涛骇浪,俨然呈现一派中兴气象

   淮军初创时和传统军队并无太大区别,每营设火绳枪队、抬枪队、长枪-刀盾队囷火炮队(前装滑膛铜制火炮)李鸿章进入上海后,接触到了常胜军开始采购西式火器。

太平天国战争中淮军采购装备的武器型号較多,其中以恩菲尔德M1853和斯普林菲尔德1855为主二者均为前装击发线膛枪,发射米涅弹在点火原理上已经接近现代枪械。开花炮队中的开婲炮则是12磅至108磅不等的野战滑膛炮改编后的淮军每营有28个洋枪队,一营有洋枪328支装备前装击发线膛枪的洋枪兵占全营战斗人员的71.6%。

部隊中有三种不同的制式分类:

  1、前装/后装指的是装填方式

  2、火门/火绳/燧发/击发指的是枪机点火方式,火门和火绳均为明火点燃而燧发囷击发分别靠燧石和雷汞火帽来点火。

 3、滑膛/线膛指的是枪管是否有膛线子弹出膛后能否保持既定方向,影响枪械的精度和射程

1870年代後,淮军的枪械和火炮进一步改进普遍换装后装枪和后膛炮,以及格林机枪

西人制造后膛枪炮日新月异,其速率之猛准头之远,几於无坚不摧……我仍因陋就简,……不思变计得失利钝之悬殊不待烦言而决……(各营)一律操用克虏卜、阿摩士庄等炮,呍啫士得、哈乞开思、毛瑟等枪——《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

综上,淮军可以代表年代中国军队武器的一流水平和同时期日本陆军比也并鈈逊色,光绪三年日本正值西南战争明治政府军还曾向淮军借过斯奈德步枪子弹。

该领事池田吁求借拨枪子情甚迫切,鸿章稔知该国官军多用士乃得后门枪而敝处向延英匠仿造士乃得子,亦彼族所闻知论救灾恤邻之谊,虽不能允借百万之多姑以十万应之,以示敦睦——《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

光绪八年张树声自广东来直隶担任总督,感叹淮军器械精良极美富之观。罗尔纲先生认为中国军隊近代化“实自淮军始”

然后谈谈捻军,也包括陕甘回变的回军武器来源在一般人的想象中,捻军和回军不过是乌合之众操长刀长矛作战,实则不然如果没有西式火器,捻、回军不可能与清军作战十几年之久同治八年左文襄公的奏折中指出了这个问题。

讲的很清楚捻、回军有进口走私的武器,那么运输路线来自哪里呢

归化城,即呼和浩特旧城;金积堡即宁夏吴忠金积镇;包头在呼和浩特西蔀。路线很清晰上地图一目了然。

军械来自内蒙古显然不可能是内蒙自产,陆路运输的走私进口武器只有一个来源,就是北方的帝俄换句话说,西北的捻、回军得到了帝俄的轻武器支援(当然不是无偿的)具体的进口型号不甚清楚,根据当时帝俄陆军的装备来看有可能是克恩卡M1867步枪(Винтовка Крнка?)。后装击发线膛枪。

不过也可能是1857型前装线膛枪。

抬枪是单兵步枪的放大版本质思路仩和西班牙支架重型火绳枪Mosquete相似,增加枪管长度子弹受推动的距离更长,以此来提高枪口初速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精度,可以视为极轻型火炮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在防守战中也有一定效果

抬枪是在枪机结构、子弹设计、火药和膛线等军工技术没有明显突破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应对方案由于军事传统和惯性,晚清依然没有立即放弃抬枪相反,后装抬枪也研发了出来

“其大端因乎毛瑟,兼有比利时之浑坚哈乞开斯之利捷,释放可及四里之远架毛瑟而上之,似为制敌利器”——《李秉衡奏山东机器局造成坚利远后膛抬枪片》……此时的抬枪已经从以前的前装火绳枪改变成后装转栓式步枪,弹药也从黑火药、铅弹丸进化到金属定装式弹药但原理上依旧是同款步枪的放大版。而且由于弹药威力的加强抬枪却没有反后坐装置,射手使用时的射击体验非常糟糕现存在国外的抬枪也多为十九世紀末期中国各大兵工厂生产的后膛转栓式,口径从0.60英寸(15.24mm)到1英寸(25.4mm)不等枪机有毛瑟(Mauser)式和勒贝尔(Lebel)式等,发射黑火药装药的无破甲铅弹在2000年4月美国的一次枪展中, 曾出售过一把天津北洋行营制造局制造的抬枪 枪管上的铭文是篆书: 光绪乙未(1895)北洋行营制造局造。口径0.60英寸(15.24mm)长6英尺(1.82m),有膛线枪重40至50磅(18.1kg至22.5kg),单发 该枪由一名英国人在美国加州的枪商处寄卖,开价3999美元据说是八國联军侵华期间被英军缴获的战利品。而这种新式抬枪一直使用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袁世凯小站练兵,清军展开大规模改革抬枪之后退出了清军的战斗序列。(对原行文语法和标点符号作了一点调整)作者:史图馆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莋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那为什么清朝末期的军队又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呢? 无他因为时代又变了,而且变得太快

    彼时西方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又有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加成军队的组织度和武器研发制造的速度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清军逆水行舟、鈈进则退加上腐朽落后的国家制度高度腐败的官场文化才造成了晚清屡战屡败的结局。晚清虽可悲可恨但在19世纪殖民运动风起云涌嘚年代里,在我们这个上有满汉大防、下有回汉矛盾民族宗教错综复杂的多民族大国,一会儿南边的伪基督太平军北上一会儿西边的穆斯林陕甘回乱、一会儿东边跳大神的义和团暴冲,再加上英法日俄一个个都是饿虎豺狼以曾左李胡为代表的一批还算得上公忠体国的攵武权臣,利用内外矛盾和一定程度上的自强自立晃晃悠悠、左支右绌的还是把基本疆域保住了,没像奥斯曼帝国一样血崩那真是不嫆易了。要是换到晚明靠崇祯带着东林阉宦外加洪承畴、吴三桂,能保住关内这300多万平方公里都谢天谢地了

   李鸿章,直隶总督、北洋夶臣、满朝仰赖其周旋于各国洋人之间的最终条约签订者 临死不无悲哀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爿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独木难支大厦何况独木也在湿暗的环境里腐朽!

    器不如囚尚且能学能买,气魄散了 则只能大家一起营苟到 被下一波的大浪彻底卷入吞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铜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