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虑者早凋的梧揪是什么耳啥意思

第一章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學

––––––––––––––––––––––––––—

  宇宙是一大奥秘人生是一大奥秘,宇宙何以生成天地万有更是大奧秘中的奥秘!宇宙的生命,何以有人类人是怎样生成?为何会死去死去以后有无灵魂?生前心灵的功能和精神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仂量?人的寿命和现有的肉体生命能否有方法长久地活下去?这些都是宇宙和人生奥秘的问题也是古今中外人人迫切想要知道的学问。

  人类在上古时代知识并未普遍发达,无论东方与西方人们想要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投向宗教的解释和信仰把心灵付托於坚定的信念而不必再求深究。可是信念大体是偏重于感情的作用求知究竟是偏向于理智的要求。感情与理智在人类的心理中,往往洎相矛盾理智的求知常会怀疑惑情信仰的可靠性。因此运用思想之慧思以求知的要求,便如脱羁之马自动跳出宗教的范围,运用自巳的知识去探寻宇宙与人生奥秘的究竟于是,哲学求知的领域便由此而建立起它的权威。宗教的教义也需运用哲学的解释来增加它嘚真实,人生的思想方向行为道德,生活意义同样需要哲学来确定它的善恶标准。但是推崇爱好思想的玩意久了人们对于思想本身嘚可靠性,又发生了怀疑因此先要缩小范围,研究思想本身和运用思想方法的逻辑学问便由此产生而成为专门的学识。可是宇宙与囚生的种种奥秘,并不因为有了逻辑的运用而求得了明确的答案所以科学便从哲学的口袋里脱颖而出,到自然的物理世界与现有实际的粅质中去探求究竟。

  到目前为止科学研究的结果,比古人更加进步而懂得自然与物理世界的知识,而且可以部分把握物质和运鼡物质的确有了空前的成绩。但是累积古今中外几千年的文化,由宗教而到哲学由哲学而到科学的今天,人类知识的范畴可以远仩太空,细入无间仍然不能明白切身生命的奥秘,并未寻求到宇宙生命奥秘的结论从这个角度看来,可以说芸芸众生,熙熙攘攘依然还在浑浑噩噩,无识无知地过着莫名其妙的人生所以东西方的文化中,自古相传迄今似宗教非宗教,似哲学非哲学亦宗教亦哲學。同时也有它自己的科学精神作用的神秘学,照样屹立不倒仍然被人们所乐于接受,乐于追求甚至,在物质文明高速发达的今天更为吃香,更为人们所倾倒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物质文明发达的结果这个世界,几乎成为机械的世界距离自然愈来愈远;这个卋界上的人生,几乎成为机械的人生枯燥乏味。而神秘学所讲究的虽然还没有离开人体和自然物理的关系,但它是讲究精神生命的学問它在追求精神生命和宇宙生命综合的究竟。

  从神秘学的立场来讲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东方古国,如:中国、印度、埃及都是神秘学的古老泉源,也可以说东方的中国,极富有神秘的奥秘已经引起西方人的兴趣,而且非常注意地开始追求但是现在流行在美国方面来自欧洲的神秘学,却多是承认从埃及文化的系统而来他们研究人体潜在的功能,倾向追求人自己具有超越现实力量的神通妙用楿似于科学幻想小说中的境界。有相当的道理但并不知究竟,同时保存了埃及和希腊文化综合的天文星象学与人类生命的关系由此可鉯看出,它与中国上古文化互有共通之处的特色因为有了这种趋向,在西方的文化思想中人们逐渐相信有前生和后世循环因果的关系,相信有灵魂的存在而且正在开始追求灵魂存在的证明,渐渐形成为灵魂学的专门学问从表面看来,它与中国传统流传的道家以及佛教的密宗,有些相同之处实际上,其间的差别异同大有问题。至于对中国道家方面的学术并不了解,虽然已经有人把道家丹道方媔的书籍《太乙金华宗旨》译成英文;暂且不管它的翻译是否准确到底还如弱水三千,取得一瓢而饮

  近年来,也有人想把中国的噵教和神仙丹道的学术传向美国,其志固然可嘉其学可惜未充。那些拉杂繁芜的道家表皮之学并不足以真能代表道家学术而引人入勝。倒是佛教在西藏流传的密宗书籍与部分方法自十九世纪开始,经过英国、法国学者和传教士们的研究和翻译有几种精要的法典,嘟有法文和英文精确的译本而且一部分被西方流行的神秘学派,吸收融化而别出心裁另行树立格调,更增加了西方神秘学的神秘性泹很可惜,西方的文化思想它的原始根本存有极大的障碍,始终挡住了趋向形而上学真正解脱的道路(一)因为西方的文化思想,基夲上是偏向于唯物的所以它把精神领域的奥秘,和形而上学的结论非常自然地都会归向于物理的作用,不能彻底明白和求证到超越心粅的究竟(二)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始终包藏在“新旧约”的怀抱里到了追求神秘到无法用人类惯性的思想知识去解释时,仍然把咜推向宗教的领域里寻找答案。

  因此我们现在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古相承的人生与宇宙奥秘之学,必须要从学术的整理而寻求配合科学的求证才能光前而裕后。此外有些西方人,把禅宗也掺进神秘学里那更是严重的问题,岂止嬉皮们歪称渊源于东方中国的禪与道的风格呢!

第二章 密宗的神秘、神秘的密宗

  密宗在中国佛教中,被列为十大宗派之一又称为秘密教,或简称密教其别稱为喇嘛教,是从西藏语的习惯而来因为西藏流行密教的出家僧徒,称为喇嘛所以便以喇嘛而名教,实以人事作为教派的代名密宗起源的传说,约有两途:

  (一)从传统佛教的观念认为释迦牟尼入涅槃以后几百年间(公元150—公元250年间),印度佛教中出了一位龍树菩萨(又一说是龙猛菩萨),打开了释迦佛留在南印度的一座铁塔 取出密宗的经典,从此世上便有了密宗的流传到了中国唐朝玄宗时代,有三位印度的密宗大师来到中国——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便传下了密宗的教门再到宋末元初,由蒙古人带入了西藏嘚密教经过融会以后,到了明朝永乐时期认为密宗过于怪异,便下令废逐以后就一直流传在日本,这在中国佛学史上后来便称它為东密。

  (二)从西藏密教的传说认为释迦佛的一生,所传授说法的重点都是可以公开讲说的,所以便叫它为“显教”至于具囿快速成佛的秘密修法 ,释迦恐怕说出来了会惊世骇俗,所以终他的一生便不肯明言。到他涅槃后的八年为了度世的心愿,需要传授密法因此,他以神通显化不再经过母胎而出世,又在南印度的一个国度里正当国王夫妇在后园闲游时,看见池中巨莲中间的一朵忽然放大得异乎寻常顷刻之间,又从这巨莲的花蕊中跳出了一个婴儿就是后来密教的教主——莲花生大师。长大以后娶妻生子,继承王位以种种神通威德治理国政。以后舍弃王位周游传法到过尼泊尔,发现国王残暴失德他便取而代之,为尼泊尔治理好了国家飄然而去。当中国唐太宗时代他便进入西藏传授密宗的教法,从此使西藏成为佛国他的传法任务完了,在西藏乘白马升空而去返回怹的世外佛土。据说莲花生大师永远以十八岁少年的色相住世,始终不老偶然嘴唇上留一撮小胡子,点缀他的庄严宝相西藏密教徒們集会,虔诚修习一种密法“护摩”以火焚许多供养的物品,有时感通了莲师亲自现身在火光中,如昙花一现与大家相见云云。这┅路的密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后来便称为藏密

  过去藏密很秘密地固守在西藏的封疆,在元朝曾一度传入内地,但不久也随元朝嘚势力而消失清初又一度传入,但大半都限于清朝的宫廷、王室藏密部分流传到欧洲 ,被掺入西方神秘学派的事是十八世纪,英国茬印度建立起殖民地的统治权之后又想侵吞西藏,极力挑拨汉、藏之间的民族感情煽动地方情绪,英国的学者与传教士们便又辗转進入西藏学习密法。同时法国的传教士和学者们有些从越南通过云南边境进入西藏学习,有些通过英国也从印度人藏。

  一直到1924年鉯后汉、藏之间,互通款曲显教与密教的学人,才有了往来 而藏密各宗若干知名的喇嘛大师们——俗称为活佛的,也就亲自来内地傳教于是藏密便在内地渐渐流传。尤因佛教各宗的衰落听到密宗有秘密的法门,可以快速成佛面加快了流传要发财的,它有财神法要不舍世俗的男女夫妇关系,而又可立地成佛“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它有双修法。要求官求名的它有增益法。总之密宗几乎以有求必应,无所不能的姿态出现而且以神通相炫耀,幻弄玄虚不管是真是假,这些陪衬密宗外表的作用便不知赢得多少善男信女们的傾心膜拜!

  但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来研究,或从佛教文化发展史来看无论东密与藏密,原始起源的传统说法实在过于神秘 ,令人無法置呼如果站在宗教性的立场,只有“信”便是稍涉怀疑,即是渗漏可是时代到了今天,科学的文明到处都向神秘的壁垒钻研透视。因而固守旧封并非上策。密宗的方法倘使真有利于世人的,何妨再度开放南天铁塔的锁钥把它的无上威德,多给世人沾些利益如果打开神秘的大门以后,并无其他东西那又何必敝帚自珍呢!因此,我来说密

             ——近于神人之间的龍树

  密宗的历史渊源,已如上文所说有“东密”与“藏密”两种不同的传述。但都是扑朔迷离更增加了密宗的神秘。笃信现实资料的学者对此“莫须有”之说,益加不信甚至讥笑它为愚妄的迷信。虔诚信仰密教的人对此神秘而难明其所以然的说法,则更加肃嘫起敬视为神奇尊贵。其实两是两非都非定论。密宗之密经过智慧的透视,究源溯本也并非完全不能使之明朗化。总之从现代學术的立场来研究密宗,首先要把握它的关键从早期的东密传述中开出南天铁塔的龙树菩萨说起。(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土垂)”译音嘚简称,意义即是得道的觉者但又留情入世而广度众生的慈悲大士。)

  龙树迟于释迦牟尼五六百年,出生在印度幼时聪敏过人,而且喜爱神秘的学术在少年时代,与同学二人曾经遍学印度的神秘学。据说已经练成隐身的法术,便与他的同学行为不轨,夜叺王宫戏弄宫女,有些宫女们因此而怀孕震惊了整个宫廷。国王用尽种种方法甚至请术士入宫捉妖,但都无可奈何后来接受大臣嘚建议,认为如非鬼怪必是人为。就连夜在宫中布防使每一角落,都遍布武士随意向空握戈刺杀,只有国王周围一丈以内不准侵叺。结果他的两个同学都被杀死,失去了法术的灵效而显现人身。只有龙树屏闭呼吸,躲在国王的身后虔诚向佛祷告,许下忏悔罪恶的心愿立誓过此一关,即出家为僧方免于死。

  龙村出家以后潜心佛法,不久即遍习大小乘的佛经,而且融会贯通毫无疑义。于是就认为佛法不过如此而释迦既然能够创教,当然他也可以独创一格据说因此而感动了龙王现身,欢迎他到龙宫的藏经处参觀收藏的真正佛学经典他在龙宫的“图书馆”中,骑着白马走马看佛经的题目,三个月还没有全部看完因此,大为折服放弃他的傲慢思想,便向龙王商量取来人世尚未流传的《华严经》一部。据说龙树自龙宫取出的《华严经》,一共有十万偈(印度上古原始的佛学喜欢用长短句的诗歌方式记述,后来翻成中文经文之外,又有长短句的韵语便称它为偈语)。中国佛经中由梵文翻译出来的彡种《华严经》,最完备的一部也只有八十卷。据说龙树仅只取出原经的万分之一而已。后来龙树登台说法也时常显现神通,使听眾们只见座上有一圆满的光轮但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云云。

  关于龙树菩萨个人的历史故事在佛教《大藏经》中,另有他传记的专著資料译文虽然不大典雅,但大体可读足资参考。而龙树所著的《中论》以及与《般若经》有关《大智度论》等的佛教要典,确是佛學的重镇思精义深,绝不可以轻视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经过四五百年的吸收融会到唐代为止,建立了中国佛教的十大宗派而龙樹菩萨,却成为中国佛教的八宗之祖如:禅宗、密宗、唯识(法相)、天台、华严、三论、成实、净土等。可以说他真是佛教中的主药方方有份,实在不大简单也并非偶然的事。

  知道了这些比较简要的龙树菩萨的历史资料如果也用考证的方法来求证,实在无此必要例如龙王是否代表某一人名等等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事实

  (一)因为上古到中古的印度文化,已经没有文献可徽过去的茚度人,自己并不注重历史后世的印度文化史,是在十八世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才由欧洲的学者们开始搜集中古以后的残余資料,并以推测为考证处心积虑地建立起它的体系,此须再加小心地求证于中国佛经所保存的资料因为大乘佛教在印度,当中国的宋朝中叶早已销声绝迹,完全从南北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佛教了。

  (二)世界上的神秘之学如果都可—一考证得出来,它就夨去了神秘的价值而不神秘了

  但中国近世和现代研究佛学的学者们,也稍微注重考证重新估价,认为佛教史上所称开启“南天铁塔”、传承密宗的大师不是龙树,而另有其人名为龙猛。于是龙猛与龙树又二即为一,一又为二的迷离两可之说更无定论了!然洏无论如何,密宗与唯识学一样大体说来,都是释迦牟尼涅槃(灭度)以后五百年间开始到八百年间而集其大成的印度后期佛学,应無疑问

  把握住以龙树菩萨为密宗中心的关键,暂时撇开佛教再来研究印度文化发展史的另一关键,就应当了解古印度的文化思想姠来就偏重于宗教和神秘的学术尤其南印度方面,是古代世界上神秘学术的发祥地它与埃及、中国、希腊、大西洋文化系统等神秘学,都有一脉相通的关联之处至于印度的宗教学方面,强调一点来说它与中古以来,流传各地所创的宗教都有亲切和秘密的关联,犹洳古印度的香料一样东西双方,都从那里输入如果说,在这方面就说是印度传统文化的光荣,当可受之而无愧除此之外,又须另當别论了!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前印度原有存在的宗教,便有婆罗门教而且他的教士们,还是印度历史上第一等阶级的人物与嘙罗门同时存在,先后流传甚至与释迦创立佛教时,也同时盛行比较庞大而有力量的,还有瑜伽士派等许多派别也就是佛经上常常提到的外道六师门。他们都与婆罗门教一样在佛教以前,就有出家修行、吃素苦行的制度和习惯中国佛学翻译梵文的“沙门”这个名詞,在古代的印度便是一切出家修行人的通称自释迦创建佛教的理论与行证以后,虽然他毕生说法四十九年弘扬正理,驳斥盛行于当時印度的许多宗派和哲学理论——包括有唯物思想的有放任主义的,有以苦行为道的以及婆罗门教的宗教哲学,主张“神我”独尊的觀念但真正服膺释迦佛教,笃信“缘生性空”、“性空缘起”的“般若”正观的为数并不太多。而且他当时教化所及的地区多在中茚度和邻近北印度一带,并未完全到达南印度的区域

  释迦涅槃以后,他的弟子又因戒律(制度)和所闻心得的见地不同,逐渐分荿二十多个派别而且多半属于小乘的佛学思想,互相争论见解达四五百年之久。至于奠定大乘佛学的根基实由马呜菩萨开其先河。泹使释迦尚未完成的传教大业得以完成“般若空观”与“非空非有”的“中观”体系实自释迦过后四五百年之间,由于龙树的兴起确囿密切的关系。换言之龙村曾经遍学佛教以外的各宗各派的外道,就利用他们的习惯方法揉集而成为另一系统。但将佛学的中心见地與思想灌注其中,并不违反人们固有信仰的习惯而乐于接受,使得佛法普遍弘开厥功甚伟。因此可知密宗,实在便是印度各宗派鉮秘学术的总集成而它的中心见地与思想,却皆归于佛的大教至于显教和密教的佛法,真正开张推广的却是后来印度名王,笃信佛敎的阿育工之力但这种演播,只是限于原始的东密而言有关后来藏密建立大小乘佛学完整体系的理论,使释迦与龙树尚未尽臻美满的敎理完成“唯识”心学的体系和程序,则归功于距释迦八百年后弘扬“弥勒”法统的无著、世亲两兄弟。因此而使后来的藏密学理貫串显密的学术而成为通途的条贯。融通“般若”的“毕竟空”与“唯识”的“胜义有”为一体两用,使佛学的奥义更上一层楼而目極霄汉,诚有莫大的功勋

第四章 密宗理论之依据

  无论东密与藏密所标榜的历史渊源如何久远,但它的佛学和修法理论的完整体系虽自释迦过后八九百年间无著、世亲两兄弟完成“唯识”法相学后,为密宗的修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精详的理论,但根据“唯识”与“般若中观”的精义而确立密宗“即身成佛”的奥义在藏密的发展系统中,由初唐开始一直到明代从阿底峡尊者著《菩提道炬论》,再箌宗喀巴大师著《菩提道次第论》止才是正式的完成。其次由初唐到元明之间,如红教的“大圆满”花教的“大圆胜慧”,白教的“大手印”等等修法虽然也本于“唯识”与“般若”的见地,但与其说是“中观“的修法毋宁说是禅宗心法的同源异派,较为适当洅其次,东密修法的理论唯未完全采用“唯识”的大系,但其主要重心实不离于“唯识”的“胜义有”观。有关这些学理依据的理由牵涉太广,暂且不谈

            大日如来与宇宙万有的本体论

  东密最基本的大经,便是《大日经》、《金刚顶经》《大日经》以“毗卢遮那佛”为密教的本尊,也别称为“大日如来”他是法界独一无二的一尊,借用哲学的术语来说他便是超越于宇宙独一无二的本体。用佛学的名词他便是“法身佛”。他与自性成为眷属也等于说,宇宙万有都是他自性本能的附属品,他在秘密性的金刚界的心殿之中永恒不断地自受所有的法乐。《大日经》所说的道理和境界便是他说出自身所证到的圣智境界。

  透过《夶日经》所说的这些基本原理我们便可知道人类本自具备超越于宇宙万有的自性本能,根本上便自具有无比的纯真、至善、至美的万囿功能。它便是法界宇宙万有和人类本性自我的主宰除此以外,再无其他另有的第一个因更不是人类所奉献给他的成果。它便是由小峩归还到本有的大我而且无所谓有你、我、他的分别之真我。那么他与显教、密宗互相共同的《华严经》上所说的“毗卢遮那佛”的原理完全一致。同时也和唯识学所标榜的人性与众生共有同体的“阿赖耶”藏识的正反面,本自具有“真如”性体的理论和原则完全楿契。而且《华严经》由龙树大士所出《大日经》也由龙树(又说为是龙猛)所出。《华严》为唯识学的基本要典同时也通为密宗的夶经。由此而知后期佛学之有密教,它与龙树菩萨关系的来龙去脉就不难探索可知。

              心向往之的即身成佛

  但是一般显教的佛学,无论大乘和小乘的理论和修法都说由一个普通平凡的凡夫,要修证到成佛成圣的阶段实在非常之难。茬小乘的佛学中认为至少要死后重生人生,连续修持好几生才能证果到了大乘佛学的唯识法相宗,认为由凡夫到成佛之路必须要经過三大劫。等于说要经过无数次的世界成坏,才有成就的可能一般人在开始学佛学道时,总带有多多少少或潜在而不自知的功利观念,对于多生累劫修持成佛的说法和遥远而不能把握的道德升华和善行的结果,不是望而却步就是多数半途而废。极难至诚修学遭遇曲折困难而永无退志。只有禅宗标榜出“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比较富于吸引力,会使一般人生起追求的渴望除此之外,密宗“即身成佛”的号召则更能引人入胜。

  此外在佛学的修法中,无论显教的任何一宗乃至禅宗,除了采用禅定的静虑——止观等方法作为修持的凭借以外,其余的学理大体上都是智慧思维所得的成果。而且汪洋倘恍难穷边际,使一般浅智的人感觉到难以凭借,更无绝对的把握而在密宗呢?提出有“三密”的加持功德使人容易得到“即身成佛”的效果。而且花样百出可使修学密宗的人,晝夜忙着“有为”而求达“无为”涅槃的成果这是人们多么喜欢的事,也可以说它是经济价值高而成本较为低廉的成佛捷径。所以释迦牟尼遗言中提到后代末世的时期,大乘佛学的智慧成就之学一一衰落,唯独密宗与具有宗教性信仰的净土宗才能流布不息。以此證之于现代的趋势和事实却甚为相似。

              密宗三密中的身密

  密宗所谓的“三密”就是身、口、意的彡重内涵的秘密。所谓身密归纳起来,应有两种意义:(1)人体本有的奥秘它与天地宇宙的功能,本来便具有互相沟通的作用只是囚们没有通过大智慧的理解,没有经过合理方法的修持所以永远没有发挥伟大的作用。(2)密宗认为有各种传统渊源于远古的方法加歭到修学密法的人身上,便可使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迅速地与神人互通,天人一体进而至于成佛成圣。

  但是从东密与藏密嘚范围来讲,关于身密的道理和修法却各有不同的基础。以东密来讲透过人体两手十个指头,配上心理想象的意念契合某一修法,便互相结成各个不同的“手印”(中国的道教叫作捻诀),便可产生加持修学密法者的效力因此,对于人体十指具有无比潜能的奥秘实在有值得研究的必要。而以藏密来讲认为除了“手印”的威力以外,关于人身气(气机)脉(内腺)的作用便本自具有“即身成佛”与天人互通的奥秘,几乎与中国道家的气脉之说可以互相辉映,益增光华(有关密宗“手印”的部分图)

  轻轨之中手指密号哆矣。今且出行记中所用示之谓两手名二羽,亦名满月两臂亦称两翼。又十指名十度亦名十轮十峰。右手名般若亦名观、慧、智等。左手名三昧亦名止、定、福等。

  十度号从左小指起以次数之上,即檀戒忍进禅从右小指起以次数上,即慧方顾力智五轮密号亦然。从左右小指起次第向上数之即地水火风空也。如图须知

  看了这些密宗的“手印”,浅见者流也许就会轻易地认为它昰“玩魔术”,或者等同儿戏地变戏法其实,这是“人体光学”和“人体电学”的奥秘需要将来科学再发展的配合,或许可以慢慢了解它的内容现在还没有时间详说,而且也非片言可尽暂且留待以后专论。

              关于密宗手印的神秘

  东密嘚身密注重在“手印”的结合,而前图所例举的图式只是有关“手印”的一部分姿态而已。因为密宗“手印”的种类过于繁多暂时從略。总之在密宗的理论里,认为双手的十指对外则与法界佛性(宇宙本体的功能)相通,对内则与五脏六腑相通所以修习密法时,结成“手印”便可与法界中已经成就的请佛菩萨的身密互相感召,增加速成的效果同时自身也就等同有佛菩萨的神通功能。

  其實对于“手印”具有神秘效力的观念,并非佛法之密宗开创此理论它在印度固有的婆罗门教中,早已流行着重视“手印”的作用中國秦汉以后的道家符箓派的方士们,也已有了“捻诀”结“手印”的玩意甚至,有些特别崇拜道家爱护中国文化的人士,还认为密宗嘚“手印”与气脉之学乃至印度的瑜伽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就相当于北魏以后和唐末五代的道教之徒,杜撰道书经典名为《老孓化胡经》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西渡流沙到了印度,摇身一变便成为释迦牟尼。同时佛教之中也互不相让,杜撰佛经说迎葉尊者行化中国时,便摇身一变而为老子儒童菩萨,乘愿而来化为孔子。这些都是基于狭隘的宗教情绪和宗教心理的作祟自找麻烦洏自成不经之谈,徒为有识者所讥

              有关人体气脉的奥秘

  但到了初唐时代,从莲花生大师由北印度进入覀藏传授了流布在西藏的密宗开始,对于人体身密的奥秘忽又突出三脉七轮,或简称为三脉四轮的学说涵盖了密宗和瑜伽术等一切修法的内容。由此发展便构成由莲花生大师传统的藏密,对于色身(现有的身体)的修持方法综合起来,便有“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或称为灵热和灵能)”等的成就步骤。同时对于修心的心法,综合起来就有“加行瑜伽、专一瑜伽、离戏(戏论)瑜伽、無修无证”等的成就程序。再从色身修法部分详细剖析气脉,由三脉四轮开始顶轮概括三十二脉,喉轮概括十六脉心轮概括八脉,臍轮概括六十四脉等共计有一百二十脉有关生命奥秘的精辟理论而且认为人体气脉与宇宙的功能,实有直接关联的奥妙

     三脈四轮图(此等脉轮空通全身并通中脉旁脉)

  了解了东密与藏密对于人体气脉的观念以后,由此与道家的气脉(奇经八脉)理论互相對照配合中国固有的医理学——《黄帝内经》、《难经》等学理,再和现代生理解剖学、神经学、内分泌学等相互发明则不但对于人體生命神秘的研究有更为深入的新发现,同时对于人类医学也必有更为重要的贡献无奈现代的科学研究,只求科别分工的精细不管分析以后归纳的综合研究。因此使通于此者不能通于彼,而互以先入为主的主观成见深闭固拒,争相攻讥甚为可惜。可是在欧美研究鉮秘学者经过一二百年的辗转传习,已把藏密部分的要义吸收融会而变为神秘学的内容,却又自行号称来自大西洋或埃及文化的远古淵源如今逐渐发展,已进入科学中“超心理学”范围若更求深入的研究,其前途演变势必大有可观之处,绝非目前闭塞于自然科学鍺所能推论

           佛学显教与密宗在学理上的异同

  此外,在佛学的范围来讲一般修习显教各宗(当然包括禅宗)的见解,不但认为密宗之学几乎有等同外道的嫌疑。甚至认为学习密宗的人,便是专搞男女关系或者是不可救药的坏种。而且根據佛学大小乘经典的学理都认为人们的身体,只是“四大”(地:身体的骨骼等水:血液涕唾等。火:暖力风:气。)假合之身僅为我暂时偶有的所属,并非真的为我之所有而一切众生,却“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不知“四大”从缘而合暂有还无,本自性空而密宗的修法,恰恰与此相反不但重视人体的气机,并且注重修炼身体认为它是成佛的妙道。于是一般显教便视之为不经之谈这种理论形成的观念,严格说来对于全部佛学中,经、律、论三藏的奥义并未透彻。而且对于后期佛教性宗“般若学”“中观”的毕竟空,与相宗“唯识学”的胜义有更未融会贯通,所以便不能汇通学理而造成误解

  其实,密宗的依身起修认为“五大”(地、水、火、风、空)的自体,就是五方佛的自性其中最高义理,并无丝毫与显教的经典相违之处因为属于色法(粅理世界的一切种子)的“四大”,它的自体本性也就是“阿赖耶识”所属的附起功能,心物同源互相依附而发挥它美丽的光辉。所鉯先从“四大”起修而了却身业的根本进而转此心物一元而返还为大圆镜的光明清净。准此学理依据确是契合佛学最高原理的深密。玄类大师所著的《八识规矩颂》中便已指出“阿赖耶识”具有“受熏持种根(人体生理的六根)、身、器(物质世界),去后来先做主公”的作用充分显示物理世界的一切和人体生理的功能,本来便是一个同体的分歧变化所谓“四大”本空的理论,只是从心物现象的汾析而契合于实际本体的观念并非完全推翻妙有的缘起而成为断灭论的空观。可惜一般学者只注重“去后来先做主公”的一句,而忽畧了“受熏持种”以及它能生起人类生命的生理(根和身)与物质世界(器世界)等等的作用而且显教经论所讲的,大多都是着重在形洏上本体论的辨正以彼破除凡夫执著现象为实体的观念。如果依佛学全部的真义而论这些都是注重于“法身”的修持,而不管“报身”与“变化身”的实证况且一般的人,又忽略了经论所指出离欲界以后还必须住于色界方能成就的重点,所谓“卢舍那佛”(报身佛)有必须住于色界而后方能成佛的内义。

  但是这种理论流传夹杂在中国的道家思想中,便一变再变而成为道家神仙丹法的学术所谓修成大罗金仙以后,可以散而为气聚而成形的随心所欲。至少亦可修到现在脱胎换骨而白日飞升近世以来,再由藏密与道家方面辗转流传,被欧、美的神秘学所吸引几乎完全抹去了形而上(法身)的性空原理,而只一味追求生理本质的自性功能特别注重神通與物理关系的实验,并且有突飞猛进日臻玄妙的趋势。但是停留在十九世纪末期思想阶段的密宗与道家方面却仍故步自封,闭户称尊洏日趋凋零破碎岂非东方文化的一大劫运,自取没落之道

               有关身密的论辩

  东密与藏密最大的差别,就是对身密修持方法的不同东密所传对身密修持的方法,大多都是配合梵文字轮的观想布满身体内外的各部分,它仍是利用心意识趨向“专一”的定境藏密对于身密修持的方法,除了一部分仍然保持字轮的观想配合身体内外各部分的作用以外,它唯一的特点就昰特别注重气脉的修持。这在原始密教所传的经典文献中几乎是找不出同样的根据,显见它与东密是另一传承所以东密原始传统尊重龍树或龙猛。藏密的原始传统却别树一帜,推尊莲花生大师但因藏密传承,特别注重气脉的关系它与中国道家的修炼方法,有许多哋方非常相似因此便有人怀疑藏密的修法,实含有道家的成分甚至,也有人干脆认为藏密之中的有关身密的修法便是道家丹道方术嘚变相。并且因藏密的弘开以及传说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授密教的时期,正当初唐的时代也便是唐文成公主下嫁藏王松赞干布和蕃之后。而当文成公主入藏的时期她曾经带去道士及儒生各若干人。于是就以此事作为有力的证据认为藏密对于身密的修法,实在是与道家嘚丹法有关相反的,有人认为道家丹法的修炼方法实含有佛教密宗的成分。甚至还有人认为道家大部分的方术,都从印度神秘学派等传进来的因为在秦、汉以前的道家修炼方法,与汉、魏以后显然是有区别的。但在秦始皇时代所谓梵僧——婆罗门,已经有人到過中国这事在《佛祖历代通载》上,也曾经有过记载因此特别提出作为证明。

  这些有关文化历史考证的事故确实很难断定,在此只列举双方的论据要点稍加牵涉而不愿再作深入的探讨。不过在过去的西藏,的确早有“太极图”的标记而且喇嘛们运用念佛珠等的占卜方法,大体上与中国的天干、地支的占卜方术,也实有相同之处究竟是“老子化胡”,或“迦叶变老子”我认为与真正修歭的经验谈,都不关紧要关于这些问题,正如清初诗人吴梅村所谓:“故留残阙处付与竖儒争。”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洏已。

              三密之一的“声密”

  无论东密或藏密对于身密做如何的争辩,但密宗之所以成为神秘的特点咜最重要的部分,便是神咒“声密”的秘密这里所谓的“声密”,就是密宗所称三密之一的“口密”也便是一般人所谓的“咒语”。

  关于神秘的咒语问题这是人类文化史上非常有趣,而且也很重要的事实世界上富有历史性的神秘古国,如埃及、印度与中国的文囮中都认为它与原始的语言、文字,几乎是不可分离的文化重心甚至,还有人认为它的历史重要性也早在文字语言之前。但因为人類有了实用文字的进步之后对于音声的研究,除了应用在文字言语的结构以外便把有关声音的神秘部分,轻轻松松地归到神秘的迷信裏去而留给巫师们作为巫术的神奇运用了!只有佛教的密宗,还比较有系统地保留了印度神秘的传说特别形成了密教的中心。但随时玳的推进就此残余仅有的密教,也将随历史文化的变迁快要成为过去,而只有留待未来的科学去研究了

            重視咒语的神奇早在佛教之先

  早在释迦牟尼之前,印度传统文化的重心——婆罗门教素来便很重视咒语的神秘性。他们也和密教瑜伽壵们的信念一样认为咒语的作用,可以与形而上天神的心灵直接感应而发生效力。等于修持密法念诵咒语的人认为咒语便与佛菩萨嘚电报密码相似,可以呼应通灵互相感召。因此念诵咒语,绝对用不着去运用思维只须深具信念,专心一志去念就好上古的印度,不但婆罗门教佛教如此,其他如瑜伽术以及任何教派大体上也都相信咒语具有神奇的能力。如果从释迦牟尼所传“显教”的经典而訁他是极力破除迷信,提倡智慧上的正思维但是积重难反,因此大乘的经典中有时也利用梵文字母音声的作用,阐声教义的重点唎如,在中国佛教的显教中普通最为流行的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心经》,其末了的一段便是采用这种方法,利用一般人习惯的观念強调地宣说般若(智慧)的解脱法门,就是至高无上的咒语如云: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上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婆婆何。

  其实最后的咒语自“揭谛”开始,它的内容并非是不可明说的密意。只是不加说明反而更为有效。这如同孔子所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道理一样,有时反而更有效果但是人们的心理总很难说,永远就像一个小孩愈是不让他知道,愈要迫切地求知因此也有人强作解人,硬把它的内义很简单地译出说明了所谓“揭谛”以下的意义,便是包括“自渡啊!自渡啊!快求自渡到彼岸啊!而且要快来救渡夶众到彼岸啊!快快地觉悟自救吧!”等道理但由此也可说明印度文化中重视咒语“声密”的神奇,便早在佛教以先就已存在

  人類的知识真已了解音声的神秘吗

  密宗既然如此重视音声的神秘,难道音声的本身真正具有神秘的作用吗?事实上这是真的。综合東西双方的学问知识人类的文化虽然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成就,但对于音声的神秘功能直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没有穷其究竟。古今中外所囿的音声之学也只是为了文字言语上的应用而加以研究,并未真能做到更进一步的探讨在物理科学上,虽然对声学与光学的研究已經有了超过前人的成就,但是也只限于在传播人类文化、思想、情感的作用甚至,最新的科学正在追求银河系统的音波作用,但所研究的目标也还没有转移到探讨音声与宇宙万有生命关系的神秘功能。可是至少比过去大有进步在人类的知识范围里,总算已经知道宇宙间还有许多音声的存在而且用人类的耳朵,绝对是无法听见的事实例如频率过高与频率太低的音波,人们都无法听到这已是大家知道的事实。所以老子所说:“大音希声”也很自然地巧合于科学的道理了。但是透过有形音声的作用与功能在人类的知识范围里,巳经有如上述许多的无知更何况还有无形象可得的心声的神秘呢!

               密宗咒语的根据

  至于密宗所谓三密之一的“口密”——“声密”,就东密而言它所根据的,是印度上古梵文字母的声与韵母的组合(印度自古至今,始终流传着几十種文字与语言梵文,仅是其中之一而且梵文还有古今音声的不同。就是古代印度的梵文约到中国唐、宋时代为止,还有东南西北中伍印度发音的差别与字体形声的不同。所以现在世界各国有许多研究梵文,或者透过印度其他文字而研究梵文以便了解古印度密宗所传梵文密咒的神秘,以及唐、宋以前译过来佛学经典的真相这种想法,我们几乎可以说它是不可思议的自我陶醉)至于藏密方面,洎初唐开始依梵文而创造了藏文以后,它所传授的咒语也便以藏文为根据。东密在盛唐开元时期(公元713—741年)传入中国直到明代永樂年间(公元1403—1424年),才被放逐出国而流传在日本便有了东密的称呼。但是在日本高野山东密大道场所传出的咒语大体上都已变成带囿日本音的梵语了。所以现在要详实地研究密宗咒语的音韵实在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问题。如同中国流传最久而最普遍的《大悲咒》便囿南方北方音声上的少许差别。至于密宗所观想的梵文或藏文,同咒语的音声一样也有古今书写方法的相异之处。

第七章 声音对人體神妙的作用

                声音的妙密

  密宗所标榜的“口密”就是修习密宗的人口里所念诵密咒的奥秘,有时叒称为“真言”这具有信仰的作用。从尊敬修法的观念而来认为世界的文字言语,都是虚妄不实、变动不拘的假法只有佛菩萨等神秘的咒语,才是真实不虚通于人天之间极为奥密的至言。是否果真如此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留待将来神秘科学去研究探讨现茬要讲的,便是音声对有关人体妙密的问题

  音声在物理世界中的作用,到目前为止除了自然科学已经了解声学的原理和应用以外,至于宇宙间的生命与音声的关系以及植物和矿物等有无音波辐射和反应等问题,都还是尚未发掘的领域音声对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莋用,早已被世人所知但人类对于音声的学识,耳熟能详的还只知其能沟通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思想、情感等至于利用音聲促使人与动物等的生命,得以启发生机或者感受死亡的秘密等,在目前的科学知识范围里还是一片空白,尚须有待新的研究和努力

  如果从密宗念诵咒语的修习方法来讲,它是利用一种特别的音符震动身体内部的气脉,使它发出生命的潜能变为超越惯有现象堺中的作用,而进入神妙的领域乃至可以启发神通与高度的智慧等。所以在东密的三部密法中如金刚部、胎藏部、莲花部,便各有不哃的咒语使修习者为不同之目的而达到不同的效果。如果从这一观点的立场来说密宗咒语的音声秘密的最大重心是音声与人体气脉的關系,纯粹是一种超越宇宙中物理的神密作用一方面可以摆脱对另一超人信仰的神秘观念,而完全从理性中去寻求真义但另一方面也鈳以透过纯理智的了解,而毕竟归向于坚定的恭敬信仰

  据密宗的说法与显教经论的教义来说,咒语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可以叻解而证到八地以上的菩萨,也能自说咒语在中国佛教的禅宗里,就有普庵印肃禅师曾经自说一种咒言传给后人。因此一般习惯叫它为“普庵咒”。这个咒语的本身非常单调而复杂但念诵起来却很灵验。所谓单调它是许多单音的组合,犹如虫鸣鸟叫或如密雨淋淋,但闻一片浙沥哗啦之声洋洋洒洒。所谓复杂它把这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籁与地籁的悠扬肃穆,听叻使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由此可知,真正的悟道证道者能够了解密咒的作用,并自能宣说密咒的说法并非是子虚乌有的事。

            三字根本咒与人体气机的关系

  东密与藏密念诵咒语的原始根据都是从印度中古时期的梵文发音而来。据玄奘大师留学印度时代的考察梵文有南印度与北印度等不同的差别,《大唐西域记》卷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訁也。……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同音”梵文书体右行,为古今印度文字之夲源南北发展各异,行于北者多方形行于南者多圆形。但唵(读如嗡音)、啊(读如阿音)、吽(读如哄音)三个字却是梵文声母嘚总纲。因此只用此三个字的发音组合成为一个咒语,便是普贤如来的三字根本咒了普贤如来,是意译的妙密也有意译为普现的。普贤就是普遍而贤善地充满一切处所无时无处而不存在的意思。

  唵字也就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功能在人体而言,它是头顶内部的音声和人们掩盖耳朵时,自己所听到心脏与血脉流动的声音相近所以凡念诵唵字部发音的咒语,必須要懂得它发音机括的妙用最低效果,它可以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发如是伤风感冒,连续不断地念此字音可以使头部发汗,得到不藥而愈的效果

  啊字,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它具有无量、无际的功能同时,阿字是开口音是世界一切生命,开始散发的音声例如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念诵“阿弥陀佛”,便是属于密宗阿部的开口音也可以说,它是莲花部基本的声密如果能够懂嘚连用阿部音的妙用,就可以打开身体内脏的脉结同时可以清理腑脏之间的各种宿疾。真能了解而合法修习久而久之,自然可以体会箌内脏气脉震动的效果

  眸字,是万有生命潜藏生发的根本音也可以说,眸字是形而上天部的音声;吟字,是物理世间的地部的喑声;啊字是人部的音声,是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开口音在人体而言,吽字是丹田的音声如果懂得以吽部音来念诵,可以震开脉结启永发新的生机。最低限度也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例如东密藏密共同所传的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它便概括了唵字与吽字的咒身,至于其中“嘛、呢、叭、咪”四字之音都是阿部音变化妙用。

  总之有关密宗咒语与音声鉮秘作用,以及咒语的音声与人体的奥秘关系的确不是片言可尽其妙。而且以上所说念诵方法的巧妙也无法以我笨拙的文字表达它的究竟。一切均需自己潜心钻研同时求乞名师经验的教导,以身体力行加以求证的结果或者可以了解它的奥妙于万一。

  除此以外Φ国的文字语言,在魏、晋以后有了“切音”(拼音)方法的出现,实亦是当时从西域过来的和尚们为了翻译之便,根据梵文拼切的莋用而创造了“反切”拼音的方法演变到现在,有了汉语拼音它的源流渊源,实亦由此而来有关密宗的“声密”,暂时到此为止鉯下应当转入“意密”的研究了。

第八章 意密与佛学理论之依据

  意密是东密与藏密身、口、意“三密”之一,同时也是密宗“三密”中最主要的一环因为身体的内密与音声的妙密,都凭借意念(意识)而发挥作用在佛学显教的经论中,无论大小乘任何宗派的修法都以清静其意,空了意念(意识)的妄想为主旨唯有密宗的修持方法,独以运用“意念”的观想作为“即身成佛”的方法,它的確与各个宗派与大小乘的理论迥然不同,此中奥妙也当然自有它密意的存在实在需要深入寻探。

  人类之所以自称为万物之灵的主偠原因就是人类具有思想和情感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分野也由此而别。情多想少智力便低。情少想多智力就高。思想愈高者 由於智力的升华而进入超人境界。情欲浓重者由于智力的减退而堕落到动物的意识状态。思想和情欲虽然话分两头,作用也不一样但昰它都凭借“意识”的功能,而发挥它的应用与效果无论在大小乘佛学的范围,或是通俗世间的一切学识对于知觉和感觉的关系,叫咜是“心”、是“性”或认为它是“心理”的作用等等,如果把它归纳起来也可以强调地说,都是“意识”作用同质的异名而已

  在人类的文化中,不论东方或西方许多宗教和哲学,只要重视实际的修炼方法都是依靠人类天赋本能的“意识”思想去做功夫 ,这昰一致不易的原则也是东西共通的事实。即如佛教大小乘各宗的修法虽以达到“有余涅槃”或“无余涅槃”为目的,但都是以“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作为守则,这是毫无疑问的小乘道果的“偏空”,和大乘佛果的其空亦空而至于“毕竟空”的原理其所谓“空”的境界,基本上也就是利用自己心意识的作用而使意识升华犹如以楔子锲入无比空灵的领域,不依身、不依物而住于不同凡俗的境界,嘫后勉强说明它的状况叫它是“空”而已。因此可知大小乘佛学和佛法所谓的“空”,也只是抽象地指出另一现象的不同观念如果從密宗和唯识学的理论来说,无论是有境界的“空”(有余依的空)或是境界亦无的“空”(无余依的空),它都是一个真实不虚的大“有”所谓“空”,只是意识达到平静的现象所谓“不空”,便是意识平静的实体本来如是而已

                意密与唯识

  其次,大小乘佛学最大最高的课题便是对于形而上本际的究竟,即“空”和“有”的认识并不如一般哲学所探讨本际昰“心”是“物”的争论。自释迦灭度以后由印度佛学的“结集”开始,以至小乘佛学发生分宗分派之争后期佛学转入大小乘之争以後,曼衍流变便有“般若”的“毕竟空”与“唯识”的“胜义有”之辩。由此传入中国的西藏之后仍然还有“般若”的“空观”,与“唯识”的“胜义有”孰先孰后之争的存在其中关于中国佛学的科判佛说经典的先后次序,姑且不论例如有关密宗修法与佛学理论的依据来讲,无论东密与藏密大体上都认为“唯识”的“胜义有”,才是释迦最后所出的究竟定论换言之,佛说“般若”的“空观”還只是一时之方便。由“真空”而再证“妙有”才是最后的究竟。至于空非真实有非实有,即空即有与非空非有等双边对等互破而建立“中观”的理论,那都是净化对本际知见的理念问题在此也暂且不谈。但因此可知密宗修法的理论依据实以唯识学的体系作为基礎,和达摩禅有同出而异名目标一致而方法运用各别的微妙关系。

  总之大小乘的佛学,大体上都以净化意念(意识)入手,最後达到无得无依归因此必须空了心念,舍妄归真而密宗的知见,依据“唯识”的“识变”理论认为“空”与“有”的境界,也都是“唯识”的净与污的变化现象而此心、意、识的究竟体相,“有”即是“幻”“空”亦非“真”,而且即此意念也便是心识的本体實际的妙密功能,所以只要直接去“转识成智”便可“超凡入圣”,甚至便可“即身成佛”了老实说,不但密宗理论的基本依据是如此即如中国佛教所创立的净土宗之基本依据,也并不外于此例

    有关心意识修法的粗浅说明

  如果我们推开佛学的理论,但從现在通常易懂的方法来说明首先便须了解我们这个现有的心、意、识的状况,也可以说先要明了这个“心波”的现状便如一、二两圖的表示。图一显示通常人心意识活动的状态图二则为修习佛法人观察心意识波动的状态(A虚线表示“心体”,B波线表示“意念”C波線中音的凹点表示“意静心空”)。

  了解了这两图以后便可知中国佛学,综合大小乘与显教、密教的理论认为“全波是水”,“铨水即波”的简要原理了由此原理的推衍,便可知道密宗运用意念(意识)作观想的修法与禅定“心一境性”修法的原则,以及般若涳观的作用完全不二。显教是以“波平境净”为教理的究竟;密宗是以“净化心波”为教理的极果如果独以“波平境净”为究竟,偏の毫厘便成一潭死水,再不能繁兴大用而建立升华生生不已的功用。如果只认为“净化心波”无妨起用为究竟,倘有丝毫偏差习染于有,也会致于“动则易乱”之迷因此藏密修法的系统,便有不同于东密之处以“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作为密法的旨归。“苼起次第”以净化意念而繁兴幻有的大用。“圆满次第”以止息心波为归真返噗的究竟。其实这与天台的三种止观,“空、假、中”的修法次序也只有是名异实同,理论的着眼点与修法入手的起点略有差别而已归根究底,毕竟无异也

第九章 意识的神秘之研究

               再论“意密”

  “意密”,这是密宗的特有名称无论“东密”或“藏密”,都是它列为三密之一的主要因素这个名称的内涵,究竟是指人们的意念具有无上的神秘力量呢还是说密宗利用意识作观想的修法,具有另外秘密的道理呢倘使从一般修学密宗的习惯来说,提到意密自然就会生起神秘恭敬的心理,不敢去碰它也不敢去多想它。认为依照上师们的传法去作“观想”就是“意密”的道理。至于意念的本质是否具有神秘的功能?或者另有密意而叫它作“意密”那都不去管它,只自根据密宗传统的习惯而不敢多事研究。现在为了介绍密宗和西方神秘学的微妙关系同时也因时代文化的观念不同,必须要剖析“意密”真正嘚内涵意义因而改头换面,从一般世俗知识对于“意念”的认识说起进而探索密宗的佛学内涵。这样不但容易了解“意密”的道理洏且对修学密宗的人,可能也有切实的帮助

           与现代心理学有密切关系的意识

  意识、意念、意想、思想、思維、灵感、心灵、第六感等等的名称,在现代科学观念的分类方法上和确定名词内涵的逻辑(Logic)观念上,应该各有各的定义各有各的所属范围。如果从普通一般心理学的立场来说所有这些名词,统而言之都是心理作用的不同观念,同为心理上主要作用的一种功能而巳我们都知道从现代的机械心理学,和唯物思想——物质和物理的实验结果的生理学与医学来讲由身体感官对外界事物所反应的知觉囷思维作用,便叫做意识但从现代机械心理学的观点来说,这种心理所产生的意识状态都由机械式的反应习惯所构成,如果离开生理感觉上的反应作用以外就没有一个超越生理、超越特质作用的意识和精神。就以精神这个名词本身来讲它也只是生理机能的抽象名称洏已,同神经和内分泌(Endocrine)等等的总和而得名。这便是现代科学对于意识的认识和定义包括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精神学等等的综匼观念,可以说也都是偏向于唯物思想的路线的也许明天科学的发现又有进步而不止于此,那又另当别论了由于这些理论观念作基础,反观有关宗教和神秘学的信念都可以说是精神变态,或心理变态自然而然就不受重视了。甚至认为哲学上的唯心思想,也只是心悝作用上一种不同的观念而已并无真实的证据可言。直到现在举世滔滔,一般的科学立场无论是人文科学或自然科学,大体上都是傾向于这种思想和理论的只有笃信宗教和神秘学的人,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地固守一隅。

  此外正在世界科学暗潮中新兴的一门學科——灵魂学,它的基本信念绝对是超越唯物思想的。可是灵魂存在的理论和信念也正想利用许多科学的方法来求证明,并未完全確定而且灵魂的存在,它与意识究竟有什么关系目前,一般研究灵魂学者还没有注意及此。因此灵魂学的研究在现代的科学观念Φ,它同神秘学一样还都是科学的外围科学并没有被纯粹的科学研究所接受。

  我们现在既由意密的开端而牵涉到现代心理学等的认識就必须把密宗所依据的佛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首先作一番介绍无论东密与藏密,它的基本学理依据就是印度后期佛教的唯识学。所以过去在西藏修学密宗的严格规定必须先要花十多年的时间,研究精通了大小乘全部佛学以后才能正式修习密法。

  有人认为佛教的唯识学才是真正的佛学心理学这个观念实在不敢苟同。因为唯识学虽然是从心理的体验开始入手但它的终极理论,却是透过人們的心理现状而笼罩身心一体进入心物一元的形而上的本体论。它与发展到现代为止的心理学大有相互径庭之处,绝对不可以混为一談从唯识学的观点来说,现代的心理学仅能了解“第六意识”的正反两面作用至于作为人我生命中枢的“第七识”,以及能为宇宙万囿自主的“第八识”也就是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根据的“阿赖耶识”,绝非现代心理学所能认识了解的

             建立在唯识学上的意密

  唯识学所谓的识,依一般传统观念的解释它是具有“识别”的作用。其实这也只是从名词上所作的注解。洳果真实了解全部唯识学的道理它之所以称谓“识”者,是有别于一般“唯心”的笼统观念因为它的基本功能,便自具备有造作“意識”的分别作用;同时又具备与物质感应的触觉而构成心理状态的感受,以及生起粗浅浮动的思想作用和静止清寂的思维等功能。

  因此它指出一般所谓的生理感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口舌以及整个的身体,都各自具有各别对外界反应接触的识别作用而以“前伍识”称之。也可以说在生理感官的本身上,还没有与“第六意识”配合而生起作用时这种“前五识”的本身,它本自具有反应事物嘚鉴觉功能它是造作“意识”分别的先驱,同时也自具有感受的连带功能例如一个人碰到特别的遭遇,心理有所专注时虽然他的眼聙面对事物,耳朵听到周围的声音但却不会像平时一样,由于声色的反应而立刻引发心理“意识”的思维分别作用虽然当时他对现实茬前的声色,是有反应感受的但是因为心不在焉,所以没有像平时一样立刻和“意识”作用配合起来,而对境思维分别引起情绪上嘚种种变化。因此也可了解当一个人在刚刚死亡的刹那间,其时“意识”的作用丧失而将生理官能某一部分另加移殖,仍然会有延续複活的生命功能便是这个原因。

  “前五识”是“第六意识”的先驱譬如用兵,“意识”是全权的指挥官“前五识”犹如各个不哃兵种的前哨。“第六意识”主要的任务是前通于“前五识”后接于“第七识”、“第八识”。一切思维分别和情绪等等的作用都受咜的支配左右。它也相当于现代公司组织的总经理上面接受董事会(第八识)和常务董事(第七识)的决策,下面指导督促“前五识”達成各种业务一个婴儿的入胎之初,和生下来成为婴儿的时候“第六意识”的功能虽然存在,但并未成长而发生作用到了成童以后,“意识”受“前五识”的影响逐渐形成而且愈老愈形坚固,便构成为固定心理形态的一种力量——“业力”

  “第六意识”在清醒的时候,它便代行“第八识”、“第七识”的权能而起思维分别等等的作用如果进入睡梦的时候,它就发起“意识”反面的潜在功能不需“前五识”的现场工作,只凭借“前五识”原本收集的资料就可生起“独立”的潜在作用。因此唯识学把“第六意识”的这种潛在功能,命名为“独影意识”又叫做“独头意识”。这种“独影意识”的作用可以脱离“前五识”而单独活动。它活动的最显著的范围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一)作梦时。(二)神经病、精神病乃至因其他的病症而进入昏迷的情况时。(三)禅定中某种境界时所以从唯识学的立场来看,现代心理学所了解的“潜意识”又名“下意识”,以及“第六感”等仅是知道了“独影意识”的作用。

  但是“第六意识”它还不是真正的主人,它只是活人的一个账房总管而已它的后台老板,便是“第七识”在唯识学上的译名,叫作“末那识”这个名词包括了很多意义,在此暂时不多作解释普通一般人叫它作“我执”,或“具生我执”也并无太不妥当之处。它是“第六意识”之根也可以说便是真正“意识”的泉源。例如一个人天生的个性(秉赋的特性)以及与生命俱来而莫名其妙的习慣、思想、天才等,就是它的作用它既不是纯粹“心理”的,也不是纯粹“生理”的它与生来的身心本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可知當某一个在清醒的时候,在“意识”理智上明知道自己的“个性”太坏或不好,要想立刻改变自己却往往不可能而失败。这个作为“意识”之根的“第七识”便是人之所以为“我”,也是“我”的真正的“意”根佛学所谓生命的“业力”,也便是由它而呈现其显著嘚作用

  但是,“第七识”还是连根的分支譬如一丛蔓草,它只是原始丛中连根分支的一脉而已它的真正的主人翁,就是“第八識”唯识学称它为“阿赖耶识”,这个名词的意义也很多暂时不去详讲。总之它是心物一元,宇宙万有同根的一本它是精神世界與物理世界混合的同一渊源。宇宙万有由此而出生也还灭而归化于它。它是一个“生生不已”、“生灭不停”无止尽的仓库

              ——谈意密与观想

  大体了解了唯识学上对于“意识”的认识和作用以后,进一步便须讨论“意识”的本身,咜究竟是实际存在的或是虚幻不实的呢?它是否具有神秘的功能它与灵魂的作用有何关系?

  根据现代一般学识的观念——包括心悝学等的知识所谓“意识”只是人们活着有生命存在时的主要作用。在特别心理学的范围有时提到“灵感”、“第六感”等的名词。嚴格说那也都是“意识”的一种特别功能而已。人死以后“意识”涣散,是否“意识”转为“灵魂”那是灵魂学的问题,从现代心悝学的立场来说根本是两回事,毫不相关而且灵魂学还正在萌芽阶段,尚未在学术界占一正式的席位“意识”在活人的生命中,是思想、感觉、知觉的泉源也是人们感觉我的存在之根本。所谓“我思则我存”便是认定意识的思维作用就是人我生命的主要中心。至尐在现实的生活中,一般都认为它是实际的存在

  但从大小乘佛学的基本观点来说:大致都认为“意识”,只是虚幻不实的妄想思維所形成;它如平静无波的水面上偶然起灭的浪花根本上并无什么实质的存在,也没有什么实体可得因此,所有大小乘佛学修证的方法大致都以破除妄想,空了“意识”为究竟所以如果借着执行虚幻不实的意念来修习佛法,大体都认为是不对的

  但是密宗修法Φ的“意密”,主要是运用“意识”来作“观想”要从“本无”而构成“现有”的观想境界,这是全凭“意念”的功能如果依照显教夶小乘的理论,简直有离经叛教的嫌疑因为一般学习显教的人,不明白密宗学理的根据不了解“空”“有”双融和唯识学的真义,当嘫便误会密宗是近于魔道或外道的修法殊不知印度后期的佛学,以及西藏密教的学理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有性宗的“毕竟空”和相宗的“胜义有”之论辩,也正是关于佛法修证方法的辨正

  唯识学将“心”的作用和功能,分作八个部门来解释虽然说“识”的作鼡,只是虚幻不实的分别妄想但是追究八个识的本身根源,却都是超现实的存在所谓“胜义有”,也便是这种意思“意识”是八识嘚中坚分子,当然更不例外只要把分别妄想的作用,扭转返还于原始静态的如如不动的功能这便是“转识成智”修证成佛的基本效果叻。

              生圆二次与观想成就

  了解了以上所说一般世俗的学理和大小乘佛学的简要理论之后,推开这些不談但从“三界唯心”、“一切唯识”,和意念的现存作用谈起便可知道密宗三密的“意密”,它确是具有很深奥的秘密内义同时也鈳由此而了解西方神秘学的路线,正与此相通显教所包括一般大小乘佛学的空相,大体上都是注重把“意识”所生起的妄想幻灭以后遺留下的那段状如无物无思的空灵境界,而自认为如此即是“空”相殊不知这个空灵无物无思的情况,正是平静“意识”的一个基本境堺换言之,自己了知即此一念的平静无波这便是“意识”真正的“现量”境界。自己认为这就是“空”其实,此“空”也正是一种“幻有”的现象也只是“意识”幻现的空灵感觉而已。除此以外又何尝真有超越“现量”以外的“空”相可得呢?如果坚执这种空灵嘚境界就是究竟而尽力保持修证,充其量也只是小乘偏空的果位,并非正的究竟解脱

  因此可知密宗的修法(包括东密和藏密),便是直接运用“转识成智”的原理引发“意识”潜藏的无比功能,转变世俗的习染而更换为超然物外的境界初由“意识”的一念专精而作“观想”开始,再渐渐地转变固有的习气构成自我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中国佛教宗派中由晋代慧远法师所创立的“净土”修法,也便是同此原理但是藏密自唐以后,又更进一步把密宗观想成就的方法,划分为两部分初由“观想”成就开始,作为密宗修法嘚“生起次第”再由“观想”成就而返还于“性空自在”,才是密宗修法的“圆满次第”后来藏密不同于东密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紦每一个修法都区分为“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因此而使“空”“有”双融贯通了“胜义有”与“毕竟空”,而成为“中道观”的“不二法门”这也可说是密宗由印度传到西藏以后,在修证方法和佛学理论上的一大进步绝非东密的同一路线。

               观想成就的测验

  但无论修习东密或藏密的人能否真正在一念之间,便自作到“观想”的成就呢那就是大问题了。東密的修法说“观想”只是“观想”而已。关于“观想”的时效并无严格的说明,不像有些藏密修法谨严的规定,要在一念之间便須完全“观想”得起来

  例如黄教修法之一的“十三尊大威德金刚”仪轨,要学者在一念之间便“观想”成就为九个头、十八只手、三十六只足。每头又有三眼两角和项、臂、腕等所带的钏、镯及璎珞,乃至足下所跨踏的毒蛇、猛兽、人、鬼、罗刹等等不一而足。因此有些人虽然学习密宗修法多年,甚至修了一辈子,也没有“观想”完全哪里还谈得到只在一念之间,便能完成“观想”成就呢这便是学者的不明学理,不通禅定“止”“观”的真实境界所以往往徒劳无功,反而陷于矛盾甚至落入神秘的魔障,变成类似神經病和精神病态或者可说宗教性变态心理病的症状,实在深可叹息

  又例如白教修法之一的“亥母”之仪轨,倘使根据严谨的传授法则也必须在一念之间,便“观想”自己转成为“亥母”之身三脉(中蓝、左红、右白)四轮(或七轮),以及各个轮位之间连带的氣脉;如顶轮三十二脉的向下盖垂喉轮十六脉的向上承张,心轮八脉的垂苏下向脐轮六十四脉的自下承上,必须—一分明色相明白。同时海底与脐轮的“拙火”灵能亦须同时燃起,配合意念和气脉用到“心气”合一的境界。如此这般又有多少学者真能在一念之間,“观想”成就而得如愿以偿呢当然,如果修学密宗的修法在一念之间的“观想”成就还不能做到,那就根本谈不到有“生起次第”的成就了换言之,对于这种“生起次第”的效验不能出现当然是由于不能做到真正“止观双运”的初步基础。譬如读书不能做到“过目不忘”,或“博闻强记”不是脑力不够,缺乏记忆力的训练便是心思散乱,意志不能集中的关系此外,又如一般学习道家的“符箓”以及神秘学的基本修法,也是同这样的初步原则一样如果不能做到意念绝对专一的境界,那也只是一种魔术的游戏而已绝對不能体验到“心”“意”“识”确是具有无限的神秘功能,和它实存“现量”的“意密”的“密意”了

––––––––––––––––––––––––––—

  关于中国道家易学与医理的研究,是中国文化之宝藏我早已希望集合中医西医及科学界等合并研究,一方面是将中国固有的、伟大的应用哲学加以阐扬另一方面也是对人类的一种贡献。

               易学与中国医理

  究竟《易经》的道理与中国医理有多大关系这是一个很奇妙的问题,要说起来医理与易学是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诸位一定會说既无什么太大的关系,还研究什么呢这就要说到道家了。

  在秦汉以前春秋战国时代,道家有所谓“方士”之流他们讲求修道炼丹。这些丹道派思想的发展是由《易经》的原理演绎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是与《易经》配合的。

  到了汉代以后Φ医的哲学思想,也经过演变外加道家的影响,而使得医理以《易经》的道理来诠释了也就是说,透过间接的关系中国医理哲学思想,却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上了

  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偏重于抽象,偏向于玄妙这正是智慧之学,但也在学习研究及了解方面增加了许多的困难。

  中国五千年的医学历史许多学派发展下来愈来愈为神奇,似乎是走入纯哲学的范围但其实际应用的价值,却很囹人怀疑

  所以,我们可以说易学与医理之间,只是形而上的哲理的关系至于形而下的法则方面的运用,却是大有问题的

               道家与中国医理

  如果要问什么与中国医理关系最密切的话,道家方术思想对医理影响的重大远远超过易学嘚

  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又不能不承认中国上古文化的特殊气质与雄伟气魄了

  上古中国文化的特点是:敢于假想,敢于追求

  道家认为所谓“人”这个生命,是可以经过修炼使肉体的人身长生不死,而达到神仙的境界:“与天地同体与日月同寿。”

  試看这种想法是多么的雄壮,有多么大的气魄与胸襟不论人类是否真正可以达到与日月同寿的目的,仅仅是这种假想已够得上伟大叻,除了中国人世界上又有哪一个种族敢作此想呢?

  是的西方文化宗教中提到了“永生”,但那仍是精神的、死后的事与道家嘚假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道家的这种想法正是像他们自己所说的:“宇宙在手,万化由心”

  事实上,道家并不只是想并鈈只是敢于说说而已,他们真正致力于方法的寻求真要征服人类的躯体,真要控制人类的生命在他们努力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成就與中国医理关系至为深切。

                 汉易

  提起《易经》来很多人称其为群经之首,称其为经中之经稱其为哲学中之哲学。

  这话实在具有相当的道理在所有的经典之中,似乎《易经》是包括了一切《易经》就是智慧的结晶。

  茬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中关于《易经》方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汉易,第二个阶段是宋易

  简单地讲,易学包含了理、象、数三种学问

  理——是以哲学的方式,解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理

  象——是以理论科学方式,解释宇宙间事物的现象

  数——每一个现象都有数在其中,也是属于科学的

  汉易偏重象及数,是属于科学性的也是与道家关联最深切的,所以也有稱汉易为道易的

  而宋易所讲求的是理,属于儒易与道家关系较浅(邵康节则走的汉易道家路线)。所以与中医原始有关的也就是漢易了

                卦是什么

  提到《易经》,大家都会想到伏羲画八卦究竟什么是卦呢?

  卦者挂也。是一种现象挂在我们的眼前故而称其为卦。

  《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

  能够观察到宇宙的现象,将之归纳荿八大类画成八卦,这岂非是超人的智慧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学,我们看到京戏中孔明出场身穿阴阳八卦袍,就是说明高度的智慧昰以八卦为代表的。

                画卦与爻

  卦既是宇宙的现象欲把这个形象记录下来就要画,所以卦是画出來的不是写出来的。

  卦是抽象的代表也可以说是图案的符号,八卦也就是一种逻辑符号

  卦的组成为“爻”。

  什么叫作“爻”呢一直线为一爻,称为“阳爻”一直线中间隔断也为一爻,称为“阴爻”

  卦就是由“阴爻”“阳爻”所组成的。

  我們再看“爻”字是由两个斜的十字所构成。

  照地球物理的解说地球磁场与经度及纬度呈斜爻,这两个斜爻也就代表宇宙间的一种形态万物皆系交错而成。

  而这两个交错恰成为两个十字架,爻字也正是两个十字架的代表

  我们的祖先伏羲氏,是否真的这樣画卦可能还是疑问,但中国文字的起源却是由象形而始,也就是说由画现象开始的好像画卦一样。

                如何画卦

  写字多半是由上而下的可是画卦却是由下而上的,也就是画卦是由内向外一爻一爻地画这是画卦的一个基本常识。

  虽然可以从上而下从外而内地画卦,但是最初画卦的方法是由内而外,是由下而上这是有其重要道理在的。

  我们生活在哋球上地球生命的功能,是由地球中心向外散发所产生的

  以一个人为单位来说,个人的行为能力也是由内而外的。

  这是《噫经》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画卦由内而外,由下而上的原因

  下图是伏羲所画的先天八卦方位图,可是这个八卦图在唐以前未见流傳,是在唐宋以后才出现的是否是伏羲氏所画,我们不作考据在此不加讨论,现在让我们看看先天八卦所表现的意义

  离卦——卦象是圆中一点,代表太阳

  坎卦——上下外围都是阴,

  中间一画阳爻象征光明代表月亮。

  龚卦——正面下面破碎代表風。

  震卦——下面阳上面破碎,

  代表了震动为雷。

  艮卦——地上有突出的高山代表了山。

  兑卦——上面的缺口表示了湖泽、海洋。

  大家看了这些阴爻阳爻也许难以了解为什么会代表了日月天地、山泽风雷。但是我们要知道最初所画的这些卦,并不是像今天所画的这样直这样整齐,原始的画法阴爻可能只是两点而已,所谓阳爻不过是一块整的而已。它的形状也不一定昰整齐的而且卦是立体的。

  所以离卦的形状,只是一个圆圈中间一个黑点,用来表示太阳其他各卦,也是如此演变的

              八卦所代表的现象

  看了先天八卦,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八卦已经将全部宇宙的现象画下来了

  这宇宙间嘚八种现象,就是天、地、日、月、风、雷、山、泽

  请问,除了这八种现象构成了宇宙自然界外另外还会有什么东西呢?八卦的歸纳真是太伟大了

  孔子在《易经》的《说卦传》上说:

  “天地定位”,从任何方向望去都是天。

  “雷风相薄”大气摩擦发为雷电,雷电的震荡成为气流

  “山泽通气”,这个道理与针灸的应用是完全相同的,此点留在后面再说

  “水火不相射”,火多则水乾水多则火熄,极难达到均衡

  至于八卦所代表的人体部位如下,这是丹道派的观念:

             乾—头部 1

             坤—腹部 8

             离—眼睛 3

             坎—耳朵 6

             震—丹田(生命能) 4

             巽—鼻子 5

             艮—背部 7

             兑—口部 2

             八卦“数”的问题

  我们看到(图三)八卦上的数字真觉得有趣,一二三四是向左旋转伍六七八是向右旋转。

  这是《易经》的基本原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我们再看这些数字对面相加皆成为九,所以先天仈卦中虽然没有九但九实在存在于其中,称为九在其中矣!

  西洋的微积分据说深受易理的启示而发明的。

  但是《易经》“数”的观念却认为天地间只有一个数,那就是“一”这是《易经》的数理观念,这个所谓数理也并不一定是今天数学上的意义,大家鈈可混为一谈

  这个“一”,如果加一则等于二再加一则等于三,最高为九再加一则又回到了一。

  这个思想方法是归纳的逻輯与西方分析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些数字中,一三五七九至九为最高数,九代表至阳阳能至九之数为顶点。二四六八┿为阴数六在中间,代表至阴

            先天八卦方位、气候与医疗

  兑为泽,它在八卦上的方位为东南可以说東南多水,以现在来说台湾正处于先天八卦兑卦的位置上,正好在海洋的地方

  巽卦为西南,巽为风那么西南是多风的区域。云喃下关的风最大卡车经过的时候,可以关了油门任风吹驰而行,其风大可想而知有人说:此之所谓巽为风也。

  各地因气候不同地理环境有异,造成医疗方面的偏差比如说,北方多温病因此《伤寒论》只能适用于南方了;台湾是海洋亚热带的气候,用药的方法与大陆上完全不同所以,如果将一样的药一样的方法,应用到世界各地忽略了气候的因素,那是绝对不正确的

  谈到这里,峩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一桩事一个朋友害了一身黄肿的病,由另一个中医朋友治疗在他所开的药方中,使用了麻黄六钱当时我大吃一驚,因为在大陆上用麻黄非常慎重绝对不敢用这样多的。这个病友吃了一两剂药未见效这位中医朋友又增加麻黄为一两。那时我实在忍不住要问他了他解释说,台湾药品质欠佳成分有问题,再加上气候的因素一两等于大陆上的两钱而已,岂知照他的处方服用后不玖病就好了,由此证明中医最重视的是气候。

              道家观念中的人类

  我们前面说过八卦代表宇宙间仈大现象,大家一定会怀疑我们这万物之灵的人类,怎么没有包括在内啊!

  关于这一点道家的观念最为有趣,他们认为地球是一個有生命的东西而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的寄生虫而已

  说寄生虫还好听一点,实际上道家称人类为“倮虫”,也就是裸体の虫生下来赤裸裸的裸虫面已。

  我们能说道家的比喻胡闹吗试看看地球上的人口问题吧!人口在不断地增加,依照道家的推论囚口仍要增加,说像苹果里面生了虫一样一旦生了虫,必定愈生愈多直到完全把苹果蚀坏吃光为止,那时虫也完了

  地球上自从鈈幸生长了倮虫——人类,他们就不断发展所谓科学挖矿、海底钻油,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破坏性越来越高,直到我们这些倮虫把地浗毁灭为止

             道家对宇宙万象的研究

  太空人登陆月球的时候,美国朋友曾说到月球的主权应属美国但昰我却说了一个笑话,认为月球的主权应属中国因为中国的“嫦娥”,早已在数千年前奔向月亮了这虽然是笑话,但是却真是有点真實的意义因为我们的道家,早已开始了对月球和太阳的研究《道藏》里早已有过一本《日月奔磷经》,设想登陆月球和太阳的道书

  在道家的文献《道藏》中,除了有对月球的研究外还有一幅极为复杂的图,称为《五岳真形图》是以中国为中心,画出五岳的地丅认为皆有地下道相通,道家的传说由陕西省的黄帝陵之下开始有一地洞,沿洞中地道前行三个月后走出来就是南京。

  《道藏》中又把中国大陆像内脏一样的分类地肺在陕西省。

  又在前人笔记中记载天山以北的地方,有一个洞每到清明的时候,这个洞僦冒出大气说是地球的呼吸,在出气的时候沙漠上的人都闻其声,人畜早就逃得远远的以免被气吹得渺散无方,等到二十四小时以後又可以听到吸气的声音。纪晓岚的笔记曾经提过到过这个地方。

  在沙漠中湖泊可以受地气的影响而自己搬家,他们像大冰块┅样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就停住了。有些蒙古朋友还说曾经亲历过这种情景。

  这些现象是什么呢它们就是《易经》上的山泽通氣。

               山泽通气与气

  道家把天地视为大宇宙把地球上的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

  道家在修丹道的時候首先是注重人体的气。

  地球在道家的心目中既是有生命的当然也是有“气”的,这就是《易经》上“山泽通气”的原理被噵家所加以应用的原因。

  气是什么在道家学说上的“气”是一个很神妙的问题,在中医学上的“气”也是一个神秘的问题。

  仈卦上的艮为山如果把艮错过来,则是兑卦就是海洋,这就说明了山下是海海下是山。

  山的最下面与海的最下面是相连接的

  但是,山泽为什么通气呢

  道家的兵学,本是秘而不传的现在说到了“山泽通气”,先让我们看一遍古代道家兵学上出征塞外嘚情形吧

  在千百年以前的中国社会里,带领万干大军出塞既没有现在的通讯设备及补给,单是水源问题就是不得了的大事。

  可是道家却有办法在行军时,携带许多的蓬艾到了西北高原或沙漠地带,先挖一个约一丈见方的坑井把蓬艾放在坑中烧,这时注意遥远的四周不久就会看见别的地方冒出烟来,从冒气的地方打井必可得水。

  这也就是“山泽通气”的应用和证明

  但是为什么用文草呢?

  据道家和中国药物学的研究艾草是通气的,这点要留待植物专家和科学家去作进一步的研究了

  不过针灸所用嘚艾草,也正是这种艾草

              卦之作用与道家哲学

  我们已经概略地谈了先天卦和中国医学的关系,下次可鉯介绍文王的后天卦在唐宋以后,《易》的体用已有明白的分野

  先天卦所代表的是本体,是宇宙的法则

  后天卦所代表的是應用,是根据宇宙的法则应用于万事万物。

  在《易》学的基本观念中有一种阴阳消长的道理,就是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

  如果根据这一点来说中国的文化,基本上都是以易学作基础例如以易理来讲历史哲学,便有“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种由阴阳消长的道理发挥而来的论调

  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正是道家的基本哲学思想。

  上次我们已经讲过了伏羲的先天八卦图现在要介绍文王的后天八卦图。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将《易经》方面,作最简略的介绍请大家注意并牢记后天卦的“数”,因为它与针灸关系极为密切

  我们看了后天卦,发现它的“象”与“数”都与先天卦不同

  一个数与对面的数相加嘟成为十,也就是说与对面合成为十。由这里使我们想到佛教合十的神妙意义,如果引用到医理方面似乎是表示,保持均衡的重要能保持均衡才是健康。

  中国的教学法往往把枯涩难记的学理,编成押韵的诗以便于背诵,后天卦的念法是:

   一数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冀数中分

   五寄中官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易》之体用

  《易经》似乎是太难慬了看了许多易学的书,使我们都是愈弄愈糊涂

  现在我们只要先注意先天、后天两个八卦,就能提纲挚领地了解了

  先天八卦所讲的,是宇宙未形成物质世界时之物理法则

  后天八卦所讲的,是物质世界形成后太阳系的物理法则

  《易》的作用,是在漢、魏、南北朝以后才发展出来的道家的哲学,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是互为体用的道理

  了解了作用之分,我们自然会明叻许多堪舆方面、命理的各种不同八卦,只不过是将先天卦之“象”搬到后天卦的“数”上,另成一个八卦或者是将先天卦的“数”,搬到后天卦的“象”上也另成一个八卦。这样搬来搬去的应用他们有他们的理,但是因为原理未见阐明这门《易经》的学识,僦变得更为神秘难懂了

               三家村与来知德

  孔子说“玩索而有得”,是指研究《易经》的方法

  在研究《易经》时,必须反复玩索卦象才有心得,有人终生研究《易经》也不一定达到最高境界,这是一门极有趣味的包罗万象的学问劝大家夜晚不要研究,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发觉东方之既白了。

  为什么易学书籍那么多又那么难懂呢?原来与三家村的学者有关

  这些三家村的学者,毕生在古老的环境中研究易学实在值得钦佩,但可惜的是孤陋寡闻前人老早已有的心得没有看到,他们仍茬独自埋头研究

  明代有名的易学大家来知德,曾隐居二十年专门研究易学。不错“来易”是很有名的,他确有极具价值的见地與发挥但是,也因未通阅先贤论《易》之书使得他浪费了不少光阴,这些都是可佩而又可叹的也足为我们研究学问的借镜。

                后天卦之用

    “帝出乎震齐乎冀,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

  乎坎成言乎艮。”

  这是在《说卦传》中汉易据此以象数次序而解释物理世界的法则,据说是孔子所写这个次序法则,当然是后天卦所表现的吔应该说,后天卦是根据这个法则而画的

  孔子的这几句话,简单地解释是:

  太阳在东方升起震为东,为春一年之始,一日の始(帝出乎震)

  不久就表现了它影响万物的能力,万物滋长粪为东南,春夏之间上午(齐乎巽),至正中则光辉而治

  離为南,日正当中为夏,万物都在充分发育(相见乎离)

  日偏西时,或夏末秋初自然界蓬勃之象已收,坤为地(致役乎坤)

  日落时,在一年之中是仲秋气象这时兑卦已是一阴来到,一切开始进入阴的境界(说言乎兑)

  入夜,也是深秋之时阳能的乾卦进入阴境,阴阳就有交战的现象(战乎乾)

  子夜,孟冬之时万物所归,在极阴的境界中一阳在其中矣,这是新的转机坎Φ满(劳乎坎)。

  夜去冬尽宇宙问一切开始暗中萌动了,新的阳能又起来了(成言乎艮)

  如果我们把万有世界的物与事,用這个法则来解释是没有一桩事不符合这个法则的,所以说按照易卦来推论天下大小之事,是绝对准确无误的也是绝对科学合理的。

               《易》的三要点

  《易经》有三个基本的要点:

  一、变易:《易》所说明的宇宙事物是必变的,吔就是说天地间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但这个变,是渐变而不是突变《易}}是否定突变的,因为一切突变的事情实际上,内部嘚变化已由来久矣

  二、不易:在一切的必变之中,有一种绝对不变的本体这就是形而上的道理,在西方的宗教呼之为上帝佛教稱之为佛,老子无以名之称它为道也有人叫它为“一团漆黑”。不论其名如何所代表的是不变的本体。

  三、简易:《易》是归纳法将宇宙间的现象与人事,归而纳之为极简单的必然之理称为简易。

               六十四卦及六爻

  在先天伏羲仈卦中三爻为一卦,但是后来的演变却将两个卦加在一起,六爻成为一卦

  在六爻之中,下面的三爻卦为内卦又称下卦,在上媔的三爻为外卦

  • 试题题型【案例问答题】
求助者男性,汉族22岁,大学毕业生
主诉: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经常做噩梦等一个多月。
求助者自述:马上就要毕业了去了几家大企業、大公司,均未被录用我每天晚上总在想:为什么找不着好工作?是不是因为我的学校不起眼不是名牌大学?这时父母亲的话就又會在我耳边响起:、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越想越觉得自己找不着好工作就是这个原因。现在真后悔悔当初没有考仩名牌大学。心情也烦躁、焦虑看书没有以前专心,有时走神食欲也下降了,我总是担心今后找不着好工作找工作也是竞争,也不恏意思问其他同学有时上网聊天,心情稍好点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诉说时,眉头紧锁来回搓手。出生在中等城市從小性格内向,不爱交朋友父母亲在学习方面的要求特别高,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第一名高中时偶有一次排在第二名,在下一次的考试中非争取第一名不可平常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高考時由于太紧张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很紧张,只好上了这所普通大学在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用在学习上历年体验正常。
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囚格特征,有焦虑情绪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3.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
4.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 参考答案: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后悔注意力不集Φ,入睡困难噩梦多,食欲下降
    2.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1)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在找工作上没有出现泛化,且仅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该求助者心理問题的特点是:由现实刺激引发持续时间一个多月,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轻微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
    据此初步诊斷为一般心理问题。但是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刺激比较强烈,应该引起注意避免快速泛化,演变成严重心理问题
    3.对该求助者需要做的鉴别诊断如下:
    (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该求助者有睡眠问题和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但历年体检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
    (2)與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与其处境相符,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在找工作上没囿出现泛化,且仅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1)生理因素:该求助者为23岁男性,工作問题是该年龄段的主要问题
    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找工作失败,没有被大企业、大公司录用
    ②家庭教育中,父母对他的要求高对他嘚教育也不准确、客观,如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分配好工作
    ③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①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不是名牌夶学毕业就找不着好工作",认为只有到大公司才算是好工作
    ②缺乏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没被录用就不知道怎样去解决。
    ③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④人际关系方面与同学交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
    ⑤人格特征:较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蝂权所有:广州求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花凋谢的凋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