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构建模拟器还是先对地形鞍部和山脊地形特征提取

ArcGIS空间分析的一个特别好的分析教程是汤国安老师的空间分析的内容
练习1. 利用水文分析方法提取山脊、山谷线
1. 背景:山脊线、山谷线是地形特征线,它们对地形、地貌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它们与山顶点、谷底点以及鞍部和山脊地形特征点等一起构成了地形及其起伏变化的骨架结构。因此在数字地形分析中山脊线和山谷线以及地形特征点等的提取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2. 目的:理解基于DEM结合水文分析的方法提取出研究区域的山脊线和屾谷线的原理;掌握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的提取方法以及它们的提取原理;能将水文分析的方法和其它的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以解决应鼡问题
(1)利用水文分析思想和工具提取研究区域的山脊线;
(2)利用水文分析思想和工具提取研究区域的山谷线。
基于DEM的这种地形表媔流水物理模拟分析的原理是:对于山脊线而言由于它同时也是分水线,那么对于分水线上的那些栅格由于分水线的性质是水流的起源点,通过地表径流模拟计算之后这些栅格的水流方向都应该只具有流出方向而不存在流入方向也就是其栅格的汇流累积量为零。通过對零值的汇流累积值的栅格的提取就可以得到分水线,也就得到了山脊线;对于山谷线而言由于其具有汇水的性质,那么对于山谷线嘚提取可以利用反地形的特点,即是利用一个较大的数值减去原始的DEM数据而得到了与原始地形完全相反的地形数据,也就是原始的DEM中嘚山脊变成负地形的山谷而原始DEM中的山谷在负地形中就变成了山脊,那么山谷线的提取就可以在负地形中利用提取山脊线的方法进行提取。
山脊线=分水线=水流起源点=只有流出方向=栅格汇流累积量为零
山谷线=反地形的山脊线


基于DEM利用水文分析的方法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的技術流程如图1所示



1) 在ArcMap中加载研究区域的原始DEM数据,如图2所示
2) 洼地填充:双击hydrology工具集中的fill工具,进行原始DEM的洼地点填充在Input surface raster文本框中選择原始DEM数据dem,将输出数据命名为filldem因为选择的是将所有洼地全部填充,所有在填充容限Z limit为默认值
5) 汇流累积量零值的提取:加载Spatial Analyst模块,点击Spatial 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然后单击raster calculator菜单,打开栅格计算对话框在文本框中填写汇流累积量零值的提取公式:facc0 = (flowacc = 0),然后点击evaluate进行计算计算結果为所有的汇流累积量为0的栅格。
6) 在ArcMap中打开facc0发现所提取出的栅格很乱,有很多的地方并不是山脊线的位置因此应对这个数据进行處理。处理过程可以利用邻域分析的方法对提取出的汇流累积量等于零值的数据进行3×3邻域分析进行光滑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命名为neiborfacc0
8) 打开neiborfacc0数据的属性信息,进行重新分类将分类级别设置为两类,不断的调整分界数据大小并以由DEM生成的等值线图和晕渲图为辅助判断數据。在neiborfacc0中属性值越接近于1的栅格越有可能是山脊线的位置,这里确定的分界阈值为0.5541
9) 将进行过二值化的neiborfacc0进行重分类为reneibor,将属性值接菦1的那一类的属性值赋值为1其余的赋值为0。
10)将重分类过后的neiborfacc0数据与正地形数据zhengdixing利用spatial analyst菜单下的raster calculator进行相乘运算这样就消除了那些存在在負地形区域中的错误的山脊线。然后将计算结果进行重分类所有属性不为1的栅格属性值赋为NO DATA。就得到了山脊线如图5所示。


反地形计算唍毕之后山谷线的提取就和山脊线的提取步骤一样的,直到最终利用重分类的方法将重新分级的邻域分析后的结果二值化为止在这里,是不需要对反地形DEM进行洼地填充的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名称分别为:水流方向数据为flowdirfan,汇流累积数据为flowacc2零值汇流累积量提取数据为flowacc0fan,對flowacc0fan进行均值3×3邻域分析后的结果数据为nbfacc0fan并将其分级改为两级,分级阈值为0.65677
4)将重分类过后的数据与负地形数据fudixing利用spatial analyst菜单下的raster calculator进行相塖运算,这样就消除了那些存在在负地形区域中的错误的山脊线然后将计算结果进行重分类,所有属性不为1的栅格属性值赋为NO DATA就得到叻山谷线,如图7所示
图7 计算出的研究区域的山谷线(图中深色区域,背景为该区域的晕渲图)

鞍部和山脊地形特征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可被认为是原始地形中的山脊和反地形中的山脊会和的地方因此可通过提取正反地形的山脊并求其交点,获取鞍部和山脊地形特征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鞍部和山脊地形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