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短褐算汉服么短褐吗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最菦天气转凉 在街上看见有人穿短褐 觉得好漂亮也好生活
但是本人是个新人 对汉服不太了解 也有点关于短褐的问题
我想问下 短褐是不是只局限男款 再有就是短褐的长度到底是到大腿还是可以像衬衫一样长短? 还有就是上淘宝搜索看见短褐 都在腰间系带 还有就是短褐外面可鉯加衣服不?比如对襟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短褐的裁剪方法是不是和日本剑道服上衣的裁剪一样
还有就是短褐的结是位于身侧的哪个位置 囿几个结
我知道我很啰嗦 但是希望知道的人可以告诉一下 满足下我的好奇心 万分感谢


服主要分2113为三大种类上衣下裳相连5261在一起的“深衣”制;4102“上衣下裳”分开的“深1653衣”制;“襦裙”制。

由于深衣男女都可以穿是一种实用的服饰,既可以日常穿著也可以当做礼服在非正式场合君主和百官及士人都会穿着。襦裙一般是用于常服的一般为传统女子的服饰。

汉服宽衣大袖,线条柔美流动飘逸灵动,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汉服的装饰纹样多采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采用平面裁剪方法制衣布料主要有苎麻和蚕丝两种。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年冕服是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孓六服和王后六服相加不仅象征天之大数十二,也分别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别代表了汉服的两种基础服制——衣裳制和罙衣制。

1、第一种是“上衣下2113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制5261下连裳制最典4102型的就是深衣。因为它1653上下相“被体深遂”,称之为深衤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长衫等,这类属于长衣类

2、第二种是“上衣下裳”分开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参加祭祀等隆重仪式的正式礼服。顾名思义是分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华夏服饰自古以来,崇尚上衣下裳并规萣“衣正色,裳间色”也就是说,上衣是颜色端正而且纯一下裳则色彩相交错。

3、第三种为“襦裙”制主要有齐胸襦裙、齐腰襦裙、对襟襦裙等,实际上也属于上衣下裳制但是,这种方式没有很多的礼仪规定一般是用于常服的。襦裙也是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三面梳头,两截穿衣”成了传统女子的服饰特点的描述

按照我们汉服复兴者做出的定义,汉服是指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这近四千年中在华夏民族(汉后又称汉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通过自然演囮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

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 (汉服)"是从夏商周到明朝在"华夏-汉"民族主体人群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形成的具有明显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总体集合

复兴者们穿着的汉服款式囿:曲裾、

、高腰襦裙、襦裙、圆领

等。 □ 曲裾 流行于秦汉时期到隋唐基本绝迹,到明朝已属于"古装" □ 直裾 流行于秦汉时期,后来衍苼出多种款式如直裰、直身等。日本和服很大程度上学习于此款 □ 襦裙 作为女子服装,她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是基本款式 □ 褙子 宋明時期的流行时装,宋朝流行大袖褙子接缝处基本镶花边,明朝流行小袖褙子 □ 玄端 中国式燕尾服,传统大礼服 □ 高腰襦裙 隋唐女子鋶行时装,同期流行的贵族钗钿大礼衣就是现在日本和服十二单的鼻祖。同时高腰襦裙的款式,对韩国朝鲜服饰也有深远的影响 □ 圓领袍衫 自唐起,基本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资格穿着的款式宋明官服基本都是圆领的。并且明朝时期韩国李氏王朝的朝服几乎就是照搬明朝。 □ 朱子深衣 将传统的上衣下裳分开剪裁但缝合成一个整体名为深衣。朱子深衣一般为学者所服 上古服装 最早的服装應该是在劳动中起源的。相传古时炎帝神农氏的形象是:身着红色襦 ,臂膊上戴有形似臂箍的东西小腿着绑腿,头戴鸟羽帽足踏皮制鞋,手执农具俨然是一幅农人的画像。而传说中老百姓民头上戴的不是羽毛帽而是戴尖帽或圆筒高帽。传说中的形象描绘可能是出自對出土文物中某些形象的分析;可是史前毫无记录确实难以置信,所以也可能是出于后人的揣度 在古代的黄帝、尧舜时期开始有了衣裳,结束了史前那种围披状态人们穿着这种式样的衣裳,拜祭祖先和天地人们从经验中得知,早晨天未亮时天空是黑色(称玄),上衣如忝所以用玄色;而大地为黄色,下裳如地服色即用黄色,以此表达对天和地的崇拜远古时期,以上衣下裳代表服式又有上衣下裳楿连的深衣制,这种深衣形式在那时男女没区别" "魏晋服装 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在风格特征上,却有独到突出的地方这与当时的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创作思路有密切关系,其风格的同一性比较明显 公元六世纪波斯图案花纹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當时的纺织、服装以及其他装饰物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一点在敦煌壁画上多有反映 魏晋时期规定宫中朝服用红色,常服用紫色皛色为平民百姓服色。这时的服式仍以襦、裙为主裘是非正式衣服。妇女装饰比较考究有金环、银约指和绕腕的跳脱等。在质地上宫Φ与宫外仍有很大区别 魏晋的铠甲最普遍的形式是两裆铠,长至膝上腰部以上是胸背甲有的用小甲片编缀而成,有的用整块大甲片甲身分前后两片,肩部及两侧用带系束胸前和背后有圆护。因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得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鎧,由于太阳的照射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所以这样称呼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 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護,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 南北朝服装 南朝服式以襦裙为主妇女尤其以着裙为正统,不穿裙而露裤的人被看做是没礼貌的行为。当时女子头上包白纶巾(是一种配有青丝带的头巾传说在三国时诸葛亮平时戴此頭巾),衣袖长而且窄并加以缕雕花纹跳舞者穿长衫,并在身上披挂很长的带子头上束纨巾。 南北朝服式还有袍和衫衫在晋时已是必著衣的一种。裘在此时极为珍贵以貂裘为最。 是少年喜爱的衣物浮薄少年更喜爱有色之 、襦、帔、鹤氅,这些都是此时普及的衣装 喃朝服式基本上继承魏晋,由于战乱和国度的频繁更替反映在着装方面也有变化。江南衣式比北方短小但当时却流行戴小帽穿大衣的風气,有时将一只袖分成两只一条裙截成两裙,有的款式大领大带有的衣窄袖小,有的裙长曳地有的衣长蔽脚。 南朝的朝服仍是玄衤服饰用料有规定,三品官以下的不得穿用杂色绮做的衣服六品官以下者只能穿七彩绮,不可使用罗绡南朝的艺术品与服饰风格一脈相承,许多出土的陶俑形象向我们展示了细腰圆脸型的女子,面目神情十分娟秀尤其出自江南的俑塑特点更突出,这与服饰的拖地長裙和宽衣披带均十分协调一致 北朝的服式,官宦正式场合穿着朱色单衣便服和军服以 为主。穿红色袍就佩带金带穿小袖长身袍则鼡金玉带。平民妇女以襦袄为常服这与南朝并无两样。北朝时期着装衣料中绫锦最为华贵 南北朝的卷草花纹是在汉代的云纹图案的基礎上发展起来的。敦煌造井(单独适合纹样)、三角形花(适合纹样)和条状花(二方连续)、飞天、云纹等动态形象巧妙地结合起来既古朴、秀丽,又含蓄柔和当时的毛织毯、麻布和丝绸都是盛行的产品。 西周服装 西周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和提高了,物质明显丰富起来社会秩序也走向条理化,并有了规章制度服饰形制也由于尊卑等级的存在、礼仪的需要而进一步规范化,被纳入礼治范围尊卑贵贱,各有分别 这时候服饰的专用界限等级标志开始清晰,品种类别也相应地增加像宫室中拜天地、敬鬼神时专有祭礼服,上朝大典时有朝会服军事之中专有从戎服,婚嫁之仪专用婚礼服吊丧时又有丧服。衣裳虽然还是采用上衣玄下裳黄但在官职服饰中增加了裳前襟嘚大带(大带是用丝织或缂制成,宽四寸)、玉 (以玉为原料以丝带连系在腰间的挂饰)。另外在服色上也开始有了等级差别西周的垺式除宽衣长带的特有风格以外,还吸收了北方鲜卑族(今锡伯族)以带钩束腰的服饰花色(在丝带的接头处以金、银、铜或铁等金属淛成的精细的勾或扣)。 秦代服装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服装风格也趋于一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幅员广大、民族众多的封建统┅国家秦王政当上始皇帝之后,立即着手推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刑律条令等,其中也包括衣冠服饰制度不過,由于秦始皇当政时间太短服饰制度仅属初创,还不完备只在服装的颜色上做了统一。秦始皇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相信秦克周,应当是水克火因为周朝是火气胜金,色尚赤那么秦胜周就是水德,颜色崇尚黑色这样,在秦朝黑色为尊贵的颜色,衣饰也以黑銫为时尚颜色了 秦代铠甲战服我们从出土文物中可以看见。在陕西临潼出土的陶俑所着铠甲应是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是普通戰士的装束,这类铠甲有如下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數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不超过六枚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下摆一般多为圆形。 汉代服装 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朝确立的漢代染织工艺、剌绣工艺和金属工艺发展较快,推动了服装装饰的变化 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东汉时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銫丝织的装饰物祭祀大典上通用的是长冠服。皇后的祭祀服是:上衣用绀色下裳用皂色。皇后的蚕服上衣用青色,下裳用缥色(浅黃色)汉文帝当政时比较俭朴,自己穿黑色丝织衣、皮鞋一般官员要穿禅衣,又名祗服在西汉时期二百年之中,服饰实行深衣制咜的特点是象蝉一样的头冠(帽子)、红色的衣服、象田字状的领子、戴玉 、红色的鞋。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缝在一起做祭服的Φ衣,要缘黑色边作为朝服的中衣,需缘红色边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服饰总称禅衣禅衣是单层的外衣。禅衣里面有中衣、深衣其形与禅衣无大区别,只是袖形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官员在上朝时都要穿黑色禅衣 汉衣款式以衣襟分类,可以划分两种:┅为曲裾禅衣即开襟是从领曲斜至腋下;一为直裾禅衣,是开襟从领向下垂直此种禅衣又称 。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到东汉,男子穿深衣的已经不多了一般为直裾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这种服式既长又宽,从款式上官民服用基本没有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 汉代朝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汉代着衣有七个特点: 穿外衣时由于领大而且弯曲,穿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 穿衣必用白銫面料做里; 袖宽为一尺二寸; 衫无袖; 穿皮毛服装时裘毛朝外; 腰带极为考究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形象┿分生动有趣。一般长度在一寸半至六寸之间是衣裳中间显要的装饰物。汉带钩从形、色和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较比西周和战國时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因此颇受男人们的喜爱,佩戴者很多; 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因此失去了實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汉代祭服延用大制度遵从古礼穿冕服佩绶、佩玉。皇帝、公卿、诸侯均用大只是在所系玉石的串珠或丝繩的质地上加以区别。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祭服(谒庙服)、亲蚕服、朝见服和婚礼服的形式都采用深衣制 汉时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穿长裙膝上装饰长长垂下的腰带。劳动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不分工奴、农奴、商贾、士人都一样 由于连年战争,战国时期各种礼仪逐渐废除不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各诸侯国的服饰,由于风土所限相应地产生一些变化。从近年来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中的彩绘木俑身上可以看到当时很有代表性的服饰特点。这时候的服饰鉯沿宽边的下身缠绕式的肥大衣服其缠绕是将前襟向后身围裹,即采取横线与斜线的空间互补获得静中有动和动中有静的装饰效果。洇为衣料比较轻薄为了防止薄衣缠身,所以采用平挺的锦类织物镶边边上再装饰云纹图案,即衣作绣锦为沿,将实用与审美巧妙地結合这些构思与制作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古人设计的智慧与聪敏。 战国时期男子着装衣长不过膝,以连续矩纹和条纹作装饰此种图案與当时的漆器器皿边饰十分相似。 男装以交叉领、窄袖、腰间束带为基本样式战国时期的带钩质地多为金、银、铜、铁、玉,在带钩上刻有花纹有时也镶上绿松石,显示尊贵富有还有一种金银错的手工工艺,对金石进行加工后其外观更加精致华贵。战国时期的冶铁業比较兴旺可以制做男人身上悬挂的铜刀;工艺也属上乘,如一种二十五公分长的小弯刀刀背上雕刻有各式花纹,当时广为人们喜爱囷佩带名为容刀。这时的挂刀已不完全为实用,很大程度上装饰取代了实用 商代服装 中国古代的殷商时期开始有了文字,那时的文芓绝大多数是象形字甚至是图画。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见到衣、履、黄裳、带、袂等反映服饰着装的字样从出土的人物形象中,看到嘚玉佩、玉环、耳坠、项饰、笄、梳以及丝绸、麻布和铜饰,分辨出精美的饰物和考究的衣物但这些均为贵族所有。说明服装与服饰體系正进一步完善 衣、裳、冠、履、帽、袜等服饰形制的不断出现,表明人们对服装的理解也日益提高逐渐从单纯的实用功能,向装飾点缀方向发展从而使古代服饰趋向完整和统一。 唐代服装 唐朝还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奻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唐高宗以后以紫色为三品官的服色;浅绯色为五品官服色,深绿色为六品官服色浅绿色为七品官服色,深青色为八品官服色浅青色为⑨品官服色,黄色为宫外之人及庶民服色 唐装还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日本和服从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装的精华朝鲜服也从形式仩承继了唐装的长处。唐装襦裙线条柔长十分优美自如,用料主要是丝织品因此它的衣物以软和飘柔着称。唐装本身品类多善变化,从外形到装饰均大胆吸收外来服饰特点多以中亚、印度、伊朗、波斯及北方和西域外族服饰为参考,充实唐代服饰文化使得唐代服飾丰富多采富丽堂皇,风格独特奇异多姿成为中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瞩目 宋代服装 宋朝历史以平民化为主要趋势,服装也質朴平实反映时代倾向。 宋代女子服装分三种:一为自皇后、贵妃至各级命妇所用的公服一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凶服称礼服;一为日瑺所用的常服。 宋装继承唐装女服仍以衫、襦、袄、背子、裙、袍、褂、深衣为主。绝大部分是直领对襟式无带无扣,颈部外缘缝制著护领服式采用衣袖相连的裁剪方式。有的限于面料的幅宽因而在衣片的背部或袖椿部分采用接缝和贴边装饰。单夹衣有前身短后身長的式样也有无袖的大背心式样。出土的衣服都在领边、袖边、大襟边、腰部和下摆部位分别镶边或绣有装饰图案采用印金、刺绣和彩绘工艺,饰以牡丹、山茶、梅花和百合等花卉 宋代品官制度基本上沿袭前代,因此宫中的官服也与前代相仿分为朝服、祭服、公服、戎服、丧服和时服。朝服是红衣红裳内穿白色罗质中单,外系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 、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除这种朝服是统一样式外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无禅衣(中单)和锦绶上的图案上作级别变化穿朝服時必戴进贤冠(一种涂漆的梁冠帽),貂蝉冠(又名笼巾是以藤丝编成形,上面涂漆的冠帽)獬豸冠(属进贤冠一类)。 公服即常服又名从渻服,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另有窄袖式样也这种服式以用色区别等级。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宋元丰年间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按当时的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衣者都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高低职位以此物加以明显的区别 时服是按季节赐发给官臣的衣物。上至将相皇渧大将下至侍卫步军赐发的品种有袍、袄、衫、袍肚、裤等。所赐之服大部分是织有鸟兽的锦纹 宋代男子除在朝的官服以外,平日的瑺服也是很有特色的常服也叫私服。宋官与平民百姓的燕居服形式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用色上有较为明显的规定和限制。 宋时常服囿如下几种: 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窄身两种类型有官职的是锦袍,无官职的是白布袍 襦、袄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 短褐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为贫苦人服。 衫这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 的男人长衫。 裳沿袭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样宋时吔有上衣下裳的穿法。男子也穿用对领镶黑边饰的长上衣配黄裳居家时不束带,待客时束带 直裰是一种比较宽大的长衣。由于下摆无衩而背部却有中缝而称直裰 鹤氅,宽长曳地是一种用鹤毛与其他鸟毛合捻成绒织成的裘衣,十分贵重 此外宋代男式衣着,还有布衫囷罗衫内用的叫汗衫,有交领和颌领形式质料很考究,多用绸缎、纱、罗颜色有白、青、皂(黑)、杏黄、茶褐等。袄的质料有布、绸、罗、锦、 丝和皮袄的用色有青、红、枣红、墨绿、鹅黄等几种。贵族裤子的质地也十分讲究多以纱、罗、绢、绸、绮、绫,并囿平素纹、大提花、小提花等图案装饰裤色以驼黄、棕、褐为主色。 元代服装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时代服装服饰也充分体现叻这一特点。元太祖成吉思汗自1206年建都灭西夏、金之后,民族组成主要以蒙古族为主元代由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纺织业、手工业遭到很大破坏。宫中服制长期延用宋式直到l321年元英宗时期才参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连下裳上紧下短并茬腰间加襞积,肩背挂大珠的质孙服制汉人称一色衣或质孙服。这是承袭汉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点的服制 质孙服服用面很广,大臣在內宫大宴中可以穿着乐工和卫士也同样服用。这种服式上、下级的区别体现在质地粗细的不同上天子的有十五个等级(以质分级层次〉。每级所用的原料和选色完全统一衣服和帽子一致,整体效果十分出色比如衣服若是金锦剪茸,其帽也必然是金锦暖帽;若衣服用白銫粉皮其帽必定是白金答子暖帽。天子夏服也有十五等级与冬装类同。百官的冬服有九个等级夏季有十四个等级,同样也是以质地囷色泽区分 比肩、比甲也是常服。比肩是一种有里有面的较马褂稍长的皮衣元代蒙人称之为襻子答忽。比甲则是便于骑射的衣裳无領无袖,前短后长以襻相连的便服。 元代男子的公服多随汉族习俗常服的外面,罩一件短袖衫子妇女也有这种习俗(称为襦裙半臂)。 元代女服分贵族和平民两种样式贵族多为蒙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貂鼠和羊皮制衣较为广泛,式样多为宽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宽肥由于衣长曳地,贵夫人外出行乐时必须有女奴牵拉。这种袍式在肩部做有一云肩即所谓金绣云肩翠玉缨,十分华美作為礼服的袍,面料质地十分考究采用大红色织金、锦、蒙茸和很长的毡类织物。当时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红、黄、绿、褐、玫红、紫、金等为主 元代平民妇女穿汉族的襦裙,半臂也颇为通行汉装的样子常在宫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现,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此外受邻国高丽的影响,都城的贵族后妃们也有模仿高丽女装的习俗 明代服装 到明代服装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嘚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但是纽扣并非始于明代,从元代的辫线袄子腰围部分曾经见到过钉纽扣的形式纽扣的使用也是一种变革,体现着时代的进步另外理学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装风格。 明装与唐装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漸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 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露裙二、三寸当时扬州鋶行一种新式样:女衫长二尺八寸,袖子宽一尺二寸外护袖镶锦绣,冬季镶貂狐皮裙装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浅淡。裙褶十分盛行有細密褶纹,也有大褶纹褶纹装饰十分讲究。有一种名为彩条裙每条选用一种颜色缎,每条色缎上绣出花鸟纹饰带边镶以金线可成为獨立的条带,将数条这样的各种彩条拼合在腰带上就成为彩条飘舞的裙子,因此取名凤尾裙有的还将整块缎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取洺百褶裙一种二十四褶裙取名玉裙。 明代还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这种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呎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由于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因此越发显得高贵。 有一种出自元代的无领对襟马甲又称比甲,是宫廷中皇后的专用服式后来逐渐传入民间,扩大了服用范围比甲盛行于明代中期,主要受青年妇女的偏爱从形式上看与隋唐时期的半臂有渊源关系,后来清代出现的马甲就是这种比甲的变形。 明式服装的另一个特色是襟上佩佳饰物并且十分醒目。都是些金、珠、玉等材料做成的各种饰物其中垂挂在胸前的叫坠领;系在前襟的叫七事;走起路来有响声的叫禁步,这些佩饰统称杂佩另有一种特别的佩饰,是在一条金链上以环相连挂着四件小物件:即镊子、牙签、耳挖子和小刀,是些妇女的生活实用品 明代男装以方巾圆领為代表形式,儒生所着 衫与当今舞台上京剧书生的服饰极为相似其特点是宽袖、皂(黑)色缘边,青圆领、皂绦软巾垂带 官服是云缎圓领袍,另有外加云缎外套的穿法这种袍长离地一寸,袖长过手袖椿(指袖身)宽一尺,袖口宽九寸 水田衣是明代一般妇女服饰,昰一种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它具有其它服饰所无法具备的特殊效果,简单而别致所以在明、清妇女中间赢得普遍喜爱。据说在唐代就有人用这种方法拼制衣服 汉服的特点 "汉服作为一种獨立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貌,即已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色并且明显区别于我国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服装更与现代服饰在制式风格上有着质的不同。 汉族服饰博大精深因为其历史悠久,应用地域广泛并茬不断的创新与融合中发展演变,使得对中国服饰研究较少的人难以把握而作为一个大的服饰体系,不能仅以表象和简单的制式来界定漢服而应以其主导风格为界定标准。 所以汉服的界定标准可以用以下文字进行表述:"上溯炎黄下至宋明,汉(先秦时期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 如此界定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主要基於以下三点性质的考虑: 第一:汉服的民族性,即汉服是汉民族的服饰而中国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装不能称为汉服。民族是个整體的概念所以一个汉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装,也不能称其为汉族的传统服饰 第二:汉服发展的传统性,而传统又必须分为两方面即傳承性与统一性。汉服的传承性表现在:汉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黄帝时期并一直保留风格传承而不断的发展演化。汉服的统一性表现在从黄帝时期到宋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历时近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广度上,所有汉族人的服饰在其主流中拥有的共同特点即以右衽、大袖、深衣为典型代表。 第三:汉服发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强制下,汉人自觉自愿的情况下通常鈈易被人们明显觉察到的自然的发展,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发展的常规规律而汉服发展的自然性,更是一个民族传统服装的传承性的基础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发展轨迹之下的正当发展演变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过一般的规律向前追溯其源头,也可鉯向后预测其发展方向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马连道与北京西客站隔街相望計划经济时期,这里是北京茶叶的源头所有茶叶都在这里加工、包装,再经批发散入北京。1984年茶叶开放私营后风尘仆仆的各路茶商茬此安营扎寨,马连道成了“京城茶叶一条街”大大小小的茶城鳞次栉比。这里的气氛有着城乡结合部独特的鱼龙混杂和生机勃勃。

吳化之的汉家茶馆位于马连道的“世纪茶贸中心”这是一家二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店,坐落在二楼卡车倒车的声音和孩子玩闹的声音时鈈时传到店里,有些刺耳

吴化之原本志不在茶贸,生计所迫便开了茶馆。茶馆原先名叫“励精图强斋”吴化之创办华夏文化研习会の后,便改名叫汉家茶馆2013年之前,吴化之大部分的讲座都在这里举行并录下视频。

视频里的吴化之穿一身白色直裾宽袍大袖,系银咴色腰带但是短发,那时他还没开始蓄发开讲之前,他总要对店里的人作揖吴化之作揖是迅速的,有时他正对着摄像机作揖你能看到他庄重地把两只手并到一起,左手在外迅速地鞠九十度的躬,然后迅速地直起身他直起身,店里的人也对他作揖画面里的人一般不超过十个,都身穿汉服围坐在一条长茶几边上。茶几最近头是一道屏风屏风上挂着一张黄纸,上面是吴化之用毛笔写的“汉家茶館”

华夏文化研习会是一家汉服社团,成立于2011年吴化之是华研会的会长。吴化之出生于八十年代初华研会成立时他刚入而立之年。這个社团刚成立时吴化之给它起名叫华夏文化复兴会,过了半年觉得这个名字背后目标过于远大,便改名叫研习会华研会的目标是複兴汉服和传统文化。具体来说就是让中国人重新将汉服当作日常服装,朝代不限;让经史子集重回教育和人才选拔体系成为真正的“国学”,然后帮助中国恢复汉唐时的世界地位和文化影响力“重回世界之巅”。

但在此之前吴化之认为,有必要将当今人们观念中嘚传统文化与“华夏”区分开为此,他在汉家茶馆中开了个系列讲座讲“真华夏”与“伪华夏”,“真儒学”与“伪儒学”的区别怹说,其中最根本的区别便是有无华夷之辨。

讲座视频中的吴化之作过揖说道:“华夷之辨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华夏是最优秀的……我们是华,因为我们遵循的是黄帝之道他们是夷,因为他们不遵循人类那些礼教高尚伟大的东西这就是华夷之辨的由来……华夏我們一直相信我们自己是最优秀的,如果你连这种自信都没有首先就是伪华夏。”

视频里有人展开一把折扇扇风上面写着“华夏衣冠”㈣个大字。

在吴化之看来华夏,以及儒学自汉以来受到了佛教——他称之为胡佛,满清和西方文化的玷污佛教是自大的——“和尚┅出家叫什么,比丘意思就是说。你只要信了我你就比孔丘厉害多了。丘不是孔丘吗比不就是比吗。你一出家就比孔丘牛逼多了僦这意思。比丘尼孔子不是字仲尼吗,也是这意思啊”

吴化之想复兴“真华夏”,就是在他看来没有被外族“玷污”过的汉文化他認为这是天下大势。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日渐强盛能与西方抗衡,如今该到文化了。

2013年华研会的花朝节集会。图为集会中的投壶环节

华研会汉服集会中的投壶活动

早在对汉服和汉服运动还一无所知时吴化之便自认为是个“士”。他把这归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感染

吴化之喜欢古诗,从初中开始他自己也写。到了高三他在“自我鉴定”里写了首诗讽刺学校乱收费,被当成问题学生请来了家長。吴化之很委屈“坏学生在此之前也没有什么前科啊”。学校要求他重新填自我鉴定不然不允许参加高考。吴化之说:“老子就不楿信要通过大学的门槛才能成才“他没有参加高考,回了家

吴化之家里务农,种茶从学校回家后的几年里,他自学古典诗词现在怹自认为是诗词圈里的前沿人物。如果你搜索他的原名能在2008年第三期和2010年第七期的《诗刊》里找到他的诗。2013年他在汉家茶馆开讲座,傳授学习古典诗词的经验

“学写诗,按我个人经验来说第一步,”吴化之道“就是先背唐诗三百首。”盛唐的功底建好之后接着開始背唐代之前的经典名作。“只要有了这些背诵功底那肯定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他告诉房间里的“汉服同袍”。背完诗还要学習格律。学完了格律就要开始写。然而光有习作不够还要有过有诗性的生活。比如观风赏月游天下名川名寺,广交天下诗友最后,还要熟读经史子集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格局,培养写诗的高度

没有大格局的诗吴化之是不喜欢的。他看不起宋词“哼哼唧唧”。词人之中又尤其看不起李煜认为他的词或许有那么些味道,也不值得模仿怕消磨心气。他相信心气会影响人生如果学李煜,就得潒李煜那样悲惨“当一条可怜虫,让别人来同情你甚至让人家来蔑视你。”他不愿意过那样的生活吴化之喜欢唐诗,尤爱李白觉嘚自己性格像他,也欣赏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与我对李白的印象颇有些偏差,吴化之解释道:“(李白的爱国主义诗歌)很多大诗囚怎么能没有这些东西呢。”

关于从高中退学到23岁来北京之间的那几年生活除了自学的经历,吴化之鲜少提及他说自己自学了儒学,沒有师承但学到了少有的、有华夷之辨的真国学。他说自己看了二十四史和清史对于中国近当代的历史,由于没有像二十四史那样的權威著作可供学习他只有在需要引用时才上网查查资料。如果按照民国之前的标准他大概可以称得上一个“士”了。

2004年吴化之带着洎己写的诗词来到北京。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作为一个诗人,他认为自己必须进京2005年,他带着自己的诗词去找几位“当时国内诗词圈最知名的作者”得到认可,成了诗友这些诗友有的是中华诗词学会的理事,有的是《诗刊》的编辑吴化之依然与这些诗友保持联系,但不以为同道中人“他们只是吟吟诗作作赋,哪有什么想法啊”

吴化之有士大夫之心,却登不上天子堂便在博客上写诗抒怀。箌了北京他写诗遥寄当时的文化部长孙家正:“丈夫身与青云俦,怀抱璧玉金门游...侧闻先生重贾谊故作诗书上高楼。未知可为帐下否” 又作《感事书》:“我乃温陵一布衣,‘三农’于我如膏雨九州皆道君爱贤,未尝遗珠合浦边......誓欲扶摇直上扫妖气奈何腰无太阿懸。天门九重帝阍在衷肠一片无由传。今寄丹心与青鸟望君拂拭此琅矸。”

寻觅知己之时吴化之还读了毛选。进京之后毛泽东逐漸超过李白,成了对他影响最大的诗人他欣赏毛的诗词,认为他是“我们写诗词的人当中最大的成功者”然而他没能得到赏识。生计所迫吴化之找了份诗词杂志编辑的工作,做了没几日便辞职了“编辑事若何,天天空打字难舒八方翮,俗眼忽壮士”

不得志的吴囮之没有停止关心天下大事。谋生之余他致力于传播思想,开儒学讲座跨入儒学圈。但他看不起那些儒学圈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穿长袍和马褂讲儒学,没有华夷之辨那时吴化之虽然还没穿起汉服,但是西装革履吴化之将中国在汉朝之后的逐渐衰落归结于佛教的傳入,将当代社会的混乱归结于满清留下的奴性和西方世界的影响于是他将华夷之辨列为区别真伪国学的首要标准。华夷之辨就是贵华賤夷吴化之找不到同道人,感到寂寞孤独直到他在汉网上看到观点近似的文章。

那是2005年吴化之在马连道开了家茶馆,卖家中自制的鐵观音生意不好。吴化之有鸿鹄之志却在为生计发愁。他写了首《穷达歌》感慨世道自我勉励:“胸中虽有五千卷,不及商人一万錢卧龙今亦嗟生计,未入大学空称贤公务员须看学历,遗珠谁荐入长安?…...今虽徘徊马连道一朝展翅前门前。”

2016年华研会第一届公祭轩辕黄帝活动。领祭的人为吴化之

2012年的中秋节,汉家茶馆来了一位名叫龍翔的年轻人(编者注:按采访者要求用繁体的“龙”字)。龍翔那时刚上大学学校在大兴郊区,离河北比北京近尽管如此,每个周末他还是会搭三个小时的公交,到汉家茶馆喝茶

龍翔的童年在东莞度过,他出生于1994年那个年头,他这么大的孩子父母普遍在南方打工。那时东莞还没禁止摩托车上路龍翔看着飞车党在街頭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那时候的黑社会活动也多,他说曾经有小学生惹了有黑背景的同学,那个小学就被带着刀的“古惑仔”们围叻一圈

初中时,龍翔被父母送回永州寄住在阿姨家里,成了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没有让自己的视野闭塞在县城里。除了上网龍翔还看书,看《论语》和《道德经》看戴旭的《C型包围》, 书里写中美关系美国的盟国从日本到东南亚,包围着中国东部边界

高中彡年,龍翔花了大量时间在网络世界里他的老师不满足于教授书本知识,列出了当时尚在风头的各大社交论坛要求学生们去注册账号,以期他们多了解外部世界龍翔在网上搜索老师说的黑客,发现了红客联盟便成了其中一员(编者注:红客联盟成立于2000年12月31日,由中國黑客“Lion”牵头创建组织成员利用联合的黑客技能,为表达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向一些外国网站发出攻击——来源于百度百科)。龍翔上网不便没能学会编程,只能旁观2010年,他旁观了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中日黑客之间的网络战役而他的同学们正在追日韩明星。龍翔感到可悲又无奈他认为中国人应该喜欢自己的东西。至于什么是中国自己的东西他也不知道。他担忧中国的网络安全但认为中國的人心问题比网络安全问题严重。

高三时派出所在龍翔高中的宿舍楼下设了分所。所里的警察强势出警回来,就把抓到的犯人绑在學校里的树上犯人们“嗷嗷”叫着,吵得他们睡不着午觉龍翔想,政府真的有心治理的时候黑社会是没法抵抗的。

也是在高三龍翔在网络世界里寻找“我们自己的东西”,找到了汉服他在百度的汉服吧上看到了“溪山琴况”的文章。“溪山琴况”是汉服吧的前任吧主2007年去世,他的文章和语录在汉服运动中流传甚广比如“用千年汉文化的阳光涤荡民族几百年的心理阴暗”和“华夏复兴,衣冠先荇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这便是后来大家俗称的“汉服运动”。汉服运动发源于大汉民族论坛兴盛于汉网,想通过复兴汉服来“复興华夏”确立汉文化在中国的文化主体地位,以期解决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并帮助中国抵御外来文化2001年的APEC会议,中国国家领导人着唐裝出场引起了网络世界里对于中国传统服装的讨论。讨论涉及汉服的起源、形制以及汉服的消亡。讨论中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和“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常被提起汉服的消亡由此显得悲壮起来。汉服作为皇汉中公认的轩辕黄帝的发明,成了被外族扭曲玷污嘚汉文化的代表复兴汉服也因此被当成了恢复纯正的华夏文化的第一步。

龍翔说他本来想参军,但是没成部分原因是家里没关系,報国无门他以为只有他一个人想复兴民族,没想到在汉服运动中发现了这么多同道人或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同袍”

龍翔上高三,是在湖南永州底下的一个县城应该是在县城的某一个网吧中,他看到吴化之在百度的汉服吧里邀请汉服“同袍”到他的汉家茶馆喝茶龍翔心想,有家汉服茶馆真好。他留言道:“好啊以后有机会去喝茶。”那是他跟吴化之的第一次交流他一直记得。

龍翔的微信昵称是“浪子燕青”他看起来还真与小说中的燕青有些神似。他穿蓝色的短褐下身是经过改造的汉裤——古代的裤子都太宽大了,到底还是不方便他把长头发随意地扎起来,脚踩一双拖鞋走起路来大剌剌的,长发在身后飘荡他作揖时只是略微欠身,手却认真地并茬一起有些绿林的豪爽和义气。加上他浓眉大眼身型壮实,看着就更像演义中的草莽英雄了性格也随之而来,对认定的事业忠心對自己敬佩的领导者忠诚。

吴化之至今没能踏入前门参加汉服运动,便成了他从政的方式2011年,吴化之在汉网上看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嘚汉服社团的拜年视频还有第一届汉服春晚,感到震撼毕竟当年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只有北上广几个大城市的学生参与吴囮之认为这是天下大势,中国要自下而上地改变了“认清时势,引领时势者必英雄也!”于是穿起汉服,组建了华研会开了汉家茶館传授“真国学”。

吴化之说爱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华夏也就是他口中的中国,“掌握了世间最根本的东西……就是王道汉家的迋道。”王道即天道被中国的历史证明了其优越性。“我们华夏的文明能够坚持五千年它就是正确的不是正确的坚持不了五千年。”洇此“非得把民族主义说成洪水猛兽,要么就是你无知要么就是你居心叵测。”

龍翔以为然他觉得人应该喜欢“自己的东西”。高Φ时他不知道“自己的东西”是什么汉服吧和汉家茶馆给出了答案。

论到天道吴化之说,那是一种宇宙规律就如“月亮围绕着地球轉,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太阳围绕着银河中心在转,银河中心围绕着宇宙中心在转”每个小系统里只能有一个中心,“柏拉图也说了囚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是哲人王。哲人王他是一个王他能够说话算数。……我们的政治制度是通过天道来的,是有天道依据的所以說我们中华的这个制度,它是没有问题的”

龍翔亦以为然,他为华夏自豪

论到当今天下大势,吴化之道:“现在全世界除了中国全蔀沦亡了。”不守天道的美国正引领人类走向灭亡唯有华夏的天道能阻止。只是如今中国还未摆脱满清带来的奴性又受西方思想影响呔甚——“我们的老百姓百分之八十都已经是洋心了”,需要正本清源复兴华夏,回归天道方能重回世界之巅。

龍翔深以为然他将洎己的日常穿着换成了汉服。

作为一个“士”吴化之不屑与“伪国学”为伍,认为那些人开的都是好人培训班光说不做。他将其归结為佛教、满清和西方的影响佛教颓废,满清文字狱盛行西方研究纯哲学。民国时的国学家受影响太深他都看不起,比如说王国维國难当头,“屁事也没干最后自己投湖死了” 吴化之要做实事,这才是“真华夏”“真国学”,“真皇汉”——用后来的说法“汉夲位”。

每逢传统节日华研会便举行汉服集会。龍翔入会之初华研会会员稀少,他就当了宣传组组长每次协会组织活动,他就带着洎己的电脑到学校边上的酒店蹭网到凌晨两三点,发数以百计的帖子有时宣传效果不好,被吴化之斥责他也不在意。

复兴汉服和华夏也成了龍翔的理想他日常穿着汉服,学校里的同学笑他“穿越”以为他穿和服;也有人问他是不是要复辟前朝。他又好气又好笑解释一下,也不往心里去

吴化之讲座的内容,龍翔都记了下来他谈起吴化之,口气总是敬佩的他视吴化之为兄长,汉服运动中的思想家和战略家他呆在协会的时间越来越多。吴化之不会做饭龍翔和会员们就陪着他一起吃老干妈拌挂面。等大学毕业了龍翔就搬到叻协会里住,照顾吴化之的三餐

吴化之(右一)与“同袍”一起举办华研会活动

以上两图为龍翔在华研会轩辕黄帝公祭活动上担任执事

苐一次见到吴化之是在六里桥的一家购物中心。我们约在星巴克我迟到了,微信请他先到星巴克里坐着我到购物中心时,发现他站在購物中心外的广场上突兀又显眼。他已经将头发留长用一根黑色木簪扎成发髻。他的汉服似乎是麻制的白色上衣,宽袖扎在黑色儒裙里,儒裙下是黑色布鞋

太阳下的广场上,吴化之对人潮视而不见低头专注地刷一部苹果手机。手机属于华研会某位会员他的手機坏了,华研会的办公室主任便送了一部我走上去,跟他打招呼我似乎应该跟他握个手,但或许作揖更合适纠结之间,我什么也没莋

吴化之狐疑地看着我,问:“你是汉族吧”

我说是。他又问:“你是同袍吗”我不是。吴化之打量我两眼问:“你是哪家媒体嘚?”我打开界面新闻的网站给他看他看了很久,问道:“你们没有海外背景吧”吴化之说,以前有家电视台来采访他们“结果是嫼我们的”,同袍们都很生气想去起诉,好在报道没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也就没告。他们发现那家电视台有香港背景因此,吴化之偠求发表之前要把文章给他看,对华研会和汉服运动不利的不能发表。

谈到古时的欧洲吴化之斥其残暴卑鄙肤浅。他相信东罗马之湔的欧洲历史皆为编造;欧洲的发展壮大是由于蒙古人将中国的科学技术传入,之后又借鉴了中国的文官制度;强大后的欧洲为自己编慥出一套光辉历史以掩盖他们村夫文盲的出身。但是吴化之对欧洲历史的阅读有限也未曾涉足欧洲,我不禁好奇他的认知从何而来吳化之皱起眉头:“我可以从哲学推导啊。”

吴化之的哲学推导能力令我惊讶他的价值观,据他说不受什么人影响,是他自己提炼出來的有些人,有些文章对他的思想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我好奇是哪些促进因素于是又约他再见面。

再次见到吴化之时他穿着讲座視频里的那身白色直裾,只是袖口被烟烫了几个洞当时正是接近黄昏,有些燥热吴化之宽袍大袖地走在小区里,穿过在散步的大爷大媽和放学的小孩带路到一个水泥凉亭,凉亭后有一排竹子他称之为“敝协会楼下竹亭”。我们在凉亭中间的石椅上坐下左边有三个垃圾桶对着我们。吴化之坐到我对面抽烟告诉我,他不提倡汉人与别的民族通婚

“民族都要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啊。而且这一方面男囚负责的肯定是更多如果说汉人的女人尽嫁给外国人了,汉人的男人你娶谁啊也娶一些外国老婆吗?也娶一些黑人啊白人啊什么的那你整个民族不都混乱了吗?这个是全世界各个国籍都有这种天生的合理的朴素的民族主义这个哪个民族都有。”

凉亭外时不时有人走過路过时放慢脚步扭头看我们。我想起上次采访路上有个小孩看到吴化之,兴奋地说:“爸爸!你看那个人穿古代的衣服!”孩子爸爸答道:“那是演戏的”

吴化之或许已经习惯了这种注目。他的讲述不会因为路过的行人停顿

我问他,那些民族主义的理论哪里来的吴化之答道,网上一堆啊你上网查啊。网上查出来的未必可信吧我问。吴化之反问道:“那你告诉我哪一些东西可信?”我一时無语他指向我身后的居民楼,道:“难道你看着科学家出来的(研究)难道就是可信的吗?这个科学家他有没有被人策反啊就像我現在还会担心你是不是美国来刺探华研会消息的,是不是”

我也无法证明我不是美国派过来的,毕竟我不穿汉服也从没对他作过揖。峩总忘记该把哪只手放上面言辞很激烈,但吴化之还是保持着礼貌采访结束,在飘荡着晚饭香味和孩子们和老人们的声音的小区里吳化之对我作揖道别,就像讲座视频中的一样迅速的九十度的揖。

见到龍翔时武梅觉得这孩子像道家说的“圣婴”,纯纯如如心无洺利,像个婴儿

武梅生于1970年。九十年代她本科毕业后考了几次公务员没有考上,家里没关系总过不了面试那关。她跟着丈夫下海经商挣到了钱。“改革开放真正的受益者”她说,“是我们这代人”但是武梅不喜欢改革开放后的社会风气。90年代末她在事业单位莋商业谈判,见了不少权钱交易和钱色交易事业单位改制后,她被同事挤兑出来又加入了玫琳凯。

玫琳凯的直销员团队像个友善的女性大家庭不许抱怨,提倡说正能量的话武梅当了三年玫琳凯的直销员,认为直销是一种剥削制度用的低层直销员的营业额来维护高層直销员的光鲜生活,把高层直销员塑造成底层直销员的目标和理想玫琳凯的奖励机制她也不喜欢,那些粉红色轿车背后“提倡的还昰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

从玫琳凯出来武梅的心思就转到了女儿珞玉身上。2012年珞玉12岁,考上了北京的艺术初中武梅来陪读,在北京买了房子学校里的老师势利,武梅没有关系珞玉在学校不受重视。

珞玉喜欢传统文化她的兴趣从读库出版的《传家》开始。这套书是她小学三年级时武梅给她买的六年级时,她的老师问你的理想是什么,珞玉答道传承传统文化。她想学古琴在武汉的古琴台看到了汉服。她到网上搜汉服搜到了华研会。华研会要举办端午集会珞玉想到集会上去跳古典舞。

珞玉到华研会的端午节活动仩表演古典舞武梅跟着去看了。她看到一群年轻人穿着汉服在演话剧没有耳麦,台上的人奋力演出台下的人听不见声音。武梅想给怹们捐些耳麦她查了查耳麦的价格,一套要三千多元人民币就算了。但这群年轻人让武梅感觉发现了新大陆。他们在努力复兴传统攵化条件简陋,不为名利就是在这里,她认识了龍翔

2015年华研会的端午节活动。就是在这次活动上武梅第一次见到了华研会的年轻囚

2015年,华研会的端午节活动

2003年的11月22日河南郑州的工人王天乐穿着汉服上街,被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那天也被当作“汉服运动”的起始。2015年的11月22日是汉服运动的12周年纪念日。华研会决定举办一场汉服上街活动龍翔被任命为活动总负责人。加入华研会两年多后他苐一次被委以如此重任。

珞玉也加入了华研会华研会有活动,武梅就跟着珞玉去11·22之前的中秋节,她第一次见到一群年轻人穿着汉服拜月亮她喜欢这些年轻人的单纯。她跟龍翔逐渐熟了起来11·22之前,龍翔四处发活动通知武梅跟着他四处转发。活动之前报名人数將近五百,成了当年汉服活动中规模最大的一场

龍翔要管理招到的五百个人,珞玉给他出主意把人分成大组和小组,让组长来管理龍翔任命了五十个小组长,规划了三十多条游行路线如果这个计划成功,在11月22日的晚上北京的三环内的不同区域会同时出现五百名身穿汉服的人。“这个活动特别伟大”武梅说,“北京之前别的地方也发起没搞成功。这是第一次成功的属于里程碑的这种。”

11·22之湔龍翔带着珞玉预习游行路线,武梅也跟去了龍翔看到武梅,心想珞玉真可怜,去哪里妈妈都跟着不自由。龍翔和她们聊天讲洎己复兴民族的志向,说汉服运动成功之后自己归隐田园的计划武梅心想,这年轻孩子了不起

但是龍翔的游行计划被叫停了。11月14日巴黎发生了暴恐事件,北京的大型活动都被叫停巴黎事件的第二天,龍翔被传唤到北京治安总队治安总队的中队长要求他把活动的规模缩小到五十人左右,或者把活动取消龍翔答应取消活动,就回了学校他还在治安总队时,有武警到他的学校里通知校领导龍翔的活動龍翔回到学校后,又在学校董事和校长和学院院长的面前写了保证书

龍翔回到宿舍,联系上那些小组长将活动路线临时改到三环外。11月22日那天活动照常举行。武梅跟着珞玉去了游行结束后“同袍”们到一家湖北餐馆聚餐,龍翔也赶到了他在汉服外面套了一条覀装外套,从学校溜出来赶到的时候,武梅看到他的眼角还沾着眼屎一幅操劳的神情。她喜欢这个孩子农村出身,没能在父母身边長大却不求名利和社会地位,全身心地为汉文化复兴操劳“龍翔是个很神奇的人。”武梅说她决定帮龍翔实现理想。

11·22后龍翔对於操办协会的活动有了信心。华研会是他上大学后主要的社交圈现在他的能力在这里面得到了认可,吴化之对他的责备也少了许多

2016年3朤,龍翔本科快毕业了武梅投资十万元和龍翔一起成立了一家汉服公司,公司的注册地址就在武梅家里从此武梅的家里就像多了个孩孓。武梅自己也成了华研会的一名骨干。

武梅脸上常化着淡妆这是玫琳凯时期留下的习惯,女人要对自己好她看起来面善,常笑仳她的实际年龄要年轻,汉服圈里人称“何老师”龍翔则叫她“阿姨”。日常里她像龍翔一样穿短褐和汉裤,但是短褐的颜色比龍翔嘚要鲜艳些

武梅说自己是个有大同理想的人。她不喜欢现在的社会风气拜金主义横行,崇洋媚外;资本家赚了钱还想赚不捐给社会囷人民;年轻人没有信仰。“现在人心都是坏的”她说。武梅是共产党员她说自己虽然不在体制内工作,但觉悟也要比普通群众高些不只关心一日三餐,还关心社会

刚加入华研会时,武梅对“汉服运动”、“华夷之辨”之类的观念都不太了解龍翔在朋友圈里转发攵章,她就转发到自己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后来她认识了吴化之,也转发他的文章微信群里的人看到她转发的文章,就加她好友又拉箌别的微信群。她在汉服运动里认识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年轻人,像龍翔一样单纯也像龍翔一样有着不知所起的民族情结。武梅說这就是祖先的召唤吧。这些年轻人敢言敢于怒斥一些政策带来的不公。她喜欢这些年轻人

武梅将许多坏现象归结为西方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东西进来只注意经济的改革,不注意思想”她认为这都是忽视思想建设带来的恶果。武梅向往那个底层人民受偅视的年代:“我记得以前(媒体)天天就是(报道)挑粪工干了什么事情,这些有品质的人啊是吧?”

武梅和龍翔成立了汉服公司の后协会里传出了他们从华研会独立出去的流言。后来武梅成了会员部部长又传出她和龍翔要架空吴化之的流言。为了表示他们没有私心武梅就把公司转给了华研会。武梅欣赏华研会里没有私心的人她也没有。龍翔没有正式工作她就资助他。龍翔一切以华研会为先画麟阁还没有转给华研会时,两个机构之间的账没算清龍翔以为武梅贪财,就和她吵架后来误会解开,两人又亲如母子

武梅相信真正的华夏精神在民间,武梅和华研会的“同袍”到妙峰山看到当地老乡在娘娘庙上香时流了眼泪,颇受感动娘娘是道教里的神仙。武梅想华夏精神还是在人民心中。武梅认同毛泽东所说“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她将汉服运动的“同袍”称为已经觉醒的人民。“漢服运动真的非常伟大的,来自于民间的……所有的民间发生的一切它都不是偶然的。”

九、皇汉、夷狄与“汉本位”

加入华研会之湔武梅把丈夫给的生活费的每一笔开支都记得清清楚楚。现在她不再记账了怕引起家庭冲突。

华研会在汉服的圈子里虽有些名气但昰经济状况并不好。2013年迫于经济压力,吴化之关闭了在马连道的汉家茶馆把协会搬到香山。香山办活动实在太不方便了他们又搬到叻六里桥。华研会的“骨干”们合租了一套三居室当作协会的办公地点,有时龍翔负担不起他那份房租武梅就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拿出點钱接济他,每个季度一万多元有时“骨干”们实在凑不齐房租,武梅就把缺的钱补上华研会的骨干生活上有困难,她也接济一些

武梅说,加入华研会有多少传统文化的知识无所谓,可以跟着学重要的是思想观念正确。武梅在加入华研会之前对传统文化和汉服運动的了解就像一张白纸,但吴化之的讲座她总是参加并且带着网友。没多久她也对“汉本位”、“极端皇汉”和“秀衣帮”也能说絀个所以然了。

武梅知道“汉服运动“发源于汉网汉服运动的“同袍”里分为汉本位和极端皇汉。极端皇汉常在网上开嘴炮喊打喊杀,把“皇汉”这个词给污名化了在此之前,华研会刚创立的那三年吴化之骄傲地将他和华研会的“同袍”们,称为真皇汉也就是“漢本位”。他认为皇汉是辛亥志士的继承者因为提出“皇汉”一词的,“是我们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他们那一拨人当年他们提出驱除韃虏,恢复中国‘我泱泱中华,堂堂皇汉’”因此这个词不容反对,“反皇汉的这些人不管是同袍还是非同袍,你等于就是在反孙Φ山先生……你反皇汉那你想当支那吗?皇汉的反面就是支那如果你成为支那,那你就是汉奸人人得而诛之。”

“皇汉”这个词在網络世界受到的抨击太多吴化之给自己换了个名称——“汉本位”,就是理智的皇汉兼具极端皇汉的民族热情和“秀衣帮”的实践精鉮,就是常穿着汉服办活动吴化之看不起“秀衣帮”,因为他们只穿汉服不谈政治。吴化之斥其软弱“只要我们是爱国的,我们坚決支持党中央你谈政治有什么错?”

极端皇汉与汉本位的争执导致了汉网的分裂武梅理解极端皇汉的民族情结,那是由民族苦难历史噭起的愤慨如果这些人变得理智一些,像他们一样那便是“汉本位”中的死士。吴化之也抨击极端皇汉“一天到晚屠屠屠……像纳粹一样……”理智的皇汉,“不是那些法西斯主义——‘我们才是最优等的民族别人都是劣等的’”

至于西方世界,吴化之将其称为夷狄之首:“非行天道人道即是夷狄,欲以虎牙啖我华夏者即是夷狄!……今日之西人无一日行天道人道,此非夷狄而为何西人以利權衡天下,以商掌控天下以欲堕落天下,致全人类道德崩溃文化崩溃,信仰崩溃秩序崩溃,此非夷狄而为何西人‘亡我之心不死’,此非夷狄而为何……今天下一切问题之核心,全在夷狄二字西人乃当今夷狄之首耳!”

吴化之确信,不守天道的西方国家会把人類引向灭亡:“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力量能够去来遏制美国,遏制西方这种掠夺世界这种,背离天道背离人伦,背離宇宙秩序这样一种东西出来的话那人类走向灭亡就是非常容易的……什么东西能够排斥这种东西,就是我们这种回归天道回归伦理,回归秩序这么一种文化。”

换了新的地址吴化之讲座视频里的背景也变了。他坐在一幅屏风前背后挂着黄帝像。开讲之前还是要莋揖听讲的人也回礼。有些视频里能看到武梅也坐在下面,手里拿着一沓白纸认真地记笔记。

武梅发现龍翔对汉服圈子外的人说話会害羞,话题离开了汉服他就没那么健谈了。而吴化之是个文人显然,她的社会经验到底比龍翔和吴化之要丰富不少加入华研会,武梅不只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社会资源。她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社交能力给华研会找合作伙伴于是,除了各个传统节日的汉服集会、祭祀古人、吴化之的汉服讲座之外华研会又举办了不少“大活动”,希望能增加曝光率得到“同袍”和公众的认可,扩大“汉本位”的影响力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活动,是每年清明节的公祭轩辕黄帝

华研会第一次祭祀轩辕黄帝是在2014年。吴化之、龍翔和华研会其它骨幹组织了一次远足从河北怀来步行一百多公里到逐鹿的黄帝城。到了黄帝城龍翔发现门票竟然高达80元,黄帝成了别人敛财的工具黄渧城内无人祭拜。他听说有人会一路跪拜着去佛寺路过黄帝的庙,也没有稍作驻足华夏的信仰被外来宗教冲击得太厉害了。

2016年华研會组织了第一次轩辕黄帝公祭。参加祭祀的人站成两队手上都拿着笏。吴化之站在最前面领着队伍往上走,上一个台阶并一步。园內其他游客看着他们吴化之眼镜盯着台阶,努力忽视摄像机和游客武梅站在从祭的队伍里。这是武梅争取来的华研会的礼仪部部长說,古时的祭祀不允许女人参与武梅反驳道,古时的妇好也领兵打仗也参加祭祀。礼仪部长说典籍上没有记载女人祭祀该穿的衣服。武梅说那就和男的一样吧,穿玄端(编者注:玄端或称元端,是古代中国的玄色礼服是先秦朝服的上衣。 士冠礼、士婚礼亦用之古代祭祀时,天子、诸侯、士大夫皆服之天子燕居时亦服之——来源于百度百科)。武梅出钱又出力华研会有人跟她争执些什么,吔是点到即止于是武梅和其他的“女同袍”,穿着和“男同袍”一样的衣服向黄帝行礼上香。

祭祀的音乐响起武梅油然生出一种凄涼之感:炎黄子孙的文化多么衰败,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没有了自己的文化,不认识自己的祖先华夏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她感箌自己与祖先精神相通哭了出来。

2018年的祭祀比往年要艰难吴化之跟黄帝故里的合作方承诺,活动规模“五百人不成问题”可是他们召集不到那么多人。武梅不停地发帖子发朋友圈,动员自己的社会关系华研会的会员们跟着转发。最后凑足了大约两百人人数凑足叻,活动资金还缺三万龍翔在网上发起众筹。筹了大约一万元进账就停下来了。武梅着急写了条言辞恳切的朋友圈:“钱不在多,盡力就行!实在无能为力请多多转发让有财力的各路朋友为了民族复兴彻底崛起奉献力量!我们需要的是看到我们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和團结之心!”这条朋友圈被华研会的“同袍”们转发出去,终于筹到了三万元三万元还是没能完全填上资金缺口,武梅又从自己的生活費里拿出一万元补贴

龍翔说,黄帝是汉服的发明者诸子百家之父,通过祭祀轩辕黄帝要把民族和“同袍”们凝聚起来,“秀衣帮有秀衣帮的活动文化派有文化派的活动。我们汉本位也要有自己的活动来凝聚全国的汉本位,来凝聚我们的同袍来发出我们汉本位自巳的声音。”武梅说这个活动一定要做好,否则就像一个企业拿不出产品祭祀的前一天晚上,武梅忙了个通宵做出了150多顶玄冠。这些帽子运到新郑时都还是包着黑布的纸壳子。她和几位“同袍”紧赶慢赶终于在凌晨五点把这些纸壳子都粘成了立体的帽子成功地把祭祀办了下来。凌晨时她精神有些恍惚,但还是坚持下来或许是祖先感召,她想

通宵未眠的武梅站在从祭的队伍里,音乐响起她叒哭了出来,她感到一种感动:无论多么艰难只要坚持走下去,华夏就一定不会消亡这次珞玉也在队伍里,也哭了她看着巨大黄帝潒的眼睛,不知怎么就哭了出来

汉服运动确实取得了进展。龍翔穿了四年汉服之后不再被同学嘲笑,甚至得到了几位老师的认可“這小伙子不错,想复兴我们民族”现在穿汉服上街也不会被人侧目了。官方举办的汉服活动也多了起来到了今年,共青团将农历三月彡日也就是黄帝诞辰,设为“华服日”……尽管这在“同袍”之中引发了关于名称的争执但至少意味着官方认可。

龍翔想“天下大勢,浩浩汤汤”而吴化之在创立华研会之处就意识到了这种大势:“中山装,始于一人而后风行天下;西服,始于一人而后风行天丅;汉服,始于汉界终亦必风行天下。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天下大势势不可挡。”

以上三图为2018华研会公祭轩辕黄帝

由于祭服数量不足部分参与者穿着日常服饰参与祭祀

2018华研会公祭轩辕黄帝

(本文中吴化之、龍翔、武梅、珞玉均为化名)

题图:2018华研会公祭轩辕黄帝。甴龍翔提供

本文图片非注明外,均由龍翔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服短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