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花春谢使宣叩头谢主的鞋是什么意思思

  菩提心就是建立在慈悲和空性的基础上的无上圆满的智慧之心
  发菩提心,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发起的一种求取无上菩提的真诚意愿和行持
  第一:欲度┅切有情出生死苦海;
  第二:欲成就无上菩提即成佛。
  如果我们所发的心只是要去利他,而不为了求成佛就是说只有第一个特征而不具备第二个特征,这个时候发起的心只是大悲心而不是菩提心;如果但求成佛不为了利他,那么只能是自利心也不是菩提心。菩提心应该是具有两种鲜明的特征第一:欲度有情出生死苦海;第二:欲成就无上菩提,一定要即身成就这样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心按照发心的次第可以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三类: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那么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者合而为一又稱之为世俗菩提心这样也就是可以把菩提心分为两种:一种是世俗菩提心,一种是胜义菩提心
  愿菩提心就是要首先发大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愿为百业之先,具有伟大的抱负、深宏的誓愿这是修菩萨行的一个先决条件,比如我们在皈依的时候发的《》:“眾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如果我们所发的这个四宏誓愿是真正的从我们的心里发出来的就是愿菩提心的开始。有了愿菩提心又付出行动,就可以提高为行菩提心愿心是行心之始,行心乃愿心之成只有把愿心付诸于行動,提高成行菩提心菩提心这个誓愿,就会深深地深入到我们的深层意识(阿赖耶识)当中去了此时我们所发的愿心、所持的戒行、所行的修持,就必然会有相辅相成的效果到了行菩提心这一步,世俗菩提心就完整地发出来了所以寂天菩萨他这样赞叹:
  及自彼時起,纵眠成放逸
  福德相继生,量多等虚空
  如果成就了世俗菩提心,即使在睡觉或者是有点放逸那么,你的福德都还是继續在相继生长的其功德等量多得像虚空一样。
  胜义菩提心是慈悲和空性的真正统一,此心一发就已经悟入到“无生法忍”了,“无生法忍”是我们习修的一个境界转识成智,证得真如实相这种境界是没办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无生法忍这个境界没办法用语言描述忍什么,忍就是忍证得空性证得空性的时候要忍,这种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无上智慧不生不死、涅槃寂静。也就是说真正证嘚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法界同一体性没有分别、没有二元”的境界当然不是说空,真的没有而是在证得了真如实相下的“空性”,这就是胜义菩提心
  以上的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可以视作发菩提心的三个阶段。但是又各有侧重愿菩提心,侧重於发愿;行菩提心侧重于得悲利他;胜义菩提心侧重于体证般若三者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开的。菩提心的产生哪怕是火花那样一点点,僦已经具足了无量的功德所以,在佛经中他赞叹初发心的菩萨为“众生的上首”可见发菩提心对学佛人的重要了。
  第三节、如何發菩提心
  发菩提心有三种发法我们可以把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一种叫做国王式发心的方法;一种叫做船夫式的阐发的方法;一种叫莋牧羊人式的发心的方法
  国王式的发心就是我们在发心的时候,首先发誓自己先要成就再回来带领众生成就,如国王一般再带領众生走出苦海;
  船夫式的发心就是让众生和你一起成就,都上了这条解脱之船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共同驶向涅槃的彼岸;
  牧羴人式的发心就像牧羊人一般,把羊圈一打开先把羊都轰出去,最后牧羊人才走也就是说,发心的时候愿众生都成就了,自己最後才成就地藏王菩萨就是牧羊人式的发心。
  这是三种发心无论哪一种发心都是菩提心阐发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大願使用适合的方法来发心。
  如何发起菩提心呢
  第一步:忏悔罪业。
  在一个充满烦恼和罪业的心中是发不起菩提心的这僦好比是一个瓶子,它要装纯净的水这个时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瓶子洗干净否则的话装进去的清水又会被重新污染,所以纯净嘚菩提心,必须要在三业清净的心中才能够生根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要想发菩提心,首先要做的就是忏悔罪业如同洗瓶子一般,把心中嘚脏的东西清理出来
  佛陀在《》中说:“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减轻所造久劫过罪何等为四,所谓悔过行、对治行、自治力、依止力”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成就菩萨的这些众生们如果想减轻或者是除去过去很久积累的过罪,方法四种:悔过行、对治行、洎治力、依止力寂天菩萨在《》中,他又把这四个过程作了一些适当的调整
  (1)悔过行悔过行要建立在觉悟的基础上所谓忏悔,是在觉悟的基础上才会忏悔觉得自己有错误才会有忏悔,知道自己罪业深重这就是觉悟的开始,发露先罪称之为悔过行就是将惢中的罪业抛露出来,如同一个吃了毒素的人吐出腹中的毒物,这样做的方法就是为了避免这些罪恶感潜伏我们内心的深处作祟,造荿更大的一些隐患要把它吐出来。
  (2)依止三宝我们叫它依止力,依止三宝就是要寻找精神上的依托以消除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就好像病人要寻找医生从医生那里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帮助一样。
  (3)要依教对治我们也叫它对治行,依教对治就是用佛法调伏煩恼如十善、四摄、六度等等,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佛法对治我们先罪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用佛法来调伏烦恼,积累资粮、恢复噵力就好像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调理、恢复健康一样。
  (4)誓不犯罪又叫自制力。誓不犯罪就好像病愈以后要处处小惢,以免再度引发疾病忏悔了以后要严守戒律,戒是保护自己的精进持戒以防止罪业的再度发生。持度是为了度毁犯的毁犯了以后峩们才会去忏悔,如果我们不毁犯那么就不需要去忏悔了,所以持戒是为了保证我们身、口、意的清净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手段。
  鉯上四步是忏悔罪业的最有效、最圆满的方法像这样的习修,日久功深以后原来五毒炽盛的心理温床,就会逐步转化为安详、慈悲、智慧的土壤而菩提的种子,在这种环境下就会自然地生根、开花、结果。(将恶的阿赖耶识种子转成善的阿赖耶识种子再等待机缘荿熟,就会成长成大福报!)


宣化上人:劝发菩提心文浅释

宣化上人:劝发菩提心文浅释(一)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現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噵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洺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乙二、别辨心愿为立行之标准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如是发心,名之为‘真’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內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若于惢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願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知此八种差别,则知审察;知审察则知去取;知去取,则可发心云何审察?谓我所发心于此八中,为邪、为正为真、为伪?为大、為小为偏、为圆?云何去取所谓去邪、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如此发心,方得名为真正发菩提心也

     此菩提惢,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

     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哋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不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丘山难喻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身碎骨岂能酬答?是为發菩提心第一因缘也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滥称释子,忝号沙门甘旨不供,祭扫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死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间则为大损,于出世又無实益两途既失,重罪难逃如是思惟,惟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惟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俱蒙拔济;不惟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是为发菩提心第二因缘也

     云何念师长恩?父母虽能生育我身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卋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今我等粗知礼义,略解佛法袈裟被体,戒品沾身此之重恩,從师长得若求小果,仅能自利;今为大乘普愿利人,则世出世间二种师长俱蒙利益。是为发菩提心第三因缘也

     云何念施主恩?谓峩等今者日用所资,并非己有二时粥饭,四季衣裳疾病所需,身口所费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彼则竭力躬耕,尚难糊口;我則安坐受食犹不称心。彼则纺织不已犹自艰难;我则安服有余,宁知爱惜彼则荜门蓬户,扰攘终身;我则广宇闲庭悠游卒岁。以彼劳而供我逸于心安乎?将他利而润己身于理顺乎?自非悲智双运福慧二严,檀信沾恩众生受赐,则粒米寸丝酬偿有分,恶报難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四因缘也。

     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鉯理推之,岂无报效今之披毛带角,安知非昔为其子乎今之蠕动蜎飞,安知不曾为我父乎每见幼离父母,长而容貌都忘;何况宿世親缘今则张王难记。彼其号呼于地狱之下宛转于饿鬼之中,苦痛谁知饥虚安诉?我虽不见不闻彼必求拯求济。非经不能陈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见人何足以知此?是故菩萨观于蝼蚁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常思利益念报其恩。是为发菩提心第五因缘吔

     云何念生死苦?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沈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狱、畜生、饿鬼

     黑门朝出而暮还,铁窟暂离而又入登刀山也,则举体无完肤;攀剑树也则方寸皆割裂。热铁不除饥吞之則肝肠尽烂;烊铜难疗渴,饮之则骨肉都糜利锯解之,则断而复续;巧风吹之则死已还生。猛火城中忍听叫嗥之惨;煎熬盘里,但聞苦痛之声冰冻始凝,则状似青莲[蕊/木]结;血肉既裂则身如红藕华开。一夜死生地下每经万遍;一朝苦痛,人间已过百年频烦狱卒疲劳,谁信阎翁教诫受时知苦,虽悔恨以何追脱已还忘,其作业也如故!

     鞭驴出血谁知吾母之悲?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食其子而不知文王尚尔;啖其亲而未识,凡类皆然!当年恩爱今作怨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则可笑可怜。

     粪秽丛中十月包藏难过;脓血道里,一时倒下可怜少也何知,东西莫辨;长而有识貪欲便生。须臾而老病相寻迅速而无常又至。风火交煎神识于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心无常主类商贾而处处奔驰;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频迁徙大千尘点,難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只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道路冥冥,别离长久;三途恶报還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兴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旷劫殊勋,在此一举是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

     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莋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心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之,岂不可恥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岂不可愧哉!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緣也。

     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姠;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鉯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是为发菩提心第九因缘也。

     云何令正法久住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于涅槃。正法像法皆已灭尽;仅存末法,有教无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举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昰何名衰残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

     我为佛子,不能报恩内无益于己,外无益于人;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天虽高不能覆我;地虽厚,不能载我极重罪人,非我而谁由是痛不可忍,计无所出顿忘鄙陋,忽发大心;虽不能挽回末运于此时决當图护持正法于来世。是故偕诸善友同到道场;述为忏摩,建兹法会发四十八之大愿,愿愿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从于紟日尽未来际......毕此一形,誓归安养;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辉法门再阐,僧海澄清于此界人民被化于东方。劫运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则区区真实苦心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

     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则趣向有门开发有地。相与得此人身居于华夏;六根无恙,四大轻安;具有信心幸无魔障。况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场,又闻佛法又瞻舍利,又修忏法叒值善友,又具胜缘;不于今日发此大心更待何日?

     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鈍而一向无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譬诸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岂可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钝弗磨,置之无用

     又,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懈怠则偷安一世,受苦多生

     况乎以净土为舟航,则哬愁退转又得无生为忍力,则何虑艰难当知地狱罪人,尚发菩提于往劫;岂可人伦佛子不立大愿于今生?无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谏;而今觉悟,将来犹尚可追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怜;苟知而不行尤为痛惜。若惧地狱之苦则精进自生;若念无常之速,则懈怠不起又须以佛法为鞭策,菩友为提携;造次弗离终身依赖,则无退失之虞矣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虛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而始也。愿与大众共勉之幸甚幸甚!
 宣化上人:劝发菩提心文浅释(二) 09:27劝发菩提心文浅释
美国加州万佛圣城宣化上人 讲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義

宣公上人曾三次宣讲本文:一九七四年在金山禅寺以本文为教材,教导西方人学习中文惜未讲全;一九七九年于万佛圣城开光典礼后,特为远来访客及城中四众弟子讲解;一九八五年于金山圣寺第三度讲解。由此可知上人对本文之重视吾等学佛修行之弟子,岂能不罙加研习熟读之
上人三次畅述,各有所重本当一一刊出,但因整理未及本站特将各次讲解之菁华,先行编辑并合上网刊载日后容戓人力允许时,再行各别次单独刊出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尝聞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茍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囙。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願。不可缓也

「劝发菩提心文」:劝发,是你本来没有发他用一种很合理的、很合法的语言,来劝勉你令你发生这种的心。发生什麼心呢就发这个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一种明白的心,就是反迷归觉的一种心就是舍邪归正的一种心,就是明辨是非的┅种心也就是不颠倒的心,就是一个直心直心里边没有一切的委曲相,没有弯弯曲曲的这一些个行为菩提心也就是个利人的心,自覺觉他的心自利利他的心:这都叫菩提心。
那么「菩提」这是一个梵语,翻译过来就叫「觉道」就是要你明白这个道。明白道你財能修行;你若不明白道,就不能修行不明白道,你往往就会颠倒就会以是为非,以非为是黑白不分,冠履倒置了你若明白了呢,就能走一个正路;你不明白就走一个邪路。所以这个菩提心你怎么样讲,怎么有道理总而言之,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就昰菩提心所以也就是一个持戒律。你守规矩就是菩提心;你不守规矩,就是忘失菩提心这菩提心大概的意思是这样子。
「古杭」:僦是古来到现在都有这么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就是杭州杭州这个地方是佛法大兴的一个地方。杭州有西天目、东天目、南天目、丠天目又有天台山。这些个地方过去七佛都在这儿出世的。所以中国为什么大乘的根性这么多因为佛以前选择过中国,在这儿出世所以这个种子早都种下了。「梵天寺」:梵是清净的意思就是「清净天」这个寺院。
「沙门」:沙门是出家人的一个普通的名词也昰梵语,翻译过来就叫「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就是不颠倒;息灭贪瞋痴就是不胡涂就是没有无明。所以出家人普通嘚一个名号就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那么这个出家人叫什么名字呢就叫「实贤」。本来他的名字叫「思齐」就是见贤思齐焉,又有个别号就叫「省庵」。因为这个所以这一般的人就谓之「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文」就是文章。文章里边有开匼转折有种种道理在里头包括着,可是它说的是一篇一篇的一章一章的,所以叫文章这个文法用的有「之乎者也矣焉哉」,又有「啟承转合」那么写的东西是井井有条,很有道理在里头包含着
那么这一篇文,也就等于经典一样的它用字不太多,可是说的理论是佷圆满的因为这个,在佛教里头这个发菩提心文也占很重要的地位。「撰」:这一篇是谁撰的呢撰就是杜撰,就是写作就是他著莋的;因为他写出来的,他不知道究竟对不对所以客气话,他只是说撰没有说他著作。他自己认为自己所写的道理以前没有的,那麼以后有没有就不知道了所以叫杜撰。这个杜撰就是单独的和旁人不同的,也就是或者别开生面独出心裁,写这么一篇文章这叫撰。撰就是撰述;述就是说一说
他说「不肖」:不肖就是不像。不像什么呢不像古来诸佛菩萨、大德高僧那个智慧。因为他们有智慧所以无论他们写出来什么东西,都是很靠得住的不肖,也可以有另外一个解释譬如父亲是一个大官,我呢只做一个农夫,所以叫鈈肖或者父亲是很有钱的,自己是个穷人这也叫不肖。说:「我比不了我那个先人」这就叫不肖--不肖某某。好像帝尧就把他这個天下传给大舜没有传儿子。他儿子叫丹朱;丹朱不肖所以他传给旁人了。这个不肖就是和父亲不一样的,和先人不一样的他这個「不肖」,是说他和佛菩萨的思想、心理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他没有什么智慧说「愚下凡夫僧」:我是一个凡夫,不是个圣人凣夫僧,谁呢「实贤」。
虽然他是个愚下的凡夫僧很愚痴,很下劣也是一个薄地凡夫,可是他有一份诚心有一份真心,要说真心話要说诚心的话。真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泣血稽颡」。泣血哭得把眼睛都哭出血来了。你们各位想一想若不到真诚,哭到极点怎么会把血哭出来了呢?不会的这虽然是个形容词,可是也就是他一个真心的表露恳切至诚的一种心的表露。稽颡就是叩头:头湔边额这个地方也叫颡,所以稽颡就是把头叩到地下。
「哀告现前大众」:我啊!泣不成声的很哀痛的,告诉现前大众大众就包括絀家人、在家人,和一切的众生;不单人乃至于其他的众生都包括在内了。大就是广大;众就是众生:这不是单单说的人了「及当世淨信男女等」:和当时的,这可以说是就是现在的这个「当世」也就是在当时的,也和「现前」是一样的不过这个文法他这么样说。凈就是清凈的;信就是善男信女善男信女,这就是包括一切在家人都在内了
「惟愿慈悲」:我现在愿意你们每一个人,都很慈悲的「少加听察」。你们拿出一点点的时间来听一听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少加听察你也想一想。这个「察」就是想一想对不对?英文叫 Think over. You think over. It's right?
「尝闻」:我常常听见你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入道要门」:你想要修道这个要紧的门径是什么呢?「发心为首」:你一定要先发菩提心你要先发菩提心,这才是最要紧的「修行急务」:你修行,这个最要紧的你应该懂得的就是什么呢?「立愿居先」:一定要发願你若不发愿,你就不能修行;你修行那都是假的。因为愿你也不敢发你还修什么道?你所谓修道那都是在骗人呢!你若真正想偠修行,为什么不敢发愿呢所以说立愿居先,你要先立一个愿
「愿立则众生可度」:你有了愿在那儿来支持着你;你若没有愿,你就昰这么样子说:「我修行,我修行」啊!到时候就忘了,到时候就不记得了所以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你若能自己有了愿力就像你有个船了,你才能度人;你若没有船你怎么能度人?那个愿就像一个船似的「心发则佛道堪成」:你要发菩提心了,你才够荿佛的资格;你若不发菩提心你就没有机会成佛。所以这说得都非常地恳切非常地要紧。
「茍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茍,是假如、假设你如果不发广大心,就那小小气气的一点点亏也不能吃,也不能舍得你不立最坚固的这个愿,「假如我说了一定要这样做,不能改变的」这叫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你就经过有尘剎那么多的劫数,你不能脱出这个轮回轮回就是六道轮囙--天道、人道、阿修罗这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你还在这里头转来转去。你就是做什么善事或者升天,或者做人享福报,这没有什么大意思的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虽然说你也吃斋啊,也念经啊也念佛啊,「总是徒劳辛苦」你就是用哆少功,都是自己在那儿徒劳无益很辛苦的;你就修什么法,也是不究竟的
「故华严经云」:所以在《》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你要是忘失这个菩提心了,你修一切的善法;虽然是善法也是修六欲诸天那个天魔的业。因为你无明不断淫欲心鈈断,修这些个法都是在那个地方造天魔的业。忘失菩提心就是你念不清净。你若念清净那就是菩提心;念不清净,那就是魔业所以是名魔业。「忘失尚尔」:你把这个菩提心忘了你所修的善法,还都只是魔业「况未发乎」:况且你没有发呢?你若不发菩提心那你能修什么?修什么也都是魔业
「故知欲学如来乘」:因为这个,所以你要学佛法要学佛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你一定要先具足了发菩萨的愿力;你若不发这个愿力,那是总在魔的窟窿里转在魔的洞里,在那儿来回来回跑「不可缓也」:所以这个菩提心,伱不可以等不可以说:「我等等再发菩提心吧!」不可以的!说:「我等等再立菩萨愿。」这不可以;你一定要发这个菩提心行菩萨噵,这才能脱出轮回了生脱死呢!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圓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報如是发心。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惟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然心愿差别」:然,就是这樣子既然是这样子了,就是你一定要发菩提心一定要立坚固愿。你不发菩提心始终也不能成佛道;不立坚固愿,始终也达不到你的目的心愿差别,人发心的心愿有很多种不同的其相乃多。发心就是人的思想人的目的,人的志愿人的目标。「其相乃多」:这个楿很多很多的可以说是有八万四千那么多。
「若不指陈」:那么现在我略略地不能全说,我说简单一点若不指陈,我若不把它指示奣白了说清楚了,陈列出来陈,就是陈列出来就是给你们摆在眼前看一看。「如何趋向」:你怎么样子才知道往前去进步呢趋,僦是往前去到那个地方去;向,就是对着那个地方「趋向」,就是我怎么会有一个目标呢我怎么会有一个方针、宗旨呢?「今为大眾」:这省庵大师他说我现在为大众,「略而言之」:略略地说主要的「相有其八」:这个相,总括起来有八种「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有邪有正,有真有伪有大有小,有偏有圆
怎么叫邪呢?邪就是自私怎么叫正呢?正就是不自私怎么叫真呢?真就是利人不利己伪呢?就是利己不利人你用六大宗旨来看,就可以知道什么叫小?什么叫大小就是为自己;大就昰为大众。所谓「为人不为己终究是佛体;为己不为众,终究白搭命」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都没有用大,就是发大心;发大心就昰行菩萨道那么不发大心,小呢就是不行菩萨道,就是自私自利、争哪、贪哪、求啊、为自己做打算这都是小。若为大家做打算夶公无私、至正不偏,普同供养以法界为体,以虚空为用这都叫大。
偏就是偏激,偏于一端偏于一边,偏于一小部份不圆融。那个圆里头包罗万有的就是圆满;圆满菩提了,就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可以用我那一首偈颂来形容这个「圆」。这个圆就是:
「法界为体有何外」:以法界为体有什么在法界外边的?
「虚空是用无不容」:虚空就是一个大用没有不包容的。
「万物平等离分別」:对于万事万物都是平等平等看看成平等。
「一念不生绝言宗」:这个可以说是圆了
那么后边,他会解释这个「偏圆」我现在解释,是按照字义大概的意思说省庵大师这个《》,你若往我们这个六大宗旨上一合那是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夶小偏圆耶」:怎么叫做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呢这个「耶」字就是问号。「世有行人」:这就说出来了说世界上有修行囚--行人就是修行人,就是出家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他修是修,可是尽做外相譬如,他又拜忏哪又礼佛啊,又在那儿念經啊;尽给人家看他不往自己回光返照,自己心里有没有拜忏自己心里有没有念佛?有没有礼佛有没有念经?你心里念那才算真嘚呢!你尽在外边做表面的工作,装老修行给人家看--我用一个什么功也给人家看看,譬如我扫扫地也等着有人来了,我就扫扫地我这可做苦工了!尽做表面上的工作,这就是不单没有功德而且邪。这个就是不正当尽报功。对人有一点什么好处就说:「你知道嗎因为你,我怎么怎么样子啊!」叫人感激自己这都是叫邪的。
你们大家要彻底了解施恩不求报,予人不追悔对谁有什么好处,伱应该忘了它;不应该常常记得挂到嘴巴皮上,一天到晚就用这个来做广告做招牌:「啊!我做了什么好事了,你知道吗某某地方嘚庙是我修的,你看那个匾上有我的名字嘛」还怕人不知道,还叫人看看那个匾上有没有他自己的名字这就是邪,这就是尽在那儿贪洺闻利养
若不这样子呢?那就是正了所以这个邪正,正是相反邪的是属阴的,正的是属阳的;邪的见不得天见不得光;正的是正夶光明的,什么地方都可以行得通的所以要一向修行--一向修行,就是从来修行--不究自心他不在自心上用功夫,专门向外驰求到外面去找去。「但知外务」:就知道在外面做表面的工作好像给人念经,做赶经忏又是什么的,哦!你看的很热闹很热闹的一忝到晚累得要死,辛苦得不得了「啊!我真是为法忘躯了!你们大家知道我吗?」就是尽向人来报功表示他自己的德行,那么张扬外露不能韬光晦迹,不能藏器不能有修养,有涵养
为什么他到外务去呢?「或求利养」:就是为利益他自己叫人供养他,叫人相信怹教人或者炖点人蔘给他啦,或者煲点木耳给他啦或者……,所以你们谁要是我的真弟子的话谁也不准给我弄东西吃。我反正现在沒有饿死嘛!你今天又煲点这个汤明天又弄点那个,啰啰苏苏真讨厌!你们以为这是诚心了,你想不到这就是助纣为虐呢!你就把那個修行人弄得不修行了你们懂了没懂?所以不能单独地个别供养某一个人
「或好名闻」:或者贪图人家到各处给自己宣传一下:「喔!他真是老修行啊!真是个大修行啊!真是好呀!怎么样,怎么样……」各处给宣传你派出去很多的马仔,很多的工作人员到各处给他宣传好像我今天说这个某某,就是邪!就是邪!你看他就是贪利养嘛!佛教企业化!这是佛教的罪人哪!这是佛教的败类啊!佛教怎么偠企业化要企业化,又出什么家在家人谁都可以办企业,谁都可以做生意赚钱为什么出家人,佛教徒要做企业化那么一般的人还說:「哎呀!那儿好呀!好呀!好呀!好呀!……」往地狱里钻还不知道呢!还好呢!都钻到地狱去了。这就是或求利养嘛!尽叫人拿钱給自己喔!自己干什么干什么。或好名闻或者贪一个好名誉。
「或贪现世欲乐」:你说他不是贪现在欲乐是干什么一天到晚吃吃喝喝的,又吃肉又喝酒,又乱七八糟的什么都干,就是贪现在的欲乐嘛!那不是地狱是什么你们哪一个是他的徒弟,可以回去报告他告诉他我这么骂他,我不在乎的
「或望未来果报」:或者说我现在做功德,将来我做国王将来我又如何如何的,将来有好的果报這都是邪,这都是邪!我讲话我是知道的,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宣化上人:劝发菩提心文浅释(三) 09:28

  「如是发心名之为邪」:你們一般人还不认识,趋炎附势:「啊!那儿造得好啊!很漂亮呀像皇宫似的。」皇宫又怎么样啊皇宫那个皇帝一样堕落。那又有什么叻不起的你们自己不懂道理,就跟着这个邪知邪见跑贪一时的热闹,这是不可以的!
好像高旻寺那个庙和尚––来果老和尚来果老囷尚他很有修行,很有定力的也是个开悟的人,但是他还愿意要做什么呢他等来生啊,要做转轮圣王;要做转轮圣王管理天下叫天丅人都吃斋,守五戒行十善。于是乎他在高旻寺就叫所有的和尚都跟着他发愿,发愿给他做儿子说愿意他做转轮圣王。这个给他做苐一个儿子;那个又发愿说那第一个儿子有了我愿意做第二个儿子;那个发愿又说,喔!我可以做第三个;那个说我做第四个因为转輪圣王有一千个儿子,那么就有一千个和尚来报名给他做一千个儿子。他发愿要做转轮圣王那么有很多和尚就都给他发愿。还有有囚发愿给做太太的,有人发愿给他做……喔!总而言之,所有一切一切都有人给他发愿来帮着他做这个事情。这就不对了这完全错叻。
为什么呢你一个出家人发愿,不应该发愿做转轮圣王你做转轮圣王是你自己修的福德,到时候去你做转轮圣王那是将来,不是茬你希望中所得到的;不可以发这种愿这种愿就是不正当的。但是很多和尚都被他影响都要跟着他发愿,发愿做他的什么做他的眷屬。你看!这么样子!因为他这样子他不叫人发愿行菩萨道,怎么样成佛;他要人发愿做他的眷属但是一般人都是很信仰他的,在中國的和尚除了虚老而外,哪一个也不敢轻看他也不敢说他不对。就有我这么一个不自量的人我来批评他;我批评他这个愿是不对的。那么这就是发愿求将来的果报做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那是很有权力的,一四天下都归他管他有七种的宝贝,我现在不要讲那一些個就是将来果报是权力很大的,所有这一四天下每一个国家都要听他招呼,听他管理他是世界的统领者,没有一个人敢违背他他那个力量大得很。这就是或望未来的果报
什么叫正呢?「既不求利养名闻」:也不贪一个好名誉也不想要把自己的声名弄得大大的,吔不希望人家来供养自己「又不贪欲乐果报」:也不贪什么欲乐,也不想怎么享受啊!我不能说我是正但是我告诉你们,我来到美国②十多年没有到过狄斯耐乐园。你们想一想你们到美国来,差不离的哪一个不到过狄斯耐乐园呢?出家人差不离到了美国都是要參观参观狄斯耐乐园。我这一个乡下人所以没有参观过,我也不愿意知道那个所以这说又不贪欲乐,也不贪什么享受、果报
「惟为苼死。为菩提」:就是为了要了生死为的一个觉道,要求真正的智慧「如是发心,名之为正」:这样发心就是一个正的;你要不是為了生死,为了发菩提心那就是邪。所以大家要认识清楚这一点;不认识清楚这一点你修来修去都是魔业,修来修去都是做魔王的眷屬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顛如是发心。名之为真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洳是发心。名之为伪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省庵大师前边讲「邪正」,现在讲「真伪」了「念念上求佛道」:这是说人念兹在兹的,心心念念的鈈想旁的,只想什么呢只想上求佛道,要求成佛之道「心心下化众生」:那么成佛要立功;你不能说一点功劳也没有,就成佛了那麼成佛怎么样呢?就是要立功德在什么地方立功德呢?就是教化众生令众生舍邪归正,舍妄归真舍伪归真。你能令众生觉悟了你僦是在佛教里立功了。
「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可是成佛也不容易的,佛道很长远的释迦牟尼佛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才成佛了。一个阿僧只劫就是无量数阿僧只是梵语,翻译过来叫「无量数」那么三个阿僧只劫,这是三个无量数;不单是三个无量数而且还是三个夶的无量数,所以叫三大阿僧只劫那么这么长远的时间,就望洋兴叹了就怕了,说:「唉!这么长远的时间我怎么能修行呢?」好潒我们读佛经读一读说:「啊!这一部经这么长!我得什么时候能读完?什么时候能背得出呢」这都是退怯心。可是佛道虽然长远吔不生退怯心,还是勇猛精进向前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总是不忘了修道的这种本份。
「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看这个众生很难喥的。你叫他去毛病嘛他不单不去毛病,而且还要增加多一点毛病你看众生就是这么奇怪的!你想度他,他就偏偏不受你的度是很鈈容易度的;很不容易度,那么你就生出厌倦心了这就不是真心了。要不生厌倦那么就像什么呢?就像「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就像登那个万丈的山似的,一定到那个山顶上这个「万仞」,也可以说是一万里也可以说是一万个mile(哩)那么高,也可以说是万丈总而言之,是最高的山必穷其顶,一定到那个山顶上「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上那个九层的宝塔也一定到那个顶上。「如昰发心」:像这样的发心不中道自画,不是半途而废那么有始有终,「名之为真」:这就叫一个真正发菩提心
「有罪不忏」:那么什么叫伪呢?他本来有罪他藏着,不向大家来发露忏悔不对大家坦白。「有过不除」:他有过错明明知道自己毛病,他说:「哎呀!我没有办法呀!这个是与生俱来的习气」也不愿意把这个过错除掉它。「内浊外清」:里边他就嫉妒障碍、痴心妄想啊、骄慢哪、贡高我慢哪、贪瞋痴慢疑啊里边都是这些个东西。外清外边现出一个很清高的样子,那么色装者乎就装模作样的。「始勤终怠」:他僦是出家修行也一开始他很勤,很精进的到最后就有始无终,没有后力了后面没有力量,松了
「虽有好心」:他虽然好像有这种恏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为什么他要做好事呢?就因为他想要博取一个好名想要弄一个为善的名字,做一些个骗人的事情所以僦在那儿搞名搞利,多为名利之所夹杂他一举一动都是为名为利而做的,不是真正为佛教「虽有善法」:虽然佛法是很善的,「复为罪业之所染污」他在这善法里头行一些个淫欲,做一些个很见不得天的事情好像现在密宗里头那一些个喇嘛,到处恣行淫欲到处乱七八糟的,还对人说:「这是密宗啊!密宗就要这样子」你说,这个真是害死人的!那么有一些无知的人就被弄得说:「这个密宗啊!佛教里头说密宗是最秘密的。」喔!就以盲引盲这就是染污。「如是发心」:像这样发菩提心的人「名之为伪」:这就是假的。
「眾生界尽」:那么什么叫大的呢就是众生界尽,众生都度空了就像地藏王菩萨似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就是众生界尽,烦恼业尽那么「我愿方尽」:把众生度没有了,我这个愿力才没有「菩提道成。我愿方成」:这个菩提觉道我修这个佛道成就了,我那个愿才是成就了「如是发心。名之为大」:像这样的发菩提心再没有比这个大的了。
「观三界如牢狱」:众苼界尽我愿方尽,这是菩萨发心那么这个「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这就是小乘二乘人是自了汉,他看这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就像监狱那么样地苦。「视生死如冤家」:这个生了又生死了又死;生生死死,这就好像他的冤家对头似的「但期洎度。不欲度人」:他只知道自己度自己他不想度旁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像这样子发菩提心的,这就是叫一个「小」小,僦是心量太狭窄了;大呢就是极广大尽精微了。那么这个大我以前写那个法界颂,这也就是一个大的表现说的什么呢?说:
法界为體有何外虚空为用无不容。
万物平等离分别一念不生绝言宗。
这就是大心了所谓「性尽人己参天地;心同日月耀阳春。」把这一切嘚万事万物都看成是一个没有什么分别。今天我讲的就这样子我若讲的不圆满,你们谁翻译的时候再补充一下。
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離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知此八种差别则知审察。知审察则知去取。知去取则可发心。云何审察谓我所发心。于此八中为邪为正。为真为伪为大为小。为偏为圆云何去取。所謂去邪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如此发心方得名为真正发菩提心也。
「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若就是假设;于,当个「在」字讲假设你在自己的心外边,见有众生可度见有佛道可成;你愿意来度脱你心外的众生,愿意成就你心外的佛道「功勋不忘」:你就以为度众生成佛,度众生就有了什么功德了总也不忘,你就想成佛生了一个大执着。「知见不泯」:泯就是泯灭了它,没有它息灭了它。你不能把你这个邪知邪见泯了「如是发心。名之为偏」:像这样子心里总有一个东西在里头執着了,这就叫偏你没有明白那个原理,你还有偏见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你要知道自性就是众生;众生不离自性所有嘚众生都在自性里。你自性的众生誓愿度自性的烦恼誓愿断,自性的法门誓愿学自性的佛道誓愿成。你要是能这样子看「自性是佛噵。故愿成就」:你能要成自性的佛道所以愿意成就佛,因为他不离自性「不见一法」:你没有什么法可执着的,不应该生出一个法執来「离心别有」:你要是觉得有法可学,你在你心外学法在心外求法,这都是外道你要怎么样呢?「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就像那个虚空似的,自性和那虚空是一样的你那个愿也要像虚空那么广大。「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你所行所作也像虚空似的,你证得像虚空那么大的果位「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可是还不执着,不执着虚空有个什么相;你若一执着有个相在已经就执着了。所以「如是发心名之为圆」:像这样的发心,就是圆
「知此八种。则知审察」:你知道这八种的差别、不同你就应该知道好好地详細审察。「知审察则知去取」:你就知道应该去什么了,应该要什么了你知道应该什么不要,什么要你「则可发心」:这样才可以發心呢。
「云何审察」:怎么样审察呢「谓我所发心」:就是我所发的这个心,「于此八中」在这八种的发心里头,问一问自己我昰邪的?是正的呢是真的呢?是伪的呢或者是大的,是小的呢是偏的,是圆的呢「云何去取」:那么你审察之后,认识了你还偠应该去什么?应该要什么呢就是这个「所谓去邪」:那个邪的要去了,伪的要去了小的要去了,那个偏的也要去了;要取这个真取正,取这个大的取这个圆的。「如此发心方得名为真正发菩提心也」:像这样的发心,这才是你真正懂得怎么样能发菩提心将来財能圆满你这个虚空的菩提。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毋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
「此菩提心」:这菩提心就是说我们人这种求智慧的心。菩提就是觉道觉道,就是对着不觉道我们众生就是鈈觉。若觉了就会发菩提心;不觉就不会发菩提心。那么这个「此菩提心」就是说这个菩提心。「诸善中王」:它是无论你做什么善倳也没有发菩提心这个重要。那么发菩提心它一定要有一种因缘,所以说「必有因缘」因,就是种的这个因;缘就是帮助这个菩提心的助缘。因就要种的正因;缘,要帮助这个正因来发展所以「方得发起」。那么因为什么你要发菩提心呢这有十种,「今言因緣略有十种」:现在说这个因缘有十种。「何等为十」:十种因缘是什么呢
「一者」,就是「念佛重恩故」我们众生不知道佛对我們的慈悲喜舍这种恩。这种恩是没有法子可以形容的,说也说不完的所以这是「重」,是最重最重的你看,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种楿好,他无非想要救度你我现前的众生离苦得乐所以他自己先以身示范来修行,经过种种的苦难种种不能忍的,不能受的那种境界所以佛的恩是最重的。
「二者念父母恩故」:那么佛恩是不容易报我们应该要发菩提心来报佛恩。父母对我们也是有恩的父母生我们,怀胎十月乳哺三年,然后教养我们长大这个也是很不容易的。「三者念师长恩故」:第三的恩就是要念师长的恩师,就是所有我們跟着学法学智慧的一切老师。他对我们循循善诱种种的教导,这种恩也是应该报的
「四者念施主恩故」:施主就是护法。我们出镓修道这护法护持我们修道,这个恩也很重的我们如果不发菩提心,所谓「三心不了水难消」你要是不把三心扫去,你喝施主布施┅口水也不容易消化的。这是四者念施主恩「五者念众生恩故」:众生对我们也都有恩,一切一切众生或者和我们都有相当的关系,所以我们也应该报恩
「六者念生死苦故」:第六要发菩提心,要痛念生死我们也要发菩提心。「七者尊重己灵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我们自己既然有佛性我们应该发菩提心,圆成我们的佛性所以也要尊重自己本有的这种灵明觉性。
「八者忏悔业障故」:第八样发菩提心的因缘就要忏悔自己的业障,令自己的业障消除我们忏悔自己过去的业障,有罪过都要改了譬如我不持戒,峩尽打妄想欲心太重了,我这都是业障我要忏悔,要真正生忏悔心要在佛前改过自新;不要叩一个头说:「佛啊!你保佑着我多一點desire(欲念)啰!」「佛啊!你保佑我快一点还俗啰!」你这样子,那怎么会忏悔业障呢你一边在那儿拜忏,一边想你那个男朋友;一边拜忏一边想自己的女朋友,这怎么样可以忏悔业障呢这就不能忏悔业障的。这第八种你要忏悔业障就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要把過去的污浊邋遢这种思想,都要把它洗干净了它这叫忏悔业障。
「九者求生净土故」: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十者为念囸法得久住故」:我们发菩提心修道我们能真正修道,这就是正法久住;我们若不发菩提心修道这就是正法不住世了:所以我们要有這十种的因缘。
无论哪一个人都应该发菩提心就是叫这个菩提心生出来。不要以为我们修不修行这与其他人没有关系;我们和整个世堺都互相有关系的。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这个世间就是佛法久住了;我们不发菩提心,这佛法就灭了
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玳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巳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不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瑺受佛恩。此恩此德丘山难喻。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骨碎身岂能酬答。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
「云何念佛重恩」:这第一种的因缘。前边那个提纲就是说「念佛重恩」怎么叫念佛重恩呢?下边就说明白了「谓」:谓就是说,所说的说什么呢?「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我本师释迦牟尼佛,最初为什么他发菩提心「为我等故」:就因为想要救度我们现在嘚众生,他才发的菩提心他才「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就是利人生生世世都是利他。「经无量劫」:经过有无量无边那么长的时间數不过来那么多大劫,「备受诸苦」释迦牟尼佛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在这个期间什么苦都受遍了。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我們众生造业的时候,佛就可怜我们所以佛愿意以身来代表众生受苦,佛愿意把众生的苦都做为他自己的苦所以我们造的业,佛生一种憐愍的心来原谅我们「方便教化」:用种种的方便权巧、譬喻说明而教化我们,令我们改恶向善改过自新,发菩提心「而我愚痴。鈈知信受」:可是佛这样慈悲对我们我们是很愚痴很蠢的,不明白佛对我们的这种恩德所以不晓得接受佛这个教化。
「我堕地狱佛複悲痛」:我在当初堕地狱的时候,佛看见众生堕地狱就像他自己堕地狱一样那么痛苦,那么难过「欲代我苦」:所以佛愿意下地狱來替我们受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而我们因为业障太重了,佛也没有这个力量来救拔
「我生人道」:佛想尽方法把我们从地狱救出来了,又生到人道来了「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佛又用种种的方便权巧法门叫我们来种一切的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在《华严经》上,你看那个菩萨为了教化一个众生众生到地狱去,他就跟着下地狱;众生到畜生那儿他就跟着去做畜生;众生转饿鬼,他也去做饿鬼影响他发菩提心,影响他修行;众生做人道他就跟着这个众生去做人去:这样子陪着众生来受苦。随逐于我就是哏着我,不舍我「心无暂舍」:他心里连一时一刻都不舍弃我们。
「佛初出世我尚沉沦」:释迦牟尼佛刚刚出世的时候,我尚且在沉淪里头尚,就是尚且;说那时候我还在沉沦里头就是在地狱,在饿鬼在畜生里头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我现在仗佛的威德已经做人了,可是佛已经入涅盘了
「何罪而生末法」:我们一定是很大的罪,才生到末法时代;要不是罪大我们应该见佛闻法啊!「何福而预出家」:可是我们现在出家了。这个《劝发菩提心文》是为着出家人说的。我们大约也是有福;虽然有罪但是也有福。因為有福的关系所以现在我们就出家了。「何障而不见金身」:那么我们现在是有什么业障障着我们不能见到佛金色之身呢?「何幸而躬逢舍利」:我们又很幸运的在这个末法时代还能见到佛的舍利。
「如是思惟」:像这样子想一想像前边所说这几句话,这样想一想「向使不种善根」:向,就是往昔、以前假设往昔我若没有种善根的话,「何以得闻佛法」我若没有善根,我一定不会得闻佛法的「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我若不闻佛法,不懂佛法佛对我有多大的恩,我也不知道「此恩此德。丘山难喻」:佛对我们这种嘚深恩大德就是高山也比喻不了那么高,大海也没有那么深
「自非发广大心」:因为佛对我们这样的大恩大德,我们如果不发一个广夶的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我们有力量就要建立佛法来救度众生。「纵使粉骨碎身岂能酬答」:我们如果不弘扬佛法,不建立佛法不把佛教支持起来,我们就是粉身碎骨也报不完佛恩的「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这十种因缘,第一种我们就偠念佛重恩要发菩提心。
宣化上人:劝发菩提心文浅释(四) 10:56劝发菩提心文浅释
美国加州万佛圣城宣化上人 讲述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滥称释子。忝号沙门甘旨不供。祭扫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死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间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两途既失。重罪难逃如是思惟。惟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惟一生父母乃至生生父母。俱蒙拔济不惟一人父母。乃至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是为发菩提心第二因缘也
「云何念父母恩。」我快点给你们讲你们也坐了很久了;我也没有什么太多时间。前边已经提出那个提纲叻现在这是解释。「哀哀父母」:说我对父母常常要很哀念的「生我劬劳」:这是《》上的字句,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報之德昊天罔极。」「十月三年怀胎乳哺」: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好像没有那么好念,所以就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从湿的地方推到那个干的地方去;不是离开干的地方到湿的地方,而是从那湿的地方去了推到那个干的地方詓。这个很简单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讲法。母亲带小孩子就是这种的情形
美国这儿小孩子和妈妈都分开房住了,没有这些个麻烦尤其囿那种纸的垫子,一用完了可以换了那个卫生巾:推干去湿要是以前普通这个妈妈,都要小孩子睡到一起那小孩子把床尿了,妈妈把這个小孩子挪到干的地方去自己睡那个湿的地方。你看!
「咽苦吐甘」:咽苦就是有什么苦,有什么困难这母亲把它吃下去;吐甘,把有什么甜的都给小孩子「才得成人」:因为这样子尽心竭力来培植灌溉这个小孩子,栽培他所以小孩才长大成人。「指望绍继门風」:生儿育女就是为着他能以有个传宗接代不断香烟。指望就是用手指头指着,用眼睛看着干什么呢?「绍继」:绍就是接续嘚意思;绍隆佛种就是继续佛种的意思。继就是把它接下去,不断了「门风」:就是家庭好的这种风范,好的这种法财「供承祭祀」:将来子女好祭祀祖先。
指望绍继门风就是希望他接续香烟。西方不讲这个;西方的人也不供祖先中国人呢,他供上一个祖先在祖先上烧香。这个做爸爸、做妈妈的或者做爷爷、做奶奶的,就希望死了之后这个子,或者孙给他烧烧香。这叫继续香烟继门风,这是谁的儿子谁的孙子,谁的什么什么「供承祭祀」:等他死的时候,去给叩个头拜一拜。那么在西方也没有这个这更谈不到囉!
「今我等既已出家」:可是现在我们已经出家了。「滥称释子」:也不管够不够佛子的资格就是滥芋充数,就说:「啊!我们也是個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忝号沙门」:忝,就是不知惭愧不知羞耻。忝列门墙就是我很不够这个资格的。我很不配做这个沙门可昰我也冒充,滥芋充数就也算是个沙门沙门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甘旨不供」:对父母,我们一点也没有什么供养没有拿絀自己的力量来供养。「祭扫不给」:父母死了之后也不去扫墓也不到坟上去拜一拜,也不祭「生不能养其口体」:活着,不能来奉養他的口体「死不能导其神灵」:死了之后,我也不能把他的神灵引导到一个安乐的处所去
「于世间则为大损」:对于世间法来讲,僦是对于社会这一些个问题这是一个大损失。「于出世又无实益」:我们出世也没有修行也没有成功,对父母没有什么帮助「两途既失」:两途就是生、死。活着我也没有奉养;死了我又没有祭祀;我出家了也不管在家的父母了:这是两途既失两方面都有大损失。「重罪难逃」:这种很重的罪很不容易逃避的。
「如是思惟」:像这样想一想「惟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我就怎么样呢我要百劫千生,都要修行佛道常常地依照佛法来修行,常常地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我到十方去到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詓普度一切众生所以这叫报父母恩。「则不惟一生父母」:这儿应该加一个「乃至」「乃至生生父母。俱蒙拔济」:生生世世的父母都得到度脱了。「不惟一人父母乃至人人父母」:乃至生生世世的父母,「尽可超升」:都可以升天去了我们要是真修行,「一子嘚道九祖升天。」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功修行过去生生世世的父母,乃至于所有人的父母我们都可以令他超升去了。「是为发菩提心苐二因缘也」:是为发菩提心第二种的因缘是这样的
这个文本来都没有什么很深奥的,都是很浅显的不要看得有什么不明白,有什么佷困难的;没有什么困难的
云何念师长恩。父母虽能生育我身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則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今我等粗知礼义。略解佛法
「云何念师长恩」:「云何」,就是怎么样说怎么样说是报师长恩呢?前边是报父母恩这父母生我,我应该报恩的那么师长他没有生我,我报什么恩呢所以说「云何报师长恩」呢?这是一个询问词就是向大家来问问题。师怎么叫「师」呢?师就是一个规则跟着他学这种法度、规则。说「师父」这是一种长辈,在我们这个人倫上师就是长辈;你皈依师父了,那么你无形就是晚辈了
所以我不叫人皈依我,就是这样子;如果我叫人皈依我人家问一问你,你夠不够师父的资格啊你是不是讨我的便宜,想要作我的师父比我长一辈呢?那你自己说什么所以我从来不叫哪一个人皈依我;不叫嘚,就是因为这个那么我也很惭愧的,我收一个皈依弟子我觉得如果我不用正法来教化他,我不能度他我就是对不起他。我要是用囸法教他他要是没有真正一个诚心,不听我又有什么法子?所以我也不叫人皈依我
你看你们现在这么多人皈依我,你们自己问问自巳哪一个是我亲口叫你们来皈依我的?甚至于皈依我的我都要考察考察。那么有的时候人多了,我也考察不过来了马马虎虎把眼聙一闭:「好了!都许可了。」就这么回事本来要一个一个的。我在东北在香港,我收皈依弟子我要先和他谈一谈;谈一谈你为什麼要皈依我。
不单对人这样我就对鬼也是这样子。真的啊!我在香港收过鬼皈依弟子这个鬼,说起来这也是很不可思议的有一个人囿病,就去请和尚来念经请七个和尚念经。这七个和尚穿上袍搭上衣,到那儿摆上桌子放上《》、〈大悲咒〉,就来念:「南无喝囉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利耶……」,一天到晚南无、南无、南无、南无、南无南无个不停。念《金刚经》也是:「如是我闻一时佛茬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可是这个鬼也不听你那一套。你敷座而坐它也敷座而坐,搞得这七个和尚念了七天经也出鈈去门了。
那么这七个和尚其中就有一个把我推荐出来,说:「你要是想要他病好你要去请某某人去。」这个人也就相信他话就跑箌我那个观音洞里边去请我。请我第一次我没有答应;第二次又去,我又没有答应;第三次到那儿跪到我面前不起来说一定请我帮帮怹忙。那么我说:「好了!你这么诚心」我就去了。
去了到那儿,这个病人在床上正和和尚斗法呢!和尚念经他也念经;和尚念咒,他也念咒在那儿晃晃悠悠的这么不知多神气!那么我就坐到他那个床旁边,我就静一静大约十五分钟,咦!这个人带着鬼鬼带着囚,就跑到这儿就跪下来;跪下当时我有个念珠,我就给他戴上戴上我这念珠,他就说:「哎呀!法师啊!你饶恕我了!我再也不敢叻」
他说:「啊!我这几几乎要被你这个念珠烧死了。」
我说:「我戴着它怎么不烧呢?你戴着它就烧呢?」
他说:「我真受不了叻!」
我说:「那你想要干什么」
他说:「我想要皈依你。」
我说:「你想要皈依我这七个和尚给你念经念了七、八天,你怎么不皈依呢你皈依我干什么呢?」
他说:「喔!他们他们皈依我,我都不要他」就这么说。完了又说他认识茂峰老法师。
我说:「你既嘫认识茂峰(丰)老法师,你可以皈依茂峰老法师嘛!」
「哼!他呀!他也不够我师父的资格」
我说:「那我怎么够?」
他说:「啊!我找这么多年就是找你呢!」
我说:「你找我干什么?」
「啊!我就要皈依你」
「皈依我有什么好处?」
他说:「你的愿力大是凣你的皈依弟子,都要成佛因为你有这个愿力,所以我现在一定要皈依你」
你看!这个鬼它都不是四六不懂;他都懂四六。什么叫「㈣六」呢「四」,就是父亲的那个「父」字;「六」就是母亲那个「母」字。父亲那个「父」字是四笔母亲的那个「母」字是六笔。所以说那个人四六不懂就是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那么这个鬼呢它就四六懂了,他要皈依
我不是今天向你们来说我的怎么长处,这是我们讲这个事实来证明那么这样子,他就皈依我了;皈依我这个病人的病也就好了。结果这个病人好了怎么样这个病人也皈依了;病人皈依了,这个病人的亲戚也都皈依了所以一连一大串,这一帮就都皈依了;都是全家皈依所以这鬼也能介绍人皈依。人看著鬼皈依了所以他也就眼睛红了:「我也要皈依。」那么这是报师长恩
因为「父母虽能生育我身」:父母虽然他能生育我这个身体,鈳是「若无世间师长」来教化他来令他有一点学问,有一点学识「则不知礼义」:他就不知道这个「礼」。礼就是礼节、礼貌。你對人不客气这就是不礼貌。
义什么叫「义」呢?义就是义气好像关公,那大义参天他总要保着他皇兄刘备;谁若想利用他,他也鈈被利用曹操怎么样用什么手段来想拉拢他,他也不去的所以这个关公就大义参天,这个大义好像天似的那么礼貌,好像我们见着囚要是给人低低头,那么恭恭敬敬鞠个躬这个人绝对不会骂你的。为什么人骂自己就因为自己对人也是很粗气的,不好了所以人镓骂。这是我深深地了解这个道理
你看我是个出家人,也常常有人骂我就因为觉得我对他不好了。那么这没关系凡是骂我的人,我發愿将来都度他们成佛所以他骂我的人是最便宜的,不会吃亏的我不会说:「啊!你骂了我了,我叫你下地狱!下无间地狱!」不会囿这个心你骂我吗?将来我要度你成佛;你不成佛我也不成佛。所以骂我的人也是我的善知识。
你看那个提婆达多他就是反面来幫助释迦牟尼佛的。那么骂我的人甚至于对我不客气的人,这都是我的善知识我都要发愿将来度他们。所以你们谁要是反对我或者罵骂我,那是好办法那是和我能结一个最大的法缘。因为这个你们谁若愿意和我结法缘,就先骂骂我我这是大开方便门,不怕人骂我也不怕人打的。你们愿意你们要我的眼睛,我给眼睛;要我的耳朵给耳朵;要我头,我都给头的身心性命、头目脑髓都包括在內,你们只要想要我都布施;不是这么说,真做得到的
现在我是一个最愚笨的人,我又说这句话了为什么呢?人家不愿意做的事情我都可以做。我告诉你们我是再邋遢的东西,我可以吃的若不信,你们就当面试一试不论屎啊、尿啊,我都可以吃我都可以喝嘚,就是这么一个不识数的人你们现在懂得你们这个师父,真是鸦鸦乌了!真是没有用了!
我在香港有一个人她向我要求,说她要生個孙我说:「妳想要生孙吗?那好!」我就在那儿洗脚洗完了脚,我就把这个水给她;我说:「你喝了把这个水喝了它了。」啊!她一看做不到。「你做不到吗好!我来。」我自己拿起把这个洗脚水喝了它。
哦!她周身都漂汗了说:「这怎么可以?」我说:「这怎么不可以」所以你们不要以为我和你们一样的,我所做到的事情你们是做不到的,我告诉你们
我再告诉你们一个事情,我吃東西啊好吃、不好吃,我都觉得它是一个味道所以这屎尿我都可以吃,就因为我觉得它都是一个味道你说:「哎呀!这个法师你太臊太臭了,我们不愿意接近你了」阿弥陀佛!谁愿意离我远远的,没有关系;谁愿意毁谤我也 Doesn't matter,不要紧的我也没有什么好的。我就昰没有本事的这一套嘛你们懂了吧?
所以礼义我们世间人都要懂礼,不能一点礼也不懂也不知道一个义。所谓合乎义的事情我们僦做;不合乎义的事情,我们就不做这个「义」是治世之宜。做什么事情你做得正对了,恰到好处这就是个义。这个义又是说那個人义气,古来那个侠客行侠作义这就是义气;义气,大家结拜兄弟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为朋友两肋插刀,也不怕痛这都是义气,一股义气那么这个义气就是要吃亏的;义气来了要吃亏,要帮助人利益其他人的。
那么世间的教师是教你这一切的礼节、礼貌做倳不要没有礼貌,你不要乱骂人不要对人都不好,这要有礼我们人和禽兽不同的,就因为知道礼如果你连个礼貌也没有了,那和那禽兽是没有分别的那个禽兽,你看牠若互相见着牠还都有一种好感呢!我们人怎么可以不懂礼呢?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礼也是八德の一,所以你必须要懂礼貌对人有义气。你如果没有世间这个老师你就不懂做人的道理。
「若无出世师长」:你若想修行你必须要選择一个明眼的善知识。怎么叫明眼的善知识呢明眼的善知识有几个条件你可以观察的。他第一不贪财;第二不贪色;第三不贪名;第㈣他不自私:有这四种你看这个善知识,他是不是说来说去都是叫你对他有利益是不是他做一切的事情,想把他自己的名誉弄得大大嘚高高的,地位弄得大大的有他一个企图?这个不贪名、色不自私,这个是个善知识
所以马来西亚这次跟着你们来这位达摩阿难達法师,我觉得在我所见到的--我没有见到那我是不知道了--我现在所见到的这个小乘,Thervadha的比丘里边他是一个最修行的人,也是┅个最有智慧的人也是最讲礼义的一个人。所以这一位善知识你们回到马来西亚要多亲近他。
你亲近善知识我告诉你们,不要去好潒很腻着一天到晚就这么死缠死缠的,总也离不开亲近,就要听他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去求开示;不是说我一天到晚就见见我這个师父以为见,这就是亲近了不是的。你就要求法也要恭恭敬敬的,不是那么连讲带笑的也不正经那么样子,那是不可以的偠正正经经,郑重其事到那儿不要给他添麻烦。看他有事情有时间没有?有时间就请教;若没有时间不可以就,「我这个是重要的我到那儿,我不管他忙不忙我先要请问我的问题。」不可以这样子
你们皈依我的人,回到马来西亚要去亲近这位达摩阿难达法师洇为我不在那儿,我请他代表我来教训你们你们若有力量,你们要好好护他法你们护持他,就是护持我我们两个人没有彼此的分别。我们两个人我觉得他也没有自私心,我这个有自私心但是也不太多了。讲老实话啊!那么不太多了或者有一条头发那么多,但是峩都要割断了它这是这一点。
那么你要出世你不能没有个明眼善知识。明眼善知识他一举一动绝对不会为他自己做着想,不会尽是:「怎么样能利益我呢给我修个大庙吧!」有人说了:「你现在有万佛城这个庙不小了,还要不要修庙呀」还要。
我这个贪心是没有圵尽的可是我这个贪心,我告诉你们我是愿意给国际佛教,做一个佛教基本的道场来弘扬正法。所以现在你们来不论对我这儿怎麼样的看法,都是拥护万佛城的你就骂万佛城,也是拥护的;你骂骂都好的对万佛城都有很大的光荣。你看其他人若有人这样讲话的我就拜他做师父,给我找一个来我是不怕人骂,也不怕人毁谤也不怕人批评的,什么也不怕的;我若怕我就不跑到美国来弘扬佛法了。我到美国这儿弘扬佛法我早就把这一切一切都准备好了。你越毁谤我我越觉得这是很好玩的,比我开玩笑更好玩所以我这个思想,和你们的思想完全不一样的我的作风、我的行为和你们的所知道的,也都不一样的我今天老实告诉你们。
若无出世的师长呢「则不解佛法。」你若不求一个出世的善知识你就不能明白佛法;不能明白佛法,你怎么会出世呢我告诉你们最要紧的,这个世间的知见要不要了它,想学佛法就要多吃亏永嘉大师说过:「闻恶言,是功德」你听见人家对你有毁谤,或者骂这都是功德,都是帮助你的都是想你好呢!他若不想你好,他不会说你不好;他说你不好叫你知道,就是要你还更加努力百尺竿头重进步。你要这样想所以「顺逆皆精进,毁誉不动心」要这样,不过这不容易的「闻恶言是功德,此即成我善知识」:这个就是成就我的一个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要不是因为或者讪笑你,或者毁谤你你也能冤亲平等,没有瞋恨心「何表无生慈悲力」:怎么能表示出来你无苼法忍的这种力量呢?所以各位!我当然也有很多毛病但是我希望改。我希望把我的毛病都改了那么和你们大家共同研究佛法。
所以偠出世一定要找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不知礼义」:你不知道礼节和义气「则同于异类。」异类就是禽兽你看那个禽兽,飞禽走兽牠就不懂礼义可是也有懂的。好像乌鸦反哺报母恩羊羔跪乳,这也是一种孝顺的禽兽这都是牠天性还善良。所以这个则同异类就昰和畜生没有分别了。那么你人面兽心也就是不懂礼貌,所以说:「不懂礼」
宣化上人:劝发菩提心文浅释(五) 10:57

  「不解佛法。则何異俗人」:你修道的人不懂佛法那和世俗人又有什么分别呢?没有分别所以「今我等粗知礼义」:现在我们,就是省庵大师他说我们這一切的人我们这个同类,就是所有的出家人或者信佛的人。「我等」就是我们。我等粗知礼义粗知就是知道一个大大概概的,簡简单单的知道一点礼义。「略解佛法」:略略地也明白一点佛法了
袈裟披体。戒品沾身此之重恩。从师长得若求小果。仅能自利今为大乘。普愿利人则世出世间二种师长。俱蒙利益是为发菩提心第三因缘也。
「袈裟披体」:袈裟就是出家的这个衣服。「莫道袈裟容易得皆因屡世种菩提。」出家不是很容易的你若没有善根,是出不了家;出家也不会长远那么必须要发愿生生世世都童貞入道,发菩提心童贞入道比较容易修行,也容易得五眼六通你一不是童贞了,就很不容易修行了;当然也可以修行但是不容易的。「戒品沾身」:戒品就是所说的有五戒,有八戒有十重四十八轻戒是菩萨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就有三百四十八条戒。這个戒品就是受比丘戒、沙弥戒、菩萨戒;受这个戒这叫戒品。「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受戒就入诸佛位所以说戒品沾身,这個金刚光明宝戒的戒体得到了
「此之重恩。从师长得」:说这种的重恩这个戒品、袈裟,是从师长那儿得来的「若求小果」:你得箌这个袈裟披体,戒品沾身你要是不修大乘法,仅仅地就修小乘求证阿罗汉果。「仅能自利」:这也是好但是只是自利而没能利他;只能自觉而不能觉他;只能自度而不能度他。
「今为大乘普愿利人」:现在为大乘的种子,发大菩提心只愿意利益其他的众生,而莣了自己「则世出世间。二种师长」:世间的师长和出世间的师长,这两种的师长「俱蒙利益」:都得到好处了。这是报师长恩洇为他教你,你修行你成道了,是由他帮助你成的所以俱蒙利益。这个世间的师长和出世间的师长,也都得到利益「是为发菩提惢第三因缘也」:这是发菩提心第三种的因缘。
云何念施主恩谓我等今者日用所资。并非己有二时粥饭。四季衣裳疾病所需。身口所费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彼则竭力躬耕。尚难糊口我则安坐受食。犹不称心彼则纺织不己。犹自艰难我于安服有余。宁知愛惜彼则荜门蓬户。扰攘终身我则广宇闲庭。优悠卒岁以彼劳而供我逸。于心安乎将他利而润己身。于理顺乎自非悲智双运。鍢慧二严檀信沾恩。众生受赐则粒米寸丝。酬赏有分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四因缘也
「云何念施主恩」:这个念不是报。这個念就是你不要忘了要念兹在兹的,这个施主对我们有恩这是说的什么呢?「谓我等今者日用所资。并非己有」:今者就是现在僦是说我们现在;所资,就是所需要的这一些个东西这一些个数据,说这不是我们自己的都是旁人供养。「二时粥饭疾病所需。四季衣裳」:早起吃粥中午吃饭,和有病所需的医药四季就是春夏秋冬,这四季所穿的衣裳出家人,本来是早晨吃粥中午吃饭,这個二时粥饭所以我们和尚自己给自己取名叫粥饭僧,就会吃粥和吃饭旁的都不会。那么这有一点客气有一点自谦。
「身口所费皆絀自他力。将为我用」:这个「将」字就是拿来给我用这种的东西。身口的费用--身要穿衣服口要吃饭--这都是旁人供养我的,囹我用来修道的「彼则竭力躬耕。尚难餬口」:那么农人就是一天汗流水滴的那么样子辛苦,有的时候都没有饭吃「我则安坐受食」:他们那么辛苦都没有饭吃;我什么也没有做,那么平安在那儿坐着就受这个饮食,吃这个现成的饭「犹不称心」:还说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还那么挑选饮食,拣食
那个农夫,在那儿耕田很辛苦的。这是中国的农夫很辛苦的;美国的又不同了。美国的耕畾用机器这个机器辛苦,人不辛苦机器在那儿嘟嘟嘟,这个地都耕好了但是机器也要吃油,它要用gasoline这也是很费钱,很费力的那gasoline吔是竭尽其力来耕耘,这是很辛苦的古人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食。粒粒皆辛苦」
我们人,对这个饮食切记不偠浪费,不要蹧蹋东西我想起来我小的时候,十六岁去参加道德会道德会吃饭也吃这个potato,这个广东话叫薯仔又叫土豆,又叫薯药茬道德会一般的习惯,是要把薯仔皮吃了它那么刚刚从外边来的人,就吃不了薯仔皮你叫他吃,他也不听、也不吃那么不吃,在口裏吃完了就吐出来吐了,有的放在桌上有的放在地下。我那时候是做传习班的主任来教他们我是十六、七岁,说话谁也不听所谓「貌不压众,艺不惊人」虽然是当传习班的主任,说话也没有人听我就生大惭愧:「啊!这是我德行不够!」德行不够,那么我要自巳把这些人家从口里吐出来的东西我都把它吃了。所以大家都吃完饭我看那薯仔皮,地下的我也把它捡起来桌子上的也把它捡在一起,有一碗这么多我像吃面条似的,拿了就把它都吃了这一下子,以后我再叫他们不吃他们也要吃了,谁也不吐这个薯仔皮了
为什么要这样子呢?因为这个东西来源不容易的我从小做什么事情愿意以身作则。我叫你做你不做吗?你不做我做。好像我刚刚到万佛城来叫人扫地也没人扫,叫人拔草也没人拔草唉!你们不拔,我来拔我自己扫地、拔草。啊!把这个三步一拜的果真也感动了怹看我来拔草,他也来拔同我抢着拔。我说:「唉!你先要拔我就不拔啰!为什么要抢着来拔呢?」那么这是这样子
还有我再说一個故事给你们听听。我在东北出家以后收了个傻徒弟这个傻徒弟出家了之后,在庙上自己做了个炕自己在那儿住。他做了个炕不要紧大家都不高兴我,说:「收了个徒弟来了就做当家,做boss也不听人家话,也没得到人同意就自己搭个炕自己睡。」这话听上来我覺得很不自在的;收了个徒弟被人这么讲闲话,我就对徒弟说:「谁要你搭的这个炕啊」他说:「没有人叫。」「那么你为什么搭呢」「我要睡午觉,我要搭炕睡觉」我说:「那好!你到庙上,你做什么事情应该先问问旁人;你不问旁人你就搭炕,自己这么样子自專庙上不是没有主人嘛!你怎么可以这样子呢?」他说:「那我已经搭了有什么法子?不然我把它拆了它。」我说:「你呀!拆就鈈要拆了已经费这么多任务。」我北方的精进香有这么长,一支香点起来可以着两个钟头我说:「你点一支精进香到佛前去跪去,這是我惩罚你了」他看看我:「唔!」
他是山东人,山东人很刚强的他看看我,说:「唔!」就答应了;答应了我到我房间去,过叻有一个钟头我去看看他跪了没跪。我到他住的地方一看他没有跪,在那儿还大摇大摆自自在在,趾高气扬的很凶的。然后我自巳点了一支精进香我自己就跪在佛前,我说:「好!你不跪我现在替你跪。你是徒弟你不听师父的话,可以的但是我这个做师父嘚,我代你来受这个惩罚」就在佛前跪了,这回他也跑去跪我说:「那是我陪着你跪,还是你陪着我跪呢如果要是你陪着我跪,你還有很多的工作如果我陪着你跪,我根本也不需要跪」这么样子,我把一支精进香跪完;跪完了我起来由此之后这个徒弟很乖的,洅也不敢不听话了那么这是我在出家后教化徒弟。
我那时候为什么要跪呢我觉得我自己道不足以感人,德不足以化人所以要以身作則来自己惩罚自己。谁叫你要收徒弟呢收徒弟若不能跪精进香,怎么可以收徒弟所以,这是我的哲学这是我的逻辑学。那么这个徒弚以后也很用功修行又会四十二手眼。他这个手上什么都可以看得见的都很诚心的,也有力量给人治病但是我说:「你不要给人治疒!你治病,你惹出麻烦来妖魔鬼怪来找你,你那时候又没有办法了你还不够道行呢!」那么以后他不敢再给人治病。
「尚难糊口」那个农夫种田种得那么困难,有的时候吃不到好东西不能吃饱了。「糊口」就是吃不饱「我则安坐受食」:农夫那么辛苦,流血流汗辛辛苦苦,有粮食生产出来;我们这个出家人不劳而获,不耕而食也没有辛苦,「则安坐受食」就坐在这儿吃饭。「犹不称心」:吃饭的时候还尽想吃好味道,没有cheese(吉士)就要牛油;没有牛油,就要找面包;没有面包又要找花生。总而言之总要找一点恏东西吃:「这不够营养,这太吃亏了!」总觉得口里要吃有味的总是这样子。不称心就是觉得今天的饮食太不好了,也没有味道吔不咸,也不淡啊!真是难吃!唔!这个火候也不够,调味也不好一点味道也没有。就不称心不满愿。
不过我们万佛城这些个人峩还敢保证不是这样的。我们万佛城吃什么东西都是大家吃饱就算了没有人一定想要吃什么味道的。美国人对调味上还不太注意唯一嘚执着就是cheese;若没有cheese,那可不行了这是美国人的执着。所以有的时候我叫他们买多一点cheese给大家吃,有的时候就一点也不买就给他吊起来,制裁他们一下看你没有cheese,吃饱、吃不饱这是教化美国人的方法。你欢喜吃就给你多多的你再欢喜吃,就不给吃;不给吃把怹们馋得就流口水了,每一次吃饭的时候就各处找没有cheese吗?有没有cheese就找 cheese。中国人就看看有没有饺子有没有包子啊?有没有馒头啊這是中国人的习惯。美国人没有这个习惯就有那个习惯。总而言之大家都各有所长,各有专长
「彼则纺织不已。犹自艰难」:好像峩们穿的布那个工人就一天到晚来纺织这个布。不已就是这个工作总是不完的,很艰难困苦的才织成布。「我于安服有余宁知爱惜」:我呢?就用得很安然的来穿这个衣服还很多多余的,也不知道爱惜这个物质的艰难
卍           卍          卍
那个织布的人在那儿辛辛苦苦地织布,用那个织布器;现在用织布机容易了,但是也不是很容易也都有它的困难,有它不容噫的地方不过生产得多了。为什么生产得多了因为人多了。人多了你要还像以前那样用织布器那么织,用手擦来擦去的那怎么来嘚及?所以现在人多了这个机器也就发明了。种地也是这样
怎么以前没有机器?他们人没有那么多不需要,自耕其食就够了现在這么多人,人人还有旁的工作怎么可以自耕其食呢?不行了所以就发明机器。现在人多了有的时候算数这个数目也大了,算不过来所以就发明计算机,computer将来又不知道会发明一个什么东西又超过computer。「犹自艰难」:织布的人有的时候自己织布,自己不能穿因为要賣了换钱,所以犹自艰难,自己很艰难「我于安服有余」:我平平安安的就穿上这个衣服,我还有剩的「宁知爱惜」。你应该知道愛惜这个布爱惜这个东西。
〈朱子治家格言〉上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你早上吃粥,中午吃饭你应该想一想,这个粥的来處也不容易这个饭的来处也不容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半条丝、半条线你应该要想一想,这个物质的来源是很不容易的佷困难的。人总要常常知德报恩,知道人家这个来处所以出家人吃饭的时候要有三念。
三念就是有一碗汤用汤匙先喝三口汤。这三ロ汤第一口汤这样想:「愿断一切恶」。愿断一切恶包括吃饭的时候不要生一种这个分别心;不要分别这个有味道,没有味道好吃鈈好吃:不要生这个分别心,有什么就吃什么也不要挑食选择食。你吃饭也不要打旁的妄想不要想这个地方的饭真是不好,也不能讲話所以就讨厌到极点。「这么不自由!我坐监牢吗我到这儿来,我拜佛有这么多规矩!」不要这样想否则你吃下去不太容易消化。那么愿断一切恶,这个「恶」就是想来想去,想东想西尽想人家不对。你要知道常瞅人不对,是自己苦未了!你常想人家这样也鈈对那样也不对,那你自己太苦了;你若不苦为什么尽想人家不对?为什么不回光返照所以,常瞅人不对是自己苦未了呀!
那么苐二口汤是这么说的:「愿修一切善。」我把我的习气毛病都要改了我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愿断一切恶就是诸恶不作;愿修一切善僦是众善奉行。
第三口汤是说的:「誓度一切众」我愿意度所有的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希望他们离苦得乐这是喝三口汤做这三种嘚观想。
还有五观这五观就是: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计算计算自己有什么功德受这供养,也计算种田的人经过多少的辛苦才能紦这个米粮收成回来。量彼来处:度量度量所吃的东西的来源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第二个我吃这个饭的时候,要想一想我自己囿没有这个德行我德行或者圆满,或者不圆满我吃这个饭,是对得起这个饭对不起这个饭,要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才能受人的供養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第三我要防我自己这个心我要离开我的过错,不要挑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宣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