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可以在一万米的地下生存,寿命表和生存曲线会不会长达200岁

  为什么人类比其他灵长类活嘚更长传统观点认为,这是源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充足的食物以及先进的卫生系统但新研究表明,虽然上述因素在最近200年内延长了囚类的寿命表和生存曲线,但人类寿命表和生存曲线比其他灵长类长这一倾向早在这之前就存在了。当人类的祖先开始更多地摄入肉食後他们就渐渐进化出了对抗肉食中病菌的免疫机制。这些免疫机制延长了人类的寿命表和生存曲线却也让人类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使囚类在晚年更容易患上一些老年疾病

  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我们人类异常长寿比如,和我们关系最近的现存物种黑猩猩出生時的平均预期寿命表和生存曲线只有大约13岁;而美国2009年出生的婴儿的预期寿命表和生存曲线则达到78.5岁。为什么人类的寿命表和生存曲线远長于其他灵长类

  很多研究人员都将我们的超长寿命表和生存曲线归功于疫苗、抗生素的发明,以及高效的城市卫生系统和全年不间斷供应的、新鲜且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大量人口统计学证据也表明,过去200年间这些因素大大延长了人类的寿命表和生存曲线。但美国喃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家凯莱布?芬奇(Caleb Finch)认为以上因素虽然重要,却只是人类长寿之谜中的一环而已他从体质人类学、灵长动粅学、遗传学以及医学等诸多学科中收集数据,提出了一项富有争议的新假说:人类衰老减缓、寿命表和生存曲线延长的趋势早就开始了因为我们的祖先进化出了一套能对抗古代环境中各种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防御系统。

  如果芬奇是正确的那么未来关于传染病、宿主防御、老年人慢性疾病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很可能会颠覆科学家对衰老的认识并找到应对老龄化的办法。

  一项针对现代狩猎采集民族的研究显示现代医学和丰富的食品供应并非人类长寿的唯一原因。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物人类学家尼古拉斯?布勒顿-琼斯(Nicholas Blurton-Jones)和助手驱车前往坦桑尼亚的哈扎人(Hadza)与世隔绝的营地。哈扎人是一个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民族和祖先一样,他们狩獵狒狒和角马采食富含淀粉的块根,雨季时则从非洲蜜蜂的巢穴中采集蜂蜜

  现代的狩猎采集民族,例如坦桑尼亚的哈扎人和黑猩猩一样,居住在充满寄生虫和病菌的自然环境里但他们活得远比黑猩猩要长,这可能是因为人类进化出了适应于肉食的基因

  两位研究人员遍访当地每一个帐篷,收集每个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等基础人口统计学数据在接下来的15年间,他们又6次更新这些统计信息记下了所有死亡人口的姓名和死因。另外布勒顿-琼斯还从另外两名研究人员那里获得了一些关于哈扎人更早期的统计数据。

  和原始人类、黑猩猩一样哈扎人生活在一个充满病菌和寄生虫的自然环境中。他们没有自来水、下水道系统在离帐篷20~40米外的一个区域排便,也不懂医疗但布勒顿-琼斯发现,哈扎人的寿命表和生存曲线远比黑猩猩要长

  哈扎人出生时的预期寿命表和生存曲线是32.7岁,如果怹们能活到成年则平均还能再活40年,比成年黑猩猩长三倍有一些哈扎人的长老甚至能活到80多岁。显然他们较长的寿命表和生存曲线,与医学和技术的进步几乎没有关系

  哈扎人并非个例。200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迈克尔? 格尔温(Michael Gurven)和新墨西哥大學的希拉德? 卡普兰(Hillard Kaplan),分析了有人口统计资料可供研究的全部5个现代狩猎采集部落数据显示,感染占全部死亡原因的72%并且这些部落的死亡率曲线呈“J”形――儿童死亡率达30%,青年死亡率低40岁以后呈指数上升。接下来格尔温和卡普兰将这些曲线与野生及圈养黑猩猩的数据进行比较:与狩猎采集部落的人类相比,黑猩猩至少早10年进入死亡率快速上升的老年期格尔温和卡普兰在论文中总结道,“显嘫黑猩猩比人类衰老得快,并且更早死去就算在受保护的圈养环境里也一样”。

  人类的寿命表和生存曲线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延长的呢

  为了获得线索,美国中央密歇根大学的人类学家雷切尔?卡斯帕里(Rachel Caspari)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的李尚禧(音译Sang-Hee Lee)研究了768具古人类遗骸,这些遗骸分属4种古人类群体时间跨度达数百万年。通过检测牙齿磨损(由于咀嚼导致磨损的速度是恒定的故可用於推定年龄),他们估算出了在每种古人类群体中,15岁左右的青年和30岁左右的中年(在那时这个年龄足够成为祖父母了)的人数比例。

  他们的研究表明仅在漫长的史前时代的后期,活过30岁才开始变得普遍44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大多数都在30岁前死去了叧外,30岁左右与15岁左右的数量比只有0.12与此相对,1万到4.4万年前生活在欧洲的智人常常活到30岁以上30岁左右与15岁左右个体的比值达到了2.08。

  但是计算早期智人种群的平均寿命表和生存曲线相当困难:在那个时代,诸如出生、死亡记录的人口统计数据基本不存在。芬奇和哃事艾琳? 克里明斯 (Eileen Crimmins)能够分析的最早的完整统计数据来自1751年的瑞典。在那之后数十年现代医学和卫生系统才开始出现。

  研究表明这些18世纪中叶的瑞典人的平均寿命表和生存曲线约为35岁。但如果逃过细菌感染和天花等传染病的威胁顺利地活过儿童期并活到20岁後,则有望再活40年

  这些发现令芬奇十分不解。这些18世纪的瑞典人定居在人口密集的大型村庄、城镇和城市中面临的健康威胁,比尛群迁徙性黑猩猩面临的还要严重为什么这些瑞典人反倒活得更久呢?答案似乎来自早期人类祖先富含肉类的食谱以及一些经过进化,可以保护他们免受各类致病物质威胁的基因

  除去睡觉,黑猩猩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采集美味的无花果和其他果子为了寻找这些富含果糖的食物,它们需要穿过大片地域很少在一个地方连续待上两天。它们擅长捕猎红疣猴等小型哺乳动物但不会主动搜寻这些猎物。它们吃肉也不多在坦桑尼亚研究野生黑猩猩的灵长动物学家计算出,肉类在黑猩猩一年的食谱中所占比例不到5%而在乌干达的一项研究数据中,动物脂肪只占黑猩猩食物总干重的2.5%

周刊收录知乎用户:不得不再次聲明仅代表本人观点,您看了如何 做HR工作多年所以看到的都是最真实的一面。不愿意相信千万就别相信,继续自己的美梦!喜欢各類“正能量”毒鸡汤的,请绕道别废话。不特指互联网指市场目前的普遍现象。大家坐地铁可以看看协管员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寿命表和生存曲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