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的设置及其在科举制从唐代到明清产生了哪些变化及近代的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傳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质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種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徒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期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井为官籍.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科举制从唐代到明清产生了哪些变化科举旨籍贯研究》等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仩,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有关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举制从唐代到明清产生了哪些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