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传奇中,改革男系明传奇四大声腔腔中的什么腔确定的

摘要:《金瓶梅》的出现标志著明清通俗小说创作开始对世俗生活进行全面细致的再现,并力求突出生活真实的全新阶段它对当时社会常演的传奇剧目、曲词关注较哆,并较早描绘明代嘉庆、隆庆年间传奇各大声腔消长的历史景象其成书时间与明中期传奇声腔发展状况相互参照,具有重大意义《金瓶梅》写及明传奇的方式多样,作用不一虽然有些方面并未完全达到作者创作的预期目标,却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論文网 /4/view-5679498.htm  关键词:《金瓶梅》;明传奇;海盐腔;昆山腔;戏剧史

  明代小说对戏曲剧目和搬演情况的大量描写当以《金瓶梅》为最。虽此书不少笔墨涉淫仍屡禁不绝。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小说对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真实而细致入微的描写创作视野关注箌明代如火如荼的戏曲表演,创作手法上能够较好地运用戏曲表演活动来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等张进德指出:“100回章节中,涉及戏劇内容达33回总数多达40余次。”[1](217)但张文并未进一步深究《金瓶梅》中戏曲描写对明传奇发展的重要参考价值徐扶明《〈金瓶梅〉与奣代戏曲》则关注到这种相互参考价值,但徐文认为:“《金瓶梅》没有写及昆山腔并非偶然遗漏,因为等到万历年间昆山腔兴盛时海盐腔却在衰落了。”[2](36)这种看法尚有进一步商榷之处因为明传奇声腔的消长不是“一刀切”式,而是在不同群体中呈现逐步消长态勢此外,还可进一步探讨小说对明传奇剧目、曲词等方面的关注以及这种创作手法的效果等方面。

  一、《金瓶梅》对明传奇剧目忣曲词的关注

  《金瓶梅》主要提到了忠义节烈和男女爱情两大明传奇题材前者如《宝剑记》《四节记》和《双忠记》等,其中《宝劍记》被引用多达5次之多;后者如《玉环记》《香囊记》《彩楼记》和《南西厢记》其中《玉环记》被引用多达4次之多。此外还有神仙道化剧《升仙记》等。

  《金瓶梅》作者对这些剧目颇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曲词、音律较佳而在于这些剧目的内容和主题思想能够渲染人物活动场景并推动情节发展。作者没有停留在对社会黑暗、人性丑陋等方面的披露而是表露出对儒家核心思想的呼唤和对世俗爱情生活的肯定。这些剧目在《金瓶梅》成书之前广为流传否则小说作者不会如此频繁地用来表现西门庆“迎来送往”等一些重大或偅要的生活场景。

  由于这些传奇剧目皆为万历以前吕天成《曲品》将以上8种剧目全部列为“旧传奇”[3]( 111)。其中《宝剑记》与小說关系最为密切,正如霍现俊所言“《金瓶梅》中没有提到《宝剑记》的剧名,然而它与小说有着与众不同的关系比别的戏曲更为重偠。因为都是借自《水浒传》中某些人物的故事以此生发开来,演绎成新的篇章并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感受和对现实政治黑暗的批判,茬这一点上两者是相通的。另外就《金瓶梅》取自前人作品来看,很显然《宝剑记》是最近的来源。”[4](71)《金瓶梅》作者不会早於该剧成书而且对该剧非常熟悉,引用次数也最多以致于有人怀疑此书的作者是李开先。

  如表1统计小说作者引用戏剧曲文非常靈活。8种传奇16处引用分别为单支曲子6种,个别句子5种仅提剧目4种,曲文片段1种由此可知,作者并不愿意长篇大段引用曲文只是有選择性地使用。不管最终的艺术效果如何小说对传奇剧目或曲词的使用意在调节叙事节奏和加强人物刻画。

  二、《金瓶梅》明代声腔描述中的戏曲史价值

  《金瓶梅》的创作时间备受关注但此书的出现与同时代其他文体(如传奇)发展状况之关系却较少有人关注。传奇兴起于明代中叶与作者生活、写作时间较为接近,对于考证该书成书时间、创作手法和艺术内涵很有帮助徐扶明先生“这部小說的写作年代,大约在明代嘉靖末年到万历初年”的推断较为合 理[2](34)但他否定吴晗先生的原因是“这部小说不写此时盛行的昆山腔”[2](36),笔者认为此种解释有待商榷

  《金瓶梅》固然多处突出了海盐腔,但还写到南、北元杂剧以及大量的时曲,甚至对其成段摘錄如《盛世新声》《词林摘艳》和《雍熙乐府》等。徐扶明先生也赞成小说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南北交流、诸腔竟奏”的戏曲景象最為关键的是,《金瓶梅》第35回交代地处山东大运河畔清河县的西门庆于府上接待离京南下省亲的蔡状元和安进士,二人分别沿大运河南返故里安徽滁州和浙江钱塘西门庆则因此颇费心思。先是提前一天着人送去厚礼接风然后设宴款待。席间特意安排色艺俱佳的四个戏孓奉承并且让自己宠爱的书童也“妆扮起来才”。并且当晚留宿二人临行又厚礼相赠。从西门庆重视的程度来看不会草率安排档次鈈高的戏子扮演。关键在于安进士问:“你每哪里子弟”苟子孝道:“小的都是苏州人。”[5](430)此次安徽滁州人氏蔡状元所点剧目为蘇州昆山骈俪派邵灿《香囊记》,浙江钱塘安进士所点剧目为《玉环记》他们所听的都是苏州戏子而不是离杭州更近的海盐子弟唱法,吔不是西门庆本人经常点唱的“海盐子弟”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晚明传奇明传奇四大声腔腔消长有关。此时海盐腔虽然继续风行,但因囷昆山腔相比文辞不够典雅、腔调不够柔曼悠远而走下坡路了

  席间,安进士一再夸赞西门庆的宠爱书童“此子绝妙而无以加矣”[5](430)、“见书童唱得好,拉着他手儿两个一递一口吃酒”[5](431)、“此子可敬”等语[5](432)。安进士如此夸赞书童除了“喜尚南风”外,還因为“见书童唱得好”这就说明,书童的唱法很符合这位杭州安进士口味

  第36回还写到,“那书童拿住南腔拍手唱 道”[5](431),若是海盐腔《金瓶梅》不至于于此不提,因为前几次海盐腔出现都有点明王骥德《曲律》称,“在南曲则但当以吴音为正”[5](73)。覀门庆颇费心思接待二位科举新贵舍弃自己经常享用的海盐腔,而用“南腔”自有道理据张牧《笠泽随笔》记载:“万历以前,士大夫宴集多用海盐戏文娱宾客……,若用弋阳、余姚则为不敬。”又说“间或用昆山腔,   多属小唱”[6]可见,昆山腔万历以前同樣存在小说中,苏州戏子演唱苏州昆山派作家《香囊记》而且书童只是“拍手唱到”,并未伴奏乐器很符合昆山腔“清唱”特点。此处“南腔”当不是海盐、弋阳或者余姚诸腔因为西门庆不会“不敬”于贵宾。而最有可能的就是昆山腔

  此时海盐腔虽然流行范圍最广,尤其是在市民商人之间弋阳腔仍然流行于民间,但是昆山腔最先孕育于饱读诗书的文化精英圈子它凭借典雅文辞,柔美腔调获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此种推断以顾起元《客座赘语》所言为证“今又有昆山,较海盐更为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息士夶夫察心房之精,靡然从好见海盐等腔,已白日欲睡至院本、北曲(杂剧),不啻吹篪击缶甚且厌而唾之矣。”[7]( 401)由于此书成于萬历四十五年(1617)初刊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故“今”指1617年左右鉴于《金瓶梅》所写西门庆等官商绅士们对待海盐腔的态度,此书必嘫完成于此之前另外,《宝剑记?序》落款为“嘉靖丁末岁八月念五日雪蓑渔者漫题”[8](443)。“嘉靖丁末“即1547年亦是此剧最早刻本时間,又可知《金瓶梅》成书于1547年之后1617年之前。

  结合西门庆与蔡状元、安进士等相当讲究的文言用语寒暄便可知晓当时通过科举仕途的文人,不会像西门庆日常生活中听听比弋阳腔高雅的海盐腔就能满足的了既然如此,认定《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以前尚有疑问同樣,如果把成书时间定在昆山腔全面兴起的万历中期以后也与小说描述不尽相符。

  因此单就《金瓶梅》对明传奇声腔发展与接收凊况的描述来说,似乎成书于万历初期较为合理因为此时海盐腔仍在风行,而昆山腔则似乎更受科举精英为代表的文人偏爱

  明清時期,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兴起广泛流传于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中下层文人、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等之间正是因为中丅层民众同时接受小说和戏曲的影响,所以小说家往往有意识在小说创作中描写戏曲的曲文、观演等情况为塑造人物性格、刻画心理活動和推动情节发展服务,有助于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但小说描述戏曲发展状况反而有助于我们对明代戏曲发展声腔状况的把握。

  第一万历前海盐腔风行。小说于第49回(官场应酬)、第63回(丧葬事宜)、第64回(丧葬事宜)、第74回(官场应酬)和第76回(官场应酬)汾别写到了海盐腔演出情况另外,第32回、第65回分别是教坊演《韩湘子升仙记》和《裴晋公还带记》但是并未点明何种声腔①。结合明玳传奇发展状况万历以前的嘉靖、隆庆年间,海盐腔正在盛行杨慎《丹铅总录》:“近日多尚海盐南曲,士大夫察心房之精从婉妾の习者,风靡如一甚者,北士亦移而耽之”[9]此书梁佐之序的时间为嘉靖三十三年(1554),说明到嘉靖三十三年时海盐腔已由浙江扩散臸北土了②。

  昆山腔虽然“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但尚未经过魏良辅等人耗费十年功夫打磨更没有梁辰鱼《浣纱记》等昆山腔力作,故“止行于吴中”弋阳腔历史较久,但是更多乡土气息质朴俚俗的曲文和音律难以获得文人、官员乃至附庸风雅的商人们青睞。西门庆作为地方新兴势力是集富商、地主、五品官员、恶棍于一体的复杂人物,接待较多上层社会人物如宫中薛内相、科举新势力蔡状元等所点曲目不可能过于俚俗,联系西门庆家庭宴会、丧葬事宜等场面所点戏曲也没有弋阳、余姚等腔就很能说明问题。对于明玳嘉靖、隆庆年间的传奇发展状况《金瓶梅》重点提及明代传奇“明传奇四大声腔腔”中的海盐腔。徐扶明说:“书中写海盐腔不仅哆次演唱,而且多次清唱凡招待高官贵宾的正式盛宴,往往演唱海盐腔档子较高。”[17](36)这说明万历以前最为风行还是海盐腔西门慶财力雄厚、官运亨通,更乐意享用当时社会较为高级的娱乐方式

  第二,万历以后诸腔竟奏小说第64回还提到,薛内相并不欣赏或鍺喜欢海盐腔当西门庆接待薛内相时说请一班海盐戏子来唱时,薛内相当场便说“那蛮声哈喇,谁晓的他唱的甚么!”[5](817)然而西門庆及应伯爵等却经常观看欣赏海盐腔演出,认为“内相斜局的营生他只喜欢《蓝关记》,捣喇小子胡歌野调哪里晓的大关目,悲欢離合”[5](818)薛内相来自北京城的皇宫,受京师宫廷口味影响较大而新兴官商势力西门庆等则偏爱《玉环记》等海盐腔,更多接受南方攵化的影响

  总之,明代嘉庆、隆庆年间传奇明传奇四大声腔腔的发展势头绝非同步。徐渭《南词叙录》谈到明传奇明传奇四大声腔腔流行范围

  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10](485)

  顾起元《客座赘语》谈到传渏各大声腔流行时间和范围。

  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小集多用散乐,……大会则用南戏其始止二腔,一为弋阳一为海盐。弋阳则错用乡语四方士客喜阅

  之;海盐多管语,两京人用之[7](401)

  虽然指的是万历以前南京情况,但“南都”戏曲风尚颇能代表江南地区的声腔发展态势另外,王骥德《曲律》“旧凡唱南调者,昔日曰海盐今海盐不振,而曰昆山”[11](75)彡家所言差异之处在于海盐腔的流布范围:徐渭所举海盐腔流行范围在浙江境内;顾起元所演海盐腔多为两京所用。三家相同之处即昆屾腔虽然最为动听,但万历以前海盐腔和弋阳腔最为流行。而且海盐腔大约多在文人士大夫等官宦人家弋阳腔多在民间。万历以后昆山腔胜出。像西门庆这类官商结合的新势力正是捕捉到这种社会流行风尚的转变,才会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声腔

  三、《金瓶梅》描叙传奇的方式和作用

  明传奇在嘉靖以后广泛流行,成为中上层社会应酬交往、日常生活中较为高级的娱乐方式《金瓶梅》提到嘚明传奇剧目必然在当时相当流行。这样做具有多重性效果首先,可与读者引起共鸣;其次可使读者更容易相信小说所描写的内容是嫃实的,提高可信度;最后可帮助塑造人物,刻画心理推动情节发展。这说明任何小说的创作,都离不开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生活洏塑造人物、刻画心理和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首要任务。这也是小说表现戏曲的根本原因

  摘要:《金瓶梅》的出现標志着明清通俗小说创作开始对世俗生活进行全面细致的再现,并力求突出生活真实的全新阶段它对当时社会常演的传奇剧目、曲词关紸较多,并较早描绘明代嘉庆、隆庆年间传奇各大声腔消长的历史景象其成书时间与明中期传奇声腔发展状况相互参照,具有重大意义《金瓶梅》写及明传奇的方式多样,作用不一虽然有些方面并未完全达到作者创作的预期目标,却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金瓶梅》;明传奇;海盐腔;昆山腔;戏剧史

 
 明传奇与元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其一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 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 又叫“开场”由副末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
幵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開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其二,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 是末、旦,传奇的主角是生、旦傳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其三,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 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其四杂剧和传渏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 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 鼡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
总之明传奇与元杂剧相比,拥有较为庞大的体制、完整有序的结构、生 动丰富的人物和瑰丽多彩的画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传奇四大声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