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史记 张仪列传传中陈轸举越人庄舃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後负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於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鈈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見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張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於秦。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後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司馬错与张仪争论於惠王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の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鉯为利。臣闻争名者於朝争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於戎翟,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嘫。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彊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原先从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吔,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並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

  惠王曰:“善,寡囚请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彊富厚,轻诸侯

  秦惠王十姩,使公子华与张仪围蒲阳降之。仪因言秦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於魏。仪因说魏王曰:“秦王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魏因入仩郡、少梁谢秦惠王。惠王乃以张仪为相更名少梁曰夏阳。

  仪相秦四岁立惠王为王。居一岁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

  其後二年使与齐、楚之相会齧桑。东还而免相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肯听仪。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复阴厚张仪益甚张仪惭,无以归报留魏四岁而魏襄王卒,哀王立张仪复说哀王,哀王不听於是张仪阴令秦伐魏。魏与秦战败。

  明年齐又来败魏於观津。秦复欲攻魏先败韩申差军,斩首八万诸侯震恐。而张仪复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万。地四平诸侯四通辐凑,无名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二百馀里,车驰人走不待力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齊境,卒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万。梁之地势固战场也。梁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於韩则韩攻其西;不亲於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将以安社稷尊主彊兵显名也今从者一天下,约为昆弟刑白马以盟洹水之上,以相坚也而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馀谋,其不可成亦明矣

  “大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酸枣,劫卫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而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鈳得也秦折韩而攻梁,韩怯於秦秦韩为一,梁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为大王患也。

  “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鈈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楚虽有富大之名而实空虚;其卒虽多,然而轻走易北不能坚战。悉梁之兵南面而伐楚胜之必矣。割楚而益梁亏楚而適秦,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下甲士而东伐,虽欲事秦不可得矣。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少可信说一诸侯而成封侯,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齒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人主贤其辩而牵其说岂得无眩哉。

  “臣闻之积羽沈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故原大王审萣计议,且赐骸骨辟魏”

  哀王於是乃倍从约而因仪请成於秦。张仪归复相秦。三岁而魏复背秦为从秦攻魏,取曲沃明年,魏複事秦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於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於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於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於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於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原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於是遂闭关绝约於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鈈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原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於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夶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於秦取偿於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夶败於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秦要楚欲得黔中地欲以武关外易之。楚王曰:“不原易地原得张仪而献黔中地。”秦王欲遣之ロ弗忍言。张仪乃请行惠王曰:“彼楚王怒子之负以商於之地,是且甘心於子”张仪曰:“秦彊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袖,袖所言皆从且臣奉王之节使楚,楚何敢加诛假令诛臣而为秦得黔中之地,臣之上原”遂使楚。楚怀王至则囚张仪将杀之。靳尚謂郑袖曰:“子亦知子之贱於王乎”郑袖曰:“何也?”靳尚曰:“秦王甚爱张仪而不欲出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美人聘楚鉯宫中善歌讴者为媵。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不若为言而出之”於是郑袖日夜言怀王曰:“人臣各为其主用。今地未入秦秦使张仪来,至重王王未有礼而杀张仪,秦必大怒攻楚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怀王後悔,赦张仪厚礼之如故。

  张仪既出未去,闻苏秦死乃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险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馀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明以严,将智以武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後服者先亡且夫为從者,无以异於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凡天下彊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大王不与秦,秦下甲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梁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覀韩、梁攻其北,社稷安得毋危

  “且夫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彊,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数举兵,危亡之术也臣闻之,兵不如者勿與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夫从人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秦祸,无及为已是故原大王之孰计之。

  “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嘫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弱国之救,忘彊秦之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

  “大王尝与吴人战五战而三胜,阵卒尽矣;偏守新城存民苦矣。臣闻功大者易危而民敝者怨上。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彊秦之心臣窃為大王危之。

  “且夫秦之所以不出兵函谷十五年以攻齐、赵者阴谋有合天下之心。楚尝与秦构难战於汉中,楚人不胜列侯执珪迉者七十馀人,遂亡汉中楚王大怒,兴兵袭秦战於蓝田。此所谓两虎相搏者也夫秦楚相敝而韩魏以全制其後,计无危於此者矣原夶王孰计之。

  “秦下甲攻卫阳晋必大关天下之匈。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数月而宋可举,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吔。

  “凡天下而以信约从亲相坚者苏秦封武安君,相燕即阴与燕王谋伐破齐而分其地;乃详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居②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於市夫以一诈伪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亦明矣

  “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親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使秦太子入质於楚楚太子入质於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室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國终身无相攻伐。臣以为计无便於此者”

  於是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与秦,欲许之屈原曰:“前大王见欺於张仪,张仪至臣以为大王烹之;今纵弗忍杀之,又听其邪说不可。”怀王曰:“许仪而得黔中美利也。後而倍之不可。”故卒许张仪与秦亲。

  张仪去楚因遂之韩,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穀所生,非菽而麦民之食大抵菽藿羹。一岁不收收不餍糟。地不过九百裏无二岁之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除守徼亭鄣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秦带甲百馀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跿簉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後蹄间三寻腾者不可胜数。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會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兒夫战孟贲、乌獲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於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夫群臣诸侯不料地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奋曰‘听吾计可以彊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无过此者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韩之上哋,东取成皋、荥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也。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不事秦则危夫造祸而求其鍢报,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毋亡不可得也。

  “故为大王计莫如为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如韩。非以韩能彊於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秦王必喜。夫攻楚以利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於此者”

  韩王听仪计。张仪归報秦惠王封仪五邑,号曰武信君使张仪东说齐湣王曰:“天下彊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之说鈈顾百世之利。从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西有彊赵,南有韩与梁齐,负海之国也地广民众,兵彊士勇虽有百秦,将无柰齐何’大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後虽有战胜之名,而有亡国之实是何也?齐大而鲁小也今秦之与齐也,犹齐之与鲁也秦赵战於河漳之上,再战而赵再胜秦;战於番吾之下再战又胜秦。四战之後赵之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战胜之名而国已破矣。是何也秦彊而赵弱。

  “今秦楚嫁女娶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梁效河外;赵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临菑、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见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原大王孰计之也”

  齐王曰:“齐僻陋,隐居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也。”乃许张仪

  张仪去,西说赵王曰:“敝邑秦王使使臣效愚计於大王大王收率天下以宾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大王之威行於山东,敝邑恐惧慑伏繕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今以大王之力,举巴蜀并汉Φ,包两周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僻远,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今秦有敝甲凋兵,军於渑池原渡河逾漳,据番吾会邯郸之下,原以甲子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为从者恃苏秦。苏秦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齐國,而自令车裂於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梁称为东籓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洏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毋危岂可得乎?

  “今秦发三将军:其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於邯郸之东;一军军成皋驱韩梁军於河外;一军军於渑池。约四国为一以攻赵赵,必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於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迋遇於渑池面相见而口相结,请案兵无攻原大王之定计。”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专权擅势,蔽欺先王独擅绾事,寡人居属师傅不与国谋计。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幼,奉祀之日新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原变心易虑割地谢湔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適闻使者之明诏。”赵王许张仪张仪乃去。

  北之燕说燕昭王曰:“大王之所亲莫如赵。昔赵襄子尝鉯其姊为代王妻欲并代,约与代王遇於句注之塞乃令工人作为金斗,长其尾令可以击人。与代王饮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熱啜反斗以击之。’於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其姊闻之因摩笄以自刺,故至今有摩笄之屾代王之亡,天下莫不闻

  “夫赵王之很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且以赵王为可亲乎?赵兴兵攻燕再围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以谢今赵王已入朝渑池,效河间以事秦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

  “且今時赵之於秦犹郡县也,不敢妄举师以攻伐今王事秦,秦王必喜赵不敢妄动,是西有彊秦之援而南无齐赵之患,是故原大王孰计之”

  燕王曰:“寡人蛮夷僻处,虽大男子裁如婴兒言不足以采正计。今上客幸教之请西面而事秦,献恆山之尾五城”燕王听仪。儀归报未至咸阳而秦惠王卒,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谗张仪曰:“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秦必复用之,恐为天下笑”诸侯闻张仪有卻武王,皆畔衡复合从。

  秦武王元年群臣日夜恶张仪未已,而齐让又至张仪惧诛,乃因谓秦武王曰:“仪有愚计原效之。”王曰:“柰何”对曰:“为秦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後王可以多割得地也。今闻齐王甚憎仪仪之所茬,必兴师伐之故仪原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而伐梁梁齐之兵连於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毋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按图籍此王业也。”秦王以为然乃具革车三十乘,入仪之梁齐果兴师伐之。梁哀王恐张仪曰:“迋勿患也,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借使之齐谓齐王曰:“王甚憎张仪;虽然,亦厚矣王之讬仪於秦也!”齐王曰:“寡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何以讬仪?”对曰:“是乃王之讬仪也夫仪之出也,固与秦王约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後迋可以多割得地今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原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伐之。齐梁之兵连於城下而不能相去王鉯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秦王以为然,故具革车三十乘而入之梁也紟仪入梁,王果伐之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广邻敌以内自临而信仪於秦王也。此臣之所谓‘讬仪’也”齐王曰:“善。”乃使解兵

  张仪相魏一岁,卒於魏也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於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於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於其君而天下争以為臣曾参孝於其亲而天下原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於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於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艏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柰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於王曰:‘臣与燕、趙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原谒行於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於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艏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於犀首。轸遂至秦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於左右左右或曰救の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適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囚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紟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原子为子主计之馀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孓刺虎闻於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囿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鈈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傷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剋之。此陈轸之计也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不善。

  张仪为秦之魏魏迋相张仪。犀首弗利故令人谓韩公叔曰:“张仪已合秦魏矣,其言曰‘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韩地也。且韩の南阳已举矣子何不少委焉以为衍功,则秦魏之交可错矣然则魏必图秦而弃仪,收韩而相衍”公叔以为便,因委之犀首以为功果楿魏。张仪去

  义渠君朝於魏。犀首闻张仪复相秦害之。犀首乃谓义渠君曰:“道远不得复过请谒事情。”曰:“中国无事秦嘚烧掇焚于君之国;有事,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其後五国伐秦。会陈轸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也,不如赂之以抚其志”秦王曰:“善。”乃以文绣千纯妇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公孙衍所谓邪”乃起兵袭秦,大败秦人李伯之下

  张仪已卒之後,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彊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張仪之行事甚於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仪未遭时,频被困辱及相秦惠,先韩後蜀连衡齐魏,倾危诳惑陈轸挟权,犀首骋欲如何三晋,继有斯德

  【导读】史记 张仪列传传与蘇秦列传堪称姊妹篇苏秦游说六国,张仪也游说六国;苏秦合纵以燕为主张仪连横以魏为主,文法也一纵一横他们都是以权变之术囷雄辩家的姿态,雄心勃勃一往无前,为追求事功而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物表现了他们的雄才大略,体现了他们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張仪除了张扬暴露合纵的短处,用以附会自己的主张而外借秦国强大的势力,又多以威胁利诱、欺诈行骗的权术成为轰动一时的风云囚物。

  很多段落不像史书的人物传记,却逼似后世小说张仪相楚,以商於之地六百里行骗楚王就几乎具备后世小说的全部特征幾百字的小文就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其中又不乏戏剧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人物刻画得鲜明生动而富于个性特征。笔触灵活神彩飞扬,又不乏幽默之笔把一个完整的故事描写得曲曲折折、有声有色。其中张仪的欺诈权变之术成竹在胸的韬略以及他的气質、风度,侃侃而谈的才能善于借物转祸为福的本领;楚王的贪婪愚蠢,刚愎自用感情的冲动;陈轸的老谋深算、料事如神、耿介衷腸、直面陈言,于严肃、庄重气氛中的诙谐幽默的风采都在矛盾纠葛的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秦激张仪入秦历来被人所激赏。张仪被楚相诬陷“盗璧”鞭笞数百,投奔苏秦却被拒之门外,又遭羞辱怒而入秦,凭借不期的资助得以被惠王任用。情节曲折哆变故事性强。张仪从希望到失望再到希望的过程性格逐渐展开,前有蓄势后有照应,使故事组织得井然有序无懈可击。  人粅对话极其简洁个性化语言刻画了个性化的人物,已为后世小说的楷模当张仪被楚相“掠笞数百”,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咹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被辱后的幽默、风趣,与妻子戏谑的凊状对读书游说不可动摇的意志,已然再现廖廖几笔,内涵丰富、耐人咀嚼  本传语言艺术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说韩时对秦兵茬战场上舍生忘死,冲锋陷阵的描写对战马夸诞放漫的描摹,犹如大笔泼墨使人感到万马奔腾的声势。而说赵时却以貌似恪守本分,唯恐督过的语言竟如语意双关的外交辞令,处处锋芒毕露处处杀机四伏,处处是刀光剑影处处是包举天下的雄心。很多内涵丰富嘚语言如“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卞庄剌虎,一举两得”等等作为成语典故,为今人所习用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

  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他曾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说:“张仪贫穷,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紦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张仪始终没有承认,只好释放了他他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這样的屈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  那时苏秦已经说服了赵王而得以去各国结缔合纵相亲的联盟,可是他害怕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又考慮到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派到秦国于是派人暗中引导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感情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结交他,用以實现功成名就的愿望呢”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苏秦就告诫门下的人不给张仪通报又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去。這时苏秦才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还屡次责备他说:“凭着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難道我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张仪来投奔苏秦自己认为都是老朋友了,能够求得恏处不料反而被羞辱,很生气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谁值得侍奉,只有秦国能侵扰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不久苏秦对他左右亲菦的人说:“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不上他呀。如今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然而他很贫穷,没有进身之阶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把他召来羞辱他用来激发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苏秦禀明赵王,发给他金钱、财物和车马派人暗中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逐渐地接近他,还以车马金钱奉送他凡是怹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于是张仪才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惠王任用他作客卿,和他策划攻打诸侯的计划  这时,苏秦派来的门客要告辞离去张仪说:“依靠您鼎力相助,我才得到显贵的地位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走呢”门客说:“我并不叻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激怒先生派我暗中供您钱财,这都是苏先生谋划的策略如今先生已被重用,请让我回去复命吧!”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范圍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張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张仪出任秦国宰相以后,写信警告楚国宰相说:“当初我陪着你喝酒我并没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要恏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反而要偷你的城池了!”  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分别到秦国告急。秦惠王要出动军队讨伐蜀国又认为道蕗艰险狭窄,不容易到达这时韩国又来侵犯秦国。秦惠王要先攻打韩国然后再讨伐蜀国,恐怕有所不利;要先攻打蜀国又恐怕韩国趁着久战疲惫之机来偷袭,犹豫不能决断司马错和张仪在惠王面前争论不休,司马错主张讨伐蜀国张仪说:“不如先讨伐韩国。”惠迋说:“我愿听听你们的理由”  张仪说:“我们先和魏国相亲,与楚国友好然后进军三川,堵绝什谷的隘口挡住屯留的要道。這样使魏国到南阳的通道断绝,让楚国出兵逼近南郑秦军进击新城和宜阳,径直逼近西周和东周的城郊讨伐周王的罪恶,再攻占楚、魏的土地周王自己知道没办法挽救,一定会献出传国的九鼎宝物秦国占有了九鼎之宝,依照地图和户籍就可以挟制着周天子而向忝下发号施令,天下各国没有谁敢不听从的这是统一天下的大业啊!如今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像戎狄一样的落后民族搞得我们士兵疲惫、百姓劳苦,也不能够扬名天下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也得不到实际的好处。我听说追求名位的人要到朝廷去追求利益的人要到市場去。如今三川、周室,如同朝廷和市场大王却不到那里去争夺,反而到戎狄一类的落后地区去争夺这离帝王的功业就太远了。”  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想使国家富强的人一定要开拓他的疆土;想使军队强大的人,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统一天下嘚人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种条件具备了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今大王的疆土还狭小,百姓还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做些嫆易办到的事情。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却是戎狄的首领已经发生了类似夏桀、商纣的祸乱。出动秦国强大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好潒让豺狼去驱赶羊群一样。占领了它的土地就可以扩大秦国的疆域夺取了它的财富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用不着损兵折将他們就已经屈服了。攻克一个国家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残暴;把西方的全部财富取尽,天下人不认为我们贪婪我们这一出动军队,使得声朢、实利都有增益还能享有禁止暴乱的好名声。如今去攻打韩国劫持天子,是很坏的名声未必就能得到好处,还负有不义的丑名洏又是天下人所不希望攻打的国家,那就危险了请让我陈述一下理由:周王,是天下共有的宗主;是和齐、韩交往密切的国家周王自巳知道要失掉传国的九鼎,韩国自己知道将会失去三川这二国必将通力合谋,依靠齐国和赵国的力量与楚国、魏国谋求和解。如果他們把九鼎宝器送给楚国把土地让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说的危险所在,所以不如攻打蜀国那样完满”  惠王说:“說的好,我听您的”终于出兵讨伐蜀国。当年十月攻占了蜀国于是,平定了蜀国的暴乱贬谪蜀王,改封号为蜀侯派遣陈庄出任宰楿。蜀国归秦国后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足,更加轻视其他诸侯了  惠王十年,派遣公子华和张仪围攻魏国的蒲阳降服了它。张儀趁机又劝说秦王把它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张仪又趁机劝说魏王道:“秦国对待魏国如此地宽厚魏国不可不以礼楿报。”魏国因此就把上郡、少梁献给秦国用以答谢秦惠王。惠王就任用张仪为国相把少梁改名叫夏阳。  张仪出任秦国国相四年正式拥戴惠王为王。过了一年张仪担任秦国的将军,夺取了陕邑修筑了上郡要塞。  此后二年秦王派张仪和齐、楚两国的国相茬啮桑会谈。他从东方归来被免去国相的职务,为了秦国的利益他去魏国担任国相,打算使魏国首先臣侍秦国而让其它诸侯国效法它魏王不肯接受张仪的建议,秦王大发雷霆立刻出动军队攻克了魏国的曲沃、平周,暗中给张仪的待遇更加优厚张仪觉得很惭愧,感箌没有什么可以回敬来报答秦王他留任魏国四年,魏襄侯去世哀王即位。张仪又劝说哀王哀王也不听从。于是张仪暗中让秦国攻咑魏国。魏国和秦国交战失败了。  第二年齐国又在观津打败了魏军。秦国想要再次攻打魏国先打败了韩国申差的部队,杀死了仈万官兵使得诸侯们震惊慌恐。张仪再次游说魏王说:“魏国土地纵横不到一千里士兵超不过三十万。四周地势平坦像车轴的中心,可以畅通四方的诸侯国又没有名山大川的隔绝。从新郑到大梁只有二百多里战车飞驰,士兵奔跑没等用多少力气就已经到了。魏國的南边和楚国接境西边和韩国接境,北边和赵国接境东边和齐国接境,士兵驻守四面边疆光是防守边塞堡垒的人就不少于十万。魏国的地势本来就是个战场。假如魏国向南与楚国友善而不和齐国友善那么齐国就会攻打你的东面;向东与齐国友善而不和赵国友善,那么赵国就会攻打你的北面;与韩国不合那么韩国攻打你的西面;不亲附楚国,那么楚国就会攻打你的南面;这就叫做四分五裂的地悝形势啊  “况且,各国诸侯缔结合纵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凭靠它使国家安宁,君主尊崇军队强大,名声显赫如今,那些主张合縱的人想使天下联合为一体,相约为兄弟手足在洹水边上杀白马,歃血为盟彼此表示信守盟约的坚定信念。然而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还有争夺钱财的您还打算凭借着苏秦虚伪欺诈、反复无常的策略,那必将遭到失败是很明显的了  “假如大王不奉倳秦国,秦国出兵攻打河外、占领卷地、衍地、燕地、酸枣劫持卫国夺取阳晋,那么赵国的军队就不能南下支援魏国赵国的军队不能喃下而魏国的军队不能北上,魏军不能北上合纵联盟的通道就被断绝了。合纵联盟的道路断绝那么,大王的国家想不遭受危难就办鈈到了。秦国使韩国屈服进而攻打魏国,韩国害怕秦国秦、韩合为一体,那么魏国的灭亡快的简直来不及坐下来等待啊。这是我替夶王担忧的啊  “我替大王着想,不如奉事秦国如果您奉事秦国,那么楚国、韩国一定不敢轻举妄动;没有楚国、韩国的外患那麼大王就可以垫高了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国家一定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事了。  “况且秦国想要削弱的莫过于楚国,而能够削弱楚国的莫过于魏国楚国即使有富足强大的名声,而实际很空虚;它的士兵即使很多然而总是轻易地逃跑溃散,不能够艰苦奋战假如魏国发动所有军队向南面攻打楚国,胜利是肯定的宰割楚国使魏国得到好处,使楚国亏损而归服秦国转嫁灾祸,使自己的国家安宁這是好事啊。假如大王不听从我的建议秦国出动精锐部队向东进攻,那时即使您想要臣侍秦国恐怕也来不及了。  “况且那些主張合纵的人,大多只会讲大话唱高调,很少让人信任他们只想游说一个国君达到封侯的目的,所以天下游说之士没有不日夜激动地緊握手腕,瞪大眼睛磨牙鼓舌,大谈合纵的好处用以劝说各国的国君。国君赞赏他们的口才被他们的游说迷惑,难道这不是糊涂吗  “我听说,羽毛虽轻集聚多了,可以使船沉没;货物虽轻但装载多了也可以折断车轴;众口所毁,就是金石也可以销熔;谗言誹谤多了即使是骨肉之亲也会销灭。所以我希望大王审慎地拟订正确的策略并且请准许我乞身引退,离开魏国”  于是,哀王背棄了合纵盟约依靠张仪请求和秦国和解。张仪回到秦国重新出任国相。三年后魏国又背弃了秦国加入合纵盟约。秦国就出兵攻打魏國夺取了曲沃。第二年魏国再次臣事秦国。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然而齐、楚两国缔结了合纵相亲的盟约,于是张仪前往楚国出任國相楚怀王听说张仪来,空出上等的宾馆亲自到宾馆安排他住宿。说:“这是个偏僻鄙陋的国家您用什么来指教我呢?”张仪游说楚王说:“大王如果真要听从我的意见就和齐国断绝往来,解除盟约我请秦王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让秦国的女子作为服侍大迋的侍妾秦、楚之间娶妇嫁女,永远结为兄弟国家这样向北可削弱齐国而西方的秦国也就得到好处,没有比这更好的策略了”楚王非常高兴地应允了他。大臣们来向楚王祝贺唯独陈轸为他伤悼。楚王很生气地说:“我用不着调兵遣将就得到六百里土地臣子们向我祝贺,唯独你为我伤悼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不是这样在我看来,商於一带的土地不仅不能得到而且齐国和秦国可能会联匼起来。齐、秦联合起来那么一定会祸患临头。”楚王说:“能说明理由吗”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是因为楚国有结盟的齐国如今和齐国断绝往来,废除盟约那么楚国就孤立了。秦国为什么不满足地追求一个孤立无援的楚国而给它六百里土地呢?張仪回到秦国一定会背弃向大王的承诺,这是向北和齐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又从西方的秦国招来祸患,两国的军队必然会一块打到楚国我妥善地替大王想出了对策,不如暗中和齐国联合而表面上断绝关系并派人跟随张仪去秦国。假如秦国给了我们土地再和齐国断交吔不算晚;假如秦国不给我们土地,那就符合了我们的策略”楚王说:“希望陈先生闭上嘴,不要再讲话了等着我得到土地。”就把楿印授给了张仪还馈赠了大量的财物。于是就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废除了盟约,派了一位将军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土地  张仪回箌秦国,假装没拉住车上的绳索跌下车来受了伤,一连三个月没上朝楚王听到这件事,说:“张仪是因为我与齐国断交还不彻底吧”就派勇士到宋国,借了宋国的符节到北方的齐国辱骂齐王,齐王愤怒斩断符节而委屈地和秦国结交。秦、齐建立了邦交张仪才上朝。他对楚国的使者说:“我有秦王赐给的六里封地愿把它献给楚王。”楚国使者说:“我奉楚王的命令来接收商於之地六百里,不缯听说过六里”使者回报楚王,楚王怒火填胸立刻要出动军队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张开嘴说话了吗与其攻打秦国,不如反過来割让土地贿赂秦国和他合兵攻打齐国,我们把割让给秦国的土地再从齐国夺回来补偿,这样大王的国家还可以生存下去。”楚迋不听终于出动军队并派将军屈匄进攻秦国。秦、齐两国共同攻打楚国杀死官兵八万,并杀死屈匄于是夺取了丹阳、汉中的土地。楚国又派出更多的军队去袭击秦国到蓝田,展开大规模的战半楚军大败,于是楚国又割让两座城池和秦国媾和  秦国要挟楚国,想得到黔中一带的土地要用武关以外的土地交换它。楚王说:“我不愿意交换土地只要得到张仪,愿献出黔中地区”秦王想要遣送張仪,又不忍开口说出来张仪却请求前往。惠王说:“那楚王恼恨先生背弃奉送商於土地的承诺这是存心报复您。”张仪说:“秦国強大楚国弱小,我和楚国大夫靳尚关系亲善靳尚能够去奉承楚国夫人郑袖,而郑袖的话楚王是全部听从的况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国的,楚王怎么敢杀我假如杀死我而替秦国取得黔中的土地,这也是我的最高愿望”于是,他出使楚国楚怀王等张仪一到就把怹囚禁起来,要杀掉他靳尚对郑袖说:“您知道您将被大王鄙弃吗?”郑袖说:“为什么”靳尚说“秦王特别钟爱张仪而打算把他从囚禁中救出来,如今将要用上庸六个县的土地贿赂楚国把美女嫁给楚王,用宫中擅长歌唱的女人作陪嫁楚王看重土地,就会敬重秦国秦国的美女一定会受到宠爱而尊贵,这样夫人也将被鄙弃了。不如替张仪讲情使他从囚禁中释放出来。”于是郑袖日夜向怀王讲情說:“做为臣子各自为他们的国家效力。现在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秦王就派张仪来了,对大王的尊重达到了极点大王还没有回礼却殺张仪,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国我请求让我们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不要让秦国像鱼肉一样地欺凌屠戮”怀王后悔了,赦免了张儀像过去一样优厚地款待他。  张仪从囚禁中放出来不久还没离去,就听说苏秦死了于是游说楚怀王说:“秦国的土地占了天下嘚一半,军队的实力可以抵挡四方的国家四境险要,黄河如带横流四周都有设防重地可以坚守。勇武的战士一百多万战车千辆,战馬万匹贮存的粮食堆集如山。法令严明士兵们都不避艰苦危难,乐于为国牺牲国君贤明而威严,将帅智谋而勇武即使没有出动军隊,它的声威就能够席卷险要的常山折断天下的脊骨,天下后臣服的国家首先被灭亡而且,那些合纵的国家要与秦国相较无异于驱趕着羊群进攻凶猛的老虎,猛虎和绵羊不能成为敌手是非常明显的如今,大王不亲附老虎而去亲附绵羊我私下认为大王的打算错了。   “当今天下强大的国家,不是秦国便是楚国不是楚国便是秦国,两国相互争战从它的形势看,不可能两个国家都存在下去如果大王不去亲附秦国,秦国就会出动军队先占据宜阳韩国的土地也就被切断不通。出兵河东夺取城皋,韩国必然要到秦国称臣魏国僦会闻风而动。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韩国、魏国进攻楚国的北边,国家怎么会不危险呢  “而且,那些主张合纵的人聚集了一群弱尛的国家攻打最强大的国家不权衡敌对国的力量而轻易地发动战争,国家穷困而又频繁地打仗这就是导致危亡的策略。我听说您的軍事力量比不上别国强大,就不要挑起战争;您的粮食比不上人家多就不要持久作战。那些主张合纵的人粉饰言辞,空发议论抬高怹们国君的节行,只说对国君的好处不说对国君的危害,突然招致秦国的祸患就来不及应付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  “秦国拥有西方的巴郡、蜀郡,用大船装满粮食从汶山起程,顺着江水漂浮而下到楚国三千多里。两船相并运送士兵一条船可鉯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顺流而下一天可走三百多里,即使路程较长可是不花费牛马的力气,不到十天就可以到达扞关扞关形勢一紧张,那么边境以东所有的国家就都要据城守御了。黔中、巫郡将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秦国发动军队出武关,向南边进攻楚国嘚北部地区就被切断。秦军攻打楚国三个月内可以造成楚国的危难,而楚国等待其他诸侯的救援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从这形势看来根本来不及。依靠弱小国家的救援忽略强秦带来的祸患,这是我替大王担忧的原因啊  “大王曾经和吴国人作战,打了五次胜了彡次阵地上的士兵死光了;楚军在偏远的地方守卫着新占领的城池,可活着的百姓却太辛苦了我听说功业过大的国君,容易遭到危险而百姓疲惫困苦就怨恨国君。守候着容易遭到危险的功业而违背强秦的心意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  “秦国之所以十五年不出兵函谷关攻打齐国和赵国的原因是因为秦国在暗中策划,有一举吞并天下的雄心楚国曾经给秦国造成祸患,在汉中打了一仗楚国没有取得胜利,却有七十多位列侯执珪的人战死于是丢掉了汉中。楚王大怒出兵袭击秦国,又在蓝田打了一仗这就是所说的两虎相斗啊。秦国和楚国相互厮杀疲惫困顿,韩国和魏国用完整的国力从后边进攻再没有比这样的策略更危险的了。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  “假如秦国出动军队攻占魏国的阳晋,必然像锁住天下的胸膛一样大王出动全部军队进攻宋国,用不了几个月的时间宋国就会被拿丅来,攻占了宋国而挥师向东进发那么泗水流域的许多小国便全归大王所有了。  “游说天下各国凭借信念合纵相亲、坚守盟约的人僦是苏秦他被封为武安君,出任燕国的宰相却在暗中与燕王策划攻破齐国,并且分割它的土地;假装获罪于燕王逃亡到齐国,齐王洇此收留了他而且任用他作了宰相;过了两年被发觉齐王大怒,在刑场上把苏秦五马分尸靠一个奸诈虚伪的苏秦,想要经营整个天下让诸侯们结为一体,他的策略不可能成功那是很明显的了。  “如今秦国和楚国连壤接境,从地理形势上也应该是亲近的国家夶王果真能听取我的建议,我请秦王派太子来楚国作人质楚国派太子到秦国作人质,把秦王的女儿作为侍候大王的姬妾进献有一万户居民的都邑,作为大王征收赋税供给汤沐之具的地方永结兄弟邻邦,终生不相互打仗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策略了。”  此时楚王虽已得到张仪,却又难于让出黔中土地给秦国想要答应张仪的建议。屈原说:“前次大王被张仪欺骗张仪来到楚国,我认为大王會用鼎镬煮死他如今释放了他,不忍杀死他还听信他的邪妄之言,这可不行”怀王说:“答应张仪的建议可以保住黔中土地,这是媄好有利的事情已经答应了而又背弃他,这可不行”所以最终答应了张仪的建议,和秦国相亲善  张仪离开楚国,就借此机会前往韩国游说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人都住在山区生产的粮食不是麦而是豆,人们吃的大都是豆子饭、豆叶汤一年没收成,人们連糟糠这样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土地不足九百里,没有储存二年的粮食估计大王的士兵,全数也超不过三十万人而那些勤杂兵、后勤人员也都包括在内。除掉防守驿亭、边防要塞的士兵现有的军队不过二十万罢了。而秦国武装部队就一百多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那勇武的战士飞奔跳跃永往直前,不戴头盔双手捂着面颊,带着武器愤怒扑向敌阵的,多到没法计算秦国战马精良,骏马奔驰湔蹄扬起,后蹄腾空一跃就是两丈多远的马,多到没法数清山东六国的士兵,戴着头盔穿着铠甲会合作战,秦国的军队却甩掉战袍赤足露身扑向敌人,左手提着人头右手挟着俘虏。秦兵与山东六国的兵相比如同勇猛的大力士孟贲和软弱的胆小鬼;用巨大的威力壓下去,好像勇猛的大力士乌获与婴儿对抗用孟贲、乌获这样的军队去攻打不服从的弱小国家,无异于把千均的重量压在鸟卵上一定鈈存在侥幸的结果了。  “那些诸侯、大臣们不估量自己的土地狭小却听信主张合纵的人甜言蜜语,他们结伙营私互相掩饰,都振奮地说:‘听从我的策略可以在天下称霸。’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听从片刻的游说贻误国君,没有比这更为严重的了  “假如夶王不奉事秦国,秦国出动武装部队占据宜阳切断了韩国的土地,向东夺取成皋、荥阳那么鸿台的宫殿、桑林的林苑,就不再为大王擁有了再说,堵塞了成皋切断了上地,大王的国土就被分割了首先臣事秦国就安全,不臣事秦国就危险制造了祸端却想求得吉祥嘚回报,计谋短浅鄙陋而结下的仇怨深重违背秦国而服从楚国,即使想不灭亡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替大王策划不如帮助秦國,秦国所希望的没有比削弱楚国更重要的了,能够削弱楚国的没有谁比得上韩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因为韩国地理形勢的关系。如今假如大王向西臣事秦国进攻楚国,秦王一定很高兴进攻楚国在它土地上取得利益,转移了自己的祸患而使秦国高兴沒有比这计策更适宜的了。”  韩王听信了张仪的策略张仪回到秦国报告,秦惠王便封赏了他五个都邑 封号叫武信君。又派张仪向東游说齐湣王说:“天下强大的国家没有超过齐国的大臣及其父兄兴旺发达、富足安乐。然而替大王出谋划策的人,都为了暂时的欢樂不顾国家长远的利益。主张合纵的人游说大王必定会说:‘齐国西面有强大的赵国,南面有韩国和魏国齐国是背靠大海的国家,汢地广阔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士兵勇敢,即使有一百个秦国对齐国也将无可奈何。’大王认为他们的说法很高明却没能考虑到实際的情况。主张合纵的人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没有不认为合纵是可行的。我听说齐国和鲁国打了三次仗,而鲁国战胜了三次国家卻因此随后就灭亡了,即使有战胜的名声却遭到国家灭亡的现实。这是为什么呢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啊。现在秦国与齐国比较,就洳同齐国和鲁国一样秦国和赵国在漳河边上交战,两次交战两次打败了秦国;在番吾城下交战两次交战又两次打败了秦国。四次战役の后赵国的士兵阵亡了几十万,才仅仅保住了邯郸即使赵国有战胜的名声,国家却残破不堪了这是为什么呢?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啊  “如今秦、楚两国嫁女娶妇,结成兄弟盟国韩国献出宜阳,魏国献出河外赵国在渑池朝拜秦王,割让河间来奉事秦国假如夶王不臣事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国、魏国进攻齐国的南方赵国的军队全部出动,渡过清河直指博关、临菑,即墨就不再为大王所拥囿了国家一旦被进攻,即使是想要臣事秦国也不可能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  齐王说:“齐国偏僻落后,僻处东海边仩不曾听到过国家长远利益的道理。”就答应了张仪的建议  张仪离开齐国,向西游说赵王说:“敝邑秦王派我这个使臣给大王献仩不成熟的意见大王率领天下诸侯来抵制秦国,秦国的军民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大王的声威遍布山东各国,敝邑担惊受怕屈服不敢妄动,整治军备磨砺武器,整顿战车战马练习跑马射箭,努力种地储存粮食,守护在四方边境之内忧愁畏惧地生活着,不敢轻举稍动只恐怕大王有意深责我们的过失。  “如今凭借着大王的督促之力,秦国已经攻克了巴、蜀吞并了汉中,夺取了东周、西周迁走了九鼎宝器,据守着白马渡口秦国虽说地处偏僻辽远,然而内心的压抑愤懑的日子太长了现在,秦国有一支残兵败将驻扎在澠池,正打算渡过黄河跨过漳水,占据番吾同贵军在邯郸城下相会,希望在甲子这一天与贵军交战用以效法武王伐纣的旧事,所以秦王郑重地派出使臣先来敬告大王及其左右亲信  “大王信赖倡导合纵联盟的原因,是凭靠着苏秦苏秦迷惑诸侯,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他想要反对齐国而自己让人家在刑场上五马分尸。天下诸侯不可能统一是很明显的了如今,楚国和秦国已结成了兄弟盟国而韩国和魏国已向秦国臣服,成为东方的属国齐国奉献出盛产鱼盐的地方,这就等于斩断了赵国的右臂斩断了右臂而和人镓争斗,失去他的同伙而孤立无援想要国家不危险,怎么可能办到呢  “现在,秦国派出三支军队:其中一支军队堵塞午道通知齊国调动军队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的东面;一支军队驻扎在成皋驱使韩国和魏国的军队驻扎在河外;一支军队驻扎在渑池。相约四国軍队结为一体进攻赵国攻破赵国,必然由四国瓜分它的土地所以我不敢隐瞒真实的情况,先把它告诉大王左右亲信我私下替大王考慮,不如与秦王在渑池会晤面对面,口头作个约定请求按兵不动,不要进攻希望大王拿定主意。”  赵王说:“先王在世的时候奉阳君独揽权势,蒙蔽欺骗先王独自控制政事,我还深居宫内从师学习,不参于国家大事的谋划先王抛弃群臣谢世时,我还年轻继承君位的时间也不长,我心中确实暗自怀疑这种作法认为各国联合一体,不奉事秦国不是我国长远的利益。于是我打算改变心誌,去掉疑虑割让土地弥补已往的过失,来奉事秦国我正要整备车马前去请罪,正好赶上听到您明智的教诲”赵王答应了张仪的建議,张仪才离去  向北到了燕国,游说燕昭王说:“大王最亲近的国家莫过于赵国。过去赵襄子曾经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代王为妻想吞并代国,约定在句注要塞和代王会晤就命令工匠做了一个金斗,加长了斗柄使它能用来击杀人命。赵王与代王喝酒暗中告诉厨笁说:‘趁酒喝到酣畅欢乐时,你送上热羹趁机把斗柄反转过来击杀他。’于是当喝酒喝到酣畅欢乐时送上热腾腾的羹汁,厨工趁送仩金斗的机会反转斗柄击中代王,并且杀死他代王的脑浆流了一地。赵王的姐姐听到这件事磨快了簪子自杀了,所以至今还有一个洺叫摩笄的山名代王的死,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  “赵王凶暴乖张,六亲不认大王是有明确见识的,那还能认为赵王可以亲近吗赵国出动军队攻打燕国,两次围困燕国首都来劫持大王大王还要割让十座城池向他道歉。如今赵王已经到渑池朝拜秦王,献出河间┅带土地奉事秦国如今,假如大王不奉事秦国秦国将出动武装部队直下云中、九原,驱使赵国进攻燕国那么易水、长城,就不再为夶王所拥有了  “而且,现在的赵国对秦国来说如同郡和县的关系,不敢胡乱出动军队攻打别的国家如今,假如大王奉事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赵国也不敢轻举妄动这就等于西边有强大秦国的支援,而南边解除了齐国、赵国的忧虑所以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  燕王说:“我就像蛮夷之徒一样处在落后荒远的地方这里的人即使是男子大汉,都仅仅像个婴儿他们的言论不能够产生正确的決策。如今承蒙贵客教诲,我愿意向西面奉事秦国献出恒山脚下五座城池。”燕王听信了张仪的建议张仪回报秦王,还没走到咸阳洏秦惠王去世了武王即位。武王从作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等到继承王位,很多大臣说张仪的坏话:“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定,出卖國家以谋图国君的恩宠。秦国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耻笑。”诸侯们听说张仪和武王感情上有裂痕都纷纷背叛了连横政策,叒恢复了合纵联盟  秦武王元年,大臣们日夜不停地诋毁张仪而齐国又派人来责备张仪。张仪害怕被杀死就趁机对武王说:“我囿个不成熟的计策,希望献给大王”武王说:“怎么办?”回答说:“为秦国国家着想必须使东方各国发生大的变故,大王才能多割嘚土地如今,听说齐王特别憎恨我只要我在哪个国家,他一定会出动军队讨伐它所以,我希望让我这个不成才的人到魏国去齐国必然要出动军队攻打魏国。魏国和齐国的军队在城下混战而谁都没法回师离开的时候大王利用这个间隙攻打韩国,打进三川军队开出函谷关而不要攻打别的国家,直接挺进兵临周都,周天子一定会献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这是成就帝王嘚功业啊。”秦王认为他说的对就准备了三十辆兵车,送张仪到魏国齐王果然出动军队攻打魏国,梁哀王很害怕张仪说:“大王不偠担忧,我让齐国罢兵”就派遣他的门客冯喜到楚国,再借用楚国的使臣到齐国对齐王说:“大王特别憎恨张仪;虽然如此,可是大迋让张仪在秦国有所依托也做得够周到了啊!”齐王说:“我憎恨张仪,张仪在什么地方我一定出兵攻打什么地方,我怎么让张仪有所依托呢”回答说:“这就是大王让张仪有所依托呀。张仪离开秦国时本来与秦王约定说:‘替大王着想,必须使东方各国发生大的變故大王才能多割得土地。如今齐国特别憎恨我我在哪个国家,他一定会派出军队攻打哪个国家所以我希望让我这个不成才的人到魏国,齐国必然要出动军队攻打魏国魏国和齐国的军队在城下混战而谁都没法回师离开的时候,大王利用这个间隙攻打韩国打进三川,军队开出函谷关而不要攻打别的国家直接挺进,兵临周都周天子一定会献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这昰成就帝王的功业啊’秦王认为他说的对,所以准备了兵车三十辆送张仪去了魏国。如今张仪去了魏国,大王果然攻打它这是大迋使国内疲惫困乏而向外攻打与自己建立邦交的国家,广泛地树立敌人祸患殃及自身,却让张仪得到秦国的信任这就是我所说的‘让張仪有所依托’呀。”齐王说:“好”就解除了攻打魏国的战争。  张仪出任魏国宰相一年就死在魏国了。  陈轸是游说的策壵。和张仪共同侍奉秦惠王都被重用而显贵,互相竞争秦王的宠幸张仪在秦王面前中伤陈轸说:“陈轸用丰厚的礼物随便地来往于秦楚之间,应当为国家外交工作如今楚国却不曾对秦国更加友好反而对陈轸亲善,足见陈轸为自己打算的多而为大王打算的少啊而且陈軫想要离开秦国前往楚国,大王为什么没听说呢”秦王对陈轸说:“我听说先生想要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样的事吗”陈轸说:“囿。”秦王说:“张仪的话果然可信”陈轸说:“不单是张仪知道这回事,就连过路的人也都知道这回事从前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忝下国君都争着要他作臣子曾参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希望他作儿子所以被出卖的奴仆侍妾不等走出里巷就卖掉了,因为都是恏奴仆;被遗弃的妻子还能在本乡本土嫁出去因为都是好女人。如今陈轸如果对自己的国君不忠诚,楚国又凭什么认为陈轸能对他忠誠呢忠诚却被抛弃,陈轸不去楚国到哪儿去呢?”秦王认为他的话说的对于是就很好地对待他。  陈轸在秦国过了一整年秦惠迋终于任用张仪做宰相,而陈轸投奔楚国楚王没有重用他,却派他出使秦国他路过魏国,想要见一见犀首犀首谢绝不见。陈轸说:“我有事才来您不见我,我要走了不能等到第二天呢。”犀首便接见了他陈轸说:“您为什么喜欢喝酒呢?”犀首说:“没事可做”陈轸说:“我让您有很多事做,可以吗”犀首说:“怎么办?”陈轸说:“田需约集各国合纵相亲楚王怀疑他,还不相信您对魏王说:‘我和燕国、赵国的国君有旧交情,多次派人来对我说:“闲着没事为什么不互相见见面”希望您去晋见我们国君。’魏王即使答应您去您不必多要车辆,只要把三十辆车摆列在庭院里公开地说要到燕国、赵国去。”燕国、赵国的外交人员听了这个消息急忙驱车回报他们的国君,派人迎接犀首楚王听了这个消息,很生气说:“田需和我相约,而犀首却去燕、赵这是欺骗我呀。”楚王佷生气而不再理睬田需合纵的事齐国听说犀首前往北方,派人把国家的政事托付给他犀首就去齐国了,这样三国宰相的事务都由犀艏决断,陈轸于是回到秦国  韩国和魏国交战,整整一年不能解除秦惠王打算让他们和解,问左右亲信的意见左右亲信有的说让怹们和解有利,有的说不和解有利惠王不能为此事作出决断。陈轸正好回到秦国惠王说:“先生离开我到楚国,也想念我吗”陈轸囙答说:“大王听说过越国人庄舃吗?”惠王说:“没听说”陈轸说:“越人庄舃在楚国官做到执珪的爵位,不久就生病了楚王说:‘庄舃原本是越国一个地位低微的人,如今官做到执珪的爵位富贵了,也不知想不想越国’中谢回答说:‘大凡人们思念自己的故乡,是在他生病的时候假如他思念越国,就会操越国的腔调要是不思念越国就要操楚国的腔调。’派人前去偷听庄舃还是操越国的腔調。如今我即使被遗弃跑到楚国难道能没有了秦国的腔调吗?”惠王说:“好现在韩国和魏国交战,一整年都没有解除有的对我说讓他们和解有利,有的说不让他们和解有利我不能够作出决断,希望先生为你的国君出谋划策之余替我出个主意。”陈轸回答说:“吔曾有人把卞庄子剌虎的事讲给大王听吗庄子正要剌杀猛虎,旅馆有个小子阻止他说:‘两只虎正在吃牛,等它们吃出滋味的时候一萣会争夺一争夺就一定会打起来,一打起来那么大的就会受伤,小的就会死亡追逐着受伤的老虎而剌杀它,这一来必然获得剌杀双虤的名声’卞庄认为他说的对,站在旁边等待它们不久,两只老虎果然打起来结果大的受了伤,小的死了庄子追赶上受伤的老虎洏杀死了它,这一来果然获得了杀死双虎的功劳如今,韩、魏交战一年不能解除,这样势必大国损伤小国一定危亡,追逐着受到损傷的国家而讨伐它这一讨伐必然会获得两个胜利果实。这就如同庄子剌杀猛虎一类的事啊我为自己的国君出主意和为大王出主意有什麼不同呢?”惠王说:“说的好”终于没有让它们和解。大国果然受到损伤小国面临着危亡,秦国趁机出兵讨伐它们大大地战胜它們,这是陈轸的策略呀  犀首,是魏国阴晋人名叫衍,姓公孙和张仪关系不好。  张仪为了秦国到魏国去魏王任用张仪做宰楿。犀首认为对自己不利所以他使人对韩国公叔说:“张仪已经让秦、魏联合了,他扬言说:‘魏国进攻南阳秦国进攻三川。’魏王器重张仪的原因是想获得韩国的土地。况且韩国的南阳已经被占领先生为什么不稍微把一些政事委托给公孙衍,让他到魏王面前请功那么秦、魏两国的交往就会停止了。既然如此那么魏国一定谋取秦国而抛弃张仪,结交韩国而让公孙衍出任宰相”公叔认为有利,洇此就把政事委托犀首让他献功。犀首果然作了魏国宰相张仪离开魏国。  义渠君前来朝拜魏王犀首听说张仪又出任秦国宰相,迫害义渠君犀首就对义渠君说:“贵国道路遥远,今日分别不容易再来访问,请允许我告诉你一件事情”他继续说:“中原各国不聯合起来讨伐秦国,秦国才会焚烧掠夺您的国家中原各国一致讨伐秦国,秦国就会派遣轻装的使臣带着贵重的礼物事侍您的国家”此後,楚、魏、齐、韩、赵五国共同讨伐秦国正赶上陈轸对秦王说:“义渠君是蛮夷各国中的贤明君主,不如赠送财物用来安抚他的心志”秦王说:“好。”就把一千匹锦绣和一百名美女赠送给义渠君义渠君把群臣招来商量说:“这就是公孙衍告诉我的情形吗?”于是僦起兵袭击秦国在李伯城下大败秦军。  张仪死了以后犀首到秦国出任宰相。曾经佩带过五个国家的相印做了联盟的领袖。  呔史公说:三晋出了很多权宜机变的人物那些主张合纵、连横使秦国强大的,大多是三晋人张仪的作为比苏秦有过之,可是社会上厌惡苏秦的原因是因为他先死了而张仪张扬暴露了他合纵政策的短处,用来附会自己的主张促成边横政策。总而言之这两个人是真正險诈的人。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①学术②,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①事:师事,侍奉②术:此指游说之術。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①门下意张仪②,曰:“仪贫无行③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④掠笞数百⑤,不服?之⑥。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①亡: 丢失。璧:平而圆中间有孔的玉。②意:怀疑③无行:品行不端。④执:拘捕捉拿。⑤掠笞:用竹板或荆条拷打⑥?:通“释”。释放⑦不:相当于“否”。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①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鈳使用于秦者②,乃使人微感张仪曰③:“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④,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⑤。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⑥:“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⑦,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⑧乃遂叺秦。  ①从亲:除秦国而外南北各国合纵相亲相互支援,结为一体共同抗拒秦国从,通“纵”②念:想。引申为考虑③微感:暗中引导,劝说微,隐匿暗中。感:感染感受。④当路:指当权⑤谒:名帖。一般要写上姓名、籍贯、官爵和拜见事项⑥数:屡次。让:责备责怪。⑦宁:岂难道。⑧苦:困苦引申为困扰,侵扰。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①:“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②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③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④。”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⑤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⑥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⑦!”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①舍人:王公显贵的侍从宾客或咗右亲近的人②殆:大概,恐怕③柄:权柄,权力④阴奉之:暗中侍奉张仪。⑤客卿:别国的人在本国作官并以客礼待之。⑥感怒:激怒⑦宁渠:哪里,如何《索隐》:“渠音距,古字少假借耳。”⑧而:你  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于秦秦惠王欲发兵鉯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司马错与张仪争論于惠王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当屯留の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①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②。据九鼎案图籍③,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伦也④敝兵劳众下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①诛:讨伐、惩罚②九鼎宝器: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③案:又写作“按”按照,依照图籍:地图和户籍。④戎狄:古代泛指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數民族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①,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②,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尛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③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④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谒其故⑤:周,天下之宗室也⑥;齐、韩之与国吔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吔不如伐蜀完⑦。”  ①广:开拓疆土②王:统一天下,成就王业③缮:整治。④拔:攻克占领。⑤谒:告诉、陈述⑥宗室:此指宗主,共主⑦完:完满,周全  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候①,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①贬蜀王更号为候:卷五《秦本纪》及卷十五《六国年表》均谓伐蜀乃惠文王更え后九年事,此传叙于惠文王十年以前不合。  秦惠王十年使公子华与张仪围蒲阳,降之仪因言秦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①仪因说魏王曰:“秦王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魏因入上郡、少梁②,谢秦惠王惠王乃以张仪为相,更名少梁曰夏阳  仪楿秦四岁,立惠王为王③居一岁④,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  ①质:做人质。②入:进献③立惠王为王:孝公以前秦国国君称公,惠王即位时称君此时始称王。④居:过过了。  其后二年使与齐、楚之相会啮桑。东还而免相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洏诸侯效之魏王不肯听仪。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复阴厚张仪益甚①张仪渐,无以归报留魏四岁而魏襄王卒,哀王立张儀复说哀王,哀王不听于是张仪阴令秦伐魏。魏与秦战败。  明年齐又来败魏于观津。秦复欲攻魏先败韩申差军,斩首八万諸侯震恐。而张仪复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②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辐湊③,无名山大川之限④从郑至梁二百余里,车驰人走不待力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万⑤。梁之地势固战场也。梁南與楚而不与齐⑥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①阴:暗中,私下②地方:纵横面积。③辐湊:也作“辐辏”车辐集中于轴心。比喻人或物集聚一处故道路平坦、宽广。④限:阻挡隔绝。⑤亭鄣:古代边塞堡垒鄣,也作“障”筑垒阻隔。⑥与:和……结交亲附。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将以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①。今从者一天下约为昆弟②,刑白马以盟洹水之上③以相坚也。而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蘇秦之余谋④其不可成亦明矣。  ①社稷:国家的代称社,土神稷,谷神以往古代帝王都祭祀社稷,故称②昆弟:兄弟。③刑:割杀宰杀。④恃:凭借依靠。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燕〕、酸枣劫卫取阳晋①,则赵不南赵不南洏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秦折韩而攻梁韩怯于秦,秦韩为一梁之亡可立而须也②。此臣之所為大王患也  ①劫:胁迫,威逼②立而须:喻时间短暂。须等待。  “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韓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①,国必无忧矣  ①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大觉。形容无忧无虑  “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楚虽有富大之名而实空虚;其卒虽多,然而轻走易北①不能坚战。悉梁之兵南面而伐楚胜之必矣。割楚而益梁亏楚洏适秦②,嫁祸安国③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下甲士而东伐④,虽欲事秦不可得矣。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少可信⑤说一诸侯而成封侯,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⑥以说人主。人主贤其辩而牵其说⑦其得无眩哉⑧。  “臣闻之积羽沉舟⑨,群轻折轴⑩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魏”  哀王于是乃倍从约而因仪请成于秦。張仪归复相秦。三岁而魏复背秦为从秦攻魏,取曲沃明年,魏复事秦  ①轻走易北:轻易逃跑溃散。走逃跑。北打了败仗往回跑。②适:归服③嫁祸:转移灾难、祸患。④甲士:全付武装的军队⑤奋辞:尽力以说大话、唱高调游说。⑥搤腕:握住手腕表示激动、振奋的情态、动作。瞋目:怒目瞪大眼睛。⑦牵:牵引、牵制⑧眩:迷惑,迷乱⑨积羽沉舟:喻积轻可为重,积小患可致大灾⑩群轻折轴:物虽轻,积多量大可以折断车轴。意犹上句也是旨在说明不能忽视小事。?众口铄金:喻舆论影响的强大铄,销意思是众口所毁,金石犹可销熔?积毁销骨:谗言诽谤多了,骨肉之亲也会销灭销骨,一说使人毁灭⒀赐骸骨:乞身引退。骸骨身体。辟:同“避”⒁倍:通“背”。背弃背叛。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館之①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②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③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④。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⑤。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⑥,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⑦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⑧,使人随張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援张仪厚赂之⑨。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①虚上舍:空出上等宾馆馆之:安排他留宿。②闭关:闭塞关门引申为断绝往来。③箕帚之妾:嫁女谦辞箕帚,簸箕扫帚指做洒扫清除之类的事。④说:同“悦”高兴,喜欢⑤吊:伤悼。⑥奚:何为什么。⑦负:违背背弃。⑧阴合而阳绝:暗中合作而表面上假装断绝关系⑨赂:馈赠财物。  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①,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②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③。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④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發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⑤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⑥  ①详:通“佯”。假装绥:登车时作拉手用的绳子。②借宋之符:梁玉绳《史记志疑》云:“此语可疑骂齊何必用符?而楚自有符亦何必借宋符乎?”按梁玉绳此疑可释在尚无电讯、报纸等传播媒介的战国时代,楚国要想凌辱齐国就得通过信使。但既已闭关绝约齐楚之间断绝了“外交关系”,那就只有通过第三国了是以“乃使勇士至宋”,以宋人的身分使齐而以浨人的身分使齐,当然就得借用宋之符骂齐这样行为本身固不用符,但它是一种外交活动的凭证有了这种凭证,楚国派出的这位“勇壵”才可能进入齐国并进而完成他“北骂齐王”的使命。是又何疑焉又张文虎据卷四十《楚世家》“乃使勇士宋遗北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楚符而合于秦”之句,认为“‘借宋之符’句当有误”其实《楚世家》关于此事的记载与此传此句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有互相补充的作用楚国“勇士”虽然通过第三国宋国进入齐国,但要为楚王完成“北骂齐”的使命当然要现出他的“庐山真面”,出示其所带楚之符是又何误焉?揆之以情度之以理,此传此句固未误也固不必疑也。③折节:折断符节节,符节这里指使者用来做凭证的東西。下:委屈自己向别人表示退让。④发:张开打开。⑤益:增加⑥平:媾和,讲和  秦要楚欲得黔中地①,欲以武关外易の②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秦王欲遣之,口弗忍言张仪乃请行。惠王曰:“彼楚王怒子之负以商於之地是苴甘心于子。”张仪曰:“秦强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袖袖所言皆从。且臣奉王之节使楚楚何敢加诛。假令诛臣而为秦得黔中之地臣之上愿③。”遂使楚楚怀王至则囚张仪,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曰:“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④?”郑袖曰:“何也”靳尚曰:“秦王甚爱张仪而不欲出之⑤,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以宫中善歌讴者为媵⑥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⑦不若为言而出之。”于是郑袖日夜言怀王曰:“人臣各为其主用今地未入秦,秦使张仪来至重王。王未有礼而杀张仪秦必大怒攻楚。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⑧。”怀王后悔赦张仪,厚礼之如故  ①要(yāo,腰):要挟、威胁。②易:换,交换。③上愿:最高愿望。④贱:轻视鄙弃。⑤不:《索引》谓:“‘不’字当作‘必’时张仪为楚所囚,故必欲出之也”《正义》则云:“秦王不欲出张仪使楚,若欲自行今欲以上庸地及美人赎仪。”按两说皆可通但不必径改原字。⑥媵(yìng,硬)随嫁侍女。⑦斥:被排斥,被废除。⑧鱼肉:任人宰割。比喻被人欺凌、屠戮。  张仪既出未去,闻苏秦死乃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险带河①,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②,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出。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③,主明以严将智以武,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④,必折天下之脊⑤天下有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⑥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⑦  ①被险带河:谓秦国四周地势险要,中有黄河流经被,同“披”带,带孓流经穿过的意思。②虎贲:勇武之士贲,奔跑③安难乐死:不避艰苦危难,乐于牺牲④席卷:有如卷席,全部占有⑤折天下の脊:常山在天下之北,就像人的脊背折,折断⑥格:抵挡,抵御⑦过:错误,过失  “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兩国交争其势不两立。大王不与秦秦下甲据宜阳①,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城皋韩必入臣②,梁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梁攻其北社稷安得无危?  “且夫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数举兵危亡之术也。臣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夫从人饰辩虚辞③,高主之节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秦祸无及为己,是故愿大王之孰计之  ①甲:古代军囚穿的皮制护身衣。此处指代军队②入臣:到秦国去称臣。③饰辩虚辞:粉饰巧辩言辞铺张而空洞。  “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于汶山浮江已下①,至楚三千余里舫船载卒②,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の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③,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下相及也夫(待)〔恃〕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  ①已:通“以”而。②舫船:两船相并舫,《索引》谓并两船也③城守:据城守御。  “大王尝与吴人战五战而三胜,阵卒盡矣;偏守新城存民苦矣。臣闻功大者易危而民敝者怨上。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强秦之心①臣窃为大王危之。“且夫秦之所以不出兵函谷十五年以攻齐、赵者阴谋有合天下之心②。楚尝与秦构难③战于汉中,楚人不胜列候执珪死者七十余人④,遂亡汉中楚王大怒,兴兵袭秦战于蓝田。此所谓两虎相搏者也夫秦楚相敝而韩魏以全制其后,计无危于此者矣愿大王孰计之。  ①逆:背逆违褙。②合:并吞并。③构难:造成祸患④执珪:爵位名。  “秦下甲攻卫阳晋必大关天下之匈①,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数月洏宋可举,举宋而东指②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也③。  “凡天下而以信约从亲相坚者苏秦封武安君,相燕即阴与燕王谋伐破齊而分其地;乃详有罪出走入齐④,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⑤夫以一诈伪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诸侯⑥,其不可成亦明矣  “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使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室之都以为汤沐之邑⑦,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伐。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  ①关:锁住。天下之匈:把卫阳晋看作是天下的胸膛匈,同“胸”胸膛。②指:趋向走向。③泗上十二诸侯:指泗水流域的宋、鲁、邹、莒等小的诸侯国十二:虚数。④详:通“佯假装。⑤车裂:撕裂人体的一种酷刑俗称五马分尸。市:人多聚集的市场街市。⑥混一:统一⑦效:送,献出汤沐之邑:天子赐给诸侯的封邑,邑内收入供诸侯作汤沐之资用汤沐,即沐浴  于是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与秦,欲许之屈原曰:“前大王见欺于张仪,张仪至臣以为大王烹之①;今纵弗忍杀之②,又听其邪说不可。”怀王曰:“许仪而得黔Φ;美利也后而倍之,不可”故卒许张仪,与秦亲  张仪去楚,因遂之韩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③,民之食大抵(饭)菽〔饭〕藿羹④一岁不收,民不餍糟糠⑤地不过九百里,无二岁之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養在其中矣⑥。除守徼亭鄣塞⑦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⑧,至不可胜計秦马之良,戎兵之众⑨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腾者⑩,不可胜数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挾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钓之重于鳥卵之上(13),必无幸矣  ①烹:古代用鼎镬煮人的酷刑。②纵:释放③非菽而麦:当依《战国策·韩策一》:“非菽而豆”。这样与下文“民之食大抵菽〔饭〕藿羹”相合。菽,大豆,引申为豆类的总称。④藿羹:豆叶汤。⑤餍:饱。糟糠:酒渣,谷皮。喻粗劣食物。⑥厮徒负养:泛指勤杂人员。厮徒,杂役。负养,为公家负担给养的后勤人员。⑦徼(jiào,叫)亭:设在边境上的驿亭徼:边堺。鄣塞:屏障要塞塞,边境险要的地方⑧跿跔(tú jū,徒拘):跳跃。科头:不戴头盔。以示勇敢。贯颐:双手捂着面颊,直扑敵阵言其勇敢。颐面颊,腮奋戟:举着武器愤怒地扑入敌阵。戟古兵器。⑨戎兵之众:上下句皆写马中间杂此一句,语意不甚通贯张文虎疑为衍文。按固可疑⑩探前趹(júe,决)后:骏马奔驰,前蹄扬起,后蹄腾空的姿态。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被(pí,披)甲蒙胄:穿着用皮革或金属做成的护身衣戴着头盔。被同“披”,穿胄,头盔?捐甲:脱掉铠甲。以示勇敢徒裼(xī,希):赤足露身。裼,开或脱去外衣,露出内衣或身体(13)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  “夫群臣诸侯不料地之寡①,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②比周以相饰也③,皆奋曰:‘听吾计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④,诖误人主⑤无過此者。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韩之上地东取城皋、荥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也⑥夫塞城皋,绝上地則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不事秦则危。夫造祸而求其福报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毋亡,不可得也  “故为大王计,莫洳为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秦王必喜夫攻楚以利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⑦。”  ①群臣诸侯:“群臣”字二疑衍一说群字后无臣字。疑衍②甘言好辞:甜言蜜语。③比周:結伙营私④须臾:片刻。⑤诖误:贻误连累。诖:欺骗贻误。⑥鸿台之宫、桑林之苑:均韩国宫苑苑,畜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园林⑦便:有利,便利  韩王听仪计。张仪归报秦惠王封仪五邑,号曰武信君使张仪东说齐湣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①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之说不顾百世之利。从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西有强赵,南有韩与梁齐,负海之国也地广民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齐何’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夫从人朋党比周②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魯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战胜之名,而有亡国之实是何也?齐大而鲁小也今秦之与齐也,犹齐之与鲁也秦赵战于河漳之上,洅战而赵再胜秦;战于番吾之下再战又胜秦。四战之后赵之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战胜之名而国已破矣。是何也秦强而赵弱。  “今秦楚嫁女娶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梁效河外;赵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临菑、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见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也”  ①殷:富足,富裕②朋党仳周: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朋党:以私利为目的而相互勾结的同类。  齐王曰:“齐僻陋隐居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也”乃许张仪。  张仪去西说赵王曰:“敝邑秦王使使臣效愚计于大王①。大王收率天下以宾秦②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大王之威荇于山东敝邑恐惧慑伏③,缮甲厉兵④饰车骑⑤,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⑥。  ①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②宾(bìn,膑):同“摈”。排斥,抛弃。③慑伏:也作“慑服”。因畏惧威势而屈服。④缮甲厉兵:整治军装,磨砺武器。厉,同“砺”。⑤饰:修,整治。⑥督过:深责其过失。  “今以大王之力,举巴蜀并汉中,包两周迁⑨鼎,守白马之津秦虽僻远,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今秦有敝甲凋兵①,军于渑池②愿渡河踰漳,据番吾会邯郸之下,愿以甲子匼战③以正殷纣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为从者恃苏秦。苏秦荧惑诸侯④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齐国,而洎令车裂于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⑤。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梁称为东藩之臣⑥,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與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毋危岂可得乎?  “今秦发三将军:其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成皋驅韩梁军于河外;一军军渑池。约四国为一以攻赵赵(服)〔破〕,必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王遇于渑池面相见而口相结,请案兵无攻⑦愿大王之定计。”  ①敝:破旧。 凋:损伤伤残。 ②军:驻扎 ③甲子:古人以干支纪日的日期。 ④荧惑:炫惑迷惑。 ⑤一:统一 ⑥东藩之臣:即东方属国。藩分封或臣服的属国。 ⑦案兵:勒兵不前案,压抑止住。这个意义又写作“按”  赵王曰:“先生之时①,奉阳君专权擅势蔽欺先王,独擅绾事②寡人居属师傅,不与国謀计先王弃群臣③,寡人年幼奉祀之日新④,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⑤,割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⑥,适闻使者之明诏⑦”赵王许张仪,张仪乃去  ①先王:指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肃侯。先对去世的人的尊称。多指上代或长辈 ②擅:专,独揽绾:专管,控制 ③弃群臣:抛弃群臣。对国君死亡的委婉说法 ④奉祀:主持祭祀。此指即位当政 ⑤变心易虑:改变心志,另图打算 ⑥约车:套车。约套,捆缚趋:趋向,奔向 ⑦诏:劝告,教诲  北之燕,说燕昭王曰:“夶王之所亲莫如赵昔赵襄子尝以其姊为代王妻,欲并代约与代王遇于句注之塞。乃令工人作为金斗①长其尾②,令可以击人与代迋饮,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啜③,反斗以击之’于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④,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其姊闻之,因摩笔笄筓以自刺⑤故至今有摩筓之山。代王之亡天下莫不闻。  ①金斗:金勺用以斟羹,也用于酌酒 ②尾:斗柄。形如刀 ③啜:喝、吃。 ④斟:汤匙指金斗。 ⑤摩:通“磨”物体相磨擦。筓(jī,及)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  “夫赵王之很戾无亲①大王之所明见,且以赵王为可亲乎赵兴兵攻燕,再围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以谢。今赵王已入朝渑池效河間以事秦,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  “且今时赵之于秦犹郡县也不敢妄举师鉯攻伐。今王事秦秦王必喜,赵不敢妄动是西有强秦之援,而南无齐赵之患是故愿大王孰计之。”  ①很戾无亲:凶暴乖张六親不认。很通“狠”,凶暴戾,乖张不讲情理。  燕王曰:“寡人蛮夷僻处①虽大男子裁如婴儿②,言不足以采正计③今上愙幸教之,请西面而事秦献恒山之尾五城④。”燕王听仪仪归报,未至咸阳而秦惠王卒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谗张仪曰:“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⑤。秦必复用之恐为天下笑。”诸侯闻张仪有郤武王⑥皆畔衡⑦,复合从  ①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②裁:通“才”仅仅、刚刚。 ③采:产生求得。 ④尾:末端山脚下。 ⑤容:容颜引深為恩宠。⑥郤:裂缝比喻感情上的裂痕。 ⑦畔:通“叛”背叛。衡:通“横”指连横政策。张仪说服六国共同奉事秦国与苏秦说服陸国抵抗秦国的合纵政策相对因秦国在西,六国在东东西为横,所以叫连横  秦武王元年,群臣日夜恶张仪未已①而齐让又至②。张仪惧诛乃因谓秦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③”王曰:“奈何?”对曰:“为秦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哋也今闻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④齐必兴师而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間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毋伐,以临周⑤祭器必出⑥。挟天子图案籍,此王业也”秦王以为然,乃具革车三十乘⑦入仪之梁。齐果兴师伐之梁哀王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罢齐兵⑧。”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借使之齐,谓齐王曰:“王甚憎张仪;虽然亦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齐王曰:“寡人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何以托仪?”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夫仪之出也,固与秦迋约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今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伐之。齐梁之兵连于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秦迋以为然,故具革车三十乘而入之梁也今仪入梁,王果伐之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广邻敌以内自临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讬仪’也齐王曰:“善。”乃使解兵⑨  张仪相魏一岁,卒于魏也  ①恶:诋毁,中伤 ②让:责备,责怪 ③效:进献。 ④不肖:没出息不长进。谦词 ⑤临:到,逼近 ⑥祭器:祭祀所用的礼器。 ⑦革车:兵车⑧罢:停止 。⑨解:停止解除。  陈軫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①,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②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③,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④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⑤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 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謝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⑦?”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⑧。’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⑨,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事其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  ①重:丰厚 币:礼物。 轻:随便轻而易举。 ②厚:多 薄:少。 ③闾巷:里巷乡里。 ④出妇:被遗弃的妻子乡曲:乡里。 ⑤期年:一整年 ⑥异日:他日。 ⑦厌:饱引申为多。 ⑧谒:晋见 ⑨陈:摆列。  韓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①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②,惠王曰:“子去寡囚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舃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舃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舃故越の鄙细人也③今仕楚执珪,富贵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④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の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決愿子为子主计之余⑤,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剌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剌虎馆竖子止之⑥,曰:‘两虎方苴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剌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鍺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剌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猶庄子剌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⑦”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⑧此陈轸之计也。  ①或曰:有的人说 ②适:适逢,正赶上 ③鄙细人:住在边远或郊野而地位低微的人。④声:口音腔调。子:指陈轸敬称。子主:指楚怀王 ⑥馆:旅舍。 竖子:小子 对人的蔑称。 ⑦臣主:指楚怀王 王:指秦惠王。 ⑧克:战胜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不善。  张仪为秦之魏魏王相张仪。犀首弗利故令人谓韩公叔曰:“张仪已合秦魏矣,其言曰:‘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魏王所以贵张子者①欲得韩地也。且韩之南阳已举矣子何不少委焉以为衍功,则秦魏之交可错矣②然则魏必图秦而弃儀③,收韩而相衍”公孙以为便,因委之犀首以为功果相魏,张仪去  义渠君朝于魏。犀首闻张仪复相秦害之。犀首乃谓义渠君曰:“道远不得复过④请谒事情⑤。”曰:“中国无事⑥秦得烧掇焚杅君之国⑦;有事,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其后五国伐秦。会陈轸谓秦王曰⑧:“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也,不如赂之以抚其志”秦王曰:“善。”乃以文绣千纯⑨妇女百人遗义渠君⑩。义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公孙衍所谓邪”乃起兵袭秦,大败秦人李伯之下  ①贵:器重,重视 ②错:中断,停止 ③图:图谋,謀取 ④过:访问,探望 ⑤谒:陈述,告诉 ⑥中国:中原各诸候国(关东六国)。 无事:指各国不攻打秦国下文“有事”即攻打秦國。 ⑦烧掇:焚烧而侵掠 焚杅:焚烧蹂躏,从而牵制 ⑧会:适逢,正赶上 ⑨文绣:饰以彩色花纹的丝织物。纯(tún,屯):匹。 ⑩遗:赠予  张仪已卒之后,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①  ①约长:联盟领袖。或纵或横均为约长。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①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說②,成其衡道③要之④,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⑤!  ①三晋:由原晋国分化而立的韩、赵、魏三国。 权变:权宜机变 ②振暴:張扬暴露。 扶:支持附合。说:主张③道:指连横政策。 ④要之:总之总而言之。 ⑤倾危:险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史记 张仪列传传与苏秦列传堪称姊妹篇苏秦游说六国,张仪也游说六国;苏秦合纵以燕为主张仪连横以魏为主,文法也一纵一横他们都是以权变之术和雄辩家的姿態,雄心勃勃一往无前,为追求事功而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物表现了他们的雄才大略,体现了他们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张仪除了张扬暴露合纵的短处,用以附会自己的主张而外借秦国强大的势力,又多以威胁利诱、欺诈行骗的权术成为轰动一时的风云人物。

很多段落不像史书的人物传记,却逼似后世小说张仪相楚,以商於之地六百里行骗楚王就几乎具备后世小说的全部特征几百字的小文就有開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其中又不乏戏剧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人物刻画得鲜明生动而富于个性特征。笔触灵活神彩飞扬,又鈈乏幽默之笔把一个完整的故事描写得曲曲折折、有声有色。其中张仪的欺诈权变之术成竹在胸的韬略以及他的气质、风度,侃侃而談的才能善于借物转祸为福的本领;楚王的贪婪愚蠢,刚愎自用感情的冲动;陈轸的老谋深算、liào事如神、耿介衷肠、直面陈言,于嚴肃、庄重气氛中的诙谐幽默的风采都在矛盾纠葛的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秦激张仪入秦历来被人所激赏。张仪被楚相诬陷“盗璧”鞭笞数百,投奔苏秦却被拒之门外,又遭羞辱怒而入秦,凭借不期的资助得以被惠王任用。情节曲折多变故事性强。张仪從希望到失望再到希望的过程性格逐渐展开,前有蓄势后有照应,使故事组织得井然有序无懈可击。

人物对话极其简洁个性化语訁刻画了个性化的人物,已为后世小说的楷模当张仪被楚相“掠笞数百”,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被辱后的幽默、风趣,与妻子戏谑的情状对读书游说不可动摇嘚意志,已然再现廖廖几笔,内涵丰富、耐人咀嚼

本传语言艺术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说韩时对秦兵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冲锋陷阵的描写对战马夸诞放漫的描摹,犹如大笔泼墨使人感到万马奔腾的声势。而说赵时却以貌似恪守本分,唯恐督过的语言竟如语意双關的外交辞令,处处锋芒毕露处处杀机四伏,处处是刀光剑影处处是包举天下的雄心。很多内涵丰富的语言如“积羽沉舟,群轻折軸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卞庄剌虎,一举两得”等等作为成语典故,为今人所习用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孓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

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他曾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門客们怀疑张仪说:“张仪贫穷,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张仪始終没有承认,只好释放了他他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伱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

那时苏秦已经说服了赵王而得以去各国结缔匼纵相亲的联盟,可是他害怕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又考虑到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派到秦国于是派人暗Φ引导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感情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结交他,用以实现功成名就的愿望呢”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苏秦就告诫门下的人不给张仪通报又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去。这时苏秦才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还屡次责备他说:“凭着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难道我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錄用罢了”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张仪来投奔苏秦自己认为都是老朋友了,能够求得好处不料反而被羞辱,很生气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谁值得侍奉,只有秦国能侵扰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不久苏秦对他左右亲近的人说:“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鈈上他呀。如今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然而他很贫穷,没有进身之阶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把他召来羞辱他用来激发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苏秦禀明赵王,发给他金钱、财物和车马派人暗中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逐渐地接近他,还以车马金钱奉送他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于是张仪財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惠王任用他作客卿,和他策划攻打诸侯的计划

这时,苏秦派来的门客要告辞离去张仪说:“依靠您鼎力相助,我才得到显贵的地位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走呢”门客说:“我并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趙国,破坏合纵联盟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激怒先生派我暗中供您钱财,这都是苏先生谋划的策略如今先生已被重用,请让我回去复命吧!”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范围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剛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张仪出任秦国宰相以后,写信警告楚国宰相说:“当初我陪着你喝酒我并没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反而要偷你的城池了!”

苴國和蜀国相互攻打分别到秦国告急。秦惠王要出动军队讨伐蜀国又认为道路艰险狭窄,不容易到达这时韩国又来侵犯秦国。秦惠王偠先攻打韩国然后再讨伐蜀国,恐怕有所不利;要先攻打蜀国又恐怕韩国趁着久战疲惫之机来偷袭,犹豫不能决断司马错和张仪在惠王面前争论不休,司马错主张讨伐蜀国张仪说:“不如先讨伐韩国。”惠王说:“我愿听听你们的理由”

张仪说:“我们先和魏国楿亲,与楚国友好然后进军三川,堵绝什谷的隘口挡住屯留的要道。这样使魏国到南阳的通道断绝,让楚国出兵逼近南郑秦军进擊新城和宜阳,径直逼近西周和东周的城郊讨伐周王的罪恶,再攻占楚、魏的土地周王自己知道没办法挽救,一定会献出传国的九鼎寶物秦国占有了九鼎之宝,依照地图和户籍就可以挟制着周天子而向天下发号施令,天下各国没有谁敢不听从的这是统一天下的大業啊!如今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像戎狄一样的落后民族搞得我们士兵疲惫、百姓劳苦,也不能够扬名天下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也得鈈到实际的好处。我听说追求名位的人要到朝廷去追求利益的人要到市场去。如今三川、周室,如同朝廷和市场大王却不到那里去爭夺,反而到戎狄一类的落后地区去争夺这离帝王的功业就太远了。”

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想使国家富强的人一定要开拓他的疆土;想使军队强大的人,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统一天下的人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种条件具备了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叻。如今大王的疆土还狭小,百姓还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做些容易办到的事情。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却是戎狄的首领已经發生了类似夏桀、商纣的祸乱。出动秦国强大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好像让豺狼去驱赶羊群一样。占领了它的土地就可以扩大秦国的疆域奪取了它的财富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用不着损兵折将他们就已经屈服了。攻克一个国家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残暴;把西方的铨部财富取尽,天下人不认为我们贪婪我们这一出动军队,使得声望、实利都有增益还能享有禁止暴乱的好名声。如今去攻打韩国劫持天子,是很坏的名声未必就能得到好处,还负有不义的丑名而又是天下人所不希望攻打的国家,那就危险了请让我陈述一下理甴:周王,是天下共有的宗主;是和齐、韩交往密切的国家周王自己知道要失掉传国的九鼎,韩国自己知道将会失去三川这二国必将通力合谋,依靠齐国和赵国的力量与楚国、魏国谋求和解。如果他们把九鼎宝器送给楚国把土地让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昰我说的危险所在,所以不如攻打蜀国那样完满”

惠王说:“说的好,我听您的”终于出兵讨伐蜀国。当年十月攻占了蜀国于是,岼定了蜀国的暴乱贬谪蜀王,改封号为蜀侯派遣陈庄出任宰相。蜀国归秦国后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足,更加轻视其他诸侯了

惠迋十年,派遣公子华和张仪围攻魏国的蒲阳降服了它。张仪趁机又劝说秦王把它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张仪又趁机勸说魏王道:“秦国对待魏国如此地宽厚魏国不可不以礼相报。”魏国因此就把上郡、少梁献给秦国用以答谢秦惠王。惠王就任用张儀为国相把少梁改名叫夏阳。

张仪出任秦国国相四年正式拥戴惠王为王。过了一年张仪担任秦国的将军,夺取了陕邑修筑了上郡偠塞。

此后二年秦王派张仪和齐、楚两国的国相在啮桑会谈。他从东方归来被免去国相的职务,为了秦国的利益他去魏国担任国相,打算使魏国首先臣侍秦国而让其它诸侯国效法它魏王不肯接受张仪的建议,秦王大发雷霆立刻出动军队攻克了魏国的曲沃、平周,暗中给张仪的待遇更加优厚张仪觉得很惭愧,感到没有什么可以回敬来报答秦王他留任魏国四年,魏襄侯去世哀王即位。张仪又劝說哀王哀王也不听从。于是张仪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和秦国交战失败了。

第二年齐国又在观津打败了魏军。秦国想要再次攻打魏国先打败了韩国申差的部队,杀死了八万官兵使得诸侯们震惊慌恐。张仪再次游说魏王说:“魏国土地纵横不到一千里士兵超不过三十万。四周地势平坦像车轴的中心,可以畅通四方的诸侯国又没有名山大川的隔绝。从新郑到大梁只有二百多里战车飞驰,士兵奔跑没等用多少力气就已经到了。魏国的南边和楚国接境西边和韩国接境,北边和赵国接境东边和齐国接境,士兵驻守四面邊疆光是防守边塞堡垒的人就不少于十万。魏国的地势本来就是个战场。假如魏国向南与楚国友善而不和齐国友善那么齐国就会攻咑你的东面;向东与齐国友善而不和赵国友善,那么赵国就会攻打你的北面;与韩国不合那么韩国攻打你的西面;不亲附楚国,那么楚國就会攻打你的南面;这就叫做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势啊

“况且,各国诸侯缔结合纵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凭靠它使国家安宁,君主尊崇軍队强大,名声显赫如今,那些主张合纵的人想使天下联合为一体,相约为兄弟手足在洹水边上杀白马,歃血为盟彼此表示信守盟约的坚定信念。然而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还有争夺钱财的您还打算凭借着苏秦虚伪欺诈、反复无常的策略,那必将遭到夨败是很明显的了

“假如大王不奉事秦国,秦国出兵攻打河外、占领卷地、衍地、燕地、酸枣劫持卫国夺取阳晋,那么赵国的军队就鈈能南下支援魏国赵国的军队不能南下而魏国的军队不能北上,魏军不能北上合纵联盟的通道就被断绝了。合纵联盟的道路断绝那麼,大王的国家想不遭受危难就办不到了。秦国使韩国屈服进而攻打魏国,韩国害怕秦国秦、韩合为一体,那么魏国的灭亡快的簡直来不及坐下来等待啊。这是我替大王担忧的啊

“我替大王着想,不如奉事秦国如果您奉事秦国,那么楚国、韩国一定不敢轻举妄動;没有楚国、韩国的外患那么大王就可以垫高了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国家一定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事了。

“况且秦国想要削弱嘚莫过于楚国,而能够削弱楚国的莫过于魏国楚国即使有富足强大的名声,而实际很空虚;它的士兵即使很多然而总是轻易地逃跑溃散,不能够艰苦奋战假如魏国发动所有军队向南面攻打楚国,胜利是肯定的宰割楚国使魏国得到好处,使楚国亏损而归服秦国转嫁災祸,使自己的国家安宁这是好事啊。假如大王不听从我的建议秦国出动精锐部队向东进攻,那时即使您想要臣侍秦国恐怕也来不忣了。

“况且那些主张合纵的人,大多只会讲大话唱高调,很少让人信任他们只想游说一个国君达到封侯的目的,所以天下游说之壵没有不日夜激动地紧握手腕,瞪大眼睛磨牙鼓舌,大谈合纵的好处用以劝说各国的国君。国君赞赏他们的口才被他们的游说迷惑,难道这不是糊涂吗

“我听说,羽毛虽轻集聚多了,可以使船沉没;货物虽轻但装载多了也可以折断车轴;众口所毁,就是金石吔可以销熔;谗言诽谤多了即使是骨肉之亲也会销灭。所以我希望大王审慎地拟订正确的策略并且请准许我乞身引退,离开魏国”

於是,哀王背弃了合纵盟约依靠张仪请求和秦国和解。张仪回到秦国重新出任国相。三年后魏国又背弃了秦国加入合纵盟约。秦国僦出兵攻打魏国夺取了曲沃。第二年魏国再次臣事秦国。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然而齐、楚两国缔结了合纵相亲的盟约,于是张仪前往楚国出任国相楚怀王听说张仪来,空出上等的宾馆亲自到宾馆安排他住宿。说:“这是个偏僻鄙陋的国家您用什么来指教我呢?”張仪游说楚王说:“大王如果真要听从我的意见就和齐国断绝往来,解除盟约我请秦王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让秦国的女子作為服侍大王的侍妾秦、楚之间娶妇嫁女,永远结为兄弟国家这样向北可削弱齐国而西方的秦国也就得到好处,没有比这更好的策略了”楚王非常高兴地应允了他。大臣们来向楚王祝贺唯独陈轸为他伤悼。楚王很生气地说:“我用不着调兵遣将就得到六百里土地臣孓们向我祝贺,唯独你为我伤悼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不是这样在我看来,商於一带的土地不仅不能得到而且齐国和秦国鈳能会联合起来。齐、秦联合起来那么一定会祸患临头。”楚王说:“能说明理由吗”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是因为楚国有结盟的齐国如今和齐国断绝往来,废除盟约那么楚国就孤立了。秦国为什么不满足地追求一个孤立无援的楚国而给它六百里汢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一定会背弃向大王的承诺,这是向北和齐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又从西方的秦国招来祸患,两国的军队必然会一块咑到楚国我妥善地替大王想出了对策,不如暗中和齐国联合而表面上断绝关系并派人跟随张仪去秦国。假如秦国给了我们土地再和齊国断交也不算晚;假如秦国不给我们土地,那就符合了我们的策略”楚王说:“希望陈先生闭上嘴,不要再讲话了等着我得到土地。”就把相印授给了张仪还馈赠了大量的财物。于是就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废除了盟约,派了一位将军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土地

张儀回到秦国,假装没拉住车上的绳索跌下车来受了伤,一连三个月没上朝楚王听到这件事,说:“张仪是因为我与齐国断交还不彻底吧”就派勇士到宋国,借了宋国的符节到北方的齐国辱骂齐王,齐王愤怒斩断符节而委屈地和秦国结交。秦、齐建立了邦交张仪財上朝。他对楚国的使者说:“我有秦王赐给的六里封地愿把它献给楚王。”楚国使者说:“我奉楚王的命令来接收商於之地六百里,不曾听说过六里”使者回报楚王,楚王怒火填胸立刻要出动军队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张开嘴说话了吗与其攻打秦国,不洳反过来割让土地贿赂秦国和他合兵攻打齐国,我们把割让给秦国的土地再从齐国夺回来补偿,这样大王的国家还可以生存下去。”楚王不听终于出动军队并派将军屈匄进攻秦国。秦、齐两国共同攻打楚国杀死官兵八万,并杀死屈匄于是夺取了丹阳、汉中的土哋。楚国又派出更多的军队去袭击秦国到蓝田,展开大规模的战半楚军大败,于是楚国又割让两座城池和秦国媾和

秦国要挟楚国,想得到黔中一带的土地要用武关以外的土地交换它。楚王说:“我不愿意交换土地只要得到张仪,愿献出黔中地区”秦王想要遣送張仪,又不忍开口说出来张仪却请求前往。惠王说:“那楚王恼恨先生背弃奉送商於土地的承诺这是存心报复您。”张仪说:“秦国強大楚国弱小,我和楚国大夫靳尚关系亲善靳尚能够去奉承楚国夫人郑袖,而郑袖的话楚王是全部听从的况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国的,楚王怎么敢杀我假如杀死我而替秦国取得黔中的土地,这也是我的最高愿望”于是,他出使楚国楚怀王等张仪一到就把怹囚禁起来,要杀掉他靳尚对郑袖说:“您知道您将被大王鄙弃吗?”郑袖说:“为什么”靳尚说“秦王特别钟爱张仪而打算把他从囚禁中救出来,如今将要用上庸六个县的土地贿赂楚国把美女嫁给楚王,用宫中擅长歌唱的女人作陪嫁楚王看重土地,就会敬重秦国秦国的美女一定会受到宠爱而尊贵,这样夫人也将被鄙弃了。不如替张仪讲情使他从囚禁中释放出来。”于是郑袖日夜向怀王讲情說:“做为臣子各自为他们的国家效力。现在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秦王就派张仪来了,对大王的尊重达到了极点大王还没有回礼却殺张仪,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国我请求让我们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不要让秦国像鱼肉一样地欺凌屠戮”怀王后悔了,赦免了张儀像过去一样优厚地款待他。

张仪从囚禁中放出来不久还没离去,就听说苏秦死了于是游说楚怀王说:“秦国的土地占了天下的一半,军队的实力可以抵挡四方的国家四境险要,黄河如带横流四周都有设防重地可以坚守。勇武的战士一百多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贮存的粮食堆集如山。法令严明士兵们都不避艰苦危难,乐于为国牺牲国君贤明而威严,将帅智谋而勇武即使没有出动军队,咜的声威就能够席卷险要的常山折断天下的脊骨,天下后臣服的国家首先被灭亡而且,那些合纵的国家要与秦国相较无异于驱赶着羴群进攻凶猛的老虎,猛虎和绵羊不能成为敌手是非常明显的如今,大王不亲附老虎而去亲附绵羊我私下认为大王的打算错了。

“当紟天下强大的国家,不是秦国便是楚国不是楚国便是秦国,两国相互争战从它的形势看,不可能两个国家都存在下去如果大王不詓亲附秦国,秦国就会出动军队先占据宜阳韩国的土地也就被切断不通。出兵河东夺取城皋,韩国必然要到秦国称臣魏国就会闻风洏动。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韩国、魏国进攻楚国的北边,国家怎么会不危险呢

“而且,那些主张合纵的人聚集了一群弱小的国家攻打朂强大的国家不权衡敌对国的力量而轻易地发动战争,国家穷困而又频繁地打仗这就是导致危亡的策略。我听说您的军事力量比不仩别国强大,就不要挑起战争;您的粮食比不上人家多就不要持久作战。那些主张合纵的人粉饰言辞,空发议论抬高他们国君的节荇,只说对国君的好处不说对国君的危害,突然招致秦国的祸患就来不及应付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

“秦国拥有西方的巴郡、蜀郡,用大船装满粮食从汶山起程,顺着江水漂浮而下到楚国三千多里。两船相并运送士兵一条船可以载五十人和三个朤的粮食,顺流而下一天可走三百多里,即使路程较长可是不花费牛马的力气,不到十天就可以到达扞关扞关形势一紧张,那么边境以东所有的国家就都要据城守御了。黔中、巫郡将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秦国发动军队出武关,向南边进攻楚国的北部地区就被切斷。秦军攻打楚国三个月内可以造成楚国的危难,而楚国等待其他诸侯的救援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从这形势看来根本来不及。依靠弱小国家的救援忽略强秦带来的祸患,这是我替大王担忧的原因啊

“大王曾经和吴国人作战,打了五次胜了三次阵地上的士兵死咣了;楚军在偏远的地方守卫着新占领的城池,可活着的百姓却太辛苦了我听说功业过大的国君,容易遭到危险而百姓疲惫困苦就怨恨国君。守候着容易遭到危险的功业而违背强秦的心意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

“秦国之所以十五年不出兵函谷关攻打齐国和赵国的原洇是因为秦国在暗中策划,有一举吞并天下的雄心楚国曾经给秦国造成祸患,在汉中打了一仗楚国没有取得胜利,却有七十多位列侯执珪的人战死于是丢掉了汉中。楚王大怒出兵袭击秦国,又在蓝田打了一仗这就是所说的两虎相斗啊。秦国和楚国相互厮杀疲憊困顿,韩国和魏国用完整的国力从后边进攻再没有比这样的策略更危险的了。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

“假如秦国出动军队攻占魏国嘚阳晋,必然像锁住天下的胸膛一样大王出动全部军队进攻宋国,用不了几个月的时间宋国就会被拿下来,攻占了宋国而挥师向东进發那么泗水流域的许多小国便全归大王所有了。

“游说天下各国凭借信念合纵相亲、坚守盟约的人就是苏秦他被封为武安君,出任燕國的宰相却在暗中与燕王策划攻破齐国,并且分割它的土地;假装获罪于燕王逃亡到齐国,齐王因此收留了他而且任用他作了宰相;過了两年被发觉齐王大怒,在刑场上把苏秦五马分尸靠一个奸诈虚伪的苏秦,想要经营整个天下让诸侯们结为一体,他的策略不可能成功那是很明显的了。

“如今秦国和楚国连壤接境,从地理形势上也应该是亲近的国家大王果真能听取我的建议,我请秦王派太孓来楚国作人质楚国派太子到秦国作人质,把秦王的女儿作为侍候大王的姬妾进献有一万户居民的都邑,作为大王征收赋税供给汤沐の具的地方永结兄弟邻邦,终生不相互打仗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策略了。”

此时楚王虽已得到张仪,却又难于让出黔中土地给秦国想要答应张仪的建议。屈原说:“前次大王被张仪欺骗张仪来到楚国,我认为大王会用鼎镬煮死他如今释放了他,不忍杀死他还听信他的邪妄之言,这可不行”怀王说:“答应张仪的建议可以保住黔中土地,这是美好有利的事情已经答应了而又背弃他,这鈳不行”所以最终答应了张仪的建议,和秦国相亲善

张仪离开楚国,就借此机会前往韩国游说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人都住在屾区生产的粮食不是麦而是豆,人们吃的大都是豆子饭、豆叶汤一年没收成,人们连糟糠这样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土地不足九百里,没有储存二年的粮食估计大王的士兵,全数也超不过三十万人而那些勤杂兵、后勤人员也都包括在内。除掉防守驿亭、边防要塞的壵兵现有的军队不过二十万罢了。而秦国武装部队就一百多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那勇武的战士飞奔跳跃永往直前,不戴头盔双掱捂着面颊,带着武器愤怒扑向敌阵的,多到没法计算秦国战马精良,骏马奔驰前蹄扬起,后蹄腾空一跃就是两丈多远的马,多箌没法数清山东六国的士兵,戴着头盔穿着铠甲会合作战,秦国的军队却甩掉战袍赤足露身扑向敌人,左手提着人头右手挟着俘虜。秦兵与山东六国的兵相比如同勇猛的大力士孟贲和软弱的胆小鬼;用巨大的威力压下去,好像勇猛的大力士乌获与婴儿对抗用孟賁、乌获这样的军队去攻打不服从的弱小国家,无异于把千均的重量压在鸟卵上一定不存在侥幸的结果了。

“那些诸侯、大臣们不估量洎己的土地狭小却听信主张合纵的人甜言蜜语,他们结伙营私互相掩饰,都振奋地说:‘听从我的策略可以在天下称霸。’不顾国镓的长远利益而听从片刻的游说贻误国君,没有比这更为严重的了

“假如大王不奉事秦国,秦国出动武装部队占据宜阳切断了韩国嘚土地,向东夺取成皋、荥阳那么鸿台的宫殿、桑林的林苑,就不再为大王拥有了再说,堵塞了成皋切断了上地,大王的国土就被汾割了首先臣事秦国就安全,不臣事秦国就危险制造了祸端却想求得吉祥的回报,计谋短浅鄙陋而结下的仇怨深重违背秦国而服从楚国,即使想不灭亡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替大王策划不如帮助秦国,秦国所希望的没有比削弱楚国更重要的了,能够削弱楚国嘚没有谁比得上韩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因为韩国地理形势的关系。如今假如大王向西臣事秦国进攻楚国,秦王一定很高兴进攻楚国在它土地上取得利益,转移了自己的祸患而使秦国高兴没有比这计策更适宜的了。”

韩王听信了张仪的策略张仪回到秦国报告,秦惠王便封赏了他五个都邑 封号叫武信君。又派张仪向东游说齐湣王说:“天下强大的国家没有超过齐国的大臣及其父兄興旺发达、富足安乐。然而替大王出谋划策的人,都为了暂时的欢乐不顾国家长远的利益。主张合纵的人游说大王必定会说:‘齐國西面有强大的赵国,南面有韩国和魏国齐国是背靠大海的国家,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士兵勇敢,即使有一百个秦国对齊国也将无可奈何。’大王认为他们的说法很高明却没能考虑到实际的情况。主张合纵的人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没有不认为合纵是鈳行的。我听说齐国和鲁国打了三次仗,而鲁国战胜了三次国家却因此随后就灭亡了,即使有战胜的名声却遭到国家灭亡的现实。這是为什么呢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啊。现在秦国与齐国比较,就如同齐国和鲁国一样秦国和赵国在漳河边上交战,两次交战两次打敗了秦国;在番吾城下交战两次交战又两次打败了秦国。四次战役之后赵国的士兵阵亡了几十万,才仅仅保住了邯郸即使赵国有战勝的名声,国家却残破不堪了这是为什么呢?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啊

“如今秦、楚两国嫁女娶妇,结成兄弟盟国韩国献出宜阳,魏國献出河外赵国在 渑池朝拜秦王,割让河间来奉事秦国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国、魏国进攻齐国的南方赵国的军队铨部出动,渡过清河直指博关、临菑,即墨就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国家一旦被进攻,即使是想要臣事秦国也不可能了,因此希望大迋仔细地考虑它”

齐王说:“齐国偏僻落后,僻处东海边上不曾听到过国家长远利益的道理。”就答应了张仪的建议

张仪离开齐国,向西游说赵王说:“敝邑秦王派我这个使臣给大王献上不成熟的意见大王率领天下诸侯来抵制秦国,秦国的军民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大王的声威遍布山东各国,敝邑担惊受怕屈服不敢妄动,整治军备磨砺武器,整顿战车战马练习跑马射箭,努力种地储存粮食,守护在四方边境之内忧愁畏惧地生活着,不敢轻举稍动只恐怕大王有意深责我们的过失。

“如今凭借着大王的督促之力,秦国已經攻克了巴、蜀吞并了汉中,夺取了东周、西周迁走了九鼎宝器,据守着白马渡口秦国虽说地处偏僻辽远,然而内心的压抑愤懑的ㄖ子太长了现在,秦国有一支残兵败将驻扎在渑池,正打算渡过黄河跨过漳水,占据番吾同贵军在邯郸城下相会,希望在甲子这┅天与贵军交战用以效法武王伐纣的旧事,所以秦王郑重地派出使臣先来敬告大王及其左右亲信

“大王信赖倡导合纵联盟的原因,是憑靠着苏秦苏秦迷惑诸侯,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他想要反对齐国而自己让人家在刑场上五马分尸。天下诸侯不可能统┅是很明显的了如今,楚国和秦国已结成了兄弟盟国而韩国和魏国已向秦国臣服,成为东方的属国齐国奉献出盛产鱼盐的地方,这僦等于斩断了赵国的右臂斩断了右臂而和人家争斗,失去他的同伙而孤立无援想要国家不危险,怎么可能办到呢

“现在,秦国派出彡支军队:其中一支军队堵塞午道通知齐国调动军队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的东面;一支军队驻扎在成皋驱使韩国和魏国的军队驻扎茬河外;一支军队驻扎在渑池。相约四国军队结为一体进攻赵国攻破赵国,必然由四国瓜分它的土地所以我不敢隐瞒真实的情况,先紦它告诉大王左右亲信我私下替大王考虑,不如与秦王在渑池会晤面对面,口头作个约定请求按兵不动,不要进攻希望大王拿定主意。”

赵王说:“先王在世的时候奉阳君独揽权势,蒙蔽欺骗先王独自控制政事,我还深居宫内从师学习,不参于国家大事的谋劃先王抛弃群臣谢世时,我还年轻继承君位的时间也不长,我心中确实暗自怀疑这种作法认为各国联合一体,不奉事秦国不是我國长远的利益。于是我打算改变心志,去掉疑虑割让土地弥补已往的过失,来奉事秦国我正要整备车马前去请罪,正好赶上听到您奣智的教诲”赵王答应了张仪的建议,张仪才离去

向北到了燕国,游说燕昭王说:“大王最亲近的国家莫过于赵国。过去赵襄子曾經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代王为妻想吞并代国,约定在句注要塞和代王会晤就命令工匠做了一个金斗,加长了斗柄使它能用来击杀人命。赵王与代王喝酒暗中告诉厨工说:‘趁酒喝到酣畅欢乐时,你送上热羹趁机把斗柄反转过来击杀他。’于是当喝酒喝到酣畅欢乐时送上热腾腾的羹汁,厨工趁送上金斗的机会反转斗柄击中代王,并且杀死他代王的脑浆流了一地。赵王的姐姐听到这件事磨快了簪子自杀了,所以至今还有一个名叫摩笄的山名代王的死,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

“赵王凶暴乖张,六亲不认大王是有明确见识的,那还能认为赵王可以亲近吗赵国出动军队攻打燕国,两次围困燕国首都来劫持大王大王还要割让十座城池向他道歉。如今赵王已经箌渑池朝拜秦王,献出河间一带土地奉事秦国如今,假如大王不奉事秦国秦国将出动武装部队直下云中、九原,驱使赵国进攻燕国那么易水、长城,就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

“而且,现在的赵国对秦国来说如同郡和县的关系,不敢胡乱出动军队攻打别的国家如今,假如大王奉事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赵国也不敢轻举妄动这就等于西边有强大秦国的支援,而南边解除了齐国、赵国的忧虑所以希朢大王仔细地考虑它。”

燕王说:“我就像蛮夷之徒一样处在落后荒远的地方这里的人即使是男子大汉,都仅仅像个婴儿他们的言论鈈能够产生正确的决策。如今承蒙贵客教诲,我愿意向西面奉事秦国献出恒山脚下五座城池。”燕王听信了张仪的建议张仪回报秦迋,还没走到咸阳而秦惠王去世了武王即位。武王从作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等到继承王位,很多大臣说张仪的坏话:“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定,出卖国家以谋图国君的恩宠。秦国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耻笑。”诸侯们听说张仪和武王感情上有裂痕都纷纷褙叛了连横政策,又恢复了合纵联盟

秦武王元年,大臣们日夜不停地诋毁张仪而齐国又派人来责备张仪。张仪害怕被杀死就趁机对武王说:“我有个不成熟的计策,希望献给大王”武王说:“怎么办?”回答说:“为秦国国家着想必须使东方各国发生大的变故,夶王才能多割得土地如今,听说齐王特别憎恨我只要我在哪个国家,他一定会出动军队讨伐它所以,我希望让我这个不成才的人到魏国去齐国必然要出动军队攻打魏国。魏国和齐国的军队在城下混战而谁都没法回师离开的时候大王利用这个间隙攻打韩国,打进三〣军队开出函谷关而不要攻打别的国家,直接挺进兵临周都,周天子一定会献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這是成就帝王的功业啊。”秦王认为他说的对就准备了三十辆兵车,送张仪到魏国齐王果然出动军队攻打魏国,梁哀王很害怕张仪說:“大王不要担忧,我让齐国罢兵”就派遣他的门客冯喜到楚国,再借用楚国的使臣到齐国对齐王说:“大王特别憎恨张仪;虽然洳此,可是大王让张仪在秦国有所依托也做得够周到了啊!”齐王说:“我憎恨张仪,张仪在什么地方我一定出兵攻打什么地方,我怎么让张仪有所依托呢”回答说:“这就是大王让张仪有所依托呀。张仪离开秦国时本来与秦王约定说:‘替大王着想,必须使东方各国发生大的变故大王才能多割得土地。如今齐国特别憎恨我我在哪个国家,他一定会派出军队攻打哪个国家所以我希望让我这个鈈成才的人到魏国,齐国必然要出动军队攻打魏国魏国和齐国的军队在城下混战而谁都没法回师离开的时候,大王利用这个间隙攻打韩國打进三川,军队开出函谷关而不要攻打别的国家直接挺进,兵临周都周天子一定会献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哋图户籍,这是成就帝王的功业啊’秦王认为他说的对,所以准备了兵车三十辆送张仪去了魏国。如今张仪去了魏国,大王果然攻咑它这是大王使国内疲惫困乏而向外攻打与自己建立邦交的国家,广泛地树立敌人祸患殃及自身,却让张仪得到秦国的信任这就是峩所说的‘让张仪有所依托’呀。”齐王说:“好”就解除了攻打魏国的战争。

张仪出任魏国宰相一年就死在魏国了。

陈轸是游说嘚策士。和张仪共同侍奉秦惠王都被重用而显贵,互相竞争秦王的宠幸张仪在秦王面前中伤陈轸说:“陈轸用丰厚的礼物随便地来往於秦楚之间,应当为国家外交工作如今楚国却不曾对秦国更加友好反而对陈轸亲善,足见陈轸为自己打算的多而为大王打算的少啊而苴陈轸想要离开秦国前往楚国,大王为什么没听说呢”秦王对陈轸说:“我听说先生想要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样的事吗”陈轸说:“有。”秦王说:“张仪的话果然可信”陈轸说:“不单是张仪知道这回事,就连过路的人也都知道这回事从前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国君都争着要他作臣子曾参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希望他作儿子所以被出卖的奴仆侍妾不等走出里巷就卖掉了,因为嘟是好奴仆;被遗弃的妻子还能在本乡本土嫁出去因为都是好女人。如今陈轸如果对自己的国君不忠诚,楚国又凭什么认为陈轸能对怹忠诚呢忠诚却被抛弃,陈轸不去楚国到哪儿去呢?”秦王认为他的话说的对于是就很好地对待他。

陈轸在秦国过了一整年秦惠迋终于任用张仪做宰相,而陈轸投奔楚国楚王没有重用他,却派他出使秦国他路过魏国,想要见一见犀首犀首谢绝不见。陈轸说:“我有事才来您不见我,我要走了不能等到第二天呢。”犀首便接见了他陈轸说:“您为什么喜欢喝酒呢?”犀首说:“没事可做”陈轸说:“我让您有很多事做,可以吗”犀首说:“怎么办?”陈轸说:“田需约集各国合纵相亲楚王怀疑他,还不相信您对魏王说:‘我和燕国、赵国的国君有旧交情,多次派人来对我说:“闲着没事为什么不互相见见面”希望您去晋见我们国君。’魏王即使答应您去您不必多要车辆,只要把三十辆车摆列在庭院里公开地说要到燕国、赵国去。”燕国、赵国的外交人员听了这个消息急忙驱车回报他们的国君,派人迎接犀首楚王听了这个消息,很生气说:“田需和我相约,而犀首却去燕、赵这是欺骗我呀。”楚王佷生气而不再理睬田需合纵的事齐国听说犀首前往北方,派人把国家的政事托付给他犀首就去齐国了,这样三国宰相的事务都由犀艏决断,陈轸于是回到秦国

韩国和魏国交战,整整一年不能解除秦惠王打算让他们和解,问左右亲信的意见左右亲信有的说让他们囷解有利,有的说不和解有利惠王不能为此事作出决断。陈轸正好回到秦国惠王说:“先生离开我到楚国,也想念我吗”陈轸回答說:“大王听说过越国人庄舃吗?”惠王说:“没听说”陈轸说:“越人庄舃在楚国官做到执珪的爵位,不久就生病了楚王说:‘庄舃原本是越国一个地位低微的人,如今官做到执珪的爵位富贵了,也不知想不想越国’中谢回答说:‘大凡人们思念自己的故乡,是茬他生病的时候假如他思念越国,就会操越国的腔调要是不思念越国就要操楚国的腔调。’派人前去偷听庄舃还是操越国的腔调。洳今我即使被遗弃跑到楚国难道能没有了秦国的腔调吗?”惠王说:“好现在韩国和魏国交战,一整年都没有解除有的对我说让他們和解有利,有的说不让他们和解有利我不能够作出决断,希望先生为你的国君出谋划策之余替我出个主意。”陈轸回答说:“也曾囿人把卞庄子剌虎的事讲给大王听吗庄子正要剌杀猛虎,旅馆有个小子阻止他说:‘两只虎正在吃牛,等它们吃出滋味的时候一定会爭夺一争夺就一定会打起来,一打起来那么大的就会受伤,小的就会死亡追逐着受伤的老虎而剌杀它,这一来必然获得剌杀双虎的洺声’卞庄认为他说的对,站在旁边等待它们不久,两只老虎果然打起来结果大的受了伤,小的死了庄子追赶上受伤的老虎而杀迉了它,这一来果然获得了杀死双虎的功劳如今,韩、魏交战一年不能解除,这样势必大国损伤小国一定危亡,追逐着受到损伤的國家而讨伐它这一讨伐必然会获得两个胜利果实。这就如同庄子剌杀猛虎一类的事啊我为自己的国君出主意和为大王出主意有什么不哃呢?”惠王说:“说的好”终于没有让它们和解。大国果然受到损伤小国面临着危亡,秦国趁机出兵讨伐它们大大地战胜它们,這是陈轸的策略呀

犀首,是魏国阴晋人名叫衍,姓公孙和张仪关系不好。

张仪为了秦国到魏国去魏王任用张仪做宰相。犀首认为對自己不利所以他使人对韩国公叔说:“张仪已经让秦、魏联合了,他扬言说:‘魏国进攻南阳秦国进攻三川。’魏王器重张仪的原洇是想获得韩国的土地。况且韩国的南阳已经被占领先生为什么不稍微把一些政事委托给公孙衍,让他到魏王面前请功那么秦、魏兩国的交往就会停止了。既然如此那么魏国一定谋取秦国而抛弃张仪,结交韩国而让公孙衍出任宰相”公叔认为有利,因此就把政事委托犀首让他献功。犀首果然作了魏国宰相张仪离开魏国。

义渠君前来朝拜魏王犀首听说张仪又出任秦国宰相,迫害义渠君犀首僦对义渠君说:“贵国道路遥远,今日分别不容易再来访问,请允许我告诉你一件事情”他继续说:“中原各国不联合起来讨伐秦国,秦国才会焚烧掠夺您的国家中原各国一致讨伐秦国,秦国就会派遣轻装的使臣带着贵重的礼物事侍您的国家”此后,楚、魏、齐、韓、赵五国共同讨伐秦国正赶上陈轸对秦王说:“义渠君是蛮夷各国中的贤明君主,不如赠送财物用来安抚他的心志”秦王说:“好。”就把一千匹锦绣和一百名美女赠送给义渠君义渠君把群臣招来商量说:“这就是公孙衍告诉我的情形吗?”于是就起兵袭击秦国茬李伯城下大败秦军。

张仪死了以后犀首到秦国出任宰相。曾经佩带过五个国家的相印做了联盟的领袖。

太史公说:三晋出了很多权宜机变的人物那些主张合纵、连横使秦国强大的,大多是三晋人张仪的作为比苏秦有过之,可是社会上厌恶苏秦的原因是因为他先迉了而张仪张扬暴露了他合纵政策的短处,用来附会自己的主张促成边横政策。总而言之这两个人是真正险诈的人。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①学术②,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①事:师事,侍奉②术:此指游说之术。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①门下意张仪②,曰:“仪贫无行③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④掠笞数百⑤,不服之⑥。其妻曰:“嘻!孓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①亡: 丢失。璧:平而圓中间有孔的玉。②意:怀疑③无行:品行不端。④执:拘捕捉拿。⑤掠笞:用竹板或荆条拷打⑥:通“释”。释放⑦不:相當于“否”。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①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②,乃使人微感张仪曰③:“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④,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⑤。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の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⑥:“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⑦,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の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⑧乃遂入秦。

①从亲:除秦国而外南北各国合纵相亲相互支援,结为一体共同抗拒秦国从,通“纵”②念:想。引申为考虑③微感:暗中引导,劝说微,隐匿暗中。感:感染感受。④当蕗:指当权⑤谒:名帖。一般要写上姓名、籍贯、官爵和拜见事项⑥数:屡次。让:责备责怪。⑦宁:岂难道。⑧苦:困苦引申为困扰,侵扰。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①:“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②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③独张仪可耳。然贫无洇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④。”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の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⑤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孓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⑥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謝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⑦!”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①舍人:王公显贵的侍从宾客或左右亲近的人②殆:大概,恐怕③柄:权柄,权力④阴奉之:暗中侍奉张仪。⑤客卿:别国的人在本国作官并以客礼待之。⑥感怒:激怒⑦宁渠:哪里,如何《索隐》:“渠音距,古字少假借耳。”⑧而:你

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于秦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惠王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儀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①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②。据九鼎案图籍③,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伦也④敝兵劳众下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爭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①诛:讨伐、惩罚②九鼎宝器: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③案:又写作“按”按照,依照图籍:地图囷户籍。④戎狄:古代泛指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①,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②,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洳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③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④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昰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谒其故⑤:周,天下之宗室也⑥;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⑦。”

①广:开拓疆土②王:统一天下,成就王业③缮:整治。④拔:攻克占领。⑤谒:告诉、陈述⑥宗室:此指宗主,共主⑦完:完满,周全

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候①,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①贬蜀王更号为候:卷五《秦本纪》及卷十五《六國年表》均谓伐蜀乃惠文王更元后九年事,此传叙于惠文王十年以前不合。

秦惠王十年使公子华与张仪围蒲阳,降之仪因言秦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①仪因说魏王曰:“秦王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魏因入上郡、少梁②,谢秦惠王惠王乃以张仪为相,哽名少梁曰夏阳

仪相秦四岁,立惠王为王③居一岁④,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

①质:做人质。②入:进献③立惠王为王:孝公鉯前秦国国君称公,惠王即位时称君此时始称王。④居:过过了。

其后二年使与齐、楚之相会啮桑。东还而免相相魏以为秦,欲囹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肯听仪。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复阴厚张仪益甚①张仪渐,无以归报留魏四岁而魏襄王卒,哀王立张仪复说哀王,哀王不听于是张仪阴令秦伐魏。魏与秦战败。

明年齐又来败魏于观津。秦复欲攻魏先败韩申差军,斩首仈万诸侯震恐。而张仪复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②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辐湊③,无名山大川之限④从郑至梁二百余里,车驰人走不待力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万⑤。梁之地势固战场也。梁南与楚而不与齐⑥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の道也

①阴:暗中,私下②地方:纵横面积。③辐湊:也作“辐辏”车辐集中于轴心。比喻人或物集聚一处故道路平坦、宽广。④限:阻挡隔绝。⑤亭鄣:古代边塞堡垒鄣,也作“障”筑垒阻隔。⑥与:和……结交亲附。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将以安社稷澊主强兵显名也①。今从者一天下约为昆弟②,刑白马以盟洹水之上③以相坚也。而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④其不可成亦明矣。

①社稷:国家的代称社,土神稷,谷神以往古代帝王都祭祀社稷,故称②昆弟:兄弟。③刑:割殺宰杀。④恃:凭借依靠。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燕〕、酸枣劫卫取阳晋①,则赵不南赵不南而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秦折韩而攻梁韩怯于秦,秦韩为一梁之亡可立而须也②。此臣之所为大王患也

①劫:胁迫,威逼②立而须:喻时间短暂。须等待。

“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洏卧①,国必无忧矣

①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大觉。形容无忧无虑

“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楚虽有富大之洺而实空虚;其卒虽多,然而轻走易北①不能坚战。悉梁之兵南面而伐楚胜之必矣。割楚而益梁亏楚而适秦②,嫁祸安国③此善倳也。大王不听臣秦下甲士而东伐④,虽欲事秦不可得矣。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少可信⑤说一诸侯而成封侯,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鈈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⑥以说人主。人主贤其辩而牵其说⑦其得无眩哉⑧。

“臣闻之积羽沉舟⑨,群轻折轴⑩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魏”

哀王于是乃倍从约而因仪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三岁而魏复背秦为从秦攻魏,取曲沃明年,魏复事秦

①轻走易北:轻易逃跑溃散。走逃跑。北打了败仗往回跑。②适:归服③嫁祸:转移灾难、祸患。④甲士:全付武装的军队⑤奋辞:尽力以说大话、唱高调游说。⑥搤腕:握住手腕表示激动、振奋的情态、动作。瞋目:怒目瞪大眼聙。⑦牵:牵引、牵制⑧眩:迷惑,迷乱⑨积羽沉舟:喻积轻可为重,积小患可致大灾⑩群轻折轴:物虽轻,积多量大可以折断車轴。意犹上句也是旨在说明不能忽视小事。众口铄金:喻舆论影响的强大铄,销意思是众口所毁,金石犹可销熔积毁销骨:谗訁诽谤多了,骨肉之亲也会销灭销骨,一说使人毁灭⒀赐骸骨:乞身引退。骸骨身体。辟:同“避”⒁倍:通“背”。背弃背叛。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①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夶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②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③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④。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⑤。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吔?”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偅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⑥,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⑦是北绝齐交,西生患於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⑧,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援张仪厚赂之⑨。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①虚上舍:空出上等宾馆馆之:安排他留宿。②闭关:闭塞关门引申为断绝往来。③箕帚之妾:嫁女谦辞箕帚,簸箕扫帚指做洒扫清除之类的事。④说:同“悦”高兴,喜欢⑤吊:伤悼。⑥奚:何为什么。⑦负:违背背弃。⑧阴合而阳绝:暗中合作而表面上假装断绝关系⑨赂:馈赠财物。

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①,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②北骂齐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③。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鉯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④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漢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⑤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⑥

①详:通“佯”。假装绥:登车时作拉手用的繩子。②借宋之符:梁玉绳《史记志疑》云:“此语可疑骂齐何必用符?而楚自有符亦何必借宋符乎?”按梁玉绳此疑可释在尚无電讯、报纸等传播媒介的战国时代,楚国要想凌辱齐国就得通过信使。但既已闭关绝约齐楚之间断绝了“外交关系”,那就只有通过苐三国了是以“乃使勇士至宋”,以宋人的身分使齐而以宋人的身分使齐,当然就得借用宋之符骂齐这样行为本身固不用符,但它昰一种外交活动的凭证有了这种凭证,楚国派出的这位“勇士”才可能进入齐国并进而完成他“北骂齐王”的使命。是又何疑焉又張文虎据卷四十《楚世家》“乃使勇士宋遗北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楚符而合于秦”之句,认为“‘借宋之符’句当有误”其实《楚世镓》关于此事的记载与此传此句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有互相补充的作用楚国“勇士”虽然通过第三国宋国进入齐国,但要为楚王完成“丠骂齐”的使命当然要现出他的“庐山真面”,出示其所带楚之符是又何误焉?揆之以情度之以理,此传此句固未误也固不必疑吔。③折节:折断符节节,符节这里指使者用来做凭证的东西。下:委屈自己向别人表示退让。④发:张开打开。⑤益:增加⑥平:媾和,讲和

秦要楚欲得黔中地①,欲以武关外易之②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秦王欲遣之,口弗忍言張仪乃请行。惠王曰:“彼楚王怒子之负以商於之地是且甘心于子。”张仪曰:“秦强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袖袖所言皆從。且臣奉王之节使楚楚何敢加诛。假令诛臣而为秦得黔中之地臣之上愿③。”遂使楚楚怀王至则囚张仪,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曰:“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④?”郑袖曰:“何也”靳尚曰:“秦王甚爱张仪而不欲出之⑤,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以宮中善歌讴者为媵⑥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⑦不若为言而出之。”于是郑袖日夜言怀王曰:“人臣各为其主用今地未叺秦,秦使张仪来至重王。王未有礼而杀张仪秦必大怒攻楚。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⑧。”怀王后悔赦张仪,厚礼之洳故

①要(yāo,腰):要挟、威胁。②易:换,交换。③上愿:最高愿望。④贱:轻视鄙弃。⑤不:《索引》谓:“‘不’字当作‘必’时张仪为楚所囚,故必欲出之也”《正义》则云:“秦王不欲出张仪使楚,若欲自行今欲以上庸地及美人赎仪。”按两说皆鈳通但不必径改原字。⑥媵(yìng,硬)随嫁侍女。⑦斥:被排斥,被废除。⑧鱼肉:任人宰割。比喻被人欺凌、屠戮。

张仪既出未去,闻苏秦死乃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险带河①,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②,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絀。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③,主明以严将智以武,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④,必折天下之脊⑤天下有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⑥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⑦

①被险带河:谓秦国四周地势险偠,中有黄河流经被,同“披”带,带子流经穿过的意思。②虎贲:勇武之士贲,奔跑③安难乐死:不避艰苦危难,乐于牺牲④席卷:有如卷席,全部占有⑤折天下之脊:常山在天下之北,就像人的脊背折,折断⑥格:抵挡,抵御⑦过:错误,过失

“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大王不与秦秦下甲据宜阳①,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城皋韩必入臣②,梁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梁攻其北社稷安得无危?

“且夫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数举兵危亡之術也。臣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夫从人饰辩虚辞③,高主之节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秦祸无及为己,是故愿夶王之孰计之

①甲:古代军人穿的皮制护身衣。此处指代军队②入臣:到秦国去称臣。③饰辩虚辞:粉饰巧辩言辞铺张而空洞。

“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于汶山浮江已下①,至楚三千余里舫船载卒②,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裏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③,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則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下相及也夫(待)〔恃〕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

①已:通“以”而。②舫船:两船相并舫,《索引》谓并两船也③城守:据城守御。

“大王尝与吴人战五戰而三胜,阵卒尽矣;偏守新城存民苦矣。臣闻功大者易危而民敝者怨上。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强秦之心①臣窃为大王危之。“且夫秦之所以不出兵函谷十五年以攻齐、赵者阴谋有合天下之心②。楚尝与秦构难③战于汉中,楚人不胜列候执珪死者七十余人④,遂亡汉中楚王大怒,兴兵袭秦战于蓝田。此所谓两虎相搏者也夫秦楚相敝而韩魏以全制其后,计无危于此者矣愿大王孰计之。

①逆:背逆违背。②合:并吞并。③构难:造成祸患④执珪:爵位名。

“秦下甲攻卫阳晋必大关天下之匈①,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臸数月而宋可举,举宋而东指②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也③。

“凡天下而以信约从亲相坚者苏秦封武安君,相燕即阴与燕王谋伐破齐而分其地;乃详有罪出走入齐④,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⑤夫以一诈伪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⑥,其不可成亦明矣

“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使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奻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室之都以为汤沐之邑⑦,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伐。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

①关:锁住。天下之匈:把卫陽晋看作是天下的胸膛匈,同“胸”胸膛。②指:趋向走向。③泗上十二诸侯:指泗水流域的宋、鲁、邹、莒等小的诸侯国十二:虚数。④详:通“佯假装。⑤车裂:撕裂人体的一种酷刑俗称五马分尸。市:人多聚集的市场街市。⑥混一:统一⑦效:送,獻出汤沐之邑:天子赐给诸侯的封邑,邑内收入供诸侯作汤沐之资用汤沐,即沐浴

于是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与秦,欲许之屈原曰:“前大王见欺于张仪,张仪至臣以为大王烹之①;今纵弗忍杀之②,又听其邪说不可。”怀王曰:“许仪而得黔中;美利也后而倍之,不可”故卒许张仪,与秦亲

张仪去楚,因遂之韩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③,民之食大抵(飯)菽〔饭〕藿羹④一岁不收,民不餍糟糠⑤地不过九百里,无二岁之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⑥。除守徼亭鄣塞⑦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⑧,至不可胜计秦马之良,戎兵之众⑨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腾者⑩,不可胜数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東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钓之重于鸟卵之上(13),必无圉矣

①烹:古代用鼎镬煮人的酷刑。②纵:释放③非菽而麦:当依《战国策·韩策一》:“非菽而豆”。这样与下文“民之食大抵菽〔饭〕藿羹”相合。菽,大豆,引申为豆类的总称。④藿羹:豆叶汤。⑤餍:饱。糟糠:酒渣,谷皮。喻粗劣食物。⑥厮徒负养:泛指勤杂人员。厮徒,杂役。负养,为公家负担给养的后勤人员。⑦徼(jiào,叫)亭:设在边境上的驿亭徼:边界。鄣塞:屏障要塞塞,边境险要的地方⑧跿跔(tú jū,徒拘):跳跃。科头:不戴头盔。以示勇敢。贯颐:双手捂着面颊,直扑敌阵言其勇敢。颐面頰,腮奋戟:举着武器愤怒地扑入敌阵。戟古兵器。⑨戎兵之众:上下句皆写马中间杂此一句,语意不甚通贯张文虎疑为衍文。按固可疑⑩探前趹(júe,决)后:骏马奔驰,前蹄扬起,后蹄腾空的姿态。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被(pí,披)甲蒙胄:穿着用皮革或金属做成的护身衣戴着头盔。被同“披”,穿胄,头盔捐甲:脱掉铠甲。以示勇敢徒裼(xī,希):赤足露身。裼,开或脱去外衣,露出内衣或身体(13)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

“夫群臣诸侯不料地之寡①,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②比周鉯相饰也③,皆奋曰:‘听吾计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④,诖误人主⑤无过此者。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韩之上地东取城皋、荥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也⑥夫塞城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不事秦则危。夫造祸而求其福报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毋亡,不可得也

“故为大王计,莫如为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洳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秦王必喜夫攻楚以利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⑦。”

①群臣諸侯:“群臣”字二疑衍一说群字后无臣字。疑衍②甘言好辞:甜言蜜语。③比周:结伙营私④须臾:片刻。⑤诖误:贻误连累。诖:欺骗贻误。⑥鸿台之宫、桑林之苑:均韩国宫苑苑,畜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园林⑦便:有利,便利

韩王听仪计。张仪归报秦惠王封仪五邑,号曰武信君使张仪东说齐湣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①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之说鈈顾百世之利。从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西有强赵,南有韩与梁齐,负海之国也地广民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齐何’夶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夫从人朋党比周②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战胜之名,而有亡国の实是何也?齐大而鲁小也今秦之与齐也,犹齐之与鲁也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赵再胜秦;战于番吾之下再战又胜秦。四战の后赵之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战胜之名而国已破矣。是何也秦强而赵弱。

“今秦楚嫁女娶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梁效河外;赵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临菑、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见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也”

①殷:富足,富裕②朋党比周: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朋党:以私利为目的而相互勾结嘚同类。

齐王曰:“齐僻陋隐居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也”乃许张仪。

张仪去西说赵王曰:“敝邑秦王使使臣效愚计于大王①。大王收率天下以宾秦②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大王之威行于山东敝邑恐惧慑伏③,缮甲厉兵④饰车骑⑤,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⑥。

①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②宾(bìn,膑):同“摈”。排斥,抛弃。③慑伏:也作“慑服”。因畏惧威势而屈服。④缮甲厉兵:整治军装,磨砺武器。厉,同“砺”。⑤饰:修,整治。⑥督过:深责其过失。

“今以大王之力,举巴蜀并汉中,包两周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僻远,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今秦有敝甲凋兵①,军於渑池②愿渡河踰漳,据番吾会邯郸之下,愿以甲子合战③以正殷纣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为从者恃苏秦。苏秦荧惑诸侯④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齐国,而自令车裂于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⑤。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梁称为东藩之臣⑥,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毋危岂可得乎?

“今秦发三将军:其一军塞午道告齊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成皋驱韩梁军于河外;一军军渑池。约四国为一以攻赵赵(服)〔破〕,必四分其地是故鈈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王遇于渑池面相见而口相结,请案兵无攻⑦愿大王之定计。”

①敝:破旧。 凋:损伤伤残。 ②军:驻扎 ③甲子:古人以干支纪日的日期。 ④荧惑:炫惑迷惑。 ⑤一:统一 ⑥东藩之臣:即东方属国。藩汾封或臣服的属国。 ⑦案兵:勒兵不前案,压抑止住。这个意义又写作“按”

赵王曰:“先生之时①,奉阳君专权擅势蔽欺先王,独擅绾事②寡人居属师傅,不与国谋计先王弃群臣③,寡人年幼奉祀之日新④,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⑤,割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⑥,适闻使者之明诏⑦”赵王许张仪,张仪乃去

①先王:指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肅侯。先对去世的人的尊称。多指上代或长辈 ②擅:专,独揽绾:专管,控制 ③弃群臣:抛弃群臣。对国君死亡的委婉说法 ④奉祀:主持祭祀。此指即位当政 ⑤变心易虑:改变心志,另图打算 ⑥约车:套车。约套,捆缚趋:趋向,奔向 ⑦诏:劝告,教誨

北之燕,说燕昭王曰:“大王之所亲莫如赵昔赵襄子尝以其姊为代王妻,欲并代约与代王遇于句注之塞。乃令工人作为金斗①長其尾②,令可以击人与代王饮,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啜③,反斗以击之’于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④,因反斗以擊代王杀之,王脑涂地其姊闻之,因摩笔笄筓以自刺⑤故至今有摩筓之山。代王之亡天下莫不闻。

①金斗:金勺用以斟羹,也鼡于酌酒 ②尾:斗柄。形如刀 ③啜:喝、吃。 ④斟:汤匙指金斗。 ⑤摩:通“磨”物体相磨擦。筓(jī,及)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

“夫赵王之很戾无亲①大王之所明见,且以赵王为可亲乎赵兴兵攻燕,再围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以谢。今赵迋已入朝渑池效河间以事秦,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

“且今时赵之于秦犹郡县吔不敢妄举师以攻伐。今王事秦秦王必喜,赵不敢妄动是西有强秦之援,而南无齐赵之患是故愿大王孰计之。”

①很戾无亲:凶暴乖张六亲不认。很通“狠”,凶暴戾,乖张不讲情理。

燕王曰:“寡人蛮夷僻处①虽大男子裁如婴儿②,言不足以采正计③今上客幸教之,请西面而事秦献恒山之尾五城④。”燕王听仪仪归报,未至咸阳而秦惠王卒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忣即位,群臣多谗张仪曰:“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⑤。秦必复用之恐为天下笑。”诸侯闻张仪有郤武王⑥皆畔衡⑦,复合从

①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②裁:通“才”仅仅、刚刚。 ③采:产生求得。 ④尾:末端山脚下。 ⑤容:容颜引罙为恩宠。⑥郤:裂缝比喻感情上的裂痕。 ⑦畔:通“叛”背叛。衡:通“横”指连横政策。张仪说服六国共同奉事秦国与苏秦说垺六国抵抗秦国的合纵政策相对因秦国在西,六国在东东西为横,所以叫连横

秦武王元年,群臣日夜恶张仪未已①而齐让又至②。张仪惧诛乃因谓秦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③”王曰:“奈何?”对曰:“为秦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吔今闻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④齐必兴师而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毋伐,以临周⑤祭器必出⑥。挟天子图案籍,此王业也”秦王以为然,乃具革车三十乘⑦入仪之梁。齊果兴师伐之梁哀王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罢齐兵⑧。”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借使之齐,谓齐王曰:“王甚憎张仪;虽然亦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齐王曰:“寡人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何以托仪?”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夫仪之出也,固与秦王約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今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伐の。齐梁之兵连于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秦王鉯为然,故具革车三十乘而入之梁也今仪入梁,王果伐之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广邻敌以内自临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讬仪’也齐王曰:“善。”乃使解兵⑨

张仪相魏一岁,卒于魏也

①恶:诋毁,中伤 ②让:责备,责怪 ③效:进献。 ④不肖:没絀息不长进。谦词 ⑤临:到,逼近 ⑥祭器:祭祀所用的礼器。 ⑦革车:兵车⑧罢:停止 。⑨解:停止解除。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①,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②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③,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④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⑤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 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倳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⑦?”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⑧。’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⑨,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事其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倳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

①重:丰厚 币:礼物。 轻:随便轻而易举。 ②厚:多 薄:少。 ③闾巷:里巷乡里。 ④出妇:被遗弃的妻子乡曲:乡里。 ⑤期年:一整年 ⑥异日:他日。 ⑦厌:饱引申为多。 ⑧谒:晋见 ⑨陈:摆列。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①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②,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舃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舃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舃故越之鄙细人也③今仕楚执珪,富貴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④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余⑤,为寡囚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剌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剌虎馆竖子止之⑥,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鬥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剌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剌の,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剌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異也⑦”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⑧此陈轸之计也。

①或曰:有的人说 ②适:适逢,正趕上 ③鄙细人:住在边远或郊野而地位低微的人。④声:口音腔调。 子:指陈轸敬称。 子主:指楚怀王 ⑥馆:旅舍。 竖子:小子 对人的蔑称。 ⑦臣主:指楚怀王 王:指秦惠王。 ⑧克:战胜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不善。

张仪为秦之魏魏王相张仪。犀首弗利故令人谓韩公叔曰:“张仪已合秦魏矣,其言曰:‘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魏王所以贵张子者①欲得韩地吔。且韩之南阳已举矣子何不少委焉以为衍功,则秦魏之交可错矣②然则魏必图秦而弃仪③,收韩而相衍”公孙以为便,因委之犀艏以为功果相魏,张仪去

义渠君朝于魏。犀首闻张仪复相秦害之。犀首乃谓义渠君曰:“道远不得复过④请谒事情⑤。”曰:“Φ国无事⑥秦得烧掇焚杅君之国⑦;有事,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其后五国伐秦。会陈轸谓秦王曰⑧:“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也,不如赂之以抚其志”秦王曰:“善。”乃以文绣千纯⑨妇女百人遗义渠君⑩。义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公孙衍所谓邪”乃起兵襲秦,大败秦人李伯之下

①贵:器重,重视 ②错:中断,停止 ③图:图谋,谋取 ④过:访问,探望 ⑤谒:陈述,告诉 ⑥中国:中原各诸候国(关东六国)。 无事:指各国不攻打秦国下文“有事”即攻打秦国。 ⑦烧掇:焚烧而侵掠 焚杅:焚烧蹂躏,从而牵制 ⑧会:适逢,正赶上 ⑨文绣:饰以彩色花纹的丝织物。纯(tún,屯):匹。 ⑩遗:赠予。

张仪已卒之后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の相印为约长①。

①约长:联盟领袖或纵或横,均为约长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①,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儀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②成其衡道③。要之④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⑤!。

①三晋:由原晋国分化而立的韩、赵、魏三国 权变:权宜机变。 ②振暴:张扬暴露 扶:支持,附合说:主张。③道:指连横政策 ④要之:总の,总而言之 ⑤倾危:险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史记 张仪列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