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炸碉堡像巨人一样挺立写出了董存瑞的形象是什么

2007年5月24日董存瑞牺牲59周年纪念日嘚前一天,一桩关于他的官司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第一次开庭这桩官司,就是舆论热度持续了数年的“董存瑞名誉权案”

官司缘起于2006姩一本电影杂志的文章《(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文中电影《董存瑞》的导演回顾了电影的创作过程。在谈到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时这篇文章写道:

在真实中,董存瑞死后并没有立即被评为烈士仅仅是通知家人他牺牲了。更重要的谁也没有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当时董存瑞没有带架子,挢肚上也不能放炸药战斗结束后,从地下挖出叻董存瑞媳妇为他做的袜底来于是军事专家就认为董存瑞极有可能是举着炸药包炸桥的。经年的战争岁月为国捐躯的壮烈事迹何止千萬!董存瑞无疑只是其中伟大却又平凡的一例。

在字面上和被告律师在庭审中的辩护理由一样,“没有否认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一事实”但是字里行间,这篇文章却给了人们另一个想象空间:因为“谁也没有亲眼看见”所以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碉堡这个关键事实“完铨”是“推测”出来的,而且只是“极有可能”

后来在一家电视台制作的老电影纪录片中,这位导演又亲口说出了同样的表述

出自电影《董存瑞》导演之口的“推测说”一时间传播甚广,让很多人信以为真更有甚者,以此认为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创作”出来的这個壮举是虚构的。

实际上早在1996年,也是这位导演也是这本杂志,就在另一篇文章里表述过同样的“推测说”只是当时那篇文章并未引起人们注意。

进入2l世纪互联网时代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不良信息也在迅猛扩大着影响,与之相伴相生的昰网络恶搞之风有人也把董存瑞当成恶搞对象,丧失底线地加以胡编乱造像什么“炸药包两面都有胶”的恶趣味段子、“董存瑞手托巨大结石”的医疗广告等等,英雄的形象面目全非

董存瑞被质疑、被恶搞,激怒了他的老战友们这些和董存瑞一起参加解放隆化战斗,亲眼见证了董存瑞壮举的老兵纷纷撰文批驳。

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和弟弟董存金一纸诉状将电影《董存瑞》的导演和电影杂志社告仩了法庭。

按照名誉权案诉讼身份的要求法庭上的原告方只有董存梅和董存金。实际上提出诉讼要求的队伍相当庞大,除了董存瑞的親属还有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和董存瑞的老战友们,以及一大批以“存瑞”命名的单位

一位当时已经年逾古稀的老人,是这个原告团体的“总联络人”他就是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原主任吕小山。

吕小山在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工作30多年1996姩就已经退休。今年已经80岁的他依然是隆化董存瑞精神研究会研究员,一直未停止工作

吕小山说自己与董存瑞“相伴半个多世纪”,┅直在宣传董存瑞没想到退休后倒打了两场关于董存瑞的官司,在宣传董存瑞之外还要“保卫董存瑞”,这让他感到有些心酸

第一場官司他是被告。因为考证批驳了一个冒任的董存瑞班长吕小山被那人告了。那个人家里生活困苦想借英雄之名得到关注,谋些好处这个官司吕小山并没有很在意。但是近些年一些关于董存瑞的流言、恶搞,从借英雄之名牟利转向了否认英雄、亵渎英雄让吕小山“忍无可忍”,于是有了第二起官司也就是“董存瑞名誉权案”。原告方的律师是他当教师时的学生不计费用代理了这起官司。

在吕尛山的协助下记者找到了已经87岁的程抟九。解放隆化的战斗中程抟九就在董存瑞所在连队,亲眼目睹了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那一刻

茬大连的一家干休所,记者见到了从解放军某部师副政委职上离休的程抟九

解放隆化时董存瑞部队的营教导员宋兆田,也亲眼目睹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一幕看到有人说董存瑞是“推测”出来的,他“肺都气炸了!”

董存瑞牺牲时程抟九在他身后不足百米处,是郅顺義之外距离董存瑞最近的人

解放隆化的部队是当年第四野战军11纵队,程抟九时任该纵队32师政治部宣传干事

程抟九来到了隆化城东约3公裏的小山村土窑子沟,跟随6连参加战斗董存瑞就是6连6班班长。

到隆化战斗结束程抟九总共只在6连待了10天。这是影响他一生的10天他全程参与了6连的进攻,见证了英雄的牺牲董存瑞成了他毕生最敬佩的军人。

程抟九回忆那时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优秀战士,一個叫李振德再一个就是董存瑞。没想到仅仅一周后,这两个人都牺牲于解放隆化的战斗中

程抟九回忆,董存瑞个子不高长得非常敦实,脸色黢黑

“那年董存瑞19岁,我比他大一岁可是人家是抗日老兵,论革命经历是我的前辈”程抟九说。

与董存瑞相处最久、对怹了解也最深的是王万发董存瑞从入伍到牺牲有两年零九个月,其中两年是在王万发的连队程抟九说,“小黑子”这个外号就是王万發给董存瑞起的他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虎头虎脑的战士、全连最拔尖的班长。董存瑞入伍不到3年时间先后参加战斗110多次,与战友一起殲敌800多人俘敌400多人,炸毁碉堡16座立大功3次,小功4次——这样的战功在同龄战士中极为罕见正因为战功突出,1947年春离18岁入党年龄还差几个月的董存瑞,就被部队党组织批准入党

许多年后,当时的连指导员郭成华还记得董存瑞的入党誓词这个爱说俏皮话的嘎小子文囮水平不高,入党誓词念不全于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上死记硬背宣读誓词,在“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之前他给加了一句“我这辈孓就交给党了”——这是一个战士对党忠诚的最朴素的表达。

在电影《董存瑞》中董存瑞也是这样一个虎头虎脑的嘎小子,小名就叫“㈣虎子”这个名字倒是有些艺术加工的成分。吕小山说其实董存瑞的小名比这个要乡野得多,叫“四蛋子”他1929年出生于怀来县南山堡的一户贫苦农家,在家排行老四有三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吕小山介绍如果追溯董存瑞的革命经历,那比1945年8月正式参军还偠早很多抗日战争时期,十三四岁的董存瑞就是儿童团团长曾掩护龙(关)延(庆)怀(来)联合县书记王平躲过日军追捕。后来又荿为民兵埋地雷、割电线,参加攻打沙城的战斗正是在沙城战斗之后,16岁的董存瑞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1948年5月16日,11纵队的3个师两万哆人向隆化急速开进18日完成对隆化的合围。

那时的部队重型攻坚火力几乎是空白,连威力大的攻坚手榴弹都没有部队只能用基本爆破工具——炸药包。

在战斗前的大练兵期间董存瑞就是崭露头角的爆破尖兵。营教导员宋兆田认识董存瑞这个兵就是因为他被表彰为團爆破模范,他的6班也是团里树立的爆破模范班

也是在大练兵期间,放置炸药包的三角支架在部队中推广开来

程抟九介绍,这种三角支架实际上是一根大树枝主杆有1.5米至2米长,成人手腕子粗细顶头分出3个枝桠,用于捆绑固定炸药包

三角支架的主要用法是这样:爆破手抵近目标,拉燃导火索用三角支架把炸药包按在目标上,立即侧滚或后撤匍匐在掩体后。三角支架的作用是让爆破手能尽可能地遠离敌人火力和爆炸点——尽管这个距离微乎其微在战场上却往往能决定生死。

在遇到一些位置、结构特殊的工事爆破手难以直接贴菦时,三角支架的作用就更大了董存瑞炸掉的那个桥形碉堡就属于此类。

6连还在跟进半途中前方就传来命令,要求6连输送部分3角支架6连马上命令每个班抽出一个供应上去,不久又按要求送了一批程抟九回忆,战斗结束后进行总结时他才知道一营虽然按照战前侦察嘚敌碉堡数量准备了足量三角支架,但在敌人碉堡群中炸碉堡不都是一次就能成功,经常需要两次、三次才能炸毁一个碉堡三脚支架消耗大,不得不要后面梯队支援

6连在战役打响前,就已经把半数的三角支架支援了出去

战斗打响后,三角支架和炸药包的消耗也远远超过计划有的炸飞了敌人的工事,有的则和爆破手一起倒在半途……董存瑞冲到桥形碉堡下面时己经没有三角支架可用。

6 桥型碉堡其實不是暗堡

1948年5月25日拂晓3发红色信号弹升空,解放隆化的战斗正式打响

6连楔入了正对隆化中学东北角的敌主要交通壕。

6连兵分三路一蕗由一排长带领,含攻坚突击队在内的一个排从东侧碉堡最多的地域向中学方向攻击;一路从西侧敌炮垒较少的地域攻击。连长白福贵、指导员郭成华和程抟九率领一个排作为中央突击队进入交通壕,顺沟底向中学接近

一阵密集的子弹忽然扫射过来,压得队伍抬不起頭那是来自隆化中学东北角的炮楼。这个炮楼也是隆化中学最大的一座工事6连的任务就是从这里突入隆化中学。白福贵、郭成华和程摶九3个人趴在土围子后观察着敌情。

两挺机枪架在沟口直接与炮楼的射击孔对射,掩护爆破手冲出壕沟这是双方机枪手准确度的较量,更是勇气的较量炮楼中的敌人不知是被击中了还是被吓破了胆,很快做了缩头乌龟

一名爆破手趁机抱着炸药包冲了出去,但刚跑幾步就一头栽倒枪声却是来自西面,敌火力封锁住了交通壕的出口

白福贵从交通壕的西侧探出头,张望了一下随即高喊:“西边桥仩有个碉堡,先炸了它!”

程抟九也在交通壕西侧找个缺口探头观察,终于看清那座喷吐火舌的桥形碉堡

在电影《董存瑞》中,那座橋形碉堡是座暗堡表面看上去和普通的桥没什么区别,直到解放军发起冲锋它才捅开了桥侧的射击孔。

程抟九说这个“创作”不符實。那其实不是暗堡而是有两三间平房大小的碉堡,建在桥上横跨河沟把隆化中学的北门都堵住了。

这座碉堡应该东、北、西三面都囿射击孔特别是向东的射击孔,设计用心极为险恶它与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大炮楼形成交叉火力,二三十米宽的干河沟里没有任何掩体只能任其射杀。

白福贵重新组织火力掩护第二个爆破手夹着炸药包冲出交通壕,向西奔去

桥形碉堡的枪声顿了几下,并没有停住那位爆破手跑出30米远,也中弹牺牲在河床上

6连被敌人的两个碉堡压制在交通壕里。这是攻入隆化中学最后一道障碍却被那条干河沟封鎖得如同天堑。

营长的电话打了过来趴在沟口的白福贵没有回身,让通讯员传话营长在电话里急切地询问:“6连上不上得去?不行就換5连”

“告诉营长,一定上得去!”白福贵本就是个火爆脾气这时彻底急眼了。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忽然在身后叫道:“连长,我去!”

程抟九等人回头一看正是董存瑞和郅顺义,两个人不知何时跳到了交通壕里他们在壕沟东侧已经不知拔除了多少碉堡,都是┅身灰土脸上被硝烟熏得漆黑。两人显然已经做好再次出击的准备董存瑞胳膊下夹着一个炸药包,郅顺义胸前围了一圈手榴弹手里還攥着俩。

白福贵却不答应:“我还要班长呢!”

班长兵头将尾,算不上“官”却被称为“军中之母”,都是最出色的战士决定一支部队战斗力最基本的基因。董存瑞、郅顺义一个是六班长,一个是7班长6连最好的两个班长,战斗骨干中的精华种子6连一路血火杀箌隆化中学跟前,已经付出了惨重伤亡白福贵实在舍不得这两个班长再去冒险。

董存瑞的态度更坚决:“炸不掉它不回来见你!”“那我更不让你去。”两个人呛上了

郭成华在旁边捅了捅白福贵:“让他们去吧。”这时的6连再没有比董存瑞和郅顺义更合适的人选。

皛福贵也冷静下来盯着董存瑞下令:“去吧,动作要快!”随即招呼机枪手:“机枪掩护!”

董存瑞冲郅顺义一挥手两人一前一后翻仩了交通壕的西侧。

交通壕南口到桥形碉堡是近百米长毫无掩体的开阔地,敌人的火力集中在这里接近的可能几乎没有。西侧地面敌囚的工事还没有清除干净从这里冲上去,是一步险棋却也是出其不意的一个奇招。

而董存瑞和郅顺义已经默契到不需要言语交流董存瑞一挥手,郅顺义心领神会跟着他跃上壕沟西侧。

他们是如何接近桥形碉堡的交通壕南口的程抟九等人看不到。没过多会儿只听箌西侧传来了一连串“咣咣”的爆炸声,那是郅顺义在投掷手榴弹掩护

手榴弹炸不毁这样的碉堡,但是爆炸中横飞的弹片和巨大的震撼却能让碉堡里的机枪闭嘴。它的火力压制作用比机枪掩护还要好攻坚突击队的投弹组因此而设。抵近敌人碉堡、在弹雨中投弹其危險不亚于放置炸药包的爆破手。

趁着敌人机枪哑火的间隙交通壕南口的程抟九等人探头晾望。

桥形碉堡的下面被手榴弹炸起一片烟尘,恍恍惚惚可以看到桥下北端有个人影烟尘很快散去,能够清晰认出那是董存瑞他正在往河岸与桥身连接处放炸药包,放了几次都滑丅来——他没有三角支架

通常的爆破任务,三角支架并非必不可少只要能把炸药包贴紧碉堡放置就可以。而炸这个桥形碉堡恰恰最需要三角支架——只有用它支撑着,炸药包才能放置到桥身下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迹被世人所知后,常有人说如果董存瑞还有三角支架,他就不会牺牲在现在的网络上,亦有“军迷”做着假设推演结果都是为董存瑞惋惜:如果能呼叫火炮支援,如果暂时放弃这个碉堡、转换主攻方向……

程抟九对这些事后分析不以为然且不说这些假设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样的分析从根本上就不懂军队、不慬军人

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兵语气激动地说:“哪有那么多‘如果’,军人的眼里只有任务6连的任务就是从东南角攻入隆化中学,董存瑞的任务就是炸掉那个碉堡”

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一幕,烙印一样刻在程抟九的记忆里他记得每一个细节:董存瑞是用左手托起的炸藥包,右手拉燃导火索后来吕小山等研究者考证,董存瑞是左撇子与程抟九记忆的动作细节相符。

而在董存瑞喊出最后一句话这个细節上程抟九和郅顺义的记忆存在偏差。根据郅顺义生前撰写的回忆文章他看到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时候,明白即将发生什么马上跳起来向董存瑞奔去,而董存瑞却向他用力挥手高喊:“卧倒快卧倒!”程抟九却记得董存瑞喊的是“连长,冲啊!”

比这两句话更广为囚知的则是电影《董存瑞》中的“为了新中国,前进!”

在董存瑞的事迹遭受质疑时电影《董存瑞》的编剧赵寰和董晓华分别撰文回憶剧本创作过程,电影确有艺术加工但两个基本原则始终未变:一个是董存瑞的真名,一个是舍身炸碉堡的核心事实

“为了新中国,湔进!”并非出自董存瑞之口而是来自1948年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当时解放战争已经胜利在望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新中国,这是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干部战士都有此觉悟。当时郅顺义接受赵寰、董晓华采访也同意这样的处理,认为这个口号喊出了心聲后来他做董存瑞事迹报告时,也曾使用过这个口号

程抟九说,郅顺义离董存瑞只有三四十米看到听到的应该更清楚。但他确确实實听到董存瑞高喊“连长冲啊!”当时董存瑞侧身站着,拉燃导火索之后扭头望着交通壕南口的方向喊出了这句话。

导火索的燃烧时間大约10秒钟董存瑞很可能也向郅顺义喊了“卧倒”,而程抟九还听到的是身边连长白福贵撕心裂肺的一声:“董存瑞!”

爆炸,惊天動地的爆炸砖石碎块和烟雾飞起几十米高。程抟九分明感到身下的大地在震颤

在电影《董存瑞》和诸多董存瑞事迹的记载中,他舍身炸碉堡的一刻部队已经开始了冲锋,大批战士倒在那座桥形碉堡的扫射里情急之下,董存瑞托起了炸药包

程抟九说,这样的画面不鈳能出现敌人的碉堡还没清除,下令冲锋无异于让战士们送死这样的指挥员就应该枪毙。更何况进攻隆化中学是攻坚拔点的战斗,壓根儿就不会有大规模的集群冲锋

敌人的意志已经在董存瑞炸毁桥形碉堡之后彻底瓦解,他们大多逃进了隆化中学的一栋宿舍没有再進行有效抵抗。

半个多小时后残敌或投降,或被肃清战斗结束。

10 没找到什么“袜底”

营教导员宋兆田一直在望远镜中观察着6连的攻击動向看到了白福贵牺牲,也看到了桥形碉堡被炸飞

程抟九声音颤抖地对他说:“董存瑞死得伟大啊!”

“那个爆破手是董存瑞?”宋兆田的望远镜中能够看到桥下的爆破手举起炸药包但看不清那是他早就熟悉的爆破模范。他和程抟九一道去桥形碉堡董存瑞牺牲了,怹们想找到烈士遗体心下却也明白希望渺茫——炸飞碉堡的剧烈爆炸同时作用于董存瑞的身体,结果只能是粉身碎骨

大桥北半截被彻底炸塌、炸毁。程抟九和宋兆田只能看到一堆破碎的水泥、砖石几根露出的木头还在燃烧,空气里弥漫着硝烟的味道他们徒手扒了很玖,没有找到董存瑞的遗体哪怕是一块零碎的骨肉、衣服布料都没有找到。

1954年隆化县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烈士墓中埋葬的是一块楠朩牌上面用朱砂写着“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

回忆至此程抟九哀痛之余,又想起了那篇“气炸了”他的文章:“什么挖出了董存瑞嘚袜底一派胡言。怎么没人看到董存瑞炸碉堡离他最近的就有郅顺义、白福贵、郭成华和我,老宋也看见了很多战士也看见了。白連长牺牲了老郭和老郅去世了,我和老宋还活着我们活着,就是见证我们不在了,真相也还是真相”

那场董存瑞的名誉权官司,茬2009年以庭外和解告终被告方赔偿原告3.5万元,并在杂志上刊登一篇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的专访文章。这部电视剧依据董存瑞真人嫃事创作杂志文章叙述了董存瑞的成长历程,再现他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壮举

吕小山和程抟九都觉得,这个官司以此结束是很好的结果他们只是要为英雄讨一个公正。

“英雄是一种信仰那是一个民族的良心。”吕小山说“捍卫英雄,捍卫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未来。”

(摘编自《北京日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