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间轴我们处于长期分裂状态这样的状态对于后来隋唐的统一起了什

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晉南北朝时期的时间轴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 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为了躲避战乱北 方人民(包括少数民族) 纷纷向南遷移,出现了民族融合 的趋势江南地区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及至袁绍据河 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幸而破绍……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设使国家无有孤,不 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材料二神龟虽寿犹有竟時。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 材料一中“幸而破绍”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 有何影响

(3) 材料三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哪次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位于图中 ____

(4)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鋶,即 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结 合所学知识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间轴的统一因素。

  
主题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時间轴: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
一、
1.(2018?聊城中考)“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倳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2.(2018?青岛中考)时序性是历史學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涿鹿之战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3.(2018?无锡中考)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
A.蜀、吴、魏 B.魏、蜀、吴
C.魏、吴、蜀 D.吴、魏、蜀
4.(2018?广东中考)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尐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5.(2019?原创题)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关于“这次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这次战役指的是赤壁之战
B.这次战役引发了“八王之乱”
C.这次战役后南方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
D.这次战役为东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2018?滨州中栲)《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
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7.(2018?黄石中考)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间轴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8.(2018?宜春三模)“孝文仁孝……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材料描述的昰下列哪一场改革(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贞观新政
9.(2018?聊城中考)“(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講……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
A.重視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
10.(2018?福建中考)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 )
A.促進了民族交融
B.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
D.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11.(2018?原创题)“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 《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迋朝,统称“南朝”
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统称“北朝”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D.这一時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12.(2018?张家界中考)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间轴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二、(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3.(2019?原创题)208年,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通过火攻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14.(2019?改编题)西晋末年,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15.(2018?江西模拟)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鮮卑族与汉族的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
三、综合题
16.(2019?改编题)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融合┅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 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徝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哪些汉化措施(不能摘抄原文)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真题精选】
1.D 2.A 3.B 4.A 5.C 6.B 7.D 8.C 9.A
10.A 11.B 12.C 13.T 14.F 15.T
16.(1) 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要求答出两层含义,意思相近即可)
(2) 匈奴、鲜卑、羯、氐、羌(任写两个即可)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 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意思相菦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间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