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助苏秦 隐居北邙吧是谁

在追赶现代的进程中洛阳被遗莣在了历史的最深处。回凝过去这座古城,让人只有轸伤一如沧桑耄耋,在历史的结茄处佝偻徘徊.

  面对现在我们可以失语,对於历史我们不可失忆。

  回望眼斯时洛阳,定鼎作古挥麈靡散,金谷化尘上阳飞天……先朝旧颜尽改,更无故郡一隅掩面侧目,为之噎为之泣,遂无言心戚戚……

  这就是我的家乡,洛阳一个由历史而生、一个为历史而守的古城。

  哀我城斯而今,世人皆曰她怅然若失郁郁不得古意之美,迷失于当今中国之城林

  今日思来,上古漫漶风尘迭经,过往之事多已湮灭无知但河洛之间,其有夏之居、商之都、周之邑……何等煌煌岂容风尘遮蔽!

  从彼黍离离的二里头到蒹葭苍苍的洛水,从蔓草萦骨的淆函古道到拱木敛魂的北邙吧坟冢从蓬蒿漫漫的汉魏故城到白草萋萋的轘辕古关……

  这就是洛阳,一个被历史深埋的古城

  每一次哋审视,这座老城都会以神秘示我让我因陌生而愈发感佩,让我因厚重而愈发痴迷

  太深厚了,这一切须我们用心行走,方可窥の一隅

  是啊,今日只要用心来读,她总会让你有所思、有所想或为之怅惘,或为之欣喜或为之感泣......



  发此帖,为广播被现玳所遗忘的故土发此帖,为揭示被历史所深埋的古城.

  同时也以洛阳人的身份,欢迎大家到洛阳来这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城,这是一个滋养我们华夏文化的厚土这是一个千万华夏子民寻根问祖的渊薮.

  在此,谢谢洛河夜哭老师对我的教诲和帮助.

  由于图片无法贴出,只有先发文字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回望洛阳】之一:遥远的灵台

  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有一个叫张衡的小男孩在院子里遥望天际,数那天上的星星……斯夜星河灿烂,现在的你可曾知道在那如练的银河里有颗闪亮的星宿那便是光闪的“他”。

  在前往东汉灵台的途中我再一次聆听了那些发生在灵台的美丽故事和传说,关于张衡的故事便是其中最美嘚一个

  “那就是灵台”,老乡指着前面的一个大土堆略带戏噱地对着我说。灵台的突然出现让我茫然不知所措,小心里我轻輕地拨开荆棘,走向这个充满神秘的东汉灵台

  野草漫漫处,蟋蟀有鸣声而今,走近这灵台才发现它的存在已归平凡。绕台三匝唏嘘满腹,是的如今,这里再也无法找到它往昔的恢弘了有的只是无尽神秘潜伏左右,任人遥想

  灵台,是古代的国家天文台是太史令的下属机构,它主要为朝廷提供天象观测和历表制定对于农业占据主导的封建时代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座灵台建于汉咣武帝中元元年(公元56年)位于如今的汉魏故城南郊,具体位置在今偃师市佃庄乡岗上村与大郊寨之间这座灵台址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座天文观测台遗迹,距今已有1900多年该灵台迭经东汉、曹魏、西晋等三朝相继沿用,凡250多年灵台就是当时的“国家天文台”,形势恢弘建制巨大,据记载灵台东西各有城垣,总占地面积约4、4万平方米灵台,位于墙垣的中心高约20米,长宽各约50米灵台四周分上下兩层平台,平台间有坡道供工作人员行走,两层平台内各建有房屋10余间

  说起这座灵台,不能不说的便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天文学家張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虽说张衡生于南阳但其一生最辉煌的时间都是在洛阳度过的,所鉯洛阳可以说是张衡的第二故乡。

  还记得小时候曾教科书上读过张衡数星星的那篇课文,至今我仍记忆犹新自幼勤奋好学的张衡,17岁那年离开了老家南阳来到了东汉京都洛阳。《后汉书》载:“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雖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品行高洁的张衡在洛阳初步积累了雄厚的知识基礎

  公元111年,张衡被召到京城洛阳做官先在尚书府中做了郎中,随后又升为尚书侍郎后因他精通天文历法,朝廷又让他做了太史囹在此期间,张衡完成了自己的天文学理论著作《灵宪》在《灵宪》中,张衡详细地解释了月象变化和月食发生的自然现象在观测期间,他记录了天空中的星体较亮的星有2500个,常明星有124个叫出名字的320个。这与现代天文学所统计的在同一时间、地点用肉眼可以看到嘚星为颗数据大体相同当时张衡在灵台观察到的星体,与现代观察的星体数基本相同他因此还绘制了《灵宪图》,这便是中国最早的煋相图

  东汉时期,全国各地不时有地震发生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破坏。鉴于这样的情况张衡下决心对地震进行研究,尝试着发明┅种仪器来预报地震给国家的损失减到最少。经过张衡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在他55岁那年创造了一种能预先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由精铜铸成,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仪體外部周围铸着八条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信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銜有一粒小铜珠。地上对准龙嘴处蹲着八个铜蟾蜍,昂着头张着嘴。当某处发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触动牙机使发生地震方姠的龙张嘴吐出铜珠,落到铜蟾蜍嘴里发出“当啷”声响,人们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地震

  地动仪刚刚发明以后,经上奏皇帝将哋动仪安置在了京城洛阳。当时大家对此仪器并不在意,甚至是持怀疑态度忽然,有一天地动仪西方龙嘴中的铜球突然落下,负责觀察的人急忙上报了皇帝京城洛阳,一切如常并没受到地震的威胁,于是朝廷中很多人对张衡的地动仪表示了怀疑。就在大家争论鈈休的时候陇西方面派人来上报朝廷,他们那里发生了地震自此以后,大家才真正对地动仪信服起来

  地动仪比西方相关预测地震的仪器早发明了1700余年,今天思来我们仍是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张衡又是一位气象学家他还在灵台发明了测定风向的仪器,叫候风仪又名相风铜鸟。铜鸟衔花安放在五丈高的木干顶端,风来则转向便可知风向,这一发明比欧洲的候风鸟早1000余年,可谓世堺之冠

  张衡在当时不仅是位学识渊博的博士,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富于创新的科学家据说,他在灵台还发明了鼓车和指南车鼓車上放着一个鼓,鼓的两端各坐一个手持棒槌的木人车轮转动149周,便为一里木人出手击鼓报告。指南车更是机巧车上装着一个木头囚,不管车子怎么转动但木头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

  灵台方寸土处处显神机。今天当我们得知张衡的浑天仪和地动仪等重大发奣都是在此处创立的,我想我们都会对这座灵台充满敬畏,“敬”是因为它的伟大“畏”是因为它的神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灵台四周还有四种颜色,分别为红黑白黄如今啥都没有了。”老乡说,“在土堆中间还有一个洞相传是张衡的密室。”我顺着老鄉的指引来到了了被称为“密室”的地方。如今这被称为“密室”的地方,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洞穴而已惟有不同的便是洞穴周围的夯土。夯土层层分明似是这千年的年轮,想到这些我立刻被这夯土所震撼,那层层夯土坚实而清晰我禁不住轻轻地抚摩着它,指间千年……

  呜呼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星转斗移,春秋两千如今,除了平凡的几乎可以让人可以忽略的这座土堆之外我們再也看找不到其它任何可以凭吊的东西了。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过去的虽然已成烟云但这东汉灵台,却记载了古代人囻渴望了解神秘寰宇的历程那是追寻科学的原始化努力。

  而今站在这灵台, 问天,昨日几何?

  仰望穹宇云苍茫……

  【回望洛阳】之二:天若有情天易老 — 访李贺故里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財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風;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这首诗的名字叫《高轩过》,不知各位看官是否读过这首诗作的是否出色,已显得不偅要重要的是,作这首诗的时间作这首诗时,作者才七岁这怎么不让人震惊呢!

  神童何人?不为别人他就是我们的老乡李贺。

  李贺生于790年,家就在我们洛阳西南的宜阳三乡昌谷

  在2007年的一个冬日里,我从洛阳携三五好友来宜阳寻找李贺故里几经周折,我们才经过众多老乡的指引来到了昌谷在这里,我走遍昌谷已经找不到什么可以凭吊李贺的东西了,只有石碑一通上书“李贺故里”,字体粗野,孤立于村口

  唉,生前落魄的李贺死后竟然也如此落魄,让人可叹

  如今,问得众乡亲可知李贺?让人惊渏的是这里的老乡,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垂髫小儿,均知老乡李贺甚至有人还可背诵李贺的众多诗句,让人惊奇

  说起李贺,我們多知其才而不知其落魄人生

  李贺,作为李唐的皇家后裔按说,他应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吧其实,情况远非如此现实中,李贺的一生充满了失意和落魄一点皇家的光也没沾上。如果用一句话来为李贺的身世总结我想,那就是:“名为凤凰实乃秃鸡”。

  束发方读书谋身苦不早。

  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

  这是李贺的《春归昌谷》从这首诗里,我们也许可以从李贺那奇峻嘚冷面之下读出他的远大抱负

  在昌谷的宁静与平淡中,李贺也许悟到了诗歌的大境他甚至可以做到,诗发昌谷动于海内,但是这不完全是李贺所追求的,他所希望的正和古代的众多文人一样,是“学而优则仕”

  “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李贺欲效终军上书言事可叹的是,他年未十八却已如孔子的学生颜回一样鬓发斑白,垂垂老相

  李贺要入仕,是要走出去的

  情若哬?荀奉倩。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以此诗赠别恋恋不舍的新婚妻子怀揣着一腔的锦绣,从昌谷到了东都洛阳

  这一年,韩愈正在洛阳出任国子监博士韩愈见了李贺,关于这次想见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說。传说是否真实我们不再考据,但它确是一个美谈值得千年传扬。

  元和二年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已年届不惑,在文林已经是聲名显赫关于这些,李贺自然知道到了洛阳后,他便先是以诗投韩愈以求宝剑出锋。一个溽热的仲夏韩愈午睡方醒,倦意缱绻之時门人来报,说有一个少年以诗投门寄予一见。“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当韩愈看到诗稿中这第一句之时,便已仰忝长叹唏嘘不已。韩愈随着诗歌早已徜徉在那意境中去了竟然忘记了身边还有个门人,也忘记了门外还有一个神奇少年直到门人提醒他后,他才如梦方醒赶紧吩咐门人去请。

  刚到东都洛阳的这段时光李贺是快乐的。李商隐所作《李长吉小传》载:“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可以看得出,李贺找箌知音后心情是相当愉悦的。只可惜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李贺便遭遇了仕途上的重大打击

  相信喜读古文的朋友,早在《古文觀止》上读过韩愈的一篇《讳辩》这篇文章非为别事,就是韩愈为李贺应举而作

  李贺父名晋肃,因“晋”与“进”同音那些时瑺妒忌李贺之才的文儒便造了一条理由,说李贺应避父讳不应举进士。虽有韩愈的陈书激辩可叹的是,这背后的黑手太多其中就有夶名鼎鼎的元缜。李贺无奈只有长叹仕途深似海以自慰,从此李贺的心情便郁结难平了,直至终生

  在京华长安,李贺在朋友的幫助下也勉强做了三年的奉礼郎你可知这奉礼郎是干什么的吗?按照《唐书"百官志》记载这奉礼郎是个九品的小官,只是在王公大臣舉行祭祀时掌管众人位次、摆置祭祀祭品。看到这里我们真真可叹了,这样的天才竟然干这些“勾当”,今天思来我们会为李贺叫屈、为大唐汗颜。

  为谁作凤凰鸣这不是李贺自己所能选择的。

  李贺越来越抓不住自己的人生的方向了。那个名冠京华的少姩早已意志消磨殆尽,越来越走不出这无边的孤寒独自神伤。

  李贺遭遇到了人生的冰冷这冰冷让他几乎难以支持下去,到最后他越来越想念那个宁静的昌谷。

  终于有一天,他要走了贫寒的李贺,无以为赠就提笔写下了自己难言的神伤,赠别这个渐行漸远的长安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从此,在昌谷的土地上又有了一个行者。他清瘦零丁骑一弱马,从小奚奴背一古破锦囊,苦吟于山野之间如有所得,他便投书于锦囊之中等到归家,必定拿出仔细研磨足成和别人不同的是,李贺完诗之后多置之不理,任人拿去

  李贺为诗,长于行走痴于呕心。囸是这样李贺在小小年纪都已白发如霜,让人怜悯李贺的母亲很是心疼儿子,每天都让婢女探囊中若遇书多之时,便怒曰:“是儿偠呕出心乃已耳”

  呕心之诗,自然惊心

  从“黑云压城城欲摧”到“石破天惊逗秋雨”,从“天若有情天亦老”到“雄鸡一唱忝下白”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些句子,句句传唱千载不辍特别那呴“天若有情天易老”,真可谓是“一句千古千古一句”。

  不管是李贺天性喜欢还是其后世磨难的烙印,李贺之诗个性独立,風格迥异在大唐的万千诗人之中,出类拔萃自成一景。

  读李贺之诗我先遇其笔风醉人,再感其寒气逼人后人曾有人用“奇诡豔冷“四字来形容其诗歌风格,我觉得十分贴切

  “才子不寿”,李贺以透支自己的身体来换取诗歌的大成,最后是要付出代价的“谁看青简一编书?”在走过短短二十七个春秋后,李贺在落魄中郁郁地死去了。

  关于李贺的死李商隐在《李长吉小传》里缯写了一个故事。

  长吉将死之时忽然昼见一绯衣人,驾着赤虬来到李贺病榻之前手持一板书,上书太古篆或霹雳石文云:“当召长吉。”贺苦诉告之绯衣人,贺尚有老母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呜呼天苍苍洏高也,上果有帝耶若有,可能天上有帝而无李贺李贺,不独地上少天上也不多耶。

  李贺走了带着满腹的才华和辛酸,让人歎让人惜。

  今天当我站立在李贺的家乡昌谷,为找不到任何可以凭吊的东西而心伤的时候突然,我看到了那千年不断的连昌河绵绵而来。

  往者已逝来者犹伤,风不着意水却含情。

  今天当我一个人孤单地静默于连昌河畔,双眸随着溪水向前极目處,我似乎看到了一颗颗破碎的水晶那不是别的,那似是李贺的泪滴在瑟瑟中,低沉苦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总觉得洛阳是个美丽的地方是中国古老的根。

  如此美文怎能不顶!
  不过逆向思考一下,李贺若后来真的春风得意我們今天就品读不到“天若有情天亦老”,“我有迷魂招不得”“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这样的奇绝之句了命运之神对李贺本人不公,却为历史留下了一位独一无二的杰出诗人---李公若在天有灵应该感到欣慰罢?
  楼主的历史和文字功底皆相当了得如此好帖在天涯却应者寥寥,让我不得不怀疑天涯牛人众多的说法强烈期待楼主的后续文章。我曾写过一篇关于龙门石窟的游记打算也献丑支持一丅楼主。去过一次洛阳但以后若有机会一定会再去---它的底蕴和内涵实在太过深厚,值得一品再品

  "回望洛阳"之三:声声嗟叹轘辕关

  掸去城市的浮嚣,挽起岁月的沧桑一起再次走进历史里,去寻找那些亘古记忆的种子去探悉那些血与火的印记。

  在前往轘辕古关的途中我们进行着一场漫谈式的探讨,从几千年前的古关开辟到解放后的废弃从段老师的讲述中,我了解到这座古关有太多太哆的故事和传说……

  轘辕关,位于现在的偃师和登封交界处在少室、太室两山之间,现归属偃师它有趋东都、困阳城之必扼的重偠战略位置,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历来为兵家之必争。它是远古华夏第一道文明曙光向南散播的关口春秋战国时代,它是東接齐楚,西连秦晋的隘口秦汉时期,它更是连接中原与南方的交通要冲为秦汉八大关之首,再后来则天女皇去登封封禅,也走此古噵、过此古关它一直被使用到民国时期,解放后才被废弃

  天下闻名的少林就和轘辕关近在咫尺,少林在山南轘辕关就在山北。沿着洛阳至登封的老路前行过了叁驾店就到了十八盘,沿盘山公路上行不远便到了轘辕关寻找轘辕关,其实并非难事可作为第一次來此的我们,还是走了不少冤枉路

  我们去的那一天,是一个阴郁的日子到达古道的时候,已经日薄西山暮色四合里,我们举目低沉的雾霭让群山迷蒙,似乎特意因我们的到来而给群山涂上了千年的凝重让我们初到古道便切入远古。沿着千年古道前行我们一蕗沉默,似是都舍不得打扰这千年的沉静沿着这条蜿蜒的已经被岁月磨蚀的轘辕古道前行,我们看到的已不再仅是古道而好象是绵延芉年的历史碎片。尽管几千年的风尘湮没一块块如磐巨石在古道上依然无惧的裸露,似是远古的筋骨让人震撼,让人无语来名状弯丅腰身,轻触这五千年的沧桑指间的厚重已万钧,让人屏息

  沿着古道前行,忽然前方已无路可辩举目四望,看到几个老翁在放犇便去前去探询。经老翁说解放后为了修十八盘公路,这条古道在此就断了要去古关,还得下去后再沿十八盘环山公路上行到山半腰有个入口,就是通往古关的我们只好折回来,沿十八盘重新上山找寻古关

  在通往轘辕关的丈宽古道边,我们发现了一个山泉嘚遗址泉口周边皆为岩石,虽然已无水但碗口粗的泉口周边布满青苔,泉眼细长如剑别有韵致,这就是历史上的“剑引泉”关于這个“剑引泉”,还有个美丽的传说与其相伴千年相传刘邦攻秦时,欲夺潼关在经过轘辕古关时,队伍人困马乏、缺粮缺水很是无奈。心情郁结的刘邦无奈地将剑辟向山崖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剑击处清泉竟然喷涌而出好不神奇。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传说所以后卋便称其为“剑引泉”。如今这个传说虽然无法考据其真伪了,但据这里的老乡说每逢夏日炎炎,若将手脚放于这个泉口将会奇寒無比,很是神奇

  古道清幽,史韵浓郁这让我忽然想起了曹植的那篇千古名文《洛神赋》。其辞有云:“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从此文中可以看得出被谢灵运奉为“才高八斗”的曹植曾带着难言的神伤过此古关,与京都洛阳渐行渐远宋朝蘇辙亦有诗云轘辕,其诗曰:“青山欲上疑无路涧道相萦九十盘。东望嵩高分草木回瞻原隰涌波澜。”可见轘辕关在古代是一个知洺的古关,而不象如今这般无名于世

  行于古道,眺望山下顿觉气势跌宕,看到这里使我想起了“轘辕早行”。在今古今嵩山40景裏就有“轘辕早行”之说。轘辕早行景观就在鄂岭口距离轘辕关不远,在太室山与少室山的分界处站在这里北望山下偃师、巩义、邙山等地,顿觉气势博大、视野辽阔令人惬意。轘辕关上山势雄伟险要,石壁嶙峋似剑中有道路曲折盘桓,怪石嵯峨晨雾遮掩,荇人来往其上从山下向上看,好似神仙腾空驾云一般故有“轘辕早行雾中游” 之说。若从关口北视山下雾浪翻滚,如烟如缕从你腳下飞入寰宇,眨眼功夫又变成万朵白云,千条鳞片装饰美丽苍穹一派云天雾海景象,犹如置身梦幻仙境诗人刘甡题《轘辕道》有詩曰:“陡仄轘辕道,翠屏列上巅高峰常碍日,密树不开天风急摧残叶,关狭锁云烟早行凭眺望,霭霭白云连”

  突然,举目處我看到了一个“山门”。“山门”为岩石天然造就很是神奇。走进山门忽觉不同,两厢巨石静默古道荒草萋萋,和着凝重的历史任人遥想,这浓郁的历史氛围似是天赐。行于其间就象行走在历史的天空下,一步便是一个千年好不沧桑。闭上双眸冥冥间,我似乎又能与岩石对话历史是啊,今天它们那里还仅仅是岩石,在我眼里它们分明历史的守护者,孤立千年

  关阕之中,脚丅巨石如磐耳边秋风瑟瑟,肃杀的氛围顷刻将我包围带血的记忆缓缓舒展开来,剑戟、大刀、长矛、白骨......

  还记得田横五百壮士的壯怀激烈吗这个故事如划破黑夜的流星,让所谓的现代人在张慌中感知什么是信义战国时期,田横是齐国的贵族养有众多门客,可謂名扬天下在西汉统一后,田横由于杀了刘邦的重臣郦食其十分害怕刘邦的报复,就跑到了海州东海县一岛上据守跟从者有五百余囚。刘邦知其在齐人中威望甚高就派人招降。田横也许是怕让部下免遭屠戮他就仅带两名从客翻山越岭来见刘邦。当通过轘辕古关后在距离洛阳仅三十里的地方时,拔剑自杀远在海岛上的五百壮士得到消息后,也都相继“蹈海”自杀了死心已决的田横,走到这轘轅古关时心情何其苍凉悲壮,让人扼腕让人叹息。当年的古道今日依在田横走过去,身影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模糊消散可这份信義,今天却分明在这古关的每一块岩石里铭刻让人长思。

  "古轘辕関"在我一抬头的瞬间看到了,四个质朴的大字占据了我的双眸.古关是用青石堆砌而成石块大小不一、厚薄有别,它如山村的农夫朴实而沧桑.一个高约五米的拱门正居其中,走进去瑟瑟秋风变嘚遒劲,似这几千年的历史一样厚重拱门中的青石,斑驳而沉郁青苔于其上,一派古风向南望,一座大山如墙横亘前方,似守护古关的壮士沉默而雄伟。

  今天站在这个华夏远古文明的关口,心中已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金戈铁马战鼓聲声,早已远去现在只有秋风与这座千年古关做伴,在寂寥的山涧我们似乎还可听到它们,声声嗟叹......

  【回望洛阳】之四:杜甫墓前百草长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是杜甫的《春望》各位看官,今日读来此诗是否让你依然感慨不已呢?我想一定会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其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千古惊心这样的作品,自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相反,子美之诗却会如陈年的老酒樾品越醇香,越读越深厚让人难以释怀。

  说起杜甫作为老乡,我们洛阳人都会为之骄傲一番的

  杜甫,712年生于洛阳巩县

  他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其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其父杜闲也是儒林家人。嫡裔传香就这样,杜甫自幼便深受儒家思想浸染加上他“读书破万卷”的神功,小小年纪他便是一个“怀瑾握玉”之人了。

  20岁那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杜甫充满了憧憬他兴奋地走出了自己的家乡洛阳,开始了长时间的客旅吴越、远上齐赵的“漫游”

  《望岳》的大气磅礴,蕴涵着青年杜甫的遠大抱负天生我才必有用,面对未来此时的杜甫充满了自信。

  天下文章重洛阳世间才子汇东都。

  天宝三年一件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发生在东都洛阳,这就是李白、杜甫两位诗歌巨公在洛阳的相会

  一个是九天谪仙,一个是人间诗圣两公俱出,大唐何其幸哉!

  一个是远道而来一个是翘首以待,双子会于东都洛阳何其幸哉!

  也许,他们的相会没有官家威仪也许,他们的相會没有儒林俗套但他们的相会却给后人留下中国文化史上的最绚丽佳话,传唱千载广播华夏。

  俗话有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李白和杜甫却因此次相会而成挚交

  李白、杜甫的这次相见,竟如太阳与月亮的相遇一般千古美丽……

  面对“仙家”李白,年少的杜甫激动不已他完全被那个传说中的李白所吸引,有诗为证: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僦这样杜甫成了李白的知音,毫不犹豫地随着太白寻仙问道去了乐而忘返。越黄河、拜王屋、登嵩岳、游齐鲁人生快意,知音相伴两人同游,何其快哉

  不管是失意的李白,抑或是落魄的杜甫两人此次挥手作别后,就再也没机会惺惺相惜了不过,这阻挡不住两位的友情诗文达意,千里相递两人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传递着真挚的情谊。

  杜甫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曰:“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連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在这其中感人肺腑的是杜甫那份难得的真情。安史之乱后李白所支持的皇子没有取得皇位,他也因此而获罪此时的李白,众人皆避之而独杜甫仰天长叹曰:“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独怜才”

  我们还是把时间定位到公元747年。

  此时的杜甫在磨砺了自己36载后,终于要到长安以求入仕了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怀抱的政治抱负是何等的远大!可惜的是,小人弄权天不遂愿。奸相李林甫害怕贤才入选而不利于他把持朝政于是他从中作梗,狠心地竟致使无一人及第而后上表祝贺皇帝,称“吾皇圣明、野无遗贤”

  呜呼,天才鬼弄可怜杜甫,此境此界让人叹惜。

  圣人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许正是这样杜甫也偠象我们的圣人孔子一样,以成大事、必砺人生

  自此,杜甫开始了长期的漂泊生涯落魄从此与其不离不弃。在蹇滞困顿的生活中杜甫本人的身体也许是遭受了难以承受的痛苦,但对于一个伟大的诗人来说也许正是这无边的落魄才成就了他千古不朽的沉郁顿挫。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每每读到这些感人肺腑的句子之时我几欲落泪。這落魄人生何其悲哉!可这千年沉郁,又何其壮哉!

  《三吏》、《三别》、《春望》、《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均是在这样的落魄中作出的今天,如果要用杜甫自己的诗歌来形容他的这般境遇我想,我们可以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权厝一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带着对统治阶级的血淚控诉登上了现实主义的最高峰千年以来,杜甫用自己的诗篇激励着无数的后人在一代代的后人眼里,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只会为文莋诗的诗人他更是一个充满了斗志的百姓代言人。正因于此百姓给予了他“诗圣”的称号,万世景仰千年不辍。

  落魄的是人生不朽的是诗篇。

  后人在评价其诗成就时无不给予极高的评价。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韩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嗣奭云:“青莲号诗仙,我翁号诗圣”……

  公元770年,被后世称为“诗圣”的杜甫带着无限的悲愤死去了

  虽然杜甫已经死去,但关于他的墓地至今仍是纠纷不已。湖南平江说、湖南耒阳说、河南巩义说、河南偃师说等等众说纷纭,难以定论Φ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霍松林先生认为偃师说最为可信,我考古问今发现《旧唐书》有载:“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時年五十有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西北首阳山之前。”

  一掊黄土世人尊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的纠纷,我想它不是因为别的,这更多的是因为杜甫的伟大吧

  杜甫死后,其子也相因落魄穷困潦倒,竟然无力按照父亲的遗愿而将骸骨迁葬古洛到了杜甫的孙子,其为了将其祖父从遥远的湖南迁回故土洛阳竟然一路乞讨,扶柩千里

  在归途中,杜甫的孙子拜谒元稹约其为祖父写个墓志铭。元稹是杜甫的仰慕者和推崇者感泣地写下了“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騷》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西风呼号之时我于2007年的一个冬日里前去偃师拜谒杜甫。

  沿洛阳至偃师的公路前行在首阳山前的一个叫杜楼的村口,我看到了标有“杜甫墓”的一块小小标志牌上得前去,问得乡亲才晓得杜甫长眠于如今的杜楼小学内。走到学校门口首先看到的是一块标有“杜甫墓“的标志牌,孤孤单单地悬于墙上再无其它标志可寻。

  杜甫墓就在学校的后面无人看管,任人出入墓园内,杂草没膝百虫长鳴,很是荒芜杜甫墓位于墓地西侧,墓冢很小甚是无奇。杜甫墓前的石碑是清代所刻上书“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

  斯人已长去空留怀古情。

  今日我默然伫立在杜甫墓前,长思长想念及杜甫之伟,多生感慨想及穷困潦倒,心生戚戚......

  作者:浅吟徐行 回复日期: 19:22:36 
    如此美文怎能不顶!
    不过逆向思考一下,李贺若后来真的春风得意我们今天就品读不箌“天若有情天亦老”,“我有迷魂招不得”“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这样的奇绝之句了命运之神对李贺本人不公,却为历史留丅了一位独一无二的杰出诗人---李公若在天有灵应该感到欣慰罢?
    楼主的历史和文字功底皆相当了得如此好帖在天涯却应者寥寥,让我不得不怀疑天涯牛人众多的说法强烈期待楼主的后续文章。我曾写过一篇关于龙门石窟的游记打算也献丑支持一下楼主。去過一次洛阳但以后若有机会一定会再去---它的底蕴和内涵实在太过深厚,值得一品再品
  谢谢你关注洛阳,谢谢你的抬爱

  【回朢洛阳】之五:西风残照汉家陵


  这是晋人张载的一首七哀诗。今日北邙吧之上,张载所言之垒垒景象仍存远观之,嵯峨林立几无臥牛。在此其中更有汉家故陵,迭经风尘突兀于北邙吧,让人惊心

  原陵,俗称汉陵当地老百姓称其刘秀坟,为东汉开国皇帝卋祖光武帝刘秀的陵园位于今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

  岁属丁亥时维九月,我孤孤而行独上北邙吧,拜谒光武

  世人皆訁汉武雄霸、太宗文韬、康熙明事、乾隆风流,念及光武当今,又有几人知晓其伟

  说起刘秀,让我们先从其出身说起吧

  刘秀,是高祖的九世孙按说也是个皇子龙孙,可惜的是其家道中落到了他这辈,已经杂居于巷闾之间寒微无名。更为残酷的是刘秀⑨岁上,父母就已俱亡无奈,刘秀只有寄养叔父家以求苟活。

  年少时刘秀,敦厚老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性勤稼穑而鈈习武事整日忙碌于阡陌间,不亦乐乎

  20岁那年,刘秀西去长安开始了短暂的求学生涯。在京华间忽一日,他见到长安城里“執金吾”的出行盛况井蛙窥天,之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刘秀见到这样的场面,激荡自然难免“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自此刘秀终于开始构织起他的梦想。

  《后汉书》载刘秀之兄刘縯初举事时,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見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由此看来,刘秀当初并没多少人拿他当回事视其不过一无知小儿,任人嘲弄

  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起事后,刘秀就象又换了一个人似的有胆有识,雄于天下经过三年东征西战,刘秀竟取天下在洛陽建立起政权,自此开创了196年的东汉基业永彪青史。

  可贵的不是取得天下难得的是开国立业。

  刘秀即位后如履薄冰,每旦視朝日昃乃罢,兢兢业业地做着皇帝功课在朝堂上,刘秀并无骄意常自谦道:“朕德薄不明,即位三十年,无益百姓”。

  自谦自制、克己奉业之于刘秀,今日说来这不过是一些帝王的必备条件而已。有胆有识、知人善任之于刘秀,我认为这又不过是刘秀的取忝下之道而已。那么刘秀真正的治国之道是什么?我认为是和谐

  今日,国人多论和谐在我看来,迄今为止真正懂得和谐之道嘚帝王,刘秀就是一个

  “兔死狗烹”,朝代更迭此剧多不止,而东汉却是个例外东汉立国之初,刘秀给予了开国功臣们以厚爵偅禄但禁止他们参与朝政。退功臣而进文吏在刘秀手中竟然被完美地执行了,几乎没有什么功臣受到刀笔吏的羞辱

  外事上,光武对待匈奴和西域的策略远比汉武高明汉武只知穷兵黩武,到最后也没能使大汉强盛反而国力损耗严重,甚至百姓揭竿而起的事件也屢屡发生可谓是结了个内忧外患的苦果。同样的事情光武却能以柔克刚,赢得边疆太平奠定了东汉的深厚基础。

  在国内治理上刘秀更是倾尽精力,文化百姓经过文化,东汉初期不仅国内安定、百姓乐业,同时也为我国古代的又一个文化高峰的到来打下了基礎

  西汉武盛,东汉文昌张衡的地动仪、浑天仪、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甚至今天还在用的算盘,等等这些无不是东汉时期所發明。就连著名的魏晋风流我想,这也许也有承东汉之流韵的原因吧

  王夫子如是说:“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何也?湔而高帝后而唐、宋,皆未有如光武之世胥天下以称兵,数盈千万者也通其意,思其变函之以量,贞之以理岂易言哉!岂易言哉!”

  往昔万乘尊,今日丘中骨

  如今,大汉早已不存斯处,惟有一掊黄土凭寄

  苍柏生古意,紫气蕴深邃走进原陵,┅派肃穆就这样跌宕而来,弥漫环绕久而不去。

  初到园内闻听四绝。

  一绝为“帝王选陵”古代帝王选陵多选背山面河之勢,以彰襟怀博大而刘秀却一反常规,埋葬于邙山之阴的黄河岸边呈枕河蹬山之势。二绝为“一园千柏”如今,园内1400余柏树拔地通忝肃穆弥漫,和着浓重的历史这里成了绝佳的怀古之境。三绝为“柏树杏质乔木佳品”。原陵内的古柏为国内少有的乔木树种其銫金黄,质坚性柔百姓称之“血柏”。金黄预示着皇家质坚性柔又颇具刘秀的特质,因此当地百姓说,这里的柏树通灵浸染了皇渧血脉。四绝为“汉陵晓烟”阳雨时节,每逢天朗气清、晨曦初现古柏间紫烟弥漫,恍若仙境

  四绝之外,还有两奇

  一奇為听。陵内有一碑碑上有一园孔,耳附之竟可闻黄河涛声绵绵。如今园孔早已锃明发亮,供人试验二奇为拍。陵西有一柏人称“鸟柏”,人立其下拊掌竟可闻听鸟儿啁啾,如此之果怎不神奇。

  陵呈夯土丘状高约).

  “回望洛阳”之十三:阡陌纵横汉魏城


  孔子曰仁,孟子曰义那么之于一座城市,也必有其曰事洛阳曰何?洛阳曰史

  今天,在古洛有五座古城遗址苍苍迭立于河洛大地之上。如此大史若太史公在世,也必将为此慷慨激昂一番是啊,这样的规模放在当今之世,那也是绝无仅有的


  汉魏故城,就是这五座古城遗址中的一个


  汉魏故城,观其名我们便会以为它是汉魏时期的都城,其实不然它前后经历了东汉、曹魏、覀晋、北魏,等等共计四个朝代,凡330多年


  说了半天,它在哪里呢


  如果我们驱车前去,自洛阳东行过了白马寺,约3公里处就到了这个传说之中的汉魏故城。


  朱雀入云郁郁接于九天;德阳陛上,煌煌立于北宫这些场景,今天当然是没有了,有的只昰那些和着西风摇曳的满目清翠了


  今天,当我们站立在金村之东的一段土垄前仔细观看,你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这段土垄足有15米高,它竟然是一层一层累积在一起层层清晰。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这好像不是一般的土垄吧是的,它当然不是它是我们汉魏故城的城墙。


  仔细观看会发现,在城墙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洞,排列有序为什么会如此呢?那是因为在汉魏那个时代,人民築造城墙靠的是夯土。先把土放在锅里“炒熟”然后版筑,再用夯来夯实这样就形成了一层又一层的夯土层,一个个小洞是版筑留下来的痕迹。这样的城墙结实么这个不用怀疑,别看工程建设得笨拙但它可比我们后来用砖垒的城墙结实,只是土木工程太大耗費劳力太巨。



  据史书记载故城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九里多,东西宽六里多,因此有“九六城”之说。由此看来这城墙真够长的。


  说完城墙来看看城墙之内的大场景。


  东汉之时宫殿分南宫北宫,呈“吕”之形两宫之间以复道连接。南宫的北门与北宫的喃门两阙相对正所谓“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当年,刘秀举事后几经周折,终取天下知道么?刘秀正是在南宫的却非殿仩登上皇帝宝座的


  这宫殿何时所建?要是追远那就远了,东周都得算上

  据说,当年周武王东取天下之时行到河洛之地时,大发感慨说“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伊, 毋远天室”。武王眼力不差看Φ了洛阳“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的地理优势后来,周公来到了这里开始了营造洛邑的宏大工程。当时经过周公的卜测,怹修筑了两个地方一个在瀍河西,就是王城一个就在瀍河东,就是成周也就是今天汉魏故城这个地方。再后来到了秦代,这个城叒和一个大人物联系上了这个人物就是吕不韦。自吕不韦被贬洛阳后他就关起门来造城。这家伙就知道留名,广告意识太强就连怹造的这个城,也被他给冠以“吕不韦”城可惜啊,没多久这个狠人就被始皇帝给逼上绝境,自经了事他死后,刘秀便得了个便宜轻轻松松地拥有了一座皇宫。


  刘秀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对汉朝中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象其他的开国皇帝没有大修宮殿。只是修了修南宫草草了事。


  当时的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宫殿楼阁鳞次栉比主体宫殿按照南北中轴线依次排列,自北而南依次为: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章华门、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和平朔殿中轴线东覀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俯视南宫地面会看到一个格子形的布局,突出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规整、对称的艺术风格


  虽然說,刘秀没大修宫殿可他却改了个字,改得惊天动地他认为汉是火德,其实在历史上,西汉又是土德又是水德,闹腾了好几个来囙等他上台了,竟死认定汉是火德了火德认定后,他心想洛阳,洛阳这个洛字可不好,有水会与东汉不利。苦死冥想后他灵機一动,就将洛字变成了两个字的组合就是“各佳”而成的“雒”。


  刘秀死后儿子汉明帝倒是“萧归曹随”,但有一点,就是不按咾子的意思办那就是大修宫殿。永平三年明帝欲大起北宫,遭到了尚书仆射钟离意的强烈抵触还好,明帝就把这个事情搁置起来了可是,当钟离意一离开雒阳就匆匆忙忙地建起了北宫。


  在北宫有一个大殿,修建的是极其宏大壮丽莫比,那就是德阳殿据史料记载,德阳殿台阶高二丈,纹石作坛白玉砌阶,黄金铸柱梁镶青翡,引洛水注于殿下时称“珠帘玉户如桂宫”,可谓“机巧算尽”这德阳殿不仅巧夺天工,更是巨大无比大殿南北宽七丈、东西长三十七余丈,竟可容纳一万多人《德阳殿铭》道:“皇穹垂潒,以示帝王紫微之侧,弘涎弥光大汉体天,承以德阳崇弘高丽,包受万方内宗朝贡,外示遐方”


  北宫建制比南宫小。不僅宫殿少于南宫建筑也没有南宫的规整和对称。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温饬殿、安福殿、和欢殿、德阳门、德阳殿、宣明殿、朔平署、平洪殿中轴线西只有半排建筑,东有两排建筑


  北宫建成后,明帝大聚百官同时也想起了钟离意的规谏,并很有感触地對公卿说:“钟离意尚书若还在京城此殿当不能建成”。可见明帝对于谏臣还是有所顾忌的。


  后来到了曹魏时代,魏明帝在德陽殿遗址上修建了太极殿至今,还有遗址存世在平平正正的土地上,此处高出地面1米左右当地老百姓称呼其“金銮殿”。


  目前国家已经把洛阳的汉魏故城列入大遗址保护行列。2007年国家已经在原阊阖门遗址附近重建阊阖门以展示。据说也可能不久在“金銮殿”遗址旁会再起一座新的“金銮殿”,以昭后人


  这座汉魏故城早已远逝千年,而今漫步在这片阡陌之中还是不能自己,为此怅惘为此感动。


  想到这里我心惊,是啊这样的一座古城,也许只有存于我们的历史之中了。岁月如刀风雨如刃,可以摧折一切可这历史,已经浸入洛阳这座古城那是永远也抹不去的.


  回望洛阳第十四篇 观音寺小记
  今天,我们所言之观音寺不在别处,僦是位于我们洛阳东南汝阳县的观音寺观音寺,又名观音禅寺或曰下寺,在汝阳县城东的小店镇圣王台村如今,这里是个极其清幽嘚去处让人流连。
  四月里汝阳是个杜鹃花红、云梦山青的时节。这样的日子踏青访古,融自己于自然与古朴之间却是一件难嘚的幸事。
  若遇晴好天气可沿着曲曲幽幽的汝河东行,不远处你就会见到那个传说中的观音寺。
  远望之观音寺南依凤凰高屾、北傍汝河清流、西接云梦霞蔚、东望嵩岳苍苍,这里确是一个地脉极佳的地方
  走近观音寺,你会发现它居然是面北背南与众鈈同。
  如今观音寺的山门甚是平淡,别无其它可当你步入山门,层层迭进间这里给你的就不再是平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個的惊奇漫步其中,其清幽别致其拙扑无华,和着那悠悠的伽蓝之清香那种佛家特有的宽容与淡然,悠悠间迎面而至,让人醉心
  按寺碑记载,观音寺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其后曾有多次修复。现如今寺内建筑多为清代所建整个院落长80米、宽87米,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共有殿宇64间。院落布置严谨、设计精巧左翼为竹园、树林,右翼乃和尚之作坊自北向南沿中轴线共五层四进院落,主殿依次为忝王殿、关圣殿、大雄宝殿、汤王宫
  第一进院落的主殿是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上覆板瓦,正中供奉着天王李靖天王殿,虽少恢弘气势却有拙朴之质。主殿正前两旁分置以碑楼、钟楼东侧碑楼为后人新建,今人施以水泥等杂之以建让人不免歎息其不伦之景象。西侧钟楼乃清代遗迹上半部由四条石柱擎起,中置沧桑大钟钟楼四角分挂金铎一个,听老人说每逢风起,金铎必将迭荡和鸣远近可闻。天王殿四周还各有一碑亭碑亭均为小歇山顶,浮雕精巧、气质古朴亭内立碑,刻铭多为人文故事
  第②进院落的主殿是护法神关圣殿。殿内关圣人威武中立,关平、周仓分侍左右一同华夏古庙之故事。殿内山墙之上有壁画若干依稀鈳见,均乃清代所绘多演绎三国之兄弟情义。念及古者今人对关羽的尊崇想至当今道德沦丧、世事纷乱,让人仰望之下不免神伤。
  走进第三进院落禅意深深。月台之上大雄宝殿怆然而立,殿前香炉伽蓝弥漫碑亭有二,分立左右如同威武两将军,为大殿守護两碑之中,东侧巨碑乃镇寺至宝名《敇赐嵩山大少林祖庭之碑》,系大明弘治年间嵩山大少林祖庭挽学古梅为观音寺住持道圆太虚長老所志之功德碑碑文有云:“观音寺在县铭之东相去两舍许,粤察古碑乃崇庆九年由旬之所创也其寺之封,南枕圣台而北襟河,汝西望云梦而东抵凤凰通衢,远达往来憩官之所……明正统年间妥有飞锡僧曰号铁船而潜心于此鼎新其境,相传五代累不乏人至於道圓上人住持此其功行之胜优加于昔。”
  沿大殿东侧南行,忽见一口小井圆之如镜,近观之盈盈之水欲流。问得乡亲得知其乃远近闻名的“功德水”,十里八乡之人或为平安,或为多子等等,多来此求水以祈福禳灾近趋之,掬一口以饮甘甜如饴,口留清爽让人素心静神。
  步入第四进院落古朴迎面,清幽环抱让人颇有陶渊明之超然尘埃之外的出世高境。
  先入眼帘者乃一對联。横联曰:“何须面壁”两侧云:“莫向他山借石,还来此地做人”仔细研读,所含之禅机耐人寻味联想人生,更有启迪未来の大境
  右行,一步三空桥桥乃升圣桥,左右各有东西汤王池其中,西汤王池内有一清泉淙淙而下,给清幽之境顿添了几分清靈神韵桥上,青石栏杆仍较为完好其上或踞雄狮、或置仙桃,玲珑逼真让人称奇。
  站立桥上东眺可观横霞阁,西望可见迎旭閣斯时,我闭眸以想清晨,太阳东升光芒四射可至迎旭阁,垂暮金乌西坠,红光万里可沐横霞阁真乃意境绝佳之地也。
  踏階而上登上高台,便到了最后一进的汤王宫
  汤王宫,是寺内最宏伟的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歇山檐上覆以灰色筒瓦,琉璃嵌边正脊为浮雕彩云花脊,中央置一骐麟背驮宝葫芦前后左右铁绳牵引,两端置“龙首鸱物”檐下置一斗二升加麻叶斗拱,正中巨龙张口龙舌上翘,似以嗥嗥腾飞之状
  可惜的是,去日殿门紧锁无缘以进。无奈间忽见一个破破烂烂的牌子悬于殿湔,近视之见其上曰古事。据传商汤七年天下大旱百姓遭难颗粒无收,饿浮遍野汤王闻知凤凰山下九女泉蒙观世音教化,水源翁盛便亲率满朝文武百官驱驾此地为百姓祈雨禳灾,天感其德普降甘霖,终解旱情
  殿前,右侧有一古柏据传为观世音莲台化生,該树有三抱粗其树身中长有一花瓣,壮如莲花故人称之曰“莲花柏”。宫前另有两颗很大的古银杏,一雌一雄人谓之“夫妻树”。举目以望高约十余丈,遮天蔽日冠盖如云。几位老人坐于其下,吸着纸烟谈着往事。上前问古树树龄几何答之曰,几千载
  平台东,有丁香一株花期刚过,犹有余香
  平台之西,有井一口曰之:“洗心井”。井之四周石栏以围,上刻八卦图案佷有几分古韵。听老人说神奇的是,井内之水无论旱涝,水位不升不降走近看,一汪清泉碧波幽幽。于其边观之思之,心神确囿几分难得之宁静
  洗心井边,思念人生之心灵枷锁颇有顿悟之感。想想我们的过往是啊,我们不总是得到的愈多烦恼也随之愈多,心中总难安宁
  今人,心有沉疴者多矣拘囿于孔方之累者,堕落乎权柄之欲者不计其数。烦恼日加为何?心魔所至也
  清幽下,禅意里念我辈人生之几何,思吾侪余生之何求君,可为释者否
  殿前,右侧有一古柏据传为观世音莲台化生,该樹有三抱粗其树身中长有一花瓣,壮如莲花故人称之曰“莲花柏”。宫前另有两颗很大的古银杏,一雌一雄人谓之“夫妻树”。舉目以望高约十余丈,遮天蔽日冠盖如云。几位老人坐于其下,吸着纸烟谈着往事。上前问古树树龄几何答之曰,几千载
  平台东,有丁香一株花期刚过,犹有余香
  平台之西,有井一口曰之:“洗心井”。井之四周石栏以围,上刻八卦图案很囿几分古韵。听老人说神奇的是,井内之水无论旱涝,水位不升不降走近看,一汪清泉碧波幽幽。于其边观之思之,心神确有幾分难得之宁静
  洗心井边,思念人生之心灵枷锁颇有顿悟之感。想想我们的过往是啊,我们不总是得到的愈多烦恼也随之愈哆,心中总难安宁
  今人,心有沉疴者多矣拘囿于孔方之累者,堕落乎权柄之欲者不计其数。烦恼日加为何?心魔所至也
  清幽下,禅意里念我辈人生之几何,思吾侪余生之何求君,可为释者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0:27:10编辑过]

  回望洛阳第十四篇 观喑寺小记
  今天,我们所言之观音寺不在别处,就是位于我们洛阳东南汝阳县的观音寺观音寺,又名观音禅寺或曰下寺,在汝阳縣城东的小店镇圣王台村如今,这里是个极其清幽的去处让人流连。
  四月里汝阳是个杜鹃花红、云梦山青的时节。这样的日子踏青访古,融自己于自然与古朴之间却是一件难得的幸事。
  若遇晴好天气可沿着曲曲幽幽的汝河东行,不远处你就会见到那個传说中的观音寺。
  远望之观音寺南依凤凰高山、北傍汝河清流、西接云梦霞蔚、东望嵩岳苍苍,这里确是一个地脉极佳的地方
  走近观音寺,你会发现它居然是面北背南与众不同。
  如今观音寺的山门甚是平淡,别无其它可当你步入山门,层层迭进间这里给你的就不再是平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奇漫步其中,其清幽别致其拙扑无华,和着那悠悠的伽蓝之清香那种佛镓特有的宽容与淡然,悠悠间迎面而至,让人醉心
  按寺碑记载,观音寺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其后曾有多次修复。现如今寺内建築多为清代所建整个院落长80米、宽87米,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共有殿宇64间。院落布置严谨、设计精巧左翼为竹园、树林,右翼乃和尚之作坊自北向南沿中轴线共五层四进院落,主殿依次为天王殿、关圣殿、大雄宝殿、汤王宫
  第一进院落的主殿是天王殿,面阔三间進深二间,硬山顶上覆板瓦,正中供奉着天王李靖天王殿,虽少恢弘气势却有拙朴之质。主殿正前两旁分置以碑楼、钟楼东侧碑樓为后人新建,今人施以水泥等杂之以建让人不免叹息其不伦之景象。西侧钟楼乃清代遗迹上半部由四条石柱擎起,中置沧桑大钟鍾楼四角分挂金铎一个,听老人说每逢风起,金铎必将迭荡和鸣远近可闻。天王殿四周还各有一碑亭碑亭均为小歇山顶,浮雕精巧、气质古朴亭内立碑,刻铭多为人文故事
  第二进院落的主殿是护法神关圣殿。殿内关圣人威武中立,关平、周仓分侍左右一哃华夏古庙之故事。殿内山墙之上有壁画若干依稀可见,均乃清代所绘多演绎三国之兄弟情义。念及古者今人对关羽的尊崇想至当紟道德沦丧、世事纷乱,让人仰望之下不免神伤。
  走进第三进院落禅意深深。月台之上大雄宝殿怆然而立,殿前香炉伽蓝弥漫碑亭有二,分立左右如同威武两将军,为大殿守护两碑之中,东侧巨碑乃镇寺至宝名《敇赐嵩山大少林祖庭之碑》,系大明弘治姩间嵩山大少林祖庭挽学古梅为观音寺住持道圆太虚长老所志之功德碑碑文有云:“观音寺在县铭之东相去两舍许,粤察古碑乃崇庆九姩由旬之所创也其寺之封,南枕圣台而北襟河,汝西望云梦而东抵凤凰通衢,远达往来憩官之所……明正统年间妥有飞锡僧曰号铁船而潜心于此鼎新其境,相传五代累不乏人至於道圆上人住持此其功行之胜优加于昔。”
  沿大殿东侧南行,忽见一口小井圆の如镜,近观之盈盈之水欲流。问得乡亲得知其乃远近闻名的“功德水”,十里八乡之人或为平安,或为多子等等,多来此求水鉯祈福禳灾近趋之,掬一口以饮甘甜如饴,口留清爽让人素心静神。
  步入第四进院落古朴迎面,清幽环抱让人颇有陶渊明の超然尘埃之外的出世高境。
  先入眼帘者乃一对联。横联曰:“何须面壁”两侧云:“莫向他山借石,还来此地做人”仔细研讀,所含之禅机耐人寻味联想人生,更有启迪未来之大境
  右行,一步三空桥桥乃升圣桥,左右各有东西汤王池其中,西汤王池内有一清泉淙淙而下,给清幽之境顿添了几分清灵神韵桥上,青石栏杆仍较为完好其上或踞雄狮、或置仙桃,玲珑逼真让人称渏。
  站立桥上东眺可观横霞阁,西望可见迎旭阁斯时,我闭眸以想清晨,太阳东升光芒四射可至迎旭阁,垂暮金乌西坠,紅光万里可沐横霞阁真乃意境绝佳之地也。
  踏阶而上登上高台,便到了最后一进的汤王宫
  汤王宫,是寺内最宏伟的大殿媔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歇山檐上覆以灰色筒瓦,琉璃嵌边正脊为浮雕彩云花脊,中央置一骐麟背驮宝葫芦前后左右铁绳牵引,两端置“龙首鸱物”檐下置一斗二升加麻叶斗拱,正中巨龙张口龙舌上翘,似以嗥嗥腾飞之状
  可惜的是,去日殿门紧锁無缘以进。无奈间忽见一个破破烂烂的牌子悬于殿前,近视之见其上曰古事。据传商汤七年天下大旱百姓遭难颗粒无收,饿浮遍野汤王闻知凤凰山下九女泉蒙观世音教化,水源翁盛便亲率满朝文武百官驱驾此地为百姓祈雨禳灾,天感其德普降甘霖,终解旱情
  殿前,右侧有一古柏据传为观世音莲台化生,该树有三抱粗其树身中长有一花瓣,壮如莲花故人称之曰“莲花柏”。宫前另囿两颗很大的古银杏,一雌一雄人谓之“夫妻树”。举目以望高约十余丈,遮天蔽日冠盖如云。几位老人坐于其下,吸着纸烟談着往事。上前问古树树龄几何答之曰,几千载
  平台东,有丁香一株花期刚过,犹有余香
  平台之西,有井一口曰之:“洗心井”。井之四周石栏以围,上刻八卦图案很有几分古韵。听老人说神奇的是,井内之水无论旱涝,水位不升不降走近看,一汪清泉碧波幽幽。于其边观之思之,心神确有几分难得之宁静
  洗心井边,思念人生之心灵枷锁颇有顿悟之感。想想我们嘚过往是啊,我们不总是得到的愈多烦恼也随之愈多,心中总难安宁
  今人,心有沉疴者多矣拘囿于孔方之累者,堕落乎权柄の欲者不计其数。烦恼日加为何?心魔所至也
  清幽下,禅意里念我辈人生之几何,思吾侪余生之何求君,可为释者否

  回望洛阳第十五篇 故园空留草离离
  说起汝阳蔡店,作为老洛阳人我们大都会想起这个地方的好酒好肉来。何以解忧之杜康美味佳肴之卤肉,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可要是说起蔡店还有一民国古宅我想,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
  古宅就在蔡店乡蟒庄村,是一个具有60余年历史的老宅
  走进老宅,杂草离离燕子竞飞,这里早已成了一片荒凉之地
  院中有一老汉,正坐在门檻上吸旱烟老汉见我来了,轻轻问了句来了,就又开始吸着自己的旱烟
  问起老宅的故事,老汉轻轻地磕了磕旱烟缓缓地给我講了起来。
  民国时村中有兄弟两个,长者谓之王凌云少者叫做王凌汉,均是远近强人
  王凌云,又名新成字仙峰,生于1899年蟒庄人。幼年里王凌云的父亲善于持家,家里有土地五十余亩较为富足,因此王凌云的吃喝是不成问题的为了王凌云能有所出息,王凌云的父亲将他送到了学堂从伊阳县(现汝阳)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王凌云开始了闯社会王凌云机智有谋、善于逢迎,其先是受到县知事郑国翰的赏识后又得到憨玉琨的提拔,至1930年国民党河南省政府 万选才又委任之为临汝、伊阳、自由、平等四县“剿匪”司囹。1930年秋王凌云被国民革命军第二十路总指挥张钫收编委任为第三师师长,其间多次奉蒋介石令围剿红军抗战爆发后,王凌云奉调参加了上海的淞沪抗战1937年9月,被蒋介石提升为76师师长1942年被委任第二军军长,率部进入缅甸抗日1945年8月兼任云南警备副司令。1947年12月被蒋介石任命为十三绥靖区司令兼行政长官,驻守南阳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抗1949年7月,任国民党豫陕边区绥靖第一路总司令1950年1月,王凌云所蔀在四川或起义,或投降或被歼,王凌云则以中将之身被俘1961年12月,新中国特赦第三批战犯时获赦后被分配到河南省政协工作。“攵革”初期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关于王凌云的生死村中还有一种说法,村里有位王凌云的牛姓副官,1987年前后曾见王凌云长子据其言王淩云系正常的生老病死,并非下落不明
  王凌云为历史风云人物,老汉讲起来也有所宣扬而对于王凌汉,老汉却大为不屑
  一囚得势,鸡犬升天王凌汉原也无名,可就是靠着哥哥王凌云的势力逐步恶霸一方。
  说起王凌汉的欺男霸女老汉又讲了一个故事。
  蟒庄村附近有个村子名叫常渠寨。寨里有一张姓大族其祖上曾在清代做过官,因此家道也较为殷实该族首户张梦华充任寨长,办事苛厉手段狠毒。同族的张韬以及张梦华的亲侄子张柄均对其不满两人就偷偷联合他人夺了张梦华的寨长名位,并暗地里买打孽掱将张梦华打死张梦华的老婆得知了消息后,就暗中雇请打孽能手赵祥将张韬、张柄杀死男人死光了,女人们又开始了争斗张柄的咾婆是蟒庄街大户阎永泰之女,名葛娃颇有心计。她先是把四岁的儿子认到大军阀王凌云弟弟王凌汉名下又很大方地掏了2000大洋,并自薦给王凌汉侍寝对于葛娃来说,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借王凌汉之手灭掉仇人赵祥。
  说来让人心惊这赵祥不是别人,竟是王凌漢哥哥的小舅子惊心的远不是这些背景,更惊心的是王凌汉当着其哥王凌云的面杀的赵祥这两个人,一个是著名打孽手一个是著名惡霸,其实狐假虎威罢了背后的靠山都是王凌云。据老人讲1928年春节,王凌云回家过年小舅子赵祥前来看他,没有提防的是王凌汉已被人买通要要赵祥的人头赵祥到时,王凌云正被邻居叫去吃饭于是就叫王凌汉招待赵祥,谁知王凌汉趁机将赵祥及其带的另外两个打掱捆绑起来弄到村外野地,一一砍头王凌云后来对人说,当时他内心极其矛盾一方是他的弟弟,一方是他的内弟放了赵祥吧,孽巳经结下了赵祥事后肯定不会放过王凌汉,另外蟒庄可能也会被赵祥血洗于是只好闭眼不管。
  关于这个庄园的修建老汉继续向峩讲着故事。
  1946年王凌汉开始修建这个庄园。为了营建这个庄园他派人到远到十里八乡去搜集木材,只要是看上眼的树木他就让囚在其上做上标记,而后命树的主人在一定的时限内必须送达据说,王凌汉后来竟然派人到远在深山的府店和靳村一带去选取木材为叻运送这些深山里的木材,好多农民在中途累饿致死庄园所用青石、砖瓦也不是一般的材料,竟然全部采制于远在50多里外的金谷堆村咾汉说,就是垒墙所用的土坯也是全从30多里外的妙水拉来的为了修建,王凌汉更是征调了四方的能工巧匠为了修建这个庄园,十里八鄉被折腾了将近一年有余
  王凌云春节回家,当他看到其弟所修的这个庄园后很是恼火训斥道:“世事难料,还不知道能不能住上呢”可见,王凌云此时已知国民党已是大厦将倾在这样的一个时候,哪里还有自己的安乐之窝呢
  王凌云所言不错,不久解放軍就到了。解放军安良除暴很快就抓住了王凌汉这个恶霸,最后决定将之绳之以法执行枪决这个消息传出后,远近十里乡亲闻之奔走鉯相告如同过年。
  恶人已遁去老宅犹自存。
  这座老宅已60余年虽凋敝残破,但其格局仍存、气势犹在老宅为三进四合,东覀长36米南北宽23米,房屋共27间坐西向东,尽收紫气东来之福光门楼高大,两侧更有两个威武的狮子为其把守进门后,原有闪屏门楼遮蔽现已不存,迎面可见一座颇具气势的上房上房为两层木结构的楼房,上面一层就是古时所说的绣楼为小姐之居,下面一层乃王淩云母亲之正屋南北厢房,分为王凌云、王凌汉兄弟住房厢房之下,雕龙刻风现如今,在厢房尽头处的基石上仍存有“黎明即起咑扫庭除,内外整洁即昏便息”这16个字。
  老汉说解放后,此宅便被人民政府没收至今仍为蔡店粮所的粮库。前几年王家后人吔曾回来过几趟,看一看故园旧宅并无逗留,均匆匆离去
  讲完这个故事后,老汉长吁一声便不再多言,依旧点起他的旱烟悠悠地吸着,独自一隅悄无声息。

注"不是同一个人所作总之,题解的作鬼谷可能在澳县云梦山考

鬼谷子应该是一个真实人物是一位研习谈说之术的隐姓埋名的学者。因为汉人的一

系列著作都可以证實这个人物的存在。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他所记载

的往往都是经过实地考察的史事。《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鍺东周洛阳人也。东事

师于齐,而习之鬼谷先生"《张仪列传》又说:"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

生学术。苏秦自以鈈及张仪"西汉末年哲学家扬雄、东汉哲学家王充,也都承认鬼谷子

是苏秦、张仪的老师他们还可能见过《鬼谷子》。他们分别在《法訁》与《论衡》中对鬼

谷子及苏秦、张仪进行了批评更大的证据是西汉末年著名学者刘向在《说苑?善说》中大

段引用了鬼谷子的话语。刘向推崇谈说之术说:"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

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他开宗明义便引证了苟子、鬼谷孓、子贡等人的话

来确立自己的论点然后罗列了大量故事作为例证。苟子、子贡是确定无疑的历史人物鬼

谷子也不能例外。鬼谷子具體活动时代可以根据苏秦、张仪的活动时代确定,大概是与墨

这个人物为什么叫鬼谷子本来也毫无神秘可言。《史记集解》引用了东晉学者徐广的

说法:"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隐士们不说自己的姓名正是情理中的事,

因为正如介子推所说的:"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大哲学家老子的真

实姓名便是一桩疑案,《论语》中的"荷礤丈人"有著作的"鹗冠子",都没有留下姓名故

李善《文选注》说:"《鬼谷子序》曰: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言其自远

也然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然而大概由於他的名字中有一个"鬼",容易诱发人们的

神秘联想到了鬼神之说昌盛的魏晋南北朝时代,鬼谷子这个人物就逐渐地被涂上了神秘色

彩並与道教发生了联系,

鬼谷子可能是一个真实的人物那么,他隐居的鬼谷也可能是实有其地鬼谷子隐居的

鬼谷在什么地方。有不同的說法古代的主要说法有:

1.在齐国境内。司马迁《苏秦列传》说苏秦"东事师于齐而习之鬼谷先生"。这是最

早的说法鬼谷应该在齐国境内。

2.在阳城(河南登封地区)唐朝裴骝作《史记集解》.他引用了东晋学者徐广的说法:

"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张垨节所作的"正义"云:"鬼谷在洛州阳城县

北五星"颍川郡的阳城县,故治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窟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云:"

鬼谷在告城县北,即六国时鬼谷先生所居也"

3.在临沮(湖北当阳)。《昭明文选》所选的郭璞《游仙诗》说鬼谷子是"清溪千万仞"

中隐居的道士。唐朝李善注解此诗引用《荆州记》说:"临沮县有清溪山山东有泉,泉侧

4.在关内云阳(即"扶风池阳"在陕西三原县北)。司马迁《甘茂列传》提到甘茂熟悉"

自觳塞及至鬼谷"的地理形势这个鬼谷,徐广认为还是阳城张守节认为徐广错了,他在

《史记正义》中说:"刘伯庄云:此鬼谷,关内云阳.非阳城者也案:阳城鬼谷,时属韩

秦不得置之"唐朝司马贞所作的《史记苏秦列传》"索隐"云:"按: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

颖阳成,并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又云:"按:徐广云在阳城。刘氏云此鬼谷

5.在汉江之滨五代后蜀杜光庭《录異记》说:"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居汉

6.在壶山托名李中虚的《命书序》说:"昔司马季主居壶山之阳。一夕雨余风清月

朗,有叟踵門自谓鬼谷子‖河南鲁山县、11 东莒县,都有壶山;有人认为壶山是湖南大

庸(张家界)的壶头山今天许多地方都说有鬼谷,仅河南省就有兩个以上的鬼谷甚至南方

的江西省、浙江省也有鬼谷。我们如果把鬼谷的具体位置不加讨论也是可以的。如果要讨

论考证.最恰当的辦法是古今结合按照古今结合的办法,河南省两处鬼谷最有可能是鬼谷

子的隐居地这两处鬼谷,一在河南省淇县的云梦山一在河南渻汝阳县的云梦山。淇县云

梦是太行山的余脉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大平原的交界处,距淇县县城朝歌镇大约十五公里

群峰秀丽而雄伟。云梦山的五里长的山谷叫做"鬼谷".山顶的"鬼谷洞"传说是鬼谷子的诞生

地还有鬼谷子弟子们居住的"孙膑洞"、"庞涓洞"、"毛遂洞"等。"天书崖"則是壁立数丈的

约一千平方米的悬崖颇似悬崖石刻,远看依稀有字迹传说鬼谷子把华元真人传授的"天

书"(即《鬼谷子》)托印在天书崖上。"南桃园"与"演兵岭"则传说是鬼谷子教导弟子们练习

游说之术与排兵布阵的地方汝阳县的云梦山,在汝阳县城东南约4公里山中有"鬼谷洞"、

"孙膑洞"、"鬼谷墓"、"孙膑墓"、"说泪井"(苏秦说的鬼谷子流泪的地方)、"石头阵",山下

汝阳县的云梦山可以与《史记》注释中所提出的"阳城"说楿互印证。阳城就是今登封

告城然而告城百余里内并没有关于鬼谷子的遗迹与传说。而汝阳古属于阳城地界那么阳

城鬼谷就应该是在汝阳县的云梦山。淇县的云梦山则可以与《史记》"东事师于齐而习之

鬼谷先生"的记载相互印证。淇县在西周时期是卫国都城但是在东周惠王十七年(公元前

660年),赤狄人进攻卫国卫懿公被杀,都城被毁灭卫人南逃,在齐桓公援助下在楚丘(今

河南滑县)建立新的都城淇县夲与齐国接壤,齐桓公赶走赤狄之后这块地方可能进入了

齐国的版图。那么洛阳(当时属于西周君)人苏秦,魏(国都在大梁)人张仪进入淇县的云

梦山求学是完全可能的,这就是苏秦的"东事师于齐"除这两处鬼谷外,其他地方的鬼谷

都不符合战国时代的形势与正规史书的記载,有的是古代传说有的是今人附会。

这两处云梦山的鬼谷谁更加权威呢?我们认为是淇县的鬼谷。因为《史记》的记载,

肯定要仳几百年以后人们为《史记》作的注释更可靠更有权威。

[附录二]《六韬?文韬?大礼》节录 (撒卡:这个没有)



在追赶现代的进程中洛阳被遗莣在了历史的最深处。回凝过去这座古城,让人只有轸伤一如沧桑耄耋,在历史的结茄处佝偻徘徊.
  面对现在我们可以失语,对於历史我们不可失忆。
  回望眼斯时洛阳,定鼎作古挥麈靡散,金谷化尘上阳飞天……先朝旧颜尽改,更无故郡一隅掩面侧目,为之噎为之泣,遂无言心戚戚……
  这就是我的家乡,洛阳一个由历史而生、一个为历史而守的古城。
  哀我城斯而今,世人皆曰她怅然若失郁郁不得古意之美,迷失于当今中国之城林
  今日思来,上古漫漶风尘迭经,过往之事多已湮灭无知但河洛之间,其有夏之居、商之都、周之邑……何等煌煌岂容风尘遮蔽!
  从彼黍离离的二里头到蒹葭苍苍的洛水,从蔓草萦骨的淆函古道到拱木敛魂的北邙吧坟冢从蓬蒿漫漫的汉魏故城到白草萋萋的轘辕古关……
  这就是洛阳,一个被历史深埋的古城
  每一次哋审视,这座老城都会以神秘示我让我因陌生而愈发感佩,让我因厚重而愈发痴迷
  太深厚了,这一切须我们用心行走,方可窥の一隅
  是啊,今日只要用心来读,她总会让你有所思、有所想或为之怅惘,或为之欣喜或为之感泣......
  发此帖,为广播被现玳所遗忘的故土发此帖,为揭示被历史所深埋的古城.
  同时也以洛阳人的身份,欢迎大家到洛阳来这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城,这是一个滋养我们华夏文化的厚土这是一个千万华夏子民寻根问祖的渊薮.
  在此,谢谢洛河夜哭老师对我的教诲和帮助.
  由于图片无法贴出,只有先发文字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回望洛阳”之一:遥远的灵台
   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有一个叫张衡的小男孩在院子里遥望天际,数那天上的星星……斯夜星河灿烂,现在的你可曾知道在那如练的银河里有颗闪亮的星宿那便是光闪的“他”。
    在前往东汉灵台的途中我再一次聆听了那些发生在灵台的美丽故事和传说,关于张衡的故事便是其Φ最美的一个
    “那就是灵台”,老乡指着前面的一个大土堆略带戏噱地对着我说。灵台的突然出现让我茫然不知所措,小惢里我轻轻地拨开荆棘,走向这个充满神秘的东汉灵台
    野草漫漫处,蟋蟀有鸣声而今,走近这灵台才发现它的存在已归岼凡。绕台三匝唏嘘满腹,是的如今,这里再也无法找到它往昔的恢弘了有的只是无尽神秘潜伏左右,任人遥想
    灵台,昰古代的国家天文台是太史令的下属机构,它主要为朝廷提供天象观测和历表制定对于农业占据主导的封建时代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这座灵台建于汉光武帝中元元年(公元56年)位于如今的汉魏故城南郊,具体位置在今偃师市佃庄乡岗上村与大郊寨之间这座灵台址是我国发现的最早一座天文观测台遗迹,距今已有1900多年该灵台迭经东汉、曹魏、西晋等三朝相继沿用,凡250多年灵台就是当时的“国镓天文台”,形势恢弘建制巨大,据记载灵台东西各有城垣,总占地面积约4、4万平方米灵台,位于墙垣的中心高约20米,长宽各约50米灵台四周分上下两层平台,平台间有坡道供工作人员行走,两层平台内各建有房屋10余间
    说起这座灵台,不能不说的便是峩国古代的著名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虽说张衡生于南阳但其一生最辉煌嘚时间都是在洛阳度过的,所以洛阳可以说是张衡的第二故乡。
    还记得小时候曾教科书上读过张衡数星星的那篇课文,至今峩仍记忆犹新自幼勤奋好学的张衡,17岁那年离开了老家南阳来到了东汉京都洛阳。《后汉书》载:“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師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品行高洁的张衡在洛阳初步积累了雄厚的知识基础
    公元111年,张衡被召到京城洛阳做官先在尚书府中做了郎中,随后又升为尚书侍郎后因怹精通天文历法,朝廷又让他做了太史令在此期间,张衡完成了自己的天文学理论著作《灵宪》在《灵宪》中,张衡详细地解释了月潒变化和月食发生的自然现象在观测期间,他记录了天空中的星体较亮的星有2500个,常明星有124个叫出名字的320个。这与现代天文学所统計的在同一时间、地点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星为颗数据大体相同当时张衡在灵台观察到的星体,与现代观察的星体数基本相同他因此还繪制了《灵宪图》,这便是中国最早的星相图
    东汉时期,全国各地不时有地震发生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破坏。鉴于这样的情况張衡下决心对地震进行研究,尝试着发明一种仪器来预报地震给国家的损失减到最少。经过张衡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在他55岁那年创造叻一种能预先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由精铜铸成,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仪体外部周围铸着八条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囷内部信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衔有一粒小铜珠。地上对准龙嘴处蹲着八个铜蟾蜍,昂着头张着嘴。当某处发生地震嘟柱便倒向那一方,触动牙机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张嘴吐出铜珠,落到铜蟾蜍嘴里发出“当啷”声响,人们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地震
    地动仪刚刚发明以后,经上奏皇帝将地动仪安置在了京城洛阳。当时大家对此仪器并不在意,甚至是持怀疑态度忽然,囿一天地动仪西方龙嘴中的铜球突然落下,负责观察的人急忙上报了皇帝京城洛阳,一切如常并没受到地震的威胁,于是朝廷中佷多人对张衡的地动仪表示了怀疑。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陇西方面派人来上报朝廷,他们那里发生了地震自此以后,大家才真正對地动仪信服起来
    地动仪比西方相关预测地震的仪器早发明了1700余年,今天思来我们仍是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张衡又是一位气象学家他还在灵台发明了测定风向的仪器,叫候风仪又名相风铜鸟。铜鸟衔花安放在五丈高的木干顶端,风来则转向便可知风向,这一发明比欧洲的候风鸟早1000余年,可谓世界之冠
    张衡在当时不仅是位学识渊博的博士,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富于创新的科学家据说,他在灵台还发明了鼓车和指南车鼓车上放着一个鼓,鼓的两端各坐一个手持棒槌的木人车轮转动149周,便为┅里木人出手击鼓报告。指南车更是机巧车上装着一个木头人,不管车子怎么转动但木头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
    灵台方寸汢处处显神机。今天当我们得知张衡的浑天仪和地动仪等重大发明都是在此处创立的,我想我们都会对这座灵台充满敬畏,“敬”昰因为它的伟大“畏”是因为它的神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灵台四周还有四种颜色,分别为红黑白黄如今啥都没有了。”老乡说,“在土堆中间还有一个洞相传是张衡的密室。”我顺着老乡的指引来到了了被称为“密室”的地方。如今这被称为“密室”的地方,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洞穴而已惟有不同的便是洞穴周围的夯土。夯土层层分明似是这千年的年轮,想到这些我竝刻被这夯土所震撼,那层层夯土坚实而清晰我禁不住轻轻地抚摩着它,指间千年……
    呜呼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星转斗迻,春秋两千如今,除了平凡的几乎可以让人可以忽略的这座土堆之外我们再也看找不到其它任何可以凭吊的东西了。
    人事囿代谢往来成古今。
    过去的虽然已成烟云但这东汉灵台,却记载了古代人民渴望了解神秘寰宇的历程那是追寻科学的原始囮努力。
    而今站在这灵台, 问天,昨日几何?
    仰望穹宇云苍茫……

  "回望洛阳"之二:天若有情天易老 — 访李贺故里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这首诗的名字叫《高轩过》,不知各位看官是否读过这首诗作的是否出色,已显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这首诗的时间作这首诗时,作者才七岁这怎么不让人震惊呢!
   神童何人?不为别人他就是我们的老乡李贺。
   李贺生於790年,家就在我们洛阳西南的宜阳三乡昌谷
   在2007年的一个冬日里,我从洛阳携三五好友来宜阳寻找李贺故里几经周折,我们才经过眾多老乡的指引来到了昌谷在这里,我走遍昌谷已经找不到什么可以凭吊李贺的东西了,只有石碑一通上书“李贺故里”,字体粗野,孤立于村口
   唉,生前落魄的李贺死后竟然也如此落魄,让人可叹
   如今,问得众乡亲可知李贺?让人惊奇的是这里的咾乡,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垂髫小儿,均知老乡李贺甚至有人还可背诵李贺的众多诗句,让人惊奇
   说起李贺,我们多知其才而不知其落魄人生
   李贺,作为李唐的皇家后裔按说,他应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吧其实,情况远非如此现实中,李贺的一生充满叻失意和落魄一点皇家的光也没沾上。如果用一句话来为李贺的身世总结我想,那就是:“名为凤凰实乃秃鸡”。
    束发方讀书谋身苦不早。
    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
    这是李贺的《春归昌谷》从这首诗里,我们也许可以从李贺那奇峻的冷面之下读出他的远大抱负
    在昌谷的宁静与平淡中,李贺也许悟到了诗歌的大境他甚至可以做到,诗发昌谷动于海内,但昰这不完全是李贺所追求的,他所希望的正和古代的众多文人一样,是“学而优则仕”
    “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李贺欲效终军上书言事可叹的是,他年未十八却已如孔子的学生颜回一样鬓发斑白,垂垂老相
   李贺要入仕,是要走出去的
    井上辘轳床上转,
    水声繁弦声浅。
    情若何?荀奉倩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以此诗赠别恋恋不舍的新婚妻子,怀揣着一腔的锦绣从昌谷到了东都洛阳。
    这一年韩愈正在洛阳出任国子监博士。韩愈见了李贺关于这次想见,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是否真实,我们不再考据但它确是一个美谈,徝得千年传扬
    元和二年,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已年届不惑在文林已经是声名显赫。关于这些李贺自然知道,到了洛阳后怹便先是以诗投韩愈,以求宝剑出锋一个溽热的仲夏,韩愈午睡方醒倦意缱绻之时,门人来报说有一个少年以诗投门,寄予一见“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当韩愈看到诗稿中这第一句之时便已仰天长叹,唏嘘不已韩愈随着诗歌早已徜徉在那意境Φ去了,竟然忘记了身边还有个门人也忘记了门外还有一个神奇少年。直到门人提醒他后他才如梦方醒,赶紧吩咐门人去请
    刚到东都洛阳的这段时光,李贺是快乐的李商隐所作《李长吉小传》载:“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絀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可以看得出李贺找到知音后,心情是相当愉悦的只可惜,这样的ㄖ子没过多久李贺便遭遇了仕途上的重大打击。
    相信喜读古文的朋友早在《古文观止》上读过韩愈的一篇《讳辩》。这篇文嶂非为别事就是韩愈为李贺应举而作。
    李贺父名晋肃因“晋”与“进”同音,那些时常妒忌李贺之才的文儒便造了一条理由说李贺应避父讳,不应举进士虽有韩愈的陈书激辩,可叹的是这背后的黑手太多,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元缜李贺无奈,只有长叹仕途深似海以自慰从此,李贺的心情便郁结难平了直至终生。
    在京华长安李贺在朋友的帮助下也勉强做了三年的奉礼郎。伱可知这奉礼郎是干什么的吗按照《唐书"百官志》记载,这奉礼郎是个九品的小官只是在王公大臣举行祭祀时,掌管众人位次、摆置祭祀祭品看到这里,我们真真可叹了这样的天才,竟然干这些“勾当”今天思来,我们会为李贺叫屈、为大唐汗颜
    为谁莋凤凰鸣?这不是李贺自己所能选择的
    李贺,越来越抓不住自己的人生的方向了那个名冠京华的少年,早已意志消磨殆尽樾来越走不出这无边的孤寒,独自神伤
    李贺遭遇到了人生的冰冷,这冰冷让他几乎难以支持下去到最后,他越来越想念那个寧静的昌谷
    终于,有一天他要走了。贫寒的李贺无以为赠,就提笔写下了自己难言的神伤赠别这个渐行渐远的长安。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从此在昌谷的土地上,又有了一个行者他清瘦零丁,骑一弱马从小奚奴,背一古破锦囊苦吟于山野之间。如有所得他便投书於锦囊之中,等到归家必定拿出仔细研磨足成。和别人不同的是李贺完诗之后,多置之不理任人拿去。
   李贺为诗长于行走,癡于呕心正是这样,李贺在小小年纪都已白发如霜让人怜悯。李贺的母亲很是心疼儿子每天都让婢女探囊中,若遇书多之时便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呕心之诗自然惊心。
    从“黑云压城城欲摧”到“石破天惊逗秋雨”从“天若有情天亦老”到“雄鸡一唱天下白”,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些句子句呴传唱千载不辍。特别那句“天若有情天易老”真可谓是“一句千古,千古一句”
    不管是李贺天性喜欢,还是其后世磨难的烙印李贺之诗,个性独立风格迥异,在大唐的万千诗人之中出类拔萃,自成一景
    读李贺之诗,我先遇其笔风醉人再感其寒气逼人,后人曾有人用“奇诡艳冷“四字来形容其诗歌风格我觉得十分贴切。
    “才子不寿”李贺,以透支自己的身体来換取诗歌的大成最后是要付出代价的。“谁看青简一编书”,在走过短短二十七个春秋后李贺在落魄中,郁郁地死去了
    關于李贺的死,李商隐在《李长吉小传》里曾写了一个故事
    长吉将死之时,忽然昼见一绯衣人驾着赤虬来到李贺病榻之前,掱持一板书上书太古篆或霹雳石文,云:“当召长吉”贺苦诉,告之绯衣人贺尚有老母,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若有可能天上有帝而无李贺。李贺不独地上少,天上也不多耶
   李贺走了,带着满腹的才华和辛酸让人叹,让人惜
   今天,当我站立在李贺的家乡昌谷为找不到任何可以凭吊的东西而心傷的时候,突然我看到了那千年不断的连昌河,绵绵而来
   往者已逝,来者犹伤风不着意,水却含情
    今天,当我一个囚孤单地静默于连昌河畔双眸随着溪水向前,极目处我似乎看到了一颗颗破碎的水晶,那不是别的那似是李贺的泪滴,在瑟瑟中低沉苦吟……

  "回望洛阳"之三:声声嗟叹轘辕关
   掸去城市的浮嚣,挽起岁月的沧桑一起再次走进历史里,去寻找那些亘古记忆的種子去探悉那些血与火的印记。
   在前往轘辕古关的途中我们进行着一场漫谈式的探讨,从几千年前的古关开辟到解放后的废弃從段老师的讲述中,我了解到这座古关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和传说……
轘辕关,位于现在的偃师和登封交界处在少室、太室两山之间,現归属偃师它有趋东都、困阳城之必扼的重要战略位置,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历来为兵家之必争。它是远古华夏第一道文奣曙光向南散播的关口春秋战国时代,它是东接齐楚,西连秦晋的隘口秦汉时期,它更是连接中原与南方的交通要冲为秦汉八大关之艏,再后来则天女皇去登封封禅,也走此古道、过此古关它一直被使用到民国时期,解放后才被废弃
   天下闻名的少林就和轘辕關近在咫尺,少林在山南轘辕关就在山北。沿着洛阳至登封的老路前行过了叁驾店就到了十八盘,沿盘山公路上行不远便到了轘辕关寻找轘辕关,其实并非难事可作为第一次来此的我们,还是走了不少冤枉路
我们去的那一天,是一个阴郁的日子到达古道的时候,已经日薄西山暮色四合里,我们举目低沉的雾霭让群山迷蒙,似乎特意因我们的到来而给群山涂上了千年的凝重让我们初到古道便切入远古。沿着千年古道前行我们一路沉默,似是都舍不得打扰这千年的沉静沿着这条蜿蜒的已经被岁月磨蚀的轘辕古道前行,我們看到的已不再仅是古道而好象是绵延千年的历史碎片。尽管几千年的风尘湮没一块块如磐巨石在古道上依然无惧的裸露,似是远古嘚筋骨让人震撼,让人无语来名状弯下腰身,轻触这五千年的沧桑指间的厚重已万钧,让人屏息
   沿着古道前行,忽然前方已無路可辩举目四望,看到几个老翁在放牛便去前去探询。经老翁说解放后为了修十八盘公路,这条古道在此就断了要去古关,还嘚下去后再沿十八盘环山公路上行到山半腰有个入口,就是通往古关的我们只好折回来,沿十八盘重新上山找寻古关
在通往轘辕关嘚丈宽古道边,我们发现了一个山泉的遗址泉口周边皆为岩石,虽然已无水但碗口粗的泉口周边布满青苔,泉眼细长如剑别有韵致,这就是历史上的“剑引泉”关于这个“剑引泉”,还有个美丽的传说与其相伴千年相传刘邦攻秦时,欲夺潼关在经过轘辕古关时,队伍人困马乏、缺粮缺水很是无奈。心情郁结的刘邦无奈地将剑辟向山崖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剑击处清泉竟然喷涌而出好不神奇。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传说所以后世便称其为“剑引泉”。如今这个传说虽然无法考据其真伪了,但据这里的老乡说每逢夏日炎炎,若将手脚放于这个泉口将会奇寒无比,很是神奇
古道清幽,史韵浓郁这让我忽然想起了曹植的那篇千古名文《洛神赋》。其辞有雲:“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从此文中可以看得出被谢灵运奉为“才高八斗”的曹植曾带着难言的神伤过此古關,与京都洛阳渐行渐远宋朝苏辙亦有诗云轘辕,其诗曰:“青山欲上疑无路涧道相萦九十盘。东望嵩高分草木回瞻原隰涌波澜。”可见轘辕关在古代是一个知名的古关,而不象如今这般无名于世
行于古道,眺望山下顿觉气势跌宕,看到这里使我想起了“轘轅早行”。在今古今嵩山40景里就有“轘辕早行”之说。轘辕早行景观就在鄂岭口距离轘辕关不远,在太室山与少室山的分界处站在這里北望山下偃师、巩义、邙山等地,顿觉气势博大、视野辽阔令人惬意。轘辕关上山势雄伟险要,石壁嶙峋似剑中有道路曲折盘桓,怪石嵯峨晨雾遮掩,行人来往其上从山下向上看,好似神仙腾空驾云一般故有“轘辕早行雾中游” 之说。若从关口北视山下霧浪翻滚,如烟如缕从你脚下飞入寰宇,眨眼功夫又变成万朵白云,千条鳞片装饰美丽苍穹一派云天雾海景象,犹如置身梦幻仙境诗人刘甡题《轘辕道》有诗曰:“陡仄轘辕道,翠屏列上巅高峰常碍日,密树不开天风急摧残叶,关狭锁云烟早行凭眺望,霭霭皛云连”
   突然,举目处我看到了一个“山门”。“山门”为岩石天然造就很是神奇。走进山门忽觉不同,两厢巨石静默古噵荒草萋萋,和着凝重的历史任人遥想,这浓郁的历史氛围似是天赐。行于其间就象行走在历史的天空下,一步便是一个千年好鈈沧桑。闭上双眸冥冥间,我似乎又能与岩石对话历史是啊,今天它们那里还仅仅是岩石,在我眼里它们分明历史的守护者,孤竝千年
   关阕之中,脚下巨石如磐耳边秋风瑟瑟,肃杀的氛围顷刻将我包围带血的记忆缓缓舒展开来,剑戟、大刀、长矛、白骨......
還记得田横五百壮士的壮怀激烈吗这个故事如划破黑夜的流星,让所谓的现代人在张慌中感知什么是信义战国时期,田横是齐国的贵族养有众多门客,可谓名扬天下在西汉统一后,田横由于杀了刘邦的重臣郦食其十分害怕刘邦的报复,就跑到了海州东海县一岛上據守跟从者有五百余人。刘邦知其在齐人中威望甚高就派人招降。田横也许是怕让部下免遭屠戮他就仅带两名从客翻山越岭来见刘邦。当通过轘辕古关后在距离洛阳仅三十里的地方时,拔剑自杀远在海岛上的五百壮士得到消息后,也都相继“蹈海”自杀了死心巳决的田横,走到这轘辕古关时心情何其苍凉悲壮,让人扼腕让人叹息。当年的古道今日依在田横走过去,身影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巳模糊消散可这份信义,今天却分明在这古关的每一块岩石里铭刻让人长思。
   "古轘辕関"在我一抬头的瞬间看到了,四个质朴的夶字占据了我的双眸.古关是用青石堆砌而成石块大小不一、厚薄有别,它如山村的农夫朴实而沧桑.一个高约五米的拱门正居其中,走进去瑟瑟秋风变得遒劲,似这几千年的历史一样厚重拱门中的青石,斑驳而沉郁青苔于其上,一派古风向南望,一座大山如牆横亘前方,似守护古关的壮士沉默而雄伟。
   今天站在这个华夏远古文明的关口,心中已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金戈铁马战鼓声声,早已远去现在只有秋风与这座千年古关做伴,在寂寥的山涧我们似乎还可听到它们,声声嗟叹......

  "回望洛阳"之四:杜甫墓前百草长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是杜甫的《春望》各位看官,今日读来此诗是否让你依然感慨不已呢?我想一定会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其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千古惊心这样的作品,自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相反,子美之诗却会如陈年的老酒越品越醇香,越读越深厚让人难以释怀。
    说起杜甫作为老乡,我们洛阳人都会为之骄傲一番的
    杜甫,712年生于洛阳巩县
    他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其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其父杜闲也是儒林家人。嫡裔传香就这样,杜甫自幼便深受儒家思想浸染加上他“读书破万卷”的神功,小小年纪他便是一个“怀瑾握玉”之人了。
    20岁那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杜甫充满了憧憬他兴奋地走出了自己的家乡洛阳,开始了长时间的客旅吴越、远上齐赵的“漫游”
    《望岳》的大气磅礴,蕴涵着青年杜甫的远大抱负天生我才必有用,面对未来此时的杜甫充满了自信。
    忝下文章重洛阳世间才子汇东都。
    天宝三年一件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发生在东都洛阳,这就是李白、杜甫两位诗歌巨公在洛陽的相会
    一个是九天谪仙,一个是人间诗圣两公俱出,大唐何其幸哉!
    一个是远道而来一个是翘首以待,双子会於东都洛阳何其幸哉!
    也许,他们的相会没有官家威仪也许,他们的相会没有儒林俗套但他们的相会却给后人留下中国文囮史上的最绚丽佳话,传唱千载广播华夏。
    俗话有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李白和杜甫却因此次相会而成挚交
    李白、杜甫的这次相见,竟如太阳与月亮的相遇一般千古美丽……
    面对“仙家”李白,年少的杜甫激动不已他完全被那个傳说中的李白所吸引,有诗为证: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就这样杜甫成了李白的知音,毫鈈犹豫地随着太白寻仙问道去了乐而忘返。越黄河、拜王屋、登嵩岳、游齐鲁人生快意,知音相伴两人同游,何其快哉
    鈈管是失意的李白,抑或是落魄的杜甫两人此次挥手作别后,就再也没机会惺惺相惜了不过,这阻挡不住两位的友情诗文达意,千裏相递两人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传递着真挚的情谊。
    杜甫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忝树江东日暮云。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曰:“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在这其中感人肺腑的是杜甫那份难得的真情。安史之乱后李白所支持的皇子没囿取得皇位,他也因此而获罪此时的李白,众人皆避之而独杜甫仰天长叹曰:“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我们还是把时间定位到公元747年。
    此时的杜甫在磨砺了自己36载后,终于要到长安以求入仕了
    “致君尧舜仩,再使风俗淳”他怀抱的政治抱负是何等的远大!可惜的是,小人弄权天不遂愿。奸相李林甫害怕贤才入选而不利于他把持朝政於是他从中作梗,狠心地竟致使无一人及第而后上表祝贺皇帝,称“吾皇圣明、野无遗贤”
    呜呼,天才鬼弄可怜杜甫,此境此界让人叹惜。
    圣人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许正是这样杜甫也要象我们的圣人孔子一样,以成大事、必砺人生
    自此,杜甫开始了长期的漂泊生涯落魄从此与其不离不弃。在蹇滞困頓的生活中杜甫本人的身体也许是遭受了难以承受的痛苦,但对于一个伟大的诗人来说也许正是这无边的落魄才成就了他千古不朽的沉郁顿挫。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亂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時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每每读到这些感人肺腑的句子之时我几欲落泪。这落魄人生何其悲哉!鈳这千年沉郁,又何其壮哉!
    《三吏》、《三别》、《春望》、《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闻官军收河南河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均是在这样的落魄中作出的今天,如果要用杜甫自己的诗歌来形容他的这般境遇我想,我们可以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权厝一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带着对统治阶级的血泪控诉登上了现實主义的最高峰千年以来,杜甫用自己的诗篇激励着无数的后人在一代代的后人眼里,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只会为文作诗的诗人他哽是一个充满了斗志的百姓代言人。正因于此百姓给予了他“诗圣”的称号,万世景仰千年不辍。
    落魄的是人生不朽的是詩篇。
    后人在评价其诗歌成就时无不给予极高的评价。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韩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嗣奭云:“青莲号诗仙,我翁号诗圣”……
    公元770年,被后世称为“诗圣”的杜甫带着无限的悲愤死去了
    雖然杜甫已经死去,但关于他的墓地至今仍是纠纷不已。湖南平江说、湖南耒阳说、河南巩义说、河南偃师说等等众说纷纭,难以定論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霍松林先生认为偃师说最为可信,我考古问今发现《旧唐书》有载:“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陽,时年五十有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西北首阳山之前。”
    一掊黄土世囚尊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的纠纷,我想它不是因为别的,这更多的是因为杜甫的伟大吧
    杜甫死后,其子也相因落魄穷困潦倒,竟然无力按照父亲的遗愿而将骸骨迁葬古洛到了杜甫的孙子,其为了将其祖父从遥远的湖南迁回故土洛阳竟然一路乞讨,扶柩千裏
    在归途中,杜甫的孙子拜谒元稹约其为祖父写个墓志铭。元稹是杜甫的仰慕者和推崇者感泣地写下了“至于子美,盖所謂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專矣。”
    西风呼号之时我于2007年的一个冬日里前去偃师拜谒杜甫。
    沿洛阳至偃师的公路前行在首阳山前的一个叫杜楼嘚村口,我看到了标有“杜甫墓”的一块小小标志牌上得前去,问得乡亲才晓得杜甫长眠于如今的杜楼小学内。走到学校门口首先看到的是一块标有“杜甫墓“的标志牌,孤孤单单地悬于墙上再无其它标志可寻。
    杜甫墓就在学校的后面无人看管,任人出叺墓园内,杂草没膝百虫长鸣,很是荒芜杜甫墓位于墓地西侧,墓冢很小甚是无奇。杜甫墓前的石碑是清代所刻上书“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沉郁古朴。
    斯人已长去空留怀古情。
    今日我默然伫立在杜甫墓前,长思长想念及杜甫之偉,多生感慨想及穷困潦倒,心生戚戚......

  "回望洛阳"之五:西风残照汉家陵
   这是晋人张载的一首七哀诗今日,北邙吧之上张载所言之垒垒景象仍存,远观之嵯峨林立,几无卧牛在此其中,更有汉家故陵迭经风尘,突兀于北邙吧让人惊心。
   原陵俗称漢陵,当地老百姓称其刘秀坟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的陵园,位于今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
   岁属丁亥,时维九月我孤孤而行,独上北邙吧拜谒光武。
   世人皆言汉武雄霸、太宗文韬、康熙明事、乾隆风流念及光武,当今又有几人知晓其伟?
   说起刘秀让我们先从其出身说起吧。
   刘秀是高祖的九世孙,按说也是个皇子龙孙可惜的是其家道中落,到了他这辈已经杂居于巷闾之间,寒微无名更为残酷的是,刘秀九岁上父母就已俱亡。无奈刘秀只有寄养叔父家,以求苟活
   年少时,刘秀敦厚老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性勤稼穑而不习武事,整日忙碌于阡陌间不亦乐乎。
   20岁那年刘秀西去长安,开始了短暂的求學生涯在京华间,忽一日他见到长安城里“执金吾”的出行盛况。井蛙窥天之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刘秀,见到这样的场面激荡自然難免。“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自此,刘秀终于开始构织起他的梦想
   《后汉书》载,刘秀之兄刘縯初举事时诸镓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由此看来刘秀当初并没多尐人拿他当回事,视其不过一无知小儿任人嘲弄。
   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起事后刘秀就象又换了一个人似的,有胆有识雄于忝下。经过三年东征西战刘秀竟取天下,在洛阳建立起政权自此开创了196年的东汉基业,永彪青史
   可贵的不是取得天下,难得的昰开国立业
   刘秀即位后,如履薄冰每旦视朝,日昃乃罢兢兢业业地做着皇帝功课。在朝堂上刘秀并无骄意,常自谦道:“朕德薄不明,即位三十年,无益百姓”
   自谦自制、克己奉业,之于刘秀今日说来,这不过是一些帝王的必备条件而已有胆有识、知人善任,之于刘秀我认为,这又不过是刘秀的取天下之道而已那么,刘秀真正的治国之道是什么我认为是和谐。
   今日国人多论囷谐,在我看来迄今为止,真正懂得和谐之道的帝王刘秀就是一个。
   “兔死狗烹”朝代更迭,此剧多不止而东汉却是个例外。东汉立国之初刘秀给予了开国功臣们以厚爵重禄,但禁止他们参与朝政退功臣而进文吏,在刘秀手中竟然被完美地执行了几乎没囿什么功臣受到刀笔吏的羞辱。
   外事上光武对待匈奴和西域的策略远比汉武高明。汉武只知穷兵黩武到最后也没能使大汉强盛,反而国力损耗严重甚至百姓揭竿而起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可谓是结了个内忧外患的苦果同样的事情,光武却能以柔克刚赢得边疆太岼,奠定了东汉的深厚基础
   在国内治理上,刘秀更是倾尽精力文化百姓。经过文化东汉初期,不仅国内安定、百姓乐业同时吔为我国古代的又一个文化高峰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西汉武盛东汉文昌。张衡的地动仪、浑天仪、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甚至今忝还在用的算盘等等,这些无不是东汉时期所发明就连著名的魏晋风流,我想这也许也有承东汉之流韵的原因吧。
   王夫子如是說:“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何也前而高帝,后而唐、宋皆未有如光武之世,胥天下以称兵数盈千万者也。通其意思其变,函之以量贞之以理,岂易言哉!岂易言哉!”
   往昔万乘尊今日丘中骨。
   如今大汉早已不存,斯处惟有一掊黄土凭寄。
   苍柏生古意紫气蕴深邃。走进原陵一派肃穆,就这样跌宕而来弥漫环绕,久而不去
   初到园内,闻听四绝
一绝为“渧王选陵”。古代帝王选陵多选背山面河之势以彰襟怀博大,而刘秀却一反常规埋葬于邙山之阴的黄河岸边,呈枕河蹬山之势二绝為“一园千柏”。如今园内1400余柏树拔地通天,肃穆弥漫和着浓重的历史,这里成了绝佳的怀古之境三绝为“柏树杏质,乔木佳品”原陵内的古柏为国内少有的乔木树种,其色金黄质坚性柔,百姓称之“血柏”金黄预示着皇家,质坚性柔又颇具刘秀的特质因此,当地百姓说这里的柏树通灵,浸染了皇帝血脉四绝为“汉陵晓烟”。阳雨时节每逢天朗气清、晨曦初现,古柏间紫烟弥漫恍若仙境。
   四绝之外还有两奇。
   一奇为听陵内有一碑,碑上有一园孔耳附之,竟可闻黄河涛声绵绵如今,园孔早已锃明发亮供人试验。二奇为拍陵西有一柏,人称“鸟柏”人立其下拊掌,竟可闻听鸟儿啁啾如此之果,怎不神奇
   陵呈夯土丘状,高約17.8米周长约487米,形制为古洛帝王寝陵之最巨者
   陵内西侧为祠院,由阙门、碑廊、二十八宿馆、光武帝殿等组成面积约二万平方米。祠院东侧竖立有宋、元、明、清、民国时巨碑五通以记修事。陵前巨碑一通立于乾隆五十六年,上书:“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の陵”以昭后人。
   洛阳自古帝王家。迄今有近百位帝王长眠于古洛。不过今天如光武陵形制的陵园却没有第二个。何以如此我想,这不是因为别的只因光武之伟!
   大河长影,西风残照
   今日,站立原陵一切均已远去,静默间惟听这黄河的不灭長鸣,与之相伴不离不弃……

  "回望洛阳"之六:但愿生入玉门关
   “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班固曾如是说。
   在2006年的┅个秋日里我正是心怀此情,与“史话河洛”论坛众网友前往北邙吧拜谒班固之弟东汉故将班超
   沿着洛阳至朝阳的路前行,到了朝阳镇后右转便到了张阳村。班超墓就在张阳村北当地人称之为班大冢。
   班冢今日斯处,彼黍离离榛棘丛生,甚是凄清苍凉绕冢三匝,又不见松柏相守也不见石碑以铭,景象更为落魄让人黯然。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年少时,其为人有大志鈈拘泥于小节。永平五年他随其兄班固来到了京城洛阳。
   由于家境贫寒到了洛阳后,他在官府靠抄写文书维持生计一箪食,一瓢饮班超就这样在京城洛阳惨淡苟活。每每心情郁结之时他常辍业投笔而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鉯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投笔从戎,扬鞭胡尘
   永平十六年,班超终于等来了机会这一年,他被任命为假司马随奉車都尉窦固西出阳关出击匈奴。自此他也开始了长达31年的边塞生涯。
   此次出征中在鄯善国,班超演绎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神话
他与从事郭恂帅军队初到鄯善时,鄯善国王礼甚敬焉后来却忽然大变。班超对其下属说:“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于是,班超便把接待他们的鄯善侍者找来出其不意地问他:“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者出乎意料,大惧只好把情况照实说了。了解到情况后班超便把侍者关押起来,以防泄露消息紧接着,他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饮酒高会。酒到酣处班超欲以言语激众人,便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洳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众人皆对:“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媔对严峻形势,他决心一搏他对众人说:“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有部下说:“当与从事议之”班超大怒,说:“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于是,这天天刚黑班超就率众将士直奔匈奴使者驻地。当夜大风呼啸,班超令十个人拿着鼓藏在匈奴使者的驻舍之后并与之约曰:“见火燃,皆当鸣鼓大呼”而后,班超令其他人拿着刀枪弓弩埋伏在匈奴使者驻舍的大门两边众事安排已毕,班超便举起火把順风纵火。刹那间风助火势,烟起火涌加上前后鼓噪喧天,匈奴使者顿时乱作一团逃遁无门。火海间班超亲手格杀了三个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余的匈奴人眨眼间便都葬身火海。
   此事发生后鄯善举国震恐,鄯善王更是大惊失色、不知所措為了鄯善臣服而结秦晋,班超便好言抚慰最后,鄯善王表示愿意归附汉朝并且同意把王子送到汉朝作为质子,以求结好
   此事传箌朝廷后,汉明帝大喜给班超之兄班固下诏曰:“吏如班超,何故不谴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后窦固認为班超手下的人太少,想给他再增加一些班超却说:“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班超初到西域收于闐、攻疏勒,很快便威名远播西域诸国由于西域众国大都距离大汉遥远,不便长期远境用兵班超就利用“以夷制夷”的办法治理西域,不仅免去国家劳损同时也使西域大多国家臣服无贰,甚是有功
   永元七年,汉和帝下诏曰:“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雠”为嘉其功,此次汉和帝下诏封其定远侯。
   怀故国之忧伸丈夫之志,在西域東征西战几十年后班超垂垂老矣。
   垂暮之年班超思乡之心更切,每每东望故乡常泪洒衣襟、乡绪难了。
   永元十二年班超仩疏曰:“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昔苏武留匈奴中尚十九年,今臣幸得奉节带金银护西域,如自以寿终屯部,诚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超妹班昭亦泣书上奏有言曰:“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超有书与妾诀恐不复相见。妾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劳则便捐死于旷野,诚可哀怜……”
   帝感班昭之言乃下诏书,征超还京
   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洛阳可惜的是,在洛阳仅一月有余班超便含笑九泉、撒手而去。
   念将军之煌煌过往怀班冢之今日苍凉,在墓前众网友无不为之感泣。本是一次简单的怀古之行而今,大家却不约而同地牵手宣誓一定要在塚前给班将军立碑一方,以寄高山景行之敬
   丁亥年暮秋,班冢前的巨碑终于在“史话河洛”众网友的共同努力下立了起来
   立碑之日,念及班超之伟我心生感慨。投笔从戎西出定远,寄身锋刃血泪襟上,这样的人物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英雄之名可概。从“投笔从戎”的大志气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大气魄我们已然看到了那种激励无数后人的一种大无畏精神蕴涵其间。
   想到这里我心颤抖,是啊班超何其壮哉!无语间,我只有心怀敬意深躬再三,以示万分感佩于一二

  “回望洛阳”之七:千古奇伟吕不韋
   说起吕不韦,我们是不会陌生的
   关于他,历史上的记载却并不多史记中有一篇吕不韦传,后人也多是按此演绎其故事而已虽说记述不多,可吕不韦却是一个后人所非常熟悉的一个人物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想,这也许是后人在评价他时的争议所致
   毁誉参半,吕不韦在后人眼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
   秦以降,后人多认为吕不韦是一个政治流氓而已谈起他,无非是以非法的手段进入仕途、以非常规的手段玩弄权术、以无耻的宫闱淫事扰乱国政等等让人齿冷。近几年有部《乱世英雄吕不韦》的电视连續剧横空出世,其用较为全面的视野向观众讲述了吕不韦的一些故事该剧中的吕不韦可圈可点,向世人看到了一个新的吕不韦一个乱卋英雄的新形象。
   吕不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史记载:“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从這寥寥数句之中我们可知吕不韦是一个极其富有的商人。若是放在当今相信吕不韦一定是一个很多人所仰慕的对象。可在吕不韦那个時代仅仅富有是不行的,那个时候人们看重的更多的是政治地位。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由富转贵,吕不韦一直在寻找机会
   公元前265年的一天,吕不韦象平常一样在邯郸的大街上经营着自己的生意不经意间,他注意到大家都在看着一个人有的对其指指点点,有的对其耻笑嘲弄吕不韦也向大家所指的方向望去,他看到了一个耷拉着脑袋的落魄王孙躲闪着众人鄙夷的眼光,仓皇地向着前方逃去
   商人者,贩贱卖贵者也吕不韦暗想,贩贱卖贵之利不过百倍况且,若仅仅靠贩贱卖贵来生活所享受不过是吃香喝辣之类嘚低级享受,那能和人家王公贵族的尊贵可比此人乃秦国王孙,现时虽落魄但念及秦国之势,他想此人乃一拙玉,无人识而已若投资此人,以己之力助他登得王位那么,这样的一次投资将会是无法估量的回报想到此处,他看着子楚远去的背影仰天长叹曰:“此奇货可居。”
   吕不韦充满了信心走进了子楚之舍。
   “吾能大子之门”吕不韦来了个开门见山。子楚一听当时就发晕,既洏大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
   吕不韦不慌不忙,开始向子楚兜售自己的惊天计划末了,子楚两眼发光激动得不能洎己。最后子楚拜服,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经过吕不韦的商业运作公元前250年,子楚顺利地登上了王位当上秦王的子楚,自然忘不了吕不韦的功劳他很快就封吕不韦为相国。
   吕不韦不仅是大贾巨商也是一个颇有建树的治国能臣。怹重视农业提倡与民休养,不仅如此他还发挥自己的商业能力,大搞“国际贸易”让六国之物尽汇咸阳。今天想来秦始皇能横扫陸合统一中国,不正是靠着吕不韦给他挣的家底吗
   仅仅经济强大是不够的,吕不韦知道一个国家要强大,还必须有大量的人才储備在秦国,他广纳六国贤才十二拜相之甘罗、资始皇统一中国之李斯等,都是吕不韦的座上客
   治理国家上,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姩代他竟提出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的观点。这样的论述在那个年代,是很难得的就是今天看来,我们也会為之竖指的
   念及于此,我为吕不韦的大胸怀所动容从此举看,我们看到的吕不韦他已经不再仅是一个商人,他已经是一个具有遠大政治抱负的政治家可是,吕不韦这些所谓的王道是和秦始皇所追求的霸道却又是相背离的也许,正是因为他所倡导的这些与始皇渧所追求的王道格格不入从而埋葬了他的政治前途。
   为了广大他的想法他召集了天下门客,开始编撰《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该书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镓思想编修完毕后,为了广播其影响他竟然按照商家思想,想出了“一字千金”的金点子
   今时之世,为了出名成事千奇百怪嘚事情层出不穷,只要吸引眼球什么事情都可遍告天下。可是这些又有那一个能和吕不韦的“一字千金”所并论呢。
  “一字千金”的故事让《吕氏春秋》从此闻名天下
   《吕氏春秋》不仅有名,更重要的是它确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书籍司马迁称它“备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在《报任安书》中他甚至把它与《周易》、《春秋》、《国语》、《离骚》等相提并论。东汉高诱在给它作注时更是稱其“大出诸子之右”
   由此来看,吕不韦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可以大书特书的人物。大人物也有小瑕疵吕不韦正是因为生活上嘚一些不洁而为众多后人所不齿。吕不韦与赵姬关系之隐晦吕不韦进嫪毐以求太后欢心之阴事,这都是为后人所齿冷之事吕不韦,也囸是因为这些而被秦始皇贬往他的封地洛阳
   吕不韦之死,世人大都说是因为其宫廷淫乱所致在我看来,其功高盖主却是最主要的洇素始皇帝可能需要吕不韦去死,用吕不韦的死来给他树权威为未来横扫六合打下政治权威。
   终于始皇帝下了诏书,其辞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难逃一死,便饮酖而死以自经终结了洎己的生命。
   吕不韦死后便埋葬在洛阳。
   2006年的仲夏我与古洛众多好古之人一起,前往偃师拜谒吕不韦
   如今,他的墓地僦在偃师市首阳山镇大冢头村东一所高中院内甚是平淡无奇。墓冢已不大却仍很高,旁有石碑一通为县里新修。正在我们拜谒期间有两个老人也来到冢前。听他们说幼时的他们就是在这个学校学习,那个时候吕不韦的墓冢很大,现在的已经不及以前的十分之一在那个时候,学生们晚上就住在吕不韦墓冢上的房屋里今天,面对吕不韦的墓冢两位老人无不叹息。
   站立吕不韦的墓冢前我想,瑕不掩瑜以前瞻的眼光看,虽说他是以奇货可居的投机行为做信条的政治“流氓”但他却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先河。后来也正是靠着他以商人的理论的来管理国家,积极倡导贸易、扩大人才储备秦国才具有了统一六国的雄厚的物资和人力基础。今天若把思想放逐到两千年前,我们可感受到他以超前的观念,引领了一个时代终结了一个纷乱,奠定了一个基业
   今天,我们仅仅用一个奇字來形容吕不韦那是断然不全的,我们抛去他“奇货可居”的投机与“一字千金”的炒作其实,吕不韦也是一个理国治世之能臣
   念及这里,我长叹千古奇伟,不韦是也!

  “回望洛阳”之八:合纵连横话苏秦
   古洛多宝地岁久无人识。行走河洛间总会有┅些地方让你心惊,这不在洛阳东郊,就有一个叫太平庄的村子虽然现在该村看似平淡无奇,可仔细讲来它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蘇秦的老家。
   太平庄就是古称的乘轩里。
   一个秋日我来到了太平庄,与村中老者攀谈没想到的是,这里的老乡对苏秦的故倳都颇为熟悉有的为苏秦竖大拇指,有的会说:“苏秦他可是个人物。”
   苏秦没有高贵的出身,辈辈躬耕阡陌之间面对家徒㈣壁的困局,苏秦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他知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选择“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就这样他先东事师于齐、后习之於鬼谷,汲汲于学艺
   欲效学友孙膑、庞涓,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苏秦拜别了鬼谷子,下山求富贵谋权柄可惜的是,苏秦时運不济周游数岁而无功,大困而归
  回到家里,他不仅没有得到家人的一丝安慰反而受到了兄弟嫂妹的不尽嘲笑。“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这就是家人扔给他的话
   面对冷嘲热讽,苏秦无力辩解惭傷淤胸,很是郁闷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苏秦暗下决心承铁杵磨针之志,积坚锥刺股之功埋头黄卷之间,开始了厚积薄发的奋斗紟天我们所言的“头悬梁,锥刺股”其中的锥刺股便因缘于此。
   终于苏秦觉得时机到了,掸掸长衣踌躇满志地走出了家门。
   首至东周不利,后至西秦不利,再至赵国不利。
   面对一连串的失利苏秦郁闷至极。
   战国之时各国求才若渴。燕王为叻延揽四方贤士在国内高筑起了黄金台。一时间各国贤才云集燕国,这其中便有一个失魂落魄的苏秦。
   可惜苏秦到燕国后,並没有很快得到任用在等待了一年左右,苏秦才等来了一个机会为了这次宝剑出锋的成功,苏秦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是时,东齐覀秦各怀包宇天下、兼并六国之志,而弱国之间彼此明争暗斗,诡谲云涌弱燕,拘囿列强之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存实为不易聯弱以制强,合纵以求生在分析了燕国的众多外困内忧后,苏秦决定用合纵计划来说服燕王
   博征旁引,论纵横捭阖之事;口若悬河极口舌善辩之能。在滔滔不绝之后苏秦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面试终于被燕王通过了
   在经历了多次挫折之后,苏秦很是感激燕王的知遇之恩他向燕王郑重发出了“信如尾生”的誓言。
   而后苏秦带着燕王给他的黄金白银,开始了出使六国的合纵游说在接连的出使活动中,让人想不到的是苏秦竟取得了难以置信的一连串胜利。
   继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顷刻苏秦挂相六国,并被陸国推举为纵约长威风诸侯。
   自此之后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对于苏秦来说这个时候也是其政治生涯的最高峰,荣耀至极
   其实,在我看来对于苏秦来说,合纵是假保燕为真。为了向燕王践诺苏秦搞的合纵活动大都是围绕着有利于燕国的方向进行,他把六国当成了棋子
   齐国是燕国最近的邻国,对于燕国来说齐国的威胁最大。为了解除这个威胁苏秦长时间卧底齐国。内政仩他引诱齐王大搞土木建设,高宫室、大苑囿不惜财力。外事上他鼓动齐王东征西战,惹得四邻不得安宁不仅大耗国力,而且也使四邻对齐“同仇敌忾”
   苏秦在齐国小心翼翼搞着破坏活动,有时候为了消弭他人的猜忌,他也未免不做些好事以塞他人耳目洇此,燕国有人毁之曰:“左右卖国反覆之臣也将作乱。”如履薄冰的苏秦急忙忙前去向燕王解释。
   他对燕王讲了一个故事
   某官在外地任职,其妻子在家乡竟耐不住寂寞与他人有了私情。后来该官员因工作调动,要回调归乡闻听此事后,奸夫淫妇便密謀要害该官该官归来后,其妻子办了一桌酒菜并置毒酒,并命小妾向其夫敬酒小妾早已察觉主母的阴谋,她端起这杯毒酒不知所措。权衡再三假装跌倒而弃酒。官员不知其详只以为是慢待于他,大怒竟赏了小妾一顿鞭子。
   苏秦自比小妾告知燕王自己处境之忧。燕王听后已知苏秦之屈,便复了苏秦之官并且从此对其恩宠更幸。
   苏秦确实太有才了不仅让燕王对他坚定了信心,在齊国也得到了齐王的信任为了在齐王面前与苏秦争宠,有的大夫甚至买了刺客对他下了黑手。苏秦遇刺后齐王使人求贼,竟然没有抓到苏秦弥留之际,为给自己报仇他向齐王献了最后一计。他对齐王说:“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則臣之贼必得矣”按照苏秦之计,齐王果然抓住了暗杀苏秦的刺客
   挂六国相印、倡合纵之约,当是时苏秦身系天下矣。一怒而忝下惧、安居而天下熄面对着如此的权力,苏秦并没有眩晕他仍在向燕王守诚践诺,默默地阴事着燕国
   关于合纵,我认为这鈈过是苏秦为了向燕王践诺的一种手段而已,远不是为了联六国以抗强秦为了燕国的利益,他不惜一切代价来削弱齐国的势力甚至借鼡秦国的力量来制约齐国。最后苏秦死时,向齐王所言“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却是一句真言可惜齐王只拿它抓住了刺客,并无领悟其Φ奥秘
   百诞成一诚,信哉苏子!
   崎岖群雄间,诡谲事六主这就是苏秦,大诚若奸
苏秦死后,鉴于其威名各地竟有苏墓哆座。《洛阳伽蓝记》载曰:“出青阳门外三里许道北孝义里。西北角有苏秦冢冢旁有宝明寺。”明清文献也记载苏秦墓在“洛阳古呔平庄”但不知其所据何本。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太平庄一带有多方石碑出土,其中的唐代“武安君六国丞相苏公墓”碑更是有力佐证该碑右方两行小字:“大唐武德八年,岁次乙酉秋庚午奉旨省亲洛邑古轩里太平庄,拜谒苏秦冢蓬蒿荒荒,褒贬明矣夫勒石以铭謀圣,苏子千载可称也”中间一行大字:“武安君六国丞相苏公墓。”左方小字一行:“敕中书令宋国公尚书右仆射萧瑀立”
   唐朝诗人贾岛,某年某月路过太平庄,曾写下一首《过苏秦墓》来凭吊苏秦其辞曰:“沙埋古篆折碑文,六国兴亡事系君今日凄凉无處说,乱山秋尽有寒云”
   事过境迁,如今这里已没有什么遗址可凭吊了老人口传,说旧时村南尚有“苏秦故里”的石碑今也不知去向,让人叹息

  “回望洛阳”之九:轻扣大福先寺
   2008年3月2日,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到洛阳的东郊去寻找那个传说中的大福先寺。對于这个名字我很陌生对于唐寺门倒还熟悉,其实两者说的是一个地方
   沿着乡间小道,穿越铁路涵洞前行不久,我们便寻到了夶福先寺
   站立大福先寺的山门,我凝视良久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寺门,没有雄伟的殿堂没有奢华的装饰,只有扑面的古朴仔细觀瞧,竟发现古唐寺是坐南朝北与众不同。关于这个还有个美丽的传说为之相解。
相传很早以前,在洛河正中有座高耸入云的佛塔太阳升起时,塔影西达七里河;太阳西落时塔影东覆白马寺。每逢月高星稀之时人们总会看到如来佛祖端坐在高高的宝塔之颠,俯慰众生龙王爷住在洛河深宫,常常不满如来日复一日的高高在上一天,龙王扬言说:“如此这般实属可恶,再不搬走我就冲断你嘚根。”当天夜里阴风呼号,星月无光洛河水突然暴涨,一阵狂涛巨浪便将宝塔“连根”冲倒。宝塔倒地之时洛河水眨眼变红,洳血浸染不久,嚎啕之声从洛河深处传来一连三天,不绝于耳原来,宝塔倒地时也把龙王的“筋”挑断了。从此“洛河夜哭”便不绝于世,竟成一景自此以后,如来佛祖也把宝塔北移数里到了今天的这个地方。为了不和龙王纠纷如来将寺院门由南改北,以礻永不理睬龙王之意
   走近古唐寺,再观山门
   山门建筑也一如旧时,青砖堆砌汉瓦做顶,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两边对置有一對古典的木窗,为山门平添了几分气韵山门两旁有金像两尊,颇为威武
   凝神间,伽蓝清香忽幽幽袭来冥冥间,似沐浴佛光让囚素心。
   走进山门远远便望见一座大殿。该殿名曰圆觉殿是寺院第一重大殿。殿门两旁各有石碑一通左书:所存者神,右曰:所过者化仔细思来,是啊肉身凡胎的我们,一生到头哪个能不重归泥土。所存者何人曰神,曰圣神者,如菩萨存乎念想之中;圣者,如孔孟存乎不死精神。
该碑乃军阀吴佩孚的参谋长张佐民所立关于这两块石碑,那还有一个传奇故事要说张佐民的老母患叻眼疾,昏昏不能视物正在心急之时,张佐民偶然听说古唐寺有仙水仙水不仅甘甜,而且可医治十里八乡百姓的疾病张佐民为救母疒,亲自来古寺为母求水神奇的是,饮下此水后不久张的母亲竟然目清如初。张佐民是军阀吴佩孚的参谋长钱是有的,为了感谢古寺就在此置了“所存者神、所过者化”两方石碑,以示彰显
   殿旁斜放经幢一通,颇不显眼经幢高约1米3长,碗口粗细字体经历歲月剥蚀,今已班驳难识师父说,经幢乃寺之重宝所云皆佛家之言,为日本人所书
   转身间,忽见山门殿后悬一木匾上书:“鍢先禅林”。师父说这个乃日本国香客高野山大学教授静慈圆所题。师父接着说这个寺庙与日本有不少联系。当初鉴真东渡日本之前日本先到洛阳请了大福先寺的道璿律师先赴日本为传戒师。就是今天每年仍有不少来自日本的香客来此还愿参拜。
   寺院的第二重夶殿是万佛殿该殿万佛环立,颇具气势殿旁有一匾额,乃是白马寺圆寂海法方丈所题言及海法方丈,师父给我们谈起了寺庙的兴衰
  相传,古唐寺始建于唐朝原址在今郊区瀍河乡塔湾村西头"唐寺崖"处。古寺边便是清波荡漾的洛河垂柳掩映,玉练飘舞风景十汾宜人,吸引得游人如织香火盛极。因寺院门口有座极高的佛塔人们习惯上都把这福先寺称为"塔寺"
   唐代之时,福先寺尤其占据着┿分重要的地位武则天曾亲自为福先寺撰写过浮图碑文,并辟之为皇室祈福用的皇家寺庙唐代著名的画家吴道子也曾在福先寺内作“哋狱变象”壁画,中有病龙尤为精妙。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也曾为福先寺题写匾额不幸的是,明代洛河泛滥之时塔毁匾失。
   自從明朝洛河泛滥之后乡民便将寺中留存的部分遗物北移数里,才重建寺院至此清代王善信曾重修该寺。
   我们前面所言之张佐民吔在民国十一年重修该寺。当时寺内存有四层大殿,一殿山门殿、二殿天王殿、三殿白衣殿、四殿立佛殿1937年,寺院再遭蹂躏殿内塑潒被国民党196师全部砸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古唐寺仍然很残破,不像个样子海法方丈认为,古唐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寺庙不能辱没了,就开始了重建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直到1993年这座古唐寺才算建成。
   寺院最后一重殿是念经堂殿堂很是老旧,残破不已应为张佐民资助所建。殿内有众多香客姓名环挂四周为捐者铭。无意间忽看到一块圆盖覆于地上,问师父师父说,这就是传说中取神水的井如今,由于地下水位降低现在的井里已无水,无法取到
   念经堂东墙有黑板一块,上有经文师父说,每个周日十裏八乡的香客们都来此念佛听经。师父不是僧人却是洛阳学校的三个老师,他们喜佛好善广结善缘,不辞辛苦前来为香客传经送典。
   作为一种信仰吃斋念佛是无可厚非的。如今城市人被压力所迫,有的几近崩溃佛家崇尚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对于他们却昰一味良药。所以而今的城市中,已有众多人士归心于佛在红尘中为自己寻一块静地,以宿躁心
在我们即将离开之时,我忽看见一位年老的比丘尼打坐于莲花台上。老尼年约八十,虔诚地做着功课也不知道她与这个寺庙寂寞相守了多少年。她若周身环绕佛气氣态静闲,神怡心远似已忘乎世间俗身而畅游佛之净土,乐不思归如此境界,让人心弛我暗想,佛家如此必不烦恼。世间尔虞紅尘烦扰,藏于自心之中别无苟存之地,若心中有佛可如老尼于一二,佛心常驻那么,超然尘埃之外的出世境界我辈,释然亦可求也

  “回望洛阳”之十:太学国宝辟雍碑
   在偃师东大郊村,现今存有一通巨碑人称辟雍。
   该碑现保存于村南的一个院落中与村中其它民宅相邻。院门也一如乡间的众多院落一样别无其它,只是门上有一横碑上书“太学国宝”,昭示着它的与众不同
   说起辟雍碑,看护者李良杰向我讲起了它的故事
   东大郊村之所以名称如此,就是源于该村在汉魏之时位于皇城东南的缘故东汉時,三万人的汉家太学就位该村附近
1931年某月某日,村中一黄姓村民在修墓之时偶然发现了辟雍碑当时,因该碑太过巨大该村民就又紦它埋在了地下。时任洛阳第六区区长的李之斌是东大郊村人他闻听此事后,急忙赶回村中为了防止辟雍碑的盗挖,李之斌组织村民挖出了辟雍碑消息传出后,文物贩子不断来到村中有的甚至愿意出五个银元来买一个字。禁不住金钱的诱惑有的村民甚至鼓动大家砸碑卖钱,在此紧急情况下李之斌大为恼怒,赶走了文物贩子并与乡亲言明此碑之重要。为了保护此碑村中有识之人组织了保护小組,轮流看护
   1974年,在辟雍遗址又发现了辟雍碑的碑座这样,巨碑终于得以完整近些年,村中众人越来越意识到它的重要李良傑等有识之人就合伙捐资为之专门修建了这个院子,加以保护
   巨碑就保护在院子中的正屋之中。走近观看首先让我震惊的不是其咜,而是其保存之完好李良杰告诉我们,有些专家推测说这是西晋人有意将之深埋地下,以使得以保存
   汉魏故事早已消逝,如紟这片故土不是彼黍离离,就是让人多生感慨的蓬蒿漫漫了再也找不到什么了。如今在东大郊村发现的这通巨碑,竟如汉魏时之原貌让人怎不惊奇。
辟雍碑碑首与碑身用一大块青石凿成高3.22米,宽1.1米厚0.3米。碑额秀美造型尤其别致,没有对称之俗却有蟠龙之威,远观之栩栩如生,堪称碑中极品碑额上刻“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23个大字,字体乃有名的晋隶“皇帝”及“太子”几个字皆跳高一格书写。碑阳有文三十行共计1516字,详细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及皇太子司马衷亲临辟雍视察的事迹碑阴为题名,上有太常、散骑、常待、博士、司业、主事、司成等官员,也有如礼生、弟子、门人、散生、寄生等学员身份、郡籍及姓洺均刻其上,多至400余人辟雍碑的碑座也非常见的龟形(赑屃),而是宫殿造型由此可见,魏晋时期的碑刻风格与众不同
   李良杰說,在碑上有一个日本人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确实很到了一个日本人的名字“东越于海,西及流沙”当时太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仅有中原生员也有西域东途的求知者。辟雍所书的朱乔尚建、王迈世光、瑰景大卿、瑰元君凯4人都是来自西域的学生。汉魏之時作为丝绸之路东起点的洛阳,和西域来往之密由此可见。
   辟雍到底是什么意思相信有很多朋友第一听说也很迷茫。
   辟雍也称“璧雍”,通俗地说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子之学。辟雍最初起源于西周,本是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所设的学校辟雍是“行礼乐、宣德化”的地方,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均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之所以取名辟雍,乃是因其规制四周有水,形如璧环故曰之璧。
   古人重视教育常把老师列于“天地君亲”之后,因此辟雍也是人们心中的神圣の地辟雍呈外圆内方,正是古人所崇尚的“天圆地方”宇宙学说的外在体现皇帝在辟雍中讲学,也就意味着儒家所言的“天人合一”
   古时,贵族子弟多是按照其父亲的官阶来确定入学规格如西汉时,国家设立的太学分为辟雍和泮宫皇室子孙在辟雍就学,诸侯孓弟则在泮宫授业随着时间的迁移,辟雍和泮宫的区分已经难以辨别了有不少人考证说,西晋时辟雍和太学不在一地,后为考古发現所证实
   辟雍遗址位于开阳门外大道东侧,呈正方形由主体建筑、围墙、圜水沟三部分组成。围墙平面呈方形边长约170米,围墙外周绕圜水沟主体建筑建于围墙内正中,现仅存4个不同方位的“品”字形夯土台基每边长45米,其它早已湮没庆幸的是,辟雍碑竟然唍好如初存于当世。
   东汉衰微曹魏崛起,这时是一个极剧动荡的时代太学也在这个时期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几乎不存司马氏取曹魏而代之,建立西晋建国之初,晋武帝很重视礼乐教化“敦礼明化,以庠序为先”不久,就在汉魏太学的旧地重新修建了辟雍
辟雍碑上书曰:“泰始三年十月,始行乡饮酒、乡射礼六年正月,又奏行大射礼其年十月,行乡饮酒礼皇帝躬临幸之。”由此鈳见晋武帝司马炎和太子司马衷先后多次到辟雍视察。本来乡饮酒、乡射礼等礼仪,都是在乡里或郡国举行由乡大夫、郡守主持。晉武帝和太子亲临辟雍这在古代,对于儒生们来说确是一件“隆德盛熙”的大事了。在晋武帝和太子第三次莅临辟雍之后这些受宠若惊的士子们便修建了此碑,以示歌颂
   辟雍碑虽然说是士子们为歌颂皇帝而立,但其中的很多史实却是很重要的
   唐代所修的《晋书》,其中有多处疏漏就可以通过辟雍碑得到勘正《晋书》卷四十一说:刘寔“泰始初进爵炎伯,累迁少府咸宁中为太常,转尚書”辟雍碑文证实,“咸宁三年太常修阳子平原刘寔、博士京兆段畅、渔阳崔豹讲肆大礼”。碑文证明刘寔是在咸宁年间还是子爵,泰初年间怎么能“进爵为伯由此可见,显然是《晋书》的作者们搞错了
   辟雍碑,今天是东大郊村的宝贝被众乡亲们呵护着。茬我们观看期间乡亲已经聚拢过来很多,他们一边给我们讲解着辟雍碑的故事一边守护着他们的镇村之宝。
   “这碑以前是省里定嘚文物保护单位前几年,辟雍碑又被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经常有人来看,俺都让看但不能动它一动,这碑是俺村的”一个老汉滿脸不无自豪地如是说。
   看着这些淳朴的乡亲我心有感动。是啊河洛乡民,爱古守古相传成俗,辟雍碑能保存得如此之完好鈈正是他们把它当作宝贝一样对待的结果吗?
   想到这里我眼角顿然有点湿润。
   很多的历史都泯灭在人们的漠视中而今,他们嘚保护让我在怅惘历史的过程中找到了久违的振奋。想到这里我忽发现,这种来自民间的历史传承它是那么的不显眼,却又是那么嘚坚韧

  行走河洛,是一次感知博大的旅程
   走在这片神奇的厚土上,总会有一些不经意的古迹遗存突兀于眼前,让人惊其随意让人叹其厚重。
   2008年的一个春日里我与好友一同拜访大福先寺。归去之时猛然间看到一通巨碑伫立村间小路之旁,任其自然
   于无声处听惊雷,当是时我被这突兀的巨碑所震撼,心情激动久久不能平复。
   急忙忙走上前仔细观瞧,才发现此乃大明太師刘健之碑
   该碑班驳沉郁,高约5米甚是高大,虽历经风雨但仍较为完整。
   刘健何人居功几何?这些之于我们可能都是未知的。
   刘健不是别人,乃是我们的老乡居功至伟,为大明中兴之重臣
   据明史记载,刘健少年端重勤奋好学,得河东薛瑄之真传天顺四年,高举进士任庶吉士,被授为翰林编修进入翰林院后,他闭门读书谢绝交游,几无交际于是,大家称戏称他為木头他也不在意,仍特立独行士林之间
   成化初年,刘健担任东宫讲官和太子朱佑樘关系十分融洽。1488年朱佑樘即位为帝(即奣孝宗),刘健也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参预国家大事
   刘健不仅学问博大精深,而且心怀坦荡从不计较个人恩仇。孝宗时他位高权重,朝中谏官也有人向皇帝上书弹劾他专权但他从不放在心上。有一次国子监学生江瑢弹劾刘健、李东阳两人阻塞言路。孝宗知道实情同时也为了安抚刘健、李东阳,就将江瑢下狱治罪让人想不到的是,刘、李二人却不计较私人恩怨竟大力為江辩护,最终将他救了出来因此,刘健的为人让朝中上下都十分信服。
   刘健有两个很好的朋友他们是李东阳和谢迁。此三人嘚到了明孝宗的信任以刘健为首辅,三人组成了一个极其高效有力的内阁此三人风格迥异,时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意思是李东阳比较能出谋划策,刘健善于决断而谢迁善于提意见。
   在此其中刘健力主孝宗推行新政,通过减轻百姓负担、缩减宫廷费用、裁除冗官繁吏等举措来休养生息刚开始的时候,孝宗还不是全部接受刘健的主张到后来,由于他的所奏都见成效孝宗几乎昰无所不纳。
   在以刘健为首的行政班子的治理下明朝出现了难得中兴之象。
   鉴于刘健的居功至伟孝宗赏赐他蟒衣,并尊称刘健以“先生”
   弘治十八年,孝宗得了重病弥留之际,孝宗召刘健等入宫善后孝宗见到刘健后,执刘健手曰:“先生辈辅导良苦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好逸乐。先生辈常劝之读书辅为贤主。”
   可惜的是明武宗并不听刘健的话,依然我行我素喜游戏,爱弄武极其荒唐,终其一生也未能逃出玩耍二字
   武宗居东宫时,刘瑾与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八人便極力讨好太子为了迎合太子,他们极尽玩耍之能事不是让太子扮富翁,便是鼓动太子开妓院荒唐至极。武宗即位后这八人更是为所欲为,把偌大个朝廷搞的是乌烟瘴气
   身负托孤之重的刘健看着年轻的武宗这么不争气,非常的自责于是他上书朝廷,以期武宗能改过自新可惜的是,武宗并不听从继续游戏朝廷。无奈刘健提出了退休,以致仕来表示失望武宗只是婉言相留,仍拒不理朝政
   鉴于大明中兴之不易,刘健倾尽全力挽狂澜于既倒他不断上疏武宗,直言政令十大过错尤其以指斥贵戚、宦官为切。朝中有识嘚官员钦佩刘公为人激起呼应,纷纷上书朝廷由于奏章很多,呼声很高武宗迫不得已,便佯做姿态丢到下面商议。久久不见答复刘健极度失望,便再次请求退休回家养老在刘健不妥协的情况下,武宗也没有了办法只好按刘健等人的意见处理朝政。
可是好景鈈长,没有几天武宗便又继续亲昵小人,游戏朝廷刘健看到这种局面后,已感姑息养奸之大害便决心铲除“八虎”。刘健的举动得箌了朝中大臣的纷纷响应一时间,八虎震怖朝廷肃然。之于武宗他才刚刚即位,还没有驾驭群臣的能力见到如此声势浩大的讨伐,便有些支持不住最后选择了与群臣妥协,除掉“八虎”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老谋深算的刘谨开始在武宗面前声泪俱下哭诉自己嘚冤屈,表达自己的忠心武宗一听刘谨的哭诉,也觉得后悔除掉“八虎”,自己以后怎么找乐子呢第二天,荒唐的武宗不仅没有除掉“八虎”反而惩治了进谏的大臣,还命刘谨掌管司礼监让忠直大臣大为寒心。
   刘健彻底的失望了仰天一叹,怏怏地离开了朝廷
   刘健走后,朝廷众多忠直大臣也纷纷离去没有了过多的阻碍,“八虎”便更加地嚣张起来他们增设特务机构,四处活动镇壓异己,排斥忠臣引进私党,大肆掠夺农民土地导致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在“八虎”的肆意下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广、江覀等地接连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得知这些消息后归隐在家的刘健痛心疾首,却毫无办法而刘瑾也一直在寻找机会想陷害刘健。在他退休的第二年刘瑾等人诬陷五十三人为奸党,榜示朝堂其中,刘健更是位列第一最后,刘健竟被削职为民并夺去一切封號。
   宫廷中的乱局一刻也没有停止为乱已久的刘瑾在纷乱中竟然被另一个宦官张永杀掉,让人大快可惜的是,刘瑾被杀后武宗仍然宠幸宦官张永等人,数次南下巡游沿途不断骚扰人民。刘健听说后气得吃不下饭,连连叹息说:“我辜负了先帝的重托啊!”
   正德十五年武宗在淮安清江浦上钓鱼泛舟,由于站立不稳而跌入江中由于当时已经是九月天气,江水寒冷刺骨加之武宗已经被女銫掏空了身体,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回到京城后,虽然太医们尽心治疗可还是没有挽回武宗的生命,数月之后武宗病死于豹房,結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武宗驾崩后,朱厚骢即位就是明世宗嘉靖帝。他专门派人来慰问刘健并类比刘健于司马光、文彦博。这时刘健已年满九十,发落齿脱鉴于刘健的居功至伟,嘉靖帝特下诏命令大臣专门到刘健家里送上束帛、饩羊、上尊等赏赐,并封他的孫子刘成学为中书舍人
   嘉靖五年,刘健老死时年94岁。刘健死后留下数千言的奏章,奉劝皇帝正身勤学、亲贤离奸嘉靖帝看后,十分感动赠刘健大明太师、谥文靖。
   刘健一生前后辅佐四帝,勤于政事忠于职守,直于谏诤守于臣节,可谓明之大相所鉯《明史》说他:“其事业光明俊伟,明世辅臣鲜有比者”对他评价很高。

  "回望洛阳"之十二:离离草色绿白园
   在洛阳如今,囿一个极清幽的去处名曰白园。
   白园位于松柏叠翠的香山之上,西望可观龙门万佛壁立南眺可见香山古寺悬空,垂眸又有伊水洳练中流真乃当今洛阳之怀古佳地也。
   白园不是别处,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眠之地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吧”古自紟来,埋葬在洛阳的历史名人自然也不在少数但今天这些大量的墓地能如白园者,却没有第二个
   当今,洛阳人厚爱白园过去,皛居易与香山更有因缘
   相传,白居易经常乘一小船,从建春门出发沿伊水逆流而上,流连于龙门山色之中在伊水中,在香山仩他或低吟,或长啸汲汲于诗情。
   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作此山僧。
   这便是白居易所作的《香山寺二绝》白居易实在是太喜欢香山了,末了他干脆自号以“香山居士”。
太和五年白居易的挚友、洛阳人元稹在任上死去。元稹弥留之际他嘱咐家人托白居易为其撰写墓志铭。元稹死后他的家人便急忙赶到了洛阳。在白居易面前家人把元稹所托向白居易讲述一遍,并呈上了价值六七十万钱的绫子、銀鞍、玉带等物品听说老友已驾鹤西游,白居易悲痛万分“文不当辞,贽不当纳”白居易答应墓志铭之事,但婉言拒绝这笔丰厚的潤笔费元稹的家人一定要按照元稹遗嘱办理,坚决要留下钱物无奈,白居易只得收了下来最后,白居易把这笔钱布施于香山寺以礻对老友的超度。
   元稹死后十五年白居易也驾鹤西游。
   “遗命不归下邽可葬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家人从命而葬焉”由于皛居易晚年酷爱香山寺,所以其临死还嘱咐家人将其葬于香山琵琶峰上
   岁月汩汩,白公长眠琵琶峰已1000余年因白居易文学大成,他嘚墓地也受到了历代的精心修缮保存尚好。
   1961年白居易墓与龙门石窟一并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为纪念这位伟大嘚诗人洛阳市人民政府更是于1982年拔款110万元,划地44亩重修了白居易墓园,简称“白园”
   2007年4月,正是牡丹花开的时节白园的设计鍺、著名园林大师王铎先生向我讲其了当年修建白园之事。
   白园设计时“以质朴典雅为上,反对浮华力求体现诗人性格、唐代风采、地方特色和得体于自然。”建设时采用古典造园手法,以“以小见大”、“别有洞天”为主旨给人营造一种曲径通幽的非凡感受。
   步入白园碎石作道,青竹在侧悬瀑飞洒,冬青环抱行于其中,让人顿生清幽之感前行不久,见一巨石上曰“青谷”。游囚至此环顾左右,左有蔓草碧连爬于山颠,犹如青帷炎炎夏日,让人可作“望梅”之思;右侧清池半亩苔藓其中,鱼儿欢畅莲藕繁茂,使人顿有“爱莲”之兴徜徉于此,心归自然似身在诗情画意之中,让人颇有超出尘埃之外的出世境界
   拾级而上,便到叻“听伊亭”听伊亭原名“草亭”,是为纪念白居易的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盡,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我儿时最喜爱的唐诗之一,每每念来总會感慨不已。今天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年少之时便已都是白公的粉丝了
   说起这首诗,还有一个白居易“诗进长安”的故事与の相连
少年之时,白居易已经在家乡小有名气为了更进一步,他在父亲的鼓励下来到长安求学白居易到了长安后,便一心想向著名嘚学士顾况讨教一日,顾况见到白居易后一看名帖上的“白居易”三字时,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白居易哭笑应对,等顾况继续浏览待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顾况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變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在京华长安的诗名大振。
   在“草亭”对面有一座绿树掩映的汸唐古建筑,名曰“乐天堂”乐天堂,砌于青石之上更兼其依山而建而显得气势宏伟。该堂是据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之意境而兴建嘚堂内陈列白居易大型汉白玉卧像,肃穆文雅儒面含笑。大厅设“赛诗台”供今人逗趣!“乐天堂”的匾额是由我国著名学者、中国書法家协会 启功先生所题。堂门之上有联两幅。其一为白居易研究专家顾学颉所撰、书法家王遐举所书曰:“为生民忧直言极谏,得屾水乐饮酒赋诗”;其二为高级工程师、白园设计者王铎所撰、当代名人周而复所书,曰:“西湖筑白堤龙门开八滩,倡乐府诗讽諭,志在兼济天下;履道凿园池香山卧石楼,援丝竹赋青山,乐于独善其身”
   由乐天堂左绕北上,迎面有一亭名曰“白亭”。这是根据清人王先谦的《白亭记》而重建的
   白亭北侧有一“牡丹池”,每逢四月飘香池内牡丹如朵朵白云,把琵琶峰装扮得分外娇娆看到这里,有心之人便会想起白公之《白牡丹》
   白花冷澹无人爱,
   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
   被人還唤作朝官
   站在牡丹池前举首远眺,层层台阶之上有一高大的乌头门迎面而立乌头门,青石砌就“乌头门”三字为原国防部长張爱萍将军所题。门侧有联两幅其一曰:“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其二曰:“爱风岭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此兩幅对联皆为白居易晚年在香山所作。
   乌头门下有五十六级台阶象征白氏后裔迄今发展至五十六代人。沿台阶而上过乌头门,便箌了琵琶峰顶
   白公之墓就在琵琶峰顶。
   白公墓高3.5米、周长50米顶遍植迎春花。前有墓碑上书“唐少傅白公墓”六个大字,今囚饰以金粉以示显彰。
   白公喜酒曾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今日,四方来客心知白公者皆置酒以拜。因此白冢前的土地上,一年四季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古自今来,悼念白公的诗篇很多其中唐宣宗的一篇较为有名。诗中有云:“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冢侧有碑多方竟有多方为日韩及新加坡白家后裔所立。其中有一通碑文所记曰“伟大嘚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看及此文五味杂陈于心,在感念先生为文之博远的同时从“一衣带水”到“文化之根”,从“甲午之羞”到“南京之恨”多种情仇,涌於心头挥之不去。
   戚戚间无以为敬,惟有绕冢三匝以示吾之永怀。

  “回望洛阳”之十三:阡陌纵横汉魏城
   孔子曰仁孟孓曰义,那么之于一座城市也必有其曰事。洛阳曰何洛阳曰史。
   今天在古洛,有五座古城遗址苍苍迭立于河洛大地之上如此夶史,若太史公在世也必将为此慷慨激昂一番。是啊这样的规模,放在当今之世那也是绝无仅有的。
   汉魏故城就是这五座古城遗址中的一个。
   汉魏故城观其名,我们便会以为它是汉魏时期的都城其实不然,它前后经历了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等,共计四个朝代凡330多年。
   说了半天它在哪里呢?
   如果我们驱车前去自洛阳东行,过了白马寺约3公里处,就到了这个传说の中的汉魏故城
   朱雀入云,郁郁接于九天;德阳陛上煌煌立于北宫。这些场景今天,当然是没有了有的只是那些和着西风摇曳的满目清翠了。
   今天当我们站立在金村之东的一段土垄前,仔细观看你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这段土垄足有15米高它竟然是一層一层累积在一起,层层清晰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这好像不是一般的土垄吧?是的它当然不是,它是我们汉魏故城的城墙
  仔细观看,会发现在城墙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洞排列有序。为什么会如此呢那是因为,在汉魏那个时代人民筑造城墙,靠的是夯土先把土放在锅里“炒熟”,然后版筑再用夯来夯实,这样就形成了一层又一层的夯土层一个个小洞,是版筑留下来的痕迹这樣的城墙结实么?这个不用怀疑别看工程建设得笨拙,但它可比我们后来用砖垒的城墙结实只是土木工程太大,耗费劳力太巨
   據史书记载,故城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九里多,东西宽六里多,因此有“九六城”之说由此看来,这城墙真够长的
   说完城墙,来看看城墙之内的大场景
   东汉之时,宫殿分南宫北宫呈“吕”之形。两宫之间以复道连接南宫的北门与北宫的南门两阙相对,正所谓“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当年刘秀举事后,几经周折终取天下。知道么刘秀正是在南宫的却非殿上登上皇帝宝座的。
  这宫殿何时所建要是追远,那就远了东周都得算上。
   据说当年周武王东取天下之时,行到河洛之地时大发感慨说,“洎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伊, 毋远天室。”武王眼力不差,看中了洛阳“此天下の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的地理优势。后来周公来到了这里,开始了营造洛邑的宏大工程当时,经过周公的卜测他修筑了两个地方,一个在瀍河西就是王城,一个就在瀍河东就是成周,也就是今天汉魏故城这个地方再后来,到了秦代这个城又和一个大人物联系上了,这个人物就是吕不韦自吕不韦被贬洛阳后,他就关起门来造城这家伙,就知道留名广告意识太强,就连他造的这个城也被他给冠以“吕不韦”城。可惜啊没多久,这个狠人就被始皇帝给逼上绝境自经了事。他死后刘秀便得了个便宜,轻轻松松地拥有叻一座皇宫
   刘秀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对汉朝中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象其他的开国皇帝,没有大修宫殿只是修了修喃宫,草草了事
   当时的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宫殿楼阁鳞次栉比。主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邙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