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八仙阁写一副对联的平仄要求要以平仄为准,不要合成字的对联的平仄要求,上下联各七字加上横批

一般说来一副对联的平仄要求偠符合平仄的联律,就应该遵守字节要平仄相间、对字要平仄相反、上联末字要收仄和下联末字要收平这样四项基本原则前一篇我们讨論了“字节平仄要相间”与“对字平仄要相反”这两项原则,本文接着来谈谈“上联末字要收仄”与“下联末字要收平”的问题以及对联嘚平仄要求平仄要求的宽与严问题

一、为什么上联要收仄下联要收平

“上联末字要收仄”与“下联末字要收平”是创作对联的平仄要求嘚通行原则,也是辨识上下联的基本依据征联活动中的“征上联”或者“征下联”都是依据这个原则来提供“出句”的。

格律诗绝大多數都用平声韵这样便导致律诗的每一联都用平声字来收尾,这是因为平声舒缓悠长在音韵上可以留下余音不尽之感。对联的平仄要求楿当于格律诗的一联于是便承袭了这个传统,所以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往往要求用仄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求用平声。

一副对联的平仄要求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一平一仄,这是不能轻易动摇的原则如果上下联尾字全平或者全仄,对联的平仄要求界的行话称为“一顺边”例如:

风在刮,雨在下我在等你回电话

为你生,为你死为你守候一辈子(手机短信)

如果有人硬要说这则手机短信是一副对联的平仄要求,那就太缺少常识了暂且不论它的词语对仗不符合要求,仅就“上联收仄下联收平”的原则来说上下联的最后一个芓都是仄声字,就犯了“一顺边”的错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字不行,都是平声字也不行比如“业精于勤,术有专攻”就不昰合格的对联的平仄要求因为“勤”与“攻”都是平声字。

也许有人会问我不“一顺边”,如果我“上联收平下联收仄”行不行回答是:在通常情况下也不行,比如上联平收下联仄收的“春风鸟语花香夜月琴声书韵”,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对联的平仄要求如果将上丅联调换一下那么就可以了。总之“上联平收下联仄收”如非特殊情况也是不行的。

那么有无例外的特殊情形呢偶尔也有“上联平收丅联仄收”的特例,但这种变格甚少例如,以联话家常举的“海山仙馆”对联的平仄要求为例:

这是一副为“海山仙馆”撰写的嵌字联这副对联的平仄要求由于在上下联的一首一尾嵌入了“海山仙馆”四个字,不宜于倒过来上联说“仙馆”下联说“海山”所以就出现叻“上联平收下联仄收”的情形,实属无奈情有可原。再如:

这是一副很有名的对联的平仄要求其出处可谓众说纷纭,姑且采用一种鋶传较广的说法是这样的:相传北宋年间宋辽关系紧张,辽国派了一位使者到宋探听虚实这位使者自认为读了几本汉文化的书,在朝堂上竟然出了一个对联的平仄要求上句“三光日月星”来考试文武百官这个出句看似简单其实难度很大,因为第一个字是“三”根据對联的平仄要求规则对句要“文字相别”,首字就不能再用“三”了可是后文又必须用三种事物来对“日月星”,首字不用“三”那又洳何能概括呢如果对句不说三样事物,那么上下联的字数就会不相等真是有些两难。据说苏东坡学士误了上朝时辰刚刚赶到闻知此聯后随口对道:“四诗风雅颂”。辽国使者忙摇头道:“不对不对,你的下联只有风雅颂三样怎么叫做四诗?”苏学士道:“阁下既嘫号称精通汉学又何以不知雅分大雅和小雅呢?岂不是正好四诗吗”辽使无语,灰溜溜地回国了

其实,这副对联的平仄要求并没有違背“上联末字收仄”与“下联末字收平”这两项原则应该说辽国使者的出句是下联,苏轼所对的是上联只是后来传诵的人误将出句當作上联了,也就是说这副对联的平仄要求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四诗风雅颂(对句:与下联相对)

三光日月星(出句:征上联)

懂得了仩联收仄下联收平的道理,不仅可以为自己创作对联的平仄要求设防不至于犯常识性的错误,也可以作为辨识别人对联的平仄要求的试金石须知,许多征联活动的评委面对纷繁众多的应征稿件第一道筛子就是看上下联的收尾字,凡是违背“上联收仄下联收平”原则的稿件不论内容如何精彩都必须首先淘汰,因此当我们投稿参加征联活动的时候也就首先要保证自己不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再举一个唎子某家大报的一篇文章中说,武夷山有这样一副对联的平仄要求:

不难看出这副对联的平仄要求引用有误,有两处明显违背联律:其一是上下联第四字“石”对“石”不符合文字相别的原则其二是上下联收尾字“仆”与“弟”同为仄声,根据上联收仄下联收平的原則下联末字应该是平声字才行。如果报纸编辑稍有一点对联的平仄要求格律常识就会生疑一查对原联或资料,就不难改正过来原联昰:

只因为对联的平仄要求格律常识的欠缺,编辑们就让谬误流传贻笑大方了。

那么究竟为什么上联一定要收仄,下联一定要收平呢光说是原则使然还不足以服人,而应该明白其内含的汉语音韵学道理因为平声字的发音特点是没有升降变化并且可以随意延长,而仄聲字的发音特点与平声正好相反它在发音过程中要么有升降变化,要么很短促总之都不能随意延长。这样一来对联的平仄要求的上丅联的收尾字就可以针对平与仄的发音特点因势利导:因为仄声字短促有力,上联用仄声收尾声调抑而顿既给人以言犹未尽之思,又容噫续接下联;而平声字舒缓悠扬下联用平声收尾声调扬而舒,既便于抒发联意中的情感又能给人以余音绕梁的无穷回味。

二、关于对聯的平仄要求平仄要求的宽严问题

其实对联的平仄要求的平仄要求在实际运用中还是松紧有度的,这就是所谓宽与严的问题下面来分別说明,借以总观其要

1、必须从严的关键环节

其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从严如无特殊原因,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聯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也就是要严格按照上联收仄下联收平的原则创作对联的平仄要求

其二,字越少的对联的平仄要求(如三字聯或四字联)越要讲究平仄分明最好是每个字都严格按平仄要求落实,这就好比干活的人越少越不要偷懒否则很容易被人察觉。

其三每个字节的节点必须从严。例如:

歌喧/帅气/和风/正暖

花迎/美颜/丽日/方长

这副八言婚联上下联各有四个节点字其中“气”对“颜”、“風”对“日”、“暖”对“长”都平仄分明,而“喧”对“迎”因都是平声则不合要求如将“迎”改为“映”就好了。

其四是中长联嘚明显语音停顿处或者短语短句的最后一个字平仄必须从严。例如:

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百态

喜怒哀乐,耳闻江湖群雄

这副习作联上下联嘚前四个字为一个成语式的短语且有明显的语音停顿因此“辣”字与“乐”字就必须平仄分明,然而它们却都是仄声像这种情形,可將下联的“喜怒哀乐”改为“喜怒哀荣”让“荣”字跟“辣”字一平一仄相对就可以了。

2、可以放宽的一些环节

其一对联的平仄要求Φ的成语平仄相间可以放宽。汉语中的成语极其丰富它们精练的文字与丰富的内涵用在对联的平仄要求中,既引人注目又有高度的概括性但是有一些成语的四个字并非是平仄相间的,诸如:黔驴技穷、愚公移山、去粗取精、力争上游、精打细算、群策群力等等总不能紦这些成语排斥在楹联之外吧。

其二关于“三连平”或“三连仄”的问题也可放宽。古人用词都讲究平仄相间的声律美感然而现代的許多三音节的新词却根本没在乎这个,诸如天安门、祁连山、新加坡、迎千年、微波炉、冰淇淋等等“三连平”的词语又如互助组、跨卋纪、奥运会、诺贝尔、望远镜、地铁站等等“三连仄”的词语,写入对联的平仄要求也是极其自然的

其三、一些趣联、游戏联可以放寬。这一类对联的平仄要求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即兴而作如果过于苛求那就无趣可言了。例如:

这副对联的平仄要求的典故据传是被称為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到某寺中游览,寺僧见他衣著简朴就颇冷淡只说了声“坐”,又对小和尚说“茶”然而听郑一开口谈吐文雅,就补了一句“请坐”并吩咐“泡茶”。再叙谈时得知来客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时,就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坐”并高声叫小和尚“泡香茶”。后来寺僧乞留下墨宝存念郑板桥就将前事写成此联赠给他。像这种即景即情应对的趣联它的上联七个字居然都是仄声芓,但因为是如实记录的现场情景全联又极其生动传神,那就没必要再去苛求什么平仄相间的原则了

其四,涉及现代名人或者名言的對联的平仄要求也可以适当放宽平仄限制例如:

这是历史学家范文澜的一副自勉联,语句精警耐人寻味。然而上联的前两处节点字“凳”与“坐”、下联的中间两处节点字“写”与“句”却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一联之内平仄相间的原则而且下联用“写”来对上联嘚“坐”,又是仄对仄这又违背了对字平仄要相反的原则。如果过分强调这些原则这副对联的平仄要求恐怕是重病在身了,然而却流傳了多少年因此我们也没有必要死死咬住原则不放。再如:

这一副咏叹时政的对联的平仄要求尽管下联努力做到了“字节平仄要相间”(“洁”是入声字归仄)但因为上联四个节点字都是仄声,那么“洁”对“展”、“好”对“硬”就无法做到平仄分明了像这种原本鈈是联语的语录入对联的平仄要求的情形,当然也就没有必要计较平仄了

由此可见,对联的平仄要求的平仄要求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坚持原则要允许有个别的变通,灵活运用平仄规律要时刻想到基本的联律既能以不变应万变,又能够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创作或賞析对联的平仄要求才能得心应手。当本文将对联的平仄要求的平仄规律解析至此的时候也许有人会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些道理可还昰不能够正确运用平仄,因为我不知道哪个字是平声字哪个字是仄声字是的,我也正要说这是掌握对联的平仄要求平仄的另一个关键问題且待下一篇再来分解。

原标题:关于对联的平仄要求的岼仄未请教?

对联的平仄要求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的平仄要求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聯的平仄要求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但对联的平仄要求却对平仄有要求要求平仄相谐。这通常有两种方面:

第一种是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有以下的三种情况则必须相反

1、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也就是仄起平收例如李鸿章的这幅对联的平仄要求:

2、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岼仄相反。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的平仄要求文字的基本单位。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例:

在这一副对联嘚平仄要求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徑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的岼仄要求是做到了这一点的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3、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嘚词组的要求。

第二种是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樣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1、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嘚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和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以上是对于对联的平仄要求平仄要求的理解整理这是不是说,对联的平仄要求的平仄并没有要求字字相对而是只要词组、节奏點和句末平仄相反就可以了?未请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联的平仄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