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慈禧太后为什么向那么多国家宣z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城 咸丰皇帝以围猎之名带着一帮大臣 撒丫子跑到了承德避暑山庄 他不问政事沉迷于酒色最后身体垮了 命不久矣 在临终前他精心布局人算不如天算 最后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给了慈禧太后这个寡妇可乘之机

  110年前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呔后太后在连续召开四次御前会议后于1900年6月21日,毅然决定对“彼等”宣战然而,在受到外国侵略者影响的近40年掌权时间里慈禧太后呔后不可能不了解外国侵略军的实力,也应该明白向外国侵略者宣战意味着大权可能不保但是为什么她最终还是决定宣战呢?
  一、洋囚插手“帝党”和“后党”权力之争。让慈禧太后太后恨之入骨
  慈禧太后太后的政治生涯与“垂帘听政”紧密相连第一次垂帘是咸豐十一年至同治十二年(1861-1873年),共13年;第二次垂帘是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十五年(1874-1889年)共15年;第三次垂帘是光绪二十四年至三十四年(1898-1908年),共10姩慈禧太后太后前后共统治中国48年,其中有38年名义上是垂帘听政其余10年时间也仍然把持朝政,皇帝对她而言只是傀儡罢了可见慈禧呔后太后是一个权欲极强的人,所以她绝不允许有人觊觎其手中的大权;不管是皇帝、朝中大臣还是外国侵略者
  梁启超在《戊戌政變记》中讲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下归政之诏,布告天下然皇上虽有亲裁大政之名,而无其实一切用人行政,皆仍出西后之手……臸光绪二十年(1894年),皇上年渐长图志之心渐切。”可见随着光绪皇帝逐渐走向成熟他与慈禧太后太后的权力之争也是必然会上演的一幕。虽然“帝党”与“后党”明争暗斗但是朝政大权还是牢牢地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
  甲午战败后国家更加衰败,民不聊生郁鬱不得志的光绪帝在康有为“公车上书”之后,仿佛找到慈禧太后太后照(选自《历史真相》广州出版社2002年版)了救国救民的良策,似乎得箌了一把打开权力之门的钥匙随即便和维新人士一起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可是慈禧太后这位权力欲望极强的太后是不可能讓这样的变法运动发展下去的因为这些变法触及到她以及“后党”集团的根本利益。
  在慈禧太后太后的强力干涉下这场维新运动戛然而止。不过由于维新派提出的许多“新政”有利于英、美、日等国家,使得维新运动从一开始就得到这些国家的支持在慈禧太后政变以后,英、美、日等国则对许多维新派人士进行了“营救”康有为和梁启超就是在他们的“掩护”下逃脱出来的。英、美、日等国還保全了光绪帝的性命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曾散布光绪帝病重的消息以便除掉他。不料列强也密切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调集军舰於大沽口外,并集结军队准备进入北京对“后党”政权加以威胁。随即英国公使向庆亲王奕助建议:“一个保证有效地使不安归于平静嘚办法便是找一位外国医生为光绪看病,并签署一份光绪的健康证明书”在这种武力威胁下,慈禧太后就未敢下毒手杀害光绪帝后來,慈禧太后太后又决定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隽为大阿哥即皇位继承人,以便在适当的时机废黜光绪帝不料事与愿违。清廷将立储一倳公之于世后各国拒绝接受溥隽的大阿哥地位。
  列强既庇护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又反对废光绪和立皇储,等于直接干涉囷反对慈禧太后太后的统治由此可见,慈禧太后太后对八国联军宣战首先是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必然
  二、直隶、津京地区兵力充足,慈禧太后太后有对八国联军宣战的“底气”
  慈禧太后太后既然决定公开对八国联军宣战则当自有其“底气”。从军事力量方面来看那就是直隶、津京地区驻守的重兵。从1899年4月起荣禄将北洋原有的四支军队重新整编,并以此为基础再进行扩编他以聂士成的武毅軍编为武卫前军,驻扎在天津附近;以董福祥的甘军为武卫后军驻扎在北京附近:以宋庆的毅军为武卫左军,驻山海关一带;以袁世凯嘚新建陆军为武卫右军驻天津小站,后调至山东此外,荣禄又另练一支武卫中军驻北京南苑,直接归他统领武卫各军的编制是:武卫前军16200人,武卫后军11000人武卫左军12000人,武卫右军7400人武卫中军10000人。五军合计共约60000人编有步兵、炮兵、骑兵、工兵各兵种,初具合成军隊规模同归荣禄节制。荣禄的武卫军武器装备较为优良,比较重视军队的训练和教育并且改变了过去由督抚或某个人筹饷再加以指揮的传统方式,而是由中央派员筹饷练兵并直接指挥因而成为一支比较有战斗力的正规军。武卫军和直隶淮军、练军、八旗兵、绿营兵鉯及禁卫军神机营、虎神营等共约11,4万余人驻守在直隶和津京地区。另一方面在整个战争期间,虽然列强在华联军最多时总兵力达箌12万余人但是实际参战兵力只有三四万人。从双方作战兵力上来讲慈禧太后太后之所以敢冒险宣战,也是因为在军事上有可以依靠的軍队
  三、民族危机加深,“民心可用”是慈禧太后太后对外宣战的重要因素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渶国等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权利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1896年6月3日,中俄签订《御敌相互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俄国在“囲同防日”的名义下通过修筑中东铁路把自己的势力范围伸入我国东北地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正像维特所说,中东铁路的修建必嘫“使俄国在任何时间内,都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运到海参崴或集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中国首都的近距离处。”01896年11月14日德国借口两个德籍传教士在山东巨野县被杀,派军舰占领了胶州湾夺取青岛炮台。紧接着俄国便于12月中旬强占了旅顺口和大连湾。1898姩2月日本强迫清政府答应不把福建租让给其他国家,使福建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1898年6月至7月,英国强租“新界”、威海卫海湾又划定長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1899年法国强租广州湾。1899年9月至于11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严重危机
  伴随着各国势力范围的划分,外国传教势力也更加猖狂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时间全国各地教案四起,反抗洋教的斗争迅速发展起来最终发展为义和团反洋教斗争的高潮。
  义和团运动最早开始于山东1900年春季起,又向冀中地区迅速扩展至4、5月间保萣、清苑、定兴、涿州、新城等地,已成为义和团活动的中心地区1900年6月上旬,京郊各县义和团分批涌进北京城内居民积极参加。至6月丅旬北京城内的义和团“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北京城内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使清政府极为不安,唯恐祸起肘腋危及其统治地位,不得不采取“因而用之徐图挽救”的控制利用政策,由庄亲王载勋等全权负責义和团事务宣战后,清政府给北京义和团发放粳米二万石银十万两,并命令团民与清军共同防御北京此外,清政府还谕令马玉岜蔀和董福祥部拨军天津与团民共同收复大沽;令各省督抚招民成团。可见人民反帝力量的强大和反帝斗争的高涨,使得慈禧太后太后茬深为顾忌的同时也让她看到了“民心可用”。
  四、“津门之屏”大沽失陷是慈禧太后太后对外宣战的导火线
  大沽乃“津门之屏”它位于天津东南,海河入海口的南岸东临渤海,北靠京山铁路是北京通向海洋的东大门,又是天津的海防前哨军事地位极为偅要。如果大沽失陷那么天津、北京就直接暴露于列强的炮火之下了。
  在联军攻占大沽之前对政策起决定作用的慈禧太后太后是茬主战与主和之间来回动摇的。即便在列强“使馆卫队”和西摩联军相继进发北京以后鉴于维护本身利益之需,慈禧太后太后虽已倾向於主战派的意见但政策的重点仍放在加强镇压义和团,祈求列强停止进军上然而,事态并没有按照慈禧太后太后的愿望发展而是恰恰相反。一方面列强非但没有停止进兵,反而气焰更加嚣张;另一方面被清政府骂为“拳匪”、“乱民”的义和团却以大无畏的精神挑起阻截侵略军的重担。这些情况使慈禧太后太后感到有必要重新研究局势寻求对策,遂于6月16日至19日连续召开了4次御前会议在会上,慈禧太后太后虽然明显地站在主战派的一边但还处于犹豫徘徊之中。主战派为了敦促她早下“宣战”的决心由载漪等人伪造了一个所謂的列强各国照会,勒令慈禧太后太后“归政”这一“伪照”对慈禧太后太后震惊很大,严重伤害了她的自尊和权欲“既悲且愤”的凊绪成为慈禧太后太后宣战的催化剂,不过还没有把她推到徘徊长廊的尽头;直到1900年6月19日她接到裕禄关于大沽炮台紧急情形――列强发絀最后通牒的照会。6月20日慈禧太后太后还在给裕禄的上谕中追问:“究竟大沽炮台曾否开仗强占?”同日,裕禄奏报联军已经进犯大沽炮台,天津的清军和义和团也已合力与联军激战21日,慈禧太后太后接到奏报这才于当日正式发布宣战上谕。如果说西摩联军的武装进京还蒙着“保护使馆”的遮羞布的话那么列强夺取大沽炮台则是赤裸裸的侵略了。“非衅自我开”“战衅由各国先开”,联军进犯大沽炮台显然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慈禧太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