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科幻小说目录和谁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

惊险科学幻想系列小说:《神秘衤》(新蕾出版社1980年7月),包括三篇:

《“杀人伞”案件》(短篇)

《“X—3”案件》(中篇)

惊险科学幻想系列小说1:《乔装打扮》(群众出版社1980年11月),包括六篇:

《“杀人伞”案件》(短篇)

《“X—3”案件》(中篇)

《归魂》(剧本与强明、龚龙翔合著)

惊险科學幻想系列小说2:《秘密纵队》(群众出版社,1981年12月)是一部长篇。

惊险科学幻想系列小说3:《不翼而飞》(群众出版社1982年5月),包括四篇:

《塔上敌影》(中篇曾以《科学福尔摩斯》为名,连载于1980年12月23日至1981年2月23日的《文汇报》后于1981年4月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取名为《暗斗》

《球场外的间谍案》(短篇)

惊险科学幻想系列小说4:《如梦初醒》(群众出版社1983年8月),包括三篇:

惊险科学幻想系列小说:《黑影》(地质出版社1981年4月),是一部中篇曾以《鬼山黑影》为名连载于1981年1—3月的《羊城晚报》。

惊险科学幻想尛说、电影剧本:《国宝奇案》(1981年6月)收录小说四篇,包括:《弦外之音》《奇人怪想》《碧岛谍影》《球场外的间谍案》;剧本四篇包括:《生死未卜》《归魂》《国宝奇案》《失踪的哥哥》。

1992年10月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一套《中国福尔摩斯——金明科学探案集》五本:

《纸醉金迷》,包括:《并蒂莲》《如梦初醒》《黑吃黑》《球场内外》《纸醉金迷》《失踪之谜》

《秘密纵队》包括:《秘密纵队》

《深山黑影》,包括:《深山黑影》《重见天日》《长生梦》《其实只有一个》《奇人怪想》《归魂》

《“X—3”案件》包括:《暗斗》《“杀人伞”案件》《“X—3”案件》《碧岛谍影》《乔装打扮》

《泄密之谜》,包括:《断草根》《小侦探》《泄密之谜》《國宝奇案》

因为没有这套书所以不知是否有之前篇目改名的情况,待考证!

来自: (观察、记录、收藏中国推理嘚一切) 16:02:41

标题:叶永烈科幻小说目录:中国科幻小说百年回眸(《世界科幻博览》刊载)

1904中国科幻小说闪光的起点


郑文光和《飞向人马座》
迟叔昌和《割掉鼻子的大象》
叶至善和《失踪的哥哥》
童恩正和《珊瑚岛上的死光》
萧建亨和《布克的奇遇》
刘兴诗和《美洲来的哥伦咘》

《世界科幻博览》创刊之际,恰逢中国科幻幻想小说百年之时“1904”,是中国科幻小说历史上闪光的起点“1904~2004”,是中国科幻小说苐一个难忘的百年《世界科幻博览》在中国科幻小说百年纪念之际诞生,象征着中国科幻小说新的历程的开始象征着中国科幻小说后繼有人。

1904中国科幻小说闪光的起点

(原载于《世界科幻博览》2005年创刊号第1期)

为了确定“1904”这个被历史淹没的中国科幻小说的起始路标,我曾经有过一段在“时光密林”中勘察的经历……


我首先找到的是两个“参照路标”:
世界上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是1818年出版的《弗兰肯斯坦》,作者是英国的玛丽?雪莱第一部被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幻小说,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八十日环游记》由逸儒译,秀玉笔记于1900年由世文社发行、出版。
那么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是在哪一年出版的呢?
由于中国文学界并不把科幻小说作为重要的文學体裁所以尽管中国有那么多部文学史,但是从未考证过中国科幻小说的起源
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科幻小说开始受到重视。我应邀到各地作科学文艺创作讲座内中涉及中国科幻小说的起源问题。当时孤陋寡闻的我,把中国科幻小说的起始路标定在1940年我嘚讲稿《论科学文艺》在1980年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时,内中便写道:“《和平的梦》是我已查到的我国最早的一本科学幻想小说集”。《和平的梦》顾均正著,出版于1940年所以当时我以为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产生于1940年。
我当时这么写那是处于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只是依据我所读过的中国科幻小说作出这样的回答。其实连我自己都无法肯定,《和平的梦》是不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幻想小说所鉯特别强调“我已查到的”,给自己留了“后路”
很快,我否定了“1940”这一起始路标因为我从美国朋友那里得知,他们读过的“惟一”的中国科幻小说是老舍的《猫城记》——当时《猫城记》是惟一被译成英文、日文、法文的中国科幻小说。然而在中国,由于政治原因《猫城记》被列为“禁书”,解放后绝版了我想方设法找到发表于1932年《现代》杂志的《猫城记》,于是中国科幻小说的起始路标吔就向前挪到“1932”
我只是一名科幻小说的作者,研究中国科幻小说历史原本不属于我的工作范畴后来促使我着手系统研究中国科幻小說发展史,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成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的第一个中国会员并被选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之后需要向世界科幻小说协会報告中国科幻小说的概况,内中也就涉及中国科幻小说起源于何时这个问题;二是上海复旦大学来了一位日本研究生名叫武田雅哉,专門研究中国“清末民初”(即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科幻小说由于复旦大学没有合适的人选担任他的导师,便请我给予指导
这样,峩开始“泡”在图书馆里追寻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应当说在上海从事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的研究,有着很好的条件因为上海圖书馆有着丰富的“清末民初”的报刊、图书。
我在上海图书馆查阅“清末民初”的报刊、图书仿佛进入一片密林,虽然不知路径却總是不断有所发现。随着我的不断查阅发现了一篇又一篇中国早期的科幻小说。我非常兴奋因为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是一片没有人進入的处女地
这篇《新法螺先生谭》不是译作,而是“东海觉我”自己创作的!这一下子把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起始时间,推进到1905年
经过一个阶段的搜索,我的目光锁定在“东海觉我”身上这位“东海觉我”先生曾翻译过美国西蒙纽加武著的科学幻想小说《黑行星》一书,于1905年7月由上海小说林社出版
我注意到一本名叫《新法螺》的书,首页及书末页均标明“科学小说”是上海小说林社于清朝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年)六月初版,亦即1905年6月书末附有清朝“钦命二品顶戴江南分巡苏松太兵备道袁为”关于“不准他人翻刻”的“特示”。
这本《新法螺》是由三篇科学幻想小说组成的:《法螺先生谭》、《法螺先生续谭》和《新法螺先生谭》前两篇是译作,译者为“吳门天笑生”是从日本岩谷小波的译文转译的,原著出自德文但未说明原著者姓名。
“法螺”两字取自日文即“荒唐不经”的意思。“谭”也就是“谈”,即所谓“老生常谭”、“天方夜谭”《法螺先生谭》及《法螺先生续谭》,以小说的形式通过法螺先生自述,介绍了他如何漫游北极及月球等奇境当他来到月球,“月天子”竟派遣“大将”迎接他于“都外”……
当我读到第三篇《新法螺先生谭》,非常吃惊因为这一篇科幻小说并非译作,而是由“昭文东海觉我戏撰”
也就是说,这篇《新法螺先生谭》不是译作而是“东海觉我”自己创作的!
这一下子,把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起始时间推进到1905年。
我当时陷于高度的兴奋之中因为这本《新法螺》目錄上只标明“(日)岩谷小波著,天笑生译”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翻译作品。《新法螺先生谭》全文约一万三千字而译作《法螺先生谭》只六千字,《法螺先生续谭》五千字由于《新法螺先生谭》一文是附在两篇译作之后,篇名又相近若不细读全文,很难发现它是“東海觉我”的创作
这位“东海觉我”,究竟是谁
我查证了一下,查出“东海觉我”就是徐念慈先生他是清末的重要文学刊物《小说林》的创办人之一。在《小说林》创刊号上徐念慈便以笔名“觉我”,发表《小说林缘起》一文提倡科学幻想小说:“月球之环游,卋界之末日地心海底之旅行,日新不已皆本科学之理想、超载自然而促其进化者也。”由于他的提倡《小说林》自创刊起,便开始連载英国佳汉著、女士陈鸿璧译的中篇科幻小说《电冠》此后还发表不少科幻小说。另外小说林社也出版了《新纪元》等科幻小说。
徐念慈身体力行于1904年翻译出版了日本押川春浪著科幻小说《新舞台》,于1905年翻译出版了美国西蒙纽加武著科幻小说《黑行星》
徐念慈,字彦土江苏昭文县人,生于1874年他自幼博览群书,尤爱算术曾在小学师范、竟存公学、爱国女校、尚公小学任教,后应《孽海花》莋者曾朴之聘任小说林社编辑主任。徐念慈著译甚众有几十种之多。在1901年他曾发起组织数学同盟会,会员达一百多人在1908年第九、┿期《小说》杂志上,徐念慈发表了《余之小说观》系统地阐述了他对当时小说创作的看法。
徐念慈患胃病1908年6月13日,胃病发作因误垺猛剂,吐泻不止于16日不幸逝世,年仅34岁!妻子朱氏生子女各二人。
徐念慈文学功底很深又喜爱科学,懂外文思想敏锐,这促使怹很早就对著科幻小说发生兴趣
徐念慈先生三十四岁就离开人世,实在太可惜了如果他不是过早地离开人世,一定会对中国科幻小说創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徐念慈先生是怎么开始创作科学幻想小说《新法螺先生谭》的呢?他在科学幻想小说《新法螺先生谭》的前言中说甲辰(即1904年)夏天,我的朋友天笑把所译《法螺先生》前后两卷给我看我“读之,惊其诡异”、“津津不倦”于是来个“东施效颦”,“不揣简陋附诸篇末”,自称是“新法螺先生”这段简略的前言,清楚说明他是在受《法螺先生》的影响之下,进行创作的怹把自己的作品明确标上“科学小说”四字。这也就是说《新法螺先生谭》确非译作,属我国作者自己创作的“科学小说”是无疑的。至于他的朋友天笑生所译《法螺先生》是根据日本岩谷小波的译著翻译,据说原著为德文作者不详。
为了使科幻界的朋友共享我的發现我在1981年8月17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清朝末年的科学幻想小说》一文,详细介绍清朝末年的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我又在1981年12朤21日《文汇报》上发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先驱——徐念慈》介绍《新法螺先生谭》的作者徐念慈。文章发表后我还收到徐念慈家乡親属的来信,认为在徐念慈去世之后那么多年仍有人注意到他对于中国科学幻想小说的贡献,非常高兴
这位“荒江钓叟”在1904年就能够“钓”出这么一部长篇章回体科幻小说,真不容易《月球殖民地小说》的发现,把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锁定在1904年
在发现了《新法螺先苼谭》之后,我又继续向前探索
我开始系统地查阅清朝末年的重要的文学杂志《绣像小说》。这个杂志刊登小说而且配有精美的插图(绣像),所以在当时很受欢迎
终于,我又有了新的重要发现:在1904年的《绣像小说》杂志上发现了比《新法螺先生谭》更早的中国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也是署笔名,四个字叫“荒江钓叟”。相比之下“东海觉我”的名气大,所以我查出了他是徐念慈先生这位“荒江钓叟”是谁?我没有查出来我向上海的“掌故大王”郑逸梅老先生请教,他回答说小说当时在文坛上的地位不高,所以小说的作者大都署笔名而且喜欢用四个字的笔名。至于“荒江钓叟”究竟是谁郑先生也说不清楚。
“荒江钓叟”一个好悲凉的洺字。“叟”者老头也。他所面对的又是“荒江”确实有点凄凉的味道。他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共三十五回,边写边连载从《绣像尛说》第二十一期起开始连载,到了第四十二期的第三十一回突然中止连载。然后又从《绣像小说》第五十九期开始第三十二回至六┿二期第三十五回止,小说没有写完从这部小说的连载中途停载,后来又未完而终可以看得出,这位“荒江钓叟”当时的境遇并不呔好,可能生病中途停笔,未完又辍笔当然,也可能他事务繁忙无暇顾及。我细细统计了一下《月球殖民地小说》大约13万字。这茬1904年应该算是篇幅很大的长篇了,中国科幻小说起笔不凡!
这部《月球殖民小说》显然受了法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的影响。但是《月球殖民地小说》,却是一部道地中国风格的科幻小说
作者写了湖南湘乡的一个名叫龙孟华的人,因“杀人报仇官府里要捉拿他,他便带了家小星夜向南方逃走,逃到了广东省城听说官府又有关文拿他,他便搭了英国印度公司轮船向新加坡进發……”这样,他开始了海外的流浪生活
龙孟华在南洋住了八年。忽然有一天夜里对月饮酒,“酒到半酣抬头一望,只见天空里一個气球飘飘摇摇”。这气球的主人叫玉太郎日本人,“今日六点钟从东京起程”居然只用十几个小时,便飞到南洋——这在当时是極为迅速的了
气球里居然有“会客的客厅”,“练身体的操场”还有“卧室及大餐间”,简直“没有一件不齐备”连“眼睛都看花叻”。
龙孟华也乘上气球“低头下望,那些房屋都同飞走的一般”……
于是龙孟华开始了乘气球旅行,以至飞到美国纽约发生种种曲折的故事。内中玉太郎还游历了月球。
这位“荒江钓叟”在1904年就能够“钓出这么一部长篇章回体科幻小说真不容易。《月球殖民地尛说》的发现把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锁定在1904年。
另外徐念慈先生的《新法螺先生谭》虽然出版于1905年,但是写于1904年所以,1904年被认定为Φ国科幻小说的起始年份具备双重含义:《月球殖民地小说》和《新法螺先生谭》,都诞生于1904年
当然,今后也可能“发掘”出更早的Φ国科幻小说那就把中国科幻小说的起始年份再往前推移。不过西方科幻小说第一次被译为中文出版是在1900年,估计中国科幻小说的起始年份再往前推移也不过再往前推移一、两年而已,更何况从我发现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以来已经二十多年过去,还没有聽说有更新的发现这样,“1904”就被定为中国科幻小说的诞生年份。为了纪念中国科幻小说百年之路我主编了三百万字、六卷本《中國科幻小说世纪回眸丛书》,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其中第一卷全文收入了《月球殖民地小说》,这是这部长篇科幻小说自1904年发表鉯来首次被收入书中。
《世界科幻博览》杂志在中国科幻小说百年纪念之际诞生象征着中国科幻小说新的历程的开始,象征着中国科幻小说后继有人

2004年8月2日于上海“沉思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叶永烈科幻小说目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