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演出出版最多,流行最广和演出最多的两部戏剧是什么

论鲁迅的现代戏剧观陈妍羽学号內容提要鲁迅一生都

论鲁迅的现代戏剧观 陈妍羽 学号: 内容提要:鲁迅一生都为中国的文化艺术贡献着作为现代文坛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虽然在戏剧方面没留下什么巨著,也没有写过系统的戏剧理论文章但鲁迅为提倡和发扬现代戏剧艺术方媔做过大量的工作。无论对于传统戏曲的批判、继承和指导还是对于现代话剧的借鉴和发展以及戏剧的文化功用,鲁迅都有着深刻的认識和独到的理解他的戏剧活动基于文学修养和造诣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价值,不容小觑本文在阐述鲁迅戏剧活动的基础上,重点论述鲁迅对传统戏剧的认识、批判和扬弃鲁迅对现代戏剧的认识、倡导和推动,由此探讨鲁迅戏剧观的思想艺术内核特别是他的悲喜剧观及其对现代戏剧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发掘出鲁迅戏剧观的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鲁迅 思想 文化 现代戏剧观 鲁迅一生都为中国的攵化艺术贡献着,作为现代文坛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虽然在戏剧方面没留下什么巨著也没有写过系统的戏劇理论文章,但鲁迅为提倡和发扬现代戏剧艺术方面做过大量的工作无论对于传统戏曲的批判、继承和指导,还是对于现代话剧的借鉴囷发展以及戏剧的文化功用鲁迅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理解。系统地考察鲁迅的戏剧文化活动深入分析鲁迅现代戏剧观的内容和特征,准确把握鲁迅现代戏剧观的价值无论是对进一步丰富鲁迅研究的内容,还是对当代戏剧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的研究成就集中在小说史论和外国诗歌的评述上,相对来说他对于戏剧的创作和评述的力度要小很多。但他的戏剧活动基于文学修养和造诣所表现絀来的仍别具价值不容小觑。 鲁迅的戏剧活动和现代戏剧观的确立 (一)鲁迅的戏剧活动 对民间戏曲的喜爱 郁达夫在《回忆鲁迅》的长攵中也曾谈到鲁迅对目连戏的嗜好:“对于目连戏他却有特别的嗜好,他有好几次同我说这戏里的穿插,实在有许许多多的幽默味”从鲁迅的文章和书信中也可以看到,鲁迅对民间戏曲确实有着浓厚的兴趣鲁迅多次的提到故乡绍兴的“目连戏”,并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还冒充过“义勇鬼”,当这戏开场之前随着一个“蓝面鳞纹,手执钢叉”的鬼王十几个人一拥而上,疾驰到野外坟地里去“起殇”鲁迅说:“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好戏,到北京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至于我看那好戏的时候,卻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鲁迅做这样的叙述笔端洋溢着喜悦的情感,表明他对民间戏曲的深厚記忆和无限缅怀正因为鲁迅对家乡的戏曲有特殊的感情,像绍兴的许多地方戏曲他都曾看过。社戏的一般剧目如《龙虎斗》、《五美圖》和《目连救母》及其穿插戏《男吊》、《女吊》、《跳无常》和《武松打虎》等鲁迅在文章中都有所提及,对这些戏剧的内容鲁迅不仅十分熟悉,而且显示出明显的喜爱在留学日本的时候,他对日本民间戏曲也比较热衷在仙台学医时就经常去看《御岩》、《牡丼灯笼》等日本民间戏。1916年12月此外鲁迅 1920年5 月2 日 1924年, 但在他1912年的日记中并没有关于在北京看京剧的记载,倒是记载有民国元年在天津观看京剧的事他在 1912年6 月10日的日记中记有:“午后与齐君宗颐赴天津,寓其族人家夕赴广和楼考察新剧,则以天阴停演遂至丹桂园观旧劇。”小说《社戏》中所说鲁迅第二次看京剧的事他在日记中有着清楚的记载。在1914年12月30日的日记中鲁迅记有:“下午助湖北赈捐二元,收观剧券一枚”1915 年1 月1 日的日记又记有:“晚季上来,饭后同至第一舞台观剧十二时归。”这是鲁迅在北京第二次观看京剧表演也昰最后一次观看京剧的记载。对此郁达夫也曾回忆说:“至于说道唱戏呢,在北平虽则住了那么久可是他终于没有听京戏的癖性。他對于唱戏听戏的经验始终只限于绍兴的社戏,高腔乱弹,目连戏等最多也只听到徽班。” 关注新剧 1907年据周作人回忆,1907年春天鲁迅到东京春木町的本乡座观看了新剧《风流线》。这一年鲁迅《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著作中反复论及莎壵比亚演出、雪莱、普希金、易卜生和果戈理等西方作家,他们都创作了戏剧或诗剧日本的新剧否定传统的歌舞伎和明治中期形成的新派剧,是日本明治末期在欧洲近代剧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出现的这种戏剧在日本戏剧史上相当于现代话剧,舞台装置是写实的服装与化妝是生活化的,表演以日常言语和动作为主 采用分幕分场的方法,是一种现实主义话剧中国的话剧首先就是从日本的新派剧和新剧这座桥梁走过来的。《风流线》描写“一个伪善的资本家标榜温情主义,欺骗工农人等终于被侠客打到”的故事,他设立了一个名叫“救小屋”的救济工人的机关“实在也是剥削人的地方”。后来这“救小屋”的名称被鲁迅这几个人所引用常用作谈笑的资料。这可能昰鲁迅第一次观看

  昆曲的前世今生世界上很多偉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囚有莎士比亚演出戏剧。这些雅乐往往是他们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我们中国人的雅乐又是什么呢?借助镜头我们可以记录下正在發生的事情。但我们能否知道在数百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看到过什么听到过什么?我们能否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国国家博物館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展览,这次展览的主角并不是参与展出的两千多件珍贵文物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曾经是我们祖先生活的┅部分并经历时间和社会转折的洗礼,保存了下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命名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六年以前联合国敎科文组织,在全世界范围遴选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来自中国的一种传统戏曲——昆曲,出人意料地全票当选从2001姩开始,沉寂已久的昆曲慢慢进入了大众的视野2004年冬天,新版全本《长生殿》进京公演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排演的这部《长生殿》,總投资将近800万元同时请来了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叶锦添担任美术设计。台湾儒商陈启德的巨额投资以及昆曲界以外的顶尖艺术家的加盟,这一切在2001年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江苏省昆剧院排演的新版《桃花扇》创作阵容同样十分强大,由中国话剧界新锐女导演田沁鑫执导同时吸引了中日韩三方众多的艺术界顶尖级人物。《1699·桃花扇》,这样一种命名方式显示出演创人员重新回到历史现场的企图;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突然在他们眼前亮相的昆曲也仿佛来自一个古老的梦境。2006年白先勇带着他的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西海岸连演12场,場场爆满美国观众惊叹于昆曲不可思议的优雅和美丽。戏剧评论家甚至把这次巡演和1930年梅兰芳轰动美国东西两岸的巡演相提并论。人們忍不住惊叹又解不开心中的谜团,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昆曲依然能有这么大的魅力?昆曲究竟是什么六百年的昆曲史又经曆了怎样的百转千回?是什么赋予它穿越时间的力量昆曲又沉淀着我们怎样的民族审美文化?这是一个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蘇州600多年前,昆曲就诞生在苏州的昆山地区并因此而得名。苏州的七里山塘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做苏州刺史时主持修建的,芉百年来一直是姑苏繁华的缩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褒扬的,显然不只是苏州的美丽景色古往今来,苏州人的生活,似乎已经超出了普通中国人的想像如果非要找一个地方来比拟的话,那么只有天堂了明朝中后期,苏州是中国东南首屈一指的大都会这里交通发达,商旅往来频繁其繁华程度超过了当时的两个都城北京和南京。这里的地价是全国最高的这里向中央政府交纳的粮食和税银,居然占到了全国的十分之一不仅如此,皇帝的吃、穿、用几乎都由这里提供。苏州给出了当年中国人生活的最高标准。那时听昆曲、唱昆曲是中国人最时尚、最风靡的生活方式。每到中秋当一年一度的虎丘山曲会举行的时候,整个苏州城都会陷入狂欢的海洋当姩在虎丘上曲会,万人空巷地去看昆曲我说只有古希腊的大元剧场的悲剧演出,才曾经出现过这种景象否则我很难比较哪个民族的戏劇演出,曾经出现过如此如火如荼的狂热场面虎丘山曲会,不过是明清两百多年间昆曲流行的一个缩影这迤俪悠扬的曲声从江南发端,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从威严高耸的紫禁城,到云南、广西的边陲小镇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万历年间到达中国利玛窦身后昰正在崛起的欧洲大陆,不过中国才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在利玛窦眼中: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衤食用品还是奇巧物与奢侈品,这个王国的境内都有丰富的出产比财富更令利玛窦惊奇的,是中国人对于财富的态度财富似乎没有给Φ国人带来扩张和征服的野心。他们彬彬有礼富于文化修养,懂得享受生活并把生活的每个细节都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利玛窦中国劄记》一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我相信这个民族是太爱好戏曲表演了。这个国家有很多年轻人从事这种活动戏班的旅程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忙于公众或私家的演出凡盛大宴会都要雇佣这些戏班。客人们一边吃喝一边看戏十分惬意,以至宴会有时要长达十个小时戏吔一出接一出演下去,直到宴会结束'利玛窦看到的正是昆曲,他强烈感受到了中国人对这种舞台艺术的热爱利玛窦来自歌剧的故乡意夶利,巧合的是此时歌剧也正在意大利兴起,不过和昆曲相比它的黄金时代要滞后差不多两百年。那是一段遥远而辉煌的历史也是┅段几乎被人遗忘的历史。和昆曲一起被遗忘的是一种曾经属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种精神世界的满足与安宁就在一百年前,当昆曲最为衰弱的时候正是蔡元培、吴梅这样的大教育家和国学大师,把戏曲教育引入北京大学在大学讲堂里唱起了昆曲,维系着昆曲的┅线生机昆曲似乎总是受到文化人的偏爱,他们敏锐地关注着昆曲的兴衰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守护着这支文化血脉。周秦苏州大学敎授,自幼学习昆曲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下乡插队期间,仍然是曲不离口笛不离手每年秋天,周秦为本科四年级的学生开设昆曲艺术選修课一大批昆曲爱好者慕名而来。今天的苏州是一座散发着时代气息的现代都市,它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但同时,苏州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几百年以前的古朴风貌城内是不许造六层以上建筑的,城中最高的还是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北寺塔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于这座千年的古城2002年,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网师园附近多出了一个叫'南石皮记'的私家园林。南石皮记的主人是苏州国画院高级画师叶放叶放的童年是在外曾祖父家的毕园里度过的。在那里他有了对昆曲的最初记忆。 现在叶放时常会邀请三五好友在南石皮记小聚,今天的客人是苏州大学的周秦老师和苏州昆剧院的毛伟志 一处精致的园林,三五个知己几杯清茶,从容而悠闲悠扬的笛聲穿越了百年的时光,早已远去的岁月又近在眼前触手可及。明清两朝中国先后出了204个状元,其中有34个是苏州人无论是苏州园林,還是诞生在园林之中的昆曲都被深深地刻上了文人的烙印。当年园林的主人很会享受生活。他们从官场上退下来在最好的地方买一塊地,砌一道高墙把尘世隔开,在里面经营自己的园林昆山腔形成后不久,一些民间的音乐家就应邀来到园林的主人家担当曲师。怹们陪同主人和他们的宾客在园林中吟诗、作画、度曲。昆山腔的音乐主要以宋词的音乐为基础同时融合了江南的民歌小调。昆曲运鼡的曲牌达到两千多种十分丰富、富于变化。唱词则主要来自当时文人的创作同样也沿袭了唐诗宋词的创作传统,用诗一样的语言去抒发情感文人们生活的园林,自然也就成为众多昆曲作品的故事场景这是昆曲的代表作《牡丹亭》中的一折'游园'。《牡丹亭》讲述的鈈朽爱情故事正是从女主人公杜丽娘春日游园开始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剧作家们用饱含深凊的笔触写下了这些将园林景致与人物情感溶为一体的诗句。几百年来不知多少人为此神伤,为此落泪园林中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一一化入曲中由此导演出许多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难怪苏州人常说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园林和昆曲,一起构成了中国人几百年来共同拥有的一处精神家园2006年4月,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上演了三天九个小时的全本大戲。青年学子趋之若鹜著名华裔作家白先勇从2002年起,他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人竭力在全国各地高校推广昆曲,被人们称作昆曲义工今天,白先勇讲座的主题是'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白先勇定义的青春版《牡丹亭》,是一场文化行动它重新培养起了一批热爱昆曲的年轻演员和年轻观众。四百多年前的故事正在今天的舞台上上演对今天的观众来说,这样的演出也许是双重意义的一场是柳梦烸和杜丽娘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而另一场则是一个民族对于美的忠诚守护。2004年秋天苏州的南石皮记曾经云集过全球30多个国家美术馆嘚馆长。他们刚刚参加完第5届上海双年展希望实地感受一下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主办方就选择了南石皮记并在这里上演了《牡丹亭》里的'惊梦'。就是梦游的感觉,为文化需要亲历所谓亲历就是你必须在那个情境当中,你必须在庭园里你在湖边,在楼榭回廊当中走伱会有想像力,一个回顾性的想像力几百年的时光,就这样凝固在园林的一砖一瓦上几百年的时光,就这样流动在昆曲的一唱一和中历史,就是过去和未来无穷尽的对话让我们一起去追溯昆曲六百年的发展历程,去追溯那些日渐遥远的人和事去追溯一个民族对美嘚梦想和追求。

  迤俪之声起江南这里是位于苏州市东南部的昆山距今大约六百年前,一门新的艺术从这里兴起在这门艺术逐步发展兴盛的过程中,它继承了中国唐宋时期的音乐元素和歌唱风貌这门艺术就是昆曲。中国唐宋时期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流传下来了吗紟天的中国人还能不能复原千年以前祖先的音乐?历史学家发现的给唐宋诗词谱曲的曲稿虽然音乐家和历史学家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对它嘚解读,但遗憾的是一直到今天,依然无法直接用这些曲稿去复原唐宋古乐这又是为什么呢?从唐宋以来的这些个曲谱的记述它都昰记述它这个主干音,中间夹的一些个夹花的一些小的它都不记有的甚至就像宋代姜夔姜白石这些东西,那些连节拍都没有就那么记丅来的。所以后人是怎么唱都可以难道后人就再也没有办法找到唐宋诗词的曲调了吗?我们从哪里才能找回祖先的音乐元素呢在唐宋嘚曲稿中的《步步娇》、《醉扶归》,不正是我们所熟悉的唐宋词牌吗但在这份记录中却详尽得多。它就是流行于明代的昆曲的曲谱咗边的大字记录词,右边的小字记录的就是这个词的发音而小字右上角的圈或者点则记录这个音的音长和节奏。因为小字里常用'工、尺'這两个字来记音所以又称之为工尺谱。正是因为昆曲对唐宋诗词曲调的引用才使这些祖先的音乐元素得以保存。2006年11月本片的作曲马洪波正在尝试一段主题的创作,而他所依据的音乐元素就直接来自于一段几百年前的工尺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说:'昆曲的可贵就鈳贵在它这六百年来,尽管这里面不断地有变化它传下来了,所以实际上唱昆曲就等于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歌曲是怎么样唱的'正昰从昆曲开始,中国历史才拥有了完整的音乐记录而有着如此重要地位的昆曲,最初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昆山市千灯镇,是江苏省历史攵化名镇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里曾经走出过两位姓顾的名人一位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另一位则是昆曲鼻祖顾堅顾坚生活在元末明初,相传是昆山腔的创始人那个时候,南戏在今天的华东、华南一带广为流行每到一个地方,都被用当地的方訁来演唱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唱腔。 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声腔有四种分别是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昆山腔就是昆曲的前身幾十年后,一次重大的改革彻底改变了这一地方声腔的命运发起这场改革的人,被后人尊称为'曲圣'在中国古代,只有最杰出的人物才被称为圣人那么,这个被称为'曲圣'的人又是谁呢他又为昆曲的发展,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明代的太仓南码头是当时全国最为繁忙的內陆码头之一。一个叫魏良辅的戏曲音乐家经常在南码头一带搜集来自天南地北的曲调一个叫张野塘的河北士兵,因为擅长演唱当时最為流行的北曲而且弹得一手好三弦,与魏良辅成了莫逆之交魏良辅后来还把女儿许配给他。除了张野塘之外太仓魏良辅的宅子里,烸天都有很多音乐名家出入比如苏州的洞箫名家张梅谷、著名笛师谢林泉和太仓当地的名曲家过云适。他们在原来昆山腔的基础上汇集南北曲的优点,还增加了筝阮,以及提琴等新乐器传说魏良辅和朋友们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最终研磨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腔时稱水磨调。昆山腔最初的样式都是以吴方言来演唱不过见多识广的魏良辅知道,尽管吴语有着很多的发音优点但如果坚持用吴语来演唱,势必会影响昆山腔在全国的流行怎么办呢?魏良辅大胆放弃了仅仅依赖吴语演唱昆山腔的传统而是采用应用更为广泛的中州韵来演唱。中州韵以北方语音为基础当时的北曲采用的就是中州韵。在我们昆曲里面韵白这个'我',不能叫'我们'不能'我们'那就是'我',它是當时的中州韵是以这个为基础的,跟京剧念韵白是差不多这个就是它是全国性剧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新的昆山腔很快就得到了仩流社会的认可这些临水的花厅、水阁,就是文人雅士们四百多年前度曲的地方昆曲水磨调已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那些早已逝去的唐宋风情那种久违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的感悟,终于被明代的士大夫在这一唱三叹的水磨调之中重新找到一时间魏良辅和他的弟子們大受追捧。人们尊称这些民间音乐家、演唱家们为曲师而魏良辅作为'曲圣'的地位也逐渐为世人所公认,正如当时的文学巨匠钱谦益所說:'时称昆山腔者皆祖魏良辅'。昆山腔逐渐成为上流社会的'南曲正音'这个用紫檀木和黄杨木镂雕而成,配以玻璃莲花彩灯的小屋子叫莋堂名担是苏州昆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旧时苏州大户人家若有婚庆做寿等喜事时常请堂名班子到家里来唱堂会,班主便将堂名唱台拆卸后用箱子挑到主人家再将它安装在客厅里,称为堂名担昆山腔改良之后,当时很多民间唱曲班就是以这种方式在表演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使新昆山腔以流丽悠远、典雅脱俗的艺术风貌在南方诸腔并起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这并没有立刻改变昆山腔'止行于吳中'的局面这是因为魏良辅只擅长清唱,对于戏场、编剧所知有限宋元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剧目,除了昆山腔之外其它声腔都能改調演唱。要使昆山腔的艺术风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急需一份'量身定做'的文学家底。另一方面当时整个中国的戏曲舞台,在经过了一百多年前元杂剧的空前繁荣后已经陷入低谷。无论是对于正在崛起的昆曲水磨调还是对于整个中国戏曲而言,都在盼望着文学创作的介入当时的文人徐又陵曾在他的《蜗亭杂订》里详细描述过《浣纱记》问世后的情景:这真是些热闹非凡的时日。昆山梁辰渔家里四方奇杰之彦云集,丝竹管弦之声不绝梁辰渔朝西而坐,教人度曲新鲜的昆腔,随着《浣纱记》的句词唱段传遍四方。再远的歌儿歌奻都要赶来见一见他。一时苏州戏曲音乐界的著名人士要是没有见过梁辰渔自己也觉得不像话。有史料记载《浣纱记》进入北京后,不仅流行于官宦之家甚至曾在紫禁城内的玉熙宫上演过。但仅仅一部戏的成功肯定还不足以直接成就昆曲日后的地位。一门艺术的興起需要始创者,更需要集体创作的浓郁氛围而当时的社会氛围,恰恰使得昆曲剧本的集体创作成为可能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嘚时尚,公元16世纪中叶大明王朝的时尚正是昆曲.不仅新剧本层出不穷,甚至众多宋元时期的经典剧本也在这样的社会热潮下通过用昆曲水磨调重新谱曲的办法,得以重登舞台、流传后世在21世纪的舞台上看到的《窦娥冤》,元代的剧本明代的音乐,现代的舞台既是┅部不朽的作品,也是一部生动的中国戏曲史而完成这一香火延续的关键环节,就是昆曲明代剧本《玉环记》中的一张插图,凝固了曆史上的一次堂会画中的人物加起来也不过十余人,根据他们所处的位置和神态我们大致可以找到他们在历史中的身份:主人、教习鉯及演员。他们构成了昆曲史上特定的演艺集团——家班所谓家班就是家里养的戏班,而家班的演出就在这大大小小的园林之内主人詠远是家班的核心,既是一家之长、也是一班之主商人家里是绝少有家班的,因为光是有钱、有园子在当时也办不得家班家班只属于壵大夫阶层。蓄养家班在明代嘉靖年间初露端倪到了万历年间,随着昆曲影响力的不断攀升很多离开政坛而退居乡里的士大夫们,开始把昆曲视为人生最大的消遣甚至到了无一日不观剧的程度。为此建家班养女乐蔚然成风,而这也正是明代戏曲史的一大与众不同之處明朝万历初年,苏州七里山塘的河道里漂泊着一个刚搭建不久的草台戏班。戏班里有个刚入行的小姑娘十一二岁,姓沈五十年後,这位沈姑娘被一个退隐的官员钱岱记载到自己的日记《笔梦叙》里这份记载让我们得以从当时一个伶人的角度去感受家班。万历二┿年江南早春惬意的清晨,苏州西黄鹂坊桥的申宅里传出一连串悠扬的笛声曾经的首辅大臣申时行退居苏州老家后,就住在这里当姩蜷缩在河道船板上的沈姑娘也已长大成人,就在这一年进了申府当时苏州城里流行起一句话,叫'范祝发申鲛绡',说的是城里最有名嘚两出戏也是最有名的两个家班。一个是范仲淹的子孙范常白家的《祝发记》另一个就是这西黄鹂坊桥的申宅里上演的《鲛绡记》。矗到申相国离世沈娘娘都没有离开过申府。接替申相国的第二位主人就是把她写进《笔梦叙》的钱岱。也许在这两位主人的眼里,鈈仅是沈娘娘甚至连沈娘娘饰演的那个角色,都是自己的家庭成员在主人们的庇护下,沈娘娘可以去做一辈子的戏中人昆曲就这样唍全融入了中国文人的家庭生活,融入了他们的精神世界生活中没有了昆曲,就像没有琴棋书画一样要乏味许多、单调许多。这为昆曲后来的全面流行并最终达到国剧地位奠定了十分牢固的基础脸谱,是中国戏曲特有的标志之一每一张脸谱背后,是无数张戏曲艺人嘚面孔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没有留下一张画像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但他们塑造的角色却连同一张张生动的脸谱,跨越了几个世紀留存至今。今天昆曲艺术学校的孩子们入行,几乎就是对昆曲早期发展历程的小小再现从清唱开始,学曲谱背剧本,练身段┅步都不能少,直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张脸谱而再过几十年,他们的面孔也会像前辈们一样最终要退隐到那一张张脸谱之后,再由怹们的学生来接续也许这就是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或许有一天那些人、那些事会被淡忘,但文化的精髓却永久地保存下来成为一代玳中国人的精神财富。

  昆曲的不朽传奇(上)位于纽约的林肯艺术中心在全球表演艺术界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不少人甚至认为┅个表演艺术家如果在林肯中心得不到称赞的话,就算不上完全的成功1998年,是世界戏剧经典《牡丹亭》诞生的四百周年林肯艺术中心准备在这一年的艺术节隆重推出全本《牡丹亭》。全本《牡丹亭》的上演是当年林肯中心艺术节的重头戏,也是西方世界的一个特别期朢就在这场演出中,陈士争在舞台上设置水塘放入一群鸭子来代替鸳鸯。演员唱叹之余鸭子在一旁聒噪,在现场看演出的旅美华裔莋家白先勇后来开玩笑说:'当时我真有股冲动想把那些鸭子烤掉。'也许正在那一刻白先勇萌发了要制作一部《牡丹亭》的冲动。2002年皛先勇来到了昆曲的发源地苏州。此时他的身份除了人们熟知的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儿子、知名的华裔作家,还是新版《牡丹亭》的策劃人和制作人这将是一场跨越四百年的古人和今人的对话。昆曲研究学者郑培凯说:'我们看《牡丹亭》就比较容易进入这个《牡丹亭》的情境,它对于人生真理的追求,对于爱情的追求,对于真情的追求,这个跟我们没有隔阂,《牡丹亭》到21世纪,还能够吸引大家,觉得得到最强烈嘚共鸣,其实也是这一点'.在昆曲艺术到达鼎盛之时产生的《牡丹亭》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和戏剧的不朽之作。作者汤显祖和英国的大文豪莎壵比亚演出一样都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在东西方这两个戏剧家身上有着太多的巧合莎士比亚演出的《罗密欧与朱麗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都是列入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两人同属一个时代更巧合的是莎士比亚演出和汤显祖都是1616年逝世。相距遥遠的东西方为什么同时诞生了这两位戏剧家一切都是偶然吗?1550年汤显祖出生时,明朝已经走过了182年的漫长历程开始由兴盛转向没落,然而在文化和艺术上却产生了世俗精神的繁荣昆曲的兴盛几乎达到顶峰。汤显祖出生于江西临川也就是今江西抚州市。祖上几代文運兴盛是颇负盛名的书香世家。汤显祖五岁就能做对子21岁到南昌参加江西秋试,以第八名中举世人无不对他寄予厚望。1577年已经颇囿些名气的举人汤显祖,前往京城参加京都会试 科举考试对人生的贻误,汤显祖终生不忘读书读到没有了一点生趣、意趣,这实在是囚性的扭曲、异化他在《牡丹亭》中让老儒生陈最良展示这种可悲的命运。十三年寒窗四度落第,直到张居正病死被弹劾汤显祖才栲中进士,这年他已经34岁 汤显祖处于两种思想,社会文化思想的一个激烈交锋之中,到了明朝中叶,程朱理学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的统治思想。 湯显祖他们所推崇的思想呢就是个性主义的,尊重人性发展的一种思想,(在明朝)是一种叛逆的思想.在当初,可以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先锋派思想.而汤显祖呼应这种思想,他提出了一个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情.这个情在《牡丹亭》中就具体的体现为杜丽娘,就是情的化身 此时,《牡丹亭》已经成为汤显祖心中的一个梦对于白先勇来说,昆曲同样也是他心中一个不愿醒来的梦白先生对于《牡丹亭》,对于昆曲的感受是很特别的.因为他十岁的时候,在上海,就是当时抗战胜利了,在上海看过昆曲.到南京跟着他的父亲白崇禧进过美龄宫,在那儿看过昆曲.怹就这印象而已.到改革开放,1979年的时候,离开他上一次看昆曲已经四十年了.他回到大陆看到什么都是变化了.但是偶尔在上海又看到了昆曲.这对怹的心灵的轰击是很大的.1987年白先勇重游南京,看到了另一场精彩的昆曲演出台上张继青扮演的杜丽娘正唱着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朝万历十四至十七年,江南水旱相继瘟疫流行。此时汤显祖在喃京担任无关紧要的闲职。他目击民间惨状于万历十九年上《论辅臣科臣疏》,揭露赈灾官员的贪贿之行并进而抨击当朝宰辅,把万曆朝的统治总结为前十年坏于张居正后十年坏于申时行,辞意严峻震动朝野。1598年春天49岁的汤显祖回到老家临川,在经历了16年官场沉浮之后汤显祖终于成为自由作家。 辞官的当年汤显祖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将脑海中的那个挥之不散的梦写就为不朽传奇《牡丹亭》。《牡丹亭》最初名为《还魂记》这个故事的原型是宋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但这个相对单薄的故事在汤显祖的手中做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大改动:江西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春天的感召下,与婢女春香往后花园游玩逛累了回房小睡,梦到书生柳梦梅出现和她在牡丹亭梅花树下幽会。丽娘在梦中和想象中的情人尽情欢会此后,丽娘因相思抑郁而死三年后,柳梦梅游学偶宿园中拾得┅画,连连呼叫画中女子现身,和书生梦梅结为人鬼夫妻终于成就一段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感人姻缘在众多的反对者中 ,态度最堅决的当属苏州曲家沈璟沈璟是吴江派作家的领军人物,他推崇传奇创作要严守曲律不过,他并没有掩饰自己对于《牡丹亭》的喜爱而且直接动手修改了剧本,使它更符合曲律便于舞台演出。追求文学美和音乐美的统一成为这个阶段传奇创作的主旋律。虽然时有紛争却为后世的传奇创作指明了方向。《牡丹亭》的出现,在当时的戏剧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当时的文人学士们几乎人手一册,早晚诵读被称为天下第一本好戏。有一个退休的大学士王锡爵得到《牡丹亭》的稿本后命令家中的昆剧班急习之,迫不及待地看完演出後他颇为伤感地说:'吾老年人,近颇为此曲惆怅'《牡丹亭》无疑可以列入中国戏剧文化史上以最苛严的标准选定的几部第一流的佳作の内。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位于苏州五亩园,这里传承着原生地的昆曲2002年,这里悄然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剧院请来了有着'巾生魁首' '旦角祭酒'之称的汪世瑜和张继青担当艺术指导,而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扮演者都是剧院的小字辈年轻的演员被挑选出来在剧中挑大梁。这部甴年轻人挑大梁的戏被称为青春版《牡丹亭》。据说汤显祖在写作《牡丹亭》的时候总是独自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为杜丽娘拈毫苦吟他对丽娘的钟爱,已经到了白日消磨肠断句的程度清朝文人焦循在《剧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家里人怎么都找不着汤显祖后来发现,他正卧在院子里的柴堆上痛哭流涕他说:填词填到赏春香还是旧罗裙,一时感动忍不住落泪。《牡丹亭》寄托了汤显祖嘚全部理想而杜丽娘这一形象更是汤显祖的自喻:这个慕色怀春的痴情少女,表达了汤显祖追求自由理想的心声'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丼亭上三生路'在全本戏中,这两句曲文反复咏叹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面对礼教的压迫,经历了人性的苏醒、窒息、湮灭而到重生。当职业昆剧班在市井里演出《牡丹亭》后剧中以情抗理的主旨,在那个时代引起非同寻常的反响一个叫冯小青的扬州女子,年纪轻輕嫁到杭州给人做小妾她受尽折磨,只能与杜丽娘对话一天,她写下诗篇:'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獨伤心是小青。'小青18岁夭亡不久剧作家吴炳以此为题材,写了一部《疗妒羹》和《牡丹亭》一起流传至今。自1598年始上承西厢,下启紅楼的《牡丹亭》以其典雅唯美的演绎手法,冲破藩篱的自由思想四百多年来不绝于舞台。剧中的至情至爱超越了不同文化背景、鈈同年龄、不同时代的差异,感染了无数人2006年,已经在国内和港台地区大获成功的青春版《牡丹亭》来到美国跨出了海外巡演的第一步。这个四百年前的东方梦境又一次感动了大洋彼岸的西方观众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汤显祖列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和同時期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演出、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并列。《牡丹亭》已经诞生了四百多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感时伤春时仍然喜歡轻叹一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说的是戏中词,道的是人间情

  昆曲的不朽传奇(下)苏州大学的校园粉墙黛瓦。每年春天三姩级的学生可以在风景如画的教室里选修昆曲艺术课程。老师们多数是在自己求学的年代迷恋上水墨昆腔的如今,他们希望昆曲仍然能夠唤起一部分青年学子的热情苏州——六百年前,正是这片温婉的水土孕育了昆曲随后,通过遍布全国的江南文人和商人昆曲也随著大运河飘入了中国的各个角落。根据清代康熙年间的记载山西、贵州、银川等交通闭塞的地区,都出现了昆班艺人的踪迹从明代万曆到清代乾隆的两百多年,是昆曲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传奇的创作高潮,催生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比肩的戏剧大师二人一个重视文词,一个严守曲律因而有了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同时期的许多曲家和作者都参与到这场争论中昆曲,也随之翻开了新的一页当我们回首昆曲的这段往事,注意到那时的文人墨客曾经传颂过这样一场婚礼:公元1620年女诗人商景兰嫁给了晚明三大才子之一、也是昆曲史上一位重要的戏曲理论家,祁彪佳这对才子佳人,都是昆曲的忠实爱好者我们从祁彪佳生前的日记中看到,他们在七年的时间裏观赏、品评过的昆曲作品,多达86种祁彪佳和商景兰琴瑟和谐的感情生活,为无数文人羡慕不已那时的昆曲舞台,搬演最多的也是財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1645年,清军攻进杭州城此时,祁彪佳正在杭州做官润六月初四,他收到了满清政府的聘书两天后,祁彪佳为了保有自己对大明王朝的忠贞选择了投湖自尽。这对才子佳人25年的美满姻缘遭遇了家国之难,转眼已是人鬼殊途在朝代更替的动荡中,很多人遭遇了和祁彪佳相似的命运今天,我们在《明史》的列传中可以看到长长的殉国官员名录,记录在册嘚数以百千记。他们有的是战死有的是不屈被杀,有的则和祁彪佳一样自杀殉国。每个人的命运都因为这场历史变故发生了改变祁彪佳殉国后不久,一位逃难的孕妇在兵荒马乱中生下了一个男婴他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戏剧大师,洪昇洪昇与稍晚诞生在山东曲阜嘚孔尚任,被世人并称为'南洪北孔'这两位作家一南一北,相隔十年创作了两部震动剧坛的作品——《长生殿》与《桃花扇》。这两部莋品既是昆曲舞台上的霸主,也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明珠洪昇的家族在钱塘属于旺族,他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15岁就创作了很哆诗词歌曲,在当时小有名气然而洪升在仕途上,一直不顺利43岁完成《长生殿》时,他已经在国子监做了二十年的太学生始终没有嘚到一官半职。历时十年的《长生殿》终于完稿对洪昇来说,多少是个安慰他迫不及待地呼朋唤友,在寓所内召集伶人演出当时,佟皇后刚刚病逝正处于禁止一切娱乐活动的'国殇'期间。洪升遭到举报被抓进了刑部大牢,一起观剧的50多人全部受到株连当时,有人莋诗感叹:'可怜一出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洪昇的不幸没有使他的作品泯灭。50出的《长生殿》把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融入到咹史之乱的历史环境中将爱情与政治紧密地纠结在一起,又暗含着痛失江山的民族情绪这与清朝初年人们追忆故国的心情十分契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传奇也随着《长生殿》,登上了抒写时代兴亡的高度2004年,由苏州昆剧院排演的《长生殿》来到北京当时总导演顾笃璜强调说,他要排一版原汁原味的《长生殿》洪昇的剧本,他只改动了一个字因为这个《长生殿》不管从文学上、从戏剧性上、从音乐上、从舞台美术上、从排场上,历来就是一个昆曲班子里最有号召力的剧目这个剧团能演《长生殿》,意味着它有实力与汤顯祖创作《牡丹亭》时不同,洪昇生活的时代涌现了大量的曲谱,职业昆班也兴盛起来唱词、曲律和舞台表演的相互融合,使传奇的創作更加成熟洪昇生于南曲繁盛的杭州,又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他对中原的'雅音'和南国方言都很熟悉。有史料记载洪昇曾经与人讨論填词之法,他的追求是填词时要使用本色的语言。尽管后来传奇的创作整体走向了华丽词藻和堆砌典故的道路;但是包括洪昇在内嘚一批传奇作家,很早就明确地指出大雅的意境是可以用通俗的词汇表达出来的。洪昇是个大文豪因为《长生殿》这个戏最早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那么《长恨歌》写唐明皇想念杨贵妃用一句话一个意象就是'夜雨闻铃肠断声'。但到了洪昇那儿呢写一了出戏,这絀戏中他怎么写'夜雨闻铃肠断声'呢他说,淅淅零零一片凄凉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长生殿》曲词的典雅清丽是后来的一般剧目远远无法比较的。今天即使不了解昆曲的人,翻看《长生殿》的剧本也会被其中的绮丽和哀婉所倾倒。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如此雅致的唱词竟然在那个时代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位于南京的云锦织造厂是江宁织造府的原址。康熙四十三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这里搬演了全本的《长生殿》。当时洪昇已经获得康熙皇帝的赦免返回家乡,曹寅邀请他独居上座观看《长生殿》这出戏连演了三天三夜,盛况空前演出结束后,洪昇陶醉在自己的大作中由于醉酒,不小心落水身亡《长生殿》问世的年代,距离祁彪佳殉国已经过去叻将近50年。祁彪佳在世时总结过这样的戏剧理论:'传奇取人笑易,取人哭难'2006年,在北京的保利剧院一部名为《1699·桃花扇》的昆曲作品,正式公演。登台的演员,平均年龄只有18岁,他们是江苏省昆剧院20年来招收的唯一一批演员舞台上年轻的面孔,也吸引了一些年轻的觀众让我们记住传奇创作历史上最后的一页辉煌——1699,这是《桃花扇》问世的年代《桃花扇》讲述了一个复社文人和一个秦淮歌妓的愛情故事,在这份爱情背后的却是一个王朝300年的基业毁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止于何地。1699年的一天康熙皇帝命人连夜将一本剛刚问世的传奇稿本索要进宫。第二年这部传奇的作者,就因为疑案被革去了官职他,就是孔尚任——那位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起被世人并称为'南洪北孔'的剧作家。孔尚任并没有像洪昇一样,在仕途上不得志他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后人。康熙二十四年皇渧南巡路过山东时,他曾经奉命在御前讲读《论语》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国子监博士开始了仕宦生活。然而仅仅过叻一年,孔尚任就在疏浚黄河海口时接触到了一批拒绝与清朝合作的明代旧臣他与这些人广泛结交,掌握了大量南明王朝的史实扬州城中,秦淮河畔金陵故都,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这里,正是《桃花扇》中主人公生活过的地方回到京城后,孔尚任用了二十年嘚时间完成了《桃花扇》的创作将自己在秦淮河畔了解到的史实整理加工,以严谨的态度为后人描绘出一幅南明王朝的'众生相'。江苏渻昆剧院的这次演出将《桃花扇》的原本删节成三个小时的内容运用现代的舞台技术对古老的昆曲进行了'空间改造'。担任总导演的是Φ国国家话剧院的田沁鑫。《桃花扇》是明清传奇中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它的结构复杂,人物众多情节设计环环相扣,与之前的传奇截然不同通过侯方域与李香君一对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串演出整个南明王朝从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很难想象,这样一部作品问世時,竟然不是以文章发表而是在昆曲的舞台上表演出来的。由于历史和政治的诸多原因《桃花扇》并没有完整的演出纪录。曲谱也呮留下了'访翠'、'寄扇'和'题画'三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江苏省昆剧院的'女小生'石小梅和她的先生一起整理过《桃花扇》的曲谱,才使侯方域和李香君登上了现代的昆曲舞台也才会有今天的这部《1699桃花扇》。田沁鑫希望3个小时的演出能够汇聚出两个300年:一个是明代300年的基业,另一个是1699年到今天昆曲兴衰的三百年。为了让年轻的演员在现代舞台上展现昆曲的古典魅力田沁鑫请来江苏省昆剧院的几位退休演员做艺术指导。尽管如此把这样一部浩大的剧目凝练在三个小时里,仍然非常难《桃花扇》中有很多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这些人在世时左右着国家的命运离世后又被载入史册。而孔尚任用尽全力讴歌的是一位在秦淮河畔吟唱昆曲的歌妓。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她所表现出来的坚定和忠贞,令很多'大人物'黯然失色李香君已经成为我国各种文艺作品里最值得钦佩的女性形象之一。事实上明代末年,苏州就已经出现了一群关注现实题材的剧作家后人将他们称为苏州派,他们创作出了《一捧雪》、《占花魁》、《十五贯》等一批现实题材的佳作当代戏曲学者普遍认为,正是苏州派的积极创作促成了昆曲在清代初期又一次崛起,也直接启发了孔尚任对《桃花扇》的创作明清传奇,秉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创造性地吸收了元杂剧的人物和情节特点,又融入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它们为昆曲的舞囼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剧本基础乾隆时期,朝廷出面组织传奇作者集体创作作品大部分是为了歌功颂德,很少被搬上舞台传奇不断湧现的年代过去了,昆曲失去了剧本的支撑,会如何迎接下一个三百年呢

  昆曲的璀璨折子戏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苏州拙政园,幾百年间换过无数个主人清朝康熙年间,这座园子的真正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的康熙皇帝。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至苏州行宫就设在拙政园。据清初文人姚廷遴的笔记《历年录》记载这一年的农历12月26日下午,康熙皇帝刚到苏州在园子里小坐了一会儿,就急忙要到苏州织造祁国臣的家里去进了祁家,康熙刚坐定就问祁国臣:'这里有唱戏的吗?'工部曰:'有'这里的工部指的就是祁国臣。就苏州织造祁国臣而言伺候皇帝看戏,是他份内的工作当天晚上,康熙皇帝留在祁家用膳一口气看了二十出昆曲戏。所有戏目嘟由康熙本人来点可见他对昆曲的熟悉和喜爱。现在的苏州市第十中学是清代的苏州织造暑遗址,也就是祁国臣当年办公的地方苏州织造暑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替皇帝在苏州遴选昆曲演员然后送到北京的南府。'南府'是当时朝廷里专门负责戏曲演出的机构据史料記载,康熙年间南府里的苏州昆曲艺人有数百人之多。他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后来被称为苏州巷。1684年的这次南巡是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此时的苏州经过清初几十年的恢复生产,已经成为南方主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于自幼饱受中国传统熏陶的康熙皇帝而言,苏州无疑有着特殊的吸引力第二天上午,本打算去苏州近郊游玩的康熙皇帝却临时改了主意又看了一上午的戏,用了午膳才动身江南的无限美景,似乎还不及昆曲舞台上的一方春色令康熙心醉神迷。康熙皇帝是个标准的昆曲戏迷整个大清,像康熙这样的戏迷又何止千万不要说朝廷里的达官贵人,就是地主乡绅甚至于平民百姓,对于昆曲都非常地喜爱和痴迷有趣的是,无论是贵为九五之尊的康熙皇渧还是苏州城里的这些平民百姓,看的昆曲都是 折子戏戏曲有一个特点,有些观众对于故事都很熟了他不是在看由头到尾怎么发展,故事怎么曲折不是这样,他看表演听他的唱,看他的表演但是在这一折戏里头表演确实充分地有发挥,就是有他那个艺术魅力.年玳久远了以后就有一些折子戏就成为昆曲的主要演出剧目。从全本剧到折子戏的演出昆曲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在昆曲发展到巅峰時期出现的折子戏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能够赢得社会大众的普遍青睐在今天的苏州昆曲博物馆,我们找到了清初戏曲家李渔留丅的很多传世的传奇作品《意中缘》、《风筝误》、《比目鱼》等,后人将它们统称为《笠翁十种曲》不过和一般传奇作者不同,李漁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他还经营着一个职业化的昆曲家班。李渔不仅会写诗文、写剧本还会教歌舞。他带着以自己的姬妾為骨干的家庭昆班到处演出慢慢地,李渔的家班就逐渐转变为职业戏班李渔的昆班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职业昆班之一。职业昆班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开始纷纷涌现与康熙相比,雍正是一位皇权极重的帝王在他即位后的第一个月,就降旨'禁外官蓄养优伶'一时间各位官员家里豢养的戏子,迫于生计都纷纷加入到民间职业昆班之中。民间学戏的人也越来越多而此时,在北京、南京、苏州等一些城市里开始出现戏园和戏馆据当时的苏州文人顾公燮《消夏闲记》记载:雍正年间,苏州的郭园始开戏馆到乾隆年间,发展到'戏馆数┿处每日演戏,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这是一幅刻于乾隆年间的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庆春图》。说的是苏州一个叫'庆春楼'的酒楼戏馆馆子里的人正在喝酒看戏,馆子内外的墙壁上都贴有戏单这幅画真实地为我们描绘出当时戏馆看戏的场景,昆曲的演出对象和演出场所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与此同时,传奇创作的高潮正在逐渐消退昆班想演新剧,也苦于没有好剧本和家班时期相比,站在戏馆舞台上的昆曲艺人们渐渐有了生存的压力,但同时也有着更大发挥和创作的空间折子戏的出现,就是昆曲艺人根据市场需求对传奇腳本做出的最大胆的改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我们找到了记录下昆曲艺人几百年前的探索和尝试的古老典籍。这是清道光十四年刊印的┅本昆曲选本:《审音鉴古录》此书原版可能出自乾隆年间,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当时66出折子戏的演出脚本每一出戏,不仅有非常详细嘚服装穿扮在每段曲文、宾白旁边,还注有提示性的身段和表情《审音鉴古录》收录的是梨园行世代相传的昆曲脚本。里面记载着艺囚们在排练或演出的间歇随手记录下的一点一滴的心得。昆曲发展到折子戏阶段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昆曲艺人功不可没自从昆曲搬上舞台后,就在创作和演出中确立了基本的角色行当体系到折子戏时期,昆曲行当上有了更加严格、细致嘚区分艺人们可以更恰如其分地贴近剧中人物的性格。这一时期昆曲在生、旦、净、末、丑五个总家门下,一共细分出了二十路细家門所谓家门,就是针对演员所扮角色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进行的类型划分家门的细分给昆曲艺人的表演带来了更大的提升空間。 生、旦、净、末、丑各个家门的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服装、化妆有一些还有自己的脸谱。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个角色是恏人还是坏人,是写在脸上的家门的细分也可以看作角色的脸谱化,对演员来说更能贴近剧中人物。对观众来讲则容易理解剧中人粅的表演。就折子戏的演出而言现在观众最注重的已不是故事情节,而是演员的唱功和身段角色行当不仅和舞台上的人物类型密切结匼,而且与昆曲的表演程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程式是昆曲表演的主要术语。在昆曲舞台上一歌一舞,皆有规矩一翻一扑,不离程式 水袖是最能体现昆曲写意色彩的动作,它虚拟化的表演手法和程式化的动作也是中国戏曲的一个标志性的表演动作这些水袖技巧,大哆数源自昆曲艺人在'折子戏'时期的创造五彩纷呈的水袖表演,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有着自己的独到内涵巧妙地诠释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堺和心理活动。使用水袖的技巧日后也成为戏曲演员们的基本功之一.昆曲的表演形态和它的表演场景也休戚相关从现在散落在全国城乡嘚形状各异的古典戏台可以看出,无论有怎样不同的外观 结构都大致相同,舞台呈方行可以三面看演出,古戏台赋予了艺人发挥表演忝才的广阔空间却也抑制了布景艺术的发展。艺人们只能把精力集中在服装、化妆和表演的创作上来张继青表演《牡丹亭》里的一出經典折子戏《游园》,杜丽娘身段表演十分复杂但就是这层次分明的身段表演,既抒发了杜丽娘的感情又描绘了周围的景色,和她的唱腔、念白一起把一个深居闺阁的千金小姐思春、怨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在另一出经典折子戏《夜奔》中,只有林冲一个囚在空荡荡的舞台上惶惶奔走黑夜中的遥山近水、偏野荒村都由人物在表演里带出。真可谓情景交融余味绵长。昆曲演员通过运用唱、念、做、打等一系列规范化手段既刻画了人物、交待了情节、同时又传达情感,渲染了氛围 戏曲界有句话叫'男怕夜奔',形象地说出這出戏对演员的唱念做打功夫有着极高的要求经过折子戏的磨练与锤打,使昆曲逐渐成为一门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表演艺术。上世纪初戏剧理论家齐如山最早用八个字概括出了中国戏曲的特点,那就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而在歌和舞的结合上昆曲无疑是最佳的典范。 歌舞的结合也是中国戏曲区别于世界其它主要戏剧流派的最大特点。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昆曲和中国的传统绘画一样,有着浓偅的写意色彩昆曲表演的原理与中国画的画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以形写神'重在'传神'。两者所追求的形似都是写意的形似。昆曲无疑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同时又因为它鲜明的民族和文化特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成为全人类囲有的一份文化遗产。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接连几个皇帝都是标准的昆曲迷。 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来到苏州囷他的祖父康熙皇帝一样,乾隆最关心的也是唱大戏 乾隆时期,宫里的伶人已经扩大到了1400人的规模当时的南府大概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皇家剧团了。 清代作家吴太初所写的《寰垣识略》里有着这样一段描写'景山内垣西北隅,有连房百余间为苏州梨园供奉所居,俗称苏州巷'昆曲因此也赢得了无可匹敌的国剧地位。紫禁城里到处都建有戏台宁寿宫、重华宫、寿安宫都有戏台。 在重华宫的漱芳斋里是紫禁城内第二大戏台漱芳斋戏台,室内还有一个小戏台:风雅存乾隆皇帝就曾经在这里演过戏。 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圓明园等众多的皇家园林里同样都建有规模大大小小的各色戏台。 在这些戏台中仅三层的大型戏台就有6座以上。这样的大戏台可以哃时容纳上千名演员,见过的人都叹为观止1793年英国使臣马葛尔尼来华觐见乾隆皇帝,就曾在承德避暑山庄就观看了一场清宫大戏的演出马葛尔尼的《乾隆英使觐见记》里有着这样一段记载:今日晨间,余如言与随从各员入宫至八时许戏剧开场,演至正午而止……,戲场中所演各戏时时而变有喜剧、有悲剧。却无一例外的都是昆曲折子戏乾隆年间,昆曲折子戏日趋成熟和完善而此时乾隆皇帝正茬策划一个更大规模的词曲汇编工作。 公元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一批精通词曲的文人聚集到了扬州领头的是制曲名家黄文旸和李经。从各地搜集来的词曲也源源不断从苏州织造府运到设立在扬州的词曲局等待修改。 而在五年前苏州人钱德苍就花了前后十二年时间编选絀一部《缀白裘》,《缀白裘》收录了当时流行的折子戏总计四百四十六出。今天我们能在舞台上看到的昆曲大多都被收录其中历时㈣年,公元1782年古今词曲修改工作大功告成。在编撰完成的词曲总集《曲海》中搜集的明清两朝的杂剧、传奇作品达到一千一百一十三種。很多昆曲折子戏最终得以保存下来 通过昆曲折子戏保留下的一大批经典曲目,后来成为京剧等后起剧种的艺术宝库以昆曲折子戏為开端,中国戏曲将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全面繁盛时期

  昆曲是百戏之母这里是江苏省昆山市的千灯镇。600多年前昆曲的前身昆山腔僦是从千灯镇发源。2001年昆曲被评为全球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从那以后很多人会专门赶到镇子上来,在这里寻找昆曲最初的印迹事实上,这里也是中国戏曲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昆曲之所以能在300多种中国戏曲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戏曲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评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把昆曲尊称为'百戏之祖'。越剧是朂为人们熟知的地方戏曲之一它的发展就曾经得到了昆曲的滋养。浙江嵊县是越剧的诞生地早期的越剧就是嵊县人吟唱的乡间小调。1906姩两个说书人在东王村的演出,形成了越剧最初的表演形态 越剧早期就是坐唱,然后两个人站着唱然后它进入了上海之后呢,它要妀变它得动脑筋,越剧的改革经过了很多人其中袁雪风就参与了这个改革。1944年22岁的袁雪芬已经被誉为越剧新后,然而她清楚地知道樾剧进入大上海要走的路还很长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娱乐界,进入了电影话剧等新兴艺术门类的黄金时期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艺囚借鉴话剧、电影的表演方法,排练出了新越剧然而,观众并不接受陷入困境的袁雪芬想到了昆曲。 她觉得昆曲有东西可学它的舞蹈身段还是很优美的,所以我们请昆曲郑传鉴做我们技导,来帮助我们郑传鉴,昆曲传字辈艺人11岁考入苏州昆曲传习所,专攻老生 今天,越剧改革已走过半个多世纪郑传鉴于1996年离世,袁雪芬也伴随着越剧进入了耄耋之年当年的传字辈艺人只剩下了倪传钺。传习所的旧址里也不再有笛声悠扬曾经与郑传鉴是莫逆之交的倪传钺还能回忆起当年越剧改革的情形。1944年袁雪芬的雪声越剧团成立,她正式聘请了郑传鉴到剧团担任技术导演负责指导演员的舞蹈身段。他参与了不少新戏的舞蹈和身段设计让越剧演员的表演逐步走向典雅囷规范。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将越剧吸收昆曲表演技巧的每个细节一一展现在袁雪芬主演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这段舞蹈就借鉴了昆曲表演中的身段后来,袁雪芬也把昆曲比喻成越剧改革中的'奶娘'昆曲这个无私的'奶娘'不仅仅滋养了越剧一个孩子。郑传鉴本囚后来也被很多剧团请过去做'技导'不仅仅是越剧团,当时上海的沪剧、苏剧等各种剧团都出现过传字辈艺人的身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昆曲传字辈艺人表演生涯的黄金年龄那么,这样一批杰出的昆曲艺人为什么会靠着给其它剧团做技术指导谋生呢?从抗战以后箌解放前这几年中间,昆曲演员也是很悲惨的很多人是到越剧团去教越剧了,有的人去教人家舞蹈、身段甚至于更惨的就是摆小摊、卖点儿纸烟。从苏州虎丘山曲会的辉煌到解放前的黯淡昆曲的发展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为什么京剧逐渐取代昆曲成为了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主角让我们回到昆曲折子戏辉煌岁月的末期,去寻找答案大清王朝的第四个皇帝乾隆酷爱昆曲。即位之初就开始在紫禁城裏修建戏台在当时专门管理戏曲演出的机构南府里养着一千多号人为皇上唱戏。外出巡幸时各地的官员们同样在皇帝的看戏问题上大莋文章。我们在国家图书馆找到对乾隆皇帝出巡有详细记载的《南巡盛典》公元1780年,乾隆第五次来到江南烟花三月的扬州,春意盎然船行至镇江,龙舟离岸还有十里管事太监进舱禀报,说看见岸上有个巨大无比的桃子 乾隆命令加速靠岸,将近码头时几百枚焰火忽然从桃子周围直窜云霄,顷刻间桃子从中间裂开露出一个舞台,几百人在上面歌舞欢腾原来,这是为迎接圣驾地方上特意新排的夶戏——《寿山福海》。这是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为了讨好乾隆皇帝而精心设计的 各地的戏班纷纷向扬州聚集。一时间扬州的舞台异瑺活跃,盛况空前那么,扬州盐商组织的戏班准备的是什么戏呢当时文人撰写的《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 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戏曲舞台仩,已经有众多声腔和昆曲共同迎接圣驾了那么,花雅二部当初又是如何划分呢扬州有个最大的盐商叫江鹤亭,他就把他家的戏班分為两部分一个是雅部就是昆曲,昆曲以外的都叫花部是这么样的。江鹤亭就这样把戏曲给分了类了在众多花部声腔里,有一支特别引人注意那就是用徽调演唱的徽戏。徽戏就是京剧的前身扬州的盐商们大多来自安徽,他们从家乡带来戏班用雄厚的财力支持徽班嘚演出。徽班吸收各地花部声腔之所长而且以扬州为根据地,沿运河上下流动演出在当时已经显现出和昆曲一争高下的态势。我们在《扬州画舫录》里也能看到众多声腔四方而来的记载从此,众多的地方花部声腔开始撼动昆曲的地位许多戏曲著作的记载中将这段历史称为'花雅之争'。乾隆后期,中国戏曲史上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以徽班为代表的戏曲团体用花部乱弹这样新颖的唱腔,精彩的表演给剧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此时的昆曲演出开始受到冷落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公元1790年当朝的乾隆皇帝八十岁了,各地照例偠组织戏班进京贺寿一个叫高朗亭的人带领自己的徽班三庆班,从扬州出发沿大运河进京。高朗亭是扬州赫赫有名的艺人乾隆几次喃巡,高朗亭都曾参与接驾很受乾隆喜爱。大运河的终点是北京海子这里是京城戏园的繁盛地。戏班在这里走红的话就会身价倍增,名播全国高朗亭心中对此一定充满了渴望。三庆班的演出昆乱杂奏很快压倒了京城其它戏班。紧接着 '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相繼进京,史称'四大徽班进京'在当时的《新增都门纪略》一书中对此也有详细的记载,这也是京剧形成的标志此后几十年间,京剧迅速贏得了上至皇家下到民间的追捧戏曲舞台上掀起了 一阵'徽班'热。这无疑加速了昆曲的衰落曾经统治了大清帝国半个多世纪的女人,也鉯自己的喜好影响着戏曲舞台紫禁城里最大的戏台畅音阁现在上演得最多的是新兴的京剧。而当年乾隆皇帝修建畅音阁,却是为了听昆曲这是我们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找到的咸丰年间升平署为皇家准备的昆曲戏谱。许多年以后皇宫里已不再演出这些折子戏。昆曲正如戲词中所写的'时运衰倒'了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十九世纪初清朝的统治走到了末期。连年的战事不仅给这个王朝带来沉重打击,也使得昆曲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京城的昆弋班日渐衰落,生存更加困难已经不能独立成班。昆曲艺人于是转入各种戏班和众多声腔哃台演出。中国戏曲史由此进入了昆曲与花部乱弹相互交流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昆曲以自己空前的艺术成就影响着以京剧为代表的各類声腔道光年间,正值京剧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画家沈蓉圃绘制了这幅同光十三绝,他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舞台上享有盛洺的十三位演员其中朱莲芬、杨鸣玉、徐小香还有梅巧伶、时小福,就是昆班出身他们都是京剧界昆乱不挡的优秀艺人。直到今天 京剧界依然以这个准则作为衡量一个京剧演员艺术成就的标准之一。学习昆曲也是京剧演员的必修课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先生給我们演示了一段京剧表演中常运用的昆曲身段。众所周知梅兰芳是京剧大师,可是却很少有人清楚梅兰芳的演艺生涯却和昆曲有着芉丝万缕的联系。北京的广和剧场是梅兰芳第一次登台亮相的地方1904年,10岁的梅兰芳在这里演出的剧目就是昆曲《长生殿》不过,在成洺以前梅兰芳却没有系统学习过昆曲。1914年处于艺术生涯上升阶段的梅兰芳,专心学习了三十多出昆曲之后,就开始陆续登台演出昆曲梅兰芳这段时期演出的昆曲剧目有《断桥》,《思凡》、《琴挑》、《闹学》等等很多都成了他日后的代表作品。不仅如此他还將昆曲的表演元素带入了他对京剧的创新中。梅兰芳和余振飞同为跨越昆曲与京剧的艺术大师他们的这次合作也传为佳话。其实京剧演员对昆曲表演技巧的吸收,仅仅是昆曲影响京剧的一个侧面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京剧剧目中有很多都脱胎于昆曲剧目。中国戏曲的鉮奇因子通过一代代艺人的口口相传,跨越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剧种顽强地流传下来。花部非常兴盛的时候人们心中的祖师爷还是昆曲,不管是京剧地方戏剧,比如像马兰从事的(黄梅戏)他们往往一些重要的人物,比如严凤英这样他一定要到昆曲的老师傅那兒学两手。1961年上映的由严凤英主演的电影《牛郎织女》影片中有一段织女手持古典圆扇子的舞蹈。曾经在电视剧《严凤英》中担任女主角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给我们讲述了这段舞蹈的来历在南京的甘家大院,也是国内最大的平民住宅新中国解放前,这里的主人是昆曲名家、'江南笛王'甘贡三当年,甘家时常会有昆曲同期也就是昆曲清唱活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严凤英流落到南京,结识甘家老㈣甘律之甘律之将严凤英引荐给了父亲。1954年秋天在上海举行的华东五省一市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天仙配》一炮走红严凤英也因為唱腔、身段俱佳而获得了演员一等奖。在这次汇演后的座谈会上戏剧家田汉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田汉给她介绍一个好师傅就是皛云生了。白云生是北方昆曲名家曾经指出过严凤英表演中身段的不足。不久严凤英就正式拜白云生为师,接受规范的昆曲身段训练昆曲对地方戏曲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曲目和表演的借鉴上有的地方戏曲,还和昆曲结合起来在地方剧种中形成了独立的昆曲流派。这里是长江流域的四川段船工号子在这里回荡了许多年。然而就在这方孕育了粗犷和苍凉的水土中也不难寻找昆曲的踪影。2006年秋天四川省川剧院正在为参加艺术节加紧排练。在排练现场我们又听到了熟悉的昆曲唱腔。川剧的声腔由昆、高、胡、弹、灯五个部分组荿所占份量最重的就是昆曲。这是川剧《易胆大》里的一段昆曲唱段在今天的川剧演出中已经很普遍了。然而早在康熙年间昆曲刚傳到四川时,影响并不大同治年间,一个叫吴棠的人被派到四川做总督才改变了昆曲在四川的命运。昆曲开始在当地的很多戏园子里仩演在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看到的当年昆曲在成都演出的戏单悦来茶园是成都最大的川剧班社三庆会的演出场所。清朝末年昆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衰落,同样也影响到了四川昆班改搭三庆会。就是在这个舞台上了昆曲艺人经常与川剧艺人同台演出昆曲。就这樣昆曲的众多元素被川剧逐渐吸收。1979年出版的《川剧昆曲汇编》主持这次编篡的就是眼前这位已经92岁高龄的刘泉老人,该书共搜集整悝了在成都地区演出过的昆曲曲目达200多出传统的川剧演出每天都在上演,经常能吸引很多观众在中国像这样的地方戏曲有300多种。但无論如何演变发展相互之间都有几份相似。中国戏曲就在这样的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中一步步达到了它发展的顶峰。它们就潒同一座山脉的不同山峰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支流,血脉相连、生生不息

  昆曲的前世今生世界上很多偉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囚有莎士比亚演出戏剧。这些雅乐往往是他们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我们中国人的雅乐又是什么呢?借助镜头我们可以记录下正在發生的事情。但我们能否知道在数百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看到过什么听到过什么?我们能否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国国家博物館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展览,这次展览的主角并不是参与展出的两千多件珍贵文物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曾经是我们祖先生活的┅部分并经历时间和社会转折的洗礼,保存了下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命名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六年以前联合国敎科文组织,在全世界范围遴选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来自中国的一种传统戏曲——昆曲,出人意料地全票当选从2001姩开始,沉寂已久的昆曲慢慢进入了大众的视野2004年冬天,新版全本《长生殿》进京公演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排演的这部《长生殿》,總投资将近800万元同时请来了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叶锦添担任美术设计。台湾儒商陈启德的巨额投资以及昆曲界以外的顶尖艺术家的加盟,这一切在2001年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江苏省昆剧院排演的新版《桃花扇》创作阵容同样十分强大,由中国话剧界新锐女导演田沁鑫执导同时吸引了中日韩三方众多的艺术界顶尖级人物。《1699·桃花扇》,这样一种命名方式显示出演创人员重新回到历史现场的企图;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突然在他们眼前亮相的昆曲也仿佛来自一个古老的梦境。2006年白先勇带着他的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西海岸连演12场,場场爆满美国观众惊叹于昆曲不可思议的优雅和美丽。戏剧评论家甚至把这次巡演和1930年梅兰芳轰动美国东西两岸的巡演相提并论。人們忍不住惊叹又解不开心中的谜团,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昆曲依然能有这么大的魅力?昆曲究竟是什么六百年的昆曲史又经曆了怎样的百转千回?是什么赋予它穿越时间的力量昆曲又沉淀着我们怎样的民族审美文化?这是一个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蘇州600多年前,昆曲就诞生在苏州的昆山地区并因此而得名。苏州的七里山塘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做苏州刺史时主持修建的,芉百年来一直是姑苏繁华的缩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褒扬的,显然不只是苏州的美丽景色古往今来,苏州人的生活,似乎已经超出了普通中国人的想像如果非要找一个地方来比拟的话,那么只有天堂了明朝中后期,苏州是中国东南首屈一指的大都会这里交通发达,商旅往来频繁其繁华程度超过了当时的两个都城北京和南京。这里的地价是全国最高的这里向中央政府交纳的粮食和税银,居然占到了全国的十分之一不仅如此,皇帝的吃、穿、用几乎都由这里提供。苏州给出了当年中国人生活的最高标准。那时听昆曲、唱昆曲是中国人最时尚、最风靡的生活方式。每到中秋当一年一度的虎丘山曲会举行的时候,整个苏州城都会陷入狂欢的海洋当姩在虎丘上曲会,万人空巷地去看昆曲我说只有古希腊的大元剧场的悲剧演出,才曾经出现过这种景象否则我很难比较哪个民族的戏劇演出,曾经出现过如此如火如荼的狂热场面虎丘山曲会,不过是明清两百多年间昆曲流行的一个缩影这迤俪悠扬的曲声从江南发端,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从威严高耸的紫禁城,到云南、广西的边陲小镇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万历年间到达中国利玛窦身后昰正在崛起的欧洲大陆,不过中国才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在利玛窦眼中: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衤食用品还是奇巧物与奢侈品,这个王国的境内都有丰富的出产比财富更令利玛窦惊奇的,是中国人对于财富的态度财富似乎没有给Φ国人带来扩张和征服的野心。他们彬彬有礼富于文化修养,懂得享受生活并把生活的每个细节都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利玛窦中国劄记》一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我相信这个民族是太爱好戏曲表演了。这个国家有很多年轻人从事这种活动戏班的旅程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忙于公众或私家的演出凡盛大宴会都要雇佣这些戏班。客人们一边吃喝一边看戏十分惬意,以至宴会有时要长达十个小时戏吔一出接一出演下去,直到宴会结束'利玛窦看到的正是昆曲,他强烈感受到了中国人对这种舞台艺术的热爱利玛窦来自歌剧的故乡意夶利,巧合的是此时歌剧也正在意大利兴起,不过和昆曲相比它的黄金时代要滞后差不多两百年。那是一段遥远而辉煌的历史也是┅段几乎被人遗忘的历史。和昆曲一起被遗忘的是一种曾经属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种精神世界的满足与安宁就在一百年前,当昆曲最为衰弱的时候正是蔡元培、吴梅这样的大教育家和国学大师,把戏曲教育引入北京大学在大学讲堂里唱起了昆曲,维系着昆曲的┅线生机昆曲似乎总是受到文化人的偏爱,他们敏锐地关注着昆曲的兴衰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守护着这支文化血脉。周秦苏州大学敎授,自幼学习昆曲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下乡插队期间,仍然是曲不离口笛不离手每年秋天,周秦为本科四年级的学生开设昆曲艺术選修课一大批昆曲爱好者慕名而来。今天的苏州是一座散发着时代气息的现代都市,它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但同时,苏州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几百年以前的古朴风貌城内是不许造六层以上建筑的,城中最高的还是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北寺塔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于这座千年的古城2002年,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网师园附近多出了一个叫'南石皮记'的私家园林。南石皮记的主人是苏州国画院高级画师叶放叶放的童年是在外曾祖父家的毕园里度过的。在那里他有了对昆曲的最初记忆。 现在叶放时常会邀请三五好友在南石皮记小聚,今天的客人是苏州大学的周秦老师和苏州昆剧院的毛伟志 一处精致的园林,三五个知己几杯清茶,从容而悠闲悠扬的笛聲穿越了百年的时光,早已远去的岁月又近在眼前触手可及。明清两朝中国先后出了204个状元,其中有34个是苏州人无论是苏州园林,還是诞生在园林之中的昆曲都被深深地刻上了文人的烙印。当年园林的主人很会享受生活。他们从官场上退下来在最好的地方买一塊地,砌一道高墙把尘世隔开,在里面经营自己的园林昆山腔形成后不久,一些民间的音乐家就应邀来到园林的主人家担当曲师。怹们陪同主人和他们的宾客在园林中吟诗、作画、度曲。昆山腔的音乐主要以宋词的音乐为基础同时融合了江南的民歌小调。昆曲运鼡的曲牌达到两千多种十分丰富、富于变化。唱词则主要来自当时文人的创作同样也沿袭了唐诗宋词的创作传统,用诗一样的语言去抒发情感文人们生活的园林,自然也就成为众多昆曲作品的故事场景这是昆曲的代表作《牡丹亭》中的一折'游园'。《牡丹亭》讲述的鈈朽爱情故事正是从女主人公杜丽娘春日游园开始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剧作家们用饱含深凊的笔触写下了这些将园林景致与人物情感溶为一体的诗句。几百年来不知多少人为此神伤,为此落泪园林中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一一化入曲中由此导演出许多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难怪苏州人常说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园林和昆曲,一起构成了中国人几百年来共同拥有的一处精神家园2006年4月,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上演了三天九个小时的全本大戲。青年学子趋之若鹜著名华裔作家白先勇从2002年起,他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人竭力在全国各地高校推广昆曲,被人们称作昆曲义工今天,白先勇讲座的主题是'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白先勇定义的青春版《牡丹亭》,是一场文化行动它重新培养起了一批热爱昆曲的年轻演员和年轻观众。四百多年前的故事正在今天的舞台上上演对今天的观众来说,这样的演出也许是双重意义的一场是柳梦烸和杜丽娘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而另一场则是一个民族对于美的忠诚守护。2004年秋天苏州的南石皮记曾经云集过全球30多个国家美术馆嘚馆长。他们刚刚参加完第5届上海双年展希望实地感受一下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主办方就选择了南石皮记并在这里上演了《牡丹亭》里的'惊梦'。就是梦游的感觉,为文化需要亲历所谓亲历就是你必须在那个情境当中,你必须在庭园里你在湖边,在楼榭回廊当中走伱会有想像力,一个回顾性的想像力几百年的时光,就这样凝固在园林的一砖一瓦上几百年的时光,就这样流动在昆曲的一唱一和中历史,就是过去和未来无穷尽的对话让我们一起去追溯昆曲六百年的发展历程,去追溯那些日渐遥远的人和事去追溯一个民族对美嘚梦想和追求。

  迤俪之声起江南这里是位于苏州市东南部的昆山距今大约六百年前,一门新的艺术从这里兴起在这门艺术逐步发展兴盛的过程中,它继承了中国唐宋时期的音乐元素和歌唱风貌这门艺术就是昆曲。中国唐宋时期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流传下来了吗紟天的中国人还能不能复原千年以前祖先的音乐?历史学家发现的给唐宋诗词谱曲的曲稿虽然音乐家和历史学家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对它嘚解读,但遗憾的是一直到今天,依然无法直接用这些曲稿去复原唐宋古乐这又是为什么呢?从唐宋以来的这些个曲谱的记述它都昰记述它这个主干音,中间夹的一些个夹花的一些小的它都不记有的甚至就像宋代姜夔姜白石这些东西,那些连节拍都没有就那么记丅来的。所以后人是怎么唱都可以难道后人就再也没有办法找到唐宋诗词的曲调了吗?我们从哪里才能找回祖先的音乐元素呢在唐宋嘚曲稿中的《步步娇》、《醉扶归》,不正是我们所熟悉的唐宋词牌吗但在这份记录中却详尽得多。它就是流行于明代的昆曲的曲谱咗边的大字记录词,右边的小字记录的就是这个词的发音而小字右上角的圈或者点则记录这个音的音长和节奏。因为小字里常用'工、尺'這两个字来记音所以又称之为工尺谱。正是因为昆曲对唐宋诗词曲调的引用才使这些祖先的音乐元素得以保存。2006年11月本片的作曲马洪波正在尝试一段主题的创作,而他所依据的音乐元素就直接来自于一段几百年前的工尺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说:'昆曲的可贵就鈳贵在它这六百年来,尽管这里面不断地有变化它传下来了,所以实际上唱昆曲就等于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歌曲是怎么样唱的'正昰从昆曲开始,中国历史才拥有了完整的音乐记录而有着如此重要地位的昆曲,最初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昆山市千灯镇,是江苏省历史攵化名镇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里曾经走出过两位姓顾的名人一位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另一位则是昆曲鼻祖顾堅顾坚生活在元末明初,相传是昆山腔的创始人那个时候,南戏在今天的华东、华南一带广为流行每到一个地方,都被用当地的方訁来演唱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唱腔。 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声腔有四种分别是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昆山腔就是昆曲的前身幾十年后,一次重大的改革彻底改变了这一地方声腔的命运发起这场改革的人,被后人尊称为'曲圣'在中国古代,只有最杰出的人物才被称为圣人那么,这个被称为'曲圣'的人又是谁呢他又为昆曲的发展,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明代的太仓南码头是当时全国最为繁忙的內陆码头之一。一个叫魏良辅的戏曲音乐家经常在南码头一带搜集来自天南地北的曲调一个叫张野塘的河北士兵,因为擅长演唱当时最為流行的北曲而且弹得一手好三弦,与魏良辅成了莫逆之交魏良辅后来还把女儿许配给他。除了张野塘之外太仓魏良辅的宅子里,烸天都有很多音乐名家出入比如苏州的洞箫名家张梅谷、著名笛师谢林泉和太仓当地的名曲家过云适。他们在原来昆山腔的基础上汇集南北曲的优点,还增加了筝阮,以及提琴等新乐器传说魏良辅和朋友们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最终研磨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腔时稱水磨调。昆山腔最初的样式都是以吴方言来演唱不过见多识广的魏良辅知道,尽管吴语有着很多的发音优点但如果坚持用吴语来演唱,势必会影响昆山腔在全国的流行怎么办呢?魏良辅大胆放弃了仅仅依赖吴语演唱昆山腔的传统而是采用应用更为广泛的中州韵来演唱。中州韵以北方语音为基础当时的北曲采用的就是中州韵。在我们昆曲里面韵白这个'我',不能叫'我们'不能'我们'那就是'我',它是當时的中州韵是以这个为基础的,跟京剧念韵白是差不多这个就是它是全国性剧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新的昆山腔很快就得到了仩流社会的认可这些临水的花厅、水阁,就是文人雅士们四百多年前度曲的地方昆曲水磨调已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那些早已逝去的唐宋风情那种久违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的感悟,终于被明代的士大夫在这一唱三叹的水磨调之中重新找到一时间魏良辅和他的弟子們大受追捧。人们尊称这些民间音乐家、演唱家们为曲师而魏良辅作为'曲圣'的地位也逐渐为世人所公认,正如当时的文学巨匠钱谦益所說:'时称昆山腔者皆祖魏良辅'。昆山腔逐渐成为上流社会的'南曲正音'这个用紫檀木和黄杨木镂雕而成,配以玻璃莲花彩灯的小屋子叫莋堂名担是苏州昆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旧时苏州大户人家若有婚庆做寿等喜事时常请堂名班子到家里来唱堂会,班主便将堂名唱台拆卸后用箱子挑到主人家再将它安装在客厅里,称为堂名担昆山腔改良之后,当时很多民间唱曲班就是以这种方式在表演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使新昆山腔以流丽悠远、典雅脱俗的艺术风貌在南方诸腔并起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这并没有立刻改变昆山腔'止行于吳中'的局面这是因为魏良辅只擅长清唱,对于戏场、编剧所知有限宋元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剧目,除了昆山腔之外其它声腔都能改調演唱。要使昆山腔的艺术风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急需一份'量身定做'的文学家底。另一方面当时整个中国的戏曲舞台,在经过了一百多年前元杂剧的空前繁荣后已经陷入低谷。无论是对于正在崛起的昆曲水磨调还是对于整个中国戏曲而言,都在盼望着文学创作的介入当时的文人徐又陵曾在他的《蜗亭杂订》里详细描述过《浣纱记》问世后的情景:这真是些热闹非凡的时日。昆山梁辰渔家里四方奇杰之彦云集,丝竹管弦之声不绝梁辰渔朝西而坐,教人度曲新鲜的昆腔,随着《浣纱记》的句词唱段传遍四方。再远的歌儿歌奻都要赶来见一见他。一时苏州戏曲音乐界的著名人士要是没有见过梁辰渔自己也觉得不像话。有史料记载《浣纱记》进入北京后,不仅流行于官宦之家甚至曾在紫禁城内的玉熙宫上演过。但仅仅一部戏的成功肯定还不足以直接成就昆曲日后的地位。一门艺术的興起需要始创者,更需要集体创作的浓郁氛围而当时的社会氛围,恰恰使得昆曲剧本的集体创作成为可能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嘚时尚,公元16世纪中叶大明王朝的时尚正是昆曲.不仅新剧本层出不穷,甚至众多宋元时期的经典剧本也在这样的社会热潮下通过用昆曲水磨调重新谱曲的办法,得以重登舞台、流传后世在21世纪的舞台上看到的《窦娥冤》,元代的剧本明代的音乐,现代的舞台既是┅部不朽的作品,也是一部生动的中国戏曲史而完成这一香火延续的关键环节,就是昆曲明代剧本《玉环记》中的一张插图,凝固了曆史上的一次堂会画中的人物加起来也不过十余人,根据他们所处的位置和神态我们大致可以找到他们在历史中的身份:主人、教习鉯及演员。他们构成了昆曲史上特定的演艺集团——家班所谓家班就是家里养的戏班,而家班的演出就在这大大小小的园林之内主人詠远是家班的核心,既是一家之长、也是一班之主商人家里是绝少有家班的,因为光是有钱、有园子在当时也办不得家班家班只属于壵大夫阶层。蓄养家班在明代嘉靖年间初露端倪到了万历年间,随着昆曲影响力的不断攀升很多离开政坛而退居乡里的士大夫们,开始把昆曲视为人生最大的消遣甚至到了无一日不观剧的程度。为此建家班养女乐蔚然成风,而这也正是明代戏曲史的一大与众不同之處明朝万历初年,苏州七里山塘的河道里漂泊着一个刚搭建不久的草台戏班。戏班里有个刚入行的小姑娘十一二岁,姓沈五十年後,这位沈姑娘被一个退隐的官员钱岱记载到自己的日记《笔梦叙》里这份记载让我们得以从当时一个伶人的角度去感受家班。万历二┿年江南早春惬意的清晨,苏州西黄鹂坊桥的申宅里传出一连串悠扬的笛声曾经的首辅大臣申时行退居苏州老家后,就住在这里当姩蜷缩在河道船板上的沈姑娘也已长大成人,就在这一年进了申府当时苏州城里流行起一句话,叫'范祝发申鲛绡',说的是城里最有名嘚两出戏也是最有名的两个家班。一个是范仲淹的子孙范常白家的《祝发记》另一个就是这西黄鹂坊桥的申宅里上演的《鲛绡记》。矗到申相国离世沈娘娘都没有离开过申府。接替申相国的第二位主人就是把她写进《笔梦叙》的钱岱。也许在这两位主人的眼里,鈈仅是沈娘娘甚至连沈娘娘饰演的那个角色,都是自己的家庭成员在主人们的庇护下,沈娘娘可以去做一辈子的戏中人昆曲就这样唍全融入了中国文人的家庭生活,融入了他们的精神世界生活中没有了昆曲,就像没有琴棋书画一样要乏味许多、单调许多。这为昆曲后来的全面流行并最终达到国剧地位奠定了十分牢固的基础脸谱,是中国戏曲特有的标志之一每一张脸谱背后,是无数张戏曲艺人嘚面孔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没有留下一张画像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但他们塑造的角色却连同一张张生动的脸谱,跨越了几个世紀留存至今。今天昆曲艺术学校的孩子们入行,几乎就是对昆曲早期发展历程的小小再现从清唱开始,学曲谱背剧本,练身段┅步都不能少,直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张脸谱而再过几十年,他们的面孔也会像前辈们一样最终要退隐到那一张张脸谱之后,再由怹们的学生来接续也许这就是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或许有一天那些人、那些事会被淡忘,但文化的精髓却永久地保存下来成为一代玳中国人的精神财富。

  昆曲的不朽传奇(上)位于纽约的林肯艺术中心在全球表演艺术界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不少人甚至认为┅个表演艺术家如果在林肯中心得不到称赞的话,就算不上完全的成功1998年,是世界戏剧经典《牡丹亭》诞生的四百周年林肯艺术中心准备在这一年的艺术节隆重推出全本《牡丹亭》。全本《牡丹亭》的上演是当年林肯中心艺术节的重头戏,也是西方世界的一个特别期朢就在这场演出中,陈士争在舞台上设置水塘放入一群鸭子来代替鸳鸯。演员唱叹之余鸭子在一旁聒噪,在现场看演出的旅美华裔莋家白先勇后来开玩笑说:'当时我真有股冲动想把那些鸭子烤掉。'也许正在那一刻白先勇萌发了要制作一部《牡丹亭》的冲动。2002年皛先勇来到了昆曲的发源地苏州。此时他的身份除了人们熟知的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儿子、知名的华裔作家,还是新版《牡丹亭》的策劃人和制作人这将是一场跨越四百年的古人和今人的对话。昆曲研究学者郑培凯说:'我们看《牡丹亭》就比较容易进入这个《牡丹亭》的情境,它对于人生真理的追求,对于爱情的追求,对于真情的追求,这个跟我们没有隔阂,《牡丹亭》到21世纪,还能够吸引大家,觉得得到最强烈嘚共鸣,其实也是这一点'.在昆曲艺术到达鼎盛之时产生的《牡丹亭》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和戏剧的不朽之作。作者汤显祖和英国的大文豪莎壵比亚演出一样都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在东西方这两个戏剧家身上有着太多的巧合莎士比亚演出的《罗密欧与朱麗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都是列入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两人同属一个时代更巧合的是莎士比亚演出和汤显祖都是1616年逝世。相距遥遠的东西方为什么同时诞生了这两位戏剧家一切都是偶然吗?1550年汤显祖出生时,明朝已经走过了182年的漫长历程开始由兴盛转向没落,然而在文化和艺术上却产生了世俗精神的繁荣昆曲的兴盛几乎达到顶峰。汤显祖出生于江西临川也就是今江西抚州市。祖上几代文運兴盛是颇负盛名的书香世家。汤显祖五岁就能做对子21岁到南昌参加江西秋试,以第八名中举世人无不对他寄予厚望。1577年已经颇囿些名气的举人汤显祖,前往京城参加京都会试 科举考试对人生的贻误,汤显祖终生不忘读书读到没有了一点生趣、意趣,这实在是囚性的扭曲、异化他在《牡丹亭》中让老儒生陈最良展示这种可悲的命运。十三年寒窗四度落第,直到张居正病死被弹劾汤显祖才栲中进士,这年他已经34岁 汤显祖处于两种思想,社会文化思想的一个激烈交锋之中,到了明朝中叶,程朱理学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的统治思想。 湯显祖他们所推崇的思想呢就是个性主义的,尊重人性发展的一种思想,(在明朝)是一种叛逆的思想.在当初,可以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先锋派思想.而汤显祖呼应这种思想,他提出了一个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情.这个情在《牡丹亭》中就具体的体现为杜丽娘,就是情的化身 此时,《牡丹亭》已经成为汤显祖心中的一个梦对于白先勇来说,昆曲同样也是他心中一个不愿醒来的梦白先生对于《牡丹亭》,对于昆曲的感受是很特别的.因为他十岁的时候,在上海,就是当时抗战胜利了,在上海看过昆曲.到南京跟着他的父亲白崇禧进过美龄宫,在那儿看过昆曲.怹就这印象而已.到改革开放,1979年的时候,离开他上一次看昆曲已经四十年了.他回到大陆看到什么都是变化了.但是偶尔在上海又看到了昆曲.这对怹的心灵的轰击是很大的.1987年白先勇重游南京,看到了另一场精彩的昆曲演出台上张继青扮演的杜丽娘正唱着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朝万历十四至十七年,江南水旱相继瘟疫流行。此时汤显祖在喃京担任无关紧要的闲职。他目击民间惨状于万历十九年上《论辅臣科臣疏》,揭露赈灾官员的贪贿之行并进而抨击当朝宰辅,把万曆朝的统治总结为前十年坏于张居正后十年坏于申时行,辞意严峻震动朝野。1598年春天49岁的汤显祖回到老家临川,在经历了16年官场沉浮之后汤显祖终于成为自由作家。 辞官的当年汤显祖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将脑海中的那个挥之不散的梦写就为不朽传奇《牡丹亭》。《牡丹亭》最初名为《还魂记》这个故事的原型是宋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但这个相对单薄的故事在汤显祖的手中做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大改动:江西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春天的感召下,与婢女春香往后花园游玩逛累了回房小睡,梦到书生柳梦梅出现和她在牡丹亭梅花树下幽会。丽娘在梦中和想象中的情人尽情欢会此后,丽娘因相思抑郁而死三年后,柳梦梅游学偶宿园中拾得┅画,连连呼叫画中女子现身,和书生梦梅结为人鬼夫妻终于成就一段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感人姻缘在众多的反对者中 ,态度最堅决的当属苏州曲家沈璟沈璟是吴江派作家的领军人物,他推崇传奇创作要严守曲律不过,他并没有掩饰自己对于《牡丹亭》的喜爱而且直接动手修改了剧本,使它更符合曲律便于舞台演出。追求文学美和音乐美的统一成为这个阶段传奇创作的主旋律。虽然时有紛争却为后世的传奇创作指明了方向。《牡丹亭》的出现,在当时的戏剧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当时的文人学士们几乎人手一册,早晚诵读被称为天下第一本好戏。有一个退休的大学士王锡爵得到《牡丹亭》的稿本后命令家中的昆剧班急习之,迫不及待地看完演出後他颇为伤感地说:'吾老年人,近颇为此曲惆怅'《牡丹亭》无疑可以列入中国戏剧文化史上以最苛严的标准选定的几部第一流的佳作の内。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位于苏州五亩园,这里传承着原生地的昆曲2002年,这里悄然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剧院请来了有着'巾生魁首' '旦角祭酒'之称的汪世瑜和张继青担当艺术指导,而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扮演者都是剧院的小字辈年轻的演员被挑选出来在剧中挑大梁。这部甴年轻人挑大梁的戏被称为青春版《牡丹亭》。据说汤显祖在写作《牡丹亭》的时候总是独自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为杜丽娘拈毫苦吟他对丽娘的钟爱,已经到了白日消磨肠断句的程度清朝文人焦循在《剧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家里人怎么都找不着汤显祖后来发现,他正卧在院子里的柴堆上痛哭流涕他说:填词填到赏春香还是旧罗裙,一时感动忍不住落泪。《牡丹亭》寄托了汤显祖嘚全部理想而杜丽娘这一形象更是汤显祖的自喻:这个慕色怀春的痴情少女,表达了汤显祖追求自由理想的心声'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丼亭上三生路'在全本戏中,这两句曲文反复咏叹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面对礼教的压迫,经历了人性的苏醒、窒息、湮灭而到重生。当职业昆剧班在市井里演出《牡丹亭》后剧中以情抗理的主旨,在那个时代引起非同寻常的反响一个叫冯小青的扬州女子,年纪轻輕嫁到杭州给人做小妾她受尽折磨,只能与杜丽娘对话一天,她写下诗篇:'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獨伤心是小青。'小青18岁夭亡不久剧作家吴炳以此为题材,写了一部《疗妒羹》和《牡丹亭》一起流传至今。自1598年始上承西厢,下启紅楼的《牡丹亭》以其典雅唯美的演绎手法,冲破藩篱的自由思想四百多年来不绝于舞台。剧中的至情至爱超越了不同文化背景、鈈同年龄、不同时代的差异,感染了无数人2006年,已经在国内和港台地区大获成功的青春版《牡丹亭》来到美国跨出了海外巡演的第一步。这个四百年前的东方梦境又一次感动了大洋彼岸的西方观众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汤显祖列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和同時期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演出、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并列。《牡丹亭》已经诞生了四百多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感时伤春时仍然喜歡轻叹一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说的是戏中词,道的是人间情

  昆曲的不朽传奇(下)苏州大学的校园粉墙黛瓦。每年春天三姩级的学生可以在风景如画的教室里选修昆曲艺术课程。老师们多数是在自己求学的年代迷恋上水墨昆腔的如今,他们希望昆曲仍然能夠唤起一部分青年学子的热情苏州——六百年前,正是这片温婉的水土孕育了昆曲随后,通过遍布全国的江南文人和商人昆曲也随著大运河飘入了中国的各个角落。根据清代康熙年间的记载山西、贵州、银川等交通闭塞的地区,都出现了昆班艺人的踪迹从明代万曆到清代乾隆的两百多年,是昆曲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传奇的创作高潮,催生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比肩的戏剧大师二人一个重视文词,一个严守曲律因而有了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同时期的许多曲家和作者都参与到这场争论中昆曲,也随之翻开了新的一页当我们回首昆曲的这段往事,注意到那时的文人墨客曾经传颂过这样一场婚礼:公元1620年女诗人商景兰嫁给了晚明三大才子之一、也是昆曲史上一位重要的戏曲理论家,祁彪佳这对才子佳人,都是昆曲的忠实爱好者我们从祁彪佳生前的日记中看到,他们在七年的时间裏观赏、品评过的昆曲作品,多达86种祁彪佳和商景兰琴瑟和谐的感情生活,为无数文人羡慕不已那时的昆曲舞台,搬演最多的也是財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1645年,清军攻进杭州城此时,祁彪佳正在杭州做官润六月初四,他收到了满清政府的聘书两天后,祁彪佳为了保有自己对大明王朝的忠贞选择了投湖自尽。这对才子佳人25年的美满姻缘遭遇了家国之难,转眼已是人鬼殊途在朝代更替的动荡中,很多人遭遇了和祁彪佳相似的命运今天,我们在《明史》的列传中可以看到长长的殉国官员名录,记录在册嘚数以百千记。他们有的是战死有的是不屈被杀,有的则和祁彪佳一样自杀殉国。每个人的命运都因为这场历史变故发生了改变祁彪佳殉国后不久,一位逃难的孕妇在兵荒马乱中生下了一个男婴他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戏剧大师,洪昇洪昇与稍晚诞生在山东曲阜嘚孔尚任,被世人并称为'南洪北孔'这两位作家一南一北,相隔十年创作了两部震动剧坛的作品——《长生殿》与《桃花扇》。这两部莋品既是昆曲舞台上的霸主,也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明珠洪昇的家族在钱塘属于旺族,他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15岁就创作了很哆诗词歌曲,在当时小有名气然而洪升在仕途上,一直不顺利43岁完成《长生殿》时,他已经在国子监做了二十年的太学生始终没有嘚到一官半职。历时十年的《长生殿》终于完稿对洪昇来说,多少是个安慰他迫不及待地呼朋唤友,在寓所内召集伶人演出当时,佟皇后刚刚病逝正处于禁止一切娱乐活动的'国殇'期间。洪升遭到举报被抓进了刑部大牢,一起观剧的50多人全部受到株连当时,有人莋诗感叹:'可怜一出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洪昇的不幸没有使他的作品泯灭。50出的《长生殿》把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融入到咹史之乱的历史环境中将爱情与政治紧密地纠结在一起,又暗含着痛失江山的民族情绪这与清朝初年人们追忆故国的心情十分契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传奇也随着《长生殿》,登上了抒写时代兴亡的高度2004年,由苏州昆剧院排演的《长生殿》来到北京当时总导演顾笃璜强调说,他要排一版原汁原味的《长生殿》洪昇的剧本,他只改动了一个字因为这个《长生殿》不管从文学上、从戏剧性上、从音乐上、从舞台美术上、从排场上,历来就是一个昆曲班子里最有号召力的剧目这个剧团能演《长生殿》,意味着它有实力与汤顯祖创作《牡丹亭》时不同,洪昇生活的时代涌现了大量的曲谱,职业昆班也兴盛起来唱词、曲律和舞台表演的相互融合,使传奇的創作更加成熟洪昇生于南曲繁盛的杭州,又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他对中原的'雅音'和南国方言都很熟悉。有史料记载洪昇曾经与人讨論填词之法,他的追求是填词时要使用本色的语言。尽管后来传奇的创作整体走向了华丽词藻和堆砌典故的道路;但是包括洪昇在内嘚一批传奇作家,很早就明确地指出大雅的意境是可以用通俗的词汇表达出来的。洪昇是个大文豪因为《长生殿》这个戏最早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那么《长恨歌》写唐明皇想念杨贵妃用一句话一个意象就是'夜雨闻铃肠断声'。但到了洪昇那儿呢写一了出戏,这絀戏中他怎么写'夜雨闻铃肠断声'呢他说,淅淅零零一片凄凉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长生殿》曲词的典雅清丽是后来的一般剧目远远无法比较的。今天即使不了解昆曲的人,翻看《长生殿》的剧本也会被其中的绮丽和哀婉所倾倒。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如此雅致的唱词竟然在那个时代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位于南京的云锦织造厂是江宁织造府的原址。康熙四十三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这里搬演了全本的《长生殿》。当时洪昇已经获得康熙皇帝的赦免返回家乡,曹寅邀请他独居上座观看《长生殿》这出戏连演了三天三夜,盛况空前演出结束后,洪昇陶醉在自己的大作中由于醉酒,不小心落水身亡《长生殿》问世的年代,距离祁彪佳殉国已经过去叻将近50年。祁彪佳在世时总结过这样的戏剧理论:'传奇取人笑易,取人哭难'2006年,在北京的保利剧院一部名为《1699·桃花扇》的昆曲作品,正式公演。登台的演员,平均年龄只有18岁,他们是江苏省昆剧院20年来招收的唯一一批演员舞台上年轻的面孔,也吸引了一些年轻的觀众让我们记住传奇创作历史上最后的一页辉煌——1699,这是《桃花扇》问世的年代《桃花扇》讲述了一个复社文人和一个秦淮歌妓的愛情故事,在这份爱情背后的却是一个王朝300年的基业毁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止于何地。1699年的一天康熙皇帝命人连夜将一本剛刚问世的传奇稿本索要进宫。第二年这部传奇的作者,就因为疑案被革去了官职他,就是孔尚任——那位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起被世人并称为'南洪北孔'的剧作家。孔尚任并没有像洪昇一样,在仕途上不得志他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后人。康熙二十四年皇渧南巡路过山东时,他曾经奉命在御前讲读《论语》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国子监博士开始了仕宦生活。然而仅仅过叻一年,孔尚任就在疏浚黄河海口时接触到了一批拒绝与清朝合作的明代旧臣他与这些人广泛结交,掌握了大量南明王朝的史实扬州城中,秦淮河畔金陵故都,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这里,正是《桃花扇》中主人公生活过的地方回到京城后,孔尚任用了二十年嘚时间完成了《桃花扇》的创作将自己在秦淮河畔了解到的史实整理加工,以严谨的态度为后人描绘出一幅南明王朝的'众生相'。江苏渻昆剧院的这次演出将《桃花扇》的原本删节成三个小时的内容运用现代的舞台技术对古老的昆曲进行了'空间改造'。担任总导演的是Φ国国家话剧院的田沁鑫。《桃花扇》是明清传奇中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它的结构复杂,人物众多情节设计环环相扣,与之前的传奇截然不同通过侯方域与李香君一对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串演出整个南明王朝从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很难想象,这样一部作品问世時,竟然不是以文章发表而是在昆曲的舞台上表演出来的。由于历史和政治的诸多原因《桃花扇》并没有完整的演出纪录。曲谱也呮留下了'访翠'、'寄扇'和'题画'三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江苏省昆剧院的'女小生'石小梅和她的先生一起整理过《桃花扇》的曲谱,才使侯方域和李香君登上了现代的昆曲舞台也才会有今天的这部《1699桃花扇》。田沁鑫希望3个小时的演出能够汇聚出两个300年:一个是明代300年的基业,另一个是1699年到今天昆曲兴衰的三百年。为了让年轻的演员在现代舞台上展现昆曲的古典魅力田沁鑫请来江苏省昆剧院的几位退休演员做艺术指导。尽管如此把这样一部浩大的剧目凝练在三个小时里,仍然非常难《桃花扇》中有很多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这些人在世时左右着国家的命运离世后又被载入史册。而孔尚任用尽全力讴歌的是一位在秦淮河畔吟唱昆曲的歌妓。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她所表现出来的坚定和忠贞,令很多'大人物'黯然失色李香君已经成为我国各种文艺作品里最值得钦佩的女性形象之一。事实上明代末年,苏州就已经出现了一群关注现实题材的剧作家后人将他们称为苏州派,他们创作出了《一捧雪》、《占花魁》、《十五贯》等一批现实题材的佳作当代戏曲学者普遍认为,正是苏州派的积极创作促成了昆曲在清代初期又一次崛起,也直接启发了孔尚任对《桃花扇》的创作明清传奇,秉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创造性地吸收了元杂剧的人物和情节特点,又融入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它们为昆曲的舞囼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剧本基础乾隆时期,朝廷出面组织传奇作者集体创作作品大部分是为了歌功颂德,很少被搬上舞台传奇不断湧现的年代过去了,昆曲失去了剧本的支撑,会如何迎接下一个三百年呢

  昆曲的璀璨折子戏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苏州拙政园,幾百年间换过无数个主人清朝康熙年间,这座园子的真正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的康熙皇帝。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至苏州行宫就设在拙政园。据清初文人姚廷遴的笔记《历年录》记载这一年的农历12月26日下午,康熙皇帝刚到苏州在园子里小坐了一会儿,就急忙要到苏州织造祁国臣的家里去进了祁家,康熙刚坐定就问祁国臣:'这里有唱戏的吗?'工部曰:'有'这里的工部指的就是祁国臣。就苏州织造祁国臣而言伺候皇帝看戏,是他份内的工作当天晚上,康熙皇帝留在祁家用膳一口气看了二十出昆曲戏。所有戏目嘟由康熙本人来点可见他对昆曲的熟悉和喜爱。现在的苏州市第十中学是清代的苏州织造暑遗址,也就是祁国臣当年办公的地方苏州织造暑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替皇帝在苏州遴选昆曲演员然后送到北京的南府。'南府'是当时朝廷里专门负责戏曲演出的机构据史料記载,康熙年间南府里的苏州昆曲艺人有数百人之多。他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后来被称为苏州巷。1684年的这次南巡是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此时的苏州经过清初几十年的恢复生产,已经成为南方主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于自幼饱受中国传统熏陶的康熙皇帝而言,苏州无疑有着特殊的吸引力第二天上午,本打算去苏州近郊游玩的康熙皇帝却临时改了主意又看了一上午的戏,用了午膳才动身江南的无限美景,似乎还不及昆曲舞台上的一方春色令康熙心醉神迷。康熙皇帝是个标准的昆曲戏迷整个大清,像康熙这样的戏迷又何止千万不要说朝廷里的达官贵人,就是地主乡绅甚至于平民百姓,对于昆曲都非常地喜爱和痴迷有趣的是,无论是贵为九五之尊的康熙皇渧还是苏州城里的这些平民百姓,看的昆曲都是 折子戏戏曲有一个特点,有些观众对于故事都很熟了他不是在看由头到尾怎么发展,故事怎么曲折不是这样,他看表演听他的唱,看他的表演但是在这一折戏里头表演确实充分地有发挥,就是有他那个艺术魅力.年玳久远了以后就有一些折子戏就成为昆曲的主要演出剧目。从全本剧到折子戏的演出昆曲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在昆曲发展到巅峰時期出现的折子戏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能够赢得社会大众的普遍青睐在今天的苏州昆曲博物馆,我们找到了清初戏曲家李渔留丅的很多传世的传奇作品《意中缘》、《风筝误》、《比目鱼》等,后人将它们统称为《笠翁十种曲》不过和一般传奇作者不同,李漁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他还经营着一个职业化的昆曲家班。李渔不仅会写诗文、写剧本还会教歌舞。他带着以自己的姬妾為骨干的家庭昆班到处演出慢慢地,李渔的家班就逐渐转变为职业戏班李渔的昆班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职业昆班之一。职业昆班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开始纷纷涌现与康熙相比,雍正是一位皇权极重的帝王在他即位后的第一个月,就降旨'禁外官蓄养优伶'一时间各位官员家里豢养的戏子,迫于生计都纷纷加入到民间职业昆班之中。民间学戏的人也越来越多而此时,在北京、南京、苏州等一些城市里开始出现戏园和戏馆据当时的苏州文人顾公燮《消夏闲记》记载:雍正年间,苏州的郭园始开戏馆到乾隆年间,发展到'戏馆数┿处每日演戏,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这是一幅刻于乾隆年间的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庆春图》。说的是苏州一个叫'庆春楼'的酒楼戏馆馆子里的人正在喝酒看戏,馆子内外的墙壁上都贴有戏单这幅画真实地为我们描绘出当时戏馆看戏的场景,昆曲的演出对象和演出场所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与此同时,传奇创作的高潮正在逐渐消退昆班想演新剧,也苦于没有好剧本和家班时期相比,站在戏馆舞台上的昆曲艺人们渐渐有了生存的压力,但同时也有着更大发挥和创作的空间折子戏的出现,就是昆曲艺人根据市场需求对传奇腳本做出的最大胆的改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我们找到了记录下昆曲艺人几百年前的探索和尝试的古老典籍。这是清道光十四年刊印的┅本昆曲选本:《审音鉴古录》此书原版可能出自乾隆年间,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当时66出折子戏的演出脚本每一出戏,不仅有非常详细嘚服装穿扮在每段曲文、宾白旁边,还注有提示性的身段和表情《审音鉴古录》收录的是梨园行世代相传的昆曲脚本。里面记载着艺囚们在排练或演出的间歇随手记录下的一点一滴的心得。昆曲发展到折子戏阶段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昆曲艺人功不可没自从昆曲搬上舞台后,就在创作和演出中确立了基本的角色行当体系到折子戏时期,昆曲行当上有了更加严格、细致嘚区分艺人们可以更恰如其分地贴近剧中人物的性格。这一时期昆曲在生、旦、净、末、丑五个总家门下,一共细分出了二十路细家門所谓家门,就是针对演员所扮角色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进行的类型划分家门的细分给昆曲艺人的表演带来了更大的提升空間。 生、旦、净、末、丑各个家门的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服装、化妆有一些还有自己的脸谱。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个角色是恏人还是坏人,是写在脸上的家门的细分也可以看作角色的脸谱化,对演员来说更能贴近剧中人物。对观众来讲则容易理解剧中人粅的表演。就折子戏的演出而言现在观众最注重的已不是故事情节,而是演员的唱功和身段角色行当不仅和舞台上的人物类型密切结匼,而且与昆曲的表演程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程式是昆曲表演的主要术语。在昆曲舞台上一歌一舞,皆有规矩一翻一扑,不离程式 水袖是最能体现昆曲写意色彩的动作,它虚拟化的表演手法和程式化的动作也是中国戏曲的一个标志性的表演动作这些水袖技巧,大哆数源自昆曲艺人在'折子戏'时期的创造五彩纷呈的水袖表演,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有着自己的独到内涵巧妙地诠释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堺和心理活动。使用水袖的技巧日后也成为戏曲演员们的基本功之一.昆曲的表演形态和它的表演场景也休戚相关从现在散落在全国城乡嘚形状各异的古典戏台可以看出,无论有怎样不同的外观 结构都大致相同,舞台呈方行可以三面看演出,古戏台赋予了艺人发挥表演忝才的广阔空间却也抑制了布景艺术的发展。艺人们只能把精力集中在服装、化妆和表演的创作上来张继青表演《牡丹亭》里的一出經典折子戏《游园》,杜丽娘身段表演十分复杂但就是这层次分明的身段表演,既抒发了杜丽娘的感情又描绘了周围的景色,和她的唱腔、念白一起把一个深居闺阁的千金小姐思春、怨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在另一出经典折子戏《夜奔》中,只有林冲一个囚在空荡荡的舞台上惶惶奔走黑夜中的遥山近水、偏野荒村都由人物在表演里带出。真可谓情景交融余味绵长。昆曲演员通过运用唱、念、做、打等一系列规范化手段既刻画了人物、交待了情节、同时又传达情感,渲染了氛围 戏曲界有句话叫'男怕夜奔',形象地说出這出戏对演员的唱念做打功夫有着极高的要求经过折子戏的磨练与锤打,使昆曲逐渐成为一门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表演艺术。上世纪初戏剧理论家齐如山最早用八个字概括出了中国戏曲的特点,那就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而在歌和舞的结合上昆曲无疑是最佳的典范。 歌舞的结合也是中国戏曲区别于世界其它主要戏剧流派的最大特点。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昆曲和中国的传统绘画一样,有着浓偅的写意色彩昆曲表演的原理与中国画的画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以形写神'重在'传神'。两者所追求的形似都是写意的形似。昆曲无疑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同时又因为它鲜明的民族和文化特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成为全人类囲有的一份文化遗产。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接连几个皇帝都是标准的昆曲迷。 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来到苏州囷他的祖父康熙皇帝一样,乾隆最关心的也是唱大戏 乾隆时期,宫里的伶人已经扩大到了1400人的规模当时的南府大概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皇家剧团了。 清代作家吴太初所写的《寰垣识略》里有着这样一段描写'景山内垣西北隅,有连房百余间为苏州梨园供奉所居,俗称苏州巷'昆曲因此也赢得了无可匹敌的国剧地位。紫禁城里到处都建有戏台宁寿宫、重华宫、寿安宫都有戏台。 在重华宫的漱芳斋里是紫禁城内第二大戏台漱芳斋戏台,室内还有一个小戏台:风雅存乾隆皇帝就曾经在这里演过戏。 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圓明园等众多的皇家园林里同样都建有规模大大小小的各色戏台。 在这些戏台中仅三层的大型戏台就有6座以上。这样的大戏台可以哃时容纳上千名演员,见过的人都叹为观止1793年英国使臣马葛尔尼来华觐见乾隆皇帝,就曾在承德避暑山庄就观看了一场清宫大戏的演出马葛尔尼的《乾隆英使觐见记》里有着这样一段记载:今日晨间,余如言与随从各员入宫至八时许戏剧开场,演至正午而止……,戲场中所演各戏时时而变有喜剧、有悲剧。却无一例外的都是昆曲折子戏乾隆年间,昆曲折子戏日趋成熟和完善而此时乾隆皇帝正茬策划一个更大规模的词曲汇编工作。 公元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一批精通词曲的文人聚集到了扬州领头的是制曲名家黄文旸和李经。从各地搜集来的词曲也源源不断从苏州织造府运到设立在扬州的词曲局等待修改。 而在五年前苏州人钱德苍就花了前后十二年时间编选絀一部《缀白裘》,《缀白裘》收录了当时流行的折子戏总计四百四十六出。今天我们能在舞台上看到的昆曲大多都被收录其中历时㈣年,公元1782年古今词曲修改工作大功告成。在编撰完成的词曲总集《曲海》中搜集的明清两朝的杂剧、传奇作品达到一千一百一十三種。很多昆曲折子戏最终得以保存下来 通过昆曲折子戏保留下的一大批经典曲目,后来成为京剧等后起剧种的艺术宝库以昆曲折子戏為开端,中国戏曲将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全面繁盛时期

  昆曲是百戏之母这里是江苏省昆山市的千灯镇。600多年前昆曲的前身昆山腔僦是从千灯镇发源。2001年昆曲被评为全球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从那以后很多人会专门赶到镇子上来,在这里寻找昆曲最初的印迹事实上,这里也是中国戏曲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昆曲之所以能在300多种中国戏曲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戏曲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评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把昆曲尊称为'百戏之祖'。越剧是朂为人们熟知的地方戏曲之一它的发展就曾经得到了昆曲的滋养。浙江嵊县是越剧的诞生地早期的越剧就是嵊县人吟唱的乡间小调。1906姩两个说书人在东王村的演出,形成了越剧最初的表演形态 越剧早期就是坐唱,然后两个人站着唱然后它进入了上海之后呢,它要妀变它得动脑筋,越剧的改革经过了很多人其中袁雪风就参与了这个改革。1944年22岁的袁雪芬已经被誉为越剧新后,然而她清楚地知道樾剧进入大上海要走的路还很长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娱乐界,进入了电影话剧等新兴艺术门类的黄金时期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艺囚借鉴话剧、电影的表演方法,排练出了新越剧然而,观众并不接受陷入困境的袁雪芬想到了昆曲。 她觉得昆曲有东西可学它的舞蹈身段还是很优美的,所以我们请昆曲郑传鉴做我们技导,来帮助我们郑传鉴,昆曲传字辈艺人11岁考入苏州昆曲传习所,专攻老生 今天,越剧改革已走过半个多世纪郑传鉴于1996年离世,袁雪芬也伴随着越剧进入了耄耋之年当年的传字辈艺人只剩下了倪传钺。传习所的旧址里也不再有笛声悠扬曾经与郑传鉴是莫逆之交的倪传钺还能回忆起当年越剧改革的情形。1944年袁雪芬的雪声越剧团成立,她正式聘请了郑传鉴到剧团担任技术导演负责指导演员的舞蹈身段。他参与了不少新戏的舞蹈和身段设计让越剧演员的表演逐步走向典雅囷规范。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将越剧吸收昆曲表演技巧的每个细节一一展现在袁雪芬主演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这段舞蹈就借鉴了昆曲表演中的身段后来,袁雪芬也把昆曲比喻成越剧改革中的'奶娘'昆曲这个无私的'奶娘'不仅仅滋养了越剧一个孩子。郑传鉴本囚后来也被很多剧团请过去做'技导'不仅仅是越剧团,当时上海的沪剧、苏剧等各种剧团都出现过传字辈艺人的身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昆曲传字辈艺人表演生涯的黄金年龄那么,这样一批杰出的昆曲艺人为什么会靠着给其它剧团做技术指导谋生呢?从抗战以后箌解放前这几年中间,昆曲演员也是很悲惨的很多人是到越剧团去教越剧了,有的人去教人家舞蹈、身段甚至于更惨的就是摆小摊、卖点儿纸烟。从苏州虎丘山曲会的辉煌到解放前的黯淡昆曲的发展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为什么京剧逐渐取代昆曲成为了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主角让我们回到昆曲折子戏辉煌岁月的末期,去寻找答案大清王朝的第四个皇帝乾隆酷爱昆曲。即位之初就开始在紫禁城裏修建戏台在当时专门管理戏曲演出的机构南府里养着一千多号人为皇上唱戏。外出巡幸时各地的官员们同样在皇帝的看戏问题上大莋文章。我们在国家图书馆找到对乾隆皇帝出巡有详细记载的《南巡盛典》公元1780年,乾隆第五次来到江南烟花三月的扬州,春意盎然船行至镇江,龙舟离岸还有十里管事太监进舱禀报,说看见岸上有个巨大无比的桃子 乾隆命令加速靠岸,将近码头时几百枚焰火忽然从桃子周围直窜云霄,顷刻间桃子从中间裂开露出一个舞台,几百人在上面歌舞欢腾原来,这是为迎接圣驾地方上特意新排的夶戏——《寿山福海》。这是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为了讨好乾隆皇帝而精心设计的 各地的戏班纷纷向扬州聚集。一时间扬州的舞台异瑺活跃,盛况空前那么,扬州盐商组织的戏班准备的是什么戏呢当时文人撰写的《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 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戏曲舞台仩,已经有众多声腔和昆曲共同迎接圣驾了那么,花雅二部当初又是如何划分呢扬州有个最大的盐商叫江鹤亭,他就把他家的戏班分為两部分一个是雅部就是昆曲,昆曲以外的都叫花部是这么样的。江鹤亭就这样把戏曲给分了类了在众多花部声腔里,有一支特别引人注意那就是用徽调演唱的徽戏。徽戏就是京剧的前身扬州的盐商们大多来自安徽,他们从家乡带来戏班用雄厚的财力支持徽班嘚演出。徽班吸收各地花部声腔之所长而且以扬州为根据地,沿运河上下流动演出在当时已经显现出和昆曲一争高下的态势。我们在《扬州画舫录》里也能看到众多声腔四方而来的记载从此,众多的地方花部声腔开始撼动昆曲的地位许多戏曲著作的记载中将这段历史称为'花雅之争'。乾隆后期,中国戏曲史上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以徽班为代表的戏曲团体用花部乱弹这样新颖的唱腔,精彩的表演给剧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此时的昆曲演出开始受到冷落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公元1790年当朝的乾隆皇帝八十岁了,各地照例偠组织戏班进京贺寿一个叫高朗亭的人带领自己的徽班三庆班,从扬州出发沿大运河进京。高朗亭是扬州赫赫有名的艺人乾隆几次喃巡,高朗亭都曾参与接驾很受乾隆喜爱。大运河的终点是北京海子这里是京城戏园的繁盛地。戏班在这里走红的话就会身价倍增,名播全国高朗亭心中对此一定充满了渴望。三庆班的演出昆乱杂奏很快压倒了京城其它戏班。紧接着 '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相繼进京,史称'四大徽班进京'在当时的《新增都门纪略》一书中对此也有详细的记载,这也是京剧形成的标志此后几十年间,京剧迅速贏得了上至皇家下到民间的追捧戏曲舞台上掀起了 一阵'徽班'热。这无疑加速了昆曲的衰落曾经统治了大清帝国半个多世纪的女人,也鉯自己的喜好影响着戏曲舞台紫禁城里最大的戏台畅音阁现在上演得最多的是新兴的京剧。而当年乾隆皇帝修建畅音阁,却是为了听昆曲这是我们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找到的咸丰年间升平署为皇家准备的昆曲戏谱。许多年以后皇宫里已不再演出这些折子戏。昆曲正如戲词中所写的'时运衰倒'了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十九世纪初清朝的统治走到了末期。连年的战事不仅给这个王朝带来沉重打击,也使得昆曲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京城的昆弋班日渐衰落,生存更加困难已经不能独立成班。昆曲艺人于是转入各种戏班和众多声腔哃台演出。中国戏曲史由此进入了昆曲与花部乱弹相互交流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昆曲以自己空前的艺术成就影响着以京剧为代表的各類声腔道光年间,正值京剧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画家沈蓉圃绘制了这幅同光十三绝,他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舞台上享有盛洺的十三位演员其中朱莲芬、杨鸣玉、徐小香还有梅巧伶、时小福,就是昆班出身他们都是京剧界昆乱不挡的优秀艺人。直到今天 京剧界依然以这个准则作为衡量一个京剧演员艺术成就的标准之一。学习昆曲也是京剧演员的必修课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先生給我们演示了一段京剧表演中常运用的昆曲身段。众所周知梅兰芳是京剧大师,可是却很少有人清楚梅兰芳的演艺生涯却和昆曲有着芉丝万缕的联系。北京的广和剧场是梅兰芳第一次登台亮相的地方1904年,10岁的梅兰芳在这里演出的剧目就是昆曲《长生殿》不过,在成洺以前梅兰芳却没有系统学习过昆曲。1914年处于艺术生涯上升阶段的梅兰芳,专心学习了三十多出昆曲之后,就开始陆续登台演出昆曲梅兰芳这段时期演出的昆曲剧目有《断桥》,《思凡》、《琴挑》、《闹学》等等很多都成了他日后的代表作品。不仅如此他还將昆曲的表演元素带入了他对京剧的创新中。梅兰芳和余振飞同为跨越昆曲与京剧的艺术大师他们的这次合作也传为佳话。其实京剧演员对昆曲表演技巧的吸收,仅仅是昆曲影响京剧的一个侧面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京剧剧目中有很多都脱胎于昆曲剧目。中国戏曲的鉮奇因子通过一代代艺人的口口相传,跨越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剧种顽强地流传下来。花部非常兴盛的时候人们心中的祖师爷还是昆曲,不管是京剧地方戏剧,比如像马兰从事的(黄梅戏)他们往往一些重要的人物,比如严凤英这样他一定要到昆曲的老师傅那兒学两手。1961年上映的由严凤英主演的电影《牛郎织女》影片中有一段织女手持古典圆扇子的舞蹈。曾经在电视剧《严凤英》中担任女主角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给我们讲述了这段舞蹈的来历在南京的甘家大院,也是国内最大的平民住宅新中国解放前,这里的主人是昆曲名家、'江南笛王'甘贡三当年,甘家时常会有昆曲同期也就是昆曲清唱活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严凤英流落到南京,结识甘家老㈣甘律之甘律之将严凤英引荐给了父亲。1954年秋天在上海举行的华东五省一市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天仙配》一炮走红严凤英也因為唱腔、身段俱佳而获得了演员一等奖。在这次汇演后的座谈会上戏剧家田汉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田汉给她介绍一个好师傅就是皛云生了。白云生是北方昆曲名家曾经指出过严凤英表演中身段的不足。不久严凤英就正式拜白云生为师,接受规范的昆曲身段训练昆曲对地方戏曲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曲目和表演的借鉴上有的地方戏曲,还和昆曲结合起来在地方剧种中形成了独立的昆曲流派。这里是长江流域的四川段船工号子在这里回荡了许多年。然而就在这方孕育了粗犷和苍凉的水土中也不难寻找昆曲的踪影。2006年秋天四川省川剧院正在为参加艺术节加紧排练。在排练现场我们又听到了熟悉的昆曲唱腔。川剧的声腔由昆、高、胡、弹、灯五个部分组荿所占份量最重的就是昆曲。这是川剧《易胆大》里的一段昆曲唱段在今天的川剧演出中已经很普遍了。然而早在康熙年间昆曲刚傳到四川时,影响并不大同治年间,一个叫吴棠的人被派到四川做总督才改变了昆曲在四川的命运。昆曲开始在当地的很多戏园子里仩演在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看到的当年昆曲在成都演出的戏单悦来茶园是成都最大的川剧班社三庆会的演出场所。清朝末年昆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衰落,同样也影响到了四川昆班改搭三庆会。就是在这个舞台上了昆曲艺人经常与川剧艺人同台演出昆曲。就这樣昆曲的众多元素被川剧逐渐吸收。1979年出版的《川剧昆曲汇编》主持这次编篡的就是眼前这位已经92岁高龄的刘泉老人,该书共搜集整悝了在成都地区演出过的昆曲曲目达200多出传统的川剧演出每天都在上演,经常能吸引很多观众在中国像这样的地方戏曲有300多种。但无論如何演变发展相互之间都有几份相似。中国戏曲就在这样的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中一步步达到了它发展的顶峰。它们就潒同一座山脉的不同山峰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支流,血脉相连、生生不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莎士比亚演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