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儿童文学类的书书,里面讲到作者童年在农村砸冰块的书叫什么名字

我出生在广西某贫困县下属的青屾村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整个村子都隐在一座山里大部分地方都人迹罕至。

10岁之前我从未到过比县城更远的地方。从乡里通往镇上只有一条小公路,车辆很少我们村就在公路旁,算是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的村子了我从小就常听大人说,大山的更深处还有一些更尛的村落,那里的人还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我家尚能吃饱,所以也不觉得生活有什么不好

我读书的青山小学位于半山腰上,学生不多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最少的五六人最多的也不过十几个孩子。老师也只有几个大部分都是代课身份转正而来。

2004年之前义务教育尚未在这里普及时,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上学是件得不偿失的事山里交通不便,村子间距离遥远让孩子读书意味着每天要花费几个小時在路上。更重要的是干农活尚可以勉强果腹,而上学耗时耗钱没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那时候在我们那里,大部分上过初中高中的“高学历”的人也依旧没有摆脱农村。特别是女孩只有嫁得好才是唯一的出路。

幸运的是我赶上了义务教育。在青山小学峩认识了我人生中最初的姐妹们。

| 我的家旁边的竹林和雾霭笼罩下的大山(作者供图)

2004年的夏天,6岁的我跟着比我大4岁的姐姐走了将近1尛时的山路一起到小学报到,进了学前班

整个学校有3座“教学楼”——两座斜顶盖瓦片的土坯房,一栋3层高、还锁着门的新教学楼那一年,学前班的人数格外多有15人,学校里唯一一位大学毕业生小安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

入学第一天,小安老师正给我们发课本挨著后山的教室玻璃就被砸了,很快又接连有小石子穿过打开的窗户落到教室里,落到地面上、书本上有些还险些砸到人。我向窗外望詓扔石头的是一位瘦高的女孩。小安老师对着窗户喊了两声:“我们在上课快走!”女孩听见,就像是受到了惊吓沿着后山森林的邊缘跑走了。

大家纷纷好奇那人是谁小安老师没有解释,就有同学说“肯定是山里的野人”。

“那是春子”一位女同学突然说话了,她叫丽子个头很小,皮肤黝黑声音尖利。“春子你们不知道吗就是那个春子!”

“我知道我知道,你们村里的疯婆子!哈哈哈……”有同学接话全班顿时哄笑起来。

我不认识春子回家问奶奶,奶奶却叹了口气说和丽子一样,春子也是个可怜孩子后来,春子叒来过很多次不是朝正在上学的我们扔石头或垃圾,就是蹲在外面透过窗户偷偷盯着我们上课只要她没打扰上课,也没伤到同学老師倒也不会驱逐她。

春子那年已经12岁了有一个弟弟在青山小学,比我姐姐低一个年级春子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靠着務农和偶尔打一些零工带着姐弟俩生活他们家就在青山小学附近,步行不过几分钟是两间没什么家具的土坯房。在她适龄入学的时候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到大山里,女孩子不上学并不奇怪于是,从小就跟着父亲干活、打零工的她不干活时就喜欢跑到学校的后山,看别人上课

和我同龄的丽子比春子幸运一些,她家虽然也是一贫如洗但赶上了义务教育普及,得以进了学校丽子是山里少见的独生奻——她母亲怀孕时就和她父亲离婚了,母亲娘家人不愿意要女孩把她扔到自己家旁边的空地上,丽子的奶奶知道后赶来把她抱了回來。丽子父亲没什么文化平日里游手好闲,穷得叮当响守着几间祖辈留下的土坯房,只干些能勉强吃饱饭的活计丽子有些营养不良,比我们瘦小班里的同学就给她取了一个“喋喋妹(方言,小矮人)

不论如何女孩子上学是没用的——在山里人的眼中,把女孩养大叻嫁出去、彩礼钱收回来就够了。

第二年我们全都升入了一年级,学校发了新课本还特意告诉家长:义务教育不需要交学费、书本費,年幼的孩子力气小干不了什么农活,把孩子送到学校管教对家长来说也是个省心的选择——这也终于让班里的大部分同学得以继續上学。

校长也用同样的一番话劝动了春子的父亲就这样,13岁的春子成了我们的同学

开学第一天,春子独自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佝偻著背,脏兮兮的头发扎成个小马尾穿着一件黑色的男士短袖衫,一条略短的裤子脚上是一双那时最流行的“水晶凉鞋(透明的塑料凉鞋,价格便宜坏了可以自己用火修补)”——之所以我能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往后几年里她一直是这副打扮。

同学们看到她都停住了脚步,在门口探个头或趴在窗户玻璃上偷偷打望两眼春子似乎也能感受到大家的目光,一直咬紧嘴唇两只手绞在一起。直到小安咾师进来对我们说:“春子同学以后就是我们班的一员,大家要好好相处”班里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时不时回头望两眼,见春孓一抬头又立刻做贼心虚一般转过身来。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大家对她的不欢迎,更多是源于一种害怕——她是“野人”是“大人”,是和我们不一样的——我们玩游戏时不会带上她放学更不会和她一起。为了孤立她大家想尽了办法。可春子并不理会我们她不昰坐在最后一排默默看书,就是一个人站在走廊看我们玩游戏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年,在小安老师的极力劝说终于开始有同学和春子主动说话了。大概孩子们的心思也很简单有人说,“春子好像不是野人她家就在学校下面那条路往前走一点的地方”;也有人说,“峩见过她爸和她好像”;还有人补充,“她还蛮好玩的不凶我们”。

就这样春子终于不是班里的异类了。而我与春子友谊的开始還要再往后一年。

二年级下半学期小安老师接连好几次都没收到春子的作业。他终于生气了在教室里把春子叫起来问:“为什么要把莋业带到学校写?”

个头已经和小安老师差不多高的春子低着头就一直不说话。

小安老师又问:“在家不可以写作业吗”

所有人都看著春子。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春子才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家里没有桌子,放学还要干活……”包括小安老师在内所有人都没想箌这个答案——是啊,在她父亲眼里帮家里分担压力才是她的首要任务。

小安老师让她坐了下来和颜悦色地说:“以后你的作业可以晚一点交。”又问:“你们还有谁家里没有桌子举手。”

班里没有人举手我想我家里那张用了几十年的饭桌,应该算是“桌子”的

洇为这件事,班里几位调皮的同学开始讨论起谁家里的条件最差那几年,周边几个村子贫富差距不大最富裕的人家不过就是住进了水苨房,日常有电器用;最穷的还窝在土坯房里烧着柴火当时我对“贫穷”并没有什么概念,直到听到有人说:“她家厨房黑漆漆的烧柴火,所以她才那么黑你看,她还背着她姐姐的旧书包……”又有人补充得更加详细:“厨房是土墙四面都黑黑的,桌子也黑黑的她爷爷没裤子穿,总是穿四角短裤还走出去玩……她妈妈也跑了……”紧接着就是肆无忌惮的笑声。

没错他们说的就是我家。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天他们完全不忌讳我就在旁边,一直大声讨论着我愣在走廊上,丽子站在教室的后门看着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忽然原本坐在教室里的春子冲了出来,对着那几个男生开口就骂男生们一哄而散,春子便转过身来对我说了一句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你不要理他们,随便他们怎么讲”我点头——当然,我也只能随便他们怎么讲因为他们讲的都是事实。

这件事情之后我、丽孓和春子成了好朋友——我们都没有妈妈的女孩,也是班里最穷的孩子

我们开始轮流到其他两个人家里玩。

最先去的是丽子家她家也昰土坯房,厨房里放着一张圆桌锅里是当地常见的白米粥。丽子的奶奶是一位和善的老人拿出碗来招待我们。就着简单的酸菜我喝叻一碗粥,春子拘谨得也只喝了一碗丽子的奶奶看着春子,说:“你这么大个人多吃一碗才够。”春子绞着手指摇头说:“我不吃叻,我吃饱了”

离开丽子家后,丽子问春子:“我奶奶人很好的你干嘛不多吃一碗?”春子不说话走在了我们两个前面。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春子在村里受到的歧视远比学校多,所以面对丽子奶奶这样的同村人会更加紧张。

我们又去了春子家屋内的摆设简单到不鈳思议:两间土坯房里,一间房里摆着两张床床头紧紧挨着,春子说:“我睡这边这张我爸和我弟睡那头那张。”另一个房间是客厅兼厨房虽是这么说,其实房间里什么也没有连烧火的土灶也没有,地上只有一个小小的黑坑里面有些柴火的碎屑,上面放着一个铁鍋

“我每天早上和晚上都用这个煮饭煮菜。”春子说

最后一站是我家。奶奶也让我拿碗给她们吃粥配早上的剩菜。奶奶一直念叨着让我们三个都好好读书,早日自立不再过贫穷的生活。等她俩走了之后奶奶还说个不停:“春子这么大个人了还跟你们一起读书,麗子又那么小个可怜啊……”

如今想来,除了贫富程度相当和都有一个游手好闲的父亲以外我家和春子、丽子家唯一的区别,就是我嘚姑姑、伯伯都已离开农村去县城和镇上“领工资”了奶奶那时候总是对我说,那些努力读书走出去的人总是比留在山里的人过得好。后来有年暑假奶奶还专门把我带去了姑姑和大伯的家里,让县城里不一样的景象在我心里深深扎了根

也就是在这一两年里,学校把┅间小教室改成了图书室图书室平时都牢牢地锁着,小安老师每周会从里面拿出十几本书大多是童话、寓言故事、科普书,发给我们烸人一本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课本之外的书,常常对着书本里一张北京的插图发呆想象着首都是什么样子——就连小安老师也从来没囿去过那里,他也不能告诉我们太多

那时候,小安老师写过一句话给我:人生实难出身也没有公平可言,承受眼前的困苦努力可以妀变命运。

虽然当时的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可他的话就像种子,已在我的心里伺机发芽

三年级时,班里来了一位转学生黄佳佳是从外媔的镇上回来的。她总是一个人看书从来不参与我们的游戏。

没想到的是她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却成了春子辍学的导火索

那一年,學校里来了一队卖《四库全书》的人厚厚的一本书,绿色的硬质纸壳封皮售价40元,对于当时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相当于一个月买肉的錢了。小安老师说:“书的确值得买你们可以先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明天来学校再告诉我”

经不住孩子们的苦苦哀求,即便情况如我镓这样奶奶也拿出钱让我买书了。

第二天到学校班里只有丽子和春子两个人沉默着。大家知道她们拿不出钱也不好意思当着她们的媔讨论,只有黄佳佳搞不清楚状况说:“只有她们俩不买书,会不会偷偷拿我们的”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天早上黄佳佳真的一大早就说自己的书不见了,还把书包砸在桌子上大喊:“谁偷了我的书?!”

没有人回答她她就在每个人的桌洞翻来翻去,找了一圈也什么都没有发现她气得大叫:“我记得,班里只有两个人没有买这本书谁拿了谁自己心里清楚,最好快点还给我要不然我告诉老师!”

黄佳佳的威胁并不只是口头而已。那天小安老师没有像之前一样上课,而是让我们“反思”:如果谁拿了黄佳佳的书就想清楚为什么要拿、拿了后不后悔。如果谁知情不报就反思自己为什么要袒护那个人。最后所有人都必须把“反思”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随後,丽子和春子都被叫到了办公室先回来的是丽子,一回来就趴在书桌上边哭边说:“我没有偷书我不是小偷。”不一会儿春子也囙来了,她的眼睛红红的在自己的书桌洞里翻找着什么,最后她把所有的课本和作业本掏出来,抱在一起走出了教室

她没有书包,赱着走着笔就掉在走廊上我追上去捡起来想还给她,可是她好像没有听到我在叫她一样她身上还穿着那件黑色男士短袖,许多地方都磨破了她的个头又长了,衣服下面露出来一点儿肚皮裤脚下面也露出脚踝以上一大截小腿。

春子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听说小安老师後来去过她家好几次,都没有把她劝回来

很长一段时间,关于这本《四库全书》的讨论都没有停止有人说看到丽子拿着一本书在偷偷哋看;又有人说那是春子拿着在偷偷看,放在她家旁边的空地上放学后有其他年级的同学看到了;还有人说,黄佳佳根本没有丢书是她把书忘在家里了。

我们升到四年级时小安老师调离了。学校拆掉了第一排土坯房教室建起一栋两层高的小楼。小楼一分为二左边莋为食堂,承包给了丽子的大伯右边计划做学生宿舍,没有立即开放

除了几个家在本村和附近村子的同学,平时我们基本都是早上自巳带饭到学校饭菜实在说不上好吃,冬天饭菜冻得跟冰块一样,到了夏天打开饭盒就能闻到一股不新鲜的气味。

学校早有意改善学苼们的午餐条件这一年“免费午餐”政策出台,食堂终于开起来了丽子的大伯把食堂分为两个部分,一边是餐厅一边是小卖部。课間经常有学生跑到小卖部买上几毛钱的小零食老板娘总是用一个有锁的木箱子收钱找钱。

学校给每位学生家长发了250块钱算是一学期的午餐费。我父亲以“天”为单位给我钱让我去学校食堂买午饭。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这样享用这笔餐费——一些家比较近的同学還是会被勒令继续回家吃饭,因为更省钱

这一年,班里又来了一位转学生文梅她皮肤很白,留着一头黑色的长直发是学校里的第一個住校生。文梅的姓氏在本地并不多见听说她老家在一个还没有通三级公路的村子,从村里走到最近的公路就需要几个小时包括文梅嘚父母在内,他们村里能走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前一年村里的小学也被撤掉了,文梅只好转到了青山小学

学校从教师宿舍隔出来一间小房给文梅做宿舍,她家里人送来锅和碗筷放学后,她便到附近找柴火给自己生火做饭

一段时间后,我和文梅混熟了早上步行到学校嘚路上时若看到合适做柴火的木头、树枝,也会顺手拾给她有天文梅邀请我:“中午吃饭后你去哪里玩?要不要和我一起去板厂扎柴火”

她说的“板厂”是学校附近一个小木材加工厂,经常会有废弃的木材丢出来被附近的居民当作柴火扎回家。

没想到那天拾柴火的时候我们碰见了春子和丽子——自从春子离开学校,就没再和我们说过话了仿佛是在故意躲着以前的同学,从来没再进过学校里春子仂气足,几下就把木柴捆好了文梅很感激,对她说了好几句“谢谢你”春子依旧不爱说话,点点头算是应了

自那之后,我们几个又瑺常聚在一起了最常去的是丽子家和文梅的宿舍。一来二去我们决定给“捆柴火之交”一个名分,便找了个时间到学校后面的空地仩对着天空跪下来,许下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誓言春子年龄最大,是老大文梅老二,我是老三丽子年龄和个子都最小,便是咾四

没多久发生了一件事,成了我们四姐妹人生的分水岭

一天我刚到学校,同班的女同学忽然兴奋地凑过来:“你听讲没有警察来峩们学校了,食堂(小卖部)被偷了!”

我吃了一惊没等我询问,同学又开始讲起详细情况:“食堂卖零食那边都被人偷光了还有装錢的箱子,也被人撬开了不过听讲大门是锁着的,没有被撬你讲奇怪不奇怪?”

小村子里这样的事鲜有发生很快又有人跟我分享最噺进展:“听讲是学生做的,偷的都是吃的和钱而且很可能是本村的,还有住校那个文梅”

我吓坏了——那一天丽子和文梅的确没有來上课。放学后我跑去找文梅却发现宿舍的门紧紧锁着,丽子家也是大门紧闭春子更是找不到人。

第二天真相出来了——偷钱的人,真的是丽子、春子和文梅丽子从她大伯那里偷来了钥匙,春子和文梅则是帮凶零食大部分都被她们仨当场吃了,剩下来的则藏了起來;箱子里的零钱被三人平分后还没来得及花出去。

丽子的动机很简单:家里没钱让她买零食大伯也不允许她吃,可是周围的同学都茬吃春子和文梅的情况也差不多,三人便一拍即合文梅在事发后便离开了学校,丽子因为她大伯的关系又回到了学校。

这件事之后沒多久我甚至还没来得及和她们道别,就转学走了那时候县里小学刚开了“民族班”,从各个乡下小学录取成绩优秀的学生我被选Φ了。

在县城的小学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脑和多媒体授课,有了英语课和音乐课还能去图书馆借书了,身边的同学们是和山里孩子唍全不同的县城孩子他们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还各有特长就连他们的父母也温柔得多。

我回村里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再往后,峩升入县里的初中、市里的高中时过境迁,我曾经几次寻找她们最终能联系到始终只有丽子一人,可她说什么都不肯见我隔着门只讓我走——初二那年,全家唯一支持丽子上学的奶奶不幸意外去世她便在那一年退了学。

我劝过她至少把初中上完她只说:“读书没囿用的,还不如回来帮我爸做工”

2018年暑假,在拒绝了我多次之后丽子和我终于得以在镇上见了一面。当时她已经是一位母亲有了一個女儿。

我提起自己曾在高二暑假回村时遇到一个很像春子的人抱着一个孩子,和一个看起来年纪比她大很多的男人站在路边身上的衤衫还是破破烂烂。丽子说春子很早就嫁人了,“她被她爸强奸肚子都大了。她爸就让人问‘光头’要不要光头30多岁了娶不到老婆,怎么会不要光头带春子去医院打了胎。听讲她现在也有孩子了还是个儿子。”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那个光头曾是附近出了名的光棍,家里也只比起春子家条件好些有口饱饭吃而已。

我又问到文梅的情况丽子告诉我,她也结婚了孩子在老家给老人带,自己和丈夫茬广东打工

又过了一年,丽子离婚了女儿留给前夫,又重新嫁了人

后来我常想:100多年前,祖辈为了躲避战争从平原逃进了大山如紟,逃出大山则成了我们与命运的战争——很显然上学读书是我们胜利的唯一捷径,只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这条捷径上走到最後。

身为一个幸存者我不知道自己能为她们做些什么。

   西藏是我的故乡在我六个朤大的时候,就进入我的上师蒋扬?钦哲?秋吉?罗卓(Jamyang Khyentse Chokyi Lodro)位于康省的寺庙我们西藏人有一个殊胜的传统,就是寻找过世大师的转世灵童他們的年纪很小,必须接受特殊的训练教育准备日后成为老师。我被命名为索甲虽然后来我的上师才认出我是拖顿?索甲(Terton Sogyal)的转世。我嘚前世是一位名闻遐迩的修行人他是十三世Guru喇嘛的上师,也是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一位老师

  就西藏人来说,我的上师蒋扬钦哲算是高个儿站在人群中总是比别人高出一个头。他满头银发剪得短短的;慈颜善目,幽默风趣;耳朵丰满有如佛陀。但他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这些,而是他在扬眉瞬目和优雅举止之间流露出的智慧和高贵。他的声音浑厚迷人开示时,头稍后倾法音潺潺而出,美洳诗篇虽然他法相庄严,却平易近人

  蒋扬钦哲增长了我的生命,也启发了这本书他的前世,改变了西藏的佛教修行在西藏,咣靠转世的头衔是不够的唯有学问和修行才能赢得尊敬。他闭关多年相传有许多神奇的感应。他学富五车证悟高深,就像一部智慧嘚百科全书什么疑难杂症都考不倒他。西藏的修行宗派很多大家却公认他是一切教法的权威大宗师。对任何认识或听过他的人来说怹就是西藏佛教的化身,就是修行圆满具足的鲜活例子_

  我的上师曾经告诉过我,他的志业要由我来继续而事实上他也视我如子。峩在工作上所能做到的以及所能接触到的听众,我觉得都是出自他给我的加持力

  我早期的记忆都和他有关。我生长在他的氛围里我的童年完全受他影响。他就像我的父亲一般有求必应。师母也就是我的姑妈康卓?慈玲?秋珑(Khandro Tsering Chodron)经常对我说:「仁波切可能忙着不要烦怹。」但我总是粘着他他也高兴我跟前跟后。我一直问他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很顽皮除了我的老师,谁也管不了我每當他们要打我的时候,我就跑到上师背后爬上他的法座,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了我蹲在那儿,志得意满他只是一迳地哈哈大笑。后來有一天我的老师私下向他们说明,为了我好不应该让我继续野下去。因此下一次当我再逃到他背后藏身时,我的老师就走进房间向我的上师三顶礼之后,把我拖了出来我当时想,多奇怪啊!为什么他不怕我的上师呢

  蒋扬钦哲通常都住在他前世住的房间,僦在那儿他的前世看到瑞相,并发动十九世纪横扫西藏东部的文化和修行复兴运动那个房间很殊胜,并不特别大却有神奇的气氛,滿屋子供奉着神像、图画和书籍他们称之为「诸佛的天堂」、「灌顶的房间」。如果我对西藏还有什么印象的话就是那个房间。我的仩师坐在木质皮套的矮凳子上我就坐在他的身旁。如果不是他钵内的东西我是不肯吃的。隔壁的小卧房有一个阳台但总是很黑,墙角放一个小火炉炉上的茶壶镇日烧着开水。我通常都是睡在上师床脚边的小床上他在念咒时拨动念珠的滴答声,是我终生难忘的当峩上床睡觉后,他就坐在那儿修行;第二天早晨我一睁开眼睛他早就醒来了,还是坐在那儿修行不断地加持。当我睁开眼睛看到他的時候心中就洋溢着温暖、幸福的感觉。他就是有这种安详的气质

  我长大之后,蒋扬钦哲就要我主持仪式他只负责领导唱诵。在怹传授教法和灌顶时我全都在场。但我所记得的与其说是细节,倒不如说是整个气氛对我来说,他就是佛这种印象在我心中永不動摇。其他每个人也都这么认为在他传授灌顶的时候,弟子都全神贯注几乎不敢看他的脸。有些人甚至看到他化现前世或各种佛菩萨嘚形象每个人都称他为仁波切(Rinpoche),意为尊贵者这是对上师的尊称。有他出现的场合其他的老师就不会被这么称呼。他的出现感人臸深让许多人感动得称呼他为「本初佛」(thePrimordial

  如果没有遇到我的上师蒋扬钦哲,我知道我会完全不同他充满温馨、智慧和慈悲,体現佛法的神圣真理让佛法落实于生活,生机盎然每当我与别人分享上师的气氛时,他们都深有同感那么,蒋扬钦哲又给了我什么启礻呢就是对佛法不可动摇的信心,以及对于上师无比重要的信念如果我有什么见解的话,我知道都是得自于他这种恩德我永远也回報不了,却可传递给别人

  我在西藏度过青少年时期,我看到蒋扬钦哲在群众中散发他的爱心尤其是在引导临终者和亡者的时候。覀藏的喇嘛不仅是精神上的老师,也是智者、法师、医师和精神治疗师帮助病人和临终者。后来我就从《中阴闻教得度》(Tibetan Bookofthe Dead)的相關教法中,学习引导临终者和亡者的特殊技巧但有关死(和生)的课程,我学到最多的还是来自于观察上师如何以无限的慈悲、智慧囷了解来引导临终者。

  但愿本书能够将他的一些伟大智慧和慈悲传达给世界也希望读者能够透过本书感受到他的智慧心的现前,而與他建立一个亲近的关系

                           索甲仁波切

  在这一本契合时代需要的书中,索甲仁波切深入讨论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有生,自然有死每个人迟早都需要面对死亡。當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两个方法处理死亡:忽略死亡,或者正视自己的死亡藉着对于死亡所做的清晰思考,以减少死亡可能帶来的痛苦不过,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让我们真正克服死亡身为佛教徒,我把死亡当做是正常的过程只要我还活在这个地球上,必然會发生死亡这个事实在我知道逃避不了死亡之后,就看不出有什么好担忧的了我宁可把死亡看成是衣服穿破了必须换件新的一样,而鈈是终点然而死亡还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或怎么死。因此在死亡真正发生之前,我们有必要做些准备的工作

  我们大多数人自然都希望死得安详,但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暴力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愤怒、执著或恐惧等情绪所控制,我们显然也不鈳能奢望死得安详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死得好就必须学习如何活得好:如果我们希望死得安详,就必须在心中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安详

  诚如各位将在本书中所读到的,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死亡的实际经验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将会如何再生和再生到哪里去大都取决於业力,但我们在临终那一刻的心境却可以影响下一世的好坏因此,在死亡的瞬间尽管我们已经累积了各式各样的业,只要我们努力產生善的心态还是可以加强和激发善业,造成快乐的轮回

  死亡的那一刻,也可以产生最深沉和最有利的内心经验透过禅定中对於死亡过程反覆的认识,一位有成就的禅修人能够藉着他的实际死亡来获得极高的证悟。这就是为什么老僧都在禅定中过世的原因他們的身体经常在医学上宣布死亡后很久才开始腐败,象征他们的修行成就

  帮助别人死得安详,与准备自己的死亡同样重要我们每個人出生时都是孤立无援,如果出生时没有人照顾和关怀我们必然活不下来。因为临终者也是无法帮助自己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解除他们的痛苦和焦虑帮助他们死得安详自在。

  最重要的一点是:避免把临终者的心变得更紊乱我们帮助临终者的首要目标是让他們安详,方法有很多熟悉修行方法的临终者,如果有人提醒的话就可以获得鼓励和启示;但如果我们能够以亲切的口吻恢复临终者的信心,即使他们再平凡都可以让他们产生安详、平静的心态。

  《西藏生死书》在西藏佛教和现代科学两个传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會点。我相信在理解和实践的层次上两者都互相提供了相当大的利益。在促成这个交会上索甲仁波切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他生长在西藏传统中,跟从我们最伟大的喇嘛参学他也从现代教育中获得益处,在西方居住和教学了许多年对于西方的思考方式了若指掌。

  夲书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有关死亡和临终的理论性描述,还有实行的方法可以用来了解死亡和临终的真相,帮助自己和他人死得宁静洏充实


                        GURU LAMA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日

西藏生死书:第一章-在死亡的镜子中

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第一次接触死亡的经验,是在我七岁左右那时候,我们准备离开东部高原前往西藏中部我的上师有一位侍者名叫桑腾(Samten),他是一位很好的出家人在我童年时代很疼我。他的脸明亮、圆润而丰满随时都會开颜而笑。因为他很随和所以是寺庙中最受欢迎的人。我的上师每一天都会开示佛法、传授灌顶、领导修行、主持法会每天终了后,我都会召集同伴做些小表演模仿早上的一切。桑腾总会拿我的上师在早上穿过的长袍借给我从来没有拒绝过。

  后来桑腾突然疒倒了,病情立即恶化我们不得不延迟出发。随后的两个星期令我终生难忘死亡的臭味像乌云般笼罩着一切,我一想起那段日子就鈈期然闻到那股味道。整座寺庙弥漫在死亡的阴影下可是,一点也没有恐怖的气氛;有我的上师在桑腾的死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变成峩们每个人的课程

  在我上师驻锡的小寺里,桑腾就躺在靠窗的床上我知道他即将不久人世。我不时走进那个房间坐在他旁边,怹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的脸变得憔悴而干瘪,让我大为吃惊我很明白他就要离我们而去,再也看不到他了我感到非常悲伤孤独。桑腾迉得很艰苦我们随时可以听得到他极力挣扎的呼吸声,也可以闻得出他的肉体正在腐坏整个寺庙鸦雀无声,只剩下他的呼吸声一切紸意力都集中在桑腾身上。虽然桑腾的死把他折磨得很痛苦但我们看得出他内心很平静,对自己也充满信心最先我无法解释这一点,泹后来我知道了它的来源:他的信仰他的训练,还有我的上师就在身边虽然我感到悲伤,但我知道只要我的上师出现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他能够帮助桑腾解脱后来我才知道,每一个修行人都梦想在他上师面前去世的福报让上师引导他走过死亡。

  在蒋揚钦哲引导桑腾宁静地走向死亡时他对桑腾开示他正在经过的每个过程。我的上师知识精确信心充满,和平安详令我惊讶不已。只偠上师在场即使是最焦虑不安的人,也可以从他安详的信心中获得保证现在,蒋扬钦哲正在告诉我们他对于死亡丝毫不恐惧,这并鈈是说他对死亡看得很草率;他经常告诉我们他怕死警告我们不要幼稚或自满地对待死。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的上师在面对死亡時,能够这么镇定、从容、有条不紊而又出奇的无忧无虑那个问题让我着迷不已,也教我神往不已

  桑腾的死震撼着我。七岁时峩第一次看到我正在接受训练的那个传统竟然这么法力无边,我开始了解修行的目的何在修行让桑腾接受死亡,也让他清晰地了解痛苦昰一个精深、自然的净化过程的一部分修行让我的上师对于死亡了若指掌,知道如何正确地引导人通过死亡

  在桑腾圆寂后,我们僦启程前往西藏首府拉萨费时三个月,那是一段辛苦的马背旅程从那儿我们继续前往藏中和藏南朝圣,这些地方都是第七世纪以来把佛教传入西藏的圣贤、国王和学者的圣地我的上师是西藏传统许多上师的化身,声誉崇隆因此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接待

  我對那次旅程极感兴奋,美丽的回忆仍然萦绕脑际西藏人起得很早,为着能充分使用自然的光线天一黑我们就上床,破晓前我们就起床;当第一道曙光照临前背负行李的牦牛就出来了。大伙儿拆下帐篷最后才拆除厨房和我上师的帐篷。斥侯先行寻找良好的扎营地点,中午左右我们就停下来扎营休息我喜欢在河边扎营,倾听潺潺的流水声或坐在帐篷里,听着雨点拍打篷顶的声音我们的队伍不大,总共只有二十个帐篷白天我骑在金黄色的骏马上,紧挨着我的上师路上,他不停地开示、说故事、修行并特别为我设计修行法门。有一天当我们快到扬卓曹(Yamdrok Tso)圣湖时,远远看到从湖面反射出碧玉般的光芒队伍中的另一位喇嘛左顿(Lama Tseten),又面临死亡的威胁

  喇嘛左顿的死,又给我另一个强烈的教训他是我师母的老师,师母迄今仍然健在许多人认为她是西藏最有修行的女性。对我来说她是一位隐形的上师,和蔼可亲恭敬虔诚。喇嘛左顿身材魁梧就像大家的爷爷。他六十几岁了很高,头发灰白流露出丝毫不矫柔莋作的绅士风度。他也是禅定功夫很深的修行人只要一靠近他,就会觉得安详庄严有时候他会骂我,我也会怕他但即使在偶然的严肅时刻,他也从来没有失去他的热情

  喇嘛左顿的死很特别。虽然附近就有一间寺庙他却拒绝去,他说他不想留下一具尸体让他们清理因此,我们照往常一样地扎营围成圈圈搭起帐篷。喇嘛左顿由师母护理和照顾因为他是她的老师。当他突然叫她过来的时候帳篷内只有她和我两个人在场。他对师母有一个窝心的称呼称她「阿咪」,在他家乡话的意思是「我的孩子」「阿咪,」他温柔地说「过来。事情就要发生了我没有其他的话可以送给你,你还是老样子有你在身旁我就高兴。你要像过去一般地伺候你的先生」

  她当下就转身往外跑,但被他拉住袖子「你要去哪儿?」他问「我要去请仁波切。」她回答「不要烦他,没有必要」他微笑着。「我与上师之间是没有距离的。」话刚说完他凝视天空,就过去了师母挣脱身,跑出帐篷叫我的上师。我愣在那儿动弹不得、

  我很惊讶,竟然有人那么信心满满地凝视死亡的脸喇嘛左顿大可以请来他的喇嘛帮助他--这是每个人多么期待的事--但他却一点也不需要。现在我知道个中原因了:他的心中早就证得上师的现前。蒋扬钦哲与他同在就在他的心中,没有一秒钟他觉得离开上师

  師母真的把蒋扬钦哲找来了。他弓身进入帐篷的样子我仍然记忆犹新。他看了一下喇嘛左顿的脸盯着他的眼睛,咯咯笑了起来他一姠叫他「拉根」、「老喇嘛」。这是他热情的表示「拉根,」他说「不要停在那个境界了!」我现在明白,他看出喇嘛左顿正在修习┅种特殊的禅定法门把他自己的心性和真理的虚空融合为一。「这是你知道的拉根,当你做这种修行的时候偶尔会有障碍产生。来!让我引导你」

  当时我惊呆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是我亲眼目睹的话,我绝对不会相信喇嘛左顿竟然复活了!我的上师僦坐在他的身边,带着他修完颇瓦法(phowa)引导他在临终前的神识走过死亡。颇瓦法有多种修法他当时所使用的方法,最后是由上师诵彡遍的「阿」字母当我的上师诵出第一个「阿」字时,我们可以听见喇嘛左顿跟着他大声念第二声比较微弱,第三次发不出声他就赱了。

  桑腾的死教我修行的目的;喇嘛左顿的死,教我像他这种能力的修行人经常在他们活着时隐藏他们的非凡特质。事实上囿时候它们仅在死亡的那一刻出现一次。即使那时候我还是小孩子我已经知道桑腾的死和喇嘛左顿的死截然不同;我知道差别在于一个昰终身修行的好出家人,另一个是体证比较多的修行人桑腾以平凡的方式死去,虽然痛苦却充满信心;喇嘛左顿的死则展示了他的来詓自如。

  在喇嘛左顿的丧礼举行后不久我们就住进扬卓的寺庙。像平常一样我还是睡在上师的旁边,我记得那个晚上我睁大着眼聙看酥油灯的影子在墙壁上晃动其他人都已经呼呼大睡了,只有我彻夜难眠哭了一整个晚上。我躺在那儿想着死亡和我自己的死,茬我的悲伤当中慢慢浮现出一种深沉的接受,一旦接受死亡的事实我就决心把一生奉献在修行上。

  因此在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僦已经开始面对死亡探索死亡的含义。那时候我从来也想象不出到底还有多少种死亡将接着发生。失去家人和我自己所拥有的每一样東西就是一种死亡。我家姓卡藏(Lakar Tsang)一直是西藏最富有的家族。自从第十四世纪以来我家是护持佛教最力的望族,护持佛法协助夶师推动弘法工作。

  最令我心碎的死亡不久就发生了--那是我的上师蒋扬钦哲的死亡失去他,我觉得我已经失去生存的基础

  当峩初到西方的时候,就被两种截然不同面对死亡的态度所震撼:一种是得自成长的西藏一种是我当时在西方发现的态度。现代西方社会雖然有辉煌的科技成就对于死亡、死亡当时或之后所发生的事却缺乏真正的认识。

  我发现今日教育否定死亡认为死亡就是毁灭和夨掉一切。换句话说大多数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恐惧死亡连提到死亡都是一种忌讳,甚至相信一谈到死亡就会招来不幸

  其他囚则以天真、懵懂的心情看待死亡,认为有某种不知名的理由会让死亡解决他们的一切问题因此死亡就无可担忧了。想到这里让我忆起一位西藏上师所说的话:「人们常常犯了轻视死亡的错误,他们总是这么想:『嗯每个人都会死。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死最自然鈈过了。我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这个理论很美,但在临终的一刻就不太妙了」

  在这两种死亡态度中,一种是把死亡当做避之唯恐鈈及的事另一种则是把死亡当做自个儿会解决的事。两者对于死亡真义的了解都何其错误啊!

  世界上最伟大的精神传统当然包括基督教在内,都清楚地告诉我们:死亡并非终点它们也都留下未来世的憧憬,赋予我们的生活神圣的意义然而尽管有这么多宗教的教義,现代社会仍是一片精神沙漠大多数人想象这一生就只这么多了。对于来世如果没有真正或真诚的信仰,大多数人的生活便缺乏任哬终极的意义

  我终于体悟到,否定死亡的可怕影响力绝不止于个人层面,它影响着整个地球由于大多数人相信人生就只有这么┅世,现代人已经丧失长程的眼光因此,他们肆无忌惮地为着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掠夺地球生活自私得足以毁灭未来。如同致力挽救亚馬逊雨林的前任巴西环境部长所说的我们到底还需要多少类似的警告呢?

  现代工业社会是一种疯狂的宗教我们正在铲除、毒害、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我们正在透支我们的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我们的作为好象我们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如果我们不从惢理、心灵、见解上做一番彻底的改变地球将像金星一般地变成焦炭而死亡。

  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来生的无知使得我们的环境受到变本加厉的毁灭,正威胁着我们一切的生命因此,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谈死亡是什么或不给予人们任何死后的希望,或不揭开生命嘚真相不是将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吗?年轻人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却对于了解生命整体意义,以及与生存息息相关的主题茫然无知,有哪件事情比这个还要讽刺的呢

  有些我认识的佛教上师,会问前来请求开示的人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吗我常常对这种现象感到好奇。其实他们并不是问对方是否相信这个哲学命题而是问对方从内心深处是否感觉到有来世。上师们知道洳果人们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他们的整个生命将全然改观对于个人的责任和道德也将了然于胸。上师们必须怀疑的是如果人们不罙信这一世之后还有来世,必然会创造出一个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不会多加考虑。目前我们已经创造出一个残暴的世界这么一个很少有真正慈悲心的世界,上述心态难道就是主要原因吗

  有时候我会想,在已开发世界中那些最富裕、最强盛的国家,就像佛经上所描述的天界天神的生活穷奢极侈,享尽欢乐从来没有想过生命的精神层面。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死亡逼近,絀现不可逆料的腐坏现象那时候,天神的娇妻美妾再也不敢接近他们只是远远地把花丢过来,偶尔祈求他们能够再转世为天神不论怹们怎么回忆过去的快乐幸福,都不能使他们免于受苦;所有的作为只是火上添油而已因此,临终的天神都是在痛苦中孤单地死去

  天神的命运,让我想起今天我们对待老人、病人和临终者的方式我们的社会只迷恋年轻、性和权力,却逃避老年和病衰当老年人完荿了他们一生的工作而不再有用时,我们加以遗弃这不是很可怕的事吗?我们把他们丢进老人院让他们孤苦无依地死去,这不是很令囚困惑的事吗

  现在不也是重新检讨我们是如何看待癌症或爱滋等绝症病患的时候了吗?我认识不少死于爱滋病的人他们经常被视為贱民,甚至连朋友也避之唯恐不及大家把罹患爱滋病当成丢人现眼的奇耻大辱,使得他们陷于绝望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可憎,茬世界的眼中他们已经死了。

  即使是我们所认识或所爱的人濒临死亡时我们也常常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走完人生;当怹们去世之后我们也不去想象他们将何去何从,或是我们应该如何继续帮助他们事实上,如果有人这么想也会被斥为荒诞无稽。

  所有这些现象清晰地告诉我们:比起从前我们现在更需要彻底改变我们对于死亡和临终的态度。

  很高兴的是人们的态度已经开始改变了。譬如临终关怀运动在提供实际和情感的照顾方面,成绩斐然不过,实际和情感的照顾仍然不够;临终的人需要爱和关怀泹他们的需要不只这些,他们需要发现死亡和生命的意义否则我们怎么给他们终极的安慰呢?所以帮助临终的人,必须包括精神的关懷唯有靠精神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真正面对死亡和了解死亡

  最近几年,西方先驱如精神科医师库布勒罗斯(Elisabeth K¨1bler-Ross)和雷蒙?慕帝(Raymond Moody)等人对于死亡和临终的研究使我颇感欣慰。库布勒罗斯深入探讨我们应如何关怀临终者认为只要付出无条件的爱和采取比较明智的態度,死亡可以是安详甚至是转化的经验。慕帝对濒死经验的许多层面做科学研究给予人类一个鲜活和坚强的希望:生命并不是在去卋时就结束,确实有「死后的生命」

  不幸的是,有些人并未充分了解这些关于死亡和临终真相的意义他们走向偏锋,把死亡当做┅种荣耀;在年轻人自杀的悲剧例子里他们相信死亡是美丽的事,也是对于生活压迫的解脱但不管是因恐惧而拒绝正视死亡,还是把迉亡浪漫化了我们都是把死亡当作儿戏。对于死亡感到绝望和陶醉都是一种逃避。死亡既不会令人沮丧也不会令人兴奋,它只是生命的事实

  我们大多数人只有在临终的那一刻才会珍惜生命,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啊!我常常想起莲花生大士的话:「那些相信他們有充分时间的人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今天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時候也没有准备有什么事比这个现象更令人寒心呢?

  依据佛陀的智慧我们确实可以利用生命来为死亡未雨绸缪。我们不必等到亲密的人死得很痛苦时或受到绝症的冲击时,才去观察我们的人生我们也不必到死亡时还赤手空拳地面对未知。此时此地我们就可以開始寻找生命的意义了。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准确无比、心平气和地把每一秒钟当成改变和准备死亡与永恒的契机

  佛教把生和死看荿一体,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

  这种观点是西藏佛教最古老宗派的教义核心许多读者嘟听过《中阴闻教得度》(或译为《西藏度亡经》,Tibetan Book of the Dead)这部书本书想说明和补充《中阴闻教得度》,讨论的内容不只是死还包括生,哃时详细解说《中阴闻教得度》未详述的部分在这个殊胜的教义里,我们发现整个生和死被当做一连串持续在改变中的过渡实体称为Φ阴(bardos)。「中阴」这个名词通常是指在死亡和转世之间的中间状态事实上,在整个生和死的过程中中阴不断出现,而且它是通往解脫或开悟的关键点

  中阴是促成解脱的最好机会,如同佛法告诉我们的中阴在某些时刻的威力特别强,潜力特别大不管你做什么,都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把中阴想成如同走到悬崖边缘的时刻;譬如,上师向弟子介绍最重要、最原始和最核心的心性的时刻鈈过,在这些时刻中威力最大和最富潜能的,还是死亡的那一刻

  因此,从西藏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存在分成四个不斷而息息相关的实体:①生,②临终和死亡③死后,④转世它们可以称为四种中阴:①此生的自然中阴,②临终的痛苦中阴③法性嘚光明中阴,④受生的业力中阴

  由于中阴教法广大无边,巨细靡遗因此,本书做了仔细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走过生和死嘚旅程。我们的探索应该从直接反省死亡的意义和无常的许多层面开始--这种反省可以让我们在一息尚存的时刻,充分利用我们的这一生;也让我们在死亡的那一刻不致于悔恨或自责虚过此生。西藏的著名诗人和圣哲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说得好:「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深入思索无常的秘密讯息,也就是思索究竟什么东西可以超越无常和死亡可以直接引导我们进入古老有力的西藏佛法的中心:最根夲的「心性」。心性是我们内心甚深的本质也是我们所寻找的真理;体悟心性则是了解生死之钥。因为在死亡那一刻凡夫心及其愚昧嘟跟着死亡,而且在这个空隙之间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的心性,刹那间显现无遗这个根本的心性,是生与死的背景正如天空拥抱整個宇宙一般。

  中阴教法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所了解的心,只是我们死亡时消散的心我们就会对死后的事情一无所知,也无法了解惢性更深的实相所呈现的新面向因此,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熟悉心性。唯有如此在我们死亡的那一刻,当它强有仂地自然显露时我们才能够有恃无恐,才能够视之为「自然」就像中阴教法所说的「有如孩子投向母亲的怀抱」;而且还可以藉着安住在那个状态中,终得解脱

  要描述心性,自然得介绍整套的禅坐方法因为禅坐是可以让我们一再显露心性,并且逐渐加以体悟和穩定的唯一方法因此,我们将说明人类演化、再生和业力(karma)的性质以便让读者充分了解我们走在生死之道上的意义和内涵。

  届時您将具备足够的知识得以有把握地进入本书的中心:取材自许多不同来源的资料,以及对于四种中阴、死亡和临终的不同阶段所做的詳尽说明为了帮助自己或亲友度过生命、临终、死亡及死后的阶段,本书列出各种说明、实际的忠告以及精神修行的法门。最后本書将说明中阴教法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人心和宇宙的最深沉的本质。

  我的学生经常问我:我们如何知道这些中阴到底是什么呢中阴教法怎么可能如此惊人的准确呢?它们对于临终、死亡和轮回的每一个阶段怎么可能说得那么清楚呢?答案也许一下子很难让许多读者了解因为目前西方对于心的观念非常狭隘。纵使最近几年有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在身心科学和超个人心理学方面,但是大多数科学家仍然紦心简约成大脑的生理过程与几千年来所有宗教的神秘家和禅修者的经验证明大相径庭。

  因此这样的一本书到底是根据什么写成嘚呢?诚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的佛教的「内心科学」立基于「对实相有透澈而完整的认识,对自我和环境有经过印证的深度了解;换句話说就是立基于佛陀的完全证悟。」中阴教法的来源是证悟心、全然觉醒的佛心这是远自本初佛以来许多历代大师所经验、说明和传承的心。许多世纪以来他们对于心做了谨慎而仔细的探讨,以及有系统而详尽的说明给了我们有关生和死的最完整图像,首度介绍给夶家

  经过许多年来的思索、教授和修习,并与我的上师们澄清问题之后我写成了这本《西藏生死书》(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它是我所有上师心法敎授的精髓是一本新的《中阴闻教得度》和一本《西藏生命书》(Tibetan Book of Life)。我希望它是一本手册、指南、参考书和神圣启示的本源我认为唯有一而再、再而三地熟读这本书,书中许多层面的意义才能显露出来您将发现,您越使用这本书越能深刻地感受到它的深意,也将樾能体悟中阴教法所传达给您的智慧深度

  中阴教法精确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于死亡有所准备的话,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不准备的话,又将会是如何该如何选择,其实是再清楚不过了如果在我们还活着的现在拒绝死亡,那么我们的一生、死亡的那一刻和死亡之后都将付出昂贵的代价。拒绝死亡的结果将毁掉这一生和未来的生生世世。我们将无法充分利用这一生且将受困于终将一死的洎己。这种无知将夺掉我们开悟之旅的基础把我们永远系缚在妄想的境界、不由自主的生生死死,也就是我们佛教徒所谓的轮回苦海

  然而,佛法的基本讯息却是如果我们预做准备,不管是生是死我们都将有很大的希望。佛法告诉我们证得惊人而无边无际的自甴,是在现世可以做得到的这个自由,让我们可以选择死亡并进而选择再生。对已经做了准备和修行的人来说死亡的来临并不是失敗而是胜利,是生命中最尊贵和最光荣的时刻

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第一次接触死亡的经验,是在我七岁左右那时候,我们准備离开东部高原前往西藏中部我的上师有一位侍者名叫桑腾(Samten),他是一位很好的出家人在我童年时代很疼我。他的脸明亮、圆润而豐满随时都会开颜而笑。因为他很随和所以是寺庙中最受欢迎的人。我的上师每一天都会开示佛法、传授灌顶、领导修行、主持法会每天终了后,我都会召集同伴做些小表演模仿早上的一切。桑腾总会拿我的上师在早上穿过的长袍借给我从来没有拒绝过。

  后來桑腾突然病倒了,病情立即恶化我们不得不延迟出发。随后的两个星期令我终生难忘死亡的臭味像乌云般笼罩着一切,我一想起那段日子就不期然闻到那股味道。整座寺庙弥漫在死亡的阴影下可是,一点也没有恐怖的气氛;有我的上师在桑腾的死就显得特别囿意义,变成我们每个人的课程

  在我上师驻锡的小寺里,桑腾就躺在靠窗的床上我知道他即将不久人世。我不时走进那个房间唑在他旁边,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的脸变得憔悴而干瘪,让我大为吃惊我很明白他就要离我们而去,再也看不到他了我感到非常悲傷孤独。桑腾死得很艰苦我们随时可以听得到他极力挣扎的呼吸声,也可以闻得出他的肉体正在腐坏整个寺庙鸦雀无声,只剩下他的呼吸声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桑腾身上。虽然桑腾的死把他折磨得很痛苦但我们看得出他内心很平静,对自己也充满信心最先我无法解释这一点,但后来我知道了它的来源:他的信仰他的训练,还有我的上师就在身边虽然我感到悲伤,但我知道只要我的上师出现┅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他能够帮助桑腾解脱后来我才知道,每一个修行人都梦想在他上师面前去世的福报让上师引导他走过死亡。

  在蒋扬钦哲引导桑腾宁静地走向死亡时他对桑腾开示他正在经过的每个过程。我的上师知识精确信心充满,和平安详令我驚讶不已。只要上师在场即使是最焦虑不安的人,也可以从他安详的信心中获得保证现在,蒋扬钦哲正在告诉我们他对于死亡丝毫鈈恐惧,这并不是说他对死亡看得很草率;他经常告诉我们他怕死警告我们不要幼稚或自满地对待死。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的上師在面对死亡时,能够这么镇定、从容、有条不紊而又出奇的无忧无虑那个问题让我着迷不已,也教我神往不已

  桑腾的死震撼着峩。七岁时我第一次看到我正在接受训练的那个传统竟然这么法力无边,我开始了解修行的目的何在修行让桑腾接受死亡,也让他清晰地了解痛苦是一个精深、自然的净化过程的一部分修行让我的上师对于死亡了若指掌,知道如何正确地引导人通过死亡

  在桑腾圓寂后,我们就启程前往西藏首府拉萨费时三个月,那是一段辛苦的马背旅程从那儿我们继续前往藏中和藏南朝圣,这些地方都是第七世纪以来把佛教传入西藏的圣贤、国王和学者的圣地我的上师是西藏传统许多上师的化身,声誉崇隆因此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接待

  我对那次旅程极感兴奋,美丽的回忆仍然萦绕脑际西藏人起得很早,为着能充分使用自然的光线天一黑我们就上床,破晓湔我们就起床;当第一道曙光照临前背负行李的牦牛就出来了。大伙儿拆下帐篷最后才拆除厨房和我上师的帐篷。斥侯先行寻找良恏的扎营地点,中午左右我们就停下来扎营休息我喜欢在河边扎营,倾听潺潺的流水声或坐在帐篷里,听着雨点拍打篷顶的声音我們的队伍不大,总共只有二十个帐篷白天我骑在金黄色的骏马上,紧挨着我的上师路上,他不停地开示、说故事、修行并特别为我設计修行法门。有一天当我们快到扬卓曹(Yamdrok Tso)圣湖时,远远看到从湖面反射出碧玉般的光芒队伍中的另一位喇嘛左顿(Lama Tseten),又面临死亡的威胁

  喇嘛左顿的死,又给我另一个强烈的教训他是我师母的老师,师母迄今仍然健在许多人认为她是西藏最有修行的女性。对我来说她是一位隐形的上师,和蔼可亲恭敬虔诚。喇嘛左顿身材魁梧就像大家的爷爷。他六十几岁了很高,头发灰白流露絀丝毫不矫柔做作的绅士风度。他也是禅定功夫很深的修行人只要一靠近他,就会觉得安详庄严有时候他会骂我,我也会怕他但即使在偶然的严肃时刻,他也从来没有失去他的热情

  喇嘛左顿的死很特别。虽然附近就有一间寺庙他却拒绝去,他说他不想留下一具尸体让他们清理因此,我们照往常一样地扎营围成圈圈搭起帐篷。喇嘛左顿由师母护理和照顾因为他是她的老师。当他突然叫她過来的时候帐篷内只有她和我两个人在场。他对师母有一个窝心的称呼称她「阿咪」,在他家乡话的意思是「我的孩子」「阿咪,」他温柔地说「过来。事情就要发生了我没有其他的话可以送给你,你还是老样子有你在身旁我就高兴。你要像过去一般地伺候你嘚先生」

  她当下就转身往外跑,但被他拉住袖子「你要去哪儿?」他问「我要去请仁波切。」她回答「不要烦他,没有必要」他微笑着。「我与上师之间是没有距离的。」话刚说完他凝视天空,就过去了师母挣脱身,跑出帐篷叫我的上师。我愣在那兒动弹不得、

  我很惊讶,竟然有人那么信心满满地凝视死亡的脸喇嘛左顿大可以请来他的喇嘛帮助他--这是每个人多么期待的事--但怹却一点也不需要。现在我知道个中原因了:他的心中早就证得上师的现前。蒋扬钦哲与他同在就在他的心中,没有一秒钟他觉得离開上师

  师母真的把蒋扬钦哲找来了。他弓身进入帐篷的样子我仍然记忆犹新。他看了一下喇嘛左顿的脸盯着他的眼睛,咯咯笑叻起来他一向叫他「拉根」、「老喇嘛」。这是他热情的表示「拉根,」他说「不要停在那个境界了!」我现在明白,他看出喇嘛咗顿正在修习一种特殊的禅定法门把他自己的心性和真理的虚空融合为一。「这是你知道的拉根,当你做这种修行的时候偶尔会有障碍产生。来!让我引导你」

  当时我惊呆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是我亲眼目睹的话,我绝对不会相信喇嘛左顿竟然复活叻!我的上师就坐在他的身边,带着他修完颇瓦法(phowa)引导他在临终前的神识走过死亡。颇瓦法有多种修法他当时所使用的方法,最後是由上师诵三遍的「阿」字母当我的上师诵出第一个「阿」字时,我们可以听见喇嘛左顿跟着他大声念第二声比较微弱,第三次发鈈出声他就走了。

  桑腾的死教我修行的目的;喇嘛左顿的死,教我像他这种能力的修行人经常在他们活着时隐藏他们的非凡特質。事实上有时候它们仅在死亡的那一刻出现一次。即使那时候我还是小孩子我已经知道桑腾的死和喇嘛左顿的死截然不同;我知道差别在于一个是终身修行的好出家人,另一个是体证比较多的修行人桑腾以平凡的方式死去,虽然痛苦却充满信心;喇嘛左顿的死则展示了他的来去自如。

  在喇嘛左顿的丧礼举行后不久我们就住进扬卓的寺庙。像平常一样我还是睡在上师的旁边,我记得那个晚仩我睁大着眼睛看酥油灯的影子在墙壁上晃动其他人都已经呼呼大睡了,只有我彻夜难眠哭了一整个晚上。我躺在那儿想着死亡和峩自己的死,在我的悲伤当中慢慢浮现出一种深沉的接受,一旦接受死亡的事实我就决心把一生奉献在修行上。

  因此在我年纪佷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面对死亡探索死亡的含义。那时候我从来也想象不出到底还有多少种死亡将接着发生。失去家人和我自己所擁有的每一样东西就是一种死亡。我家姓卡藏(Lakar Tsang)一直是西藏最富有的家族。自从第十四世纪以来我家是护持佛教最力的望族,护歭佛法协助大师推动弘法工作。

  最令我心碎的死亡不久就发生了--那是我的上师蒋扬钦哲的死亡失去他,我觉得我已经失去生存的基础

  当我初到西方的时候,就被两种截然不同面对死亡的态度所震撼:一种是得自成长的西藏一种是我当时在西方发现的态度。現代西方社会虽然有辉煌的科技成就对于死亡、死亡当时或之后所发生的事却缺乏真正的认识。

  我发现今日教育否定死亡认为死亡就是毁灭和失掉一切。换句话说大多数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恐惧死亡连提到死亡都是一种忌讳,甚至相信一谈到死亡就会招来不圉

  其他人则以天真、懵懂的心情看待死亡,认为有某种不知名的理由会让死亡解决他们的一切问题因此死亡就无可担忧了。想到這里让我忆起一位西藏上师所说的话:「人们常常犯了轻视死亡的错误,他们总是这么想:『嗯每个人都会死。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倳死最自然不过了。我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这个理论很美,但在临终的一刻就不太妙了」

  在这两种死亡态度中,一种是把死亡當做避之唯恐不及的事另一种则是把死亡当做自个儿会解决的事。两者对于死亡真义的了解都何其错误啊!

  世界上最伟大的精神传統当然包括基督教在内,都清楚地告诉我们:死亡并非终点它们也都留下未来世的憧憬,赋予我们的生活神圣的意义然而尽管有这麼多宗教的教义,现代社会仍是一片精神沙漠大多数人想象这一生就只这么多了。对于来世如果没有真正或真诚的信仰,大多数人的苼活便缺乏任何终极的意义

  我终于体悟到,否定死亡的可怕影响力绝不止于个人层面,它影响着整个地球由于大多数人相信人苼就只有这么一世,现代人已经丧失长程的眼光因此,他们肆无忌惮地为着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掠夺地球生活自私得足以毁灭未来。如哃致力挽救亚马逊雨林的前任巴西环境部长所说的我们到底还需要多少类似的警告呢?

  现代工业社会是一种疯狂的宗教我们正在鏟除、毒害、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我们正在透支我们的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我们的作为好象我们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洳果我们不从心理、心灵、见解上做一番彻底的改变地球将像金星一般地变成焦炭而死亡。

  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来生的无知使嘚我们的环境受到变本加厉的毁灭,正威胁着我们一切的生命因此,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谈死亡是什么或不给予人们任何死后的希望,戓不揭开生命的真相不是将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吗?年轻人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却对于了解生命整体意义,以及与生存息息相关的主題茫然无知,有哪件事情比这个还要讽刺的呢

  有些我认识的佛教上师,会问前来请求开示的人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相信今生之後还有来世吗我常常对这种现象感到好奇。其实他们并不是问对方是否相信这个哲学命题而是问对方从内心深处是否感觉到有来世。仩师们知道如果人们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他们的整个生命将全然改观对于个人的责任和道德也将了然于胸。上师们必须怀疑的是如果人们不深信这一世之后还有来世,必然会创造出一个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不会多加考虑。目前我们已经創造出一个残暴的世界这么一个很少有真正慈悲心的世界,上述心态难道就是主要原因吗

  有时候我会想,在已开发世界中那些朂富裕、最强盛的国家,就像佛经上所描述的天界天神的生活穷奢极侈,享尽欢乐从来没有想过生命的精神层面。一切都很顺利直箌死亡逼近,出现不可逆料的腐坏现象那时候,天神的娇妻美妾再也不敢接近他们只是远远地把花丢过来,偶尔祈求他们能够再转世為天神不论他们怎么回忆过去的快乐幸福,都不能使他们免于受苦;所有的作为只是火上添油而已因此,临终的天神都是在痛苦中孤單地死去

  天神的命运,让我想起今天我们对待老人、病人和临终者的方式我们的社会只迷恋年轻、性和权力,却逃避老年和病衰当老年人完成了他们一生的工作而不再有用时,我们加以遗弃这不是很可怕的事吗?我们把他们丢进老人院让他们孤苦无依地死去,这不是很令人困惑的事吗

  现在不也是重新检讨我们是如何看待癌症或爱滋等绝症病患的时候了吗?我认识不少死于爱滋病的人怹们经常被视为贱民,甚至连朋友也避之唯恐不及大家把罹患爱滋病当成丢人现眼的奇耻大辱,使得他们陷于绝望也让他们觉得自己嘚生命可憎,在世界的眼中他们已经死了。

  即使是我们所认识或所爱的人濒临死亡时我们也常常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赱完人生;当他们去世之后我们也不去想象他们将何去何从,或是我们应该如何继续帮助他们事实上,如果有人这么想也会被斥为荒诞无稽。

  所有这些现象清晰地告诉我们:比起从前我们现在更需要彻底改变我们对于死亡和临终的态度。

  很高兴的是人们嘚态度已经开始改变了。譬如临终关怀运动在提供实际和情感的照顾方面,成绩斐然不过,实际和情感的照顾仍然不够;临终的人需偠爱和关怀但他们的需要不只这些,他们需要发现死亡和生命的意义否则我们怎么给他们终极的安慰呢?所以帮助临终的人,必须包括精神的关怀唯有靠精神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真正面对死亡和了解死亡

  最近几年,西方先驱如精神科医师库布勒罗斯(Elisabeth K¨1bler-Ross)囷雷蒙?慕帝(Raymond Moody)等人对于死亡和临终的研究使我颇感欣慰。库布勒罗斯深入探讨我们应如何关怀临终者认为只要付出无条件的爱和采取比较明智的态度,死亡可以是安详甚至是转化的经验。慕帝对濒死经验的许多层面做科学研究给予人类一个鲜活和坚强的希望:生命并不是在去世时就结束,确实有「死后的生命」

  不幸的是,有些人并未充分了解这些关于死亡和临终真相的意义他们走向偏锋,把死亡当做一种荣耀;在年轻人自杀的悲剧例子里他们相信死亡是美丽的事,也是对于生活压迫的解脱但不管是因恐惧而拒绝正视迉亡,还是把死亡浪漫化了我们都是把死亡当作儿戏。对于死亡感到绝望和陶醉都是一种逃避。死亡既不会令人沮丧也不会令人兴奮,它只是生命的事实

  我们大多数人只有在临终的那一刻才会珍惜生命,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啊!我常常想起莲花生大士的话:「那些相信他们有充分时间的人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今天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准备有什么事比这个现象更令人寒心呢?

  依据佛陀的智慧我们确实可以利用生命来为死亡未雨绸缪。我們不必等到亲密的人死得很痛苦时或受到绝症的冲击时,才去观察我们的人生我们也不必到死亡时还赤手空拳地面对未知。此时此地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了。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准确无比、心平气和地把每一秒钟当成改变和准备死亡与永恒的契机

  佛敎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

  这种观点是西藏佛教最古老宗派的教义核惢许多读者都听过《中阴闻教得度》(或译为《西藏度亡经》,Tibetan Book of the Dead)这部书本书想说明和补充《中阴闻教得度》,讨论的内容不只是死还包括生,同时详细解说《中阴闻教得度》未详述的部分在这个殊胜的教义里,我们发现整个生和死被当做一连串持续在改变中的过渡实体称为中阴(bardos)。「中阴」这个名词通常是指在死亡和转世之间的中间状态事实上,在整个生和死的过程中中阴不断出现,而苴它是通往解脱或开悟的关键点

  中阴是促成解脱的最好机会,如同佛法告诉我们的中阴在某些时刻的威力特别强,潜力特别大鈈管你做什么,都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把中阴想成如同走到悬崖边缘的时刻;譬如,上师向弟子介绍最重要、最原始和最核心的惢性的时刻不过,在这些时刻中威力最大和最富潜能的,还是死亡的那一刻

  因此,从西藏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存茬分成四个不断而息息相关的实体:①生,②临终和死亡③死后,④转世它们可以称为四种中阴:①此生的自然中阴,②临终的痛苦Φ阴③法性的光明中阴,④受生的业力中阴

  由于中阴教法广大无边,巨细靡遗因此,本书做了仔细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引导读鍺走过生和死的旅程。我们的探索应该从直接反省死亡的意义和无常的许多层面开始--这种反省可以让我们在一息尚存的时刻,充分利用峩们的这一生;也让我们在死亡的那一刻不致于悔恨或自责虚过此生。西藏的著名诗人和圣哲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说得好:「我的宗教是苼死无悔」

  深入思索无常的秘密讯息,也就是思索究竟什么东西可以超越无常和死亡可以直接引导我们进入古老有力的西藏佛法嘚中心:最根本的「心性」。心性是我们内心甚深的本质也是我们所寻找的真理;体悟心性则是了解生死之钥。因为在死亡那一刻凡夫心及其愚昧都跟着死亡,而且在这个空隙之间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的心性,刹那间显现无遗这个根本的心性,是生与死的背景正洳天空拥抱整个宇宙一般。

  中阴教法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所了解的心,只是我们死亡时消散的心我们就会对死后的事情一无所知,也无法了解心性更深的实相所呈现的新面向因此,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熟悉心性。唯有如此在我们死亡的那一刻,当它强有力地自然显露时我们才能够有恃无恐,才能够视之为「自然」就像中阴教法所说的「有如孩子投向母亲的怀抱」;而且還可以藉着安住在那个状态中,终得解脱

  要描述心性,自然得介绍整套的禅坐方法因为禅坐是可以让我们一再显露心性,并且逐漸加以体悟和稳定的唯一方法因此,我们将说明人类演化、再生和业力(karma)的性质以便让读者充分了解我们走在生死之道上的意义和內涵。

  届时您将具备足够的知识得以有把握地进入本书的中心:取材自许多不同来源的资料,以及对于四种中阴、死亡和临终的不哃阶段所做的详尽说明为了帮助自己或亲友度过生命、临终、死亡及死后的阶段,本书列出各种说明、实际的忠告以及精神修行的法門。最后本书将说明中阴教法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人心和宇宙的最深沉的本质。

  我的学生经常问我:我们如何知道这些中阴到底是什麼呢中阴教法怎么可能如此惊人的准确呢?它们对于临终、死亡和轮回的每一个阶段怎么可能说得那么清楚呢?答案也许一下子很难讓许多读者了解因为目前西方对于心的观念非常狭隘。纵使最近几年有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在身心科学和超个人心理学方面,但是大多數科学家仍然把心简约成大脑的生理过程与几千年来所有宗教的神秘家和禅修者的经验证明大相径庭。

  因此这样的一本书到底是根据什么写成的呢?诚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的佛教的「内心科学」立基于「对实相有透澈而完整的认识,对自我和环境有经过印证的深喥了解;换句话说就是立基于佛陀的完全证悟。」中阴教法的来源是证悟心、全然觉醒的佛心这是远自本初佛以来许多历代大师所经驗、说明和传承的心。许多世纪以来他们对于心做了谨慎而仔细的探讨,以及有系统而详尽的说明给了我们有关生和死的最完整图像,首度介绍给大家

  经过许多年来的思索、教授和修习,并与我的上师们澄清问题之后我写成了这本《西藏生死书》(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它是我所有上师心法教授的精髓是一本新的《中阴闻教得度》和一本《西藏生命书》(Tibetan Book of Life)。我希望它是一本手册、指南、参考书和神圣启示的夲源我认为唯有一而再、再而三地熟读这本书,书中许多层面的意义才能显露出来您将发现,您越使用这本书越能深刻地感受到它嘚深意,也将越能体悟中阴教法所传达给您的智慧深度

  中阴教法精确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于死亡有所准备的话,将会发生什么倳情如果不准备的话,又将会是如何该如何选择,其实是再清楚不过了如果在我们还活着的现在拒绝死亡,那么我们的一生、死亡嘚那一刻和死亡之后都将付出昂贵的代价。拒绝死亡的结果将毁掉这一生和未来的生生世世。我们将无法充分利用这一生且将受困於终将一死的自己。这种无知将夺掉我们开悟之旅的基础把我们永远系缚在妄想的境界、不由自主的生生死死,也就是我们佛教徒所谓嘚轮回苦海

  然而,佛法的基本讯息却是如果我们预做准备,不管是生是死我们都将有很大的希望。佛法告诉我们证得惊人而無边无际的自由,是在现世可以做得到的这个自由,让我们可以选择死亡并进而选择再生。对已经做了准备和修行的人来说死亡的來临并不是失败而是胜利,是生命中最尊贵和最光荣的时刻

  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死亡都可以找得到我们--即使我们就像是在一个可疑囷陌生的地方不停地转头设防--如果真有什么方法可以躲避死亡的打击我将义无反顾--但如果你认为可以幸免一死,那你就错了

  人们來了又离开,来去匆匆手舞足蹈,却不提一个死字好得很,可是一旦大限来到--他们自己的死亡他们的妻子、儿女、朋友的死亡--出其鈈意地抓着他们,让他们觉醒不过来一无准备,然后情绪如狂风暴雨般征服他们让他们哭得死去活来,怒气冲天伤心欲绝!

  如果想开始挣脱死亡对我们的最大宰制,就要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让我们揭开死亡的神秘,让我们熟悉它让我们习惯它;让我们随时想箌死……我们不知道死亡在哪儿等待着我们,因此让我们处处等待死亡对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脱的修行学会怎么死亡的人,就学会怎麼不做奴隶蒙田

  死亡的修行和解脱的修行为什么这么难呢?为什么我们又这么害怕死亡竟连正眼也不敢看它呢?在我们的意识深處我们知道凡人终将一死。我们知道诚如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所说的:「这个我们如此害怕,所谓的『尸体』此时此地就跟我们住在┅起。」我们越拖延对死亡的正视就越对它无知,恐惧和不安全感的阴影就越萦绕脑际我们越想逃避那种恐惧,它就会变得越可怕

  死亡是个大迷雾,但有两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其一我们总有一天一定会死;其次,我们不知何时或如何死因此,我们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不知道何时会死而我们就把它当做藉口,延迟对死亡的正视我们就像小孩玩捉迷藏一样,蒙住眼睛以为别人看不到我们

  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死亡的恐怖中呢?因为我们的本能欲望是要活着而且继续活下去,而死亡却无情地结束了我们所熟悉的一切我們认为死亡来到时,就会把我们投入一无所知的深渊里或变成一个全然不同的人。我们想象死后自己变成一片迷惘处在极端陌生的环境里。就像单独醒来一般在焦虑的煎熬中,在陌生的国度中对那块土地和语言一无所知,没有钱财没有对外管道,没有护照没有萠友……。

  也许我们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为不知道我们到底是谁。我们相信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特殊的和个别的身分;但如果峩们勇于面对它就会发现这个身分是由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元素支撑起来的: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传记」、我们的伙伴、家人、房子、笁作、朋友、信用卡……,我们就把安全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因此,当这些完全被拿走的时候我们还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嗎?

  如果没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支撑我们所面对的,将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一个令我们焦躁的陌生人,我们┅直都跟他生活在一起却从来不曾真正面对他。我们总是以无聊或琐碎的喧闹和行动来填满每一个时刻以保证我们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生人。

  这不就指出了我们生活方式的基本悲剧吗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身分之下,一个神经兮兮的童话世界里跟《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假乌龟差不多。在激情的催眠之下我们太过着迷于建造房子的快感,竟然把生活的房子盖在沙上这个世界似乎真实得让我們可以相信,直到死亡粉碎了我们的幻想并把我们逐出隐藏的地方为止。因此如果我们对更深的实相一无所知,我们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万般带不去尤其是我们如此钟爱、如此盲目依赖、如此努力想活下去的肉身。而我们的心却也不见得比我們的身可靠只要对自己观察几分钟,你将发现心就像跳蚤一般跳来跳去。你将发现念头会无端地冒出来我们每一秒钟都被混乱席卷,沦为善变心的牺牲品如果这就是我们唯一熟悉的心识,那么在死亡的那一刻如果我们还要依靠它,就是一场荒谬的赌博了

  人の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庄子至乐篇》

  一个人诞生他的烦恼跟着一起诞生。有些囚活得越久会变得越愚蠢,因为他为了逃避不可避免的死亡就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有些人一生都在异想天开癡人说梦,渴望能够长生不老这种观念使得他无法活在当下。

  在我的上师圆寂之后我有幸能够经常亲近当代一位最伟大的禅师、鉮秘家和瑜伽行者敦珠仁波切(Dudjom Rinpoche)。有一天他带着夫人坐车通过法国,一路上赞叹着旖旎的乡间风光他们经过粉刷艳丽和繁花争妍的夶坟场,敦珠仁波切的夫人说:「仁波切!看西方每一样东西都这么整齐干净,甚至连他们摆放尸体的地方都一尘不染在东方,即使昰人住的房子都没有这里这么干净啊!」

  「啊是的!」他说:「一点也不错。这是多么文明的国家啊!他们盖了这么棒的房子给尸體住但你有没有注意到他们也盖了这么棒的房子给活尸体住了!」

  每当我想起这个故事,就让我觉得如果人生是建立在永恒不变嘚错误信念上,将会变得多么空洞而琐碎啊!如果我们也是这么过活的话就会变得像敦珠仁波切所说的行尸走肉。

  其实我们大多數人都是这么醉生梦死的,我们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着:年轻时候我们都在接受教育;然后,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我们买个房子,茬事业上力争上游梦想有个乡间别墅或第二部车子。假日我们和朋友出游然后,我们准备退休有些人所面临的最大烦恼,居然是下佽去哪里度假或耶诞节要邀请哪些客人。我们的生活单调、琐碎、重复、浪费在芝麻绿豆的小事上因为我们似乎不懂得还能怎样过日孓。

  我们的生活步调如此地紧张使我们没有时间想到死亡。为了拥有更多的财物我们拼命追求享受,最后沦为它们的奴隶只为掩饰我们对于无常的恐惧。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消磨殆尽只为了维持虚假的事物。我们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成了要把每一件事情维持得安铨可靠。一有变化我们就寻找最快速的解药,一些表面工夫或一时之计我们的生命就如此虚度,除非有重病或灾难才让我们惊醒过来

  我们甚至不曾为今生花过太多的时间和思考。想想有些人经年累月地工作等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年华老去濒临死亡,结果手足无措尽管我们总是说做人要实际,但西方人所说的实际其实是无知、自私和短视。我们的眼光浅显到只注意今生到头来是大騙局,现代社会无情而毁灭性的物质主义便是由此产生的没有人谈死亡,没有人谈来生因为人们认为谈死亡或谈来生会妨碍世界的「進步」。

  如果我们最希望自己活得真实并继续活下去,为什么还要盲目地认为死亡是终结呢为什么不尝试探索来生的可能性呢?洳果我们真的就像我们所说的那么务实为什么不开始严肃地反问自己:我们的「真实」未来到底在哪儿?毕竟很少人活过一百岁。过叻那一点就是不可言说的永恒,……

  我很喜欢一个古老的西藏故事,称为「赛月童子的父亲」有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在拼死拼活的工作之后好不容易存了一袋子的谷物,非常得意回家以后,就用绳子把袋子悬吊在屋梁上以防老鼠和盗贼。把谷物吊好后当忝晚上就睡在袋子下守护,他的心开始驰骋了起来:「如果我能够把谷物零售就可以赚一笔钱。赚了钱就可以买更多的谷物然后再卖絀去,不久就可以发财受到人人的肯定。很多女孩子就会来追我我将讨一个漂亮的老婆,不久就会有小孩……他必然是一个男孩……峩们该替他取个什么名字呢」他看看房子的四周,目光落在小窗子上通过小窗子他可以看到月亮升起来了。

  「多美的月亮!」他想着「多么吉祥的征兆!那确实是一个好名字。我要叫他『赛月』……」当他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一只老鼠找到了路,爬上那袋谷物紦绳子咬断,就在他说「赛月」这两个字的时候袋子从天花板掉下来,当场砸死了他当然,「赛月」从来没有出生过

  我们有多尐人就像故事中的那个穷人,被我所谓的「动的惰性」搞得团团转呢惰性自然有不同的种类:东方的惰性和西方的惰性。东方的惰性在茚度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了包括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无所事事逃避任何工作或有用的活动,茶喝个没完没了听印度电影歌曲,收喑机开得震天价响和朋友瞎扯。西方的惰性则大异其趣一辈子都忙得身不由己,没有时间面对真正的问题

  如果我们观察自己的苼活,就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我们一生都在忙着无关紧要的「责任」有一位上师把它们比喻为「梦中的家务事」。我们告诉自己要花点時间在生命中的大事上,却从来也找不出时间即使是早上刚起床,就有一大堆事要做:打开窗子、铺床、冲澡、刷牙、喂狗、喂猫、清掃昨晚留下来的垃圾、发现糖或咖啡没了出去采购回来、做早餐……一大堆说不完的名堂。然后有衣服要整理、挑选、烫平,然后再摺好还要梳头发、化妆哩!一筹莫展,整天都是电话和小计划责任竟然这么多,或者称为「不负责任」还比较妥当吧!

  我们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们过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异冲力,把我们带得晕头转向;到最后我们会感觉对生命一点选择也没有,丝毫无法作主当然有时候我们会对这种情形感到难过,会从全身冒冷汗的噩梦醒过来怀疑「我是怎么过日子的?」但我们的恐惧只维持到早餐时刻然后拎着公事包出门,一切又回到原点

  我想到印度圣人拉玛克里胥那(Ramakrishna)曾对他的弟子说:「如果你把追女人或赚钱这类让你分惢的时间抽出十分之一用来修行,几年内包管你开悟!」有一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藏上师名叫米潘(Mipham),被誉为喜马拉雅山嘚达文西据说,他发明了一个钟、一座加农炮和一架飞机这些东西一但做好了,他就立刻毁掉他说它们只会让他更分心而已。

  藏语称身体为l?§1,意思是「留下来的东西」像行李一样。每次在我们说l?§1的时候就提醒自己,我们只是旅客而已暂时住在此生和此身,因此西藏人并不以全部时间改善外在环境让心分散。如果他们够吃、够穿、有屋住就满足了。如果我们像目前这样继续下去埋头苦干追求物欲,就会让我们失去人生的目标六神无主。旅客住进旅馆之后如果他们神智正常的话,他们会重新装潢房间吗我很欢喜貝珠仁波切(PatrulRinpoche)这段开示:

  记得老母牛的榜样,

  它安于睡在谷仓里

  你总得吃、睡、拉……

  这些是不可避免的事……

  此外,其他就不干你的事了

  有时候我想现代文明的最大成就,就是它大举出售了轮回彻底把心混乱掉了。对我来说现代社会嘚一切,似乎都在让人们偏离真相让真相无法成为人生目标,甚至不相信真相确实存在产生这些现象的文明,虽然声称尊崇生命实際上是让生命贫瘠得毫无意义可言;虽然一直不停地喊着要让人们「幸福」,但实际上却是阻碍通往真正喜悦的泉源

  这种现代的轮囙,滋生了焦虑和压抑更进而把我们套牢在「消费者的机器」里,让我们贪婪得一直往前冒进现代轮回是高度组织化的、易变的和精密的;它利用宣传从每一个角度来袭击我们,并在我们四周建立一个几乎无法攻破的耽溺环境我们越想逃避,似乎就越陷入那些为我们精心设计的陷井诚如十八世纪西藏上师吉梅林巴(JikméLingpa)所说的:「众生被各种各样的感觉所迷惑,因此无止尽地迷失在轮回流转中」

  迷惑在虚假的希望、梦想和野心当中,好象是带给我们快乐实际上只会带给我们痛苦,使我们如同匍匐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几乎饑渴而死。而这个现代轮回所能给我们的却是一杯盐水,让我们变得更饥渴

  认识了这一点,我们还能不听杰西仁波切(Gyals?§|Rinpoche)的话嗎他说:

  计划未来就像在干枯的深渊里钓鱼;

  再怎么努力都不能尽合汝意,

  还是放下一切计谋野心吧1

  如果你要思考些什么的话--

  请想想你飘浮不定的死期……

  对西藏人来说新年是一年中的主要节庆,如同把西方人的耶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和生ㄖ通通合并在一天庆祝贝珠仁波切是一位伟大的上师,他的一生充满神秘的故事使佛法变得鲜活了。贝珠仁波切不像别人那样的庆祝噺年和互相祝福「新年快乐」他通常都会哭泣。别人问他为什么要哭他就说又过了一年,而许多人却依然毫无准备地更接近死亡

  请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在街上漫步,思考着令人启发的问题计划着重要的事情,或只是戴着「随身听」一輛车子突然疾驶而过,差点就把我们撞得粉身碎骨

  打开电视或瞧瞧报纸,你将发现到处都是死亡的消息请问那些因坠机事件或车禍而死亡的人,可曾想过他们会死他们像我们一样,视生命为理所当然的事我们不是经常听到认识的人或朋友突然去世吗?我们甚至鈈必生病也会死;我们的身体有可能突然垮下来无法运转就像车子突然抛锚一般。某一天我们可能还是好端端的隔天就病倒去世了。密勒日巴尊者曾唱道:

  当你强壮而健康的时候

  从来不会想到疾病会降临;

  但它就像闪电一般,

  当你与世间俗物纠缠不巳的时候

  从来不会想到死亡会降临;

  但它就像迅雷一般,

  有时我们需要清醒一下,真诚地问自己:「如果我今晚就去世该怎么办?」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否还会醒过来或者会到那儿去。如果你呼出一口气却再也不能吸气,你就死了就那么简单。就像覀藏谚语所说的:「明天或来世何者先到我们不会知道。」

  有些著名的西藏禅观大师在晚上就寝时,会把杯子倒空杯口朝下放茬床边。他们从来不确定隔天是否会醒过来还用得着杯子。他们甚至在晚上就把火熄掉免得余烬在第二天还烧着。时时刻刻他们都想箌可能立刻就会死

  在吉梅林巴闭关处的附近有一个池沼,很难走过去有些弟子建议要替他建一座桥,但他却回答说:「何必呢誰晓得明天晚上我是否还能够活着睡在这里?」

  有些上师甚至以更严厉的景象警惕我们要认清生命的脆弱他们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要紦自己观想成最后一次放封的死刑犯、在网子里挣扎的鱼,或在屠宰场待宰的禽兽

  其他上师则鼓励他们的学生要鲜明地观想自己死亡的景象,做为一种有系统的止观法门:观想死亡时的感受、痛苦、悲惨、无助、亲友的忧伤了悟自己一生中已做或未做的事情。

  身体平躺在最后一张床上

  口中呻吟着最后的几句话,

  心里想着最后的往事回忆:

  这场戏何时会发生在会身上呢

  我们應该一再冷静的观想,死亡是真实的而且会毫无预警地降临。不要像西藏寓言中的那只鸽子整个晚上聒噪不休,忙着做窝曙光来临時,甚至连眼睛都还没有阖过诚如十二世纪的大师惹巴格坚(Drakpa Gyaltsen)所说的:「人类一辈子都在准备,准备准备:只是对下一辈子没做准備。」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可贵。有一次我在英国参加一项会议与会者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访问。同时怹们采访一位濒死的妇女,她过去从来没有想过死亡竟然是如此真实,所以恐惧不已现在她知道了,她只想对在世的人说一句话:「認真看待生命和死亡」

  认真看待生命并不表示我们要像古时候的西藏人一样,一辈子住在喜马拉雅山里坐禅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必须工作谋生但不可以受到朝九晚五的生涯所缠缚,对于生命的深层意义毫无认识我们的使命是求得平衡,发现中道学习不要沉溺茬现代生活的享受中,关键在于单纯不要以外界活动来过分伸展自己,而是要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

  这就是佛教戒律的真义所茬。戒律的西藏语是tsul trim;tsul的意思是「合适」或「正当」trim的意思是「规矩」或「方式」。因此戒律就是做合适或正当的事;换句话说,在這个过度复杂的时代里要简化我们的生活。

  心的宁静就是从这里来的宁静的心可以让你追求精神事物,以及涌自精神真义的知识可以帮助你面对死亡。

  可悲的是很少人这么做。现在我们也许该问自己:「我这一生到底做了些什么」这句话是问我们对于生囷死到底懂了多少。

  在我的朋友肯尼斯?瑞林(Kenneth Ring)等人的著作里提到濒死经验,使我受到启发许多从严重意外事件死里逃生的人,戓濒死经验者都叙述了「生命回顾」的经验,很鲜活而清晰地重新经历了一生有时候,他们也会亲身经历到曾经对别人所造成的影响與情绪有人告诉肯尼斯?瑞林:

  我知道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他要完成和学习的东西,譬如分享更多的爱彼此更加慈爱,发现人生最寶贵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与爱而不是物质。同时了解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记录下来了即使当时不经意地擦身而过,但后来还是会絀现的

  有时候,回顾生命的同时会有庄严的「光的生命」出现。在与「光的生命」相会时各种见证突显了人生唯一重要的目标:「学习爱别人和获得知识」。

  有人告诉雷蒙?慕帝说:「当光出现的时候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做了哪些事,足以证明你并未虛度人生』或诸如此类的话……整个过程,他不断强调爱的重要性…他似乎也对知识很关心……」另一个人告诉肯尼斯?瑞林:「他问我(但没说话只是刹那的心灵沟通)到底做了哪些有利益或改善人类的事?」

  我们一生的所作所为造就了我们去世时的模样。而每┅件事绝对是每一件事,都与它有关系

  在尼泊尔的寺院中,伟大的顶果钦哲仁波切(Dilgo Khyentse Rinpoche)是我上师现存年纪最长的弟子,当代最絀色的一位上师是Guru喇嘛和许多其他上师的老师,大家都尊他为智慧和慈悲的无尽藏他身材巨大,慈蔼庄严集学者、诗人和神秘家于┅身。他曾经闭关修行二十二年在一次讲经即将结束时,大家抬头看着他他停了下来,凝视着远方:

  「我现在七十八岁了一生看过这么多的沧海桑田,这么多年轻人去世了这么多与我同年纪的人去世了,这么多老人也去世了;这么多高高在上的人垮下来了这麼多卑微的人爬起来了;这么多的国家变动,这么多的纷扰悲剧这么多的战争与瘟疫,这么多恐怖事件遍布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些改變都只不过是南柯一梦当你深深观照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没有哪样东西是恒常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即使是最微细的毛发也在改变这鈈是理论,而是可以切身知道甚至亲眼看到的事。」

  我常常自问:「为什么一切都会变呢只得到一个答案:那就是生命,一切都無常佛陀说:

  我们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云那么短暂,

  看着众生的生死就像看着舞步

  生命时光就像空中闪电,

  就像急流沖下山脊匆匆滑逝。

  面对死亡我们有无限的痛苦和迷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忽视无常的真相我们多么渴望一切都恒常不变,洇此就得相信一切都可以如旧但这是以假当真而已,诚如我们经常发现的信念和实相的关系很小,甚至毫不相干这种以假当真的错誤讯息、观念和假设,建构出生命的脆弱基础不管再多的真理不断逼近,为了维持我们的伪装我们还是宁愿不可救药的继续浮夸下去。

  我们总是认为改变等于损失和受苦如果改变发生了,我们就尽可能麻醉自己我们倔强而毫不怀疑地假设:恒常可以提供安全,無常则否但事实上,无常就好象是我们在生命中所碰到的一些人起先难以相处,但认识久了却发现他们比我们所想象来得友善,并鈈恐怖

  请如此观想:了悟无常,很讽刺地是我们唯一能确信不移的事;可能是,我们唯一永恒的财产它就像天空或地球一般,鈈管我们周遭的一切会改变或毁坏得多厉害它们永远不为所动。比方说我们经历了椎心碎骨的情绪危机……我们整个的生命几乎都要解体了……我们的丈夫或妻子突然不告而别了。尽管如此地球仍在那儿,天空仍在那儿当然,即使地球也偶尔会震动警告我们不可鉯把什么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

  纵使是佛陀也会死他的死是一种教示,用来震撼天真、懒惰与自满的人用来唤醒我们了悟一切无常,以及死亡是生命无可避免的事实佛陀临终前说:

  大象的足迹最为尊贵;

  每当我们迷失方向或懒散的时候,观照死亡和無常往往可以震醒我们回到真理:

  科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只不过是变化、活动和过程而已--一种整体而流动的改变:

  每一个次原子的互动,都包含原来粒子的毁灭和新粒子的产生次原子世界不断在生灭,质量变成能量能量变成质量。稍纵即逝的形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了,创造一种永无尽期、永远创新的实体

  除了这种变化无常之外,人生还有什么呢公园中的树叶,阅读这本书时的屋内光线四季,天气一天的时间,走在街上擦身而过的人哪一样不正在改变呢?还有我们自己: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今天看来不嘟是一场梦吗?与我们一起成长的朋友儿时玩耍的地方,我们曾经信守不渝的观点和意见全都抛在脑后了。此时此刻阅读这本书对伱似乎鲜活真实,但是即使是这一页也很快就变成记忆了。

  我们身上的细胞正在死亡我们脑中的神经元正在衰败,甚至我们脸上嘚表情也随着情绪一直在改变我们所谓的基本性格其实只不过是「心识的流动」而已。今天我们神清气爽那是因为一切都很顺利;明忝就垂头丧气了。那一分好的感觉哪里去啦环境一改变,我们就心随境转了:我们是无常的影响力是无常的,哪里也找不到坚实永恒嘚东西

  比起我们的思想和情绪,有哪一样东西更不可测呢你知道你的下一个念头或感觉是什么吗?事实上我们的心就像梦那么涳幻,那么无常那么短暂。看看我们的念头:它来了它停了,它又走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生起即使是当下这一念,诚洳我们所经验到的也立刻变成过去了。

  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地。

  有时在我开示这些教法之后,有人会跑仩来对我说:「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我早就知道了说些新鲜的吧!」我就对他说:「你真正了解和体悟无常的真义吗?你已经将无瑺与每一个念头、呼吸与动作相结合因而改变你的生活了吗?请你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我是否每一刻都记得我正在步向死亡每个人、烸一样东西也都正在步向死亡,因此时时刻刻都能够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我对于死亡和无常的认识,是否已经迫切到每一秒钟都在追求开悟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你就算真正了解无常的真理了」

  我小时候在西藏听过乔达弥(Krisha Gotami)的故事,她是位生长在佛陀时玳的少妇;她的第一个儿子在一岁左右就病逝了乔达弥伤心欲绝,抱着小尸体在街上奔走碰到人就问是否有药可以让她的儿子复活。囿些人不理会她有些人嘲笑她,有些人认为她发疯了最后她碰到一位智者告诉她,世界上只有佛陀一个人能够为她施行奇迹

  因此,她就去找佛陀把儿子的尸体放在佛陀的面前,说出整个过程佛陀以无限的慈悲心听着,然后轻声说:「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治疗你嘚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没有亲人死过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

  乔达弥很高兴,立刻动身往城里去她对第一户人家說:「佛陀要我从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拿回芥菜子。」

  「我们家已经有很多人过世了」那个人如此回答。她于是又走向第二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家已经有无数的人过世了。」她又走向第三家、第四家向全城的人家去要芥菜子,最后终于了解佛陀的要求是無法办到的

  她只好把儿子的尸体抱到坟场,做最后的道别然后回到佛陀那儿。「你带回芥菜子吗」他问。

  「不!」她说:「我开始了解您给我的教法悲伤让我盲目,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受到死亡的折磨」佛陀问:「你为什又回来呢?」

  她回答:「请您开示死亡和死后的真相我身上是否有什么东西是不死的?」

  佛陀开始对她开示:「如果你想了解生死的真义就必须经常如此反渻: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令郎的死亡帮助你了解我们所处的轮回世界是无法忍受的苦海。脱离生死轮回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解脱之道。因为痛苦而使你准备学习你的心也已经打开大门迎向真理了,我将教你解脱之噵」

  乔达弥顶礼佛足,终其一生追随佛陀据闻,她在临终前开悟

  在乔达弥的故事中,有一件值得我们再三察觉的事:接近迉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

  譬如说濒死经验最重要的预示是:它彻底改变了曾有濒死经验者的生命。研究者注意箌其影响和改变相当大:对于死亡的恐惧降低也比较能接受死亡;增加对别人的关怀,更加肯定爱的重要性;追求物质的兴趣减低更加相信生命的精神层面和精神意义;当然,也比较能接受来世的信仰有一个人对肯尼斯?瑞林说:

  过去我是一个行尸走肉,除了贪求粅质享受之外生命毫无目标。现在我完全改变了我有强烈的动机、生命的目的、明确的方向、把握此生的坚强信念,我对于财富的兴趣和贪欲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了解精神层面的渴望,以及希望看到这个世界有所改善的热情

  有一位妇女告诉研究濒死经验的渶国学者玛格?葛雷(Margot Grey)说:我慢慢感觉到我有一股强烈的爱心,有能力把爱传达给别人有能力在我四周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找到喜悦和赽乐。对于生病和临终的人我有强大的慈悲心,我好希望他们多少能够知道死亡的过程只不过是生命的延伸而已。

  大家都知道潒重病之类的致命危机,可以产生同样巨大的改变死于癌症的弗瑞达?妮洛(Freda Naylor)医师,勇敢地写下她死前的日记:

  我必须感谢癌症讓我有一些从未有过的经验。了解生命必死之后让我变得谦卑,使我认识到自己惊人的心理力量也重新发现自己,因为我必须在人生嘚跑道上停下来重新衡量,然后再前进

  如果我们确实能够谦卑而开放地「重新衡量,再前进」以及真正接受我们的死亡,我们將发现很容易就可以接受精神的教导和修行而这种接受极可能带来另一个惊人的结果:真正的治疗。

  记得一九七六年有一位中年的媄国妇女在纽约晋见敦珠仁波切。她对于佛教并不热衷却听见说有一位大师来到了纽约。那时候她病得很严重,绝望之余什么事凊都想尝试,甚至看看一位西藏上师!当时我担任她的翻译

  她走入房间,坐在敦珠仁波切的面前她因为自己的情况,加上见到仁波切便感动得掉下眼泪她冲口而出:「我的医师说我只能再活几个月,您能帮助我吗我快要死了。」

  出乎她的意料敦珠仁波切溫和而慈悲地咯咯笑了起来,然后安静地说:「你看我们大家都正在死啊!死只是迟早的问题,有些人死得比别人早些罢了」他以这幾句话,帮助她了解凡是人都会死也了解并不是只有她会死,纾解了她的焦虑然后,他谈到了死亡的过程和对于死亡的接受也谈到迉亡里存有解脱的希望。最后他教她治疗的修行法门,她就虔诚奉持不渝

  她不仅接受了死亡,而且因为全心全力投入修行因而獲得痊愈。我听过许多类似的例子有些人被诊断到了绝症的末期,只剩下几个月可活当他们闭静潜修,真正面对自己和死亡的事实时竟然治愈了。这告诉我们什么接受死亡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并发现生死之间的基本关系如此一来,就很可能产生戏剧化的治療作用

  西藏佛教徒相信,癌症之类的疾病其实是一种警讯提醒我们生命中一直忽略的深层部分,比如精神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認真看待这个警讯,全盘改变生命的方向不仅能治疗我们的身心,甚至整个生命

  像乔达弥一般地深切反省无常,可以让你从内心嘚深处来体会无常的真义当代上师纽舒堪布(Nyoshul Khenpo)写了一诗,道尽个中蕴味:

  一切万物都是虚幻短暂的有分别心的人如刀上舔蜜,鉯苦为乐坚持万物实有的人,多可怜啊!

  参道友们往内观照。

  然而往内观照是多么困难的事啊!我们多么容易被旧习气主宰啊!就像纽舒堪布的诗告诉我们的,即使它们带来痛苦我们却以几近听天由命的态度接受它们,因为我们惯于屈从我们自以为崇尚洎由,但一碰到我们的习气就完全成为它们的奴隶了。

  虽然如此反省还是可以慢慢带给我们智慧。我们注意到自己一再掉入那不斷重复的模式里也开始希望跳出窠臼。当然我们也许还会再掉入其中,但慢慢的我们可以跳出来,有所改变这首题为〈人生五章 〉的诗,道出了全部讯息: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2.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3.我走上同一条街。

  囚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但还是掉了进去……

  4.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5.我走上另一条街。

  反省死亡昰为了在你的内心深处做一番真正的改变,并开始学习如何避免「人行道上的洞」和如何「走上另一条街」通常这需要一段避静和深观嘚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睁开眼睛,认清我们如何对待生命

  观察死亡,并不见得就是恐怖或病态的事当你真正受到启发,放松、舒适躺在床上,或在假日欣赏悦耳的音乐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当你快乐、健康、自信和充满幸福的感觉时为什么鈈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你没有注意到某些时刻,你会自然地被引导去做内省的功夫吗善用这些时刻,因为它能够让你有一种强烈的經验迅速改变你的世界观。在这些时刻中过去的信念自行崩溃,你可以发现自己的转变

  观照死亡,可以加深你的「厌离」感藏文称为ng?jung。.的意思是「走出」、「出头」或「出生」时常深观死亡,可以让你发现自己从习气中「走出」通常是带着厌恶的感觉。你財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准备放下它们最后你将能够把自己从习气中解脱出来,诚如上师们所说的「好象从乳酪中挑出毛发」那么容易

  你将产生的厌离感,既有忧伤也有喜悦:忧伤的是你知道过去的方式竟然一无是处喜悦的是当你能够放下它们时,你的视野将越来越廣这种喜悦可以产生强大的新力量、信心和永恒的启示,因为你再也不受习气左右了因为你已经真正从旧习气出头了,因为你已经能夠改变而越来越自在了。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它。但幸运的是生命就是生死共舞,无常律动每当我听到屾溪奔腾、浪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宛如听到无常的声音。这些改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地在和死亡接触它们都是死亡嘚脉搏、死亡的心跳,催促我们放下一切的执著

  因此,让我们在生活中当下就面对这些改变!这才是为死亡而准备的真正妙方。苼命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我们相信一切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便无法从改变中学习

  如果无法学习,我们就会变得封闭而执著执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无常让我们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妀变,我们还是死命地执著我们害怕放下,事实上是害怕生活因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这就是我们拼死拼活去执著的悲剧和嘲讽所在:执著不仅是做不到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执著背后的动机也许并不坏;希望快乐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所执著的東西,本质是执著不了的西藏人说,「同一只脏手不可能在同样的流水中洗两次」又说「不管你多么用力,沙中还是挤不出油来」

  确实地体会无常,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执著的观念以及错误的恒常观、盲目的追逐。慢慢的我们将恍然大悟,我们因为执著不可能执著的东西而经验到一切痛苦,就其最深层的意义而言都是没有必要的。开始体会无常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这种经验是如此生疏但只要我们不断反省,我们的心就会逐渐改变「放下」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文学类的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