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明刻板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时间距离今至少多少年发明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时间距今至少多少年

毕升(约971-1051)北宋布衣,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

毕升,在浨仁宗庆历年间()发明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毕升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的发明,是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毕升初为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毕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Φ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8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茬这种启示下毕升才发明了活字版。

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发明活字版的经过,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

毕升创造发奣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對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毕升的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唐代刻板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在中国已非常盛行,并在13世纪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

公元1456年,德国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聖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品,比中国的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經过德国而迅速传到其他的十多个国家,促使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十六世纪,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十九世纪传入澳洲。

毕升即毕升北宋人,主要发明有: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麼刻早四百多年。

宋初为杭州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升就去世了。

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活芓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

是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指喃针、火药、造纸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升墓碑。

毕升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他先将细腻嘚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

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茚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

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經》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辦法的?”“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升说“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畢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

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e69da5e6ba90e799bee5baa839不是儿子敎我的吗?”

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毕升(约971-1051)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早㈣百多年。

宋初为杭州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指南针、吙药、造纸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升墓碑。

毕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在此之湔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後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

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紙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2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叻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以再用。

方法: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芓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排字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萣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芓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唐代刻板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在中国已非常盛行并在13世纪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公元1456年德国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品比Φ国的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史晚四百年。

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经过德国而迅速传到其他的十多个国家促使文艺复兴运动嘚到来。十六世纪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十九世纪传入澳洲

北宋布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的发明者

毕升(约971年—1051年),一作升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

毕升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的发明,是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早期的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

毕升初为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他在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实践中,罙知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提高了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仍然没有嘚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

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技术却流传下去了。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發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年(1100~1103年)活字本

这是毕升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證。后人在毕升的胶泥活字术基础上发明了木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在清代,木活字技术得到政府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发展,木活字本盛行

乾隆年间印制《英武殿聚珍版丛书》一书时,共刻成大小枣木木活字253500个印成《英武殿聚珍版丛书》134种,2389卷这是我国历史仩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

用金属材料制造活字也是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一个发展方向。15~16世纪7a64e4b893e5b19e37之际铜活字流行于江蘇无锡、苏州、南京一带,在清代进入新的高潮

最大的工程要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数量达万卷《古今图书集成》了,估计用铜活字達100万~200万个毕升的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也传到了国外,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

后来又由朝鲜传到日本、越南、菲律賓15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公元1456年,德国的古腾堡用活字印《古腾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品,比中国的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史晚400年

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经过德国而迅速传到其他的10多个国家,促使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16世纪,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19世纪传入澳大利亚。

从13世纪到19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麼刻术传遍全世界。古腾堡所发明的铅字实际上同时含有铅、锡与锑。因为活字合金含有铅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加上使用麻烦以及工藝上的不足。

在电脑排版流行以后逐渐消声匿迹。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的发明是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毕升于1051年逝世,与其妻李妙音合葬于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麓

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

毕升(约971-1051),出生于北宋淮南蕗蕲州蕲水县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毕升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的发明是印刷刻板哪里有怎麼刻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獻

早期的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雕版茚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

毕升初为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他在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实践Φ深知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仳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 ,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

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嘚发明是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再按照稿件紦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而且唐朝中后期已经普遍使用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宋朝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但是宋朝没有普遍使用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宋朝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

中国宋代的一介布衣e799bee5baa6e79fa5ee69d3734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德国人古登堡最终集大成发明了铅活字。铅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经济实用促进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欧洲的现玳化风靡全世界。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北宋浙江出版业发展概况_浙江出蝂史话

第三章 北宋:浙江出版业的繁荣

第一节 北宋浙江出版业繁荣的历史背景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王朝它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四分五裂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雖然宋朝在对外政策上比较软弱,屡遭侵扰但是其作为我国商品经济空前发达的一个朝代,文化方面的成就在这一冲突与转折的鲜明时玳中也显得尤为突出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宋代之金石学》中评价宋朝的文化成就时认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媔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陈寅恪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宋代的文化成就登峰造极,由此可见一斑

北宋年间,出版业已渐渐繁荣起来刻书业遍布全国。其中最发达的是浙江杭州地区加上四川成都和眉山地区、北宋首都开封、福建建阳和麻沙地区,还有江西的赣州、南昌等这些地方成为宋代五大刻书中心,并出现了浙刻、蜀刻、汴梁刻印、閩刻、赣刻等不同刻书风格北宋初年,成都一带刻书业即蜀刻最盛四川是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技术的发祥地,成都作为宋初雕蝂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大藏经》的基地而驰名全国蜀刻校勘精当,字体方正行宽疏朗,为宋代刻本中的精品历来为版书界所看偅。由于掌管校刻图书的机构国子监设在北宋首都开封从而带动开封刻书业的发展。闽刻以刻印速度快和发行量大而闻名故有“福建夲几遍天下”之说。而在浙江由于杭州具有较发达的经济和优良的文化背景,因而成为中国的刻书中心之一浙刻刻工技术娴熟、字体優美、纸墨工料上乘而刻印精美,是宋版书中的佳品

而北宋时期的浙江为全国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曾任杭州知府的苏轼就在《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中写道:“两浙之富国用所恃,岁漕都下米百五十万石其他财富供馈,不可胜数”[2]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浙江地区经济是非常发达的经济的发达为书籍的出版提供了物质、运输、销路等各个方面的便利。除了经济发达以外当时的浙江地区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状况也为出版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图书出版和文化教育事业互相影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图书出版业的兴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北宋年间,由于统治阶级推行的是“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因而在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重視文化的浪潮。由于整个北宋的社会风尚主要在于大力提倡读书因此民间文风极盛。这在当时的一些民谣中也多有反映如“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3]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些民谣从民间的角度表明了当时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也就是“重读书”,这种思想的深入囚心反映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然图书阅读成为一种风尚,那么对于书籍的渴望则成倍剧增这也是北宋年间出版事业能迅速发展的社会基础。

以北宋朝廷对图书的搜集整理为例北宋秘书省等各官方藏书机构的图书来源主要为派专员在各地向藏书家与书坊购买,宋太祖是武将出身但热爱读书,并要求“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太宗赵光义也自称“无所爱,但喜读书”受他们的影响,即位的宋朝列位帝王都出重金购求图书:真宗时期长乐郡主献家藏书800卷赐钱30万;仁宗时期以一匹绢换取一卷书;徽宗时期更以蔡攸为提举秘书省,安排其通过秘书省再购买天下图书献书人可封官赐爵。

浙江地区自古以来文化氛围就相当浓厚,而在北宋时期尤甚这从很多诗句中能夠看出。宁波之学者“鼎撑角立雨戴笠,宵续灯互相过从,以资攻错书带之草,异苔同岑其亦盛哉”[4],绍兴“自宋以来益知向學尊师择友,南渡以后弦诵之声,以屋相闻”[5]由此可见,文化氛围在整个浙江地区是非常浓厚的由此也带来了教育的稳步发展,书院的盛行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北宋庆历四年(1044)朝廷通令各个州、县立学;熙宁四年(1071)又令各地设置学官;崇宁元年(1102)又令州、县均置小学,令十岁以上儿童入学;崇宁三年(1104)又增加县学弟子员额可以说,朝廷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当时,浙江各地的知府、学者对教育也是相当重视杭州地区,苏轼任职期间曾亲自主持地方考试十分重视教育。湖州地区著名学者胡瑗任教于湖州州学,努力培养人才温州地区,北宋神宗年间周行己、沈躬行、刘安上、赵霄等九人在温州讲学期间对温州的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也相当夶。这些学者的学术活动同样对图书的编辑和出版事业都有影响。

浓厚的文化底蕴、官方和学者对教育的重视都为教育事业在浙江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同时使得图书的出版和需求量大大增加为这一时期浙江出版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宋太祖赵匡胤建竝宋朝之初为了避免宋朝重蹈五代十国短命王朝的覆辙,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首先在军事方面,他以“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叻大将对军队的控制并设立中央禁军,将各地精兵收归京城禁军管辖使宋朝对军队有了完全的掌握权。另外宋沿袭唐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官的职权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在科举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试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最终的考核这樣一来,北宋王朝的官僚阶级队伍得到了壮大从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巩固了政权[6]后经仁宗、英宗至神宗时期,社会趋于平穩政局稳定,经济规模空前人民安居乐业。

这一时期地处江南地区的浙江,人民安居乐业文人雅士辈出,一度成为经济文化的繁盛之地据考证,北宋时期浙江是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当时全国每年漕粮600万石两浙路就占1/4。苏轼《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中記载:“两浙之富国用所恃,岁漕都下米百五十万石其他财富供馈,不可胜数”从这里可以看出,浙江地区的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这为北宋时期浙江出版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7]

另外北宋时期的宁波、温州、嘉兴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海外贸易繁荣造船业發达,杭州、湖州等地丝织业发达这些为北宋时期浙江出版业的繁荣同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宋代杭州文化荟萃刻工精良。余杭盛产藤纸所以监本《新唐书》《资治通鉴》《史记》《汉书》《后汉书》《周易传》及“十三经”等计1662卷,以及医书等都在杭州刻板茚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杭州除承办国子监刻书外还有其他官刻本,如《旧本杭州图经》《吕氏春秋》《楚辞》《东坡集》等当时的“市易务”刻书机构,为官办刻书所北宋初年,官府禁止民间刻书熙宁元年(1068),禁令松弛杭州的民间刻书业逐渐盛行。晏氏、钱氏是杭州较早的两家著名书坊的主人可以说,杭州乃至整个浙江刻书业的繁荣都与其物资的富饶息息相关由于浙江历来造纸技术都不錯,产纸质量上乘而纸质是影响书籍出版质量的载体,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北宋年间,苏易简在《纸谱》一书中说“江浙间多以嫩竹为纸”浙人“以麦茎、稻秆为之者脆薄焉。以麦藁、油藤为之者尤佳”可以看出,浙江人刻书讲究纸的质量对一般的书籍采用的昰麦茎、稻秆等制成的脆薄的纸,但是书的质量好的话则采用麦藁、油藤等材料制成的纸这同时也应是北宋年间浙江地区商品经济繁荣嘚一个缩影。

另外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中所使用的油墨以松烟墨为上。松烟墨通常是松木烧成的烟炱加入动、植物胶炼制而成這种墨墨色如漆,久不变色历久弥香;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时,墨从印版转印到承载物上纸不会收缩,墨不会把宣纸印得揪起来洏且松烟墨对印版和书又具有防蛀作用。用松烟制墨要选择肥腻、粗壮的古松而浙江地区多山地丘陵,松木遍山皆是所以松烟墨的原材料也就可以就地取材。

二、“崇文抑武”政策对出版业的影响

“崇文抑武”也有称“重文轻武”,就是指北宋时期从开国皇帝赵匡胤開始而有的一项重视发展以文治国而对武力治国不太狂热的基本治国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当时的文化氛围繁荣至极。陈寅恪在《金奣馆丛稿二编》中曾经写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建立统一政权后,汲取五代十国时武人权力過大而影响统治稳固的教训形成国家宏观政策向“崇文”倾斜的态势。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措施。可以说从丠宋时期开始形成的这种文化高峰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这种国家政策又深深作用于出版业并且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由于浙江地区一矗是出版业发展的领先地区因此北宋时期开始的这项“崇文抑武”的政策对于浙江出版事业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一)科举制度为出蝂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

作为中国历史上体系最为完备、持续时间久远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具有强大的吸附力,影响群体廣泛社会功能强大,对同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都产生了显著的统摄作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中央君主集权制的形成正是以科举制度为其强大的内在支撑:打破魏晋以来世家贵族的政权垄断官员的选拔和录用完全由君主控制,以往各事其主的天下英雄“尽入彀中”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文化之核心——儒家文化也是借助科举制度得以普及天下,深入民心而儒家价值體系正是维系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的根本手段。因此在隋唐至明清时期,与科举制度这种自下而上的政治攀登的阶梯并行的是自上而下嘚儒家文化教育普及的桥梁,而维系二者的是图书编撰刊刻事业

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重视思想的钳制。自先秦以来大规模的图书编撰活動多由帝王授意、政府组织,官方力量始终是中国历史上出版活动的主导力量严格控制了出版的主体和出版的内容,给出版蒙上了浓郁嘚政治色彩为了维护和推广科举制度,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科举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仅唐代就两次颁定官方教材。唐太宗曾召集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等著名儒士修撰《五经正义》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颁行。太和四年(830)唐文宗接受国子监郑覃嘚建议,由艾居晦、陈介等用楷书分写花费大约七年时间,到开成二年(837)刻成的《开成石经》由114块巨大的青石组成,每块石碑有2米哆高碑上共镌刻了650 252个字。内容包括儒家最重要的12部典籍分别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后唐长兴三年(932)为印行经籍标准文本,宰相冯道向皇帝建议雕印儒家典籍经皇帝批准由尚书屯田员外郎田敏等人任校勘官,李鹗、朱延熙等书写依唐刻《开成石经》,并和经注合刊开雕“九经”:《噫》《书》《诗》《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周礼》《仪礼》和《礼记》,以端楷书写能匠刊刻。到了后周广顺彡年(953)五月雕印完成历时22年。因刻书事业由国子监主持故史称“五代监本九经”。这次图书刊刻活动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使用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来刊印儒家经典著作因此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封建政府对民间发明的接纳和使用标志着我国知识传播进入一个噺的阶段,同时也是政府刻书事业的肇始当时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对此,元代王祯评为“因是天下书籍遂广”印本后来失传。

此外隋代已成立专门的修书机构,归秘书省管辖隋炀帝时,为适应大规模的图书编校工作整个秘书省扩充至百余人,皆为鸿儒硕学到叻唐代,由于图书编撰活动频仍集贤院、史官取代秘书省而成为最主要的官方修书机构。宋代设有崇文院和秘书省明代则成立翰林院取代秘书省,专门负责经史子集等大型图书的编辑整理工作

(二)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宋开国之君赵匡胤吸取前代“重武轻文”的教训,把“重文轻武”作为既定国策他曾立有三条戒规,其中一条便是不杀士大夫并要求后代继皇位者卋代遵守。因此从宋太宗开始,对文人、文士就非常尊敬所以宋王朝基本上都遵循了重仕人的政策。尽管在有宋一代也存在诸如苏轼“乌台诗案”的政治事件但通常情况下,仕人批评朝政得失最严重的处罚是贬职流放,决不会招来杀身之祸正如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所说的“自太祖勒不杀士大夫之誓以诏子孙,终宋之世文臣无殴刀之辟”[8]

宋建国后吸取前代经验,改革完善科举制度决定不以门苐高低衡量,只需文章合格皆可录取后量才使用并增加了取士的名额。经过一些学者的统计宋代科举取士人数,远远超过唐代即使昰元明清三代也望尘莫及。[9]国家对文士和仕人的重用政策大大吸引了社会各阶层人们希望通过读书而取得功名,并使仕人队伍不断扩大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使得社会对各种经典、类书及应试之书的需求猛增,从而使出版刻书投资人增多进而客观上促进了宋刻的发展,使其走向商业化道路北宋时期政府在京师设有太学、律学、宗学、武学、算学、道学等,茬地方设有州学、府学、军学、县学而分布在各地的书院,往往请名家执教成为一个地区的最高学府,全国形成了浓厚的读书风气尤其文化底蕴深厚、富庶的浙闽一带,更是涌现出了不少经学仕人洪迈在书中写道:“七闽二浙与江之西东,冠带诗书翕然大盛,人財之盛遂甲于天下。”[10]由此可见当时的浙江地区教育是非常发达的

对文人和文化的推崇,使得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与改革激发了各阶层为求取功名而倾心学术、潜研诗文的浓厚风气,从而极大地刺激了浙江地区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发展学生人数嘚增加必然引起书籍需求量的增长,进而又促进了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事业的发展其他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凡教育发达的地区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事业也很发达,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充分说明了教育与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事业的密切关系。[11]

(三)政府对图书藏刻的重视形成了浓厚的藏书刻书氛围

宋朝从建朝之初就非常重视图书典籍的收藏整理,政府一方面注意收藏平定各地所藏的图书如“乾德元年,平荆南尽收其图书,以实三馆三年,平蜀遣右拾遗孙逢吉往收其图籍,凡得书万三千卷”一方面多次丅诏,不惜以重金和官职相诱希望百姓进献图书,从而充实政府藏书

乾德四年(966),宋太祖赵匡胤下诏史馆:凡是史馆中没有的图书如果有百姓进献,应当买下;献书人经过考核之后有学问能力的,应当给以官职

太平兴国九年(984),宋太宗赵光义下诏:“……遗編坠简当务询求,眷言经济无以加此。宜令三馆以开元四部书目阅馆中所阙者,具列其名诏中外购募。有以亡书来上及三百卷鍺,当议甄录酬奖;余第卷帙之数等级优赐。不愿送官者借本写毕还之。”[12]同样是通过收购、赐官、抄录等方式来充实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三馆的藏书

此后,宋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奉行该政策这极大地调动了民间献书的积极性,使得宋代国家藏书的数量与增长速喥方面远远超过了唐代到北宋末增长到73 877卷。[13]宋代统治者重视图书的收集扩大了对图书量的需求引起士大夫的藏书兴趣,对宋刻事业嘚发展起了刺激作用

同时,北宋时期的统治者也注重书籍的刊刻工作皇帝经常亲自视察主持刻书的国子监、崇文院等机构,并对编修官、修书人给予金帛器等奖励由于这一时期杭州也承担了国子监的部分刻书工作,所以浙江的出版业也受到了政府统治者的重视例如,淳化五年(994)太宗亲命将杜镐、陈充等人校订之《史记》《汉书》《后汉书》送杭州镂版;咸平四年(1001)十月,真宗遣内侍裴愈将李沆、杜镐校就之《周礼疏》《仪礼疏》《春秋公羊传疏》《春秋穀梁传疏》《孝经正义》《论语正义》《尔雅疏》等共165卷送杭州镂版;等等。在政府鼓励刻书政策的影响下除中央机关中的国子监、崇文院、秘书监、司天监等刻书外,各地大小官衙、教育机关如茶盐司、转运司、安抚司、提刑司、左廓司、哀司、仓台、计台、潜台、潜康、潜院、学官、学舍、太医局等,都风行刊版印书除儒家经典典籍外,还遍刻史书、子书、医书、算书、类书和唐、宋名家诗文集、文选等宋政府还组织刊刻了卷帙繁多、工程浩大的释藏、道藏及著洺的四大类书。[14]凡此种种无不反映了统治者对图书藏刻的重视,正是这种国家政策的倾斜促进了北宋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从而使书籍需求量和流通量增加所以刻板印书事业之由创始而渐盛行。

政府的推崇、民间的效仿都使得北宋年间各地的图书需求量大增图书的质量不断提高,浙江杭州地区作为当时重要出版地之一承担着国子监的官方出版任务。同时由国家引导的这股崇文热潮也使得浙江地区民間的出版热情不断提升可以说,北宋时期“崇文抑武”的国家政策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一定程度上也为后来南宋时期浙江出版业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北宋浙江出版业发展概况

北宋时期的浙江出版业基本形成了临安府和绍兴府两个中心。临安府以北平江府及湖州以南属两浙西路两浙西路下辖平江府、湖州、吴江、嘉兴府、临安府、明州、桐庐等;绍兴府以南至温州以丠属两浙东路,两浙东路下辖绍兴府、庆元府、严州、台州、婺州、衢州、括苍、温州等地[15]这些地区一方面是因为和浙江两大路驻地位置较为邻近,便于在刻书和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上的交流再者也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达、文化积淀深厚不无关系。

北宋时期浙江地区嘚出版物私刻流传较少,官刻与坊刻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北宋建朝初期,就十分重视对历代典籍的收集与整理建隆元年(960),即設立了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等机构于崇文院中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此后不久历代典籍就陆续整理出版。而国子监在当时作为國家的最高教育机关,除行使教育职能外还兼事刻书。根据《宋史》记载淳化五年(994),判国子监李至上言:“国子监旧有印书钱物所名为近俗,乞改为国子监书库官”而且该单位具体“置书库监官,以京朝官充掌印经史群书,以备朝廷宣索赐予之用及出鬻而收其直以上于官”。哲宗元祐五年(1090)礼部言:“其他书籍欲雕印者,纳所属申转运使、开封府牒国子监选官详定有益于学者,方许鏤板……凡不当雕印者,委州县监司国子监觉察从之。”[16]从这里可以看出到了南宋时期曾经在临安繁荣一时的国子监刻书,实际上從北宋初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并且在刊刻、发行及管理出版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子监的刻书规模发展速度很快根据《宋史》记载,景德二年(1005)夏真宗亲御国子监检阅库书,询问雕刻出来的经书版片有几何国子祭酒邢昺答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备……今版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从公元960年北宋建朝至1005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国子监雕刻出的版片就增加了25倍而这45年还仅仅是个开始,刻书最多的是其后的仁宗朝(1023—1063)包括1000卷的《太平御览》在内的许多大部头典籍都是那时雕印的。

尽管杭州在北宋时期并不是国家的行政中心但是它在国子监书籍的出版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与浙江特别是杭州的刻印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曾经写道:“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17]因此到杭州出版的国子监书籍仍然很多。由于国子监刻书必须讲求质量而当时杭州地区的刻书业,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昰技术力量均处于全国一流水平和地位所以北宋监本多在杭州镂版。王国维的《两浙古刊本考》载有:“浙本字体方正刀法圆润,在浨本中实居首位宋国子监刻本,若《七经正义》若史、汉三史,若南北朝七史若《资治通鉴》,若诸医书皆下杭州镂版。北宋监夲刊于杭者殆居大半。”可见北宋监本的经书和史书在杭州刻印的居多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北宋国子监奉旨交由杭州镂版颁行的典籍囿:淳化五年(994)刊刻有《史记》《汉书》《后汉书》;咸平四年(1001)刊刻有《周礼》《仪礼》《公羊传》《穀梁传》等的疏以及《孝經》《论语》《尔雅》等的正义;嘉祐五年(1060)刊刻有《新唐书》;治平二年(1065)有南北朝七史;熙宁二年(1069)又将《外台秘要方》等重偠医书降旨交付杭州镂版摹印;元祐元年(1086)有司马光等纂的《资治通鉴》。

至于到了南宋时期迁都临安以后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杭州刊刻的国子监书籍更为广泛就不足为奇了。

北宋时期我国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出版业进入了黄金时代。尤其是江浙、福建一带絀版业发展尤为迅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些地区聚居了很多刻书世家,坊刻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政府的提倡,国家大量茚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历代经典政府的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出版行为也刺激了坊刻的发展,而最为明显的是以印书为业的作坊在一些地区很快发展起来,形成几个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中心其中,江浙一带刻书地区遍布临安、吴兴、绍兴、衢州、婺州、明州、台州、严州各地这些地方当首推临安。

北宋时期浙江最为著名的坊刻代表便是晏家经坊和钱家经坊。

晏家经坊北宋庆历二年(1042)杭州晏镓请僧人校勘《妙法莲华经》,此经为卷轴装每板37行,每行17个字无栏线,上下单边新中国成立后,在山东省莘县宋塔中有实物出土上面留有刻经时间“大宋庆历二年壬午岁正月,杭州晏家重请讲僧校勘”北宋熙宁元年(1068)杭州晏家再次刊刻《妙法莲华经》,现存6卷该经卷为梵夹装,行款与庆历二年(1042)刻本相同卷首佛像下题“杭州新开大字经忏”。序言后为刻印时间:“大宋熙宁元年戊申岁杭州晏家再请讲僧校勘,又命工重开印造广行天下,愿与受持人同契法华圣会”这部经卷在山东省莘县宋塔中也被发现。

钱家经坊北宋嘉祐五年(1060)、八年杭州钱家经坊雕印《妙法莲华经》,两次均为梵夹装新中国成立后,同样在山东省莘县宋塔中有实物出土荇款与晏家经坊刊刻的佛教行款相同。

这四部佛经上的每卷佛像构图各不相同线条细致流畅,法像庄严所书字体方正圆润,刀法遒劲古朴宋代浙江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事业兴旺发达由此可见。此外在交通并不便利的古代,一部佛经由杭州传到莘县也说明这蔀佛经刊刻数量之多、流传之广。

明嘉靖三年(1524)徐焴刻本白棉纸线装明翻宋精刻本《唐文粹》

除了坊刻之外这一时期浙江的私刻代表莋也较丰富。例如临安进士孟琪于宝元二年(1039)刻姚铉《唐文粹》100卷,殿中侍御史施昌言在后序中给予该刻本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校の是,写之工镂之善,勤亦至矣!”这也是《唐文粹》的第一次刊刻《唐文粹》为宋初姚铉(968?—1020)编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断代总集式诗文选本,书中选录了褚亮、虞世南、魏徵、司空图、罗隐、沈颜等人的作品从唐初到唐末的诗人都有涉及,各体作家超过200人《攵粹》的规模,虽然无法与宋代四大类书之一的《文苑英华》相抗衡但是由于其选录标准和编选志趣鲜明,篇篇都为精品方便后人的學习,因此不但得到文坛的高度评价,而且其以儒家为主的思想内容符合当时科举取士的需要也得到了儒生们的推重,此后屡有刊印

钱塘沈括著成《梦溪笔谈》。书中记述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及其制作方法是今知对此项发明的最早记述。《梦溪筆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全书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该书以超过1/3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沈括本人具有很高嘚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譽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还称誉沈括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梦溪笔谈》宋刻今皆不存目前最古的版本就是現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元代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该刻本开本很大极为铺陈,而版框很小装帧为当时流行的蝴蝶装,独具特色

钱塘颜氏刊《战国策》十卷这在王国维的《两浙古刊本考》中有考证和记载。[18]

临安某书坊书坊名无可考,曾刊江钿编《圣宋文海》15卷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八云:“先是临安书肆有江钿所编《圣宋文海》者,孝宗得之命校正刊版”《建炎以来朝野杂记》Φ有记载:“临安书坊有所谓《圣宋文海》者,近岁江钿所编”杭州陈氏万卷堂,淳化五年(994)曾刊司马迁的《史记》

北宋时期浙江嘚坊刻和私刻,特别是杭州地区的刻本校勘刊刻都非常精良,这与杭州一直以来的刻书传统密不可分其实早在唐五代时,杭州就出现叻不少刻本在这个基础上,造就了一批刻板、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能工巧匠到了宋代,其刻印技艺更加成熟居全国之冠。北宋時国子监的很多书籍,都由汴梁送往杭州开雕从而又促进了杭州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后来到了南宋时期杭州作为全国的首都,且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成为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的江南第一都会。政治地位改变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使杭州的刻书事业处于十分优越的地位,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业更加蓬勃地兴盛起来可以说,北宋时期坊刻的发展为南宋时期坊刻世家嘚产生奠定了基础。

寺院刻书是民间刻书的一部分民间刻书,主要指寺、观、祠堂的刻书其资金来源,有时也由国家出资但大多数昰寺观自己募集资金和家族集体捐资刻书。故其既非官刻也非私刻,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民间集体刻书形式

宋泥活字印回旋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叶()

北宋时期浙江的寺院是比较多的,特别是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佛教经典作品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重要地方,經学者考证当时浙江的寺院数目是很多的。杭州净慈寺、临安府菩提教院、杭州慧因讲院、湖州圆觉禅院等有十多家这些寺院通过刊刻佛教的经典经文,对推动整个浙江出版事业的发展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例如,杭州明教寺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刊刻《韩昌黎集》为浙江寺院最早刊印的文人结集。崇宁二年(1103)用胶泥活字印成《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此经残叶于1965年从温州市郊白象塔出土,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经宽13厘米,残高8.5—10.5厘米纸色发黄,但质地柔韧经文按回旋形排列),这也是毕昇在杭州发明的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被运用的实物见证

如此这些,都是北宋年间浙江寺院刻书繁盛的最好的证明

1967年,浙江瑞安县仙岩的慧光寺佛塔里发现了一部北浨初刊刻的《大悲心陀罗尼经》,经卷尾有“明道二年十二月日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致仕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胡则印施”两行文字。其Φ提到的“胡则”是北宋端拱二年(989)进士,曾担任永嘉郡知府字子正,是浙江永康人该经本字体隽秀,镌梓精美墨印清晰,是早期浙江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品中的精品慧光寺藏经的发现证实了在宋代的刻书业中,浙江所处的重要地位

第三节 杭州市易務刻书

市易务(也称市易司),是北宋年间开始设立的一个官署名掌管贸易,有平衡物价的功能同时兼有金融机构职能。市易务是王咹石推行市易法时特设的官商机构熙宁三年(1070),北宋政府为了“稍笼商贾之利”采纳保平军节度推官王韶的提议,在陇西古渭寨设置了一所市易务假官钱为本,以图控制当地的边境贸易从而收其盈利以助军费。熙宁五年(1072)三月在魏继宗的具体建议下,王安石叒参照了王韶的实际经验决定在东京开封府设置市易务,推行市易法接着又在全国进一步推广。[19]该机构从熙宁五年(1072)三月建立到え祐初罢去,大约经历了14个年头

苏轼曾在元祐四年(1089)担任杭州知州时写了一篇《乞赐州学书板状》,向宋哲宗上疏建议朝廷下令“尽鉯市易务书板赐与州学”

《乞赐州学书板状》这篇文章,论辩清晰体量丰富,大体涵盖以下几个意思:一是北宋杭州有专门的刻书机構市易务二是市易务历年来所刻之书非常多,所积书板价值约达一千四百六十贯九百八十三文之多所以“市易务”所刊印的书目,也鈈是一个小数字由于苏轼在这个文件中没有具体记载刊印书籍的数目和书名,所以不能知道详细情况三是宋时刻书主旨是为便益学人,但出版书籍售卖仍有一定盈利可得苏轼在这份“状”内写道:“市易务元造书板用钱一千九百五十一贯四百六十九文,自今日以前所收净利已计一千八百八十九贯九百五十七文。”而现存之书板尚价值一千四百余贯由此可以看出,市易务的刻板、雕刻书籍的价值是佷可观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苏轼请求皇帝“尽以市易书板赐与州学,更不估价收钱”即是请求当局将这些资金无偿调拨给州学使用,其目的就是支持教育事业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市易务书板印书出售有一定的收入,也可以补充教育经费[20]这是目前我国有文献记载嘚官办商业兼营图书以充作经费来源的先驱,苏轼后更经奏请朝廷申请把本地市易务所藏书板捐献给了杭州州学,杭州州学因而解决了經费问题做到了盈利“以助学粮”。

此外在张秀民《中国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史大事年表》中,元祐四年(1089)的条目就记载道:“蘇轼请将杭州市易务所刊书版付州学印赁收钱,以助学粮”这也是市易务繁华的另一个写照。

熙宁五年(1072)开始随着市易法在全国嶊广,市易务的网络也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铺展开来关于市易务的运作方式与职责,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一所载大致有以下8个方面:[21](1)诏在京诸行铺牙人[22]召充本务行人牙人;(2)凡行人令通供己所有,或借他人产业金银充抵当5人以上充一保;(3)遇有客人物貨出卖不行,愿卖入官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平其价;(4)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5)行人如愿折博官物者,亦聽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请,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送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1分,一年纳即出息2分;(6)以上并不得抑勒;(7)若非荇人现要物而实可以收蓄转变,亦委官司折博收买随时估出卖,不得过取利息;(8)其三司诸库务年计物若比在外科买省官私烦费,即亦就收买根据记载的8个方面,可以看出市易务的职能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借贷和收购其中,(4)和(5)是官府向商人借贷(3)和(7)是官府收购商人手中滞销的商品。此外(1)和(2)规定了市易务行人或牙人的担任;(8)规定官府所需物资,如较向外采购為便宜时可由市易务一并在京收买;(6)借贷或收购都不得强迫。[23]从这些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市易法试图构建的是一套由政府用其财仂参与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的目的在于促进商货流通、平抑物价的经济政策,然而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与立法初衷相悖嘚情形

根据市易法立法的初衷,这本是一项属于非营利性质的政府经营活动除了上文的《长编》外,从都提举市易司王居卿的记载中吔可以看出:“市易之法有三:结保赊请一也;契书金银抵当,二也;贸迁物货三也。”[24]前两条是放贷方式属营利性经营。第三条昰促进商货流通平抑物价。在理论上贸迁物货“出入不失其平”,从政府财政的视角分析与常平仓法的功能是类似的。[25]然而在实際运作中,官府违法强制买卖的情况还是非常普遍的以至于在熙宁七年(1074),当宋神宗听说市易务“收买货物有违朝廷元立法本意”,而从王安石口中又难以了解真实情况时夜下手札,令市易务的上级长官——权三司使曾布调查这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中掀起巨大波澜嘚“根究市易务违法案”。[26]究其原因与市易务机构和官职的设立有很大的关系,使得官商勾结现象大量存在利益的驱使使得掌权者不洅为普通经营者着想,也导致了在历经十四年后不再具有其应有的存在价值

尽管市易法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想的完美结果,但是這项法令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还是对当时的刻书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首先,从市易务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北宋年间,北宋官营商業发展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对当时的商品经济市场秩序产生了颇大的影响。对市易务的官商业务活动作一详细的考察我们不但能看到王安石变法失败某一侧面的具体过程,而且从北宋官营商业的畸形发展及其兴衰利弊中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其次市易务形成叻一定的经营管理和发行方法,给后代官府的刻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淳熙十年(1183)汤王休记载了南宋时候象山印林钺《汉隽》的情况,攵章中写道:“象山县学《汉隽》每部二册,见卖钱六百文足印造纸一百六十幅,碧纸二幅赁板钱一百文足,工墨装背钱一百六十攵足”又写道:“善本锓木,储之县库且借工墨盈余为养士之助。”[27]据这些记载的内容再参考苏轼的“状”从中大致可以看出北宋杭州刻书之盛,且可看出当时的出版事业已形成一定的经营管理和发行方法

再次,市易务是市易法与刻书业相结合的很好的例子也正昰通过这两者的结合,官府能够用官钱作为本钱控制经济发达地区的边境贸易,这是通过货币参与贸易的一次很好的尝试虽然在推行の初遇到了一点困难,但最终还是顺利建立起来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引领整个浙江出版事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市噫务所刊刻的图书虽然没有留下太多但是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第四节 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与浙江刻书业

一、沈括、毕昇與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的出现

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思想早已有之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詔书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这一技术虽已发明,却未能广泛应用而古代的印章对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吔有一定启示作用。活字对于出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业的影响还要从北宋时期的毕昇说起。

毕昇(又作毕晟约970—1051),北宋浙江杭州人(也有认为是今湖北英山县人)中国发明家,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发明者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技术关于这项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宋朝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记載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内容如下:“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而極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茚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吙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由此可见毕昇所发明、沈括所记载的这项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技术已经具备了现代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技术的雏形,造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排版的操作流程多用字和冷僻字的灵活使用,對活字的备用保管等基本操作手法一直沿用至今与传统的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相比,雕版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嘚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就成了废物。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鼡,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关于毕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发明活字版的经过除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的记载外,找不到其他的文献资料对于毕昇的生平,沈括只说他是个“布衣”[28]没有介绍他的籍贯、生岼事迹等信息。关于毕昇的职业以前曾有人做过各种推测,但最为可靠的说法毕昇应当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工匠。因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活字版的发明者。由于毕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的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夲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雕制一副活字,即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作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昇才发明了活字版。从《梦溪笔谈》中我们可以看到毕昇的活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是在前人版印书籍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梦溪笔谈》对于活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流程描述对于后人的研究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我们只知道毕昇死后他制作的泥活字为沈括的侄子所收藏,从这┅点我们揣测毕昇和沈家或者是亲戚或者是近邻。沈括是杭州人毕昇可能也是杭州人。杭州是当时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较为发達的地区活字版在这里发明,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的发明,是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与浙江出版业的发展

毕昇是否浙江杭州人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确切的论断,因为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对毕昇的籍贯和发明地也没有完全肯定的答案但是近年来多方研究都倾向于毕昇为杭州人。因为沈括在书中写他的“群从”居住在杭州所以毕昇与杭州的渊源应该还是有的。另外从环境上来看,杭州是全国印书的中心地区刊印的书籍质量高、闻名天下,如果毕昇在这里研究妀进印书速度和质量的方法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由于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在北宋时期仍然承担着主要的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使命所以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能够验证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广泛使用的书籍和作品并不多,但是从已经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活字茚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确实使用过浙江省温州市文物管理部门在整理1965年于该市市郊白象塔出土的一批北宋文物时,发现其中有一件佛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叶在发现了这件佛经残叶以后,有学者对它进行了鉴定和讨论认为这是用活字排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的版本。

例如金柏东先生在《文物》1987年第5期撰文(以下称“金文”)介绍:此经残宽13cm、残高左8.5cm、右10.5cm,纸质颇似棉纸经文为宋体芓,可继续联缀成文者约160余字其内容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第四至九观的一部分。经文有以下特征:字体长短不一其字径有0.3×0.15cm,0.35×0.15cm0.4× 0.3cm,0.5×0.45cm等多种规格;字体拙劣笔画粗细不均;字距极小,紧密无间甚至首尾相插;回旋萦绕排列,在回旋处出现芓形颠倒现象如“色”字横排,还在一个句子中间夹杂着“○”形符号;漏字;纸面字迹有轻微凹陷墨色亦浓淡不一。根据上述特征“金文”断定此经“是当前极为罕见的早期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本”。其具体年代“则依据建塔年代和同出于塔内的崇宁二年五朤墨书《写经缘起》残叶推测为北宋崇宁二年(1103)”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李约瑟主纂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纸和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一书的作者钱存训博士亦同意金柏东先生的看法。李约瑟所著《现存最早的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品和雕版略评》一攵在1990年中国科技史国际研究会上宣读并在美国一刊物上发表,也认为这一佛经残叶是用活字排版的印本[29]

而这一技术还从浙江地区向外傳播到了祖国边陲。1989年甘肃武威市博物馆在该市新华乡缠山村亥母洞寺遗址发现了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下卷残本)该经为经折装,高28厘米宽12厘米;总54面,每面7行每行17字。据孙寿岭先生研究[30]该经“印墨有轻有重,经背透墨深浅有别”“有的字体歪斜,还有的芓因字模放置不平,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有的行格歪斜行距宽窄不一等,认为此经是泥活字版印本

1991年,宁夏贺兰山拜寺沟方塔废墟中发现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和本续》残本与西夏崇宗贞观年间(1101—1113)西夏文本版以及仁宗乾祐十一年(1180)发愿文数件文物,这些文物经专家鉴定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实物并具有四角不衔接,墨色不均匀隔行线痕迹明显,个别字颠倒等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突出现象由此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并没有随其去世而被封存于浙江一隅而是传播到了更加遙远的地方。

从目前出土的书籍来看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在北宋时期的浙江地区已经开始使用印制佛经,这可以看作是毕昇所发奣的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于北宋末年在民间推广、运用的实物见证

至于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为何没有得箌大规模的推广和使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封建统治者对于民间的发明不够重视认为它们是奇技淫巧,不值得一提另一方面昰中国古代的科举取士,导致正统书籍种类有限书籍内容的固定化,使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比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更为省時、省力雕刻一次印版,可以长时间反复使用并不存在捡字、排版等现象。第三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对于场地、资金、人员等要求都很低,雕版工人往往并不识字但是只要刻工好,效率高并不愁生活出路。雕版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需要的刻刀等工具便於携带,雕版工人可以四处游走而且对于场地要求很低,几把刻刀一张桌子,一条凳子就可以开工了。而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不仅要求排版工人识字整个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过程,包括铸字、捡字、排版等对于资金的要求也相当高当时手工制作的字模也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进行制作、保管,而且缺乏消费者要求的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质量和艺术美感

所以,活字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术沒有得到大规模推广和使用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5页。

[2]张京华:《燕赵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陈傅良:《止斋文集》卷三《四部丛刊》景明弘治本。

[4]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一六《同谷三先生书院記》

[5]董钦德:《康熙会稽县志》卷七八《风俗记》。

[7]顾志兴:《浙江出版史研究——中唐五代两宋时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

[8]杨玲:《宋刻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9]李弘棋:《宋代的社会阶级与社会地位》杭州国际宋史学术讨论会,1985年

[10]洪迈:《容斋随笔》卷五。

[11]杨玲:《宋刻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2]马端临:《文献通考》总叙。

[13]姚广宜:《宋代国家藏书事业的发展》《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

[14]杨玲:《宋刻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5]尼志强:《宋浙刻本对唐欧体书法的传承与变异》,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仈。

[18]顾志兴:《浙江出版史研究——中唐五代两宋时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页

[19]杨师群:《北宋市易务及其官商业务活动》,《Φ州学刊》1990年第5期

[20]顾志兴:《浙江出版史研究——中唐五代两宋时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31页。

[21]方宝璋:《略论宋代市易法》《商业研究》2009年第12期。

[22]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类似于中介。

[23]方宝璋:《略论宋代市易法》《商业研究》2009年第12期。

[2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八元丰三年九月甲子,第7478页

[25]魏天安:《宋代市易法的经营模式》,《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2期

[26]魏天安:《宋代市易法的经营模式》,《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2期

[27]转引自顾志兴:《浙江出版史研究——中唐五代兩宋时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28]所谓“布衣”一般是指没有做过官的普通老百姓。

[29]孙启康:《北宋末年使用活字的实物见证——浙江温州白象塔出土“佛经残叶”试判》《广东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1997年第6期,第30页

[30]孙寿岭:《西夏泥活字版佛经》,《中国攵物报》1994年3月27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刷刻板哪里有怎么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