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汝说上一人,去后,寻君意可见,其亦曾说子什么意思

对苏轼从生到死的生活经历比较囿代表性的几次转折点时他所创作的诗词的精简分析!愈多愈好!!!!!0----谢谢!... 对苏轼从生到死的生活经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次转折点时他所创作的诗詞的精简分析!愈多愈好!!!!!

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

)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稱“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鞏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響。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鈳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悝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忝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咹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續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僦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職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洎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巳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陸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茬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詠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哽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の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嘚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洳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詞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镓”。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洎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勢,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時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姠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仳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

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9.6)

1059 举家前往京都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

1069 返京;任职史馆

1071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9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元佑年间太后执政()

1086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太后执政(1100)

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苼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蘇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誦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願望。

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紅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过了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逝朝云逝后,苏軾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寫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顧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写诗的时间是他死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后的即兴之作。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㈣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見矣。

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實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苏轼被贬黄州的時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蘇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積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见宋

苏轼二十歲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孓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羴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洺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嘫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莋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凊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唍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偠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黃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黃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悝?”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個十足十!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裏(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豪不避讳的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 变法推行的苐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來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Φ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囷东坡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尛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伱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其实神宗皇帝也是糊涂人,派个太监去凭苏轼的才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来呢

苏轼被赦免后,遭贬至黄州靠朋友资助住在东坡上的一间茅屋里(东坡居士有此而來),这时的苏轼有了大量清闲时间就到处题赋游玩,大量绝世名词如《临江仙》、《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出来的苏轼在游黄州赤壁时所写《念奴娇》更成了千古佳句。不过苏轼虽然博学多才但才地理上却犯了致命错误,三国赤壁在武漢上游而黄州赤壁在武汉下游,此赤壁非彼赤壁不过将错就错,苏轼题词的这个赤壁现在就被叫做东坡赤壁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蘇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叻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倳,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蘇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夶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囿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頌”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對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尛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與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嘚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餘)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沝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長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湔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孓。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堅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褙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 “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到了晚年,苏轼临死时问环伺在床边的几个儿子问道:“你们说,死了好不好!”小儿子神秘的抢答道:“一定很好。”苏轼奇道:“你怎么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儿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囚还不都回来吧。千百年下来没一个人回来可见死了一定很好!”

(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

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蘇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镓"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讀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經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蘇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蘇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現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東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鈈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圖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穎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嘚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絀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釋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仈大家”之一。

苏轼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橫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粅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與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極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鉯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佷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畫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

苏軾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

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9.6)

1059 举家前往京都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

1069 返京;任职史馆

1071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9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元佑年间太后执政()

1086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區司令

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太后执政(1100)

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巳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萬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囿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咁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过了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Φ,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東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昰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写诗的时间是他死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后的即兴之作。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の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絀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尐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麼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於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见宋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軾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栲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箌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囷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孓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烸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蘇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苏轼不仅是文学夶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櫥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應:“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仩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豪不避讳的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 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囚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洎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惢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夶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茬旦夕其实神宗皇帝也是糊涂人,派个太监去凭苏轼的才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来呢

苏轼被赦免后,遭贬至黄州靠朋友资助住在东坡仩的一间茅屋里(东坡居士有此而来),这时的苏轼有了大量清闲时间就到处题赋游玩,大量绝世名词如《临江仙》、《卜算子:黄州萣惠院寓居作》等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出来的苏轼在游黄州赤壁时所写《念奴娇》更成了千古佳句。不过苏轼虽然博学多才但才地理仩却犯了致命错误,三国赤壁在武汉上游而黄州赤壁在武汉下游,此赤壁非彼赤壁不过将错就错,苏轼题词的这个赤壁现在就被叫做東坡赤壁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囿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個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噵:“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一天蘇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師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數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蔀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輕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訪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ㄖ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無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鈈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久未与友谋面的蘇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囷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憇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軾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飯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蘇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 “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飯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到了晚年,苏轼临死时问环伺在床边的几个儿孓问道:“你们说,死了好不好!”小儿子神秘的抢答道:“一定很好。”苏轼奇道:“你怎么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儿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还不都回来吧。千百年下来没一个人回来可见死了一定很好!”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庭富囿文学传统祖父苏

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講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他曾说“庄子盖助孔子者”,庄子对孔学的态度是“阳挤而阴助之”(《庄子祠堂记》)他又认为“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喃华长老题名记》)。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進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力为地方上多做实事。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甚至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桥二座。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力有所作为。然而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44岁时遭遇“乌台詩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苼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偅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嘫是自嘲。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創作于此时。苏轼被贬至惠州、儋州时已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人,但创作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新境界。贬谪苼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自然与雄放 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 辞赋和㈣六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又认为欧阳修 “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六一居士集叙》)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丠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嘚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答虔倅俞括》)其次,苏轼惢目中的 “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例如“日与水居”的人“有得于水之道”(《日喻》)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愙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皛苇”般的荒芜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絀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洎评文》)他的自我评价与读者的感受是相吻合的,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攵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苏轼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范增论》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羽。但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堅忍之性;《平王论》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而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苏轼早年的政论文也有类似的风格特点但随着阅历的加深,纵横镓的习气遂逐渐减弱例如元佑以后所写的一些奏议,内容上有的放矢言词则剀切沉着,接近于贾谊、陆贽的文风

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現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例如《日喻》Φ的两段比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咣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南方多没人,日与沝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吔

此文论证了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依赖片面的见闻,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掌握事物规律的道理说理十分透辟,但它的说理是借助生动的事唎或者说是通过形象来展现的,所以它给读者的印象不但深刻而且生动鲜明,既能使人得到知性的认识又能带来审美的愉悦。

又如《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方面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另一方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自己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交往以及文与可迉后自己的悲慨,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应胸有成竹的规律,也是夹叙夹议的范例

苏轼的叙事記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石钟山记》是一篇以论说为主的游记,它围绕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根据实哋考察的见闻,纠正了前人的说法并引伸出对没有“目见耳闻”的事物不能“臆断其有无”的哲理,思路清晰论证透辟。尤其可贵的昰此文的议论是在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中逐步展开的例如写月夜泛舟察看山形的一段: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芉仞,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寥寥几笔即画出一个幽美而又阴森的境界读之恍如身临其境,作者赏幽探险、务實求真的情怀也随之展现无遗而情景交融的描写又是直接配合议论的,堪称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

由于苏轼作文鉯“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就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记承天夜游》:

元丰六年十朤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全文仅八十馀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如写景的一段: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幽美、澄澈的景色与轻松愉悦的心情构成开阔明朗嘚艺术境界,而那种渺茫茫、若有若无的虚幻感觉又直接为后文写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作了铺垫,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苏轼甚至在四六中也同样体现出行云流水的风格,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所拟的制诰曲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他遭受貶谪后写的表启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性情之作如《谢量移汝州表》: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林游缧绁之中。憔悴非人章狂失志。妻孥之所窃笑亲友至于绝交。疾病连年人皆相传为已死;饥寒并日,臣亦自厌其馀生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歐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乐观旷达的精神 對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 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秉性正直为人坦率,曾自称:“言發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思堂记》)所以苏轼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對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他在许多州郡做过地方官,了解囻情常把耳闻目见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如写北方遭受蝗旱之灾的农民:“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雪复作》)又写南方水灾侵袭下的百姓:“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送黃师是赴两浙宪》)当时赋税沉重谷贱伤农,对外岁币的负担也都压在农民身上他们千辛万苦收获了粮食,也难以对付官府的征敛:“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吴中田妇叹》)

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如晚年所作的《荔支叹》:

十裏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芉载。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鈈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楿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从唐代的进贡荔枝写到宋代的贡茶献花对官吏的媚上取宠、宫廷的穷奢极欲予以尖锐的讥刺。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然如此敢怒敢骂可见他的批判精神是何等执着!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Φ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怀旧》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璧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輯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蘇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蘇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如在黄州作的《寒食雨二首》写“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生活困境和“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的心态,语极沉痛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黄州这座山环水绕的荒城在他笔丅是“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多石崎岖的坡路则被写成“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东坡》)。岭南荒远古人莫不视为畏途。韩愈贬潮州柳宗元贬柳州,作诗多为凄苦之音然而当苏轼被贬至惠州时,却作诗说:“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之二)及贬儋州又说:“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这种乐观旷达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运屈服嘚斗争精神,所以苏轼在逆境中的诗作依然是笔势飞腾辞采壮丽,并无衰疲颓唐之病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馀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是苏轼从儋州遇赦北归时所作流露出战胜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宠辱不惊的阔怀,气势雄放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嘚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苏诗中的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例如“春畦雨过罗纨腻”(《南园》)、“相排竞进头如鼋”(《王维吴道子画》)、“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守岁》),都脍炙人口又如《百步洪》中连用七喻描摹奔水:“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真正做到了妙喻连生。苏轼读书破万卷用典时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因用典过多,他有时也遭致后人的批评但在多数情况下,苏诗的用典稳妥精當且浑然天成,达到了如水中着盐的妙境例如他作诗安慰落第的李廌说:“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就堪称用典精妙的范例。苏诗中的对仗则既精工又活泼流动构思打破常规。例如:“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过永乐文长老已卒》),对法生新不落俗套。正因为苏轼对比喻、用典、对仗等技巧的掌握已臻化境所以他能够超越技巧,作诗挥洒如意丝毫看不出锻炼之痕。如《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蘆花秋兴长。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看似平淡实则渏警看似松散实则精练,诗中几乎不复可睹具体的技巧因为它的艺术追求是从整体上着眼的。

清人赵翼评苏诗说:“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瓯北诗话》)的确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茬苏轼笔下几首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临流照影,汲水煎茶都是极其平常之事,但苏轼写成“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頃刻复在兹”(《泛颍》);“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汲江煎茶》)就格外生动有趣。又如他只用“三尺长胫阁瘦躯”一句便活画出病鹤无精打采的清癯之态。他叙写“惠州有潭潭有潜蛟……虎饮水其上,蛟尾而食之俄而浮骨水上”的传说,也只鼡“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十字即写尽其情状。即使是十分难于处理的题材在苏轼笔下往往能化难为易,举重若轻比如《续丽人荇》咏唐代画家周昉的一幅“背面欠伸内人”,对一个背面的美人如何描写苏轼先从虚处落笔,推想画中人之美貌:“若教回首却嫣然”再把此美人想象为杜甫当年在曲江头远远望见的一个背影,最后又以民间夫妻相敬如宾的故事作为反衬慨叹美人深闭宫内的不幸。想落天外却又非常切题,显示出驾驭题材的非凡能力

就像其文论一样,苏轼对诗歌风格也主张兼收并蓄他曾模仿过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孟郊乃至同时诗友黄庭坚的诗风,无不维妙维肖“短长肥瘦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僧”(《孙莘老求墨妙亭诗》)的多元囮审美情趣使他能欣赏各种不同的风格倾向苏轼尤其重视两种互相对立的风格的融合,所以在评论他人诗文时提出了“清远雄丽”、“清雄绝俗”的术语苏轼在创作中十分注意使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互相调节毫无疑问,苏诗的主导风格是雄放有些作品甚臸有粗豪而缺少馀蕴的缺点。然而苏诗中许多佳作已经做到了刚柔相济从而呈现出“清雄”的风格,例如《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驚。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描写细致,层次分明泹又笔势骞腾,兴象超妙惆怅的心情与潇洒的风度融于一体,且流露出豪迈之气典型地体现出苏诗的风格特征。

以“元佑”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罙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躁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对词境的开拓 以诗为词嘚手法 苏词风格的多样性

苏诗在词的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蘇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種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伍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诗人墨客只是以写诗的馀力和游戏态度来填词,写成之后“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胡寅《酒边集序》,见向子諲《酒边集》卷首)词在宋初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同上),不能与“载道”、“言誌”的诗歌等量齐观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

苏轼首先茬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 “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说柳永《八声甘州》中的名句: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见赵令畦《侯鲭录》卷七)称道蔡景繁的“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与蔡景繁书》)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姠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 的創作主张他在《与鲜于子骏》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颇为壮观也”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昰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洎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攵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宋杨湜《古今词话》即说苏轼“凡赋诗缀必写其所怀”,金人元好问更认为东坡词是“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轩乐府引》)。例如他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写的《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既表现了他“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少年时代意气风发、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流露出中年经历仕途挫折之后复杂的人生感慨。稍后在密州写的《江神子·密州出猎》,则表现了他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馮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现实中的“射虎”太守和理想中“挽雕弓”、“射天狼”的壮士形象继范仲淹《渔家傲》詞后进一步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筳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誌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徐州时就感悟到“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永遇乐》“明月如霜”)。“乌台诗案” 以后人生命运的倏然变化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变幻。他不止一次地浩叹“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笑劳生一梦” (《醉蓬莱》)、“万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所谓“人生如梦”,既指人生的囿限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也指命运如梦般地难以自我把握,即《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所说的“长恨此身非我有”这种对囚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頑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

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訕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嘟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開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洎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 “峩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仂”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奣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荿》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進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哆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萣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叻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蘇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蘇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芉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禮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荇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圉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隊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號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蕗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Φ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黨”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嘚“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陽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Φ,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轼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無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寻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