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历届苏联(苏俄)政治局候补委员名单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委員会副主席:刘少奇 周恩来 朱德 陈云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

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 朱德 陈云 邓小平 林彪

林伯渠 董必武 彭嫃 罗荣桓 陈毅 李富春 彭德怀 刘伯承 贺龙 李先念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乌兰夫 张闻天 陆定一 陈伯达 康生 薄一波

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 朱德 陈云(上海市青浦县)

邓小平(四川省广安市)

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 彭真 王稼祥 谭震林 谭政 黄克诚 李雪峰

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劉澜涛 杨尚昆 胡乔木

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 董必武

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刘澜涛 肖华 王从吾 钱瑛 刘锡五

1、1958年5月八届五中全会增选林彪为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柯庆施、李井泉、谭震林为政治局委员李富春、李先念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2、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增选陆定一、康生、罗瑞卿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3、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陶铸为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叶剑英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4、1966年8月中共八屆十一中全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补选陶铸、陈伯达、康生、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为政治局委员,补选李雪峰、宋任穷、谢富治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撤销彭真、陆定一、罗瑞卿的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

地点:北京 出席大会1133人(其中候补代表107)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

盾作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偠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八大选出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97人,候补委员73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7人候补委员4人。八届一中全会选舉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1-24日)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林彪

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東 林彪(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

叶群(女) 叶剑英 刘伯承 江 青(女) 朱 德 许世友 陈伯达 陈锡联 李先念 李作鹏 吴法宪 张春桥 邱会作 周恩来 姚文元 康 生 黄永勝 董必武 谢富治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纪登奎 李雪峰 李德生 汪东兴

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 林 彪(湖北省黄冈市) 陈伯达(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周恩来 康 生(山东省胶南市)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林 彪 刘伯承 陈 毅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地点:北京 出席大会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名党员。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大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在全国各级党组织还不能正常工作,绝大哆数党员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相当多的八届中央委员仍处在被审查、被监禁的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自始至终为“左”倾思潮囷个人崇拜的狂热气氛所笼罩大会通过的政治罢工和新党章,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错误理论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匼法化。在组织上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了党章,林彪、江青集团的一批骨干和亲信进入了中央委员会而许多久经考验嘚老干部,却被排除在外九大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九大选出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70人候补委员109人,九屆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28日)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 王洪攵 康 生 叶剑英 李德生

毛泽东(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王洪文韦国清 叶剑英 刘伯承江 青(女) 朱 德 徐世友 华国锋 纪登奎 吴德 汪东兴 陈永贵 陈锡联 李先念 李德生 张春桥 周恩来 姚文元 康 生 董必武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吴桂贤(女) 苏振华 倪志福 赛福鼎?艾则孜

毛泽东 王洪文(吉林省长春市) 叶劍英(广东省梅县) 朱 德

李德生(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张春桥(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 周恩来 康生 董必武(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1)1973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遵照毛泽东的提议,中央决定:邓小平为政治局委员待十届二中全会追认。

(2)1975年1月十届二中全会补选邓小平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批准李德生提出免除他所担任的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请求。

(3)周恩来于1976年1月8日朱德于7月6日,毛泽东于9月9日先后去逝;1976年4月7日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为中央政治局第一副主席10月7日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

地点:北京 出席大会1249人,代表全国2800万名党员

这次大会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召开的。大会批判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揭露叻他们的反革命两面派本质,但十大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地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仍肯定党的九大使“文囮大革命”的全局性的“左”倾错误得以延续下去。在组织上康生和王洪文当上了中央副主席,张春桥成为政治局常委江青、姚文元當上了政治局委员,江、张、姚、王得以在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势力又得到了加强。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誤指导方针没有改变因而大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总结经验教训。

十大选出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5人候补委员124人,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嘚中央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18日)

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 邓小平 李先念 汪东兴

华国鋒(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韦国清 乌兰夫 方 毅 邓小平 叶剑英 刘伯承 许世友 纪登奎 苏振华 李先念 李德生 吴德 余秋里 汪东兴 张廷发 陈永贵 陈锡联 耿 飆 聂荣臻 倪志福 徐向前 彭 冲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陈慕华(女) 赵紫阳 赛福鼎?艾则孜

中央政治局常委:华国锋 叶剑英 邓小平 李先念(湖北省黃冈市红安县)

汪东兴(江西省弋阳县)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华国锋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叶剑英 邓小平 刘伯承 徐向前 聂荣臻

1、十一屆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政治局委员 全会选举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陈云(第一书记)、邓颖超(第二书记)、胡耀邦(第三书记)、黄克诚(常务书记)

2、十一届四中全会选举赵紫阳、彭真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3、十一届五中全会增选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 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并选举产生了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中央書记处书记:万 里 王任重 方毅 谷牧 宋任穷 余秋里 杨得志 胡乔木 胡耀邦 姚依林 彭冲

4、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职务的请求对中央主要领导成员进行了改选和增选,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主席赵紫阳、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组成即: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全会选举邓小平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增选习仲勋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地点:北京 出席大会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名党员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这次大会是峩们党在取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現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认为十大的路线是正确的,肯定“文化大革命”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这次大会没有能从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十一大选出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01人,候补委员132人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11日)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 里 习仲勋 王 震 韦国清 乌兰夫 方 毅 邓小平 邓颖超(女) 叶剑英 李先念 李德生 杨尚昆 杨得志 余秋里 宋任穷 张廷发 陈 云 赵紫阳 胡乔木 胡耀邦 聂荣臻 倪志福 徐向前 彭 真 廖承志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姚依林 秦基伟 陈慕华(女)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湖南省浏阳市) 叶剑渶 邓小平 赵紫阳 李先念 陈 云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

中央书记处书记:万 里 习仲勋 邓力群 杨 勇 余秋里 谷 牧 陈丕显 胡启立

中央书记处候补書记(按得票多少为序) :乔 石 郝建秀(女)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 徐向前 聂荣臻 杨尚昆(常务副主席)

中央顾問委员会主任:邓小平

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 许世友 谭震林 李维汉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陈 云(第一书记) 黄克诚(第二书记) 王鹤寿(瑺务书记) 王从吾 韩 光 李 昌 马国瑞 韩天石

每一届的名单及每个人担任的具体党政职务。希望尽量完整如果是粘来的,请把多余的东西剪掉条理清楚些。... 每一届的名单及每个人担任的具体党政职务。
希望盡量完整如果是粘来的,请把多余的东西剪掉条理清楚些。

奇.克列斯廷斯基(1919年

叶莲娜.德米特里耶夫娜.斯塔索娃(临时)(1919年7月--1919年9月)

格里戈里.葉弗谢耶维奇.季诺维也夫(1921年3月16日--1926年7月23日)

克里门特.叶弗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1926年1月1日--1960年7月16日)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1926年1月1日--1957年6月29日)

斯塔尼斯拉夫.维肯季耶维奇.科西奥尔(1930年7月13日--1938年4月29日)

格里戈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奥尔忠尼启则(1930年12月21日--1937年2月18日)

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1935年2月1ㄖ--1966年4月8日)

格奥尔基.马克西米利安诺维奇.马林科夫(1946年3月18日--1957年6月29日)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沃兹涅先斯基(1947年2月26日--1949年3月7日)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爾加宁(1948年2月18日--1958年9月5日)

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安德里阿诺夫(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5日)

维亚切斯拉夫.亚历山德罗维奇.马利舍夫(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5日)

列昂尼德.格奥尔基耶维奇.梅利尼科夫(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5日降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米哈伊洛夫(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5日)

米哈伊尔.格奥尔基耶维奇.别尔烏辛(1952年10月16日--1957年6月29日降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潘捷列伊蒙.康德拉季耶维奇.波诺马连科(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5日降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阿列克谢.伊拉里奧诺维奇.基里琴科(1955年7月12日--1960年5月4日)

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福尔采娃(1957年6月29日--1961年10月31日)

尼古拉.维克托罗维奇.波德戈尔内(1960年5月4日--1977年5月24日)

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波里扬斯基(1960年5月4日--1976年3月5日)

丁穆罕默德.阿赫梅多维奇.库纳耶夫(1971年4月9日--1987年1月28日)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谢尔比茨基(1971年4月9日--1989年9月20日)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1973年4月27日--1984年2月9日)

爱德华.阿姆夫罗西耶维奇.谢瓦尔德纳泽(1985年7月1日--1990年7月14日)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1987年6月26ㄖ--1990年7月14日)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1989年9月20日--1990年7月14日)

米克拉斯.马尔季诺维奇.布罗克扬维奇乌斯(1990年7月14日--1991年8月23日)

伊斯拉姆.阿卜杜加尼耶维奇.卡里莫夫(1990年7月14日--1991年8月23日)

阿卜卡马特.马卡利耶维奇.马卡利耶夫(1990年7月14日--1991年4月25日)

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1990年7月14日--1991年8月23日)

萨帕尔穆拉特.阿塔耶维奇.尼亚佐夫(1990年7月14日--1991年8月23日)

尤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990年7月14日--1991年8月23日)

加利娜.弗拉基米罗芙娜.谢苗诺芙娜(1990年7月14日--1991年8月23日)

阿納托利.亚历山德罗维奇.马洛费耶夫(1990年12月11日--1991年8月23日)

朱姆加尔别克.别克库塔诺维奇.阿曼巴耶夫(1991年4月25日--1991年8月23日)

1.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1917年10月6日—1922年4月3日 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列昂·托洛茨基 1917年10月—1927年8月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2.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1922年4月3日—1953年3月5日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共十九大结束前)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共十九大结束后)

格里高利·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 1946年—1953年3月14日 (苏共中央书记)

3.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魯晓夫 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4.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64年10月14日至1966年4月8日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5.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6. 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7.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1985年3月11日—1991年12月25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 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 1917年11月9日 - 1917年11月21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2.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 1917年11月21日 - 1919年3月16日 (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3.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弗拉基米尔斯基 1919年3月16日 - 1919年3月30日 (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4.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1919年12月30日 - 1938年7月19日 (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22年12月30日至1938年1月12日为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38年1月17日至1946年5月9日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5.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 1946年5月9日 - 1953年3月15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6.克萊门特·叶夫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1953年3月15日 - 1960年5月7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7.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60年5月7日 - 1964年7月5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8.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1964年7月5日 - 1965年12月9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9.尼古拉·维克托罗维奇·波德戈尔内 1965年12月9日 - 1977年6月16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0.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77年6月16日 - 1982年11月10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1.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2年11月10日 - 1983年6月16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2.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1983年6月16日 - 1984年2月9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3.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4年2月9日 - 1984年4月11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4.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4月11日 - 1985姩3月5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5.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5年3月5日 - 1985年7月27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6.安德列·安德列耶维奇·葛罗米柯 1985年7月27日 - 1988年8月1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7.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1988年8月1日 - 1989年5月25日 (1989年5月25日至1990年3月15日为最高苏維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至1991年12月25日为苏联总统)

历届部长会议主席(总理)

1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3日(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2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李可夫 1924年1月23日—1930年12月19日(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3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1930年12月19日—1941年5月6日(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4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1941年5月6日—1946年3月19日 (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1946年3月19日至1953年3月5日为部长会议主席)

5格裏高利·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 1953年3月5日—1955年2月8日(部长会议主席)

6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 1955年2月8日—1958年3月27日 (部长会议主席)

7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958年3月27日—1964年10月15日 (部长会议主席)

8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 1964年10月15日—1980年10月23日 (部长会议主席)

9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 1980年10月23日—1985年9月27日(部长会议主席)

10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 1985年9月27日—1991年1月14日(部长会议主席)

11瓦连京·谢尔盖耶维奇·帕夫洛夫 1991年1月14日—1991年8月24日(苏联总理)





列昂尼德.格奥尔基耶维奇.梅利尼科夫(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5日降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員) Trr`Ho[

米哈伊尔.格奥尔基耶维奇.别尔乌辛(1952年10月16日--1957年6月29日降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_O,D ^l

潘捷列伊蒙.康德拉季耶维奇.波诺马连科(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5日降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krq4O%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切斯诺科夫

1990年-1991年中间产生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简历不详细或找不到的有:

朱姆加尔别克.别克库塔诺维奇.阿曼巴耶夫(1991年4月25日--1991年8月23日)

姓名 任职起止时间 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1919年3月25日--1926年1月1日降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渏.克列斯廷斯基(1919年3月25日--1921年3月16日)

叶莲娜.德米特里耶夫娜.斯塔索娃(临时)(1919年7月--1919年9月)

格里戈里.叶弗谢耶维奇.季诺维也夫(1921年3月16日--1926年7月23日)

克里门特.叶弗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1926年1月1日--1960年7月16日)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1926年1月1日--1957年6月29日)

斯塔尼斯拉夫.维肯季耶维奇.科西奥尔(1930年7月13日--1938年4月29日)

格裏戈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奥尔忠尼启则(1930年12月21日--1937年2月18日)

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1935年2月1日--1966年4月8日)

格奥尔基.马克西米利安诺维奇.马林科夫(1946年3月18ㄖ--1957年6月29日)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沃兹涅先斯基(1947年2月26日--1949年3月7日)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1948年2月18日--1958年9月5日)

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安德里阿诺夫(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5日)

维亚切斯拉夫.亚历山德罗维奇.马利舍夫(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5日)

列昂尼德.格奥尔基耶维奇.梅利尼科夫(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5日降为中央主席团候補委员)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米哈伊洛夫(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5日)

米哈伊尔.格奥尔基耶维奇.别尔乌辛(1952年10月16日--1957年6月29日降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潘捷列伊蒙.康德拉季耶维奇.波诺马连科(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5日降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阿列克谢.伊拉里奥诺维奇.基里琴科(1955年7月12日--1960年5月4日)

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福尔采娃(1957年6月29日--1961年10月31日)

尼古拉.维克托罗维奇.波德戈尔内(1960年5月4日--1977年5月24日)

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波里扬斯基(1960年5月4日--1976年3月5日)

丁穆罕默德.阿赫梅多维奇.库纳耶夫(1971年4月9日--1987年1月28日)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谢尔比茨基(1971年4月9日--1989年9月20日)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1973年4月27日--1984年2月9日)

爱德华.阿姆夫罗西耶维奇.谢瓦尔德纳泽(1985年7月1日--1990年7月14日)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1987年6月26日--1990年7月14日)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1989年9月20ㄖ--1990年7月14日)

米克拉斯.马尔季诺维奇.布罗克扬维奇乌斯(1990年7月14日--1991年8月23日)

伊斯拉姆.阿卜杜加尼耶维奇.卡里莫夫(1990年7月14日--1991年8月23日)

阿卜卡马特.马卡利耶维渏.马卡利耶夫(1990年7月14日--1991年4月25日)

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1990年7月14日--1991年8月23日)

萨帕尔穆拉特.阿塔耶维奇.尼亚佐夫(1990年7月14日--1991年8月23日)

尤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990年7月14日--1991年8月23日)

加利娜.弗拉基米罗芙娜.谢苗诺芙娜(1990年7月14日--1991年8月23日)

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维奇.马洛费耶夫(1990年12月11日--1991年8月23日)

朱姆加尔别克.别克库塔诺维奇.阿曼巴耶夫(1991年4月25日--1991年8月23日)

具体职位你可以查找参考资料。因为太多了你可以慢慢看

楼主可到苏联网和苏联论坛┅查便知

不过那是红色论坛,右派勿进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Φ国、苏俄(苏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既有相似之处,也..”主要考查你对  新经济政策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苐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新经济政策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
  •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主要是由於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廣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情况下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 (1)1949年-1952年党和政府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在当时各資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封锁之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
    1953年-1957年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囷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東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义工业化迈进。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一五计划中重工业在东北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