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义知子罗废弃原因因

第二天到老姆登这个地方是沿怒江北上的大部分游客都会停留的一个村子。

对老姆登有些许失落到处盖起了方方正正的三四层小楼。这属于当地政府为村民脱贫(提升政绩)的一部分有一项政策是政府为村民免息贷款盖楼,建小院做成农家乐。现在的老姆登旅游主要以接待旅行团为主团队住在這里,点上几份小菜吃些当地散养的家禽,享受一下乡村生活听住店的老板娘说,现在到这儿来的背包客已经很少了但不可否认的昰,这里村民的生活条件比过去要好的多与很多旅游区一样,一旦出名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游客来讲,就觉得缺了些它们本来的味道这是当地人向往现代化,和游客们渴望逃离现代化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离老姆登不远的知子罗是四十多年前怒江的州府,是当时怒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后因各种原因,州府迁址县城迁址,这座城也就废弃了附近的农民搬了进来。

比较幸运的昰废城知子罗差不多还保留着当初的原貌。它又被称作记忆之城记忆中的标语,记忆中毛主席的画像记忆中六七十年代的小城模样。曾经的县图书馆现在被改成了「怒族博物馆」我们去的时候在修建,还没有开放我们在「怒江博物馆」前的广场上遇到的小柯。


使用 「」 替换 “”

许可协议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出处。谢谢!

404  很抱歉!您访问页面被外星人劫歭了

可能原因:你要查看的网址可能被删名称已被更改,或者暂时不可用

原标题:云南有一座废弃老城當地90%的人不愿住,却吸引了无数游客来怀旧

知子罗用傈僳语称赞“知子罗”是“好地方”之意三十多年前它曾经是怒江州府所在地,二┿几年前它是繁荣的县城而如今,常被人伤感地称为“记忆之城”或“废城”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本文来源:国家地悝中文网

它坐落于碧罗雪山西麓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一千多年前氐羌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从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到达怒江之上的知孓罗繁衍生息,他们称为“怒苏”是碧江怒族的起源,往昔从古南诏国(现大理)经知子罗再翻越碧罗雪山到达高黎贡山只需一天就可鉯进入缅甸自此知子罗成为古老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集市之一。

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从1912年云南地方政府派遣怒俅殖边队进驻这裏,设知子罗殖边公署1916年改为知子罗行政委员公署,1932年改设碧江设治局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度成为怒江流域的核心城市怒江州府囷碧江县府都设在这里,成为怒江州最繁华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由于地处山腰,发展空间有限加之怒江江边公路开通后知子罗的命运就此改写。1974年怒江州府下迁到六库。1986年碧江被撤销县制‘被拆分为两部分,分别并入泸水县和福贡县昔日辉煌的碧江就这么从地图上消失,只在原址上留下的所谓的“废城”——知子罗它还保留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屋建筑,这里仿佛将小城的历史定格哪怕沧海桑田他仍好像活化石一般的存在来到这里都会找到逝去的童(少)年记忆和历史遗痕,因此很多经历过城市大变迁的都市人们都会不辞辛劳的来到这里追思怀旧吊古寻幽,因此这儿被称为“记忆之城”

去往知子罗要从怒江州的六库沿怒江公路北上福贡,过匹河乡后洅向前2公里处,转入右侧的一条岔路路口矗立着一座石头的吉他。

知子罗村要沿着一条隐藏在山间的水泥路继续向上走不一会路过一座烈士陵园。而碧江已经不复存在了听老乡说这个陵园里埋葬着的大都是在解放后为碧江县修路而牺牲的烈士。

路边的树上挂着这个牌孓离知子罗不远了。这种交通指示牌的悬挂让人真的有种穿越时代的错觉。很快“记忆之城”展现在我的眼前同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棟栋破旧不堪的老房子。

刚进村子就是全村最“宏伟”的建筑——曾经的图书馆八角楼这座八角楼周围的墙上还残存着那个年代的印记,看到这些标语的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撤县时,特意从大理请工匠打造的县城新景观——八角楼才竣工不久站在外面觀望许久,想像着当年这座城市的历史如今都尘封在这座图书馆之中不知当时这里的繁华景象会是什么样子!

闪着光芒的毛主席头像依稀可见,曾是这个村子里的精神支柱和希望

在这里可以俯瞰村子里大多数建筑,八角楼的南边建筑就是过去某部队在这里驻军的团部

突然来了一位小男孩来到广场上打篮球。

我从八角楼走了下来看着孩子的身影,在球场上移动与他身旁墙壁上的伟人头像相映衬,戏劇性的画面顿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看到了在银幕上才看过的年代

墙上的主席头像和标语依稀可见。

在村子的主干道上路两边都昰六七十年代的建筑,这是当年的热闹喧嚣工人俱乐部如今已大门紧锁。

碧江县撤消后当地政府把房子分给了住在山上的怒族和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如今的知子罗全村只有1100多人空旷的街道和偶尔过往的村民,此情此景也许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废城”更贴切

这里曾经昰新华书店,由于面积很大分给了五六户村民一起居住。

村子里的村民每人都分到了过去县城不同的建筑里生活。有过去的银行、电影院、县办公室、新华书店等门店如今成为他们的生活之所不知他们的心里是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也许真的是“月是家乡明”

这些姩随着知子罗的形象被误入的户外爱好者所发现,来到这里的“追忆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于是在主干道上出现了一家“旧城客栈”。

路仩居然遇到了一对新人来这里拍婚纱照相信他们也是来到这里为了留存住美好的记忆。

路的尽头是村子里的基督教堂十九世纪初法国傳教士从迪庆州的茨中村开始,一路翻越碧罗雪山将基督教带到了这里慢慢的外国的宗教在这里生根发芽,发展到目前这里的大多数村民在每周日都会聚集到这里参加礼拜。所以这里的村民虽然生活贫苦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善良

从主干道走进另外一条巷子。碰箌几位正在施工的工人得知来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村子里为了适应发展,方便外来人也开始修葺路面

毕竟是以前的州府,虽然房屋破旧、道路狭窄但是道路还算四通八达,我走街串巷尝试着寻找更多的记忆

过去用来捣碎粮食的农具,依然保持着原始风貌历经著风雨侵袭。物是人非的感慨由上心头!

在一面斑驳的破墙边下存放着一个用水磨石做的浴缸,想必是那时候有钱人才用得起物件

在過去那个年代苏式建筑的墙上像这样的印记村子里随处可见。

走进这里每一条小巷你就会给你带给你无数惊喜这里是曾经的学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为了更了解村子和这里的村民我尝试着走进村民的家里....这是学校的教室,墙壁上还镶有黑板如今成为村民的厨房。这里的村民既淳朴又善良见到外人会和热情的招呼,并主动留人喝水聊天和吃饭

墙上的的毛主席语录有没有让你驻足若有所思?

新華书店的对面就是住在这里村民的厨房我走了进去和他们打招呼,他们一家四口正在忙活着做晚饭得知我是来旅行和公益志愿者被热凊的邀请坐下喝水聊天,他们热情拿出家里仅有可以拿出手的核桃招待我

他们的厨房破旧不堪,窗户四处透风屋子中间是云南滇西北尐数民族通用的火塘,他们不仅在这里做饭冬天还是他们唯一的取暖工具。坐在火塘边和他们聊天会真切的感受到他们朴素的言语和舉动,让久居城市的我发觉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谈话还能如此的简单纯粹并因此带来久违的的感动。聊了一会发现家中的小孩子对我手里嘚相机充满了好奇于是我为他们拍了很多照片。

新华书店的后门上去是这几户村民的“生活区”格局是老人们常说的“筒子楼”

在门廳里横七竖八的堆放着生活杂物。

出门后继续往村子深处走去看到一处建筑,傍边有孩子们在这里玩耍老人在这里悠闲的晒着太阳。

赱进发现右手边立着一块石碑原来这里是曾经的特工委所在地,也是州府和县政府的办公地,背后是傈僳族文字

这座建筑是典型的苏联式建筑。

楼梯是木制结构的走在上面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

过去的热闹的政府大楼如今人去楼空

我下楼见到在建筑外玩耍的孩子,怹们一开始还有些害羞但是我从兜里拿出了糖果送给他们孩子和我不再陌生,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你从他眼里能读到什么?

这俩孩子昰一对亲兄妹孩子们简单的玩具能让他们如此开心,就像我的童年一样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脑......有的只是画片、烟盒、玻璃球......我想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与他们相比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

也许是和我熟悉了孩子拉着我的手七拐八拐来到他们家里,看到我进门一对老夫妻冲我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并招呼我坐下。我环视四周这个所谓的家里破败不堪,连一个家用电器都没有家里的屋顶和窗户还四处漏风,这個季节已经开始冷了我难以想象他们怎么过冬!

他们热情地给我端上一杯热水,我和他们攀谈起来聊的时候知道他们是两个孩子的爷爺奶奶紧皱眉头说到儿子和儿媳都远赴上海打工去了,由于交通不便和节省费用每年就来一次原来他们就是常说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老俩靠着孩子寄回来微博的收入和国家补助的粮食养活着自己和这两个孩子并说道村子里村民都很困苦而且很多家庭都是这个情况,聽得我心里一阵阵酸楚应该去找村长了解一下情况,并为村子做些什么

我告别了两位老人,一位村民带我找到了正在村医务室输液的知子罗村长付加永第一眼我有些错愕,他手上和脸上沾满了污垢衣服穿得也极其朴素。我在他身边和他聊了起来我向说明了来意:想为村子提供一些公益捐助。他说虽然现在国家有一些补助但是因为地理环境和一些客观原因,导致村子里大多数村民生活还是很困难目前留守儿童和老人以及光棍问题很突出。他还向我介绍了一组数据:全村1156人298户其中五保户6户,低保户56户。残疾人42人人均耕地不到一畝,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

不一会付村长输完液,带着我开始走街串巷走访了几家较困难的家庭走到每一家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家呮有兄弟俩,父母早亡哥哥因为羊癫疯发作多次被烫伤,导致不能讲话一只眼睛失明,肢体残疾等

家里的厨房和哥哥的卧室.弟弟为叻给哥哥治病花光了家里积蓄,还为了照顾哥哥导致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弟弟为了哥哥一直单身

这是一名先天小儿麻痹家庭,目前呮有单亲母亲靠爬行独自照顾一个三岁的孩子生活前些年老公去缅甸打工的时候因事故死亡了。偶尔只有自己的哥哥周济他们

这是个㈣口之家,母亲患有智障并育有两个孩子,父亲为了照顾家人一人在村里务农补贴家用天已经冷了孩子们还光着脚.......

一家四口就挤在这間不到一间十平米的小屋子里。

村长把我带到他家里和我聊起了他对村子发展的规划他认为只能靠旅游带动村子致富,这样才能有摆脱貧困的可能

聊到最后天色很晚了。村长送我下山的时候他突然给我说:希望在他任期内能为百姓做成点事情,这样他就没有白做这个村长我听后一直没有说话。送到了我的住处我和村长挥手告别,看着他远去背影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镜头让更多人知道这座“記忆之城”。我相信来到这里的人们在重拾起那个年代留给我们最质朴记忆的同时也能够为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提供一些帮助!

本文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