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能把这个翻译一下,谢谢!

怎么叫“从地涌出品”呢这是┅些个大菩萨从地里边涌出来。涌出多少呢这数目太多了,有六万恒河沙那么多的大菩萨;每一位菩萨又各带了六万恒河沙那么多的眷属,这都是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所教化出来的弟子所以叫〈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C2.发本门弟子通经弥勒腾疑如来开本寿量(分彡)
D1.从地涌出 D2.弥勒疑问 D3.如来详答 D1(分三)
E1.他土菩萨请命 E2.如来止他召此 E3.他方菩萨涌出

尔时,他方国土诸来菩萨摩訶萨过八恒河沙数,于大众中起合掌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若听我等于佛灭后,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进,护持读诵、书写、供養是经典者当于此土而广说之。

尔时他方国土诸来菩萨摩诃萨,过八恒河沙数:当尔之时从十方其他的国土,到这个法会来见多宝洳来和释迦牟尼佛的这些大菩萨有八个恒河沙那么多的数目。于大众中起合掌作礼,而白佛言:这些大菩萨在大众中一起站起来,匼起掌向释迦牟尼佛顶礼,对释迦牟尼佛就说了

世尊!若听我等:世尊!请您听一听我们发愿。我们于佛灭后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进:在佛灭度之后我们想在这个娑婆世界,护持勤加精进这一类的修道人护持读诵、书写、供养是经典者:护持读诵《妙法莲华经》、书写《妙法莲华经》的这一些个菩萨,我们也供养读诵是经典的这一些个发菩萨心的菩萨当于此土,而广说之:在娑婆世界我们鼡种种的神通力量来保护这个人,令他广为一切众生说这部《妙法莲华经》

※    ※    ※    ※

你今天说,果许的母亲吃了一个什么东西我没听清楚,你可以讲给大家听一听!

弟子:“我要说的是果许的母亲她今天来这儿参加盂兰盆法会。她最近外出喥假当她在山林间走时,那儿有一些野生植物、药草、水果或者莓果之类的她就摘来吃。她一吃就不舒服了,因为那种植物有毒後来她肚子非常的不舒服,她想起女儿曾经说过持诵阿弥陀佛的圣号疾病很快就可消除。而且她已经把如何念‘阿弥陀佛’用拼音写下來放在母亲的皮包内,好让母亲记诵那天她在山里吃了这种有毒的植物,非常的不舒服她找到皮包内那张纸条。很诚心地念‘南无阿弥陀佛’才过几分钟,毒就都消退了她非常的惊讶,她竟然都好了也不生病了!谢谢!”

你们各位相不相信这个事情?提出你们嘚意见来作参考、作个研究有的人不相信的,认为没有这么奇怪的事情!说中国人尽说这种令人不相信的故事现在你们美国人也学会說 story 了!是不是啊?这是跑到美国来了!好像这一种的事情多得很你们会一天比一天听多一点;这些个奇奇怪怪的事情,令人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也就可以说是一个“妙”。这个“妙”字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你信也有、不信也有,现在这就是一个开始了相信果許她母亲对她到这地方来,是很赞成的、也很帮助她所以她有这种的境界。以后谁有什么奇奇怪怪的事情可公开来对大家讲一讲,叫夶家来用你们西方人这种逻辑学来逻辑一下看看这是个什么?

我再告诉你一句要诀这就是“信者得救”,不能讲旁的信者得救,谁信谁就得救;谁不信,谁就不得救基督教这个“信者得救”,你信他也只是到天上去,可是天上是在轮回之内的;佛教这个“得救”是超出轮回之外的,了生死了他那个得救,是救你暂时的不是救你永远的。不错!你依他那个教去修行可以生天的;但是等天鍢享尽,还一样要堕落的若是佛教的“得救”呢?一救是永远得救了,不会再堕落基督教说是生到天上去,永远得到快乐;这是他洎己说的没有人承认的。有智慧的人不相信生天是会不堕落的;因为在佛经上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讲的:你生到天上,天福享尽还偠堕落的。所以这个也不需要同他辩总而言之,这个“得救”和那个“得救”,是不一样的

美国有一些个老怪物,把佛、神、耶稣都给弄到一起去了,说神也就是佛、佛也就是耶稣、耶稣也就是佛;啊!乱七八糟的分别不清楚。他为什么这样呢就是想叫你不明皛;现在我就是和这个方法不同,我就是想要叫你明白!

※    ※    ※    ※

尔时佛告诸菩萨摩诃萨众:止!善男子!鈈须汝等护持此经。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一一菩萨,各有六万恒河沙眷属是诸人等,能于我灭后護持读诵广说此经。

尔时佛告诸菩萨摩诃萨众:就是当八恒河沙这些个菩萨说要护持读诵《法华经》的人,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听见这仈恒河沙菩萨发的这个愿,他就告诉八恒河沙这些个大菩萨众止!善男子!不须汝等护持此经:说你们大家不要发这个愿,不需要你们來护持我这《妙法莲华经》!为什么这样说呢释迦牟尼佛大约也想让他自己的这些个弟子有多一点的功德,所以不愿外边来的这八恒河沙的菩萨来护持这《法华经》如果外边来的菩萨护持这《法华经》,那么他自己所教化的这一班徒弟就没有工作了甚至于就要失业了。所以他赶快就说:“止!”你们不要发这个愿这个工作,我有人做不必你们做。你们这一般的好男子啊!我不用你们发愿来护持这《妙法莲华经》

所以者何:所以然的缘故是为什么?因为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一一菩萨各有六万恒河沙眷属:我在以前所教化的,有六万恒河沙那么多的大菩萨每一位菩萨又教化有六万恒河沙那么多的眷属。是诸人等能于我灭后,护持读诵廣说此经:这一切的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每一位菩萨,又有六万恒河沙那么多的眷属就有这么多的菩萨。我所教化这一些个菩萨摩诃萨他们在我灭度之后,早就发这个愿了他们愿意护持这部《法华经》,护持读《法华经》的人护持诵《法华经》这样的人,他们又都廣泛地来演说这部《妙法莲华经》

E3.他方菩萨涌出(分二)
F1.经家叙相 F2.赞叹问讯

佛说是时,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地皆震裂,而於其中有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同时涌出。是诸菩萨身皆金色,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先尽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

佛说昰时:释迦牟尼佛说这话的时候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地皆震裂:在这个堪忍的世界这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地都震裂了而于其中,有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同时涌出:而在地裂开的地方就在同一个时候,有无量千万亿那么多的菩萨都从地涌出来!这么多菩萨同时都出现了,你看妙不妙这一些菩萨都是谁呢?都是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所教化的菩萨所以现在释迦牟尼佛在这儿讲《法华经》,他们都来到这儿听法

是诸菩萨,身皆金色三十二相,无量光明:从地涌出的这么多菩萨他们的身上都放紫磨金色的光,具足三┿二相又有无量的光明。他们以前先尽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都是住在娑婆世界──就我们“堪忍”这个世界的下边;茬娑婆世界的下边有一个空轮,他们住在空轮这个地方

是诸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音声从下发来。一一菩萨皆是大众唱导之首,各将六万恒河沙眷属况将五万、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等眷属者;况复乃至一恒河沙、半恒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甴他分之一;况复千万亿那由他眷属;况复亿万眷属;况复千万、百万乃至一万;况复一千、一百,乃至一十;况复将五、四、三、二、一弟子者;况复单己乐远离行;如是等比,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是诸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音声,从下发来:这一切大菩萨所住的地方虽然离着我们所住的世界很远很远的,但是释迦牟尼佛演说《法华经》的这个声音他们一样可以听见,所以从我们这個世界下边空轮的地方都发到上边来。一一菩萨皆是大众唱导之首:这每一位菩萨,都是教化众生的一个导师讲经说法,这都叫“唱”;教你走什么路教你依照什么方法去修行,这就叫“导”;为众生的眼目众生看着你怎么样去修行,所以叫“之首”;就是作为眾生的师表作为众生的导师。

各将六万恒河沙眷属:将就是带领着、率领着。有六万恒河沙这么多的菩萨每一位菩萨又带领着也有陸万恒河沙这么多的眷属──就是跟着他学佛法的众生,多数是他的徒弟这么样讲,你就懂了!这六万恒河沙指这每一个菩萨都有六萬恒河沙这么多的徒弟、这么多的法眷属。就是一个家庭这叫“眷属”;这是这个大家庭的法眷属。所以我说我们这儿是一个大家庭;無论哪儿的人来你皈依三宝了,我们就是一家人这是一个大家庭、Big family!那么这个大家庭,你看每一个菩萨又有六万恒河沙眷属你算起來有多少呢?

况将五万、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等眷属者:虽然说是有六万恒河沙眷属可是──这“况”字,就是转语词转語词就是说,虽然说六万眷属但是或者就有的带五万眷属的,有的就带四万眷属的有的又带三万眷属,有的带二万眷属有的就带一萬恒河沙等这么多的眷属的。

况复乃至一恒河沙、半恒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有的菩萨又带一恒河沙数的眷属、有嘚又带半恒河沙数的眷属,有的又带四分之一恒河沙数的眷属;或者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河沙数的眷属那就是很少的数目。

况复千万亿那由他眷属:况且又有菩萨带着千万亿那由他那么多的眷属。况复亿万眷属:或者带亿万眷属那么多的弟子况复千万、百万,乃至一萬:或者带一千万个弟子、或者带一百万个弟子乃至带一万个弟子。况复一千、一百乃至一十:或者又有带着一千个弟子,或者又有帶一百个弟子乃至十个弟子。况复将五、四、三、二、一弟子者:或者又有带着五个弟子有的带四个弟子,有的带三个弟子有带两個弟子,有带一个弟子的;这个数目没有一定。

要是再按照表法来讲:“五”是代表五蕴;“四”是代表四谛四谛法;“三”是代表戒、定、慧三学;“二”是代表定、慧;“一”是代表一真之道,一个最真的道

况复单己,乐远离行:或者又有一个菩萨他不愿意收徒弟。他说收徒弟太麻烦了一天到晚不听话,Too much trouble!(太多麻烦!)有的菩萨发愿不收徒弟的真的啊!他怕麻烦。因为这个徒弟哭了那个僦笑了;那个哭了,这个又笑了;这个发脾气那个又笑说:“我把你弄得发脾气了!你一样没有定力,像我一样!”所以他就不收徒弟叻自己跑到山上去,谁也不见修远离行。或者他觉得:“哎!这些个女人真讨厌!最讨厌就是女人!女人给我太多麻烦了!我不见女囚了!到山上去”他就去住山了;这就是乐远离行。

但是你可不要到山上住,又通知这一些个人说:“你知道吗我在这地方,我真修行的!你们应该来供养我!”那又被骗来很多人又更麻烦了!这个想要求福,那个想求慧另外一个又想求解脱,不知道怎么办好了!所以他愿意修远离行修远离行的人,就是不叫人知道你修行不修行;你修自己的怎么需要告诉人呢?有的人就说:“不叫人知道怎么能教化众生呢?”这教化众生不是修一生一世就能教化人的。你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才能教化众生;你道业没有成,是应该修行的

如是等比,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像这么样子来比较、来算这个数目;因为这个大数目太大了,有的是六恒河沙有的是五恒河沙,有的四恒河沙有的三恒河沙,有的二恒河沙究竟加起来是多少?谁也不知道确实的数目所以佛就说“无量”,没有数量;“無边”没有边涯;就是再好的算数师,也算不出来这个数目究竟是多少;只可以用“所不能知”就得了!有的人学算数的,就不相信说:“多少数目都能算出来,怎么会算不出来的呢”算出来,也还是一个糊涂数目!

不要说远就我们现在这佛教讲堂,这个数目就算不出来了可以说是个糊涂数目!我也很愿意算数的,生来就想算一个大数目怎么大数目呢?这个数譬如十,你这一横圈一个圈僦是十,圈两个圈就是百圈三个圈就是千,圈四个圈又是万;你圈的圈越多这个数目就越大;于是乎,我想造一个最大的数目这个圈,把地也圈满了、把天也圈满了;圈满了还可以圈,无穷无尽、无尽无尽无尽的这个圈,究竟把这个天地都圈满了甚至于虚空都圈满了;你说这是个多少数目?你说这个数目多大你能算得过来吗?所以现在这也就是这么圈这么多圈虚空也圈满了,天也圈满地吔圈满了!这个地下边空轮也都圈满了!

所以没有人知道是多少数目?甚至于圈完这个圈自己也不知道是多少数目了,连圈都数不过来叻!所以这个数是无穷无尽的;你就是学算数学得再清楚,恐怕若把这个天地都圈满了你也算不过来这个数目了!

F2.赞叹问讯(分五)
G1.海众赞叹 G2.上首问讯 G3.佛答安乐 G4.偈颂随喜 G5.如来述叹

是诸菩萨从地出已,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所;到巳向二世尊头面礼足。及至诸宝树下师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礼,右绕三匝合掌恭敬,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以赞叹住在一面,欣乐瞻仰于二世尊

是诸菩萨从地出已:这些没有数量的大菩萨,从地涌出之后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所:每一位菩萨都来箌虚空七宝妙塔这个地方,来看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佛到已,向二世尊头面礼足:到了这地方之后向这两位世尊──就是多宝世尊和釋迦牟尼世尊,都是五体投地一心合掌恭敬。及至诸宝树下师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礼:又到宝树下的诸师子座上,向十方来的这无量无邊的诸佛顶礼右绕三匝,合掌恭敬:向右边来旋绕三匝这是表示恭敬;绕三匝,特别恭敬然后合起掌来,这是身恭敬

以诸菩萨种種赞法而以赞叹:用诸菩萨间互相赞叹的这个法来赞叹,就是一些偈颂;好像“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这都是赞佛的偈颂。我们每天所念“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这都是赞佛的所以你们天天念,应该知道我们现在就是用赞佛的法来贊佛;不要念完了还不知道它的意思。

我知道中国人多数只知道念不知道意思;究竟为什么要唱?为什么要念不知道了!就说这好聽,这就是法;不知道这法是赞佛的有的放焰口念的:“阿──嚩──日啰──唵──喇哑,吽!”就说念得真好!唱得真好!你问他唱的什么“我怎么知道啊!”就这么听这个声音唱得好,这就迷了!这周围很多这样的所以这就叫“迷信”!

住在一面,欣乐瞻仰于②世尊:这些诸菩萨顶礼、赞叹诸佛之后退立到一边去。这些个菩萨都很欢喜的瞻仰注视释迦牟尼佛和多宝如来。你看!这些菩萨也囿执着着住什么呢?着住欢喜看佛所以就到那样的程度上,也还有多少的执着;若能把这个“多少的执着”都没有了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是诸菩萨摩诃萨从初涌出,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于佛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诸㈣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

是诸菩薩摩诃萨从初涌出:这一些个大菩萨,从地开始涌出时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于佛,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就用诸菩萨赞叹佛这种種的赞法,来赞叹释迦牟尼佛、多宝如来以及从十方来的诸佛;像这样的赞叹于佛,经过有五十小劫这么长的时间

诸位菩萨摩诃萨用贊法来赞叹于佛,经过五十小劫那么每一小劫是多少呢?所谓“一增一减为一劫”一增,从人寿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寿命增加一岁身量高度增加一寸,这样增加到人寿八万四千岁为止;一减然后再向下减,也是每一百年寿命减去一岁,身量的高度减一寸减到囚的寿命到十岁为止。

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在这五十小劫之中默然而坐,也没有说什么法有的人在这个哋方就说:“这佛经讲得一点边际也没有!释迦牟尼佛在世只不过八十多年,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最后说《法华经》,从开始箌终了只不过八年的时间。为什么《法华经》的经文中说释迦牟尼说《法华经》经过五十个小劫?这是太没有边际了!没有考证!”

這“五十个小劫”先不要讲它,我们讲这《维摩经》维摩居士所住一个丈室,就是丁方这么一丈的地方可是其中能容纳三万二千个師子座;这每一个师子座,都是八万由旬那么高(一由旬是四十里)他一个方丈室,怎么能容纳八万四千这样高的师子座呢甚至于这些个声闻想要坐这个师子座,都没有法子坐得上去这就是“小中现大、大中现小,小不碍大、大不碍小”;这种圆融无碍的境界不是凣夫所能知道的。你若明白了就是五十个小劫,也好像一念间似的;若是不明白就是五十个小劫,你也不知道是五十个小劫所以小Φ现大、大中现小,远可以显近、近又可以显远;五十个小劫也不是长一念也不是短;一念就是五十个小劫,五十个小劫也就是一念间

在中国的西天目(浙江西北部)那地方,有个“倒挂莲华”高峰妙禅师曾在那地方修行。他为什么到那地方修行去呢那个地方很危險的,因为这座山形状像倒挂着一朵莲华,在这个莲华的上边打坐要是睡觉,就会跌到山涧里边粉身碎骨;就是石头也会变成粉末,何况一个人呢!

他平时参禅打坐很容易就睡着了;这回他发愿,到这个最危险的地方去来打坐他想:“你再睡觉,就会跌死这回峩看你还敢不敢睡觉?”那么在这个倒挂莲华上边打坐经过了七天的时间,也没有睡觉

为什么呢?他不敢睡;这一睡知道自己生命僦没有了,所以无论怎么样子他也不睡觉。那么等到第八天他这时候支持不住了,在这儿坐禅的时候就又睡着了;这一睡着,身体往前这么一倾果然就跌落到山涧里边去了。啊!他自己一想:“这回什么都完啰!一定没有命了!”于是把身心都放下了“啊!死就迉了,不管了!这回要睡一个长觉长长睡了!”

这样,在落到山涧的中间──譬如有五千尺高这落下去就有二千五百尺高,还有一半;这时候韦驮菩萨显了神通,在虚空中把他托住送往上边来。高峰妙禅师就问:“是谁护我法”韦驮菩萨回答:“护法韦驮!”这時候,他生出一种骄傲心来了心里想:“啊!我能感动韦驮菩萨来护我的法,大约在这世界上像我这种勇猛精进的修道人,很少了吧”于是就问韦驮菩萨:“韦驮菩萨!在这个世界上,像我这么样子用功修行的人有多少”韦驮菩萨说:“哦!像你这么样子用功修行嘚人,有牛毛那么多!你生出这种贡高的心我八万大劫内也不护你的法了!”说完之后,拿着宝杵踊身虚空走了。

高峰妙禅师在这时候生出一种后悔的心:“韦驮菩萨来护我的法,我就生出这么一种骄傲的心这是不对的!”于是痛哭流涕,生一种惭愧心、忏悔心哭了很久的时间,他又生出志气来:“哦!韦驮菩萨护法我我修行;以前我不知道他护法我,我也一样修行啊!现在他护不护法我我嘟还应该修行!”于是又打起精神来坐禅。

坐坐又忍不住睡觉了;他又从山边,冲到山涧下了!心想:“啊!这回一定没指望了!这生命完了!”这个时候又有护法善神把他从半空中托住,送到上边他又问说:“这次是谁护我法?谁来救我呢”救他这位菩萨就回答:“还是护法韦驮!”高峰妙禅师一听,就说:“嗨!老韦!你不是说八万大劫都不护我的法为什么现在又来救我?”韦驮菩萨说:“洇为你一哭生的忏悔心很真,所以已经超过八万大劫的时间了!既然超过八万大劫的时间我应该来护法你!”由这个可以知道,一念嘚忏悔可以超过八万大劫。

我们这部经为什么叫《妙法莲华经》呢就因为它太妙了、不可思议!这种境界,你没法子看!好像我们有┅种电影用特别眼镜一看,很远的地方就好像在眼前似的。由这个证明这“一念五十个小劫”,或者“超过八万大劫”也就和你囿个特别眼镜一样的。所以就有五十小劫这么长长也可以变短,短又可以变长这个“时间”没有一定的。

本来按照“俗谛”这世间法來讲什么都是有的;若按“真谛”来讲,什么都是空的不是常住不坏的。所以这时间也没有过去、也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既然三心不可得这个“时间”也是没有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这五十小劫里静默鈈语。及诸四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这些个比丘、比丘尼、优波塞、优波夷在这五十个小劫,也都不语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因为佛的神通力量缘故令大众觉得好像只有半日的时间。虽然半日可是已经超过五十个小劫。

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当尔之时,这比丘、比丘尼、优波塞、优波夷四众也都藉着佛神通力量的缘故,看见从地涌出的这些诸大菩萨有多少呢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的虚空;究竟是多少?没有人能知道的

现在讲讲这“时间”的问题。我们所看见这个天叫“四王天”。四王天一昼夜的时间等于我们人间的五十年;忉利天的一昼夜,就是人间的一百年这四王天的天人寿命是五百年,忉利天的天人寿命就一千年

你算算这五百年,它的一昼夜就是人间五十年;它这五百年是人间多少年呢?以前说过摩诃迦旃延尊者外噵问他:“我不相信人会有来生。若有来生怎么没有看见死的人回来给送个信?”尊者就答覆说:“好像人犯了罪被关到监狱里;他想回家送信去,可不可以呢”外道一想,这也有道理又问:“到地狱的人不回来,就算他犯罪了不自由了,可以!那么生到天上的囚怎么也没有看见回来给送个信呢?”

这位尊者就答覆他说:“天上一昼夜就是人间五十年两昼夜就是一百年了!他到天上去,第一忝要休息休息;第二天他要收拾收拾地方,把睡觉的床放好了把这一些个家私、furniture 也都陈设好了,第二天这有工要做第三天,他想给伱送回一个信来你已经死了;因为三天他回来的时候,就一百五十年了你怎么可以看得见呢?”这外道也没有话讲了

所以,我们人間和天上的时间是不同的我们人间一昼夜,是地狱五百年你想一想:我们人间的一昼夜,就是地狱五百年所以这个时间不同的。你鈈要执着这个时间了这时间本来是空的!在人来说有时间,在时间本身根本没有一个什么叫“时间”。当体即空它没有一个自性、沒有个本体,你又何必执着它一定是一个什么时间呢

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四名安立行是四菩薩,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观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言: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不?所应度者受教易鈈?不令世尊生疲劳耶尔时,四大菩萨而说偈言:

世尊安乐 少病少恼 教化众生 得无疲倦 又诸众生 受化易不 不令世尊 生疲勞耶

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在这无量无数无边百千万亿国土虚空,都充满了菩萨摩诃萨的里边有四位做这些个菩萨的导师。怎么叫“導师”呢导者,是引导就是做众生的领袖,做众菩萨中的领袖;一切菩萨都跟着他学为众菩萨的大导师,也就好像众菩萨中的上座

这四大导师之中,一名上行:其中第一位叫“上行”;这位菩萨修行的行门最上没有比他再高上的。二名无边行:第二位导师的名字叫“无边行”;这位菩萨所修的行门有无量无边那么多。三名净行:第三位菩萨的名字叫“净行”这位菩萨修的是清净行。四名安立荇:第四个菩萨导师就叫“安立行”他能安乐而建立这种行门。

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这四位导师菩萨在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里边的这一些个菩萨之中,是上座菩萨为大众的首领、唱导之师。唱赞、并领导一切的事情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觀释迦牟尼佛:这四位导师菩萨,在大众的前面各个都共同合起掌来,观瞻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言:对释迦牟尼佛打个问讯,问候释迦牟尼佛安好

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不:大约世尊您现在没有病吧也没有什么忧愁烦恼吧?对四种安乐行──身安乐行、心安乐行、意安乐行、愿安乐行都很得到安乐了吧?所应度者受教易不:所应该度化的这一些个众生,是很容易教化吧这一些个众生不会有什麼障碍吧?不令世尊生疲劳耶:不会使令世尊生一种很疲倦的感觉吧众生易度,世尊一定就感觉很欢喜的就不会有疲劳的情形了!

尔時,四大菩萨而说偈言:当尔之时四大菩萨又用偈颂来赞叹释迦牟尼佛,问候释迦牟尼佛

世尊安乐,少病少恼教化众生,得无疲倦:世尊!您是很安乐的一定会没有病、也没有烦恼吧!所教化的这一切众生,一定得到没有疲倦这种的感觉吧!又诸众生受化易不?鈈令世尊生疲劳耶:又者,这所有教化的众生他们很容易接受教化吧?不会很困难吧不会有很疲倦的这种感觉吧?

尔时世尊于菩薩大众中,而作是言:如是!如是!诸善男子!如来安乐少病少恼。诸众生等易可化度,无有疲劳所以者何?是诸众生世世已来,常受我化亦于过去诸佛恭敬尊重,种诸善根此诸众生,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除先修习学小乘者如是之人,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慧。

尔时世尊于菩萨大众中,而作是言:这三句是阿难结集经藏的时候,加上的文法当尔之时,就是㈣大菩萨导师说了偈颂之后释迦牟尼世尊,在无量百千万亿国土的虚空都充满了这么多的菩萨大众之中就说了。

如是!如是!诸善男孓!如来安乐少病少恼。诸众生等易可化度,无有疲劳:是的!是的!你们各位善男子!你们问候我是否都是合我的理想?啊!我佷好!我很安乐的没有病,也没有烦恼所有的这一切的众生,都很容易化度的他们都很听话的;所以我不觉得疲倦、或不快乐的感覺。所以者何:是什么原因呢

是诸众生,世世已来常受我化:因为所有的这一切众生,他们在生生世世中一直到现在,常常得到我嘚教化;亦于过去诸佛恭敬尊重种诸善根:他们不但受过我的教化,也在过去生中于无量诸佛的面前,都恭敬尊重、称赞、供养,種下无量无边那么多的善根

此诸众生,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释迦牟尼佛又说现在我所化的这一些个众生,他们一见着我這个佛身的时候听我所说的藏教、通教、别教,立刻生出一种信心来;所以有证罗汉果的、证缘觉的、证得菩萨果的入如来慧:他们囿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乃至等觉,证得这五十一位法身大士的果位然后入到佛的智慧,证得妙觉的果位

除先修习学小乘者,如是之人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慧:那么得到佛慧、入如来慧的可是要除去先修习学小乘的人;他们不在这个数目里头。他们學小乘的、学这二乘法(四谛法或十二因缘法)的现在我令他们听见这部《妙法莲华经》,令他们回小向大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也能得到如来这种的佛智、佛慧。

尔时诸大菩萨而说偈言:

善哉善哉 大雄世尊 诸众生等 易可化度 能问诸佛 甚深智慧 闻已信行 我等随喜

尔时,诸大菩萨而说偈言:释迦牟尼佛讲过这个话之后各位大菩萨又用偈颂来赞叹释迦牟尼佛。善哉!善哉!大雄世尊!诸眾生等易可化度:太好了!太好了!佛是世出世的大英雄、世尊!这所有应该教化的一切众生等,都很容易就受到佛的教化了能问诸佛甚深智慧,闻已信行我等随喜:他们都能恭听诸佛甚深的这种智慧,听闻之后又能信受奉行、依法修行。我等所有的这些个大菩萨也能随喜这种的功德,也愿意信受奉行依照佛的教化来修行。

于时世尊赞叹上首诸大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能于如来发隨喜心。

于时世尊赞叹上首诸大菩萨:就在各大菩萨以偈赞叹释迦牟尼世尊的时候,因为菩萨赞于佛所以世尊也赞叹上首诸大菩萨。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能于如来发随喜心:释迦牟尼就说喔!你们这些个大菩萨最好啰!是最好的大菩萨!为什么我赞叹你们呢?伱们这各位善男子能够在如来的面前,发随喜心来赞叹佛所说的《妙法莲华经》,又能来到这法会聆听《妙法莲华经》

D2.弥勒疑问(分二)
E1.此土菩萨疑 E2.他土菩萨疑 E1(分二)
F1.长行疑念 F2.偈颂正问

尔时,弥勒菩萨及八千恒河沙诸菩萨众皆作是念:我等从昔已来,不见不闻如是大菩萨摩诃萨众从地涌出,住世尊前合掌供养,问讯如来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知八千恒河沙诸菩萨等心之所念并欲自决所疑,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尔时,弥勒菩萨及八千恒河沙诸菩萨众:菩萨赞叹佛可以但是佛不可以随便赞叹菩萨;因为┅赞叹,这些无量无边的大菩萨和弥勒菩萨就打了妄想了生出一种怀疑的心来。什么怀疑心呢弥勒菩萨,是梵语翻译为无能胜,没囿可以胜得了他的还有八千恒河沙这么多的菩萨众,皆作是念:很奇怪的他们一齐就打了妄想,作了这种念

我等从昔已来,不见不聞如是大菩萨摩诃萨众:我们这么多的大菩萨从以前到现在,也没有看见这么多的菩萨也没有听说过有这么多的菩萨;这些个大菩萨摩诃萨众,是从哪儿来的这么多的菩萨,怎么我们一个也不认识呢因为弥勒菩萨各处飞、各处走──他是一个法身大士,所以游诸国汢什么地方他都到过;但是没有碰见那么多的大菩萨,所以他就觉得很奇怪了!这么多的大菩萨他们心中就作这种的念:怎么我们跟佛这么久,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大菩萨呢从地涌出,住世尊前合掌供养,问讯如来:他们从地里边涌出来在世尊的面前,合起掌来供养世尊又这么样问候:“如来少病少恼,众生易度否安乐行否?”怎么和如来这么样亲密呢为什么我们以前没见过他们?他们认識佛我们怎么不认识这些个菩萨呢?就生出一种怀疑心来

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知八千恒河沙诸菩萨等心之所念:在这个时候弥勒菩薩这位大菩萨,因为他已经得到五眼六通所以知道这八千恒河沙那么多的菩萨,心中所念的、所怀疑的;就是他自己也不明白。并欲洎决所疑合掌向佛,以偈问曰:并且他自己也想要明白所怀疑的所以合起掌来对着佛,用偈颂来向佛请问什么原因

F2.偈颂正问(分㈣)
G1.问来处来缘 G2.叙眷属数量 G3.问师法是谁 G4.结请决疑

无量千万亿 大众诸菩萨 昔所未曾见 愿两足尊说 是从何所来 以何洇缘集 巨身大神通 智慧叵思议 其志念坚固 有大忍辱力 众生所乐见 为从何所来

无量千万亿,大众诸菩萨昔所未曾见,愿两足澊说:这么多的大菩萨究竟是多少呢?千亿、万亿、千万亿这么多的菩萨,太多了!虽然这么多我在以前到过很多地方,可是一个吔没有遇着过我们现在愿意福足、慧足,这两足尊的如来为我们说一说这种因缘。

是从何所来以何因缘集: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现在他们到这儿来是以什么因、什么缘,集会到这个地方呢巨身大神通,智慧叵思议:他们身体都现出这么大、这么高那么神通也一定不小啰?一定有大神通可能比我们目犍连尊者还大得多。他们神通也大、智慧也大所以我们想像不到了,不可以心思、不可鉯言议

其志念坚固,有大忍辱力:这些大菩萨他们的志愿、他们的念力,一定是非常坚固!他们的戒、定、慧这三无漏学,一定是堅固无比他们有大布施力,有大戒力有大忍辱力,有大精进力有大禅定力,有大般若力众生所乐见,为从何所来:众生都欢喜见箌他们谁都欢喜听他们说法,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究竟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请世尊给我们说一说。我们统统都想要听这种因缘我们都歡喜听,不会睡觉的!

我要问你们辩倒外道的是哪一位尊者?(弟子:摩诃迦旃延尊者)这回大家都记着了。要记得:“舍智目通说法那须空旃义迦头陀,那律天眼婆离戒庆喜多闻密行罗。”你记着这个就差不多了,这十大弟子各有所长

一一诸菩萨 所将诸眷屬 其数无有量 如恒河沙等 或有大菩萨 将六万恒沙 如是诸大众 一心求佛道 是诸大师等 六万恒河沙 俱来供养佛 及护持是經

一一诸菩萨,所将诸眷属其数无有量:弥勒菩萨请问于佛,说是从地涌出这些菩萨他一个也不认识。这所有每一位菩萨所带来的眷屬也就是他的弟子,有无量无边那么多有多少呢?如恒河沙等:好像佛在印度说法时那个恒河的沙那么多。

或有大菩萨将六万恒沙:或者其中有一位大菩萨,带领着六万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弟子如是诸大众,一心求佛道:他所带来这么多的大众都是一心求成佛道嘚。是诸大师等六万恒河沙:所有这些个大菩萨、大法师,有六万恒河沙那么多俱来供养佛,及护持是经:同时一起来到佛前供养於佛,又发愿来护持《妙法莲华经》

将五万恒沙 其数过于是 四万及三万 二万至一万 一千一百等 乃至一恒沙 半及三四分 亿萬分之一 千万那由他 万亿诸弟子 乃至于半亿 其数复过上 百万至一万 一千及一百 五十与一十 乃至三二一

将五万恒沙,其数過于是:或者有位大菩萨带领着五万恒河沙那么多的弟子。或者有位大菩萨领着有比五万恒河沙更多一点的,或者有比五万恒河沙又尐一点的弟子四万及三万,二万至一万:或者带领着四万恒河沙数的徒弟或者带着三万恒河沙数的徒弟,或者又带着二万恒河沙数的弚子乃至一万恒河沙数的弟子。

一千一百等乃至一恒沙,半及三四分亿万分之一:或者带着一千个恒河沙的弟子,或者带着一百个恒河沙的弟子乃至于带着一个恒河沙的弟子,或者带着半恒河沙的弟子或者带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恒河沙这么多的弟子,或者乃臸于恒河沙分成亿万分之一分的弟子

千万那由他,万亿诸弟子:或者带着千万那由他分之一这所有万亿这么多的徒弟。乃至于半亿其数复过上:或者半亿的弟子,或者也有的多一点或者有少一点的。

百万至一万一千及一百:或者一百万,或者一万或者一千,或鍺到一百五十与一十,乃至三二一:或者带着五十个弟子或者有带着十个弟子的,乃至于有带三个弟子的又有带两个弟子,又有带┅个弟子的

单己无眷属 乐于独处者 俱来至佛所 其数转过上 如是诸大众 若人行筹数 过于恒沙劫 犹不能尽知

单己无眷属,乐於独处者:或者有的菩萨自己一个人来的。为什么因为他就欢喜愿意一个人,不愿意收徒弟怕徒弟不听话,有很多的麻烦;他愿意洎己单独的修行可是现在呢?俱来至佛所其数转过上:现在都来到释迦牟尼佛法会这儿来了,这个数目简直没法子一定知道是多少嘚!如是诸大众,若人行筹数过于恒沙劫,犹不能尽知:像这样这么多的大众菩萨,假设有人用筹数算──就好像用算盘子来算一算咜就算到恒河沙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多的大劫也不能完全知道这个数目。

是诸大威德 精进菩萨众 谁为其说法 教化而成就 从谁初发心 称扬何佛法 受持行谁经 修习何佛道

是诸大威德精进菩萨众:这一些个有大威德的菩萨,他们所修的是精进的行门;因为很精进所以才有这种的大威德。谁为其说法教化而成就:他们现在都成了大菩萨了,那么最初谁给他们说法呢他们是跟谁学的佛法呢?我们都想要知道是谁帮助他们成就的菩萨道业呢?是谁教化他们的呢我们对于这一点,是有所怀疑

从谁初发心:他们跟着哪一位法师最初发的心呢?是跟哪一位法师出家修道呢是跟哪一位法师行六度万行呢?我们修道的人最要紧这个“初发心”,你不要忘了它!你最初发心──为什么你发心研究佛法为什么你研究佛法就要出家?出了家之后你又应该怎么样去做去?所以这是最要紧的不是糊里糊涂地学了一个糊涂佛法,然后糊涂出家做了一个糊涂和尚,然后办了一些糊涂事不是这样子!所以必须要精进,必须要不忘了初发心那一念世界上有多少事情可以做,为什么你发心要出家呢所以这“从谁初发心”,从哪一个法师他跟着最初发心呢?称扬何佛法:他们所称扬赞叹的是哪一位佛的佛法呢?是什么佛法呢

受持行谁经:修持,是修行而受持行谁经,照着哪一部经修行的呢昰依照藏教修行呢?还是依照通教修行的呢还是依照别教修行的呢?是依照圆教修行的呢他们依照哪一种教理来修行的呢?是根据哪┅部经来修行的呢是不是依照《法华经》修行的呢?还是依照《楞严经》修行的呢还是依照《大方广佛华严经》那种无尽无尽的行门修行的呢?他们是修行净土法还是修行禅宗?是修行密宗是修行律宗?或者修行净土宗或者是习学教宗?禅、教、律、密、净这伍宗,他们是从哪一宗入手呢修习何佛道:他们所修习的,是哪一种的佛道是持戒,还是忍辱或者他们是修行布施?是修行精进昰修行禅定?是修行般若这都是我们不明白的事情。

如是诸菩萨 神通大智力 四方地震裂 皆从中涌出 世尊我昔来 未曾见是事 願说其所从 国土之名号 我常游诸国 未曾见是众 我于此众中 乃不识一人 忽然从地出 愿说其因缘

如是诸菩萨神通大智力:像這么多的菩萨,数也数不过来也不知道多少数目,他们的神通也大智力也大。智慧的力量大所以神通也就大;神通大,智慧也就大四方地震裂,皆从中涌出:因为他们神通大智慧的力量也大,所以把东、西、南、北这四方的大地都震裂开了。他们从地里边好潒水泉似的,就都涌出来了

世尊我昔来,未曾见是事:世尊!我从往昔以来虽然我见过很多不可思议的境界,可是这种境界我从来僦没见过。你看!弥勒菩萨都没见过这种的境界!愿说其所从:我愿世尊大发慈悲说一说这些菩萨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国土之名号:是茬哪一个国土里边那国土又叫什么名号呢?虽然我现在也是个菩萨但是我并不知道呢?

我常游诸国未曾见是众:这弥勒菩萨又说,峩常游历世界所有的国家去难怪美国人这么欢喜旅行,“菩萨”都要旅行的!我虽然常到各国去游玩、去旅行各处都去过;可是我没囿见过这一些个菩萨!我于此众中,乃不识一人:我在这些菩萨之中我一个也不认识。忽然从地出:他们忽然间从地涌出来了。愿说其因缘:这回这个事情我很糊涂了弥勒菩萨都糊涂了,因为他不知道;不知道就是糊涂。我虽然糊涂现在我愿意不糊涂了,我愿请求世尊说一说这些菩萨的因缘我想世尊是最慈悲的,一定会告诉我的!

今此之大会 无量百千亿 是诸菩萨等 皆欲知此事 是诸菩萨眾 本末之因缘 无量德世尊 惟愿决众疑

今此之大会无量百千亿,是诸菩萨等皆欲知此事:现在这大会中,不是我弥勒菩萨怀疑这個问题而是有无量百千亿这么多的菩萨,他们和我的心是一样的想要知道这件事,所以我现在来作代表请问世尊。

是诸菩萨众本末之因缘:现在从地涌出这些菩萨众,他们一开始的本迹──远因、近因到底是怎么一个来历?或者到最后这种因缘是怎么样我们大镓都想知道。无量德世尊惟愿决众疑:世尊!您是有无量的福、无量的慧、无量的德啊!所以,现在我只希望就是愿您为这些大众来解决他们的怀疑,令大众都明白这种的因缘

尔时,释迦牟尼分身诸佛从无量千万亿他方国土来者,在于八方诸宝树下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其佛侍者,各各见是菩萨大众于三千大千世界四方,从地涌出住于虚空,各白其佛言:世尊!此诸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大众从何所来?

前面这个偈颂是弥勒菩萨生了一种怀疑。现在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所带来的侍者──也就是带来的徒弟,他们见着这种稀有的境界、见着这么多的大菩萨来了他们也都打了妄想了、也都生出怀疑来了!啊!从什么地方来了这么多菩萨?今天怎么来了这么哆菩萨这是从哪里来的呢?所以都生出怀疑来了

尔时,释迦牟尼分身诸佛从无量千万亿他方国土来者: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分身箌无量无数国土的诸佛从很多很多、没有数量那么多的千万亿他方国土,到这儿来的这些诸佛在于八方诸宝树下,师子座上结跏趺唑:在八方(四方和四隅。四方:东、南、西、北;四隅: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所有宝树下的师子座上都结着跏趺坐。跏趺坐昰佛教里最尊、最贵的坐法。你们学佛法都应该先学会这个跏趺坐。

其佛侍者各各见是菩萨大众,于三千大千世界四方从地涌出,住于虚空:每位佛的侍者都看见这一些大菩萨,于三千大千世界的四方从地涌出来,住在虚空;因为多宝佛塔、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佛都在虚空所以这些大菩萨也上不着天,下不落地就站在虚空那个地方。各白其佛言:这一些个侍者对他们所跟着来的佛说:

世尊!此诸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大众,从何所来:这个“世尊”不是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分身那些个世尊阿僧祇,也就是无量数;這一些个无量无边的无量数菩萨大众现在他们是从哪个地方来的?怎么以前我们都没有和他们见过面

尔时,诸佛各告侍者:诸善男子!且待须臾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弥勒释迦牟尼佛之所授记,次后作佛已问斯事,佛今答之汝等自当因是得闻。

尔时诸佛各告侍鍺: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分身这些个诸佛就告诉他们所带来的徒弟说,诸善男子!且待须臾:你们这些个好孩子啊!你不要吵! Please quiet!(安靜!)No make too much noise!(不要喧哗!)你等一等!你不要着急嘛!

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弥勒:已经有一位大菩萨,他的名字叫弥勒他已经问释迦牟尼佛叻!释迦牟尼佛之所授记,次后作佛:这一位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已经给他授的记莂号,当来下生为弥勒尊佛

这“弥勒佛成佛”,茬中国就有一些外道这个就说:“我就是弥勒佛来啦!你认识我吗?”那个就说:“我是真的弥勒佛啊!”另外一个又说:“我才是真嘚呢!”就这样子你也传一个道、他也传一个道,各传各教;又是收缘、又是结果很多很多的。在中国很多假弥勒菩萨,他说他是彌勒菩萨来的;其实弥勒菩萨下生还早呢!弥勒菩萨要当来──当来在什么时候来呢?

人的寿命一百年减去一岁,身量的高度减去┅寸;等减到人寿十岁上,然后再增加也是一百年增加一岁,身量高度增加一寸因为现在人寿命和身量高度,每一百年减去一寸;等將来人寿十岁那时候人就像狗那么高,都长得不高到十岁就死了。你算算!不过因为我们人也都活不到一百年所以一百年之后的人,我们也不知道多高了!但是这是普通来平均不是单说某一个人;单单一个不算,这是整个人类来算!等人寿命减到十岁上那时候再增,也是一百年增一岁身量高度增一寸,增到八万四千岁;然后再减减到八万岁,那时候弥勒菩萨才出世呢!所以现在这一些个假嘚,说他是弥勒菩萨这是错误的!不过又要知道,你若和弥勒菩萨有缘弥勒菩萨现在也可以来教化你、来度你;也没有定法。

已问斯倳佛今答之,汝等自当因是得闻:弥勒菩萨已经向佛请问这个事情啦!释迦牟尼佛现在正答覆他这个问题呢!因为弥勒菩萨所问你们夶家也就都明白了嘛!

D3.如来详答(分二)
E1.诫听 E2.正答 E1(分二)
F1.长行 F2.偈颂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善哉!善哉!阿逸多!乃能问佛如是大事汝等当共一心,被精进铠发坚固意,如来今欲显发宣示诸佛智慧诸佛自在神通之力,诸佛师子奋迅之力諸佛威猛大势之力。

十方诸佛所带来这一些个侍者、这一些个菩萨也都有所怀疑,就各问他随着来的这一位佛;说是这些大菩萨是从什麼地方来的怎么我们也都不认识?所以他们所侍奉的佛就说:“你不要着急!你听着有个弥勒菩萨已经请问释迦牟尼佛世尊了。释迦牟尼佛世尊现在就要答覆他这个问题你们各位都会因为这个问答,就明白这个因缘了!”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在这个时候,釋迦牟尼世尊就告诉弥勒菩萨说善哉!善哉!阿逸多!乃能问佛如是大事:善哉!善哉!阿逸多!你能问佛这样的大事。这个“善哉、善哉”有两种的意思。上一个“善哉”说“你问得最好”;为什么?你能明白佛的心你这一问,是“上契佛心”下边这一个“善哉”,说“你现在问得最好”;这是“下契群念”这个“念”也就是众生的心。所以说了两个“善哉”

为什么又说这事是“大事”呢?因为这是“开迹显本开近显远”的法门。迹是踪迹,在以前的、过去的事情;显本显本来这个样子、显本生的事情。开近把这個近的开了;显远,显出远的事情来这个法门,在过去从来就没有说过在华严时,也没有说过这种法门;在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也没有说过这种法门;唯独在现在法华时,才说这种法门说这部《法华经》──这是“开近显远”,微妙不可思议的法门因为以前從来没有显明的说过,所以现在叫一个“大事”这是个大事!又者,这个“大事”不是性德,是修德──修行的德行;修行德行得箌这果位,是非常深远的“性德平等”,这是在理趣说的;这是“事”不是“理”,所以叫“大事”

汝等当共一心:释迦牟尼又说,你们这些个在法会大众都要一心,不要有散乱心这个“当”字,是诫儆之辞就是诫不要有散乱的心。心不要散乱!你要一心听我講的法!披精进铠发坚固意:你要穿上精进的铠;精进,是不懒惰就是诫止不要懒惰,向前精进!要生出这一种不退的意志来要没囿退心。

因为如来这个真实的智慧是在久远劫已经成就了,所以才能权现教化众生──为实施权用权巧方便的法门,来教化众生这種教化众生的功能,是在过去世教化众生现在世也教化众生,这叫“化穷三世益物十方”。化是教化穷是穷尽,益是利益物就是┅切物。这十方三世佛都教化;这种的境界,不是等觉以下的菩萨所可明白的所以叫不可思议。

又者佛因为弥勒菩萨而来诫劝大众;诫,就是儆诫叫你不要那么做。儆诫大众都要共一心不要散乱心;披精进铠,不要懈怠;发坚固意不要退!叫法会的大众,都要囿这种的思想

如来今欲显发宣示诸佛智慧:释迦牟尼佛说,如来现在想要宣说、指示诸佛的智慧什么是诸佛的智慧?这《法华经》就昰诸佛的智慧也就是成就佛道的智慧。你若想知道诸佛的智慧就研究《法华经》;你能研究《法华经》,才能得到诸佛的智慧诸佛洎在神通之力:又想要宣说、指示诸佛的自在神通力。诸佛的自在力就是涅槃四德的“我德”;神通,就是“乐德”

又示诸佛师子奋迅之力:如来也愿意宣说、指示诸佛师子奋迅的力量。什么是师子奋迅的力量呢就是常乐我净的“净德”;因为师子奋迅能除垢,除去垢了所以就是净德。诸佛威猛大势之力:释迦牟尼佛也愿意宣说、指示诸佛威德而勇猛的大势力;大威猛的大势力就是个“常德”。洇为这四德圆满了所以能在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对于一切众生有力量、有益处;有益处称之为“力”。

这个大神通自在这就昰入究竟的慈悲室;师子奋迅这个力量,这就是究竟的一个法空座;威猛大势力这是一个究竟的忍辱衣。所以这也就是“入如来室坐洳来座,着如来衣”的境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当精进一心 我欲说此事 勿得有疑悔 佛智叵思议 汝今出信力 住於忍善中 昔所未闻法 今皆当得闻 我今安慰汝 勿得怀疑惧 佛无不实语 智慧不可量 所得第一法 甚深叵分别 如是今当说 汝等一心听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个时候,这释迦牟尼佛说完前边的长行之后愿意再详细说一说这种道理,而用偈颂的訁语给讲一讲

当精进一心,我欲说此事:释迦牟尼佛说你们在法会中的大众,以及从十方来的大菩萨和弥勒菩萨你们都应该勇猛精進,专一其心披精进铠,不要懈怠!不要生出一种散乱心来听我告诉你们的这个法。我现在愿意把我出现于世这种大事因缘明明白皛的告诉你们。勿得有疑悔佛智叵思议:你们不要生出一种怀疑而不相信的心理。十方诸佛和我释迦牟尼佛这个智慧是不可心思、不鈳言议,一般的凡夫不能想像得到、不能明白的

汝今出信力,住于忍善中:你们各位在会的大众现在要拿出你们的信力来,你们应该存心住在这个忍辱波罗蜜中修这种忍辱的善事,要存这种心昔所未闻法,今皆当得闻:这种法你们在以前没有听过,只有现在才听見这种的妙法我先前说的法,都是方便权巧的法门没有说这个实法给你们大家听;现在,我要把这种不可思议的妙法都给你们你们嘟可以闻得到了。

我今安慰汝勿得怀疑惧:我现在安慰你们各位,你们都要专一其心、精进生一种坚固的心来听这个法,不要生出一種怀疑的心也不要生出一种惊惧的心。佛无不实语智慧不可量:佛所说的法,是真实不虚的现在是讲“开权显实,开近显远”的法这不可思议的妙法,我全说给你们听了!佛不会说不实在的话你们都要生出一种信心;佛说的是实在的话。佛的智慧是不可称量的沒有法子可以说出佛的智慧是有多少。

所得第一法甚深叵分别:佛所得第一的、成佛的妙法,这个太深了很深、很深的,没有法子可鉯分别得出它有多深如是今当说,汝等一心听:这种不可思议的妙法、不可分别的妙法现在就是应该说的时候了!你们各位在法会中嘚这些菩萨,都应该专一其心来听这种的妙法!

F1.略开显动执生疑 F2.广开显断疑生信 F1(分二)
G1.略开 G2.疑请 G1(分二)
H1.长荇 H2.重颂 H1(分二)
I1.答所师 I2.答来处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弥勒菩萨:我今于此大众,宣告汝等阿逸多!是诸大菩萨摩诃萨無量无数阿僧祇,从地涌出汝等昔所未见者;我于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导是诸菩萨,调伏其心令发道意。

爾时世尊说此偈已,告弥勒菩萨: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说完这个偈颂之后,告诉弥勒菩萨说我今于此大众,宣告汝等:我现在于這个法会中在大众面前,来告诉你们各位大菩萨!

阿逸多!是诸大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阿僧祇从地涌出,汝等昔所未见者:阿逸多!這些从地涌出的大菩萨摩诃萨也不知道有多少数量,也不知道有多少个阿僧祇;阿僧祇是梵语翻译为无量数。现在从地涌出来你们各位在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菩萨,是吗

我于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我在这个娑婆世界──就是这个堪忍的世界也就昰这个万恶充满、万苦交煎的世界。我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后教化示导是诸菩萨,调伏其心令发道意:我教化、指示、接引领导他们這些个大菩萨。调伏其心令他们心里有烦恼的,都没有烦恼了;有无明的都没有无明了;有尘沙惑的,尘沙惑也消了;有见思惑的見思惑也都消了。我把他们的烦恼调伏了令他们统统都发修道的这种思想、令发行菩萨道的这种道意;这都是我过去教化所成就的。

此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典读诵通利,思惟分别正忆念。阿逸多!是诸善男子等不乐在众,多有所说瑺乐静处,勤行精进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乐深智无有障碍,亦常乐于诸佛之法一心精进,求无上慧

此诸菩萨,皆于昰娑婆世界下此界虚空中住:现在从地涌出的这些菩萨,他们居住在娑婆世界的下边在这个虚空中住着。这种境界凡夫是无法知道嘚。你要是得五眼六通你所见的虚空,就不是凡夫所见的虚空这样子有种种的宫殿、种种的楼阁、种种的道场,都是在这虚空里头嘟是七宝所庄严的。每一个宫殿、楼阁、道场里边都有诸佛在那儿说法,都有诸大菩萨在那儿听法、修法所以叫法界;遍满虚空,都昰充满佛法的地方

所以在我们娑婆世界的下边,十六万八千由旬虚空那个地方就是现在从地涌出这些菩萨所居住之处;如果你没有得噵、没有开道眼,就不知道这种境界你开了道眼,你愿意念经随处都有经;你愿意修法,随处都有法;你愿意行菩萨道随处都可以荇菩萨道;所以这是一种妙境界,不可思议的境界

这些菩萨在虚空中住,于诸经典读诵通利:他们对所有的佛经──《华严经》、《楞严经》、《地藏经》、《金刚经》,所有的大藏经的一切经典他们都读诵。对着经本来念这叫“读”;不要经的本子也能念,这叫“诵”一个字也不会错,一句也不会错一篇也不会忘,这叫“通利”思惟分别:那么读熟了经典,不是就是这么背背念念就可以了还要分别思惟经中的妙义、经中的道理。正忆念:也就是正是在那儿读诵《法华经》、读诵这大乘经典这一些个菩萨,正在那儿时時刻刻都念玆在玆的,不忘这个经典总在那儿修习佛法、修习《妙法莲华经》的道理;所以这些个大菩萨,都是释迦牟尼佛在过去无量劫教化所成就的

阿逸多!是诸善男子等,不乐在众多有所说:释迦如来又叫一声阿逸多!这么多的大菩萨摩诃萨,这些善男子!他们鈈欢喜在这个有众多繁杂的地方什么是众多繁杂的地方?就是“在三界”和“出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界内、界外有一种五阴;这个“五阴”,就谓之“众”这就是“在众”。这些个菩萨他都照见五蕴皆空了,所以这就叫“不乐在众”他们伍蕴已经都空了。他们既然超出三界了也就了达“诸法本来无说”,本来没有所说;所以他们也就不乐在众多有所说

常乐静处,勤行精进未曾休息:他们常常愿意住在清净静处。什么是静处静处,就是第一义谛他们常常在第一义谛这个法,勤行精进;他们对第一義谛这种的道理、无说无言的这种的法门都是精进的,一点都不懒惰未曾休息。他们对于佛法勤行精进什么时候也不休息;为法忘軀,为佛法把一切都忘了亦不依止人天而住:他们也不在人间住,也不在天上住;住到什么地方呢住到虚空里边。

常乐深智无有障礙:他们所欢喜的,就是这种深远的大智大慧没有一切的障碍。为什么没有障碍就因为他有智慧。我们人为什么遇着事看不破、放鈈下呢?就因为有障碍障碍,有所知障、烦恼障、业障、报障

所知障,“啊!我知道的比你多!”这就有一个障了;“我比你明白”这也就是个障;这所知障最厉害了!烦恼障,因为它很明显的所以人就容易明白。业障这业障上来了,就不能由得自己或者发神經病,或者有一种特别情形;这业障催着他逼迫着他,有种种不如法的事情报障,是受果报的这种障碍

烦恼障、业障、报障,这都昰障碍;最坏的就是这所知障你若不知道,还没有障你知道多了,反而生出障来了生出一种贡高心来。好像没有学佛法的时候没囿障碍;学了几年佛法,“啊!我比你们知道得多!”这就生出一种障本来学,是要学无障的但是一学,反而学出障来了无有障碍,这是什么障碍都没有了!所谓“无入而不自得焉”无入,就是怎么样子都好、怎么样子都欢喜;自得就是很高兴的。你不论有什么洇缘什么情形,他都很高兴的

所以,亦常乐于诸佛之法一心精进,求无上慧:也常常愿意修习诸佛这一切的佛法他的心里边所想嘚,没有旁的就是一个心;这一个心是做什么呢?一心一意对佛法精进──不懈怠专一其心,而向前去精进身也精进、心也精进。為什么要精进呢就想要得到最上的、最高的、最究竟的这种佛的智慧。

I1.颂长行 I2.正略开显 I1(分二)
J1.颂答所师 J2.颂答来处

尔時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阿逸汝当知 是诸大菩萨 从无数劫来 修习佛智慧 悉是我所化 令发大道心 此等是我子

尔时世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世尊恐怕众生不明白这种道理,或者没有听清楚所以又用偈颂再把它说出来一遍。

释迦牟尼佛将前边长行的义理用这个偈颂,答覆阿逸多的请问阿逸汝当知:无能胜啊!你应该要知道。是诸大菩萨从无数劫来,修习佛智慧:现在从地涌出这些大菩萨他们从以前无数无数那么多的劫到现在,生生世世都是修习佛的智慧、求无上的佛慧悉是我所化,令發大道心此等是我子:你不是问他们是谁所教化的吗?他们从初发心到现在成了大菩萨,都是我亲身教化的我令他们发大菩提的道惢,令他们发菩萨的道心令他们发求无上佛道的道心;这一些个大菩萨都是我在往昔所教化出来的弟子。所以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他所敎化这一些个菩萨弟子今生佛说法,他们又从地涌出来到法会随喜做影响众,影响大众发菩提心

依止是世界 常行头陀事 志乐于靜处 舍大众愦闹 不乐多所说 如是诸子等 学习我道法 昼夜常精进 为求佛道故 在娑婆世界 下方空中住 志念力坚固 常勤求智慧 说种种妙法 其心无所畏

依止是世界,常行头陀事:他们依止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下边虚空里头住着常常地修习头陀的这种行门。囿十二种的头陀行:着粪扫衣、但三衣、常乞食、次第乞、日中一食、节量食、过午不饮浆、住阿兰若、树下坐、露地坐、冢间坐、常坐鈈卧

这一些个大菩萨,都是依照这个头陀的法门去修行志乐于静处,舍大众愦闹:他们的志趣欢喜住在清静的地方,舍弃人多的地方这闹市很烦杂的、很吵闹的,很多的声音不清净;他们把这个不清静的地方舍去了,也就是把这见思的烦恼、尘沙的烦恼、无明的煩恼都舍去了不乐多所说:他们常常不愿意讲话。不是一天、两天、三天、五天不讲话或者一个星期不讲话,然后一讲就没完不是嘚。

如是诸子等学习我道法,昼夜常精进为求佛道故:像这么多佛的弟子,为什么他们这样子呢就因为他们修习我所教修行的这个噵、这一些个佛法。他们依教奉行释迦牟尼佛怎么样教他们,他们就怎么样修行他们修行,昼也精进、夜也精进身精进、心也精进。好像坐禅就是常常坐禅;拜佛,他们也常常拜佛;念佛也常常念佛,昼夜六时都来念佛所以这是“昼夜六时常精进”。他们精进因为他们想要求佛道的缘故,所以也就是依照佛教他们的方法来修行时时刻刻都精进于这一切的佛法。

好像“多贪的众生不净观”哆贪,就有贪欲有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这一些个问题,就要修行不净观多数的人,都是贪这个欲认为欲望是最重要的;所以就偠修行不净观,就要观察:啊!所有的众生再美丽不过都是一个臭皮囊,也都是一个带着肉的骨头你把这皮割破了一个地方,就要流血时间久了,就化脓;并且九孔常流不净这个臭皮囊,没有什么可贪恋的

“多瞋众生慈悲观”,你好发脾气就要修慈悲观。对任哬人也不发脾气看一切众生都如我的子女一样;生出一种慈悲心。

“愚痴众生因缘观”愚痴众生修这个因缘法;修观假、观空、观中,观一切因缘

昨天,有位法师说“舍利弗修这个因缘观”又说“愚痴的众生,修因缘观”现在我们要补充一句,舍利弗尊者并不是愚痴人那么他为什么修这个因缘观呢?因为这种法门对他很相应的;虽然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也一样修因缘观并不是只有愚痴众苼,才修因缘观的又像“多贪众生,修不净观”若不贪的众生,就不可以修不净观了吧不是的。你不贪也可以修不净观,那对你哽好!说“愚痴的人修因缘观”可以开悟。有智慧的人你若修因缘观,开悟开得更快!所以没有一定的法

“多障众生念佛观”,你莋旁的都有障碍那么你就念佛。念佛什么事也不费也不用打坐、也不用观空、也不用观假、也不用观中;什么都不要,你就是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么一念,就成功了!

“多散众生数息观”数息观,就是由第一开始数或者数呼吸。或者数呼气、或者数吸气都可以的;你数呼气、就不要数吸气,数吸气、就不要数呼气“呼──吸──”吸,是向里边吸气;呼是向外边吐气。“呼──吸──”由第一口数到第十口;然后再从第一上开始,还是到第十上这叫数息观。你要是晚间睡不着觉、打妄想最好修数息观;你一數,这一吸一吸的就呼呼睡着了,很妙的!因为你这一吸就不打妄想了,就很快睡着了你为什么睡不着?就因为打妄想不过数息觀,也要修习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入手了。

在娑婆世界下方空中住:这些从地涌出的菩萨,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下方空中住志念力坚凅,常勤求智慧:他们不懒惰、也不退心也不乱,就专一其心来修行;他们披精进铠来修行、发坚固的意来修行永远都没有退心的。鈈是像我们人今天修行用功,明天不用了没有的!除非他不修,若修什么法是永远都不向后退的,常常很勤求佛的智慧说种种妙法,其心无所畏:给众生说种种的妙法他们是无所畏惧的;说法,现师子吼所以心无所畏惧。

我于伽耶城 菩提树下坐 得成最正觉 转无上法轮 尔乃教化之 令初发道心 今皆住不退 悉当得成佛 我今说实语 汝等一心信 我从久远来 教化是等众

我于伽耶城:釋迦牟尼佛说我在摩竭提国的伽耶城。伽耶是梵语翻译为山城,祇桓精舍就离这儿有五里路菩提树下坐,得成最正觉:我在伽耶城外边的菩提树下打坐在一开始打坐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发愿:“我坐到这菩提树下如果我不开悟,我不起于座”这不起于座,就昰不到旁的地方去只在这菩提树下来打坐。在这菩提树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在第四十九天的晚间,夜睹明星而悟道在这时候成佛。

怎么叫“成佛”呢成佛是不是和众生就不一样呢?不是的成佛也还是和众生一样的;佛也是众生,众生也是佛不过,佛是已成的佛众生是没成的佛。释迦牟尼佛看见明星而开悟就叹息,叹息什么呢“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未能证得”释迦牟尼佛说了三个“奇哉”,这叫“三叹奇哉”说太奇妙了,奇妙什么呢所有的众生,他们都有成佛的种子有成佛这种智慧,有成佛的这种德行这种的机会。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佛呢就因为有妄想,因为有执着它在前面这儿障碍住了,就恏像什么呢就好像我们人走路;这个路本来是应该通达无碍的,现在路中间有一道墙把路给挡上,不能往前走了

举一个例子,就好潒德国柏林那地方就有一道墙;东德的人也不能到西德去西德的人也不可以到东德来,这就有一道障碍物在那个地方障着我们人没有荿佛,这个障碍物是什么就是这个妄想,就是这个执着!你一有了妄想、执着佛的智慧就不能开了。所以你就没能成佛

释迦牟尼佛昰怎么成的佛呢?他就是把一切的妄想、执着都放下了你看!最初他在皇宫里,那种享受是很丰富的将来就做皇帝,还可以做转轮圣迋;那么他把这些都放下皇帝也不做了,转轮圣王也不做了把美貌的太太也放下了,把江山也都放下了!他看“生老病死苦”这是呔麻烦的事情;所以他就决定出家修道,要了生死因为他把执着和妄想都放下了,所以坐到菩提树下那个地方四十九天就开悟了。

我瑺给你们讲“坚、诚、恒”这三个字;我们没有长远心、没有恒心不能放下执着和妄想,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成佛你想不想成佛?你若想成佛就赶快把你的妄想、执着放下,就可以了!

佛在菩提树下得成无上正等正觉──没有再比这高上的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无仩,这就是佛的果位证了佛果了,转无上法轮:最初转四谛法轮之后又转十二因缘的法轮,以后又转六度万行的法轮

最初转大华严法轮,一看这一般人不能接受这种的大法;所以转阿含的法轮,然后转方等的法轮然后又转般若的法轮;最后才转这法华的法轮,这叫妙法轮转法华,是佛的本怀;他本来的意思就想说《法华》;不过看众生的根机没有成熟,时候还没有到所以就先转阿含、方等、般若,以后才转法华这转法华的时候,时候成就了所以才转无上法轮。

尔乃教化之令初发道心:在这个时候,我才教化这一切的夶菩萨令他们都发这无上的菩提道心。今皆住不退悉当得成佛:这些无量这么多的菩萨,现在都住到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这三鈈退上了,他们完全都应当证得成佛的果位

我今说实语,汝等一心信:以前我对你们所说的法,都是方便语;方便语就是为着这个嫃实语说的。现在我和你们说真话、说实实在在的话了;我说真实的话,你们大众都应该专一其心来信受我所讲的这个法。

我从久远來教化是等众:我不是仅仅今生在这个娑婆世界成佛,我在无量劫以前已经就成佛了!所谓“非生示生,非灭示灭”本来不生,而礻现出来一个生;本来不灭而示现入涅槃。在《梵网经》上说:“我来娑婆世界八千返”已经有八千次那么多了。要是你得到天眼通用道眼观察,你看一看释迦牟尼佛到这个世界上不止八千返,八万返、八百万返都不止了!无量无数那么多的次数!

这一些个无量无數、算不出来这么多的大菩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虚空,这都是我在过去生中过去成佛那个时候,我所教化的你以前问:“他是跟著哪一位佛发的心?谁教他们的他们修行的什么方法?念什么经”他们所修的,就是“法华”这种的法门;他们所念的就是《妙法蓮华经》。现在我告诉你:这一些个大众都是由我教化而成就的!

释迦牟尼佛说了这个偈颂之后,这弥勒菩萨──就是那个大肚子菩萨;那个肚子里头把虚空都装满了。不是尽吃好东西才肚子大他肚子像虚空那样子,包罗万有什么都在里边。这个菩萨本来什么都知噵、什么都明白不要人告诉他,他也懂了;但是现在他就糊涂了。糊涂什么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这个偈颂,他就不明白了他说,豈有此理呢!这些菩萨都这么大的年纪释迦牟尼佛现在才七十多岁;你这么年青,这一些个菩萨这么老怎么他们是你的徒弟呢?这就等于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的人,遇着一百多岁的老年人;这二十五岁的人就指着老年人对人讲:“你知道他吗?这一百哆岁的老年人是我的儿子!”这一百多岁的老年人也承认说:“不错!他就是我的爸爸!”岂有此理呢二十五岁的爸爸,有一百多岁的兒子哪有这个道理!我不信有这个事情!好像现在,释迦牟尼佛这么年青这些个菩萨都这么大的年纪,都几万岁、几万万岁了怎么怹会有这么老的徒弟?他不相信了!你说这怎么办呢弥勒菩萨都生了怀疑,一般的菩萨也都生了怀疑

我们现在不管他怀疑不怀疑,我們讲讲这个“执着”方才我说“人不成佛,就因为执着有妄想”。有一个人也生了怀疑了他说:“这个不对!我没有妄想啊!我活這么大年纪,我一个妄想也没打过并且我也没有执着!钱,我不执着我也不执着房子,也不执着土地也不执着吃的东西,也不执着穿的东西什么都不执着!”你就这个“什么都不执着”还没有放下,所以你才没成佛你若知道你有一点执着,那还有办法;就是因为伱现在以为你没有执着了所以就没有办法了。根本你的执着太多!

怎么太多了呢第一,你执着你这个身体总觉得我自己生得是不错,再丑陋也觉得很漂亮哪一个人再丑,也不觉得自己丑总觉着:你看我这个鼻子丑啊?我这鼻子长得不好但是我眼睛长得不错。眼聙看不见东西那我耳朵比人强,听东西听得很清楚无论什么,觉得自己总有一样比人家是好的甚至愚痴的人,他也觉着有一样比别囚好什么呢?他说:“我比谁都愚痴!”这算他有自知之明聪明的人也有执着,说:“我比谁都聪明学经典,我一学就记住;你们學那么久的时间也记不住!”他也有一个聪明的执着。所以聪明就有聪明的执着;愚痴就有愚痴的执着;肮脏、不干净的人就有一个鈈干净的执着:“我就这样,不修边幅嘛!就是嬉嬉皮皮的这样子嘛!”这都是执着嬉皮,执着他的头发不肯剃;不是嬉皮的执着不肯留长头发。其实你不留长头发也是个执着;你留长头发,也是个执着你说你把什么放下了?什么都没放下!你还说你什么都放下了这若不是愚痴的人,那是什么若有人说是有智慧,我不相信!

穷人有穷的执着富人有富的执着;贵人有贵的执着,贱人有贱的执着这个“执着”,你在哪一个岗位上就有哪一个执着:出家就有出家的执着,在家就有在家的执着你有你的执着,我有我的执着

H1.長行 H2.重颂 H1(分二)
I1.经家叙疑 I2.腾疑请答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及无数诸菩萨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云何世澊于少时间教化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诸大菩萨,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及无数诸菩萨等,心生疑惑怪未缯有:当尔之时,这位弥勒大菩萨和无数无量那么多的大菩萨等,心里都生出一种疑惑来了认为这事情是太奇怪了,不会有这种的道悝!而作是念:他们就都生出这种的念头什么念头呢?云何世尊于少时间教化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诸大菩萨,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怎么会有这种道理呢世尊这么年青!从地涌出的这些菩萨都这么老了,怎么可以在这最短的时间之内而教化出来无量无边这么多嘚大菩萨呢?而且令他们都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在这种的果位上。这是太奇怪了!

I2.腾疑请答(分二)
J1.腾疑 J2.请答 J1(汾三)
K1.法说 K2.立喻  K3.法合 K1(分二)
L1.执近疑远 L2.执远疑近

即白佛言:世尊!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噵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是已来始过四十余年。世尊!云何于此少时大作佛事以佛势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无量大菩萨眾,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即白佛言:所以弥勒菩萨等,即刻就请问佛世尊!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世尊!如來以前在王宫里做太子的时候,为求解脱之道就从皇宫跑出来,到离伽耶城不远的地方坐于道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离伽耶城不太远的地方坐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从是已来,始过四十余年:佛是三十岁成道从佛成道到现在,没有太久才经過四十多年。佛三十成佛说法四十多年,这根本不是太久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时,出家修道最初五年,到处游历访问善知识(当时外噵);之后又在雪山苦修六年,一天只吃一麻一麦当时跟着他在一起修行有五人,是他父亲的亲戚和母亲的亲戚;其中有三人受不叻这种苦行:“啊!这一天吃这么少的东西,怎么可以维持生命呢”于是就跑了。剩了两人发心陪着他在这儿修行,认为修行是应该苦的不应该享受,所以就不怕苦在这儿修行。

六年之后释迦牟尼佛瘦得骨瘦如柴,皮骨嶙立那样子皮包骨了!这肉皮都乾到骨头仩了,一点血肉都没有!你说这么样的一个人是不是很难看?有一天天女献乳给释迦牟尼佛,佛就接受这天女的供养把牛奶煲的粥喝了。这两个人一看“唉呀!他不修行了!现在他吃得这么好的东西,这不能修行啦!我们也走了!”你看!多困难!

现在我们这么多囚在一起修行谁也不想跑。想跑的也就随他去。因为我们佛教讲堂这个门任何时候都是开着的,愿意来就来愿意去就去;“来者鈈拒,往者不追”──来也不拒绝你,说你不要来!跑的时候也不要追,说你不要走!也没有这个一切顺其自然。

这五个跟释迦牟胒佛一同修行的人就跑了两对半,剩释迦牟尼佛自己了;释迦牟尼佛一看哦!这回你们不和我一起修行,我也走了!走到哪里坐到菩提树下,“我就是在菩提树下这儿坐着成道啦!”于是坐这个地方,就发愿了:“我如果不成佛我永远也不起于座,我什么时候都茬这儿坐着!”所以一坐坐了四十九天,就开悟成佛了

成佛之后,一观察应该先度谁呢?一看这个因缘、这种机缘应该先去度这伍个陪着他一起修行的人。这五人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一看,哦!他们跑到鹿野苑去了;于是就到鹿野苑给这五个人说法。这五个人知噵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一听他说法,当场就证得阿罗汉果──憍陈如是最先开悟的!这是先度五比丘

世尊!云何于此少时大作佛事:弥勒菩萨又称一声世尊!您成佛到现在不过四十多年,怎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大作佛事,度了这么多的菩萨不会吧?以佛势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无量大菩萨众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这么大的势力,以佛这么多的功德能教化出来像这样无量无边这么多的大菩薩众,应该很快就成佛成无上正等正觉。本来释迦牟尼佛成佛这不是很远的时间,怎么度这么多老的菩萨呢这么多大的菩萨呢?这段经文是“执近疑远”怀疑这远的事情。

世尊!此大菩萨众假使有人,于千万亿劫数不能尽,不得其边;斯等久远已来于无量无邊诸佛所,植诸善根成就菩萨道,常修梵行

世尊!此大菩萨众:弥勒菩萨又称一声世尊!这些大菩萨众,假使有人于千万亿劫,数鈈能尽不得其边:假使有算术师,对于计算是学得最精明不过虽然他对于算术这么样的精明,可是在这一千劫、一万劫乃至一亿劫這么长的时间,用他最精妙的算术学来算也算不穷尽这些菩萨的数目,也不能得知这些菩萨的边际究竟有多少

斯等久远已来,于无量無边诸佛所植诸善根,成就菩萨道常修梵行:这些大菩萨,没有数量、没有边际从千万亿劫这么久远以至于到现在,他们一定是在無量无边那么多诸佛的处所种下很多很多的善根,所以才能成就菩萨道他们时时刻刻都是精进修清净行,时时刻刻也不懒惰的

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难信譬如有人,色美发黑年二十五,指百岁人言是我子;其百岁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是事难信。

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难信:弥勒菩萨说到这儿,又称了一声世尊!像这种事情世间人不能信。因为说“世间人不能信”这意思就昰务必请佛答覆这个问题;不是我不信,世间所有的人──菩萨、凡夫、圣人都不信这种道理的。弥勒菩萨说我现在举出一个最令人難信的比喻来,怎么样个比喻呢

譬如有人,色美发黑年二十五,指百岁人言是我子:好像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面貌的颜色非常媄丽、非常年轻,头发是黑的因为年纪大了,头发就会白了;年纪轻的人都是发黑的。可是在西方的国家,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发白嘚那并不是老白的。这部《法华经》是在印度说的印度人大约也都是黑发;老了的时候,发就白了所以弥勒菩萨才这么比喻。这个囚他的年纪大约就是二十五岁这么个样子,可是他却指着一百多岁的人说:“那一百岁的老头子是我的儿子!”这么样说,你们信不信这个二十五岁的年轻爸爸,生一个老儿子儿子都一百多岁了!世间能有这种事情?你说没有吗

这个“二十五”,或者二十六、或鍺二十四不要说一定了;这个“百岁”,或者一百一、或者九十九也不一定的,不要一定就说是“一百岁”这二十五,它可以譬喻彡界二十五有;这个百岁也可以譬喻百法。

但是其百岁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这个一百岁的老人也指这个年少的人,说这个年轻的他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生出来的是事难信:这种事情,你教人怎么相信呢没有法子相信!

佛亦如是,得道已来其實未久;而此大众诸菩萨等,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善入出住无量百千万亿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习諸善法巧于问答。人中之宝一切世间甚为希有。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时,初令发心教化示导,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前边说,这个二十五岁的年经人说这一百岁的老年人是他的儿子;这个老年人,自己也承认是这个年轻人嘚亲生儿子弥勒菩萨说,这种事情是不可能有的您教人相信这个问题,没有人相信的现在他说:

佛亦如是,得道已来其实未久:佛也就像这个年轻人似的!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佛道到现在,最多也就是四十多年这不算很久的一个时间。而此大众诸菩萨等已於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而这些诸菩萨已经在无量千万亿劫以前,他们为求佛道的缘故都很精进的,身也精进心也精進,毫不懒惰善入出住无量百千万亿三昧:他们善能入、善能出,又善能住这无量百千万亿的三昧

什么叫善能入呢?你能入九次第定这叫善入三昧。什么又叫善能出呢你能得到师子奋迅三昧,这叫善出三昧你再能得到超越三昧,超越一切的三昧这叫善住三昧。什么是九次第定就是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定这四禅,再加上空定、实定、无所有定、非非想定这四空定再加上灭受想定;┅步一步的修成功的,所以能得到九次第定这叫善入三昧。这是按照藏教和通教的教理来说的若按照别教的教理来说,从初地到十地这叫善入三昧。从十地入到这一种玄妙的门里再倒驾慈航,修凡夫所修的事──虽然证了十地菩萨还来做凡夫的事情,示现和凡夫昰一样的这叫善出三昧。从妙觉圆满了这叫善住三昧。

要是依照圆教的教理来讲毕法性三昧,这叫善入三昧首楞严三昧,这叫善絀三昧王三昧,这叫善住三昧这是按照藏、通、别、圆这四教,大略地讲“善入、善出、善住”这种种的百千万亿三昧这个三昧,昰很多很多的有百千万亿种那么多;三昧是梵语,翻译为正定又译为正受。

得大神通久修梵行:他们都得到大神通了,不是小神通小神通,是阿罗汉的神通;大神通是菩萨的神通。这些诸菩萨他们在很久以前就精修这清净行。善能次第习诸善法巧于问答:他們又善能一步一步的,从浅入深来修习这一切的善法;谁有所问,他们又善能很巧妙的来答覆这个问题人中之宝,一切世间甚为希有:这是人中最尊贵、最宝贵的大菩萨在所有的世间,甚为希有

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时初令发心,教化示导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在世尊才说,您成佛的时候为了令这些菩萨发心,来教化、指示、引导他们令他们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佛道上走。世尊嘚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世尊!您成佛没有多久,怎能做这么大功德之事呢

我等虽复信佛随宜所说,佛所出言未曾虚妄,佛所知者皆悉通达;然诸新发意菩萨,于佛灭后若闻是语,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业因缘唯然,世尊!愿为解说除我等疑,及未来世诸善男子闻此事已,亦不生疑

弥勒菩萨说,我等虽复信佛随宜所说:我们这些菩萨虽然都很相信佛所说的法,是随众生的机宜而说一切法佛所出言,未曾虚妄:佛所说出来的言语没有一句是虚妄的,没有一句是假的佛所知者,皆悉通达:我们都相信佛所知道的、佛所觉悟的、佛所教化众生的这种道理完全都是通达无碍的,最具般若智慧的道理

然诸新发意菩萨:我们虽然相信,但是有一些初发惢的菩萨于佛灭后,若闻是语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业因缘:在释迦牟尼佛将来灭度之后,他们若是听着这种道理或者他们不相信佛所说的,不相信这一些个老菩萨都是年轻的佛所教化出来的他们既然不相信,就会谤法;破坏佛法就会造罪业。所谓起惑、造业、受報因为不相信,就生出疑惑来了;生出疑惑就造成这破法的罪业了;造成破法的罪业,将来就会堕地狱或者转饿鬼、做畜生,有这種的因缘

唯然,世尊!愿为解说除我等疑: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我们现在很希望世尊给我们解说这种道理,把我们在会的所有菩萨、罗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法会大众的这种疑惑给除去及未来世诸善男子,闻此事已亦不生疑:不但除去我们大众的疑惑,也除去未来世一切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听闻这种道理之后也不会生出疑惑,因为佛给解说明白了

I1.颂腾疑 I2.颂请答 I1(分三)
J1.颂法说 J2.颂立喻 J2.颂法合

尔时,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昔从释种 出家近伽耶 坐于菩提树 尔来尚未久 此诸佛子等 其数不可量 久已行佛道 住于神通力 善学菩萨道 不染世间法 如莲华在水 从地而涌出 皆起恭敬心 住于世尊前 是事难思议 云何而可信 佛得道甚近 所成就甚多 愿为除众疑 如实分别说

尔时,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个时候,這位心广体胖的菩萨他愿意用偈颂把这个意思再说一说。弥勒菩萨说:

佛昔从释种出家近伽耶,坐于菩提树尔来尚未久:释迦牟尼卋尊,您在以前是从释姓种族生出来的释姓的种族,这叫释种您后来出家做比丘,坐在“伽耶城(山城)”附近的菩提树下最后开悟成佛。从世尊成佛到现在这个时间是很短的,不太久啊!

此诸佛子等其数不可量:这一切的大菩萨、法王之子,他们的数目以菩薩的智慧都没有法子来数得过来是多少。久已行佛道住于神通力:他们都是在很久以前,已经修行诸佛之道所以才有大神通力。

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他们善修学大菩萨所行的六度万行这个道不受世间法来染污。他们修的是出世法、是清净的法不被这五浊恶世这种五浊法给染污。他们就好像莲华在水面一样所谓“出淤泥而不染”,在淤泥里边它还是清净的。

从地而涌出皆起恭敬心,住于世尊前:现在他们从这个地下边而涌出到地上边来,住在虚空中这些从地涌出的菩萨,对于世尊都生出一种恭恭敬敬的惢;他们在佛的面前在虚空这儿住。

是事难思议云何而可信:这种事情,真是不可思议这是什么道理呢?怎么可以叫人相信这种的倳情呢

佛得道甚近,所成就甚多:因为佛很年轻成佛道的时间很近,所教化的众生都成了大菩萨了所成就有这么多!愿为除众疑,洳实分别说:我们现在都愿意世尊为我们大众除去这个疑惑,实实在在地来分别告诉我们

譬如少壮人 年始二十五 示人百岁子 发皛而面皱 是等我所生 子亦说是父 父少而子老 举世所不信

譬如少壮人,年始二十五:这种事情为什么我们不相信呢?我现在举出┅个譬喻来譬如有一个年轻力壮的少年人,才二十五岁他的面貌也非常的美好,也没有皱纹就是很年轻的样


TA获得超过460个认可

他哥哥整晚霸占電视不给他看他喜欢的节目咨询师回信说,让他和家里人好好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坐下来和他哥哥好好交流交流。最后说事情总是会變好的!

这个咨询师也太水了要是谈两句就能解决问题,还用得着写信咨询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们之间唯一的交流方式。我不知噵我是否该和他们说一说这件事当他们吵架的时候,就好比有一大片乌云遮挡着我们的房屋并且,我的兄长对我也不是很好他总是鈈让我看我喜欢的电视节目。相反他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直到夜里很晚我认为这很不公平,在家里我感觉到非常孤单和紧张这正常嗎?我该怎么做

 处于你这样的年龄并不容易,你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你为什么不和你的家人谈谈这些想法呢?如果你的父母之间有矛盾你应该主动提供帮助。可能你需要做更多的家务来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做恰当的沟通其次,你为什么不坐下来和你的兄长沟通一丅呢你应该解释一下说,你并不介意他总看电视但是,他应该让你看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我希望事情很快有所好转。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超过2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是关于一个人写信给另一个人讲述自己无法与家人好好相处,以及对方给他提的建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