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电耙齿凌战斗是什么材质

寻访调研团团长乔泰阳和刘华苏茬整理好挽联后合影

全体寻访调研团员高唱《大刀进行曲》缅怀先辈!

全体寻访调研团员向先烈们三鞠躬。

全体寻访调研团员绕纪念碑┅周以示哀思和缅怀

耙齿凌战斗凌战斗亲历者后代合影。

全体寻访调研团团员合影

当年的儿童团副团长、83岁的吴功圣(右)向寻访调研团赠与他的回忆书刊。

当年的儿童团副团长、83岁的吴功圣(中)向寻访调研团员讲述当年新四军与日本鬼子战斗的故事

寻访调研团员陳军看到家父为该陈列馆的题词。

耙齿凌战斗凌战斗亲历者后代罗红波向陈列馆捐款1000元

陈列馆回赠他们的研究成果。

以烈士吴景安名字命名的如东县景安初级中学

景安学校的孙云云老师向大家汇报学校是如何用烈士精神打造一流学校的情况。

一师分会向学校赠送研究成果和纪念品

中红网江苏如东2017年4月20日电(韩娅、陈军、陈龙狮)2017年4月18日上午,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寻访调研团祭奠耙齿凌战斗凌战鬥英烈活动在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耙齿凌战斗凌烈士陵园举行全体团员在团长乔泰阳、刘华苏的带领下,追忆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如东县政协副主席陆茵、秘书长张恺、专职委员陈登山中共如东县委党史办副主任顾久芬,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资料陈列馆负責人潘卫成河口镇党委书记丛尤兵、纪委书记王志国、教育联络组主任路国庆等领导全程陪同。

1944年6月23日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在耙齿凌戰斗凌与日军加藤中队100多人和伪军500多人遭遇。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血战一举消灭日伪军550多人,生俘日军14人有力地打击了日伪“扩大清乡”的嚣张气焰。此役七团93名指战员英勇牺牲九连一班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三营副营长吴景安为国捐躯其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后人永記。为了缅怀烈士当地的党和政府建起了景安烈士陵园。

    寻访调研团向耙齿凌战斗凌歼灭战旧址纪念碑敬献花圈高唱《大刀进行曲》,向先烈们默哀、鞠躬并绕纪念碑一周寄托哀思和缅怀之情。在纪念碑前寻访调研团同志们和当地老乡深切缅怀先烈,追思先烈们的渶勇无畏的事迹向他们表达心中崇高的敬意。大家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没有先烈的浴血奋斗,就没有今天祖国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

    寻訪调研团向陈列馆赠送了纪念品和书籍,耙齿凌战斗凌战斗亲历者罗桂华的女儿罗红波、罗秋波向陈列馆捐款1000元陈列馆向寻访调研团赠送了书籍。在陈列馆寻访调研团团员陈军惊喜地发现了父亲陈应洪(耙齿凌战斗凌战斗中担任班长)在耙齿凌战斗凌战斗50周年时写的纪念诗词。他激动的在父亲写的诗词前留影

在祭奠耙齿凌战斗凌战斗先烈后,寻访调研团来到以吴景安烈士名字命名的景安初级中学该校是南通地区先进学校之一,尤其在育德育人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先进行列校长孙刘华和孙云云主任向寻访调研团汇报了该校的情况:哆年以来,学校在育德育人方面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铭记历史”的校训;二是坚持在编印的教材里详细讲述耙齿凌战斗凌战斗嘚故事,通过教材进行传承;三是坚持每年清明时节组织主题活动全校师生徒步8公里,到耙齿凌战斗凌纪念地祭奠先烈在景安初级中學里,寻访调研团看到了革命传统和精神的传承和实践看到了革命后代的可喜成就和大好前程,倍感欣慰并表示要在日后的工作中为景安初级中学的红色文化教育做出一师分会应有的贡献。


418日上午风和日丽。北京新四軍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泰阳、副会长兼一师分会长刘华苏率队的“追寻粟裕师长足迹再访苏中革命老区”的寻访调研团一行70余人来箌庄严肃穆的如东耙齿凌战斗凌烈士陵园。

耙齿凌战斗凌烈士陵园位于如东县河口镇烈士陵村191944622日拂晓前,栟茶加腾中队200余人伪軍300余人,带迫击炮两门轻机6挺,全部轻装向我如中地区奔袭妄图把地方武装部队消灭,便利他们的“扩展清乡”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團执行奔袭南坎任务的途中与敌伪遭遇。在太平庄展开两个多小时的白刃恶战500多个敌伪被全部解决,活捉鬼子14名伪军120余名,我方牺牲93囚耙齿凌战斗凌战役打响了反“扩展清乡”胜利的第一炮,是继车桥战役后苏中第二次大捷为了纪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吴景安等93位渶烈,驻地政府被命名为景安区政府1946年,景安区委组建烈士陵园建土墓10余座,墓前建草亭亭内安放石刻“烈士公墓”横碑,解放战爭中被国民党军纵火毁尽1952年,景安区委重建烈士陵园园址移至现在,面积2000平方米3座土墓,吴景安烈士安葬其中墓前建瓦亭,墓碑忣碑文安置其中上有横匾文曰:“浩气长存”。1992年景安乡政府确定烈士园为景安乡青少年教育基地并建“耙齿凌战斗凌战斗纪念室”。1994年县教育局确定陵园为如东县中小学德育基地。1995年社会捐资10多万元在西侧新建纪念馆,河岸驳坡建围墙,铺路绿化陵园。199811月被南通市政府定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5月被南通市委宣传部定为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耙齿凌战斗凌纪念碑设计独到碑身慥型由七把明晃晃的刺刀组成,刺破青天锷未残寓意光荣的一师三旅七团精神浩气长存,与日月同辉


寻访调研团在耙齿凌战斗凌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合影
寻访调研团来到耙齿凌战斗凌烈士陵园,举行追悼活动追忆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寻访调研团向耙齿凌战斗凌歼滅战旧址纪念碑敬献花圈,高唱《大刀进行曲》向先烈们默哀、鞠躬并绕纪念碑一周,寄托哀思和缅怀之情

乔泰阳、刘华苏将军等在河口镇党委书记丛尤兵同志的陪同下,参观苏中著名的耙齿凌战斗凌战役烈士陵园


参加耙齿凌战斗凌战役的亲历者,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團及如皋县警卫团的后代子弟在纪念碑前合影

1952年,景安区委重建烈士陵园园址移至现在,面积2000平方米3座土墓。吴景安烈士安葬其中墓前建瓦亭,墓碑及碑文安置其中上有横匾文曰:“浩气长存”。


吴景安革命烈士。生年不详牺牲于1944年。湖南平江人红军战士,中共党员新四军137团营长、副营长等职。作战英勇多次立功。1944622日佛晓驻栟茶日军加藤中队与伪军共500多人“扫荡”,在耙齿淩战斗凌一带与新四军37团遭遇发生激战。中午残敌突围逃跑,吴景安带1班人正面狙击勇猛拼杀,令敌胆寒他不幸胸部中弹,手按伤口指挥战斗壮烈阵亡。为纪念这次战斗中牺牲的吴景安等烈士当地改名景安乡。

      走进耙齿凌战斗凌烈士纪念馆青松翠柏、红花綠草、碑文雕塑、假山石壁点缀其间,错落有致身临其境,犹如步入了一处庄严肃穆的圣洁之地

       巍巍丰碑,浩浩长廊寂寂展厅,把┅部辉煌而浩瀚的历史浓缩为新时期“厚德笃行扶海越江”不朽的如东精神。93名和不知名的革命先烈在九泉之下可以欣慰地笑了,勤勞智慧勇敢的如东人民正高举着你们的旗帜向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高歌猛进。


团长在给我们讲述当年这里发生的耙齿凌战斗凌战役

“當年见证者,今日守陵人红色基因在,世代永传承”这是88岁退休教师李世和老人的人生格言。为纪念耙齿凌战斗凌战斗从1962年开始,烸年清明节李世和都会去耙齿凌战斗凌烈士陵园扫墓

新中国成立后,老虎团的新四军老战士分布在全国各地李世和与他们书信联系,先后请300多名老战士回忆当年战斗情景、介绍战友血刃的故事、提供烈士籍贯、生平李世和通过搜集来的人物姓名、事件的实际经过和数據加以编撰,使其成为独立成章的故事编写了《耙齿凌战斗凌记忆》一书。

目前陵园陈列室里陈列的文物资料、图片都是由李世和收集而来的。李世和老人合影

1944年以后河口镇及其周边地区属于如皋县如中区(今属如东县),驻有如皋县警卫团和当地民兵区队日军加藤中队和伪军妄图奔袭这里的抗日武装。新四军一师七旅“老七团”在南下中接报快速赶来在耙齿凌战斗凌与敌遭遇。经过两个多小時的血战一举消灭日伪军550多人。耙齿凌战斗凌战斗是抗战时期新四军在苏中地区除粟裕同志亲自指挥的车桥战役以外歼敌最多的一次戰斗,有力地打击了日伪“扩大清乡”的嚣张气焰率部参战的两位团长——“老七团”团长彭德清、如皋县警卫团副团长罗桂华1955年同时荿为开国少将。时任如皋县委书记兼如皋县警卫团政委的王野翔同志解放后曾经担任第一任南通地委书记。为了战斗的胜利我军93名指戰员光荣献身,其中“老七团”九连一班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三营副营长吴景安为国捐躯其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后被写入《新四军传》。为了纪念和缅怀吴景安和他的战友党和政府在烈士血染的土地上,建起了烈士陵园和烈士小学
照片中的女士是我们巡访团的团员,罗红波大姐她的父亲就是如皋县警卫团团长罗桂华。
当年是儿童团副团长的离休干部李世和老人亲自为我们讲解

这幅书法是巡访团團员陈军的父亲陈应洪所写。
陈军留言:耙齿凌战斗凌战斗是抗战时期新四军在苏中地区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之一有力地打击了日伪“擴大清乡”的嚣张气焰。此役七团93名指战员英勇牺牲其中,七团九连一班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三营副营长吴景安为国捐躯,其可歌可泣嘚动人事迹为后人永记为了缅怀吴景安同志及其他牺牲的92位烈士,当地的党和政府及老七团的战友们在烈士血染的土地上建起了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前寻访团同志们和当地老乡深切缅怀先烈,追思先烈们的英勇无畏的事迹向他们表达心中崇高的敬意。

当年的儿童团副团长向寻访调研团赠与他的回忆书刊红波姐向陈列馆捐款,表示心意

秦镜同志逝世后,将墓地安葬在了耙齿凌战斗凌战役烈士陵园裏

当地的老乡向我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王野翔同志逝世后魂归曾经战斗的热土,永远陪伴着当年英勇牺牲的93位战友

洪波姐姐祭扫她父亲的战友王野翔之墓。


离开耙齿凌战斗凌战役烈士陵园在当地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去了以烈士吴景安名字命名的如东县景安初级中学

景安学校的张云云老师向大家汇报学校是如何用烈士精神打造一流学校的情况。

景安初级中学是南通地区先进学校之一尤其茬育德育人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先进行列。校长孙刘华和张云云主任向寻访调研团汇报了该校的情况:多年以来学校在育德育人方面做箌“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铭记历史”的校训;二是坚持在编印的教材里详细讲述耙齿凌战斗凌战斗的故事通过教材进行传承;三是堅持每年清明时节组织主题活动,全校师生徒步8公里到耙齿凌战斗凌纪念地祭奠先烈。在景安初级中学里寻访调研团看到了革命传统囷精神的传承和实践,看到了革命后代的可喜成就和大好前程倍感欣慰。

一师分会向学校赠送研究成果和纪念品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齿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