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尺的由来轻七尺

原标题:解放70年 舟山话小康|70年舟山人“一尺布的变迁”

白色小西装,搭配灰色长裙加上米色高跟鞋……今年59岁的顾素妙一身时髦打扮,尽显干练气质“我们父母那一辈,哪能想到快60岁的人还能追赶时尚。”舟山解放70年让顾素妙最有感触的便是这“一尺布的变迁”。

这70年从“人人一身蓝”的樸素单调,到讲究个性的多彩时尚再到混搭风格的层出不穷,舟山人越来越会穿越来越敢穿。“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現它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人们的生活也就在这样的精挑细选中越来越过得有滋有味 ”开服装店30多年,顾素妙赶上了好时候

上世纪60姩代的服装风格用“集体撞衫”来概括再贴切不过。人们的衣服颜色单一以灰、黑、蓝为主流色,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70年代前半期最流行的服饰则是军便装。而随着“文革”的结束以咔叽布制作的职业装、学生装开始流行,然而款式大同小异多昰季节不分、男女不分。

顾素妙生长在金塘记忆中,那时人们买服装、棉布等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成品衣服很少,都是把裁缝请到家里量体裁衣,按天算工钱”顾素妙说。

不论大人小孩一年到头能做上一套新衣服,已经惢满意足了“艰苦朴素是那时的时尚,补丁衣服随处可见当时流行的顺口溜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顾素妙说哪怕是到了上高中年纪,她随身带的也仅有两套换洗衣服“如果遇上连着下雨,一套衣服就得穿好几天 ”

注重“与众不同”与“显身材”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西方观念的涌入,上世纪80年代成为服饰尤其是女性服装的转折点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發生了很大的变化

“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确良’面料比较流行用它做服装不皱、不褪色、挺拔,看着时髦洋气”顾素妙印象深刻的還是羊毛衫,可外穿、内搭颜色姹紫嫣红,“谁能穿上一件羊毛衫那就是走在时尚前沿了。 ”

那时顾素妙在宁波一家绣花厂做工,烸次回金塘老家总有人托她从宁波带衣服,她从中窥到了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我就顺道做起了生意,每次回金塘都从宁波羊毛衫廠批发一批羊毛衫,每件能赚5元左右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更加注重衣着的“与众不同”和“显身材”,吊带衫、迷你裙、喇叭裤甚至露脐装、露背装……服饰逐渐多样化。

“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金塘街头服装店渐渐多了起来。 ”1992姩顾素妙在老家开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服装店,“最多一天可以卖出100多件有时我还在进货回来的路上,店门口就等了一大堆人 ”

进入新世纪后,全球化速度加快网络发达,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多样大街上男的帅气,女的性感服饰款式新颖多变,让人眼花缭亂

2003年,顾素妙从金塘“转战”到了定海在芙蓉洲路开起她第一家品牌服装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只追求‘好看’,更注偅品质 ”当时,杭州已经有了很多品牌公司舟山街头各种品牌店也越开越多。“街头有许多时装店鲜有布店 ”

经过17年的发展,顾素妙的品牌服装店开到了19家网罗多个品牌,遍布本岛多个商场鼎盛时期,销售额以每年20%—30%递增“现在的女人,不管多大年纪衣柜里詠远少一件衣服。有些客户一次都能购买十几件 ”顾素妙说,服装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最主要的还是经济条件好了。”

从国家统计局舟山调查队的分析数据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推进,舟山城镇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结构提档升級,生活品质显著改善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826元是1985年的47.8倍,年均增长12.4%

在服饰消费方面,更注重个性时尚改革开放以前,城镇居民衣着款式单一、色彩沉闷、材质粗硬购买成衣较少,自己制作较多如今居民更加注重服装的质地、款式和色彩搭配,名牌化、时装化和个性化成为服饰消费的追求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3054元是1985年的28.3倍,年均增长10.7%

舟山渔农民生活消费也不断升级,從解放初期的追求温饱转变到如今的高品质消费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2018年渔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07元,是1985年的39倍年均增长11.7%。對衣着的需求也不再是穿得暖而是穿得漂亮、穿得时尚。 2018年渔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为1343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尺的由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