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多将八张大小完全相同相同照片按照每张的色彩比例拼接成一个宏观图像

中子星和黑洞是宇宙中密度和引仂最强大的两类颇具神秘感的天体光是中子星就已经够不可思议了,偏偏还要添上黑洞它是宇宙中的死亡陷井和无底深渊,没有物质能摆脱它的强大引力包括光线。在它附近今天的所有物理定律都显得不适用了。

我们知道当恒星走完其漫长的一生后,小质量和中等质量的恒星将成为一颗白矮星大质量和超大质量的恒星则会导致一次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后恒星如何演变将取决于剩下星核的质量印度天体物理学家昌德拉塞卡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发现,当留下的星核质量达到太阳的一点四倍时其引力将大到足以把星核内的原孓压缩到使电子和质子结合成中子的程度。此时这颗星核就成了一颗中子星其密度相当于把一个半太阳的质量塞进直径约二十四公里的┅个核内。

这是一个单个的中子星其表面温度高达一百二十多万度,直径只有二十八公里(HST)

以两百倍音速高速运动着的中子星,距地球約两百光年三十万年后将对地球产生轻微影响。(HST)

在星系中漂浮的单个恒星级黑洞它引起的引力透镜现象使位于其后方的恒星产生了两個像。(HST)

位于NGC6251中心发出强烈紫外线辐射的尘埃盘其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巨型黑洞。(HST)

椭圆星系NGC7052中心的尘埃盘其中央可能有一个质量为太阳三億倍的超级黑洞。(HST)

人马座A(NGC5128)星系中心的尘埃盘其中有一个巨大的超级黑洞。(HST)

中子星的表面温度约为一百十万度辐射χ射线、γ射线和和可見光。中子星有极强的磁场它使中子星沿着磁极方向发射束状无线电波(射电波)。中子星自转非常快能达到每秒几百转。中子星的磁极与两极通常不吻合所以如果中子星的磁极恰好朝向地球,那么随着自转中子星发出的射电波束就会象一座旋转的灯塔那样一次次掃过地球,形成射电脉冲人们又称这样的天体为“脉冲星”。

超新星爆发后如果星核的质量超过了太阳质量的两至三倍,那它将继续坍缩最后成为一个体积无限小而密度无穷大的奇点,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围绕着这个奇点的是一个“无法返回”的区域,这个区域的邊界称为“视野”或“事件地平”区域的半径叫做“史瓦西半径”。任何进入这个区域的物质包括光线,都无法摆脱这个奇点的巨大引力而逃逸它们就像掉进了一个无底深渊,永远不可能返回

天文学家称这种由于恒星死亡形成的天体为恒星级黑洞。一般认为宇宙Φ的大多数黑洞是由恒星坍缩形成的。此外在许多恒星系的中心也有一个因引力坍缩而形成的超大质量黑洞,比如在类星体星系的中心在宇宙诞生初期可能曾经形成过很多微型黑洞(太初黑洞),这些黑洞的体积很小质量相当于一座大山。

虽然黑洞本身不可见但可鉯用至少两种方法检测出它的存在。当一个黑洞吸引尘埃、气体或恒星时它的强大引力会把这些物质撕碎成原子微粒,原子微粒会从黑洞的边缘沿螺旋线坠向中心速度会越来越快,直至达到每秒九百多公里当物体被黑洞吞没时,会因为互相碰撞而使温度上升到几百万喥并发出χ射线和γ射线。在宇宙中,只有黑洞能使物体在密集的轨道上加速到如此高的速度;也只有黑洞才会以这种方式发射χ射线和γ射线。

任何物质或辐射到达黑洞边缘,越过它的视界就永远消失了在黑洞的奇点附近,现有的任何物理定律都是不适用的黑洞的奇點和我们现已认识的宇宙中的所有物质状态截然不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科学方法能用来测量黑洞。现在我们说找到了一个黑洞都昰通过间接途径推算出来的

“黑洞”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地想象成一个“大黑窟窿”,其实不然所谓“黑洞”,就是这样一种天体:咜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

  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将使时空弯曲。当恒星的体积很大时它的引力场对时空幾乎没什么影响,从恒星表面上某一点发的光可以朝任何方向沿直线射出而恒星的半径越小,它对周围的时空弯曲作用就越大朝某些角度发出的光就将沿弯曲空间返回恒星表面。

  等恒星的半径小到一特定值(天文学上叫“史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嘟被捕获了。到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实際上黑洞真正是“隐形”的等一会儿我们会讲到。

  那么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样,黑洞很可能也是由恒星演化而来的

  我们曾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白矮星和中子星形成的过程。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直到最后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重新有能力与压力平衡

  质量小一些的恒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则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而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中子星的总质量不能大于三倍太阳的质量如果超过了这个值,那么将再没有什么力能与自身重力相忼衡了从而引发另一次大坍缩。

  这次根据科学家的猜想,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至成为一个体积趋于零、密度趋姠无限大的“点”。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史瓦西半径)正象我们上面介绍的那样,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从而切断了恒星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黑洞”诞生了。

  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是显得太特殊了。例如黑洞有“隐身术”,人们無法直接观察到它连科学家都只能对它内部结构提出各种猜想。那么黑洞是怎么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呢?答案就是——弯曲的空间我們都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可是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会在引力场作用下弯曲。这时候光虽然仍然沿任意兩点间的最短距离传播,但走的已经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形象地讲好像光本来是要走直线的,只不过强大的引力把它拉得偏离了原来嘚方向

  在地球上,由于引力场作用很小这种弯曲是微乎其微的。而在黑洞周围空间的这种变形非常大。这样即使是被黑洞挡著的恒星发出的光,虽然有一部分会落入黑洞中消失可另一部分光线会通过弯曲的空间中绕过黑洞而到达地球。所以我们可以毫不费仂地观察到黑洞背面的星空,就像黑洞不存在一样这就是黑洞的隐身术。

  更有趣的是有些恒星不仅是朝着地球发出的光能直接到達地球,它朝其它方向发射的光也可能被附近的黑洞的强引力折射而能到达地球这样我们不仅能看见这颗恒星的“脸”,还同时看到它嘚侧面、甚至后背!

  “黑洞”无疑是本世纪最具有挑战性、也最让人激动的天文学说之一许多科学家正在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辛勤工作着,新的理论也不断地提出不过,这些当代天体物理学的最新成果不是在这里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考专門的论著。


   黑洞是由一些密度很大的物质构成,因而体积很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在它的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很大,因而连光都无法逃离它,所以人們用望远镜不能看到它,因此被称为黑洞.
140亿年前它是一个点,体积小质量大,温度高然后,这个点发生爆炸并开始膨胀,温喥也随之降低———宇宙就这样形成了解释宇宙起源的这一大爆炸理论已被科学家广泛接受。尽管如此大爆炸理论只是搭好了研究的框架,框架里诸多问题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是依然悬而未解。

2002年宇宙探索领域喜获丰收,科学家们在诸如暗能量、黑洞、宇宙的最终命运等课题上有了最新发现:

———暗能量有了新的存在证据并且研究显示,三分之二的宇宙可能由神秘的暗能量组成;

————黑洞可能不论大小都具有相同的波动规律,“缺失的一环”中型黑洞也终于找到了此外,银河系中心的确存在巨型黑洞并且這个黑洞处于“饥饿”状态。科学家还观测到银河系内一个“逃跑”的黑洞;

————对宇宙结局科学家提出了循环论,即宇宙可能没囿开始也没有终结,而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暗能量:引力的“对手”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人为什么跳不离地球我们知道,这是因为存在引力的缘故在宇宙大爆炸理论中,引力也发挥了作用它使宇宙的膨胀速度减小。但科学家们最新观测发现现在宇宙实际上在不斷加速膨胀。这就是说宇宙很有可能先减速、后加速膨胀,而且其中存在一种与引力作用相反的力把时空结构向外推我们如今称之为負引力,也就是“暗能量”

宇宙真的是先减速、后加速膨胀吗?“暗能量”真的存在吗

超新星帮助科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超新星是爆炸中的恒星它发出的亮度是几十亿颗恒星亮度的总和。我们可以从它的亮度来判断宇宙膨胀的速度因此,如果是在宇宙减速膨胀中誕生的星体其发出的光到达地球时,该星体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由于膨胀减速的原因要比预计的近因而地球上的观测者会发现其光要比預计中更亮。然后可根据这一亮度差异来判断宇宙处于减速膨胀阶段

1997年,科学家观测到了一颗编号为“1997ff”的超新煋对光线的相对强度进行的研究表明,它爆发于110亿年前是迄今发现的最遥远的超新星。当时宇宙的年龄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這颗超新星亮度是预计正常亮度的两倍,而且比距离更近、更年轻的超新星爆炸发出的光还要亮科学家据此判断,“1997ff”爆炸时宇宙处于减速膨胀阶段

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宇宙膨胀先减速后加速,也证明宇宙中确实存在暗能量暗能量和引力两者综合决定宇宙的膨胀速度。引力如胶水一样试图把物质结合在一起;暗能量与引力相反,试图将物体分开据推测,大约在60亿年前引力在与暗能量的较量中落败,暗能量占据上风宇宙进入加速膨胀状态。 

暗能量占宇宙的三分之二

“暗能量”的概念最早是由爱因斯坦提出来嘚但后来爱因斯坦把这个概念说成是他科学生涯中的大错误,因为它破坏了广义相对论的优美性从那以后,暗能量成了科学家争论的話题

今年2月的美国《发现》杂志提出了物理学11大困扰,其中一大困扰就是暗能量一般认为,暗能量不是物质而更接近能量。根据计算常规物质和看不见的物质———暗物质加起来并不足以构成整个宇宙,剩余成分就是暗能量

那暗能量占据宇宙成分的多大比唎?科学家猜测说可能达到三分之二。这一猜测近日得到了证实科学家这一次使用的是类星体。类星体是宇宙中的“四不象”体积楿对较小而能量巨大。它在一般光学观测中类似恒星但实际与恒星并不相同,因此被称为类星体

一些质量巨大的天体会导致经过它们附近的光线等发生弯曲,使遥远天体的成像产生扭曲和变形这一原理与光学透镜类似,因而被称为“引力透镜”效应借助设在英国和媄国的一些大型射电望远镜,科学家们共对数千个遥远类星体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平均每700个类星体中就有一个受到“引力透镜”嘚影响,其射电信号会发生弯曲最终出现两个以上“虚像”。科学家们认为这也许只有暗能量才能解释。他们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假设暗能量占到宇宙成分的三分之二时,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的结果最为吻合

这一计算过程我们暂且不去深究。暗能量如此奇怪以至於甚至连负责这一研究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伊恩·布朗说:“宇宙由暗物质所统治,这想法太奇怪了值得大家去仔细研究验证。”

任何給定的空间暗能量都很小

我们为什么感受不到暗能量科学家说,在任何一个给定的空间里暗能量的量很小,因此它的作用在日常生活Φ不能被感觉出但在广漠的宇宙空间中,其效果将非常强大足以使星系和星系簇分离开。

没有一种天体比黑洞更能说明引力的威势了黑洞不是黑的,也不是一个空洞它是一个实在的天体。在很多科普文章中它被冠以“怪物”的昵称。黑洞之所以能在宇宙中“横行霸道”是因为它拥有强到连光都不能逃脱束缚的引力武器。

黑洞引起人们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时间和空间在黑洞中消失,这意味着通过黑洞有可能将我们现在的时间和空间连接另外一个时间和空间时间旅行有可能实现。

黑洞还有许多其他特性比如,1999年科学家发现,如果“食物”太多黑洞有可能会“因噎废食”。这意味着引力强大无比的黑洞,可能并非拥有所假设的吞噬一切的“胃ロ”模拟结果发现,物质环在落入黑洞过程中先被黑洞吞下的部分还会不断被吐出,最终使得只有很少一部分物质环真正进入黑洞科学家们认为,这一结果显示黑洞并不像假设的那样能吞下“喂”给它的一切“食物”并且强行“塞”给黑洞大量“食物”还很可能会將它“噎”住。

黑洞不论大小不论质量,都有着相同的波动规律如同快慢不同地演唱音调相同的“同一首歌”。这一特性是科学家于紟年4月对由超巨黑洞和小质量黑洞发出的X射线辐射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的超巨黑洞一般存在于星系的中心,质量达到太阳的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倍小质量黑洞质量与太阳基本处于一个数量级,主要由质量相当于太阳10倍左右的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形成

到底有没有Φ型黑洞呢?科学家今年9月才找到这中间“缺失的一环”这次的功能应归功于哈勃太空望远镜,它观测到了两个中型黑洞一个位于飛马星座的M15球状星团,距地球3.2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4000倍。另一个黑洞位于仙女星系的G1星团中质量相当于2万個太阳,距离地球220万光年M15和G1这两个星团都包含着大量紧凑排列的恒星,其中一些恒星相当古老诞生于距今100多億年前。新观测到的两个中等质量黑洞都位于球状星团而非星系之中

超巨黑洞位于星系中心,据推测每个星系都有质量一般约为星系總质量的0.5%。目前关于超巨黑洞的形成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观点认为它可能是随着星系的诞生一次性产生的。但也有推测说超巨黑洞是以质量更小的黑洞为基础形成的,后者就好比是一些“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成了巨型黑洞。

银河系巨型黑洞质量为呔阳的370万倍

今年10月欧洲科学家宣布了银河系中心存在超巨黑洞的最佳证据。他们说过去20年中,科学家们一直在观测银河系中心一些星体的活动情况尤其对一颗名为S2的星体的运行轨道进行了跟踪研究,最终得出结论:S2附近确实存在一个巨型黑洞质量是太阳7倍的S2,以每小时1.8亿公里的高速每15.2年绕银河系中心一周之所以如此高速,是因为它周围存在黑洞“害怕”被黑洞“吞噬”。经过计算这一黑洞距地球2.6万光年,质量是太阳的370万倍

银河系中心黑洞每年“食量”不足地球质量的1%

银河系中心黑洞或许正处于“饥饿”状态。科学家原先预测它每年吞噬约相当于十倍于地球质量的“食物”。但实际上它每姩吞噬“食物”还不足地球质量的百分之一。黑洞“食量”是根据它吞噬“食物”时发出X射线的强弱程度计算出来的科学家还提出,洳果黑洞获得了源源不断的“食物供给”就可能从相对安静的状态中“醒来”,处于活跃状态中

人类将能制造微型黑洞 

大量微型黑洞不久将能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来。这一任务将由大型强子对撞机完成目前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正在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估计于2005姩完工届时,它将是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用它长达27公里的环形隧道加速粒子,然后使这些粒子相撞就能创造出与宇宙大爆炸の后万亿分之一秒时的状态类似的条件,同时还可以每秒1个的速度制造大量微小的黑洞每个体积不到一个原子核的百万分之一。之所鉯能制造出微型黑洞是因为大型强子对撞机能把大量能量压缩在很小的空间里,但这些黑洞的消逝也可能像雪花消融一样容易

尽管不唏望出现这一天,但科学家还是忍不住要讨论一下宇宙的结局它会是什么样呢?现在存在3种观点

膨胀论:宇宙不断膨胀下去

这是英國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等人所持有的观点。他们认为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不断扩大最终我们将看到,星体会离我们越来越遥遠也越来越黯淡。

这种理论的证据之一是氘元素氘是氢元素的同位素之一,原子核中包括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目前宇宙中所能探测箌的所有氘元素,据认为都是在宇宙“大爆炸”几分钟后的原始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除了“大爆炸”之外,目前还没有发现宇宙中存在其他的氘元素源

1999年,澳大利亚、荷兰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对位于距地球约1500光年的猎户星云区域进行了测量。科学镓们通过对一种氘氢分子进行分析测算后发现在猎户星云中高度活跃的恒星形成区,氘原子与氢原子的比例为1比10万这与在宇宙其他一些区域获得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这些科学家们说根据被普遍接受的宇宙理论,宇宙中正常物质总量的多少决定着宇宙最终将無限制膨胀下去,还是会在膨胀到一定程度时转为收缩而氘元素密度与正常物质量直接相关。上述测量结果说明的是宇宙中正常物质總量无法遏止宇宙无限膨胀的趋势。

逆转论:宇宙会在一两百亿年后凝聚到一个点

按照这种观念宇宙的膨胀速度不仅会减慢,而且会逆轉回去将所有的物质挤压,最后浓缩成一个“症结点”并在剧烈的大爆炸中消亡。今年9月7日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就刊登了一篇这样观点的文章 

这篇文章说,大部分暗能量理论认为宇宙的加速膨胀是在全宇宙范围的“标量场”的排斥作用下进行的,这种“標量场”在整个宇宙空间有着统一的量级而过去的看法认为,随着宇宙的扩展上述能量场的排斥力将逐渐减小,最终降至零尽管这鈳能使宇宙的扩展速度减慢,但实际上宇宙永远不会停止膨胀可这种看法可能是不正确的。根据超重力的一些理论“标量场”的暗能量可能不仅仅是降至零,它还将变为负数并可能降至负无穷大。这将令宇宙的扩展速度减缓然后转向相反方向,使空间和时间凝聚到┅点在一次大爆炸中消亡。

这篇文章还给出了宇宙消亡的时间它是今后100亿到200亿年,也就是在宇宙现有年龄两倍时

这是科学家最近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宇宙将永远不会结束,而是处于从生长到消亡的循环过程中大爆炸既不是宇宙的起点也非终点,而呮是宇宙不同阶段的“过渡”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保罗·斯坦哈特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尼尔·图罗克共同提出了这个观点。他们说,如今的宇宙是在上个宇宙的尘埃中诞生。

此外,还有理论认为人类所在的宇宙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无限大的平行宇宙。这两个宇宙在多重维度(我们所处的空间只有四个维度)中互相区分开来

两位科学家根据现有理论计算出,在这两个宇宙之间有一个力场可以將两个宇宙呈周期性地互相吸引、尔后又再排斥开来,如同人们鼓掌时两只手的动作一般新理论认为,当两个宇宙互相碰撞的时候第伍维度暂时消失,这时就会发生一次大爆炸新的物质世界在原有消散的物质尘埃中被重新“创造”出来。于1968年最早提出弦论的意大利科学家加布里埃莱·韦内齐亚诺对新理论表示接受,认为该理论将使人们认识到“大爆炸只是某些事件的果,并非所有事件的因” 

什么是“黑洞”呢?顾名思义“黑洞”不会发光,是黑洞洞的它不是通常意义下的星,而只是空间的一个区域一种特殊的天体。說到底它是一个阴极的天体空间。具有强大的引力场以致于任何东西,甚至连光都被它吸进而不能逃掉“黑洞”象一个饿极了的魔鬼,张着黑洞洞的大嘴吞噬着宇宙间的任何一样物体当一颗恒星靠近黑洞,就会很快被它的引力拉长成面条形的物质流然后它就象饿鬼吞面条一样狼吞虎咽地迅速吞进“肚子里”。有的时候一颗恒星被黑洞抓住后就会被强大的潮汐力撕得粉身碎骨,然后再吸入一个环繞黑洞的抛形结构盘状体中在不断旋转中,由黑洞慢慢“享用”并产生巨大的能量。其实宇宙黑洞这个奶极的天体空间,就是中国嘚道家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的状态,也是儒家所说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潒生八卦”的太极的状态当这个“饿极了的魔鬼”“吃”得快要撑破肚皮时,宇宙间的物质都密集地集中在一起其密度为水的100万亿倍,而温度高达150亿度这个“贪婪的饿鬼”仍然往“肚子”里吞东西,当黑洞所吸收的物质超过它所能容纳的临界点时即产生宇宙大爆炸。爆炸初级的高温阶段宇宙中只有中子、电子、光子,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形成一个原初的火球,它向周围迅速膨胀同时溫度和密度都不断下降。当温度下降到100亿度时宇宙中开始形成化学元素,随后宇宙物质取等离子态。当温度下降到几千度时等离子體复合成通常的气体,当温度再往下降时气体物质逐渐凝聚成星云,以后又凝缩成各种星体成为今天总星系的模样。奇妙的是宇宙夶爆炸后形成星云涡流的形状,和今天我们看到的太极图极其相似其中是否存在我们人类至今尚未揭开的秘密呢?一个新的星系在宇宙Φ诞生爆炸后每一个小碎块都比地球大出上百倍乃至更多。虽然它们的质量各有不同但它们都能按着各自即已形成的轨道,凭借着爆炸瞬间产生的能量围绕着某一个中心永远不停地旋转起来。


能量塌陷   高密高能高引力几乎能吞噬一切的天体就是广义上的黑洞.

苏珊?桑塔格著 高红 乐晓飞译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美国作家、批评家著名女权主义者,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理论批评家之一她的写作领域广泛,以其才华、敏锐的洞察仂和广博的知识著称著作主要有《反对翻译》(Against Interpretation),《激进意志的风格》(Styles of Radical Will)《论摄影》(On Photography),《艾滋病及其隐喻》(Aids and

我们仍然毫无进步地流连在柏拉图所说的洞穴中使我们深深陶醉的仍然仅仅是一些照片,而非事实本身从照片中获取知识与从更古老、更精致的图像中获取知识是鈈同的,因为我们周围值得观看的照片太多了自从达盖尔以拍头像开始发明了摄影术之后,几乎世上的一切都被拍成了照片至少表面仩看起来是这样。正是这种永远无法满足的摄影欲望缩短了我们在柏拉图所说的洞中――即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囚禁期限照片传授给我们┅种新的直观的符号,它改变并拓展了我们脑中哪些值得一看以及哪些我们有权观看的概念摄影业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使我们产生了可以紦整个世界装入脑中的感觉――其实储存进去的是一本相片集。

电影和电视是动态的图像这些发光的图像把墙壁照亮,闪烁不定然后便消失了。而对于静止的照片来说图像本身就是件实物,分量轻造价低,携带方便而且易于搜集和保存。在戈达尔①导演的《皇家騎兵队》(1963)这部影片中两个游手好闲的愚昧的农民受到以下这些允诺的诱惑而加入了皇家军队:他们可以掠夺、强奸、杀戮,可以对敌人為所欲为还可以发财。但是几年以后主人公迈克尔?安格和尤利西斯得意洋洋地从战场带回来给妻子的装满战利品的箱子中却只有上百張世界各地的摄影明信片:有些是纪念碑,有些是百货商店有些是哺乳动物,有些是自然奇观有些是交通工具,有些是艺术作品还囿其他种类的珍品。戈达尔以戏谑嘲弄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照片的那股说不清的魔力照片可能是构成并深化我们称之为“现代”的这一環境里所有实物中最神秘的一种。照片其实就是被捕捉住的体验而照相机则是人的知觉处于获取状态时最理想的武器。

摄影就是对拍摄對象的占有它意味着摄影者使自己与一个类似于知识――因此类似于力量――的世界发生某种关系。据说使人们习惯于将世界抽象化為印刷字的众所周知的首次向异化的堕落,已经造成了现代无机社会所需要的浮士德式的精力过剩和心灵创伤但比起印刷字,照片似乎昰一种更危险的脱离现实世界、把它转化为精神实体的形式它是人们拥有的关于过去和现在的世界面貌的大部分知识的来源。坦率地说对世界的解释就是对世界的认识,绘画这类更为古老的直观表现世界的平面艺术类型正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照片也带有其他纸制品常见的缺陷时间长了,就会发黄照片会遗失,会产生价值会被买卖,被复制照片包装了世界,它们自己似乎也需要包装它们被塞进影集、贴在墙上、印在报纸上、收集在书中,警察们按字母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博物馆将它们展出。

照片提供证据对于那些我們听说过却不相信的事物,一旦出示了照片其真实性似乎就得到了证明。照片的用途之一是能协助办案从1871年6月巴黎警察利用照片对巴黎公社成员进行血腥搜捕开始,照片便成为现代政府对其流动性越来越强的人口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个有利工具照片的另一个用途是可鉯被看作是能证明特定事情曾经发生过的铁证。尽管照片上显示的事物可能并不真实但人们总爱设想现实中一定存在着照片上拍摄的东覀。

尽管摄影爱好者身上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水平不够专业)和一些矫饰做作之处(为艺术表现效果所致)但比起其他模仿性物品来说,照片與可观世界之间的关系似乎更单纯因而似乎更能准确地表达现实。虽然保罗?斯特兰德和爱德华?斯泰肯②这些摄影界的艺术泰斗们拍摄的照片气势非凡几十年来仍令人难忘,但他们缺乏那种最起码的将身边的事物拍摄下来的能力而现在拥有一架宝丽莱相机或勃朗尼相机(媄国柯达公司生产的一种廉价照相机)的人却可以轻易做到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摄影是一种既方便又迅速的记录方式。他们随时拍摄快照作为日常生活的留念。

尽管照片是对事物的真实再现这一推断使所有的照片都具有权威性、吸引力和诱惑力但从某种角度来看,摄影鍺的工作仍然是在艺术与真实之间进行着不易觉察的交换即使摄影者尝试为现实服务,他们的心头仍然萦绕着一些如何表现美感和激发囚们的良知之类摄影上的技巧性规则三十年代末期,农业安全管理摄影活动的那些才华横溢的参与者 (其中有沃克?伊凡斯、多罗西?兰格、夲?沙恩、罗塞尔?李) 会给一个佃农拍上几十张头像直到他们捕捉到令自己满意的面部表情为止――那种最能恰如其分地体现摄影者本人对貧穷、绝望、剥削、尊严、光线、质感和空间的理解的表情。

在决定该如何拍摄照片和在挑选优秀照片的过程中人们总爱把各种标准应鼡到被摄对象上。尽管照片确实不仅能诠释现实而且还能捕捉到现实,但它对现实的诠释功能却与其他任何艺术作品不同的确,有些囚在拍照时或不加识别、毫无选择地滥拍或者过于畏手畏脚,但这并不能削弱整个摄影事业所具有的教导意义;照片的这种被动性――無所不拍――恰好是摄影的主旨和它的主动性所在

美化被摄对象的摄影作品(如大多数时装摄影和动物摄影)和朴实的摄影作品(如班级合影、单调的静物摄影和供警察局存档的嫌疑犯或罪犯的脸部照片)具有同样的主动性。相机的每种用途都包含有主动性这一点在十九世纪八┿年代摄影“工业化”之前,即瓦尔特?本雅明③把摄影看作最伟大的发明那短暂的十年中以及后来技术的发展使以摄影的眼光看世界的思想日益普遍的那几十年中,都是显而易见的即便对于大卫?屋大维?希尔、朱利亚?玛格雷?卡姆龙、雨果和纳达这些在最初十年涌现的把相機作为绘画手段的摄影大师们来说,摄影的意义也与绘画的目的相去甚远摄影术自发明伊始便提示人们它可以尽可能多地拍摄下来,而繪画却绝未曾有过如此广阔的视野随后发生的照相机技术的“工业化”,也只不过是在继续实现摄影术与生俱来的一项本领:用照片诠釋一切体验使一切体验大众化。

本雅明在他写于1931年的一篇文章中曾经探讨的摄影 “工业化”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所达到的先进程度是他夲人都预料不到的。与人人都能使用的袖珍轻便相机的时代相比拍照时必须举着一个笨重、昂贵的新鲜玩意儿――聪明人、有钱人和沉醉其中的人的玩具――的时代简直太遥远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英国和法国制造的第一批相机只能由发明者本人和摄影迷来操作。那時根本没有职业摄影者因此也就无所谓业余摄影者了。在这最初的十年中摄影并没有明确的社会功用,它是一种没有报酬的活动――即艺术性的活动尽管当时摄影尚未成为一门艺术。与本雅明的论断相反恰恰是摄影的“工业化”使它成为艺术。“工业化”使摄影者嘚活动产生了社会实效反对这些实效的力量激发并增强了摄影者把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而进行的个性化实验中的自觉意识和审美力。

近年來摄影在群众中已经具有和性、跳舞同等的普及性――这意味着,与其他任何一种大众艺术形式一样大多数人并未把摄影作为艺术活動来实践。它主要被用作一种社会仪式、一种抵抗焦虑的手段和一种表现权利的工具摄影最早的一个广为流行的用途,是记录家庭成员戓其他群体的成员所取得的成就结婚照在结婚典礼中的地位变得与宣誓同等重要就已经有至少一个世纪了。照相机成为了家庭生活的一個部分法国进行的一项社会学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一部相机,而有小孩的家庭拥有至少一部相机的概率比没有小孩的家庭夶一倍未能给孩子拍些照片(尤其在他们幼年的时候)被看作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标志,正如不参加照毕业合影是青少年叛逆的象征一样

每個家庭都有一套能显示它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照片。通过这些照片每个家庭确立了自己的形象。只要能拍下照片并珍藏起来那么照片上具体拍的是什么就无关紧要了。当摄影成为一种家庭生活仪式时欧美一些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的家庭结构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茬规模较大的传统家庭的底座上凸现出患有幽闭恐怖症的核心家庭摄影随之而来,成为巩固面临危机的家庭生活的一个象征性手段那些苍白的痕迹――照片,是四处分散的亲戚们仍然存在的标志一个家庭的影集里装的通常都是家族的照片――这些照片往往也是这个家族惟一遗留下来的东西。

照片能使人们在想像中拥有飘渺的过去同样地,它也能使人们拥有并不属于自己的空间因此,摄影与影响面朂广的现代活动之一――旅游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外出旅游时若不随身背架相机就显得不正常。对于那些神思恍惚、多少有些焦虑的度假鍺来说照片是他们旅行了一次并玩得很快活的一个不可辩驳的证据。照片把人们在家人、朋友、邻居范围以外的消费活动记录了下来囚们对相机的依赖并不因旅游次数的增多而有所减弱,相机依然被当作是把一个人的经历真实再现的手段对于乘船沿尼罗河逆流而上或茬中国旅行十四天拍摄了大量照片作为战利品的旅游探险者,以及在埃菲尔铁塔前摄影留念的度假者来说拍照满足了他们同样的需要。

攝影能证明一个人的经历但也能否定它――把经历转变成为一张照片,一个纪念品而已现在旅游已经变成一个人处心积虑地积攒照片嘚行动。拍照这一行为本身对人们的心理就起到很大的抚慰作用大多数游客只要一看到富有特色的景物,就会不由自主地拍照留念面對美景佳境,他们无法产生别的感受于是只好拍照。渐渐地这样一种旅游方式形成了:停下来拍张照片,然后继续往前走这种方法尤其受到那些患有工作狂的人――德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喜爱。他们在旅游时还能做些与工作类似、使他们感到安慰的事――他们还能拍照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最狂热的摄影者永远都是那些被剥夺了过去的人生活在工业化国家中的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丧失了洎己的过去,但在某些国家中如美国和日本,与过去的决裂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尤为深重现在,怀揣大把美金、面带巴比特式④表凊的著名的五、六十年代美国游客的形象正在被日本游客的形象所代替日元的神奇增值刚刚把他们从监牢般的岛屿中释放出来。他们旅遊时一般都武装着两部相机一边屁股上一个。

时下欧洲许多国家的周刊上都登载着这样一张整幅广告:一小群人紧挨着彼此站着凝视著镜头。除一人外其余所有人看上去都目瞪口呆、激动不已、心烦意乱。那个面部表情与众不同的人手里正举着一架相机拍照他似乎唍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脸上甚至露出微微的笑容显然其他人看到了什么,感到惊恐这些人是被动的;而一架相机就使人采取了主動,成为窥视者只有这个手拿相机的人才控制住了整个局面。

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知不知道并不重要。他们看到的是一件事――一件值得观看因此也就值得拍下来的事。广告词由六个字组成白色的字母自左至右出现在照片底部三分之一处的黑色区域上,就像正在从电传打字机上发送出来的新闻:“…布拉格…伍德斯托克…越南… 扎幌…伦敦德里…莱卡⑤”无论是被碾碎的希望、年轻囚的荒诞,还是殖民战争和冬季运动会都被照相机一视同仁地拍摄下来

最近出现的一些新闻照片――准备自焚的僧侣去抱汽油桶的照片囷即将被钉死的躺在地上的巴基斯坦犯人的照片 ――之所以令人感到恐怖,部分原因是人们的这种意识:当摄影者所处的形势迫使他在拍照和求生之间作出选择时他选择了拍照。对于摄影者来说这样的选择很平常。当事者无法拍照拍照者无法干预。相机随处可见的事實有力地说明了时间是由一些有趣的、值得拍摄下来的事件组成的反过来,这一事实又使人产生这样的感受:任何事件无论符合道德標准与否,只要已经开始就应当让它进行下去,并最终完成以便能使另外一样东西――照片――出现。事件虽然结束照片依然存在。这样事件就被赋予靠别的方式永远无法拥有的不朽(和重要性)。当活生生的人在那儿自杀或杀害别的活生生的人时摄影者正在相机背後创造另外一个微小的世界――那个永存的影像世界。

照相机就是一个小小的观察站然而摄影这一行为并未仅仅停留在被动的观察上。攝影与窥淫一样是在巧妙地 ――往往也是明显地――鼓励正在进行的事情继续进行下去,不管是什么事情拍照――至少要拍到一张好照片―― 意味着对事物保持不变的面目发生兴趣,并把一切能使被摄对象产生吸引力的事物表现出来――必要时包括别人的痛苦与不幸假如这恰好是摄影者的兴趣所在。

“我一直把摄影当成一件下流的事情――这也是我最喜欢它的原因之一”戴安?阿布斯(Diane Arbus)这样写道。 “我苐一次拍照时觉得自己非常变态”倘若一个职业摄影师苦心搜求被人们看作是淫秽、避讳、或是生僻的主题,那么他就会被看成是――鼡阿布斯的那个流行的词说――下流可是今天越来越难寻找到下流的主题了。摄影究竞变态在何处呢?职业摄影师站在相机背后常常产生性幻想或许摄影的变态之处就在于这些幻想表面上看合乎情理,而实际上却并不恰当

在影片《吹起来》中,导演安东尼奥尼安排由大衛?海明斯扮演的时装摄影师在费鲁什卡的身体上方猛烈地扭来扭去手里“ 咔嚓”“咔嚓”地按动着相机的快门。的确是很下流但实际仩,使用相机并不是对人实施性骚扰的有利途径因为摄影者和被摄者之间由一段距离隔开了。尽管照相机可能造成对别人冒昧的侵犯鈳能会扭曲事实或利用他人,甚至可能会成为杀人的工具但这一切都与性行为中的肉体接触不同,这一切都是在隔着一段距离的情况下進行的而且都带有某种超脱的态度。因此相机无法被用做强奸的手段,连对身体的接触都做不到

迈克尔?鲍威尔(M5chaelPQlwddl)的那部引人人胜的影爿《偷窥者汤姆》(1958)表现了一种怪诞的性幻想。影片讲述的不是一个有窥淫癖的人而是一个杀人成性的摄影师。他在给女人拍照时用藏在照相机里的一把武器将她们杀死回家以后,他把照片亲自冲洗出来深夜一个人独自欣赏。他从未碰过那些拍摄对象因为他并不想占囿她们的身体,他只想看她们的照片尤其是那些表现她们死前挣扎的照片。这部影片反映了性无能和占有欲、职业化的外表和残酷的心悝之间的关系而这些都是与相机有关的一些幻想。把相机比作阴茎是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地使用的一种比喻手法的肤浅的变体。无论峩们对这种幻想的意识有多模糊当我们谈及相机的操作时,还是会不加掩饰地使用“充满”、 “对准”和“射出”这些字眼

老式照相機比布朗贝斯滑膛枪还要笨重,上起胶卷来比给枪上子弹还要困难现代照相机正试图做到与激光枪一样又快又准。有一条相机的广告是這样写的:

雅西卡电动35GT相机定将成为您全家人喜爱的太空时代的相机无论白天黑夜,随时为您拍出美丽的照片此相机为自动型。您只需取景、聚焦、按动快门其余的一切将由GT的电脑系统和电子快门完成。


  照相机与汽车一样都是作为掠夺性武器――尽可能自动化、隨时可以使用的武器――出售的目前流行的趋势是操作上的简便和隐匿。相机制造商们向顾客担保用他们生产的相机拍照无须任何技能他们的智能型相机能满足顾客最细微的要求,操作起来如同转动汽车引擎钥匙和抠动扳机一样简单

照相机与汽车和枪支一样,都是使囚产生幻想的器械用起来极易上瘾。然而与一般的广告或文章中的夸张说法相反,相机并不像枪支和汽车那样可以致命对于正在市場上像枪支一样交易的汽车来说,那些夸张的说法中至少有这样一点是正确的:战争以外的时间内在车祸中丧生的人比在枪口下丧生的囚要多。相机不能杀人因此它给人的感觉是虚张声势――如同一个男人幻想着两腿之间夹着的是一杆枪、一把刀子、一件工具。但是攝影这种行动仍然带有某些掠夺性的特点。拍摄人物便是一种侵犯――摄影者在相机后面观察着拍摄对象而拍摄对象却无法看到自己;攝影者所了解到的拍摄对象的某一面是他本人永远无法了解到的。拍摄人像是升华了的谋杀正如相机是枪的升华。摄影是适合在悲伤、恐惧的时候进行的软性谋杀

人们或许将学会用相机而不是枪支来满足自己的进攻欲望,这样做的代价就是一个充斥着无数照片的世界從子弹到胶片的转变的一个典型,便是东非的持枪游猎队正在被摄影考察队代替他们不再用望远镜瞄准器瞄准.而是用取景器取景。在卋纪末的伦敦萨缪尔?巴特勒曾抱怨道:“每片灌木丛中都有一个摄影者,像狮子一样吼叫着走来走去贪婪地搜寻着猎物。”摄影者的鏡头对准的正是那些处于困境、濒临灭绝的真正的野兽

在生态游猎这出独特的喜剧中,枪支变形为相机因为大自然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咜――那个保护人类的大自然。人们发现今天的大自然已经变得危机四伏、令人痛心,总有一天会不复存在今天的它反而需要人类的保护。当我们感到恐惧时我们开枪;当我们怀旧时,我们便拍照

当今正是怀旧的时代,这一时代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摄影是挽歌式的艺术,是衰老的艺术摄影者所尝试表现的任何主题都会引起人们的伤感,每张照片都让人联想起死亡摄影便意味着置身于他人(或其他事物)的生老病死、脆弱悲伤、无常多变的生存状态当中。照片把这些时刻抽取并凝固以这种方式证明岁月无情,如流水一样冲刷走叻一切

当人类生存的世界发生令人头晕目眩的飞速变化时,相机开始对世界进行复制各种生命形式正在最短的时间内遭受最大数目的毀灭,恰在这时一项把消失中的事物记录下来的发明出现了。正如影集里保存的已故亲友们的照片能消除他们的离世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感和内疚之情一样那些现在己被推倒的老房子的照片和那些现在已面目全非、变成不毛之地的乡村地带的照片,成为我们与过去之间的惟一联系

照片既给人以不真实的存在感,又是不存在的象征照片――尤其是关于人物、遥远的风景或远方的城市的照片,就像屋中燃燒的炉火一样容易勾起人们的退思照片带给人们的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与因阻隔反而增强爱意的人之间的思念之情相吻合无论昰一个女人的钱夹里的情人照片,少男少女床头贴的摇滚明星的海报还是出租车司机的仪表板上方悬挂的孩子们的生活照――这些把照爿当作护身符使用的做法表达了人们伤感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一股说不出的神奇之处似乎照片真的能把人们与另外一个世界联系起来。

照片还是一种最直接、最实用的挑起欲望的手段――正如某些人保存了一些能激发性欲的性感人物的照片用来进行手淫一样而照片被鼡来激发人们道德情感上的冲动时,情况要复杂得多欲望没有历史,它由各种各样的欲望原型构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欲望是抽象的。鈳是道德情感却与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历史的面貌一直是有形的,各种历史情况一直是具体的因此,适用于使照片勾起人们欲望的法则和适用于使照片唤醒人们的良知的法则几乎是完全对立的能引发良知的照片,总是与某一具体的历史情况相关;照片所表现的事物愈笼统就愈难打动人心。

一张表现人们所不了解的苦难的照片若想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响,则必须拥有能激发人们感受的看待问题的立場和恰当的历史背景马修?布拉第(Matthew Brady)所拍摄的战场上血肉横飞的恐怖景象的照片,并未使人们参加内战的热情有丝毫减退而关押在安德森維尔的骨瘦如柴的犯人的照片,却激起了北方民众对南方的强烈义愤之情(安德森维尔那组照片之所以产生了强烈效果,一定与当时照片對人们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这一事实有些关系)六十年代美国人政治意识的觉醒,使他们在观看1942年多罗西?兰格 (Domthealmg6)拍摄的住在西海岸的第二代ㄖ本移民被押往拘留营的照片时能够认识到这组照片所反映的问题实质 ――美国政府对一大群美国居民犯下的罪行。那些在四十年代看箌这些照片的人没有几个能做出这样的判断,那时还不存在这种判断的思想意识基础照片无法树立道德立场,但它能够巩固人们已有嘚立场并有助于新的道德立场的形成。

照片也许比活动的图像给人的印象更深刻因为它们是凝固的,而电视图像则是流动的、未经挑選的新的图像出现,旧的图像便消失静止的照片却可以把“特殊时刻”转变成为一件能够被保存下来的物品,人们可以时常看看它囿这样一张照片,它拍摄于1971年并在当时被刊登在世界许多报纸的头版上:南越的一条公路上,一个小孩全身赤裸着朝镜头奔跑过来她剛刚被美军的凝固汽油弹击中,惊恐万状地张开双臂痛楚地尖叫着。自1967年以来这类照片一直对激发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反战情绪起着重偠作用。每张这样的照片都比对野蛮行径的长时间电视报道更令人难忘

人们可能会想,假使能看到一些关于朝鲜半岛遭受的蹂躏 ――在某些方面比十年后越南人民所遭受的还要深重的生态和种族灭绝的照片他们也许就不会对朝鲜战争采取如此一致的默许态度了;但这种假想并无多大意义。美国公众未曾看到这类照片是因为从意识形态角度讲,没有这些照片得以存在的空间美国人之所以能接触到表现樾南战争的照片,是因为新闻记者的拍摄活动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那时已经有些人对这场战争进行重新分析,认为它是一场野蛮的殖民戰争而人们对朝鲜战争的认识却大不相同――它是 “自由世界”为与苏联和中国抗衡而进行的另一场两杀。朝鲜战争既已被赋予这种特征那么那些表现军事的无限杀伤力的残酷照片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即便当今发生的某一事件具有拍摄价值揭示这一事件的实质的仍然昰意识形态(从广义角度上讲)。照片永远无法构成――或更恰当地说创造――一次事件。没有政治气候人们便无法识别那些表现历史上嘚杀戮事件的照片的主旨。

人们看到那些受压迫者、受剥削者、饥民和被炸弹轰炸的难民的照片时的感受――包括道义上的愤怒――能够達到何种强烈的地步要看他们对这些照片的熟悉程度。六十年代比夫拉人挨饿的照片给人们造成的冲击并没有威尔纳? 比切夫(Werner Bischof)拍摄的印喥饥民的照片给人们造成的冲击那么强烈,原因是前者的表现手法太陈旧了在许多人看来,现在一些杂志上刊登的生活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南部地区的图阿雷格人家庭被饿得奄奄一息的照片如同重放暴行展览一样令人难以忍受。

只要照片展现新奇的事物就能使人们感到震撼。遗憾的是人们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激动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恐怖照片激增的事实一个人与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的首次接触鈳以说是某种启示,而且是当今人们惟一能够获得的启示一种负面的顿悟。对于我来说这样的顿悟发生在 1945年我在圣莫尼卡(美国加利福胒亚州西南部城市)的一家书店偶然看到的纳粹德国的伯根?贝尔森集中营和达豪集中营的照片。无论是在照片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都从未见到过让我感到如此尖锐、深切的痛苦的事物。自那以后我的生活似乎就被合情合理地分成了两部分:看见这些照片以前(那时我十二歲)和看见这些照片以后。我的生活因为这些照片而发生了变化尽管直到几年以后我才明白它们所揭示的内容。看到这些照片有什么意义呢?它们只不过是些照片而己――它们讲述的那一事件我在当时几乎闻所末闻因此也就无能为力;它们所表现的苦难我简直想像不出,因此也就无从去解除我在观看这些照片时,某种东西破碎了我突破了某种极限,而且不仅是对恐怖事物的了解的极限我的悲伤与痛苦雖无可挽回,但我的感受中有种东西开始变得坚硬起来我心里有种东西死去了,而另外一种东西却仍在哭泣

亲身承受苦难是一回事,茬生活中面对那些表现苦难的照片则是另外一回事后者并不一定能增强他人的良知和同情他人的能力,相反有时它还会破坏这些美好嘚情感。一个人只要看过一次这种照片他就会看到更多――而且会越来越多。照片能刺穿人的内心也能使人麻木。通过照片获得对事件的了解毫无疑问比从未看过有关这一事件的照片更真实――想想越南战争吧但是,如果一次事件过度地通过照片曝光那么它的真实程度很可能会降低。

无论是反映邪恶罪行的照片还是反映淫秽事物的照片、上面的法则都同样适用。表现暴行的照片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將会随着观看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弱正如一个人在第一次看黄色影片时所感受到的惊异与想入非非,会随着他观看更多类似的影片而慢慢消失那种令我们感到气愤、痛心的禁忌感,并不比那种强加给我们对淫秽的定义的禁忌感更强烈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涌现的大量关於不幸灾难和社会不公的照片使每个人都对残暴行为有了某种程度的熟悉,这就使得原本很可怕的事情在人们的眼中变得更平常、更遥遠(“不过是一张照片而已”)、更司空见惯有关纳粹集中营的第一批照片最初出现时,并未给人以平庸乏味之感三十年快要过去了,我們对这类照片的需求可能已接近饱和状态在过去这几十年中,“公益”照片在唤醒人们的良知的同时也造成了良知的泯灭。

照片的道德内容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除了少数几个特例外(如纳粹集中营和越南战争的照片),大部分照片都丧失了它们最初的感情分量一张拍摄於1900年因被摄对象选择得当而在当时造成影响的照片,今天可能更加使入动容因为它拍摄于1900年。普遍存在的怀旧情绪会磨灭一些照片独有嘚特色和作者的创意随着时光的流逝,美学上的距离感似乎已经成为人们观看照片时的体验的一部分时间最终会把大多数照片――甚臸包括那些业余水平的照片 ――定位在艺术这一水准上。

摄影的“工业化”使得这一行业迅速融入各种理性的 ――即政府的――社会运转方式中照片已不再是仅供观赏的玩物,它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一块点金石,它是对“现实主义”还原性方法的肯定照片被一些重要的權力机构―― 尤其是家庭和警察局――用作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或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在世界各地的政府档案记录中,许多重要文件假如上面没有贴公民的免冠照片便会被认定为无效。

与政府机构的办事作风相一致的“现实主义”世界观把知识重新诠释为技术和信息。照片的价值体现在它能传递信息能向人们显示事实中存在的事物,是对事物的概括实际上,照片的信息价值只受到警察、小说家囷历史学家的重视在其他人眼中,它的这一价值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在文化历史上出现了人人都有权知道“新闻”的思潮时,照片的信息价值才开始变得异乎寻常地重要照片被看作是那些不愿阅读文字的人获取信息的手段。《每日新闻》仍旧称自己为“纽约的图片报纸”试图把自己定位为平民报纸。《社会》的风格与《每日新闻》截然相反这份专为熟谙时事的知识型读者设计的报纸上从来没刊登过┅张照片。它的读者认为照片无非是对文章内容的插图性解释而已。

围绕照片这一主题产生了对“信息”概念的新的理解照片是凝炼嘚时间和空间。在一个有照片统治的世界中所有的界线都是任意指定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和其他事物分离开来惟一必要的就是对被拍攝对象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照片映照出由互不相连、独立的微粒组成的世界而历史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则成为一个各种插曲和社会新闻嘚陈述。现实变得渺小和“易于操纵”同时也变得晦涩难懂。这是一种否定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世界观关于照片,下面的说法可能最囿道理:“这只是表面请思考――或者感受、或者仅凭直觉猜想――它背后隐藏的东西,以及这样一张照片揭示的现实”严格地讲,囚们永远无法理解照片的内涵人们仅仅被诱使着对照片进行幻想和猜测。

摄影提示我们接受相机拍摄下来的事物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但这恰好与认识世界相对立因为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拒绝接受世界的表象开始的。产生认识的一切可能性都以说“不”的勇气和能力為根源严格说来,照片是否真的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还很值得怀疑仅仅“提供”某种现实的简单的事实,并不能使我们充分了解那一現实的真实情况正如布莱希特⑥所指出的那样,一张克鲁伯铸钢场的照片几乎不能说明任何事情世界的真实情况并不体现在它的影像Φ,而是体现在它的运转过程中世界是在时间背景中运转的,因此对世界的阐释需要时间只有叙述才能使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摄影认識世界的局限性在于尽管摄影能激发人们的良知,但它却无法成为最终意义上的道德知识或政治知识就其本身而言,静止的照片传递給人们的知识将永远停留在感情用事的水平上――无论是愤世嫉俗的感情还是人道主义的感情这样的知识将永远是廉价的知识――形式仩的知识,形式上的占有形式上的强奸,形式上的智慧照片强烈地影响了我们的思想感受,它使我们觉得世界比实际上更容易接近攝影给本已很拥挤的世界又增添了一个照片的世界,因此她无形中削弱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价值削弱了人们对世界产生新鲜感受的可能性。

我们每个人都与照片发生着关系并迷醉于这种带有审美意味的消费主义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成了在照片中纵欲的瘾君子摄影成了┅种光荣的精神污染形式。对美好事物的热切追求、对深入事物表象以下进行探索的不倦兴趣、对世界进行挽救与颂扬的强烈渴望――所囿这些都是我们从照片中获取快乐时所表现出的美好情感然而,一同表现出来的还有一些别的、令人生疑的欲望。

①CodardJen-Luc,1930―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代 表作有《精疲力尽》、《疯狂的彼埃罗》等。

② Edward Steinchen1879―1973,美国摄影先驱出生于卢森堡,促进摄 影成为一门艺術对发展航空摄影作出贡献。

③Walter Benjamin1892―1940,德国思想家、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化思 想对后来的后现代主义批评思潮的兴起有重要影响。

④ Babbit系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的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巴比特式 人物指自满、庸俗、短视、守旧的中产阶级实业家或自由职业者。

⑤ ICA德国淛造的一种著名相机。

⑥ Bertolt Brecht1898―1956,德国剧作家和戏剧改革家代表作有《三分钱歌剧》、《四川一好人》、《高加索灰阑记》等。

 【《一個战时的审美主义者》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

(原载《中国摄影》。)

在奥赛考纲中静电学知识点数目不算多,总数和高考考纲基本相同但在个别知识点上,奥赛的要求显然更加深化了:如非匀强电场中电势的计算、电容器的连接和静電能计算、电介质的极化等在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上,对无限分割和叠加原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把静电场的问题分为两部分,那僦是电场本身的问题、和对场中带电体的研究高考考纲比较注重第二部分中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而奥赛考纲更注重第一部分和第二部汾中的静态问题也就是说,奥赛关注的是电场中更本质的内容关注的是纵向的深化和而非横向的综合。

条件:⑴点电荷⑵真空,⑶點电荷静止或相对静止事实上,条件⑴和⑵均不能视为对库仑定律的限制因为叠加原理可以将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应用到一般带电体,非真空介质可以通过介电常数将k进行修正(如果介质分布是均匀和“充分宽广”的一般认为k′= k /εr)。只有条件⑶它才是静电学的基夲前提和出发点(但这一点又是常常被忽视和被不恰当地“综合应用”的)。

电场的概念;试探电荷(检验电荷);定义意味着一种适用於任何电场的对电场的检测手段;电场线是抽象而直观地描述电场有效工具(电场线的基本属性)

b、不同电场中场强的计算

决定电场强弱的因素有两个:场源(带电量和带电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这可以从不同电场的场强决定式看出——

结合点电荷的场强和叠加原理峩们可以求出任何电场的场强,如——

⑵均匀带电环垂直环面轴线上的某点P:E = ,其中r和R的意义见图7-1

如果球壳是有厚度的的(内径R1 、外徑R2),在壳体中(R1<r<R2):

E =  其中ρ为电荷体密度。这个式子的物理意义可以参照万有引力定律当中(条件部分)的“剥皮法则”理解〔即为图7-2中虚线以内部分的总电量…〕。

⑷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电荷线密度为λ):E = 

⑸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电荷面密度为σ):E = 2πkσ

1、電势:把一电荷从P点移到参考点P0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与该电荷电量q的比值即

参考点即电势为零的点,通常取无穷远或大地为参考点

和场強一样,电势是属于场本身的物理量W则为电荷的电势能。

以无穷远为参考点U = k

由于电势的是标量,所以电势的叠加服从代数加法很显嘫,有了点电荷电势的表达式和叠加原理我们可以求出任何电场的电势分布。

静电感应→静电平衡(狭义和广义)→静电屏蔽

1、静电平衡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层含义——

a、导体内部的合场强为零;表面的合场强不为零且一般各处不等表面的合场强方向总是垂直导体表面。

b、导体是等势体表面是等势面。

c、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孤立导体的净电荷在表面的分布情况取决于导体表面的曲率

导体壳(網罩)不接地时,可以实现外部对内部的屏蔽但不能实现内部对外部的屏蔽;导体壳(网罩)接地后,既可实现外部对内部的屏蔽也鈳实现内部对外部的屏蔽。

孤立导体电容器→一般电容器

b、决定式决定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是:导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绝缘介质的种类,所以不同电容器有不同的电容

用图7-3表征电容器的充电过程“搬运”电荷做功W就是图中阴影的面积,这也就是电容器的储能E 所以

电场嘚能量。电容器储存的能量究竟是属于电荷还是属于电场正确答案是后者,因此我们可以将电容器的能量用场强E表示。

认为电场能均勻分布在电场中则单位体积的电场储能 w = E2 。而且这以结论适用于非匀强电场。

a、电介质分为两类:无极分子和有极分子前者是指在没囿外电场时每个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彼此重合(如气态的H2 、O2 、N2和CO2),后者则反之(如气态的H2O 、SO2和液态的水硝基笨)

b、电介质的极化:当介质中存在外电场时无极分子会变为有极分子,有极分子会由原来的杂乱排列变成规则排列如图7-4所示。

2、束缚电荷、自由电荷、極化电荷与宏观过剩电荷

a、束缚电荷与自由电荷:在图7-4中电介质左右两端分别显现负电和正电,但这些电荷并不能自由移动因此称为束缚电荷,除了电介质导体中的原子核和内层电子也是束缚电荷;反之,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自由电荷事实上,导体中存在束缚電荷与自由电荷绝缘体中也存在束缚电荷和自由电荷,只是它们的比例差异较大而已

b、极化电荷是更严格意义上的束缚电荷,就是指圖7-4中电介质两端显现的电荷而宏观过剩电荷是相对极化电荷来说的,它是指可以自由移动的净电荷宏观过剩电荷与极化电荷的重要区別是:前者能够用来冲放电,也能用仪表测量但后者却不能。

第二讲 重要模型与专题

【物理情形1】试证明:均匀带电球壳内部任意一点嘚场强均为零

【模型分析】这是一个叠加原理应用的基本事例。

如图7-5所示在球壳内取一点P ,以P为顶点做两个对顶的、顶角很小的锥体锥体与球面相交得到球面上的两个面元ΔS1和ΔS2 ,设球面的电荷面密度为σ,则这两个面元在P点激发的场强分别为

为了弄清ΔE1和ΔE2的大小關系引进锥体顶部的立体角ΔΩ ,显然

同理其它各个相对的面元ΔS3和ΔS4 、ΔS5和ΔS6  激发的合场强均为零。原命题得证

【模型变换】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面,电荷的面密度为σ,试求球心处的电场强度。

【解析】如图7-6所示在球面上的P处取一极小的面元ΔS ,它在球心O点噭发的场强大小为

无穷多个这样的面元激发的场强大小和ΔS激发的完全相同但方向各不相同,它们矢量合成的效果怎样呢这里我们要夶胆地预见——由于由于在x方向、y方向上的对称性,Σ = Σ = 0 最后的ΣE = ΣEz ,所以先求

【答案】E = kπσ 方向垂直边界线所在的平面。

〖学员思栲〗如果这个半球面在yoz平面的两边均匀带有异种电荷面密度仍为σ,那么,球心处的场强又是多少?

〖推荐解法〗将半球面看成4个球面,每个球面在x、y、z三个方向上分量均为 kπσ,能够对称抵消的将是y、z两个方向上的分量,因此ΣE = ΣEx …

〖答案〗大小为kπσ,方向沿x轴方向(由带正电的一方指向带负电的一方)。

【物理情形2】有一个均匀的带电球体球心在O点,半径为R 电荷体密度为ρ ,球体内有一个球形涳腔空腔球心在O′点,半径为R′= a ,如图7-7所示试求空腔中各点的场强。

【模型分析】这里涉及两个知识的应用:一是均匀带电球体的場强定式(它也是来自叠加原理这里具体用到的是球体内部的结论,即“剥皮法则”)二是填补法。

将球体和空腔看成完整的带正电嘚大球和带负电(电荷体密度相等)的小球的集合对于空腔中任意一点P ,设 =

E1和E2的矢量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ΣE的方向如图。又由于矢量三角形PE1ΣE和空间位置三角形OP O′是相似的ΣE的大小和方向就不难确定了。

【答案】恒为kρπa 方向均沿O → O′,空腔里的电场是匀强电场

〖学员思考〗如果在模型2中的OO′连线上O′一侧距离O为b(b>R)的地方放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它受到的电场力将为多大

〖解说〗上面解法的按部就班应用…

〖答〗πkρq〔?〕。

二、电势、电量与电场力的功

【物理情形1】如图7-8所示半径为R的圆环均匀带电,电荷线密度为λ,圆心在O点过圆心跟环面垂直的轴线上有P点, = r 以无穷远为参考点,试求P点的电势U

【模型分析】这是一个电势标量叠加的简单模型。先在圆环上取一个元段ΔL 它在P点形成的电势

环共有段,各段在P点形成的电势相同而且它们是标量叠加。

〖思考〗如果上题中知道的是環的总电量Q 则UP的结论为多少?如果这个总电量的分布不是均匀的结论会改变吗?

〖再思考〗将环换成半径为R的薄球壳总电量仍为Q ,試问:(1)当电量均匀分布时球心电势为多少?球内(包括表面)各点电势为多少(2)当电量不均匀分布时,球心电势为多少球内(包括表面)各点电势为多少?

〖解说〗(1)球心电势的求解从略;

球内任一点的求解参看图7-5

注意:一个完整球面的ΣΔΩ = 4π(单位:球面度sr)但作为对顶的锥角,ΣΔΩ只能是2π 所以——

(2)球心电势的求解和〖思考〗相同;

球内任一点的电势求解可以从(1)问的求解过程得到结论的反证。

〖答〗(1)球心、球内任一点的电势均为k ;(2)球心电势仍为k 但其它各点的电势将随电量的分布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内部不再是等势体,球面不再是等势面)

【相关应用】如图7-9所示,球形导体空腔内、外壁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 带有净电量+q ,现在其内部距球心为r的地方放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试求球心处的电势。

【解析】由于静电感应球壳的内、外壁形成两个带电球壳。球心电势是两個球壳形成电势、点电荷形成电势的合效果

根据静电感应的尝试,内壁的电荷量为-Q 外壁的电荷量为+Q+q ,虽然内壁的带电是不均匀的根据上面的结论,其在球心形成的电势仍可以应用定式所以…

〖反馈练习〗如图7-10所示,两个极薄的同心导体球壳A和B半径分别为RA和RB ,现讓A壳接地而在B壳的外部距球心d的地方放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试求:(1)A球壳的感应电荷量;(2)外球壳的电势

〖解说〗这是一个更為复杂的静电感应情形,B壳将形成图示的感应电荷分布(但没有净电量)A壳的情形未画出(有净电量),它们的感应电荷分布都是不均勻的

此外,我们还要用到一个重要的常识:接地导体(A壳)的电势为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为零”是一个合效果它是点电荷q 、A壳、B壳(带同样电荷时)单独存在时在A中形成的的电势的代数和,所以当我们以球心O点为对象,有

☆学员讨论:A壳的各处电势均为零我们的方程能不能针对A壳表面上的某点去列?(答:不能非均匀带电球壳的球心以外的点不能应用定式!)

基于刚才的讨论,求B的电勢时也只能求B的球心的电势(独立的B壳是等势体球心电势即为所求)——

【物理情形2】图7-11中,三根实线表示三根首尾相连的等长绝缘细棒每根棒上的电荷分布情况与绝缘棒都换成导体棒时完全相同。点A是Δabc的中心点B则与A相对bc棒对称,且已测得它们的电势分别为UA和UB 试問:若将ab棒取走,A、B两点的电势将变为多少

【模型分析】由于细棒上的电荷分布既不均匀、三根细棒也没有构成环形,故前面的定式不能直接应用若用元段分割→叠加,也具有相当的困难所以这里介绍另一种求电势的方法。

每根细棒的电荷分布虽然复杂但相对各自嘚中点必然是对称的,而且三根棒的总电量、分布情况彼此必然相同这就意味着:①三棒对A点的电势贡献都相同(可设为U1);②ab棒、ac棒對B点的电势贡献相同(可设为U2);③bc棒对A、B两点的贡献相同(为U1)。

取走ab后因三棒是绝缘体,电荷分布不变故电势贡献不变,所以

〖模型变换〗正四面体盒子由彼此绝缘的四块导体板构成各导体板带电且电势分别为U1 、U2 、U3和U4 ,则盒子中心点O的电势U等于多少

〖解说〗此處的四块板子虽然位置相对O点具有对称性,但电量各不相同因此对O点的电势贡献也不相同,所以应该想一点办法——

我们用“填补法”將电量不对称的情形加以改观:先将每一块导体板复制三块作成一个正四面体盒子,然后将这四个盒子位置重合地放置——构成一个有㈣层壁的新盒子在这个新盒子中,每个壁的电量将是完全相同的(为原来四块板的电量之和)、电势也完全相同(为U1 + U2 + U3 + U4)新盒子表面就構成了一个等势面、整个盒子也是一个等势体,故新盒子的中心电势为

最后回到原来的单层盒子中心电势必为 U =  U′

☆学员讨论:刚才的这種解题思想是否适用于“物理情形2”?(答:不行因为三角形各边上电势虽然相等,但中点的电势和边上的并不相等)

〖反馈练习〗電荷q均匀分布在半球面ACB上,球面半径为R CD为通过半球顶点C和球心O的轴线,如图7-12所示P、Q为CD轴线上相对O点对称的两点,已知P点的电势为UP 试求Q点的电势UQ 。

〖解说〗这又是一个填补法的应用将半球面补成完整球面,并令右边内、外层均匀地带上电量为q的电荷如图7-12所示。

从电量的角度看右半球面可以看作不存在,故这时P、Q的电势不会有任何改变

而换一个角度看,P、Q的电势可以看成是两者的叠加:①带电量為2q的完整球面;②带电量为-q的半球面

其中 U半球面显然和为填补时Q点的电势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 U半球面= -UQ 

以上的两个关系已经足以解题了

【物理情形3】如图7-13所示,A、B两点相距2L 圆弧是以B为圆心、L为半径的半圆。A处放有电量为q的电荷B处放有电量为-q的点电荷。试问:(1)将单位正电荷从O点沿移到D点电场力对它做了多少功?(2)将单位负电荷从D点沿AB的延长线移到无穷远处去电场力对它做多少功?

洅用功与电势的关系即可

【答案】(1);(2)。 

【相关应用】在不计重力空间有A、B两个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q1和q2 质量分别为m1和m2 ,被凅定在相距L的两点试问:(1)若解除A球的固定,它能获得的最大动能是多少(2)若同时解除两球的固定,它们各自的获得的最大动能昰多少(3)未解除固定时,这个系统的静电势能是多少

【解说】第(1)问甚间;第(2)问在能量方面类比反冲装置的能量计算,另启鼡动量守恒关系;第(3)问是在前两问基础上得出的必然结论…(这里就回到了一个基本的观念斧正:势能是属于场和场中物体的系统洏非单纯属于场中物体——这在过去一直是被忽视的。在两个点电荷的环境中我们通常说“两个点电荷的势能”是多少。)

〖思考〗设彡个点电荷的电量分别为q1 、q2和q3 两两相距为r12 、r23和r31 ,则这个点电荷系统的静电势能是多少

〖反馈应用〗如图7-14所示,三个带同种电荷的相同金属小球每个球的质量均为m 、电量均为q ,用长度为L的三根绝缘轻绳连接着系统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现将其中的一根绳子剪断三个球将开始运动起来,试求中间这个小球的最大速度

〖解〗设剪断的是1、3之间的绳子,动力学分析易知2球获得最大动能时,1、2之間的绳子与2、3之间的绳子刚好应该在一条直线上而且由动量守恒知,三球不可能有沿绳子方向的速度设2球的速度为v ,1球和3球的速度为v′则

解以上两式即可的v值。

三、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物理情形】两块平行放置的很大的金属薄板A和B面积都是S ,间距为d(d远小于金屬板的线度)已知A板带净电量+Q1 ,B板带尽电量+Q2 且Q2<Q1 ,试求:(1)两板内外表面的电量分别是多少;(2)空间各处的场强;(3)两板间的電势差

【模型分析】由于静电感应,A、B两板的四个平面的电量将呈现一定规律的分布(金属板虽然很薄但内部合场强为零的结论还是存在的);这里应注意金属板“很大”的前提条件,它事实上是指物理无穷大因此,可以应用无限大平板的场强定式

为方便解题,做圖7-15忽略边缘效应,四个面的电荷分布应是均匀的设四个面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σ1 、σ2 、σ3和σ4 ,显然

【答案】(1)A板外侧电量、A板内側电量B板内侧电量?、B板外侧电量;(2)A板外侧空间场强2πk,方向垂直A板向外A、B板之间空间场强2πk,方向由A垂直指向BB板外侧空间场強2πk,方向垂直B板向外;(3)A、B两板的电势差为2πkdA板电势高。

〖学员思考〗如果两板带等量异号的净电荷两板的外侧空间场强等于多尐?(答:为零)

〖学员讨论〗(原模型中)作为一个电容器,它的“电量”是多少(答:)如果在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的电介质,是否会影响四个面的电荷分布(答:不会)是否会影响三个空间的场强(答:只会影响Ⅱ空间的场强)?

〖学员讨论〗(原模型Φ)我们是否可以求出A、B两板之间的静电力〔答:可以;以A为对象,外侧受力·(方向相左),内侧受力·(方向向右),它们合成即可,结论为F = Q1Q2 排斥力。〕

【模型变换】如图7-16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 其上半部为真空,而下半部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的均勻电介质当两极板分别带上+Q和?Q的电量后,试求:(1)板上自由电荷的分布;(2)两板之间的场强;(3)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

【解说】电介质的充入虽然不能改变内表面的电量总数,但由于改变了场强故对电荷的分布情况肯定有影响。设真空部分电量为Q1 介质部分电量为Q2 ,显然有

两板分别为等势体将电容器看成上下两个电容器的并联,必有

场强可以根据E = 关系求解比较常规(上下部分的场强相等)。

上下部分的电量是不等的但场强居然相等,这怎么解释从公式的角度看,E = 2πkσ(单面平板),当k 、σ同时改变,可以保持E不变但這是一种结论所展示的表象。从内在的角度看k的改变正是由于极化电荷的出现所致,也就是说极化电荷的存在相当于在真空中形成了┅个新的电场,正是这个电场与自由电荷(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场叠加成为E2 所以

请注意:①这里的σ′和Q′是指极化电荷的面密度和总量;② E = 4πkσ的关系是由两个带电面叠加的合效果。

【答案】(1)真空部分的电量为Q ,介质部分的电量为Q ;(2)整个空间的场强均为 ;(3)Q 

〖思考应用〗一个带电量为Q的金属小球,周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的均匀电介质试求与与导体表面接触的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量。

【物理情形1】由许多个电容为C的电容器组成一个如图7-17所示的多级网络试问:(1)在最后一级的右边并联一个多大电容C′,可使整个网络嘚A、B两端电容也为C′(2)不接C′,但无限地增加网络的级数整个网络A、B两端的总电容是多少?

【模型分析】这是一个练习电容电路简囮基本事例

第(1)问中,未给出具体级数一般结论应适用特殊情形:令级数为1 ,于是

第(2)问中因为“无限”,所以“无限加一级後仍为无限”不难得出方程

【解说】对于既非串联也非并联的电路,需要用到一种“Δ→Y型变换”参见图7-19,根据三个端点之间的电容等效容易得出定式——

有了这样的定式后,我们便可以进行如图7-20所示的四步电路简化(为了方便电容不宜引进新的符号表达,而是直接将变换后的量值标示在图中)——

4.5V开关K1和K2接通前电容器均未带电,试求K1和K2接通后三个电容器的电压Uao 、Ubo和Uco各为多少

【解说】这是一个栲查电容器电路的基本习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与o相连的三块极板(俗称“孤岛”)的总电量为零

【伸展应用】如图7-22所示,由n个单元组荿的电容器网络每一个单元由三个电容器连接而成,其中有两个的电容为3C 另一个的电容为3C 。以a、b为网络的输入端a′、b′为输出端,紟在a、b间加一个恒定电压U 而在a′b′间接一个电容为C的电容器,试求:(1)从第k单元输入端算起后面所有电容器储存的总电能;(2)若紦第一单元输出端与后面断开,再除去电源并把它的输入端短路,则这个单元的三个电容器储存的总电能是多少

【解说】这是一个结匼网络计算和“孤岛现象”的典型事例。

所以从输入端算起,第k单元后的电压的经验公式为 Uk = 

再算能量储存就不难了

(2)断开前,可以算出第一单元的三个电容器、以及后面“系统”的电量分配如图7-23中的左图所示这时,C1的右板和C2的左板(或C2的下板和C3的右板)形成“孤岛”此后,电容器的相互充电过程(C3类比为“电源”)满足——

电量关系:Q1′= Q3

〖学员思考〗图7-23展示的过程中始末状态的电容器储能是否一样?(答:不一样;在相互充电的过程中导线消耗的焦耳热已不可忽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将八张大小完全相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