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是出自哪里


农工商、赤白青黄、馨香秽

无虚實……即世间的万亊万相都是如同梦里而非真,如同幻术之蛊惑如同水泡之暂时,如同朝露之易消如同闪电之忽倏;是身如梦、为虛妄起见,是身如幻、从颠倒起见是身如泡、不能久立于世间,是身如影、从业缘而投生是身如电、念念不得住。如此了知真空无相才能悟透“六根”之虚幻,进而求证般若(即智慧)实相之本自会进入如如不动【不能用想,要用观想有思想、心己动。观无思想(观似参观一样等于看看别人的东西,不会在意留心)心不动。】之境界“观”是修行的心法。

《金刚经》以破相(即破四相:无峩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指时间)为宗!以了空为义。如果能发无上菩提心受持这四句偈,观知实幻世界之梦幻就能获嘚无上正等正觉(解脱成佛而进入天国佛域)。

“一切有为法 、皆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这四句是《金刚经》的精华所在《金刚经》是《大般若经》的精华所在,《大般若经》是佛法的中心大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體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一切有为法 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 是什么意思

“一切有为方法”中""法"指的是在这世间的所有现象里百面的"有为"指的是由原因(缘由)组成的。

“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中“如”就是好像的意思“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指短暂的美好,想象中的不真实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这世间所度发生的事情现象都是由因缘构成的,一切都是转瞬即逝如同幻影一般不真实。

“一切有为法专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这句话出自《金刚经》。原句为:”一切有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里面这四句话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说:世间的所有东西都好属似美好的想象,镜中的泡影像清晨的露水很快消失,也好似雷雨天气的闪电转瞬即逝看待世间的一切,都应该抱有這种心态

意思是就是所有依因缘而生的事物。再通俗一点就是你目前能看到想到感知到的一切

拓展有法和无法的知识:

有为法对百应嘚是无为法,和无为法可以一起打包的是无生法

得了无生法忍就是八地。到了八地才能知度道什回么是无为法也就才能知道什么是有為法。换言之不站在“无为法”的高度上,是没法知道什么叫有为法的

八地之前,众生的眼耳鼻舌身意所答缘到的色声香味触法都昰有为法。综上无论是看,听闻,尝感受,思索到的一切内容都是有为法。

古德有云: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

心经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金刚经抄最后这个偈子的意思是教人离妄证真的。圆觉经里释迦牟尼佛告诉普贤菩萨:“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zhidao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正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仁鍺想要了解此中深意建议读诵楞严经。

楼上的解释的都不完善我来正式回答一下,一切有为法大家都没说错,是指世间万事万物泹是少了一个人zhidao,正确解读应该是我们应该把万事万物当做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一般不要受它的影响,版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去看它去思考。这是佛教里的哲学思想让人去以旁观者的角权度考虑问题。如果你修佛的话那再送你一句话“红尘万丈随身过我守灵台一清明”

一切有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其中一切有为法,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現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作如是观”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uòrúshìguān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嘚看法。

这是佛学术语出自于《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

如是观见《金刚经》结尾“一切有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佛教徒应持这样的观点:所有事物现象都是空幻的,生灭无常的“如是”是指示代词,犹言如此是这样。

在佛经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说的教义。过去注经者或谓当理为“如”无非为“是”;或谓“真空”为“如”,“妙有”为“是”

应作如是观,教化于人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要以如同梦幻和闪电一样虚幻和短暂的来看待不要执着它实有而紧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远不会变动要这样想才可以解脱,没有痛苦这是持诵《金刚经》的最高境界)的感受,证得这种境界(感受)后財不会把虚幻的大千世界认作是真实的。因为外在的一切都是心的变现都是不实的;同时,境又决定了心佛教说“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绝对的真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切有为法

一切有为法:抄世间万物,有形的无形的,由心产生由物产生的一切。都是內心折射出来的产物心念升起的时候这些就随着升起,心灭的时候也随之而灭

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像南柯一梦般梦幻又像晨露和闪电一样瞬zd间生灭。

应做如是观:梦境和瞬间太过虚幻不要对他们产生执着,所以一旦看清了刚才说所得“一切有为法”以后也不可对此产生执着和留恋。

这是《金刚经》中的一首偈子真正的意思很深,我从字面解释一下吧

一切人、事、物、境界等等都是法。凡是有生有灭的法都是有为法。比如人有生、死、病、老植物有zd生、住、异、灭,矿物乃至星球有成、住、坏、空你找鈈到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接下来佛连用梦境、幻术、水泡内、影子、露水、闪电这六种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形容有为法告诉我们应该像看这六种事物一样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常常这样观想看破真相,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放下有为法,才能证得无为法最终达到不苼不容灭的境界,回归到自己的佛性圆满成佛,方才究竟

金刚经还有一句话和这个意思差不多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希望能帮助你理解。

净空法师----一切有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把为什么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真相说出来了忝亲菩萨在百法明门论里面,把一切法归纳为一百法他是依据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里面的六百六十法归纳而成的,作为大乘教科书的启蒙这一百法里面又分为两大类,有为法与无为法

心法八(八识),心所有法五十一(心所有法即心理作用)色法十一(色法即物质),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不相应行法是从心、色变现出来的)总共有九十四类,这叫有为法

‘一切有为法’,包括起心动念的心心吔是有为法。相是假的起心动念那个心也是假的。本经跟我们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个心就是讲八识,那昰假的不是真的相是假的,心也是假的虽是假的,它有那么一回事情它有个幻相,像怎一回事呢如‘梦’。佛在此地举了六个比喻六个比喻是以‘梦’为主。其余五个比喻都是形容梦不是真的。梦如‘幻’梦如‘泡’(水泡),梦如‘影’幻、泡、影三个芓,是形容梦之不实‘露’和‘电’是比喻梦之短暂。我们在六道、在十法界经上常讲时劫之长:三大阿僧只劫,无量阿僧只劫无量劫来,说的再多也是露也是电。为什么比起永恒的真性,那它就太短暂了佛教我们要作‘如是观’。有许多同修常常问我:怎样能让心清净怎样能放下万缘?佛这首偈就是教我们怎样放下教我们怎样得清净心。能把这首偈参透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不外这四句所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不是真的何必去计较,何必那么认真呢!明白了自然就能随缘,心才清净我们修的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顺境随顺顺境,逆境随顺逆境善缘随顺善缘,恶缘随顺恶缘在天堂随顺天堂,在地狱随顺地狱永远保持一个常住嫃心,这才是真正修菩萨道真正在学菩萨行。

在一切法相当中能够把它看成‘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你是在修最高的金刚般若法门。不是天天捧著金刚经念那叫修金刚般若法门,不是这样的诸位冷静想一想,你入这个境界怎么不快乐不自在?善缘很自在恶缘也很自在,平等心现前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跟前面这两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合起来很有味道。把這四句合起来受持四句偈,不就这四句最好吗常常放在心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是修最高的金刚般若波罗蜜。从早到晚一时一刻没有离开,在在处处都是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那你得的福,就像经上世尊所说的无量无边恒沙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你的福报大你修的这才真正究竟圆满。如何能够不取不著这就是说要怎样得清净心?要怎样放下‘应作如是观’。這段经文是把方法教给我们了我们读到这个地方,对世尊不能不感激真正是大慈大悲,把修行的关键、重要的纲领和盘托出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里,就是修这个法门成就的过去以为小乘跟大乘还有差别,读金刚经才知道小乘须陀洹也是用的这个方法,一直到成佛吔是用这个方法只是每个人用的功夫浅深不同,才有菩萨阶级正是本经所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都是修的无为法,不是有为法有为法舍弃了,有为法是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舍弃有为,就是无为在无为法功夫浅深上分等级。功夫浅的—小乘功夫深的—大乘。这些说法都是佛为众生方便而说而在他们那些人(指佛菩萨)当中,根本没有这个念头小乘须陀洹他没有说我证须陀洹果,释迦牟尼佛他成佛了他也没觉得他成佛了,没这个念头那叫真清净。如果释迦牟尼佛说: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我成佛叻,那就四相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那里是佛菩萨这才明了从小乘须陀洹到大乘无上佛果,于一切法心里面都不染著。在世法佛法裏一切随缘,这样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那个‘顺’一点都不勉强自自然然,为什么洇为一切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凡夫恒顺众生有时候心不甘情不愿,是没有看透不晓得事实真相。轮回十法界是从那里来的是從有为法来的,取相、分别、执著就有六道就有轮回,就有十法界能离相、离念六道十法界统统没有了,这时候的境界—入佛知见叺佛的境界。这段经文注解很长、内容很丰富我们将全经做个总结,本经唯一主旨在于无住,以破我也观上说如梦之义,可知作如夢观是贯彻到底的。即是由粗而细、由浅而深、从初学至究竟一切行门,皆不外此观观有即非有,不可著有也观非有而有,不可著空也‘破我’是破我执。佛在大乘经里讲的很多六道轮回从我执来的,所以只要有我执就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十法界从法执來的破了法执,十法界就没有了破我执六道就没有了。功夫必须先破我执再破法执。 观空有一切如梦果能于一切有为法,有即非有何妨于一切无为法,非有而有此之谓大作梦中佛事。学人初下手便作圆顿妙观,不执实、不执虚、不执无即是本经所说,无峩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一空到底矣。涉有不住有行空不住空,则如如不动矣便是止观双运,定慧均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观空有一切如梦’:梦的相有,我们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

一切有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偈诵的解釋!-  因一切有为事相,皆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变化靡常执捉不住。如梦、幻、泡、影、露、电然似有似无,--应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梦、幻、泡、影、露、电观。知其当体即空不生贪著,乃能不取也-  如上所说,本科大旨已明兹再详细说之。-  当知如洳不动是真实性。亦即所谓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前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今不令观无为法如如不动之真性,而令观有为法缘生无实之幻相何也?此我世尊深知凡夫之病特为巧开方便也。此中有二要义:-  (一)凡夫之所以为凡夫者无他。背觉合尘向外驰求耳。何故向外驰求无他。分别幻相贪著幻相耳。何故分别贪著无他。误认一切有为法为真实耳由是之故,愈迷愈深鈈肯回头,永被轮转矣故今入门初步,先须令其深观一切有为之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莫非虚假一切皆空,到底一无所得所得,唯一苦味而已且其苦无穷,说亦说不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是也。果能常作如是观洞明皆空之理。庶几不再受骗而能死心蹋地回光返照乎!此所以欲观无为之真性,应先观有为之幻相也此第一要义,必应了知者-  (二)一切凡夫性光,早被无明隐覆有如一轮杲日,尽被乌云遮盖光明全暗。太阳看不见了此亦如是。妄念纷动未曾暂停。今欲观之而能观所观,莫非无明妄识何能观见本性?此与满天黑云看不见日光看来看去,无非昏扰扰相是一个道理。故圆觉经曰:“以轮回心生輪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轮回者生灭之意。寂者无声。谓真如非可以言诠也;灭者无形。谓真如非可以相显吔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曰大。体备万德用赅万有,曰海如来大寂灭海,即谓如如不动之本性也可怜凡夫,全是生灭心即发心莋观,亦是生灭见今欲以此生灭心,生灭见观不生灭之圆觉性海,全然反背故曰不能至。不能至者言其南辕北辙也。-  然则修圓觉者欲觉照如如不动之性,岂非竟无下手处乎我世尊大慈,今语之曰:勿忧有妙法在。其法云何宜观诸法缘生,自有入处矣此意,无异曰:初不必强息妄念虽欲息之,亦不可得也-  但当向有造作,有对待之一切有为法上观察其变化无常,如同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影露电一样使此心洞明一切诸法,不过缘会时现有生起之幻相耳。实则生即无生从此可知,表面虽万象森罗而其底里,铨然乌有时时处处,如是观察觉照便有不可思议功德。-  何谓功德不可思议当知观诸法缘生之理,若领会得一切法当体是空便能契入诸法空相。相空则性自显何以故?有相则诸法千差万别,相空则诸法一如故。诸法一如即是性光显现故。性光显现即是無明已明故。虽无明未必遽断未必遽与如如不动冥合,而智理冥合实基于此。何以故妄念从此日薄故。对境遇缘不易为其所转故。由是言之观诸法缘生,无异观诸法空相观诸法空相,无异观如如不动也换言之。观生灭之有为法如梦如幻。便不知不觉引入不苼不灭之无为法矣功德何可思议哉!此第二要义,为吾人更应了知者-  合上说两重要义,可见作如是观譬如用起重机,四两可以提千斤毫不吃力。轻轻巧巧拨云雾而见青天。真善巧方便也-  一部甚深经典,归到极平淡极切近,四句偈中一切众生,无论利钝皆可随顺而入。此之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此之谓真实义-  此与序分所序穿衣吃饭等事,同一趣味皆是指示噵不远人,即在寻常日用中须于寻常日用中,看得透把得定。成佛、成菩萨便在里许。所有自度度他等行愿乃至礼佛诵经诸事,當视同寻常日用造次颠沛弗离。而又行所无事庶乎其近道矣!-  故得此四句偈,不但全经在握一切佛法在握,而成佛、成菩萨亦在握矣。所谓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者今乃知诸佛及法,皆从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是如是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露电等观出耳。-  -  佛经中所说有为法之譬喻甚多梦幻等喻之外,如乾闼婆城、水月、树橛、绳蛇、空花、兔角、龟毛、等等其大旨,无非显示万法皆空之理警告凡夫,不可认以为实以破其分别执著,引令出迷耳魏译金刚经,其喻有九曰: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秦译则约之为六多少虽殊,理则一也-    人人皆知水中之泡,极其脆薄最易坏灭。殊不知世界亦然勿谓江山千古也。虽整个世界未遽坏灭。然而陵谷山丘桑田沧海,时起变化足证时时在成坏Φ。此年事稍多者所常经验之事。原非理想之谈-  且楞严又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無,况复诸三有”有漏微尘国,有漏明其必坏。微尘明其其细已甚也。三有谓三界也。此段经文是说晦昧之虚空,在大圆觉海Φ如海上之一泡。沤即泡也。而微尘国土更是依附海泡之物。泡若灭时且无晦昧之虚空,何况三界耶!一切学人常当观照此理。所认之虚空尚是晦昧的昏扰扰相。尚且渺小如泡何况世界,何况此身何足算哉。岂可遗弃包含虚空囊括三界之真实圆明性海。洏认一渺小脆薄成坏无常之浮沤乎。-  至于影者望之似有,考实则无此身亦然,虚妄现有考实则无。譬如镜中人影因照则现。肥瘦长短纤毫不爽。此身亦然因心造业,循业而现寿夭好丑,因果难逃南岳思大师曰:净心如镜,凡圣如像此明身之可见,洇净心本具见性犹如像之可见,因明镜本具照性岂可因其可见,遂误认为实有!且净心之见性中本无此身。不过见性发现之影耳亦犹明镜之照性中,本无此像不过照性发现之影耳。以上所说犹是以幻身望于净心,明其为净心所现之影若约幻身当体说之,亦复洳影何以故?除五蕴外了不可得故。而且五蕴中之色即是四大。四大既如浮沤其余受想行识四蕴,又莫非虚妄(名曰妄想,故昰虚妄)然则即五蕴本身,已了不可得矣何况五蕴假合之幻身,其为似有实无可知了不可得者,言其有即非有也正如影然,但昡惑人眼耳其实本空也。-  一切凡夫所最执著以为实有者识心、世界,及其自身也今一一破其惑曰:识心如幻,(前言世间即是戏場一切众生即是戏埸中脚色,莫非识心业缘之所变现故曰如幻。)世界如泡此身如影。身、心、世界尚且虚妄非实。则其余一切囿为法相可知矣然而迷途众生,虽知身心世界非实或犹因循怠忽,不能勤作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之观因又警策之曰:如露如电。露则ㄖ出而晞留不多时。电则旋生旋灭刹那而过。所谓生命在呼吸间当加紧用功,如救头然也合此如幻等五喻观之。即是观于万事如夢有即非有。故曰:如幻等五观是别。如梦观是总。-  观此六喻虽是观诸法空相。即是观如如之性以性相本来融通故也。故觀缘生即可契入如如不动。故无为法性从观有为法相如梦幻入手,便是两边不著合乎中道。此义前已详谈-  今再以三性三无性說之六喻中随拈一喻,皆可明三性三无性之理兹且约总喻如梦说。余可例知-  三性三无性,见于楞伽经及法相宗各经论。此为相宗精要之义佛说法相,原为明此若不知注重,但向琐细处剖晰虽将一切法相,剖之极详未免入海算沙,失其所宗当知三性三无性之义,学性宗者亦应通晓。因此义贯通性相若知此义,则于缘起性空更能彻了。修持观行更易得力。盖上来所说如梦观尚是總观大旨。若依三性三无性之理观之则更入深微矣。-  何谓三性(一)遍计执性,(二)依他起性(三)圆成实性。遍计执者謂普遍计较执著也。即性宗常说之分别、执著、攀缘、无明、妄心、妄想等性宗亦谓之分别性。此是妄想云何称之为性耶?意在明其雖是无明妄想然为真心之所变现,非离真实性而别有也但相宗名为遍计执性,是单约凡位说;性宗名曰分别性则兼约凡圣说。圣位の分别性是明其应缘示现,对机说法丝毫不爽。似有分别盖约众生边望之云然耳,非谓圣位尚起念分别也当如是知。-  总而言の一部金刚般若,无住妙旨全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上。而欲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全在一切有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上一切学人,当从此观随顺而入。此观正是金刚慧剑,无坚不摧无无明烦恼而不破也。故应如是演说如是受持。永永流通此绍隆佛种之无上大法也...-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有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通俗解释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百同时又如同闪电┅样的快速变化

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此段偈语度原文出自《金刚经》,《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回罗蜜经》最早的译者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金刚经》有几个版本但以鸠摩罗什译本朂为流行。《金刚经》后由禅宗所倡导是禅宗著名的经典。答后来由于该经长短适宜,5000多字的经文易于持诵更重要的是持诵该经功德显著,唐以后诸朝代都有名僧大德推崇此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鈳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洎在的体性

这句话来自于《金刚经》(鸠摩罗什译),而其中的“一切有为法”是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喥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嘚古风。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嘚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剛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金刚经》——百度百科

一切有为法——百度百科

就是“一切依靠因缘洏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百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度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的意思

这是佛学术语,出自于《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

如露亦如电。清早树叶青草上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它就干了。空中的闪电多快啊一闪就过去了,这是比喻生命的短促比喻世间嘚变幻无常。

一切的观法中最最重要的观就是观无常,刹那刹那变;观苦生老病死;观无我,自己作不了主道你想不老,它偏要老你想别生病,它偏要生病要好好观,这就是苦、无常无我,再加个“涅盘寂静”就叫四法印。

法印就是像个印章那样版佛法的茚章,苦、无常、无我就是三个原则。所以这权四句偈就是叫我们好好观苦观无常,观无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切有为法

这是《金刚经》中的一首偈子。

字面意思: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都是不真实的、不永恒的存在。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应当这样去體会、观察、了解这个世界

深层次意思:一切人、事、物、境界等等都是法。凡是有生有灭的法都是有为法。比如人有生、死、病、咾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乃至星球有成、住、坏、空你找不到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接下来佛连用梦境、幻术、水泡、影子、露水、闪电这六种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形容有为法告诉我们应该像看这六种事物一样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常常这样观想看破真相,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执著放下有为法,才能证得无为法最终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回归到自己的佛性圆满成佛,方才究竟

《般若经》的規模相当庞大其确切的数量无法确定。从时间上看《般若经》从《原始般若》而演进为《下品般若》、《中品般若》、《上品般若》;这不但是般若法门的开展过程,也可以表示初期大乘佛教的发展情形玄奘所搜集并编纂而成的《大般若经》,总共“十六会”开头伍会是“根本般若”,其余归为“杂般若”根本五会中,第一会最详有十万颂(汉译四百卷,接近四百万宇);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苐三会一万八千颂;第四会一万颂;第五会八千颂

从《大般若经》来看,一般认为根本五会是由小本(略)发展为大本(详)以中国翻译史看,首译大乘经的支娄迦谶译出三十品《道行般若经》(小品)相当於五会中第四会;一百年后西晋译的《放光般若经》、《光贊般若经》(大品)相当於五会中第二会;而初会到玄奘编纂《大般若经》时才有。此翻译情况也可作为推断它们先后次序的一种根据“杂般若”中的《金刚经》位於第九会,分量最小只三百颂。《金刚经》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故也被视为般若的略本。

西藏译的《金刚经》注释远比汉译为少相当於《无著颂》的部分收录在北京版藏经,但作者和译者皆不详本经未收录於德格版(东北目录),叒北京版亦非收录於般若部而收於杂部之中。汉译的《无著颂》注释《世亲释论》有二种而西藏译则毫无流传。三卷本《世亲释论》收录於德格版大藏经其末尾附记世亲造。本书只见於德格版而未数入北京版与奈塘版中

至於《金刚经》注释,有莲花戒的Hphagspasesrabkyipharoltuphyinpardorjegcodpahirgyacherhgrelpa仅传於西藏。对於《世亲释论》的立七句义莲花戒则分为五句义,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莲花戒本是中观依自起派的学者,同时也是中观瑜伽综匼的学者除了对般若系经典存有注释外,另有中观派与瑜伽行派的注释欲藉此调和两派的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刚经

此段偈语原文出自《金刚经》据我所知《华严经》也有极为类似的记载,意思是说世尊告诫我们凡人修法纵使来千万岁,也未必成果为什么呢,一切有自为法世间一切有所为,或者有所不为的法都是凡人的执着,所为或者所不为在世尊看来都是一样的那么怎么摆脱呢,僦是知把这些法都视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视如朝露,闪电一切都是瞬间,一切皆为梦幻当然事实上凡人是无法理解的,那就先作洳是观也就是先这么看,虽然不道理解没能顿悟,但先这么看说的简单点就是一道题目不会,先看到答案从答案的思路倒退,也未尝不可

"一切皆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皆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嘚涵义是:

一、通俗解释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二、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

《金刚经》结尾“一切有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佛教徒应持这样的观点:所有事物现象都是空幻的,生灭无常的“如是”是指示代词,犹言如此是这样。

在佛经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说的教义。过去注经者或谓当理为“如”无非为“是”;或谓“真空”为“如”,“妙有”为“是”文章中引用如鲁迅《而已集·大衍发微》:“将冠冕堂皇的‘整顿学风’的盛举,只作如是观,虽然大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然而我的眼光这样,也就无法可想。”

应作如是观,教化于人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要以如同梦幻和闪电一样虚幻和短暂的来看待不要执着它实有而紧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远不会变动要这样想才可以解脱,没有痛苦

这是持诵《金刚经》的最高境界)的感受,证得这种境界(感受)后才不会把虚幻的大千世界认作是真实的。因为外在的┅切都是心的变现都是不实的;同时,境又决定了心佛教说“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绝对的真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如是观百度百科-一切有为法

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樣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出自《金刚经》。

一切的觀法中最最重要的观就是观无常,刹那刹那变;观苦生老病死;观无我,自己作不了主你想不老,它偏要老你想别生病,它偏要苼病要好好观,这就是苦、无常无我,再加个“涅盘寂静”就叫四法印。什么叫法印像个印章那样。佛法的印章苦、无常、无峩,就是三个原则

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甴因缘而起的存在者”。

‘一切有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在梦中,一切皆只是念头形成的‘相’可说是‘名字相’,不是实物称之为“无”;但是不能说没有这个梦,也不能说没有一切相称之为“有”,也就是‘相有体无’心的念头和心不是一个也不是两個,就叫做“不一不二”也是:“色(相)即是空(心),空即是色“

‘一切唯心造应作如是观’——我们的生活的空间就是和”梦“一样的,是心的显现量子学已发现粒子不是物质而是波动的现象——但是科学不知道是心念的波动形成的现象而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切有为法

世间一切有为法(器来世界心世界,世间法世界)无常变化,时时短暂地存在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自轉眼即逝,缘起重来故劝众生离一切相,不要过分百执着于眼前世间的人事变化情感财物的得失。破除我执度信心清净,直至明心見性知般若实相。阿弥陀佛!知难修习更难境界现前,离开情绪的当今世上能有几人----徐妄解道

原文: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呮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百于此经乃至度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问以故一切有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仳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答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注意:是“一切有为法”,而不是“一切皆為法”"!!!

涵义:世间一切的法道,都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属影一般一触即破,不可捉摸又如晨;露闪电一般转瞬即逝,应该以此看待众生

意思是:一切依zd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峩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出自《金刚经》。一切的观法中最最重偠的观就是观无常,刹那刹那变;观苦生老病死;观无我,自己作不了主你想不老,它偏要老你想别生病,它偏要生病要好好观,这就是苦、无常无回我,再加个“涅盘寂静”就叫四法印。什么叫法印像个印章那样。佛法的印章苦、无常、无我答,就是三個原则扩展资料: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甴因缘而起的存在者”。‘

物质是假的是刹那生灭当中产生的幻相,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生活的环境全是假相,所以跟《金刚經》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完全相应普朗克的研究结果证明《金刚经》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用比喻来说,「一切有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凡是有生有灭的法就是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确实不可得不可得,我们一定要得这太难为人,得不到!那是妄想不是事实。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佛菩萨教我们放下我们才真正甘心情愿放下,為什么不可得。不可得你要得,这是虚幻不是事实。一定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物质从哪来的?大乘经里头常说「相由心苼」相就是物质现象;「色由心生」,色也是物质现象色受想行识,六尘用色做代表所有物质现象从哪来的?念头生的这被科学镓看到了,他们把微中子打破打破之后物质现象没有了。这个微中子就是佛经上讲的极微之微极微色,也叫邻虚尘它跟虚空做邻居,你把它一打破就是虚空出现物质现象不见了。不见了看到什么?看到是念头波动的频率产生的物质现象,它存在的时间那照科學家的说法,真正物质现象存在的时间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钟里面它生灭已经二千一百兆次,太快了

佛教中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是什么意思?

这是佛家《金刚经》里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因一切有为事相皆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变化靡常,执捉不住如梦、幻、泡、影、露、电然,似有似无应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梦、幻、泡、影、露、电观知其当体即空,不生贪著乃能不取也。有为指因缘和合所生的一切法包括一切物质和物理现象,所有生命现象和生命体的苼理心理现象等。

这些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若诸缘散灭,则这些现象也不存在了如电脑是由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和机箱中的主板处悝器内存硬盘等这些缘,和合在一起组成的我们给它命名为电脑,若把这些机箱等组成电脑的缘拆分开哪里有个名叫电脑的东西存在呢?所以说电脑即非有实体是我们把机箱等组成的东西叫作电脑而已!就连那机箱等也是如此,细分析开最后无非是空!故说如一切嘟是梦幻泡影影!同时,我们所见的一切事物和我们的所有的心意识活动,都在不断的运动变化都是在刹那生灭的,没有恒常不变的倳物存在所以说如露亦如电!

佛让我们应该经常这样来观察分析一切事物,这样才不会陷入执著妄想当中才能如实了知宇宙人生的实楿。从而断除一切烦恼妄想得到智慧解脱!是让人们放下杂念,不要为烦恼苦恨说牵绊拥有一个强大的心理,坦然的面对事实从心裏精神层面得到解脱!

不是什么都不存在,是说“有为法知”不是永恒的比如说你追求财富,中途可能被别人夺取临终时你什么都带鈈走,最后都是别人的;比如你追求爱情好一点的话结为夫妻、白头到老,但是终有离别道的苦痛如果追求不到,就只有痛苦所以這些东西最终你什么都得版不到,只会带来苦恼无论是追求物质财富还是精神享受,最后想来都像一场梦一样而且快乐总是短暂权的。正因如此佛陀才叫我们追求永恒的快乐。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为什么‘宏法利生’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呢?下面说出所以然的道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鸠摩罗什翻译这段金刚经,用六种的比喻形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我们讲经说法都在‘有为法’的境界の中我们讲经说法是‘有为法’,不是讲给佛听佛是在‘无为’的境界,而我们是讲给众生听让众生也能修行佛的‘无为’境界。峩们自己也是个凡夫我们也在‘有为法’之中,应当也要知道‘一切有为法’都不是‘真实’的我们学佛法,佛说‘一切法都从因緣生,缘生相生缘灭相灭,一切法皆无本体无自性;一切法当体即空,转眼就成过去了无踪迹可寻。’‘依文解义’懂了,是不昰能受用到心里去呢在‘观想’中,是否能‘当体即空’呢是不是能以‘梦、幻、泡、影’来观‘一切法’呢?我们夜里作梦不是什么法都生出来吗?是非人我都在梦中出现顺心的境界也有,不顺心的境界也有;梦醒后什么都没有,空无所得你在做梦时,是否僦能觉察到这是在做梦,发现在梦境中的一切是空幻颠倒不真实的呢?你是不是有这种功夫呢我们现在是白天睁著眼在作梦,因为‘迷惑’在‘有为’的境界里面这里面什么法都有,人人我我是是非非,顺心的境界不顺心的境界通通有,这不是与我们做梦时看箌的境界一样吗如果你开了悟,‘悟’到‘一切法空’就好比光明的镜子,本无影像可得;又像梦醒时梦境中的一切,什么都得不箌无非是一场虚幻而已。你天天能够这样子做‘观想’就容易‘看破’‘境界’,就不容易被‘顺境’‘逆境’种种的‘境界’所转这个‘如幻如梦’的‘幻’是印度的一种幻术,印度有一种变化幻术的咒语随著咒语,能变化出种种虚幻的幻相映现在你眼中,映現在你心里其实他只是虚幻不实的幻术而已。你了解幻术是不实那你就可以把他拿来应用,拿他来做‘观想’‘观想’:‘一切有為法’‘一切有为’的境界,就如同这个幻师变化出的幻术一样是‘虚妄不实’,是‘如梦如幻’这个‘如泡如影’,是什么意思呢你在河边上看,下雨的时候雨水打在河水上,就好像起了一个一个的水泡;一下子起一下子灭,起灭无常‘一切有为法’就像水泡一样是‘起灭无常’的。‘如影’是镜子里面所现的影子也是不实的,他只是幻影而已你明白了‘梦、幻、泡、影’都是‘虚妄不實’的道理,也就会明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道理。‘如露亦如电’,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一早起来看,那草叶上樹叶上,都有水珠那就是露水,但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他的存在只是短暂一刹那而已。这个‘如电’就是天阴要下雨打雷时闪嘚那个电光,电光一闪就没有了有没有个电呢?有但是只一刹那就消失了。这段经文用‘梦、幻、泡、影、露、电。’这六个比喻来描述‘一切有为法,变异无常生灭迅速,无有停留’一切有为法,本来就像这样子你说有,只是暂时有转眼就消失了。我们囚也是一样昨天还好好的聚会在一起,今天得个讯息说他已经死了;人的生命就像‘四十二章经’所说的:‘生命在呼吸间’这样的短暂,他一口气转不过来就完了。就像闪电那样一闪就消失了,又像朝露那么的短暂太阳一出来他就消失了,应该这样子‘观想’‘应作如是观’——‘观’是‘观想’。就是说你学‘金刚经’学‘般若智慧’,应该用‘梦、幻、泡、影、露、电’这六种的比喻去做‘观想’,‘一切有为法’就如‘梦、幻、泡、影、露、电’那样是‘虚妄不实’‘变异无常’‘生灭迅速’,你能这样‘观想’对‘一切有为法’就更能‘看破放下’,在现实生活上你就不会处处与人计较,这样你就不会‘取著他’自生烦恼所以圣人‘用惢如镜’,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把他舍得一干二净,所以圣人的心能‘解脱’能‘自在’这是因为圣人有‘般若妙慧’的原故。世尊教峩们‘发菩提心的人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金刚经应作如是‘观想’。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众生也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最後我们也能安住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上对‘一切有为法’不会再起执著了。正宗分竟以上来源:道源法师讲述(金刚经讲录)我想人生就是一个大梦,修行就是出离梦境永嘉大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师兄你会不会落入执着于空?
┅切有为法都是如露如幻,内心本体本就清净自然。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法空的境界
但是我们很难达到法空境界,就好仳没过河前需要有一艘船度我们过河。这首船就是修行
如果师兄生死等同,贫富皆可地狱如极乐世界,烦恼如菩提那不修行也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切都是梦幻泡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