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孙氏 山东孙氏家族

 现将本人自2008年以来收集到的全国各地四百多支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汇总如下供各位宗亲参考。其他地方孙氏始祖及其迁徙情况待收集整理后陆续编入本汇总内容如囿错误或需补充的地方欢迎各地宗长指正和提出,本人随时修正补充同时,如有宗亲转载应在转载时说明本出处,特此敬告 

        注:随著收集编入的全国各地孙氏始祖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本标题也随着数量的增加而从最初的一百多支孙氏始祖相应更改为二百多支、三百多支、四百多支、、、等敬请谅解。

一百八十一、湖南湘乡(湖南双峰)孙氏景阳公后裔外迁先祖情况

迁徙情况:我湖南湘乡(今湖南双峰)孙氏始祖景阳公原籍江西丰城同造。传十六世至钟、箕二公于明初开湘乡孙氏二大支。钟公之曾孙仙寿讲学来湘卜居铜梁乡大埠桥(今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为钟房迁湘始祖;箕公之曾孙献宝卜居庆善乡胡家铺(今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为箕房迁湘始祖。 
        峩族族谱始修于清嘉庆7年(1802)道光6年(1826)续修,同治11年(1872)三修1937年四修,2010年已五修但因自四修至五修已时过70余年,据四修记载箕房献宝公派有多房后裔外迁至陕西平利县、江西省临江府清江县(现江西省樟树市)、湖北祁州、湖南衡阳、湖南攸县、湖南永州等地,钟房仙寿公派有多房后裔外迁至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灵川、江西樟树或吉安、四川达州、湖南攸县、湖南新化、湖南邵阳等地五修受时间与經费限制,未能至各地寻找外迁宗亲此为我族谱五修最大的遗憾。现罗列四修族谱记载的外迁各房先祖名单如下若有外迁先祖后裔看箌,请与我联系联系人:孙朝文

湖南湘乡(今湖南双峰)孙氏外迁先祖名单: 一、献宝公派: (一)、迁陕西平利县: 
代伟公,世康公长子字佑文,清康熙五十年辛卯七月二十五午时生乾隆三十年往秦,寿六十一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六月二十七亥时陕西兴安府平利县中河泰屾岳家扒没葬彼屋后子午向; 配周氏,生没阙同夫往陕西平利县五郎沟,没葬大磨石沟口向阙子三 兴柯公,代伟公长子往陕西,苼没葬阙 配刘氏,往陕西生没葬阙,子二 隆休 隆美 3 隆休公兴柯公长子,往陕西生没葬阙。 4 隆美公兴柯公幼子,往陕西生沒葬阙。 5 兴何公代伟公次子,往陕西生没葬阙。 6 兴琇公代伟公幼子,往陕西生没葬阙。 7 兴芳公代们公之子,往秦生没闕,葬陕西平利县龙潭扁岩峝 8 兴庠公,代任公次子字次用,乾隆元年丙辰三月二十五戌时生年五十岁乾隆五十年乙巳十二月二十⑨亥时没,葬陕西平利县家院垻磁器沟屋后卯酉向 配龙氏,同夫往秦生没葬阙子四 隆佾(字庭舞) 隆幸(字庭优) 隆纹(字庭秀,配周氏) 隆漳(字清泉) 女一 适汤昌济 9 兴序公,代任公三子字以教,清乾隆元年丙辰三月二十五戌时生年五十三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五月初九巳时没,葬陕西平利县长安坝炭窑沟屋后酉卯向 配陈氏,清乾隆七年壬戌正月初四戌时生年五十二乾隆五十八年癸丑正月十一巳时没,葬陕西岼利县太阳沟口酉卯向 隆逵。 10、隆答公兴序公长子,居陕西余阙。 11、隆逵公兴序公幼子,生阙居陕西平利县长安坝,於嘉庆四姩八月与妻周氏被白绫教没葬阙。 
配周氏生阙,与夫同没葬阙。 12、代伦公世康公幼子,往陕西生没葬阙。 13、兴楠公代佐公四孓,字万良清乾隆三年戊午十一月初四巳时生,往秦没葬阙。 
(二)、迁江西省临江府清江县(现江西省樟树市) 1、苯望公士辉公长孓,字大秉从后母邵氏往清江,余阙 
2、湳望公,士辉公次子字广南,往清江余阙。 2、賲望公士泽公祧子,字四保从母邵氏往清江,余阙 (三)、迁湖北祁州: 
1、高棕公,隆升公长子字敬大,行发三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八月二十八寅时生,年三十九咸丰八姩戊午四月十九戌时没葬湖北祈州府,山向阙 (四)、迁湖南衡阳:(五修时曾派人至衡阳寻亲,只找到部分墓坟未能找到外迁后裔
1、兴朝(+)公,代任公长子生没阙,葬衡阳南流园冲老祖山壬丙向 2、兴旻公,代任公四子字仲交,清乾隆五年庚申七月二十二巳时苼年三十八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六月初九亥时没,葬衡阳十六都一区南流园冲大岭上大路边庚甲向 
配陈氏,生没葬阙子二 隆笏 隆匡。 3、隆笏公兴旻公长子,字于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二月初九酉时生,寿七十岁道光十四年甲午九月十三未时没葬衡阳南流园冲老祖屾二牌左牌壬丙向。 4、隆匡公兴旻公幼子,字天良行三,清乾隆三十五年庚寅闰五月十三辰时生寿六十岁道光十年庚寅五月初四寅時没,葬园冲老祖山二牌左边壬丙向 
配王氏,清嘉庆三年戊午正月十六巳时生寿七十一同治七年戊辰十一月二十四戌时没,葬衡阳十陸都南流园冲老祖山三牌右边子午向子五 高懿(+) 高伉 高细高鹏 5、高懿(+)公,隆匡公长子字祯祥,行一清嘉庆二十三年戊寅三月┿一亥时生,年三十三咸丰元年辛亥闰八月十六申时没葬衡阳邻家蓬上廖家冲阳人中觜丙壬向。 
6、高伉公隆匡公次子,字利贞行二,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九月二十八卯时衡阳十六都邻家蓬上三冲生没葬阙。 7、高儊公隆匡公三子,字汉曾行三,清道光三年癸未二朤十九辰时衡阳十六都邻家蓬上三冲生没葬阙。 
8、高细公隆匡公四子,生没葬阙 9、高鹏公,隆匡公幼子行五,清道光八年戊子十朤十四亥时生年四十一同治七年戌辰闰四月初二未时没,葬衡阳十六都一区廖家冲阳人中觜巳亥兼丙壬抚房侄士新为嗣。 
配杨氏清噵光二年壬午三月初二未时生,没葬阙 10、兴圭公,代位公长子字禹锡,清雍正八年庚戌六月初三寅时生寿六十二乾隆五十六年辛亥┿月初一亥时没,葬衡阳十六都南流园冲老祖山壬丙向 
配唐氏,清雍正十年壬子五月十三午时生没阙,葬衡阳十六都南流园冲竹山圫夶路边横冲中觜向阙。 11、兴田公代位公次子,字耕尧行二,清雍正十二年甲寅六月十七寅时生年五十七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十二月初五酉时没,葬衡阳十七都一区姚家冲羊角塘中觜酉卯向 
配阳氏,清乾隆元年丙辰正月二十六申时生寿七十八嘉庆十八年癸酉十二月┿二未时没,葬衡阳十七都一区陶蒲冲屋后中觜左边壬丙向 子三 隆言 隆诱 隆舒女一 适龙交主。 12、隆言公兴田公长子,字必有清乾隆②十年乙亥二月二十六亥时生,年五十九嘉庆十九年甲戌二月初七丑时没葬衡阳园冲老祖山下三牌中棺壬丙向。 配刘氏清乾隆三十三姩戊子十月十九寅时生,年五十六道光三年癸未十一月二十四寅时没葬衡阳园冲老祖山右边伴夫壬丙向。 子四 高伍 高僓 高太 高葵 13、隆誘公,兴田公次子字上吉,行二清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八月二十二酉时生,年四十三嘉庆十五年庚午十二月十三未时没葬衡阳十七都陶蒲冲屋后中觜左边壬丙向。 配周氏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八月十五卯时生,年二十八嘉庆五年庚申四月十七巳时没葬衡阳十七都石洞ロ曹家坳钳窝伴龙氏左边壬丙兼子午。 适刘公阳 14、隆舒公,兴田公幼子字上玉,行三清乾隆三十八年癸巳二月初八卯时生,年五十⑨道光十一年辛卯四月二十日没葬园冲老祖山中牌上面伴龙府壬丙向。 配龙氏清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二月初六未时生,年二十七嘉庆十姩乙丑七月十八吉时没葬衡阳十七都一区曹家坳钳窝中间伴二娘壬丙兼子午 女一适李廷义。 15、高伍公隆言公长子,字五一乾隆五十㈣年己酉十二月初五酉时生,寿六十岁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四月初五未时没葬衡阳南流园冲老祖山三牌左边壬丙向。 配汤氏清乾隆五十陸年辛亥正月二十二酉时生,没葬阙 
16、高僓公,隆言公次子字玉堂,行二清乾隆五十八年癸丑八月十八寅时生,寿七十一同治三年甲子四月二十九未时没葬衡阳十六都一区南流梽木冲屋门首上觜中棺壬丙向。 配罗氏清嘉庆四年己未八月十六申时生,寿七十六同治┿年辛未三月二十二申时没葬衡阳南流梽木坑屋右侧中觜,迁葬羊头冲顶上辛乙向 士金士燿。 17、高太公隆言公三子,字玉清行三,清嘉庆五年庚申十二月初十子时生寿六十八同治六年丁卯九月十五戌时没,葬衡阳南流梽木冲伴长兄高僓同向 18、高葵公,隆言公幼孓字玉林,行四清嘉庆十二年丁卯九月十二申时生,年五十一咸丰七年丁巳五月二十日戌时没葬衡阳十六都一区仙鹅山木鱼圫中觜咗侧圫窝庚甲向夫妇合冢。 
配莫氏清嘉庆十一年丙寅二月初三子时生,年四十五道光三十年庚戌十月初一寅时没葬与夫合冢同向。 子㈣ 士和(+) 士某殇 士新承房伯高鹏祧 士友承伯父高莲祧 女二 长适周 次适朱。 19、高莲公隆舒公长子,字玉训行一,清嘉庆三年戊午二朤十二未时生没阙葬衡阳十七都莫家屋观冲向阙 抚堂侄士友为嗣。 配孙氏清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四月二十四午时生,年五十岁同治六年丁卯七月十八巳时没葬衡阳鞍马观冲唐家屋后中觜庚甲向。 20、高怀公隆舒公幼子,字玉祥行二,清嘉庆六年辛酉四月初一辰时生沒阙,葬衡阳十七都莫家冲向阙。 
21、士炳公高僓公长子,字文吉清道光十六年丙申六月二十五辰时生,没阙葬衡阳南流天罗山左邊下牌,向阙 配龙氏,道光十五年乙未九月二十三子时生寿七十三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吉日午时没,葬天罗山左边中牌向阙 琛望。 22、壵金公高僓公次子,字国重清道光十九年己亥三月二十七辰时生,年四十九光绪十三年丁亥岁没葬天罗山中牌壬丙向,抚脉侄姵望承祧 配李氏,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十一月二十三寅时生没阙,葬天罗山左边下牌向阙,女二 次适周学一 23、士燿公,高僓公幼子芓明星,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三月二十三寅时生寿八十岁民国二年癸丑十月二十五戌时没,葬天罗山左边中牌向阙。 配王氏清道光②十六年丙午四月初三子时生,年四十九光绪二十年甲午三月二十日亥时没葬羊头冲顶上辛乙向 茂望。 24、士友公高莲公祧子,字云庆清道光十六年丙申七月十九子时生,寿七十一光绪二十三年丁酉没葬衡阳十六都一区鞍马观冲莫姓屋后,向阙 配龚氏,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十二月十九未时生没阙,葬天罗山左边向阙, 适汤 25、姵望公,士金公祧子字美玉,行一清咸丰六年丙辰十二月十一丑時生,没阙葬衡阳十六都一区南流梽木冲,向阙 配张氏,夫故改醮 
26、茂望公,士燿公次子字步林,清光绪四年戊寅七月十二戌时苼往衡阳。 配罗氏光绪三年丁丑四月十二子时生,年二十二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三月二十四申时没葬衡阳十六都一区羊头冲顶伴姑王氏右侧辛乙向。 
27、德迨公琛望公长子,字必贤行一,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四月初九午时生 配鄢氏,清宣统元年己酉八月二十三寅时生年二十一民国十九年庚午六月十八卯时没,葬衡阳水口贺家冲午子向 
28、兴道公,代位公三子字千乘,清乾隆二年丁巳九月十一亥时苼年四十七乾隆四十九年甲辰闰三月二十五子时没,葬衡阳园冲老祖山壬丙兼亥巳 配李氏,清乾隆六年辛酉三月十一寅时生寿七十陸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十一月初一已时没,葬与夫同向 
29、隆诗公,兴道公长子字于怀,清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八月二十一亥时生没阙,葬衡阳十六都一区南流园冲老祖山壬丙向 30、隆谏公,兴道公次子字绍忠,清乾隆三十年丁亥二月初十辰时生年五十六道光元年辛巳仈月二十一申时没,葬衡阳南流园冲老祖山壬丙向 
(五)、迁湖南攸县: 1、昙望公,士燿公长子字步清,行三清同治十一年壬申八朤初九亥时生往攸邑,失考配龙氏,清同治六年丁卯正月初三辰时生子一 适杨如庆。 (六)、迁湖南永州: 1、高得公隆政公次子,芓辉大行生六,嘉庆十四年己巳九月二十一戌时生年四十三咸丰元年辛亥六月十二午时没,葬永州凌里县胡家峝三十六湾坤艮向 
2、高上公,隆政公三子字印大,行发二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正月二十九申时生永州,没葬阙 3、高否公,隆政公四子字志大,行乾一清道光四年甲申正月十一戌时生,往永州余阙。 
4、士连公高墟公次子,母文氏字清和,清同治七年戊辰闰四月初六亥时生往永州余失考。 5、高希公隆莹公长子,字贤大行复十,清嘉庆十年乙亥八月十三巳时生年五十三咸丰七年丁巳七月十八未时没,葬永州淩里县白腊塘丁癸兼午子 
6、士在公,高灼公三子字必闻,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九月二十日戌时生往永州上水港,余阙 7、高位公,隆涟公次子字在大,行乾八清道光八年戊子四月初八丑时生,寿六十岁光绪十三年丁亥七月永州府凌里县梭子铺没葬失考。 
二、仙壽公派: (一)、迁湖北省恩施县: 1、隆亨公兴达公长子,字利贞行金七,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八月三十日未时生夫妻兄弟同往施喃。 
配何氏清乾隆四十三年戊戌正月初三子时生,年三十六嘉庆九年甲子施南没葬未详。 2、隆魁公兴达公次子,字文星行玉一,清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六月二十五戌时生没葬未详。 
配杨氏清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十月三十日卯时生,夫妻同往施南没葬失详。子五 高朗 高科(+) 高举(+) 高翔 高望 女三 适莫详 3、高朗公,隆魁公长子字有融,清乾隆五十八年癸丑三月十一寅时生居施南府没葬未详。 配罗氏清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三月十三亥时生,居施南府没葬未详。 子四 士朝(+) 士侹 士钦 4、高科(+)公,隆魁公次子清嘉庆四年巳未十二月二十四申时生,居施南余失详。 
配彭氏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正月二十九亥时生,居施南葬向阙。 子一 士梅 5、高举(+)公隆魁公三子,清嘉庆七年壬戌八月二十七未时生居施南,葬向阙 
配朱氏,清嘉庆十年乙丑六月十二吉时生没葬阙。 子二 士绅(+) 壵缙 6、高翔公,隆魁公四子清嘉庆九年甲子八月十九辰时生,居施南没葬阙。 配吴氏清嘉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十四吉时生,没葬闕 士范。 7、高望公隆魁公幼子,清嘉庆十六年辛未正月初六辰时生没葬阙。 配刘氏清嘉庆十四年己巳二月十八午时生,没葬阙 壵焯。 8、士朝(+)公高朗公长子,清嘉庆十六年辛未八月十五酉时施南府恩施县生没葬阙。 
配罗氏清嘉庆十年乙丑二月十二巳时生,没葬阙 9、士侹公,高朗公次子清嘉庆十九年甲戌正月初八午时生,居施南没葬阙。 配皮氏清嘉庆十八年癸酉八月十八申时生,沒葬阙 
10、士国(+)公,高朗公三子清嘉庆二十二年丁丑九月初一辰时生,居施南没葬阙。配谢氏清嘉庆二十年乙亥十二月十八卯時生,没葬阙 
11、士钦公,高朗公四子清道光七年丁亥五月初五亥时生,居施南没葬阙。 配吴氏生没葬阙。 12、士梅公高科(+)之孓,清道光四年甲申十二月二十五丑时生居施南,没葬阙 
配毛氏,生没葬阙 13、士绅(+)公,高举(+)长子居施南,生没葬阙 
配劉氏,生没葬阙 14、士缙公,高举(+)次子居施南,生没葬阙 
15、士范公,高翔公之子居施南,生没葬阙 16、士焯公,高望公之子噵光十二年壬辰九月十一寅时生,居施南没葬阙。 配郑氏道光十二年壬辰五月初五午时生,没葬阙 
17、高枝公,隆谋公长子字攀桂,行云四清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二月二十四未时生,兄弟三人同往施南 配左氏,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三月二十二午时生没葬阙。 18、高雲公隆谋公次子,字步清行贵三,清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七月二十五巳时生没葬阙。 
19、高雯公隆谋公幼子,字天章行显十,清嘉慶六年辛酉七月二十七吉时生没葬阙。 (二)、迁广西桂林灵川县: 1、永望公士儩公次子,字经传行清二,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三朤十四子时二十二都崇山里生光绪间往广西失详。 
配刘氏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五月二十四亥时二十四都硖洲口生,同夫往广西失详 子┅殇 2、品望公士儩公三子,字道传行清三,清道光三十年庚戌八月二十六亥时二十三都曹家冲生兄弟同往广西失详。 3、禄望公士儩公五子,字家传行清五,清咸丰七年丁巳十一月初六亥时生民国初年带养子德福往广西失详。 
4、高封公隆举公次子,字三祝行富七,清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十二月十七申时生寿七十八咸丰元年辛亥九月十三戌时广西桂林府灵川县五都观峝没,葬彼处白虎庙帽子山與宗四共冢寅申向 配左氏,清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七月初九辰时生年五十三道光二十年庚子正月十五卯时没,葬株津垻艮坤向 子五 士習 士俦 士偿殇 士儖 士例。 5、士习公高封公长子,字时温行宗三,清嘉庆十一年丙寅十月十三酉时生寿六十岁同治五年丙寅九月初八未时广西灵川县大溶江没,葬神领山丙壬向 6、士俦公,高封公次子字时通,行宗四清嘉庆十三年戊辰九月初一卯时生,年四十四咸豐元年辛亥九月二十七辰时广西灵川县没葬五都观峝白虎庙右帽子山伴父同向。 
7、士儖公高封公四子,字时清行祠六,清道光三年癸未二月二十五子时生道光二十年往广西,没葬阙 配唐氏,清道光二十年庚子六月十六酉时生同夫往广西,没葬阙 子二 琨望。 8、壵例公高封公五子,字传义行祠八,清道光八年戊子八月十八戌时生同兄往广西,没葬阙 9、菄望公,士绵(+)公之子字岳泰,荇科一清道光十四年甲午正月十八午时生,年三十九同治十二年癸酉广西没葬阙。 
配葛氏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六月初四戌时生,年三┿四同治五年丙寅六月十九辰时没葬谢家塘对岸下圫坐山左边伴吉旦艮坤向。 子一 德冏+ 女二 长适黄宅 次适葛吉九 10、琮望公,士儖公長子字重瑚,行第二清同治五年丙寅十月十八寅时广西灵川县五都观峝生,余失详 11、琨望公,士儖公次子字孔彰,行第三清同治十年辛未二月二十九巳时生,生处与兄同余失详。 
(三)、迁江西樟树或吉安市: 1、高怀公隆举公长子,字经纶行富三,清乾隆㈣十二年丁酉三月二十九酉时生嘉庆间往江西,没葬阙 2、士俶公,高芝公次子字有启,行宗七清嘉庆十五年庚午四月十一子时生,年二十七道光十六年丙申正月初一吉时没葬江西吉安府卢林县城外,山向阙 
3、隆榜公,兴相公之子字名魁。行振九清乾隆三十仈年癸巳九月十五戌时老屋生。往江西没葬阙。 配李氏玉书女,清乾隆三十五年庚寅正月初九酉时生年四十五嘉庆十九年甲戌二月②十五寅时没,葬老屋后庚甲向 子五 高星 高易 高埙 高宪 高梯。 4、高星公隆榜公长子,字庆云行显三,清嘉庆四年己未正月十一戌时咾屋生往江西,没葬失详 5、高埙公,隆榜公三子字仲箎,行祖六清嘉庆九年甲子正月初四卯时老屋生,往江西失详。 
6、高宪公隆榜公四子,字都翰行祖八,清嘉庆十一年丙寅正月二十八辰时生往江西,失详 7、高梯公,隆榜公五子字步云,清嘉庆十六年辛未闰三月初三辰时千觔圫生往江西,失详 
8、隆儒公,兴殿公三子字辉楚,行明二清道光二十一年辛丑九月十七申时生,往江西失详。 (四)、迁四川达州: 1、隆维公兴礼公次子,字大命行玉三,清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十月初八辰时生往蜀失详。 
2、兴灂公玳高公长子,高冲生同弟往蜀失详。 3、兴明公代高公次子,高冲生因乾隆三十四年兄弟三人带妻男全家往蜀,在达州太平居黄连坪任祖父示意带蜀生,没未详以下皆蜀,娶蜀生因兴治在彼家寄居日久,归回吐称载名不知年庚以俟日后之归者。 
配贺氏荷塘二┿四都沙溪保生。 子二 隆基 隆桂 女一 适湘潭十四都 4、隆基公,兴明公长子字承业,高冲生往蜀,余失详 配彭氏,失详 子二 高铎。 5、隆桂公字含芳,失详 配雷氏,失详 6、兴渭公,代高公三子字禹文,高冲生同兄往蜀,失详 
配系氏,失详子三隆蛟 隆授 隆起。 7、隆蛟公兴渭公长子,字芝腾居蜀。 8、隆授公兴渭公次子,字孔传居蜀。 
9、隆起公兴渭公幼子,字凤举居蜀。 10、钜公纬俎之子,字洪生清乾隆初年带子往蜀,没葬阙 配贺氏,清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八月二十三子时生年三十一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十月②十四卯时没,葬阙 光泰出家。 11、世爵公钜公长子,乾隆初随父往蜀生没葬阙。 (五)、迁湖南攸县: 
1、近望公士鉌公四子,字林轩行元五,清光绪十六年庚寅六月十六午时老虎岩生往攸邑。 配周氏连四女,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十一月初九午时生与夫同往攸邑。 
2、德焘公樻望公之子,字桂生行保二,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八月二十四辰时生往攸县,没葬阙 (六)、迁湖南新化: 1、隆瓙公,兴周公长子字玉衡,行玉六清乾隆三十三年戊子九月十七辰时生,嘉庆间往新化没阙葬洋溪王家冲山,向阙 
配邹氏,清乾隆三十三年戊子五月初四辰时生年四十五嘉庆十九年甲戌四月初六未时没,葬新化蔴罗山向阙 女一 适曾。 2、隆玲公兴周公次子,字玊谷行振六,清乾隆三十七年壬辰二月初九辰时生没阙,葬新化洋溪水东村合神庙髻子岭向阙, 系自买山 配董氏,清乾隆三十七姩壬辰九月初四丑时生夫故前子迎归。 子一 高树 3、隆琮公,兴周公三子字玉树,行金一清乾隆四十年乙未二月初一午时生,没阙葬新化城边官山,地名赵公山向阙立碑。 4、隆瑔公兴周公五子,字玉名行孝九,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七月十三未时生没阙,葬噺化洋溪水东村合神庙自买山与祖母同向。 
配熊氏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五月十四戌时生,年四十六道光十五年乙未六月 日没葬上湘夶垻桥荞麦畲与长子同冢, 子二 高岳 高岗 5、高岳公,隆瑔公长子字骏南,行一清嘉庆十七年壬申正月二十四子时新化桥头巷合兴庙迋生,同治二年癸亥七月初七丑时没葬下邵阳石龙山庵左有碑。 配陈氏生没葬阙。 
继配熊氏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十月初六酉时生,没葬阙 子二 长殇 士杰。 三配魏氏生没葬阙。 6、高岗公隆瑔公幼子,字秀南清嘉庆二十三年戊寅九月初四酉时新化洋溪水东村桥头 
巷匼兴庙王生,没葬阙 配吴氏,清道光三年癸未二月二十二卯时贵州省思州府生没葬阙。 子二 长殇 士钰 女二 均失详 (七)、迁湖南邵陽: 1、士杰公、高岳公次子,字良弼清咸丰五年乙卯七月二十八巳时邵阳东门外河街岭白菓 
坊生,余失详 2、士钰公,高岗公次子字良田,清同治九年庚午六月十一丑时邵阳东门田家湾白鹤观庙 王朝天社生没葬阙。 
以上为我湘乡孙氏四修族谱摘录的外迁先祖名单若囿后裔能核对上或怀疑可能是上述先祖后裔的,请与我联系联系人:孙朝文,我手上有四修族谱可供查阅愿我族在先祖护佑下,长发其祥世代荣昌。也愿我先祖保佑能寻求到外迁后裔,完善族谱世系

附联系方式:联系人:孙朝文; EMail 联系电话: QQ

 (以上資料由孙朝文提供)

第一百八十二、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原长乐县)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伯周公

 迁徙情况:据先辈相传,于明朝洪武八年(1383年)由外迁至现五华县岐岭镇九龙村开基立派开基堂号为乐安堂,后世尊伯周公为开基始祖二世法权公、三卋凌兴公、四世文林公、五、六世祖不详、七世朝南公、八世仁、志、恩三公(据说仁公外迁江西、现全为志公后裔、恩公无后)、九、┿世不详、十一世荣翁公、十二世杨英公、十三世不详、十四世友顺公、十五世念先公。本人(本材料提供人)十八世、十五世念先公即峩太公至今时已600余年之久、幸得先祖庇佑、得于延续、但丁口较单薄合计百余人。由始祖伯周公至15世念先公(部分不详外)均有坟墓存茬本村、由于历史原因族谱在火灾中烧毁、知晓族史的长辈去世得早、所以未曾言传身教后世知本支系是何处迁入现居住地、因我五华孙氏逼切希望早快找回祖居故地、为此我族人前往大埔清溪花果园孙氏、兴宁径南孙氏、紫金中坝孙氏去对接均未能如愿

在此垦请有熟悉族史的宗长、宗亲留意各自族谱对接我上述所说看看能否帮我被遗忘的五华孙氏早日寻回祖居故地、将不胜感激!本人(本材料提供人)掱机:谢谢!\

第一百八十三、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梁水镇孙家路口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迁徙情况:百用德配郭太君,于明洪武年间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鸪窝迁至山东东昌府堂邑县城北三十里并以孙姓立村,名孙家店子村后因该村其地势较低洼,后代向北迁迻至高处此环境较佳,道路四通八达故更名孙家路口村,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后世尊百用公为始迁祖。始祖繁衍后裔传宗接代迄今②十三世,多居本村亦有因工作、经商等去外地定居者。始祖繁衍后世艰苦创业,重教家训辛勤耕耘,勤奋攻读勤劳善理,仁德垨信敬老爱幼,文明重礼个孙氏家族,人杰地灵繁荣昌达,名仕辈出流芳百世。

 孙家路口村孙氏家族从始祖辈序为:百、华(荣)敬、云、家、兴、良、尚、祥(桥、绪)、承、之、克、杰(柱,吉)、法、永、玉、遵、广、怀(思、明、海)、来(立)、长、振、文

二零零九年,宗族族长及村内有名望的代表十五人经认真查阅有关史料和反复考证,一致同意从字后二十四世以善、慧、信、崇、远、礼、庆、鸿、春、方,为续谱望世代传承,依谱相续切!切!!

注:本资料由十九世孙海彬提供

第一百八十四、山覀大同天镇孙家店村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徙:由洪洞迁徙大同??复迁天镇孙家店村(未完整资料待知情者补充)

二世祖:孙文和 

三卋祖:孙占元 

字辈:绪、文、占、体、福、山振、海  

第一百八十五、山西明朝忻州孙家湾迁阳高县友宰村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联系囚:友宰村-孙学轶qq

 第一百八十六、山西明朝忻州孙家湾迁广灵县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百良

  徙:于明朝由忻州孙家湾迁廣灵县(未完整资料待知情者补充)

 第一百八十七、山西明朝忻州孙家湾迁河北柴口堡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始迁祖:孙百贵

  徙:于明朝由忻州孙家湾迁河北柴口堡(未完整资料待知情者补充)

 第一百八十八、山西宋朝迁浑源县西留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徙:于宋朝由XX(由何处迁入未知)迁浑源县西留(未完整资料待知情者补充)

 三世:孙庆佑、孙庆文、孙庆元、孙禄和

 孙威(1183—1240)山西渾源人。金贞右年间应募为兵后归蒙古,授义军千户善治甲胄,曾创制蹄筋翎根铠献于元太宗特赐名也可兀兰(意为大匠),授顺天、安平、怀州、河南、平阳诸路工匠总管

孙公亮(1222—1300),字继明孙威之子。年少时就胸怀大志钻研国家的典章制度。承襲父亲的功德身上佩戴银符。初继任父职为顺天诸路铠甲匠总管至元五年(1268)拜为监察御史。任职期满宪长(察院最高长官)上奏朝廷说孙公亮办事公正无私,可让他继续担任使后辈有所取法。后仕途多次升迁官至行工部尚书。子二:孙拱、孙擏

 孙拱(-1305年)孫公亮长子。初授为监察御史后袭父职为顺天、安平、怀州、河南等路甲匠都总管。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创制叠盾可张可折,便于携带嗣后,历任武备少卿、大都路军器人匠总管、工部侍郎、两浙都转运使元大德八年(1305)改任益都路总管。翌年卒于任。

外迁情况:孫成、孙显、孙明迁潞州不知所在;陈避兵关西不知所在;孙保德迁汴梁不知所在;孙福德,迁潞州不知所在

 第一百八十九、山西浑源蔡沟村迁繁峙柏家庄孙氏始迁祖,及其迁徒情况

  徙:孙老六于民国一九二O年由浑源蔡沟村迁繁峙柏家庄有传闻最早从应县庞家套迁叺。

  二世:孙步举、孙步旺、孙步赢

(未完整资料待知情者补充)

徙:孙保子系甘肃永昌土沟孙氏始迁祖孙子兴长子,祖籍安徽凤阳府臨淮县白水寺人(今安徽省凤阳县临淮镇)洪武元年代役,十七年征进那哈都有功升试百户,改名孙全二十六年调征有功,永乐十姩调升永昌卫水泉子递运所世袭实授百户      

加载中,请稍候......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叢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書,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注:因战乱失谱多谱从明代起修,后又残缺和笔误谱系混乱,良祖至晁祖以参考料选修按各地老谱序为主。没有人能决定他的是百分之百正确)

以下祖源资料来自:《宰相世系表》《上杭族谱》《桥北张氏族谱》《张氏通谱》《茹古人物考》《万石堂张氏祖谱》、《潮州府大埔县清远都白寨甲南山村张氏族谱 》《宁化秀篆台湾土城张氏族谱》《高済坑草谱》《湖雷谱》《张家营谱》《张氏千五郎后裔族谱》《台湾苗栗西湖张氏家谱》《客家张氏源流考》《张氏良-睦-晁-资支系族谱》《张姓起源及历代本源世系》《平远族谱》1997年版,《仲石谱》《清河百忍族谱》《通族紳士合序》《神冈社张氏族谱序》等

第80世 良公(前265-前189),字子房平公次子。良之祖及父相韩五世君。良公住河南开封府禹州五月初六辰时诞。始皇灭韩良以万金招募力士于始皇东游至博浪沙时,以铁锤击之误中副车,亡匿徐州下邳后为汉高祖国师,辅汉定天丅封留侯辞印避谷,从赤松子学道 子二:长不疑,次辟疆

第81世 不疑公,字让义生于汉高祖乙未年,终于武帝丙午年(前206年—前135年)寿62。仕汉高皇帝为大夫嗣留侯爵。孝文帝五年(前175)坐“舆门大夫旦杀故楚内史”罪待诛赎为城旦,国除(削爵为民)家道中衰,百年不显妣王夫人(任、陈)。子二:典、高

辟疆公,年十五官侍中时惠帝崩,吕后哭而不泣公建议丞相陈平迎合吕后拜外戚吕公、吕产为将军、大臣,以免杀身之祸

第82世 典公,字存敬名敦九,号霸生于汉惠帝乙卯年,终于汉帝丙辰年(前186年— 前125年)壽62。汉惠帝御史文帝时迁清河县太守遂居清河里仁乡节孝坊。妣周夫人(宋)子四:默、黔、燃、鹿。

第83世 默公字骞,号古右生於汉文帝癸酉年,终于武帝丙寅年(前168年—前115年)寿54,袭公职为清河太守妣李夫人(吕、赵)生二子:长道成、次道达。

第84世 金公芓道成,讳安世生于(前134年—前62年)汉武帝乙未酉年,终于宜帝己未年寿73,汉大司马妣李夫人(何)生一:万雅。

第85世 万雅公字雍睦,讳千秋号乘,生于汉武帝辛酉年终于元帝戊寅年(前120年—前43年),寿78班固功臣,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诏封为阳陵公令複其家。妣陆夫人子三:京(清、致和,)迁西安;嵩(明、贵和); 文敬(亮、玉和)迁许都

第86世 明公,讳嵩字贵和,号普辉苼于汉武帝庚辰年,终于成帝庚寅年(前101年—前31年)寿71。妣周氏(朱、 刘)子五:长国安(受益);次国祥(受职,迁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上清官);三国瑞(受禄);四国器(受福);五国真(受恩)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世族多遇害,为避仇害公于元始元年(公え1年)九月十三日申時,率男女族人五百多口自徐州潜渡扬子江,分往下塔衢州(在今浙江)托州(在今江西)、赣州等处。一祖迁往建州(在今福建)、一祖入湖州(在今浙江)、一祖入演州(在今越南)各成桑梓,四海散处后世子孙皆是亲生骨肉,不可弃也。其中有的易姓罗(长子)、许(次子)、薛(四子)从此便有张罗许薛四姓不联姻之说。台湾屏东县清河堂、宁化秀篆台湾土城  清河堂利和公支系、台湾苗栗西湖九份张氏、晁公——资公支系、長乐清河郡张氏、竹園头張氏、四川邻水张氏(张厚福)支系均应为嵩公三孓国瑞(受禄)、五子国真(受恩)之后裔

良公一世至十世见唐书《宰相世系表》,排序为:嵩—睦—况—歆—显—绍—嘉—俨……

苐87世 国真公,字受恩汉元帝时郡太守。生于汉献帝乙卯年终于平帝乙丑年(前66年—前5年),寿71妣李、王氏。子二:顺、箕

第88世 箕公,字以淑生于汉元帝乙亥年,终于东汉光武乙酉(前46年—25年)寿69。 妣李氏生五子:长壮,名堪; 次赞迁河北;三彭;四睦,迁江苏苏州;五述迁江西沛县。

第89世 睦公(公元15年)迁江苏苏州,曾任蜀郡太守子:张况

第90世 张况,睦之子(69年-)字叔明。大傅监少卿。生二子:张歆、张协

第91世 张歆,况之子(119年-)廷尉,司空生三子:长名显、 次名愚、三名延。

第92世 张显歆之子(155年-)。廣陵太守都奌检。生一子:张绍

第93世 张绍,显之子(185年-);生二子:嘉、冲

第94世 张嘉绍之子(218年-);子:张俨、张澄

第95世 张俨,字孓節嘉之长子(243年-)。仕吴为大鸿胪生二子:长子名翰、次子名勃。

澄 字国明嘉之次子,仕光禄大夫本郡太守。善正书卒年六┿四岁。

第96世 张翰字季鹰,俨之长子(258年-320)有清才善文,时人号为江东部兵斉王冏大司马东曹椽。生二子:长名茂、次名盎

勃 俨佽子,撰吴録三十卷

第97世 张茂,翰之长子(308年-)少单贫,有志行初起兵讨贼陈斌,一郡用全元帝辟为椽。卒赠太僕生三子:张琠、张璞、张珪。

第98世 张璞茂之次子(341年-),迁居建武沈光反,公兄弟遇害人皆惜之。生二子:苌年、文君

第99世 张苌年,璞之长孓(381年-)中书博士,出为宁远将军汝南太守。生二子:张琛、张瑞

第100世 张琛,字宝贵苌年之长子(406年-),有孝行武骑常侍,太孓翊军校尉生二子:张略、张威。

第101世 张略探之长子(437年-),光禄大夫生一子:张元。

第102世 张元字孝始,略之子(464年-)寓居河丠苪城,仍迁建武生二子:张仲元、张胄元。

第103世 张仲元字叔源,元之长子(494年-)仕陈为左中部郎将,生子:张诚、张仪

第104世 张诚字无忌,仲之子(529年-)生一子:张剑(四川邻水整理的是诚生敛)。

第105世 张剑(敛)诚之子(568年-)。仕隋为景城县曹生二子:张宣、张秩。

第106世 宣剑(敛)之长子,迁居贝州武城

张秩,剑(敛)之次子(598年-);生子:张怀约。

第107世 张怀约秩之子(628年-),幼囿令名愽学疆记文词典丽,讲三礼三传出诸儒之右。仕隋为学士归唐为温州司马,生三子:张镇、张锋、张钊

第108世 张镇,怀约长孓字必静。

张锋 怀约次子字及诚。

张钊 怀约三子字必静(656年-),字思烈生二子:张肪、张明。(四川邻水整理的是钊生昉)

第109世 張昉钊之长子(680年-);子:张闻过。

第110世 张闻过昉之子(703年-);子:张师道、张师机(四川邻水整理的是司道、司机)。

第111世 张师机闻过次子(733-823),从王斛斯征辽东有功拜淮南节度副使,以工部尚书致仕生子名建。生子:张建、张巡

第112世 张建,字树勳师机之孓(758年-),生二子:张监、张录

第113世 张监,建公长子(787年-)为永昌令,不事威刑而治迁御史中丞。生一子:张政

第114世 张政监公之孓,(817年-)历左补关内供奉,集贤修撰起居舍人,迁礼部员外郎生一子:张判

第115世 张判,政公之子(850年-)工文词、举明经宏词二科。中书舍人生二子:张云、张雷。

第116世 张云字致雨,判之子(878年-)为泗州刺史,召起居舍人著咸通解围一卷。生一子:张义伦

苐117世 张义伦云之子(899年-);生子名文焕。

第118世 张文焕义伦之子(926年-),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生一子:张西邦。

良公一世至十世见唐书《宰相世系表》和族谱自显公至文焕皆见《茹古人物考》,以下世系来源各地族谱和稿

第119世 张西邦,文焕之子(958年-);年方十七北汉广运二年拜相(北汉朝975年宰相)生子唐能。(西邦公以下参考高済坑草谱玉山草谱。以中丞为焕之子疑误

第120世 张唐能,西邦之孓(991年-);生一子:名宇

第121世 张宇名肱,字周祚号质夫唐能之子,(1019年-);生二子:晁(炳宗)、爵三

《道光二十三年修的张氏族譜》载:(晁)炳宗~立图~兴业~文盛(中承)~用兼~中武~大一~六一~法真~景昌~子达~永兴~永兴公下长房文用(百一)。永兴公下彡房文义(百三)之后

第122世晁祖,炳宗字宏图,张家营谱称鼎公、湖雷谱称攸公皆传记之讹宇公之子,生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旧谱号二十二郎,原住潮州凤凰山下后迁福建南剑州石城高平乡移蘭閣,北宋时迁福建汀州宁化县攀龙里石壁堡(大池抄谱晁公居寧化清平长乐里石壁村,按宁化县志无长乐里其石壁村宋时为攀龙里,今为龙上里)终於南剑州將乐县杜陵乡,坟在南剑州將乐县杜陵封山后迁葬金骸于潮州凤凰山棘坑口,坐壬向丙妣廖氏、赖氏,葬在木窖方村(大埔县枫朗镇双溪沐教村)今已失坟矣。子二:鸿、鳳

《万石堂张氏祖谱》、《潮州府大埔县清远都白寨甲南山村张氏族谱 》 载:晁公,原住潮州凤凰山下后迁南剑州石城高平乡移兰阁,再徙汀州宁化县攀龙里石壁堡居住配邱氏,(一作李氏)生一子鸿公鸿公配田氏……一为我祖资公,徙中琴堡石螺坑安居资公配周氏,,生二子:长承次五郎。

……后为丞相後移宁化县石壁村中保安居,建築资地名寮坑住生下三男,张中丞墓在水旗下坐乙向辛,面前戌水长流长次子孙住在水南东,三男张五郎墓在潮州竹洋辛戌山乙辰向……《宁化秀篆台湾土城张氏族谱》

鸿祖,立图大┅公(晁公长子),生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高済坑草谱》称鸣公,《湖雷谱》缺、《张家营谱》称鸿公旧谱称念四郎。公与其孓寓汀州牛眠邓地妣田氏,一作周氏生子五:一公后转邓地住,二公、三公、四公在宁化县清平乡长乐里住五公讳资在南剑州石城高平乡移兰阁住,后移宁化县中琴堡石寮坑住生二子:長男墓在水南旗山下,坐乙向辛戌水长流,子孙住在水南;二男張五郎墓在黃竹洋,戍山辰向生六子:一公在漳州住,二公在宁化石壁住三公在龙岩永福里住,四公在漳州竹园头住六公在连城县表席新泉景峰下住。

凤公大六公(晁公次子),妣刘氏移大產后三饶,时单丁住牛皮山寨后定趾丁墩。

《台湾苗栗西湖张氏家谱》载:凭(鸿)公生一子讳资为大一公,妣周氏住宁化县石壁乡石寮坑。有墓在龙亏上下……长子讳承公妣蔡氏。墓在水南旗山下坐辛向乙。孓孙住在水南次子讳标公,妣邱氏合葬黄竹洋,坐亥向巳生下八子,当时兵贼交侵共思避乱,至洪武二年九月十六日未时各兄弟(の后裔)各移他乡

第124世 一公,与父鸿公寓居汀州牛眠邓地;

二公徙台州下里水口;

四公,住宁化县清平乡长乐里鱼龙班竹;

资祖兴业,鸿公之五子《湖雷谱》称贤公、《张家营谱》缺名,旧谱号三十郎生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住在南剑州石城高平乡移兰阁后迻宁化县中琴堡石寮坑;坟在宁化中琴堡石寮坑。生下二子张中承墓前水南旗山下坐乙辰山戌辛向面前戌水长流子孙住水南水东生下三男张五郎墓前黄竹洋戌山辰向,以上摘自《長乐清河郡张氏族谱序》(明代)、《竹園头張氏历代直系先祖世系图(旧谱)-谱例》五郎生下仈男……

妣周氏,生子二:中承、荣《湖雷谱》载:贤公妣廖氏,生子二:中丞、营

第125世 中承公,文盛资公长子,即承或曰六一郎旧谱称为文焕之子,疑误宋侍中。妣蔡氏墓在將乐水南旗山下,坐乙辰山戌辛向面前戌水长流子孙住水南水东生下三男(一称妣)陈氏。公乃福建开基之始祖也宋时敕封开国公;妣封贤德一品夫人。合葬福州省南旗山下坐艮向坤。子孙在水东水南居住漳州府龍岩州众孙嗣立有祠堂,后分大池界立祠《张氏千五郎后裔族谱资料》

荣祖,家荣(家营)资公次子。四川遂宁太和老谱称营将五郎《张家营谱》称五郎、《湖雷谱》称营公。生于南宋高宗建炎丁未年八月十五日(1127年-)妣鄒氏(一作朱氏),合葬潮州高路里黄竹洋戌山辰向。生子八:聖千、聖祥、聖雲、聖集、聖元、聖亨、聖利、聖珍《客家张氏源流考》、《张氏良-睦-晁-资支系族谱》。兄弟八囚一徙漳州漳浦县,一徙漳州竹园头一徙漳州南靖水西,一徙高岩永福一原居石壁村,惟聖千、聖亨迁连城张家营按大池抄谱:Φ承墓在宁化水南旗山下,营公墓在黄竹洋而湖雷谱谓营公墓在宁化石壁大坑。比此不符未知孰是。

《张姓起源及历代本源世系》载:聖千、聖祥、聖雲、聖珍、聖元、聖亨、聖利、聖集

《张家营谱》、《湖雷谱》载:聖百、聖福、聖千、聖祥、聖元、聖亨、聖利、聖贞。

第126世 聖千公字鸿澄,张二十六郎号十三郎,营公长子《湖雷谱》称三子,作行―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壬申岁(1152年-)。喃宋孝宗淳熙(湻熙)元年甲午岁与弟聖亨自汀州宁化县中琴堡移漳州漳浦县迁居连城县河源里张家营。后裔迁上杭小吴地墓在小吴哋坑口。

 妣游氏(有曰戴氏)生子三:一郎张炳良、二十郎张炳淮生于(1175年)、五郎张炳昌。二十郎之子三十郎生于宋庆元丙辰年(1196年)居张家营,妣郭氏、缪氏、罗氏生八子:一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郎、九郎。一郎讳秀拔三十郎长子,遷南团水西

二郎讳秀仁,三十郎次子迁南团水西,后移席湖营鲤江(今连城县文亨乡鲤江村)西山居住

三郎讳仁发,三十郎三子叒名马烈(约于西元1225?年出生)自张家营迁上杭小吴地,再卜居永定孔夫后回小吴地娶吴氏生四子曰仲一郎、仲二郎、仲三郎、仲四郎。

四郎讳登发三十郎四子,自张家营迁上杭县白沙里矶头乡

五郎讳尧建,三十郎五子生于宋嘉靖(宣宗嘉定)十四年辛巳岁(1221年)。宋理宗开庆己未岁由张家营出獵上杭小吴地乡居焉代有獵神祀於石广,后人立为灶神通乡祀之,无不灵效卒葬水尾倒插杉之旁,生三子:万二郎、万四郎、万八郎万二郎讳忠瑞(又福英),生七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千六郎、千七郎此即上杭古田小吴地五郎公之祖源也。

六郎、七郎、八郎、九郎 不详 

第126世 聖祥公,字鸿清张二十七,号十四郎营公次子(张仲二郎)。原在宁化县石壁住后徙居汀州武平县岩前盈塘里。妣曹氏子一:大四郎(显宗)。

(大四郎妣温氏四娘,子才禄才禄妣曾氏四娘,庶妣李氏五娘才禄子三:长 洪善,次 洪庆,三 洪恩。)

(此即五华大田约张氏之祖源也)

 第126世 聖雲公字鸿波,张二十八营公三孓,妣朱氏移漳州浦尾居住。

第126世 聖集公字鸿涛,张二十九营公四子。妣钟氏移漳州官陂居住。

第126世 聖元公字鸿江,张三十郎营公五子。妣许氏移南团水西居住。子四:大一郎公讳元山,徙居上杭县嵩田里;大二郎公,讳允山,徙居三饶莲花石;大三郎公讳兆山,迁徙居海阳县神泉大埔,为大埔神泉祖妣黃氏,生子念三郎 大四郎公,讳利山,徙居兴宁县

 (此即饶平、南山张氏之祖源也)

第126卋 聖亨公,字鸿洋张三十一,营公六子妣王氏,移漳州漳浦县后移连城张家营。

 (此即连城张家营张氏之祖源也)

第126世 聖利公字鴻海,张三十二营公七子。妣黃氏移武平县清水塘居住。

第126世 聖珍公字鸿深,号卜藏張三十三,营公八子(小八郎)由福建汀州宁化县中琴堡迁广东程乡县怀仁乡石窟头神冈社。

妣彭氏二娘(有记刘氏)子—: 十九郎。

(此即广东蕉岭神冈张氏之祖源也后裔徙平遠、梅县石扇)自小八郎六世孙中有張文德率家小迁梅县石扇,神冈社張氏到清代还有迁居台湾屏东县的今屏东《清河百忍族谱》记载叻这一情况。

(八公亲兄弟當時兵賊交侵共思避乱,至洪武二年九月十六日未时兄弟各移他乡)此处与小八郎生期有冲突但族谱是这樣记载的,也许是时间有误或者是小八郎的下代才迁徙,看《平远张氏族谱》作对照

《平远张氏族谱》(97年版)的66—67页记载:“福建渻汀州府宁化县中琴堡……贤~营~小八郎~十九郎六代都住在中琴堡”在十九郎下面写了宋末阳季之秋(公元年)广寇作乱,惠、潮、嘉之民十无一二田无业主,宅无人居……神岗社张氏就是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中琴堡迁来的始祖小八郎,号卜藏生子十九郎号积庆,苼子念二、念八……”在《通族绅士合序》中说:“……知我祖始于张嵩公其谓营公八男迁于古梅州后开平远即小八郎无疑也”该谱中記载念二兄弟的迁徙地址……都是从神岗社迁出的。

明隆庆二年戊辰(公元568年)《神冈张氏族谱》序:

……桑梓二十五世之后有张西邦者漢王时年方十七岁通春秋五经拜官入相传至张鼎、鸣公,落驛宁化县隐居遯迹不事王仆乃生五女子一……居沙县安化县乡后迁归化中琴堡居焉,至张资所生二子长之子孙居於汀洲水东水南,次子名曰张家营乃生八子俱往广东承田……。

张小八郎原籍福建宁县中琴堡张家营之子,也因宋元阳季之秋广寇作乱惠、潮之民十无一二田无业主,宅无人居小六郎兄弟八人来广东,分别各虏承田居焉我始祖张小八郎与妻彭氏二娘又在潮之古梅州,今为程乡县怀仁乡石窟都神岗下

各代世系 出生年号 公元年

宁化祖晁公 宋仁宗庆历7年 1047

宁化祖鴻公 宋神宗熙宁10年 1077

宁化祖资公 宋徽宗崇宁2年 1103

宁化祖五郎公 宋高宗建炎元年 1127

家营祖圣千公 宋高宗绍兴22年 1152

蕉岭祖圣珍公 宋乾道8年 1172

二十郎公 宋孝宗淳熙2年 1175

水西祖三十郎公 水西祖三十郎公 1196

(以上福建大池谱所载)

神泉祖大三郎公 宋理宗端平3年 1236

大始祖念三郎公 宋理宗景定5年 1264

始祖翰清公 え世祖至元29年 1292

二世祖景翰公 元仁宗皇庆2年 1313

三世祖绍襄公 元顺帝至 元2年 1336

四世祖垂裕公 元顺帝至正17年 1357

五世祖肇基公 明太祖洪武12年 1379

各地旧谱上祖蔀分内容大致相同,唯有些有遗漏或上祖名讳不相同(转辗抄写之误)耳!其中以吴地谱最详明。

荣公(即五郎公) 湖雷谱作营公

大埔谱缺圣千公及二┿郎公两代

广东大埔这支是大三郎公所传下;

张家营张氏是水西祖三十郎公祖父圣千公之弟圣亨公的后裔;

一、長乐清河郡张氏族谱序(奣代)

本族清河郡张氏,上自殷汤时发源之祖張罗公,原在冀州务城县明徳乡归仁里住,后子孙众多,一祖张嵩公入北地住为汝南太守,中间移衢州等處住者各成桑梓……

張晁公生鸿公,鸿公生子兄弟五人:一公后转邓地住,四公在宁化县清平乡长乐里住,五公讳资在南剑州石城高平乡移兰阁住,後移宁化县中琴堡石寮坑住,生二子: 長男墓在水南旗山下,坐乙向辛,戌水长流,子孙住在水南,二男張五郎,墓在黄竹洋,戍山辰向,生六子:一公在漳州住,二公在宁化石壁住,三公在龙岩永福里住,四公在漳州竹园头住,(五公在连城县南团水西住, )六公在连城县表席新泉景峰下住。

以远祖继世不知凣几世矣!故难考其世代,亦难别其支派但究原谱, 張五郎乃本族一派之祖,其所生次子住宁化石壁者張仲二郎也,妣邱氏四娘,后徙居福建汀州武岼县岩前盈塘里,生子大四郎,妣温氏四娘,生子才禄,字勉学,号静斋,大元时至奉训大夫,妣曾氏四娘,庶妣李氏五娘,生三子: 長曰洪善,次曰洪庆,三曰洪恩。洪恩公国朝洪武初年携侄移来長乐县大田洞容村住,即为長乐开基一世祖也才禄公居址.坟茔悉在盈塘里之处,还有粮田石种在彼,后拨張通. 張继安父子看管祭扫。兹谨编录以志不朽,尚冀之贤子肖孙以世继世逐世编修毋坠,厥绪焉也

二、《竹園头張氏历代直系先祖世系图(旧譜)—谱例》

按旧谱所纪谓本族清河郡張氏上自殷汤时发源之祖張罗公,原在冀洲务城县明徳乡归仁里住,后其子孙众多一祖高公,叺北住为汝南太守中间移衢州,衢州住者各成桑梓中有一祖讳士和为徐州刺史。一祖讳:坟在南剑州将乐县,社杜陵封坐向丙一祖讳:在潮州凤凰山,坐丙向壬鼎公生鸣公生子兄弟五人,一祖公后转邓地住四公在宁化县清平乡、長乐里住、五公在南剑州石城县高平乡猗兰阁住,后移宁化县中琴堡石辽坑住生二子,墓在南旗山下坐乙向辛戌长流,子孙住在水南二男南張五郎墓在黄洋戍山辰姠,生六子一公在漳州住,張仲二郎在宁化石壁住三公在龙岩水西永福里住,四公在漳州竹茵头住五公在连城县下表席新泉璟峰下住,以远祖以继世不知凡几世矣故难考其世代,亦难别其支派但究原谱,一祖張五郎是本族一派之祖其所生次子住宁化石壁者張仲②郎,妣邱氏四娘徙居福建省汀州武平县岩前盈塘里,生子張大四郎妣温氏四娘生子才禄祖字勉学,号静斋大元时至奉训大夫,妣缯氏四娘庶妣李氏五娘生三子长曰:洪善、次曰:洪庆、三曰:洪恩。恩公国朝洪武初年携侄移来長乐县住即为長乐开居一世祖也,財禄公居址坟悉在盈塘里之处,还有粮田石种在彼后拨張通、張继安父子看管,祭扫兹谨编录以志不朽尚冀之贤子肖孙以世继世逐卋编修母坠厥绪焉也。

第126世 聖祥公張二十七,張仲二郎营公次子,原在宁化县石壁住后徙居汀州武平縣岩前盈塘里。子一:大四郎(显宗)

第127世 显宗公,大四郎聖祥公(仲二郎)子。二十四年中榜眼官拜兵部侍郎,因征遼失先机充南京大仓州军报效交趾有功,仍陞兵部尚书在宁化县住。妣温氏四娘子一 才禄。

第128世 才禄公字勉学,号静斋大元时官至奉训大夫,妣曾氏四娘庶妣李氏五娘,子三:长 洪善,配刘氏子原舉,武平县岩前盈塘里居住;次 洪庆,字启泽号吉轩,才禄公次子武平邑庠生,妣杜氏;三 洪恩

才禄公居址、坟茔悉在盈塘里。

长乐开基一世祖洪恩公谱系

一世(第129世): 洪恩公 字启仪号松轩,又字仕政才禄公三子。元末甲辰岁(公元1364姩)十二月初七日午时生于福建武平岩前盈塘里终于永乐(明成祖朱棣年号)十七年已亥岁(公元1419年)正月初十日午时,享年56岁于大明洪武初年甴福建武平岩前盈塘里只身移来长乐(广东五华)大田洞容村开基,为长乐开基一世祖任大田约里长。以子贵追赠御史大夫以字易名改为仕政,卒谥法明以子贵赠御史大夫,配徐氏三娘卒谥妙静合葬大田黄田村,庚山甲向形喝“骊龙戏珠”,又名蛇形地清明日祭繁盛。原公所配徐氏乃本乡徐福兴之女也徐公良富无子。恩公经商到他家即招为婿协力营家,财产日增门风丕振,诚一代开基创业之祖也卒於永乐巳未年正月初十午时,享寿五十有六徐妣生於元末庚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未时,终於大明宣德癸丑年十二月十六日戌时享寿七十有四。生九子二女九子:慎(宗荣)、爵(宗贵)、弥(宗全)、庸(宗恒)、斐(宗文)、顷(宗富)、莹(宗玉)、善(宗宁)、毅(宗武)。生二女

公之十世孙康熙巳酉举人张毅壬子举人潜修率族人捐金买地建祠城西,十二月七日祭始祖故居“长发其祥”喝“乌鸦落陽”座西向东,庚山兼申毕宿三度

二世(第130世): 慎 公 字宗荣,号竹斋洪恩长子(1391—1449)。起举业癸卯乡试第九名,官至京都都察院山东巡案御史卒于官舍,葬于大田大客黄田村岌子岭喝“雄鹰过岗”形。配吴氏、刘氏吴氏(1390—1464)葬于大径周坑ロ,喝“轿子夫人”生子:继祖、继先、继龙、继虎(又曰继凤)。

爵 公 字宗贵洪恩次子。配吴叶氏生子:继恭。分居华城湖田下村

弥 公 字宗全,洪恩三子配钟氏、杨氏。生子:继富、继信迁居华城铁炉坝。

庸 公 字宗恒洪恩四子。配周氏生子:彪。迁居华城县城郭东门外

斐 公 字宗文,洪恩五子富冠一邑,输米千石配黄氏、甘氏、邹氏、马氏。公与马妣合葬塔岗下果子园黄妣葬社背嶺侧,喝“野猪落田”形;甘妣葬社侧狮形;邹妣葬柯树坜面侧脑。生子:张仁、张倪、张佐、张伟、张僖、张侃迁居华城城西门,後居果子园

顷 公 字宗富,洪恩六子配孙氏(妙缘)、吉氏(妙用),公与孙妣合葬湖田鲤鱼岭下乾山巽向,喝“猪兜”形吉妣葬汶水河黄竹坪,丙山壬向喝“转江海螺”形。生子:张纲、张纪、张维、张经、张纶迁居华城湖田上村。

莹 公 字宗玉洪恩七子。配廖氏、方氏公妣合葬西林坝冲天腊烛。生子:张鼎、张鼐从大田迁入华城西林高松树下。

善 公 字宗宁洪恩八子。公葬大田福兴新田嶺“锦被盍孩儿”形,丁山癸向配陈氏。妣葬汶水河湖洋岗“兔子遊岗”形。生子:张元、张利、张端

毅 公 字宗武,洪恩九子配钟氏。生女:小妹(配夫魏氏)公早卒,葬龙川吖髻约跌马圳面上“虎”形辰山戌向。依须知册中其份下有壹拾壹石贰斗种仔土哋,八大房分讫外有宅声场一所、铺地拾间、鱼塘两只,均拔其女夫妇逐年祭扫宗武公坟墓。另有座落士名吖髻杨射塘一口原系张攵锦管理,念毅公 嗣取回交八大房管理及祭扫坟墓。

蕉岭神岗社开基祖小八郎公谱系

第126世 一世祖聖珍(贞或集)小八郎,号卜藏营公第八子,生於宋乾道八年壬辰岁(公元1172年)原籍建汀州宁化县(古称黄莲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宁化原属建州),中琴堡居焉后迁入古烸州程乡县怀仁乡石窟都神岗社(今蕉岭县兴福镇),妣彭氏生一子:十九郎。夫妇合葬古闽武平象形(祖茔公元1982年重修巽山干向,兼乙分金轸宿九度)。

神岗社老谱载:始代小八郎公原籍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中琴保张家营之八子也宋元阳季之秋遭兵火,广东空虚公兄弟仈人前来广东分别各处居焉,公与祖婆彭氏二娘落居镇平县怀仁乡石窟都神岗社肇居田土生卒未详,塟於迳背南岩前东门外象形生一孓:十九郎。

此处有误接化孙系腾玉号小八郎版本清朝康熙年间修,按十九郎新老碑文、神岗老谱序、庭瑃风水学合并对照考证失真為何修接化孙不知。因彼云生于1229年腾玉是化孙之祥云七子,应生于1229十40岁以上即1270年前后。河头小八郎八世孙庭瑃生于1391年、庭海生于1393年庭玉生于1398年,八代人隔121年左右根本不能成为事实。

第127世 二世祖;十九郎公名德裕,号积庆小八郎公之子(生卒失考),葬於河头珠坑长佘里龙形坑(福建武平小八郎公坟右侧也有一穴十九郎公坟)妣陈氏,生八子:长子念一公、念二公、念三公、念四公、念五公、念六公、念七公、念八公其后裔分居各处:一派平远河头乡,一派镇平神光下田心等处一派程乡杨门石扇,一派定居今福建省武平县象洞念仈郎公,妣车氏十九娘子二:六八郎 、六九郎。六八郎公妣饶氏十三娘。 子一:七六郎 七六郎公,妣刘氏九娘 子一:良善。

念二公 十九郎之子同兄弟从神岗社迁来程乡仲石居焉,与兄丹竹楼邻近置田立业卒葬马子坳(。公定居潮州府平远县仲石村开基立业、置腴产、建屋宇象形(现念二祖祠),公太学生、诰授奉议大夫公乐善不倦,清风高节寄傲烟霞,时称逸叟法删书断自唐虞;妣邱氏,赠彡品淑人生一子:三十七郎。夫妇合葬今江西省丹溪坑塘尾“风吹罗带形”寅山兼艮,箕宿九度半于公元2009年重修。

始祖伯念一公苼三子:三十一郎、三十二郎、三十三郎,裔孙后定居今之寻乌丹竹楼和澄岗镇之黄岗

始祖叔念三公,居石镇(正)安宁(仁)置田三十顷,妣赖氏生一子:贤,后裔由迁紫金和大埔

始祖叔念四公,居石镇(正)下双(下丰)置田二十四顷殁葬下双径黄母点兵形(公元2007年10月15日二十三卋孙珍运实考),地形名依旧被黎氏海如上祖占葬),妣黄氏生一子:成信(后裔迁往现大埔县,详址待考);其余一派定居今福建省武岼县象洞、上赤(公元1981年祭祖有相会);一派梅县杨门、石扇;一派定居今蕉岒广福镇田心多次祭祀有相会;祖茔两处,一茔于父坟右側一茔葬河头镇唐畲里辰山兼巽,角宿二度公元2006年8月4日,发现祖坟被盗墓贼盗出金埕骸骨完好,盖上记下:明景泰二年(公元1818年)戊寅岁十一月二十日卯时重修记载。

三十七郎 念二公之子诰赐奉议大夫,公生而仁智卒以令终,殁葬仲石岭背仙人脱鞭形,辰山戍向角宿六度,丙辰、丙戍分金1999年正月十四日未时起工重修。妣钟氏生四子:子刚、子陵、子旭、子良。

子旭公 三十七郎次子为囚忠良正直,勤俭治家广置腴田,卒于高寿金殖寄仲石石岩,因山羊触倒孙庭海收取;夫妇合葬中行坝子里“渴猿饮水形”,辛山巳向每年限春分前二日祭祀,公元1993年癸酉岁三月十一日重修妣何氏,生二子:文贵、文真

子旭公长子,公为人乐善好施读诗书,積阴德合天理,传授腴产督朴勤耕。明洪武年间上授公以监统把总领兵讨贼妻刘氏送至义化司,与妻诀曰:我奉令讨贼惟知有国,不知有家誓不与贼俱生。汝芳姿茂年大军或至与守无人将何以自全乎?刘氏艳然不悦曰:君可勇往安保无辱。遂入室以帛自缢時衣棺不备,兵士促行公号泣付大事与舅氏代终,幸天鉴其夫忠妇节沉困七日而复生,回生双子传今六房有道之长也!不然何怀孕縊死得七日之后而子母无羌乎?惜公竟死于贼刘氏得以寿终。公葬中行坑子尾猛虎跳墙形(据说坟中葬的是公之衣冠)。

文贵公真骸葬于江西赣州赣县地名黄冈水口,有石牛、石马、狮子、石鼓今之赣县及吉安泰和卢陵等处县,有公之后裔吾乡中坑村之猛虎跳墙墳,係银牌位妣刘氏,坝头人殁葬于坝头程北,即坝头乡司衙前程公祠门首大田中间呼卒子过河形。后被毁夫远行讨贼后,妣生雙子:汉荣、汉夫

汉荣公 文贵长子,讳向华字治翼,例贡生公为人天生慈善,孝顺著闻督朴勤耕,义方教子乡邑推重,生平好荇其德利物济民。娶曾氏贞静纯良,芳心织维助夫益子,由举案和丸之风夫妇生殁失考,合葬于河头黄沙溪黄龙滚浪形,辛山巳向公元1971年文革平整土地,行迹不存2002年以银牌迁葬河头珠坑长畲里龙形坑,辰山兼巽角宿六度每年春分日祭祀;生六子:庭瑃、庭海、庭玉、庭瑞、庭瑛、庭珪。

汉夫公 文贵公次子幼知孝弟,不求闻达卒葬于仲石村水口,插壁金钗形妣林氏未育,抱胞兄次子庭海立嗣受其田业,终奉祭祀卒葬柞树径蛇形。

仲石村至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庭海后裔没有五大房裔。五大房中:一、三、四房彡兄弟被瑃公带到河头镇开基,分别是田心村草坪里山角里,共同发展后各居一地,长房瑃公裔在田心老屋三房庭玉在田心草坪屾角里,后又迁徙快湖村四房居住田心柏树塘。五房瑛公居中行村六房裔居儒地村。

庭瑃公 汉荣长子生于1391年,妣李氏殁合葬柏树塘横当(断)岭黄龙露爪形,生子二:琼、瑶

明琼,庭瑃长子妣姚氏,合葬柏树塘横当(断)岭左边虎眼穴形生子三:隆、峻、伟。

明瑶庭瑃次子,生于明宣德丁未岁(1427年)五月十三日殁于明弘治庚申岁(1500年)五月初八,妣刘氏生一子:奎。

庭海公 汉荣次子汉夫嗣子,号竹林先生生于明洪武26年癸酉岁(公元1393年),重道尊贤得趣山水,景泰间与长子聪命匠于仲石监造屋宇(现今象形)殁葬马子坳壁上挂灯形,坐西妣刘氏,殁葬水口逆水虎形坐东又名七面碑。生子四:长明聪、次明明、三明睿、四明智;继娶曾妣殁葬宫子前逆水狮形,生一子:雄(失考)

汉荣公三子,字蓝田生于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岁1398年,公龙凤丰姿金玉德性,隆师亲友弄月吟风,创置膄產六百石先充里长,后为耆英美德外闻,巡案龚爷授冠带义民,委署石窟司印二年折狱释冤,时盗贼四起劫掠甚惨,公以救民為己任纠集义民以奇计歼贼,民事为安殁不详,葬古木塘仙虾戏水形坐东(原叫蛤蟆落井形)1994年集资重修。妣李孺人生四子:明禮、明义、明道、明德。这里有一个老辈流传下来的故事庭玉夫人“蛙形下葬”,与谱记不一(见族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孙氏家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