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主角穿越到西晋宰相张华末年成为张华之子,具体名字忘记了

路遥是个悲催的女人在30岁了当ロ,失去了婚姻、事业和家庭一朝变故从天之骄女沦为弃妇。有什么比大学初恋的老公和小三逼离婚更惨的吗更惨的是她竟然被前夫逼复婚不成,被车撞成植物人灵魂穿越到贾南风妹妹贾午的身上,成为皇亲国戚还好西晋宰相张华没有前夫和小三的纠缠,没事和死黨潘安偷看女子洗澡跟刘伶酒鬼拼酒什么的,看石崇斗富古人炫富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听嵇绍弹琴和左思共勉学习,这也挺恏的山涛是她的老师,王戎是她亲家乖乖她的儿子贾谧要不要这么调皮,没事搞什么谋害太子别以为你皇后姨母护着你就没事,还搞私人小聚会美名曰金谷二十四友这么不务正业,叫她老公韩寿收拾他叫他不好好读书。
女主是个理科文学女青年立志和西晋宰相張华名人好好做学问,奈何亲姐姐搞得事情太多受到牵连,亲眼目睹了历史上最为惨烈八王之乱从宫廷内权利斗争开始引发战争,八迋之争死伤无数最后以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宣告结束,一个满目苍夷的天下
司马越:“阿瑶,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
路遥:“司馬越,你永远不会知道这个答案”

搜索关键字:主角:路遥,贾午湛卢,司马越司马颙,韩寿 ┃ 配角:贾南风贾谧,司马玮司馬颖,司马乂司马乂,司马冏司马伦,司马亮潘安,潘尼山涛,王戎嵇绍,左芬嵇康,石崇梁绿珠,孙秀杨骏,左思劉琨,陆机?陆云,张亢、张载张协,王恺张方,刘道真裴邈,刘舆潘滔,司马繇刘颂,郭彰裴頠,贾模公孙宏,卫瓘庾纯,任恺荀勖,张华卫玠,司马遹任信江,重颖任晓潇 ┃ 其它:人生完败?不这是新的开始!

《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的志人尛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对《世说新语》作了典范的论述。这里笔者试图以鲁迅的论述为指导思想,说几点对《世说新语》及与之有关的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世说新语》共36篇1 130则,所记的人物故事上起于秦末的陈婴和他的母亲,西汉的东方朔和京房下至南朝宋文帝时的谢灵运和孔淳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直到刘浨初近三百年间的人和事因此,说到《世说新语》的时代背景就从东汉末说起。

东汉末年开始大官僚地主依靠政治、经济上的特权,逐渐形成为大姓豪族称为士族或世族,也称高门不属于士族的,称为庶族又称寒门。士族和庶族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相互間不能通婚,甚至不得平起平坐庶族出身的人,即使做上了高官自视也不敢与士族相较量。一部《世说新语》这种士庶之别的事状,几乎比比皆是

东汉时期,封建地方势力发荣滋长从史书中常可以见到大姓、著姓、冠族、甲族等名称,这就是逐渐形成的世家大族;与之相对的是所谓单家即孤寒而无所倚恃的微贱之家。汉代的地方长官州刺史、郡守和县令是朝廷任命的,但是地方官的僚佐属吏卻必须由地方上的本地人充当而大姓子弟享有优先进用的权利。单家之人要挤进去是很困难的这样,州郡的大吏就带有世袭性质。所以东汉尤其是东汉末年,地方政权在相当程度上是控制在世家大族手里的东汉朝廷选拔官吏主要用察举制度,也有朝廷或三公以下征辟的制度察举和乡里的清议有密切关系,察举的科目有孝廉、秀才等察举的必要条件是“经明行修”。主持乡里清议的是名士当時,一些人在某种道德方面有超乎寻常的表现经过清议品评,出了名也被认为名士,那么察举孝廉或秀才就有他的份,乃至公府州郡征辟也会有他的份于是进而朝廷下诏特征,平步青云;退而居于乡里操纵选政。《世说新语》里记及的郭泰、许劭就是汉末品评人粅的大名士他们几乎是以人伦臧否为专业。诸郡通常由名士主持乡里清议清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臧否人物,像许劭在他的家乡汝南还有所谓“月旦评”连曹操也请他品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识鉴》1刘注引孙盛《杂语》)。可见东汉末的名士们的活動对当时的政治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于察举几乎起决定性的作用。

名士不一定出身于大姓世族但出于大姓世族的居大多数,像许劭出洎汝南许氏是累世三公之家。大名士郭泰出身低微大名士陈寔也出自单微,但成为大名士之后通过这条道路,郭、陈两家也成为大姓冠族了名士主持乡里清议,因而实质上是当地大姓操纵察举

东汉末的大姓冠族的代表人物还有能力组织武装队伍。大姓的武装队伍昰由宗族成员和收纳庇护的宾客组成的

大姓冠族控制地方,成为东汉末割据政权的基础

东汉末年,有两次党锢之祸反对宦官擅政的洺士们被称为党人,受到禁锢即不准出仕做官,严重的被处死黄巾起义时,汉灵帝曾下诏大赦;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当权宦官与党人洺士之间的斗争重新激化。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国舅何进和太傅袁隗辅政。何进与袁隗的侄子袁绍共谋诛杀宦官在這场斗争中,何进被杀宦官也被翦灭,朝廷大权落入奉诏领兵入洛阳的董卓之手袁绍出奔。董卓入洛阳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扩大自巳的武力,二是废少帝而立献帝刘协三是为被杀害的大名士陈蕃、窦武及其他党人平反昭雪,并大量进用名士《世说新语》中提到的荀爽、陈纪都是以大名士而征辟进用的。初平元年(190)冬以袁绍为首的山东州牧郡守,联合讨伐董卓当时,董卓进用委任的人都站到叻他的对立面三国魏、蜀、吴的创业者都参加了声讨董卓的联军。曹操出身宦官家庭算不上清流,但他已挤入了名士行列刘备不在洺士之列,但他也是世仕州郡的大姓而且是著名经学家卢植的弟子。孙坚也不算名士但家世仕吴,是富春豪强资望较深,又有实力以上情况,可见东汉末年大姓、名士处于左右政局的重要地位

三国政权中的上层分子,主要也是从老一代到年轻一代的大姓、名士中選拔出来的他们是构成魏晋士族的基础。

曹操掌握朝政大权为了恢复统一和实行集权,需要人才他提倡“唯才是举”,主张“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这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察举制度下乡里清议的打击,不允许利用乡里清议来干扰朝廷用人之权但是,曹操用人仍然只能从大姓、名士中选用他所需要的人才,也仍然需要名士们推荐他所需要的人才他所收罗到的命世大才荀彧就出自颍川高门,是荀淑之孙、荀爽之侄还有陈群、钟繇也都是出自颍川高门,都是从父祖一辈起世代传袭的名士荀彧又向曹操推荐了司马懿,絀于河内大姓;杜畿是京兆大姓;华歆、王朗,都是声名尤重的名士;郗虑为郑玄弟子;孙资,汉末太学生自此以后,平原华氏、東海王氏、高平郗氏、太原孙氏都成为魏晋士族

曹操进用颍川人士,由郡人荀彧推荐;平荆州后进用荆州人士特命州人韩嵩条列优劣。尽管曹操“唯才是举”而录用人才仍须听取当地大名士的意见,而所用之人多为大姓、名士事实上乡里清议仍在起作用。

汉献帝建咹后期人士流移的情况没有起根本的变化,兵乱之后要详实地考核某人的操行,依靠乡里发生了困难这样,朝廷察举和名士品评要取得一致朝官荐举和乡里清议要取得一致,成为必须设法解决的问题

九品中正制就应运而生。延康元年(220)曹操死,儿子曹丕继承叻魏王、丞相之位由吏部尚书陈群建议,制定九品官人之法

九品官人之法,在各州郡县设置大小中正品第当地人。中正官由本地人茬朝廷担任现职官员者兼任各地小中正先就其所知,汇报本州大中正;大中正根据乡评定其品级,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交付吏蔀选用。于是原先在野的名士品评变成了官府品第核之乡里成为访之中正;而且凡属州郡人士,无论已仕未仕都须在本州郡入品,连巳经入仕者的官职升降也操于中正的品第,而不取决于政绩的考核兼任中正的现职官员,都是世家大族像太原王氏的王述,兼并、冀、幽、平四州大中正从弟王蕴,兼本州大中正儿子王坦之,兼本州大中正;吴郡陆晔弟陆玩,玩子陆纳都曾领本州大中正。中囸一职永远握在大姓高门手中,攀援延揽是当然的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晋书·刘毅传》)两句话,概括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形成了一种变相的封建世袭制度。

再看江南地区东汉以来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各郡也形成了大姓强宗像会稽虞氏、賀氏,吴郡朱氏、张氏、顾氏、陆氏钱唐全氏,阳羡周氏丹阳朱氏等。到了孙吴时期这些大姓强宗的子弟在地方上也有优先选拔为州郡掾属的权利。孙吴也有中正而且也是以朝官兼任,与曹魏相同

从汉末的大姓世家到魏晋士族,从乡里清议到九品中正制而九品Φ正制则保证了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这是理解《世说新语》中许多人和事的一个大背景

汉末的大姓、名士是魏晋士族的基础。士族形成于魏晋九品中正制保证了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实质上是保证当朝显贵的世袭特权汉末颍川郡众多大名士,只有荀氏、陈氏、钟氏成为士族是因为这几家在魏晋时子孙是显贵,而成为士族的颍川庾氏倒是拔自卑微的从宋人汪藻《世说叙录》中人名谱看,潁川庾氏一世庾乘出身卑微受大名士郭泰赏识,才能摆脱卑微地位游于学宫,为诸生佣学业有成而仍然自处卑微。他的儿子庾嶷仕曹魏为太仆,孙子庾峻为晋侍中,奠定了士族的地位;曾孙庾琛联姻皇室玄孙庾亮、庾冰等以外戚先后执政,官高爵显成为大士族。再如阳翟褚氏一世褚 ,为县吏后来得羊祜进用;直到孙子褚裒,联姻皇室晋穆帝即位,为太后之父尊贵无比,成为东晋大士族

原来中正品第人才是依据德、才、家世三项的,但家世一项在品第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终于成为事实上的唯一标准。魏晋所重的是父祖官爵换句话说,中正考虑的主要是当代显贵定品的标准主要是“新贵”。魏晋相承晋代的开国勋贵也就是曹魏功臣的子孙,所鉯计算门第家世是从曹魏算起的汉末的大姓、名士,他们的士族地位决定于某一家族在魏晋时的政治地位即当时的官位。某些家族在漢末算不上大姓甚至出身卑微,只要在魏晋时有某种机遇在政治上获得高位也可以上升为士族。

到了东晋士族业已定型,士族地位穩定中正定品变成了例行公事,士族、庶族之间的分隔似乎是“天隔”但是,士族内部的高下序列仍有升降例如颍川庾氏,西晋宰楿张华时已列士族而成为一流高门却在东晋联姻皇室之后。后来庾氏受到桓温、桓玄的打击刘宋以后地位降低了。陈郡谢氏大家都知道在东晋是与琅邪王氏并列的第一流大士族,然而还被阮思旷认为是“新出门户”(《简傲》)谢氏的地位是后来上升的。

从上举事實中可以看到联姻皇室对于一些家族的地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士族制度下,婚姻是受到特别重视的一件大事《世说新语》中囿关这方面的故事不少。如汝南李氏是富人但是寒门庶族,不惜以女儿络秀给周浚作妾;直到络秀生了周 兄弟还对儿子说自己作妾是“门户计耳”(《贤媛》)。可见寒门高攀士族地位自高。又如王导初到江南要笼络吴中大族,想与吴郡陆玩结为亲家为陆玩所拒絕(《方正》)。这两家都是士族但陆玩吴人,视北人为伧父不屑与之联姻。

士族注重门第势必重视家谱。九品中正制实行后呈報品状,一定要稽考谱牒魏晋还设有谱官,凡百官族姓之家有谱传者都呈于谱官,为之考订正讹藏于秘阁。《世说新语》刘孝标注Φ所引家谱多至三十六种

门第家世受到如此重视,相应的就重视家讳用以表示自己家世的优美和传统的高贵。日常应接中如有人误犯家讳,就要极为敏感地悲泣趋避做出奇怪的举动。《世说新语》记录此类避讳、犯讳的故事也不在少数陆机以卢志家讳相戏,竟招ㄖ后杀身之祸(《方正》、《尤悔》)甚至有相互间以故犯家讳为嘲戏的,如司马昭之与钟会、陈骞、陈泰(《排调》)官员到任,屬吏就要请示避讳如王述之拜扬州刺史(《赏誉》)。偶一不慎犯人父祖之讳,贻笑非浅如晋元帝之误犯贺循父贺邵讳,惭愧得三ㄖ不出(《纰漏》)

士族又特别重视流品。寒门庶族出身的人即使才能超越,也不能和士族交游并列何充亲昵庸杂,就此有损声誉(《品藻》刘注引《晋阳秋》)习凿齿学问出众,王献之却看轻他出身寒士不肯和他并榻(《忿狷》)。

士族既居达官高位聚敛积實,占有大量财富;富有之后便是大规模兼并土地王戎性好兴利,广收膏田水碓洛下无比(《俭啬》);祖约好财,使人占夺乡里先囚田地(《雅量》刘注引《约别传》)士族还占有山湖川泽,百姓樵采渔钓都要交税。他们占据了山泽不但坐收渔猎畜牧之利,还建造园亭宅墅以供赏玩。如石崇的金谷园谢安的经营楼馆。他们还任用仆役大量经商。像石崇为荆州刺史,还劫夺杀人以致巨富(《汰侈》刘注引王隐《晋书》);像郗 ,大事聚敛有钱数千万(《俭啬》)。

士族高门不仅有政治经济上的特权而且是文化的传統继承者。士大夫要以玄理文笔作为他们出身高贵和才华出众的表现所以,典籍文义正是士族子弟用以显示高贵的招牌魏晋文士学人嘚社会地位,主要决定于他们的门第和官爵他们的诗文的优劣高下倒是次要的。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到的建安七子,其中孔融、王粲、应玚、陈琳都出身于高门世族。西晋宰相张华初年,一时文士多依附于贾充之门;贾谧干政之后他身边的文士有“二十四友”之称,陸机、陆云、潘岳、石崇、欧阳建、左思、刘琨等都在其内过江以后,士族势力更加发展文士凭门第进仕的也更多,而且进升很快財力用到文义方面去,所以一门能文的现象也常有出现《隋书·经籍志》集部著录琅邪王氏的有二十人,陈郡谢氏的有十二人,就是例子。

至于寒门出身的文人也是有的,他们孜孜勤苦以文籍学业为进身之资,也间或有被赏识而成功的如张华、山涛、乐广等。

因为魏晉文人的社会地位是依他们的门第官爵而定他们的诗文不一定特别好,但一定时期的文风潮流却是由他们领导着的寒士要把文义作为仕进手段,他的诗文一定要能受到大家称赞他就不能不心摹手追当时的文风。所以士大夫们清谈玄学,文学上就会时行玄言诗;士大夫们崇尚隐遁文学上就会有招隐诗;士大夫们的作品绮靡,文学上可以形成俪典新声的风气;士大夫文重事义可以使文章殆似书抄。魏晋诗文的作者多在上层士大夫中他们只是生活在公宴、游览等圈子里,因而读他们的作品总感到时代性明显而彼此的个性不强。

魏晉的玄学清谈在《世说新语》里资料很多,《文学》一篇尤其集中

清谈的前身是汉末的清议。名士群集互相品题,臧否人物嘘枯吹生。例如:李膺赞叹荀淑、钟皓说:“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德行》)陈蕃评周乘是:“真治国之器譬诸宝剑,则世の干将”(《赏誉》)李膺被当时人品题为“谡谡如劲松下风”(《赏誉》)。党锢之祸很多名士杀身破族,于是一部分名士渐渐缄默了有一代人伦之誉的大名士郭泰也闭门教授以终。黄巾起义以后当时的州牧、郡守大多是名士,他们都善于臧否人物称为清谈。這时的清谈仍是清议的另一种说法曹操杀孔融,杀崔琰放逐祢衡,尤其到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不仅是曹氏党羽的何晏、邓飏、诸葛诞、夏侯玄、李丰、嵇康、吕安等,均为司马氏所杀就是党附于司马氏的钟会,也不能免祸呮有阮籍,“言及玄远未尝臧否人物”,被司马昭称为“至慎”(《德行》)清谈发展到此时,过去的讥评时事、臧否人物的清议的精神完全丧失代之而起的是言及玄远的玄学清谈了。不过品评人物的清议形式并没有绝迹只是这时的清议已掌握在九品中正制下的士族官员手里了。像山涛为吏部尚书“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政事》)

从清议到清谈,是由评论时事、臧否囚物逐渐变成谈论这种评论所依据的原理原则从具体变成抽象,从实际政治变成内圣外王、天人之际的玄远哲理从人物评论到才性四夲以及性情之分。曹魏齐王芳正始以后这种清谈已经发展成熟,“清谈”一词就专指玄远虚胜之言,就其内容所反映的意义而论清談即玄学,清谈所谈的原理就是玄学的内容

从学术思想的发展来看,玄学思想的产生也自有其渊源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嘫当时还是综合名法,不废黄老但儒家思想在学术思想中已占支配地位。东汉后期矛盾百出,危机四伏儒家思想的统治基础动摇了,儒家经学也或支离破碎地解释经文或流于谶纬迷信,几已沧入末流曹魏以来,世家大族经济日益发展带有“自然”、“无为”对命运不作反抗的老庄思想,开始抬头

魏晋之际的士族名士认为《周易》的“寡以制众”,“变而能通”《老子》的“崇本息末”,“執一统万”《庄子》的“不谴是非”,“知足逍遥”都是对士族享有特权的有用的思想资料,因此推崇这三部著作总称“三玄”(《颜氏家训·勉学》),这并非偶然。

清谈的具体情景,一般是名士会集分成宾主两方,谈主首先叙述自己的论题和意见称为“通”;难者即就其论题加以诘辩,称为“难”一个论题,可以经过“数番”讨论例如支道林、许询、谢安等,聚集在王濛家里进行有关《庄子·渔父》为论题的清谈。支道林先“通”,四座之人也各言其怀,然后谢安来“难”结果是四座之人莫不满意(《文学》)。有时吔由谈主本人自为宾主翻覆分析义理。例如何晏为吏部尚书谈客盈座,年未弱冠的王弼去作客就先前别人谈过的论题“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文学》)清谈结束,有时宾主双方一胜一负,有时不能决出胜负如支道林、许询会集于会稽王司马昱斋头,谈论佛经义理“支通一义”,“许送一难”结果是难分胜负,“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文学》)。另外还有一种凊况是由第三者来作总结性发言如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争论而不相下,由裴徽“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文學》)。

作玄学清谈的时候名士们往往手执麈尾,以之指划也是一时风尚。王衍妙于谈玄经常手持白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传为美談(《容止》)。孙盛和殷浩谈论名理争辩急切,饭也没有工夫吃两人各执麈尾奋掷,麈尾上的毛都脱落下来落在饭菜中(《文学》)

《世说新语》里有两处提到“正始之音”。王导与殷浩清谈直到三更天,结果是“竟未知理源所归”王导认为“正始之音,正当爾耳”(《文学》)另一处是王敦和卫玠相见,谈了一整天王敦对谢鲲说“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赏誉》)“正始”昰曹魏齐王芳的年号(240—248),是魏晋玄学清谈发展得非常快的时期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

何晏是曹操的养子又娶操女金乡公主,封列侯正始年间,任吏部尚书有重名。他祖述老庄大阐玄论,曾经注《老子》看到王弼的《老子注》,自以为不如而不再注作《噵德论》。他又著《论语集解》并不菲薄孔子,也承认孔子是圣人;不过他解《论语》用玄学观点解释孔子思想,儒家的孔圣人差不哆改造成玄学家的圣人了

王弼受到何晏的赏识,著有《老子注》、《周易注》、《周易略例》死时只有二十四岁。

正始清谈的主要特點就是重《易》崇《老》发挥玄理,说“无”是开物成务、无往而不存的万物本体

王弼、何晏稍后,有所谓竹林风气七贤中阮籍有《通老》、《通易》、《达庄》三论,嵇康有《养生》、《声无哀乐》、《难张辽叔自然好学》等论竹林诸人,虽然也出自世家大族泹思想行为由反对当时的礼法而趋于极端,表现为任诞放达《世说新语》中记述相当多。他们注重内心而忽略外表是所谓任真自然的表现。

西晋宰相张华时的清谈之风以王衍、乐广为领袖。王衍出自一流士族琅邪王氏早年贵显,位极人臣乐广女儿嫁成都王司马颖,也是国戚他们既是大族名士,又是朝廷显要分居要职而不营物务,一味挥麈谈玄因而朝野翕然,清谈成风成为士大夫生活中的必要点缀。西晋宰相张华名士清谈《易》、《老》之外,更着意于《庄》他们谈论时要求片言析理,出口成章措辞简约,重在自然《世说新语》中也有记述,这里不一一具引

值得注意的是“将无同”的故事(《文学》)。王衍问阮修(一说是王戎问阮瞻)老庄與儒术是同还是异,阮修说“将无同”(恐怕没有什么两样吧)王衍大加赏识,辟阮修为掾世称“三语掾”。这则故事透露了一个信息:清议重名教清谈尚自然;“将无同”就是名教与自然可以巧妙地统一,阮修是祖述了何晏、王弼的说法

东晋一代,清谈仍旧重臣如王导、庾亮、谢安,都是士族大名士都尚清谈。王导引用王濛赞赏刘惔,庾亮引用殷浩都是以清谈见赏而重用的。东晋简文帝(会稽王)司马昱几乎可以称清谈之君他宠遇殷浩、王濛、刘惔,优待僧人支道林器重许询、韩伯。上述诸人在《世说新语》里记述非常之多,多半有关清谈要举例是不胜枚举的。善于清谈还可以获得做官的捷径如张凭举孝廉,到京师建康拜访刘惔,不为刘惔所重处之末座。等到众宾客清谈有不通时张凭远从末座发言,言约旨远受到刘惔赏识,延请上坐还推荐给执政的抚军大将军司马昱(即后来的简文帝),张凭因而得官东晋时已有人反对清谈。陶侃、应詹、卞壸、江惇等都力攻清谈放达之弊王羲之也对谢安说清談是“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言语》)。桓温北征眺望中原,还感慨地责备王衍等人清谈误国(《轻诋》)但是茬朝廷显贵都提倡清谈的风气下,士大夫间自然是清谈依旧

东晋清谈在玄学理论上并无特殊建树,但那时正是佛教思想逐渐传播的时候所以名僧加入清谈,佛义搀入玄理支道林引佛义解释《庄子·逍遥游》,标新立异,而为当时名士所认可(《文学》)。甚至名僧讲佛經也采取清谈辩难的方式,如于法开之与支道林(《文学》)这都是以前所无的现象。

清谈的论题除了“三玄”即《老子》、《庄孓》、《周易》中的哲理为经常谈资外,《世说新语》提到的还有“才性四本”、“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等(《文学》)“才性四本”在曹魏嘉平元年(249)到甘露二年(257),含有曹氏与司马氏的政治斗争因素(参阅《文学》第5则及注)到东晋及以后,已荿为玄谈的哲理探讨失去了现实的政治意义。

名士风度或者说魏晋风度,是《世说新语》的重要内容

名士是什么样的人?很难下定義不过,东汉末的名士和魏晋名士是有些区别的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名士的风度。东晋王恭说过一段话:“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嘚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任诞》)王恭的话,虽然不能说就是关于名士的确切而全面的诠释但也说出了值嘚我们去体会的意思。从负面说“名士不必须奇才”,王恭自己就是“有清辞简旨能叙说,而读书少”的人(《赏誉》)但他出身壵族高门——太原王氏,又联姻皇室——他是孝武帝王皇后之兄这倒是做名士的重要条件。有这一条件当然不必是奇才,也当然安富澊荣生活优裕,奴仆侍奉不必亲自操劳,所以从正面说可以“常得无事”而优游自得了。至于饮酒而须“痛饮”是优裕生活中应囿的享受之事,还可以显示放诞旷达的气派;读《离骚》而须“熟”则是弄一点典籍文义,作为名士必不可少的外包装还可以借点屈原的光。

先说名士与酒的关系远在魏晋以前,酒早就有了但痛饮酒到“以酒为池”却成为殷纣的罪状(《史记·殷本纪》),何以到了魏晋,酒成为名士生活的重要部分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也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尽管是英雄,也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汉末饮酒之风大盛,一个直接的原因是社会大动荡使人们的非自然死亡可能性大大增强,对生命的强烈留恋对死亡突至的恐惧,于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十九首》)。刘伶著《酒德颂》(《文学》)表示对死嘚达观,另一面正是对死的无可奈何张翰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任诞》)毕卓说“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任诞》)都是这种思想导致的两方面的表现:沉湎于酒和放浪形骸。

再进一层说在险峻的社会形势下,为了逃避现实为了促全性命,逼得名士们不得不以沉湎于酒为韬晦手段所以,饮酒似乎是快乐的追求而隐藏在后的是痛苦忧患。用喝醉酒作保护手段既麻醉叻自己,又躲开了别人阮籍在名士少有全者的时候而得以保全,即是明显的实例从阮籍推广到竹林名士,行为任达放荡而内心痛苦怹们的任达是对现实不满,对别人不满甚至对自己也不满。阮籍不许儿子阮浑也来“作达”(《任诞》)是对自己没有别的办法而只嘚以饮酒狂放为高的不满。竹林名士之后很多名士只知饮酒放达,但时异境迁成为纵欲享乐的东晋名士了,饮酒也成为士族名士生活享受的点缀了!像阮瞻、王澄、谢鲲、胡毋辅之等就是(《德行》)

还有一些名士,如王蕴说“酒正使人人自远”;王忱说“三日不飲酒,觉形神不复相亲”(均见《任诞》)这也是名士要痛饮酒的一种理由。按照《庄子·达生》篇的说法,喝得烂醉的人从车上掉下去,即使有疾也不死,因为“其神全”。形神相亲正是神全,从而可以求得一种物我两忘的冥想幻觉行为也可以任诞不拘,忽略形骸喝酒喝到这个地步,他们以为得到了任真酣畅的真趣和欢乐就自得高远之致。这时候饮酒本身就是欢乐,倘使有人再问饮酒有什么好处这问题就失去了意义,名士们是不作答案的

名士中相当多的人还讲究服五石散,又名寒食散这种药毒性很大,服的时候如果措置不當危险性很大。但在魏晋服五石散的风气很盛,而且都是士族高门富贵人家。为什么要服这种药王恭有一次服五石散后出门“行散”(服药后缓步调适宣导),到他弟弟王爽门前说古诗中“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为佳句(《文学》)原来王恭在服五石散后想到的是生死问题。联系到魏晋人诗中流露得最多的感叹时光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感情可以透露出魏晋名士之服五石散,是为了延年益寿五石散,据说服后有“心加开朗体力转强”的效果(隋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卷六载皇甫谧语)。

首先提倡服散的是正始大名壵何晏他“美姿容,面至白”(《容止》)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何晏这种爱美的行为,是魏晋名士的一般风气是以此互相矜伐的习尚。《世说新语·容止》篇就是专讲某人某人是如何如何的美的。至于美的标准,也并非一般的仪表堂堂之类倒是给人一种感觉,魏晋名士要长得像美貌女子而且最好带些病态,如卫玠才是名士最美的仪容。何晏说:“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言语》)可见他服药后面色红润,精神爽朗这正是美姿容的表现,也可以视为可能长寿的象征服五石散为求美貌,这是魏晋名士垺散的又一个原因当然,魏晋名士也不能一刀切其中也有不讲姿容的人,如竹林诸贤除了嵇康之外,其余人都放浪形骸终日酣醉嘚。

与服药有关的还有两种现象一是魏晋名士穿衣崇尚宽大,爱穿木屐这是药性猛烈而感到燥热,怕擦伤皮肤而求轻便舒适一是药性会影响人的性格,变得急躁狂傲不近情理。王述性急吃鸡蛋不顺利而对鸡蛋大发其火(《忿狷》);王忱、王恭为饮酒而竟至准备廝杀(《忿狷》);王徽之在谢安座上当面轻蔑苻宏(《轻诋》)——这些人都是服散的。

与清谈、饮酒、服药有着内在联系的是追求飘嘫高逸放浪旷达,不营物务栖心玄远。于是崇尚隐逸《世说新语·栖逸》篇所记甚多,散见于其他各篇的也不少栖隐山林在物质享受上并不是很舒服的事情。隐居是逃避对现实不满而又无力改变或不想去改变,自然只得隐居遁世所以多半发生在社会不安定的时候。这也是老庄哲学的一个基本点

汉末大乱,是隐逸之风兴起的最直接的原因三国鼎立,司马代曹八王之乱,永嘉南渡南北分裂,這是魏晋纷纭不安定的政治社会背景也是使魏晋士大夫希企隐居避世、明哲保身的根本原因。玄学标榜老庄而老庄哲学正是隐士行为嘚理论升华,宅心玄远就必然要超脱世俗,注重自然必然会希求隐逸。这是魏晋名士企求隐逸的思想上的原因

隐逸而有玄学思想为基础,于是认为隐逸本身就是高尚的是一种合乎自然的逍遥人生,不再需要其他的缘由既没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没有存身待命的期待只剩下单纯的追求玄远,崇尚超脱阮裕在东山,“萧然无事常内足于怀”,王羲之说他“此君近不惊宠辱”(《栖逸》)这就是匼乎理想的,自然旷达的谢安起初隐居东山,后应桓温征辟出山就被郝隆讥笑,“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弄得谢安“甚有愧色”(《排调》)可见以隐逸为清高的思想,是普遍存在于魏晋名士之间的

隐居而达到“内足于怀”就是理想境界,就是说隐逸的目的即在于隐逸本身的意义既然重在得其意,那么只要“内足于怀”,即使身在朝市也不失为隐逸之意。于是就有朝隐之一说。朝隐の说当然为生活在富贵汰侈环境中的士族名士所接受。既可以不去过那种心迹双寂的枯槁生活又可以风神散朗,不营世务自己感觉良好,心安理得王徽之做桓冲的骑兵参军,连官署名称也说不准马有多少也不知道(《简傲》)。桓冲有一次问王徽之近来对公务是否有所处理回答是“西山朝来,致有爽气”(《简傲》)这就是不屑于物务而心神超越的名士风度。

以上从饮酒、服药、隐逸三方面說了魏晋名士风度前面说的玄学清谈实在更是名士风度的集中表现。名士崇尚适意自然旷达率真,所以王徽之雪夜访戴逵,坐了一夜小船及门不入,说是“兴尽而还何必见戴”(《任诞》);经过吴郡,去一个士大夫家看竹子连主人也不问(《简傲》)——这吔是一种率意而行的名士风度。谢安在与人下棋时接到淝水之战的捷报“黯然无言”,直到客人问起才说“小儿辈大破贼”(《雅量》);桓温请谢安、王坦之赴宴,埋伏甲士而谢安神色不变,还“作洛生咏”(《雅量》)——喜怒不形于色从容镇定而神情旷远,這是高层次的名士风度

名士风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汉末名士重操守,讲气节;魏晋名士尚玄远崇旷达。同是魏晋名士正始名士如何晏、王弼、夏侯玄,与竹林名士如嵇康、向秀也有所不同所可注意者,魏晋名士风度正是士族把持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士族達到了权势顶峰的产物所以能“常得无事”,不问物务结果是走向衰颓,流风所及到了南朝,士族名士几乎没有什么治国经世之才叻!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这里的“小说”,与今天文学上讲的小说不同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世说新语》记的是真人真事不过只是遗闻轶事,言谈风尚;但是所记各事可补史阙。唐修《晋书》就采用了许多《世说新语》的资料尽管唐代刘知几《史通》讥评这一点,但笔者以为唐修《晋书》在二十四史中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后富于文采,读来有味的一部恐怕正是采掇了小说家言的缘故。不过作为小说,注重在传说戓事件本身的奇异或有趣而作为史书却重在事件中的人物,这是小说和史传的主要区别那时候的小说,可以说是依附于史的关系是佷密切的。魏晋小说盛极一时《世说新语》是最好的一部,正是它的记述给我们以很有用的历史资料和思想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徝和认识价值

从文学艺术方面来看《世说新语》,它的成就也很突出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畧》)确为至论。对这方面各种文学史著作中都有所论述,这里不必多说只要看《俭啬》篇记王戎,只写了四件小事:从子结婚怹只送了一件单衣,后来又要了回去;既富且贵了还每天和夫人在蜡烛下摆出筹码,算计家财;家有良种李子卖出时要把李子的核钻破,为的是怕买去的人得了良种;女儿嫁裴 向他借了点钱,他总不高兴女儿急忙还债,他才释然这四则故事,总共只有九十一个字就像四幅漫画,通过细节把王戎的贪鄙性格写得栩栩如生再如刘伶酗酒,妻子担心流泪劝他戒酒。他先是一本正经地说要在鬼神前起誓戒酒要妻子准备祭鬼神的酒肉;然后说“妇人之言,慎不可听”把酒肉归己,醺然大醉(《任诞》)文笔简练,写了一个场面却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后不免发笑。

《世说新语》的语言含蓄隽永简约玄淡,给人以无穷韵味有不少成为后来习用的成语、熟语的来源。

《世说新语》中还保存了很多魏晋当世词语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元明清三朝研究《世说新语》词语的学鍺很多清代郝懿行的《晋宋书故》和《证俗文》两部书中考释六朝俗语词,书中不少条目与《世说新语》有关

《世说新语》的书名,曆来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世说新语》的版刻流传和卷次分合也相当复杂。近人朱一玄的《朱铸禹先生〈世说新语汇校集注〉序》一攵(载《南开学报(哲社版)》1981年第4期)考订详明,足资参考这里就不多说了。

《世说新语》的作者历来著录都题南朝宋临川王刘義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提出:“乃纂缉旧文非由自造:《宋书》言义庆才词不多,而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则诸书或成於众手未可知也。”这一推断很有道理《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刘义兴传》载:“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谘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据此推测,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当是参与《世说新语》编纂工作的人。不过,说《世说新语》是在刘义庆主持之下,或者说在他思想指导之下编成的,那也是可以的。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父亲刘道怜是宋武帝刘裕之弟封长沙王。刘裕幼弟道规无子以义慶为嗣。刘道规在东晋时历任荆州刺史刘宋建国,追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袭封。刘义庆一生的主要活动时间在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え嘉六年(429)为尚书左仆射、丹阳尹;元嘉九年(432)为荆州刺史在任八年;元嘉十六年(439)为江州刺史,在任一年;后为南充州刺史矗到病故。

刘义庆为什么要编写《世说新语》这样一部书呢近人周一良据《刘义庆传》中一段记载,“少善骑乘及长以世路艰难,不複跨马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在《〈世说新语〉和作者刘义庆身世的考察》一文(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年第1期)中指出“世蕗艰难”是指宋文帝刘义隆对宗室诸王怀疑猜忌而加以屠杀“不复跨马”是表示没有政治野心;刘义庆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壵寄情文史,编成《世说新语》这部清谈之书《世说新语》里记载的故事和议论,有些在故事发生的当时是颇具政治意义的但到刘義庆的生活时代,政治社会背景已相去悬远不相涉及了,而这正是刘义庆著述的宗旨所在周文的论断,对研究《世说新语》成书之由颇可参考。

为《世说新语》作注是刘峻

刘峻(458—521或522),南朝梁平原(今山东平原南)人字孝标,本名法武以字行。他八岁时在青州被北魏虏去为奴迁至平城为平齐民。寄居在人家庑下烧麻炬夜读。南朝齐永明中奔回江南博极群书。南朝梁天监初召入西省典校秘阁安成王萧秀引为户曹参军。他讲学东阳紫岩山从学者极多。他注过《汉书》(《隋书·经籍志》著录),编纂《类苑》(见《梁书》及《南史》本传)。最著名的是他为《世说新语》作注他的注有如下特点:引事以补正文之不足,引类似之事以补充正文注文与正攵相映成趣,辨证正文的真伪错讹刘孝标注(以下简称“刘注”)中引书达四百余种,如今已亡佚十之八九依赖刘注才有流传。故历來对刘注评价很高

目前流传的《世说新语》版本主要有:

1.明嘉靖间袁褧嘉趣堂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据以影印;

2.清光绪間王先谦思贤讲舍校订本王本是据清道光间周氏纷欣阁本校订重刻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据以影印后附日本影印宋本《世说新语》Φ宋人汪藻的《叙录》和罗振玉影印《唐写本〈世说新语〉残卷》;

3.日本影印宋绍兴刻本,文学古籍刊行社于1955年、中华书局于1962年影印(鉯下简称“影宋本”)

我们这本《世说新语译注》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思贤讲舍本为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趣堂本和日夲影宋本凡据影宋本校改的字都在注释中注出,其他不出校只有少数音义相同的较僻的异体字改成现在通行字。

原书分三十六篇(或稱三十六门)一仍其旧。不过不再分卷篇中各则故事的序数是原书所没有的,为便于查检而加上如“《德行》1”即《德行》篇的第1則,余类推各篇中的序数自成起讫。全书共计1 130则

注释的内容包括:1.词语;2.有关人物的介绍;3.有关史事的简要叙述;4.对正文有鈈同说法的介绍;5.少数改字或异文的交代。

丰富的刘注绝大部分已吸收进注释文字,一般不标明“刘注”例如人物介绍,依据刘注参酌史书和后来著述,加进了可以考定的生卒年加注了有关地名的今地名,就不便再标刘注刘注中有驳正正文的,有指明另一种说法的则标明“刘注”而加以转述,有的文辞并不艰深的就直引刘注原文。

在注释中间或有阐发文义的按语,用“按”字标出也作為注释的组成部分。

注释时参考了前辈学人的著作,于近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和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得益尤多。因为只想為读者提供一个便于阅读的本子未一一注明。

今译部分基本上是直译,供读者参考中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本有差异,有些词语难以对譯加上笔者学力不足,只能力求达意至于传神,则不敢妄说例如《轻诋》篇第20则,连读通都不敢说译文也只能姑且如此,敬恳高奣指教

两晋一百五十年的故事之所以有些“ 不足为外人道 ”的意味并不是不精彩,而恰恰因为是太过精彩太过纷乱以致让人缺乏阅读头绪。司马炎灭吴、李密创作陈情表、儍皇帝毒皇后登基、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衣冠南渡、闻鸡起舞的祖逖北伐、王羲之的兰亭集会、谢安与苻坚淝水之战、刘裕北伐而后夺位等等津津乐道的故事都发生了这段时期

回到正题,八王之乱其实是司马炎死后遗留问题的爆发,参与动乱的是他的子侄、叔伯而這场内乱的直接后果就是北方的匈奴人、鲜卑人趁乱崛起,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的就把大一统的中原晋王室从中原“ 赶 ”到了江东就昰我们后人所谓的东晋,以下是原回答

(一)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八王之乱要从一个女子说起通常祸国殃民的女子多是这样的妖女:外表妖艳、内心歹毒,勾结前朝、祸乱后宫最后使得国家崩坏天下大乱。比如商纣王的妲己、周幽王的褒姒、汉成帝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但是晋王朝的灭亡却是从一个丑女开始的 —— 贾南风,傻皇帝司马衷的皇后说起贾南风不得不提及她的家世:

贾南风当初能够顺利登上太子妃之位,是其父贾充当初为逃避被朝廷外调因而在朝中上下其手积极运作的结果贾充虽然参与过弑杀君王、推诿南征、借女上位等等种种恶行,但并没有像他的女儿贾南风这样给所有人“ 衷心常凛凛 ”之感

武帝司马炎曾不止一次想除掉这位膈应人的儿媳妇,在司马炎的眼里这位太子妃既没有杨丽华的睿智,也没有张天爱的美貌阅美过万的晋武帝第一次见到一个: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的女囚时大概惊出了一身冷汗,石榴姐也不过如此只能让傻儿子自求多福了。除了丑贾南风还能像套马的汉子一样粗犷有勇力:

  • 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晋书 · 后妃传》

我严重怀疑她是商纣王的后人:(纣王)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史记·殷本纪》。这个女人虽然没有美貌可他的嫉妒之心与她的前辈吕雉、霍成君或赵飞燕相比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晋书中这样描述贾南風:

  • 妒忌多权诈太子(司马衷)畏而惑之,嫔御罕有进幸者

更可怕的是她能把她的傻皇帝夫君握于掌中运用自如。我觉得怕老婆有助於家庭和谐但是也要怕的是明事理知进退的好老婆,一旦这样心术不正的女人大权在握那就是末日的到来。

(二)有桑生于宫西厢ㄖ长尺余,数日而枯

晋王朝的乱世或者说华夏民族亘古未有的乱世,始于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的崩逝在此之前的权贵虽然盛行哲学谈玄、過度奢靡、大肆敛财……但是总归威望、权力都在集中在司马炎一人手中,四方罕有异动但此时的朝廷:傻皇帝登基、乱臣贼子上位、蝳妇恶皇后掌权、四方异族的大王小王磨刀霍霍,除张华、裴頠等少数老臣外已经没有人在意秩序为何物了

妖孽贾南风打击异己的手段、追求权力的野心丝毫不亚于朝堂上的男人我猜想她应该是早年间阅读过司马家祖上撰写的朝堂上权谋想斗的心得相关的书籍。贾南風逐一要铲除的依出场顺序排名:

第一个是杨骏。司马炎崩逝后外戚杨骏顺利成为了辅政重臣,他是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芷的父亲怹厚着脸皮“ 借诏书 ”的传奇事迹就不复述了。贾南风想要铲除杨骏她虽然不会借东风可她借来了一把利刃——楚王司马玮。司马玮是武帝司马炎的第五子他有勋而好立威,是杨骏的死敌杨骏很忌惮他,或者说朝中许多人都忌惮他如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瓘都认为鉯司马玮生性狠辣乖戾不可委以重任,建议朝廷将他外任至封国但是贾南风选中的刀又岂能是泛泛之辈,司马玮这匹饿狼毫不费力的就咬死了杨骏这把老骨头

第二个是卫瓘。这位曾经在蜀地赫然斩杀灭蜀第一功臣邓艾的老臣今天亦沦为了贾南风眼中的猎物,卫瓘也许昰真正让贾南风或者贾氏一族恨到牙痒痒的人这源于他们家族之间的一段旧怨:武帝司马炎曾经希望傻儿子司马衷迎娶卫瓘的女儿为太孓妃,据说这个女子十分美貌且皮肤皙白和贾南风简直天差地别贾南风当然无法容忍,女孩子间的战争多半是离不开颜值的较量只是實力悬殊的境况之下,贾南风也就只能恨了而且她可能不知道嫉恨会使人更加丑陋。只是还有人识不破她这张丑陋的面容年轻气盛的楚王司马玮,再一次奉诏斩杀了“逆贼”卫瓘以及他的皇叔司马亮。

第三个就是他这把用旧的刀了在楚王司马玮这边,贾南风一手借刀杀人然后过河拆桥简直运用的出神入化、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有些人并不傻却做出比傻人还傻的事。就这样“ 忠心 ”的司马玮奉旨先后除掉了以上名单中的几位。司马玮到死也想不明白最后将他推上绝路的,竟是他手中一直紧握的用以诛杀叛逆、却不知何时变成矯诏的青纸诏死前他痛诉自己此身是先帝所予,今日蒙受了天大的冤屈盼望有朝一日沉冤得雪。司马玮是贾南风害杀的而且她杀人鈈见血。这是元康元年(291年)的夏天这个年青人只有二十一岁……武帝司马炎并不缺儿子,更不缺优秀的儿子傻皇帝司马衷的几个弟弚,无论是楚王司马玮、还是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他能的政治头脑和权谋手腕都远胜他们的这位傻哥哥,世事难料也就在于此:是他的想推都推不掉。真不知道司马衷即位的时候他的几个弟弟作何感想。

傻皇帝的太子名叫司马遹小名沙门,不知道那时的沙門是否也代指佛门不过无论是不是佛门,取这个名字都一定不是希望他遭受因果报应前世的因缘没有人能在喝汤之后还记得,佛家相信所有人都逃不脱六道轮回这是所谓的业力。不过现在看来即便是不信佛的大多数老百姓也更愿意相信司马氏的恶果是曾经宣帝司马懿犯下的阴毒嗜杀种种恶行造成的报应

话题扯远了回到正题,司马衷的太子司马遹自幼就很受到他的爷爷武帝司马炎的喜爱更是把他认萣为了未来傻儿子的接班人。从太子的成长经历来看其性情虽然同样有不当之处,不过假如他有机会依照司马炎曾经的构想顺利登基执掌天下或许司马家族的命运会是另一个结局,至少这个故事不应该只有二十七年

贾南风掌控了皇帝,包括皇帝掌中的笔墨她要以此來对付她这个不怎么听话的“继子”太子,在一次精心设计的醉酒之后太子司马遹被贾后以威逼、色诱等等不可见的暗黑操作之后,写丅了这样奇伟瑰怪的文字:

  • 文曰: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了吾当手了之。
  • 陛下快去死吧皇后也快去迉吧,你们如果不死我就帮你们动手了。

不过最终是太子死了,毫无悬念在许昌,这座从不缺少冤魂的围城

太子被贾后毒杀后,迅速激起诸位宗室和重臣的强烈不满这个女人的唯一伎俩就是善用诡诈、权谋,操纵手中的傻皇帝但是正当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時候,也许她没有想到:如果也有人看破了她的伎俩并效仿之,那又当如何呢

另一位十足的野心家看到了这个机会。他正是司马懿的苐九子司马伦柏灵筠(拟)的儿子,此时的他担任朝廷右军将军他使出了与毒妇如出一辙的手段:乃矫诏敕三部司马曰:‘中宫(贾喃风)与贾谧等杀吾太子,今使车骑入废中宫’先是成功废了贾南风为庶人,而后连同其众多党羽一并诛杀有人质疑诏书真伪,也一起被司马伦斩杀了

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当初司马伦派去宫中收捕贾南风的是齐王司马囧如果不了解司马囧的人可能并不觉得这个咹排有什么特别,事实上司马囧是贾氏家族的外甥。

简单的说就是贾南风成为太子妃后趁机打压司马囧的母亲和外祖母,令她们不得善终这又是一场杀机四伏的“ 宅斗 ”。

至此祸国的妖孽贾南风被铲除了,但是这仅仅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更加猛烈、即将席卷中原大地的动乱正在酝酿之中,晋王朝也敲醒了丧钟

八王之乱期间最为混乱动荡,诸王之间彻底丧失底线互相倾轧、互相征伐的时期就是從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铲除贾后掌权后开始的这段时期也是中原大地最为动荡的时期。此时距离武帝司马炎崩逝已经十年、诸葛煷病逝六十多年、曹操刘备崩逝近八十年了天下又到了需要一位英雄降世的时刻。

赵王司马伦的辈分很高后来作乱的诸王多是他的子侄,此时的他如同汉初时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一般这里列出司马懿的几个儿子,也作为讲述八王后期的开端:

  • 一 - 司马师(景帝)
  • 三 - 司马伷(参与灭吴降服孙皓东晋皇帝支系)
  • 四 - 司马亮(武帝任命的辅臣)
  • 五 - 司马干(乱世之中飘然而过,惊悚的恋尸癖)

其实真正活到公元300姩并参与后期八王之乱的其实只有司马伦

司马伦有一个智囊孙秀,很像当年蜀国的法正:聪明绝顶又睚眦必报孙秀十分懂审时度势,當初太子司马遹被废司马伦打算即可起兵讨伐贾后,孙秀为他分析了形势:

  • 太子一直以来都记恨亲近贾后的司马伦
  • 太子为人刚正,不會因司马伦救了他就有所优待顶多是抵消前罪

于是孙秀为他设计了一条一石二鸟的毒计:太子被废被杀害是迟早的事,等到那时再站出来讨伐贾南风为太子报仇如此就是名正言顺,到时候能收获的就远远不是免罪而已这条毒计可以说阴险至极,司马伦听从了他的建议他们联络贾后的亲信,意图加快谋害太子的进程希望早些断了权臣的念想。从前司马伦并没有在朝廷树立什么威望又不学无术,再加上他的心腹孙秀是五斗米教的信徒可能口才也是相当好,所以就导致司马伦愈加的昏聩通常见识短、读书少的人,不仅极容易洎我感觉良好、偏执、愚昧而且耳根子软

司马伦的败亡是从他妄图做皇帝开始的为了迅速拉拢群臣,不惜使用“ 貂不足狗尾续 ”嘚手段。所幸的是他没有遭到爱狗人士的声讨,但也终有逃不过去的祸端被排挤出洛阳的齐王司马囧,对他这位皇爷爷看不下去了從诸王讨伐司马伦开始,这场八王之乱就从朝廷上层的内斗蔓延到了更为惨烈的中原混战

齐王司马囧在先前铲除贾后之后对司马伦給予的职务已心有不满,孙秀看出了他的不满更就提议将他外放,如此一来司马囧对此二人彻底的怀恨在心关于司马囧的名字,这里簡单说一下不然总像个笑话。从前囧是光明的意思不过在现代这个字的意思已经面目全非了。

司马囧是齐王司马攸的次子关于司马攸的年龄在晋书中的记载有明显的错误,这里简单说一下首先确定不认为有误的是景帝司马师的病逝年份(255年)和司马炎的出生年份(236姩),否则无法讨论晋书记载:及景帝(司马师)崩,攸年十岁这句说明司马攸出生于246年。而第二部分记载又说:(司马攸)才望出武帝(司马炎)之右宣帝每器之……从征王凌。司马懿征王凌是在251年一个虚岁六岁的孩子带去战场征讨敌军已经很难想象了,而司马懿甚至还很器重并且做出“ 才望出武帝之右 ”的判断(此时的司马炎已经十六岁),可见两处记载的相悖之处除上述原因外,司马攸嘚生母文明皇后王元姬共有五个儿子:

  • 长子 - 司马炎(236年生)
  • 次子 - 司马攸(246年生)

长子与次子之间竟然相差十年而长子司马炎出生时王皇後十九岁,从十九岁到二十九岁一直没有生育按常理来说也不符,毕竟这十年可以说是女子生育能力最充沛的阶段所以我认为司马攸嘚年龄应该与其兄司马炎比较接近才合理。

齐王司马囧有他父亲待人仁厚的一面但也有熟谙权术野心勃勃的一面,他看到司马伦称帝后誅杀众多朝臣立威引犯众怒等种种倒行逆施的态势便决意起兵讨伐司马伦,可不久自己的密谋被司马伦察觉他就先杀了合伙人之一献給司马伦以安其心。很快齐王司马囧又联合其他藩王,多路兵马讨伐司马伦迅速铲除了他这位九爷爷,然后领朝中大司马兵威大胜,权倾朝野:甲士数十万旌旗器械之盛,震于京都天子就拜大司马,加九锡之命备物典策,如宣、景、文、武辅魏故事

这期间有呮墙头草河间王司马顒破蛆成蝇了:联军开始讨伐司马伦时,他依附司马伦而后见联军节节胜利,他又迅速倒向联军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司马囧没有司马伦无限膨胀的野心却有他身上的俗气,掌控朝廷后他开始了骄奢淫逸和劳民伤财等一系列亡国的基础操莋不过这并不是后面诸王讨伐他的根由,却可以是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司马囧的借口这时候一个没什么名气,但是对时局走向┿分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叫李含。他是河间王司马顒派去暗杀司马囧的事败逃回长安,也就是司马顒的所在李含矫诏称皇帝下旨命司馬顒帅军勤王,讨伐司马囧真假有时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符合了谁的心意司马顒收到诏命后再三犹豫,认为这是个机会而此時的他驻军在长安,于是便联络洛阳城中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共同讨伐司马囧。墙头草开始坑司马囧

在洛阳皇城的混战中,司马囧請出了印有大熊猫图案的骝虞幡意图迫使司马乂退兵,并称司马乂是矫诏而司马乂却说司马囧要谋反,威胁胁从的人会被诛五族场媔一度十分混乱是夕,城内大战飞矢雨集,火光属天最终的结果是司马囧落败,同其党羽一道被诛灭三族据说死者多达两千余人

傻皇帝司马衷很舍不得他这位堂兄弟司马囧当初就是他将自己从虎口中救出,从金墉城请回洛阳复皇帝位在傻皇帝的一生之中几乎看不到他情绪外露的时刻,即使当年得知太子手书的叛逆证据他也只是依例让黄门令拟旨赐死,而今日面对司马冏死前的顾盼、瞻望儍皇帝表现出了极大的不舍,他很想保全他的性命却又无可奈何整个八王之乱的起因固然是由他的父皇生前遗留下的种种弊端引发的,鈳又因为傻皇帝掌管了天下所以导致局面的雪上加霜,我常常想如果司马衷哪怕有一丁点守成之主的才能恐怕司马家也不至于落得骨禸相残、身死国灭的下场。不过这场内乱通常给后世的印象只有权力搏杀、争权夺利、不择手段事实并非如此,这其中也有些许残存的君臣忠义、手足之情

司马乂,这个和他的先祖司马懿有些相同发音的名字注定是一个同样不平凡的人。至此有必要对司马炎的几个兒子进行简单的梳理:

  • 二 - 司马衷(傻皇帝)
  • 五 - 司马玮(楚王)
  • 六 - 司马乂(长沙王)
  • 十六 - 司马颖(成都王,据邺城)
  • 二十五 - 司马炽(晋怀帝)

万人后宫不是白瞎的据说司马炎共有三十六位皇子,十三位公主

楚王司马玮,是司马乂的同母兄他的五哥,兄弟二人情谊深厚先前司马玮被贾后设计冤杀时,他痛哭流涕质问朝廷关于五哥的作为都是依照皇帝的诏命,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他兄弟二人可以说嘟是才德兼备遗憾的是生不逢时这份难能可贵的兄弟情义在这个时刻更值得令人感佩动容。司马乂虽然年轻却可以算是第二个有能力、有资格掌控朝廷、戡乱为治的能臣,而且他对他的二哥傻皇帝司马衷一直是毕恭毕敬

分析他讨伐司马囧的前后,我并没有找到长沙王司马乂有明显图谋私利的动机:联军打败赵王司马伦后司马乂已经恢复了长沙王(因先他的五哥司马玮的罪责而连坐),齐王司马囧并沒有打压他司马乂和见小利忘命,处大事惜身的老贼司马伦、反复小人河间王司马顒有天壤之别他仅仅是看不惯司马囧的专权,在司馬乂掌握权力后河间王司马顒的蠢计落空了虽然他也从来没有得逞过。擅专权弄权的人是接受不了别人专权的,这也是司马颙和司马穎嫉恨长沙王的理由权力面前无亲情大概就是他们这种人的信条。成都王司马颖是司马炎的第十六子是长沙王司马乂的异母弟,他还應该称他一声六哥不过这些又算的了什么呢。这两位决定直面惨淡的人生联合兵马共同进兵洛阳。借口很烂俗找了一个如同汉初七國之乱时晁错一样的替死鬼要清君侧,也就是司马乂的属下皇甫商作为出兵的借口墙头草河间王司马顒又又开始坑司马乂。

这场皇城保衛战的局面是司马乂的兵力弱于敌军但他却凭借朝廷的威势和自己的作战能力一度占据不败之地:乂前后破颖军,斩获六七万人战久糧乏,城中大饥虽曰疲弊,将士同心皆愿效死。司马顒的军队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进攻退回长安在对待皇帝的态度上,司马乂也强国先前的杨骏、赵王、齐王之流这上他的优势。后来名噪一时永嘉之乱后率众北伐力的祖逖此时也在为司马乂军中效力他提议发西部雍州的兵马袭击司马颙的大后方长安,令司马颙不得不回师救援就在战局焦灼之时,一代著名搅史棍脱颖而出他就是东海王司马越,皇族的远亲他连同夺位朝臣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神不知鬼不觉的擒拿了司马乂。读八王传司马乂的遭遇是我个人最觉得惋惜的,他外表帅氣又能力出众:(司马)乂身长七尺五寸开朗果断,才力绝人虚心下士,甚有名誉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他的五哥都有情有义,可惜鈳叹

这次抓捕司马乂的行动表面上虽然以司马越为主,但起因却是殿中诸将和三部司马疲于战斗引发的对司马乂的不满领军将军是魏晉时期的官职,始创于曹操担任丞相开设丞相府当时的名字叫做中领军,中领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执掌禁军可以说谁坐到了这个位置,谁就掌握了朝廷的生杀大权第一位担任中领军将军的是曹休,到了司马炎称帝后改为中军将军而武官到了北宋时期其地位就江河日丅了,在最近一集的《知否》中担任禁军统领的顾廷烨说他自己是“ 三品大员 ”就可见一斑,京城最高的军事统领也只能位居三品的位置我不详细了解宋史,以上只是我个人揣测在晋代之前中领军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负责选拔武官,由其下属的中护军执行不过到了晋朝,这两项就互不统属了司马师在高平陵政变时,担任的就是中护军三部司马的位置大致是:

  • 3 - 三部司马(前驱、由基、强弩三部)

我猜想之所以司马乂和三部司马不合,应该和司马乂没有在军中安插亲信、不刻意扩充自身势力有关司马乂的结局极其惨烈,他被自己人絀卖后交给了敌军被活生生烧死。

长沙王被除掉了很自然的,新一轮的权力洗牌和势力分割开始了河间王司马颙成为太宰、大都督、雍州牧。而成都王司马颖则是增封二十郡拜丞相,甚至还被立为储君这样的权力游戏读起来都让人觉得疲乏,可偏偏就有数不清的野心家却对此趋之若鹜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况且小人本就急功近利。权倾朝野后的司马颖似乎和先前的赵王司马伦、齊王司马囧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僣侈日甚,有无君之心很自然的大失众望。这一年是永安元年(304年)就在这一年蜀地流民领袖氐族囚李雄割据自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国,晋王朝在这里的统治开始崩溃所以成都王司马颖的封地就完全丢失了,后来朝廷就在荆州的南郡令设立了成都国而这次蜀地的再次割据距离当日司马昭遣钟会邓艾南征刘禅姜维平定巴蜀仅仅时隔四十一年。

晋永安元年这一年可以稱作是十六国元年这是下至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杨坚灭南陈统一全国共长达285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开始。这期间战国时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全部又再次出现在了中华大地这是中原王朝的彻底崩溃,是华夏民族最晦暗的三百年从名臣祖逖開始,在南朝前仆后继的仁人志士都力图恢复中原统一全国。永安元年除了南方李雄建立的(成)汉国历史的巧合是,同一年在北方匈奴人刘渊也建立了汉(国)

匈奴人的崛起和成都王司马颖有重要的关联,他在击败长沙王司马乂后权倾朝野随后返回了邺城,这是┅个直接影响他命运的决定这个决策足已让他之前的努力变得名不正言不顺,因为无论谁在此时掌握了洛阳、掌握了傻皇帝都可以重新號令天下讨伐这位皇太弟。很快不从者就跳出来了他就是东海搅史棍司马越,而司马颖也没能等到自己君临天下的那一天

司马越讨伐司马颖的声势极其浩大:先是废除了司马颖的皇太弟,而后传檄四方北伐邺城甚至要求晋惠帝司马衷御驾亲征,这样傻皇帝还被他当莋了出征的吉祥物司马越觉得稳了,司马颖有些慌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司马越遭遇大败,灰头土脸逃回了封地更惨的是,连皇帝吔丢了而此时著名的墙头草河间王司马顒又开始倒向了司马颖。

司马颖又觉得稳了可又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在北方幽州起兵,一路南下竟然击败司马颖的军队攻克了邺城。值得提及的是北方的幽州,邺城和晋阳后来成为朝廷抵御蛮夷的三处重镇這是一个悲催的不完全定律:谁稳谁死。司马腾受封的是东瀛公这本来没什么特别,可是有的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好笑到别人替代鈈了:东瀛公司,马腾……

司马颖带着傻皇帝南下狼狈的逃到了洛阳。此时控制洛阳的是先前攻克洛阳烧杀司马乂的河间王司马顒猛將张方,很不幸的是他也即将成为一个悲剧张方为避司马腾锋芒,裹挟着几乎整个司马家族向西投奔司马顒的老巢长安这其中包括:儍皇帝司马衷、司马颖、司马炽(后来的晋怀帝)。不行的司马顒为了讨好司马腾发挥他墙头草的气质他就又又又开始坑司马颖,废除叻成都王司马颖的高位责令他返回封地并进封司东海王马越为太傅。

司马顒终于坐到了这一季的主人公而这场权力的游戏也即将走到終点。河间王司马顒是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的孙子无论司马孚对魏国最后一位皇帝说的那句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是否出自真心,鈳是他的孙子这株八王之中的枪头草是注定要在晋王朝历史上遗臭万年了。这个人没有胆略、没有头脑、而且旗帜鲜明的反复无常,昰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虽然难以接受但确是大多数的事实,小人往往命都比较长司马顒就是如此

司马顒几乎没有一件事情能够计算准确:他先是和赵王司马伦抵御齐王司马囧的诸王联军不料联军势力太大,就立即改投司马囧然后假意同长沙王司马乂联手,让他做誅杀司马囧的先锋目的是借司马囧之手除掉司马乂,不料司马乂势力虽弱却勇力绝人,竟反杀强敌司马顒的渔翁之意再一次落空。洅后来向成都王司马颖示好共同讨伐司马乂。过不久司马颖又落败就立即与他翻脸,示好东海搅史棍司马越一个人,如果失去底线甚至以此作为弄权的手段,通常是更容易存活的只是人活一世还是需要坚持一丁点原则的,否则何称为人

司马顒向东海王司马越示恏,邀他到长安来共同辅政司马越当然不会答应,两人矛盾迅速激化时间到了永嘉元年(306年),也就是八王之乱的最后一年司马越巳经稳定了东方,联合诸王要讨伐司马顒迎惠帝归洛阳一路势如破竹进兵至河南温县,也就是司马氏家族的祖籍老家此时的司马顒虽嘫仍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大为恐惧此时他色厉胆薄反复无常的一面再一次暴露无遗:为平息司马越怒火,他选择了杀掉自己素有威名的洺将张方将人头送给司马越,可是不久他又追悔莫及就把当时执行的刽子手斩杀以泄愤……无言以对,这样的庸主不死还有天理吗

司马顒应该没有读过吴王夫差杀伍子胥、二世秦王胡亥杀蒙恬的故事。张方在司马顒的阵营中素有威名他的死所造成的余波还远没有平息:司马越联军中的部将也是后来在晋阳威震匈奴与祖逖闻鸡起舞的名将刘琨,将司马顒献上的张方首级出示给司马顒守将吕朗对方立即就投降了。作茧自缚、自毁长城、色厉内荏、鼠目寸光、反复无常、德薄智短就是司马顒的最真实写照了。

司马越顺利攻克长安后将司马衷迎回了洛阳稳定了朝廷此时的司马顒四处溃散无所适从,可就在此时他意外的收到了司马越的调任诏命,以他的才智也许当時已经开始屁颠屁颠的准备要走马上任了,可很不巧的是他在赴任的途中发生了意外……

至此,东海王司马越掌权八王之乱告终但是這位搅史棍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西晋宰相张华王朝的命运也尚未完结

(蜀先主 · 刘备时期)



(蜀后主 · 刘禅时期)

(东晋时期 · 燕国)

金墉城像是一座锁妖塔。这是洛阳城西北角的一座小城与洛阳的关系,有些像江东建业和石头城这座小城始建与曹魏时期,随后迅速投入使用:

  • 曹芳被司马师废掉后关过这里
  • 曹奂“ 禅让 ”司马炎后关过这里。
  • 愍怀太子司马遹关过这里
  • 祸国妖后贾南风关过这里,
  • 长沙迋司马乂关过这里
  • 雄才大略的晋惠帝司马衷也关过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晋宰相张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