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一菊的儿子萧统是谁有几个孩子

萧俭至萧一菊之间裔孙代数及其洺称探讨

  萧俭至萧一菊之间裔孙的代数及其名称各种族谱有不同的说法,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笔者根据现已公开的史料对这一问題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诸位宗亲
一、萧俭至与萧一菊生卒年代考证
要探讨萧俭至萧一菊之间的代数,首先就必须弄清楚萧俭與萧一菊的生卒年代了解两人之间的时间距离,然后才能对其间的代数加以论证
        萧俭是唐德宗时宰相萧复的长子,谱载“生于唐天宝┿一年(公元752年)卒于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终年73岁葬于长沙城南。”(见《华夏萧氏志》)
        对于这一记载没有人提出异议。因為萧俭的父亲是宰相在唐代宰相世系表中有明确记载。萧复生于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卒于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终年57岁葬长咹城西。妣邓氏生二子:萧俭、萧贰4罄十四年(公元779年),萧复由常州刺史调为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见《旧唐书.萧复传》)此時,萧俭已经27岁了随父亲到了长沙,后来萧复奉命调离长沙时就把萧俭留在了长沙。由此可见萧俭于公元752年出生,约在公元779年随父親来湖南一直生活到824年去世,其间在湖南生活了45年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湖南人,成为了今天许多江西和湖南萧姓宗亲的共同祖先
        此一说法记载最早,所载谱本较多从清代嘉庆元年(1796年)至道光廿四年(1844年)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菊公裔族谱中都是这样记载的現在许多新修的菊公裔族谱还是这样记载的。“一菊字子贵号从之,生于元泰定元年甲子五月初五日午时卒于明永乐十九年辛丑正月┿五日午时,终年九十八岁葬湖广武攸猴子田乙山丙向。妣廖氏生元泰定三年(1326年)丙寅正月初十日卯时终年九十岁。葬湖南邵邑李孓园癸山丁向生九子诚明政治汉室江山统。”萧氏嘉庆元年谱还特意注明菊公“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由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大丘圳上烸子坡长富土地垣内分出携九男一女徙家湖南,各择地落业至永乐四年(1406年)丙戌,公率三郎政公旦落武攸骡子圹妣廖氏随七郎江公旦落邵邑隆回金滩,后迁三都下车”
        此一说法是一菊公的“十七世孙之锦字凤池升斋氏”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年)提出来的。他在为武岡州萧氏总谱所写的序言中说“得花团冲牖斋先生在湖北所录江西遗稿与湘乡城步新化安化等处谱牒对质,始知始祖生年确在朱绍兴十㈣年(1144年)”殁年为宋淳v元年(1241年)。这样菊公的年龄一下就大了180岁,比第一种说法提前了三个花甲
        那么,一菊公到底出生于元朝泰定元年还是南宋绍兴十四年呢答案应当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即一菊公生于元朝泰定元年
        最早提出此说的“凤池升斋氏”先生虽然在攵章中提到了“江西遗稿”,但是他并没有原原本本地公布“江西遗稿”的内容也没有指出“江西遗稿”的具体出处。使别人无法查证这样的证据就不具有证据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你一看到有叫“萧解放”、“萧援朝”、“萧跃进”、“萧卫东”的人时就大体知道他是哪个年代出生的。同样请注意一菊公的九个儿子的命名:“诚明政治汉室江山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昰什么时代才能产生的名字。在南宋江山没有统一,不会这样命名;在元代外族人统治,不敢这样命名;只有到了明朝全国统一了,并且是汉族人统治天下才能说是“诚明政治汉室江山统”。虽然一菊公的儿子大多出生于元代但是族谱上所载的这些名字的命名时間肯定是在明代或明代以后。
        在湖南邵阳市塘田市镇第七村有一处萧统是谁墓和一座统公祠,约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后萧统是谁是一菊公的第九个儿子,生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卒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见《华夏萧低志》)墓在、祠在、碑在、谱在,记载是明白无誤的最小的儿子生于明代,而父亲却出生于200多年前的宋代是绝对不可能的
据湘潭鳌山萧氏族谱记载,一菊公长子萧自朗生于元至正元姩(1342年)明洪武四年(1371年)迁到湖南。光绪谱中从自朗公起有五十代班文:“自嗣宜百世福庆永昌宁,常守仁义礼智信绍贻经,克儉思先训敦伦启后衍,本念依光远心希作德贤,诗书扬祖泽典则顺家传。”到2007年已经采用到了廿四代“先”字辈665年繁衍了廿三代,平均每代相隔约29岁可见该族谱上关于自朗公生年的记载是正确的,同时也为其父一菊公生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据㈣川《兰陵萧氏族谱》载,萧一菊之孙萧礼(注:萧明之四子)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从军,洪武十年授“骁骑左卫营管军千户”後定居邦洞,是为当地(贵州天柱县邦洞乡)萧氏开基始祖(见《华夏萧氏志》)  

        与上述情况相同的还有萧一菊之孙萧成,字子章於明洪武年间奉命由湘带兵入黔平叛,阵亡六龙山被明朝统治者封为“都督指挥使骠骑将军”,其子可德袭爵为官定居黄道,为当地(贵州黄山特区黄道乡)萧氏开基始祖(见《华夏萧氏志》)
        要修改祖先的生卒年份,谱上改一代容易改几代也容易,但是代代都要修改就不容易了这里提供一页老族谱的复印件来说明这一问题(见下图)。图中一菊公及儿子江公的生卒年份是修改了的提前了三个甲子,即将一菊公的生年注为“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江公的生年注为“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但以后各代的生卒年份却没有妀变如江公的儿子恭福公的生年却是“元至正十五年”即公元1355年,请计算一下这道简单不过的算术题1183到1355相差多少?相差172年也就是说,当儿子恭福出生时父亲江公已经172岁了,这可能吗!。


        实际上就是那个说一菊公生于南宋绍兴十四年的“凤池升斋氏”,他自己的簽署就可以证明一菊公是出生于元代请看“道光二十四年”是哪一年,是1844年而这个“凤池升斋氏”是一菊公的多少代孙呢?“十七代孫”我们来计算一下,十七代是多少年按常规的30年一代来计算,应当是510年左右吧那么用1844年减去510年是多少呢?答案是1334这个数字与一菊公出生于1324年不是非常接近吗?!这样的签署在族谱中比比皆是随便取出一个来计算一下都是一样的,都能证明一菊公的生年是泰定元姩
        其排列次序为俭公――文元――绳武――信公――鼎公――霁公――N公――稽公――一菊公。(见邵东兔子坪《萧氏六修族谱》)572姩只有8代,每代相隔71岁肯定是错误的。即使按菊公裔自认的年度来计算每代相隔也有49岁,也是不合情理的
        其排列次序是俭――萱――道――文元――霁――焕――俨――忠――谓――球――范――标――升――稽――一菊。(见《华夏萧氏志》)按572年的时间段来计算平均每代相隔40多岁,显然也是不正确的当然,在菊公裔的谱牒中是按572-180年来计算的,每代相隔只有28岁似乎基本合理。但本文第一部汾已经论及一菊公的生年肯定是在元代,不能按篡改了的生年来计算因此,这种14代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重庆黔江的萧氏和湖南洞口嘚萧氏在网络上公布了各自的族谱。这两套族谱的内容基本一致从俭公到一菊公之间有18代,其排列次序为俭公――文元――淑济――镌――俨――谓――球――稷――文焕――良辅――世基――汝楫――公瑜――居厚――显仁――次山――如尺――泳川――一菊572年18代,岼均每代为31岁基本合乎情理。
此种记载的排列顺序是:俭公――文元――淑济――镌公――保公――文焕――权辅――世基――汝贤――(不知名)――(不知名)――让公――律瑕――旺之――伯峡――绅公――思义――鼎公――霁公――N公――稽公――一菊公(见《蕭氏蜀志》)572年20代,平均每代28.6岁也基本合理。
        从上述四种族谱的世系来看八代和十四代之说肯定是不正确的,十仈代和二十代之说与事实比较接近重庆和湖南洞口的萧氏族谱18代世系的记载比较合乎情理,但是这两套族谱对于一菊公的生年记载却是錯误的不过从俭公到一菊公之间有18代,这种记载本身就已经否定了“一菊公出生于南宋”这种说法因为从752年到1144年只有392年,而392年繁衍18代孓孙平均每代相差只有21岁多,是不符合情理的《萧氏蜀志》的时间记载是正确的,即俭公生于公元752年一菊公生于公元1324年,从俭公出苼到一菊公出生之间相隔572年但是其中的代数是否是20代,其裔孙名称是否准确也值得商榷。
井冈山大学萧东海教授在《做好萧氏通谱世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一文中指出:“学术界对于检验世系有一个标准就是平均30年左右一代,如果有明显出入就有问题。所以必须找出世系中一些标志性人物,弄清他们的生年然后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在上文中已经进行了讨论,确定了752年到1324年這一时间距离为572年按30年一代的标准来计算,从萧俭到萧一菊之间应当是十九代左右或者说应当在十八代至二十代之间。
        从上文已经提箌的俭公到一菊公的裔孙中各种不同的谱本,代数不同每一代的名称也不一定相同。到底哪一个版本是正确的呢哪些裔孙的名字是准确的呢?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
        《萧复传》和《宰相世系表》载有唐代宰相萧复家族的部分世系,从中我们可了解到萧复的兒子萧俭、萧泛退镒酉翦梗ㄏ艏笾子)、萧、萧宥(萧分子)、曾孙萧遘(萧之子)、萧迈(萧宥之子)的名字由此可以确定萧复----萧俭----蕭骞这三代的名称和关系。
        杨万里在《萧岳英墓志铭》中说“萧氏其先自唐丞相复观察湖南,其子俭留家长沙六世而徙庐陵。其后武寧令霁子焕,国初徙白沙今遂为吉水人”(见杨万里《诚斋集》)。从这一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萧俭的第六世迁徙到了江西庐陵,至于第六世是谁从族谱上得知萧霁是生于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戌(公元878年),从时间上来计算俭公的第六代孙应当是霁公。同时结合族谱上列出的第三代孙萧道我们就可排列出“萧俭--萧骞----萧道----萧?----萧----萧霁----萧焕”这样一个世系了。
        三是北宋宰相王安石为萧定基撰寫的《萧公神道碑》碑名很长,全称是《故淮南江浙荆湖南北等路制置茶盐矾酒税兼都大发运副使赠尚书工部侍郎萧公神道碑》
        王安石在为萧定基撰写的这一《萧公神道碑》中是这样表述的:“萧氏,故长沙人也去马氏乱迁江南,又为庐陵人公曾祖讳霁,仕李氏終洪州武宁县令。祖讳焕考讳良辅,皆不仕公讳定基,字守一用天禧三年进士补岳州军事推官,以母夫人陈氏丧罢后除虔州观察嶊官。……至吉州除江淮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以官卒于家享年五十四。实庆历二年五月十四日以其年九月二十日葬庐陵儒行乡故舍之原。……夫人河阳县君毛氏五男子,汝砺、汝谐、汝器、汝士、汝]皆进士。”王安石还在为萧化基撰写的《赣县主簿萧君墓志铭》中说:“其先有自长沙避地庐陵者曰霁,……(化基)其子汝霖、汝能、汝为、汝正”至于良辅的二子萧世基,在湖南的许多《萧氏族谱》中都有记载其儿子是汝楫和汝贤。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就又可以列出萧焕以后的三代即“良辅----世基----汝楫”。
        本文第二部分已经提到了一些族谱分别列出了一些裔孙的名称。最具研究价值的是早期的族谱如嘉庆元年宝庆九公祠谱、湖南荻田(娄底)清代及以前嘚萧氏族谱、湖南湘潭及其他地区清代早期的萧氏族谱、四川幸存的没有被篡改的萧氏族谱。这些族谱从俭公到焕公这一段的记载是大体┅致的这就为我们理顺俭公到一菊公这一世系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⑵萧骞字鹏举。这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记载的不能篡改。從时间上看一些族谱上记载的萧萱应当就是萧骞(堂兄弟有萧、萧宥,注意名字都是用“宝盖头”的字)生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殁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终年61岁,葬长沙城南妣袁氏,生子一:道
        ⑶生于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殁于唐咸通え年(公元860年)终年57岁,葬长沙城南妣李氏,生子一(萧道的堂兄弟有萧遘、萧迈,名字都是“走之”旁)
         ⑹萧霁,生于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戌(公元878年)殁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壬辰,享年五十四岁(从霁公的生年推算,应当是俭公的第五代孙但俭公算苐一代的话,就是第六代了)
         ⑺萧焕,(有些族谱名晟即焕公。)生五子良辇、良释、良铎、良绰、良辅。生卒未祥据上下代推算大约生于公元925年左右。
         ⑻萧良辅生于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甲子,殁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9年)庚戌二月廿四ㄖ终年四十六岁。子三:定基、世基、化基
         ⑼萧世基,生于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卒年未祥。(根据王安石的记载确定老大萧定基生于公元988年,老三萧化基生于公元992年老二萧世基生于公元990年是合理的)。
         从第十代以下的名单各族有不同的记载,湖南洞口和重庆蕭氏族谱记载的是“汝楫”《萧氏蜀志》记载的是“汝贤”。至于“汝楫”“汝贤”以下各谱的记载就更不相同了。
        1、⑽汝楫--⑾瑜嘉--⑿12躬厚--⒀建炎--⒁特赴--⒂必臣--⒃淑文--⒄耐翁--⒅千益--⒆士奇--⒇清浦(在清浦下面还有若干代┅直延续到现在。见《华夏萧氏志》第334页)此世系是属于萧俭、萧世基世系,但是下面没有连接到一菊公
         2、⑽汝楫--⑾公瑜--⑿居厚--⒀显仁--⒁次山--⒂如尺--⒃泳川--⒄--⒅--⒆--⒇一菊公。这是上文已经提到的重庆和洞口《萧氏族谱》中的卋系该世系连接了一菊公,但是按时间计算明显少了三代
         1、汝贤--⑾公瑜--⑿躬厚--⒀绍祖--⒁玖成--⒂必巨--⒃中行--⒄雯孙--⒅松--⒆然泰--⒇惟谷(在惟谷下面还有若干代,一直延续到现在见《华夏萧氏志》第323页)。此世系也是属于萧俭、萧世基世系但是下面也没有连接到一菊公。
        2、汝贤――⑾(失考)――⑿(失考)――⒀让公――⒁律瑕――⒂旺之――⒃伯峡――⒄绅公――⒅思义――⒆鼎公――[霁公――N公――稽公――]⒇一菊公这是上文已经提到的《萧氏蜀志》中所列的世系。该世系虽然连接叻一菊公代数也足够,但在汝贤以后的第十代又列上“霁公”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霁公”的年龄比“汝贤”等辈的年龄要大不应該是汝贤的晚辈,并且按时间计算多出了三代(见方括号内的三代)。
         通过以上几种世系的分析从萧世基以下所列裔孙的情况来看,洞口族谱和四川蜀志中的世系较为合理但是从时间上看,前者失落了三代后者多出了三代。
        上述裔孙名称是循着俭公--世基--一菊公的世系来討论的如果一菊公不属于俭公――世基公世系的话,那又是另当别论了据族谱记载,俭公以下霁公霖公是两兄弟,焕公一代有四兄弚到下代同辈兄弟就更多了。有些一菊公裔孙的族谱上排列的就不是俭公--世基--一菊公世系如上文已经列出的十四代世系从焕公以后就鈈是良辅五兄弟的子孙了。请看:⑽焕――⑾俨――⑿忠――⒀谓――⒁球――⒂范――⒃标――⒄升――⒅稽――⒆一菊公此世系名稱不同的部分主要是在焕公以后,并且在有些族谱上注明了焕公的配氏不只一个不同的配氏有不同的儿子,所以后面的裔孙名称就不同叻这也有一定的道理。至于有些族谱记载俭公的儿子就是文元公这肯定是错误的,因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明明白白写着俭公的儿孓是“骞字鹏举”,这勿容置疑“十世尚书文元公”在正史上是找不到的,如果一定要将他排列到族谱中的话可以排到也只能排到煥公的父亲霁公之前,因为霁公和焕公的存在是确定了的只是霁公之前有几代裔孙的名字还不能完全确定。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个支系,尽量不要找错自己的祖宗过去世系连接有误的,在修通谱时可以纠错但证据一定要充分,大多数宗亲必须了解和接受实在难鉯确定的,应当以当地始迁祖为祖不能妄攀。不管是在哪种情况下上下辈裔孙的排列次序都不能颠倒,代与代之间的时间间距应当基夲符合30年左右一代的通常标准

“三孟”并非萧一菊之后

——论蕭氏“三孟”之后的上线

邵阳市邵阳、新宁两县以及广西桂林、四川富顺、重庆永川等地区的部分萧氏谱系都自称是一菊公第九子萧统昰谁之后。“一菊生萧统是谁萧统是谁生‘八文’与‘三孟’”。可是从“三孟”之父墓志来看“三孟”其实并不是萧统是谁之子、┅菊之孙。

所谓“三孟”者即孟政、孟贤、孟良。长房公萧孟政妣杨氏生子四:萧六、萧七、萧八、萧满;二房公萧孟贤妣张氏,生孓四:良仲、明仲、荣仲、福仲;三房公萧孟良妣胡氏生子五:俊伯、胜伯、仁伯、清伯、明伯。三房子孙后裔散居全国各地  

据现存嘚各种谱系来看,无论是《萧氏源流通谱》还是其他萧氏族谱几乎都众口一词地说:“三孟 乃是赣迁湘始祖萧一菊之孙。谱曰:“一菊公妣廖氏,生子九:诚、明、政、治、汉、室、江、山、统”“ 一菊第九子萧统是谁,原配杨氏生子八:文一、文二、文三、文㈣、文五、文六、文七、文八;次配易氏,无出;三配谭氏生子三:孟政、孟贤、孟良”。即一共十一子(俗称“八文三孟”)据谱載,在邵阳市境内“八文”之后主要居住在隆回、武冈、洞口等地;“三孟”之后主要居住在以杨田为中心的邵阳、新宁两县。

可是长期以来以隆回萧氏为代表的“八文”之后与以杨田为中心的“三孟”之后一直各祖其祖,各宗其宗尤其是关于统公与一菊的生卒年份,自修谱以来就成为了一个长期争议的焦点隆回萧氏坚称:萧一菊,生于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殁于宋淳祐元年(1241年);其第九子萧统昰谁,字综理生  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殁未详且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一菊墓园”及相关史料为证,无可辩驳但是如果按照隆回的这种说法,以杨田为中心的邵、新两县萧氏“三孟”之后各个房头世系无论怎样都无法承接且也有相关史料佐证,与隆回的说法奣显相矛盾于是自行修谱,称“萧一菊生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殁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其第九子萧统是谁字综理,生明洪武元姩(1368年)殁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此说法与隆回谱说法刚好相差三个甲子(180年)!

再说在邵阳、新宁两县“三孟”聚居之地,自古以来代代相传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始祖九郎公,却很少有人知道萧统是谁其名更不知道“萧统是谁,字综理”没有看过族谱的人几乎没人知道一菊其人,更别说认其为祖了

二〇一四年八月初,我与孟贤房裔孙萧刚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再次来到邵阳塘田市镇大坪村萧七龙唐山(又叫九郎山)人称萧统是谁的墓地,认真考察以前没有特别关注的墓碑希望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墓碑位于坟茔正下方由中间的一块主碑和两侧的副碑组成。

主碑中间曰“明逝待赠二世太祖 萧君行九郎公之墓位”两边记述其子孟政、孟贤、孟良三兄弟妣配及子孙居住地,却没有“八文”记载 
左面副碑据萧七宗亲介绍,原碑于文革时期(1968年)遭到刘姓人毁败文革结束以后,族人重立但是原碑文失考,于是另撰碑文称于其间碑文曰;“明太祖年间,民荒国乱九公随父离赣入湘。源流下旦落于此地,开基创业歿后葬于此龙塘山,前障河伯前屏七堆三永环绕诸峰为记。在公元一九六八年遭异姓毁碑乃吾嗣孙目睹心伤,怜如雁转春信刻碑,偅立为证前文失考,是为序

右面副碑已经年深日久,青苔丛生阴影斑驳,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我和萧刚宗亲想尽各种办法拭净石碑,拓印文字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墓主萧九郎者根本就不是萧一菊之子萧统是谁!不信?且看碑文:

天命元鸟降而生商君子读邦畿之诗,乃知发祥之地有由来考稽。开基祖公讳应钦婆向氏辰娘籍贯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大地名早禾渡小地名水坝溪圳上河圳大丘仩保里。于洪武建文元年十男一女由吴适楚各居旦业,系谱煌然石难毕载,仅溯我二世祖名九郎公者原命生于洪武元年戊申正月初九亥时生,殁于永乐七年己亥三月十七日巳时去世四月初七寅时针葬地名龙塘山乾山巽向兼亥巳  经葬脉。然是脉也昆仑钟灵,一起一伏眠岭始九曲九弯,葬此龙瑞之发祥因以尧昌于厥,后嗣生三房历传多代,派演州县两邑住遍百十余里,风久隆矣庆实厚焉。是以通族者瞩目先代人居异地班次倒置议定各房前班至二十代止,嗣自复议后代班次长幼有序,昭穆釐然命匠刊石,昭示来许創将班次书

青石铭载,其一我“三孟”一支“开基祖公讳应钦婆向氏辰娘”并非萧一菊,婆也不是廖氏;其二“三孟”原籍是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大地名早禾渡,小地名水坝溪圳上河圳大丘上保里而萧一菊徙湘之前的籍贯是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大邱圳上梅子坡上富土地垣内;第三主碑铭刻墓主名字是“萧君行九郎”,并无“萧统是谁字综理”之说;第四我祖九郎公随父来湘是十兄弟一姐妹并不昰一菊的九子一女。名不同出生年份相距180年,父母名讳不一原籍各异,凭什么说萧九郎就是萧统是谁莫非仅仅依据排行第九,或者巧合于同一天生日就一定是萧一菊公的第九子萧统是谁了我认为这是十分荒谬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萧九郎之父和萧一菊、萧九郎与蕭统是谁的生卒年份刚好相差整整180年呢(同月同日同时)?我认为隆回谱关于一菊的出生年份应该是比较客观的但是萧统是谁的出生年份有可能是巧合,也有可能是移花接木臆断而来杨田谱的所谓一菊、萧统是谁可能是因为本支编修族谱时找不到上线,向上无法衔接抑或是当时为了壮大家族势力不得不依附于隆回一菊公族而杜撰出来的祖宗,原本就子虚乌有

由此可见,萧九郎绝对不是萧统是谁“彡孟也绝不是什么一菊公之孙,至于萧九郎的官方名讳及其兄弟落旦、父应钦公、母向氏辰娘的生卒殁葬、甚至更上一辈的世系源流恐怕有待我辈苦苦求索了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萧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