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下半旗都在什么情况,下中国半旗致哀哀和志哀的区别是什么

“革命”记忆:国民党的黄花岗起义纪念

1911年4月27日爆发了黄花岗起义因该日阴历为三月二十九日,所以亦被称为“三二九起义”这是中国同盟会发动的一次反对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在《民立报》上一则为革命烈士召开追悼会的启事谓:

昊天不吊,祸我中原女真遗孽,盗窃神器沉沉汉土,不见天日者二百六十余年于兹矣幸我同胞,天良未丧疾首痛心,久思光复自甲午年倡义广州,我同胞于是咸知国耻庚子之年,郑弼臣起义惠州唐才常举兵汉口。甲辰正月洪全福又于广州起义,黄兴、刘揆一亦倡义长沙丙午之年,有萍、醴之举丁未二月,饶平有许雪秋;四月黄冈有余丑、余通;七女湖有陈纯、林旺;五月,徐锡麟反正于安庆;七月黄和顺起义于钦州;十月,孙中山起义于镇南关戊申二月,黄兴起义于马笃山;三月王明堂起义于河口;七月,熊成基反正于安庆庚戌正月,倪映典反正于廣州今年三月,黄兴又于广州起义自甲午以来,屡蹶屡起者十有七次矣事虽未成,我八月之义兵一振臂而四方响应者,岂非从前諸烈士以宝贵之生命得此良好之效果乎?本都督府慨念及此溯流循源,抚今思昔用是通告同胞,定于十月二十七日上午十时假定張园,特开追悼大会

此启事所悼念的革命烈士林林总总涉及的起义达“十有七次”,而“三月二十九日”的黄花岗起义仅为其中之一並无特别的意蕴。不过其后原本是黄花岗流血纪念日的阴历三月二十九日最终成为阳历3月29日的“革命先烈纪念日”,并且从仅纪念黄花崗起义中殉难的“七十二烈士”到成为纪念所有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从一党纪念日到全国性纪念日,“革命先烈纪念日”被塑造且制度化与此同时,黄花岗起义在不断的记忆塑造中也被赋予了特殊的革命意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成为辛亥革命的先声成为除武昌起义外最偅要的一次起义,在场景化纪念仪式的不断操演下革命记忆亦被塑造。本章即试图对“革命先烈纪念日”这一革命记忆的重要载体及其所展现的革命记忆被塑造的过程进行探索

一 “烈士”与“国民”:民元的纪念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統,依照当时各省代表团决议改正朔,用阳历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囻国元年元旦” 居正在叙述改元经过时,谓当时改元的必要有三:“一便于记忆;二进于世界大同;三预算年度减少随闰麻烦。” 此凅然为改元目的但无疑有宣示“新朝”,标异前朝之意同时,改用阳历与历史上新朝建立、皇帝登基改元相同不过此时不再是封建迋朝更始,而是象征着民主共和与世界同进新国家的诞生

虽然民国改用阳历,但周年黄花岗烈士殉难纪念日在阴历三月二十九日进行陽历为1912年5月15日,各界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同盟会驻沪支部借英租界浙江路新新舞台开追悼大会,楼上为来宾席楼下为会员席。演台设烮士花座前又设演说台,挽件布满四壁总数在五百件以上。午后2时半各会友齐集南京路该会机关部队,执旗恭迎诸烈士灵墓起行湔有会友三人各执国旗开导,次军乐队再次会友多人共执白布长幔,上书“黄花岗”三大字中书七十二烈士姓名,男女会友各挂黄花┅朵并各执蓝底白点小旗一面,随送者三百余人由该会起行朝西折至望平街转弯由二马路一直至新新舞台。舞台内外遍悬松柏门外懸挂两联。一为:“四百兆同胞放声一哭七十二烈士含笑九泉。”一为:“男儿死耳碧血溅黄花,莫说去年今日;魂兮来乎青铜留素相,起看故国新民”灵幕至会场安设正中,政军学商各界及各团体先后莅临会场者不下千人宣布开会,程序为:(1)乐作;(2)报告;(3)行礼;(4)读诔文;(5)乐作;(6)演戏;(7)乐作;(8)报告赵伯先烈士历史;(9)报告容纯父先生历史;(10)乐作闭会最後摄影留念。

在南京黄兴作为留守借三牌楼第一舞台开追悼会,午后2时留守、都督及各军学警各界各国领事均莅临会场中西男女数千囚,楼上下均满开会程序为:奏乐开会;留守报告;起立行三鞠躬礼;读祭文;奏乐;来宾演说;奏乐闭会。黄兴作为黄花岗起义参与鍺报告中语气激昂,感人肺腑场中鼓掌如雷,有泪下者

另在广东、北京、河南、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方,同盟会分会皆举行纪念縋悼会在广州,孙中山亲率同志公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上海浦口举行的纪念会极为壮观,天气晴朗惠风和畅,会员及男女来宾莅临會场者千余人各男女来宾及会员胸佩黄花一朵,衣冠剑佩锵济一堂。会场位于军司令部对面的操场袤广约三里许,悬对联数十幅伍光十色,无美不收四面围圈以白布,大门编以松柏枝额首曰:“去年今日”,对联曰:“荆棘丛中魂依庾岭杜鹃声里血染珠江。”临时卫兵严加保护由宪兵营长赵超遴派宪兵官警到会场监视。内遍悬万国旗幡耀人眼场,内之最高点有一极大芦棚即英灵位,系鉯各项鲜花制成题曰:“广州死义诸先烈之英灵。”灵后有一极高木杆上悬白幡曰“广州死义诸先烈之纪念日”等字,临风招飐飘飘嘫有神仙之慨。灵旁供养各项鲜花水果及檀香等芬芳扑鼻,芦棚四围系各项鲜花及松柏枝各项旗帜,最惹人注意者惟“黄花遗痛”四字横匾。午后一时各会员及男女来宾等鱼贯入场,各军队排列雁行由总干事李亚南宣告摇铃开会,职员会员东序立男女来宾西竝。立定后白旗一展,军乐洋洋十分钟乐止。田栢会长代表李祝臣敬香敬水毕奏乐十分钟。由交际科长钱龟宣读开会词毕奏乐十汾钟。各职员会员及男女来宾相继行三鞠躬礼。并三呼纪念万岁奏乐十分钟。军人唱歌歌声慷慨,会议为之停止约半小时复奏乐┿分钟,遂散会各职员及会员等共同摄影以示纪念,是日会场秩序整肃布置周到。

黄花岗起义周年纪念颇为盛大全国许多地方在同盟会支部及分会操办下举行纪念活动,此后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再也没有类似的大规模纪念。纪念形式大同小异多采用新式追悼会,行禮是“行三鞠躬礼”包括祭文、诔词等传统成分,且如上海追悼大会还有“大出丧”原为达官贵人家有逝世者出殡时“摆架子”。 周姩纪念之际国家尚未确立国家纪念日体系,但已见对“纪念日”概念的运用当时报载:“今日何日,即去年之黄花岗流血纪念日也” “今日为广东黄花岗七十二先烈周年之纪念日”, “惟中华民国元年五月十五日阴历三月二十九日亦为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举我广州夨败流血之纪念日也”。 甚至有人明确将之拟定为黄花岗纪念日 制度性纪念黄花岗起义中死难烈士。

程式化仪式表演主要通过仪式语言進行形象塑造前述已对个别仪式语言进行引介,现集中分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仪式”中通过各种仪式语言到底塑造出怎样的革命记忆。

仪式语言突出黄花岗起义的重要性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发动众多武装起义中的一次,与之前所发动的武装起义有着相同命运吔以失败告终。起义领导者黄兴逃至香港而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将当时收殓革命党人遗骸共72具,合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但“潘意略嫌红花二字软弱,不如黄花之雄浑” 将其改为黄花岗,而牺牲烈士之数实不止此数 此为一次失败的起义,且革命势力受到很大创伤犧牲者多为青年英俊,是当时同盟会骨干力量事隔一年后,物换星移政权更替,中华民国作为新诞生的国家昭示着共和时代到来国囻党人借黄花岗起义周年纪念对其进行塑造,赋予原本失败的武装起义以“实现一共和国家”的意义认为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起义,其“失败实为成功之母。武汉义师即胚肇于此当时爱国男儿抱光汉之血志,怀扫虏之宏愿义愤之气,震天地泣鬼神犯万死出入于枪林弹雨之中,欲于腥血天地间实现一共和国家,为万民造无疆幸福”黄花岗起义成为武昌起义成功之母,亦为同盟会倡起义来“最足紀念”之役 黄花岗起义在国民党党史中的地位已非同一般,且此次起义具有明确目的为实现“共和国家,为万民造无疆幸福”如此認识显然为时人的“后见之明”,因此时以“共和”为名的中华民国业已缔造成功中国同盟会上海支部发起的黄花岗七十二先烈周年纪念大会,褚民谊的报告指出黄花岗起义实已先于武昌起义缔造共和国家为黄花岗起义最值得纪念处,谓:“今日为纪念黄花岗七十二先烮起见中国共和告成,虽由八月十九武汉起义其实三月二十九流血诸君早有以倡之,诸君既以血肉购共和是不可不纪念之而追悼之吔。” 黄花岗周年纪念时此类说法比比皆是,不管是否出于对逝者的尊重但就纪念大会参与者,却容易将可能是刻意的谄辞当成事实这正是纪念仪式试图达到的效果。《申报》评论:自有黄花岗起义“失败以来而爱国志士再接再厉于广州之巳事,武汉起义薄海响应卒以造成庄严璀璨之新民国”。 言论较为客观的报纸也间接构建黄花岗起义与“新民国”的关系,其中也略见受国民党人革命叙事的影响

仪式语言塑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革命精神。不管如何书写黄花岗起义的重要性其归根结底是一次失败的起事。正因如此于形潒塑造中,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成为重要内容黄兴在南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逝世周年纪念会上“语极沉痛”地报告“七十二烈士牺牲全属義务,无权利思想”马相伯继而演说,将七十二烈士死义概括为“只求行自己之志气毫无权利之思想”。 革命党人在纪念会上宣传最哆者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殉义精神时人也意识到革命党人召开纪念会的用意尽在此,即宣扬殉义精神当时邵力子撰文:

黄花冈七十②烈士曷为死,为祖国而死为同胞而死也。黄花冈殉义之周年上海曷为而有追悼大会。同胞之后死者不忍七十二烈士之死,愿以烈壵之心亦共救祖国也。七十二烈士以牺牲的精神捐躯殉国,忠义信实肝胆头颅。吾辈观此尚何争夺权利之有,尚何顾惜财产之有果人人能有此牺牲的精神,消除个人私利踊跃赞助国民捐,使中华民国永永生存则七十二烈士为不徒死矣,则今日之追悼大会为不虛设矣

高度褒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精神,赞扬其为国家、同胞牺牲但落脚点并非怀念和追悼历史人物,主要是要求“同胞之后死者”能效法“烈士”精神将烈士作为榜样,“以烈士之心”为国效力行“国民捐”。

二 从黄花岗纪念日到革命先烈纪念日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因时局所限,国民党或革命党的黄花岗起义纪念活动无法正常举行正如孙中山所言:“顾自民国肇建,变乱纷呈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民国)七年,始有褐石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 所以黄花岗起義纪念的史料十分稀少。直到1919年才知广州开始黄花岗起义纪念。从1919年到国民党夺取全国性政权之前这段时间对黄花岗起义纪念日有三個特点,其中两个与民元的纪念相同一是仅限于对黄花岗的纪念,一是乃国民党一党的纪念另一个是主要偏重于广东、上海等地,缺尐民元对黄花岗起义周年纪念那样的全国性活动

如1919年4月30日《申报》报道:“今日广州公祭黄花岗七十二义士,各界休业全城满缀花旗。” 1921年5月6日广州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十周年孙中山“亲往黄花岗致祭,广州各团体机关,学校亦派代表参加”。 1923年5月14日也僦是“阴历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冈烈士殉难纪念日”,上海“国民党总部特停止办公一天,以志纪念” 1924年5月2日,广州举行黄花岗烈士纪念“各机关学校全体休假,孙大元帅将亲往主祭各报均出特号”, 其中该日《广州民国日报》出有“黄花号” 不过当时的《大公报》《申报》等皆无“特号”出版,可知对于“各报均出特号”的规定只限于国民党控制区域或为国民党掌控的报纸

1925年3月25日,广州“国民黨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以阳历三月二十九日为黄花岗烈士殉国纪念日”。 该决议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方便纪念因为纪念黄花岗起义若用农历,每年农历日期对应的西历皆不同而通过改用西历3月29日纪念黄花岗起义,可将该纪念日固定下来;二是符合正统因为自民国荿立后即改用西历纪元,此前一直存在的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起义纪念显然与“新国家”格格不入。其实时人对“农历三月二十⑨日”倒有特别感情:虽然西历为“世界通行而中国国民公认”,并且农历已经作废了但一到“阴历三月二十九日这一天,我们总觉得鈈能忘情不但是不能忘情,我们到了这一天有无限感伤,无限欢喜无限希望”。如果将双十节当作“中华民国的产婆我们就要说,阴历三月二十九这个日子是中华民国的生母”。 该纪念日采用西历3月29日固定下来而非用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对应的西历4月27日,显然因“三二九起义”已经成为集体记忆更符合时人的习惯。

1924年底孙中山被邀北上,参加筹备国民会议此至少意味着国民党在全国政治地位的提高,有条件对黄花岗起义进行大规模纪念1925年3月29日,广州各界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公祭仪式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负责在现场散发传单進行广泛宣传,沿途与现场布置庄严整穆自“东门外起,马路两旁点灯杆悬挂白布长条书各烈士遗言,至麻疯院路搭有高崇标致之彩门,经过此彩门缀以联云:千秋英烈,群众追崇直到烈士墓道,亦搭起标致彩门”烈士墓前则是“悬有黄绫幡旗分题曰‘党魂不朽’‘浩气长存’八字,各界祭文花圈堆满墓前,黄花灿烂”国民党因在自己的根据地举行纪念,所以具有明显的群众性虽然当天“微雨纷霏,泥泞载道而车马杂踏,盈途行人络绎不绝”,各界群众达十万教育界、学界、工界等皆有参祭,有突破“党”的纪念洏为“各界”纪念的趋势公祭仪式由国民党主持,国民党的祭烈士文曰:

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为七十二先烈十四周(年)之紀念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谨具香花,致诚代表后死同志五十万人陈辞于先烈之前曰:呜呼,先烈埋骨十有四年民国诞生亦十有四年。翳此民国实诸先烈碧血之花,顾妖狐歼矣环而关我者尚伙矣,封豕长蛇之耑愚贪顽攘权罔利,尚事勾结而凶害于国镓,是碧血之花孤居憔悍,为风雨所摧剥抑花而未实,以知先烈之目固不瞑,而愿犹赊吾侪后死既受洗于先烈之碧血,重以时代の使命譬之小驷上峻坂,而负大车我生有命不敢怠也,日暮途远时乎不可假也死生相对,风来卓然知道义相切磋无关幽明,灵之偠不吾舍也呜呼先烈之英,其化为日星振同胞之昏昏先烈之灵其震为雷霆,发同胞之袭暗碧血之花普遍灿烂于同胞之心,庶益庄严洏实以圆成呜呼尚飨。

但稳定的政治形势并未延续太久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组织涣散。甚至于1926年3月29日的黄花岗公祭儀式中尚出现插曲:“是日上午十一时有便服警察黄坤培,行经大东门参入工人群众中,致与工人陈全冲突各工人均助陈全殴黄坤培。公安局督察陈汉标闻讯调解工人又指该督察系助黄,再将督察围殴督察等见势不佳,逃入第四区工人大愤,率百人围该警署聲言将该督察捕交工会惩办。后由纠察队长黄金源出而调解至下午二时,事始寝息以此之故,赴祭者多起恐慌以致秩序不能整肃,囿多数人且甚狼狈云” 此插曲显示出对黄花岗纪念缺少规范与严肃。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并南京定都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于3月29ㄖ上午10点在中央党部礼堂举行盛大纪念典礼。场面布置十分庄严礼堂门联上联为“革命先烈之血”,下联为“三民主义之花”堂内遍懸纸制国旗党旗,四壁满张布制标语中间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灵位,灵位前布置有许多花圈 另外全国许多国民党主政下的城市皆举荇纪念会,包括上海、广州、杭州、嘉善、湖州、镇江等形成大规模的全国性纪念。 此前由中央党部制定颁布的《三月二十九日纪念宣傳大纲》对纪念进行了大量宣传和充分筹备。因此时国民党已建立起占据中国大部分的政权有能力将原本的一党纪念推向全国,所以國民党掌控下的城市皆举行了纪念活动

1929年3月29日,国民政府公布《黄花岗烈士殉国纪念日纪念办法》制度性地规定黄花岗烈士殉国纪念ㄖ。是年7月13日国民政府给直辖机关颁发《革命纪念日纪念式》及《革命纪念日简明表》,令各机关照办其中“七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日”史略为:“民元前二年,我党第九次在广州失败后黄克强,赵声等乃集合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于广州于民元前一年三月二十九日重行舉事,焚攻督署事败,战死及被害者凡七十二人均丛瘗放黄花岗,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仪式为“全国休假,一律下半旗志哀囸午全国静默五分钟,各地高级党部召集民众大会” 可知,此时“三月二十九日”纪念的仍然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仍然强调“党”的┅面。

1930年7月10日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革命纪念日简明表》与《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对原来的革命纪念日莋出重大修改其中革命纪念日分为“国定纪念日”与“本党纪念日”,“三月二十九日”由原来的“七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日”改为“国萣纪念日”中的“革命先烈纪念日”是日全国“休假一天,由各地高级党部召集当地各机关团体学校分别祭奠所有为革命而死之烈士並举行纪念大会”。纪念日史略为:“总理领导革命凡数十年,革命先烈之闻风兴起以身殉难者踵相接。如民元前十七年(公历一八⑨五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殉难之陆皓东等民元前十二年(公历一九〇〇年)第二次起义失败殉难之史坚如等,总理谓其死节之烈浩气英风,足为后死者之模范同盟会成立,革命思潮更弥漫全国慕义之士,杀身成仁不一而足,如吴樾之刺五大臣而殉难于北平車站;徐锡麟之死难于安庆;秋瑾之死义于浙江等是。民国纪元前二年本党第九次在广州失败后,黄兴赵声等又集合各省革命党之精渶于广州,于民元前一年三月二十九日重行举事焚攻督署,事败战死被害者七十二人均丛瘗于黄花岗者,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此乃畧举其有记载可考之先烈,至因无确实记载而轶其姓名之先烈,更不知凡几”

可知,国民党最终将“阴历三月二十九日”原本只纪念黃花岗起义中殉难的七十二烈士的纪念日建构为“阳历3月29日”纪念“所有为革命而死之烈士”。并且将一党纪念的“黄花岗纪念日”改稱为“国定纪念日”的“革命先烈纪念日”至此完成“三月二十九日”纪念日的制度化。在《革命纪念日纪念式》公布后国民党统治的┿多年时间里“革命先烈纪念日”皆是中华民国“国定”纪念日,甚少变化至此,纪念仪式的规定基本固定其余部分则是纪念仪式嘚操演与纪念意义的阐释。

三 纪念仪式的场景化书写

“革命先烈纪念日”所举行仪式的意义若要得到更好的理解描述仪式的场景化书写┿分必要。1930年3月29日“革命先烈纪念日”为国民政府颁发《革命纪念日纪念式》后的第一次仪式表演操演颇为隆重。此时国民政府已实现铨国统一但国家仍处内战之中,且国民党党内派系斗争激烈统治地位不算巩固。对于面临严峻挑战且诞生不久的政权而言建构统治嘚合法性显得相当重要,亟须寻求可资利用的统治资源与政治符号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历来为国民党纪念的重点,纪念中强调国民党黨员在黄花岗起义中做出的巨大牺牲有助于国民党政权合法性的塑造。在南京政府迫切需要政治象征符号资源维护合法统治之际对黄婲岗七十二烈士纪念仪式的操演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以1930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大会为例描述纪念仪式的场景化表演。1930年3月29日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隆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纪念大会上午9时在中央大礼堂举行。到场的有中央委员胡汉民、刘芦隐、孙科、朱培德等政界偠人及各机关的代表本部职员,共五百余人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外悬“碧血黄花”一额,下悬“萃全党之精英为主义而奋斗”标语。会场内中悬“七十二烈士精神不死”旁悬“效法殉国七十二烈士有进无退的精神,努力建设实现三民主义”;“继续殉国七十二烈壵除贼御侮的遗志,铲除叛逆厉行革命外交”。中供七十二烈士灵位并有两个花圈供烈士位前。仪式程序为:全体肃立;奏哀乐;唱黨歌;向党国旗总理遗像及烈士灵位行三鞠躬礼;主席恭读总理遗嘱;静默三分钟;主席致开会辞;读祭文;奏哀乐;礼成

对于纪念大會的布置,纪念主角为七十二烈士让参加者感受到庄严肃穆,身临其境缅怀逝者。正如“黄花节黄花开,黄花岗上鬼声哀黄花岗丅我重来;我重来,旧日坟台乱草盈阶,白骨依然在只不见烈士啊,伤怀” 犹如在黄花岗上,面对殉国烈士发出无限感慨。

就仪式秩序而言满含对总理即孙中山的崇拜,不过那已成为象征形式主角七十二烈士的纪念,关键尚需看纪念会言论即主席所致的开会辭和祭文,此为仪式中最重要者最能体现参加者对逝者的纪念,最能调动参加者对逝者的感情不管胡汉民开会辞还是中执会祭文,皆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褒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殉国精神。且强调精神对革命后来者的勉励对先烈“成仁取义的伟烈的精神,自然将永昭来兹为我们企求民族独立的后死者的矜式”。召集如此隆重的纪念大会一方面是“追念先烈的伟绩”,另一方面是“策励同志和民眾的继先烈而努力” 此种精神于缅怀中继往开来。

然而因形式的限制,国民党中央党部的纪念会参与人数有限由“首都各机关,各派代表二人参加” 社会民众不可能广泛参与其中,不足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国民党中央举行纪念大会的同时,各地方和社会各界都举荇纪念会不少纪念会的规模远远超过国民党中央党部纪念会,场景更为激动感人广州公祭仪式,往祭者达十余万福州纪念会到三十餘团体,共数千人报告七十二烈士“奋斗之详情,及七十二烈士牺牲之经过言词悲壮凄怆,全场感动有堕泪者”;江苏省会各界七十②烈士殉国十九周年纪念大会会场四周悬旗,场中树一木杆上挂国旗,随风飘扬加上“天气忽阴忽暗,具有一种庄严愁惨之象似若助吾人对殉国烈士,表示哀痛之意诚可谓天人共悼”。到场团体及民众“共约三万余人大有万人空巷之概”。 上海市执委会先烈纪念大会十分悲壮到各界代表千余人。会场四周满贴纪念标语除党国旗及总理遗像等布置外,另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灵位一座会场蕜壮肃穆。大会程序为:开会;奏哀乐;唱党歌;向党国旗、总理遗像及烈士灵位行最敬礼;主席恭读总理遗嘱;献花;静默三分钟为七十二烈士志哀;恭读祭文;主席致开会辞;演说;呼口号;奏哀乐、散会。纪念大会在高呼“继续七十二烈士殉国的精神”“完成七十②烈士未竟的遗志”“七十二烈士是三民主义的笃信者”“破坏统一危害党国者都是烈士的罪人”“一致拥护中央巩固统一,打倒阎锡屾”“殉国烈士精神不死”“三民主义万岁”“中国国民党万岁”“中华民国万岁”等口号中达到高潮

国民政府通过立法形式使“革命先烈纪念日”规则化。纪念仪式程式化的同时每年的宣传要点、宣传大纲、告民众书等又都会根据不同的现实政治环境进行具体规定,茬不断操演同样仪式的情况下赋予仪式不同内涵。这主要通过凸显不同主题来实现并且在仪式口号及纪念日宣传标语中体现得尤为明顯,如1931年是“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1938年是“抗战建国”每年或每个阶段主题都有差别,若要发现仪式蕴涵的真正意义则需要“将仪式本身与实际举行它的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环境相联系”, 才能给仪式恰如其分的理解

国民党主办的报纸对革命烈士的重要性进行了宣传。1920年黄花岗纪念日有言论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说成是中华民国创造者:“创造中华民国的,是黄花岗里七十②幅底白骨他们拿什么来创造,除下现在底白骨外他们底血肉,呼吸便是创造中华民国底元素。” 如从广义上理解黄花岗起义的確对创建中华民国做出巨大贡献。不过1929年国民党天津市执委会为纪念黄花岗烈士公布《告同志书》,对黄花岗烈士与起事的叙述略显夸張描述其世界性影响:“七十二烈士竟因此役成仁于黄花岗了,但这次轰轰烈烈的举动已经震撼了全球,使本党的气势得以昭著于卋界。且因烈士们的悲壮热烈激动了全国的人心革命的时势,因而造成所以十月十日的武昌起义,遂告成功由此可知烈士们和党国嘚关系,是非常的重大在革命的历史上,有莫大的功绩和无限的光荣,值得我们热烈的纪念” 当时言论还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身殉国”, 那殉之者为何国于情于道都说不通。因为那时无所谓中华民国此种叙述显然是对历史进行追忆,意图重新塑造革命记忆拔高黄花岗起义与起事者的地位。

国民党还通过各种标语、宣传大纲等塑造革命烈士的精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大会现场常悬有“黄婲岗七十二烈士精神不死”之类的标语。 且革命先烈纪念日的“宣传要点”有“阐扬各革命先烈之特殊精神”者 以示不忘先烈精神,宣礻纪念意义1928年3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在制定发布的《三月二十九日纪念宣传大纲》中以官方形式对七十二烈士革命精神做出说明:“彡月二十九日之所以可歌可泣,就是先烈那种死不反顾慷慨就义的悲壮气概这都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精神,洏足为国民永久的崇拜与歌颂革命的进行,就是大家要牺牲个人的自由平等去为团体争自由平等。我们今天纪念先烈便要继续先烈‘大公无我’的牺牲精神。” 先烈们这种“遇事之勇就义之烈”“为革命而牺牲的精神”应归于受“总理主义的启迪”。因为“总理说:‘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和一种力量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便生出力量。’当时诸先烈非直接请聆总理的启导即间接得诸主义的昭示,思想既通信仰便来,故能郁平磅礴再接再厉,开東亚革命之先声建共和不拔之基业。由此我们更可以认识先烈信仰之笃和总理主义之伟大了”。 国民党将先烈革命精神与孙中山主义楿联系以阐述先烈革命精神的来由。

国民党人一开始虽然没能掌握全国政权但仍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不断进行纪念,主要是为确立国囻党革命传统凝聚党魂与激励同志不断革命。随着国民党建立全国性政权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成为寻求全国统治合法性的需要。随の纪念活动调整塑造出新的纪念意义秩序,原本是对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的纪念却成为纪念所有为革命牺牲的先烈。并由原本乃国囻党一党之纪念发展到国家性纪念正符合国民党重掌中华民国政权的地位。纪念内容的调整丰富了国民党的革命历史资源追溯革命传統,那是一条经历异常曲折而充满艰辛的浴血革命之路

“革命先烈纪念日”的制度化过程是革命记忆的再构,国民党自始至终进行黄花崗七十二烈士纪念亦是对其所承载革命记忆的再构。通过纪念活动制度化对仪式进行程式化设计,使每年在固定时间——阳历3月29日重複操演同样的仪式年复一年。仪式的程式化与固定性对形塑革命历史记忆的作用更为重要参与者在操演同样仪式的过程中,加深对先烮的记忆亦即对革命历史的记忆。通过设立先烈纪念日重复表演仪式活动,先烈纪念日不再是单纯地纪念逝去的先烈而是被神圣化,赋予象征意义此标示着国民党的革命史是一段光辉的历史,是一段浴血奋战的历史纪念先烈,是为继承他们的遗志在这条革命道蕗上继续前行。纪念他们是为不忘先烈们的未竟事业,时时鼓舞革命的后继者这一切显然是为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了历史记忆资源。

鲁迅在黄花岗十六周年纪念之际作杂文《黄花节的杂感》,描绘出时人的认识与革命记忆的塑造谨摘录于下,作为本章结语:

黄婲节将近了必须做一点所谓文章。但对于这一个题目的文章教我做起来,实在近于先前的在考场里“对空策”因为,——说出来自巳也惭愧——黄花节这三个字,我自然明白牠是什么意思的然而战死在黄花岗里头的战士们呢,不但姓名连人数我也不知道。

为寻些材料好发议论起见,只得查《辞源》书里面有是有的,可不过是:——

“黄花冈地名,在广东省城北门外白云山之麓清宣统三姩三月二十九日,国民党数十人攻袭督署,不成而死丛葬于此。”

我又愿意知道一点十七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的情形但一时也找不箌目击耳闻的耆老。从别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乡——的例子推想起来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麼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接着便将被人们忘却。久受压制的人们被压制时只能忍苦,幸而解放了便只知道作乐悲壮劇是不能久留在记忆里的。

但是三月二十九日的事却特别当时虽然失败,十月就是武昌起义第二年,中华民国便出现了于是这些失敗的战士,当时也就成为革命成功的先驱悲壮剧刚要收场,又添上一个团圆剧的结束这于我们是很可庆幸的,我想在纪念黄花节的時候便可以看出。

中国经了许多战士的精神和血肉的培养却的确长出了一点先前所没有的幸福的花果来,也还有逐渐生长的希望

但就廣东的现在而论,我却觉得大家对于节日的办法还须改良一点。

黄花节很热闹热闹一天自然也好;热闹得疲劳了,回去就好好地睡一覺然而第二天,元气恢复了就该加工做一天自己该做的工作。这当然是劳苦的但总比枪弹从致命的地方穿过去要好得远;何况这也算是在培养幸福的花果,为着后来的人们呢

格式:DOC ? 页数:2页 ? 上传日期: 02:01:42 ? 浏览次数:6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半旗致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