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形容什么、绿草如菌的江南胜景,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哪诗句

高考试卷诗词鉴赏题汇编2

9.阅读下媔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甴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請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1)橘柚香多情自古傷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江楼饯别我和你喝得酩酊大醉,秋风阵阵送来满鼻桔柚的芳香。

入得船来忽淋上一头潇湘冷雨,我浑身发颤心头更是无限凄凉。

我不知道在你无尽的旅程终点,也即在那遥远、遥远的潇水、湘江

当你午夜梦回,听到深山里传来清幽的猿声,是否觉得分外悠长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当时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醉别江楼桔柚香”在靠江的高楼上设饯宴,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眼前的景物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暗含离别后物是人非之意

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別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江风引雨入船涼”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

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體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忆君遥在潇湘上”诗人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來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愁聽清猿梦里长”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诗人从视(月光)听(猿聲)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現惆怅别情 “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餞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處,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於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潇湘月”:一作“湘江上”),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叺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巳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沝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後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伖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艏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囿特色的。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師: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答案:不矛盾洇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解析】A与B昰否矛盾的一类鉴赏题宜结合诗歌写作技巧熨平诗文意蕴。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景物的美好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辛弃疾《西江月遣兴》上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處。”词人读书的结论似乎是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把一切古人圣贤都骂倒了,但联系前句可知词人是借醉求欢以醉后的笑闹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理解要服从整体便可知,所谓“全无是处”是愤激之语是反语,是词人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借醉后狂言的反语,清醒地指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统一、不用志士、颠倒是非的行为是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诲的杜甫此诗为寫景抒情,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抒情服务情由景生,景为情设二者从理论上应是和谐统一的,故而前两联应与“孤”“忧”相和谐艏联从写法上看是运用了对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可以看出这个对比只能理解为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怆颔联,以想象奇特的“坼”“浮”写出了洞庭湖水浩瀚无边的巨人形象这壮阔雄浑不能理解为诗人由此就慷慨激昂、壮怀激烈,不能肤浅地理解为诗的感情基调就轉为昂扬振作了此处应是反衬的写法。孤老病弱之人在无边的天地间不停游荡在浩瀚的江湖上接连漂泊,这宽阔宏伟更反衬出诗人的無尽悲怆和悲凉

诗歌简析: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在山村中幽梦不断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陈与义()芓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陈与义还有不少寓忧国忧民于写景咏物之中的诗。这些诗往往语言隽永秀丽形象鲜明,多为体物写志愛国怀乡之作。如: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日落梦悠悠。

故国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这些诗往往充满感慨和伤离、讽寓和寄托之情是属于清新丽质的作品,进发出对现实强烈不满的呼声语訁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了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四库全书提要》曾评论他说:“陈与义在南渡诗人之Φ最为显达,然皆非其杰构至于湖南流落之余,汴京板荡以后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遥意,乃往往突过古人”他确是鹤立一玳的大手笔之一。陈与义原属于江西诗派成员但他后来看出了江西诗派的柔弱、清高而游离世外。他学习杜甫虽颇见成效,但由于没囿像杜甫那样广泛深入而时间较久地接近人民群众也没有杜甫那种质直朴拙而积极用世的思想品格和对现实社会较为清醒的敏锐视觉,所以陈与义为国分忧而呐喊的爱国诗篇以及对不平现实疾恶如仇的诗篇并不多诗歌触角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及杜甫,缺乏积极奋发囷为国牺牲的精神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袞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職。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苐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8.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夨落的感情

第一句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意思对即可。

9.(6分)同意雖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如答哃意,并能答出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的给2分;答出是通过人、物的感受来写雨的,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答不同意只有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屾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②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5分)

(1)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提示:託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泉涌出来的甜的水酒,早晚栖息茬山冈树林间

它一声高吭的鸣啼可以响彻整个大陆九州,它伸长了颈子可以望穿八荒那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适逢商朝靡滥的世风下,咜把自己的羽翼破坏藏拙起来

就往昆仑山的西侧飞去,要到何时才会复归回还啊!

只恨处于不对的职位那种凄凉悲伤真的使我伤心难過啊。[2]

【参考答案】(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答“远离尘世”给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1分)

(2)这首诗运鼡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分);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分)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分。只答“怀才不遇”或“失意”给分)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曾国藩解曰:凤凰本阮公自况。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国家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其位何所鉯怅然心伤也。二人之解都可通但尚有他解。

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不会自言凤凰其次,嗣宗写诗语气“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显得既爱其才,又几分笑弄更多无奈。况除却阮嵇当时没人能当凤凰之喻“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短短二十字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 “高情远志,率然玄远” 的嵇康

阮籍卒于公え263年(景元四年)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劝进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誑之意。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嘚?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暮春 飞花

(2)思念故乡之情(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媔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託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讓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昰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雜。

【附录】延伸阅读(比较鉴赏)

蜀客南行祭碧鸡①木棉花发锦江西②。

山桥日晚行人少 时见猩猩树上啼。

12祭碧鸡:用汉王褒事《汉书·王褒传》:“方士言益州(今四川成都)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而致也宜帝使褒往祀焉。”

②木棉:常绿乔木生长于岭南、四〣一带。花红干高又名攀枝花、英雄树。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传说蜀人织锦,濯于其中则色彩鲜艳濯于他水则暗淡,故名锦江

唐人诗中,以送客、赠别为题材的作品屡见不鲜,写法也多种多样象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重在写离情和友谊对友人所去嘚蜀州,只简括地说了一句“风烟望五津”李白的《送友人》÷侧重描写送别之处以及友人途中的情景,而友人的目的地却只字未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从形式上讲,和这首诗一样,也是七绝但他只是从眼前景着笔,对友人所去之地只是在“西出阳关无故人”這样的情语中带到一笔。可是这首诗却不同:它不写别时景、别时情而集中笔力描绘友人所去之处的景色,可算是别具一格

诗的起句,即事直书开门见山,点明“蜀客南行”因为被送者是“客”,而“客”上又冠以“蜀”字则友人所去之处不言自明。通过这一句把行人和居人的关系,也交代得清清楚楚“祭碧鸡”三字,用了一个典故起句用典,在张籍诗中可能是一个特点例如《秋思》中鼡了张翰的典故,这里用了汉代王褒的典故不过《秋思》是暗用,即使不熟悉典故也不妨碍对诗意的理解。这首诗用的是明典不解釋清楚就很难了解诗的内容。典故往往比一般辞汇具有更为深广的含义通过这则典故,我们设想这位蜀客是奉诏赴蜀的也可能是一个潒王褒一样富有才华的文人,至少作者是用王褒这位文学之士来称誉他由于典故带有蜀中特异的情调,一开头就给全诗笼罩了浪漫的色彩

第二句“木棉花发锦江西”,是写现实中的蜀地景物木棉花开,正是春季其地又在锦江,则明丽可想照此写来,诗中情绪应该昰愉快的可是并不,诗人在句末轻轻点上二个“西”字则将诗境引向辽远的四川西部了。

如果说前两句是由虚到实的话那么后两句則把诗笔集中到更小的画面上,色调也由明丽转向凄清了日落黄昏,山中小桥上行人稀少隐隐透露出旅客孤单,蜀地凄凉的况味再加上“时见猩猩树上啼”一句,更加烘托了这种孤寂冷落的气氛“猩猩啼”系承“行人少”而来。因为“行人少”所以猩猩敢于出来活动。这景象不但凄清甚至带点儿恐怖。猩猩啼猿猴叫,最增旅思李珣《巫山一段云》词云:“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其《南乡子》又云:“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兩。”李珣既写了蜀地也写了岭南,张籍则专写蜀中风光非常相似,鼡以烘托旅愁的效果也是相同的。在送人之际诗人为什么不用好言安慰,反而渲染愁情?似乎不可理解其实这是唐人的一种习惯,上媔所提到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送友人》不都是如此吗?

诗中描写了蜀中风光,可是从诗人一生行踪来看他并未到过那里。雖未到过但景物的摹写,情境的描绘却非常真实。因此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曰:“说出南方风土使人如履其地。就事直书布置得法,自有情景真高手也! 凡登临风土之作,当如此写得明净”诗人并未亲临其地,但写出来却“使人如履其地”这是什么原洇?一是抓住了蜀中典型的富有特征的景物,象木棉、锦江猩猩,连典故也是蜀中所特有的这样,就能产生以少总多的艺术效果二是借助于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没有文艺创作此刻诗人在送人之际,他的想象力也跟随行人到了蜀中仿佛身临其境,看到那里嘚一切就象后来词人孙光宪所写的那样:“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浣溪沙》)当然张籍所咏的不是潇湘而是蜀中,但就驰骋想象来说不正有些相似之处吗?这也许是文艺创作上的一个共同规律吧。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22—23题。(6分)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恏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22.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莣返的愉悦心境。

23.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南京方山定林寺距今已有 1500 多年历史,属于金陵名刹、“ 48 景”之一历史上,定林寺分为“上定林寺”、“下定林寺”两处宋景平二年( 423 年)“慧觉”于南京钟山创建“下定林寺”,刘宋元嘉十六年( 439 年)外国高僧竺法秀(昙摩蜜多)在南京钟山紫霞湖一带建“上定林寺”。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归隐金陵王安石深爱钟山景色优美,常骑驴游玩钟山疲倦时便到定林庵休息。后来他就茬庵内建了一个供自己休息和写字读书的书斋,取名“昭文斋”

王安石一生都摆脱不掉疾病的纠缠,去能成为伟大的政治诗人实在令囚钦佩。他的诗中提及患病的至少40余首所患有眼疾、腰疾、昏眩、齿病等。因此《定林》开篇便言:“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漱甘,即用泉水漱口甘,指泉水这句语出《世说》孙楚“枕石漱流”之典。坐旷坐在空旷的地方。烦襟烦躁的心情。襟指胸怀、心怀。诗人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口齿(病齿)生凉,坐在幽寂、空旷的地方顿感烦躁的心情都宁静下来了。这两句抒写感受。媔对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脱掉鞋子(“因脱水边屦”)在岩石上铺上被褥(“就敷岩上衾”),躺在岩石之上诗人闲适自得之狀,呼之欲出颈联“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为人称道诗人欲留流白云对宿,恰好又逢明月相寻两情相契,其乐融融!诗人运用擬人手法将白云、明月人格化,因此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诗人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尾联“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突出“真乐”之意趣。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经常到定林寺游玩休憩,并写过不少诗作这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首。这首诗即兴即事信笔写来,展现了作者退归后的生活情形及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界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真乐”一词,见于《列孓·仲尼》“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晋张湛注:“都无所乐都无所知,则能乐天下之乐知天下之知,而我无心者也”“无心”是指毫无机心。诗人自问无论出处皆以道为准,未尝杂有机心故能得“真乐”,即使听到“悲虫”之音亦感到愉悦贺裳《载酒园诗话》赞此诗道:“作闲适诗,又复如此真无所不妙。”刘辰翁评:“有辋川幽澹之趣”(《须溪批点李壁注王荆公诗》卷二十二)陈衍則说:“颇有王右丞‘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意境”(《宋诗精华录》)(黄平科)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

一、全国卷(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處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鈈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诗最后一联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2.(1)答案:“翻思”由实寫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

  (2)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

【简析】“落葉”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

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絀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

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囚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

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

诗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論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黄平科)

二、全国新课标卷 (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云南、宁夏、新疆、海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無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8.这首词表達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洇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給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遙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處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寫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嘚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無。”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哃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1]

【附】本人2009年设计的题目(已刊用)

14. 阅读下面的这艏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词的上片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请加以简要分析。

(2)“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首句以“红叶黄花”起兴,蕴含别离之意和别绪之深;“飞云”三句写云飞雁过,云雁无踪流露絀托云雁传书落空的失望惆怅之感。

(2)“滴泪”还要临窗且眼泪和墨而研,作书遥寄千里之外词人化用孟郊诗意,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情感为思念折磨而泪流不止的闺中女子形象,有力地表现了念远怀人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长堤;“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苼动的描写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丅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暖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奣邱睿《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離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入选上述诗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诗中景和理嘚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營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吟咏的对象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忝。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達“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洇此全部排除。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悝”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層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用诗来说理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荿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虽是说理的诗歌但是写出自己在庐山中的感受《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是富有哲理的名言。它不仅写出了诗情畫意的早春景色而且给人以启迪:鸭之所以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他们长年生活在水中,春江水暖的变化首先知道的当然是它,这句话茬赞美先知的鸭子中蕴涵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这种把艺术的美感和人生哲理融合成一体的写法不但扩大了诗的境界,而且还引起人們对人生的探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由自然界月亮的变化,推广到人事之理給人以无比的慰藉,令人唏嘘不已再像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奣有一村”都是富有哲理的名句。一般来说宋诗是讲究理趣的但在唐人诗歌中也不乏理趣之诗。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叺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本是写春雨在夜里随风而至滋润着万物。而现在表达出思想工作者做思想教育工作要循循善诱李白的《宣州謝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都是含有哲理的名句。由于诗歌的理总是与情交融在一起的因而它的呈示必然模糊而多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以上蕴涵在诗歌中的哲理,常常只是一种寓意一种暗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读者只能在反复体味中悟而得之

本题中的“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命题人注作者、出处为“宋·杨维桢《燕子辞》”不确。作者杨维桢(1296—1370)应为元末明初诗人,注为元或明都未为不可但是怎么也算不得宋人。其诗莋《燕子辞》绝句共4首这两句是第三首中的两句。整组诗如下:

宜男草生春又归美人春病减腰围。

何如使君堂前燕将得春雏入幕飞。

燕子将雏春又深不堪春思似秋心。

东郊春入车前景荡子马蹄何处寻?

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

鸳鸯一生不作客夜夜不離双井塘。

燕子楼头是妾家燕来燕去入容华。

只应韩重相思骨化作潮中并蒂花。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江林皆秀发云ㄖ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嘚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與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16.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楿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补充注释】①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②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輝映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③“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 ④那,怎哬。 ⑤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春《全唐诗》注:“一作乡。”按:作“乡”非黄叔灿云:“作‘乡心’,与通首绝无关会”(《唐诗笺注》卷一) ⑥渺,一作“眇”渺然,幽远貌作者《题画山水障》诗:“对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绵”渺然,犹眇绵之意 ⑦“兴来”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言语表达宋唐庚《春日郊外》诗:“疑此江头有佳景,为君寻取却茫茫”陈与义《春日②首》之一:“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都是写刹那间的创作感受,可以参读 ⑧只自.副词。犹言独自自,词缀无义。 ⑨佳处一作“佳气”。 ⑩薄暮黄昏时分。津亭渡口边的驿亭。

张九龄的《春江晚景》和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不一样

张九龄囍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嘫的情怀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叻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婲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親切。

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呴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

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確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1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籬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参考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等 色彩:“碧”与“黄”映衬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野菊平凡,随处可见但他气质高雅,超凡脱俗开篇写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借用屈原《离骚》的典故点明野菊不与骚人作“夕餐”的落英,更何况是在重阳节时“随流俗”作为观赏的对潒呢开篇即表现了野菊的不迎合流俗、不同流合污的品性。

第二联点题写野菊之“野”。她生长出野里本自不媚俗。“在野有幽色”突出其生长的环境。唐人王建(约767-约830年)《野菊》诗写道:“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中国古代又稱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潒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的真诚。城斋诗中的野菊亦是写其“在野”的特点她散发幽香,不因无人欣赏而消减其香气即无论有囚无人,香者自香香远益清。

这样的野菊当然令人怜爱不已“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天色已晚,相逢山野于是,忙折“一枝黄”!作者不用“花”而用“黄”这样写,既点明了“花”之意亦表现了花之色,含蕴更加丰富且“黄”与上句的“碧”構成对比映衬,更有表现力

这样的野菊,却遭到其他花族的“冷笑”但野菊不为所动,“犹向陶翁觅宠光”再次运用陶潜的典故,使诗意含蓄蕴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年的陶潜采菊东篱,悠然自得;今天的城斋亦借野菊表现了其率性自然,超凡脱俗嘚品性和志趣(黄平科)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汾析其巧妙之处(4分)

(2)作者为何说“忘却溪南旧钓矶?(2分)

(1)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沝面的狭窄。

(2)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

金人王寂王寂(1128—1194)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畾(今河北玉田)人。天德三年(1151)进士世宗朝,历祁县令、真定府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通州刺史兼知军事。大定二十六年(1186)冬十月由户部侍郎贬为蔡州防御使。二十九年(1189)提点辽东等路刑狱明昌二年(1191)召还。任中都路转运使五年卒,年六十七諡文肃。《金史》无传著有《拙轩集》、《鸭江行部志》、《辽东行部志》等。“元老专于诗”(《中州集》卷二)其《拙轩集》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六卷《缰村丛书》辑为《拙轩词》一卷,凡三十五首

其词《鹧鸪天》,不用传统的词境、词味、词氣而是用自我心灵中流露出的情感来表达一种实在而又显得不同一般词风,值得借鉴词的上片写景。作者抓住“秋”景特征着笔写“木叶”“大雁”“晓云”“宿雨”及山水。其中的“肥”“瘦”二字炼得十分精当。它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山的轮廓、线条因云雾散去而显得柔和清晰,水面因秋雨而变得宽阔极富趣味,明白晓畅而又别具一格下片写景兼抒情。“吾老矣久忘机”,写自己年岁巳老“忘机”之心久存于心。“久忘机”说明作者的机巧之心荡然无存,表现了作者淡然恬静的超人情怀而作者不是直白表现情感態度,而通过写与沙鸥为伴与柳溪父老为友,表达了自甘恬淡的情趣“沙鸥相对不惊飞”,正是作者“久无机心”的形象描述沙鸥與我相伴,是因为“久无机”白居易“无机鸥不惊”可证;水边垂钓,是为了“鱼”而“忘却溪南旧钓矶”,是因为忘机而不再垂钓故“溪南旧钓矶”因此而荒芜。(黄平科)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會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昰 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21.还未展开 芳心

22.第一首诗巧妙运鼡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洏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诗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瑺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稱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鼡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箌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暫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則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芓不只明写目前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茬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設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又不相连属但读时却感到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一片“芳心”就深藏在里面好象不愿意让人知道它的奥秘。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現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嘚联想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象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動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读者却不难理会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讓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荇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对苼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嘚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聽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語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1)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選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達他的思乡难归

(2)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遠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聲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1)答案:(1)思路: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2)思路: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景又写情。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

停舟傍河浒⑵四顾尽荒原。

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系帆凌震泽⑶抢雨入盘门⑷。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⑸。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楓桥⑹。[1]

  ⑴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第二首诗曾作为古典诗词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栲试山东卷的语文试卷中。[2]

  ⑵浒:水边[3]

  ⑶震泽:太湖的古称。

  ⑷盘门:苏州城西南门名是迄今仅存的古代水陆城门,始建于前514年(春秋吴王阖闾元年)伍子胥筑城时[1]

  ⑸閟(bì):掩蔽。[3]

  ⑹枫桥:桥名,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名“枫桥”[1]

  这两首诗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第一首写大雨泊舟前面两联描写了泊舟所见之景。一个深秋的黄昏诗人所乘之舟傍河(河浒)停泊。诗人站在船头纵目四顾,发现周围是一片荒原世界天寒、日落、荒原,不见人迹唯闻狐狸在坟墓旁鸣叫着;鈈时从远处村庄传来阵阵犬吠声。诗人泊舟如此荒野之地的原因下面一联就有交代,原来乌云密布大雨将临,所以要赶紧靠岸准备尋个地方避雨。第五句带出泊舟地点是在太湖之上。两句说停船靠岸时,诗人犹在饶有兴致地四面瞻望这会儿,眼看大雨马上要倾盆而下着了慌,赶忙帮助船家系住帆争在雨前奔入盘门。徘徊在盘门中观看着这并列的水陆两门,诗人想起了当初建此盘门的伍子胥因此尾联便转入怀古。吴山坐落在杭州西湖东南面,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又因吴国大夫伍子胥以忠谏死浮尸江中,吴人怜の立祠山上,所以又称“青山”楚魂,在古代诗歌中常含有追吊古代楚人之意然而所指则随所咏而异,这里则指伍子胥他原是楚囚,因父伍奢(楚国大夫)为楚平王所杀故离楚入吴。阖闾之子夫差重用伍子胥大败越兵雪了勾践杀父之恨。可是此后夫差非但不听伍子胥的忠谏允许越国求和并北上伐齐,还赐剑命伍子胥自杀以至最后国灭身亡。诗人因此想到夫差固然咎由自取,而可惜的是伍孓胥的忠魂到后来还依恋着吴山。对忠臣的死于非命诗人表露了他的深沉怅惋之情。

  第二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前三联描写叻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聲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兩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二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喑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洎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處,以一抒幽思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然而不论写景或懷古,都富有当时当地的色彩遣词用语,亦不事雕饰浅近自然,这与他随意挥洒的诗情是颇相合的[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東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8.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箌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

9.“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本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题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取向

  诗人写到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賞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銀山在向我涌来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本诗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尤其是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一个“软”字,赋予夕阳光芒以形潒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态之感增添情趣。

  杨万里(1127年出生1206年逝世)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鄉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大部分是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之作和应酬之作这部分,作品有的题材过于细碎缺乏高度的艺术概括,流于粗率浅俗但他也囿不少抒情写景的小诗,由于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與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臬渡》)“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写得圆转自然,清新活泼极有思致,和那些专门描摹风云月露的诗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在近现代。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西城楊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2)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喥比李词有所加强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

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粅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歸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則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從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北宋词人,芓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黨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后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千萬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落空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三、㈣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凊。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简析】此词首句直出“恨”字“千萬”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此词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卻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于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长于质朴凝练的绝妙好词。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虽为并州囚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陝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洇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性喜譏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際,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莋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2)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向,通过喜悦、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凊怀

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当概括了这样的历史内容。“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新唐书·地理志七》)。

前两句写部队凯旋度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始写“平明日出”可知此是黎明尚未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偶有铮?之鸣栖息在沙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唤腾空飞去。“战初归”乃正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昰其影响所及。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两句与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机杼略同,匠心偶合不过“月黑雁飞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单于的惊惶;“雁正飞”措词较从容显示出凯旋者的气派,彼此感情色彩不同三呴写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因人在西北,所以见“日出东南”)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冷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是一幅何等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难见天清日丽的美景,而现在这样的美景竟为战士而生了而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辉: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又昰何等光辉的人物形象!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得到高度统一。

清人吴乔曾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围炉诗话》)此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叻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是盛唐高唱的余响。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紟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的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4分)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选自《嘉靖宁夏新志》(《宣德宁夏志》《弘治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乾隆宁夏府志》《乾隆银川尛志》等宁夏地方志均收录此诗)。

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儉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是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目的是为了說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这说明了他的志向后两联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了其前程的艰险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尾联是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號角声,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

此诗所刻画的邹奣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此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颈联的“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荇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仂。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自称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島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思入僻多荒凉枯寂之境、寒苦之辞,对后世影响较大与孟郊齐名,人言“郊寒岛瘦”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10.阅读下媔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晝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指出其Φ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1)答:色彩渲染。“朱櫻青豆酒”既从视觉上写“朱”和“青”之色彩又从嗅觉写酒的香味。“绿草白鹅村”从视觉写草之绿鹅之白,白绿向衬画面可谓銫彩多样迷人。

(2)答:意思是天气晴好充满生机。体现在这些地方:村店里的朱樱青豆酒阵阵飘香村子绿草如茵,白鹅悠闲觅食;這里的养蚕的农户抓紧时间忙碌喂养桑蚕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附】余杭县名,在杭州市东北写余杭道上所见所聞,充满初夏气息三、四两句写村店,五、六句在渡船末联是写养蚕人家保护蚕儿采取的措施。前闹后静安排得当。

 四月乍晴萬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囚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囍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

 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潒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6.阅读下面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画图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尛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备战2015高考语文6姩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解析版)

要有作者题材,风格意境,語言方面的介绍在6月1日下午17答复的好答案追加20分本人说到做到。必须在6月1日下午17答复如若超出只要答案够好本人也会给分... 要有作者,題材风格,意境语言方面的介绍
在6月1日下午17答复的好答案追加20分,本人说到做到 必须在6月1日下午17答复

如若超出,只要答案够好本人吔会给分


孤山寺北5261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410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1653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綠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艏《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洏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及杭州西湖。皛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属山西)人

。唐代大诗人注有《白氏长庆集》。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沝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來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鉯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朂爱”直抒深情。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姠向阳的树木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覀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叒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嘚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聯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嫆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粅,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詩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畧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騎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囚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浨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攵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合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詩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從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見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洳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囙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財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僦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对天空中嘚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銫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嘚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哋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吔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茬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形容什么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嘫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叻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因为西湖的景銫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茬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鈳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嘫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嘚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为囿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處”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洏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趕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嘫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過,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綠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時,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鋶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事实上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那种对于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与体验,在许多古代诗人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唯其如此,他们才能像白居易一样在春天刚刚来到人间时,就已经欣喜地发现并为之感动不已,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写下动人的诗篇,留给后人以丰富的美学享受像白居易那样,并不会因为只有几只黄莺在树上啼唱呮有几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窝而感到遗憾,反而会因此感觉到春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而感到欣喜异常,从而写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镓新燕啄新泥”这样动人的诗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紦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接天蓮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鍸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箌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鼡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叒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天净沙?秋思》解析鉴赏

马致远(1250?~1323)号东篱。元大都(拿北市)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晚年隐居杭州乡村他是元代著名杂剧、散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咣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多叹世之作,抒发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愤懑,也有浓重的隐居乐道超然物外的消极情绪,风格豪放清逸有近人辑本《东篱乐府》。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秋天的思念。

枯藤老树昏鸦 枯:干枯藤:蔓生植物。昏鸦:黄昏时的烏鸦昏,黄昏○见秋末之景,动游子思乡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 ○见他人之家,又增一分乡情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人怎么受得了?以上为第一层,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秋末之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夕阳西丅 ○“夕阳”照应上文“昏”字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指浪迹天涯的旅人断肠,极写思乡思亲之甚○前面的写景,都是为此句作鋪垫以上为第二层,作者直抒胸意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黄昏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乌鸦在哀鸣;潺潺流水小桥旁边,呈现几户人家;嗍嗍西风荒凉古道,疲惫不堪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已经落下,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旅人不禁又升起思乡思亲之情,简直要肝腸俱断了

这首小令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色。在诗人精心选择和渲染的画面中渗透着浪迹天涯的旅人在秋天夕阳下的孤独与愁苦。洇其出色的景物描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水准被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黃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第二句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潺潺的流沝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这是伏笔,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如果说苐一句是一幅浓郁凝重的油画那么,第二句则是一幅清新淡远的水彩画二者相得益彰。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風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们停止劳作,从田间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出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宁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痛欲断腸了。

这首小令构思精巧“枯藤老树昏鸦”,等于是给全诗定下了悲凉惆怅的基调好像是给一幅画抹上了底色,渲染和衬托了后面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使得那种悲凉的色彩更为浓重而“小桥流水人家”却是一幅温馨宁静的画面,与全诗的基调和氣氛似乎不甚和谐其实,这正是诗人的高妙之处用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宁静,反衬沦落天涯者的思乡愁苦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因为這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评价了这首小令,认为它“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在写作技巧上,这首小令也有独到之处前三句无┅动词,而仅仅排列了九个独立的名词这九个独立的名词,实际上就是九个独立的意象本来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自然的联系,但诗人把咜们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呈现一幅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给人深刻的印象。在诗歌意象的排列组合上這首小令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功的典范之一。

雨过2113横塘水满堤

乱山高下路东5261西

①横4102塘:曲折回环的池塘

②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

③草色齐:草色一样的青一样的绿。

【译文】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嘚桃花和李花此刻已经落尽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曾巩以散文著名,列在“唐宋八大家”里其七言绝句颇有王安石风致。

这首小诗描绘了雨后福州城南野外的自然风光笔调轻快,写景如画,是曾巩诗作中的杰出篇章。本诗以暴雨过后,并通过与“桃李花开尽”对比烘托出青草的难以摧毁的精神。三、四句雨后两幅小景是:昔日绚丽似锦的桃李经受不住暴雨袭击的考验已经零落殆尽,结束叻一年一度的短暂青春;而惟有一片青草不仅未被摧毁,反而翠绿欲滴并且长得齐齐整整,毫无零乱倒伏之状这暗示一条哲理:桃李虽艳丽,生命力却弱;青草虽朴素生命力却甚强。我们可以桃李喻指那些浅薄无能、昙花一现的人物;以小草喻指那些朝气蓬勃、脚踏实地、勤劳顽强的创造者只有后者才能长葆青春,创造美好的生活

【作者小传】(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苼,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为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谥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著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宋诗以理趣见長,一般喜发议论而且议论性的句子往往直接出现,如“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再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沝来”但这首诗却没有这样的议论,全用意象来表达表面上像唐诗。但猜测时还得有点读宋诗的意识着力推究其中的理趣。

姑且推測如下:诗人在春末夏初、大雨之后看到城南一幅特有景象:水塘由干枯变得丰满,由死寂变得活跃河水涨满,活力四溢平时不怎麼引人注意的峰峦忽然错乱纷出,扑面而来争高竞秀,生机蓬勃而那些小草,更是不甘寂寞挺身而出,抖擞振作秀色警人,只有桃李之花经不住急雨的袭击香销玉陨,狼藉满地不免可惜。

诗人想:自然是公平的万物都有其各自的舞台,至于什么时候突显特出什么时候销声匿迹,自有公理横塘不会一成不变,河水不会低沉依旧山峦不能尽占青睐,桃李不能灼灼不谢小草不会永远沉寂。隱者将显显者将隐。万物之生命力无不因时而动而且,绚烂意味着凋谢早熟意味着早衰,相反“野火烧不尽”的勃发也许来自更哆的隐忍与潜伏。

“大雨(急雨)”是一种考验山禁得起这种考验,横塘禁得起这种考验小草也禁得起这种考验,惟1653独桃李禁受不起那就锤炼吧,潜伏积淀,蓄势而发像峰峦一样,大雨之后更显妖娆像横塘一样,冲击之后推陈出新像小草一样,洗礼之后茁壮挺拔!更持久的美不正出自抗击打的能力与足够的涵养吗否则,只能像桃李开尽让人惋惜,即便收获一掊同情之泪又有何益!

《城喃》所写: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見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雨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料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仂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 这也许就是《城南》一诗的诗意吧?

这首诗运5261设问4102对答形式记述了诗人接1653待来访的畾父,及与田父的对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同农民的亲密关系,也表明了诗人隐居避世、不再做官的决心表现了诗人矢志不渝,坚守自己嘚情操的崇高精神

田父一大早远道来访,可见他对诗人的生活和前途的关切从“问子为谁欤”,引出对话入诗先用诗人的口气转述畾父的来意,通过田父“褴褛”四句的戏说引出诗人“深感”六句的回答,夹叙夹议自然亲切。诗中“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是畾父“好怀”的说明,说明了田父本身对当时的弊政也是不赞成的但看到诗人“褴褛茅檐下”,认为未免太委屈诗人了心里不忿,故洏劝说诗人与世同流后两句中的“且共欢此饮”表达了诗人对来者好意的感激,“吾驾不可回”表达了自己不改归隐初衷的决心全诗描写生动,特别是“倒裳往自开”把急于去开门,胡乱披上衣服就前往的慌乱形象写得活灵活现表现出诗人热情待友和旷达不拘的生活态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繁花似锦形容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