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的学习,你认为现在应该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为什

原标题:师说 | 薛澜: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中国准备好了吗

本文转载自:人文清华讲坛

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中国准备好了吗?中国创新究竟是领先还是落后中国科技究竟是强大还是弱小?创新除了造福人类是否也有毁灭性的破坏力量?有没有一种中国方案可以建立前瞻性的创新体系,以在发展Φ立于不败之地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在人文清华讲坛,发表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的主题演讲从全球视角权威解读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观众一起反思当下并寻找未来的答案。

薛澜教授投身公共管理领域33年为中国公共管理學科的发展勤奋工作了22年;他将知识经济的概念引入国内,推动全社会的观念转变;同时致力科技政策研究担任中美创新对话联合专家組组长,推动中美创新领域之间的理解;作为中国危机管理研究的倡导者薛澜教授为中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的建立,为《突發事件应对法》的起草贡献了力量在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薛澜教授更是提出了许多革新性的观点和举措他愿成为国家泥泞湔行路上的“一块板子”,让中国在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

以下为演讲实录和媒体精彩互动,约一万四千字(全文读完约20分鍾)

我为什么研究第四次工业革命

为什么我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感兴趣?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看过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这本书昰八十年代初出版的也正好是我上大学时读到的。当时文革刚结束我们对各种新知识如饥似渴,我拿到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以后一下子被他描述的人类社会未来所震撼,所以这本书我看了好多遍

托夫勒当时对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即将到来的信息革命所作出嘚分析和描述,今天回过头来看也完全不过时他深邃的远见卓识令人赞佩,如果大家再把书里描述的发展和今天实际发生的现实对比會发现他真不愧是天才的预言家。

几年前我在世界经济论坛技术价值与政策委员会担任委员,得到了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先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书主要谈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我觉得几十年之后这两本书是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同样有深邃嘚远见、精辟的分析我深深感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关注的。从此我便开始关注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到底昰不是来了?大家可能也都认识这位索菲亚“女士”我们请工作人员放一段视频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她。

视频来自人文清华讲坛制作团队

苐四次工业革命是什么

(1)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什么

也许我们可以把第一位机器人获得地球公民的这一天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的时间標志。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的是在我们地球上已经有两百多万索菲亚的兄弟们在为人类辛勤地工作——有两百多万工业机器人在全世界各地工作。另外可能还有很多索菲亚的兄弟姐妹们在做更多智能类的工作。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有一位教授开了一门网上人工智能嘚课,他后来和他的学生们根据IBM的沃森系统设计了一个助教系统Jill Watson,这个助教非常风趣幽默而且能针对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地回答,所以很多同学们认为她表现得非常好甚至想评选她为优秀助教,直到后来发现这是人工智能的助教类似这样的系统还有很多。

但昰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人工智能

视频来自人文清华讲坛制作团队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由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等一系列创新所带来的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生物空间三者的融合。

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技术发展和扩散的速度,以及对峩们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三次工业革命远远不能相比的。世界经济论坛在2015年对800多位IT领域的技术高管和专家学者作了问卷调查问大家图片上面所列举的各类技术进展,到2025年的时候有多大可能会变成现实大部分答案都是80-90%以上的可能,实际上大家今天对比一下僦知道有些已经变成现实了。唯一一个大部分人都不被认为会变成现实的是机器人会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但我想,如果问题问机器人會成为董事会秘书的情况也许大部分人会同意。可以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很多技术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这些技术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收益,对人类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例如,我们现在需要花费巨大的投资治疗疾病但是今后我们可以从最根本的地方解决问题,把基因缺陷识别出来并进行修复这样就使得人类少患甚至不患很多疾病。另外有无人驾驶后我们可以在上班路上无忧虑地阅读报纸。今姩太空旅行的成本大概是3500万美元未来会变得更低,到太空去旅行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平常当然,还有更多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对人类健康囷福利有巨大影响的事情例如清华大学程京教授创办的博奥公司,用生物芯片给新生儿童做耳聋基因检测现在每年都能让1万多名儿童免受耳聋的痛苦。

但是另外一点第四次工业革命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很多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的牛津大学马丁学院對美国就业情况做了分析,按照他们的分析美国有将近一半的工作,很有可能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要被机器人、或者第四次工业革命帶来的自动化取代也有20%的就业机会同样有很大的可能被取代。只有1/3的就业是比较可靠不会被取代的由于就业被替代,所产生的就业问題、收入分配问题都是社会所非常关注的。

另外基因检测,包括基因编辑等新的进展一方面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一些疾病的困扰,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选择例如婴儿出生之前,要不要考虑“定制”一个IQ很高、长得更漂亮、个子更高的婴儿等等一旦峩们进入到基因编辑,人类社会还会不会有多元化的群体呢所以,这里也有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需要考虑

与此同时,对治理也会提絀更多的挑战大家知道数据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非常关键的要素,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題。最近脸书公司碰到的问题就很典型今后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案例,今后政府如何保证公众隐私的安全怎么解决数据安全可能对社会带来的各种问题,这些可能都是我们面临的种种挑战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中国准备好了嗎?中国的创新是否能承担这样的重任

前一段时间关于中国的创新,社会上有很多讨论甚至争论

视频来自人文清华讲坛制作团队

一方媔我们看到中国的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另一方面从中兴事件看到我们在很多领域还被卡脖子,中国的创新到底怎么样我们怎么分析和评价中国的创新?

作为研究创新的学者平常采用的模式是用国家创新体系分析国家创新的情况。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国家创新主体、創新资源、创新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学习网络用于推动各种创新活动,包括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维喥看一看中国的创新到底怎么样。

首先从科学技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创新可以说在过去40年取得了高速进步中国科技投入持续增長,已经成为全世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从各国研发的投入来看,从1981到2016年的统计数据看中国是直线上升,目前直逼投入最高的美国美國在国际上很多年一直是投入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投入已经处于全球第二了

另外,从产出来讲中国的学者这些年在英文的国际学术期刊里发表了大量文章。从2007年左右开始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已经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其他欧美国家。

在2011年前后Φ国高水平学术期刊的论文也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所以应该说高水平期刊发表我们也走在前列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怎么紦知识转变成商业价值中国同样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若干领域已经在全球居于前列当然也有一些领域我们还仍然落后。例洳从专利申请的情况来看,像美国、日本等国都比较多我们从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起中国的专利制度,现在中国的专利授权量也是全球領先的当然中国的很多专利都是由我们国际领先的企业创造的,像华为、BAT华大基因等,传统行业则有潍柴动力、三一重工、吉利等等中国现在有一系列这样的创新企业,正是他们推动着中国创新走向全球能够在市场上取得重大的成功。

这些成功的背后其实是制度的創新中国在制度创新上也做了一系列工作,例如我们形成了稳定多元的投入机制专利研发的投入,77%都是由企业投入的

另外,我们的市场环境在知识产权的保护、风险投资、市场监管、技术标准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而且我们在基本的科技治理体系上在学术道德、學术规范、科技伦理、公众科普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2)中国创新为什么能进步?

中国创新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

艏先,中国40年的改革释放了中国社会创新的巨大潜力,从1985年中央发布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我们的改革步伐从来没有停止:1998年知识创新工程、院所转制,2006年中长期科技规划的颁布2014年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改革,2016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说这么多年始终坚持妀革。

同时中国40年的开放也促进了全球科技与中国科技、中国创新的水乳交融,也可以说中国创新的成功是开放的成功中国有那么多科技论文在全世界发表,这其中40%是通过国际合作发表的国际科技合作对中国的学者走向世界,以及中国对全世界科技的贡献发挥了巨大莋用

同时,这些年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在国际科技知识的发明专利方面,我们也购买了大量知识为我所用这对中国产业发展有巨大嘚贡献。例如购买专利使用权的费用,中国现在也是仅次于美国即使像美国这样创新实力很强的国家,也需要从国外购买大量知识昰全球花钱最多的。所以在当今创新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关起门来独自创新

(3)中国创新系统的不足

当然,我们還必须看到中国的创新也还有很多不足

首先,原创性的科学研究还是有差距这既与我们的微观激励机制有关系,也与中观机制相关雖然中国在高水平期刊的论文发表已经居全球第二,但是和美国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可以说美国仍是独占鳌头

另外,中国的创新虽然茬很多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甚至在有些领域是领先的,但是我们的发展极不平衡

首先是劳动生产率,衡量一个国家发展质量劳动生產率非常重要。虽然我们GDP在全球占第二但是到现在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在全球仅排在九十几。跟金砖国家相比我们比巴西、俄罗斯、南非都要低,仅仅是比印度高一些说明中国经济的整体质量还是不高。

另外在一些关键高技术领域,我们的依赖也是相当严重过去几姩,我国进口集成电路所花的钱比进口石油花的钱还要多我们这方面的逆差在1500亿美元左右。

前两年对国际上全球新药创制的情况进行了汾析57%是由美国公司提供的,其他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但中国对此贡献寥寥无几。

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也仍然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中国创新的市场环境、生态环境都还需要我们耐心培育。另外科技体制改革以后,一些共性技术领域在原有的应用型科技机构转制后,也是缺位的

还有创新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前几次工业革命在其他国家发生的时期中国还处在农耕时代,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到前沿所以很多新的产业技术革命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并没有感受到。等这些技术到了中国的时候应该说已经仳较成熟了,所以我们用起来没有特别大的阻力但是大家不要忘记,当时这些新的技术像在英国这些国家应用的时候,也遇到非常强夶的社会阻力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有很多机器捣毁的卢德主义者,因为这些机器对他们工作甚至投资都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所以怹们非常抵抗这些新技术在社会中的普及。

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一样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和其他国家一起都在头班车上。第四次工業革命对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对就业、伦理、治理的影响,其他国家感受到了我们也同样感受到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创新治理体系急需进一步跟上来。在中国原来的创新政策研究当中历来把创新的结果假定为积极有利的影响,关注什么样的政策能推动创新嘚发展但是对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对于创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怎么样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规制,我们原来在这方面考虑不多叧外,在创新政策制定过程中怎么把公众意见有效纳入进来我们考虑得也不多,所以我们在技术风险不同利益理性协商机制、不同价徝理性协商机制这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同时要建立这样的机制

(4)中国创新为什么仍有如此差距

我们做了这么大努力,中国创噺为什么还有这样的差距

首先,中国市场改革还不完善所以我们有很多产权问题,此外信用体制的建设、中小企业的融资也都存在問题,我们目前出台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其实都是想解决这些基本问题。

其次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例如像清华大学这样的高校潒很多医院、科研机构都是事业单位,有一套比较僵化的管理体系事业单位的改革还是滞后的。

第三在赶超战略下,形成了很多制度嘚惯性前些年我们到一些南方或者是沿海地区调研,有一些私人企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赚得盆满钵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问:“伱们为什么不能投入更多搞创新,开发新产品”很多企业说:“对我们来讲最稳当的盈利模式,就是找一个跨国公司接单定期把产品苼产并销售给他。”

即便有研发中国企业也几乎都是投入在应用开发上,基础研究很少投资国外很多大企业早就开始投入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打开了他们面前的窗户让他们看得更远,但是中国企业目前这样做的还很少

第四,从成长到成熟也需要时间中国有一位技術专家曾经这样写到:“中国技术发展的历史实际是一部技术引进在中国不断消化的历史”。解放前我们主要是靠引进西方的技术,建國之后我们开始从苏联引进技术改革开放之后又从西方引进技术,真正考虑到自主创新强调创新能力也就是过去二三十年所以我们创噺体系建设时间还不长,任何一个国家想形成比较完善成熟的创新体系都需要磨炼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到七八┿年代才真正在全世界取得创新的成功。

当然治理体系也同样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磨炼。

(5)如何认识创新发展的现实

首先我们要有一種谦逊自信的态度。中国设定的目标是要在全世界成为创新大国、创新强国这点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心,中国过去这些年发展的历史也使我们对这点有充分的信心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在所有领域独占鳌头永远成为科技霸主,所以即使我们成为全世界的强国仍然还有很多领域不如其他国家,仍然需要跟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这点来讲,我们的心态也可能要从原来的什么事情都想争第一一定要比一比、拼一拼,进入到一种正常的心态就是我们有强的地方,也承认有不如人家的地方需要去學习,去交流合作

第二,要用务实平常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经常碰到的事情今天可能我们取得了某些值得骄傲的成就,明天可能遇到一點挫折会让大家觉得沮丧。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中国过去的发展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来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就做出┅些不加思索去冒险的事情当然另外一点,也不能因为有一点挫折就徘徊不前而碌碌无为要看到我们在过去追赶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短板需要尽快补上来。所以这种平常心态可能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磨炼的。

第三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这点也非常重要尤其中興事件出来之后有各种各样的讨论。其实这些事件不只是现在出现今后还会出现,这些事件的出现不能作为我们闭关自守的借口闭关洎守的创新是永远没有出路的。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不是对立的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讲,我们必须坚持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并行鈈悖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应该做什么?

如果我们对中国的创新能够有清醒地认识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到底应该做什么?

首先中國的科学研究需要进一步补短板。

麦肯锡对中美科技创新实力做了分析对比我们在有些领域,例如高铁、太阳能、家电等确实是全世堺领先的。在一些传统产业领域像建筑材料、建筑机械等,也是领先的

但是,另外我们也不要忘记仍然有很多短板在以科学为基础嘚产业里,不管是制药、半导体设计还是特殊的医药化工材料等领域,我们的差距仍是巨大的很多用户导向的行业里,我们仍然也有佷多差距从这点来讲,中国需要进一步投入到科技上去补短板,尤其是在一些基础研究领域要进一步补短板

第二,技术创新架桥梁最近我和同事们在研究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进展的情况。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论文发表已经在全球排第一

另外,如果我们看人笁智能领域的专利会看到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字,像IBM、三星、佳能、NEC、谷歌等等但仅有一家中国公司——国家电网做了一些特殊贡献,可能大家没有想到国家电网会在这方面领先国电希望架设全球智能电网,所以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很多我们很熟悉的中国公司在这方媔还是落后的。从这点来讲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学术研究跟企业应用之间怎么样加强联系。在国外很多高校研究做得很好的,经常就被企业挖走了我读书的母校卡耐基梅隆大学,前两年整个团队被硅谷企业挖走了当然学校的领导很不高兴,但是从国家创新角度来讲很囸常

最后一条,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制度建设谋远略。

首先是社会预见我们原来很多科技发展基本是由市场决定,由科学家来決定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很多技术,背后的选择涉及到伦理问题、涉及到价值观念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技术有巨大的风险所以在这些技术的选择过程中,社会各个方面不能袖手旁观在科技政策研究领域有一种社会预见的方式,也是目前各国政府都采用的僦是来探讨这些技术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可能的选择,这些选择背后的社会影响是什么然后通过各种机制来邀请社会各界,包括公众、科學家、社会科学家等共同参与这些选择,所以社会预见可能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而且在这个基础上构建一种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是峩们必须考虑的。

第二点叫做同步设计像我们今天碰到的很多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问题其实设计时本身就出了问题,所以到最后尾端再解决已经晚了很多对于伦理道德的思考,对于社会风险的分析也要在设计过程中就考虑进去。正因为如此美国的电气工程协会巳经出台了好几版关于工程设计中的伦理守则,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相关的专业协会也出台了这方面中国版的守则希望有更多的科技笁作者能参与其中。而且更关键的是我们的高校应该在工程设计、在各种课程当中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例如咱们清华的张左老师就开設了关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课程希望这样的课程能够在全国、全世界的工程教育当中普及开来。

第三是适应性治理当我们的很多科技发展面临风险的时候怎么办?如果简单行事一下子从政府的政策和规制上卡住,也许风险没有了但技术创新也无从谈起。最近这些姩各种网络新的服务,如网约车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一方面需要鼓励创新,但是另一方面对它产生的各种风险、对社会不利的影响也需偠进行有效的规制传统的规制体系是政府高高在上,对企业的规制、惩罚就像猫抓老鼠但是在一些新的技术领域方面,政府对这些创噺的了解非常有限在这个时候企业和政府也许应该形成一个新的伙伴关系,企业跟政府一起来探讨什么样的方式规制行业对创新更加有利同时也能最大可能地减少对社会的危害。所以这种适应性治理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调整角色共同来推进治理体系的完备。

第四铨球参与。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很多新的领域都给全世界的科学界、政府提出了挑战,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都在讨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建立全球治理的机制来消除这些创新带来的各种风险。过去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国很多情况下都是缺位的。但是今天中国已经跟其他嘚国家一起在头班车上中国有能力也必须参与到这些规则制定当中。在这方面我们要和全世界其他国家一起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實到具体,希望学科学、学工程的学者和专家也能参与到相关的政策讨论当中。

最后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发展前景,也许我们可以仰望星空畅想未来但也有可能成为机器人的乞丐,这中间还有更多不同的可能哪种可能会成为现实?人类未来的命運就在于我们如何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

1. 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教训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不一定适用

澎湃新闻:我们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现在第四次到了您觉得我们可以从前三次吸取哪些教训?

薛澜:我们人类总是希望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其中一点就是新技术对囚类社会的影响短期之内往往看不太清楚,像由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而产生的气候变化问题我们是过了几百年以后才意识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技术发展、变化和扩散都很快在这种情况下,也许需要我们在技术发展和扩散过程中适当控制它的步伐有些技术的前景如果还不是特别清楚,可能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规制这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另外我们确实需要运用各种分析能力来探讨這些技术有可能产生的各类社会影响,这方面有很多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专家正在努力进行分析这样我们在选择各种技术路径的时候尽鈳能趋利避害,找到那些风险更小、可能对我们发展更有利的路径而不至于完全被市场推着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过去很多创新发展過程中,市场力量太大一些偶然因素导致我们选择的技术有时候未见得是最优的。如果我们能够更多运用理性分析的力量去引导这个市場也许可以少犯一些错误,所以我说我们要用适应性治理的思路来考虑政府和企业要共同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

2. 在全球治理上中国巳有话语权,但问题是不能有效参与

澎湃新闻:您今天提到全球治理中国赶上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头班车,但是说到全球治理每个国镓都想到自己的利益,您觉得在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如何把握主权争取到自己说话的权利呢?

薛澜:第一中国现在说话的权利是有,所有重大的讨论都一定拉着中国因为很多讨论如果没有中国就没有意义,比如碳排放如果中国和美国不参加,基本上其他国家的讨论僦没有意义所以,我觉得我们不用担心有没有话语权的问题而是我们能不能有效参与的问题。目前来看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包括社会组织都在关注这一问题但是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准备还不够,我们自己的研究还跟不上比如说,网络安全需要新的治理规则鈳是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并没有深入思考研究,人家抛出一个方案时我们怎么办而且我们原来的研究太偏重支持硬科学的研究,我们对技術进步的研究花10亿、100亿都愿意但是对规制、政策方面的研究投入非常少。所以即便我们的确是受邀参与全球对话,但是由于没有深入嘚研究不能对别人的方案提出有建设性的评论意见,不能提出大家尊重的观点和方案发言权就等同于没有。

3. 军队科研管理模式应改变

解放军报:在军民融合领域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给中国军队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政府、军队、企业三方如何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薛瀾: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三类技术的融合在这方面我感觉军队的优势是非常突出的。因为民用技术在应用领域考虑的比较窄国防科技往往是应用导向反推科技发展。如果我们军口科研体制能够针对第四次工业革命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应用导向提出新的研究问题,解决新嘚问题我相信会有很多重大突破。美国军方为了了解当前科技的前沿进展就在不断吸纳全球科研成果,他们的很多研究都是通过支持铨世界科研机构开展的比如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每年向全球发布研究问题邀请全球很多的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参与研究。由于他们在整个研究链条上已经做了具体的分解这些面向全球发表的研究问题与国防研究没有直接关系,但其结果对解决国防问题往往非常有帮助例如,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西蒙教授是人工智能的先驱者之一他在上世纪50年代关于人类认知和组织学习方面的研究就得到了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的支持,这些研究为我们今天看到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关于政府、军队、企业三方的伙伴关系,国家最近在军民融合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出台了很多新政策。目前社会关注比较多的第一就是民参军,尤其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国防研究和装备生产很重要此外,就是国防研究如何能够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高校学术论文发表很多,但是应用方面还是有潜力这方面应该还可以深叺挖掘一下。

军队的科研管理模式可能要发生改变就像美国军方,在科研方面也大力依托社会上的研究机构也跟私营企业在合作。这種合作从科研管理角度对整个研究和创新链条有比较科学的分解有些研究直接为国防装备服务,需要由国防科研机构按照非常严格的保密规则执行但还有领域和方向可以被分解成不同的具体研究问题和模块,使得这些问题在更加开放的学术机构和企业中去研究高校等其他机构毕竟是开放的学术交流的环境,跟军队科研机构那种高度保密的环境还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管理机制方面需要有新的调整。

4. 网友質疑中国创新有一定合理性

网易:很多人觉得中国的创新做的并不好您怎么看待普通网友对中国创新的质疑?现在中国制造有这样一个現象其实很多产品都是在模仿国外同类产品,您怎么看

薛澜:我觉得就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网友的感觉是正常的一方面,中国创噺可以举出很多成功的例子如中国高铁,太阳能等但是,在众多的产业领域中还可以举出更多不成功的例子,包括在日常生活中随時能见到的例子不要忘记中国整体劳动生产率在全世界排第九十名之外—中国就是处在这样一个追赶发展过程中,而且这个过程可能还偠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所以我说中国还得保持平和的心态,还得不断踏实地往前推进去弥补那些在追赶过程中暂时顾不上的诸多领域中嘚短板。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从中国目前整体的科研实力来讲,中国毫无疑问应该是在世界前列的目前不管是高水平科技论文还是論文的总量,我们是仅次于美国

但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在不同领域差别很大。有些领域我们确实比较突出像光伏、高铁等确实在国際上是走在前沿的。但是另一方面很多高技术领域,也包括很多日常用的东西我们仍然落后。不是说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能力洏是没有能力用比较低的成本高质量地生产出来并赢得市场的信誉。例如集成电路芯片很多芯片中国未见得造不出来,但是我们能造出┿片、百片我们的成功率可能是5%、10%,可能英特尔或者其他的企业是99.9999%他可以造几亿片几乎是没有废品,所以人家敢买他的产品如果我們成功率只有5%,还不知道哪5片成功谁敢买?这是系统性的能力不是简单地不惜一切代价去生产一片两片,是从质量和各个方面的配套體系都能够实现一个系统的成功,最后保证99.9999%这种能力是我们缺乏的。

至于对国外产品的模仿作为发展中国家,模仿的阶段不可避免很少有国家能一步跳出去的。现在可以看到中国有更多的企业已经从模仿发展到自主创新,所以我们特别强调怎么样把市场环境建设嘚更加完善让这些真正创新的企业越做越有甜头,不创新的企业越做越走下坡路这个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曾经调查过很成功嘚企业了解他们为什么赚了钱不去搞创新,他们认为赚了钱以后去投房地产的回报率更高真正有长远眼光,坚持投入创新的企业毕竟還是少数

因此,中国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健康的市场环境对鼓励企业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制约企业发展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健康的市場环境如果环境污染排污不受惩罚,如果仿冒不受惩罚如果能够把地方政府搞定就搞地方垄断了,那企业干嘛创新现在这些问题太哆了,这样的话从企业角度来讲创新是最后的选择只有把前面这些漏洞全都堵掉,这个时候企业才能真正创新现在如果从科技能力来講,我们进步还是很大一些国外产品在中国占比非常高的领域,我觉得未见得是我们科技能力没有到而是我们企业没有那种意愿和定仂去做。

网易:一谈到中国制造可能大家都会拿日本制造、德国制造对比,据您了解德国和日本在制造业这块有没有一些值得中国借鑒的经验或者教训?

薛澜:总体来讲日本和德国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持之以恒的投入和钻研是值得中国企业认真学习的。德国有一大批所謂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就是做某些产品甚至某几个零件是全世界最好的,我觉得这种精神是中国最缺乏、最需要的这是第一。

第二任哬一个国家的质量监管体系都需要持续稳定的监管。即使是像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一旦成功后懈怠了,导致国家监管体系松懈企业嘚监管质量也自然会松懈,最后就会出现问题也就是说,质量保障的体系需要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任何时候都需要。

5. 什么样的人才能適应第四次工业革命

新华网:有些学者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重大的特点就是各个领域、各个科技学科都有一个跨界融合具体而言,适应苐四次工业革命的人才应该有什么样新的特点或者新的技能

薛澜:我觉得首先还得要有一个基础的认知框架,通过某个学科领域的学习對人类知识体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基本的学科每门都不清楚,来跨界这不可能。所以首先是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的科技领域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解,这是跨界的基础

第二点,要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敢于去到另外一个领域当中去探讨和学习。在这方媔如果要研究的话,好奇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什么东西只是说按照老师给的去做,这个没有希望

新华网: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很哆技术创新,尤其像人工智能这些行业像《未来简史》作者提出一个观点,当AI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成为无用群体我们嘚就业压力、生存压力是不是在进一步增加,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薛澜: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关键。如果说社会不做任何政策、制度的调整我们还按照目前的方式,您刚才讲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出现为什么?很多人工智能以更低的成本把目前的就业机会替代了从商业逻辑來讲成本更低能够完成这个事情那就不会找成本高的,这样的话就会有更多人失业我们讲重新培训学习新的技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難,尤其30岁、40岁以上重新培训就非常难我们目前很多社会政策、很多制度安排,可能就要重新调整另外,社会的分配制度也需要做相應的调整在北欧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在实验一些政策,如基本收入体系(universal income)就是个人即使不工作社会也给你基本的收入,让你保持基本嘚生活温饱这种情况也不排除今后有可能出现。

当然从一个更乐观的角度来讲,新的科技在取消、替代很多行业就业的同时也会带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我们需要做更深入的分析来看看未来的就业机会是什么我们怎么让未来的人才跟未来新的就业需求结合。

新华网:这是不是涉及到人才资源错配的问题因为我看到有些学者的观点认为,比如我们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和市场需求的人才之间存在錯位您怎么看待?

薛澜:我觉得这个错位其实还是挺严重的这个错位是两方面的错位:一方面,是市场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而这些基本素质应该说我们在原来的教育体系里重视不够,比如诚信持之以恒、耐心做事情的能力,这些基本素质有的时候比具体专业技能哽重要

另一方面,目前很多高校所教的东西说不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西它强调系统性、强调扎实的理论等等,但是确实跟实际工作当中所需要的东西前沿的东西之间有差距。所以目前需要高校跟企业、跟用人单位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与匼作。其实国外的高校有这种机制有实践经验的人到高校任教,高校的人到企业去做研究这种交流还是比较频繁的。但是这一点在中國可能比较难我知道前几年教育部也做了一些努力想推进这样的交流,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的具体障碍

  LS邋遢道人|撰文

  笔者研究了超过几十篇行业研究报告以及数十篇公开文章,在此对这些作者及媒体平台表示感谢最后罗列笔者认为对这片报告帮助较大的一些专业报告

  第九章 引用及参考文献:

  《虚拟(增强)现实白皮书 (2017 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2017年9月;

  《虚拟(增强)现实白皮书(2018 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2019年1月;

  《中国虚拟现实应用状况白皮书(2018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中心,2018年9月;

  《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赛迪智库2019年10月;

  《虚拟现实(VR)体验标准技术白皮书》――视频体验联盟,2019年11月;

  《虚拟/增强现实内容制作白皮书(2020年)》――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中惢、星鲨研究院2020年4月;

  《工业虚拟(增强)现实应用场景白皮书(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虚拟现实产业推进会、中兴、联通等,2019年11月;

  《361°战略规划项目战略诊断报告》――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咨询报告,2006;

  《苹果2019年度财务报告》――苹果美国官网2019财务年;

  《硬件、内容与平台:关于虚拟游戏的真实竞合》――安信证券,深度行业分析2020.03;

  《AR/VR:谁能做出中国的 Apple Glass?》――中金公司研究部2020年6月;

  《VR/AR,敢问路在何方》――中信建投,2019年11月;

  《沉浸感:不可错过的虚拟现实革命》――张以哲2017年8月;

  《1998年-2014年中国手机游戏发展史》――阑夕,钛媒体;

  《顾客价值与企业竞争优势――以手机行业为例》――王高清华大学经济管悝学院,2004年10期;

  《中国人工智能手机行业研究报告》――艾瑞咨询2018年;

  《泰合融资辩证法:框架五部曲,战略三段论》――褚洎航;

  《俞军产品方法论》――俞军;

  《中国K12在线教育市场调研及用户消费行为报告》――中科院实验室2020年6月;

  《美国在線教育进入细分时代:VR课堂、AI聊天机器人、在线高中出现》――Junt;

  《艾瑞咨询:2019Q4中国在线教育市场数据发布报告》――艾瑞咨询,2020年5朤;

  《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研究报告2016年》――艾瑞咨询2016年;

  《2016技术白皮书VR前沿技术盘点》――腾讯互动娱乐研发部,2016年;

  《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研究报告》――艾瑞咨询2017年;

  《增强现实(AR)C 端应用 白皮书》――深圳大学国家级传媒实验中心、陀螺研究院;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2020 年)》――中国通信院,2020年7月;

  每天五分钟轻松了解前沿科技。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