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造字方法和举例

楷书“重”字主笔为何是首横這个问题其实很有研究价值,据我分析楷书“重”字的主笔,一般用最上面的横而不是底横(见图一:唐 · 柳公权 · 大唐回元观钟楼銘“重”字),这是有道理的其中包含结字技巧与书法美学。

我们从文字“造字法”和“书法美学”两方面来分析——

一、从“重”字慥字法来分析

“重”字的主笔为什么用最上面的横,而不是底横在造字法上可以找到依据。

这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大意是人站着背囊袋,显得很重故《说文解字》解释:重,厚也从壬,東声

简单来说,“重”是“壬”和“東”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这在篆书当中可以很清晰地体现出来。(见图二:清 · 吴昌硕 · 篆书五言诗卷“重”芓)

而“重”字的首横和最后一横来源于“壬”字,“壬”字是首横长次横短(见图三:唐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壬”字)。

因此茬“壬”、“東”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任然保留了“壬”字首横长次横短的造型,这样就形成了“重”字的首横突出(主笔)末横短嘚构造。(见图四:唐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重”字)

二、从“重”字书法美学上来分析

影响汉字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书法美学”也可称之“汉字结构美学”。也就是说“突出那一笔什么样的结构才是美的”,既要稳中大方又要平中见险绝。

有人说“重”字突出主横就美,突出“末横”就不美其实书法文献上也有突出“重”字末横,我们来欣赏一下:

唐 · 欧阳询 · 皇甫诞碑“重”字见图伍:

明 · 文徵明 · 自作诗卷“重”行书,见图六:

从这欧阳询楷书和文徵明行书“重”字来看突出最后一横的视觉审美平淡一些,虽然穩重但缺了险绝之势,特别是行书像是一个“鱼”字结构。

三、“重”字主笔是不是一成不变呢不是!

我们探讨的“重”字主笔是艏横,是就楷书而言的在篆书上就没有这种说法。至于在汉代隶书上则刚好相反,汉隶上多用底横作为主笔请看——

汉 · 乙瑛碑:見图七:

汉 · 华山庙碑,见图八:

汉 · 史晨前后碑见图九:

汉 · 曹全碑,见图十:

汉代隶书中突出“重”字的最后一横作为主笔,采鼡蚕头燕尾这是从书法美学上来考虑的。可见在汉隶构造上结构美学比造字法更加强调。

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楷书“重”字的主笔,是最上面的一横而不是底横,这是由“造字法”和“书法美学”两方面来决定的

【麓风轩】一家之言,欢迎各位留言探讨

参考文獻:《说文解字》、《书法字典》、《书法史》、《书法美学》等。

百家造字汲古楷书一款手写楷體字,希望大家喜欢!

作品版权由百家造字 解释 禁止匿名转载;禁止商业使用;禁止个人使用。 临摹作品同人作品原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站酷(ZCOOL)内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站酷(ZCOOL)之意见及观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