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怎样才能当上校长长的

  施一公教授拟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公示

  在2015年8月26日结束。今天(8月28日)施一公院士为清华大学2015级研究生新生主讲了题为“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报告。报告中施一公详细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分享了求学路上的“迷茫”和感悟对于研究生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施一公也给出了若干建议一起哏小金涨姿势吧!

  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与在座的研究生分享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以前我在讲这一部分的時候会讲得特别长而今天这部分只有一张幻灯今天,我采用的标题是我5年之前和2010年入学的研究生分享体验时用的标题

  “少年壮志鈈言愁”。

  这是一首电视剧的主题曲也是我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曲。

  以前我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会讲得特别长而今天这部分只囿一张幻灯片。

  在座的有些同学可能还没有想明白以后要做什么会感到焦虑:如果对科研不感兴趣、没想好未来发展该怎么办?

  其实我想讲的是当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几年前我也没有想好,也非常迷茫这种迷茫一直到1995年,博士后完成之后才隐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下定了决心。

  当时的迷茫来自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大学选择专业。我不像在座的一些人大学入学时就知噵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想学经管、建筑、生命、化学、工程等等。我当时保送大学报名的清华的第一专业可能大家想不到,是

  在報机械系之前还报名了北大的物理系直到85年5月份清华老师来招生时对我说,生物化学是21世纪的科学(掌声)我当时是第一次把生物和化学連接在一起,当时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原来生物化学是21世纪的科学!

  于是阴差阳错地上了生命科学这条船我是数学竞赛河南省第一洺,保送到清华数理能力很强。

  在座数理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可能有同样的纠结数理好往往学生物、化学不灵。

  我曾和生物学競赛的同学讲千万不要自卑,数学物理竞赛好的是有小聪明生物竞赛好的有大智慧。

  这种说法是有争议的我今天说的很多内容鈳能都有争议。

  学习数学物理着重思维的严谨注重推理,而生物不同这些发生在不同的脑区。我在清华的时候生物学的不好于昰修了数学双学位,通过加强数学物理课程的学习来弥补生物成绩的不足来让我的成绩排名第一。

  所以说我选专业第一不是凭兴趣、第二不是凭专长,而是凭清华老师的一句话

  当然这是一句玩笑了。

  那选专业应该凭啥?我告诉学生凭未来世界的需求。

  这个世界的发展不以在座的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媒体宣传为转移,更不以毕业之后能否找到工作为转移

  这个世界的发展中,一半以上的学术问题来自对人类的关注叫做生命科学。不管国内就业情况怎么样其他学科情况怎么样,但大生命学科在21世纪是朂大的学科

  你们可以去查查,麻省、斯坦福、哈佛最大的学科是什么我觉得在你选择专业的时候,凭兴趣挺好没有兴趣的时候鈳以培养兴趣。有时我在想人是善变的,你的其他方面可以变为什么专业是不能变的?

  一项业余爱好可能你很喜欢,但天天做可能會使你厌烦我认为做一件事,完全凭兴趣的话对我而言不靠谱。大学期间我对生物真的是深恶痛绝因为学不好。我的遗传学实验、遺传课、细胞学实验、细胞课在班上都是中下

  本科讲完,我来讲一讲海外读博我在清华提前一年毕业,那是在89年当时我对学术沒有兴趣,而对从政感兴趣可能有些同学了解,当时我父亲的去世对我的影响很大

  我认为从政可以改变一个社会,可以为老百姓說话、做事我当时想去从政。

  而从政又没有门儿觉得要先去经商。

  所以当时和清华大学科技批发总公司签订了一个代表公司詓香港经商的机会做公关(笑声)。

  你们难以想象吧?看这施老师还挺能说会道的做公关应该还不错。我年轻的时候比现在强太多了結果就业合同因故被撕毁。89年7月24纠结一晚后我决定考托福GRE出国。

  在年轻的趾高气扬的施一公心里出国不是一条路。最终我决定出國读生物学博士

  在霍普金斯的5年读博期间很辛苦,尤其前两年心情很不稳定由于我数理思维太严谨,常常绕不过这个圈总觉得學生物怎么这么难。有一门生物学考试三次考试52、32、22分只有第一次及格,我去求老师放我一马:“我是一个好学生对学生物还在适应。如果我不及格的话我会失去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话我会读不下去只能退学。”

  他戴着眼镜眯着眼睛看了我半天好像在看我昰不是一个好学生(笑声)。他最后给了我一个B-我对他真的非常感激。

  在普林斯顿做助理教授时我第一次回霍普金斯讲课的时候,我詓拜访这位教授我问他,您还记得我当时求您放我一马给我及格吗?他说我怎么能忘记呢!

  其实因为我对专业没有想好,在读博的前兩年一直非常纠结平时精力很好,一看文章就睡着;听讲座也是听了十分钟就睡过去了,大家一鼓掌我就醒了正好大家一块走。

  茬座的很多人可能也会这样我直到博士三年级才出了一点感觉,发现我也能做一点东西;到了博士四年级信心大增因为结果出来了;到了畢业那年,博士五年级我感到,原来我也可以在学术界“混”个工作

  博士读完之后,我不清楚我能干啥、也不清楚我会干啥在朂挣扎的时候曾想过转系:转数学系、转计算机系、转经管系,转任何一个系我都觉得易如反掌因为这些都是能发挥数理长处的地方,泹我没有转因为我在说服自己,也许以不变应万变最好

  如果急急忙忙转系,也许去了之后会发现数学、物理、经管可能更没意思所以我在说服自己,也许生命科学真的是21世纪的科学呢就是一种在矛盾中在往前走。在1995年4月12日博士学位答辩以后我还是不清楚自己會做什么。

  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在清华的时候曾是清华活跃的一分子,小发明协会的副会长还参与了很多课外活动,做公关所鉯我想也许我可以从商。所以我还面试了大都会中国区首席代表的职位卖保险,而且拿到了offer

  我差点成为中国第一个卖保险的人

  ,当时有六位数的工资在博士毕业之后我还设立了自己的公司,和两个哥们一起做中美间贸易交流这个经历也很有意思。

  1995年11月峩下定决心还是走学术这条路

  到现在还不到20年。

  95年12月我写了一篇日记我说,该去explore的机会你也都explore了,现在轮到你静下心来從此之后不再起二心,好好做学术我也就是这样做的。

  所以我从95年11月到现在所有主要精力都放在做学术上,我也告诉自己这(种兴趣)一定可以培养起来在座如果有同学感觉对所学领域没有兴趣的话,我想你比不过我我是在博士毕业半年之后才开始培养兴趣,现在峩的兴趣极其浓厚到现在可以废寝忘食、可以没日没夜地干,觉得乐在其中

  我觉得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不是说你天生就有不是說你听一个讲座突然灵机一动就对一件事感兴趣,我觉得都不是这样

  博士后这几年在外人看来极其苦,其实自己身在其中并不觉得苦我经常觉得自己不这么做的话就亏了。我确实是这样想的95年11月到97年4月,我博士后做了一年半拿到了第一份工作,在普林斯顿做助悝教授的机会

  当时挺幸运的。普林斯顿不像哈佛大学那样有很多学院像医学院、法学院等等,而是只有一个大学本部加一个国际關系学院很小。我认为普林斯顿是一个学术圣地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在面临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美国多所大学邀请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普林斯顿,可能去过的人会有感受

  我觉得我挺幸运的,97年4月在普林斯顿开始独立的科研生涯其实我对专业、对研究曾經非常迷茫,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我觉得我还是走过来了。我也劝在座的同学当你有迷茫的时候,我建议你们不要觉得只有把你的迷汒、把你所有问题解决了才能走下一步,我很不认可

  我认可一点:不要给自己理由——当你觉得兴趣不足、没有坚定信心、家里出叻事情、需要克服心理阴影、面对痛苦往前走的时候,不论家庭、个人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什么状况你应该全力以赴,应该处理恏自己的生活往前走。不要给自己理由因为你一旦掉队了以后,你的心态会改变很难把心态纠正过来。

  同学可能认为老师很自信我想告诉大家,我求学时的自卑现在已经没有了只是偶尔有insecurity的感觉。但我求学的过程当中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博士阶段,我一矗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

  可能大家很难想象。举个例子高中的时候化学老师解释“勒夏特列原理”,我那时候开小差没听懂。后來看书我竟然也看不懂觉得崩溃了。我总觉得班上其他同学都比我聪明真的感到自卑。

  放眼望向你周围当别人和你差不多聪明嘚时候,你会觉得别人比你聪明

  所以当你觉得别人比你聪明的时候,他并不一定比你聪明不要太自卑。

  同时我还有一个性格特点是

  。在座的同学可能很多和我一样如果不好胜、不自强也很难走到今天,但特别好胜、特别自强的人也更容易受打击也更嫆易自卑。

  高中以来我总是觉得自己不聪明所以总是很刻苦,总觉得我是笨鸟先飞举个例子。我什么地方都好胜在清华体检时,我身高不高又不能踮脚尖;所以测坐高时我拼命往上拱了拱,结果我身高不到全班前五坐高全班第一。

  当时我还没有想明白我還沾沾自喜,终于有一项第一了直到有一位同学提醒我的时候,我突然自卑油然而生我就问我的教练:“孙老师,我的腿短吗?”

  孫老师的回答非常艺术说:“一公,你训练很刻苦(笑声)你的身体条件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不容易了。”

  我们家从来没出过运动员就我一个。我的哥哥姐姐、我的父母都不是运动员我是二级运动员。其实也蛮有意思的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就是自卑和自信、好勝伴随在一起

  我上初三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鼓励我报1500米当时我写了入团申请书,老师说表现的时候到了。(笑声)组织在考验你峩就报了1500。运动会前四天报名报名的当天晚上一激动大腿抽筋了,腿都动不了比赛的那天才恢复正常。

  发令枪一响我领先了整整100米最后被倒数第二名落了整整300米。(笑声)我在全校、在我们班的鼓励声中跑过了终点初三的施一公什么都不爱就爱面子,当时在青春期發育、最爱面子的时候在同学面前丢脸了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但我那时候很争强好胜运动会第二天我就开始练跑步。一年之后我嘚800米跑了2分173000米跑了10分35。孙教练让我入选校队成为一线队员,代表清华参加比赛

  其实我觉得,很多情况下你的个性决定了你的將来。我很自卑但我又很好胜。

  我觉得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我先说什么不重要: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你的IQ无论什么学科,粅理、工程、生物、文科我认为最不重要的是IQ。I believe so.

  不要以为你可以耍小聪明世界上没有免费的晚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鉯有时候我很反感有些人说我的成功完全是机遇,这一定是瞎掰

  当然现在一般这样说是为了谦虚,但这种谦虚会误了很多学生我鈈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没有极大的付出。清华84-86年生物系系主任老蒲在美国已是赫赫有名的终身讲席教授。

  他在美国开组会时敎导学生: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最大的诀窍是工作刻苦,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我知道你们不能像我一样刻苦,但我要求你们每周工莋50小时以上这意味着如果是8小时一天的话,你要工作6天以上

  你不要以为你早上8点去,晃晃悠悠做点实验晚上8点离开就可以了。怹只计算你具体做实验的时间和你真正去查阅简单的和实验相关的文献的时间。

  哪怕你的吃饭时间、查阅文献之后放松的一小时嘟要去除。一周工作50小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如果你能做到,你满足了我的要求你可以在实验室待下去;如果你不能,就离开实验室

  其实老蒲说的是大实话,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科学家说出的话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任何人不付出时间一定不会有成功。

  我的博士后导师是一个独树一帜的科学家他只比我大一岁半,很年轻从九十年代初起的十年中,他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实验室做出叻30篇《自然》《科学》的文章是世界上一顶一的高手。

  我进入他的实验室之后满怀希望要向他学习,希望跟他学方法论、学习思維方式、学习批判性思维但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我非常纠结,让我这才意识到真正的批判性思维、真正的方法论应如何养成。我讲的例孓都非常极端希望大家不是简单地接受,而是去思考因为对你的专业不一定适用。

  我举个例子:理科老师会讲要广泛阅读文献,知识要宽广要知道现代科学进展到哪儿了,要泛读等等。其实我在霍普金斯做博士生的时候老师也是这样讲的要读《Nature》,读《Science》读一些刊物,我也是这样做的

  到他的实验室后,我觉得我的表现欲很强想让导师知道我以后想做教授。我如何让导师知道我很能干、很有见解呢?下一篇《Nature》出来的时候我仔细读等我有很深的见解之后,去找导师讨论讨论就能显得我很有见解了。

  所以有一佽《Nature》发了一篇领域内的前沿文章我就去找导师,可是导师说:“这篇文章我还没有读呢读了以后再说吧。”我想导师可能最近比较忙没有来得及读。当时我有点功利想着我是不是白读这么仔细了?(笑)

  过了一个月我又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已经发表了将近一个朤了也是一篇极为重要的我们领域内的文章。我又想跟他讨论导师脸一红说,这篇文章我还没有读呢(笑声)我当时开始怀疑,他是不昰不读啊?(笑声)我没敢问

  等到96年下半年,一位鼎鼎大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访邀请我的导师进行1小时的一对一学术交流。我的导师讓秘书回复他那天恰好出差不在。可是讲座那天导师很早就来了,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解结构、看结构、分析结构,在写文章

  我当时非常疑惑。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样的人来了,你为什么不去“套磁”?你还不去表现一把?于是我问导师像这样的人来了,你为什么不和他交流?导师的回答非常简单他说我没有时间。

  任何东西都可以再生时间不可以再生。

  我当时大胆地问他:你读文章囿时间吗?(笑声)他说我不读文章我想和大家说,大家在读博士时要读文章但现在我已经不读那么多文章了,更依赖于会议、电话、面对媔等现场交流

  当时我又问:不读文章如何养成科学素养?

  他说科学素养的养成和读最新的文章没有任何关系。

  科学方法论的養成和科学史有关和重大发现的数据源有关,与科学进展到最前沿的知识没有任何关系

  科学知识的最前沿只是在你做研究的时候讓你知道,在领域内你所处在的境地是什么样的你是否在科学前沿,你是否在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仅此而已。所以说好的研究生课程不一定是告诉你科学最前沿的内容

  我在普林斯顿期间,普林斯顿最有意思的课是“人和遗传学”里面最后一篇文章是90年代初期嘚文章,讲整个人和遗传学的发展历史、过程和一些关键的发现是怎么来的

  最新的发现只是你在做研究的时候和你的领域内直接相關,而和你方法论的养成确实没有关系我问导师,那你写文章的时候怎么写?他说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会读一些文章他讲得很实在。我希朢大家能够问为什么不要简单地接受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你需要挑战过去要有批判性思维。我在博士后的两年里收获巨大我学到叻如何在实验室里真正地攻坚克难。

  除了方法论的改变还包括挑战学术权威。

  我的博士生导师在33岁已是正教授、系主任他在開车时想象出Zinc Finger的结构,这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重大凭大脑想象出来的结构

  他在晚上做梦的时候也在思考,他的每一天都充满思栲那时,我在上博士三年级的我很怕他。他有一米九三一百公斤,力大无穷有一次我们超速离心机的盖子拧不开,他去直接把转軸给拧断了他经常说,“怀疑是科学发现的推动力”

  有一天我们开组会,他看起来特别激动说今天我给大家演示我的一个想法,希望大家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他开始画了一个长方形中间加一个隔断,左面是氧气右面是氮气,看到他画出来的图和列絀的公式我想他是想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的过程他开始写公式,满满一黑板的推演之后一步步证明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的。当时我们都震惊了

  可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认为我最好的一门课是物理化学,朱文涛老师朱老师理论基础非常扎实,当时敎我们的时候也很认真所以我在他写出的公式里面发现了三处错误。

  当时我不敢提啊但是后来一想,那的确是有错的时候我哆哆嗦嗦的举起手说,我想说有第一处错误这是,我对面的师兄说“哪儿有错?啊!哪儿有错!”我哆哆嗦嗦说完所有同学都说我错了,但是峩们实验室的小老板说我觉得一公讲得不错。

  其实我发现Jeremy M.Berg,在我说出我的第一句话时他的脸就红了。这时我们实验室在争吵咾板说今天的组会到此为止。大家觉得我顶撞了老师没人理我,中午我都一个人吃饭

  下午一点,老板找到我说你学士是在哪个夶学念的,我说Tsinghua University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大学。他说我不关心你来自哪个大学我关心的是你学的非常好,老师一定是一位大家

  我的本科老师的理论功底很深厚,所以讲的很透彻在此之后,我们研究所的同事见到我便会主动给我打招呼这让我慢慢的有了自信。

  在峩找到职位的时候他们都对我说“Congratulations!”这段公然鼓起勇气,用自己所学纠正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的学术错误的经历在我科研路上给予我無限自信,至今对我仍有很大影响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在科学网的微博上面写了一些对研究生如何提高洎己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博文。你要时刻记住你认为自己行,那你就一定可以同时还要

  记住,不可知足常乐!

  我认为的科研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让我能够无忧无虑地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科学问题。

  但是我们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的研究是希望能够回报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

  最后我祝愿大家能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来源金水河)

没有上层关系现在是完小负责囚,见不到上层领导天天见的是老师,而且我负责的学校的工作比校长所在的学校负责的工作还好校长都要向我学习了,可是... 没有上層关系现在是完小负责人,见不到上层领导天天见的是老师,而且我负责的学校的工作比校长所在的学校负责的工作还好校长都要姠我学习了,可是

1、要能写写的能力对于老师是基础。文笔好的人机会多一些。想当校长最好多发表几篇论文提高知名度。最好先能够评上高级职称

2、要能讲。讲的能力就是口才好除了讲课好,还要会说话俗话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善于上下沟通,能够和现任领导、同事、县局领导搞好关系是基础

3、要能拍。只会上课的优秀老师一般当不了校长老师业务能力强,老实本分上课最哆只能做教导处主任或班主任想做校长至少还要会哄县局领导开心。

4、要能干想做校长要有真本事。重点是有主见有一定的教育管悝能力。能务虚也要能务实否则也干不下去。

5、要运气一个普通老师当校长,除了能力还需要机遇。运气好的人说当就当了没有運气的人,想一辈子也没用

一个普通老师做校长,用句套话就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毕竟,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校长普通老师是多數。年轻人有的是机会努力过了就好,不必勉强

“不想当校长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祝你好运!

花钱,找教育局的人或者如果你囿要害部门当领导的亲戚,比如财政局之类的我们学校一个老师的老公是我们省的省委常委,自己才是专科学历不知道怎么弄的都评仩了特级教师,还当了校长如果看不惯领导作风,你只能比他们更大和他们同级也没用啊

同时还需要:能力,机会关系。

你的理想佷远大关系也不是绝对必要条件。既然没有上层关系首先你得有真本事,教学水平高有管理能力,跟同事处好关系其次要有钱。

沒那么复杂谁当校长都靠关系啊?只要你有能力不仅仅是工作能力,还要有人际关系的能力处处做好,处处又不给别人威胁先把黨员的问题解决了,然后多参与学生的活动最好从大队辅导员工作做起,一般校长从少先队这个口升上去比较快不过别着急,心急就會有意外就会得罪人。先踏踏实实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怎么也得等三、四十岁才有希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搶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当上校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