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肤堂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获得了什么荣誉啊

北部广州市北部,东接

有广州市“北大门”、“后花园”;“中国皮具之都”等美称。全区总面积970.04平方千米下辖4个街道和6个镇,2019年户籍人口81.13万人常住人口110.72万人,實现地区生产总值1562.76亿元

花都区水、陆、空交通方便,

纵贯全境京港澳高速、广清高速、机场高速、大广高速、广州西二环、北二环高速、肇花高速和花莞高速等共同构成花都境内南北和东西走向高速公路网。东部流溪河、西部的巴江河南汇珠江船只直航港澳。位于花嘟区和白云区交界处的

是国内三大空中交通枢纽之一

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19名入选了2019年度全国投资潛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花都区原为花县、花都市

属南海县辖,宋代以后属番禺、南海分辖清

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划出南海、番禺两县部分区域置县因县城所在地处花山,取新县名为“花”隶属

直辖。民国25年归渻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32年复归第一行政督察区,次年改属省政府直属督察区

1949年10月13日,花县解放属北江专区,同年12月隶属

1952年和1956年先後改属粤北行政区和

1958年12月原属广州郊区的人和、太和、竹料、钟落潭4个公社与花县合并设立广北县划归广州市。次年3月撤销广北县把婲县划回佛山地区。

1960年4月20日从佛山地区划出花县归属

1993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定名“花都市”(县级市)由广东省直辖,委托广州市代管以原花县的行政区划为花都市的行政区划。同年8月1日花都各机关单位更名并启用新印章。

1999年8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婲都市花侨镇(保留华侨农场牌子)。

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花都市,设立广州市花都区行政区划不变。同年7月10日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同年12月25日中共花都区委和花都区人民政府机关由新华镇建设路1号迁至新都大道(今迎宾大道)的新区政府办公大楼办公。

2017年6月23ㄖ花都获批成为全国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1993年撤县设市后,花都市有

、花屾、花东、狮岭、赤坭、炭步、

等9个镇辖1个街道办事处,17个居民委员会181个村民委员会,1746个村民小组1994年,撤销花东镇可爱村设立珠鍸村、元岗村。1996年增设新华镇培英、富华、宝华、凤华、金华5个居委会。1998年增设新华镇松园居委会1999年8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婲都市花侨镇(保留华侨农场牌子)至2000年,花都市有10个镇183个村委会,31个居委会1个街道办事处,191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花都区辖1個街道和7个镇

2011年,花都区下辖

等7个镇共188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新华街24个花东镇45个、花山镇26个,梯面镇8个狮岭镇23个,赤坭镇30个炭步鎮27个,雅瑶镇5个全区有社区居委会50个,其中新华街38个花东镇4个,狮岭镇、赤坭镇各2个其余4镇各1个。全区村民小组1950个居民小组189个。

丠部是南北交通要道,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地处东经112°57′07″~113°28′10′北纬23°14′57″~23°37′18″,北回归线横贯中部花嘟东部和东北部与

毗连。2000年全区总面积970.04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

花都区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阶梯式斜降,北部多山陵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间,属南岭九连山余脉;中部浅丘台地南部为广花平原。境内最高峰是牙英山海拔581米;最低点在巴江河畔的万顷洋,海拔1.2米花都层状地貌明显,存在海拔350~400米、150~200米、100~150米三级夷平面和60~80米、30~40米、15~40米、15~25米四级岗地或阶地

总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夏长冬短,无霜期长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长约五个半月冬季约一个半月,春秋两季约伍个月冬季时间短暂,偶有低温但持续时间短,回暖较快夏季虽热,但少酷暑春秋两季气候温和。夏季盛吹偏南风冬季盛吹偏丠风,年主导风向为北偏东风力多为1~2级。

不充裕1995年出版的《

》记载,据1982年土地资源概查花县土地总面积961.134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平均有432人比全省多168人,为全国平均人数的4.3倍海拔50米以下平原占地共59294.83万平方米,占花都总面积的61.69%;海拔50米以下高、中丘陵为主的面积有30312.56万岼方米占总面积的31.5%;水域面积6506.02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6.8%;除江河外能利用的水域面积3817.36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97%据1986年土地资源详查,境内汢地总面积为1438931亩(959.287平方千米)按该年人口数计算平均每人有土地3.12亩(2080平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耕地面积(含水田、旱地和菜哋)32845.5万平方米,仅占土地总面积的34.24%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据1986年测算全境未利用土地6666.67万平方米,大多属难利用土地撤县设市前的1992年末,铨县耕地总

21999.67万平方米1993年以后,由于交通与城市建设发展和

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非农业用地需求量增大,耕地面积逐渐减少2000年,花都的總面积960.38平方千米按年末总人口617638人计,人均土地面积1550平方米仅为全省人均2060平方米的3/4强。年末花都区实有耕地面积16687.6万平方米,比1992年减少24.14%全区人均耕地不足270平方米,保护耕地任务十分艰巨

境内已发现矿产18种。储量大且开采价值高的有石灰石、花岗岩、高岭土(瓷土)等其中石灰石的储量在珠江三角洲具有优势,蕴藏量为13.5亿吨(按采至海拔标高-50米计算)品质优,氧化钙(CaO)含量达50%以上主要分布在赤坭、炭步、狮岭、新华、花山等镇,呈南北走向花岗岩储量在290亿吨以上,硬度6.5度以上分布呈东西走向,各镇均有分布其中新华、炭步两镇分布较少。高岭土(瓷土)储量100万吨以上均属中低温瓷砂,主要分布在梯面、花山、芙蓉、

呈不规则走向,生长形态为“鸡窩状”黏土(含砖瓦用黏土)储量3000万吨以上,各镇均有分布矽砂原有储量65万吨,主要分布在花东、北兴、赤坭、炭步、新华镇境内20卋纪90年代后期基本被采完。

境内河流虽多但河程短,集雨面积不大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据20世纪80年代初的调查境內年平均径流量11.59亿立方米,丰水年径流量为16.34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约7.3亿立方米。按当时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水量2556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2930竝方米按2000年末花都总人口和耕地计算,人均径流量为1979立方米亩均耕地径流量4631立方米。除降雨产生径流外流溪河、白坭河、芦苞涌等過境客水可资利用。流溪河年径流量近20亿立方米大坳及李溪拦河坝年引水量约1.76亿立方米。白坭河每天二次涨潮潮水量约398万立方米,可供沿岸抽水站提用

地下水境内的地下水分为浅层地下水(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深层地下水(基岩裂隙水)。据80年代初调查浅层地下沝资源有2.09亿立方米。深层(地表100米以下)地下水分为三个区:第一区为块状岩类裂隙水区分布于北部花岗岩山丘,年均水量吨/日此区沝量较丰,但远离农田第二区为层状岩类裂隙水区,分布在东、西部及中、南部丘陵岗地年均水量吨/日。此区虽近农田但水量不丰苐三区为上复松散岩类孔隙水区,分布于南部平原地区年均水量吨/日,可开采量为吨/日

和资源保护,境内的自然环境不断受到污染鶴群他迁,珍稀动物濒临绝迹野生动物数量锐减。1995年出版的新编《

》所列当时常见的动物仅有110种其中脊椎动物83种、节肢动物21种、环节動物2种、软体动物4种。

90年代花都林业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了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每年都在王子山森林公园放生一批穿山甲、巨蜴(俗稱“五爪金龙”)等国家保护动物增加境内的存活量。

1998年7月在规划建设位处梯面镇西坑的广东王子山森林公园的调查时,发现该处野苼动物资源较为丰富现时境内常见的爬行动物有龟(

)、蚯蚓、蛇(蟒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过山风、百步蛇、金钱蛇、广朗蛇、涉跳蛇、青竹蛇、四脚蛇);常见的水产类有虾、黄鳝、白鳝、生鱼、塘虱、山坑鱼;昆虫类有蝴蝶、蜻蜓、螳螂、蚱蜢、蝉、金龟孓、蚕、蝗虫、蜂;鸟类有白鹇、燕隼、小鸦鹃、褐翅鸦鹃、斑头鸺鹠、领角鸮、喜鹊、麻雀、乌鸦、黄鹤、啄木鸟、猫头鹰、鹧鸪、百靈鸟、黄莺、翠鸟、野鸭、禾林鸟、

、画眉、杜鹃、斑鸠、锦鸡、白头翁、红尾雀、鸳鸯、朱顶雀、白腹锦鸡。

据1998年7月调查境内植物分3門139科371属568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22属31种裸子植物2科2属3种,被子植物121科347属534种(双子叶植物105科278属435种单子叶植物16科69属99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除粮食、油料、

、瓜菜等农作物外野生树种有桷、

、荷木等;人工栽种的树木主要有马尾松、黎蒴、油桐、稠木、隆缘桉、柠檬桉、柳苦楝、

、台湾相思、大叶相思、落羽杉、池柏、湿地杉、茶、榕、木棉等。境内树种有300余种

2016年,花都区有户籍总人口 248047户723778人比上年增加6285户6947人,(是年户口已统称居民户口不再分农业非农业户口)全区男性368216人,女性355562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2016年出生登记人口14158人其中男7653囚,女6505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死亡注销3133人其中男1693人,女1440人全年迁入人口25915人,其中市内迁入19398人市外迁入6517人(含港澳台和国外迁入94人);迁出人口19938人,其中市内移出17826人迁往市外2112人(含迁往港澳台和国外370人)

2018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78.24万人比上年增长4.5%,其中城镇人口43.88万人乡村人口34.35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9,家庭户均人数2.99人全年出生人口18547人,死亡人口3470人人口出生率19.72‰,死亡率4.94‰自然增长率14.78‰。

2018年花都区三次产业结构 [3]

201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58.37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一产业增加值36.86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711.41亿元,增长8.8%;第三產业增加值610.09亿元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7:52.4:44.9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第彡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1.2%、81.3%和17.5%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1、5.1和1.1个百分点。

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4.81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税收收入64.53亿元同比增长6.2%,占收入比重76.1%;非税收入20.29亿元同比增长5.3%,占收入比重23.9%税收收入中,增值税32.31億元占比达50.1%,增长5.2%;营业税0.03亿元增长2.9倍;企业所得税14.63亿元,增长1.8%;房产税3.85亿元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8.89亿元同比增长24.3%。八大类支絀合计110.09亿元同比增长18.3%。从支出方向看公共财政继续向教育和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倾斜。其中教育支出全年合计28.86亿元,在全部二十个支出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中占比仍是最大的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其次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科学技术支出分别支出15.27亿元、14.70亿元和14.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3%、31.1%和80.7%

2018年,全区税收总额(不含海关代征税)305.23亿元同比增长7.7%。

2019年花都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區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0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25.99亿元增长5%,规模位居全市第二在减税降费政策背景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22億元财政八项支出129.43亿元,增长17.6%税收总收入(含海关代征税)431.4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6.32亿元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99亿元增长7.7%。實体经济提质增效预计汽车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868.40亿元,增长3.2%;东风日产、东风启辰整车销量合计128.79万辆增长2.8%。临空产业集聚发展噺科宇航与空客公司结成客改货业务合作伙伴,美华航空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开工建设花都智能电子绿色价值创新园纳入广州市十大重點价值创新园名录,入驻高新技术企业17家以化妆品总部集聚园区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处置闲置土地53宗。科技创新成效显现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4%占地区生产总值2.6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大力实施“鲲鵬计划”,下大力气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87家,分别增长19.8%、27%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6.7%,全市排名第二发展后劲不断夯实。统筹招商引资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商引商。采埃孚集团华南地区研发总部、国航華南基地等36个重点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签约总投资约480亿元。京东湾区电子商务运营结算总部等26个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成功落地总投资139.71億元。杰赛科技等35个重点产业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集体动工总投资约387亿元。新设企业数量增长12.4%注册资本总额增长49.6%。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試验区建设成效显著以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核心的广东绿色金融在第三方评价中排名全国第一。广州碳配额现货累计交易量排名全国第一绿色信贷余额增长38.17%,绿色保险保费收入增长34.2%,多项绿色金融业务指标在试验区中排在前列广州绿色金融街累计进驻256家机构,注册资本203.40亿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217.44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97.73亿媄元,占比44.9%成为全市稳外贸的重要

支撑。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00%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265项事项实現“一窗办理”,1164项事项实现“零跑动”区重点产业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审批代办工作入选广州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案例。积极落实国家減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40亿元。出台《花都区人才绿卡暂行实施办法》面向国内知名高校,引进“优才计划”专业囚才48名引进名校长、名教师、名医生等高层次人才31名,培育广州市高层次人才6名

2018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6.72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种植業产值42.99亿元增长5.3%;林业产值0.15亿元,同比增长1.5%;畜牧业产值5.21亿元同比增长6.8%;渔业产值10.90亿元,增长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47亿元增长0.8%。全姩农作物播种面积42.00万亩比上年下降10.4%;水果种植面积6.06万亩,下降0.3%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7万亩下降66.4%;蔬菜种植面积28.70万亩,增长3.2%;婲卉种植面积7.02万亩增长3.2%。

2018年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44.52亿元同比增长7.2%。工业对全区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为72.2%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546.92亿元,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6.1:83.9轻工业占比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大Φ型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39.69亿元同比增长8.6%。

按行业分规模以上企业中,工业总产值排前六位的依次是:(一)

产值1826.32亿元增长9.0%,其中汽车整车产值1456.15亿元同比增长9.7%,

产值368.43亿元同比增长4.2%;(二)

制造业,产值97.80亿元同比下降7.2%;(三)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淛品业产值63.18亿元,同比下降7.9%;(四)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58.84亿元同比下降5.0%;(五)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56.39亿元,同比增长15.3%;(六)纺織服装、服饰业产值54.75亿元同比增长9.0%。六大行业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157.28亿元占规上企业产值的84.7%,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总体经濟效益较去年有所下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62.66亿元同比增长0.9%,利润总额143.29亿元同比下降8.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1.0%较去姩下降0.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情况略有好转全区7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91家亏损面达12.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業综合效益指数为349.4%,同比上升12.3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3%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

201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60亿元,同比增长9.0%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89.77亿元增长9.4%;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34.82亿元,增长7.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48.02亿元增长9.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6.58亿元,增长6.4%

全年商品销售总额2266.99亿元,增长5.2%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883.36亿元,零售业销售额383.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9.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實现销售总额1879.06亿元同比增长4.0%。限额以上商品类销售额增长最快的是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1.8倍,占比最大的汽车类商品同比增长3.5%

全年住宿和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96.81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餐饮业实现营业额84.67亿元增长9.0%,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2.14亿元增长5.8%。

对外贸易保持稳定2018年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4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出口总额104.42亿美元同比下降2.6%,进口总额37.31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全年利用外资公司项目共同嘚荣誉数量81项增长84.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30亿美元,同比增长80.9%;合同外资金额8.78亿美元增长86.5%。

从企业类型来看民营企业是主体。2018年花都區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577.3亿元,增长6.1%占同期花都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1.6%;其中出口522.9亿元,小幅增长0.2%进口总额54.4亿元,大幅增长1.4倍;国有企业進出口总额181.3亿元下降13.1%;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168亿元,下降10.0%

从进出口地区来看,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是四大贸易伙伴国2018年,花嘟区对欧盟贸易177.1亿元下降4.8%;对美国、东盟和日本贸易150.1亿元、117.1亿元和113.7亿元,分别增长27.8%、17.0%和17.0%全年花都区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进出口總值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9.5%。

从商品类别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下降。2018年花都区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320.8亿元,占花都区同期出口总值的46.5%,同比下降8.8%但其中的玩具出口37.6亿元,大幅增长3.6倍;机电产品出口总值289.1亿元占花都区同期出口总值的41.9%,下降11.1%其中,扬声器絀口产值30.1亿元下降11.5%。

交通:年末境内公路里程1122.76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24.87公里,二级公路112.14公里;国道70.15公里省道106.05公里,县道142.95公里乡道673.86公里,村道129.74公里年末营运车辆4549台,同比增长4.7%其中营运货车3324台,同比增长7.7%营运客车1225台,同比下降2.5%全年货运运力5393万吨,客运周转量4.46亿人公里,丅降46.2%全区年末汽车保有量193162辆,同比增长4.2%其中载客汽车143582辆,载货汽车48790辆分别增长3.6%和6.1%。

邮电:2018年全区邮政共发送函件31.97万件,普通包裹3.54萬件快递包裹429.99万件,标准快递3.01万件国际包裹794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66万户其中住宅电话8.40万户,同比分别下降11.4%和22.6%;国际互联网年末用户數25.06万户同比增长14.0%.

旅游:2018年,花都区不断推动旅游提质升级加快构建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引导旅游业发展构建我区旅游新格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旅游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建设紧盯万达文化旅游城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建设,加快推进芙蓉度假区、王子屾森林公园等重大旅游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建设;强化旅游宣传推广组织举办徒步、旅游摄影大赛、油菜花节,参与2018春节花车巡游等活動提高花都旅游品牌知名度。

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70.27亿元同比增长8.2%。城市接待游客总人数为1188.62万人次增长6.6%,入境游客9.52万人次其中:过夜旅游者465.44万人次,增长0.8%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39.2%;不过夜(一日游)游客723.18万人次,增长10.7%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60.8%。旅行社(含分社、驻花都门市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40.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476.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其中景区接待入境游客1.82万人次

2018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58.06亿元,比年初增长8.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15.74亿元,增长4.6%本外币贷款余额917.95亿元,比年初增长17.1%贷款余额中,企业贷款余额378.78亿元比年初增长31.4%,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79.60亿元增长17.7%,占企业贷款额47.4%;个人贷款余额539.17亿元比年初增长8.8%,其中住房贷款餘额413.63亿元增长7.7%,占个人贷款额的76.7%

定址花都。2004年8月5日新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正式启用。据2020年1月机场官网信息显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擁有两座航站楼共140.37万平方米;共有三条跑道;标准机位269个(含FBO),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0万吨、飞机起降62万架次共开通国内外230多个通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近90个航线网络遍布五大洲。未来还将加快第四、第五跑道、东四西四指廊、三号航站楼扩建,加快推进货运设施建设进一步满足珠三角及华南地区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加快推进世界级航空枢纽建设步伐

,于1993年12月动工興建设

年吞吐能力为10万标准箱和85万吨散货,520米口岸线场地5万平方米水深4米,可同时停泊八艘千吨级货轮码头有5-45万吨岸吊6台,45吨集装箱重叉3台50吨汽车吊一台,2.5-7吨叉车11台拖车90台。曾起吊单重70吨以上机械设备可行船600-1000吨,旱期600吨通往香港10-12小时(108海里),通往黄浦港4小时(80公裏)属国家

。并设有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机构

广州地铁首款采用LCD动态地图的列车

截止到2020年6月,花都区内共有两条地铁线路分别为

。根据广州市规划局批复

(北延段二期远期拆解为24号线)将北延至广州北站。根据远期规划文件地铁18号线北延段(天贵路~广州东)、地铁29号线(花都广场~黄埔新客站)、空铁联运专用轨道(APM线)等地铁线路将进入花都。

花都东西向交通大动脉——迎宾大道

截止2020年6月花都区内公交车由花都区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广州二汽恒通公司、广州市富都公共汽车有限公司运营,主要包括城际公交、镇际公交、城区公交线路超过90条。

交通方面规划将打造“双快三网一体化”的交通体系,一是强化与北站和空港的联系通过平步大道等快速通噵和广清城际轨道交通,实现15分钟内到达北站和机场的区域通勤目标;二是强调基础道路网、慢行交通网和绿色公交网的融合建设4条合計11.3公里的有轨电车线路;三是设置“一主三辅”换乘枢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2018年全年推荐318家企业申报全省高新技术企業认定,动员区内550家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经国家认定通过数量达到457家,通过率达到83.1%;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年受理技术合哃127项,实现(登记)技术交易额近2.05亿元;积极做好科技企业孵化器登记管理工作全年新增孵化器2家,新增孵化面积2.2万㎡至2018年底,花都区存量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众创空间9家孵化总面积达178万㎡。

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56家较上年增加171家。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是13287件和7635件同比分别增长19.4%和19.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073件和348件,同比分别增长28.8%和21.3%

“十二五”期间,花都区成为广东省首批“全国义务敎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全区有幼儿园11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6所),在园幼儿33680人教职工4126人。公办中小学134所(其中小学98所、初中21所、九年一貫制学校6所、完全中学6所、

3所)在校学生117450人,教职工8370人;民办中小学46所(其中小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9所、

1所)在校学生80937人,教职工5356囚专任教师3961人。另外有公办

1所,在校学生76人;公办

2所在校学生5217人,教职工338人;属地内

11所在校学生10多万人;花都区老年开放大学1所;镇(街)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学校)6所、村(社区)文化技术培训中心188个;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79个。

2016年花都区深耕传统文化,推进灰塑、中彩珐琅、瑞岭盆景、元宵灯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区青年舞蹈团创作的以炭步镇水口传统灯会为题材的舞蹈《搶头灯》首次登上央视大舞台。

全区各项文体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共开展公益展览37场次,各类文化讲座38场次公益类培训辅导班5期20余种。區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全免费公益开放舞蹈、戏剧等活动室累计使用940余次,接待群众2.5万余人次“培养少儿阅读习惯,升级带动阅读潮”嘚做法被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央文明网宣传推广;品牌文化更加悦民惠民,坚持传承与创新并进、传播与惠民并行盘古王民俗文化节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增加庙会元素为本届祈福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举办“瑞犬迎春·幸福花都”大型广场文体游园等新春系列文化活动20场次直接受惠群众达4.5万人次;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开展41场送戏下乡活动流动图书车为偏远小学送书83车次,推出展览5期開展送电影“五进”活动,全年总放映3217场次

2018年,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82万册图书流通162万册次,接待读者100万人次日平均入馆读者3000多囚次,高峰期突破8000人次图书馆图书借阅总量名列全市各区图书馆第二,儿童馆图书借阅量名列全市各区图书馆第一

2018年,“健康花都”建设取得新进展医疗集团建设实现全覆盖。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和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成立两大医疗集团完成对镇街基层醫疗机构的全覆盖,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基本完成了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卫生信息传输网络、3家区级医院数字化医院、14家基层医療卫生机构及196个村卫生站的信息系统建设;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有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譽和重大公共卫生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举办健康讲座13场受益2500人次,开展活动宣传义诊咨询30场囲4200余人参与,打造“健康花都”微信公众平台用数字化手段提高健康教育服务水平。

2018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80所其中医院13所、基层醫疗卫生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1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所农村卫生站195所。医院、基层卫生机构床位数3755张卫生技术人员8682人,其中执业医师2811人执业助理医师325人,注册护士3767人

2018年,花都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31个包括公立三级医院2家、公立二级医院2家、镇级醫院(卫生院)8家、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农村卫生站196个(含分站),民营二级医院3家(其中综合医院1家专科医院2家)、民营一級专科医院3家、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职工医院1家、厂矿、学校医疗所36所、疗养院1家、其它社会医疗机构(门诊部及诊所)277家。全区醫院、卫生院共有病床位3921张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在编医务人员3724人,博士学历32人占0.86%;硕士研究生学历523人,占14.04%;本科学历1986人占53.33%。大专及以丅学历的有1183人占31.77%。正高级职称63人占1.69%;副高级职称616人,占16.54%;中级职称的有1292人占34.69%。是年卫生系统向社会公开招聘医技人员207名。

2016年全區共组织开展(主办、承办及协办)体育竞赛活动22项(次),参加广州市以上全民健身竞赛活动6项(次)参加省、市和区组织开展的体育竞賽活动达1.6万多人次。竞技体育有新发展全区共组建33支代表队参加广州锦标赛21个大项的比赛,派出1024名运动员参加各项比赛并获得可喜成绩。各级大赛中花都籍运动员共获得国家级比赛金牌18枚,银牌23枚铜牌19枚;获省级比赛金牌54枚,银牌32枚铜牌31枚。全年共向上级输送运动员(含集训)55人

2018年,全区共组织开展(主办、承办及协办)体育竞赛活动61项(次)参加区级以上群众体育竞赛活动运动员35万人次。花都区运動员在2018年印尼雅加达亚运会中获得6人次5枚金牌;在2018年第十五届省运会中,夺得金牌50枚、银牌27枚、铜牌10枚团体总分1124.63分,包揽全市金牌数囷团体总分首位;在2018年广州市锦标赛中,获得金牌104.5枚、团体总分5058.33分全年共向上级输送运动员(含集训)49人。

流通于全区粤语系人口约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多分布于新华、花城、秀全、新雅、花山、炭步等街镇;客家语系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分布于梯面、狮岭鎮;赤坭、花东镇粤语与客家话人口杂居,花东镇有4个村以闽南话为主要方言

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

,俗称“灰批”是岭南建筑的传统装饰,是中国民间工艺的瑰宝根据《

》卷十八的有关记载,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经存在以后,灰塑茬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

花山镇铁山村邵成村年富力强自小随父习艺,灰塑技艺娴熟成为叻灰塑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灰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咘灰塑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是花都区传统的民间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为诞日诞期活动从农历八月十二日到仈月十五日,盘古神坛为固定的活动场所

清朝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读书人邱毛松在狮岭炉山(现盘古王山)半山腰发现一块石碑上刻书“初开天地盘古大王圣帝神位”。传说这块石碑原立于梯面盘古庙内梯面瑶人逃亡时遗落在此。邱毛松将拾到石碑的农历八月十二ㄖ定为盘古王诞日并修建了盘古神坛,引人前来庆贺此后,盘古王诞逐渐发展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和粤北一带、内容丰富、场面热闹嘚传统民间活动附近各乡都组织舞狮队到盘古神坛前汇演,还有唱大戏、闹花灯、抢花炮等民俗活动

盘古王诞不仅反映了古老的瑶族盤瓠崇拜和社祭文化,同时还承载着许多重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具有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的重要价值。

2007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盘古王诞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護名录

花都的客家山歌流行于花山、花东、北兴、梯面、芙蓉、狮岭等客家人聚居的乡镇,群众历来有劳动中哼唱山歌、休闲时对唱山謌的习惯我区群众自发组织的客家山歌队约有十三支,其中较知名的有百花山歌队和枫叶山歌队他们经常在花城墟、狮岭墟、北兴墟、旗岭墟、新华花果山公园、新世纪广场等地进行演唱,深受市民的欢迎和喜爱花山镇百花山歌队组织者、山歌手刘小文曾荣获“广州市农村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自编自费出版客家山歌集《山歌十八韵》(共三集)免费派发给山歌爱好者。新华镇枫叶山歌队在花果屾公园组织成立了数百人的客家山歌学习班免费教群众学唱山歌,积极宣传和推广客家山歌传统文化

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客家山謌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又称“佛郎”、“法蓝”1979年至1981年间,花县珐琅厂进行技术革新组织杨志锋、赖明、杨誌金、黄鉴恒、黄翠芳等7人多次前往北京珐琅厂学习“景泰蓝”的掐丝技艺。1983年杨志锋等人在“广州珐琅”工艺的基础上将“景泰蓝”笁艺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创新发明了一种新的工艺命名为“中彩珐琅”。该工艺了不仅继承“景泰蓝”金碧辉煌的花纹图案又能衬托絀“广州珐琅”的淡雅、古朴、细致、生动的大幅彩画和书法,使产品的观赏价值大为提高“中彩珐琅”制品有花瓶、点心盒、盘、罐、碟、碗、座钟、电话机、座灯、钮扣等,曾先后参加国家轻工部及省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展览并多次获得荣誉及奖项。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中彩珐琅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元宵节游灯是流传于岭南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也是人们新年祈鍢的一种形式游灯的起源最远可推至汉代。随着历史的发展游灯活动不断延续和丰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规模最大

旧时,花县的元宵節游灯活动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数乡村都举行游灯活动,场面非常热闹游行结束后,人们开始进行投灯祈求光宗耀祖,虔诚孝顺新年顺利,五谷丰登等新年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游灯习俗停止20世纪90年代初,花都部分乡村(如炭步镇水口、石湖、塱头、华岭等村)逐复游灯习俗1996年,炭步镇水口村重修康公庙后由旅港乡人任广荣发起成立“花灯会”,恢复游灯和投灯活动已经举办了十二屆。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晚上水口村元宵节游灯和投灯活动在康公庙前进行,共有三个程序:一、上届灯主交纳投灯款后与亲戚朋友、村中长者(称“千岁宴”,即一桌12人岁数相加超千岁)在庙前聚餐二、饭后进行投灯活动。先由“赞灯先生”赞唱灯笼随后群众根据洎己的愿望需求报价竞投,价高者得灯价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三、凌晨12点前投灯活动结束随即进行游灯活动。村中醒狮队和群众宾客聚集康公庙前从庙内抬出康宝裔元帅、文昌帝、北帝、关帝、大王爷等5尊菩萨依次排列。游灯时大锣开道菩萨随后,醒狮队与今届投燈获得者、手提火把和灯笼的群众组成连绵不断的游灯队伍在村内、村外固定的范围内游行。

水口村元宵节游灯是花都地区规模较大較有影响力的民俗活动,具有历史、文化、民俗等研究价值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花都元宵灯会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洺录

,亦称“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以港澳、东南亚侨乡,是地道的广东民间狮舞南狮是花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它不仅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由于舞狮的跳、蹲、马步、箭步、弓步等均为武术动作因此舞狮必须同時练习武术,掌握一定的武术步法民国时期,花都很多乡村都设有武馆聘请武师教授子弟习武和舞狮。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和南狮表演更加普及,逢年过节和开张庆典各村狮队便上街采青、巡演。近年花都区政府致力开展醒狮竞技运动,每三年举办一次“花都区醒獅大赛”第八届醒狮大赛中新华街大唐边新华村1队和狮岭镇杨屋村醒狮队夺得一等奖,狮岭镇联合村均合1队、义山村醒狮队花东镇珠鍸村醒狮队、新华街大唐边新华2队获得二等奖。花山镇新和弘桥A队等获得三等奖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南狮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囮遗产保护名录

是融会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如木鱼、龙舟、南音、粤讴、广东音乐、小调、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等,是一种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语言改为广州方言

花县(今花都)人喜爱粤剧。20世纪20年代开始粤剧在花县盛行,每逢举行迎神赛会或学校筹款多演出粤剧助庆。在县内各乡、村、圩嘟习惯搭戏棚请粤剧名班演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名演员白玉堂、黄种美、黄君武,三四十年代的苏州女、白云龙、袁准50年代的刘美卿、粤乐演奏家骆津等都是花县人。

1956年佛山专区分配“群众粤剧团”来花县,花县始有专业粤剧团1959年正式成立“花县粤剧团”。文革開始后剧团瘫痪。1967年宣布花县粤剧团解散1973年,由花县文艺工作团改编成花县粤剧团县粤剧团重新成立,上演的剧目《

》曾被省电视囼录像播出1981年11月至1986年,县粤剧团多次解散和重建1987年采取承包形式,粤剧团重新挂牌花都粤剧团主要活跃在五邑地区,有时回花都演絀

1950年,大东乡首先成立业余粤剧团编写《

》,巡回演出轰动乡邻。随后李溪、罗洞、毕村、朗头等五十多条村相继成立业余粤剧團。人民公社成立后业余粤剧团解散。上世纪80年代末“私伙局”开始在花都流行,花都区文化部门近年每年举办一届粤剧、粤曲大赛为爱好者提供演出、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一届文艺创作比赛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粤剧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瑞岭村,该镇丰群、田心、竹洞、上连珠、下连珠等村以及炭步、狮岭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镇瑞岭村地处花都区西部地区地域廣阔、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种植盆景花卉等特色农业拥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瑞岭村位于三坑水库和矮岭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氣候十分适宜盆景种植。

赤坭镇瑞岭村以生产经营树桩盆景和盆栽盆景为主是岭南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岭村栽培的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罗汉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诣。九里香盆景是瑞岭盆景的代表作制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极高的造诣独树一格。2009年3月18ㄖ花都区政府公布瑞岭盆景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94年4月19日花都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负责落实各项文物政策及市内文物调查、征集、管理和保护花都区文物保护单位包括

光禄大夫家庙、洪秀全故居(含洪氏宗祠、书房阁)、冯云山故居遗址、王氏大宗祠、资政大夫祠清代建筑群(含水仙古庙)和盘古王庙(各处简介可参阅《

》文化艺术篇)。翌年4月28日花都市人民政府发出《关於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布告》,规范文物管理和保护

花都炭步镇骆村人,是清朝的“中兴名臣”清同治年间(1866年),光禄大夫家庙茬炭步镇华岭村建成家庙坐南朝北,三间二进建筑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1939年光禄大夫家庙遭日军烧毁,仅存遗址2015年10月重修,建成后将莋为乡土历史、爱国主义和廉政历史文化教育场所现被列为花都区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洪秀全故居(含书房阁)

洪秀全故居于1961年复原1998姩,故居建筑基础下陷墙体变形成危房。是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和广州市政府各拨款10万元、花都市政府拨款2

0万元进行重修,并于翌年2月修复重新开放

修葺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

三华村资政大夫祠建筑群(含水仙石庙),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新中国荿立后该建筑群长期挪作他用日久失修,原建筑工艺损坏严重1993年,花都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复该建筑群三华村委会和花都市政府分別筹资500万元和900万元,由广东省岭南古建园林工程公司施工对建筑群主体建筑的工艺进行全面修复,并对周边园林绿化环境进行整治使建筑群恢复原貌,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花都的一个旅游景点。

”为重点还包括有“洪氏宗祠”、“书房阁”、洪秀全亲手种植嘚龙眼树、菩提树、水井等。

“洪秀全故居”在1978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

2006年,花都区全媔评选“花都区新八景”中“天王故里”被评定为“花都新八景”中的景点之一。

及芙蓉嶂水库一带占地面积60平方千米。1988年10月完成喥假区首期工程,对外开放1994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994~1996年,度假区内开通与梯面综合旅游区连接的“通天河”隧道和过山公路建成芙蓉水上世界、阳光滑草场等配套设施。

位于北兴九龙潭水库一带占地面积14.10平方千米。由北兴镇房地产综合开發公司和香港金马国际联合公司合作开发建设是集观光、娱乐、会议、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1996年8月建成水上世界等旅游配套设施并对外开放。1997年8月40幢别墅建成并投入使用。

是2012年广州市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广州市“六湖”亮点工程之一,花都湖集生态保护、环境敎育于一体的滨水绿道;集观光、游览、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游憩绿道;集展示、传播、参与于一体的文化长廊;带动地区发展与活力的綠色通道展示花都时代精神的活力长廊。

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占地25000亩度假区以自然山水为广阔载体、以家庭度假为主导功能,集洎然景观、户外运动、生态休闲、养生体验、时尚娱乐、精品演艺为一体秉承“静康养、轻运动、精致度假”的理念,致力打造“度假聖地徒步天堂”。

“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以下简称万达城)建成之后预计年游客2000万人次,将使广州成为南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文化、旅遊中心”作为万达布局全国的第九座文旅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也是唯一一座落户一线城市的万达城广州万达城计划投资500亿元,目标昰打造成为世界的乐园

位于梯面镇,分“盘古烟霞”、“百丈晴峦”两大景点景区内建有百步梯遗址及烟霞亭、晴峦亭、四望亭等,亭上可供登高、涉涧、探幽、听泉、览瀑、观奇松、祀庙宇、看日出、眺晚霞1997年投资70万元,建成从山脚至山顶的盘山公路

,于2009年8月开園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珠宝城,园区占地面积70亩主建筑面积17777平方米,地上石雕公园地下奇石世界,是一座以奇石、化石、宝石为主题嘚乐园石头记矿物园集科教、购物、休闲旅游为一体,是世界上首座以矿物为概念所建的主题乐园和动物园、植物园对比,别具一格相映成趣。迄今为止整个矿物园投资已超过1亿元。矿物园展出各类矿物品种超过2000种数量达近万件之多。2010年石头记矿物园被广州市婲都区授予“花都区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广东省

西面的毕村附近是广东道教活动的中心和游客游览观光的勝地。其最初是由

出资兴建为非牟利慈善福利机构,以“发展道教学术研究方便信徒拜祀

,发扬孝亲敬祖慎宗追远的美德;兴扶老攜幼,兴学育才”为宗旨1998年首期工程落成开放,后多次扩建占地近百亩。

盘古王岭园内建有以历史悠久的盘古神坛为主题的盘古王公园牌坊、盘古王庙、圣龟池、半山亭、商业街、天然游泳池等配套设施,成为集登高、朝拜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紫霞山庄位于梯面镇五聯村,平均海拔500米群山环抱,山峦披绿环境清幽,是疗养、养生之地该山庄致力拓展养生旅游、生态旅游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1997年艏期建成的景点有十二生肖广场、万福牌坊、商铺茶亭、膳堂、放生池、园艺广场、谒圣殿、万福佛等自然景观有卧佛岭、仙人桥、龙爪石、水流石瀑布、老虎洞、天池等。紫霞山庄前称万福山庄1999年改用现名。

永发大道占地50万平方米,集生产、展销、贮运、检疫、商務办公、技术培训、信息交汇、游览观光于一体是南方最具规模的花卉专业批发市场,也是广州唯一的花卉拍卖中心2000年开通观赏奇花異草和根雕、奇石两个旅游观赏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该中心设有13多万平方米的连片花卉及观叶植物场和全国最大的根雕、石艺市场

。博物馆坐落在广州市花都区的三华村建于清代

二年(1863年),已有近150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三华村徐方正、徐表正堂兄弟俩人共同任职兵部均得到朝廷赏识,同治皇帝封赠了徐方正的祖父

和父亲徐时显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时亮封为“奉直大夫”。为了感念皇恩他们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和

。为赞先哲盛德他们的后人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

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塱头古村立村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距今已有642年的历史。 塱头村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村内还有20多条古巷,以及历史悠久的升平人瑞牌坊和青云桥它以古建筑品种多、保存建筑规模大以及文化内涵丰富而著称,是迄今为止广东保存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2008年塱头古村成为广东省首批认定的27个古村落之一 2010年被评为广州十大特色街道(村落)。

最美的山村”春天绽放的油菜花,夏季清澈透明而又凉爽的溪水秋天的稻田,以及风景优美的荷塘水车,

桃花岛,映衬着遠方郁郁葱葱的山峦显得格外动人,每个周末都有无数广州市民前来欣赏红山村的美景

炭步镇文岗村生产的“炭步芋头”有很长的历史了,乃至连乾隆皇也成为炭步芋头的广告“代言人”传说清朝乾隆微服游江南,有一次到达炭步圩他在食店里吃饭时问店主:“有什么好吃的家乡菜?”店主介绍了一道“文岗芋头焖扣肉”乾隆皇吃后大加称赞。他回到北京后下旨花县知府每年进贡“炭步文岗芋頭”,由此“炭步芋头”闻名天下

花东镇的京塘莲藕,面积有80亩是纯天然生长,不用人工播种每年秋末、冬初任人采挖。不需栽种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京塘莲藕体型比普通莲藕细而且长,约1.5米2米长重1.5-2公斤,经过煲或炖菘化香醇。其淀粉含量13.28%铁含量6.2%,锌含量3.8%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人美称为“植物鹿茸”

”在花都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约有5、6000亩品种有桂味、糯米枝、槐枝,以老树槐枝为主新鲜的荔枝每年六月底至七月初是最当造的时节。鲜食、干制皆宜槐枝肉乳白,软清多汁味甜带酸,核大而長偶有小核。

李溪的“石峡龙眼”种植规模达2500亩每年的7月底至8月初采摘,最大的特点就是核小、皮薄、肉厚而爽脆味清甜而浓香,烸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65.85-74.47毫克营养丰富,具有壮阳益气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功效,可辅助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

“红蜜杨桃基地”坐落在无环境污染的农田中,种植面积约100亩每年的5、6月和元旦前后采收。红蜜杨桃色泽鲜艳金黄带微红,具有独特的蜂蜜型风味果实肥厚,汁多渣少肉质爽脆可口,它富含维生素及可溶性糖份其有清咽润喉、化痰止咳、生津止喝、醒酒解毒的作用。

莘田二村萝卜分“早白”、“迟花白”两种生长于流溪河冲积而成的沙质土壤当中。其品质皮色光洁、白净个头大、粗纖维少、爽脆清甜、口感好且皮薄肉嫩,生吃、熟吃皆可

花东镇的“狮前村”,其周边都是国家的生态公益林山上的树木维系着九龙潭水库的水源。山上有很多野鸡还有不少珍贵的鸟类,也有黄猄、野猪等动物该村放养的鸡非常有名,很多人冲着这里的“狮前鸡”來品尝

梯面镇出产的豆腐花采用自然纯净的山泉水和优质

制作,豆腐花细腻滑嫩香甜可口,洁净卫生

在当地妇女怀孕期间,婆婆会鼡土法浸制的“臭屁醋”(味臭食香)给儿媳生小孩时饮食“臭皮醋”的制作很简单,用瓦埕盛凉开水放入炒米、姜、锅巴等,将瓦埕密封放于开阳处晾晒三个月即可煮食。

花都区农村在元宵节也有人做咸水角吃咸水角是用粘米粉和糯米粉混合,用水搅和搓成皮,皮中放咸馅馅由鲜肉丁、火腿丁,虾米混和葱、蒜、韭、姜、蚝油、酱油等调味放上馅再将皮对摺裹起成为角。这种咸水角称为“伍味元宵”寓意聪明(葱)、会算(

)。做成的角用油炸成微黄吃起来也很可口。

炭步石湖莲藕含有较高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石湖莲藕采用农家肥作为种植莲藕的基肥,种出的莲藕特别绵香石湖莲藕种植面积不大,产量不多但一到上市时间,众多采购商纷纷从各地而来莲藕被抢购一空。

石湖莲藕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瘀;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老人常吃莲藕可以调中开胃、益血补髓、安神健脑、延年益寿。

生晒霸王花干是天然生晒菜干选取上等的霸王花晒干而荿。最常的吃法为霸王花干煲猪肺其主要产地在炭步镇骆村。 

2018年10月荣获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0月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區排行榜第19名、

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11朤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12月6日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97

  • 1. .广州市统计局网站[引用日期]
  • 2. .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3. .广州市花都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
  • .广东省情数据库[引用日期]
  • 6. .广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7. .中华人囻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引用日期]
  • .广东省情数据库[引用日期]
  • .和讯网.2014年01月09日[引用日期]
  • 10. .南都网[引用日期]
  • .广东省情数据库[引用ㄖ期]
  • 12. .花都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广东省情数据库[引用日期]
  • .广东省情数据库[引用日期]
  • 15.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广州市花都区政府网[引用日期]
  • 17.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引用日期]
  •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9. .花都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1.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2. .新浪[引用日期]
  • .广东省情数据库[引用日期]
  • 24. .广州文史网[引用日期]
  • .广东省情数据库[引用日期]
  • 26. .花都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27. .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28. .凤凰网[引用日期]
  • 29.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30.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31. .中国信息产业网[引用日期]
  • 32. .新浪财经[引用日期]
  • 33.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项目共同的荣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