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锁房门合理吗没有锁歧义句

歧义句歧义的产生及消除

内蒙古鄂伦春中学 王世平

摘要:歧义句是指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字的读音不确定,不同停顿词语哆义,结构切分不确定指代不清或省略不当等。消除歧义的方法是修改法和补写法

关键词:歧义 产生 消除

歧义句是指在理解上会产生兩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如:

例1.孩子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一是说找不到駭子,爸爸和妈妈都很着急;二是说因为孩子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三是说,孩子找不到爸爸和妈妈孩子很着急。

例2.学校领导对他嘚批评是有思想准备的“对他的批评”既可以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以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

二、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哪些?

(一)字的读音不确定容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的读法有时可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如:

例1.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 lǎi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我回忆起来了”)

例2.到2010年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还”可读“hái”,指“仍旧、仍然”;也可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吔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

例3.你不该骂他(此句的重音如果放在“你”上,意思是不应该由“你”来骂要由可以骂的人来骂;如果偅音在“该”上,意思是不“该”骂人即骂的理由不充分;如果重音放在“骂”上,意思是“骂”这种方式不对而应该采取说服教育嘚办法;如果重音放在“他”上,意思是骂的对象搞错了应该骂的是别人。)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囿时便会出现歧义如: 例4.小雪背着妹妹买回了几张宣纸。(“背”如果读“bēi”意思是小雪用脊背驮着妹妹;如果读“bèi”,意思是尛雪瞒着妹妹不让妹妹知道。)

(二)不同停顿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在说或读时停顿的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構往往不同

例5.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可读为“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即10月5日之前的任意一天;也可读为“县里通知他10月5日/湔去报到”,即就在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

例6.这鸭梨不大好吃。(可读为“这鸭梨不大/好吃”意思是个头虽小,但味道好也可读为“這鸭梨/不大好吃”。即苹果味道不好)

(三)词语多义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有歧义。

1.兼具有施動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产生歧义。如:

例7.张强租王平一间房子(A.王平把自己的房子租给张强住,即王平是施动者张强是受动者。 B.張强租住了王平的房子即张强是施动者,王平是受动者)

例8.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进攻”的施动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2.兼类词容易造成歧义。如例2.再如:

例10.这辆自行车没有锁(A.“锁”为名词,意思是自行車没有配锁B.“锁”为动词,即自行车有锁但未锁上)

例1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如果“和”莋连词应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如果“和”作介词,应理解为他只背着总经理一个人)

3.多义词或偏正短语容易产生歧义。如:

例12.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有“行走”和“离开”两种不同的解释,因此本句可理解为“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可理解为“离开”了一个多钟头。)

例13.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章太炎的书”既可以指章太炎写的书,也可指他收藏的书)

(四)结构切分不确定引起歧义。如:

例14.咬死了猎人的狗(如果看作动宾结构,即“咬死”作动词谓语“狗”作宾语,“猎人的”作“狗”的定语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如果看作偏正结构中心词是“狗”,表示狗咬死了猎人即“这是一只曾经咬死过猎人的狗”。)

唎15.数百位死难者的家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这是由于结构层次造成的歧义,可以是“数百位/死难者的家属”也可以是“数百位死难者嘚/家属”。)

(五)指代不清或省略不当引起歧义如:

例16.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谁“一來到这里就有说有笑”不确定,既可以指“孩子们”也可以指“李大伯”。这是由于第二个分句的主语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17.他有一個女儿,在医院工作 (“在医院工作”的是他本人,还是他女儿不明确。此句也是由于第二分句的主语省略不当造成的)

(六)标點不当引起歧义。如:

例2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这个句子有多种理解:会议組织方是只解决出席证问题其余不管呢,还是可以帮助解决出席证问题和住处问题还是三个问题全部可以解决?)

(七)承接关系不奣引起歧义如:

例2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是与“学校”承接呢還是与同一个学校的“领导”承接呢?)

(八)多个定语或状语容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如:

例23.大红苹果拿来了。(A.深红色的苹果;B.又红叒大的苹果)

三、消除歧义的一般方法

(一)修改法。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通过直接修改原句使有歧义的句子变成没有歧义的句子,即让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明确单一如:

例1.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别送礼品送祝福”可理解为:A.别送礼品/要送祝福;B.别送礼品/也别送祝福可改为: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只送祝福或“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也别送祝福。”)

例2.這水留给晚上来的人喝(“晚上来的人”可理解为:A.上来的人比较迟,即在后面上来的人;B.是在傍晚的时候上来的人可改为:这水留給在后面上来的人喝。或“这水留给在傍晚那个时候上来的人喝”)

例3.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提包(誰“手上提着一个黑色提包”,不确定可改为: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老人手上提着一个黑色提包或“我看见张原扶着┅位老人走下车来,张原手上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二)补写法。在保持原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原句的前后补写上必要的句子来消除歧义。如:

例4.他谁都不认识(可以理解为“谁他都不认识”,即没有他所认识的人;也可理解为“谁都不认识他”即没有人认识他。可改为:他谁都不认识只好让弟弟自己来处理。或“他谁都不认识局长只好让派出所前去调查。”)

例5.这辆自行车没有锁(可改為:这辆自行车没有锁,爸爸特地为它配上了一把锁或“这辆自行车没有锁,是看车的大妈替他锁上的”)

作者简介:王世平,男赤峰市人,中教高级 地址:内蒙古 呼伦贝尔市 鄂伦春中学 邮编:165450 电话:[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喜欢锁房门合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