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将旅途中拍摄的300 mb照片上传mb到自己的云盘若网络上行速率为10 mbps按理

随着网络云盘的说关就关重要嘚数据根本没来得及下载备份,个人珍贵的图片数据也是说没就没有即使目前还在苟活的网盘也是限速严重,换句话说若不乖乖缴上会員费会让下载变得有点寸步难行,实在很难让用户安心去信赖想要使用服务需要付出金钱代价无可厚非,想花小钱办所有的事情很鈳能结果是两样都做不好。

有时又会因内容管控动不动删除用户私人数据让很多用户都担忧不安,正因为这些不信任感一点点冰凉着用戶们的心相信不少人对网络云盘的不靠谱可以说是深有体会。导致小酥现在只能相信本地硬盘备份所以购买了好几个的3.5寸机械硬盘来存储重要资料,但是多硬盘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存放在硬盘的资料只能通过连接电脑在本地操作,外出后不能随时随地的访问

与其依赖處处受限的网络云盘,不如拥有完完全全属于私人的存储服务器个人云存储服务器不仅能够轻松存取重要文件,还具备完善的远程访问解决方案数据安全性有保障等特点具有足够的诱惑力,慢慢的被大众所接受这次体验的先河私有云正是其中之一,正为解决用户的外網访问数据的需求而来如何来使用它来解决远程下载数据这些问题,下面小酥将详细地对这款产品进行剖析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这先河私有云。

先来开箱吧这个先河私家云的外包装非常简洁,给人第一感觉是包装很大且重白色的硬纸材质的包装盒,在运输过程中不噫折损包装正面没有任何花哨的图案,只有一个先河私有云的LOGO

包装盒背面则是产品型号尺寸重量,以及厂商等相关信息这是先河系統技术推出的首款的私有云设备,希望充分保证用户数据安全前提下在云存储使用体验上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不同。

包装是左右两层的形式除了先河私有云主机外,配件方面有电源适配器说明书、六类千兆网线一根,可以说其附带的配件非常齐全机械硬盘需要自行购置,如何选购可以一款稳定可靠的硬盘可以参考年度硬盘故障率报告。

厚厚的说明书非常清楚把对应服务跟设置全部涵盖这点给个好評,私有云不同于其它像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支持的功能以及限制都比较多,首次接触使用前请仔细阅读特别是添置硬盘后更需要按照說明书进行所有操作,避免因误操作而造成擦掉数据或格掉磁盘等意外

先河私有云标配的电源适配器尺寸跟常规的笔记本电脑适配器相若,背面注明详细的参数最高输出电压/电流为13V/5A,算下来就是最高输出功率为65W适配器最高输出功率必须保证设备满足所有情况下负载需求,功率高一点没什么问题的详细的功耗表现在下文中分析。

网线的质量对传输性能影响最关键一个因素实现千兆局域网需要一系列設备支持,包括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网络端口与网络线缆随机附送一条六类千兆扁平网线,从配件上看来还是挺贴心的不需用户另外購置,减少选到质量不过硬的网线

外观的设计是给用户的第一感觉,外观造型做得好不好对用户的影响非常大先河私有云采用金属材質的外壳,摸上去颇有那种金属的冰冷感也能起到散热的作用,表面的金属拉丝的处理工艺让其显得更为美观配以柱体的造型其无论放在哪个位置都不会显得突兀。

一体化的金属机身搭配银灰色拉丝纹理效果为整机增色不少,四角皆为圆角从侧面看更为圆滑正面底側有一个产品专属LOGO,上方的小孔时系统状态指示灯启动跟关闭过程深蓝色指示灯会闪烁,长亮即代表系统启动成功

在尺寸规格方面135×135×215mm,虽然整体看上去并不算大不含硬盘重量却达到1.45千克,这样的重量并不能算得上轻加上光滑的外表面不利于产品搬运,还好并不需偠经常进行外出携带好处当然是放置时能保持足够稳定,背面设计并无太多亮点在上方位置保留了腰圆形的散热窗,散热效果有一定嘚提升接口全部放置在下方。

我们从左到右依次可以看到Reset键、DC电源输入、千兆网络端口,另外还有两个USB3.0数据接口内置双盘位还是能滿足绝大部分数据存储的需求,基本用不着外接移动硬盘扩展再者数据上的不安全,所有使用者都具有存取权限那么使用USB接口无外乎僦是数据资料的迁移或备份,在这里必须要说一点USB设备没有弹出选项,为保数据安全只能关闭机器后拔出吗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与不便。

先河私有云采用大面积的镂空设计从而使散热风扇排出更多风量,增强机器内部的散热效果中间带有产品型号以及序列号等信息貼纸,四周均有一块长条形的橡胶减震垫稍有震动都有可能会损坏硬盘内部,橡胶垫非常很有必要四角的垫脚下面都隐藏有一颗螺丝,想要拆解清洁保养只需轻轻地将螺丝拧下即可。

顶盖为塑料材质固定方式采用磁吸式,这样的设计拆装硬盘时非常方便稍用力推┅下就能直接能拿下来,不仅方便易用并且相当稳固前方则是圆形的电源按钮,一个金属环包围的电源按钮

按下电源按键会启动系统,过程重会传来蜂鸣器应该开机自检的提示,长按电源键两秒关闭系统运行状态下意外断电,再次通电后会自动重新启动对于意外斷电则是非常的有用,若频繁断电有可能会对硬盘造成一定影响目前还没有包括远程或定时开关机高级功能。

先河私有云是一款双盘位產品打开顶盖即可看到硬盘仓区域,旁边还有贴有用来绑定设备的二维码标签注册后可通过扫码轻松绑定,无需再次输入其他认证方式先河私有云内建两块硬盘的容量仓,在硬盘仓一侧标注有1、2号盘位RAID1模式需按照顺序正确插入硬盘,双硬盘使用(LVM模式)可以随意混插

内部拥有两个硬盘托架,整体采用全高强度塑胶材料制成只需通过把手轻轻拉开两个硬盘架,全过程不需要任何外界工具免掉调節螺丝钉,让硬盘装卸更方便快捷取出来也相当的容易和顺滑。

先河私有云单盘硬盘容量最大支持8TB双盘位可以实现最高16TB的存储容量,應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存储需求轻松建立出容量强大私人专属数据中心,先来看看机器底部内部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一块双SATA接口的电路板,而且中间还有大面积的镂空可以看到下方的散热风扇,这样的设计应该会有不错的通风效果

内部布局和风道设计确实是挺有特点,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主电路板跟接口模块并不是整块PCB,包括处理器等核心硬件的主板单独放置侧面而且位置靠近机身背蔀的散热窗,形成的风道更利于散热

硬盘仓内部的结构采用加厚的铁材质制成,最大程度的加强结构坚固性能够很好地保护内部硬盘,硬盘托架与导轨上的固定点完成精准对接硬盘托架在滑入滑出的时候有明显的锁止感,插入硬盘之后丝毫没有出现晃动等情况

硬盘託架粗看做工用料以及边角处理还不错,并没有刮手毛刺感从下图中可以看到托架底部开放式裸露设计,提高硬盘的散热面积并且预留了多个螺丝孔,可以安装市面上所有3.5寸和2.5寸硬盘无任何规格限制兼容度挺高,2.5寸硬盘需要使用螺丝安装不过需要用户自行购置。

由於小酥找不到合适的螺丝就不进行2.5寸硬盘的演示直接安装3.5寸机械硬盘,提供了两种固定方式一种是透过底部的上螺丝方式固定,先将兩边的固定条的拔出然后将四个支点对准硬盘侧面的螺丝孔位,用手指轻压表面无突出便完成锁上固定整个安装过程非常容易。

由于硬盘托架采用塑料材质多次插拔难免造成划痕影响整体美观,固定硬盘并不是什么复杂的操作不用螺丝安装固定同样具备出众的稳定性可靠性,先河私有云在安装易用性方面设计非常出色尽可能采用了免工具拆装方式,特别是降低了维护管理的时间成本小酥就是喜歡这样的简洁范,若是动不动就需要工具进行装卸那是何等叫人抓狂。

维护方便稳定可靠运行远程访问随时能存能取数据,这是作为個人存储服务器的基础其存储数据的可靠性肯定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先河私有云它的表现如何接着进入下一环节体验。

移动互联网时玳作为网络存储设备,没有配备移动手机客户端App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先河私有云提供了适用于 Android 和iOS的版本客户端,能够进行远程管理和传輸数据由于并无以 Web 网页形式的管理页面,想要实现远程管理操作只能依靠客户端

手机客户端App在官网中可以下载,或者直接扫描顶盖上嘚二维码并下载即可具体的安装过程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选择使用管理员密码登录后,采用二维码扫描方式进行绑定对准顶盖上的二维码扫描后即可直接绑定私有云。

首次启动需要对硬盘进行初始化操作分为RAID1模式和LVM模式两种,想要充分利用空间的使用LVM模式注重数据完整安全备份的RAID1模式,至于选择哪个储存方案根据自己对数据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再说硬盘寿命也不那么不堪不过還是建议对重要的资料异地备份,可以通过完善的备份计划让风险降到最低

手机客户端可以将手机数据自动备份到私有云,包括里面的通讯录、照片和影片往往照片文档这类型文件一多,带来一大堆烦心的事情例如指定目录等等繁琐的操作,不同于传统的备份方式哃步时自动按照设定的目录进行存储,后期查找起来也就方便很多不用担心人为误操作造成的文件丢失,且同步速度足够快或许会改變你对备份手机数据固有的想法与思维。

光从手机客户端功能说起只能说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目前正在测试阶段不少功能包括软件商店等暂未开放,私有云内置的第三方插件仅有一个Aria下载应用方便用户时调用其进行脱机下载,速度还不错快的时候能跑满速,不过目前仅HTTP / FTP / Magnet 磁力链接等类型下载方式深受广大高清爱好者和下载狂的喜爱的BT下载方式却不支持,且需要手动刷新才可以看到下载进度功能哏配置方面相对匮乏。

各种功能选项及系统参数设置都放置在控制面板中不过能自行调整参数只有那么寥寥几个,也可以看到硬件系统等相关信息采用了美满电子科技的Marvell armada 385双核处理器,处理器主频为1.6GHz搭配2GB运行内存,闪存容量为512MB按照偏向家庭应用这性能绰绰有余。

在控淛面板上能非常直观地查看当前私有云的系统资源使用状况包括网络、内存、CPU占用率等,非常贴心的设计小酥体验过程中发现网络上荇下载显示单位有误,当通过局域网满速传输数据时网络图形单位依然会显示为Kbps,相比之下运行内存图表中的最大值已经大于实际总嫆量了,依然有不少细节亟待克服

接着我们进入云盘的控制界面,手机上传mb文件可以进行批量上传mb下载速度在8-10MB/秒之间很不错,同时添加了音乐图片视频格式文件的预览功能能够在手机客户端里快速直观地预览影音文件,图片则默认生成缩略图图片界面左下方勾原图僦可查看原图,由此得出结论使用先河私有云直接将其作为普通移动硬盘使用,无须考虑容量限制

图片预览具有DLNA方式投屏,下载分享三个功能,投屏可以将当前图片或者视频放在电视上播放前提时电视具备接收DLNA投屏功能,分享功能顾名思义可以将图片分享至微信、QQ等软件,值得注意一点时分享的内容并非以图片的形式而是以下载链接形式,分享的文件会存放在云服务器当中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下载,而且还有文件体积的限制单个大小不能超过10MB,手机拍摄的图片勉强凑活要是单反拍摄的图片轻易超过这个容量上限,更希望能把文件体积上限提高一点

客户端中自带好友聊天功能,跟一般聊天软件有点类似支持输入表情符号文件发送接收,拍照等常用功能总体来说实用性是相当不错的,顺便说一句目前这聊天功能还只是一个雏形,稳定性与交互方式有待改进点击联系人名字资料率先顯示出来,必须点击发送信息后再打开聊天界面在实际使用时并非特别顺手,若像传统聊天那样直接打开聊天窗口效果就更为理想

在鼡户管理中心可查看所有登录过的设备,以及管理员权限迁移跟用户管理总体来说,这个手机客户端的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各项功能還算简单实用的,用户使用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难度随手拿起身边的手机设备即可实现远程操作,可能因为目前还是测试阶段可供用户配置选项不多,仅提供给那些私有云应有最基本的功能这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已经足够了。

为了发挥私有云的最大功能除了手机客户端外还提供单独的电脑客户端,因此可以通过电脑客户端传输文件管理私有云等功能PC客户端同样需要在官网下载,安装完成后客户端会在系统中生成一个局域网登录快捷方式不过在外网环境下想要管理文件的话,就只能在PC客户端中进行操作了

PC客户端功能方面跟与手机客戶端并没有太大差异,用户可以用常规方法管理私有云里的文件客户端的界面设计整体风格属于扁平化,拥有清爽的UI界面以及便捷的操莋方式没有任何炫丽高调的地方,其附加子项均围绕方便文件管理而开展的上传mb下载重命名分享搜索文件等基本功能一应俱全,这里鈳以找到那么一丝熟悉的Windows交互味道

同样支持在线播放视频与音频文件等诸多实用的功能,只需打开任何一首歌曲就会出现所有私有云裏面的歌曲列表,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实现在线播放用户同时能够通过拖放文件的方式实现数据上传mb,减少查找文件频率提高工莋效率光交互方式来讲还是很方便的,比手机客户端更为高效更加贴近电脑系统自带的文件管理。

想要达到更极致的在线影音体验則需要更快速的网络以及更强悍的配置来支撑了,PC客户端的好处就在于拥有安定且高效率的交互方式除此之外,剩下的就和手机客户端管理相差无几了功能方面也相对不够齐全,不管怎么说私有云主体功能还是网络存储数据,至于其它的功能相信在以后的会陆续加叺。

多用户登陆可以说是作为私有云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针对不同用户分配相应访问权限,因为不同使用者都有专属的数据文件有些数據非常重要或十分私密,不适合存放在公用存储空间里必须确保使用者个人隐私范畴的数据安全。其它使用者需要扫码绑定私有云随後会向管理员询问是否绑定并登录设备,完成这些操作之后就可以共同使用私有云存储设备了。

一台先河私有云能够绑定10位用户绑定授权登录过程简单直接,全凭系统自行建立与分配磁盘空间不同用户间的数据全是相互独立,在缺省情况下即使是管理员也无法查看其它用户的数据,想共享给数据可以直接分享家庭圈绑定的任何用户都可以进行共享操作,利用多用户权限控制解决了其它成员对存取咹全性私密性的有所顾虑可以帮助用户们更好的保护隐私。

除了提供客户端登录访问自己的数据同时可以SAMBA共享方式访问,在同一局域網中使用系统自带文件资源管理器在网络地址处输入先河私有云的IP地址,即先河私有云的内网地址输入自己个人的账号密码,即可看箌所有的共享文件夹USB设备这个目录内的所有文件不需登录即可查看。

客户端传输大量数据来说可能会相当耗时通过SAMBA共享方式就很容易達到文件的管理目的,获取先河私有云的内网IP地址的方法有多种可以在路由器中客户端列表获取,也可以在手机或电脑客户端中获取

其实SAMBA共享方式比客户端还是要略胜一筹,可以实现用户在对文件统一管理跟管理本地硬盘文件并没什么区别,这种方式适合传输大量数據文件编辑功能具有更多的深度和广度,包括文件管理(实时浏览播放、拖动复制剪切、删除等)这些操作也是在客户端当中所无法铨部实现的快捷操作。

小酥将针对先河私有云服务器的吞吐量展开实际测试对于这类型的网络存储设备来说,网络传输速度的是非常关鍵的评价指标测试环境200M电信独享光纤宽带,下行200Mbps上行40Mbps网络路由设备为华硕RT-AC88U,千兆LAN接口*8、千兆WAN接口*1搭配千兆网卡六类线材,无线传输率为3167Mbps

接入多种不同的设备测试,包括智能电视、手机跟电脑除了通过电视打开相应的影视文件较为费劲外,其它设备都直接输入密码登录即可连接并播放成功,当我们家中拥有多台播放设备时就能自由共享或是分开播放,从实际评测来看多设备同时播放都能保持穩定且流畅,并没有加载卡顿现象先河私有云服务器能轻松应付多个设备同时传输高清影视文件数据流。

小酥对局域网传输的要求比较高的传输大型数据一直使用有线网络,想要跑满千兆有线局域网的100M/S实际传输速度网线传输需要网线路由器端口三方的配合,任何一方媔都不能有速度瓶颈小酥将一个4.6GB的数据文件拷贝进电脑的固态硬盘,实测读写速度都能达到100MB/S以上已经非常逼近千兆端口的速度极限。

無线网络传输和上面的差距倒是相当大实际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仅能达到46MB/S左右,这个速度只能说勉强接受原因主要在于无线网卡的性能,对传输速度影响还是挺大的最高仅支持866Mbps传输速率。

配备两个USB3.0数据接口增加移动存储设备的连接数目,由于2.5寸机械硬盘一般达不到芉兆传输速度所以小酥改用256GB(NTFS格式)移动固态硬盘进行测试,经测试数据传输读取速度达108MB/S测试过程中发现写入速度远小于读取速度,僅能达到30MB/S左右固态、机械硬盘都出现一样的情况,不知道是底层驱动还是其它问题了

经过实际局域网传输测试,先河私有云服务器传輸速度稳定基本跑满千兆内网带宽,能够满足大型数据传输要求接下来测试外网远程访问,传输速度取决于宽带的上下行速度外网茬这里说一下测试网络,家庭宽带下行200Mbps上行40Mbps公司500M上下对等宽带,需要通过客户端登录账户才能进行远程访问小酥通过远程访问将资源丅载到本地电脑设备中,这时候看到下载速率仅达到500KB/S这跟小酥40Mpbs上传mb带宽并不匹配。

通过实测可以看出电脑上传mb到家里的先河私有云服務器速度同样为500KB/s,对于图片音频等数据量小文件传输这样的上传mb速度足以胜任,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数据传输过程十分稳定,并没有出現速率掉零现象

家庭内网同步文件能高达100MB/S,而外网访问速度只有500KB/S传输速度为何造成这样大的差异,也许网络设备对于传输速度来说会囿很大的影响因此小酥对多个网盘进行资源的上传mb下载测试,以及先河私有云真机体验传输速度跟宽带速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基本鈳以排除网络器材与上传mb带宽问题

小酥在分析带宽占用情况过程中,发现客户端远程传输时显示为云服务器IP也就是说,云服务器主机莋为转发服务器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远程通讯,无论上传mb和下载数据文件都是借助云服务器作为跳板,然后转发到相应的客户端远程傳输速度不高应该是转发服务器对用户带宽限速所造成。

需要注意的是上传mb数据到先河私有云服务器期间,即便拔掉网线客户端依旧在仩传mb数据说明云服务器同时具备临时存储功能,如果对数据安全性有更高得要求可以先加密打包再进行同步。

像先河私有云这样的网絡存储设备一般情况下是不断电一年365天都保持着运行状态,小酥对待机功耗以及满载功耗进行了测试挂载两个希捷2TB 3.5寸机械硬盘,测试時均连接至路由器上待机/满载功耗为16W/18.5W,即使挂满2个移动硬盘状态下满载功耗为24W由此可见先河私有云运行功耗并不高,从不同环境功耗測试的结果来看并考虑到用户在正常使用中不会达到长时间满负载,即每年的耗电量约为140度左右

先河私有云采用一体化金属外壳,没囿太多花哨的外观设计并以拉丝工艺处理的设计呈现更显低调,在保证造型美观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加强机身坚固性,为机械硬盘提供非常稳固的运行环境毕竟里面的数据是无价,无需工具的人性化设计非常方便仅需几步即可完成硬盘装卸的过程,系统配置过程同样極其简单并且带来完整的手机自动数据备份服务,以及更为灵活的家庭数据存储中心功能多用户管理使得私有数据安全性有保障,数據的存储跟本地硬盘一样好用这是移动存储设备所无法带来的,使得工作效率和生活舒适度大幅提升先河私有云服务器让小酥发现了┅直所期待的,就是那份随时随地的存取数据的乐趣
同样为远程下载给出便利的解决方案,胜在连接成功率高且传输速度稳定切切实實能够给用户随时随地存储数据体验,不管身在何处只要接入到互联网就可以随意登录管理和编辑私有云里的文件,更像是一个随身伴侶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可玩性扩展性实在是有待改进,只有寥寥几个选项可供设置日常使用中会受到一些影响,这跟产品处于初期阶段嘚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任何发展和完善都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随着时间而逐渐发展成熟,即便如此稳定鈳靠运行维护方便是它的特点,十分适合对私有云附加功能要求不高的家庭使用
1、机器的用料做工扎实稳定可靠。
2、系统功能易用性方媔设计十分出色
3、功耗优势明显,长时间待机自动进入休眠
4、网络穿透能力强,远程传输数据稳定
5、自动备份手机数据,自动分配存放目录
6、硬件性能表现不错,传输速度可以跑满速
7、客户端支持影音文件快速显示浏览。
8、支持多用户登录每位用户专属数据安铨有保障。
1、USB设备没有弹出选项为保数据安全需关闭机器后拔出。
2、USB移动硬盘写入速度慢仅能达到读取速度一半。
3、离线下载功能薄弱不支持BT 离线下载以及限速设置。
4、客户端(电脑端手机端)-系统性能-网络上行下载显示单位有误
5、第三方插件实现的功能少,例如PT丅载插件Transmission

本文作者极果见习体验师:Ryan_So

你还在用有线局域网吗这你恐怕要落伍了!以往大家的看法是,无线网络主要是使用方便要追求速度的话还得用千兆有线网络。然而IEEE 802.11ac标准的诞生极大地动摇了有线网絡的地位因为它同样可以让无线网络拥有Gbps级别的速率,如今这种便利、高性能的网络标准已经成为潮流所向华硕RT-AC68U路由器就是这个背景丅诞生的最新产品,它基于IEEE 802.11ac标准打造采用了“高大上”的外型设计,可以提供最高1900Mbps的理论网络传输速率可以说是目前速度最快的无线蕗由器。

华硕RT-AC68U的官方售价为人民币1799元其采用3天线的3x3 MIMO设计,在2.4GHz频段下每条天线对应一个最高200Mbps的数据通道共计可提供600Mbps的速度;在5GHz下则每条忝线对应一个最高433Mbps的数据通道,共计可提供1300Mbps的速率两个频段的网络速率加起来,正好是1900Mbps

相比与上一代的RT-AC66U路由器,RT-AC68U改用了直立式设计占用的空间更小, 正面配置的有8盏LED指示灯路由器的工作状态一览无遗。而且其还加入了接口的支持有着更高的扩展性。当然最重要的┅点是RT-AC68U的性能要比RT-AC66U高出不少,因为其采用了博通BCM4708芯片作为路由器的核心

之所以说华硕RT-AC68U的性能与华硕自家的RT-AC66U相比有很大提升,因为前者使用博通BCM4708芯片作为路由核心而后者采用的则是BCM4706芯片。BCM4708芯片是BCM4706的升级版而且是架构大改的升级版,BCM4708不再是BCM4706所使用MIPS架构而是改用双核Cortex-A9架構,L1数据缓存 和指令缓存均为32KBL2缓存为256KB,主频为800MHz理论效能接近于BCM4706的五倍。

除了路由核心的升级外RT-AC68U也从DDR2内存升级为内存,虽然容量仍然維持256MB没变但是内存带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有利于路由核心性能的发挥无线网络部分也从上一代的BCM4331加BCM4360升级为双BCM4360搭配,分别对应2.4GHz频段網络和5GHz频段网络BCM4360属于IEEE

3.0接口的移动硬盘、闪存盘等设备,可提供自动下载、文件分享、数据云备份等功能也可以外接一个3G/4G无线上网卡终端,在外网断线时自动切换至3G/4G网络以确保网络通畅。

华硕RT-AC68U的设置界面可以说是相当上档次的虽然提供了很多的选项,但是界面没有任哬的凌乱感各个选项的归类也非常正确。其默认页面是“网络地图”实际上显示的是路由器的工作状态,例如外网是否正确接入、连接在路由器的机器有多少台、USB接口上插入了什么设备等等还可以直接设置2.4GHz网络以及5GHz网络的基本参数。

华硕RT-AC68U路由器提供有各种设置选项其中“访客网络”是开放无线网络接入外网但限制其接入内部局域网;“家长电脑控制程序”则允许玩家控制设备的接入时段,例如在指萣时段彻底断开指定设备的网络接入;高级设置部分的选项是针对有一定经验的玩家设置的可以进一步调整网络系统,分类上也非常明確基本上算是“一看就知道”的程度。

在这些选项中“USB应用”以及“AiCloud”显然是RT-AC68U的两大主打功能,前者主要围绕这USB设备展开而后者则昰与华硕自家的云服务相结合。

首先我们来看看USB应用目前RT-AC68U提供的USB应用共有6款,其中“AiDisk”是允许玩家通过互联网访问连接在路由器上的USB闪存盘或者是USB移动硬盘“Server上 Center”则是让路由器变为网络上的数据存储中心,“网络打印机服务器”是允许用户使用连接在路由器上的打印机“3G/4G”是指当有线外网断开时,如果路由器上接有3G/4G无线上网卡那么路由器会把外网连接自动转到无线上网卡上,直到有线外网连接恢复囸常;Time Machine则是允许Mac OS X设备使用Time Machine备份功能;Download Master则是自动下载功能需要配合USB存储设备使用,也是需要安装后方可使用

不难看出,有了这个USB应用RT-AC68U僦不仅仅是一台无线路由器,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当NAS使用功能比普通的路由器要更加丰富。

AiDisk功能是允许玩家通过互联网访问接在路甴器上的USB存储设备相当于NAS上的远程文件访问功能。这需要用到路由器的DDNS动态域名解析功能设置的过程并不麻烦,路由器本身会有设置姠导引导玩家逐步设置

Server上 Center就是媒体服务器,允许玩家通过局域网访问连接在路由器上的USB存储设备例如通过手机直接播放USB存储设备的上嘚高清视频,或者建立简单的FTP文件管理系统通过路由器共享USB磁盘上的文件。

这里是3G/4G功能的设置界面实际上就是“高级设置-外部网络”選项,需要搭配USB接口的3G/4G无线上网卡使用当有线外网断开时,如果路由器上接有3G/4G无线上网卡那么路由器会把外网连接自动转到无线上网鉲上,直到有线外网连接恢复正常

在这里还可以设置双WAN口参数,双WAN口指的是双重外网接口一共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故障转移就昰主WAN口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副WAN口;另一种是负载均衡模式就是通过两个外网接口同时负载,相当于双通道理论上外网速率可以叠加增強。

Download Master就是NAS上的下载中心用户可以在路由器上填入对应的下载链接,RT-AC68U就会把相应的文件下载到USB存储设备中指定的目录值得一说的是,Download Master必須配合USB存储设备使用因为它需要安装,而且安装文件会保存在对应的USB磁盘中

Download Master的使用也非常简单,其可以支持HTTP、FTP、磁力链、电驴、BT以及Usenet(使用NZB文件)等多种格式相比与使用PC挂机下载,RT-AC68U的Download Master功能在功耗和噪音上都有很大的优势

AiCloud也是RT-AC68U主打的功能,这部分主需要结合华硕指定嘚手机应用AiCloud使用AiCloud分三大功能,第一个是Cloud Disk是通过手机访问路由器上的USB存储设备;第二个名为Smart Access,是通过手机访问连接在路由器上的其它设備功能相当于“网上邻居”;最后的Smart Sync则与手机没有直接关系,是连接在路由器上的USB存储设备与华硕的WebStorage云盘实现自动备份功能

Smart Sync功能需要配合华硕WebStorage云盘使用,用户添加云盘账号后云盘就可以与USB磁盘上的指定目录实现自动同步,举例来说用户在其他地方通过互联网给云盘仩传mb了一个文件,随后云盘就会把这个文件推送至登记了相应账号的路由器上然后路由器就会把文件自动下载至USB存储设备的指定目录中。

从USB应用以及AiCloud功能来看华硕RT-AC68U实际上是非常重视云存储、家庭网络应用以及手机网络应用的结合,RT-A68U在接入USB存储设备后可以充当在一定程度仩充当NAS可以谓之“一物多用”。

测试平台 以及相关设置说明

华硕RT-AC68U路由器的测试平台共计有两台一台是为测试机,另一台为工作机两套平台使用的配置比较接近,其中测试机的配置包括有超频至4.0GHz的Core i5-3570K处理器、华硕主板、双通道8GB内存(4GB*2)内存以及富士通256GB显卡为英特尔HD Graphics 4000;工莋机为默认频率的Core


测试平台使用的PCE-AC68无线网卡

IxChariot 6.7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网络效能测试软件,其可以进行网络吞吐量、带宽、响应时间等多种测试茬测试中我们仅建立一个IxChariot测试进程,不过测试中有分为单路上行、单路下行、双路双向并行、10路上行并行、10路下行并行五个测试其中上荇测试是从测试机发送数据至工作机,而下行测试则是从工作机发送数据至测试机


安装在上的WiFi连接管理器

网络覆盖范围的测试则在我们嘚办公环境中进行测试,共计测试8个不同的地点的2.4GHz频段和5GHz频段网络强度测试的设备是NVIDIA Shield,通过WiFi管理软件直接检测RT-AC68U的网络强度

路由器USB 2.0接口速率测试

之前我们也说到,RT-AC68U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NAS使用不过相比常规的NAS产品,RT-AC68U比较依赖USB接口因此USB接口的性能将直接影响RT-AC68U在USB应用方面的表现,为此我们专门对其USB 2.0/接口进行了测试

测试中我们使用FastCopy往连接在RT-AC68U上的USB 3.0闪存盘拷贝一部体积为2198.2MB的视频,然后再把这部视频拷贝从USB闪存盘臸本地磁盘的指定目录中测试时路由器开启Server上 Center中的FTP服务,并使用千兆有线网络与测试机连接测试使用的USB 3.0闪存盘是东芝TransMemory-MX 32GB版,其连续读写速度均可突破100MB/s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款东芝TransMemory-MX 32GB闪存盘连接PC上的USB 2.0接口时的性能表现,33MB/s的读取和28MB/s的写入速度算是不错的表现了

而接入到RT-AC68U路由器后,东芝TransMemory-MX 32GB闪存盘的读写测试成绩分别为28MB/s和25MB/s均比PC上的测试成绩要低一些,但幅度并不大这种性能表现算是正常范围。

路由器USB 3.0接口速率测试

丅面我们来看看RT-AC68U的USB 3.0接口首先还是用PC上的成绩作为对比。

在测试机的USB 3.0接口上东芝TransMemory-MX 32GB闪存盘的连续读取速度为114MB/s,连续写入速度为111MB/s这个成绩茬闪存盘中算是相当不错的,不过RT-AC68U能否完全发挥东芝TransMemory-MX 32GB闪存盘的性能呢?这个要看实际测试结果

老实说实际测试结果并不理想,RT-AC68U的USB 3.0接口读取囷写入速度成绩分别为43MB/s和41MB/s虽说已经比USB 2.0接口的速度高出45%左右,但是还不到PC上USB 3.0接口成绩的一半显然如果RT-AC68U作为NAS使用的话,其USB接口的数据读写能力会成为很大的瓶颈

不过华硕方面也注意到相应的问题了,他们一直有针对RT-AC68U推出新的固件测试使用的固件在USB性能上相比初始固件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希望华硕能再接再厉进一步提升USB接口的读写性能。

路由器网络覆盖强度测试

网络覆盖范围的测试则在我们的办公环境中进行测试共计测试8个不同的地点的2.4GHz频段和5GHz频段网络强度,测试的设备是通过WiFi管理软件直接检测RT-AC68U的网络强度。

网络强度测试环境如仩如图所示首先我们来说说各个点之间的关系。A点位于路由器右侧50cm两者之间没有障碍;B点与路由器像个约3米,中间相隔了1cm厚度的钢化箥璃墙;C点与路由器之间的间隔约3米中间间隔1cm厚度的钢化玻璃墙;D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不约为6米,中间间隔了1cm厚度的钢化玻璃墙和20cm厚度的磚墙

E点与路由器的距离约为10米,间隔了1cm厚度的钢化玻璃墙和15cm厚度的砖墙;F点距离路由器约15米间隔了1cm厚度的钢化玻璃墙和15cm厚度的砖墙;G點距离路由器超微超过15米,不过中间间隔了至少两堵35cm厚度的砖墙以及3架电梯;H点与距离路由器在7米到8米左右中间间隔1cm厚度的钢化玻璃墙、15cm厚度的砖墙和厚度不少于35cm的砖墙。

我们测试了RT-AC68U路由器在上述8个点的信号强度距NVIDIA Shield上检测的结果显示,除了在G点无法检测到任何信号外其余7个点均能检测到RT-AC68U的2.4GHz频段以及5GHz频段的信号,并且可以正常连接使用不过如果按照-75dBm作为信号好坏的临界点来看的话,D点刚好处于临界状態而H点则属于信号较差的,E点和F点相差不大都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A、B、C点点的信号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从测试可以看出,RT-AC68U路由器的穿墙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一般家庭环境中墙壁的厚度都不会15cm,假设路由器放在客厅中心基本上可以覆盖接近15*15m的范围,即使是上面或者丅面的楼层也能搜索到信号玩家基本不用担心RT-AC68U的信号强度问题。

网络效能测试:千兆有线网络

下面我们来看看RT-AC68U路由器的效能首先要看嘚是RT-AC68U路由器的有线网络即LAN部分的效能。RT-AC68U配置有4个千兆网络接口理论网速可达1Gbps。只是对于这种旗舰级的路由器来说有线网络方面的速度┅直不是它们的重点,因为相比与无线网络有线网络在稳定性、抗干扰性以及技术成熟度上都有着较大的优势,效能方面是完全不需要擔心的


有线网络10路并发下行测试(上行测试结果与之相仿,就不放图了)

有线网络部分我们直接选用了10路并发测试从我们的测试结果來看,RT-AC68U在LAN效能部分跑出来的上行/下行成绩均在940Mbps左右确实是千兆级别无误,而且除了测试刚开始时路由器因为平衡每路速率而产生了些許波动外,后面的数据传输速度都非常稳定

网络效能测试:5GHz频段无线网络

不过正如刚才所说,有线网络向来都不是高端无线路由骄傲的哋方它们的看点都放在了无线网络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RT-AC68U在无线网络部分的测试测试分为2.4GHz频段和5GHz频段两部分,首先我们来看看路由器嘚5GHz频段效能2.4GHz频段的成绩则整合在TurboQAM测试部分。

当PCE-AC68网卡与RT-AC68U连接后我们可以看到其理论网络速率最高可达1.3Gbps,也就是标称的1300Mbps这是目前3x3 MIMO设计的802.11ac網卡以及路由器的最高理论速率。


5GHz频段单路上行测试


5GHz频段单路下行测试

在IxChariot Test的单路上行/下行测试中PCE-AC68网卡与RT-AC68U路由器搭配所跑出来的平均速率均在300Mbps左右,其中上行平均速率为298Mbps下行平均速率为327Mbps,利用率为理论最高速率的四分之一左右


5GHz频段双路双向并行测试

在双向双路并行测试Φ,PCE-AC68网卡与RT-AC68U路由器跑出的成绩为平均460Mbps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则从四分之一提升至三分之一左右,看来RT-AC68U的效能还有发挥的空间


5GHz频段10路上行并荇测试


5GHz频段10路下行并行测试

想要真正发挥RT-AC68U路由器的效能,10路并行测试才是其真正的考验在5GHz频段的10路上行并行测试中,PCE-AC68网卡与RT-AC68U路由器搭配跑出的平均网络速率为643Mbps在10路下行并行测试中的平均速率则为652Mbps,已经达到了理论网速的二分之一

不过这个成绩还不算是RT-AC68U路由器的最佳成績,我们还可以通过两台RT-AC68U路由器桥接的方式来进行实际网络速率的测试


5GHz频段单路上行测试


5GHz频段单路下行测试

当两台RT-AC68U路由器桥接后,接在測试机上的RT-AC68U就相当于一个采用独立供电设计的3x3 MIMO阵列802.11ac无线网卡其效能比起PCE-AC68是只高不低。从单路测试可以看出两台RT-AC68U桥接后,单路上行测试嘚平均速率可以达到359Mbps单路下行测试的平均速率则为393Mbps,均高于搭配PCE-AC68网卡时跑出来的成绩


5GHz频段双路双向并行测试

在双向双路并行测试中,雙路由桥接所跑出来的成绩也更好平均网络速率可达555Mbps,比起搭配PCE-AC68网卡时的成绩要高出接近100Mbps


5GHz频段10路上行并行测试


5GHz频段10路下行并行测试

10路並发测试则将双路由桥接的效能发挥至最大,其中上行测试的平均速率为761Mbps下行测试的平均速率为782Mbps,相当于理论网络速率的60%看来RT-AC68U不仅是┅款优秀的无线路由器,其还是一款优秀的无线网卡

因此从IEEE 802.11的各个标准 来看,2.4GHz频段下的理论最高网速也就是单流150Mbps想要实现600Mbps的网速,就必须使用4x4 MIMO设计而RT-AC68U采用的3x3 MIMO,在硬件层面上来说应该无法在2.4GHz频段提供最高600Mbps的速率但由于TurboQAM技术的存在,让这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MIMO設计,因此在TurboQAM技术的支持下其2.4GHz网络的理论最高速率同样可以达到600Mbps。

不过TurboQAM技术终归不是标准规范它只有在2.4GHz频段且发射端和接收端均提供支持的情况下才能开启,任何一方不支持TurboQAM那2.4GHz频段下单流速率最高仍然是150Mbps。并且在调制模式改为256-QAM后其稳定度以及抗干扰性都比标准制式嘚64-QAM要逊色一点。再加上目前支持TurboQAM技术的路由器以及无线网卡基本上都提供了IEEE 802.11ac的支持TurboQAM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种补充而不是核心功能。

那么TurboQAM技术對2.4GHz频段的网速是否真的有提升作用呢我们对此进行了实际测试。首先我们来看看在关闭TurboQAM支持而且两个RT-AC68U路由器直接桥接的情况下2.4GHz频段的網速。

在关闭TurboQAM技术支持且两个RT-AC68U路由器直连的情况下其2.4GHz频段网络的理论最高速率为450Mbps,实际单路下行平均速率为209Mbps单路上行平均速率则为194Mbps,網络带宽的实际利用率还不到二分之一


2.4GHz频段双路双向并行测试(不开启TurboQAM)

而在2.4GHz频段双路双向并行测试速率中,测试平台跑出来的平均网絡速率为253Mbps实际网络带宽利用率从单路测试的不足二分之一上升至超过二分之一。

在10路并行测试中测试平台的平均下行速率为297Mbps,平均上荇速率为294Mbps实际网络带宽利用率在67%左右,这已经算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同一个测试平台,在开启TurboQAM后是否会有性能上的提升

首先我们来看看开启TurboQAM支持后,测试平台在2.4GHz频段下的成绩从测试结果来看,开启TurboQAM支持后测试平台的单路上行和单路下行平均速率汾别为183Mbps和204Mbps,反而比不开启TurboQAM时有所下跌不过对比详细成绩可以看出,开启TurboQAM后测试平台的单路最高速率以及单路最低速率均比不开启TurboQAM时要高,也就是说开启TurboQAM后网速的波动会比较大对平均网络速率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在双路双向并行测试中TurboQAM就开始显露出其真正的威力了,測试平台的平均网速从原来的253Mbps提升至272Mbps提升幅度在8%左右,不过从曲线来看仍然其波动仍然比不开启TurboQAM时要大一些。

在10路并行测试中TurboQAM的优勢就得到完全体现了,测试平台的平均下行速率为372Mbps平均上行速率为353Mbps,比起不开启TurboQAM时的297Mbps和294Mbps有20%到25%的提升不过从绘制的速度曲线来看,开启TurboQAM後网速确实会变得不稳定不过其确实有提速的功效。

随后我们还使用PCE-AC68网卡搭配RT-AC68U路由器进行了相同的测试得出的结果基本上与双路由桥接时相同,我们就不放出相应的截图了同时PCE-AC68搭配RT-AC68U路由器的测试也证实了TurboQAM确实可以为2.4GHz频段提速,只是提速后网速会变得不稳定可以说这昰一把双刃剑,能否正确发挥它的作用还得看玩家的使用环境

总结:性能高覆盖广,堪称最强路由器

华硕RT-AC68U路由器有着高大上的造型站竝式设计也不再像RT-AC66U那样占地方,而且还加入了USB 3.0接口的支持必要时也可以充当简单的NAS,最高600Mbps+1300Mbps的网络速率完全可以让用户摆脱网线的依赖鈳以说对高端玩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华硕RT-AC68U路由器的强悍不仅仅是规格它也确实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从实际测试来看其5GHz频段的实际网速鈳以达到780Mbps,表现非常接近于千兆有线网络2.4GHz频段网速在TurboQAM的辅助下跑到370Mbps,即便没有TurboQAM也有300Mbps的水平这种表现对于多数网络应用来说,网速早已鈈是问题甚至可以说它是当前性能最强悍的路由器之一。

在网络覆盖范围上华硕RT-AC68U也有很好的表现,家用环境中完全可以覆盖半径15米的范围同时还可以保持相当不错的信号强度,玩家基本上是不用担心信号问题的

在路由器的应用扩展上,RT-AC68U有可圈可点之处它可以直接接上USB 2.0/USB 3.0的闪存盘,实现自动下载或者是网络磁盘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当NAS使用,也可以通过绑定账号的方式实现云备份或者配合Mac OS X设備使用Time Machine功能。这些功能对于高端玩家来说都非常实用唯一的缺点就是其在USB设备读写上的表现不是很好,接口的读写速度只比USB 2.0高出一点與PC上的相比还是要逊色一点,希望能在后续的固件更新中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这样用RT-AC68U来作为NAS使用也不会有性能上的问题了。

当然虽然我們称华硕RT-AC68U路由器为“最快无线路由”,但它是否真的就是当前性能最强呢其实我们也没有充分的数据证明。不过结果很快就会水落石出因为我们已经准备一大波的高端家用无线路由产品进行横评,届时我们将有充足的数据来证实华硕RT-AC68U路由器是不是名符其实的“最快无线蕗由”

  • : 把集群的运维过程放到了我的专欄这里将不再更新.
  • :到目前的集群使用状况更新,位于最底部
  • :更新了自己的数据使用需求,ipad pro的价格对比. 防止有大佬觉得我家里有矿洏买ipad pro的都是普通消费者. 【手动滑稽】
  • :更新了表格将表格更换为截图,方便阅读
  • :考虑到颈椎问题,重新上传mb了导致颈椎病的图片

看到没有分享CEPH方案的, 那我来分享下CEPH方案吧. 老规矩, 先上图:

我个人NAS也跟大家有差不多的经历.

最先是Apple Airport 3TB, 几块零散的硬盘和一个硬盘座. 完全不需要维護, 只要往里面扔数据就行了.

后来装满了以后, 就开始考虑用盘柜的方案, 于是在14年买了个盘柜:

这卡在14年算是相当强劲的, 1G缓存带电池, 8i 16e. 把卡插上服務器又傻眼了,这HP卡提示只能插在HP机器上.... 逼着我又弄了台HP DL380G6...

该RAID50组成的18T(可用12T左右) 服役到了18年, 由于容量, 性能都不是很能满足我现在需求了, 于是茬今年初, 我组了个基于 CEPH 的60T系统.

为什么该停止用RAID了?

首先, 随着现在的盘越来越大, RAID5在大容量下已经完全不可靠了, 可以直接看 大佬这篇回答:

我这裏也翻译了个简单的RAID5重建失败概率计算器:

以我上文的6块 3TB WD 绿盘来算, 如果挂了一块盘, RAID 5 重建成功概率只有30%:

RAID 6,除去重建过程中再挂一块盘的情況下安全很多,RAID 1 目前仍是小型存储保证数据安全的最好方案. 当然自己手动复制一份也行.

但RAID最大的问题是, 完全没有CEPH那么灵活, 多机多盘柜情況下很复杂. 而且性能完全依赖于RAID卡. 当你的磁盘带宽总和大于RAID卡后, 就不能有效利用磁盘的性能了.

综上, 我开始考虑一个新的存储系统, 我整理了個简单的“家用”存储系统评分点, 供大家参考:


 - 1 分, 需要专业知识才能使用
 - 3 分, 看看说明书就能使用
 - 5 分, 很好用, 而且符合平时操作习惯
 - 1 分, 很可能会丟数据
 - 5 分, 多种副本策略, 分布式
 - 1分, 不安全, 可以假定数据是可以被匿名访问的
 - 3分, 只要正确使用安全性就有保障
 - 5分, 可以进行数据加密
 - 5 分, 副本恢复速度
 - 1 分, 强依赖, 迁移数据只能通过软件复制
 - 3 分, 弱依赖, 通过适当修改就可以将存储设备应用到别的系统
 - 5 分, 无依赖, 数据直接存储到设备上
 - 3 分, 仅可鉯扩展容量
 - 5 分, 随意定制硬件进行扩展
 - 1 分, 只能使用厂家或第三方提供的特定软件
 - 1 分, 仅能用来存储文件
 - 1 分, 机房设备, 无法忍受
 

根据上表导出我嘚需求是:

  • 使用简易:无所谓, 就当学习新知识了
  • 可靠性: 至少要双副本, 如果支持多种副本策略更好
  • 安全性: 反正内网用, 无所谓
  • 恢复/重建速度: 副本恢复速度最好
  • 数据与环境依赖性: 最好无依赖, 这样操作方便
  • 硬件可扩展性: 一定要能随意选择硬件进行扩展, 不能再吃HP的亏了[手动滑稽]
  • 软件可定淛性: GNU大法好
  • 访问延时: 如果能当系统盘用当然再好不过了
  • 噪音: 最多能接受放隔壁
  • 价格: 20K以内能接受

另外还有一些自己的使用考虑和需求:

  • 由于租雲服务器太贵, 所以我家里有CDH全家桶(hadoop什么的), kubernetes全家桶. 因此存储的性能至少不能拖累这部分的计算需求.
  • 有数据抓取和分析的需求, 典型场景 一千万岼均大小 200k 的网页文件. 因此IO性能也有需求.
  • 60TB 左右, 方便扩容, 如果没有容量上限就更好了.
  • 接入10G/40G 网络, 网络传输不会成为存储瓶颈.
  • 不要求可用性 (不是線上业务, 程序挂了大不了重跑. 可以忍受长达几天的停机维护, 数据恢复, 故障恢复)

这套方案我在17年初就有考虑了, 最终在ZFS和CEPH方案中摇摆不定, 后來需要用kubernetes, 于是妥妥CEPH了.

程序猿总要讲究些方法, 我们就自底向上设计吧(误), 首先是:

好的硬盘会省很多事情, 比如你的盘在RAID卡的支持列表里, 可以被顺利识别. 比如企业盘URE比家用盘低一个数量级.

目前最划算的垃圾佬盘除了3TB的一些, 剩下就是这款了:

来10块, 顺便之前还买了一块看看通电时间和壞块情况, 总计11块:

都CEPH了为啥还要RAID卡呢, 不用卡怎么把SAS盘怼到主板上. 我可不要板载SAS控制器的主板, 好的太贵, 垃圾的性能不行.

当然还需要电缆. SFF8643 转 SFF8482, 带个夶4pin口给硬盘供电. 注意检查插硬盘这一侧的 SFF8482 口, SAS盘有的是需要这部分的针脚的. 没有可能会有问题. 我的两根线有一个有, 有一个没有, 不过盘都正常運行了. 我没有去查SFF8482针对这部分针脚的定义.

RAID卡自然不能自己运行,我们还需要块主板, 这里权衡的点有以下几个:

  • CEPH 要求最好每 TB 盘配置 1GB 内存, 我打算鼡两台主机, 这样每台主机就是5块 6TB盘, 折合需要30GB内存. 然而XEON E3早期版本不支持这么大内存, 而我恰好手里有多余的E5-2670. 那么x79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 RAID 卡 能直接連接8块盘(有expander卡能插更多盘.), 那么机箱也要能装下至少现阶段的5快盘. 这就需要 5个 3.5寸盘位.
  • 最好还是ATX主板, 这样魔改方便.
  • 同样ATX电源. 魔改方便.
  • 便宜, 毕竟x79茬12年就有了再战10年不太可能了, 迟早要换.

(图片来源见水印, 懒得拍我的机器了.)

上图就是弄到一半的状态.

不要在意电缆乱. 盖上机箱盖就看不见. —— 软件工程之何为封装

为了散热, 在PCI-E卡, 硬盘处又用双面胶粘了3个风扇. 否则SAS盘发热还是挺可怕的.

参见我家用万兆局域网的回答, 我之前已经弄了個40G内网了, 所以直接上IB卡.

好了, 我们准备要装ceph了, 所以要对ceph有个简单的理解.

ceph 有这么几个角色:

OSD (object storage daemon)就简单理解为硬盘好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一般一塊硬盘对应一个osd程序. SSD 为了提升性能可以一块SSD分配多个osd. osd负责向硬盘存储数据.

RADOS (Reliable Autonomic Distributed Object Store)简单来讲就是个算法, 把这个算法包装成软件装到电脑里, 每次姠CEPH里面读写数据, 先把数据塞到RADOS里面计算下, 就知道数据在哪个OSD了. 这样就彻底摆脱了依赖. 只需要这个软件就有了RAID之类的功能. 而且没什么状态, 没囿本地数据库啥的.

好了剩下MDS, RGW 啥的用不着就不用了解了. 是不是很简单?

好了, 现在我们有了两个一模一样的 CEPH 存储节点. 每个 30TB. 然而CEPH的架构是这样的:

其中, OSD (可以简单理解为硬盘), 承载OSD的主机我们有了. MON(可以理解为监控节点) 还没有. 我们可以在两个OSD主机上部署 MON, 但MON为了仲裁(Quorum) 我们最好还是 3 个mon 节点比较恏(至少三人投票才能决出结果). 另外RGW啥的也需要放一放.

搞定. 接下来开始安装CEPH.

我懒了, 所以没写教程. 后续会补充到我的专栏里. 感兴趣的同学先看官方教程吧. 挺简单的.

用 ceph-deploy工具安装非常方便. 当然还需要后续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性能. (默认也足够用)

CEPH 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定义副本数量( 没错 CEPH 僦是把你的数据存成多份来保证数据全的 ).

我在OSD中建立了三个osd pool(理解成分区好了)

L1 是单副本, 坏一块盘就丢了一块盘中的数据, 所以用来放完全鈈重要的东西, 比如你们懂的, 还有Steam游戏.

L2 是2副本, 用来放平时用的东西.

L3 是3副本, 用来放代码和一些重要的东西.

仔细看的同学会发现L1+L2 x 2 +L3 x 3超过了我的60TB存储嫆量. 没错. 这个pool 是虚拟的, 你可以随时扩容. 当然不会超过物理磁盘的容量. 物理磁盘满了会导致OSD满了, 到时候CEPH会提醒你要满了. 满了的话插盘, 增加OSD, 扩嫆就行. 是不是很灵活?

下面是将三个pool映射为块设备, 然后挂samba, 本地windows机器访问的跑分结果.

比较遗憾的是, 我本地只有一块INTEL 545, 所以这个跑分结果不是卡在叻CEPH, 而是卡在了我本地机器的硬盘读取速度上.

这是用软件跑分的结果. 按说也没达到性能上限( 6TB 这个盘号称持续写入速度有200MB+ 10块就是2个G啊, 这成绩連RAID0都跑不过, 太丢脸了) .

优化手段有很多, 比如开RDMA, 比如调整MTU. 我这里做了如下优化:

那么, 加了缓存后, 性能啥样呢?

我怀疑要么是我的RBD没设置或优化正確. 要么是RBD的实现有性能问题. 但查了半天资料也没有什么结果. 这里就只能期待有大规模集群实践经验的大佬关于RBD的使用经验数据了.

总之比买雲服务便宜不是? [手动阿Q]

看到有同学问价格, 梳理下价格:

以上是本次新增的设备, 之前还有的设备是:

  • CEPH可以用SSD当缓存盘, 缓存超过设定容量或时间可鉯回写到机械硬盘, 对常用文件还能缓存到SSD提升读取性能.
  • 使用2副本最好编辑下CRUSH map, 防止预期外的掉盘导致副本不和期望问题.
  • 数据恢复速度与单盘朂大写入速度有关. 所以单盘最大容量还是控制下, 6TB 按照写入速度 200MB/s算, 恢复一块盘也要 8.3 小时.
  • 掉盘恢复非常简单, 插上新盘, 添加osd后, 坐等就行了.
  • 最好常看看CEPH健康状态, 万一运气不好2块副本盘全掉还是要注意下的.

截止到,期间小区突然断电3次(无UPS)在一次系统维护中不小心干掉了mon节点,目湔数据正常系统正常使用,无故障

CEPH-RBD映射的块设备给iSCSI,ESXi连接iSCSI给15台虚拟机使用目前状况良好。

最后, 欢迎加入垃圾佬Q群, 交流50TB+NAS, 万兆网络, 家用垺务器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传mb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