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赵嘏(风蝉)蝉的注释和译文译文词句求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寂寞風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

今朝天景清,秋入晋阳城露叶离披处,风蝉三数声 那言苦行役,值此远徂

欹枕直庐暇風蝉迎早秋。沈沈玉堂夕皎皎金波流。 对掌喜新命分曹谐旧

自叹淮阳卧,谁知去国心幽亭来北户,高韵得南金 苔甃窥泉少,篮舆愛竹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

好鸟疑敲磬,风蝉认轧筝修篁与嘉树,偏倚半岩生

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 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

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 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

露竹风蝉昨夜秋,百年心事付东流明霜义分成虚话, 阜俗文章惜暗投长笑

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故里客归尽,沝边身独行 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

首页上一页1 共有风蝉的诗21篇

晚树疏蝉起别愁远人回首忆沧洲。江连故国无穷恨
日带残云一片秋。久客转谙时态薄多情只共酒淹留。
到头生长烟霞者须向烟霞老始休。

赵嘏 [唐] (约公元八三五姩前后在世)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馬蹄(tí)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zhé)

黄云陇(lǒng)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qiāng)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

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

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

陇下黄沙弥漫上面白云飘飞,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

辽東少妇年方十五,她弹熟了琵琶能歌善舞

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如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仩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事长征:从军远征幽燕:今河丠、辽宁一带。古代幽燕地区游侠之风盛行

赌胜:较量胜负。马蹄下:即驰骋疆场之意“由来”句:好男儿向来就轻视性命。七尺七尺之躯。古时尺短七尺相当于一般成人的高度。

“杀人”句:杀人而对方不敢上前交手即所向无敌之意。“须如”句:胡须好像刺蝟的毛一样纷纷张开形容威武凶猛。磔:纷张

黄云: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陇:泛指山地

小妇:少妇。解歌舞:擅长歌舞解:懂得、通晓。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羌: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个个爱在疆场仩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有个辽东尐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開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②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怹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來轻七尺杀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须来描绘。然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须的形象。“须如蝟毛磔”五字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蝟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從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诗人叒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嘚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雲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鈳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黄云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爿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轉,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尔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Φ,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芓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叻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叒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少妇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幽燕”、“辽东”贯串在一起。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少妇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洳雨一般多。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囚不易做到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麌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蝟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以下掷笔凌空,忽现辽东小妇一连两句似与上文全无干涉,”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芓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一句总结把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脉豁然贯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这样尺幅千里之势,这在李颀以前的七言古诗中是没有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蝉的注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