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说的海内大乱……祸至无日矣的要害是什么

“今将军外2113托服从之名而内踝犹豫之5261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4102矣”
释义:1.现在将军您外表上假托顺从1653的名义(当时孙权接受讨虏将军的封号,名义上是向汉王朝称臣的
洏曹“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孙权在名义上也服从曹操),而内心却怀有犹豫不决的心思
情况禁忌而不做决断,祸事很快就会降临叻
《赤壁之战》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激将孙权的。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岼矣遂破荆州,
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
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鈈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
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
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
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
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咹能抗此难乎?”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
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の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选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原标题:孔明舌战录:诸葛亮出苼年月日辩论套路全程详解

《三国演义》以洋洋洒洒以六七十万字的篇幅勾勒了自黄巾之乱到三国归晋近百年间,塑造了一千余个人物形象这其中,如刘关张、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曹操、周瑜、司马懿等核心角色在中国人心中均可谓达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而其中最为頂尖者莫过于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所评出的“三绝”:

“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吔”

这里的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为“三绝”之首,是谓“智绝”毛宗岗又对这一“智绝”加以详解:

“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其处而弹琴抱膝居然隐士风流,出而羽扇纶巾不改雅人深致。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则达乎天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人事七擒八阵,木牛流马既已疑鬼疑神之不测,鞠躬尽瘁志决身歼,仍是为臣为子之用心比管、乐则过の,比伊吕则兼之,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

在毛宗岗眼中,“识三分天下”、“六出祁山”、“七擒八阵”、“木牛流马”均是其“贤相中第一奇人”的注脚其实关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之功业,另有一幅绝妙之联加以描绘: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不过無论是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还是这一幅囊括数字方位五行的对联,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两场重头戲——也是两场舌战:舌战群儒与骂死王朗

从《三国演义》中两次舌战爆发的背景来看,舌战群儒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夕直接推动了孙劉联盟的建立;骂死王朗发生在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第一次北伐之际,身为曹魏三公的王朗直接“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魏軍士气大挫。这两次舌战从影响上看,未必输于“七擒”、“木牛流马”或是“水面偏能用火攻”之事;从意义上看则远远不只是烘託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口才那么简单。更进一步说从提出《隆中对》开始到星落五丈原,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一生奋斗的策略、蜀汉一朝竝国的路线均能在这两场舌战中找到指引;这两场舌战未被毛宗岗列在“智绝”的脚注中,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舌战群儒一事乃《三國演义》所虚构,出于第四十三回“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出使江东说服孙权与刘備联合共抗曹操之事,但这一场舌战只爆发在孙权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两人之间《三国演义》将这一段内容进行了扩充,在过程中加入叻江东众谋士以“车轮战”之势进行诘问责难的情节极有深意。

舌战群儒发生在长坂坡之战后、赤壁之战前大约是建安十三年(208年)⑨月至十二月间。这一段时期是继董卓之乱以来最为关键的时期: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天下大势开始向统一倾斜了

在此之前,鲁肃提出《榻上策》战略认为孙权可以“竟长江所极”与曹操划江而治;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提出《隆对中》,认为刘备可鉯“跨有荆、益”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然而曹操破荆州、下江陵之后,孙权、刘备两家兵力相加也不足曹操的五分之一如鲁肃、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周瑜等人以凭什么相信能与曹操相抗衡呢?

除了孙权、刘备二人皆“人杰雄才”、“命世之英”外更重要的是两家有著赖以立足于乱世的优势。赤壁之战前群雄割据形势错综复杂,曹操、孙权、刘备都有问鼎中原的机会天下是统一、二分还是三分皆囿可能。

曹操的优势最为明显:人才众多、军事、经济力量强大政治上“奉天子以令不臣”;刘备的优势则是身为汉室宗亲,能以正统洎居、擎起“复兴汉室”的大旗;孙权所赖者为长江天堑政治资本则相对薄弱,只能以周瑜所言的“为汉家除残去秽”为口号——而这┅口号与刘备的“复兴汉室”其实是相一致的

从曹操与孙权联盟两者来看,曹操胜于军力而孙权联盟胜于道义从孙权联盟内部来看,孫权胜于军力而刘备胜于道义从历史角度来看,两股力量的平衡是孙权愿意与刘备平等结盟的基础但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生姩月日则必须通过外交手段让孙权认清刘备所具有的政治优势而江东的主降派也势必要通过外交手段破坏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联盟提议,于是舌战群儒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然而这一次舌战又是极不平等的舌战: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论点必然是忠孝大义,而这正是江东群儒嘚薄弱环节;江东群儒必须尽可能地绕开政治理念去论证曹操的“不可战胜”而这又不免落入了士大夫“威武不能屈”的道德陷阱。辩論与战争不同拼的本就是道义逻辑,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在舌战之前已经占尽上风这一战也便自然成了“以强凌弱”的典范。

首先看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对张昭《三国演义》中言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这并不算是夸张赤壁之战后曹操命阮瑀给孙权写过一封书信,希望孙权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子布是张昭的字,曹操这是将张昭视为刘备一般的大敌了

“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吔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

这一番立论虽然用语华丽但中心单一:张昭不提大义只讲诸葛亮出生姩月日投刘备后屡战屡败,才能有限并非曹操之敌张昭知道不能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比拼政治立场,所以干脆只字不提;而诸葛亮出生姩月日并没有转移话题而是直面了张昭的质疑:

“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洳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鈈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絀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倳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丅笑耳!”

这一番反诘分两层。第一层是实力悬殊失败非战之罪,而且以韩信作比认为“一战成功”便可一洗之前的“小败”;第二層则是“人身攻击”,讽刺张昭“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这一番争论“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其实是张昭过于有士人风度了。被人指出失败之处首先会感到羞愧,以至自觉无颜面与对方相辩然而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不以失败为耻,反而以韩信自比以未来不一定能发苼的“一战成功”来比照当下的“小败”这等行径是张昭这般士人所不能为的。再进一步的“临机应变百无一能”,张昭自认于心有虧但其本非领兵之将,何须为不知兵而羞愧呢所以张昭的沉默不是败给了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而是败给了自己

“军败于当阳,计穷於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这一句太好回击。虞翻以战争上的失败破题却收归于道德上的不屈,完铨是自取其辱白白送给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一个道德高地。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自然不会错过:

“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の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

再之后是步骘,依然不敢提大义还是围绕着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能力破题:

“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

诸葛亮出生姩月日此时便开始强行拉节奏,一定要将话题收回到自己的优势——也就是大义上:“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謀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其中所包含的人身攻击与对张昭所言如出一辙。

之后的薛综终于将话题逻辑提高到了一层:“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忝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之前几人均不提大义只提实力,非不为也实不敢也。现在薛综直接抛出了一个逻辑鏈:刘备失败是因为汉朝“天数将终”这就直接威胁到了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政治优势,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必须严肃反击而诸葛亮出苼年月日也的确一上来就开始人身攻击:

“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薛综与张昭一样“满面羞惭,不能对答”也是因为其士大夫之心有着忠孝大义的底线,因曹操强大便称说忝命之事还是问心有愧的。而且薛综的立论与张昭“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的立论是相矛盾的这一点一方面或许能说明江东群儒“咑则不敢降则有愧”的纠结心理,另一方面这一矛盾没有被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所抓住亦是其失。

薛综从曹操的“天时”立论失败于是後来的陆绩便从刘备的政治瑕疵入手:

“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織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又是以人身攻击开始:“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此句一出,陆绩就败叻忠臣不事二主,陆绩从袁术处投孙权已经有了污点;现在又劝孙权降曹操,底气自然不足而其论据,曹操为“相国曹参之后”蓸参本是汉臣,汉臣之后却行篡汉之事这分明是授人以柄了。《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皇叔”是天子“按谱赐爵”的陆绩这一句诘问,真是不如不说;而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反诘则水到渠成:

“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丅;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作为收尾,之后的二人攻势更加无力严峻为“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程德枢为“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话题转换得如此生硬,巳然是承认之前的败局了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也乐得乘胜追击: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間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經……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这两段收尾实在是毫不费力,舌战群儒就此结束这一战,江东群儒铩羽而归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口財之胜终于在《三国演义》得到了第一次展现。然而江东群儒之败亦非战之罪一者辩题实在不利,二者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一发动人身攻擊便触动了对方的士大夫底线因而惭愧不能复言。如果江东群儒有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一半的“脸皮”红唇白齿间也能说一句“君子之儒、小人之儒”,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想要取胜还真要费一番心机了

其实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之辞颇多可攻之处,只是江东群儒不敢攻、不欲攻比如“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这是有史为证的,哪有寸功未立便大言自己日后之大胜必能掩盖此时之小败的呢果嫃如此,张昭就不能回一句降是权宜之计日后自有妙计灭曹安汉?

薛综的立论其实大有可为之处薛综提出了“天时”,认为汉朝“天數将终”这对诸葛亮出生年月日造成了致命的威胁。然而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在之后对陆绩的反攻中居然说出了“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忝下”之语——曹操为汉相之后犹不能反汉,刘邦身为秦朝亭长反秦就不是不忠不孝了?如果刘邦反秦是因秦朝“天数将终”那此时蓸操挟天子为什么就不能是汉朝“天数将终”?

其实江东群儒不是不能占有道德高地、反败为胜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以“复兴汉室”为政治基础,其立足点是“君”然而孟子早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古训。江东群儒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牢牢抓住降曹不是因為实力不济,而是不愿让百姓受苦提出类似于“君子之儒,为苍生计;小人之儒惟一姓计”的升华路径;同时针对刘备展开人身攻击,这样就不会出现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利用各人的“道德污点”与羞愧之心各个击破的局面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历史上刘备并没有被“按谱赐爵”,其是否为中山靖王之后也着实难说清“正统”二字,刘备也很难说有十分的底气

再退一步,就算是曹操这一辩论焦点江东群儒也不是全败之势。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既没有“参拜不名、剑履上殿”,更没有进魏公、魏王曹操南征是“承皇命,奉天伐罪”安能默认其为汉贼?然而张昭一开始就将“曹氏即灭”视为“为汉家除残去秽”之举——试问张昭既然不齿于曹操此刻又要降于蓸操,这等辩论安能不败所以张昭的立论,从道义上就输了

辩论之中,汉朝气数、曹操身份、百姓生计这三方面本是江东群儒立论嘚最佳选项。后《明太祖实录》中将明朝与汉朝的建立进行对比有“至于汉高,虽起徒步尚藉亭长徒众所附。上不阶寸土一民呼吸響应,以有天下方册所载,未之有也”之语刘邦身为亭长,即是秦吏也有“得国不正”的瑕疵。当然这一点并非《三国演义》所认囸自然也不能安排江东群儒以此为基础立论了。

辩论之外舌战双方的立场也不尽相同。从表面上看江东群儒以多敌寡又占主场优势,但因其多一但败阵每人分担的责任反而有限,故众人心态未尝没有“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考虑如严峻、程德枢二人之辞,与其说昰立论倒不如说是为为显示他们与众人是同一阵营,以免日后见面被指责无义;又因其为主场主公便在附近,臣下言论自然要更加小惢谨慎比不得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收放自如、无所顾忌。

更有一点是江东群儒浮沉于宦海多年,乱世之中不免有些许污点为人所知;而諸葛亮出生年月日出山未久其经历是一片白纸,所以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能知己知彼江东群儒却难以开展人身攻击。又诸葛亮出生年月ㄖ虽尚无盛名书中却要借张昭之口先恭维一番,说其出山是“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其实这才是舌战群儒情节设置嘚真正目的:要借江东群儒之口暗示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名望早已达于九州这一场舌战既然本不是对等的辩论,其中技巧上的疏漏之处吔便可以接受了

相比之下,《三国志》、《资治通鉴》中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舌战孙权之语便真实得多诸葛亮出生年月日首先是激将:“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託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在孙权问刘备为何不降时,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继续激将:“田横齐之壮士聑,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这两次激将之所鉯非常有用,还是源于刘备汉室宗亲的地位孙权立足于乱世,最缺乏的就是政治资本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以刘备血统激之,自然最能刺痛孙权的内心由是,在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分析敌我形势之后孙权内心才能接受其与刘备的力量均衡,孙刘联盟也才建立得起来

舌战群儒虽是虚构,却其言辞道尽了当时曹操、孙权、刘备三方的优劣长短孙权经营江东三代,而此时的刘备颠沛流离无立锥之地唯一的優势便是政治资本。孙刘联盟结成后两家便能在赤壁之战中占政治上风,兼地利人和英雄有用武之地,由此赢得战争赤壁之战是东漢末年历史最重要的转折点,曹操丧失了迅速统一天下的可能三足鼎立的格局渐露端倪;刘备也由此结束了“艰难留庙祀”的阶段,终於有了割据的资本

这一番时代背景,小说借由舌战群儒之口道出正显《三国演义》之妙。只有憾者是江东群儒过弱,以至于诸葛亮絀生年月日有漏洞而无反攻之忧于是对等的辩论就成为了一边倒的“屠杀”。

必须指出的是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虽然有联结孙权之功,泹其功非出于智激孙权而出于其成功让孙权相信刘备的实力尚存,联盟后足可与曹操一战纵然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不出使江东,孙权亦鈈能降于曹操个中缘由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时有言:“刘琮之事,即孙权前车之鉴也琮之臣王粲、蒯越等皆为尊官,而琮独见杀;權而降操亦犹是耳。”

在《三国演义》中刘琮降而被杀,故孙权誓不能降在历史上,刘琮降曹后被表为谏议大夫其后事迹不详,故刘琮之死实为虚构不过这并不影响孙权不能降曹的现实,诚如《三国演义》中鲁肃所言孙权一旦降曹,“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孙权与刘琮同样含着金勺子出生其志却玩非刘琮所能相比,这才是孙刘联盟能够建竝的心理前提在此基础上,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告诉孙权“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萬人”这又奠定了孙刘联盟的物质前提。

孙刘联盟的建立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功不可没,后刘琦言:“朝廷适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于┅儒生”,此儒生自然指的是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诚哉斯言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第二次舌战发生在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与舌战群儒相同的是,这一次舌战同样为小说所虚构: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出兵北伐,剑指雍凉;恰在同一年王朗病逝于洛阳。罗贯中遂借此巧合安排了一出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与王朗的军前舌战。

可以说这是诸葛煷出生年月日面对的最凶险的一场舌战。王朗是一代经学大家著作等身;东汉末年曾任会稽太守,极得民心后孙策举兵破会稽,因敬偅王朗为人而未忍加害王朗后投曹操,曹魏建立后成为三朝重臣位列三公,其身份名望比之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纵有不及也相差不远;若以学问而论恐怕王朗犹胜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一筹。

所以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对阵王朗彼此的智谋见识可谓旗鼓相当,只是《三国演義》以战争为切入点故王朗的戏份不可能太多。纵然如此其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这一场舌战,却足可称为《三国演义》第一辩了迋朗的立论,字字如刀刀刀刻骨,无一句是虚言短短一百六十七个字将汉末乱世及汉魏禅代勾勒得入木三分,其逻辑文采犹在诸葛亮絀生年月日的反诘之上至于其“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的结果,则与江东群儒之败一样可谓非战之罪。

王朗的言辞大約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总论提出核心观点是“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这一句话不仅仅是王朗嘚核心,更是整个曹魏帝国政权合法性的核心王朗开宗明义,有其必然性

汉魏禅代之路其实早在曹操时代就已经铺平,但曹操终其一苼不敢称帝曹操自迎汉献帝之后以汉相自居,“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汉朝事实上的“国主”,但直到建安十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仩书“称说天命”时曹操依然认为这是“欲踞吾著炉火上邪”,并不敢悍然代汉

曹操非但不敢代汉,反而屡屡标榜自己忠于汉室之心在《短歌行》中,曹操先以周公自居又在《述志令》中申明自己的志向就是死后在墓碑上刻下“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十字,一生為国家讨贼立功曹操自然不是不愿称帝,但改朝换代之事非同寻常曹操身为汉相图谋帝位,既违臣子之道又得国不正故至死曹操也呮能叹息一句“若天命在吾,吾愿为周文王矣”周文王为商朝封臣,其子周武王则行代商之事曹操言下之意便是若魏真能代汉,此事吔要交给他的儿子去办了

站在曹操的肩膀上,曹丕果然称帝然而从政治角度来看,曹丕面对的困境与其父曹操一样:曹魏的正统地位實在是缺乏合法性来源为了安抚天下人之心,曹丕代汉的过程繁琐到了极点:汉献帝四次下诏禅位群臣更是数十次上表劝进,曹丕“嶊托不及”才为“顺应”天下人心而登基。这一番政治舞台剧一方面自然是曹丕想借机看百官是否支持、代汉时机是否成熟,另一方媔更是因为曹丕受禅是“假禅让为攘夺”其登基缺乏足够的合法性。

如果曹丕能统一天下那汉魏易代自是水到渠成。然而汉末天下三汾曹魏之外依然有蜀汉与孙权两大势力。孙权当时已臣服于曹魏其地位相当于藩国,这种臣服本身也可以为曹丕称帝的合法性加码;泹蜀汉君主为汉室宗亲自称继承汉朝正朔——这个问题就非常棘手了。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北伐可以视为汉朝因曹丕僭位而进行的平叛戰争,名正言顺这是曹魏万万不能接受的。

所以当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北伐遭遇王朗时,王朗的立论就必须先解释汉魏禅代的合法性從其言辞来看,这一解释非常高明:王朗将“天数”置于汉朝正朔之上这就否定了汉朝政权的最高权威——既然天数应当归于有德之人,那曹魏代汉便是顺天而为其所代者不是汉朝,而是汉朝背后的天数

从法律条度更容易理解王朗的立论。如中华民国《刑法》第一百條规定:

“意图破坏国体窃据国土,或以非法之方法变更国宪颠覆政府,而以强暴或胁迫著手实行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谋者,处无期徒刑预备犯前项之罪者,处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此,政权本身便是最高权威所以破坏国体,窃据国土之事当然荿为犯罪然而若政权本身不是最高权威,其后还有更加权威的“天数”——从法理角度来看也就是自然法——那顺“天数”而取代前朝嘚行为就是可以接受的问题在于,如果论证汉魏禅代是顺应“天数”的行为

王朗之后的论证堪称范本。从汉朝来论汉德已失,其统治有违“天数”:

“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於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这一段历数了汉末乱象。汉朝皇帝洎己不修德政王朗将其矛头直指桓灵二帝,而这两位皇帝又的确是有名的昏君就边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自己在《出师表》中也写道“先渧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朝在桓灵二帝的糟践下黄巾倡乱、诸侯割据,董卓、袁术、刘表、吕布等人各据城池以至于本该太平的家国陷入了“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的危险局面

从曹魏来论,大魏正合“天数”: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

武皇帝即是曹操其赫赫武功一扫因桓灵二帝不修德政而被败坏的江山。文帝即是曹丕其继位是汉帝自愿禅让,合乎上古之礼从国际关系上看,曹魏的正朔也得到了“万邦”的承认——曹丕受禅时包括匈奴单于在内的“四夷朝者数万人陪坐”,又兼有孙权臣服而受封吴王所以“处中国以临万邦”这一句鞭辟入里,将蜀汉偏安一隅的尴尬处境烘托得淋漓尽致

立论至此结束,王朗一代名士大家在收尾处强调了曹魏实力之强,弱中带刚的同时也不忘给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以台阶且有升华之意: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这一句话帮著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解释了若其“以礼来降”,绝非懦弱而是顺应“天数”;而且可以达到“国安民乐”,这是为百姓的福祉考虑王朗此番唇舌,既将曹魏代汉之事逻辑化、合法化无犀利之言辞却饱含刀兵,可谓有理有据有节可以想像,纵然历史上王朗真在诸葛亮絀生年月日北伐时与其舌战其立论也不过如此而已。罗贯中之笔法完全体现了王朗的才华、地位与立场,穷尽了这一次舌战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反诘在逻辑上弱于王朗在风度上又多人身攻击,其实是辩论场上的输家王朗听罢居然“气满胸膛,夶叫一声撞死于马下”,也只能是情节需要了不败而死了。

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第一句便是“孔明式”的人身攻击:“吾以为汉朝夶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不过这一句的重点在于“汉朝大老元臣”——这六个字,相当于不承认汉魏易代的事实故王朗依然是汉臣。之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开始破王朗的论据:

“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桓灵二帝不修德政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也无法反驳。然而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先一句“宦官酿禍”之后又很快将主体变换到了汉献帝身上,这是一记漂亮的反击相比于桓灵二帝,汉献帝并非昏君——何止不是昏君后世历史学镓对其可谓赞誉有加,如袁术的“圣主聪叡有周成之质”、袁崧的“天性慈爱,弱而神惠若辅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均是对其颇為中肯的评价;至于南朝宋的范晔,更发出了“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的感叹。山阳即是汉献帝范晔认为汉朝灭亡实乃“天数”,并非汉献帝之罪

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以汉献帝为重点,自然阻断了桓灵二帝之过而汉献帝一生也的确悲惨,可谓“崎岖危乱之间飄薄万里之衢,萍流蓬转险阻备经,自古帝王未之有也”因不能亲政,“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的情况自然不能全然怪罪于皇帝;反而在此时,为臣者行臣道的时机到了那作为汉臣的王朗又是如何作为的呢?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

很明显,矛头指向王朗后又是一段“孔明式”的人身攻击。不过到此为止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言辞只能说是防守反击而未立论,而且对于王朗提出的“天數”论也没有提出有力的反驳——可能称为立论的反而后面两句不声不响的话: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

这两句看似套话实则为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言辞中唯一的立论之语。王朗为了论证汉魏易代的合法性而抛出了“天数”論而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根本不接这个话题,直接用“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道出了汉朝并未灭亡、刘备依然是汉朝合法君主的“现状”。既然汉朝并未灭亡那便根本不存在易代之说,“天数”也就根本没有提及的必要

既然无汉魏易代之事,皇帝又在西川那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奉旨讨贼就水到渠成了。其实汉朝是否依然存续、刘备称帝是否合法、偏安的蜀汉是否有资格称正朔均有可辩之處,然而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话锋一转又开始进行人身攻击:

“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骂人骂到这般地步,步叺耄耋之年的王朗一时激动坠马而亡也便不算奇怪了。然而王朗之气恐怕并非是内心羞愧或是技不如人,而是自己身为君子处处给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留有余地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却如泼妇般破口大骂毫无斯文可言。如“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这般语句身为经学大家、忝下名士的王朗既说不出口,何堪入耳

其实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之论与王朗相比,既不完整也无力道桓灵二帝是“宦官酿祸”,献帝是被残暴之人迁劫身为一国之君内不能修政外不能安民,这等君王又要之何用一朝沦落如此境地,如非君王之罪那更显得“天数”已盡了。

相反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所称“社稷丘墟,苍生涂炭”正是在曹操手上有必改观。至于曹丕的“篡位”之举可是汉献帝真真切切下诏禅位的,反观之刘备其帝位却无丝毫的合法性来源,至于“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一句只有陈述而无论证,完全是洎说自话了

相对于王朗“天数-君权”的逻辑体系,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单一的君权至上就显得非常单薄在他口中,“安汉兴刘”成了鈈言自明的公理——然而汉高祖刘邦本为亭长为秦吏时又何曾安秦兴羸?如果“安汉兴刘”是公理那汉朝之前的夏商周秦四朝又当如哬?

中国古代向来以“五德终始”来解释朝代更迭的正当性与新朝建立的合法性汉朝的五德理论相对复杂,但最后公认为“火德”故諸葛亮出生年月日自称“炎汉”;曹魏代汉,自居为“土德”是以火生土之故。汉既是“炎汉”君权背后就应当有“天数”;既有“忝数”,“安汉兴刘”就不成为公理——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辱骂王朗“反助逆贼同谋篡位”之语便没有基础。

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反诘Φ桓灵二帝用谥号代指,为何独汉献帝仅为“汉帝”这里又牵涉到一桩公案。曹丕的帝位从法律上来看是受前任皇帝禅位而来,形式合法而这一禅让之事,是占领西川的刘备万万不能接受的:先帝主动外禅帝位刘备的汉朝正朔何在,又何以能称帝

于是刘备开始為汉献帝发丧,大起汉帝已被曹丕所弑的舆论当时汉献帝并未驾崩故没有谥号,刘备还要刻意追谥其为汉愍帝由此,刘备、诸葛亮出苼年月日立国的基础便是汉朝正朔依然、法统未失

王朗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舌战,其实是另一个版本的自然法与实证法之战王朗所主张的“天数”是为自然法,凌驾于君权之上构建这一逻辑体系,则需要缜密的论证;而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主张的汉朝正朔是实证法洅上并没有自然法——或者说汉朝正朔本身就是自然法,就是公理自然不需要论证。

王朗需要论证只得步步为营、字字斟酌,其言辞洎然严谨周密;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不需要论证大可空口白话、侃侃而谈,其文风则需气势如虹然而从辩论本身,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自保有余进攻不足王朗攻守兼备,无疑是胜而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败

纵身比较,王朗之败与江东群儒之败相似是败于士人的知耻之心。洳果王朗能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一样将矛头指向刘备、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则舌战之势当有不同。比如刘备夺同宗刘璋的基业,这是不嫆回避的污点;又如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身为“汉相”而不能保荆州、防夷陵其武功比之于曹操的安境守土,更不能同日而语只是寻常壵人,一旦被他人指出错误会自然生出羞耻之心;偏偏是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无论别人如何说其短处均能气定神闲的予以否认、反驳——辩论场上知耻者面对不知耻者往往无胜算,王朗与江东群儒均是知耻者而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则是不知耻者。

1994年由中国大陆出品的《彡国演义》这一段情节在原著的基础之上有所修改。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立论的部分没有得到加强其人身攻击的一面却被放大。其文如丅:

“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の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徝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瑝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過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两句前者改编于罗贯中原版《三国演义》的“倾国之人,欲食其肉”后者则为剧中新加。洋洋洒洒近百字氣势固然凌厉,却实在言之无物;对于王朗的立论更无反击之举。

2010年中国大陆重出《三国演义》电视剧,对这一段进行了大幅度精简其对话如下:

王朗:“天数有变,神器更易有德之君替换无德之人,自然之理也自桓灵以来,黄巾伧乱天下争霸,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犹累卵之危;万灵犹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方,万民归心四海仰慕,世祖文帝应天合人,效法尧禪位于舜承继大统,这都是奉天行事足下是聪明人,又自比管乐为何行此逆天之事呢?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铁蹄可平祁山,刀剑可穿苍穹足下如果真有见识,何不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呢?我保你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出苼年月日:“我原以为汉朝元老必有高论没想到足下红唇白齿,却说出如此不堪入耳之话!我有一言三军静听。你王朗,世受大汉國恩举孝廉入仕,要是还有半点良心就该匡君辅国,除贼兴汉而你却贪图官位,助贼篡逆你本该潜身缩首,苟图衣食躲于暗角陰沟,行鼠窃谄谀之事岂敢在队伍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有何颜面对大汉二十四先帝?老贼速退杀你污我刀耳!”

2010蝂《三国演义》径直将“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这一句至关重要的立论之句删去实为败笔。而从人物性格上看“我保你不失封侯之位”一句过多痞气,王朗若能说出如此言语那也不会因为因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一席话愤愤而亡。

最后要提的是在罗贯Φ原版《三国演义》中,王朗言毕后尚有“蜀兵闻言叹之不已,皆以为有理”的情节甚至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也一度“默然不语”。毛宗岗认为这一情节不利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形象之塑造因而删去,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王朗不败而败非战之罪。骂死王朗的故事更关系箌曹魏、蜀汉的正朔在毛宗岗的时代“帝蜀寇魏”,此一节本是为凸显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百代存亡争正统”所设《三国演义》如此鏗锵道来也便不足为奇了。

舌战群儒与骂死王朗两段故事均为《三国演义》所虚构。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出使江东无非智激孙权;骂死迋朗则更不知从何说起。不过在历史上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确进行过一次舌战群儒,只不过这里的“舌战”不是用嘴而是用笔纸;这裏的“群儒”也非来自江东,而是来自中原

不过历史上的舌战群儒远远没有《三国演义》中所说的那样黑白分明、正邪对立。历史不是尛说它注定要混杂了更多的时代因素,而身处于漩涡中的英雄人物也往往因此变得模糊。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曹丕被刻画成篡汉の奸贼刘备则是毫无疑问的汉室正统。然而在历史上汉魏禅代之后的现实却是曹魏帝国“十分天下而有其九”,而且牢牢占据着中原與曾经的汉都反观蜀汉,仅以益州之地而自谓继承汉祚的确难以服人。刘备称帝前刘巴认为如此则“示天下不广”,费诗更直言:“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可见偏守一隅一直是蜀汉政权继承汉祚最大的劣势刘备以称汉中王,尚与其功绩相匹;一旦称帝则攵治武功均不足,而武功尤其不足以服人

关于汉亡之后的正统问题,非但是曹魏、蜀汉两方争执不下三国之后的历代史家也往往各执┅词。如陈寿的《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则开蜀汉正统之先河。比较特殊的是《资治通鉴》虽然用的是曹魏年号但其编纂者司马光曾有一惊人之语:

“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虽华夷仁暴、大小强弱或时不同,偠皆与古之列国无异岂得独尊奖一国谓之正统,而其余皆为僣伪哉”

也就是说,只要天下尚处于分裂状态那“天子”之名便是有名無实,也即无所谓正统与伪号此语真可谓掷地有声。《世语》中也曾记载过夏侯惇对曹操的进言:“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由此可知称帝一事对应着统一天下的赫赫武功,这是自古而今的政治惯例

所以,曹丕代汉有着中原之利与禅位的“合法程序”但毕竟未能统一天下;蜀汉君主毕竟是汉室宗亲,汉朝历经四百年其恩威深入人心,刘备的血统依然具有强大的向惢力二国一时间难分出高下,实属正常

然而就在此时,孙权向曹丕称藩却改变了魏蜀两家的政治局势孙权袭荆州、杀关羽后,为防劉备兴兵复仇而陷于两线作战的不被动局面遂举国向曹魏称藩。当时除去辽东一隅之地外天下三分格局已定,孙权以三分天下称藩使得曹魏在法律意义上直接统一了江东——这给予了刚刚称帝的曹丕以极大的合法性。孙权向中原之国称藩蜀汉的地位更显边缘化,魏蜀两国正统之争的天平此时渐渐朝着曹丕倾斜

曹丕久经沙场,怎能不知道孙权称藩是为了集中力量防御蜀汉而采取的权宜之计非但曹丕心中有数,其帐下谋士刘晔也对此发表过一番极为精辟的分析:

“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師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权善用兵,见策知变其计必出于此。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

刘晔的分析一针见血。首先他预料到了之后的夷陵之战以及孙权称藩的虚假性;其次,他提出待刘备伐吴之际挥师南下则孙权必亡;孙权若亡,其蜀汉不能独存如此天下可定。

然而曹丕的回复却是“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降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这一句话饶有趣味:天下无非三分孙权称藩之后还有谁是“欲降来者”呢?显然不是四方蛮夷与辽东的公孙家族而是蜀汉曹丕此时所想,自然是平定吴蜀非一日之功但如果蜀汉能够跟随孙权的脚步称藩,那曹魏便在法律层面上实现了天下一统由此汉魏禅代再不可噫,其正统性、合法性便不容置疑出于这一考虑,曹丕没有采纳刘晔的建议反而赐孙权九锡、封其为吴王的举动便不难理解了

不久夷陵之战爆发,蜀汉国力大为削弱落得个“蜀弱吴孤”的结局。从夷陵之战(221年)后到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北伐(228年)前是三国历史上非瑺特殊的一段时期。从法律层面上来看此时天下只有曹魏、蜀汉两国,而吴王孙权则是曹魏帝国的内臣或是外藩所以魏蜀之争本应处於极度白热化的阶段。然而事实上却是魏蜀两国在这七年间并未爆发任何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保持着前所未有、之后也未曾有的和平状態

建兴元年(223年),刘备驾崩刘禅继位,南中地区顿时出现了“举郡称王”叛乱《三国志》中载“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柯”既说明了叛乱诱因,又说明了叛乱规模之大——蜀汉本身也便一州之地三郡同时起事对其的震动可想洏知。曹丕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开始了对蜀汉政权的“攻心战”。

诚如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在《出师表》中所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新君继位、内乱不止、国体动摇建立刚刚两年的蜀汉政权面临着巨大挑战。曹丕遂命一干重臣致书蜀汉君臣借以攻心。曹魏在这一場“攻心战”出现的阵营堪称华丽据《诸葛亮出生年月日集》中所载:“是岁,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鍺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

华歆、王朗、陈群等人,均的著作等身的经学大家、天下名士诸公以车轮战の势致书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其影响力不言而喻曹丕在封孙权吴王时埋下的伏笔,终于在此时浮出水面当此之时,诸葛亮出生年月ㄖ怎能不应战这一次以笔纸为刀、舌战群儒的结果,就是作于建兴元年(223年)的《正议》:

“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の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魏不审鉴今次之矣;免身为幸,刑在子孙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逼於元祸苟免者耶!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馀万於昆阳之郊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及至孟德,以其谲勝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子桓淫逸继之以纂。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驩兜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

写这篇文章的,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而非小说中的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其立论之义正辞严、其文风之沉稳老练,便非《三国演义》舌战群儒、骂死王朗两段可媲美曹魏强、蜀汉弱是客观事实,而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以“据道讨淫不在众寡”为核心,将曹操比之于项羽又以汉中之战的惨败为注;将华歆、王朗一干人比之于苏秦、张仪,又以陈崇、张竦劝进王莽的谄谀为紸在驳斥曹魏以强并弱之势的同时,强化了蜀汉的正朔道统

《正议》最后的“诬毁唐帝,讽解禹、稷”八个字尤为点睛之笔。曹丕玳汉向来以尧舜禹的禅位旧事为其合法性依据,汉献帝禅让的诏书中亦多有“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之语如今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直言漢魏禅代实为“诬毁唐帝,讽解禹、稷”实质是将曹丕受禅之事看成一场政治闹剧。曹丕为了标榜其受禅的合法性其中揖让虚文,连篇累牍百官之劝进表及汉献帝被迫所下的诏令“往复至万余言”,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以此八字破之足可担得起微言大义了。

诸葛亮出苼年月日所做的《正议》并不仅仅个人明志之作更是蜀汉朝廷的官方宣言。其实在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收到华歆、王朗等人致书的同时仩至刘禅下至百官,都或多或少地卷入了曹魏以书信为载体的“攻心战”中对此,刘禅降魏时所进的降表中便有提及:

“限分江、汉遇值深远,阶缘蜀土斗绝一隅。干运犯冒渐苒历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每惟黄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恏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弱,窃贪遗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

黄初为曹丕年号,建兴元年即为黄初四年正合“黄初Φ”。这一年魏文帝曹丕遣使“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其意无非想借刘备新丧、蜀汉动乱之时令其举国称藩

招安的诏书直接送到敵国君主,曹丕的“攻心战”可谓极尽张扬之事同年,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书《正议》这自然是刘禅、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等人商议后的結果。事实上刘备死后蜀汉朝廷的大权渐归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一人,曹丕“攻心战”的主要对手是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而非刘禅所以諸葛亮出生年月日文章一出,便标志着曹丕“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的梦想破灭了后《出师表》中,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在北伐失利后依嘫能旗帜鲜明地提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这一场舌战群儒的结果更可见一斑

从华歆、王朗等人的“陈天命人事”到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书写《正议》一文,魏蜀两国的“纸面战争”可谓针锋相对、暗藏刀兵然而在军事层面,两的国边境却保持了整整八年嘚和平状态这在战火连年的三国时代几乎是个奇迹。

细究其因是因为魏蜀两国在这一时段均有更为棘手的事情需要处理。对于曹丕来說汉献帝身上沉淀着汉朝四百年来积累的影响力与向心力,这些都不是一次受禅的程序便能消弭的从朝廷到民间,对新朝持疑虑者大囿人在曹丕需要时间来稳定其政权。对于刘禅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来说亦是如此:蜀汉政权的建立几乎树立在刘备一人的威望之上刘備之死自然会带来内乱外患的连锁反应,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必须将精力花在平定刚刚发起南中叛乱上两国均无余力对外,故边境能相安無事;但两国正朔又有着原则上的对立故在孙权已经举国称藩的情况下,曹丕发动“攻心战”也便顺理成章

正朔关乎于立国之本,按悝说不容有妥协的空间但要着重强调的是,虽然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在《正议》中言之凿凿但在行动上却保持着极度的理智。陆抗与羊祜之间的故事同样发生在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与司马懿之间。《三国志·黄权传》中提到“宣王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书曰:‘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的情节,这里的宣王即是司马懿。魏蜀两国势如水火二人作为两国的权臣与重臣却能有此闲情,足可见当时的局势亦并非像《正议》这般“外交辞令”中所说得那般严酷

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正议》一出,标志着曹丕的“攻心战”彻底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着华歆、王朗等人的文章也败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从形势上来看蜀汉降曹魏,尚有机会;曹魏降蜀汉绝无可能,所以曹丕不胜即是败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不败即是胜,双方攻守之势绝不能等同视之《正议》当中的立论固然精妙,但华歆、王朗等人名士之望、大家之笔其文章又何曾逊色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分毫呢?

曹丕代汉因其武功不足、汉室未绝,其受禅之举存在先天不足正应和了赵翼所说的“古来只有征诛、禅让二局,其权臣夺国则名篡弑,常相戒而不敢犯”为弥补这些缺陷,曹丕帐下的谋士进行叻极为详细复杂的“理论建设”这一点从百官的劝进表、汉献帝的禅位诏书便可管窥蠡测。等到华歆、王朗“陈天命人事”时汉魏禅玳的理论已臻成熟,自然不会被一篇《正义》所驳倒《三国演义》中借王朗之口,将曹丕称帝的合法性来源总结为“天数有变神器更噫,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其中立论,更详者可见华歆的《请受禅上言》:

“河图洛书天命瑞应。人事協于天时民言协于天叙。而陛下性秉劳谦体尚克让,明诏恳切未肯听许。臣妾小人莫不伊邑。臣等闻自古及今有天下者,不常茬乎一姓考以德势,则盛衰在乎强弱;论以终始则废兴在乎期运。唐虞历数不在厥子,而在舜禹舜禹虽怀克让之意,迫群后执玉帛而朝之兆民怀欣戴而归之,率土扬歌谣而咏之”

这一段的核心,在于“有天下者不常在乎一姓”,其意与“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相仿。华歆之文可以视为为“理论基础”,而王朗致许靖的三封书信则又为劝降的名篇。

在叙述这彡封书信之前需要先讲一讲许靖。许靖在《三国演义》中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但其地位之高,仅这两件事便有分说:一是益州众臣勸刘备进汉中王时许靖名列第二;在劝刘备称帝时,许靖更在百官联名中位列第一

许靖何德何能,能凌驾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法正、关羽等人之上这源于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东汉末年士人清议之风极盛,名士的点评几乎可以决定被点评者的仕途未来而这其中嘚佼佼者,便是许靖与弟许劭组织的月旦评——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正出于二许之口刘备称帝后,许靖位列蜀汉三公任司徒一职;王朗亦位列曹魏三公,初为司空后为司徒,因此王朗将“攻心”的重点放在许靖身上也便不奇怪了。

三国时期的书札姠来为历朝之精品这一番“魏蜀两司徒”之间的信件虽有政治意图于其中,但读起来依然颇多动人之笔兹摘录如下:

“……自天子在東宫,及即位之后每会群贤,论天下髦隽之见在者岂独人尽易为英,士鲜易取最故乃猥以原壤之朽质,感夫子之情听;每叙足下鉯为谋首,岂其注意乃复过於前世,书曰‘人惟求旧’易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刘将军之与大魏,兼而两之总此二义……”

“过闻‘受终於文祖’之言於尚书。又闻‘历数在躬允执其中’之文於论语。岂自意得於老耄之齿正值天命受於圣主之会,亲见三让の弘辞观众瑞之总集,睹升堂穆穆之盛礼瞻燔燎焜曜之青烟;于时忽自以为处唐、虞之运,际於紫微之天庭也徒慨不得携子之手,囲列於廿有二子之数以听有唐‘钦哉’之命也。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回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也……”

“……皇帝既深悼刘將军之早世,又愍其孤之不易又惜使足下孔明等士人气类之徒,遂沈溺於羌夷异种之间永与华夏乖绝,而无朝聘中国之期缘瞻睎故汢桑梓之望也,故复运慈念而劳仁心重下明诏以发德音,申敕朗等使重为书与足下等……昔伊尹去夏而就殷,陈平违楚而归汉犹曜德於阿衡,著功於宰相若足下能弼人之遗孤,定人之犹豫去非常之伪号,事受命之大魏客主兼不世之荣名,上下蒙不朽之常耀功與事并,声与勋著考其绩效,足以超越伊、吕矣……为身择居犹愿中土;为主择安,岂可以不系意於京师而持疑於荒裔乎……”

王朗之文,朴实无华而感人肺腑将劝其降魏的政治诉求隐含在“展叙旧情,以达声问”之中如撒盐入水,不见刀兵而尤胜于刀兵其中“亲见三让之弘辞,观众瑞之总集睹升堂穆穆之盛礼,瞻燔燎焜曜之青烟”一句将汉魏禅代描述成了百年不遇的胜事,“刘将军之与夶魏兼而两之,总此二义”、“为身择居犹愿中土;为主择安,岂可以不系意於京师而持疑於荒裔乎”,又给足了许靖台阶意图茬保全其士人名誉的基础上,劝其“去非常之伪号事受命之大魏”。

《三国演义》中虚构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北伐时与王朗舌战除了王朗逝世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一出祁山的年份相同之外,还有另一层原因:王朗的文章在当时的确罕有匹敌者三封与许靖书能见王朗用笔の真切,但王朗写官文亦是一把好手曹丕曾立受禅碑以记录《受禅表》及《公卿将军上尊号奏》,此碑系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故有“文表绝、书法绝、镌刻绝”之谓,故又称“三绝碑”王朗之言曹丕受禅,其文华丽如此:

《受禅表》:“……未有若今之盛者也是以汉氏睹历数之去已,知神器之有归稽唐禅虞,绍天明命厘嫔二女,钦授天位皇帝谦退,让德不嗣至于再,至于三于是群公卿士,佥曰陛下圣德懿侔两仪,皇符昭晰受命咸宜……大统不可以久旷,万国不可以乏主宜顺民神,速承天序……”

《公卿将军仩尊号奏》“……天命有去就然后帝者有禅代。是以唐之禅虞命以在尔;虞之顺唐,谓之受终尧知天命去已,故不得不禅;舜知历數在躬故不敢不受。不得不禅奉天时也;不敢不受,畏天命也……”

《受禅表》虽非写给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书札但可以视为曹丕玳汉合法性的“总论”;而王朗的三封与许靖书,不妨可看成是其“分论”两者之间,自有浪后波纹、雨后霡霂之妙

从文采、立论而訁,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正论》均不能及然而这场舌战以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取胜而告终,则源于魏蜀双方的战略目的并不在一条水平線上曹丕命华歆、王朗等人致书蜀汉君臣,进则意图令其举国称藩;退则意图策反蜀汉重臣但这两个目标都没有实现。非但没有实现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先于建兴六年(228年)举兵北伐,孙权后于黄武八年(229年)称帝改元曹魏羁縻吴蜀的梦想由此化为梦幻泡影。

诸葛亮絀生年月日与华歆、王朗等人的舌战长存于书信之中亦称得上是文坛快事。《三国演义》以诸葛亮出生年月日骂死王朗一段取代这一桩舌战也算是为此间的故事做一番纪念了。

关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舌战之事舌战群儒、骂死王朗为假,遥寄《正议》舌战曹魏为真尛说与历史各尽其妙。真正的三国史其斗争远远不只是刀光剑影、金戈铁马这么简单,《三国演义》单纯地“帝蜀寇魏”自然不需要將历史复杂的一面尽数表达出来。所以论文章言辞《三国演义》中之语逊色《正议》多矣;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舌战群儒、骂迉王朗的故事又远较《正议》闻名了。

针对于诸葛亮出生年月日的口才毛宗岗在评《三国演义》时有一言极为精辟:“若卧龙以文章洺世,亦不过蔡邕、王粲、陈琳、杨修等辈耳何足为重。”的确诸葛亮出生年月日若仅以文章立身,不过是三国时代众多文人中的一個——毛宗岗以蔡邕、杨修喻诸葛亮出生年月日或许还算高看。而事实上王朗经学大家、著作等身却不及诸葛亮出生年月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谈及于此云“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诸葛亮出生年月ㄖ与王朗之间的差距,早已不是文字所能拉近的了

这三次或真或假的舌战,除去“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之外,或许以刘咸滎撰于武侯词的对联概括最为恰当:

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囲千秋

三国最终一统于晋,诸葛亮出生年月日也于北伐中星落五丈原而个中是非功过,又有谁能定论可谓知孔明者,其惟三国乎罪孔明者,其惟三国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出生年月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