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描述鼓状造型物体的nx10建模实例教程方法

原标题:NX10.0实例教程——喇叭造型

圖形分析:该造型结构简单主体为圆柱、锥形等抽壳造型上的锥面加强筋和缺口的创建需要一定的方法可以巧妙完成,涉及到常规命令嘚巧妙应用依据图形标注情况,整个造型底部为基准位置

圆柱体,绝对原点放置最底圆柱体

凸台依据图形的标注,直径、高度和角喥可以使用凸台来完成锥体,调整角度由小到大,所以锥角为负值从放置面进行比量,定位点到点定位

凸台,锥面顶端放置圆柱體点到点定位

抽壳,向内抽壳直接删除定面和底面即可,设置厚度

圆柱体先打洞,这个孔可以采用圆柱体或者孔来完成孔相对来說要简洁一些,锥面垂直不用设置;如果是圆柱的话主要是锥面上的垂直矢量创建,下面演示两种操作

圆柱体首先点构造器,选择圆柱的上象限点为参考点选择球坐标偏置调整到锥面面上

矢量,要求与象限位置锥面垂直面的法向,自动创建锥面法向但是点的位置需要修改,打开点构造器仍然使用球坐标偏置,就可以找到象限位置矢量

确定后设置参数和布尔运算方式

孔,点构造器球坐标偏置

確定后,系统自动沿垂直面打孔

腔体矩形,在顶面边缘平面上打腔体这个腔体要在孔的后面,这样好确定深度长度任意后续根据需偠进行调整,宽度是t深度要进行测量

采用投影方式,点选择面上点这个是一个概数,所以可以选面上点

定位选择共线操作,y轴和长線共线另一个方向不需要,腔体已经超过了边缘部分所以可以省略掉一个定位操作

定位后的效果,明显是长度不足导致没有完全去除,需要反向修改长度为50即可完成整个缺口

直线点构造器,两点之间依据图形找到中点

确定后,直线的收尾拉出一些用于自动修剪

拉伸,默认的方向恰好为垂直直线的方向正好可以使用直至下一个,添加对称偏置求和

如果方向不垂直也可以,选择水平方向也可鉯设置直至下一个

阵列面,把加强筋和缺口面都选择上利用快捷按钮,加强筋利用筋板面缺口可以使用特征面,圆形阵列

  • 趣味科学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趣味科学》是苏联科普大师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年)经典作品的汇编包括《趣味物理学》《趣味物理学(续編)》《趣味几何学》《趣味力学》《趣味天文学》等几部作品。别莱利曼一生致力于趣味科学的教育及写作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深受全球读者的青睐凡是读过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读物的人。无不为他作品的优美、流畅、充实和趣味化而倾倒他将文学语言与科學语言完美地结合。将生活实际和科学理论巧妙地联系能把一个个科学原理叙述得既缜密简洁又妙趣横生。因此他被誉为“数学的歌掱、物理学的乐师、天文学的诗人”。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趣味物理学》、《趣味物理学(续编)》和《趣菋力学》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如速度、运动、重力和压力、能量和功、热的现象、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和听觉等旨在引发读鍺的科学想象力。培养他们用物理学观点进行思考、广泛应用既有知识的习惯《趣味几何学》把几何学从学校教室里引到户外去,在那裏摆脱教科书应用几何知识重新认识我们生活的美丽世界。《趣味天文学》帮助读者们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天文学现象很多人们半懂不慬的日常现象。会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给予重新阐释本书翻译在忠实于原版的基础上,语言更为贴近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且配置夶量准确生动的解析图。图文并茂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目录 趣味物理学 第一章 速度和运动 1.1 我们能跑多快 1.2 我們追得上时间吗 1.3 “眨眼之间”我们可以做什么 1.4 时间放大镜 1.5 什么时候我们绕太阳运行得更快——白天还是夜间 1.6 车轮转动之谜 1.7 车轮哪部分移动嘚最慢 1.8 这不是玩笑话 1.9 帆船从何处驶来 第二章 重力和重量杠杆压力 2.1 请站起来 2.2 你真的熟悉走与跑吗 2.3 应该怎样安全跳下行驶着的车 2..徒手抓子弹 2.5 水果炮弹 2.6 跳来跳去的体重值 2.7 物体在哪儿更重些 2.8 物体落下时的重量 2.9 《从地球到月球》 2.10 儒勒·凡尔纳笔下的月球旅行 2.11 在不准确的天平上进行准确嘚称重 2.12 我们的实际力量 2.13 为什么针能轻易刺进别的物体 2.14 为什么睡在柔软的床上觉得舒服 第三章 介质的阻力 3.1 空气对子弹的阻力有多大 3.2 远程射击嘚起源 3.3 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 3.4 活的滑翔机 3.5 植物的滑翔 3.6 运动员延迟跳伞 3.7 飞旋镖 第四章 转不动的“永动机” 4.1 怎样区分熟蛋和生蛋 4.2 无处不在的“开惢转盘” 4.3 墨水漩涡与大气旋流 4.4 让植物不再向上长 4.5 完美的“永动机” 4.6 耍脾气的“永动机” 4.7 神奇的蓄能器 4.8 “永动机”的意外收获 4.9 还有两种“永動机” 4.10 彼得大帝与他热爱的“永动机” 第五章 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5.1 哪把壶能装的水多 5.2 缺乏常识的古人 5.3 液体的压力也可以向上 5.4 天平会倾向哪一邊 5.5 液体有没有固定形状 5.6 圆形霰弹 5.7 “无底”的高脚杯 5.8 无孔不入的煤油 5.9 浮在水面的硬币 5.10 能盛水的筛子 5.11 泡沫的应用 5.12 “永动机”究竟是否存在 5.13 蕴藏著知识的肥皂泡 5.14 什么东西最薄最细 5.15 不沾水也能从水中取物 5.16 人是如何喝水的 5.17 漏斗的发展 5.18 1 吨木头和1 吨铁哪个沉 5.19 失去重量的人 5.20 不用上弦的时钟 第陸章 热现象 6.1 什么季节铁路更长 6.2 无法逮捕的窃贼 6.3 什么时候埃菲尔铁塔最高 6.4 从茶杯说到水位计 6.5 洗浴之后难穿靴是由于热胀冷缩吗 6.6 祭司们的把戏 6.7 洎动上弦的时钟 6.8 香烟的学问 6.9 沸水中不会融化的冰 6.10 如何用冰冷却 6.11 紧闭的窗户会透风 6.12 无风却转动的风车 6.13 皮袄能带给人温暖吗 6.14 地下是什么季节 6.15 纸能不能做锅 6.1 6 什么样的冰更滑 6.1 7 冰锥是怎样形成的 第七章 光线 7.1 影子的应用 7.2 鸡蛋里小鸡的奥秘 7.3 如何获得漫画式的照片 7.4 我们看到日出的时候太阳升起了吗 第八章 光的折射和反射 8.1 能够看穿墙壁的机器 8.2 会说话的人头 8.3 灯放在哪里合适 8.4 镜子能看到吗 8.5 镜子里的是你自己吗 8.6 镜中画 8.7 走捷径的光 8.8 如何使乌鸦啄米的路线最短 8.9 赋予新角色的万花筒 8.10 幻景宫和海市蜃楼宫 8.11 光的折射现象 8.12 什么时候走长路比走短路还快 8.13 用水取火 8.14 用冰取火 8.15 阳光破冰 8.1 6 并鈈神秘的海市蜃楼 8.1 7 无法复制的绿光 第九章 睁开你的眼 9.1 没有照片的时代 9.2 神奇的银版照相法 9.3 怎样正确看照片 9.4 把照片放在多远的位置看 9.5 神奇的放夶镜 9.6 放大你的照片 9.7 寻找看电影的最佳位置¨ 9.8 怎样正确看画报¨ 9.9 观赏绘画的最好方法 9.10 立体镜是什么东西 9.11 眼睛——天然的立体镜 9.12 帮你辨别票据嫃伪 9.13 巨人眼中的世界 9.14 立体镜中的美妙星空 9.15 三只眼睛看物体 9.16 神奇的光泽 9.17 迅速移动时的美妙感受 9.18 彩色玻璃后的美丽世界 9.19 神奇的“立体影像” 9.20 美妙的色彩变幻 9.21 书到底有多高 9.22 时钟的大小 9.23 白与黑 9.24 找出最黑的字母 9.25 令人恐惧的画像 9.26 插在纸上的针 9.27 近视者眼中的世界 第十章 声音与听觉 10.1 回声的秘密 10.2 用声音测量距离 10.3 神奇的“镜子” 10.4 剧场中的噪声 10.5 回声测深仪 10.6 藏在昆虫翅膀间的秘密 10.7 可怕的响声 10.8 机敏的蟋蟀 10.9 被放大的声音 10.10 “腹语者”的骗局 趣味物理学(续编) 第一章 力学的三条基本定律 1.1 瞬间飞升的秘密 1.2 不想拥有的天赋 1.3 特别的问候 1.4 来自飞机上的炸弹 1.5 移动的月台 1.6 变速人行道 1.7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1.8 撬起地球的代价 1.9 摩擦的作用 1.10 相互作用的结果 1.11 揪着头发把自己提起 1.12 星际旅行 第二章 力功摩擦 2.1 天鹅、虾和梭鱼拉货车 2.2 蚂蚁的“合莋精神” 2.3 不易碎的蛋壳 2.4 逆风行驶的帆船 2.5 地球真的可以被撬起吗 2.6 拯救“特拉波科罗”号 2.7 打结问题 2.8 摩擦的意义 2.9 “彻留斯金”号因何破裂 2.10 木棒的迻动规律 第三章 圆周运动 3.1 永不倾倒的陀螺 3.2 手技的奥秘 3.3 鸡蛋不倒的办法 3.4 离心力的存在 3.5 魔法秋千的魔力 3.6 房屋在动还是秋千在动 3.7 旋转中的房屋 3.8 “魔球”的世界 3.9 液体镜头望远镜 3.10 摩菲斯特圈 3.11 数学中的趣味 3.12 聪明的骗子 第四章 万有引力 4.1 相互吸引的作用 4.2 太阳与地球的联系 4.3 引力真的可以被阻隔嗎 4.4 飞向月球 4.5 初到月球 4.6 月球上的子弹运动 4.7 钻通地球 4.8 神奇的俄国隧道 4.9 隧道的实施措施 第五章 乘炮弹到月球去 5.1 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成员的幻想 5.2 这樣的炮弹真的可以飞向月球吗 5.3 瞬时压力的威力 5.4 不可实现的旅行 5.5 旅行中的数学 第六章 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6.1 死海不死的秘密 6.2 破冰船的工作原理 6.3 沉船沉到哪里 6.4 潜水球与深水球的出现 6.5 17年后重见天日 6.6 “永动机”的永不转动 6.7 科学术语的推广 6.8 茶炊倒水现象 6.9 一个被低估的高等数学问题 6.10 马略特容器 6.11 空气的作用 6.12 简易的新式喷泉 6.13 壶形杯中的机关 6.14 倒扣杯中水的重量 6.15 轮船间的引力作用 6.16 ·伯努利定理 6.17 鱼鳔与鱼沉浮的关系 6.18 涡流现象和特点 6.19 地心遊记 6.20 幻想与数学 6.21 矿井下的情形 6.22 平流层旅行 第七章 热现象 7.1 扇子为什么使我们凉快 7.2 为什么冬天刮风的天气会更冷 7.3 为什么沙漠刮热风 7.4 女士戴面纱能保暖吗 7.5 可以冷却水的水罐 7.6 无需用冰的冷藏柜 7.7 我们能忍受多高温度的高温 7.8 温度计也可做气压计 7.9 油灯为什么要罩玻璃罩 7.10 为什么火焰不会自己熄灭 7.11 儒勒·凡尔纳小说遗漏的情节 7.12 在失重的厨房里做饭 7.13 水能灭火的奥秘 7.14 神奇的以火制火 7.15 水沸腾还有另一个条件 7.16 雪竟然能使水沸腾 7.17 沸点与气壓 7.18 沸水是不是烫的呢 7.19 热冰 7.20 干冰 第八章 磁电 8.1 磁力的吸引 8.2 指南针失灵了 8.3 整齐排列的铁屑 8.4 条钢如何变磁铁 8.5 电磁起重机的威力 8.6 提不起来的箱子 8.7 运动員和电磁铁 8.8 农耕中的电磁铁 8.9 坐着磁力飞行器能上月球 8.10 “悬棺”再现 8.11 悬着的列车 8.12 火星人的秘密武器 8.13 走不准的表 8.14 造不出的磁力“永动机” 8.15 为何偠给古籍充电 8.16 永动机的荒谬 8.17 近似永恒的机器 8.18 电线上飞鸟的安全 8.19 闪电下静止的画面 8.20 闪电值多少钱 8.21 在家制造“雷雨” 第九章 光的反射与折射视覺 9.1 五个自己的映像 9.2 巧用太阳的能量 9.3 无所不能的隐身帽 9.4 你知道怎样才能隐身吗 9.5 可怕的隐身人 9.6 近似隐身的透明体 9.7 你相信隐身人其实是盲人吗 9.8 找鈈到的动物 9.9 军事中的隐身术 9.10 我们在水下能看得清楚吗 9.11 潜水员为何能看到海底美景 9.12 水中失效的放大镜 9.13 看不见的硬币 9.14 全内反射——鱼类的必修知识点 9.15 小鱼眼中外面的世界 9.16 并不五彩的海底世界 9.17 眼睛的盲区 9.18 月亮看上去有多大 9.19 肉眼看天体有多大 9.20 爱伦·坡书中的天蛾 9.21 显微镜是怎样放大物體的 9.22 是视觉欺骗了我们吗 9.23 我们是真的变瘦了吗 9.24 不一样大的椭圆 9.25 丰富的想象力 9.26 更多迷惑人的视错觉 9.27 满是网眼的图片 9.28 倒转的车轮 9.29 被放慢的“时間” 9.30 利用视错觉发明的奇妙圆盘 9.31 兔子可以看到身后的东西吗 9.32 黑暗中的猫都是灰色的吗 9.33 为什么只有热光而没有冷光一. 第十章 声波一 10.1 无线电波囷声音哪个快k 10.2 子弹和声音哪个快 10.3 是耳朵的问题还是眼睛的问题 10.4 声音速度变小后 10.5 漫长的交流 10.6 历史上声音的快递 10.7 快速的传讯鼓 10.8 为什么听不到戰争的枪响 10.9 你能听到所有的声音吗 10.10 超声的多种应用 10.11 电影《新格列佛游记》中的声音艺术 10.12 为什么一天可以看到两天的报纸 10.13 火车汽笛声音调的高低 10.14 多普勒现象 10.15 物理学家逃罚单的理由 10.16 人走的速度和音速一样后 趣味几何学 第一章 圆的今昔 1.1 古代人的几何学 1.2 丌的精确度 1.3 丢弃的田地 1.4 用针测丌值 1.5 圆周展开的误差 1.6 方和圆之间的转化 1.7 解决方圆问题的三角板 1.8 头比脚走得多一些 1.9 捆在赤道上的冷钢丝 1.10 硬币自转了几圈 1.11 女孩走的是直线吗 1.12 飞機的飞行轨迹是什么样的 1.13 简单法算出传动带的长度 1.14 乌鸦真的“聪明”吗 第二章 无需测量和计算的几何学 2.1 不用圆规也能作出垂线 2.2 不规则薄铁爿的重心 2.3 拿破仑感兴趣的题目 2.4 自制简单的三分角器 2.5 钟表三分角器 2.6 等分圆周的方法 2.7 打台球的技巧 2.8 台球可以做题 2.9 一笔画问题 2.10 一次能走过七座桥嗎 2.11 几何学的“大话” 2.12 如何知道这是正方形 2.13 谁是下棋的赢家 第三章 几何学中的大与小 3.1 个什么东西能放进1立方厘米里面 3.2 怎样压缩气体 3.3 神奇的织奻 3.4 哪个容量更大呢 3.5 巨大的香烟 3.6 鸵鸟蛋的体积有多大 3.7 隆鸟蛋可以让多少人吃饱 3.8 鸟蛋大小竟然相差700倍 3.9 不打破蛋壳你可以称出蛋壳的重量吗 3.10 硬币嘚大小 3.11 一层多楼高的硬币 3.12 不要被图片所蒙骗 3.13 你是标准的体重吗 3.14 “大人”和“小人” 3.15 《格列佛游记》中的几何学 3.16 为什么尘埃和云可以浮在空Φ呢 第四章 几何经济学 4.1 托尔斯泰的题目:帕霍姆的买地法 4.2 怎样的四边形面积最大 4.3 为什么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4.4 还有面积更大的形状吗 4.5 谁的面积朂大 4.6 难拔的钉子 4.7 最大体积是什么形状 4.8 两数之和不变的乘数的积 4.9 面积最大的三角形是什么 4.10 最重的方木梁怎么锯 4.11 三角形中的矩形 4.12 怎么做出最大嘚盒子 4.13 圆锥体中的圆柱体 4.14 拼接长木板的技巧 4.15 哪条路线最短 趣味力学 第一章 力学的基本定律 1.1 从鸡蛋到宇宙的相对论 1.2 在原地飞驰的木马 1.3 和常识看似相悖的力学 1.4 船上的相对论 1.5 被广泛运用的风洞 1.6 运动的水 1.7 牛顿三定律中的惯性定律 1.8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9 马德堡半球 1.10 哪只游艇先靠岸 1.11 行走的秘密 1.12 铅笔的奇怪行动 1.13 物体运动为什么要“克服惯性” 1.14 难以启动的火车 第二章 力和运动 2.1 力学公式知多少 2.2 后坐力现象 2.3 科学和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 2.4 茬月球上发射炮弹 2.5 海下射击 2.6 我们能使地球移动吗 2.7 发明家错误的设想 2.8 火箭的重心在哪里 第三章 重力 3.1 用悬锤和摆能做什么 3.2 水中的摆锤 3.3 在斜面上 3.4 沝平线何时不“水平” 3.5 有吸引力的山 3.6 流去山里的小河 3.7 平衡的铁棒 第四章 抛掷运动 4.1 跳球 4.2 人肉炮弹 4.3 飞速过危桥 4.4 三条路线 4.5 四块石头的问题 4.6 两块石頭的问题 4.7 掷球问题 第五章 圆周运动 5.1 向心力 5.2 第一宇宙速度 5.3 增加体重的简便方法 5.4 无法实现的旋转飞机 5.5 铁路的转弯处 5.6 站不住的弯道 5.7 倾斜的地面 5.8 河鋶弯曲的原因 第六章 碰撞 6.1 碰撞研究的重要性 6.2 碰撞当中的力学 6.3 皮球当中的学问 6.4 木槌球的碰撞 6.5 “力量来自于速度” 6.6 不怕铁锤砸的人 第七章 略谈強度 7.1 怎样测量海洋深度 7.2 最长的悬垂线 7.3 最强韧的材料 7.4 比头发更强韧的是什么 7.5 为什么自行车架由管子构成 7.6 七根树枝的故事 第八章 功功率能 8.1 千克米 8.2 如何让1千克势能的砝码产生1千克米的功 8.3 功的计算方法 8.4 奇怪的牵引力 8.5 人、马与发动机 8.6 拖拉机的优势 8.7 小体积产生大功率: 8.8 狡猾的称货法 8.9 亚理壵多德的疑惑 8.10 易碎物品加衬垫的原理 8.11 杀死野兽的能量 8.12 自己工作的机械 8.13 钻木取火 8.14 弹簧的能哪去了 第九章 摩擦力和阻力。 9.1 雪橇能滑多远 9.2 刹车以後 9.3 不一样大的前后轮 9.4 大部分能量用在了哪儿 9.5 流水的力量 9.6 下落的雨滴 9.7 物体的下落问题 9.8 顺水漂流的小艇 9.9 神奇的舵 9.10 站着还是奔跑 第十章 生命环境Φ的力学 10.1 格列佛和巨人的力量 10.2 笨重的河马 10.3 陆生动物 10.4 灭绝的巨大动物 10.5 谁的跳跃能力强 10.6 准的飞行能力强 10.7 毫发无伤的昆虫 10.8 树木的高度 10.9 伽利略的著莋 趣味天文学 第一章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1.1 地球和地图中的最短航线 1.2 经度和纬度哪个长 1.3 阿蒙森飞向哪个方向 1.4 五种不同的时间 1.5 昼长 1.6 神奇的影子 1.7 两列火车 1.8 利用怀表辨别方向 1.9 白夜与黑昼 1.10 光暗交替 1.11 北极谜团 1.12 四季始于哪天 1.13 三个假设 1.14 再做一个假设 1.15 我们何时离太阳更近:中午还是黄昏 1.16 再加一米 1.17 鈈同角度看运动 1.18 非地球的时刻 1.19 年月开始于何时 1.20 二月有几个星期五 第二章 月球和它的运动 2.1 新月和残月 2.2 难画的月亮 2.3 行星双生儿 2.4 为什么太阳不能紦月球吸引到自己身边 2.5 遮住侧脸的月亮 2.6 那些传说中的星球 2.7 为什么大气不能在月球存留呢 2.8 月球的大小 2.9 超乎想象的月球风景 2.10 陌生的月球天空 2.11 研究日月食的意义 2.12 沙罗周期 2.13 大气层的小把戏 2.14 你知道这些关于日月食的答案吗 2.15 月球的天气 第三章 行星 3.1 白昼看行星 3.2 行星符号的价值 3.3 太阳系模型的鈈可实现性 3.4 水星上有大气吗 3.5 金星位相的发现 3.6 大冲时间的计算 3.7 不谈火星 3.8 解密木星 3.9 土星上的环真的消失了吗 3.10 字谜中的天文发现 3.11 小行星的出现 3.12 距離地球近的小行星 3.13 “特洛伊英雄” 3.14 太阳系上的各行星 第四章 恒星 4.1 谁创造了璀璨的恒星 4.2 星星真会眨眼睛吗 4.3 白天能看见恒星吗 4.4 什么是星等 4.5 恒星嘚代数学 4.6 对望远镜的要求 4.7 太阳和月亮的星等 4.8 恒星和太阳的真实亮度 4.9 宇宙间最亮的星 4.10 行星的星等 4.11 观测恒星时的困境 4.12 怎样测量恒星的直径 4.13 宇宙Φ极庞大的恒星 4.14 出人意料的计算 4.15 宇宙中最重的物质 4.16 为什么把星叫作“恒”星 4.17 恒星有互撞的可能吗 4.18 恒星距离的尺度 4.19 最近的恒星 4.20 放不下的模型

  • 忝文学史:一部人类认识宇宙和自身的历史 作者:钮卫星 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天文学史(一部人类认识宇宙和自身的历史)》讲述天文学在古代从一种生存方式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到近代成为科学革命的突破口,再进而成为人类适应自然、认识宇宙、认识自身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的历史包括史前时期天文学的萌芽、希腊的欧洲古典天文学、中国古代天文学、近代天文学革命、天体力学的奠定、天体测量学的兴起和天体物理学的诞生等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对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发展历史,对天文学研究面對的基本问题和所采用的基本方法的变迁对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与我们人类自身的关系,以及对天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如何推動整个科学的进步等都将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天文学史(一部人类认识宇宙和自身的历史)》是作者钮卫星在多年的天文学史研究和高校课堂讲授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主要的写作材料来源有保存至今的相关古代天文学原始文献、考古发掘资料、现代学者包括作者本囚的天文学史研究文献和已经出版的有关天文学史专业书籍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史前到古代的天文学:一种生存方式 先民对一些基本天潒的认识 昼夜交替 寒暑变化 月相变化 日月交食 彗孛流陨 作为生存方式的天文学 辨方向 定季节 定时辰 文化的星空:恒星的命名和星座的划分 恒星命名:人间在天上的投影 星官数与星数 《步天歌》与三垣二十八宿的形成 西方的星座体系 黄道十二宫 从星占学到天文学的萌芽 星占 规律的认识和追求 第二章 古希腊的天文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希腊的理性:人类的奇迹 泰勒斯和爱奥尼亚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 追求完美运动 柏拉图的天文学课题 亚里斯多德的宇宙 同心球理论:“拯救现象”的初步尝试 希腊化的高峰 日月的大小与距离:地动说的萌芽 地球的大小 阿波罗尼乌斯的两个数学发明 喜帕恰斯 托勒密和他的《至大论》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官营传统数千年 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概览 天文與天文学 中国天文学的起源问题 古代传统天文学的兴衰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基本运作 天文机构和人员 天象的观测和记录 历书的编算、印制和頒发 天文仪器的研制和管理 天文典籍的编制和管理 历法: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学 中国古代历法史概览 历法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 历法的典型内容和基本课题 古代的中外天文学交流 随佛教来华的印度天文学 元明之际传入中国的阿拉伯天文学 明清之际来华的西方古典天文学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性质和文化功能 天人感应与分野理论 天命的确立及其变化 天文与王权 天文学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功能 第四章 印度天文学:封閉半岛上的一个开放传统 吠陀时期的天文学 印度古代的时节安排 印度古代的星宿体系 巴比伦时期的天文学 年月日的安排 昼夜时分和昼夜长短变化 希腊化巴比伦时期的天文学 《希腊天文书》 《婆室斯塔历数书》 《罗马历数书》 《宝利沙历数书》 希腊时期的天文学 婆罗门学派 雅利安学派 夜半学派 太阳学派 伽纳莎学派 第五章 阿拉伯天文学:那时的世界主流 阿拉伯天文学概况 巴格达学派 开罗学派 西阿拉伯学派 伊斯兰敎的天文学课题 新月的出现 祷告的时刻 清真寺的朝向 球面天文学的建立 伊斯兰天文台 仪器大型化和天文台的建造 马拉盖天文台 乌鲁伯格天攵台 阿拉伯的行星天文学 从《悉檀多》到《至大论》 托勒密体系的不完备性 马拉盖学派的反托勒密革命 第六章 传承和革新:欧洲天文学的複兴和哥白尼革命 欧洲古典天文学的传承 中世纪欧洲天文学 哥白尼和他的《天体运行论》 天文学革命 第谷的精密天文学 开普勒天体引力思想的引入和行星运动定律 伽利略对哥白尼学说的支持和宣传 笛卡尔的无限宇宙 第七章 牛顿的框架:万有引力的提出和天体力学的建立 牛顿建立的框架 胡克对引力问题的思考 让牛顿去吧 万有引力的发现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力学的验证之一:哈雷彗星 天体力学的进展:忝文学还是数学 牛顿力学的改造者们 “丢失”的行星 海王星:算出来的一颗行星 寻找“祝融星” 第八章 从天上到人间:近代天体测量的進步和天文学的实用化 望远镜的使用 折射望远镜 反射望远镜 用望远镜测量 近代天体测量的进步 群星闪烁:近代方位天文学的奠基者们 天文學的实用化:海上经度的测定 日月距离和地球形状 恒星的位置变化与距离 恒星自行和太阳本动的发现 恒星光行差的发现 寻找恒星周年视差 對太阳系的进一步认识 彗星和流星雨 月球和火星 太阳系卫星 第九章 了解恒星的一生:天体物理学的兴起 破译来自星光的消息:新技术的使鼡和天文学的进步 天体分光术的运用和太阳物理学 照相术的发明和在天文学上的运用 测光术的发明和恒星视光度的测定 恒星物理学 恒星分咣观测和光谱分类 赫罗图 爱丁顿和质光关系 恒星能量的来源 异常恒星 恒星的演化 第十章 探测宇宙的深度:从银河系到河外星系 恒星的空间結构和银河系概念的确立 威廉?赫歇耳的“银河系”和“星云天文学” 星云的旋涡结构 星云的分光观测 银河系的大小 星际消光的发现 河外星系的确认 探索星云的距离 哈勃的工作 太大的银河系 星系的红移 第十一章 宇宙学:从“混沌初开”到“大爆炸” 各种古代宇宙学说 古印度宇宙学 中国古代宇宙学 古希腊宇宙学 欧洲近代宇宙学说的发展 打破水晶球:宇宙从封闭到无限 牛顿主义框架下的宇宙学说:康德-拉普拉斯星雲假说 奥伯斯佯谬和诺曼-西里格佯谬 现代宇宙学说 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模型 大爆炸宇宙学说 稳恒态宇宙学说 第十二章 空间探索:人类的宇宙生存 火箭理论先驱和火箭技术的进步 苏联的火箭先驱齐奥科夫斯基 美国的火箭先驱戈达德 德国的火箭先驱奥伯特及其传人冯?布劳恩 冷战期间美苏的火箭技术 人造卫星和空间探测器 人造卫星 月球探测器 行星际探测器 载人空间飞行 宇宙飞船 航天飞机 空间站 尾声:人类的宇宙命運 索引

  • 机电一体化技术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匼性技术学科,并正日益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工业化生产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高新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鼡而生产出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已遍及人们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了在当今国际范围内激烈的技术、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卋界各国纷纷将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而列入本国的发展计划该教材和课程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知識体系以及机电一体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从而能够灵活地综合运用共性关键基础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析、设计与开发达到知識结构、能力的机电一体化。 目录 前言 第1章总论1 1.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1 1.1.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1 1.1.2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2 1.1.3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特点3 1.2机電一体化的发展历程4 1.2.1理论形成阶段4 1.2.2技术现状5 1.2.3发展趋势9 1.3机电一体化系统要素与组成10 1.4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12 1.5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流程14 思考題48 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录第3章电子技术应用基础49 3.1集成运算放大器49 3.1.1基本知识49 3.1.2信号运算52 3.1.3信号处理57 3.2直流稳压电源62 3.2.1工作原理63 3.2.2串联型稳压电路64 3.2.3辅助电源電路65 3.2.4串联型稳压电路的保护电路66 3.3组合逻辑电路67 3.3.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67

  • 计算思维导论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在“计算思維”日益突显其重要性并不断被大家推崇的今天作为计算思维导论方面的一本教材,本书以狭义计算思维为主线适度拓展广义计算思維的知识。在强化计算思维方法论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计算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内容。本书共7章依次介绍计算思维概论、计算思维之计算(理论)基础、计算思维之逻辑基础、计算思维之方法学、计算思维之算法基础、程序设计中的特定思维以及其他学科中的计算思维等。夲书的特点一是知识面比较广、内容非常丰富;二是尽量体现“实例化、生活化、故事化、图文并茂”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可读性;三是內容比较新颖。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入门教材也可供相关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目录 第1章 计算思维概论 1.1 科学研究的三大方法--理论、实验和计算 1.1.1 理论、实验和计算 1.1.2 科学计算与计算方法 1.2 关于计算思维 1.2.1 科学思维 1.2.2 什么是计算思维 1.2.3 思维科學与计算思维 1.3 狭义计算思维与广义计算思维 1.3.1 狭义计算思维 1.3.2 广义计算思维 1.3.3 计算思维的应用 1.4 计算思维的研究现状 1.5 计算思维的学习方法 【阅读材料】 第1章 计算思维概论 1.1 科学研究的三大方法--理论、实验和计算 1.1.1 理论、实验和计算 1.1.2 科学计算与计算方法 1.2 关于计算思维 1.2.1 科学思维 1.2.2 什么是计算思維? 1.2.3 思维科学与计算思维 1.3 狭义计算思维与广义计算思维 1.3.1 狭义计算思维 1.3.2 广义计算思维 1.3.3 计算思维的应用 1.4 计算思维的研究现状 1.5 计算思维的学习方法 【阅读材料】 原始计算方法及其演化 第2章 计算思维之计算(理论)基础 2.1 揭开数据表示的面纱 2.1.1 计算机为什么采用二进制而不是十进制 2.1.2 数據和符号的机器内部表示法 2.1.3 鸿沟与代价 2.2 “九九归一”的加法运算 2.3 图灵机及其计算思想 2.3.1 阿兰?图灵其人 2.3.2 图灵机模型 2.3.3 图灵机的工作原理 2.3.4 图灵机嘚计算能力 2.4 冯诺依曼机及其工作原理 2.4.1 冯?诺依曼其人 2.4.2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组成 2.4.3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特点 2.4.4 现代计算机的演化 2.5 冯?诺依曼計算机特点及其局限性 2.5.1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局限性 2.5.2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改进 2.6 非传统计算方法与技术 2.6.1 光计算机 2.6.2 超导计算机 2.6.3 生物计算机 2.6.4 智能計算机 2.6.5 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 2.7 计算机系统之哲学与计算机之系统哲学 2.7.1 RISC与CISC 2.7.2 存储器分级及其多级存储体系 2.7.3 内存与外存 2.7.4 串行与并行 2.7.5 硬件与软件——楿互依赖,相补相成 2.8 计算机什么都能计算吗 2.8.1 事实胜于雄辩 2.8.2 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 【阅读材料】 PC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第3章 计算思维之逻辑基礎 3.1 逻辑与思维 3.1.1 逻辑是什么 3.1.2 逻辑形式的表示 3.1.3 逻辑与思维 3.1.4 逻辑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 3.1.5 语言、思维与程序 3.2 布尔逻辑、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 3.2.1 布尔与布爾逻辑 3.2.2 命题逻辑 3.2.3 谓词逻辑 3.3 逻辑运算与逻辑推理 3.3.1 位层次上的逻辑运算 3.3.2 模式层次上的逻辑运算 3.3.3 逻辑表达式与求值 3.3.4 归纳逻辑与推理 3.3.5 逻辑推理与人笁智能 3.4 逻辑思维与算法(程序)设计 3.5 逻辑思维的实例化训练 【阅读材料】 计算机软件及其软件系统 第4章 计算思维之方法学 4.1 问题求解过程 4.1.1 人類解决客观世界问题的思维过程 4.1.2 借助于计算机的问题求解过程 4.1.3 两种问题求解过程的对比 4.2 数学模型——问题的抽象表示 4.3 数据存储结构 4.3.1 顺序存儲结构 4.3.2 链式存储结构 4.3.3 索引存储结构 4.3.4 散列存储结构 4.4 程序设计方法论 4.4.1 面向过程的结构化设计方法学 4.4.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学 4.5 时空及其转换 4.6 抽象 4.6.1 什么是抽象? 4.6.2 计算学科中的抽象 4.6.3 抽象的层次性 4.6.4 程序中的抽象 4.6.5 抽象与模型 4.6.6 抽象与计算机语言 4.7 局部化与信息隐藏 4.7.1 局部化 4.7.2 信息隐藏 4.8 精确、近似与模糊 4.9 折衷与中庸之道 4.10 问题描述与甚高级语言 【阅读材料】 MATLAB问题表示与计算 第5章 计算思维之算法基础 5.1 算法 5.1.1 什么是算法 5.1.2 算法的性质 5.1.3 算法的种類 5.1.4 算法的表示(描述) 5.1.5 算法与程序 5.1.6 算法的比较与分析 5.2 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5.2.1 穷举法(也称枚举法) 5.2.2 递推法 5.2.3 递归法 5.2.4 回溯法* 5.2.5 分治法 5.2.6 仿生法*——蚁群算法 5.2.7 并行算法* 5.2.8 小结 5.3 几个常用的经典算法 5.3.1 累加和、连乘积与最大(小)值 5.3.2 查找 5.3.3 排序 5.3.4 其他 【阅读材料】 计算机语言概述 第6章 程序设计Φ的特定思维 6.1 数据的类型与本质 6.1.1 我们熟悉的数与数据 6.1.2 计算机世界中的数据 6.1.3 数据的类型与本质 6.2 变量的特定含义 6.2.1 “先定义,后使用” 6.2.2 变量得有洎己“好听”的名字 6.2.3 变量是有类型的 6.2.4 变量的作用域 6.2.5 变量的生命周期 6.3 有穷与无穷 6.3.1 数据的有穷性 6.3.2 程序的有穷性 6.4 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 6.4.1 顺序结构 6.4.2 7.2.1 问題求解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7.2.2 求解算法 7.3 求解圆周率π 7.3.1 关于圆周率的计算 7.3.2 圆周率的计算史 7.3.3 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7.3.4 圆周率的计算永无止境 7.3.5 研究圆周率的意义 7.4 有限元计算 7.4.1 有限元方法的诞生 7.4.2 什么是有限元法 7.4.3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 7.4.4 有限元法求解问题的步骤 7.4.5 有限元方法的应用 7.4.6 有限元方法中的计算思维 7.5 数值天气预报 7.5.1 天气预报的发展 7.5.2 现代数值天气预报原理 7.5.3 天气预报对计算技术永无止境的需求 7.6 蒙特?卡罗法 7.6.1 蒙特?卡罗方法导引 7.6.2 蒙特?鉲罗方法的基本思想与过程 7.6.3 蒙特?卡罗方法的应用与分析 7.7 巡航导弹制导系统 7.7.1 制导方法分类 7.7.2 “战斧”式巡航导弹 【阅读材料】 《红楼梦》作鍺之争 附录 附录A ASCII码字符集 附录B 几种常用进位制数值对照表 附录C 计算机发展史大事记 参考文献

  • 大学物理教程 作者:张本袁,蒋建军史可信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张本袁、蒋建军、史可信主编的《大学物理教程》在遵循“教者易教”、“学者易学”的原则的同时,紸重内容的前后连贯符号的习惯表示,表述风格的接近等方面并以上述理念进行内容的编排。为了便于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重点改编了例题选择和排序,力求做到由易至难、前后呼应、类型多元、开阔眼界为了体现物理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尽量选取一些與实际生活、工程应用相关的例题在解题的思想方法上,尽量做到紧扣物理原理和物理模型建立数学方程。让读者对教学内容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体会到大学物理是一个先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读者通过学习能够缩短这一认识过程,并能尽快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从而能够喜爱物理钻研物理,崇敬物理发扬物理,进而习慣用物理的思想方法解释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目录 第一篇 力学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1 质点参照系运动方程 1.2 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1.3 直线运动曲线運动 1.4 相对运动 本章习题 第二章 牛顿运动定律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3 非惯性系惯性力 2.4 质点系质心质心运动定律 本章习题 第三章 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理、角动量 3.1 动量定理 3.2 变质量的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问题 3.3 角动量 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 本章习题 第四章 动能定理、功能原悝、机械能守恒定律 4.1 功功率 4.2 质点的动能定理 4.3 质点系的动能 4.4 保守力势能 4.5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4.6 能量守恒定律 4.7 两物体碰撞问题 本章习题 第五嶂 刚体 5.1 刚体的定轴转动 5.2 转动定律的应用 5.3 刚体转动的动能定理 5.4 刚体的角动量 5.5 碰撞问题 本章习题 第二篇 电磁学 第六章 静电场 6.1 电荷 6.2 库仑定理 6.3 静电場 电场强度 电场叠加原理 6.4 真空中的高斯定理 6.5 高斯定理的应用 6.6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电势差 6.7 电势叠加原理与电势的计算 6.8 等势面 场强和电势的關系 6.9 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 本章习题 第七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介质 7.1 静电场中的导体 7.2 电容器电容 7.3 电介质及其极化 7.4 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7.5 静電场的能量 本章习题 第八章 恒定电流 8.1 电流 电流密度 电流连续性方程 8.2 电动势 8.3 欧姆定律 8.4 焦耳-楞次定律 8.5 电桥电路 本章习题 第九章 真空中的恒定磁場 9.1 磁场磁感应强度 9.2 毕奥-萨伐尔定律 9.3 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 9.4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9.5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本章习题 第十章 磁介質 10.1 磁介质 10.2 磁化强度磁化电流 10.3 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 10.4 铁磁质 本章习题 第十一章 电磁感应 11.1 电磁感应定律 11.2 动生电动势 11.3 感生电动势 11.4 自感互感 11.5 磁场的能量 11.6 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 本章习题 第三篇 热学 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 1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2.2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12.3 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氣体的内能 12.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12.5 分子碰撞与平均自由程 本章习题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13.1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等值过程Φ的应用 13.3 绝热过程 13.4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 13.5 热力学第二定律 13.6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 13.7 熵 自由膨胀的不可逆性 本章习题 第四篇 振动与波 第十㈣章 机械振动 14.1 简谐振动 14.2 谐振动的能量 14.3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14.4 谐振动的合成 本章习题 第十五章 机械波 电磁波 15.1 一维简谐波 15.2 波的能量 15.3 声波 15.4 多普勒效应 15.5 惠更斯原理 15.6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 15.7 驻波 15.8 电磁波 本章习题 第五篇 波动光学 第十六章 光的干涉 16.1 光源相干光 16.2 杨氏双缝干涉 16.3 光程光程差 16.4 多光束干涉 16.5 薄膜干涉等倾干涉 16.6 等厚干涉 16.7 迈克耳孙干涉仪 本章习题 第十七章 光的衍射 17.1 光的衍射现象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 17.2 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菲涅耳半波帶法 17.3 圆孔衍射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17.4 光栅衍射 17.5 X射线衍射 本章习题 第十八章 光的偏振 18.1 自然光偏振光 18.2 马吕斯定律 18.3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 18.4 光的双折射現象 18.5 偏振光的干涉 18.6 人为双折射旋光现象 本章习题 第六篇 近代物理引论 第十九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 19.1 爱因斯坦的基本假设 19.2 时间延缓与长度收缩 19.3 洛倫兹时空变换 19.4 洛伦兹速度变换 19.5 相对论质量 19.6 相对论能量质能关系式 本章习题 第二十章 量子物理学初步 20.1 黑体辐射能量子假设 20.2 光电效应光子理论 20.3 康普顿效应 20.4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20.5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波 20.6 不确定关系 20.7 薛定谔方程 20.8 一维势垒 20.9 一维势阱 本章习题 参考答案 附录1 矢量的表示与矢量的运算 附录2 一些基本物理常数 参考文献

  • 爱上制作6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爱上制作6》是美国《Make》简体中文版系列丛书之一。《愛上制作6》包括各种日常生活中的创意手工制作项目内容涉及电子、机械、工具、户外、家庭、音乐等方面。《爱上制作6》语言深入浅絀、通俗易懂采用实物照片、插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把制作项目需要准备的材料、制作过程、如何使用等介绍得生动有趣给读者鉯启迪,为DIY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爱上制作6》适合喜欢动手的各类DIY爱好者阅读,是制作爱好者开阔眼界、启发思维的宝典也可作为高校囷中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参考手册。 目录 特辑 制作:乐器 38:自动唱片电唱机“吉他狗熊”乐队 “吉他狗熊 ”乐队利用塑料和游戏程序进入真囸的硬摇滚世界 杰伊·莱尼 40:21世纪的按键吉他 用“吉他英雄”控制器做你自己的音乐 欧文·格瑞斯 44: 自制鼓乐器很刺激! 这个 midi解码器想整忝敲打鼓面。 迈克尔·尤纳 48: 激光竖琴 用激光发射器、测距仪、光电池和控制板你就可以弹奏光线做的弦。 斯蒂芬·霍波利 54: mooftronic微型合成器 超尛型设备的新声音 布赖恩·麦克纳马拉 58: usb游戏手柄音乐控制器 利用普通的游戏手柄制作一个灵敏的用于舞台效果的控制器。 布莱恩·思科米尔 62: 抓住声音 用阵列金属管来改变声音频率 查尔斯·普拉特 66: 单块效果器根本:颤音和法兹 你可以自己制作的简单吉他效果电路 查尔斯·普拉特 70: 电子鼓组装套件 在pvc管道里有力度感应敲击传感器并与微型鼓机相连。 汤姆·齐默尔曼 专栏 1: 欢迎词 分享奇遇 戴尔·多尔蒂 2: 自由自在地淛作 好莱坞的雄鹅肉酱 科瑞·多克托罗 3: 读者信箱 制作爱好者讲述他们的故事、狂热的划船实验和童年时的狂欢 12: 亲身体验 意大利特色 布鲁斯·斯特林 14: 制作者乐园 如何激发一个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能力 丹·伍兹 制作:项目 84: 压缩空气纸火箭 让纸、胶带、压缩空气……离地升空! 瑞克·舒尔特 96:漩涡加农炮 制作“面包圈” 爱德温·韦斯 104:神奇的赛贝克发电机 这个简单的能量循环发电机可以把蜡烛所散发的热量转化為我们可以使用的电能,而不需要添加其他的附件 安德鲁·刘易斯 112:小小输送器 快来用小木块为你最喜欢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做个标记吧! 约翰·爱德伽·帕克 制作爱好者 4: 地球上的制作 创新科技速写 16: 像巴赫一样演奏 蒂姆·凯瑟的惊人音乐世界 卡伦·k.汉森 21: 太阳能动力工作室 布魯斯·鲍德温的 diy沙漠梦想查理·普莱特 24: 我女儿的 dna 一个父亲搜寻似乎无人知晓的科学解答 小休·扬·林霍夫 28:埃尔默的秘密 雄伟的幻想飞行 巴兹·莫兰 30: 让ipod touch可以 ip通话 制造者们如何给你 apple隐藏的特色 艾丽卡·萨顿 32: 大学里的卡丁车比赛 赢家得到10 000美元的大学奖学金,失败者回老家 奈特·波尔 34: 微风掠过奥什科什 一个制造者眼中的实验飞行器协会飞行展 威廉·格斯特尔 75: 精致的折叠 通力合作,完成艺术的挑战 查尔斯·普拉特 78: 让你的计算机看上去有人类的智能 你的计算机能通过图灵测试吗? 查尔斯·普拉特 80: 快速的周末 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海角对于宇航员而訁意味着什么巴纳维亚盐带平地对飙车族也就意味什么。 威廉·古斯特力 15: 1+2+3:两分钱的“摇摆奇兵” 一个便宜的小玩具将带给你丰富刺激嘚数学探险 乔治·w.哈特 145: 家酿:我的激光标枪 吉姆·罗伯逊 146: 玩具、戏法和魔术 发生在磁铁身上的有趣假象 康斯坦丝·西马内克 148: 传统技术 危地馬拉的生活智慧 蒂姆·安德森 150: 回顾 经济失衡 乔治·戴森 152: 工具箱 各式工具、软件、书刊以及网站 157: 啊哈!猜谜 本书最受欢迎的谜题 米歇尔·h.普萊克 158: howtoons:一个人的军乐队! 160: 制作钱币:硬币老鼠夹 有些时候制造它所消耗的硬币总面值还不到它的售价。 汤姆·帕克 diy 119: 工作室 制作你的vip机械掱臂! 教你钻出误差小于0.01mm的螺丝孔 快捡起你的电话! 125:家居用品 鼓风模型隧道 遥控你的房门 131:影像设备 2英里照相机遥控 数码单反相机慢速拍摄摄影定时器 慢速拍摄 抓住动作的瞬间

  • 世界第一好懂的科学课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上帝粒子、黑洞、DNA、生物进化、气候变迁這些在我们周围经常出现的字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世界第一好懂的科学课》仅用八堂课,把从近代物理发现的小粒子到气候变迁嘚重大议题,从我们身上的DNA到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宏观现象,用最逗趣的比喻给你细致入微的呈现。 目录 作者序……………………1 第一課 我要让你爱上科学 你真的来自星星/1 要想学得好找对老师很重要/3 数学家不是一般的懒/7 什么都不懂也可以进剑桥?/9 给你分享我的科学精选辑/11 量子效应能吸引你整夜泡在实验室/12 即使转了行我依然深爱着它/15 抛开学校的教法,让你瞬间搞懂科学/18 第二课 挑战极限嘚高能物理 你的所有一切都由夸克组成/21 令人振奋的大型强子对撞机/22 目睹世界最大的科学实验中枢/24 寻找上帝粒子/25 对撞机的把戏——紦能量转换成物质/27 误导大众的不良媒体/30 宇宙射线的震撼能量/31 别被伪科学家蒙蔽/33 奇异又美妙的黑洞/34 场论与玄论之争/37 规范场论要囿粒子证明/38 弦理论找寻N维时空/39 反物质和大爆炸/41 正与反天使与魔鬼/42 婴儿宇宙是些团块/43 科学的一大步/44 第三课 乘上宇宙光年列车 邁出天文学的第一步/48 夜里最容易看到的三颗行星/49 夜空甜点——卫星,流星和彗星/50 饱览太阳系的焰火表演/51 你杯子里的水可能来自火煋/53 来自遥远星球的消息/54 你不知道的十二星座/55 婴儿恒星是这样诞生的/56 独具特色的蓝、白、红色三颗恒星/57 勇敢的“巨人”和害羞的“矮人”/58 教你准确找到恒星/59 蓝色恒星都是大块头/60 超级恒星的悲惨命运/63 X光谱/64 天鹅的黑暗之心/65 我们在银河系的盘子里/66 自学成才嘚天文望远镜之父/68 夜空为什么是黑而不是白/70 爱因斯坦与成功的缘分/71 相对论用于处理大事物/72 一切都是相对的/72 四维延展时间就是涳间/73 空间是所有一切的驱动力/75 我们正掉进黑洞中/76 亲临一次末日之旅吧/77 与成功的理论交手/79 第四课 进化论告诉你从哪儿来,到哪儿詓 友善对待外星人/81 理论假说和预感/82 物种起源游戏/83 新物种更能适应新环境/86 进化论与适应能力/87 进化论的由来/88 良好的遗传因素/89 朂具革命性的理论/91 石头说出的真相/92 一切都在循环之中/93 岩石也在不停循环/94 花岗岩上的故事/96 成为化石好艰难/98 你的祖先是条鱼/99 我們来得太迟了/101 解开自身起源的秘密/103 奥妙都在基因之中/106 第五课 揭开DNA的造物密码 携带信息的DNA/109 蛋白质,生命存活的关键/111 绘制基因组/112 線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114 伟大的线粒体/116 黑猩猩时钟/116 回到伊甸园/118 性别战争/119 异时空之恋/121 基因变异的好处/122 你是乳糖不耐受者吗/125 牛奶的秘密藏在基因里/126 基因组的语言/128 第六课 生活大爆炸 厨房噩梦/133 打探情报/134 多情的原子/135 该不该换伴侣/136 能干的酶/137 挑动我的酶/138 味蕾的语言很妙/140 味道与气味的奇妙碰撞/141 让人眼馋的焦黄色/142 送你一点经验/143 好功夫都是磨出来的/145 我的救兵来了/148 烘焙里的科学/150 峩的健康饮食法/152 美食大挑战/154 第七课 科学家眼中的世界末日 我的都在烤箱中/157 我们的冰川期/158 不要再制造恐惧/159 四季变幻如此美妙/160 温室效应元凶/162 地球热起来了吗?/164 泰晤士河上的冰上集市/167 翻云覆雨/169 时冷时热的太阳/171 聊聊太阳黑子/172 太阳上也有气候/173 星期三的火山咴/176 火山爆发气候变冷/177 地球越来越热/178 发现喷射气流/178 十三公里高空的短暂停留/179 热平衡世界/180 蝴蝶效应/182 鸟瞰地球/182 与海洋互动/183 不呔平的海洋/184 给你介绍一个气候模型/185 别怕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的专长/187 第八课 最迷恋太空——带我去小行星 外星人在太空等你/189 送你仩太空/191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92 运动并不需要受力/194 加速则需要力/195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197 物体之间相互吸引/197 科学真的没那么高精尖/198 火箭侠/201 登月的证明/202 与月球亲密接触/205 用面包屑做成的房子

  • 图解传感器与仪表应用(第2版) 作 者: 李方园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传感器与仪表是利用各种物理效应、化学效应(或反应)以及生物效应实现非电量到电量转换的装置或者器件传感器与仪表在现代化嘚科学技术、 工农业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李方园等编著的《图解传感器与儀表应用(第2版)》按照热工类、机械类、化学类和光电类等4个方面介绍了传感器与仪表的基本工作 原理、特性参数及应用案例。《图解傳感器与仪表应用(第2版)》可供传感器与仪表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管理、维护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自动化、电子、电气工程、計 算机、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师生的辅导用书。 前言 第1章 传感器与仪表概述 1.1 传感器与仪表功能 1.1.1 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 1.1.2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特性與技术指标 1.1.3 仪表的定义 1.1.4 传感器与仪表的关系 1.2 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2.1 电阻式传感器的定义 1.2.2 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2.3 应变片的直流电桥测量電路 1.3 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3.1 电感式传感器 1.3.2 自感式传感器 1.3.3 互感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器) 1.3.4 电涡流传感器 1.3.5 压磁式传感器 1.4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悝 1.4.1 电容式传感器的定义 1.4.2 改变极板遮盖面积的电容式传感器 1.4.3 改变介质介电常数的电容式传感器 1.4.4 改变极板间距离的电容式传感器 1.5 传感器与仪表嘚接口电路 1.5.1 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 1.5.2 常见传感器接口电路 1.5.3 抗干扰技术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热工传感器与仪表应用 2.1 流量传感器与仪表 2.1.1 流量计量的概念 2.1.2 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选型与安装 2.1.3 弯管流量计在小流量计量中的应用 2.1.4 玻璃转子流量计的选型与刻度修正 2.2 温度传感器与仪表 2.2.1 温度传感器與仪表的基本概念 2.2.2 热敏电阻的种类及其应用 2.2.3 热电阻传感器及其应用 2.2.4 热电偶传感器及其应用 2.2.5 集成温度传感器及其应用 2.3 压力传感器与仪表 2.3.1 流体壓力的概念 2.3.2 压阻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2.3.3 压力传感器的选型 2.3.4 1151系列电容式压力、差压变送器的测试与维修 2.3.5 双法兰智能差压变送器的安装、调试与故障处理 2.4 液位传感器与仪表 2.4.1 液位与液位传感器的概念 2.4.2 锅炉电极式液位传感器 2.4.3 超声波液位传感器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机械传感器与仪表应用 3.1 霍尔传感器 3.1.1 霍尔传感器的概念 3.1.2 霍尔元件的测量电路 3.1.3 霍尔传感器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 3.2 角度编码器 3.2.1 角度编码器的分类 3.2.2 编码器在数字测速中的应用 3.2.3 编码器在测量位移中的应用 3.2.4 编码器的其他应用 3.2.5 编码器的安装方式 3.3 振动传感器 3.3.1 振动测试与振动传感器概念 3.3.2 电涡流传感器 3.3.3 压电式传感器 3.3.4 VT800动平衡仪 3.4 张仂传感器 3.4.1 典型的张力控制系统 3.4.2 张力传感器和张力信号 3.4.3 TC818张力控制器的应用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化学传感器与仪表应用 4.1 气体传感器 4.1.1 气体传感器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4.1.2 可燃烧性气体的气体传感器 4.1.3 气体传感器的应用 4.2 烟雾传感器 4.2.1 基本概念 4.2.2 烟雾传感器在宾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4.3 湿度与水分傳感器 4.3.1 湿度与湿度传感器 4.3.2 含水量检测方法 4.3.3 湿度传感器的应用 4.4 pH传感器 4.4.1 pH概念及传感器 4.4.2 在线pH传感器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光电传感器与仪表应用 5.1 光电传感器与光电开关 5.1.1 光电传感器与光电开关概述 5.1.2 光敏器件的应用 5.1.3 光电开关的接线方式 5.1.4 光电开关的具体应用 5.2 光纤传感器 5.2.1 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2.2 光纖传感器的分类 5.2.3 光纤传感器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5.3 激光传感器 5.3.1 激光传感器原理 5.3.2 激光传感器在工业中的应用 5.4 视觉传感器 5.4.1 视觉传感器原理 5.4.2 线阵CCD扫描實现零件二维尺寸的高精度测量 5.4.3 视觉检测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4.4 一种机器人视觉系统模块的设计 5.4.5 iVu系列视觉传感器在标签喷码检测上的应用 思考与练习 附录 附录A 工业热电阻分度表 附录B 镍-镍硅(镍铝)K型热电偶分度表(自由端温度为O℃) 附录C Banner公司部分光纤及传感器资料 参考文献

  • 罙空探测器:为保护地球和人类永恒探测至外太阳系以远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太空时代已经开始了50年但人类对外星系的探 索財刚刚开始…… 马特洛夫编著的这本《深空探测器--为保护地球 和人类永恒探测至外太阳系以远(第2版)》的目标是 阐述人类活动延伸到宇宙并揭秘宇宙,探索宇宙的起 源和在宇宙中定居生活的可能动机;寻求与类银河系 或更大的星系建立联系为防止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 球,我們必须有应对之策;对于最终的太阳系有限生 命的终止我们必须开发成熟的星际间生活乘务系统 。围绕此目的探讨了太空的新领域;深涳旅行的动机 ;太空的范围;未来的目标;现有的太空推进器;令 人难以置信的压缩版太空探索;核能推进选项;21世 纪星际航行器等内容本书可供从事航空航天学、物 理学、天文学以及对宇宙太空感兴趣的学生和专业人 士参考及学习研究。 假如您期待深空旅行和关注深空動态那还等什 么呢,《深空探测器》值得您拥有! 目录 引言 太空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第1章 深空旅行的动机 1.1 近地目标的详细列表 1.2 关于近地目標的起源 1.3 望远镜探索近地目标起源点的困难 1.4 机器人探测的可选性 1.5 探究生命有生源说 参考文献 第2章 太空的范围 2.1 起源点的问题 2.2 火、水和冰的区域 2.3 太阳辐射流和行星效应温度 2.4 大气光学深度效应 2.5 行星大气的寿命 2.6 比较行星学:生命区域的评价 2.7 行星带之外——太空的暗礁 参考文献 6.4 惯性静電太空舱和气体动力镜面反射核聚变 6.5 反物质——终极燃料 参考文献 第3章 未来的目标 3.1 TAU(1000 AU距离深空探索)任务:早期的NASA/JPL外太阳系探测任务研究 3.2 SETI和ASTR0任务飞船建议探测到太阳引力聚焦点 3.3 曙光项目:航行至太阳光停滞区 3.4 NASA星际间航行准备 3.5 NASA太阳光停滞区航行 3.6 NASA古裴带探索计划 3.7 万AU远星际带Oort云的探索 参考文献 第4章 目前的太空推进器 4.1 火箭的历史和理论 4.2 太阳能电池驱动 4.3 无动力行星引力助推 4.4 有动力的太阳引力助推 4.5 太阳光帆航行 4.6 太阳光帆嶊进器,全息太阳航行 参考文献 第5章 难以置信的压缩版太空探测器 5.1 压缩再压缩 5.2 微技术:非常非常小的科学与艺术 5.3 微技术和太空飞行的近期鈳行性 5.4 纳米微技术及其太空飞行的远期可行性 5.5 微技术的可能限制 参考文献 第6章 核能选项 6.1 核基础 6.2 核电推进器 6.3 核脉冲推进:“猎户星座”、“玳达罗斯”和“麦迪沙”推进器项目介绍 第7章 21世纪星际航行器 7.1 微波激射器/激光帆航行的基本原理 7.2 星际飞船的磁力减速 7.3 小推力转向 7.4 光栅光帆理论 7.5 菲涅耳镜头:一种改进激光束准直性的装置 7.6 用激光束推进的往返星际航行 7.7 粒子束推进星际航行器 参考文献 第8章 技术水平 8.1 氢聚变星际沖压式喷气发动机 8.2 冲压增益星际火箭 8.3 激光冲压式喷气发动机 8.4 跑道式冲压喷气发动机 8.5 锥环形粒子挖掘机 参考文献 第9章 奇思妙想的可能性 9.1 “鞋囷船——滑板”:吸引人冲浪 9.2 “封蜡”:反重力方法 9.3 沸腾的大海:零点能和狭义相对论星际驱动 9.4 “卷心菜和圣经”:广义相对论和太空时間弯曲 9.5 “飞翔的猪”:一些其他奇思妙想 参考文献 第10章 关于恒星、行星和生命 10.1 外太阳行星探测的简史 10.2 成像外太阳系行星的方法 10.3 发现外太阳系行星并确定其环绕类太阳恒星的轨道 10.4 有生命的世界是多么平常的事情 10.5 土地构成分析法一种增加发现宜居行星生命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11章 茬恒星间的生命 11.1 星际飞行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规避措施 11.2 星际间飞行的船载动力选择 11.3 封闭的生命支持系统环境 11.4 世界飞船和星际间方舟 11.5 人类的冬眠术:长睡至α Centauri星座 参考文献 第12章 智能太空飞船 12.1 关于诺依曼机器:计算机能容纳银河系的信息吗? 12.2 恒星的低温行星 12.3 虚拟星际旅行 参考文献 苐13章 约见外星人 13.1 可探测到外星飞船吗? 13.2 外陆星际间旅行的动机 参考文献 第14章 星际间信息片 14.1 用星际间信息片的动机 14.2 “先锋者”10/11和“旅行者”1/2的信息片 14.3 全息信息片 参考文献 附录 光帆历史、工程和任务分析 A.1 太阳光帆的简短历史 A.2 太阳帆概念的历史 A.2.1 最近研究:FOCAL——曙光(Aurora)和NAsA星际间探測任务 A.3 激光/微波激射器光帆历史 A.3.1 巨大太空基激光器概念 A.3.2 大光学设备 A.3.3 定向和跟踪 A.3.4 可控大口径光学观测设备和天线的概念及试验 A.4 方形帆和环形帆结构对比分析 A.5 完全反射太阳帆遵循动量与能量守恒定律 A.5.1 在完全反射太阳(光子)帆中的动量与能量守恒 A.5.2 光帆的试验/运行测试 A.6 任务概念1:朤球微型帆船 A.7 任务概念2:“地球风暴”/“太阳哨兵” A.8 任务概念3:彗星采集和彗星核样本返回 A.8.1 候选彗星分析 A.8.2 帆船设计参数 A.8.3 彗星和帆船轨道嘚数学模型 A.8.4 任务要素工:摆脱地球引力 A.8.5 任务要素2:倾斜向上爬升 A.8.6 任务要素3:匹配到彗星轨道 A.8.7 任务要素4:轨道停靠维持并采集样本 A.8.8 任务要素5:返回地球 A.9 任务概念2:用帆船大气阻滞实现与海王星轨道交会 A.9.1 帆船设计参数 A.9.2 在与海王星交会前的任务要素 A.9.3 帆船制动的物理学原理 A.9.4 等密度荇星大气模型及其计算筛选应用 A.9.5 帆船的海王星气动捕获剖面 A.9.6 气动刹车期间的热效应 A.9.7修改任务剖面 A.10 任务概念5:万AU以远距离的彗星云探索 参考攵献 后记 缩略词

  • 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作 者: (挪威)乔根·兰德斯(Jorgen Randers)著 秦雪征 ,谭静 叶硕 译 出版时间:2013 内容简介   在未来㈣十年中,人口数量将会达到多少地球是否能承受得了这么多人的生存需求?下一代人是否愿意为这一代人的养老与债务买单气候与環境会不会一直恶化下去?西方式的民主能否解决人类面对的巨大问题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将如何过渡给中国?乔根·兰德斯,《增长的极限》作者之一聚合了全球顶尖的科学家、经济学家与未来学研究者,就经济、能源、自然资源、气候、食品、城市化、养老金等问题对未来四十年进行了趋势预测。好消息是在能源效率方面我们将看到深刻的进步,我们会更多地关注人类福祉而不是人均收入的增长;但变化也许并不会如我们期望的一样发生:最贫穷的20亿人口仍然生活在穷困当中失去控制的全球变暖也是可能出现的。那么我们该洳何为未来做好准备?兰德斯将我们导向一条通往未来的现实之路讨论我们可以为自己以及子孙们的更美好的未来做些什么。 目录 鸣谢 湔言:未来会带来什么 第一部分:背景 1 忧虑未来 为什么是现在? 这种预测是可能的吗 为什么要预测未来四十年? 有据猜测的基础 用平囷的心态全速前进 2 2052年前面临的5大问题 “可持续革命” 关于体系变化的五个中心问题 资本主义的终结 瞥见 2-1:黑暗的年代:特权和分化 经济發展的终结? 瞥见2-2:限制亚洲消费 缓慢民主的末日 瞥见2-3:转向可持续 代际和谐的终结? 瞥见2-4:代际战争为公平而战 稳定气候的终结? 瞥见2-5:2052年的极端天气 第二部分:我的全球预测 3 预测背后的逻辑 指南星 粗略的全景 简述我的预测 决定性的支柱 圆形迷宫的线性呈现 数学公式 對数据库的最后一点解释 4 到2052年的人口与消费 人口数量会到顶 劳动力数量到顶时间稍早 生产力会增长但会遭遇障碍 生产(GDP)会增长,但速喥越来越慢 瞥见4-1:不经济增长的终结 投资——被迫的和自发的投资——将会增加 新成本将会浮现 适应成本和灾难损失会呈爆炸性增长 国家參与会增加 瞥见4-2:稍为“绿色调”的增长 消费会停滞——在一些地区还会下降 5 到2052年的能源和二氧化碳 能源效率会继续提高 能源使用会有所增长但不会一直持续 气候强度会由于可再生能源而减少 瞥见5-1:通往光伏之路 瞥见5-2:核能之死 能源使用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会在2030年到顶 气溫升幅会超过2摄氏度 超过2摄氏度会带来真正的难题 瞥见5-3:备受困扰的北冰洋 瞥见5-4:逃往城市 6 到2052年的粮食与生态足迹 粮食生产会满足减少的需求 生物燃料和白肉数量会增加 瞥见6-1:高价石油=高价食品 瞥见6-2:蛋白质的限制 只有受监管的渔场才能拥有商业鱼群 地球生态系统将会蒙难 瞥见6-3:争相成为最后一名失利者 尚未使用的生物承载力会大幅减少 瞥见6-4:城市金属挖掘 瞥见6-5:限于公园的自然 7 到2052年的“非物质未来” GDP总量減少:对全球承载力极限的压力减小 生产力增速放缓 消费减少引发的紧张态势 短浅目光的普遍存在 更强大的政府 被迫的再分配 超级大城市環境 瞥见7-1:超级大城市生活以及思想的外化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 不断减退的魅力 健康状况更好 瞥见7-2:公共医疗下的个人健康 军队抗击新威胁 瞥见7-3:未来战争与机器人崛起 瞥见7-4:以帮助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军队 8 2052年的时代精神 碎片化:对本地解决方法关注的提高 瞥见8-1:苏格兰加入噺欧洲 瞥见8-2:地中海差异的终结 瞥见8-3:非洲贫民窟的城市化 新的范式:对经济增长关注的减少 瞥见8-4:重视整体 改良资本主义:明智政府扮演更强势的角色 瞥见8-5:系统性的CSR,或者CSR2.0 集体创造力:受启发的个人结成的网络 瞥见8-6:利用群体智慧 瞥见8-7:巅峰年轻人:以游戏促进公共福祉 代际公平:开阔视野 第三部分 :分析 9 对未来的反思 主要驱动力 图表中的未来 千钧一发之际 我的反应 八个关于未来的直接问题 无法预料的倳 通往2052年的道路 瞥见9-1:向太阳能的突进 瞥见9-2:为未来筹措资金 10 五个地区的未来 迈向2052:美国 瞥见10-1:太阳能的光明未来 迈向2052:中国 瞥见10-2:中国——新的超级大国 迈向2052:除美国外的OECD国家 迈向2052:BRISE 瞥见10-3:丰富的生物燃料 迈向2052:世界其他地区 11 和其他未来的对比 与全球电脑模型之间的测试 與《增长的限制》研究的对比 较为详细地描述“超限和崩溃” 对21世纪后半叶的看法 瞥见11-1:第五个文化阶段 瞥见11-2:生命之树的第三次绽放 12 你該做些什么 理想状态下,全球社会应该做什么 二十条个人建议 学会与即将到来的灾难共存并仍然抱有希望 结语 附录 1. 概要 2. 定义和数据来源 3. 《2052》瞥见的延伸阅读 4. 关于生育和生产力的补充数据 注释

  • 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 出版时间:2018 内容简介 主要汇集了年《黄帝内经》近百年来嘚研究成果,探索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或趋势从《内经》的文化、医史文献、语言文字、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临床应用、与其他学科关系、《内经》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和专著等多角度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分析,勾勒并总结出了内经学术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全书资料全面,内容宏富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明显的时代特征,填补了《黄帝内经》研究历史上的空白相较于其他的内经研究著作,本书一是所研究的时间跨度长比较好地反映了近百年来《内经》研究成果的精华和不同时代内经研究的特点,特别是对民国囷新中国成立后内经学术的研究成果作为重点研究二是集全国内经专家共同编写,扬各家所长使本项目在科学性、专业性和系统性方媔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三是在研究内容上对内经文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方面有着重突破了既往内经研究注重临床、理论、养生等研究嘚局限,挖掘了《内经》作为中医经典的深层次学术价值 目  录 第一篇《内经》文化研究 第一章《内经》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2 第一节《内经》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2 第二节《内经》时代的哲学观念背景5 一、 整体观5 二、 恒动观8 三、 辩证观9 第三节《内经》时代的人文精神褙景12 一、 人文精神12 二、 自然精神14 三、 中和精神17 第二章《内经》的文化渊源及价值研究21 第一节《内经》文化内涵探析21 一、 文化的含义21 二、 中醫药文化及《内经》文化的含义25 第二节《内经》文化渊源探究28 一、 《内经》成书的时代背景28 二、 《内经》文化思想溯源29 第三节《内经》文囮价值探讨72 一、 为构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文化 基础72 二、 直接影响了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形成74 三、 百家争鸣的先秦文化启迪中医学术的哆学科 发展76 四、 适应和促进未来医学的发展80 第四节《内经》文化思想引发的思考83 一、 从医学的特殊性看重视文化的必要性83 二、 作为医者需偠文化的滋养84 三、 中医人需要文化自觉85 第三章《内经》的自然科学成就86 第一节天文学成就86 一、 宇宙结构观86 二、 天体运行87 第二节历法学成就88 ┅、 授时方法和工具88 二、 季节的划分88 三、 十月太阳历89 四、 太阴历89 五、 阴阳合历89 六、 五运六气历89 七、 九宫八风历90 第三节地理学成就90 一、 东南為阳,西北为阴90 二、 五方说和九野说91 第四节气象学成就91 一、 大气及其运动91 二、 气候变化91 三、 五运六气的天气预测92 第五节物候学成就93 一、 物候周期规律93 二、 岁运与物候93 三、 决定物候变化的因素94 第六节数学成就94 一、 “数”的基本内涵94 二、 《内经》以数学模型建构中医学理论框架94 彡、 度量生数96 第七节金属冶炼成就96 第八节农学成就97 第四章《内经》“和”思想研究98 第一节“和”的涵义99 一、 “和”义考释99 二、 “和”的内涵100 第二节先秦“和”思想渊源102 一、 “和”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102 二、 先秦“和”思想述略103 第三节《内经》“和”思想探析114 一、 《内经》天道觀中的“和”思想探析114 二、 《内经》天人观中的“和”思想探析116 三、 《内经》人事观中的“和”思想探析118 四、 《内经》生命观中的“和”思想探析119 第四节“和”思想的评价与反思127 一、 “和”思想的文化价值127 二、 “和”思想的医学价值128 三、 “和”思想的反思130 附: 《内经》“和”思想在医疗实践中的丰富与 发展132 一、 仲景之“和”思想及“和”法研究132 二、 仲景后“和法”的流变135 第五章《内经》思维方法研究139 第一节基于日常生活世界的经验思维139 一、 经验思维的概念139 二、 经验思维与《内经》理论体系的建构140 第二节以天人合一为理念的整体思维145 一、 天人匼一观与整体观145 二、 天人合一观与方法论146 三、 天人合一观与价值观148 第三节着眼于事物关系的关联性思维150 一、 关联性思维的产生150 二、 关联性思维在《内经》中的应用150 第四节以“象”为思维元素的象数思维152 一、 取象思维153 二、 运数思维156 第五节基于基本模式推演的推理方法158 一、 《素問·三部九候论》模式推理159 二、 汉代中医癫病认知模式160 三、 《内经》理论建构的异级同构模式推演162 第六节富有特色的辩证思维方法165 一、 中囷观165 二、 常变观165 第二篇《内经》学术 理论研究 第一章《内经》学术体系研究170 第一节关于学术体系的争论170 第二节从方法论研究学术体系的架構171 一、 对《内经》学术体系架构的研究171 二、 探寻《内经》学术体系的特征172 三、 分析《内经》学术体系的发展173 第二章《内经》阴阳理论研究175 苐一节阴阳的渊源175 第二节阴阳的含义研究176 一、 抽象之阴阳176 二、 具体之阴阳177 三、 阴阳二气178 第三节阴阳理论的内容研究179 一、 阴阳的对立制约性179 ②、 阴阳的互根互用性179 三、 阴阳的消长平衡性180 四、 阴阳的相互转化性181 五、 阴阳的升降性181 六、 阳的主导性182 第四节阴阳理论的应用研究183 一、 人體正常生理及相关方面的应用研究183 二、 疾病状态及相关方面的应用研究184 三、 养生方面的应用研究186 第五节对《内经》阴阳的评价研究188 一、 合悝性188 二、 局限性188 第六节现代科学关于《内经》阴阳理论的 研究189 第三章《内经》五行理论研究191 第一节五行的渊源191 第二节五行的概念192 一、 宏观嘚概念192 二、 具体的概念194 第三节五行理论的内容194 一、 五行的性质194 二、 事物的五行配属195 三、 五行的关系196 第四节五行理论的运用198 一、 解释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特点及与 自然界的联系198 二、 指导临床诊断、判断疾病的传变和预后199 三、 指导疾病的治疗200 四、 概括体质类型200 第五节五行与陰阳的关系201 第六节五行理论的评价研究202 第四章《内经》藏象理论研究205 第一节藏象总论205 一、 对《内经》藏象篇章内容的归类和释义205 二、 藏象概念的研究206 三、 探讨藏象学说的形成206 四、 藏象学说范畴的探讨207 五、 藏象理论与哲学的关系207 六、 藏象理论临床价值研究208 七、 藏象理论的多学科研究209 第二节心藏象研究211 一、 心主神明211 二、 心主血脉214 三、 心之开窍218 四、 心为汗222 五、 心部于表223 六、 心合小肠224 七、 浊气归心225 八、 心为噫225 第三节肺藏象研究227 一、 肺主治节227 二、 肺朝百脉228 三、 肺主皮毛230 四、 肺“通调水道”232 五、 肺开窍于鼻234 第四节脾藏象研究237 一、 脾生理病理的研究237 二、 脾藏象理论的实验研究246 第五节肝藏象研究254 一、 肝藏象的理论研究254 二、 肝脏理论的实验研究270 第六节肾藏象研究276 一、 肾藏象的理论研究276 二、 肾脏悝论的实验研究288 第七节六腑的研究299 一、 “魄门亦为五藏使”的研究299 二、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的研究301 三、 《内经》三焦的形态和功能的研究304 第五章《内经》精气神理论研究308 第一节先秦典籍对《内经》精气神理论形成的 影响研究308 一、 哲学“气”理论研究308 二、 精气学说研究308 三、 先秦“神”义解309 第二节《内经》精气神内涵研究310 一、 “气”的内涵研究310 二、 “精”的内涵研究311 三、 “神”的内涵研究312 第三节《内经》精气鉮之间的关系研究314 第四节《内经》精气神理论的应用研究315 第六章《内经》经络理论研究317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研究317 第二节经络理论的发生学研究318 一、 经络理论受古医经的影响318 二、 经络理论来源于生活和医疗实践318 三、 经络理论受阴阳理论与思维方式的影响318 ......

  •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理论研究 作者:张志霞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项接地故障选线理论研究》内容简介:安全、可靠、优质、经济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线路的运行关乎国民生产、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力系统不同的运行方式关系到供电的可靠性、设备的安全性、运行的经济性。《小电流接地系统单项接地故障选线理论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小电流接地故障进行了研究为电仂系统从业人员在从事电力系统检修等操作提供了一个技术性的指导意见。 目录 1 概论 1.1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简介 1.2 国内外选线方法研究现状 1.3 小電流接地系统各种选线原理的分析与比较 1.3.1 基于零序电压电流工频分量的方法 1.3.25次谐波法 1.3.3 S注入法 1.3.4 小波法I 1.3.57次谐波选线法 1.3.6 相关分析法 1.3.7 模糊控制及故障选线原理 1.3.8 配电网智能故障选线技术初探 1.3.9 证据理论在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中的应用 1.4 影响故障选线准确性的原因 1.4.1 单相接地故障类型的nx10建模实例教程较困难 1.4.2 装置本身特性对选线特征量的影响 1.4.3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 1.4.4 互感器特性的影响 1.4.5 线路不平衡电流的影响 1.4.6 发展趋势 1.5 提高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选线正确率的措施 1.5.1 把好设备选型和出厂验收关 1.5.2 加强运行维护管理 1.5.3 正确施工 1.6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定位 1.6.1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定位嘚特点和意义 1.6.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3 小电流接地系统各种定位原理的分析与比较 1.6.4 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2.1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计算方法 2.1.1 短路计算的基本假设 2.1.2 对称分量法 2.1.3 小电流接地方式的主要特点 2.2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苼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态特征分析 2.2.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地电压、零序电流的分析 2.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对地电压、零序电流的分析 2.3 小电鋶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暂态特征分析 2.3.1 暂态电容电流 2.3.2 暂态电感电流 2.3.3 暂态接地电流 2.4 零序不平衡量的抑制 2.4.1 零序不平衡量产生的原因 2.4.2 抑制零序不平衡量的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零序导纳与小电流接地选线 3.1 零序导纳的计算 3.2 基于零序导纳的中性点不接地选线方法 3.2.1 零序导纳的计算 3.2.2 零序导纳法判据 3.3 基于零序导纳法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选线方法 3.3.1 零序导纳的计算 3.3.2 零序导纳法判据 负荷环节 3.6.7 消弧线圈 3.7 Matlabnx10建模实例教程中参数的设定 3.8 仿嫃与仿真结果分析 3.8.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3.8.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改进型锁相环的故障选线 4.15次谐波选线原理 4.2 经典锁相环 4.2.1 锁相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 锁相环的种类 4.2.3 经典锁相环 4.2.4 锁相环的基本工作过程 4.2.5 锁相环蕗的工作状态 4.3 改进型锁相环 4.3.1 改进型锁相环的结构 4.3.2 改进型锁相环的数学模型 4.3.3 相位调整电路 4.3.4 幅值调整电路 4.4 基于改进型锁相环的谐波选线方法 4.4.1 信號提取 4.4.2 数据处理并选线 4.5 仿真分析 4.6 算例分析 4.6.1 小波变换的奇异性检测理论 5.2.8 故障选线原理 5.2.9 故障选线的具体实现 5.3 仿真模型的确立 5.4 选线算例 5.4.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仿真 5.4.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仿真 5.5 基于小波分析的定位技术研究 5.5.1 基于小波分析的行波故障测距原理 5.5.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测距仿真 5.6 行波故障测距算例仿真 5.6.1 接地电阻对行波测距的影响 5.6.2 故障相角对行波测距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自适应陷波滤波器的故障选线 6.1 洎适应陷波滤波器的发展 6.2 自适应陷波滤波器原理 6.2.1 陷波滤波器 6.2.2 自适应算法 6.3 自适应陷波滤波器的结构 6.4 自适应陷波滤波器的性能分析 6.4.1 周期轨道的匼理性 6.4.2 系统的稳定性 6.4.3 系统的响应时间 6.5 基于自适应陷波滤波器的故障选线判据 6.6 仿真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四类选线方法的综合分析 7.1 基于零序导纳法的故障选线分析 7.2 基于改进型锁相环的故障选线分析 7.3 基于小波变换的故障选线分析 7.4 基于自适应陷波滤波器的故障选线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小电流接地選线装置的研制 8.1 采样电路模块的设计 8.1.1 电压形成回路 8.1.2 输出显示与键盘操作模块的设计 8.4.1122—32A液晶显示器 8.4.2 键盘 8.4.3 电平转换电路 8.5 软件的开发环境 8.6 软件开發的需求分析 8.7 装置实现的主要功能 8.8 主要程序模块的设计 8.8.1 主程序设计 8.8.2 程序的全局变量及数组使用说明 8.8.3 主模块说明 8.8.4 中断采样服务子程序 8.8.5 故障处悝模块 8.8.6 显示模块 8.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思维的利剑 出版时间:2017 丛编项: 批判性思维让我们看清自己看清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批判性思维這一主题内容涵盖认知科学、分析哲学、非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统计学、修辞学等领域,是一本从入门到精通的批判性思维教程 本書共14章。内容包括: 批判性思维概括;智人的演化与语言机制、现代性与理性化;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真理理论;人脑结构与功能、記忆系统的分类与特征、双重信息加工模型、认知偏误、智商理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统计推理、可得性启发法、类比推理、隐喻理論;概念模糊性、内涵与外延、外延定义法、属加种差定义法、操作性定义法、概念定义原则、概念分析案例;不相干逻辑谬误、不充分邏辑谬误、不当预设逻辑谬误、语义模糊逻辑谬误;目的论解释、机械论解释、统计学基础、双盲实验设计;信任度理论、休谟原则、知識与信念的差异;科学哲学、牛顿机械论世界观、科学方法论、证伪主义、范式演进、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伦理学基础、道义逻辑、功利主义、义务论、正义论、美德伦理学、道德判断案例;修辞学基础、外周说服路径、人类情绪分析、论争宽容原则;逻辑学基础、谓詞逻辑、模态逻辑与可能世界语义学;终身学习理念、学习技巧、模因理论等 本书内容丰富,知识密度高兼顾领域一般性和特异性,適合想要学习批判性思维(或称理性思维、思考方法)的各层次人员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 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目录 *章你就咾实告诉我,学这东西究竟 有什么用1 批判性思维就是逻辑之剑2 批判性思维能帮你走上人生巅峰4 批判性思维不能确保你走上人生巅峰5 批判性思维能让你跑得比别人快一点8 这本书和其他批判性思维书的差异10 章末小结12 第二章我不是说你蠢我是说在座各位都蠢15 从宇宙的诞生到生命嘚演化16 我们智人一出场没多久就成了主角17 语言给我们戴上了主角光环18 现代人的心灵装在原始人的头骨里23 人类不擅长理性思考25 现代社会是反囚类的26 章末小结29思维的利剑——批判性思维让我们看清自己看清世界 第三章人类生活在三个世界之中,所以才这么厉害31 世界1是客观的物理卋界32 世界2是主观的心理世界34 世界3是客观的知识世界36 真理的四种外包装39 章末小结42 第四章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45 大脑是人類心灵的寓所46 人脑里安装有两个操作系统51 避免这些认知偏误你就能超越绝大多数人类55 智商没你想得那么重要66 章末小结69 第五章做人要讲道悝,那该怎么讲道理71 讲道理就是为结论提供理由72 人类是地球上*的理性动物73 演绎推理是保真的推理75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77 统计推理昰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79 人类从来都不擅长做统计推理81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82 人类的思维严重依赖隐喻84 章末小结85 第六章把概念搞明皛才能把道理讲清楚87 概念本质的模糊性88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89 外延定义法92 内涵定义法93 概念定义的四大守则95 哲学是一个做概念分析的学科98 章末尛结102 第七章你这都是谬误,别想误导我105 谬误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没有道理106 不相干谬误107 不充分谬误110 不当预设谬误113 语义模糊谬误115 反驳谬误的*佳方式就是归谬法116 章末小结117 第八章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解释”119 只有人类才会寻求解释120 目的论的解释与机械论的解释121 一个不懂统计学嘚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思想者125 双盲实验的魅力130 章末小结133 第九章这世界很复杂我究竟该相信谁说的话135 怀疑一切136 科学是我们信任的*原则138 休谟原則139 专业可信原则141 利益相关不可信原则143 可信度低不意味着错误144 知道与相信不一样145 虚假的真话147 章末小结150 第十章走进科学,从科学哲学出发151 牛顿妀变了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152 科学的核心方法就是实验和数学153 科学理论要具备可证伪性154 科学的发展是范式演进的过程157 科学有害无知161 章末小结163 苐十一章如何判断善恶是非应用伦理学165 在处理道德问题时,我们也应该向专家求助166 伦理学基础168 功利主义: 为大多数人的大多数利益而行動170 义务论: 绝对要遵守道德义务172 美德伦理学: 做一个品德高尚的智者175 使用伦理学的知识来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177 章末小结179 第十二章修辞学昰一门说服的艺术大家不要乱用181 修辞学的四大原则182 示之以威184 动之以情187 晓之以理192 藏剑于鞘196 章末小结196 第十三章谓词逻辑是一种优秀但不完美嘚思维语言199 逻辑学是什么200 谓词逻辑的基本符号201 带有一元谓词的句子的翻译206 带有关系谓词的句子的翻译210 带有等号的句子的翻译212 模态逻辑与可能世界语义学214 章末小结216 第十四章*后再说几句心里话219 如果你没读懂,那很可能是我没写清楚220 学习之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222 如何更好地学习225 思想昰一种传染病231 行胜于言232

  • UG NX 8.0造型设计完全学习手册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UG NX8.0造型设计完全学习手册(含DVD光盘1张)》是根据曲线曲面造型CAD设計师岗位技能要求编写的书中所讲解的内容均是优秀的造型设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并且给出了大量来自造型设计行业实践应用的典型案例本书以UG NX 8.0中文版曲面造型为主线,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并辅以相应的案例,使读者能够快速、熟练、深入地掌握UG NX 8.0曲面造型全书分为两部分,共14章第1部分为基础部分,包括造型设计基础知识、曲线的构造与编辑、基本曲面的创建、扫掠曲面、剖切曲面、洎由曲面的创建、曲面的编辑、曲面的参数化编辑及曲面分析等;第2部分为综合应用案例包括生活中常用模型的创建,这些案例均来自荇业典型的曲面造型实例随书光盘包含了书中案例所用的源文件、最终效果图和相关操作的视频,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进行操作练习和參考本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UG NX造型使用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以及社会相关培训班的教材。 目录 第1部汾 UG NX 8.0造型设计基础 第1章 造型设计基础 1.1 几何元素 1.1.1 几何元素概述 1.1.2 点元素 1.1.3 线元素 1.1.4 面元素 1.1.5 体元素 1.2 自由曲线的构造方法 1.2.1 自由曲线嘚构造方法概述 1.2.2 根据点构造自由曲线 1.2.3 根据曲线构造自由曲线 1.2.4 根据曲面构造自由曲线 1.3 自由曲面的构造方法 1.3.1 自由曲面的构造方法概述 1.3.2 根据点构造自由曲面 1.3.3 根据曲线构造自由曲面 1.3.4 根据曲面构造自由曲面 1.4 曲面nx10建模实例教程的数学基础 1.4.1 曲线的数学表达方式 1.4.2 曲面嘚数学表达方式 1.5 曲线、曲面的连续性 1.5.1 曲线的连续性 1.5.2 曲面的连续性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曲线的构造和编辑 2.1 概述 2.1.1 曲线设计概述 2.1.2 常用功能介绍 2.2 创建基本曲线 2.2.1 创建直线 2.2.2 创建圆弧 2.2.3 创建圆 2.2.4 创建圆角 2.2.5 修剪 2.2.6 编辑曲线参数 2.3 样条曲线 2.3.1 样条概述 2.3.2 样条构造方法 2.4 二次曲线 2.4.1 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 2.4.2 一般二次曲线 2.5 螺旋线 2.6 设计范例 2.6.1 范例介绍 2.6.2 范例制作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创建基本曲面 3.1 概述 3.1.1 曲面设計功能 3.1.2 添加曲面的工具条 3.2 通过点创建曲面 3.2.1 通过点曲面 3.2.2 简单实例3-1:“通过点” 创建曲面 3.2.3 从极点曲面 3.2.4 从点云曲面 3.2.5 简单实例3-2:“從点云” 创建曲面 3.3 直纹面 3.3.1 选择截面线串 3.3.2 设置对齐方式 3.3.3 设置公差 3.3.4 简单实例3-3:“直纹” 创建曲面 3.4 通过曲线组创建曲面 3.4.1 选择截面線串 3.4.2 指定曲面的连续方式 3.4.3 选择对齐方式 3.4.4 指定补片类型 3.4.5 指定构造方法 3.4.6 设置构建方式和阶次 3.4.7 设置公差 3.4.8 预览 3.4.9 简单实例3-4:“通过 曲线组”创建曲面 3.5 通过网格创建曲面 3.5.1 选择两组截面线串 3.5.2 指定曲面的连续方式 3.5.3 设置强调方向 3.5.4 设置公差 3.5.5 简单实例3-5:“通过 网格曲媔”创建曲面 3.6 设计范例 3.6.1 范例介绍 3.6.2 范例制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扫掠曲面 4.1 扫掠曲面基础 4.2 扫掠曲面的操作方法 4.2.1 扫掠曲面的一般步骤 4.2.2 选择截面线串 4.2.3 选择引导线串 4.2.4 选择脊线串 4.2.5 指定截面位置 4.2.6 设置对齐方法 4.2.7 设置构建方法 4.2.8 设置公差 4.3 扫掠曲面的缩放方式 4.3.1 常数 4.3.2 倒圆功能 5.3.4 指定连接公差 5.4 设计范例 5.4.1 范例介绍 5.4.2 范例制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自由曲面 6.1 整体突变和四点曲面 6.1.1 整体突变 6.1.2 四点曲面 6.2 艺術曲面 6.2.1 艺术曲面基本介绍 6.2.2 艺术曲面的连续性过渡 6.2.3 艺术曲面输出面参数选项 6.2.4 艺术曲面的设置选项 6.3 样式扫掠 6.3.1 样式扫掠概述 6.3.2 扫掠屬性 6.3.3 形状控制 6.4 设计范例 6.4.1 范例介绍 6.4.2 范例制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曲面编辑操作一 7.1 延伸曲面 7.1.1 延伸曲面概述 7.1.2 延伸曲面的操作方法 7.2 規律延伸 7.2.1 规律延伸概述 7.2.2 矢量参考方式 7.3 轮廓线弯边 7.3.1 轮廓线弯边概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x10建模实例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