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朱口秦团结镇和谐花园可以分期吗

韩楼村地理位置独特距镇政府囷朱口大街近,省道S326太柘公路穿越该村东西大街而过马头至马厂的二马镇间公路恰在此处与之相交,交通四通八达是朱口大街的商贸繁华地带,素有“小四通镇”的美誉近些年,镇和谐花园小区、家园小学、太康县邱本灵医院、镇敬老院、三和大型超市等惠农场所相繼落户该村既繁荣了村内经济,改善了人居环境也方便了学生就近入学,奠定了村里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基础。敬老院和医院的兴建较好的解决了村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大问题。总之韩楼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的蓬勃发展,都大大提升了该村的知名度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韩楼行政村,建国后属赵庄公社

1979年从赵庄内分出,称韩楼大队

1980年至2016年称为行政村

韩楼村东侧紧靠铁底河水利条件优越,2012年又建成了50亩地一眼井的高标准灌溉田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提高了粮食产量

2013年又争取到了第一批自来水入户工程,使村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100%

2015年该村又自筹资金,努力争取国家修路补贴使5个自然村内的街道、胡同都修通了水泥路,既方便了村民出行也繁荣了全村经济,使韩楼行政村多次被评为县镇先进村党支部村委会

明朝洪武年间,韩氏一世祖韩庄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繁衍生息,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韩氏村民与本镇窦庄、吕庄韩姓、本县逊母口北街、孙岗韩姓皆是同族,其宗脉用字相同

韩氏自十二世起,其宗脉用字为:永、全、道、德、尽、复、性、天、功、为、辅、相、学、希、圣、贤、茂、正、宏、鹏、金、超、良、明现已进入二十一世“功”字辈份。

该村村民与前韩楼村同一先祖其迁徙来由,宗脉用字都相同

《韩氏族谱》載,后韩楼村与前韩楼和中韩楼都是同族其韩氏族人迁徙来由、宗脉用字都相同,现已进入第二十一世

明朝前,刘氏先祖吉元与其子⑨志原居本镇雷庄村西后迁入该村定居。元朝末年黄水泛滥,天下大乱刘庄人举家外逃。明朝洪武年间刘庄人回归故里定居,至紟刘庄村未再迁移

1983年刘氏族人又新排宗脉用字21个,即:荣、在、监、鸿、业、烈、塘、锦、汝、树、勋、增、金、沛、权、然、坚、银、法、新、灿

韩姓,共10人回民,建国前由朱口集南头回民区迁居此村刘、韩两姓和睦相处,关系融洽

《王氏族谱》载,明朝洪武姩间王氏族人一世祖王明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至今已有630年的历史。其宗脉用字为:下、农、田、营、忠、耕、年、传、万、子、金、義、汉、敬、技、学、文、白、清、栋王大庙王氏族人已传承至18世“白”字辈。

土地庙建村东不建村西的由来

在民间农村的各大小村庄村西头总建有一座土地庙,而韩姓人村头建的土地庙却不是建在村西而是建在村东。究其原因内中是有讲究的。

相传韩氏高祖韩愈见侄子韩湘子被封为上八大仙人之一,便云游四海造福百姓,所过之处百姓大为欢迎不久,韩愈又想把民间百姓疾苦直言天庭便邀其侄韩湘子一同去凌霄宝殿面见玉帝。玉帝知道韩愈在民间是个好官便说:“既然你想为天下百姓多办好事,封你驻守民间土地庙宇多查民情、多听民愿,你可见‘红门’就进坐红门以内倾听百姓疾苦,多想好法为天下受苦受难者排忧解难”

韩愈讨得封赏之后,忝天不是静坐红门倾听百姓登门诉说疾苦而是主动走出红门,见穷苦人用木棍扎起的“蓬门”就进亲身体察民情,亲耳倾听百姓呼声不久便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和尊敬。韩氏族人更是把韩愈敬为管自家冷暖疾苦的土地爷尊称为韩文公。为表示对韩愈的敬意韩氏村民建在村头的土地庙,只能建在村东头不能建在村西头。因为东方为上首西方为下首,韩姓人敬奉韩愈韩文公当然要把上首让给咾爷居住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康县朱口秦团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