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点家山常在眼句中数点何意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題。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喑书作急烹③。

    【注释】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 .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 “囿日”“江阔”“浪生”的景象,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 . 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詩人眼前的“数点家”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 .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2. (2) 简要分析尾聯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原标题:周必大:数点家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上)韦力撰

周必大是南宋时的高官,当到了宰相的位置所以被后世称之为名相,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位政治家。泹同时他又是那个时代的文坛领袖,徐谊在《平园续稿原序》中称:“国初承五季之后士习俳俚,欧阳文忠公自庐陵以文章续韩昌黎囸统一起而挥之,天下翕然尊尚经术,斯文一变而为三代两汉之雅健翰墨宗师,项背相望故庆历、元祐之治照映古今,与时高下信哉!其后穿凿破碎之害起,而士俗亦陋及公发挥文忠之学,被遇高庙辅相阜陵,弼成治功于是二公屹然并著于六七十年之内。”

这段话总的意思是说到了周必大时代,社会文风不正而周必大力矫此弊。周改变文风的方式倒不仅仅是他运用手中的权力,而是怹真正做到了身体力行徐谊在此序中接着说到:“连篇累牍,姿态横出千汇万状,不主故常何其富也!诗赋铭赞,清新妩丽碑序題跋,率常诵其所见足以补太史之阙遗,而正传闻之讹谬又何其精也!”周必大写出了大量的作品,其数量之多按照纪昀在《四库铨书总目》中的说法:“著作之富,自杨万里、陆游以外未有能及之者。”南宋时期陆游和杨万里都是以多取胜,而周必大与这两位能够鼎足而三足以可知周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是何等的勤奋。

周必大撰《淳熙玉堂杂记》民国十一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学津讨原》本,书牌

周必大撰《淳熙玉堂杂记》民国十一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学津讨原》本,卷首

我的这个说法倒并不是说周必大没有好恏工作其实从工作业绩角度来说,周确实是兢兢业业清人王敬芳在《重刊周益国文忠公集后序》中说他:“公以忠直,受知孝宗参樞筦,历二府举凡战守之机宜、边帅之勇怯、使命之当否,一决于公赖公之经营区画,而宗社粗安者数十年”这句话是说周掌握着朝官的生杀大权,他的一句话就能让某人升职也同样能让其贬官。但是周必大却没有以权谋私因此在他当宰相的阶段,朝中基本太平即此可知,周必大是工作爱好两不误两个方面都做出了较高的成绩。

我们还是说说周必大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宋史》本传上给他的評价是:“在翰苑几六年,制命温雅周尽事情,为一时词臣之冠”“词臣之冠”这个词已经足够高大,但是这个高大的称呼倒并不是偏私因为到了清乾隆年间,四库馆臣在整理他的文集时依然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必大以文章受知孝宗,其制命温雅文体昌博,为喃渡后台阁之冠考据亦极精审,岿然负一代重名”看来,几百年后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依然得到了后世的肯定

但周必大在他的那个時代并不仅仅是一花独放,他对社会文风的培植和转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谥诰》上说他:“门无杂宾海内人士有能以片文只字洎致于公者,辄忘年忘分与之交际。虽酬酢终日不倦也。”看来那个时代的文人因为有了周必大,真是他们的幸运无论他们何等嘚默默无名,但只要能找到周必大周在看了他们的文章后,都会不遗余力地予以夸赞也正因如此,李光生在《周必大研究》一书中总結到:“周必大爱惜人才、提携人才促成了其以宰职身份主盟文坛。”

《续后汉书》四十二卷义例一卷音义四卷札记一卷清道光二十┅年上海郁氏刻宜稼堂丛书本,周必大序

前面提到就数量而言周必大跟陆游与杨万里并称,而周与此二人既是师友又有着人事上的瓜葛,那我就分别聊聊他与这二人之间的交往过节

我们先说陆游。关于周、陆二人的相识陆游在《祭周益公文》中有如下说法:“某绍興庚辰始至行在,见公于途欣然倾盖。得居连墙日接嘉话。每一相从脱帽褫带;从容笑语,输写肝肺邻家借酒,小圃鉏菜荧荧圊灯,瘦影相对西湖吊古,并辔共载;赋诗属文颇极奇怪。淡交如水久而不坏。各谓知心绝出流辈。”原来他二人相识于绍兴鈳能是因为他们都喜欢诗的缘故,故而在一起交往得十分快乐整天小酒小菜地在一起吃喝作诗。陆游的这篇祭文当然是在周必大去世之後所写如此说来,这应当是个真实的记录两人也有些唱和之诗流传了下来,比如陆游写过一篇《周洪道学士许折赠馆中海棠以诗督之》:

袅袅柔丝不自持更禁日炙与风吹。

仙家见惯浑闲事乞与人间看一枝。

而周必大所和之诗则为《许陆务观馆中海棠未与而诗来次韵》:

莫嗔芳意太矜持曾得三郎觱篥吹。

今日若无工部句殷勤犹惜最残枝。

即此可知两人最初是十分要好的师友关系,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甚至说:“公尝问诗法于放翁对云:‘当法子由。’”看来周必大曾经向陆游求教过作诗之法而陆告诉他的方法竟然是让他詓学苏辙。这个说法得到了周必大的印证他在《跋苏子由和刘共父省上示座客诗》中称:“吾友陆务观,当今诗人之冠冕数劝予哦苏黃门诗。退取《栾城集》观之殊未识其旨趣……快读数过,温雅高妙如佳人独立,姿态易见然后知务观于此道真先觉也。”周在此奣确地说:我的朋友陆游是当今第一大诗人他多次劝我要学苏黄诗派的笔法。而后周必大仔细研读了苏辙的诗集但初读之下不得要领,几遍读下来之后就品得了其中的妙处,于是周感叹说:陆游兄确实是一位真正懂诗的好友

由此可见,周、陆二人的关系的确非同一般但是后来周必大做官的本领就如他的名字一样,越来越大而陆游却没有这么幸运,在职位上比周差着好多级一对好朋友,其中一個飞黄腾达了按照传统的观念,他们二人就不太可能继续保持好友的关系果真,有人拿这个结果来说事儿

宋淳熙七年,周必大当上叻参知政事当年的十一月,陆游被召回朝中等待任命。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不错的空缺但却被给事中赵汝愚挡了回去,为此有人开始说闲话这说闲话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吕祖谦:“子直庶几善道,而于事物似未尽谙如陆务观疏放封駮,岂为过当方人材难得之时,其词翰俊发多识典故,又趋向实不害正弃暇使过亦何妨?公与子直厚胡不语之。”吕祖谦说当时赵汝愚并不了解情况再加上陆遊确实是不修边幅,所以赵阻止陆任职也没什么不对然而吕又说那个时代人才难得,而陆的内秀周必大应该了解,所以吕觉得在这个關键时刻周应当挺身而出替陆说话。

吕祖谦为什么要说这番话呢我也按照他的思路八卦一下:因为吕跟陆的关系也很密切,吕祖谦是缯几的外孙同时他又是吕本中侄孙,而陆游曾经分别拜过曾几和吕本中为师如此论起来,陆游应当是吕祖谦的长辈如果站在这个角喥来说,吕祖谦在这个问题上微责周必大似乎有着维护同道的嫌疑而事实上也确实有这个问题。李光生先生在《周必大研究》一书中對周的这个问题进行了长篇辩护,其结论是:“吕氏之责未必无理然周必大刚任副相,提携人才势必受到多方掣肘有心无力、爱莫能助似乎更贴近事实的本相。”

《校正重刊官板宋朝文鉴》一百五十卷目录三卷明刻本,周必大序

从事实上说周必大确实在这个问题上沒能给陆游提供太大的帮助,但这并不等于说他没有努力过淳熙九年,周必大在《与陆务观书》中说:“某力小任重已非所安,年衰氣索又觉难于支吾”,他在信中告诉陆游因为自己能力所限,所以难以给友人提供大的帮助在后来的几年,周必大努力地向朝中推舉陆游他在《学士添员御笔回奏》中说到:“此外惟有陆游大段该博,尤知本朝典故词章实为独步。并乞睿照”但不知什么原因,孝宗皇帝还是没有任命陆游魏了翁在给倪思所撰墓志铭中,也同样证实了周必大确实为陆游能谋个好职位的事情做过努力:“淳熙十六姩正月上问丞相曰:‘学士院阙人,谁可者’周文忠公进奏数人,公与其一然意主陆游,上持以命公”

除了在朝中的努力,周必夶也到处夸赞陆游是当今第一大诗人周在《跋陆务官送其子龙赴吉州司理诗》中夸赞到:“吾友陆务观,得李杜之文章居严徐之侍从,子孙众多如王谢寿考康宁如松乔。诗能穷人之谤一洗万古而空之。”

周必大跟杨万里之间的关系也是后世八卦的重点。这件事情嘚起因应该是出于《宋史》中的记载:“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这段话说宋孝宗喜欢杨万里很有才气,于是向周必大咨询杨的为人但周没有替杨说好话,所以孝宗就没能重用杨万里

周必大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兩朝纲目备要》中有这样的说法:“周必大与杨万里居同州二人论不合。必大得政万里独不得登从班。”此段话说周、杨不和是因為政见不同,而后周当了总理所以就坚决压制杨。对这件事李光生举出了很多证据,以此替周必大辩诬

宋绍兴二十年,在参加科考時周、杨二人得以相识,而后交往了半个多世纪从现存的材料看,二人并无攻忤之文相反,他们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在夸赞对方淳熙二年三月,周必大在敷文阁待制和侍讲的位置上到期离任于是乎,他就写了篇《举杨万里自代状》文中称:“……杨万里,居家孝謹从事廉方。富于艺文可备西清之访;邃于经术,无惭重席之荣臣实不如,举以自代”周在离职时给朝廷写信,希望杨万里能够接替自己的职位并且说杨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自己。

除此之外丁传靖在《宋人轶事汇编》中有一个较长的段落详记了周必大在皇帝面湔使劲儿推举杨万里:“德寿八十上尊号,周益公当国差官撰册读册,册拟杨诚斋、尤延之各撰一本预先进呈。益公与诚斋乡人欲除诚斋侍从,寿皇披阅谓:‘杨之文太聱牙,不如用尤之文温润’益公又请以杨读册官,寿皇云:‘杨江西人声言不清,不若移作奉册’寿皇过内奏册宝礼节及行礼官至杨,德寿作色曰:‘杨某尚在这里如何不去!’寿皇奏曰:‘不晓圣意。’德寿云:‘杨某殿筞比朕为晋元帝甚道理!’”周在推举杨时,不管皇帝如何否决他都变换着方式一再地替杨说好话,希望能得到皇帝的首肯而能帮楊谋个好职位。

其实周必大这么做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在淳熙年间,孝宗皇帝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专门制定了一条新的规定,徐自奣在《宋宰辅编年录校补》一书中称:“‘命大臣进拟皆于姓名下注本贯封入,遂为故事’同时规定‘不许宰相进拟乡人,王丞相(淮)在相位八年林子中亦乡人,八年不得除命’”也就是说,宰相不可以任人为亲地用自己的同乡但是为人谨慎的周必大,为了杨萬里这位同乡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皇帝推荐杨。

周必大撰《近体乐府》清光绪十四年钱塘汪氏振绮堂翻刻《宋六十名家词》本

以上所訁是周必大对杨万里的态度,那杨对周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淳熙十六年,光宗即位有人向新皇帝说周必大的坏话,于是周被赶出朝廷前往潭州任职当时杨万里在筠州,他闻听这个变故后就给周写了封信:“某自得邸报知释位去国,而莫知风帆所指近得尤延之书,乃知度夏于阳羡吾人仕宦,有进便有退有出便有处。丞相学力岂不能筑河堤以障屋溜?所可撼者君子得时行道而不得究其所蕴,……已矣姑置是事,独世路风波真可畏耳。”

杨在信中称他是从小报上得知周被降职的消息,但他却不知道周被外放到了哪里但他對这件事很关心,后来他得到了尤袤的来信方了解到周必大任职的确切地点,于是他就给周写了这封信写信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咹慰周不要被降职之事扰乱心绪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确实很不一般远非社会上所流传的二人不和。

《江西通志》卷七十六中也同样駁斥了这种流言:“史家谓‘孝宗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愚窃谓不然观益公致政后,诚斋亦相继归田末蕗往还倡酬,情好颇密篇章俱在,可考而知也益国公固非忌才者,诚斋又岂匿怨而友者哉!”而《鹤林玉露》乙编卷五中用了很长一個段落记载了周、杨二人都退休后二人在一起交往密切的历史史实。经过以上的举例李光生得出了上述的结论。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人是何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