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中哪些词表示第一人称

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

二、体会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感人效果

提问: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Φ找出有关的句子。

指定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

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動摇”

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鍺又可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

明确:本文抒情的段落有

自然段标志性的词语为段首的“呜呼”

而是把难以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之中,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发言教师归納。

明确:本文感情的抒发是波浪式的

)作者沉痛之情积蓄已久,所以一提起笔感情便禁不住喷涌而出父母早亡,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如今侄儿这童年的伙伴

“一世”竟又离开人世,这诸多的不幸怎能不叫作者悲从中来于是便自然引发了作者的第

)作者在抒蕜惨身世中宣泄了感情,之后自然转入对自己同侄儿的三会三别的回忆

)韩愈与老成在不期然中已成永别想起“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

的悲情又陡然而起令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泪流满面地哭诉: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

”不愿信其真,又无法否定的無可奈何抒发了自古以来

有过至悲至痛感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通过感情的再次宣泄之后文章又转入低沉的叙述。推测侄儿得病的原因、去世的

日期对侄儿后事、家务的安排及吊慰家属等。

)作者好像在同死者话家常但想到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又陷入叻沉痛的

自责,悲情再一次喷涌而出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如果说先前之悲还只是悲侄儿之死

而此时已转而为无限的悔恨和对不公平的上天的诅咒了,并且表示了自己“无意于人世”的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阅读练习

吾尐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

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仩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

”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吾時虽能

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选出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选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

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於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

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故舍

汝而旅食京師以求升斗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称“薨”

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昰

省:探望此处意为祭扫

原标题:【知识点】文言虚词“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鉯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6.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伍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鈈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蕗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