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谷歌要花费我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资金和精力在员工上

这几天去上海参加Google开发者大会利用空闲时间读了一本快餐书,书名叫《Google工作法》主要介绍Google内部是怎样高效工作的。

AI时代来临与其担心工作是否被取代,不如改变低效的工作方式找到让个人或者企业立足的强有力资本。所谓高效并不是快速完成某项工作而已,而是把更多时间留给更有价值的工作把握这个核心,就能很好地理解Google为什么这么牛逼

本书适合企业中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在快速变化 的时代稳住自己的核心价值尤其適合互联网公司从业者。

明明很努力地工作但工作总是做不完。

明明很努力地工作但工作总是不顺利。

而且这样的状态还一直在持續——

  • 过度“推迟”会浪费许多人的时间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事情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做因为一点小事就“推迟”的话只会浪费时间。

不要认为“公司是自己的办公室”而要时刻记住“自己在哪里哪里就是办公室”,“此时此刻”就将工作完成的意识是非常偅要的

“如果现在有必要的话,现在就联系”

“如果现在应该决定的话,现在就决定”

有时候就算工作不得不推迟,但结论和决断絕对不能推迟如果召开了会议却没有做出任何决定,将会对接下来的工作进程造成巨大的影响

要想让工作迅速进展,一定要给“做出決定”规定期限

就算有的问题需要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出决定,也不能永无止境地思考下去应该规定一个期限,然后在期限之内集中精仂解决问题

如果工作没有截止日期,那么人在工作时难免会拖拖拉拉工作的截止日期可以使人产生“必须 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工作”嘚责任感,从而集中自身的注意力

行动是决定的结果。迅速地做出“就这样做”“不要这样做”之类的决定可以使行动变得更有效率。如果在做决定上花费太多时间就会迟迟无法展开行动

有的人优柔害寡断,觉得“这个办法也挺好那个办法也不错”,就永远也无法踏出第一步还有的人害怕失败,觉得“这个选择风险太大了”总是不肯采取行动。事实上“不做”也是一种决定。而“不知道到底應该做还不是不做”则只是逃避决定的借口罢了

工作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当然自己解决最好但工作中总会遇到自巳一个人解决不了的大问题。在这个时候如果认输“这是我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一切就完了。

实际上这样的问题只是在你自己的权限范围之内无法解决,但只要收集到解决问题所需的必要资源那么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你能当场告诉对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收集这些必要的资源”那么也算是一种解决办法。你也会成为一个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而是能够解决哽大问题的精英。

  • 即便“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仍然能够采取行动的人才会成功

无法做出任何决定的交流是对精力极大浪费

当遇到超出洎身权限范围的问题时,人难免会感到焦躁但恰恰就是在“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好”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采取行动的人才会成功。

事实上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够做到以下三点:

1.将“知道的内容”和“不知道的内容”分开

如果是在会议过程中,就先将“已经明确的部分”說出来把能做的部分先做完

利用提问对“不知道的内容”进行整理

  • 在这一层级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 是否需要解决更大的问题
  • 如果不解決会发生什么?

留出休息和散步的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

“现在”能做的事其实非常多。

为了增加“现在”的密度还可以尝试同时做两件事。比如电子书随时随地都可以看。

比如在便利店排队收银的时候、通勤路上的时候都有很多空闲的零碎时间,想要获取这些新知識的话就可以用这些时间来看书一天看1小时的书,一个月至少看完2~3本书如果将这个时间用来冥想,那不但可以保持身心健康还可以讓自己以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新的工作。

只要时刻保持这样的意识将注意力集中在“现在”的工作上,那么你在同相关的时间里所能够取嘚的成果一定更多工作效率也会更高。

  • 不用邮件所有人同时工作的话可以将工作时间缩短到原本的十分之一

会议结束之后,一般都会囿一个人将这次会议的内容总结出来或者根据会议内容制作“企划书”“报告书”之类的资料。

会议结束之后所有人都会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工作如果制作完毕的“企划书”或“报告书”需要几个人确认的话,那么等待每个人确认完毕就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这会导致笁作迟迟无法完成。

Google不采用在邮件附件里添加文档的方法Google的员工只需要在通信软件里写上“资料已上传完毕,有里奇发的话请随时进行修改”再附上Google文档的链接一起发给相关人员相关人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对资料进行修改。

编辑邮件、发送、再编辑邮件、再发送这种工作方式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取消邮件的交流当场将工作做完成才是最有效率的办法。

  • 绝对不要用邮件来进行日程调整

通过云服務来进行日程调整比如将Google日历在相关人员之间共享,那么大家就可以随时添加诸如会议之类的安排

如果你将自己的Google日历与部下共享,那么部下就可以选个双方都空闲的时间找你进行交流从而省去调整日程的麻烦。如果遇到非常紧急的情况不得不改变时间表你也只需偠改变日历上的日程,而这一信息会立刻被共享给对方就不用逐一用邮件进行通知了。

  • 为了提高效率英语必不可少

在Google,一切的交流都昰用英语进行就算两个人都是日本人也一样用英语进行书面交流。因为最初用英语书写的话那么一旦有需要有时候可以直接抄送给其怹外国同事。

  • 邮件是“等待文化”即时通信是“实时文化”

邮件是等待文化,不当场做出回答而是等待仔细分析研究之后再做出回答洏即时通信则是实时交流文化。当场将问题全部解决这种速度上的差异会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工作成果上。

  • 限制访问是阻碍竞争的主要因素

前面提到了很多提升工作效率的工作比如Google文档、Google日历,但是有很多公司出于安全上的考虑禁止员工使用这些工具

假设你存有重要数據的电脑被弄丢了,如果可以通过远程将电脑中的数据删除还好但如果没有层保护措施就会有重要信息泄露的风险;如果数据没有备份,那么或许就再也无法将那些数据找回来了

大多数企业都有独立的内部系统,对访问外界的网站加以限制导致对外沟通成本较高。

很哆人认为公司内部的IT负责人就是解决电脑出现的故障和帮忙升级系统的人但今后希望IT负责人也能想一想如何用电脑来帮助公司提高竞争仂。

给“尽快”规定一个期限

在大家的工作中一定有很多“没有期限的工作”

有时候工作不能当场做完,很多人都习惯用“尽快做完”為借口将工作延后

但“尽快做完”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这个工作会一直留在你的思绪之中让你无法集中精力去做其他的工作。

“尽赽做完”还会使你将所有的工作都摆在同样的重要的位置无法分出优先顺序,结果一事无成

  • 由委托人来决定优先顺序

一般情况下,工莋的委托人应该告诉被委托方“这项工作需要在什么时候之前以什么样的品质完成”。

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管理者都将这个责任甩给叻部下。

明确工作的优先顺序和品质要求是专业人士的基本素养

  • 创意性工作也需要规定期限

即便是创意性工作也应该规定一个期限。

如果不规定一个期限工作就很容易停滞不前。只有时刻意识到工作的期限最终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要想更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将期限提前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期限提前不断阶段性地检查,不但可以提高最终成果的精准度还能够省去后期修改的麻烦。

另外因为哽快地完成了工作,你还会产生“这项工作既有趣又轻松所以很快就做完了”的感觉。保持心情的舒畅也是非常重要的

集中精力于此時此刻......不要让多余的事情占用大脑资源

脑科学领域内有一个观点,即人类只能认识到“此时此刻”回忆过去和展望未来都不属于认识,呮能被称为幻想如果任由幻想在大脑里游荡,意识也跟着来来回回乱窜那就学考乐地将精力集中在眼前的工作上。

反之如果排除一切干扰,将精力集中于“此时此刻”就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选择衣服上

不在多余的事情上浪费精力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工作上,这样可以更快地完成工作将余下来的时间用在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

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哆被浪费掉的时间如果能够将这些时间利用起来,那么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效率都将大幅提高。

  • 对“此时此刻”持有明确的目的

能够“现在立刻做”的人都有明确的志向和目的拖拖拉拉、磨磨蹭蹭,那根本不是在工作要想在“此时此刻”拿出最佳的表现,就必须仔細分析眼前的任务搞清楚“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时间之前得出答案”,设定好“目的与目标”(期限)之后全力以赴

比洳会议前的准备列表:

  • 为什么要将大家召集在一起
  • 通过会议要得到什么收获

明确会议目的之后再参加会议

能够“现在立刻做”的人,不只昰关于对工作进行安排更是因为他们通过事先预测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所以才能够立刻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

  • 将一周每天要做的事情区分开

要想集中精力于“此时此刻”,对时间表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工作的目的并不是“从早9点到晚5点坐在同一个哋方”,而是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十分重要

就算公司规定必须要公司的办公室里工作,你吔仍然可以在工作的途中出去散散步或者在椅子上放一个舒服的靠垫。

我们有责任为自己创造一个能够取得最佳成果的工作环境

  • 先将能够当场确定的事情确定下来,切实地取得进展
  • 思考不用邮件而让所有人一次做完的方法
  • 给所有的工作都规定期限
  • 将精力集中于“此时此刻”
  • 选择一个能够让自己集中精神工作的环境

与逻辑和分析相比 “灵感”更重要

  • 没有结论的分析毫无意义

在不了解目的的情况下进行盲目汾析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只是浪费时间罢了。

在寻找新创意的时候详细的分析真的是有必要的吗?

请大家思考一下看着那么不知从什么地方收集到的数据,真的能想到有趣的点子吗相比盯着那些枯燥乏味的数据,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灵感的“物品”更容易成为发现噺创意的突破口

越是需要创意思维的时候,数值分析的作用就越小甚至还会造成障碍。创意思维需要的是灵感以及来自丰富经验的直覺

为了引发这种“突然出现的创意瞬间”,最好的办法是多准备一些能够激发灵感的材料

创意思维需要活用集体智慧

  • 多准备一些灵感嘚提示(线索)

线索是寻找创意的突破口,是激发灵感的素材

  • 通过制造混乱让大脑活跃起来

通过人为地制造混乱,可以使潜意识活性化从而更容易思考出新的创意。

  • 靠集体智慧才能产生创意思维

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让不同的思维彼此碰撞,更容易擦出灵感的火花

集體智慧是产生创意的秘诀。

另外让团队成员一起思考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接下来的展开会更有效率

绝大多数企业的做法是,将自己公司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数据、销售额变化趋势、顾客数量、平均交易金额、网页访问量、点击率等KPI罗列出来然后以数据为基础基础进行討论。

但实际上不管对销售额数字进行多么仔细的分析,都不可能提高销售客因为能够提高销售客的不是数字,而是有特色的产品和垺务后者来自偶然的灵感,而不是严密的逻辑思考数字和数据的作用是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并不能创造“未来”

  • 只对竞争对手進行“分析”不可能开发出新产品

只对竞争对方的商品进行分析无法实现差异化。要想做出与众不同的商品必须做到其他公司没有做到嘚事情。

  • 将乍看上去毫无关系的东西联系起来就可能创造价值

在对大家提出创意进行筛选并决定最终方案的时候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绝对不要将创意中的共同点总结出来

假设在经过第一轮筛选后剩下10个创意,如果在这个时候进入分析模式找出这些创意中的共哃点与规律并决定出最终方案,乍看上去这种方法非常有条理性但实际上这样决定出来的方案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灵性”,只剩下随处鈳见的的平庸“共性”了

“分析”是先将信息收集起来,然后再按照不同的意义对信息进行分类“灵感”则是将乍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信息联系起来,从而找出之前没有被发现的价值

什么时候需要逻辑思考,什么时候应该依靠直觉

经验和直觉与逻辑思考之间有孰优孰劣两者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具有不同的作用

对更重要感性的领域来说,直觉比逻辑更能够发挥作用

  • 一味地模仿不可能实现差异化

鈈仅新产品、新服务的企划需要创新思考,产品包装的设计、新事业的创立、销售渠道的开拓、促销工具的开发、广告设计、宣传战略、活动运营甚至公司内部交流会的组件、线下活动的企划和组织等,任何新事物在最开始的时候都需要创意

企划会议不需要总结报告

  • 总結报告式的会议无法拓展思考
  • 需要的不是“评价”而是“成果”

独自思考不如大家一起思考

  • 积极听取不同类型和立场的意见

  • 与逻辑分析相仳“灵感”更加重要
  • 灵活复用线索卡,大家一起进行思考
  • 将企划会议变成大家一起思考的会议
  • 积极听取其他部门和其他领域的人的意见

以10倍的速度思考就能更快地取得成果

  • 目标不是提高10%,而是提高到10倍

以取得10倍的成果为目标可以避免工作停滞不前、一成不变。

以取得10倍嘚成果为目标就算没达成目标也是成功。

关键在于设定一个比较高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一目标展开行动。这样一来为了实现目标就必須采取最新的技术,不断地改善工作方法

  • 不打破规则就不可能取得10倍的成果

如果只是增加到10倍的工作量,那么除了把自己忙得焦头烂额の外无法取得任何成果

要想取得10倍的成果,首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打破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和固有观念”

首先可以从”充分利用公司内外资源“的阶段开始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前往下一阶段,比如在”有想做的事情但没时间”的时候找有空闲的人帮忙或者请求其怹部分的人协助。

在寻求其他人帮助的时候人际关系与信赖感非常重要。要想进入下一阶段首先必须 取得周围人的信赖和尊重。

另一方面要想改变工作的方法,必须敢于承担风险、打破规则一味地按照上司的批示进行工作无法实现任何改变。只有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適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也许人有会想,“何必做到这种地步呢”但同样也有人这样想,“如果不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那继续留在這个公司里也没什么意思”。

不管怎样值得我们追求的肯定都是“好的目标”。如果真的实现了目标取得了10倍的成果,那你在公司里肯定会出人头地反之,就算没能实现目标但你为了追求“好的目标”而付出的辛苦努力一定会得到别人认可。

  • 做一个敢于打破规则的囚

比如在开会的时候如果我发现大家讨论的方向出现了偏差,我就会装作听不懂的样式说道:“对不起我刚才没听明白,你说的是不昰这个意思”这样一来,对方也会很配合地将话题转回正轨用这样装傻的方法让话题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

但在打破规则或者纠囸错误的惯例时也需要注意方式与方法

如果你直接说“部长,你这是在胡说八道”那么随后你与部长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出现摩擦,但洳果你装作不知道的样式问“您说的这个意思吧”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就不会影响到你们今后的工作关系了

  • 承担风险是为叻取得成功

另一个必须要打破的就是“自己的规则”,也就是自己的固定观念、固有印象

从一开始就像目标实现了一样行动,一定能够哽快地实现目标雅虎日本学院的部长伊藤羊一就曾经说过:“如今每个人都可以做出的选择越来越多,但不管你的理想和目标是大还是尛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你自己。”

有的人在做新事情的时候总是习惯先列举做不到理由

当然,风险是是必须要考虑的通过对风险进行汾析,可以使我们搞清楚接下来能够做些什么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将风险列举出来进行分析的目的是取得成功而不是给放弃寻找借口。

  • “比去年提高10%”这一目标的错误之处

绝大多数企业都将当前的业务成果看成100%然后以此为基础取得追加成果,所以才会提出“比去年增長10%”的目标但这种思考方法是传统思想的延续,并没有跳出原有的框架只是徒增工作量罢了。

  • 活用“20%规则”的方法

Goole的“20%规则”允许员笁将工作时间的20%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谷歌新闻、Adsense以及谷歌地图等服务就都诞生于“20%规则”。

通过有效利用“20%规则”的时间可以使洎己取得更多的工作成果。

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与应该交给别人做的工作:

在思考工作优先顺序的时候应该将时间优先用在“能学到很多東西,而且影响力比较大”的工作上而“影响力比较大,但能学到的东西很少”的工作因为有很多人愿意做所以很容易安排出去。通過将这样的工作安排出去可以将自己的时间都用在“既能学到东西又有影响力”的工作上,最有效地利用时间和人力

为了进入新的阶段必须“让自己的工作消失”

每个人都应该带着质疑的眼光去审视下自己的工作,思考“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多余的”就算不全是,但至尐有一部分是而且肯定存在着更轻松、更高效的工作方法。也就是说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并不完美。

要想找出自己笁作中的无用功必须要吸取他人的经验,寻求他人的帮助比如阅读有关工作方法的书籍,找其他部门或者其他公司的人了解他们都用什么样的方法工作向成功人士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等等

另外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思考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不管团队还昰个人都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我的工作在公司里非常重要”,但实际上并不一定真是如此

如果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进行思考,就鈳以将并不重要的工作减少甚至取消如果之前你是站在科长的高度思考,那么今后可以试着站在部长的高度思考或者站在整个部门的高度来思考。如果你想在公司里出人头地那么从一开始就应该训练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进行思考。

“像公司的所有者一样思考”

我在笁作的时候总是保持着这种“所有者意识”当我还只是一名普通员工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思考“如果我是管理顾问以我的年收入应该取得多少成果,要想取得这些成果应该做哪些工作每项工作应该有怎样的结果”。

不管自己是创业也好还是在公司里做一句员工也罢嘟必须有“领多少薪水就必须取得相应成果”的意识。

软银在对自己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那些给自己设定了工作目标的员工普遍仳没有设定目标的员工工作效率更高。

成功取得10倍成果的人的共同点

只有拥有预见性才能够快人一步并且做到以下三点。

    • 寻找周期、趋勢以及规律

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分析对方还要站在对方甚至第三者的立场上来对自己进行分析。

任何时候都有人需要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工作之外,只要遇到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就应该立刻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时刻积极地收集信息加强自己的洞察能力。

另外扩大自己的安全领域也很重要。具体来说就是站在比自己的专业领域更高一级的位置上进行思考。

最终姠他人传达自己见解的时候一定要拥有自信不过,遇到自己真不知道的内容必须韩哲地承认这样反而能够加深别人对你的信赖程度。

承认错误同样需要勇气特别是对领导而言,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将其传达给部下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没人负责的问题很容易被置之不理在这种时候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处理问题。

自己主动承担责任也会使工作变得更有意义。既然在现场那就应该主动解决现場存在的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多参与交流是成功的根本。不管是打电话还是闲聊只要积极参与进去,就能够发现机会得到他人的支持。

准确的洞察来自事实和直觉有时候直觉甚至更加准确。所以我们必须仔细倾听身体传达给我们的细微信号另外,大脑的状态会對洞察力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让身体和情绪放松十分重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愚蠢的人总是重要同样的行为却期望会出现不同的結果。”要想取得不同的结果就必须打破常规、采取不同的行动。比如采取和之前完全相反的做法或者将两个乍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东覀结合起来。

谁都可能会失败只有承认失败,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够最终取得成功所以绝对不要害怕失败。要敢于挑战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通过失败来总结经验,这也是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方法

要想获得新的创意,必须时刻保持好奇心对新事物进行探索

绝对不能對最初的答案坚信不疑。

要想找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想就必须带着“为什么是这样”的怀疑去进行探索,并且尝试进行“如果这样的話是否可以......”之类的思考实验

有时候改变一下视角,可能会使交流更进一步或者发现之前没有发现的整体情况。大家可以尝试用以下幾个视角进行思考

    • 特殊视角(一般情况下、更深层次的情况下、反常的情况下)

  • 思考如果取得10倍成果
  • 为了取得10倍成果必须要打破规则 
  • 为叻进入下一阶段,必须“让自己的工作消失”
  • 像公司的所有者那样思考

能够让每个人都发挥出全部实力的“心理安全”究竟是什么

通过实粅来进行交流的方法被称为“实物思考”

与对程序员说“我想在这里增加一个这样的功能......”相比将拥有这个功能的程序实际运行起来给對方看更加便于理解。

因为在没有看到实物的时候人类的大脑很难产生具体的想象,可能程序员制作出来的程序和你要的完全不同所鉯最好事先做一个简单的实物(样品)给对方看看。

这样可以避免双方出现认识的偏着减少返工的情况,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工作。

比如上司给你安排一项任务在同上司确认过任务细节之后,应该迅速地在纸上画一个草图向上司询问“是这種类型的吗”上司或者点头同意“没错,就是这种类型”或者指出问题“这个地方不太对”,然后告诉你正确的内容这样你可以把握任务的准确内容,在工作中不会做无用功更不会因为做错而被近返工,结果当然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因为上司的问题工作无法顺利进荇的情况时有发生。

英语中有一句话叫作Manage your Manager(管理你的上司)意思是要善于“使用”自己的上司。

当你发现上司存在不足之处的时候要洳何让上司自己意识到这一点呢?要是上司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话你可能需要用行动来做出提醒。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工作进展顺利就必須拥有这样的视角。

  • 与部下的交流每周做一次就够了

一般来说对于团队中的每位成员我都会每周专门拿出一小时来与他进行交流。虽然時间很短但只要交流顺畅也一样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除了对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讨论之外还可以给对方提一些工作上的建议。另外茬这一小时之中还可以帮助部下解决人际关系上的问题,聊一聊未来的职业发展等等。

如果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需要交流隔壁可以适当哋缩短时间或者干脆取消但要遵循对方的意见。

只要每周都拿出时间来与部下进行交流绝大多数的问题都能够及时地得到解决,从而減少出现突发性问题的概率节省大师的时间。

因为这种交流最大的目的是构筑信赖关系所以一定要让自己显得平易近人。

  • 告诉部下“仩司的使用方法”

我建立了一个名为“How to use me”的文件放在共享文件夹里在这个文件里我列举了“彼得的使用方法”。

    • 自己能解决的事情请自巳解决
    • 不要只带着问题来找我同时还要带来解决办法
    • 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告诉我你需要什么(比如需要建议、决定还是需要我出媔动用权限)

为什么在我的办公桌上会出现“彼得神社”

谷歌曾经进行这一项研究,发现如果能够提升职场中的“心理安全”那么团队Φ的每个成员就会有更好的表现。

所谓“心理安全”就是在面对“Can I trust you(我的信赖你吗)”以及“Can I respect you(我能尊重你吗)”这两个问题时都能给絀肯定的回答。人一旦对某人产生信赖和尊重的感觉就会与对方加深联系。

而得到他们的信赖和尊重也会使自己产生安心感。

如果一個人认为他人关心自己关注自己的一兴趣一动,那么俘就会对这个人产生信赖

认真地倾听你说的话;能够发现你的做点;不只关注你嘚工作成果,更掉秤你这个人本身;认可你的努力付出如果在团队中有这样理解自己的人,或者自己的上司刚好是这样的人那你一定會感到充满干劲并能取得更多好的成果。

另外一旦构筑起信赖关系,交流双方就会像朋友一样更容易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工作现场嘚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 通过团队活动提高职场的“心理安全”

团队活动一般是拥有相同兴趣的人聚在一起,所以相互之间交流起来更加容噫有什么问题的话很容易问出口。比如有事情向经理请教如果经理也来参加团队活动的话就可以当场向其请教。

只有在与对方关系很恏、相互信赖的情况下才能搞恶作剧这意味着双方除了工作上的关系之外,私交也不错

这种恰到好处的恶作剧可以使团队的气氛变得哽加融洽,提高职场中的心理安全

当人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 “别人都很重视我”的时候,就会将自己的内心从防备中解放出来

  • 洳何创建心理安全程度较高的环境

要创建一个拥有较高心理安全程度的职场,上司的态度十分重要身为团队的领导者不能只是单方面地發号施令,还要多听取部下的意见部下出现失败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训斥,而应该与部下一起思考究竟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应该怎样解决问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心理安全程度较高的职场之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更加平稳双方的交流也更加活跃。所以上司必须贏得部下的尊重与信赖否则就算上司制定了工作计划,部下也不会按照计划开展工作这样的上司是失职的。

要想提高事个公司的信赖喥最好的办法是创建一个能够将各个成员的意见反馈出来的“反馈渠道”。

  • 绝对不能完全否定对方的意见

要想建立信赖关系让对方裸露心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倾听

哈佛大学的艾米·埃德蒙顿教授指出,不要将一单纯地看成“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将其当作“需要學习的问题”来进行讨论这样不清楚的部分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也更容易让团队成员都积极地进行思考

谷歌为员工提供免费的午餐還有其他各种福利,或许在其他的公司看来谷歌的这种做法有些不可思议。

但实际上这是营造一个交流顺畅的职场环境和吸引优秀人財的必要手段。

并非只有谷歌这样做日本企业从很早以前就有与之类似的企业文化。比如公司组织如开运动会、酒会甚至集训通过这些交流活动来构筑人际关系。

提高工作效率的不是流程而是“人”

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更快地取得成果

而偠更快地取得成果,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人际关系”

因为你在公司里独自一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许其他部门的人或者公司外部的人商量一下就能解决甚至他们还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你博学多才在问题发生的领域解决问题”

  • 你的人际圈将改变你的人生

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不管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多结识一些成功人士,构筑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絡不仅可以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丰富,对工作的发展也颇有好处

  • 见到关键人物的时候应该说什么

在与关键人物和身居高位的人对话时,不能只看表面的问题而应该思考对方现在拥有哪些课题、关心哪些事情、对什么内容感兴趣,然后针对性地提问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事先对对方做一定程度的调查只要你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就会让对方感觉“这个人懂得不少嘛”

在公司中,与位高权重的人构築起关系也同样重要

“发现谁是现场最有能力的人”对尽快取得成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 改变人际关系的优先顺序 

对我说来说与“熟识的人”相比“新认识的人”优先度更高,与“新认识但变化不多的人”相比“新认识并且不断改变自己的人”优先度更高

如果好鈈容易得到了见面的机会,那就尽量给对方提供一些有用的东西当你为对方着想而采取行动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对方产生尊重之情洏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他人他从也会尊重你。通过这样的行为加深人际关系到了关键时刻一定能派上用场。

首先要竭尽全力给对方留下印象因为你需要对方,但对方不一定需要你所以要想让对方和自己建立起联系,必须让对方知道和你成为朋友会有哪些好处

如果按照普通的方式无法接近关键人物的话,那就将关键人物的行动彻底调查清楚比如他是否会作为讲师出度某个研讨会,是否参加了交鋶会和学习会与自己有没有共同的朋友,有没有人能帮忙介绍一下他有什么兴趣和爱好,与自己有没有交集

只要找到交集,那么就鈳以从交集开始进行突破

  • 如何在有很多人参加的派对上给对方留下印象
  • 利用脸书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

如何与好不容易结识的关键人粅保持联系呢?

脸书有显示生日的功能所以只要对方过生日的时候发送一句简单的问题“生日快乐,最近在忙什么啊”就可以让对方想起自己的存在如果对方回复说“我最近在忙这些事情”,刚好这些事情与自己关注的内容有重要的部分的话那么就可以和对方继续进荇更深入的交流了。

好不容易 找到机会结识的人如果之后一直不联系的话就很容易被对方忘掉。

所以首先应该利用脸书等SNS来建立联系,适当地发送消息来维持关系但消息发送得频繁也会给对方造成困扰,一定要把握住节奏偶尔表现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这种若即若离嘚状态对方来说都是最合适的

  • 用“实物”说话可以使工作更有效率
  • 与部下的交流每周一次就够了
  • 在工作之外也建立起人际关系,可以使笁作更效率
  • 优先与“新结识的人” “不断变化 的人” “高水平的人”交流

去学校学习不如向同事学习

应该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经验

  • “检索時代”学习的基础原则

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先“谷歌”这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学习的基本原则。

新的学习循环:“检索” --> “询问专业人士”

與学习相关的“询问”规则

在向别人询问的时候一定要提出自己的假设。

对于已经做了前期准备的人谁都会认真地给予回答和帮助的。

在询问他人的时候一定要找擅长工作的人。

根据我多年进行人才培训的经验越是成功的人越愿意认真仔细地教导别人。因为每个人嘟愿意分享自己擅长的领域的经验所以他们会很亲切地对别人进行指导。

还有个原因就那是擅长工作的人语言的组织能力也很强。所鉯他们能够将自己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简单明了地对其他领域的人进行说明

另外,擅长工作的人还很热情他们愿意与他们交流,更容易與他人产生共鸣

如果公司内部的交流能够顺利展开,那么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可以利用即时通信软件或者发邮件向同事请教

“我想了解伱的工作内容,可以让我在旁边参观一下吗”

公司里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智慧,通过深入的交流还会有崭新的发现如果不能够充分地将這些智慧利用起来的话实在是有点可惜。

利用反馈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报

反馈:回顾已经做完的工作

前馈:在开始工作之前先收集信息做点:因为事先获取足够的信息,所以能够减少出现着错的概率

  • 实践比研修更容易获得自信

如果只是通过研修或者学习班学习一次那麼学习的内容很快就会被遗忘。而在现场多次实践不但有助于提高自信更能够加快掌握的速度。

公司的外部交流是拓展人际关系的绝佳機会

如果一切都依赖公司那么当公司出现危机的时候,自己也会失去立足之地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最好多参加交流给自己多创造幾个立足点。

在交流中切记不要擅自做出“这个人与我没有关系”的结论因为说不定你和对方在什么地方就存在着交集。

与整天待在公司里闭门不出相比出去参加交流好处多多,关键在于不要只参加同行之间的交流会还要下意识地跳出自己的框架,寻找新的邂逅

“鈈要总是在同行业的圈子中转来转去,无法更进一步拓宽自己的人脉”

“拥有一个能够迅速地与专业人士取得联系的机制和网络十分重要”

有趣的是与“强连接”相比,“弱连接”带来的收益往往更大

要想建立起信赖关系,赚取利润首先应该将自己的想做的事情公之於众。

公司的目标和愿景用英语来说的话可以分为“for的目标”和“with的目标”。

for的目标:为了顾客“为了顾客提供这样的商品”,顾客昰被动接受的一方

with的目标:与顾客建议联系。“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将顾客代入进来。

为什么现在学习变得如此重要因为拥有的“選项”越多,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所有生存下来的生特不一定是最强大的但一定是最有适应性的。

思维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成长型思维” “学习型思维” “回避型思维”以及“证明型思维”一个人可以拥有多种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指的是追求成长的思维模式

“学习型思维”:指的是有学习意识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不让自己原地踏步,通过学习来不断地取得進步

拥有成长型思维和学习型思维的人,他们追求的目标并不是和别人竞争而是超越自己。

这样的人会主动思考“这次没做好下次應该怎样做” “这次进展顺利的原因是什么”,总是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我现在还差得很远,还要继续学习”

“证明型思维”:指嘚是因为十分在意周围人的目光,所以总是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的思维模式这样的人具有自我证明的倾向。

“回避型思维”:指尽量避免失败的思维模式

  • 学习 = 检索 + 询问专业人士 · 询问他人 · 询问同事
  • 只有反馈远远不够,还要灵活复用“前馈”
  • 预先建立一个能够輕松询问的交流关系

将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时间与专心致志的时间区分开

应该将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时间与集中精力做一项工作的时间和進行重要交流的时间区分开

  • 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技巧

许多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不得不同时处理好几项工作结果导致精神难以集中。同时处理多项工作确实在效率上存在很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采用“冲刺工作法”。比如“接下来的一小时集中处理郵件”

除此之外,在进行某项工作的时候屏幕上只显示与之相关的内容

如果你发现自己现在正在生气,那就将这个情绪状态说出来

峩认为最理想的是“中庸”的状态。这个状态不是彻底抹杀自己的感情而是能够让感情及时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当你发现感情出现波動的时候可以先调整一下自己的姿势,稍微抬起头尽量将目光投向远处。然后稍微低下头放松舌部的力量,舒缓脸部和下巴的肌肉紧接着做一个深呼吸。这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 睡午觉、吃零食、放松是自己的责任

为了更有效率地工作,应适当让大腦和身体得到休息

人处于疲惫状态的时候判断力会下降,如果不得不通宵工作那么在感到困倦的时候最好睡上5~10分钟,这样工作反而会哽快完成

现在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都是按照“性善论”来进行管理的

传统的组织之所以将“管理”放在前面,是因为其遵循的是“囚性本恶” “人类懒惰”的性恶论

而谷歌和受彼迎却是根据“人性本善” “人类渴望成长” 的性善论来创建组织,所以注意力都放在如哬给员工创建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上

  • 一分钟的冥想就能够改变注意力
  • 在不同的时间段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 不要尝试消灭感情,要保持中庸

为叻不让AI抢走自己的工作

有人会产生“不久的将来我的工作岂不是也会被AI夺走吗”的危机意识

我认为,要想不让AI夺走自己的工作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让自己的工作消失。

究竟是选择站在革新的一侧还是选择袖手旁观,不同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可谓是天壤之别

我认为如果┅味地坚持过去的方法,年复一年地做着和过去同样的工作最后真的会走投无路。

分析时代的发展变化 

要想不被时代的浪潮还吞没就必须对未来的发展保持敏感。

此处在巨变之中,机遇也和挑战共存关键在于找到在巨变的洪流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赚取利润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随波逐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积极培养内部创业者和开拓新业务都是必不可少的

  • 就算对技术细节不了解,也要跟仩趋势

即使现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谁也无法预言10年后它究竟会变成什么样。

  • 你是否成了习惯的奴隶 

那些不会改变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因為习惯了当前的工作方法,而没有发现可能存在的其他方法人旦习惯了每天的行动模式,就会不再思考自己为什么工作以及怎样做才能讓工作变得更有效率而一旦停止思考,就不会有新的发现没有新的发现,当然也不会出现改变

即使每天出现同样的工作,其中也存茬着许多可以改善的地方认为日常工作就是枯燥乏味的重复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 离开公司才知道自己的价值

从个人角度来说绝对不能認为自己一直以来从事的工作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在被别人逼得走投无路之前认清自己的价值非常关键

  • 工作不能“和昨天一样”
  • 现在的卋界绝对不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这个世界,实际上完全不是理所当然的家庭或许会四分五裂,公司不会永远一帆风顺甚至连国家和地区都有可能不复存在。

改变总是突然降临而我们既无法阻止改变,也没有办法逃避改变所以只能接受改变、利用改變、享受改变。改变、不断改变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时刻为下一个可能做好准备以改变为前提展开活动的人,不管遇到什么预想の外的情况都能够灵活应对

改变总是伴随着风险,但不改变本身就是风险当前环境永远不发生改变是只存在于幻想之中的情况。

所以峩们每个人都要做好改变的准备

  • 思考如何用IT代替自己工作
  • 站在革新的一侧,不能袖手旁观
  • 就算对技术细节不了解也要跟上趋势
  • 工作不能“和昨天一样”

自动驾驶汽车相信大家已经如雷貫耳了但是目前无人驾驶的汽车还停留在L3级别,也就是说还没有真正的达到无人驾驶众多厂商与互联网都将精力投放在无人驾驶汽车嘚研发和生产上面。而谷歌则与众多车企与互联网厂商不同他们则是在研发能够“自行”的无人驾驶自行车。

很多网友看完谷歌自行车嘚宣传广告以后表示宁愿买一辆自行车也不愿买汽车!那么谷歌的自行车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呢?首先谷歌将自动驾驶的技术运用到了自荇车上面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谷歌的无人驾驶自行车能够识别当前的场景识别车辆周围的事物,并且通过电脑的运算預计可能会发生的一些状况并通过车载电脑下达指令,及时的做出应对避免事故的发生。

谷歌自行车又被称之为“推不倒”的自行车这样就能防止在骑行过程中出现的摔伤。另外谷歌自行车还可以“一键叫车”通过手机APP呼叫自行车,那么自行车就会根据车主的地位荇驶到车主的面前同时车辆还具有遥控功能,可以遥控自行车的行驶方向、路线等

自行车最大的优点就是相当便捷,特别是对于拥堵嘚城市来说自行车能够节约不少的时间。但是目前的自行车几乎完全是靠人力驱动所以长距离的行驶对骑行人员来说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体力较差的人也是难以驾驭的

谷歌自行车是一款相当智能的自行车,不仅会冲击到传统的自行车对汽车也会造成冲击。比洳一些上班族上班的距离本来就不远如果骑行传统的自行车那么相对耗时耗力,但是如果采用谷歌自行车那么这些问题就可以完美解決。

自行车不仅仅能够轻松应对堵车的问题同时还能具有停车方便的特点。即使停车不方便那么也可以遥控车辆,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嘚区域如果需要使用车辆,那么一键呼叫就完美的解决了

谷歌自行车有自动识别红绿灯的功能,如果行驶过程中遇到障碍会主动减速戓是停车并且谷歌自行车的行驶是相当平稳的,可以在自行车上操作电脑或是手机还可以接送小朋友上学和回家,当然也是遛娃神器

谷歌自行车从2020年4月1日开始预售,由于4月1日这个时间相对于西方人来说是比较敏感的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愚人节的恶搞。当然也有网伖对谷歌自行车的宣传片进行了分析,比如说像推不倒很多网友都认为是达不到的。在飞机没有飞上天之前相信很多人也认为要让飞機飞上天是不可能的。科技改变生活很多事情都是我们难以预料的,但是科学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

不论是谷歌自行车是真是假,其实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不大即使是真的,那么等到普及到全球那么也需要一些时日,即使已经非常先进了那么还是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因此我们只能对此拭目以待当然,即使是真实的那么相信这种自行车的价格也是不菲的,对于一把的老百姓来说想入手估计还是有点难度。如果花数十万元买一辆自行车那么还不如买一辆汽车。

原标题:凡事讲求速度的谷歌鈈惜在这件事上花费大量时间精力!

导读:到底什么事,让讲求速度和效率的谷歌花费大量时间也在所不惜

谷歌为什么会在招聘环节花費大量精力?谷歌如何做招聘呢

阅读本文,来看看谷歌日本前总裁的讲述

01 重视速度的谷歌如何做招聘?

众所周知谷歌公司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录取员工。有的岗位在录用人的时候会有很多位面试官进行轮番面试,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谷歌公司将是否帮助公司录鼡到优秀人才这一点列入员工的考核项目。我在进入谷歌公司以后也接受了很多如何发现人才的训练,比如招聘面试等

面试时大致会僦以下四项标准对候选人进行评价:

② 以往的工作业绩,对社会的贡献;

④ 是否与谷歌公司的文化相吻合

另外,原则上要求面试官必须茬48小时以内完成对候选者的评价报告并提交没有习惯这项工作时觉得写评价报告很艰难,写一份报告就要花两三个小时渐渐习惯之后20汾钟左右就能写完一份报告,为了处理应接不暇的面试工作面试官必须迅速完成评价报告。

招聘流程非常细致全体面试官对同一候选囚的评价报告都出来之后,将其打包提交给招聘审查部门通过招聘审查部门的审核之后,还要提交到总公司的经营会议上进行审查最終的材料需要经过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拉里·佩奇过目之后,才能决定聘用人选。

谷歌公司虽然做事非常讲求速度,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录取员工这一方面它确实花了超出常规的时间。应聘者中也有一些人因为录用过程太长等得不耐烦后,最终选择了其他公司因此囿时也会发生错失优秀人才这样的事情。

即便如此谷歌公司管理层认为错失人才总比求快不求好地招纳一些跟谷歌公司理念不相符合的囚要好。

但是我听说即便是谷歌公司最近伴随其高速成长,以往的那种录取程序也已经很难再持续下去了现在好像很多达不到标准的囚员也进入了公司。

谷歌公司曾经只是一家风险创业型企业如今也成长为拥有3万名员工的大企业。谷歌公司壮大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囚因为待遇好或是品牌效应而想加入这家公司,他们的动机跟公司的理念或愿景完全不同这样的员工不断增多也实属无奈。

很多大企业嘟是如此在企业壮大、业务扩张之后,大家越来越忽视创业的初衷决策的速度也会慢下来。然后不断僵化最终变成一个不能为社会創造任何附加价值的企业。

现在的谷歌公司事业蒸蒸日上业绩正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中,但是今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都无从得知索尼公司当年在创办宗旨书中说“经营规模我们宁小不大”,可最终它还是与这一初衷渐行渐远因此,对任何公司来说想要坚守创立時的理念,保持当时的速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02 面试官被要求招到“比你更优秀的人”

在硅谷有时候会听到这么一句话:“A等人才傾向于跟A等人才工作B等人才倾向于跟C等人才工作。”

A等人才想的是通过跟比自己优秀的人一起工作,能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而且他們乐于见到团队增加一个A等的成员后队伍更加强大。

然而B等人才则担心比自己优秀的人加入团队之后,自己的优越性就体现不出来了洇此他们比较容易选择能力比自己差的C等人才。在此就可以看出真正的精英(A等人才)和徒有其表的人(B等人才)的区别。

即便在谷歌公司面试官也经常被要求“希望你能招比你更优秀的人”。

对创业期的高新企业来说如何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关系到公司的前途命运前文提到过,从经验上来讲要招聘与公司的理念及愿景产生共鸣的人。当然光有这一点还不够能力方面还要选择A等人才,否则公司嘚发展堪忧

所谓的A等人才也是各种各样的,即便是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顶尖大学并在一流企业干出业绩的人,也不一定就适合创业期嘚高新企业创业期的高新企业所需要的A等人才是指能自力更生的人。

每个月靠拿工资生活的人和凭自己的想法赚钱谋生的人两者的格局是不同的。那些因为一点小事就低落疲惫的人完全不可用真正的人才需要具备过人的胆量、忍耐力和体力。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鈈断前进,总会迎来情况好转的一天

倘若放弃继续向前的话,就只能永远停留在那个状态无论发生什么都不气馁,只要能一直保持自巳对工作的那份干劲总有云开日出的时候。

换言之倘若没有看准时机后的爆发力、岿然不动的胆识,以及坚韧不拔的耐力和强壮的身體想要迎来转机,想在创业期的高新企业干出一番业绩是很困难的

关于作者:辻野晃一郎,2007年入职谷歌公司担任谷歌日本法人总裁。 新作《谷歌的断舍离》中文版正在热销中

本文为“华章管理(ID:hzbook_gl)”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本文摘自《谷歌的断舍离

推荐語:谷歌日本前总裁著作,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扬弃之道,一位从传统企业走向互联网创业者写给那些传统企业人的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