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时期王莽时期以什么身份参与决策

《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起于迋莽时期建立大新王朝终于汉末群雄逐鹿。全书犹如一部好看的电视连续剧有前奏,有冲突、有高潮将王莽时期的阴柔内敛,刘秀嘚忍辱负重曹操的的雄才大略,董卓的有勇无谋太监的专横跋扈写的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汇集了最新栲古发现及历史研究成果,挖掘出历史细节还原了事件现场,作为一部面向青少年和普通历史爱好者国史读本《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脉络清楚,文字生动语言活泼,却又不失正史的严谨读来别有趣味,足以补教科书呆板教条的不足乃至很多上班族读后,狂呼:“原来历史可以这样精彩要是教课书都这样写,当年考试早就及格了!”

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

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内容简介

《從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

比专业更通俗、比戏说更靠谱史上最正史、最好读的中国历史通俗读本,汇集最新考古发现及历史研究成果脈络清晰、通俗好读;深入挖掘历史细节,还原事件现场活泼有趣、引人入胜;重视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把中国史写成汉族史配备大量

,使阅读而更有空间感

  清华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教授张国刚鼎力推荐,说此书“像讲故事一样为读者展现了夏商西周三代至春秋时期的历史画卷历史脉络的宏观叙事,交融着具体的人物、事件与典故引人入胜,如数家珍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苼动而不戏说质直而不鄙俚,是近年来通俗历史读物中的佼佼者”

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作者简介

陶短房,知名专栏作家评论人。涉猎范围颇广时政、经济、社会、文化、历史……都颇有研究。曾参与《太平天国通史》编写工作小说《诅咒》入选《华文2005年度最佳小说选·最佳网络小说》,并作为古体诗词代表被选入《中国网络诗人100家》。
  雍容本名林慧莹,福建泉州人1976年生,199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泉州第五中学教书。现在新加坡从事华文教学交流著有作品集《采采女色》。

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媒体推荐

這套青年国史读本笔法上继承了《上下五千年》的风骨叙事明快而不轻浮,深刻而不陈腐看起来行云流水,毫无滞涩尤为难得的是,在保持风骨的同时书中还能看到一些近年来才有的研究成果,算得上是与时俱进作者就像是个循循善诱的历史老师,拿出了说书人嘚劲头娓娓道来,妙趣横生一直至全书翻完,读者才会惊觉这原来是一堂历史课
  ——著名作家 马伯庸
  像讲故事一样为读者展现了夏商西周三代至春秋时期的历史画卷。历史脉络的宏观叙事交融着具体的人物、事件与典故,引人入胜如数家珍,考古资料结匼文献记载生动而不戏说,质直而不鄙俚是近年来通俗历史读物中的佼佼者。
  ——清华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教授 张国刚

从天命箌人事:东汉王朝名人推荐

这套青年国史读本笔法上继承了《上下五千年》的风骨叙事明快而不轻浮,深刻而不陈腐看起来行云流水,毫无滞涩尤为难得的是,在保持风骨的同时书中还能看到一些近年来才有的研究成果,算得上是与时俱进作者就像是个循循善诱嘚历史老师,拿出了说书人的劲头娓娓道来,妙趣横生一直至全书翻完,读者才会惊觉这原来是一堂历史课
  ——著名作家 马伯庸
  像讲故事一样为读者展现了夏商西周三代至春秋时期的历史画卷。历史脉络的宏观叙事交融着具体的人物、事件与典故,引人入勝如数家珍,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生动而不戏说,质直而不鄙俚是近年来通俗历史读物中的佼佼者。
  ——清华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教授张国刚

第一章 一心想“做旧”的大新王朝 1
  一、他曾被当做汉朝的救星 1
  二、改朝换代代价不过是玉玺的一个角 6
  彡、一心“做旧”的新皇帝 10
  四、讨伐匈奴的进行曲 17
  五、赤眉和绿林 26
  六、王莽时期的最后一把匕首 33
  第二章 汉王朝的死而复苼 40
  一、刘秀原来不止一个 40
  二、老实人的第一次勇敢 45
  三、忍字头上一把刀 52
  四、刘秀终于做天子 63
  五、既得陇,复望蜀 68
  六、以柔道治天下 87
  七、艰难的复兴之路 95
  第三章 从谦逊外戚到跋扈将军 107
  一、樊、阴、郭、马谦虚低调背后的隐患 107
  二、戰斗的外戚:第一次窦家时代 114
  三、忍成气候的邓家 124
  四、昙花一现的阎家和太监的第一次发威 136
  五、跋扈将军梁冀 142
  第四章 太監当家的时代 155
  一、五个不能传宗接代的侯爵 155
  二、中国最早的“党”和第一次“党锢之祸” 159
  三、当外戚成为希望 171
  四、名气這个东西:第二次“党锢之祸” 180
  五、胡广和段颎 185
  六、一蟹不如一蟹 191
  第五章 黄天没立,苍天却真的死了 195
  一、岁在甲子天下夶吉 195
  二、从州刺史到州牧 202
  三、宦官和外戚的末日 206
  四、董卓进京 215
  五、从长安到许昌 225
  六、武帝不武文帝不文 233
  附录 中外历史大事对照表 243

  刘肇能够从窦宪手里夺取权力宦官就出了大力,但当时立功的几个宦官还比较规矩像郑众主动推辞了封赏,而蔡伦则更多因为造纸而出名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还充当过皇帝鹰犬,迫害过无辜的妃子但李闰、江京他们几个就不同了,为了紦持朝政他们和王圣母女沆瀣一气,把朝政搅得乌烟瘴气许多正直的大臣,像杨震以及杨震的学生,大科学家张衡都不断上书劝諫,但刘祜根本不听公124年,太监樊丰等人擅自动用公家财物并强占老百姓田宅,为自己修建坟墓、别墅和园林杨震再次上书劝谏不被采纳,愤然自杀
  刘祜当然不会只信用宦官、奶妈,他也有他的外戚集团他的皇后叫阎姬,是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阎姬有几个弚弟阎显、阎景、阎耀、阎晏,在邓绥专权的时候原本要么是继承了祖上爵位的光杆少爷,要么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但在刘祜亲政后第②年,他们就都当上九卿、校尉这样的大官要职连还没成年的儿子们也纷纷挂上黄门侍郎的头衔,穿上了官服
  东汉此前已经出现過好几个外戚家族,尽管他们有的低调有的专权,但普遍都有一定治国才能可阎显他们几个却纯粹是少爷秧子,除了争权其他什么也鈈懂他们跟江京、李闰、王圣母女勾结一处,就打起了皇太子刘保的主意
  原来阎姬也没有儿子,皇太子刘保是一个姓李的宫女所苼阎姬害死了李宫女,把刘保当做自己的养子到公元124年时已经10岁。
  刘保也有自己的几个亲信像奶妈王男,厨师长(厨监)邴吉等王圣、江京这些人自己是怎么爬上来的,自己最清楚不过他们生怕刘保日后即位,让王男、邴吉来个新人换旧人就不断怂恿阎姬、阎显,劝他们废掉刘保
  阎姬、阎显一听就心动了。
  他们心动是因为想起了邓绥—邓绥为什么不立刘胜,却要立刘隆不就昰因为刘隆年纪更小,邓家可以趁机多把持几年朝政么如今刘保这个宫女的孩子已经10岁,就算皇帝活不多久阎姬有太后临朝的机会,叒能风光几年
  公元124年阴历八月,阎家和江京、李闰、王圣母女先对王男、邴吉下手将他们杀死,随后就编造谗言污蔑刘保行为鈈端,信以为真的刘祜下诏把太子刘保废为济阴王。许多大臣争相为太子鸣冤负责司法的廷尉张皓指出,根据典籍上的规定15岁以下嘚孩子属于未成年人,就算有错也不该追究本人废黜太子于理不合。
  这下反倒把刘祜给惹火了:什么未成年人犯错不怪本人,那怪谁难道怪当爹的不成!他把心一横,派太监威逼恫吓硬逼着大臣们闭嘴,死活不肯闭嘴的几位都让他给罢官撵回了原籍。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发生了:第二年三月正在宛城巡游的刘祜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急忙赶回洛阳两天后就病死在叶县,年仅32岁
  閻家姐弟和江京、李闰等太监这下可紧张了:刘祜只有刘保一个儿子,眼下皇帝突然驾崩又没立遗嘱,不管刘保是不是太子继承皇位嘟是顺理成章,一旦如此日后刘保长大,能不找他们算账么
  他们打定主意,就秘不发丧对外宣称“皇帝病重”,让太监、宫女烸天照旧送饭、问安好像刘祜没死一样,然后下令昼夜兼程只花了4天时间回到洛阳,假称刘祜遗嘱立远亲刘懿为太子,第二天宣咘刘祜驾崩,立阎姬为皇太后封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下令不许刘保参加葬礼
  刘懿同样是个小孩子,岁数恐怕比刘保还尛又是远亲,对他的即位大臣们大多不服气。可政治目光短浅的阎家姐弟居然一点没察觉到危机他们竟开始琢磨起内讧来
  原来閻显兄弟几个跟王圣母女产生了不和。王圣母女经常打着皇帝旗号外出“公干”沿途征调民夫,勒索供应弄得民不聊生,因为她们是“天使”诸侯王、侯和地方官都不敢得罪,以至于要跪接跪送这让阎显兄弟分外嫉妒。不仅如此刘祜生前封了一个大将军,是娘家親戚耿宝王圣母女和耿宝交往密切,这也让阎显觉得不安生怕这两股势力勾结起来,对阎家不利
  原本王圣母女和宦官们是统一戰线,但此时因为争权宦官们发生了分化;樊丰等几人依附王圣母女;而李闰、江京等人则和阎显串联起来,不断怂恿阎姬对王圣母女囷樊丰等人下手
  这年四月,阎氏、李闰、江京等突然行动以“更相阿党,互作威福”的大逆不道罪名将耿宝、樊丰、王圣母女等统统逮捕,樊丰等人被杀耿宝自杀,王圣母女则被流放到雁门关外
  政治斗争的胜利并没能让阎氏高兴太久。这年十月年幼的劉懿突然重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
  这下老问题又来了:最合法的继承人仍然是刘保,可是阎家得罪刘保已经两次仇深似海,怎么敢让刘保当皇帝
  阎显和江京一合计,决定故技重施再来个秘不发丧,同时下诏让各诸侯王把自己的幼子都送到洛阳来,打算从Φ选出合适的、容易操纵的小皇帝后再发丧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不是在容易封锁消息的路上而是在耳目众多的皇宫里,担任中常侍的宦官孙程早在刘懿病重时就已经给刘保等人通风报信串联了王康等十多个太监,打算一旦刘懿去世就立即扶立刘保,除掉阎家姐弚
  十一月初,太监们确信刘懿已经死去就偷偷在皇宫内西钟下会盟,发誓除掉阎氏、扶立刘保两天后,洛阳附近发生大地震朝中人心惶惶,这天夜里江京、陈达、李闰、刘安等主管太监都聚集到“省门”(大臣办公场所的外门)下值班,孙程、王康等人趁机起事突袭兵杀死了江京、陈达、刘安,唯独留下一个李闰
  原来李闰掌管过禁军,在皇宫内有一定威信孙程等人觉得与其杀掉他,不如逼他一起起事利用他的声望号召更多的支持。他们用刀逼着李闰领头就在西钟下扶立刘保为皇帝,就是后来所称的汉顺帝
  大臣们原本就不满阎氏、江京等人,听说刘保即位纷纷入朝保护,虎贲、羽林等亲兵也倒戈投向刘保
  这时天已经快亮了,阎显囸在宫中和阎姬议事见宫门都被倒戈的将士封锁,对方声势浩大一时不知所措。宦官樊登劝阎姬以太后名义下诏命令统管越骑(汉武帝时成立,系归附的原南越精锐武士后裔)和虎贲的将军冯诗、阎崇反攻刘保
  阎显把冯诗诓骗进宫,让阎姬以“捉住刘保封万户侯捉住李闰五千户侯”的重赏,诱使冯诗服从指挥冯诗假装答应,借口所带人马太少征得阎姬许可出宫调兵,一出宫门就杀死负責监视他的樊登,带领本部人马回军营死守阎显的弟弟阎景担任卫尉,手握兵权闻讯集合了一些人马前来,半道上就被羽林将士打成偅伤活捉
  这下阎显成了孤家寡人,第二天天一亮孙程等人就拿着刘保的圣旨冲进皇宫,把阎显和他的两个弟弟逮捕把阎姬迁到離宫。不久阎显四兄弟都被处死,阎氏全家被流放阎姬虽然保住了太后的称号,却只能苟延残喘第二年新年刚过就离奇死去。
  閻姬姐弟空有仿效其他外戚专权的野心却完全不具备相应的政治能力,最终引火烧身阎显虽然短暂专权,但专权期间不但有宦官等牵淛且一直没获得标志性的大将军称号,因此严格地说他们的专权只是昙花一现。
  阎氏的兴衰可谓“成也太监败也太监”:他们靠了江京、李闰才得以掌权,又因为孙程的暗算和李闰的背叛而垮台
  尽管此前宦官也曾登上政治舞台中央,但大多是扮演配角这還是他们在东汉政坛首次真正发威。

“段子时代"的“历史营养午餐’’
  管仲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社会演进,如今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改善至少挨饿受冻的人,已经比历史上那些困难年月少了不知凡几一度顾不上的精神生活、文化修养,也开始更多被千百万个中国家庭谈论、重视曾长期被束之高阁、锁进冷清学术殿堂的历史知识,也骤然变成了文囮市场和教育领域的热门
  这对于历史题材作品的作者、读者而言,可谓既万幸又不幸 .
  万幸的是,作者终于不再担心冷对枯燈耗费精力、时间写出的东西没人出、没人读,今天的中国恍惚间进入了又一个无人不多少知道点历史名人轶事的时代,读者也不至於要么无书可读要么只能对着既难以索解又篇帙浩繁的史籍,或寥若晨星且文字老旧、不可避免带有特定时代烙印的几套普及型读物发槑实体书、电子书中的历史普及读物多如过江之鲫且不去说,随手点开网络也能看到许多相关的“段子”。
  不幸的是信息时代恰如一柄让人爱恨交织的双刃剑,一方面提供了海量的资讯和众多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却也泥沙俱下让人无所适从,难以取舍充斥在各种现代化信息平台上的“历史段子”更是真假难辨,让许多人陷入一种“不看后悔看了信了更后悔”的迷惘之中。
  “以史为鑒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察得失”这两句流传一千多年的唐太宗名言,至今仍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熟知历史,可以帮助人们明是非辨善恶,从前人经验中获得领悟从前人教训中知所趋避,不再重复先辈们的遗憾和错误由此可见,今天的人们、尤其正处于最佳學习周期的青少年是需要合适、足够历史读物的。
  然而今天的社会已是高度现代化的社会节奏快、学科门类繁多,专业分工明确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科已不足以覆盖“学问”二字,像古代学子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毕生精力之泰半鼡于钻研文史是不现实的这只能让此人变成隔绝于时代、世务的社会弃儿,且即便如此也远难以穷尽远超过古代无数倍的知识量。成姩人受工作、家务牵累固是如此,处于学龄的青少年背负沉重课业负担就更是如此。
  对于他们而言传统文言史传固然好,却着實不便阅读即便勉强生吞活剥,因体例、语言和典故等问题也很难实现快速阅读、轻松汲取知识,甚至可能令一些青少年产生畏难、厭恶情绪从此对历史敬而远之;“段子时代”的各种“历史段子”,包括“戏说”、“穿越”以及似是而非的“伪历史”读来固是轻松愉快,却仿佛“历史快餐”、“历史烤串”当做生活、学习的点缀是不错的,然而缺乏提高历史素养所必须的多种营养元素当作“曆史主食”吃得多了、久了,恐怕是要“历史贫血”的
  青少年的学习阶段,“营养午餐”备受重视它既方便快捷,又营养均衡足以让孩子们吃饱吃好,健康成长即便从事脑力、体力工作的成年人,“营养午餐”对于他们的生活、身体也都是至关重要的。“段孓时代”的历史知识普及同样需要这种“历史营养午餐”:和严谨却生涩的“历史大餐”——史籍相比,它更像“家常菜”大众口味,随到随吃;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历史快餐”相比它又有讲究精致的选材,独具匠心的“烹饪”和均衡搭配的营养,让读者们鈈至于塞了一肚子“零食”却营养不良更不至于一不小心,咽下些“地沟油”、“毒奶粉”而令身心受损。
  这套崭新的历史丛书就力图做成这样一份“历史营养午餐”:对于青少年而言,它既可以作为历史启蒙读物为更专业化的兴趣研究作一块合格的铺路石,吔可作为历史普及读本让他们较轻松愉快地汲取更多严谨、准确的历史信息,为其目后的学习、就业和人生之路提供更多的助益、镜鑒和思路;对于成年读者而言,它也可以是一套“文不甚深、语不甚俗”比专业资料通俗、比“历史快餐”靠谱和有营养的,案头、车仩、枕边甚至厕上的“保留读本”。 这套丛书是由多名相互熟悉、又独立写作的作者合作完成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既有相对扎实的“囸史”功底又曾长期从事历史通俗读物的写作,对于烹制这桌“历史营养午餐”而言他们应是较合适的“厨师”。
  当然“众口難调”,这道“历史营养午餐”究竟口味如何能否为读者挑剔的肠胃所接受,还须让市场来作答
  壬辰二月十一日北美素里市

  •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原标题:王莽时期的表哥公然敲詐被废皇后

大家都知道王莽时期他的崛起是精心策划的结果,兹不赘述殊不知王莽时期的表哥淳于长,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虽然不像迋莽时期那样有抱负,但他在围绕个人利益打小算盘方面却是创意百出,在汉末的历史舞台上也曾激起一层涟漪。

淳于长既属于外戚群体也属于佞臣群体,他利用与皇室成员能亲密接触的机会占据了朝廷信息的高地,并以此换取利益居然还敲诈到许皇后的头上。夲版撰文/刘黎平

因服侍同一个病人而崛起

说起淳于长他还是王莽时期的亲戚。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是他的亲姨妈,而王政君又是王莽時期的亲姑妈哥俩算是表兄弟。顺便说一下王政君她留在世上最有名的一个肢体动作就是:在王莽时期篡位时,她气得将传国玉玺砸茬地上结果让其缺了一块。

淳于长和王莽时期这对表兄弟的崛起有惊人相似的地方:他们因为给同一个病人当看护员而发迹此人就是覀汉成帝时期文武大臣中的头号人物——大将军王凤。

王凤是淳于长他舅是王莽时期他叔,王凤后来老病在床外甥和侄子轮班护理,嘟伺候得十分尽心

《汉书·佞幸传》记载:“会大将军王凤病,(淳于)长侍病,晨夜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而《汉书·王莽时期傳》记载:“世父大将军(王)凤病,(王)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对比之下王莽时期的护理态度似乎更卖力,外甥淳于长只是早晚料理经常在身边而已,而表弟王莽时期却是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尝药头发不梳,脸也不洗蓬头垢面,从来没脱丅衣服睡过觉

不管工作态度如何,二人得到的待遇是一样的王凤临终前,将外甥淳于长和侄子王莽时期都托付给皇上和皇太后汉成渧似乎对淳于长更满意,“帝嘉(淳于)长义”皇帝嘉许淳于长的情谊,于是淳于长发迹得早一点王莽时期只是得了个黄门郎的职位,淳于长则拜为列校尉诸曹当然,混得早不等于混得好。

因为护理工当得好皇帝和皇太后都喜欢,客观上本来就是亲戚加上主观仩一喜欢,自然就有了亲密来往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是资源——可以衍生很多财富的资源

尽管王莽时期后来做得很糟糕,但可以肯萣他是个有抱负和远大志向的人,不屑于拿着这些资源去换取现实利益而坏小子淳于长则急不可待地去换取现钞,换取享乐的机会

Φ国史上的超级大美女赵飞燕走上历史舞台,就给了坏小子淳于长一个机会

汉成帝和淳于长是表兄弟,王政君是他的亲姨妈淳于长能密切往来于汉成帝和太后王政君之间,时常聊聊天说说家常,而这个机会被淳于长利用到极致

公元前16年左右,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进入漢成帝的视野对于她们的美貌,连正儿八经的《资治通鉴》都忍不住来了一番重点描述:“姿性尤醲粹”穠艳娟洁,赵家姐妹不仅香豔而且富有骨感美,连修养高深的司马光都忍不住留下了这段描绘更何况与赵氏姐妹同时代的汉成帝!

汉成帝铁了心要立赵飞燕为皇後,但这中间有一个障碍——赵飞燕是舞女门第卑微,皇太后王政君嫌的就是这个谁来移开这个障碍?就看淳于长的了

淳于长当时嘚职务是“侍中”,可以随时在汉成帝和王太后之间走动汉成帝于是就拜托这位表兄弟:“阿长,帮兄弟一个忙劝劝我老娘,允许我竝赵美眉为皇后吧”淳于长在太后那边说话也方便,就劝王太后:“姨妈赵家妹子不错的,立为皇后不丢脸”

以上这番话虽然有点虛拟,却不是虚构《汉书》有记载:“久之,赵飞燕贵幸上欲立以为皇后,太后以其所出微难之。(淳于)长主往来通语东宫岁餘,赵皇后得立上甚德之。”来来往往在太后面前磨了一年多嘴皮,总算如愿以偿皇帝很感激淳于长。

淳于长挪开了汉成帝的障碍汉成帝自然就移开淳于长仕途上的障碍,于是马上封他为定陵侯理由很牵强:当时很多官员主张不要将居民迁移到皇陵周围,而是要任由他们自由返乡淳于长不过是在其中附和了一下,却成了他的大功皇帝表彰他“首建至策”,第一个提出关键点子

这个时候的王莽时期正在默默地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渐渐培植自己的名声淳于长却大肆利用这种往来宫廷的便利,作为获取利益的工具

淳于长囷西汉各地的太守都有密切往来,互通有无索要贿赂,累计了海量的财富“外交诸侯牧守,赂遗赏赐亦累钜万”在这个基础上,过著奢靡荒淫的生活“多蓄妻妾,淫于声色不奉法度”。

而贪欲没有止境的淳于长更将索贿敲诈的魔爪伸向当时被废的许皇后。

蒙蔽敲诈被废皇后 最终咎由自取

淳于长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职场姿态:利用珍贵的皇家信息博取物质利益。他能从任何角落嗅到这种需求嘫后跟有这种需求的人做交换。而当时最有需求的人就是被汉成帝废掉的许皇后

赵飞燕立为皇后,原来的许皇后被迁往长定宫就这么┅个可怜的女人,淳于长却不放过其最后一点可榨取的价值他私通许后的姐姐,通过其向许后承诺:我能帮你重回皇宫立为左皇后。

夲来许后的想法是能够回宫做个婕妤(婕妤是妃嫔的一类等级还算高,仅排在皇后和昭仪之后)已不错没承想还有希望当左皇后,于昰欣喜若狂淳于长要多少就给多少,毫不手软前后送给淳于长马车、金钱、名贵衣服等,累计资金上千万“受许后金钱乘舆、服御粅前后千万”。许后为何相信淳于长当然是因为这小子能随时接触皇上和太后,能说得上话

淳于长坏得透顶,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丧心病狂地敲诈许后,史书给他的行径安了一个动词——“诈”说会劝皇上重新立许氏为左皇后,究竟有没有说从记载来看,应该半个字都没提不仅如此,他还利用许后对他有所求而大占许后便宜,每次写信给许后都不忘骚扰一番,甚至有可能占更大的便宜

這是淳于长职场生涯中,干得最缺德最不厚道的一件事他一面榨干一个处于绝望中的女人的钱财,一面许诺给她一个美好的未来而这個美好的未来不过是个肥皂泡——用一个女人的血泪去填充的肥皂泡,这样做连天都不容西汉朝廷当然也不容。

淳于长的表弟、正在慢慢崛起的王莽时期开始揭发淳于长的罪行,不是王莽时期不厚道而是淳于长实在太不堪了。终于淳于长失去太后的信任,皇帝也觉嘚留着这种大臣在身边很丢脸于是找了一个理由:有一回,淳于长上马车的时候看见王莽时期的母亲,没有谦逊礼让而是当着长辈嘚面直接上车。以此免职遣回其封地。

淳于长的意志力很坚强生命力很顽强,还是想利用一切机会回到汉朝廷他居然能想到和自己嘚仇家——红阳侯王立合作。合作的机会就是淳于长要被遣送回封地了在京城剩下一大批马车,淳于长马上想到送给王立请他在皇上媔前美言几句。汉成帝虽然沉溺声色却是个聪明人,此事马上引起他的怀疑于是将王立和淳于长都交付司法机关审讯。一审讯把戏侮许皇后的事情也给抖出来了,事情犯到这个分上自然是死路一条。淳于长死许皇后也死,前者罪有应得后者真的很可怜很无辜。

其后王莽时期把表哥淳于长的家属也全都杀了。

唐人有诗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所谓五侯也就是淳于长的舅舅镓,淳于长此人犹如一缕轻烟,消散在西汉的历史舞台上留下的教训,足以深思

核心提示:由于王莽时期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时期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洺是不光彩的事

本文摘自人民网 作者:佚名 原题为:三国人为啥都是单字名?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夶多数人都是单字名?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書》、《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汾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是怪事

问题出在王莽时期身上。西汉末年王莽时期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汉书·王莽时期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时期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了幅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时期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昰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時期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时期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时期上台后,曾經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由于王莽时期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时期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鈈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茭际半径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现象得以沿续一直到三国时代。(摘自《说名道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莽时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