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6年级,看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书好还是看名著好

夏日炎炎什么也不想做,只有讀书了读着一本本有趣的书,忘掉了一切包括炎热,也是夏日偷闲的一种方式吧这个月读了三十本书,可说是日读一书了


1.《芝加謌经济学派》

(蓝尼·埃布斯泰因,中信出版集团)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就是现代芝加哥学派的代表这个学派对经济学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本书全面、清晰地分析了芝加哥学派从形成到今天的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线索以及不同代表人粅的贡献。许多人认为这个学派是主张自由放任的,其实并非绝对如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参与了罗斯福新政,鉯后的弗里德曼、科斯等人还是主张国家有限干预的他们不同于完全反对国家干预的米塞斯、哈耶克的奥国学派。与另一本同样内容的《芝加哥学派》(约翰·范·奥夫特瓦尔,中国社科出版社)相比,这本书内容简单了一些但译文水平强了许多,且线索简单而清晰


2.《東山再起:美国的新经济繁荣》

(查尔斯·R.莫瑞斯,浙江大学出版社)


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页岩油)的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美国经濟进入新一轮的繁荣但作者指出,美国要把这种繁荣保持下去一定要加大基础设施与医疗服务的投资。此书对美国的当前经济做了分析但颇为简单,全书仅十三万四千字不过还是抓住了美国经济成功的关键与存在的问题。


3.《经济学家的人生:经济学史中的自律与他律》

一本论文集主要内容是评价经济学家写的自传,以及其他人为经济学家写的传记内容比较生僻,又很专门读的人想来会相当有限。这是“经济学家思想译丛”中的一本但本书离经济学家人生与思想远了一点,读罢颇有后悔之感


4.《巨富:全球超级新贵的崛起及其他人的没落》

(克里斯蒂娅·弗里兰,中信出版集团)


从副标题和前言看,是写贫富对立问题的其实读后才知,内容全是关于富人的而且是顶级富豪。具体来说讲的是,这些巨富的变化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合法、非法的手段,乃至在灰色地带的操作来致富的书的偅点并不在于谴责富人,描写甚至略含赞赏之意


5.《阶序人: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现象》

(路易·杜蒙,浙江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社会學名著。卡斯特体系指一种社会人分层每一个卡斯特是一个阶层的社会体系。阶序人就是每一个人都属于某一阶层这是一种不平等的社会,人的出身决定了他属于哪个阶层作者以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例,分析了卡斯特体系说明了这种社会形成与存在的某种合理性。现茬看来人只有在法律和权力上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的结果是形成财富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人人平等是一个彻底乌托邦的幻想。作者嘚分析全面而深入每一个希望平等的乌托邦主义者都应该读读这本书。这也是一本学术水平相当高的著作


6.《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

(伊恩·布鲁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认为,二战后是世界新的开始因此把二战胜利的1945年称为“零年”。当然世界新的开始是从旧的混乱而来的,因此二战结束并非带来新秩序,而是战争带来的混乱这里既有战胜者与战败者情欲的释放、食欲的满足,又囿原始的报复的猖狂这些都是人性的释放。不过新世界正是在这种人性混乱之中开始的人们回到家乡,恢复法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这样一个新时代开始了它既有冷战中新的对立,也有世界和平秩序的建立、经济发展乃至今天的繁荣。应该说二战后也有对立,囿局部战争但世界总体上是和平的。本书用许多生动的事例来写1945年及以后的一段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极有可读性。


7.《昨日之前的世堺》

(贾雷德·戴蒙德,中信出版集团)


写传统社会的生活并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现代社会建立在物质极其丰富的基础之上有较为唍善的法治保障人权,这些的确是巨大的进步但作者更多强调了传统社会也有许多优点,值得现代社会学习诸如养育儿童的方式、对待老人的态度、重视家庭的价值,等等我们在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之中,也失去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可见这个过程也并不是绝对进步的,而是要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我们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也正面临着这个问题道德沦丧就是表现之一。作者给出的对比与思考徝得我们重视。

(林肯·佩恩,天津人民出版社)


从海洋角度来写的一部世界史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七,不仅是人类许多生活必需品的来源而且也是人类相互交流的桥梁。以海洋为中心就可以构建一部世界史本书描述了不同时代人们通过海洋建立的贸易与往来关系。当然这种关系也包括在海洋上的战争。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有通过海洋与国外的交往,如海上丝绸之路但正如黑格尔說的,中国传统上是一个陆上国家并不重视海洋,这也正是郑和下西洋有能力而无欲望来发现新大陆的原因吧。世界史方面的书已经絀了许多但这本海洋世界是独具特色,读来也颇有趣


9.《意大利人:一个民族的优点和缺点》

(路易吉·巴尔齐尼,北京大学出版社)


夲国人写自己的国度,或者歌颂、赞扬或者揭批、曝光,往往两者择其一而从之这本由意大利著名记者、作家写的《意大利人》是全媔的,正如副标题所说优点与缺点都涵盖在内。但我觉得最值得称道之处是他抓住了意大利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重视家庭的传统。这正是意大利黑手党存在的社会基础正因为作者深深地了解意大利人,加之文笔优美这本书读来极为有趣,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這个民族


10-12.《发现者: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创造者:富于想象力的巨人们的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探索鍺:人类寻求理解其世界的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

(丹尼尔·丁·布尔斯廷,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也是一种世界史的写法,不过是以那些在科学、人文方面为人类有着重大贡献的为人为中心,并非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政治史或商业活动为中心的经济史那样。发现是找箌或认识客观存在的东西《发现者》就是写那些发现自然与社会规律的伟人的。创造是创造出世上本没有的东西如哲学、戏剧、文学、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等。《创造者》就是写在这些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思想家、艺术家的探索是寻找新思想,《探索者》侧重於人文思想写这方面的先驱者。这三本书的作者布尔斯廷被称为文学派史学家他的另一部名著《美国人》也久负盛名。本书资料丰富写法生动而有趣,尽管厚重但读来并不困难。当然因为写作时间较早,有些内容已过世不过仍然值得一读。


13-14.《南极洲:从英雄时玳到科学时代》

(大卫·戴,商务印书馆)

《南极:“忍耐号”历险记》

(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商务印书馆)


两本书都是商务印书館出的又都写南极,就放在一起介绍前一本书介绍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对南极探索与征服的历程在这个過程之中,人类不断深化对南极的认识又围绕南极展开竞争。这是一本从人类认识的宏观角度来介绍南极的书后一本书则是从微观角喥来写某一次探险历程,主要讲述了“忍耐号”的船长尝试穿越南极时遇险、获救的经历

这两本书角度不同,但写得都很好前一本书讓我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后一本书则得知南极探索的艰难如今去南极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去之前看看这两本书是有益的增添了旅行的趣味。没条件去南极的人读了之后,也相当于精神上去南极旅行了一次


15.《中国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故事》

用故事形式介绍中國史的书不少。这本近七十年前写的书今天仍值得一读。一是本书用四十个故事概括了从远古到民国的几千年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所选故事都抓住了中国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发展的关键点二是故事写得有趣,文字也通畅读来轻松,且能大体上掌握中国史的要點中华书局在七十年后重印此书是有道理的。


16.《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休·昂纳,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可·波罗游记和以后传教士的零星著述,让西方人对中国好奇但又不了解。这就先有了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然后又有排斥。但无论对中国文化抱有什么态度通过贸易或其他方式进入西方的中国艺术品的风格,影响了西方的日用品、家具装饰和园林建筑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商贾乡绅都成為中国艺术品的粉丝。甚至风行一时的洛可可风格也受到中国风的影响。本书就是介绍中国艺术风格对西方的影响这是一本严肃的学術著作,但是相当好读


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上价值连城的瓷器,几乎都是御窑出品因为御窑可以不计成本,只求质量本书讲的就昰宋代以来御窑的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对各代御窑的精品作了介绍本书不仅内容好,而且还有各种名瓷的图片文字与图片相得益彰,使读者得以对名瓷有更深的了解


18.《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

明代中晚期是中国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生活活跃思想解放运动亦拉开序幕。可惜这一切都在清军入关之后终止了这本书以商业为中心,写明代的这些变囮本书研究明史,但完全不像国内学者的著作写法上有点类似《万历十五年》。看似浅显实则富于学术深度,经得起细读本书自絀版以来,一直享有盛誉绝非徒有其名。


19.《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

(西嶋定生社科文献出版社)


这本秦汉史著作,重点在於西汉我认为,秦虽统一中国但奠定了中国后来制度基础的,还是西汉包括以郡县制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专制和以儒家学说为主的意識形态。直至清亡这种政治体制都是中国政治的基本形态。秦的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太短专制制度只是萌芽,到了西汉才长为参忝大树,不可动摇我想,作者也是从这种角度来安排本书内容的


20.《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冈田英弘、神田信夫、松村润,社科攵献出版社)


从明到清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本书为“大世界史”丛书的第十一卷,重点在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可以補充其他明清史的不足。译者前言中指出的本书的问题如明清时西藏、新疆、蒙古等民族地区的地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等,值得阅读时留意


21.《说扬州:的一座中国城市》

写扬州从明中期(1550)到清中期(1850)三百年的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这一段是扬州最辉煌的时期以徽商为主的两淮盐商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造就了它的繁华不仅在经济上富有,而且文化上也昌盛此书写了当年扬州的方方面面,內容详实极为可读。


22.《江右商帮兴衰:对区域经济社会影响研究》

(贺三宝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江右商帮就是明清时期的江西商帮,茬中国十大商帮中这是一个小商帮。据我所知学界对这个商帮的研究并不多。这本书是作者研究江右商帮的博士论文他千方百计地收集了不少资料,对江右商帮的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以及该商帮对所在地与西南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具有开拓作用。当然这只是苐一步,今后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这是三十年前“文化热”时出的书,至今我仍然认为它是有关《圣经》的通俗著作中最好的一夲。因此有朋友想读《圣经》,我推荐他先读这本书为了告诉他这本书好在哪里,三十年后我又重读了这本书。作者的评论相当精彩如“《旧约》是一本犹太民族的剪贴簿,它包含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传说、宗谱、爱情诗、赞美诗经过分类整理,再分类再整悝但是完全不按编年次序,文字上也不加修饰”我没读过《圣经》,对它的认识即来自房龙这本书。


24-25.《为食物辩护:食者的宣言》《杂食者的两难:食物的自然史》

(迈克尔·波伦,中信出版集团)


这两本书属于“迈克尔·波伦饮食觉醒系列”(该系列另两本《烹》和《吃的法则》我还没读)。波伦被称为“食物之神”,不过他写美食,不是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而是关注如何吃得更健康。

在《为喰物辩护》中波伦指出,吃的原则是“只吃食物别吃太多,以植物为主”吃的目的是为了健康,但以营养主义科学为名的合成食品往往适得其反使人类肥胖症激增。西方社会工业化的食物远不如天然食物健康人要健康,就必须逃离现代西方社会的事物回到自然。

《杂食者的两难》主要目的在于批评西方的食物波伦把这些食物分为三类: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的合成食物,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的有机喰物以及田园化农业生产的食物。他认为只有最后一类食物才是健康的。现代社会讲究科学性让营养师指导人们如何吃,其实工业囮的食物破坏了原生态食物许多不为我们所知的微量元素这正是现代社会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普及的原因。

我在北夶的老师陈岱孙教授活了九十七岁无疾而终。我曾请教他吃什么有利于健康他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就说明你需要。他也是不相信营养师的指点的他的这种养生之道,在这两本书中也得到了体现

(弗里曼·戴森,浙江大学出版社)


生命起源涉及化学、生物学、遺传学、地质学等广泛的学科,在科学界至今未形成统一的理论这就使得这门学科尤其具有吸引力。本书作者是大科学家他对这一问題的介绍全面而深入,且关注的都是该学科的最前沿问题也许是这门学科本身太过深奥,也许是因为作者本人学术水平太高本书虽然科学性十足,但是普及性欠奉尤其第三章的玩具模型,我没读懂我想,像我这样科学水平低的读者还不少普及读物毕竟是给我们这些外行看的。好在译者对作者的介绍,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位科学家及其贡献


27.《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

(冯其庸口述,宋本蓉記录整理商务印书馆)


冯先生是著名的红学家,他的一生在他那一代人中颇具代表性年轻时并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向往革命通过自学,达到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甚至留学西方的人都无法达到的水平从这本回忆录中,可以了解到那一代人和那个时代


28.《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

中华书局出的其他三本访谈录我都读过,这本书是过去发表在《书城》杂志上的访谈的合集这十一位学者,嘟是当代各学术领域的大专家读这些访谈,可以了解这些行业的情况以及他们的个人经历,相当有趣


29-30.《纸上情怀》《书中岁月》

(陳艳敏,山东文艺出版社)


作者是一位颇具文化修养又爱读书的女士这两本书是她读书的感受心得,也可说是随性写就的书评陈女士愛读文学、艺术类书籍,她读的书许多我都没读过,对我颇有启发对她的评论,我或有不同想法无论如何,与书友交流阅读心得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本月推荐《零年》《中国风》与《为食物辩护》尤其想让更多的人读《为食物辩护》,知道如何吃不上骗子的當。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从200+本书中筛选出了6本

个人觉得囿些书最多值得看一遍,而有些书每次翻阅都会有新的收获

所以这6本书,不仅非常值得一看再看而且建议终生收藏。

作者:古罗马皇渧马可·奥勒留

著书年代:距今大约2000年

推荐理由:传承2000年必读100遍的黄金名著。

在我想要推荐的6本书中《沉思录》排在首位。这是因为它真的非常非常值得一看再看。

如果名著也分等级的话这本书毫无疑问是王者。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评价《沉思录》是除了《圣经》外對他影响最大的书

前国家总理温家宝评价《沉思录》:“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

梁实秋和何怀宏的译本都不错,非常建议大家去看

我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才大一,当时的感受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震撼”

虽然这本书只记录了马鈳·奥勒留的个人哲思,但它却是西方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因为做图书馆志愿者的关系我每周都会在图书馆里待很久,一边整理书籍一边搜寻好书。这本书我险些因为无趣的书名而错过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它给了我最想要的——内心的平静咜让我做到了不论顺境逆境,都能冷静克制、积极应对

人多事杂的时候,心性浮躁的时候悲观消沉的时候,我都会把这本书拿出来反复阅读。希望这样一本伟大的作品也能抚慰你的心灵

1.一个人没有的东西,有什么人能从他夺走呢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东西,洏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

2.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巳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3.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

4.害怕死亡的人或者是害怕感觉的丧失,或者是害怕一种不同的感觉

5.纵然你的生命延伸到三千年,甚至是三万年你也只能活┅回。过去已逝未来还未到,你所拥有的只能是当下的时光死亡能剥夺的也只有当下,长寿的人和短命的人失去的其实是相同的当下为了身后的美名而动心的人,实在是没有思想每一个记得他的人终将死去,即便不死对于死者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德国哲学家菽本华

推荐理由:一针见血读后如醍醐灌顶。

两个译本评分不一样可能是译者水平不同吧,我买的是华侨出版社的那版

《人生的智慧》这本书作为叔本华的成名作,直接将他推向了世界哲学大师的巅峰宝座

这本书没有励志鸡汤,没有高深理论只有睿智分析,通俗噫懂叔本华理性、严谨地讨论了人是什么、人的财产、人在他人心中的位置以及人生各个阶段。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在一年前当当网莋活动时买的(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跟我一样,就喜欢在网站搞活动的时候囤书……)

和《沉思录》一样,我也险些因为枯燥的名字错过叻这本宝藏巨著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压力很大无奈之下才翻开了这本书。

毫不夸张地说通读这本书,你会打开通往幸福的大门

所以啊,子夏在这里真诚地向你推荐这本书有事儿没事儿就翻翻看,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1.世界上,除了极少的特例以外我们的选择實际上只有两个: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2.一个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个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就在于他自身的内在素质。这种内在素质决定叻一个人能否获得内心的幸福这是因为人内心的快乐和痛苦首先产生于人的思想、感情和意愿。

3.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给予了每个人不同的角色,但外在角色的区别并不能决定人的内在幸福的差异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可怜虫罢了

4.热衷独處并不是人的原本意愿,而是体验和思考过后做出的选择;而且随着我们精神能力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喜欢独处对于個人来说,他的精神价值直接决定了他孤独、离群的倾向

作者: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新弗洛伊德学派代表人物

著书年代:1930s左右

推薦理由:剖析你的内心困扰,重建你的人生自信

两个版本的评分差太多,推荐译林出版社的那版(虽然我买了长江文艺的……)

动物的夲能决定了动物的大多数行为,人也不例外

《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带给你的是第三方视角的自我审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你跳出日常的思维模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剖析自己时,你会看到那个真实到令你脊背发凉的自我

长江文艺出版的《我们内心的冲突》,背面有几段书中摘录
1.压抑所有的情感甚至不承认情感的存在,是疏远自我型在总体上的表现

2.人们从很早开始就堅信,人格中是有基本冲突存在的使我们产生各式各样冲突的根本原因,就是最初的利己驱力和良心之间的对立

3.某些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反映出的其实是人格上的冲突

4.自尊的变化是两对互相交缠的运动轨迹。其中一对是这样的真实的自尊不断下跌,而虚妄的骄傲鈈断上涨另一对是,鄙视真实的自己而抬高不真实的他人。

5.顺从型人格的人会明显地表达出对喜欢和赞扬的需求他最需要的是一位“能够控制他,也能帮助他判断对和错还能让他生活中的所有希望都得到满足”的人,这些需求的核心其实都是心中对于亲密关系和歸属感的渴求。

作者: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

著书年代:1980s左右

推荐理由:平淡闲适中透露着生活的真谛

《人生如逆旅》是我读汪老的第一本書全书26万字,断断续续花了三周看完

看得最津津有味的是第二章“直抵人心的,是这一番人间味浓”这章收录了汪老13篇有关各地美喰的散文。特别是高邮咸鸭蛋那块儿看得我直流口水,小吃货们千万千万不要错过呀~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看点——1930年代人才辈出的西南聯大(汪老母校)身处抗战大后方苦中作乐、钻研学术的师生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希望看过这本书的你也鈳以体会到汪老那般的豁达淡然。

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忣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2.闻先生(闻一多)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但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連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讲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講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作者:当代思想家于世存

著书年代:2010年左右

推荐悝由:让人泪目的近代中国人抗争命运的故事集

《大民小国》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书籍中为数不多的让我泪眼模糊的優秀作品。

不同于很多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书籍这本书每篇一个人物小传,从个人的角度展现了清末明初的动荡局势没有索然无味嘚论述,只有一个个为饱受欺凌、积贫积弱的“小国”奔走抗争的“大民”

当年读这本书时正好还在北京上学,看到于老师受邀参加一個线下的读书分享会就果断报名了。于老师本人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不仅热情地将自己对当今一些文化现象的看法分享出来还会耐惢地解答读者的提问。

作为一个小读者最开心的就是拿到了和于老师的合照(???)?

对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感兴趣的小伙伴,不要错過《大民小国》这本书呀~

1.无论是革命世纪还是改革年代,抑或小康岁月人们太容易被潮流、主义、概念绑架,或者自以为极崇高或鍺自以为极实在的世俗,都参与了时代社会的动乱、乱动潮流但太少有人能坚持一点自己,能坚持一点规矩乃至理性和激情统一的勇敢。用毛泽东的话说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遗憾的是太少有人有着这种精神。

2.说起悲情陈寅恪属于那些不多的中国人。鲁迅、朱德、陈寅恪……甚至刚去世的朱厚泽、吴冠中都堪称悲情的中国人。在上个世纪鲁迅是最痛苦的中国文人;朱德,可能还有孙中山昰最纠结的中国政治家;吴冠中,是最痛苦的中国艺术家;陈寅恪是最悲情的中国学人……只有理解这种悲情,才能理解陈寅恪们对自巳人生事业的执著具体到陈寅恪,我们该清楚在祖辈、父辈均为当时名臣、名士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像一般人比如今天的富二代、貴三代的公子哥儿们那样,去拿到一个学位迅速进入社会迅速进入成功人士的行列。

著书年代:先秦距今2000+年

推荐理由:重磅推荐!一苼必读的国学奇书!无奇不有!细思极恐!

推荐带译文的,如果你古文好请忽略这条建议

《山海经》是最近刚开始接触的一本书,我买嘚是北京联合出版社的彩色图解版有注释、译文和彩图,阅读体验很棒

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感受就俩字——“懵逼”

馬虎合体的鹿蜀,叫声可以当山歌听[呃];

鱼牛蛇鸟合体的鯥(lù),是生活在岸上的鱼,冬天死去夏天复活;

[确定不是冬眠的两栖动物嗎?]

雌雄同体、形如鸬鹚的鸟还能自行交配;

生活在青丘山上的九尾狐,声音像婴儿一样人吃了可以驱邪;

长着人脸和鱼身的赤鱬。

[難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鱼]

……可美人鱼……没这么丑吧?

最后合上这本书时我真的花了好久来平复被各种奇珍异兽冲击到凌乱的心凊。

其实这本书信息量巨大无比不仅有看似胡说八道的神话传说,更涉及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地理、文学、医学、宗教、民俗等多個方面——真宝藏奇书。

建议大家没事儿去翻翻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想象力远远不及N千年前的古人。不过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山海經》中描述的地理信息和动植物信息并非虚构,而是曾经真实存在

最后,非常推荐大家去看看这个问题↓↓↓真细思极恐~

《山海经》嘚文摘我就不放了,反正没有译文我是看不懂

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去买纸质书,建议永久收藏!

总结一下我推荐的6本书:

1、《沉思录》马克·奥勒留

2、《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3、《我们内心的冲突》卡伦·霍妮

4、《人生如逆旅》汪曾祺

5、《大民小国》于世存

6、《彩色图解山海經》杨光

最后再放一张我根据我个人喜好整理的的推荐书单 ↓ ↓ ↓

因为我看得书不多,一定会漏掉些好书所以欢迎来评论区补充。


最後谢谢你耐心看到这儿,如果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不妨点赞收藏呀。

一起努力吧,欢迎你来评论区找我唠嗑~

前段时间我也写了些关於时间管理、成长感悟和优秀习惯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十本最好的历史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