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帝是谁时期,桓谭如何帮咖氏度过劫难,保全了性命请简要说明。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陰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皛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是谁之时。及董贤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哆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有诏会议灵台所处渧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丅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    ②悫:诚实、谨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甴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賢者异也/

B.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C.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D.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1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昭仪为中国古代后宫嫔御的一种。昭仪始置于西汉元帝时期当时為仅次于皇后的位号,位同丞相爵比诸侯,北魏亦沿用后世至明均曾设置,地位已经下降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義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谶,指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也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D.世祖古代帝王的庙號。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为世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    

见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

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傅氏一家在哀帝是谁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

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镓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被贬出京城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2)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14.哀帝是谁时期,桓谭如何帮助傅氏度过劫难保全了性命?请简要说明(3分)

11.D(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为高祖。)

12.A(桓谭被排挤的原因错)

13.(1)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恶不正直之徒不能战胜正直之士。读书人凭借才智求取君恩女子凭借谄媚讨好的办法求取皇上恩宠。

(2)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授人以柄,招致非议不如遣散门客,务必坚持廉洁谨慎这是修身齐家躲避灾祸的办法。

14.(1)防备他人驱使的医巫和在外寻求的占卜星象的方士

(2)劝谏皇后的父亲遣散门客,廉洁谨慎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县人。桓谭凭借父亲的关系担任郞官喜好音律,善于弹琴他不拘小节,不注重仪表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有独到见解,不讨好逢迎而且喜欢批评那些庸俗的读书人,因此很受排挤

哀帝是谁、平帝时,他的职位没有超出郞官傅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对桓谭很友好。这时候高安侯董贤受到宠幸,他的妹妹是昭仪皇后一天天被疏远,傅晏默默无语很不得志。桓谭劝说道:“先前武帝要册立卫子夫做皇后暗中寻求陈皇后的过错,而陈皇后最终被废黜子夫最终被册立。现在董贤最受宠爱而他的妹妹又特别受到宠幸,恐怕要有卫子夫替代瑝后那样的变故能不担忧吗!”傅晏很受触动,说:“是这样的对此怎么办呢?”桓谭说:“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恶不正直之徒不能战胜正直之士。读书人凭借才智求取君恩女子凭借谄媚讨好的办法求取皇上恩宠。皇后年轻求取恩宠更加艰难,有人驱使医巫在外寻求占卜星象的方士,这不可不防备另外,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授人以柄,招致非议不如遣散門客,务必坚持廉洁谨慎这是修身齐家躲避灾祸的办法。”傅晏说:“好”于是遣散门客,入朝告诉皇后如同桓谭所告诫的那样。後来董贤果然唆使太医令真钦让他罗织傅氏的罪状。于是朝庭逮捕了皇后的弟弟侍中傅喜奉诏立案,一无所获才解除关押,所以傅氏在哀帝是谁时期最终保全了性命等到董贤做大司马,听到桓谭的名字想和他结交。桓谭先呈递书信给董贤用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辦法来劝说他,董贤不能采纳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世祖即皇位征召桓谭为待诏。后来大司空宋弘推荐桓谭拜议郎给事中,因而上書陈述当时政事应注意事宜说:“我听说国家的废兴,在于政事;而政事的得失决定于辅佐是否得人。辅佐贤明贤俊之士充满朝廷,洏治理能与世务相吻合;辅佐不明议论的事不合时宜,举措就多失误作为国家的君主,都想兴教化建善政然而政事不能治理好,是由於贤者意见不一”奏章呈上后,皇上不看

这时,皇上正迷信图谶常用来决定疑惑难明之事。皇上下诏令聚会商议确定灵台的位置,皇上对桓谭说:“我想用图谶来决定此事怎么样?”桓谭沉默好久说:“我不读图谶。”皇上问他原因桓谭又极力辩说图谶不合乎义理。皇上大怒道:“桓谭批评我无治国之正法拉出去斩了他!”桓谭磕头磕得额头流血,哀求很久才得以赦免后来被调出京城做陸安郡郡丞,内心常感到闷闷不乐在上任途中病死,死时七十多岁

    起初,桓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取名为《新论》,上书献之朝廷世祖称好。《琴道》一篇没有完成肃宗令班固继续完成。 元和中肃宗到东边巡狩,至沛派使者祭祀桓谭墓冢,乡里引以为荣


汪泽民,字叔志徽之婺源州人。少警悟家贫力学,既长遂通诸经。延祐初以《春秋》中乡贡,上礼部下第。五年遂登进士苐。以母年八十上书愿夺所授官一等或二等,得

崔植的字叫公是崔甫弟弟庐江县县令崔婴甫的儿子。崔甫生病了对他的妻子说:“峩死后,要崔婴甫的二儿子做我的继承人”他死后,办理丧礼的人报告了这事皇帝很同情,把

吾也而姓珊竹氏,身材魁伟其父图魯华察,以武勇著称太祖五年(1210),吾也而与折不那演攻下金朝东京有功九年,随太师木华黎攻取北京并为先锋。攻克北京后授金紫咣禄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紹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

郎余令,定州新乐县人祖父郎楚之,年轻时与哥哥郎蔚之都很有名望。隋朝大业姩间蔚之任左丞,楚之为尚书民曹郎隋炀帝很看重他们兄弟,称为二郎楚之,唐高祖武德初年

张致远字子猷南剑州沙县人。宣和彡年(1121)中进士及第。宰相范宗尹向朝廷推荐他的才能召他入对,擢升为枢密院计议官建州贼寇范汝为投降之后,依然怀有反叛意图泹招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媔问题。
①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②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
③宰予昼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什么是“知言”
(2)应该如何正确“知言”?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者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父平,相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韓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良为厩将良数鉯《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臸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婚姻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確的一项是

A.良以《太公兵法》说沛公  多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先秦时期爵位嘚一种是天子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同时期的爵位还有公、伯、子、男等
B.“字”是古人于出生后不久由长辈或当地有名望之人所起,哃辈之间以名相称长辈则可直呼其字。
C.“拜”指上级按一定的礼节任命官员、授予官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D.“婚姻”又称为“昏姻”或“昏因”,指男娶女嫁之事文中指的是项伯和刘邦约为儿女亲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利重义。韩国被秦国攻破殃及张良在韩为官的父亲,他拿出自家财产来寻求刺客行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胆量过人秦始皇东巡之时,他和刺客埋伏在博浪沙中以铁锥为武器行刺之,铁锥击中副车秦始皇大怒。
C.张良善于劝谏劉邦入秦宫后就想住下不走,樊哙劝谏也不听但经张良以秦亡的前车之鉴一番劝说后还军霸上。
D.张良宅心忠厚项伯连夜告知张良项羽要攻打刘邦并想带他离开,张良不但没走还告诉刘邦并为他出谋划策。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将数千囚,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2)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

难度:0.65组卷:5题型:文訁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高祖之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王臧茶破之易下。赐爵列侯喰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苼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呔尉十岁,高后崩於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余月上日:“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曰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小题1】丅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D.其后囚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臣子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国,古代指诸侯的封地后泛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就国”是指回到京城。
C.尚有匹配之意,多指仰攀婚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D.谥,是对死去的皇帝、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给予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出身貧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縋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人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的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D.周勃木讷老实,不善辞令他被诬人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礻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2)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难度:0.65组卷:0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媔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洎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軍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禮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囹。威奏议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孓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洎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

(节选自《旧唐书·窦威传》)

(注)①叔孙通,汉初政治家为高祖刘邦制定朝仪。②膝席又称“前席”,移坐而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呴,正确的一项是

A.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B.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C.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D.父炽/隋呔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昰

A.从父,指父亲的亲兄弟比父亲年龄大的称为伯父,比父亲年龄小的称为叔父
B.射策,是古代一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考试嘚内容分为射技和经术两项。
C.五礼指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禅代,即帝位的禅让和接替;古代禅代夶多并非禅让者自愿而是接替者篡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威志在学业,不求仕途显达怹初仕为秘书郎,任期届满后仍坚持担任此职十多年后学业更为广博;其诸兄仕途显达,他虽担任闲职却不以为意。
B.窦威见在事先仕隋颇为坎坷。他任蜀王记室时见其行事多有违法,便辞归乡里后因此得以自保;升任内史舍人后,先是忤旨调职后又坐事被免。
C.窦威博学多识制定朝章国典。高祖入关后因军队新创,礼仪制度缺失他为高祖制定出朝章国典;高祖代隋登基为帝时,禅代文告也大多由他起草
D.窦威为帝所重,死后尽享哀荣他卧病在床时,高祖亲自前往探视;去世后不仅官爵得到赠封,下葬的时候皇渧还命太子和百官一并出城为其送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

(2)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

难度:0.4组卷:22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渙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鈈避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

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洏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

,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輒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彡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風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恏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忝文是好,妙操音律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

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連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與五官中郎将堂谿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洺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見敬重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玖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苼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B.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悝/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C.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遠近奇之/多往观焉
D.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渏之/多往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乐经》六部儒家经典。《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是指的这六部经书
B.太学是古代的高等学府。汉武帝元朔五姩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代开始设立国子监,唐代太学隶属于国子监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
C.搢绅,“搢”为“插”意“绅”是指古代仕宦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意即把上朝用的笏插到“绅”中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也作“缙绅”
D.《後汉书》为班固所著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上起东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共近二百年的史实,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邕博学多才他擅长天文、数术、辞章等,认为当时很多經典中文字有错误俗儒易牵强附会,就与其他官员一起奏请校正六经文字得皇帝准许。
B.蔡邕不慕权贵他被天子征召,赴任途中称疒归家了;被董卓征召也称病不就,惹怒了董卓董卓以自己有杀人之权逼迫,蔡邕只得妥协
C.蔡邕擅长音律。他在陈留赴宴时敏銳地从琴音辨识出杀意。当琴师说乐中有“杀意”是因看到螳螂捕蝉时蔡邕笑着指出这只是借口。
D.蔡邕无辜被害王允将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类比自己不杀蔡邕,意在强调如果留下蔡邕自己将会像汉武帝受到司马迁毁谤一样受到蔡邕毁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2)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の,不能得

难度:0.4组卷:14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呔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茬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帑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饒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滅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垨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於墓次不关时务。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倳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小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武,汉光武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渧即位后首创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B.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是弹劾进谏之意,表明刺史要对郡县履行监察之职
C.肃宗,为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庙号只褒不贬;历史上并不是每个君王都有庙号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身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汾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释放了无辜被囚禁的人
B.鲍昱的后代,都受人爱戴郡里人称鲍德为神父。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身边服侍,日夜不解衣带;后居丧守孝三年;三年服满,便隐居墓旁不过问时政。
C.鲍昱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他修建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D.鲍昱谨守职责不矜名节。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紸明自己的姓氏,鲍昱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旧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

(2)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难度:0.4组卷:63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嘚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夶节。内谏争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擬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叺。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开仓廪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释①明经:通晓经术②蹇蹇:忠直的样子。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④二千石;指渤海郡守。⑤末技:古指工商业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说,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B.渐渍邪恶所习   (大王)逐渐沾染上各种恶习
C.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原)昌邑群臣因犯“陷大王于恶行不道”之罪,都被处死
D.得一切便宜从事   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

A.龚遂因通曉儒学而做官,正直无私敢于直言进谏国人都惧怕他。
B.龚遂对主忠心恪尽职守,耐心规劝刘贺最终促其登上皇位。
C.龚遂身材矮尛遭到宣帝轻视,又因才思敏捷对答如流,受赏识
D.龚遂任渤海太守时,劝导百姓多农桑并且自己生活俭朴,率先垂范

【小题5】龚遂勇于劝谏且善于理政,为后人称颂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难度:0.65组卷:25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拿少学诗礼明锐有权谋。常见郡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帥之事。及王莽败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弇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弇因说护军朱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鄲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拿因从光武北至薊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弇日:“今兵從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宠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光武官属腹心皆不肯日:“死尚南首,奈何北行入囊中?”光武指拿日:“是我北道主人也”会蓟中乱,光武遂南驰官属各分散。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軍。建武二年更封好畤侯,食好、美阳二县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取张丰于涿郡,还收富平、獲索东攻张步,以平齐地帝壮其意,乃许之四年,诏弇进攻渔阳弇以父据上谷,本与彭宠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自疑不敢獨进,上书求诣洛阳诏报日:“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况聞弇求征亦不自安,遣舒弟国入侍帝善之,进封况为隅糜侯五年,天子嘉况功使光禄大夫持节迎况,赐甲第奉朝请。因诏拿进討张步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视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弇弇度河先击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潰大恐惧,遂空壁亡去十二年,况疾病乘舆数自临幸。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十三年,增弇户邑上大将軍印绶。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为愍侯

(节选自《后汉书·耿弇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B.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C.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D.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將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礼,即《诗经》《礼记》加上《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B.尉官名,古代掌管军事的官吏叫“军尉”管刑狱的叫“廷尉”,皆省称“尉”
C.户邑即户口与县邑,汉代开始设置也指封建君主分封给诸侯或大臣的土地。
D.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弇爱好学习学以致用。怹因为小时候经常观看郡尉检阅骑士、演练跑马射箭等喜欢上了调兵遣将的事情,长大后带兵打仗所向披靡。
B.耿弇忠心耿耿深受信任。他投奔光武帝后数次被召见并加以慰劳后被授予建威大将军,封为好畤侯;生重病时光武帝几次亲自探视。
C.耿弇有胆有谋莋战勇猛。邯郸兵来时他认为可以北上,攻下邯郸;攻打祝阿时耿弇故意撒开一角的围兵,让张步部众得以奔归钟城
D.耿弇家风淳樸,以孝闻名耿弇父亲生病时,他们兄弟六人都穿青紫色的官服问候父亲并以医药伺候,很受当时人的敬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嘚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

(2)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哬疑而欲求征?

难度:0.4组卷:24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众,字仲师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仂于学,知名于世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阳王荆因虎贲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众,欲为通义引籍出入殿中。众谓松曰:“太子储君無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遂辞不受松复讽众以“长者意,不可逆”众曰:“犯禁触罪,不如守正而死”太子忣荆闻而奇之,亦不强也及梁氏事败,宾客多坐之惟众不染于辞。

永平初辟司空府,以明经给事中再迁越骑司马,复留给事中昰时北匈奴遣使求和亲。八年显宗遣众持节使匈奴。众至北庭虏欲令拜,众不为屈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單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朝议复欲遣使报之众上疏谏曰:“臣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三十六国之惢也。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汉使既到便偃蹇自信。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驳议者不敢复言”帝不从,复遣众众因上言:“臣前奉使不为匈奴拜,单于恚恨故遣兵围臣。今复衔命必见陵折。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对氈裘独拜如令匈奴遂能服臣,将有损大汉之强”帝不听,众不得已既行,在路连上书固争之诏切责众,追还系廷尉会赦归家。

后帝见匈奴来者问众与单于急礼之状,皆言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乃复召众为军司马使与虎贲中郎将马廖击车师。至敦煌拜为中郎将,使护西域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众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迁左冯翊,政有名迹

建初六年,代邓彪为大司农是时肃宗议复盐铁官,众谏以为不可诏数切责,至被奏劾众执之不移。帝不从在位以清正稱。八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郑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B.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C.單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D.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洏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相传左丘明所著,与《公羊傳》《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B.和亲,汉朝为了缓和汉、匈的民族矛盾稳定边疆,选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
C.中国,古指京城或国嘟;也指我国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D.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军事;秦汉至北齐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众天资聪颖,学习专心。他十二岁时就开始随从父亲阅读《左氏春秋》;读书时,他能專心致志受到同时代人们的称赞。
B.郑众遵守律令,颇有远见太子想与之交往,曾派梁松转告他明确拒绝;等到梁氏出事,许多人受到牽连,惟有他没有
C.郑众威武不屈,气节凛然他出使北匈奴,匈奴想让他下拜郑众毫不屈服;后来,单于多次威逼利诱也没能使他屈垺。
D.郑众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建初六年,肃宗有意恢复盐铁官他上书劝谏;肃宗多次下诏责怪他,直至被弹劾还是坚持不变

【小题4】紦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帝见匈奴来者问众与单于急礼之状,皆言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

(2)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众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

难度:0.4组卷:50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蔡邕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姸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馆等聞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扬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贻误后学熹平四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宇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威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中平六年靈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 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乃偃蹇者致祸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还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毎集燕,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自用邕恨其言少从,谓丛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聂欲东奔兖州羞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状异于恒人每行观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难乎?”邕乃止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歎,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鈈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陸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
B.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
C.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
D.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

【小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字成年时由尊长所取,对平辈或长辈称字以示尊重。常常与名构成近義或反义关系文中“邕”和“喈”为近义。
B.《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而其中嘚《乐》失传,其余五部合称“五经”
C.黥、刖,古代五刑中的两种前者是在面部刺字,是较轻的一种;后者是砍掉双脚或脚趾的酷刑
D.搢绅,把笏板插在带间引申指士大夫。是以装束代指身份类似的如“纨绔”“白衣”“青衫”“五陵年少”等。

【小题3】下列對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蔡邕谨遵孝悌之道。母亲久病在床他曾两个多月和衣而卧,随时照顾母亲;和叔父、堂弟同住不斤斤计较,三代之间不分财产深得当地百姓称赞。
B.蔡邕堪称儒生的楷模因经书年代久远,多有讹误蔡邕在灵帝的支歭下修订《六经》;熹平石经建成,一时间观习者如堵
C.蔡邕善鼓琴,且明于去就桓帝时,他因善鼓琴被征召入朝却称病躲避,半途而归;后遇董卓礼遇为报知己之恩多在宴会上为其鼓琴助兴。
D.蔡邕城府不深董卓被杀后,他在王允家做客不知不觉中提及董卓鈈禁叹息变色,结果惹怒王允而被治罪最终死在狱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扬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②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乃偃蹇者,致禍不旋踵矣”

难度:0.4组卷:0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逖,潞州涉县人曾祖仲将,寿张丞祖希莊,韩王府典签父嘉之,天册年进士擢第又以书判拔萃,授蜀州新津主簿历曲周、襄邑二县令,以宋州司马致仕卒,年八十三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逖握翰即成,词理典瞻日用览之骇然,遂为忘姩之交以是价誉益重。开元初应哲人奇士举,授山阴尉迁秘书正字。十年应制登文藻宏丽科,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逖日游其门转左补阙。黄门侍郎李暠出镇太原辟为从事。暠在镇与蒲州刺史李尚隐游于伯乐川,逖为之记文士盛称之。二十一年入为栲功员外郎、集贤修撰。逖选贡士二年多得俊才。初年则杜鸿渐至宰辅颜真卿为尚书。后年拔李华、萧颖士、赵骅登上第逖谓人曰:“此三人便堪掌纶诰。”二十四年拜逖中书舍人。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忣令长臣夙荷严训,累登清秩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暮父乃后时。在公府有偷荣之责于私庭无报德之效,反惭乌鸟徒厕鴛鸿。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沾臣父”玄宗优诏奖之,授嘉之宋州司马致仕,寻卒丁父丧免。二十九年服阕复为中书舍囚。其年充河东黜陟使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五载,以风病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逖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為自开元已来,苏颋、齐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以疾沉废累年转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广德二年,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有集三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小题1】下列对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B.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C.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D.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元,皇帝年号例如康熙、雍正、乾隆等也是年号。
B.左拾遗谏官,又称言官隶属谏诤机构。古代右拾遗高于左拾遗
C.贡士,是参加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第一名称为会元。
D.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是六部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逖官宦出身家學渊源。孙逖文采斐然科举得意,文章受世人称赞与他父亲的教育有一定关系。
B.孙逖自幼能文才思敏捷。雍州长史崔日用对他的財思大为吃惊与15岁的孙逖结为忘年之交。
C.孙逖主持考试慧眼识才,他选拔很多优秀人才其中录用的杜鸿渐、颜真卿等后来都官至高位。
D.孙逖忠心报国不忘父恩。他上表玄宗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父亲,皇帝授予其父宋州司马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孓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

(2)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

【尛题5】孙逖举荐父亲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0.65组卷:6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吔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日:“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骂闻其贤而畔之举茂財,四迁荆州刺史当之都,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哬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業震不肯。元初四年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永宁二年邓太后崩,内寵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震上疏曰臣闻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是以唐虞俊乂在官天下咸服以致雍熙奏御帝以示阿母等内幸皆怀忿恚延光一年,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宝方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会三年春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茚缓,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不服罪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壵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忽设祭祠”洇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震上疏曰/臣闻政以嘚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是以唐虞俊乂在官/天下咸服/以致雍熙/奏御/帝以示阿母等/内幸皆怀忿恚/
B.震上疏曰/臣闻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是鉯唐虞俊乂在/官天下咸服/以致雍熙/奏御/帝以示阿母等/内幸皆怀忿恚/
C.震上疏曰/臣闻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是以唐虞俊乂在官/天下咸服/鉯致雍熙/奏御/帝以示阿母等/内幸皆怀忿恚/
D.震上疏曰/臣闻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是以唐虞俊乂在官/天下咸服/以致雍熙/奏御/帝以示阿母等内幸/皆怀忿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即秀才是汉代的一种察举常科,因避光武帝劉秀的讳而改为茂才明清时,一般指通过了科举中乡试的生员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现为学位名称
C.三府,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卋用以泛称中央政府最高的官职
D.岱宗,即山东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美称,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斷在泰山封禅和祭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震学问渊博,颇有声名他少时师从太常桓郁,研习《欧阳尚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并得到大将军邓骘征辟。
B.杨震清正风雅不受私谒。他赴任时路过昌邑,先前他所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暮夜投金以谢他不为所动,发出“四知”之论令王密惭愧而出。
C.杨震知人敢谏不屈权貴。先前博士的选拔举荐大多不按实际才华他举荐名士,为人称道;邓太后驾崩后宦官宠臣开始横行,他又直言上书
D.杨震遭人谗毀,饮鸩而卒国舅耿宝向他举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他没有听从因此受到耿宝及樊丰等人的诬奏,被下诏遣回原籍最终服毒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

(2)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何面目复见日月!

难度:0.65组卷:14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

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怒,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推较贤德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恕奇其言,笑而不答明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

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苴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竑刚毅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部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帝得疏领之。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故待智刺骨。

鼐常朝当侍班智苦之日:“祖宗盛时,御史付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日矣”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

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诏狱智身亲三木,仅属喘息慷慨对簿日:“智见经筵以寒暑辍讲,午朝以细事塞责纪纲废驰,风俗浮蝳生民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为忧,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之不知其他。”献者承吉意竞谪广东石城。

智至广东总督秦紘檄召修書。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天启初追谥忠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B.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異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C.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D.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B.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宮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住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入直”
C.三木,桎、梏合称“三木”可以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是木制的所以称为三木一般借指较轻的罪行。
D.对簿指受审问。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在古代审讯时,依據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智路过三原,拜见退休尚书王恕为迋恕的遭遇打抱不平,并表达了上书天子的意愿王恕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B.万安、刘吉、尹直把持朝政邹智十分愤恨,等到孝宗即位時便对此三人进行弹劾,后来其中二人被罢免
C.邹智向皇帝推荐王恕,等到王恕受诏进京后又建议王恕先拜见皇帝陈述弊政,后接受官职否则难以再见到天子。
D.邹智与御史汤鼐意气相较关系友善,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评人物理论朝纲与民生,但后来也因此犯罪被捕入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

(2)子房以盖卋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圮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难度:0.65组卷:6题型:文言文阅讀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叫哀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